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清玄有感(共13篇)由网友“GodHelpsGir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林清玄有感,欢迎阅读借鉴。
篇1:读林清玄有感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株长在断崖边上的百合,不顾野草的嘲讽,顽强地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花,并把种子洒满山谷,最后到处都开满了野百合,它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受到了世人的仰慕与称赞。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我不禁被百合花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百合花想要开花,是因为百合有自己的美丽,有自己庄严的使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正如文中百合所说的‘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我,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开花对于百合来说既是使命,也是责任,更是百合花心中的梦想。即便百合刚开始也只是一株默默无名的小草,但它心里明白自己将来一定会开出绚丽的花朵,因此从来没有放弃过开花的希望。百合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当它最后终于做到的时候,杂草们个个哑口无言,再也不敢嘲笑百合了。
而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自然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跨过这些困难,就一定会迎来灿烂的阳光,就像文中的百合一样,开出绚丽的花朵。然而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人都被眼前的一些困难给击垮了,那些困难不但把他们应有的才能给磨灭掉了,而且也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希望。如果百合花在杂草们的嘲笑中自暴自弃,沉沦下去,那它一生将还是一株默默无闻的杂草也就不会开出洁白的花朵展现给世人。
因此,当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去面对,并想办法去战胜它,千万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轻易放弃。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百合花那样,即使当所有人都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时,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取得成功。
篇2:读《林清玄》有感
读《林清玄》有感
劳动1301班 常帅
想当年带剑江湖,气吞万里如虎;
到如今十年夜雨,醉来时响空弦。
――林清玄
如大师的名字一样,他的文字,带来了一种清丽,一种遥远,一丝古朴,还有一种浩然的禅意。
江湖夜雨十年灯,传说中,古时候的侠士都是佩着一把剑行走江湖的,当年少轻狂时,可以凭着一股子冲劲去做一项事业,同时也时时浮想联翩,传说中有一种武士,他们虽然练剑,身上却不带剑,他们随时都可以以一根筷子一茎稻草代剑器,甚至可以伤人致死,这种传说不无道理,因为将这种功力练到炉火纯青最终化“人剑”为一体,那种境界,也是所有人的奇思妙想。
说到这里,谁没有想象,谁不希望自己每人如丝,气势如虹,什么“一刀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林清玄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有时候兀自在黑夜中行着,将大街走成一条细细的小巷。那种苍凉古朴的细致便猛然升起,于是想舞剑舞成朵朵剑花……可是长夜将尽,发现囊中已经遗失了剑镞,即使呼风唤雨的'手扬起,最多也只是种无效的手势吧。
侠士的情感在多少人心中都是一种梦想,但人一生的苍凉亦无不在他的文章中展现,他渴望义愤填膺的气魄,亦心求宁静的清爽,他以十年为回首,以自己儿时的梦想走到今天,他发现自己在文学上同样走出了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种想企及又难以触碰的威严之感,让我们的生命如那侠客一般足以挥霍。
几十年,磨砺地钝了,经历得多了,看出的,也想少些了,一个人不怕自己的缺点与弱点展现开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胸襟,自己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又在这纷纷扰扰的江湖,看清了自己,还命运原本的模样,就像那一对鲜红的秋海棠,记载着一首五千年的悲歌。
回忆又是一场轮回,古人的气韵,历史的沧桑,包括童年的幻想,最重要是爱自己走出的小巷,还有秋海棠,一抹鲜红,永远是一场永不磨光的记忆,暗透禅意,裙摆飞扬,千年亦如梦。
小巷、狭窄,
只余秋海棠。
篇3: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600字
一直都很好奇林清玄的文字,在真正的阅读之前,禅意,冗长,人生哲理是我对林清玄笔下的三个看法。
比较初,它吸引我的是它清雅的封面:一朵水墨的出水芙蓉静静地盛开着。再加上心中对林清玄的好奇,毫不犹豫就买了它。
翻开书,淡雅的就像是它的封面的文字展开。淡淡的禅意充斥在字里行间却没有晦涩难懂之感;一段段故事拼成的文章,没有让人觉得冗长厌烦。没有耳熟能详的人生哲理,有的只是生活中的琐事感悟。
静心平气的.翻看着,陷入了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每看完一篇都觉得自己知道了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明白了什么。
比较喜欢讲老人茶的那一篇:古老的房子,没有特殊的雅间,只有简陋的大厅,简陋的柜台,简陋的桌椅,简陋的茶具;柜台上倚着一个颇为丑陋的老妪,这样的一切构成了这样一间茶室。但这样一间茶室却备受林清玄的喜爱,甚至因为它的消失而感到深深的惋惜。这是因为这家茶室是有着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平和、宁静与舒缓,流经这里的时间都仿佛慢了下来。一杯茶,一盘点心,坐在长凳上静静消磨掉一下午的时间,看着屋外的雨淅沥沥的下到地上,看着西方的天空慢慢被渲染成红色,朵朵云渐渐成为了火红的晚霞。
在快节奏生活中随波逐流的我,一直羡慕着,企盼着能有这样一个下午。曾经的一个下午,有着我比较期盼的环境,本打算捧着一本书,坐在窗前听外面的雨声,享受悠闲时光。但横生出的各种事让我的计划彻底泡了汤。之后享受时光就成了我的一种奢望。
林清玄是佛学大师,但他不是寺庙里的老僧,满口“阿弥陀佛”令人厌烦,他文章中的淡淡禅意如花的馨香静静渗入人的心房,让人舒服平和。
篇4: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有感范例
《林清玄散文》收录了林清玄先生两个创作时期的优秀作品。林清玄初登文坛,将自己的朝气与激情更多地倾注在乡土中,代表作有《少年行》、《鸳鸯香炉》等。随后,他没有拘泥于乡土散文的创作,尝试着将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开始了以“菩提系列”为代表的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也进入了他个人创作的全盛时期,散文集收录了大量该时期的优秀作品如《佛鼓》、《光之四书》等。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气的,在宁静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动中体现着凝注。他继承了佛家广博的智慧与胸怀,轻轻一挥手袖,便装凌云的壮志,巧妙地幻化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隽永与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写道:“登山专家只看见山顶,不像我们,能享受海拔五百的乐趣。”我曾被这行文字很久感动。我们正在一种叫做“征服”的驱使中日渐遗落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平和心境,于是,我们只能努力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孤冷,却对半山腰的迷人景致视而不见,殊不知,没有了自由的心情与平静的心态,再宏伟的目标终究是空想罢了。还记得林清玄向我们描述的那名住在林中的年轻人,当人们问他为何不到山外打工时,他的口吻不容置疑:“这是我的家。”很多人都在暗地里嘲笑他,然而回望城市的华灯万盏,“从远处看,每一个人的家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怎比那茫茫林海的无际无边?在年轻人的眼中,森林中的一切生灵,都在冥冥中传递着广博与自然,带给他家的熟识气息;不会忘记林先生笔下那位卖馄饨的老人,他总是在深夜敲起清越的木鱼,向老主顾传达着生意的信号,却不致中断熟睡者的美梦,更在不经意间温暖了迟睡者的心灵。正是这平凡乐器奏出的平凡音响,委婉地传达着这位老者的淡泊心态,使串串云淡风清的声音久久在心灵的上空回绕……
这声音与那“海拔五百”、“以林为家”的境界合奏着同一支曲子,便是“清欢”。那是一种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我们正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机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在红尘中傲对“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的心灵叩问?我唯有在一片佛鼓声中虔诚祈祷……
篇5:读林清玄文章有感
读林清玄,每一次都好像从城市瞬间落到了田园,满眼的自在,惬意。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大燥间,街头巷尾便都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长久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都是一句宝贝不怕,却流露出天下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意和关心。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我们的眼睛就是要像这样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都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们心灵最真实的悸动。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留恋和感慨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不知道听谁说过: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
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篇6:读林清玄文章有感
读过很多散文,我最心仪的,是林清玄先生的。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菩提系列”,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是沙海中淘出的金子,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置于桌边案头,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香茗,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林清玄散文两则
2.林清玄语言风格
3.作家林清玄介绍
4.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摘抄
5.林清玄《晴窗一扇》阅读答案
6.林清玄优美小诗赏析
7.林清玄散文集温一壶月光下酒书评
8.林清玄散文精选《百年含笑》
9.林清玄散文精选《无心才能心安》
10.林清玄:人要活在当下
篇7:读林清玄散文有感
读林清玄散文精选有感1000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菩提是佛教当中的圣树,菩提的本意是一种领悟,一种生命的真谛。一颗柔软的心就是菩提,一片润土的落花就是菩提,一种真善美的感悟就是菩提。菩提树比我想像中的要坚强,纵然有着冬天萧条与空寂,但也未尝不是努力站立,长出干净的新绿,有着一种对新生无比追寻地力量,萌发的不只是绿芽的蓬勃生机,更有着芽儿那片片舒展的心情。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觉晓到有一种奉献叫无私;从“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来秋,误入藕花深处”觉晓到有一种快乐叫洒脱;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觉晓到有一种寂寞叫离愁;从“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中觉晓到有一种仕途叫艳羡;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中觉晓到有一种爱恋叫凄厉。一片叶子中的领悟就是一棵菩提,一首诗中的意境,就是一棵菩提。玟瑰固然娇媚,文竹固然高雅,但都躲不过时光的摧残;木槿固然精致,紫薇固然温美,但都经不起命运的玩弄。只有菩提,因突破了红尘中的一切欲念,方成为一块永恒的净土。除去杂草,种满菩提,每个人的心都应如此――种下一片菩提林。
三生石圆三生梦?轮回三生石――记录了前世,今生与来生的种种恩怨情愁。不管是否有着三生石,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自己对轮回的一种信念,一种对于生命永恒的诠释。三生石,一个浪漫而又令人动容的传说,不管是否真实,许多朋友以三生石做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佛教里认为有情欲就有轮回。而林清玄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轮回。而我想轮回并不是一种堕落,而是一种新生的彼岸,轮回是一种新陈代谢,是一种念念相续循环往复,或许不只是人在轮回,世界也在轮回。我们看不见月亮,并不代表月亮没有了,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一片云从头顶掠过,不久逃出了我们的视线,这也不代表云儿消失了,而是它要向更远的目标航行,这都是轮回。轮回并不可怕,只是人们习惯把它加上鬼怪的阴影,而蒙蔽了我们的心。当我们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是否忘了自己的旧精魂,是否只是无知地追寻欲望?有时候,一首诗,一位古人,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已;甚至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或许这就是轮回的最好解释。
读着林清玄的散文,心境似乎也同时受到洗礼,说这是《林清玄散文精选》还不如叫它“清醒记”,边读,边整理自己零乱的心情。整本书扬溢着佛学的色彩,似乎也走入了佛教这块不可逾越的圣地。阳光下,历史的长河泛着金光,生命的绿树萌发新芽……
篇8: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寒假,我一口气读完了《林清玄散文集》,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林清玄的文字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简单的表达。读着他的书,那清澈灵动的话语像一股甘泉,缓缓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那一行行文字让我觉得平和安宁,心如止水。
散文集分为四卷,分别是“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和“庄严的心”。只有拥有天真的心、纯善的心、美好的心、庄严的心,才能在这混浊的世界保持清明,在这悲伤的人间拥有快乐。在一行行质朴的文字中,我悟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要重视人与人的差异;人们之间要互相关爱;面对挫折不轻言放弃,等等。其中,一篇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王召集群臣开会,希望找到能让她的幼女立刻长大的灵药。一位名医说在遥远的东方有这种药,不过往返要至少十二年的时间,而且药需要在新鲜时服用,因此要将公主带走。国王欣然应允。十二年之后,名医果然带回了亭亭玉立的公主。国王兴奋不已,厚赏了名医。
也许读完故事,我们都会笑国王太傻。没有什么灵药的存在,十二年的时间过去,公主自然已经长大。可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再一次品味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国王”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经像国王一样,希望这个世界有一颗万灵丹,让我们选择人生里自己喜欢的部分。然而只有到了最后,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灵药,一切都如作者在故事最后写下的话——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的确,在人生漫长的历程中,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怨恨于过去,怀忧于未来,才能在每一个过程中勇敢地承担,以最大的心意投入进生活,读后感《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我们用不着急于知道结果,而是应当在每一个过程,慢慢地成长。也许这个过程会很痛苦也很漫长,但我们要知道:挫折让我们更加智慧,只有忍苦耐艰,人生才能显现真实的价值。人生不免会有灰心无助的时刻,但是只要有了坚强果敢的性格,就不容易被外在的环境所迎头击倒。当我们踏过荆棘,勇敢地走向终点的时候,就能举起胜利的旗帜,自豪地对自己说:我长大了。
篇9: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读着《清净之莲》,我想到了周敦颐赋予莲的高洁与典雅。“偶尔”连续出场让我感到一个“偶尔”就是一朵智慧之莲。作者偶尔看到“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会想到“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且看作者回到家里,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会想到“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一种思绪”;……似乎我的心也“平静如无波之湖”。
山中小池塘里的一朵红色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的时候,竟然会想起“究竟要怎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呀!呀!一连串的偶尔,一连串的智慧之莲彻底征服了我。读着它,我有了深深的颤动。我在想,作者需要拥有一颗怎样的心灵,才可以如此敏感地感受世界,包容世界,才能“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是的,“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可是,我们都是有智慧的人吗?寻求智慧难吗?《清净之莲》给拜读他们的人带来了疑问,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这首散文诗里,流泻下一连串“偶尔”的智慧,乃至无穷无尽,造就了丰富的想象世界。而正当我们喘不过气的时侯,作者告诉我们“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柔软是什么?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思绪……是一种洞察万物的灵光;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浑厚;是一种心通万物,万法如一的境界……这一揭示恰到好处,懵懂的我似乎得到了他智慧。
篇10: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林清玄散文选》,它犹如一股清风,悄然进入我们的思想,沐浴着我们的心灵,令人回味无穷。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字里行间,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
散文选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它们的起点都是我们身边一些平凡的甚至不起眼的事或人,但作者却能从中提出问题,并且最终总会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受益匪浅。这些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故事就像是一串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其中我喜欢的故事有:《软枝杨桃》、《吉祥鸟》、《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
《软枝杨桃》让我明白了,如果当整个社会的人都只重视外表的好坏,不重视内在的美丑时,真正清净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水终有澄清的一天》让我知道,虽然一秒钟的混乱,可能需要几天才能清净,但只要我们不去理睬,并且一直坚持迈向更高境界,水,终有澄清的一天。《五字神咒》说的是,作者的侄女就职工作紧张,压力很大。每次上台作报告前她总会念着“大家都是人”,念完后不再紧张了,多么神奇的五字神咒啊。
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花》了,故事讲的是:猎人太郎叔的独生子因怜悯一窝小山猪,而被父亲赶出家门,太郎叔因此很后悔。一次,“我”和爸爸以及太郎叔在打猎山猪成功归来时,竟遇见了太郎叔的儿子,父子俩冰释前嫌,重归于好。故事中的太郎叔让我最为喜欢。他脸上的那一条刺花刺青也许使他看起来很凶恶、把儿子赶出家门也许使人认为他很严厉,但在他打山猪偶尔失神时,才看出太郎叔是关心、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他就像刺花一样,表面是锐利的尖刺,使人害怕不敢靠近,但坚锐的外表下是那颗细腻、美丽的心。
读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严厉的说我,和妈妈拌嘴,甚至是生气地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使我有时会埋怨他。但当我冷静下来一想,其实爸爸这么做是为了我、为了妈妈、为了家,那一刻,我便感受到爸爸他那时严厉的外表下的浓浓的`爱意。
《林清玄散文选》,它像一杯淡淡的香茗,让我放松;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找出身上的缺点,并给以改正;它更像一个指南针,带我去寻找我不曾发现的事物,并为之感动。
篇11: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初读《林清玄散文集》一书时,便感到书中词藻优美,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胜;语句中隐含的深厚的意境,令人深思。或许是志投意合吧,喜欢淡雅文章的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
由于刚买回来不久,并没有看多少,只是翻了翻,但《布袋莲》却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作者以往所居住的地方有一棵大榕树,还有许许多多的布袋莲。可后来有个牧羊人,他的羊把榕树的叶子和布袋莲都吃光了,因此,作者很难过,他只好过一个光秃秃的秋冬。但当春天来时,作者竟然发现被吃光了叶子的大榕树又发芽了,布袋莲也长了许多。于是,他在书中就写了这样的一句话———要为重活而高兴,不要为死去而忧伤。
是啊。其实生活处处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愿意去看哪一面罢了。正如文章中说的,死去固然不会令人开心,但是,它们一定会重生,那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
我还看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姐妹俩在观察玫瑰花时候的感慨:妹妹伤心地说每朵花的下面都有刺,而姐姐却高兴地说每株刺的上面都有一朵花,这不就是明显的对比吗?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乐观,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自卑,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面对失败,面对每一件事,乐观对待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成功了,骄傲的情绪是不能要的,我们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有抱着一颗“塞翁失马”的平常心,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
篇12: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米黄色的封面,封面上面没有太多的花花绿绿的装饰,仅有的是一盆素描的花及歪歪扭扭的“林清玄”三个字,还有四个小白点,仔细看才发现是月牙渐渐成为月圆盘的四个过程。简洁,清新又不乏意味,或许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风格。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眼眸,他洞察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
于是,我对《林清玄散文集》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于是,看到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空心看世界》。
“林清玄写道:“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等待会有意外的快乐,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你哪怕难过的快死掉了,但你第二天还是照常去上课上班,没有人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在意你发生了什么,关于你的未来,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难过就哭完了就当没事儿一样 自己潇潇洒洒的走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差异,宽容别人。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
这时的我们都需要一颗空心,拿一颗空心去看世界。
篇13: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题记
风是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的,但风铃使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
风铃于风,是感知风的存在,将无形的自然之风化为清脆的声响。那美妙清灵的音乐是由悬挂于窗棂的小小风铃演奏出来的,当你听见风在风铃边舞蹈时的笑声,相信,你的脸上是带着沉醉其中的笑容的。
又或者说,风铃本身,就是风的音乐,即便是再细微的一缕,风铃也能够敏感地觉察到这串细微的音符,并欢快地唱出来。不信,你听——“叮叮叮叮——”,是春日的微风和煦;“叮咚叮咚——”,是仲夏的狂风大作;“叮铃叮铃——”,是金秋的凉风习习;“当当当当——”,是严冬的寒风肆虐:风四季歌唱,四季舞蹈,风铃都为它演奏——以音乐的形式。
当风吹起,风铃叮当作响时,光阴便如风一般无声无息地流动,遗留在了那过去的时光中,一去不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看不见,摸不着,但日月星辰的迁移旋转却无时不刻地昭示着时光的飞逝。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朱自清说道。是啊,我们面对匆匆无痕的风,面对匆匆无痕的时间,无法挽回,无法使其为我们停留,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再也找不回了。生命起初是无痕的,但毕竟存在啊,那么,既然存在,就要不枉这一遭不是吗?
我们忘不了奋力救下坠楼婴儿的“最美妈妈”——吴菊萍,忘不了让全世界见证梦想奇迹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忘不了照顾养母12年的善良孝女——孟佩杰,这无数的难忘,只因我们听见了心中的风铃在面对这些高尚的生命时所奏出的绝美的心的乐章。
每一个昼夜,都有无数个生命逝去,又有无数个生命降临,生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仿佛这一秒还在,但下一秒就会消失,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生命又是那么的伟大,那么崇高,那么动人心魄,哪怕是下一秒就会消失,但消失前的那一份无与伦比的美丽却深深的烙印在了我们的心中,震撼着我们的心。
原本,风过无痕,但有了风铃,风过便留痕。
原本,光阴无痕,生命亦无痕,但有了心中的风铃,生命即使走过了,也会留下动人的痕迹。
★ 读文章有感
★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读林清玄有感(共13篇)】相关文章: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2023-04-23
和时间赛跑教学案例2023-10-01
三年级下册教案(二)《和时间赛跑 24.计算机之父的童年故事》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与时间赛跑》教学教案2023-08-07
四年级语文上册《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2022-12-24
小五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2022-08-11
桃花心木教学实录2022-05-15
三年级语文与时间赛跑教案合集2022-05-08
读张小娴散文集有感2022-12-26
《和时间赛跑》说课稿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