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时间:2023-04-29 08:05:22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精选2篇)由网友“zmaab089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篇1:《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原创: 楼建芳

《终身幼儿园》由创新教育领域开拓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所著。雷斯尼克致力于用现代科技为孩子和成人提供创造性体验,他提出了创造性学习螺旋及“4P”创造性学习法,旨在撬动全世界孩子创造性思维的百宝箱。

《终身幼儿园》围绕着创造性学习螺旋(如图),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游戏(Play)。下面的读后感以摘抄了上述这几个概念中感触特别深的几个观点的方式进行了分享。

项目

项目是创造的基本单位,是体验和参与创造性学习的全新途径。当孩子沉浸在项目的创造和制作中时,才有机会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

编程是一种流畅的表达方式

编程是一种流畅的表达形式,就象写作一样。我们学习写作,仅仅学会拼写、语法和标点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讲故事和交流想法。编程也是如此。所以学习编程,不仅仅是学习编程的基本语法和规则。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组织、提炼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同样当我们通过编程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思考,需要学会如何把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的部分,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它们,学会如何优化和完善我们的代码。而这些思考过程,就是计算机科学家周以真在提出的“计算思维”过程。

学习写作,我们不会要求每个人都成为作家,但对每个人来说,学会写作都是很重要的。编程也是如此,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掌握编程,通过编程表达,运用编程解决问题,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很有价值的。

教授知识还是在项目中学习

为学生预先制定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清单,之后再给他们提供一些经过专门设计的问题、例子和解释用以教授这些概念,这是大多数教学组织方式。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们往往只是获得了彼此间毫无联系的知识,而且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也不知道怎样在新情况下应用他们。

以项目为本的方法,会让学生们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因此知识被嵌入了一个丰富的关联网络中,学生便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获取和应用知识。而且学生们会对“知识”的看法更开阔,而不仅是把知识当成概念的集合。当学生们一起为项目工作时,他们不仅学到了概念的网络,还学到了一套策略,一套关于制造、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策略。以项目为本的方法特别适合帮助学生发展为创造型思考者。

学生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会对创造的过程有所理解,他们是在学习如何迭代创造性学习螺旋: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开始,构建原型,与他人分享,实验运行,并根据反馈和经验修改他们的想法。

热情

兴趣和内在动机才是创造和长期坚持的关键,“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对兴趣的投资总是能收获最好的知识

当孩子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止如此,热情和动力让他们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他们对兴趣的投资有了新知识作为回报。

比如有个9岁的三年级女孩正在以动画形式制作一个关于《夏洛特的网》的读书报告,为了让这些动物出现在不同的距离上,她需要学习有关透视的艺术概念,还有关于缩放的数学概念。在孩子们的大多数编程创作中,他们必须要搞清楚坐标、速度、坐标、缩放等,象坐标这类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编程创作,孩子们有了很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循环、条件判断、函数、变量、计数器等这些程序概念,也是孩子们的基础性知识。

当人们从事他们热衷的项目时,总会渴望潜入并沉浸其中,他们愿意连续工作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几乎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他们进入了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所说的“心流”状态,完全沉浸在了活动中。孩子们也一样,当孩子们在从事有趣的活动时,他们会十分投入地钻研与这项活动相关的想法和学习。

个性化学习还是标准化课程

个性化学习指的应该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和掌控权。当学习者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控制权时,学习就可以建立在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从而变得更加个人化,更有动力,也更有意义。

在自主性和结构性之间找到适度的平衡,是创造性学习环境形成的关键。而所有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结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适当的搭配方式和合理的结构形式。如果结构太多,孩子就无法人事他们想从事的事情;而如果结构太多,很多人就无法想法点子,或不能贯彻实现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在学习环境中采用“能够增强学习者自主性的结构”.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结构以支持和简化新手体验,同时仍然能让新用户追随自己的兴趣,创造性地表达自己。

内在动机 VS. 游戏和奖励

内在动机是创造力和长期坚持的关键。教育活动中的`积分和奖励,()会像在游戏中一样,让孩子们更有动力去学习吗?不可否认,奖励可以激励人们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长期效果却大不相同,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描述了这种差异:“奖励可以带来短期的提升,就像咖啡因的刺激可以让你多坚持几个小时一样。但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更糟糕的是,这会降低一个人继续从事这个项目的长期动力。”

在涉及创造性活动时,奖励的效果会更糟糕。奖励和报酬的诱惑似乎使人们的关注点更加集中了,同时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创造研究专家特蕾莎・阿马比尔发现在有酬创作的情况下,作品的创造性会降低一些,即使是在对作品没有任何限制要求的时候,也是一样。

所以如果教育的目标是训练孩子在特定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那么积分和奖励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策略。通过把任务转变为游戏,提供点数或者其他激励措施作为奖励,人们有可能会更加快速有效地学会执行任务。

同伴

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分享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灵感。

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

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这种做法更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因为如今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协作努力,对于那些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则需要共同行动。

当人们感到周围的同伴在关心、尊重自己时,他们就更有可能去尝试新事物、承担风险,而风险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开放的好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因为数字化媒介不像传统产品,它可以毫无成本地被复制和发送到世界各地。新技术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进行协作的时间和地点,而且改变了同伴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好老师应扮演的四种角色

好的老师需要扮演4种不同的角色才能帮助学生学习,好的老师和辅导员会在催化剂、顾问、连接和合作者这4种角色之间自如地切换。

催化剂――老师和辅导员可以提供孩子加速学习进程的“火花”.当孩子刚开始创建项目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项目示例秋激发他们的想像力,示范种种可能性。一般来说,开放性地提问是老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的最好方法。通过问正确类型的问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探索和反思,而且学习者还能继续保持对项目的主动,掌握全局。

顾问――老师应该成为“幕后指导”,而不是“台前智者”.在所有情况下,我们的目标都不是“提供指导”或“提供答案”,而是了解学习者想要做什么,并找出支持他们的最佳方式。

连接者――老师和辅导员不可能单凭一己之力就为学习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一切支持,因此他们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把学习者与其他人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找到其他们学习资源,创建一个共享型的学习社区。

合作者――一个好的老师和辅导员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和建议,还应该自己做项目,并邀请学习者参与其中。学习者与老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参与项目,这个过程允许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

游戏

游戏不需要开放的空间或昂贵的玩具,它是好奇心、想象力和实验的结合,而创造力便蕴含其间。

编程有助于孩子拥抱犯错,塑造成长性思维模式

创造力并非来自欢笑和乐趣,它来自实验、冒险和挑战边界。为了帮助孩子成为创造型思考者,我们需要创造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轻松地试错,并从中吸取教训。而编程活动在这点上相对其他活动,往往会更宽容,如果我们试图把一块木头切成两半,或者钉在一起,事后往往很难再做出调整,但通过编程,当我们发现出错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撤销我们所做的一切。修复错误,做出调整,尝试新事物,这些在编程活动里都很容易做到。

而且在编程活动中,往往没有失败和错误这些概念,对于编程来说,只有BUG.BUG是可以通过运用一定的调试策略,识别出问题所在并将其修复的。如何运用调试策略快速定位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技巧对于生活中其它类型的问题解决和活动设计也很有帮助。编程是一种拥抱犯错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摆脱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善于试错、尝试,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说的成长性思维模式。

模式人和故事人

根据孩子的游戏风格和学习类型不同,可以把一些孩子描述为模式人,另一些孩子则是故事人。模式人着迷于结构和模式,他们通常喜欢玩积木和拼图游戏,故事人则对故事和社会互动更感兴趣,他们经常玩洋娃娃和毛绒玩具。

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和科学课程,从传统上来讲都是以偏爱模式人而非故事人的方式设计的。这是许多孩子被数学和科学拒之门外的一大原因。这个问题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它们如何被呈现和传授。

基于学习者的游戏风格和学习类型不同,我们需要专注于找出方法,来帮助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无论他们来自什么样的背景,有什么样的学习风格。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推荐学习者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在理想的情况下,所有孩子都应该有机会以一种最自然、最舒适的方式与世界接触,同时也要拥有其他风格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改变策略。

后语

在本书中,雷克尼斯尼认为所有孩子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并不一定能够自行发展,而是需要培养、鼓励和支持。同时他认为整个教育界都应通过现有的新工具,来开发人身上那古老的创造性内生力。

本书后面还对“如何评估孩子学到了什么”进行了论点争锋,同时也给出了“给学习者的10条建议”,“给家长和老师的10条建议”,及“给设计师和开发者的10条建议”.

如果你想了解少儿编程,无疑这本由少儿编程之父编写的《终身幼儿园》,会让你对少儿编程的前世今生及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编程会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本书同样会非常适合你。

篇2: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_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绘画活动策划方案 推荐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推荐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总结 推荐度:幼儿艺术绘画活动策划方案 推荐度:幼儿园创意绘画展方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幼儿绘画活动美感创造力的培养_幼儿园教师心得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幼儿教育抓起。培养幼儿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绘画能力的发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幼儿绘画中美感的培养

美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和体验,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基础。美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更要通过幼儿自身的创造和对美好事物的再现。艳丽的色彩、优美的线条、和谐的造型,完美的构图等,都能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美好的感受。如他们面对艳丽的鲜花会发生赞叹:好看。在这心情激动的情境中,也就出现了不自觉的萌芽状态的美感。虽然它是不明确和深刻的,但却具有一定的审美性质。对幼儿来说,美感教育仅限于初级的启蒙的范围内,着眼于一些易引起感官愉快的形式,而不涉及深层次的内涵。就是说,通过幼儿自身的器官、手、眼、耳和动作的配合,在探索中认识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等,这种感知活动越充分,就越能激起幼儿对美的追求。因而,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是培养幼儿美感的基础,也是使之形成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在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我总结的美感培养的具体做法有:

1、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生活的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如清晨的朝霞,日夜的星空,朦胧的雨天和火辣辣的夏天,其色彩是各不相同的。再看那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衣服、器皿,不但色彩漂亮而且造型、款式优美。还有那可爱的小物、昆虫、鸟儿,各自都有统一协调的色彩。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形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我们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他们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彼。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又如在吹画活动中,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混时会产生新的颜色,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去思考,去观察色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另外,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还应培养幼儿充分感受色彩的能力。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认识色彩是教师和父母应十分重视的途径之一。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

又如雨后挂在天边的七色彩虹、小鸟和蝴蝶带着鲜艳的色彩快乐地飞舞;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孩子们在奔跑、打滚,草地与孩子的服装交错在一起形成的色彩斑斓,富有动感的画面。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应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2、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整体感受力。

有的教师在教孩子画画时,认为只要纸上画得满满的,样样都有,就认为是想象力丰富,画得好。这种想法其实不是想象的反映,而是不懂得变化和统一的关系,不懂得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结果导致了无选择的任意堆积,削弱了艺术的效果。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构成的基本规律。变化与统一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存的。一件真正美的艺术品,都符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基本原则。如花瓶内插着五颜六色的花,有了花瓶就把散乱的花朵统一在花瓶之中了,再加上一个柔和的背景色调,就把各种色彩纳入整体色调之中。再如一个房间的整体布置,一套服装的款式设计,一幅画的整体构图等,都离不开变化与统一的构成法则,也就是说一切物象只有符合整体性的美感,才能对人产生美的魅力,才能引人入胜。

不同的形式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对称的形式给人以稳定统一的美感,像蝴蝶的翅膀,人的双眼、四肢;均衡给人活泼多变的感觉,像大吊车在吊物品,称物用的中国称;垂直的小树林、流水的波纹给人舒缓伸展的感觉;暴风骤雨给人以惊恐的感觉。诸如此类都可引起幼儿对形象的联想和体验。在教幼儿画“走路”时,教师先启发幼儿回忆各种不同人物的走路姿势和特点,并让幼儿站起来表演,然后再作画。幼儿有了感知的经验,又对形式美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构思画面时就特别有趣,想像力也格外丰富。如有的画两个小朋友手拉手上幼儿园,有的画他和爸爸、妈妈上公园玩。当这些画让幼儿进行评价时,幼儿大部分能从形式美的构成道理上讲出好与不好的原因。以后幼儿还能将这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感受,运用在活动室的布置以及游戏当中,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

3、欣赏名画,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让幼儿欣赏那些贴近孩子的生活,又比较容易理解的优秀画家的作品,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其好处在于除了激发美感外,还可以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知识有所了解,从而使幼儿能依据美的造型原则作出一定的分析评价。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色彩饱和鲜明、与幼儿生活较为接近、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齐白石的是蟹、青蛙,迪斯尼画的米老鼠,白雪公主,张乐平画的三毛,在欣赏活动中,你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名画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会大大超出我们的意料。在欣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模仿名画中色彩的搭配关系,并适当地将它们反映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大量事实证明,这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均有极大作用,对开阔视野、丰富生活,激发幼儿对美术表现的向往与追求是大有好处的。有人把美术欣赏比成给幼儿吃“营养面包”,因为它具有多种“维生素”,能够健身益脑,增强艺术细胞。

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要注意结合其他途径进行。如,带领幼儿嬉戏于自然美景中,引导他们欣赏鸟飞蝶舞、小桥流水、蓝天和彩虹、鸟语蛙鸣,使他们领略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无限风光;带领幼儿徜徉于优美的生活环境中,引导他们观赏整洁美观的室内布置、丰富多彩的节日装饰、色彩艳丽的绘画、造型优美的雕塑、生动有趣的玩具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这些都能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神住,丰富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1、涂鸦期;2、基本图形期;3、起始涂绘期。下面就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讨论。

1、涂鸦期(1—3岁)

一般地说,儿童的涂鸦活动是从1—2岁这个年龄开始的。儿童这时候总是在手上或身体附近的任何东西上面乱涂乱写,开始都是毫无目的的乱涂乱画。儿童的第一次涂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正如婴儿初次的咿哑学语和说话的关系一样。

这个时期的儿童很喜欢涂鸦活动,他们能从中得到真正的享受。然而,他们并不是想用自己的符号去画出些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那种在涂鸦活动中的身体运动,是喜欢涂鸦活动本身。

涂鸦期又可以分为涂鸦早期和涂鸦晚期。涂鸦早期,可以说是一种无规则的涂写。这时,儿童不能控制自己手的运动,也不能控制在纸上涂写出来的符号。他们在纸上“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这些线条的走向,完全决定于他们“作画”的姿势与握笔的方法。在涂鸦晚期,即在儿童开始涂鸦以后的六个月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涂写动作和纸上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发现对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这时,他逐渐地能控制画出的“符号”了。对儿童来说,能够控制他的涂鸦活动是一种质的飞跃性发展。因为这使他能够根据他所希望的任何方向去涂鸦了。当然,这种控制能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在涂鸦晚期的儿童手眼协调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手眼协调使得大多数儿童对涂鸦活动充满了热情,并激励着他们去进行新的尝试。

由此可见,涂鸦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以后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所以,我们(包括父母)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必须按照婴幼儿的发展顺序去科学地启发、引导。

2、基本图形期(3—4、5岁)

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为儿童进入基本图形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这时,儿童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的基本图形。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涂画看起来就更有规则了。3—4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

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多加注意的。譬如说,一个3岁的儿童可能在画些基本图形的同时,还不时地胡涂乱画(涂鸦),或者有些3岁儿童仍然经常性地涂鸦,只是偶尔能画些基本图形,这是很正常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对此不必惊慌,一旦发现幼儿的能力有某种程度的“倒退”或“停滞不前”,就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切不可用惩罚、训斥去对待和教训儿童。

在基本图形期,儿童的涂绘能力是逐渐发展、提高的。在基本图形期早期,他们总是只能画一些椭圆形等环状类的图形(或弧形、或弯曲的线条),不过已渐渐地控制方向了。到基本图形期晚期,儿童的涂画中就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类的基本图形。这时儿童能随意地画出各种各样长度的线条,并能用这些线条合画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图形的含义)。在基本图形阶段,控制能力的加强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为幼儿绘画的想象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又推动了儿童创作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3、起始涂绘期(4—5、6岁)

涂绘与以前的偶然性的胡涂乱写是大为不同的,到4岁以后,儿童基本上能有意识地去作画了。最初的涂绘即所谓的“儿童绘画”。这一阶段,儿童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画“形象画”了。人形画通常是孩子最早的象征画。这种新的绘画方式表明儿童的创作想象有了极大发展。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从他所能画的许多图形中选出他所喜欢的或需要的图形来画,他再也不是涂鸦了。在他的画中,已没有以前那样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形状了,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儿童用来代替他们自己所喜欢的或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林和动物等等。

画象征性图画的能力是在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才获得的。这时,基本的图形被组建成象征性的图画(即形象画),这种图画就代表着孩子头脑中现实的东西。在涂鸦期婴儿只是喜欢那种身体的运动,现在则能理解自己所画的真正含义了。

在起始涂绘期,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图式”的形成。5、6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图画更趋复杂了。他基本上能用图画表现他的经验中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情境需要,他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些东西。这种新的、特殊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图式”。一旦儿童有了图式,他的象征性形象画就成了他自己特殊的标记。就像成人的签名一样,各个儿童的图式也是殊异不一的。儿童画画的图式不在于画的大小,而在于客体对他来说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大小,譬如说如果要画一棵苹果树,那么苹果就会画得很大很大。所以,儿童的图式不仅是绘画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儿童个性的一种表达。对儿童来说,它不仅表明,在创造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而且表明他是怎样思考、感知和观察的。因此,从最早的图画到这些复杂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1)要注意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儿童的父母)都应对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虽然这种发展阶段仅仅只表示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基本进程,但是,我们既不可强迫儿童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儿童去画成人所欣赏的复杂的素描、油画等等,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儿童的创作兴趣,让儿童自己去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儿童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

对每个儿童来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明。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是一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儿童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2)培养儿童的创作情感也很重要。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成人不应期待儿童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儿童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所以无论儿童画的是什么,成人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兴趣、创作意愿。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3)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儿童的能力更是当务之急。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节共同做好对幼儿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理想的环境,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活教育理论”读后感

浅谈提高语文素养的写读书笔记法论文

书香校园建设工作计划

《好习惯》读后感

学生阅读工作计划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题

教育从培养习惯开始讲话稿

为人师表心得体会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终身幼儿园》读后感――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精选2篇)】相关文章:

陶行知文集2024-03-15

小学校本个人研修计划2024-04-29

本学期个人校本研修计划2023-10-17

小学作文阅读教学总结2022-10-20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心得体会2022-07-14

小学校本研修个人计划2022-05-08

第六周期校本研修个人计划2023-07-16

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计划方案2024-01-18

个人校本研修计划总结2022-08-09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刍议的教育理论论文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