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读后感700字

时间:2023-08-01 08:00:47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精选18篇)由网友“女人在光锥之外”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欧阳修》读后感700字,欢迎阅读借鉴。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

篇1:《欧阳修》读后感700字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

《欧阳修》一书很简略的写了欧阳修的一生,是历史学家那种简略的手笔,不是很细腻的文学手法。大抵古代的文人文学声誉高的,政治地位都不会是多么的卓越。欧阳修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小的推官,但是廉洁清明,却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欧阳修和她年轻的寡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母亲郑氏在江边上用芦苇在沙滩上教会小小的欧阳修识字、读诗。但是他的母亲毕竟是一个弱女子,不能像男儿一样抛头露面,不得已投靠了当时他的叔父,叔父待他们母子非常的好。小小的欧阳修在叔父和母亲的询询教诲下,在他最敬仰的韩愈前辈的诗集陪伴中,慢慢长大了。当然这些没有过于多的描述,只有简略的几笔,一笔带过。

虽然生活环境不如意,但是老天却给了他别人所无法企及的才华,当然这些才华也是他后天勤奋努力的`结果。作为母亲,寄人篱下,免不了有一番连累人家的感觉,自是希望自己的儿有一天能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但是那个年代不是你有才华就可以的,虽然他三试第一,可是最后也是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对于欧阳修来说虽然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但是他有一颗任你野火遍地烧,却春风吹又生的野草的心,虽然有些抱负未展,但是身居他那个位置上,他做了很多。

我喜欢欧阳修,同他的几个妻子一样,一为他的才华,二是他几度被贬荒凉之地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尽其所能为百姓做的实事,三是他虽三度娶妻,但是每一度都对自己的妻子忠贞不已,没有别的才子所谓的风流多情,最后他有一个好母亲,一个虽没有抚养他却给他做好榜样的父亲。

篇2:《欧阳修传》读后感

《欧阳修传》读后感

在省图书馆大海捞针般搜寻自己想读的书时,《欧阳修传》跳入眼帘。欧阳修,这个光耀千古的人物,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完美的存在, 今天能触碰到他,是偶然,更是天意。越看越觉得有种相见恨晚之感。故而,总想写点东西,算是对他对我的`交代。

他的人生遭际解答了我太多的疑惑,也给予了我很多启示,我觉得自己的头脑又清晰了许多。

他出生贫寒,幼时失怙,但拥有良好的家教家风。经历苦难,朴实求真,勤奋向上,少有志向,幸得前辈赏识,三次荣登榜首,惊煞朝野,羡煞众士,极为可贵的是他不据才傲人,清醒地明白自己所追寻的,这为其定好了人生的底色,生命的底色。后来,他所倡之思,所交之人,所做之事,都是他生命底色的精彩绽放。他坦诚宽容,自省内敛,才华横溢,精益求精,执着顽强,慧眼识珠,奖掖后进……是一个极具骨感美感的谦谦君子。

然而他也备尝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小人陷害,也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持不同政见的君子的推崇。也得到君主的垂青与信任,尊宠与拥戴,同时也品匝了衰体中艰难煎熬的仕宦磨难。无论如何,他年轻气盛时,勇往直前;洞悉世事后,又能坚持初心,以笔为舞,或抒写,或挥洒,或研究,或倡导……舞出了真实而令人喜欢不已的一代文人英姿。欧阳修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是一道吸引人的风景,到什么时候都是让人玩味不尽的丰碑式人物。

与欧阳修有生命交集的韩琦、宋帝,也有让人称道敬佩之处。韩琦出身相门,学养丰厚,智谋了得,审时度势,掌控大局,是智者,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君子。他向政敌不多来往的欧阳修举荐苏洵上,不遗余力,因为他了解欧阳修,果然欧阳修悦纳了苏洵。并且韩琦在垂暮之年向欧阳修索文,欧阳修中肯诚挚的评价,他为不能与之相交悔莫大焉。两位的雅量高洁真是让人望尘莫及呀。

其实,不管是无奈地离去,还是回调朝廷,欧阳修始终尽职尽责。富有学养的宋帝始终挂念着这位人品才品俱佳的臣子。甚至,欧阳修悬在科考评判风口浪尖时,千人非议,万人唾骂,群犬吠到圣面前,宋帝力排众议坚挺他,让他能完成扭转文风的千秋大事,既成全了欧阳修,又成全了自己。他幸逢圣君,践行使命,惠及后人,名流千古。

欧阳修能玉树临风,垂青于后人,人生遭际是历练的熔炉,炼出了执着坚韧的个性,丰盈了高品质才的气质,日渐丰满的双翼助其扶摇直上。

他阅尽了人事,洞明了世事,尝遍了甘苦,成就了自己。

篇3:欧阳修醉翁亭记读后感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庆历三年(1043),欧阳修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庆历五年(1045),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欧阳修于滁州上任的第二年写下了千古名文《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以“乐”串联全文,写出作者当时“乐”的三重境界,即“得之心”的“山水之乐”,“众宾欢”的“宴酣之乐”,和更高境界的“乐其乐”。

㈠山水之乐

欧阳修被贬滁州后,虽“内心抑郁”,但仍坚持“宽简而不扰”的工作作风,实行“宽简政治”,生产得以发展,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再加上滁州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常纵情山水之间,欣赏领略山水之乐。

第一,从空间看,醉翁亭位于曲径通幽的山水之中,去往醉翁亭有“峰回路转”之乐。作者以“移步换景”之法,带领我们于曲径通幽之后,欣赏“峰回路转”的趣味。作者的移步换景是从大到小、逐步推进的。先着眼于滁州城的整体,用“航拍”的方法进行观察,用“环滁皆山也”进行开篇。接着,将镜头缩小,对着“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的“西南诸峰”。然后,再将镜头拉近,对着“山路”做动态推进,引出“酿泉”。最后特写“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经过如此四次镜头的转换,醉翁亭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作者的第一次写景,山与泉相应,泉与亭相衬,山水亭台,相互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这幅山水画,在峰回路转的动态之中,带给作者以无穷的趣味。

第二,从时间看,四时的朝暮之景不同,乐亦无穷。欧阳修到滁州后,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一年四季,常到亭中饮酒、办公,欣赏山水,其乐无穷。作者在文中的第二次写景便表露了这种乐趣。与第一次写景着眼醉翁亭四周空间环境带来的趣味不同,第二次写景着眼醉翁亭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趣味。“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开”是早晨出来时清新之趣味,“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变得昏暗”是傍晚归去时宁静之趣。“野芳发而幽香”是芳草萋萋、幽香扑鼻之春趣,“佳木秀而繁阴”是林木挺拔、枝繁叶茂之夏趣,“风霜高洁”是天气高爽、霜色洁白之秋趣,“水落而石出”是水位下落、石头裸露之冬趣。作者写不同时间的景,均有因有果,因“日出”而“林霏开”,因“云归”而“岩穴暝”……因“水落”而“石出”,因果之间呈先后之态,具有很强的动感,因而也就有了很浓厚的趣味。作者写景,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总结“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表达乐趣。

第三,从写法看,动静相宜,生趣盎然。作者写景,以欣赏之心关照,充满乐趣,其笔下的景物,有动有静,动静相宜,妙趣横生。首先是动景与静景的配合。琅琊诸峰是深秀的静态,但两峰之间却泻出了潺潺的酿泉。树林阴翳是静谧的美,但鸣声上下却又少不了动态的欢乐。自然景物是静的趣,但人物的呼应却又是动的乐。作者笔下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动静相宜,都充满乐趣。其次,作者笔下的景物呈流动的变化之态,赋予自然景物以动态之美。从“环滁皆山”到“酿泉”,是在动态中推出各种静景。“山行六七里”和“峰回路转”,是在动态中关照静态之景。“日出”之后才会“林霏开”,“云归”之后才会“岩穴暝”,“野芳发”后才会“幽香”,“佳木秀”后才会“繁阴”,“水落”后才会“石出”,景物本身便有动态的乐趣。第三是景物有时序的变化之动。有“朝暮”的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有“四季”的变化之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这也是动静的相宜,充满趣味。

欧阳修纵情山水,有曲径通幽后寻见醉翁亭时的“峰回路转”之乐,有“朝而往,暮而归”收获“四时之景不同”的趣味,有“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动静相宜的快乐。

欧阳修纵情山水,忘却被贬的“内心抑郁”,收获欣赏山水的乐趣。

欧阳修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却寄托在喝酒上。

喝酒又是一乐,那么,欧阳修的“宴酣之乐”,又表现在哪里呢?

㈡宴酣之乐

第一,“游人众”是乐之基石。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励精图治,实行宽简政策,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活呈现一片祥和景象。人们三五成群到琅琊山游玩,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着欢快的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闲聊,走在前面的人大声呼喊,走在后面的人应声回答,老人和孩子也都出来游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好一片喜人的景象。身处醉翁亭的欧阳修,看到这“滁人游”的景象,“宴酣”岂不有了快乐的基石?

第二,“酒菜好”是乐之实际。首先,“宴酣”用的菜是“山肴野蔌”,吃的鱼是深溪之水养的肥鱼,而且是亲自“临溪而渔”的,不仅有美味的乐趣,而且还有“钓”的趣味。其次,“宴酣”用的酒是“酿泉为酒”,且“泉香而酒洌”。第三,这些美食美酒是“杂然而前陈”,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没有过多的礼节和讲究,享受纯粹的“宴酣之乐”。这样的“太守宴”,是上佳的宴会,其乐趣怎会有穷尽呢!

第三,“众宾欢”是乐之场景。看着“滁人游”,享受着“美食”和“美酒”,众宾客们有的投壶投中了,有的下棋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起坐坐大声喧哗,无比快乐!此时的“宴酣之乐”非一人之乐,而是“众乐乐”,是“众宾欢”,是一片欢乐的场景。

第四,“太守醉”是乐之表象。文中共有三处写太守“醉”。第一处在第一段,此时的`欧阳修,心情畅快,“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并自号“醉翁”,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有美丽的山水、有人民的快乐就足以让人心醉了。第二处在第三段,作者写道:“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此处,作者刻画了一个“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太守形象。此时,作者才39岁,按常理,不可称为“醉翁”,也不会“苍颜白发”,作者的自号和稍作夸张式描写,意在表现其甚是自豪的陶醉状态。第三处在第四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处突出太守更加卓越的一面,太守不仅“醉能同其乐”,而且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文章三处写“醉”,相互照应,予以强调,突出“宴酣之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第五,“太守名”是乐之寄托。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又因为年龄最高,故自号“醉翁”,自号“醉翁”是“宴酣之乐”的一种寄托。同时,作者还有更高层次的寄托,用自己的号给新建的亭子命名,“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样的一次“名之”,作者便将自己的快乐深深地刻在了这座新建的亭子上,于是,我们都知道了“醉翁亭”,也都知晓了欧阳修作为“醉翁”的快乐。

作者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作者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的情趣其实不在喝酒上,而在美丽的山水之中。

欧阳修的乐趣,宴酣之乐?山水之乐?

好山好水,好酒好菜,固然给了欧阳修一些快乐,但醉翁真正的乐趣既不在“宴酣”之上,也不在“山水”之中,而在于“乐其乐”。

㈢乐其乐

欧阳修真正的快乐是“太守之乐其乐”,是以滁州人的快乐作为快乐,是一种“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快乐。

要理解欧阳修的“乐其乐”,我们需要分析清楚三个问题。

第一,“其乐”表现在哪里,即滁州人有着怎样的快乐。我们先看作者描写“其乐”的句子。第一句是写“滁人游”的句子,“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老人小孩,各色人等,上山旅游,络绎不绝,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象征,这是其乐之一。第二句是写“众宾欢”的句子,“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各位宾客能与太守一起在醉翁亭同乐,这也是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的表现,这是其乐之二。第三句是写“宾客从”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夕阳在山”言游玩时间长,“人影散乱”言游玩人数之多,“太守归而宾客从”说明滁州人与太守相处融洽,这是社会和美、和睦的表现,这是其乐之三。第四句是写“禽鸟乐”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这表明,在滁州不仅人与人相处和谐,人与自然也能和谐相处,这是社会和谐的象征,这是其乐之四。欧阳修治下的滁州,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人们和睦,百姓和乐,生活和美,这便是滁州百姓的“其乐”。

第二,“乐其乐”表现在哪里,即欧阳修有着怎样的快乐。欧阳修的快乐,即是“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朝而往,暮而归”的欣赏山水的乐趣,因为“政治清明”,其便有欣赏山水之乐的闲情。其二,与众宾一起欢庆的“宴酣之乐”,因为“百姓和乐”,其便有了宴酣之乐的雅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的宴酣之乐,其实质是山水之乐的另一种表现。其三,表达自己的快乐。欧阳修醉“同其乐”,醒“述以文”,用文章记录自己的快乐。不仅如此,欧阳修还自号“醉翁”表达快乐,还给新建亭子“名之”“醉翁亭”宣告快乐。欧阳修的快乐不仅在“山水之间”领略,寄托在“喝酒”上,还写成“文字”,号成“醉翁”,名之“醉翁亭”。

第三,欧阳修是怎样做到让“滁州人快乐”的。欧阳修是被贬谪到滁州的,他也免不了有被贬的“郁闷”和“愤懑”,但他依然做到了恬然旷达,励精图治,治理滁州十分勤勉,这是滁州人得以安居乐业的第一个原因。其二,欧阳修施行“宽简之政”,奉行“政在养民”,不苛刻武断,不繁缛琐碎,不扰乱民众,通过建章立制加强教化,并遵循人情事理,引导人民向善,很快,滁州便出现一片和乐景象。欧阳修把人民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民同乐”,既勤勉,又养民,所以便形成了“其乐”的良好局面。

欧阳修“在乎山水之间”,领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分享“宴酣之乐”,并将这些快乐“述以文”,告知天下,这些乐趣,皆因“其乐”而“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篇4:欧阳修传读后感

欧阳修传读后感

读完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后,又读其《欧阳修传》,这个过程中总免不了将二者进行比较。恰好,此书的后记中也借与苏轼的比较,总结了欧阳修的生平,我们不妨接着后记比较下去。

两人相差三十岁,又系师生关系,生平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年少时都是学霸。欧阳修自幼家贫,四岁起母亲即以荻画地,教以书字;苏轼更在父母的监督下,自幼刻苦读书,十岁起便欲以范滂为榜样,成为献身理想的时代巨人。

都曾在科举考试中春风得意。欧阳修于国子监试、国学解试、礼部试中三得第一,最终于殿试中以第十四人及第;苏轼先于开封府试中以第二名中举,后与其弟于礼部试中同时进士及第,更在后来的制科考试中取得第三等(最高等)的骄人成绩。

作为先后两届文坛盟主,二人都堪称球型人才。欧阳修始终处于“即开风气又为师”的崇高地位,他不仅在诗词文等方面均有建树,并有《新五代史》这样的史学著作,在“宋学”“金石学”“诗话学”等方面的开拓历史上均堪称第一人;而苏轼的诗词文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超过其师,开辟了词的新境界,学术上有《易传》《论语说》等著作,并于书画上有极高造诣。

二人都为士林所推重,交友高雅广泛,门生多为当时文坛巨子。

两人都有治国安天下的崇高理想,也都几经宦海浮沉。

……

两人在学问和品格上都是可以烛照万世的巨人,且共同点这么多,但如果说更喜欢谁的话,我觉得的还是苏轼。因为仔细比照的话,你会发现两者在诸多共同点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更能体现出两人在品格上的不同。

首先从外在形象上来看,欧阳修给人的感觉始终是体弱多病。早年白发,目疾严重,晚年又患有糖尿病。在早年参加进士考试时给主考官晏殊的第一印象便是“一目眊瘦弱少年独至帘前”,其一头白发成了他诗词吟咏的常用题材。《醉翁亭记》中那个“苍然白发”的醉翁,仅有四十岁。欧阳修给人的感觉总是元气不足(欧阳修出生时其父欧阳观五十六岁,并与欧阳修三周岁时去世,先天不足)。而苏轼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元气淋漓。他清瘦颀长,皮肤偏黑,眉疏目朗;并且热爱生活,喜欢养生,无论怎样的风雨坎坷,总是驻杖负笠,铿然独行。除了晚年痔疮比较严重,并无重大疾病。有意思的是,虽然两人身体状况不同,但都活了66岁。(王安石也是66岁)

从内在思想上来看,欧阳修是纯粹的儒者,积极入世,并且终生排斥佛老。而苏轼的思想则复杂得多,既入世又超脱,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他身上自始至终水乳交融。他既有儒家的刚健,又有佛家的洞达,又兼道家的随遇而安,任性自然。

在仕途上,二者都是几番浮沉,但透过这些浮沉,两人呈现出来的形象是不一样的。欧阳修的三次贬官第一次因朋党之争,而后两次竟然都是因为被告与外侄女和大儿媳有染。另外从其他章节的记载上,欧阳修平生的风流韵事也有不少。这与苏轼的因言获罪,因政治立场受排挤相比,高下立现。且欧阳修所贬的夷陵、滁州和亳州,条件并不艰苦,而其官位也不低,较苏轼的贬谪来讲只能算外放。欧阳修明显比苏轼更适合官场,更会“站队”。从应进士试就可以看出,苏轼是凭借家族的读书氛围和出众的才华,一路高歌猛进。而欧阳修是几次失利后,拜谒胥偃,在胥偃的提携下一路过关斩将的,进士及第后胥偃更是以女妻之。而步入仕途之后呢,为和当政的范仲淹站在一起,翁婿二人话不投机,矛盾日渐加深,遂至终身冷淡疏远,实在令人心寒。而苏轼的一生中亲情和友情真挚、丰富,即便对政敌,也报以善意。

两人都是文坛和政界的重要人物,交游广泛,有着共同的襟怀。欧阳修所提携的后进,网罗了了北宋中后期政界、文学界、思想界众多杰出人物。如政界吕惠卿、曾布、王韶、吕大钧等;文学界有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梅尧臣、苏舜钦等;理学之士如程颢、张载等。他善于赏识激励后进,更以能以宽广的胸襟容纳天下的贤才。比如初读苏轼文章时便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更预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对走过弯路的学生,如太学生刘几,也能谆谆教诲,促其成才。苏轼在交游上更多体现的是真诚与宽容。大部分时间,他不像欧阳修那样位高权重,但是总能以其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格感召人,苏门学子在**中体现的情意令人动容。而苏轼与政敌之间的交往,更令人感慨其胸襟之开阔,人格之高洁。被贬黄州之后,还能与定居金陵的王安石抛开芥蒂,相互激赏,成为半山园的常客;晚年更是对曾经丧心病狂迫害过自己时被贬雷州的章惇给予关怀与同情,写信开导其子章援,并将自己的养生心得和一些常用药方随信赠送。章家一直珍藏这封感人的信,几十年后,还有人从章惇的孙子张洽看到。其胸襟人格“虽与日月争辉可也”。这一点欧阳修恐怕做不到,不仅早年与提携过自己的岳父隔阂;后期因政见不合,与曾和自己并肩作战过的富弼也是分道扬镳。

最后,两者都是文学大家,都有很多诗词文名篇,但就个人来讲,还是偏爱苏轼的作品。历来评价欧阳修的散文作品,有个专有名词叫“六一风神”,其代表性作品就是《醉翁亭记》。其情感体验是复杂的,而表现形式却是回环曲折,吞吐掩抑,徐缓平和又婉转平易。个人感觉情感上还是“小资”了些,形式上比较注重雕饰,须知“苍颜白发,颓然其中”的“醉翁”只有四十岁。其诗词也是这样:“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相比如何?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又怎能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相较?苏轼的文章思想上是丰盈的,形式上是自然流畅的,读之如清风明月,让人胸无纤尘。

两个人的创作态度也不一样。苏轼才气逼人,常讲:“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早年为《南行集》所写的序言中就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注重主观修养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见解极高。而欧阳修的写作上更注重形式上的锤炼与修改。比如为韩琦写的《相州昼锦堂记》一文,韩琦极为爱赏,深以为知己,没有空闲就拿出来赏玩一遍。谁知几天后,欧阳修又送来了修改稿,并嘱咐上次送来的文章有不妥之处,以这个版本为准。仔细比对后发现两个版本竟然只有一个细微之处的差异:原文开篇的“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两句改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多了两个“而”语调更舒缓,也更能体现富贵者的意态,其锤炼之功,令人叹服。他为父亲作的《泷冈阡表》更是精心修改,如果将初稿和定稿进行比对,便会发现多处细微处的修改都极为精彩,个别字句的调整能让全文更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而情感饱满。据载他写完文章后会“贴之在墙,坐卧观之”,然后反复删改“至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即使写张一二十字的小柬,也会预先打草稿。他夫人曾劝他“何必自讨苦吃,难道还怕先生骂不成?”他笑答“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他曾经将自己的这一写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晚辈,所以苏轼援引其论文道:“(作文)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东坡志林.记欧阳公论文》)这一做法和态度,至今仍给我们很多启发。(耿世涛)

篇5:蝶恋花欧阳修读后感

他最著名的文章就是他的《醉翁亭记》,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欧苏”,人们都说“欧文如潮,苏文如海。”以此来赞誉他们的文采,欧阳修不仅仅是文章写的好,词也写的不错,今天我给大家浅析的就是欧词中的典范——《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一起一结颇受推赏。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落。

上阙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在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篇6:蝶恋花欧阳修读后感

这是深闺佳人的伤春词。作者以含蕴的笔法形貌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和怨情。不写佳人先写佳人住所。三迭“深”字,则佳人监禁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可以想见。树多雾浓、帘幕精密,愈见其深。“章台路”当指伊人“游冶处”,望而不见正由宅深楼高而来。可知物质情况之华贵,终难弥补情感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昏暗冷落。感花摇落而有泪,含泪而问花,花乱落而不语。伤花实则自伤,佳人与落花统一运气。是花是人?物我合一,情景融会,含蕴最为深沉。整首词如泣如诉,凄婉感人,意境浑融,言语清丽,尤其是最后两句,向为词评家所表彰。

篇7:欧阳修追字读后感作文

欧阳修追字读后感作文

最近,我学习了《欧阳修追字》这篇课文,它给我的启发颇为深刻。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国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韩琦的邀请,写了一篇《画锦堂记》。当晚当他重读《画锦堂记》时,发现在文中的两句话“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里各加上一个“而”字会使文章更顺畅,意思深邃。于是欧阳修连夜叫醒家人,骑马追赶取文之人,最终把“而”字补上的事。

看完后,我不禁思绪万千:欧阳修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大文学家,写出来的文章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并不因为自己已经很有名气而松懈了对自己的要求,创作态度还是很严谨,而且每写完一篇文章,他都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诵读品味。单是为了一个小小的“而”字,竟不顾一切地惊醒家人,让家人骑马追赶,把“而”字补上。此时,对于他的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升起。

学完这篇课文,和欧阳修对比起来,我真应该感到惭愧。因为我想到了自己写作文时的很多毛病。第一点就是乱用标点符号,我写文章时只注重整体,却忽略了许多细节:有时在文中,该用逗号的我用句号,该用句号的我用逗号,还经常把逗号、顿号和分号弄混淆。这些毛病都是不该有的,如果你写作文认真的话,就算再小的细节也不会轻视。第二点就是不注意用词的简洁性,我经常认为一篇文章字数越多就越好,其实并非如此,写文章时,用词应该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而且往往短小精悍的'文章比那些长篇大论更会受到好评。第三点就是我不爱反复修改作文,不能像欧阳修那样一丝不苟,所以我的文章中有很多毛病。写一篇文章,修改是很重要的一步,每个人写文章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时,修改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你仔细琢磨、认真修改文章时,就会发现很多毛病,如果你把错误都改正过来,那么这篇文章的水平自然就又上了一个台阶。“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我真应该好好地向欧阳修学习,写好一篇文章后,一定要字斟句酌、反复锤炼、反复修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篇8:欧阳修《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谢。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狼籍: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

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

【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篇9:欧阳修《采桑子》

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一路之上,花头攒动。

“直到城头总是花”,这里既指从西湖到颍州城下的路边鲜花盛开,又当指一路上游人皆头上簪花而归。唐宋时,人们有采花簪头之俗,无论男女。

如杜牧《九日齐安登高》中即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说道:“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刘克庄《上巳》也有句云:“暮归尚有清狂态,乱插山花满角巾。”可见,“直到城头总是花”,写的是人们春游而归,头上簪花络绎回城的情景。

清明上巳时节,是古人往水边游玩的时侯。以这样一个游览的时节,再加上西湖这样一个游览胜地,真可谓良辰美景,两者铸备,热闹景象自是非同寻常。本词所表现的正是一派盛景,“满目繁华”即为全词的核心。

满目繁华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对游者的描写上,这也是作品表现的重点。游者一是多,二是欢。游者之多,在词中写道:“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锢车”。这一句写了两种不同的游者,一种是乘车者,一种是徒步者。

车多,才会引起人们的争相指点;行者多,也才可能出现“争道”的景状。最后这两句用寥寥数字,展示出了一个毂击肩摩的游览盛况。

另外,下片“喧哗”一词,又从音响的角度突出了游者之多,以西湖这样的敝廓之地,竟有人声鼎沸之感,那行人熙来攘往的'情景是可想而知的了。

何以见出游者之欢?从上述行人“争道谁家”车的描写中,已传出一片欢快活跃的气氛,接着写游人日暮归返时的“醒醉”二字,更是道尽了游者各各相异的神态。这令人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在《西湖七月半》一文中对各种赏月人的生动描写:

他们有的“浅斟低唱”,有的“喝呼嘈杂,装假醉”,也有的“呼客纵饮”、“纵舟酣睡”。本词中“醒醉”二字所激起的正是类似这些景象的联想,从游人归返之态中,似可想见他们有的专意游览,饱享春景;有的就景欢饮,一醉方休,他们各以自己的方式纵情游乐,尽兴而归。总之,游者云集,笑语连天。

满目繁华,还体现在对西湖自身景色特点的描绘上。这虽然不是作品的表现重点,但却是组成繁华景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清明上巳已是暮春时节,但作品中绝无花衰红消的悲凉之意,却呈现出色彩浓艳的一派盛景。

在“绿柳朱轮走钿车”一句中,词人以绿柳和朱轮相对,既写了钿车的豪华,也衬托出柳树的茂盛,色彩鲜明,春意浓郁。词的结句顺承“游人日暮相将去”的语意,写归途所见的景色,路转堤斜,一路是花。这是枝上花还是落于地上的花?

词人没有明写,他仅给人留下一个印缘,只觉得满目姹紫嫣红,春花充盈着整个空间。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满地遍野的鲜花汇成一体,气氛是很热烈的。

这使我们想起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中所写的词句:“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这一个“空”字,正是从对立的角度表明了词人对本词中所显示的盛况无比深切的感受,也说明了词人和春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本词即抓住这两方面内容共同表现了颍州西湖的繁盛。

此词从开始到结束都贯穿着“繁华”、“喧哗”的节日气氛,把读者也卷入这气氛之中,领受节日的欢乐。读完这首词,再回头看看第一句:“清明上已西湖好。”

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借节日的繁华来赞美西湖好的。词中每一句都有丰富的内涵,全词构成一幅生动壮美的游春图。

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篇10: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

采桑子欧阳修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

篇11:欧阳修名句

欧阳修名句精选

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王楼春》

3、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4、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欧阳修 《长相思》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萧瑟寒烟,梧桐协细雨。楼前芳草自凝绿,行人更在天涯处。 远山漠漠不见树。花落潇湘,寂寞终黄土。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 ——欧阳修 《蝶恋花》

7、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 《木兰花》

8、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9、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

11、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 《玉楼春》

1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1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1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15、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16、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任是花好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常红,待见酒醒不见君。千片。不随流水既随风。 ——欧阳修

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18、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欧阳修 《浪淘沙》

19、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欧阳修 《长相思》

20、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21、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

2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欧阳修

23、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欧阳修 《玉楼春》

2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修 《蝶恋花》

2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伶官传序》

26、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 《采桑子》

27、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28、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欧阳修 《玉楼春》

29、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蝶恋花》

30、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 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 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耐东风吹。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 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尽始烂熳,荣枯不与众艳随。 含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四携。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

31、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 《玉楼春》

3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33、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欧阳修 《南歌子》

34、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欧阳修 《采桑子》

3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踏莎行》

3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 《醉翁亭记》

37、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欧阳修

38、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撙其贫贱。 ——欧阳修

39、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敬免,贪者不可以敬得也。 ——欧阳修 《唐华阳颂》

4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

41、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欧阳修 《宿云梦馆》

42、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欧阳修 《蝶恋花》

4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欧阳修 《木兰花》

44、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

45、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 《采桑子》

46、“《长相思》 欧阳修 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欧阳修 《长相思》”

4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48、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欧阳修

49、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欧阳修 《浪淘沙》

50、桃花无语伴相思 ——欧阳修

附加阅读:欧阳修人物总体评述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致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亦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亦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其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的`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篇12:欧阳修苦读全文

欧阳修苦读全文

欧阳修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是个文学奇才。

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拓展阅读

欧阳修轶事典故

科举之路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1023年和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1030年,欧阳修再次参加礼部组织的春闱,欧阳修名列第一。同年3月11日,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封建社会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在崇政殿举行。3月14日,殿试放榜,欧阳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琴论家”

欧阳修一生不仅喜欢弹琴、听琴、藏琴,而且喜欢写琴琴文,以记琴声与琴事、以论琴意与琴理,深得琴中趣。从欧阳修现存的诗文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人的.欧阳修,而且可以看到一个作为琴论家的欧阳修。

“醉翁”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千古伯乐”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风流丑闻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欧阳修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蒋宗孺犯了事,遭到弹劾,蒋本来希望欧阳修能帮自己开脱一下,欧阳修却上书要求尽快处理。蒋对此恨恨不已,就揭露出欧阳修和大儿媳吴春燕有染。不久还被人告到皇帝那里去了,当时的宋神宗不相信,方才作罢。

篇13:欧阳修散文集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秋声赋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养鱼记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画舫斋记

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栏槛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况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馀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鼍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

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故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予友蔡君谟善大书,颇怪伟,将乞大字以题于楹。惧其疑予之所以名斋者,故具以云。又因以置于壁。

壬午十二月十二日书。

篇14: 欧阳修诗词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圣君哀怜大臣闵,察见衰病非虚饰。

犹蒙不使如罪去,特许迁官还旧职。

选材临事不堪用,见利无◇惟苟得。

一从僦舍居城南,官不坐曹门少客。

自然唯与睡相宜,以赖遭闲何惬适。

从来羸苶苦疲困,况此烦歊正炎赫。

少壮喘息人莫听,中年鼻轩尤恶声。

痴儿掩耳谓雷作,◇妇惊窥疑釜鸣。

苍蝇蠛蠓任缘扑,蠹书懒架抛纵横。

神昏气浊一如此,言语思虑何由清。

尝闻李白好饮酒,欲与铛杓同生死。

我今好睡又过之,身与二物为三尔。

江西得请在旦暮,收拾归装从此始。

终当卷簟携枕去,筑室买田清颍尾。

篇15:评价欧阳修

评价欧阳修

曾慥(zào)《乐府雅词》序:“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

王安石:“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苏轼:“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尤展成《花间集》:“六一婉丽,实妙于苏。欧阳公虽游戏作小词,亦无愧唐人。”

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疏隽开子野,深婉开少游。”

朱熹:“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

毛先舒评其《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郭绍虞《宋诗话考》:“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呜呼!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追古溯今,世间已无欧阳修,堪与之比肩者,可有其二者否?——袁春乾

第一,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第二,政治上他采取的路径是用批评、谏诤来缓解社会危机。第三,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我们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欧阳修研究专家、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朱安群

知识扩展:欧阳修名言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谀言顺意而易说,直言逆耳而触怒。

·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始扶桑初日升。

· 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 长相思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 欧阳修名句

· 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 欧阳修语录

·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篇16:欧阳修师傅

欧阳修的老师是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篇17: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1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用。

5荻: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等到。

8稍:稍微。

9闾里:乡里、邻里。

10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有的时候。

12因: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抄写。

14务: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诗歌文章。

【翻译】

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译文: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篇18:欧阳修苦读

1.D

2.①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

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荒漠奇踪》读后感700字

我是剑圣优秀作文700字

爱的教肓读后感700字高二作文

英雄的高中作文700字

小学生《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小学生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故宫的作文700字

底色高二700字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题目

感悟生命的价值教学设计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欧阳修》读后感700字(精选18篇)】相关文章:

超励志诗句《长相思》2022-10-18

开学第一天高三作文700字2023-12-10

韩愈的简介总结2022-11-08

好书伴成长作文500字2022-07-21

《三字经》的读后感小学生作文2023-11-15

初三游记:古镇掠影1200字作文2023-11-14

六年级野炊作文700字2022-06-14

心境作文700字2023-07-02

扳手腕比赛700字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2024-04-11

初一寒假作业的作文700字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