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时间:2023-03-28 07:35:40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精选10篇)由网友“李秀娜”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篇1: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童年时代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学习知识面,也体现在养成一种健全的人格。 ——沈向洋

三十位微软小子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毅力,他们学习时的刻苦,当然也有家庭中的不幸。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有自信做“最好的自己”。我不禁边读边想:他们的自信和潜力,从何而来呢?

书中大量描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不管是李开复教授,还是其他人,都有一个非常好的家庭环境,这里的家庭环境不是指贫富贵贱,而是指家庭的气氛,和家长对于子女的熏陶、教育。而且他们的父母都是非常开明的,像他们说的那样,“你是属于全世界的。”而在我们身边,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很多人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尽量满足着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却没有让他们得到应有的锻炼。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在学校里,作为老师,我们如何让他们增强自信呢?

其实,一次小的进步,一次手工制作的成功,一次日记的发表,甚至对于某些孩子来说,上课举手回答一次问题后,老师的及时表扬都是提升他们自信的方法。让孩子不要跟别人比,只同自己比。试一试,在哪一件事情上,自己能不能比过去的自己更进一步,更好一些,如果能发现学生的一些,进行表扬、鼓励,那么学生就会很开心,而且会有做得更好的激情。

篇2: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我很喜欢凌志军先生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E学生”,既有很高的情商(EQ),能快乐、享受学习(Enjoy),并做到杰出(Excellence)。全书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铺陈展开,一一阐述。

每一次我看完这本书,都有一股强烈的震颤在心中回荡,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成长》这本书记录了微软亚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员的成长故事,谈的正是这批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书中描绘了一篇篇引人入胜、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欢笑也有悲伤,有激情也有怅惘,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热泪盈眶。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学生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成长》像一本故事集,《成长》更像一部奏鸣曲,《成长》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每次看这部《成长》,我都心潮澎湃。

翻开《成长》,在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育出来的。” 在从事教育事业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希望通过授课、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分享和分担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感受,并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我的经验让他们选择参考。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这些“微软小子”在关键的时候遇到的优秀的、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一样,让我的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中放飞自己的理想,进而明白成长的意义。让他们知道:“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从一份责任感出发,我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也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将我围绕。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学生们给予我的信任,也来源于他们不断成长所带给我的鼓励,更来源于我深深感到我生命的价值。投入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让我留下了深沉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责任,我在工作中的收获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凌志军先生把《成长》一书结论归纳为“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而我时常会问自己:“在国家大的教育背景下,我如何通过教育端正学生对教育的看法?怎么能把‘E学生’的精髓传授给我的学生?”。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幸在与青年学生接触密切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任职,有幸看到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成功。然而成功是一个目标,成长则是达到目标的道路,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读完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了优秀的、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在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成长》一书对我一直以来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艰苦而快乐的过程,教育的力量在与引导,在于矫正,在于关爱。我相信,在优秀的老师帮助和指导下,他们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时刻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帮助青年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3: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1.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正相关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在我的30个研究对象中,有28人出生在平常人家,其中22人出生在小城小镇。另外两个拥有大户人家背景的人,也在他们的童年时代经历过家境不景气的磨练。

2.我没有发现一个能与他们的成功之路联系起来的家庭教育模式,认为家庭教育一定要严格或者一定要宽松的观点,都可以找到成功的案例。但是,这30个人在受教育的年代里,无一例外地希望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其中那些年龄稍大、已经有了子女的人,全都声明自己将不会以严格甚至强迫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

3.无论是“严格教育模式”还是“宽松教育模式”,家庭都显示出很强烈的正面影响。30个人的父母中有十多个教师,其比例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总的来说,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也不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

4.全都有一个充分发展独立意志的过程。越是严厉的父母,也就越早地让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获得自由的空间。其中三个最典型的采用“严格教育模式”的家庭,都有一个“少小离家”的故事紧随其后。李开复11岁离家,沈向洋11岁离家。张亚勤12岁离家。

5.我没有发现考试分数“第一名”与日后的成就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事实上,这30人中的大多数,在学生时期并不是“第一名”。他们更多地处在第三到第十名的位置上。他们中间流行着“不必在意名次”的说法。

6.他们用在背课本和做习题上的时间,大大低于同学中的平均值。其中80%的人在中学和大学时期拥有广泛的兴趣,而不只是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

7.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自己想要做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8.我没有发现他们具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事实是,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情商都显示出比智商更重要。他们毫无疑问属于聪明的孩子,但是像他们一样聪明的孩子有很多,比他们更聪明的孩子也有很多。他们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康的性格、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9.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开窍时期”。在此之前,他们全都没有承受过多的来自外界的压力;在此之后,他们全都在内心中增加对自己的压力。所谓“开窍时期”,是从混沌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飞跃性的转变。他们的“开窍时期”几乎全都发生在大学二年级到三年级,而不像人们通常所期望的发生在初中阶段。父母的这种期望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无关,而与考试为先导的教育体系有关。所以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把压力集中在孩子的初三和高三,这恰恰是孩子尚未“开窍”而心理又处在逆反阶段的时候,等到孩子进入大学能够承受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体系反而放松了对他们的压力。

10.他们全都在关键的时候遇到了优秀的老师。让他们难以忘怀的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是教会他们应付考试的人。就像忘掉了那些没有用处的知识一样,他们也忘掉了教给他们这些知识的老师。这30个人列举出来的老师有50多位,其中有些是外国人,全都拥有大师的头衔和大师的声誉。大部分中国教师中,只有一位是“特级教师”,其余都是寂寂无名之辈。这些老师之所以让他们难以忘怀,奥秘全在课堂之外:教给他们如何做人;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告诉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去,而那里真的就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篇4: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无意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中国人年人均读书仅5.5本,俄罗斯人年人均读书35本,犹太人年人均读书65本。面对这个悬殊的数字,让身为人师的我有些紧张,一年我看了多少书?在书本中收获了多少?许多人讲,一个没有阅读的社会不是一个现代社会。的确,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与读书有关。所以利用暑假在家好好的看了些书,而这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共有八个 篇章,分别是“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大师在哪里。那些从生活中采撷看似质朴、平凡,实则意味深长的小故事让人回味和深思.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文章的作者在一开始的序中就诠释了成长与成功的孰轻孰重。它讲到每个人都向往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渴盼成才,每个老师也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在书中讲述了30多名微软小子成长过程,作者努力探寻30个“微软小子”成功背后的成长规律。他们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并不一定拥有比他人更智慧的大脑,但他们都是经历过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的。

面对进取和超越这两个词,我很是羞愧.年过三十,教龄近十五年的我现在最缺乏的应该就是这个.总觉得年级不小了,教的东西也就那样了,所以面对很多事情少了那股奔头和兴奋,开始有些安于现状、人云亦云起来.看到作者在书中列举的一个个事例,我总结成功总是眷顾那些能坚持走到最后并且不断突破自己的人.问问自己,我想自己一定是不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教书匠的,那么要想有所成,就要不断进取、超越.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努力,做别人认为太难做不到的事,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

作者是人民日报的资深记者,对中国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的30位成功的中国人,进行了采访。这些中国人毫无疑问是极其成功的成功人士,而奇怪的是,这30人可是各路”英雄”都有;有大陆人、有台湾人;有年长者,有后生仔;有少年大学生,被誉为“神童”之人,也有任性爱玩,调皮捣蛋之人;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也有生活拮据家庭困难的小老百姓;有出国留学载誉归来的大教授,也有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上来……读完所有中国等级课程的学者;有沉稳内向刻苦钻研之人,也有外向开朗锐意创新之人。而这种规律性的经验,竟可与传统教育中所要求的许多素质和技能,一一对应,并形成鲜明对比。此书按不同主题和侧重点,一章章展开,每一位微软人的故事、经历围绕着出现,让人爱不释卷,不断有同感发出,也不断叹出一些茅塞顿开之语。“我以前就是这样啊!”、“为什么我以前没这样去想呢?”、“为什么当初自己想到了却没有这样去试一试呢?”……诸如此类,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很多经典话语如:

是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精神上的距离感,常常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过于亲密引起的。当父母允许孩子和自己保持距离的时候,孩子的心灵反而回到父母的身边

《成长》像一部小说,《成长》更像一部奏鸣曲,《成长》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篇5: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为什么呢?看看以下这篇职场正能量励志文章吧!

这几天,不停有人直接或间接向我吐槽工作中的不愉快,吐槽内容无非是自己怀才不遇,同事能力不达标、不好相处等等,

有时我会告诉对方,现在你遇到的问题正是展现你的能力、在老板面前成就自己的时候,同时你会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而后者则是更大的收获。

F是我5年前认识的一个同事,学的专业是音乐艺术。那一年单位恰好举办了一场选秀比赛活动,他在那场活动中表现抢眼,继而被留下。虽然在比赛中表现不俗,但初进单位的他没有任何特殊机会,依然从最底层做起。他做过文字采编、市场拓展、活动策划等工作,经常加班到后半夜,但是早上八点半依然会在办公室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大约半年后,同事告诉我,F在单位做节目主持人了。我和大家一样很惊讶,从网上找来他主持的节目,看完觉得还真不赖呢!逐渐地,他主持的节目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小有名气,他的工作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好。即使工作多到天天要加班,两个月都没有休息时间,也从不见他抱怨。此时,他还开了一家属于他自己的面馆,并且经营得风生水起。

前年年中,他告诉我他要辞职了,我表示很错愕。他悄悄说,“我要出书了。”这下我倒很淡定,因为我觉得他的故事足够写一本励志型的畅销书了,但他写的却是一本教别人怎么做菜的书。果然,年初的时候,他带着他的新书,在我们城市最高大上的商场做签售活动。此后,我们也不停在卫视节目中看到他的身影。

L是我另外一个同事。她刚进单位时,还是名瘦弱的学生。犹记得她进单位时,因为是新手,又在新部门,很多东西都没有成系统,完全要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那段时间又特别忙,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

更难的是,那时她每周都要做专题策划,线上要有专题页面,线下要带活动。线上专题制作,要能画得了框架,P得了图,还得懂代码。代码能为难死她,大家天马行空的想法,就连程序员也面露难色,更何况一个编辑呢!但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与程序员和设计师沟通,结果她每期做出的专题既好看又叫座,

记得第一次组织线下活动时,因为人员组织问题,她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产生了不愉快,自己偷偷流眼泪。被大家发现时,她却很快调整好心情,一个电话接一个地打,邀请朋友来参加活动,并详尽地跟对方说我们的活动是如何好玩。活动的前夜确认好各个细节后她才离开办公室,当时已是夜里十点多,第二天她依然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活动现场。

那时候,她还在准备研究生论文。虽然几乎每天加班,周末不休息,自己学业上还有很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要处理,但是从不见她抱怨。3年多时间过去了,L已经升为部门主编,带领着一帮小伙伴在奋斗。现在的她,开朗、自信、阳光、成熟且优雅,年底组织一场几百人的活动也胸有成竹。

前些日子还见她发朋友圈感慨:五年前的我,研二,住宿舍,在电视台实习,做两份家教,内向、焦虑地度过一段迷茫空虚的时光,现在的自己和那时比,是全新的。

正如L所说,她现在是全新的,F亦是。现在的他们,或许还没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但他们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且这比世俗的成功要重要多了。

说到这里,或许有很多朋友又要说,我付出那么多,就是要成功,要加薪升职。要加薪升职没错,要成功也没错,可是,能否在你想加薪、升职、成功前把你手边的事情做好呢?这世上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唯独没有做梦。

工作中,大部分人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眼高手低。很多人不愿意做一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你琢磨透了,漂亮地完成了,就能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和态度。你的工作能力强了,可发挥的空间就大,机会就越多。

只是大部分人,把工作当任务,完成了事。也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但是却看不到结果,不愿再坚持,也没了耐心。其实,这就像栽树一样,你正在扎根呢。千万不要轻视行动的力量,认真做好你认为对的每一件事。因为,你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用著名新闻工作者熊培云的话说:如果不想浪费光阴的话,要么静下心来读点书,要么去赚点钱。这两点对你将来都有用。

篇6: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4.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

家庭教育输出的终端产品,是“态度”。我女儿4岁时,在手工课上做了一个花篮。有一天她“哐当”一声把花篮摔了,花篮的一个角摔出了一个三角口子,她“哇”地哭了。我说:“我们试试,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破时更漂亮!”我们又是剪又是贴,她还用彩笔画上颜色,最后,我们做出来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篮。她和我说,“妈妈我懂了,哭是没用的。”我听了很欣慰。

当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再做成比它没坏的时候更好,我们的底线只能是不让它更坏。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一个人一辈子会遇上什么事情,我们无法左右,但是修复生命的能力,却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之中。

5.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

6.家长应看中孩子尊严的提升

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看重什么呢?我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用任何好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尊严和自由。

我相信尊严与生俱来,它不是被父母赋予的,也不是可以向任何人乞求的,一个人的尊严是他(她)自己的选择。我记得女儿5个多月时,周围堆着各种玩具,但是她爱玩的只有一样——空药瓶子。我们家的阿姨就从她小手里抢过瓶子说:“这个不好玩,你还是玩电动娃娃吧!”可是我女儿把电动娃娃推到一边,顽强地去抓那个瓶子,继续痴迷地拧瓶盖。

我后来去咨询儿童心理学专家,他说那个阶段正是孩子的手指开始学习精细化动作的时候,拧瓶盖这个动作对孩子小肌肉的发育大有益处,可比玩电动娃娃好多了。所以,我们认为昂贵的电动娃娃更好,这只是成年人的标准。孩子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不该粗暴地剥夺它。

7.“自由”是重要的成长指标

除了尊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长指标是“自由”。很多人问我,你这么主张自由,那你教你的孩子背诗词吗?我说我当然教。可我不是让她手放在背后一本正经地背诵,而是她在踩着滑板车跑时,我们俩大声地背诵;是她在浴缸里泡着、打着水花时,突然饶有兴趣地提议说:“妈妈,我们背首诗吧!”

她背诗,我从不限制她如何使用和想象。我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使用诗词是在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出差回来,问她:“你想妈妈吗?”她冷不丁地说了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她背诗居然能“活学活用”!

后来她竟然开始给人讲诗了。为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因为地震太厉害了,大家很伤心。”听着她这个地震版《春望》,我想我没有办法纠正她。她3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惨景,4岁时看到玉树地震,后来她又看到日本海啸地震,她知道地震是一种苦难。所以我想,那就让她这样解读吧,长大了老师会给她讲“安史之乱”的。

女儿从小就在解构经典。但是我没有纠正过她一次,因为我觉得,她可以胡说八道的年华还有多少呢?我很留恋她可以胡说八道的自由。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还可以保留一些突破常规的思维能力。

8.让孩子拥有快乐的能力,是最好的成长

让一个人有尊严、自由地成长,是我们的一种期许。有时我看着女儿练琴、跳舞或者画画,我就很欣慰。我一点都不求她在专业上能有多大成绩,她只要能在里面找到一种快乐的能力,就够了。

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缺少艺术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疲惫不堪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寄托。我女儿酷爱画画,碰上别人过生日、送礼物,她都说:“我给你画幅画吧!”口气就跟齐白石似的。

她现在还不会写作文,但是外出旅游的时候,她可以用绘画记录旅游日记。我觉得这个挺好,因为她有自己的表达,拥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会因为没钱而被剥夺,一个人只要一息尚存,就有本事让自己快乐起来。

如今,我们越来越失去了一种审美的眼光,而把这个世界看成是同一种功利标准的筛选。我们越来越成功了,但是我们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失去了那种在漫山遍野的鲜花中漫步时心灵上的愉悦。

“成功”,或许是一个评判人的标准,但只是成长中的一部分标准。成长的过程中,有一套综合、多元的标准体系。一个人,只要生命能成长,就一定有未来。生命有自由的空间,就一定有希望。这是先辈们流传给我们的教育法则,源于先哲,却也适用当下。

篇7: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于丹谈家庭教育: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

“所有时间中,最重要的就是当下;所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成长。”

1.以前夸孩子说“家教好”,现在夸孩子是“成绩好”

以前人们夸一个孩子,经常说“家教好”,现在这个评价用得越来越少了。家长们说得更多的是孩子“奥数拿过冠军”、“外语(课程)口语是多少等级”。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人格的成功标准,却渐渐忽略了自然人格的流露。

可我依然很喜欢“家教”这个词,因为它是一种耳濡目染,是一种长期的人格养成。对中国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地。孔子提出一个人的学习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讲家庭教育;第二阶段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说的是社会教育;第三阶段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你前两个阶段都完成了的话,就可以去学习文献知识了。我们现在是反过来了,在学校接受了很多年教育之后再去接受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呢?往往被我们忽略掉了。

2.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

我们现在的孩子,远离了“分享”这个词。家里的水果,都是爷爷奶奶剥好了、切成块、用叉子喂到孩子小嘴里,说:“多吃两块,你还得练琴去呢!”从一人捧着一块馒头在阳光下玩耍,到现在的锦衣玉食、叉子叉在水果上送到嘴边,我们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进步有它的社会标准,但进步也有它的心灵标准。有时候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的东西,却忽略了付出的是什么。今天,我们可能得到的是更多的知识,但付出的代价却往往是一个孩子快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花多少钱上个培训班就能得到的,它是从孩童时期开始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

拿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我们童年的游戏方式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小时候是上世纪70年代,在北京的胡同里,女孩流行玩砍沙包和跳皮筋。橡皮筋一角钱可以买一大把,然后我们一根一根地把它们套起来,连成一根皮筋,那时穷有穷的玩法。

现在,我们小区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滑板车、一副轮滑鞋,孩子们滑到面前,彼此打个招呼又散开了。他们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群体游戏的环境。当所有的孩子都踩着滑板车在速度中独往独来时,他们就缺失对规则的协商和认同,怎么懂得牺牲和谦让?

3.让家庭的“烙印”抗拒规范化的“流水线”

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往往很混乱。一方面我们教孩子要尊重老人,另一方面老人却在伺候孩子;一方面我们告诉孩子要尊重他人、服从规则,另一方面,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依然唯我独尊;我们嘴上告诉孩子要艰苦朴素,但在行为方式上,还在给孩子买很多奢侈品,从而带给他们从小就有一种“一切都来的很容易”的错误引导。

“言传不如身教”。我的女儿也是独生女,她两岁时,她就知道姥姥有糖尿病,每顿饭前都要吃药。所以她养成了习惯,每次吃饭前刚拿到筷子,她就说:“姥姥,吃药!”她会明白她对姥姥是有责任的,有了责任会觉得很光荣。

今年春节我带她去丽江玩,女儿第一次去养鸡场捡鸡蛋,感觉特别新鲜。两只鸡蛋颠沛流离地跟着她回了家,被她送给了姥姥。那时我就在想,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心中有没有牵挂。

家庭就是一个让我们从小酝酿牵挂的地方。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行为方式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今天的我们常感到人越来越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产品,越来越失去了属于每个家庭的烙印。“烙印”这个词的英文是“brand”,它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品牌”。企业要有品牌,其实人也需要有品牌。人的品牌不是指你拥有几亿资产,拿到了多么高的学位,或是有多么显赫的地位,而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家族烙印融入社会,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个人印记去对抗过于规范化的“流水线”。

篇8:《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

暑假,阅读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全书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展开阐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讲述了30多名微软小子成长过程,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作者努力探寻30个“微软小子”成功背后的成长规律。他们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并不一定拥有比常人更智慧的大脑,但他们都是经过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书中打动我的细节有:美国许多学校的墙上都贴着大方、友善、诚实、自重、合作、自控、责任、同情心、坚韧等鲜艳的字体。教室的墙壁上没有成绩单,有的是一张张笑脸相片,下面写着类似“杰克今天用两种方法解决了问题”的语言。这些细节都是爱的流露,更是对成长的关注。

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作为老师的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生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就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作为父母师长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孩子天然存在差异,但相同的是都喜欢父母师长用正面的方法来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用负面的方法来嘲笑他们的过失。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的成长。

篇9:《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

微软中国研究院里有一批年轻而又极其优秀人才,比尔盖茨曾这样对他们进行概括“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比尔盖茨也习惯把强烈赞扬的词汇用在他们身上“绝妙”“完美无瑕”“杰出的人才”。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是讲述了这批优秀人才形形色色的成长故事,他们外表看来平凡普通,成长过程也很平常,他们的“绝妙”与“完美无瑕”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自于学校与老师恰当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也都饱受挫折,但是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

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正比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一定的道理。他们那一群人,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但他们却成功了。在他们很平常的成长故事里,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透射出一种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教育理念,在此我个人大胆的作了下总结,如下:

1、孩子超越常人的表现是缘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赋;

2、教育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价值的深刻理解上,而不是建立在成功上,因为没有人永远成功而不失败,真正自信的人并不在意某些“公认标准”,他们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觉;

3、每一个人都是在真正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爱,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4、家庭教育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沟通理解,信任,这点尤其重要;

5、大脑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优秀的学生应该拥有广泛的兴趣,全方位训练自己的大脑;

6、学习是一种态度,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能导致巨大的差别;

7、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8、老师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非师道尊严和一本正经,而是温暖如春和循循善诱;非知识渊博,而是洞察力和远见;非教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

上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和孩子的家长,我是很受启发。

作者凌志军先生将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比喻成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大厦并非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形状,是一个金字塔,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按部就班的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乐观,把必须作的事情做的最好,持续性的保持着一流的成绩;

E、自主型:拥有上一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又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作者当然是非常喜欢E的学生,我相信每一名教师和家长都喜欢,其实每个学生也都渴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种资质的学生,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所以不管是谁都会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的培养相对就少一些。这样就导致那些成绩落后的孩子渐渐地失去自信,失去一段学习其他事物的宝贵时间。

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就介绍过这样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曾经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但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能说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因为有些孩子喜欢音乐;有些孩子喜欢体育;有些则喜欢科学;有些喜欢动手操作等等。如果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那么就能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就像书中提到的,在微软公司里,研究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测试人员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隐蔽的“臭虫”,支持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了问题。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人才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教会了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如何去教育学生。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不能忽略课堂与日常言行中的细节,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东西,那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教会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去。

一寸光阴,一寸金,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完成好每一天的教学任务,才会有实在的收获,才能不愧对教师这一职业,才不至于让孩子虚度光阴。

篇10: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最近很热,书里罗列的诸多案例无非围绕书名展开举证和论述,事例朴实,以小见大,给阅读者提供了广泛的思考空间。

为人父母,我读过后也感慨万千,更多地对于孩子培养的导向问题进行了反思。

从我们自身的学习经历,一直延续到现在孩子的学习大环境,应试教育的导向一直未变,孩子的考试成绩变成孩子“好”“坏”的重要考量指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学习缺少了主动,更多的是被动接收教育灌输。即便成绩优秀,孩子能真正快乐吗?

“你的一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是啊,孩子的童年是一支画笔,可以挥洒出绚丽的色彩;孩子的童年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缤纷的图案。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而这些才是孩子快乐向上的根源。

我们无力改变现有的环境,但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理解环境,尊重自己,更要尊重环境中的人和物。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诉说,雨露般地润泽孩子的心灵,坚定地支持孩子的正确追求。我们不求孩子的一时得失,我们渴求孩子情商的健康发展;我们不求孩子的一时得失,我们渴求孩子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成长”,仅仅两个字,却涵盖了自信、克制、坚持、努力等等诸多的人生哲理,这两个字不会是某个人生阶段的写照,而是整个人生的历练。

孩子不仅仅属于我们父母,孩子更多地属于整个美好的世界。孩子最终的成功来源于积累,而孩子的成长来源于生活,孩子成长的动力离不开梦想。

呵护孩子的梦想,陪伴孩子追逐梦想,即便不能成功,仍可笑对快乐征程!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 (二)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讲述了30多名微软小子成长过程,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作者努力探寻30个“微软小子”成功背后的成长规律。他们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并不一定拥有比常人更智慧的大脑,但他们都是经过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书中打动我的细节有:美国许多学校的墙上都贴着大方、友善、诚实、自重、合作、自控、责任、同情心、坚韧等鲜艳的字体。教室的墙壁上没有成绩单,有的是一张张笑脸相片,下面写着类似“杰克今天用两种方法解决了问题”的语言。这些细节都是爱的流露,更是对成长的关注。

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作为老师的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生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

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就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

作为父母师长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孩子天然存在差异,但相同的是都喜欢父母师长用正面的方法来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用负面的方法来嘲笑他们的过失。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的成长。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

读好书心得体会

教育专著阅读心得

家长拼音培训心得范文

孩子生病父母心得体会

教师优秀的读书心得

家庭读书的心得体会

新编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读《做卓越的教师》心得体会

教师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900字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心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2022-05-30

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2022-09-06

《最牛的教师》读书心得作文2022-11-26

读书心得800字作文2023-07-31

我的理想教育心得体会2023-02-01

《发现母亲》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23-11-11

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2-07-31

关于读书心得的作文800字2023-09-04

读做最好的教师心得体会2023-09-18

《童年》读书心得1000字作文2023-10-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