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活着就老了》有感(推荐20篇)由网友“無人知晓”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读《活着活着就老了》有感,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读《活着活着就老了》有感
圆圆圈圈
第一次听说冯唐,是从一个平日里段子颇多、热爱妇女的文艺男同学嘴里得知的。
他绘声绘色地朗诵着一些赞美女色、调戏男人的诗句,配以淫邪微醺的声音,总让我觉得写出这样诗句和文章的不是什么好人。太多的词句压根没有任何修饰和遮掩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眼前、意识、脑海里了,不好意思是真的。
经历了一路看风景的劳顿,装满了一肚子的感动、一脑袋的人和事,一身都是晨曦月光的微尘,唯独缺了几本书。行走时困倦得读不了长篇的书,直到到了广州,在大汗淋漓中醒来,又在大汗淋漓中睡去,昏睡了三天三夜。某一天,在半睡半醒间摸到床头的一本书――《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听这书名,多适合在床上读一读啊!
读着读着,竟然感觉不到空气的燥热、感觉不到汗珠的滚动。有太多的故事和人物描绘得太真实,有种错觉――这根本不是小说,就是他真实的叙事。
不厚的一本小说,很快就读完了。总觉得这样一个敢于直言女人身体,敢于直面男人欲望的作家挺酷的。
过了一段不真实的生活,回到工作中还原平凡庸碌的自己,朝九晚五、讲课改作业、看书相亲。某一天,《皮囊》《活着活着就老了》同时出现,但从书名讲,前者更高大上、更文艺些,后者更像当下流行的心灵鸡汤、美女携手无病呻吟的作品。于是先看了皮囊。
以为蔡崇达会以专业的术语揭露当下几多人掩盖在美丽面具下的丑恶面目,以为会愤青、会抨击、会一泻千里,结果全然不对。他更像一个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说故事的奶奶,离天很近,能看见月亮、星空,可以呼吸到秸秆和秋草荒芜的香味,可以听着闻着就进入美好的梦乡。
他的语言沉稳老练,说理平易近人,故事饱含深意和泪点。做媒体的人总能很敏感地捕捉到打动人心的时刻和令人动容的词句。
读完《活着活着就老了的第一篇《文字打败时间》,开始庆幸,自己选对了读这两本书的顺序。首先感受到宽厚深情的秋天,再穿梭于炎热的夏天和凌厉的隆冬。
比之于他的小说,这本书的语言更奔放,但又那么贴切实际。
好文字仿佛好皮肤,一白遮百丑,即使眉眼身材一般,还是有人忍不住想摸想看。所以南方女孩比在沙尘暴里长大的北方姑娘好嫁。
――《什么也抵不过自己喜欢》
十回饭局,十回有色。文学女青年,文学女学生,文学女编辑,文学女记者,文学女作家,文学女混混,文学女流氓,文学女花痴。不过,有时是春色,有时是菜色,有时是妖精,有时是妖怪。
――《饭局酒色山河文章》
我喜欢这壶身上的八个字:“风雨一炉,满地江湖”,像花茶里的干枯的茉莉花一样,像她某个时刻的眼神一样,像咒语一样。
――《风雨一炉,满地江湖》
调戏的对象丰富到让人难以想象。
古龙比金庸会搞女人,金庸谈恋爱,古龙搞女人,恋爱没有女人久远,古龙更好看。 ――《雪夜枕边》
如果老天有眼,把钱钟书和张爱玲弄成一对,看谁刻薄过谁。
――《中文小说:体会时间流逝中那些生命感动》
小品文是东直门的香辣蟹、麻辣小龙虾,啊《五更传》《十八摸》,是苏小小不让摸的小手,是董小宛不让上的小床。 ――《小品文的四次烂漫》
或许书评人是白痴,不知道长期“好色而不淫”是要别处前列腺的,不知道长期“悱怨而不伤”是要促成精神分裂症的。
现在的苏童、余华、贾平凹什么也不是,他们的文字扫过去,感觉好像在听高力士和杨玉环商量用什么姿势,真性情真本色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被骟掉了。
――《好色而淫,悱怨而伤》
作为中国人,可以骄傲的是,我上国文化博大精深,外国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偷我们祖宗的,所以不是毕得格拉斯百牛定理而是勾股弦定理,所以阴阳盂是最早的计算机,所以不是Minto的金字塔原则而是老聃金字塔原则:孔丘在春秋时代那里开了一家有三千个咨询顾问的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各个野心邪跳的诸侯通过加强基础管理而提升业绩。孔丘请教老聃如何培训新招的咨询顾问,老聃说,告诉他们,第一个要掌握的原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 ――《老聃的.金字塔原则》
毋论是批判的还是崇敬的,都是三分正语七分戏谑,但在轻薄裸露的文字中却难掩广博的知识和严谨的逻辑思维,插科打诨背后自有扎实的国学基础和医学从业经验及经融业的实战感言作支撑,看似不经意、潇洒地开涮古今名人,实则是对文坛中一些风气的真实写照。
因为是杂文,故而言说的事物也更驳杂一些。从舞文弄墨谈到名人为人、俗人俗事,从怪物修炼手册谈到肉体和思想需求,从傻子一样地活着到安定而理想地终老。整个格调也从最初的嬉笑怒骂、恣意妄为缓缓到沉稳叙事、感伤怀旧。果真就这样在一本书中渐渐老去,感知岁月远去,老之将至。
比之其他行业,作家会随着文字日渐清醒、宽容、简单。一颗敏感又执着的心,只能用放浪形骸和毫不在乎去演示,不然怎么穿越岁月的火炭针板,怎样趟过险山恶水的滚滚红尘,怎么有勇气缝补千疮百孔、鲜血淋漓的梦想蓝图?
当然,如果每天都吃牛排、喝洋酒,就是再和心意的生熟、再够年份的酒精也终会无味。如是,如果紧着一本书看下去,不过半,也已看穿了冯唐的花招和把戏。还有对故乡北京的思恋。
读他的书适宜夹杂一些周国平的小品文,梁实秋的散文。就像逛博物馆累了,总要饱览人间春色,总要酒肉果腹,这样勉强可以保留对他酷酷的认知和喜爱。
总之,能真正喜欢一作家的所有作品,由此而喜欢他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不论是深深喜欢还是浅浅爱,不强求。
篇2:活着活着就老了
在心理学家看来,被视作一种全新“现代病”的初老症实际上是一种面对社会压力的集体意识和心理暗示,通过情绪调整和接受变化,完全能够从这种不是“病”的生活状态中获得新的感受,
初老其实是恐老
“初老症被很多人看做是现代社会压力的产物,但是从小学开始一切都是按照培养成人的教育方式来做,可是到成年时却希望保持童心,开始怀旧。”
在网络上,喊“初老症流行”的也多是80后、90后的青年。在知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看来这不过是年轻人对成年面对压力的自嘲,是压抑之后的一种反弹。“现在孩子们是少年老成,但成年之后却不愿意接纳长大面对压力的现实,这种自我退行的状态是初老症之所以流行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胡慎之去了尼泊尔,在旅途中遇到一名在伦敦读大学的英国女孩斯曼林,她说要在恰当的年龄做恰当的事情,年轻就要多了解世界,而且她在上学期间打零工支付假期旅行费用,完全不需要家庭支付相关开支。“联想到国内差不多年龄的孩子都被保护得很好,少年不知愁滋味,然后直接进入社会后就产生了断层,无法适应社会的压力,看到‘初老症’这样的标签就会不由自主往自己身上贴,从而产生集体认同感。”胡慎之说初老症其实是种恐老的表现,说到底是家庭与社会教育的问题。
调整生活接受内心变化
其实,仔细看看初老症列出的50条症状,例如“一天没有吃绿色蔬菜就会觉得身体怪怪的”、“按时回家”、“不爱凑热闹”这样评定“是否提前衰老”,却是生活状态面对内心变化而改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将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要求,因此,不同时期的人都存在特有的心理危机。而所谓的“初老”也不过是25岁之后青年心理发展随着社会变化在调适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危机”。
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说,能否安然度过人生阶段中特定的“心理危机”要靠情商和自我心理调节,
管理资料
她的工作状态对于当下很多奋斗中的年轻人来说可以算是超负荷运转,可是张怡筠觉得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暗示和生活安排来释放和调节压力。“我会在固定时间跑步,这对压力释放有很大帮助。”不仅日常饮食“不吃红肉不喝咖啡”,“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茶,覆着面膜开始30分钟安静的阅读”,这是她的一天“情绪启动仪式”,是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法宝,“当你用很沉静的心打开一天的时候,就会得到很充沛的能量,然后去思索今天要做的事,我该如何去面对,根据这些做好调整。”
寻找积极归因愈疗
胡慎之也认同,当下一部分青年对于初老症的认同感不仅来源于个体,也是集体意识消极归因的心理暗示。“我有个小助理是1988年出生,每天都听到她在那里喊累,但什么是累呢?”70年代生人的胡慎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一天乘坐3种交通工具辗转3个城市完成工作、每天只睡5个小时,在9个电视台不同类型的节目做嘉宾,业余开设专栏出书,出门旅行,并仍然能保持充沛的精力。用他的话说归根到底是寻找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别人娱乐的时间见缝插针地工作。现在很多都是30岁左右的人喊自己老了,但他说自己恰恰就是在30岁之后找到新的人生规划。“提前做好规划,寻找支持自己人生的信条,你会发现不会有逃避压力的无力感,相反会享受人生。”
他常对前来咨询的求助者问一个问题,如果半夜3点让你去取100万现金,是老板让你去取或者你自己去取,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件事情当作任务去处理,自然会有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他觉得很多年轻人总是把很多问题当作任务去解决,同样把人生也当作任务,完不成就会感到焦虑,却不能体会这是一个过程,要去接受,去主动改变和享受。
失去天真无邪的同时,也拥有了成熟的魅力及视野;少了夜店的乐趣,也学会了善待自己的身体;不知道时新流行,反而懂得欣赏经典……不要害怕随着年长而不断“失去”的事实,而把这看做是一种有趣的过程,启发我们再度思考“获得”的意义。
看看电视节目,现在的小孩说话像成人,老人周游世界去冒险,却留下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在喊老。预防“初老”,请从娃娃抓起。
初老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后遗症状的沮丧焦虑,无痛无感的麻木状态,想摆脱这种状态,很简单,交钱上一个培训班,无论舞蹈声乐美术之类陶冶情操,还是烹饪格斗调酒等生活技能,先重拾有目的的生活乐趣。
按照网络问卷对号入座会让初老症患者数量呈阶梯状上升趋势,所以关掉电脑,去楼下散散步吧。
篇3:活着活着就老了
活着活着就老了 -资料
文学,其实很了不起,和码字没有关系,和年龄没有关系,一千零五十年前,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一千零五十年间,多少帝王将相生了死多少大贾CEO富了穷多少宝塔倒了多少物种没了。
一千零五十年之后,在北京一家叫“福庐”的小川菜馆子里,靠窗的座位,我听见一对小男女,眼圈泛红,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在新泽西APM码头旁边的一个小比萨饼店,冬天,我和老鲍勃一起喝大杯的热咖啡,
资料
合同谈判,我们到早了,需要消磨掉一个小时的时间。老鲍勃说,他小时候也是个烂仔,还写诗,然后拿起笔,在合同草稿的背面,默写他的第一次创作:“如果你是花朵,我就是蝴蝶,整天在你身边腻和。当朝露来临,将你零落,我希望我是朝露,不是蝴蝶”。我说,是给你初恋写的吧,鲍勃点了点头,那张五十五岁的老脸,竟然泛红。
其实,老拳师怕新拳手的,不是他有力气,能挨打,而是新拳手不知死活的'杀气。韦春花怕苏小小的,也不是她的无敌青春,而是苏小小自己都不知道的缠绵妖娆。某小丫的文字挥舞着拳头,叉着大腿胡乱站在街上,透过娱乐的浮尘和下作的阴霾,我隐约嗅到让我一夜白头的文学的味道。
篇4:活着活着就老了抒情散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抒情散文
云慵懒地浮过眼前的蔚蓝,晕染开了千丝万缕的蓝。其实已薄暮冥冥。又一个夏夜来临。突然之间觉得快乐,莫名其妙的。的确,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能不想,尽力不想吧。坐在自家的阳台上,看着。不远处时代广场财富中心大楼的灯光明灭闪烁,楼下公园参与“暴走运动”的人们一波又一波涌过,仿佛自己身处喧嚣的深处,心儿却早已悠悠地飘荡在夜色之中了。
许多的遗憾和许多的纠结在瞬间似乎化为乌有。曾经,把自己弄得很伤心,同葬花的黛玉一样;曾经,把自己弄得很烦很忙,如日理万机的那谁一般,在这一瞬间,这些角色统统给忘了,还原了真实的自己,就是一庸常的村姑野妇,能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慈眉善目的详和些,不要那么狰狞。哈哈~~,“狰狞”这个词语,是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海选初赛时,章子怡对曾一鸣唱歌时那痛心疾首的表情很到位的点评,于是他们导师和学生的二人也就成了“美女与野兽”的组合。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不由自主也就引用到这里来了。也许,每个人在生活里都应该努力“不狰狞”,在镜子里给自己看,在生活里给别人看,这样里里外外都是人模人样了。
在这静默的享受中,神思就在恍惚间这样飘游着。给身心一次偶尔的放纵?或来一场痛快淋漓的倾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纵情独酌,我没有李白的情致。何况酒喝多了,头痛的感觉也不好受。再加上我这样的体质,喝酒特伤身,后遗症多多,一家之主的老公严禁我喝酒。能不喝就不喝吧。倾诉?痛快淋漓?人呢?也许是城市的空间过于狭小,大家都变得越来越宅,我尤其如此。每天除了正常而庸碌的上班,下班回家有空有闲了,大都是对着电脑,逛逛淘宝、听听音乐,偶尔写点文字什么的,常年就这么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乐活于自己的世界。时间久了,这种深居简出的生活也就滋生了一些无聊、厌烦的情绪来,真不知道自己每天忙忙碌碌的究竟在做些什么。这时,即使很想找一个朋友倾诉一下自己的心事,可是每个人手头都有自己忙不完的事,加之生活的压力,兴许内心比自己还要糟糕,哪还有什么闲情听我连篇累牍的叨扰。
女人的心,颓废有时,更明媚有时。就如今夜这般任性而自在地舒展着。曾以为自己比同龄的'女子聪慧一点点。经历很多事情过后,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太太高估自己了。其实,自己一直头脑简单的“纯着”,更是“蠢着”。昨天闲聊无事,在家里和女儿用手机玩自拍。一会儿张狂大笑,一会温柔巧笑,一会儿挤眉弄眼卖萌傻笑。翻看手机照片,放大,再放大,女儿突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般对我说:“妈妈,以后拍照你不要大笑,微笑可以。看,你一大笑,眼角都显细纹了。”我一看,果然如此。不觉间,我拿起一面小镜子端详了又端详,探个究竟,轻扬眉梢眼角,到底已有几道细微的纹路了?女儿在旁,看我如此在意,于是就体贴地来宽慰:“妈妈,您要多做老爸前次特意从韩国给你买的爱心蜗牛面膜,这样皮肤皱纹就不会长了。还有啊,放心好了,我长大了,我会给你买最好最好的爱心抗皱护肤品。”我听了,哈哈大笑,乐了。皱纹,皱纹,我不怕不怕啦!
活着活着就老了。就这么老了,不甘心也罢。经历过人生岁月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伤痛,多多少少也学会了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路。能得到的,就努力;得不到的,就放弃;拥有的,要珍惜。坚信:有爱的女人,快乐一点,衰老的速度定会缓慢一点。
篇5:活着活着就老了散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散文
水陌烟柳莺歌燕语,高阁寒、万语千言砌悲凉。花繁碧水烟花易冷,笙歌妍、千回百转系念想。
秋风碎雨,离愁相思许,寒窗月,流水东去夕阳西下,前路断,末路遥遥只影孤形,青烟碧海,寸寸剪影,遥望悲欢人生苦短,终是阡陌相忘。
所执着的不过是一时念想,愿以为可以延续着这份天真,至少会让自己快乐一些的想法。原以为指尖描绘的未来随着蹉跎岁月越发晶莹剔透,日渐西沉的梦,拿着梦想这个字眼督促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人生不断交替着落寞和无奈,与那份编织的梦想相离甚远,却可以笑着伴随苦辣辛酸,即使再沉重的包袱即使再心酸的失望,也可以像过眼云烟一般稍纵即逝。
经常对自己诉说只要心怀梦想每一天都会觉得充实,至少经历沉淀了这些岁月些许的明白原来错误是自己平凡的秉性,而不是学着耍无赖怨天尤人,怀着超越他人的念想作着庸人一般的梦,时常还指望着上天闪过一道虹光开辟一条崭新道路,错在自身的松懈,即使半推半就拥揽着一些美好的希翼,好似让痛苦减半却不断延续着无奈又添几分薄凉的悔恨。人生如梦,沉醉在一睡不醒的执迷中,逃离世俗的桎梏。
随着时间涤荡走过的路遥遥相望可望而不可即,也许活着就是寻找自我的旅行,往往却是不断丢失最初自己,市侩的想带着新意活着也想带着满身金钱名利洒脱的活着,最初的快乐一点点丢落成烦恼,秋风兮兮半土尘埃,落叶随风。
凭借怎样的心态调整世俗的眼光,亦如学着装饰自己,变得八面圆滑、变得游刃有余,然而一直都还学不会的就是世道的交际,也变得越发孤僻,甚至害怕看见人群中涌动的寂寞,命运塑造这样的'自己,且行且叹,乘着时光列车搭上一去不返的光阴里,重拾昔日自己,镜子里反射一张张天真幼稚的脸,那时候还会在平淡中感悟着幸福,而现在变得越来越寂寞了。什么快乐什么幸福现实来得残酷,狼狈的看着一地忧伤,青春这片沃土荒芜几载年月,枯凉赤子。
最近越来越喜欢看周星驰的电影反复又反复的看,也喜欢上了樱桃小丸子,纯真可爱的女孩,快乐可以如此简单,也许我们都不太喜欢简单的东西,非要把自己塑造的高深莫测,等到走回了圆点归真返璞,一切又老了。童年的记忆远远抛落在遥远地方,跌落的尘埃落定了成长这一不幸的将来,曾经总是这么认为,以为长大了就拥有了自由,不用为着功课而烦恼,不用为了成绩而忧心,如今长大了也体会到了辛酸苦楚,正因为这种不幸中才加倍渴求幸福,正因为自身的不足才更加奢望所没有得到的东西。
或许,一直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没有正确的观念去衡量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到底什么才是幸运的。伴随身边越来越多的是一种失落感、寂寞尝着无奈的滋味,如果不为了失去的而痛苦是否会觉得快乐一些,如果不是贪得无厌会不会就认为人生美得令人动容呢?一些不乐观的思想意识左右着心情,常常听到心里呼出的惆怅声调,或许我们要为了今天活着这一事情而感到骄傲感到完美,追逐物质上的满足心永远都无法知足,也许活得不够精彩,也许活的没有追求,至少会快乐一点,轻松一点。活着,就是很幸运的事情,因为可以预见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事情。因为还可以预见许许多多令人难以预料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才有着期许更坚强的走下去。
时间像把锐利的刀子穿刺身体,刺穿原本的期望,犹梦方醒已绝天涯,风中萧瑟的秋渐渐隐去,夜色薄凉如水知著悄悄迫近的冬,大地披上黑色大氅覆盖原有鲜明的天空,光影对调了白夜的色,飞身上的白色衬衫迎着风呼呼作响,耳塞里喜欢的音乐开了最大声想掩盖住时间点滴流逝的声音,不知不觉走了好久好长的路,尽管喜欢安宁静谧的夜晚,但有一块流失的心灵察觉出时光无情逝水,安静的想把一切置身度外。时间永远都是最让人痛心,不管所得或所失,茫茫人海形单的自己就像一个孤单的影子,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地流离,寻找的是什么?
干涸大地迎来许久未见的细雨,断断续续下了一夜,心也枯凉了许久,没有了灵魂,走走停停,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最让人心疼的就是,迷失了自己。需要一个方向,定位自己的人生,不断更迭岁月里,最终,我们都会慢慢懂得,原来……
篇6: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前几天偶然看到冯唐写的一本杂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确切地说是书的名字吸引了我而并不是冯唐。粗略地浏览了一下书的内容,就觉着特别有味道,便决定读完它。通过简介以及作家的自序,才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有关冯唐的事情。一个协和医科大学读了八年医学的博士在当了几年大夫之后毅然而然地决定弃医从文,就像鲁迅当年那样。平常人很难理解这种异类的做法。我不以为是因为“全国暴力伤医事件层出不穷,一些医生在无奈的现实面前选择离开这个职业”。而是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阅历、到了一定的境界,活着活着就明白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些人虽然长命百岁却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做过几件自己喜欢的事。冯唐不是这样的人,否则他就和我们一样了。他在文学方面的积淀与天赋绝对高于医学领域。我不了解他的医术有多么高超,但我从他的文章里知道他的笔杆子绝对有力。一把手术刀时间久了定会生锈,一篇好的文章却能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活着活着就老了,不是对生命的悲观咏叹而是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只有老有所爱才能老有所为。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能醒悟,还不去做几件真正喜爱的事情,恐怕到时候就只剩遗憾了。老了就无所谓成名成家、无所谓出人头地、无所谓别人的说长论短。 喜欢文学就选择几本好书,择一处偏静之所,把心沉在喜爱的文字中,梳一缕清风明月。喜欢旅游就打点行装背上相机,坐上火车看看沿途美丽的风景。喜欢钓鱼就准备一副渔具,坐在河岸池边,享受温暖的阳光、享受垂钓的愉悦,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喜欢音乐就买上一套音响设备,听一曲《二泉映月》、听一段《命运交响曲》,让美妙的乐曲涤荡尘封的心灵。喜欢写字画画就准备一些纸墨,在自己的书房里涂涂画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喜欢烹饪做饭就找一本菜谱,把温馨的亲情呈现在小小的饭桌上。
凡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幸福的。趁现在还能动趁我们都健在,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吧!岁月不饶人,活着活着就老了。
篇7: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冯唐这本书,看了将将有两个月,不符合我看书喜欢一口气读完的风格。利用学习玩乐间隙的时间,终于在今天晚自习9点27分看到了最后一页。
掩卷沉思,用冯唐最喜欢的话说,不觉胸口肿胀,不得不写点什么,抒发胸臆。
冯唐和小波都是我喜欢的,冯唐的书,除了最新出的那本《不二》没有读,其他都读完了,他的书似乎有种魔力,读来口齿间有甘甜缱绻,让人说不出的感觉。对文字的把握,功力深厚,佩服至极。古文功底极为渊博,言语之间总能有应景的诗词见诸纸上,就像是看引人入胜的电影期间,给你嘴里塞颗糖果,让你觉得幸福而又滋味甜蜜。我想,这大概归功于他的幼功,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但是要想在文字上有所宰获,没有积累是写不出纯正的中国文字的。好比是没吃过猪肉的人,就算你见过猪跑,你还是不知道猪肉是什么味道。所以冯唐最为令人敬仰的还是他的读书破万卷,我这辈子是不指望超越了。
小波是冯唐的导师,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冯唐文风和小波的差别极大,但是又有种千丝万缕的联系,小波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冯唐影响巨大,从冯唐的小品文中不时把小波奉为北京60年代作家的代表就可以看得出来。然而上面也说了,两人文风迥然有异,基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如果把小波的文字比作榴莲,入口味道诡异但是回味起来意味深长甚至是意犹未尽,而冯唐的文字就更像是石榴,一颗颗石榴子送进嘴里,咀嚼有味。小波是思想家,是夜礼服假面,是暗夜公爵,我想我是更喜欢小波的。
喜欢小波的原因有三:1、冯唐的文字有特色,但是文字好的人太多了,比如钱钟书、比如沈从文、比如张爱玲、比如曹雪芹。2、小波的文字浅但是意境悠远,常常让我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仔细回味起来,道理尽在行里之间,非常有韵味。3、古语有云:文章憎命达。小波是走过的,冯唐的生活更接近于我们所追求的生活。小波的文字大气,冯唐的文章更多的关注于其自身,这和他信奉曾国藩是有必然联系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冯唐似乎是认为自己还够不上后两者,文字里面多为修身齐家的练达,有点像老北京的八旗子弟(非贬义);小波则不同,他的文字,没有磅礴的文字和气势,可是就能读出那种忧天下的志气,是个北京老爷们的感觉。
总之,喜欢小波更甚,但是冯唐亦我所欲也。两者可得皆,何必舍冯唐而取小波呢?
说到冯唐的这本书,有些地方稍显累赘和重复,比如对北京的描写。再比如他有意无意的自我优越感,有时让人觉得很欠抽。可是我依然能在字和字的间隙看到他的才气横溢,简直就是泼出来的才气,让人汗颜。看完他的书,我自嘲地对自己说,这辈子你都别指望成一个作家了,别指望了。
回到开头,我断断续续读完了整本书,包括几次读着读着睡着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并不敢苟同,却被他的才气灼伤了双眼。我还是就写写自己的博客吧,反正也不是用身体写作的类型美女。
这书还不错,可以读。
篇8: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冯唐的这本书,分为四卷,总共收录了239篇文章。看起来好像内容涵盖广泛,有写文学大家的,有些日常生活的,也有些城市记忆的。但是翻了几篇之后。发现每篇文章出了题目之外似乎没什么区别,239篇读下来没有一篇有印象的,没有一篇和其他不一样的。这么多篇文章,看来看去说的都是那么几件事:他学过妇科、他很懂古玩、爸妈住在美国、司马迁受过宫刑、曾国藩很牛、胸部、小鸡鸡,不管什么主题,都是他在自夸式的东拉西扯,唠唠叨叨。乍一看有些王小波的味道,但是也只能是乍一看,王小波所经历的年代,对冯唐来说有些陌生。可以想象,冯唐从小家境应该不错,不为吃穿和前途发愁,十几岁就可以出书,这给了他一些误导性的优越感,以为随便读几本书随便贫几句嘴就是才子了。所以他完全没有王小波的神韵,也只能学学样子,只可惜也只有个模糊的样子。
初读的时候,确实觉得他的文字挺惊艳,但是再读下去,发现除了贫嘴也没什么了。任何话题都可以转移到女性的乳房和男性的小鸡鸡上去,虽然很多时候这些比喻都没有必要而且牵强,又不敢多少,就突然来那么一两句有点不知所云。但是冯唐依然屡试不爽而且似乎乐在其中,看得人哭笑不得。
不可否认,冯唐是挺聪明的,小聪明不少,但是沉淀下来的没有。字里行间多是得瑟,但是具体有什么好得意的也没透露出来。他说他的小说比杂文要好,我难以相信。一部好的小说需要精妙的设计和构思,不仅要自己写的痛快,更要从读者的角度去审视作品的可读性。需要比随口唠叨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性,当然还有才学。一个连散文都写得前言不搭后语的人,自己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管连贯不连贯啰嗦不啰嗦,这样的人怎么会沉下心来好好构思小说?
篇9: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读冯唐的小说,有时就像读他的杂文,故事中途横出一枝,夹叙夹议,与原文浑然一体,又自成一体,千八百字截出来,既不影响故事发展,加个题目,又能独立成篇,有头有尾有结构;而读冯唐的杂文,有时又像读他的故事,议论未半,灵光一现,二三十、四五十个字,便成了一个故事,剔出来,上下的论点论据还能通畅无阻,剔出来的部分上不了《世说新语》,但上《读者》、《故事会》还是绰绰有余的。我想这就是冯唐的文字魅力吧?
读冯唐这本散文集,是因为之前读过他的三部小说,就是那个叫什么青春三部曲的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三部小说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阳气最足、邪气也最盛,二气纠缠,渐渐就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东三环在书中还了魂;写得最好的就是《万物生长》,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文字才气迎面而来,让人眯起双眼,让我再看到长安街边上那座据说是书中医学院原型的旧楼时,白天觉得古色古香,夜晚觉得鬼气森然,书中的故事瞬间附身,走出紧闭的大门;《北京北京》写得最差,完全沦为无法自拔的意淫,可是却有一个好名字,没想到这个被人骂过夸过唱过念叨过、我早已有些麻木的名词,叠加起来,竟有了种莫名的感觉,激越时可以高呼,阴郁时可以浅吟,文字又一次幻化出了难敌的吸引力。
这本散文集的文字都带有着冯唐特殊的味道,我总是羡慕他,他似乎有一种特异功能,他知道如何排列组合那些普通的文字,从而与读者的心产生某种共鸣,他知道如何搭配辞藻,淫荡下流而又纯洁天真,他知道如何营造氛围,下笔三两行,魑魅魍魉、百鬼横行,开头三四段,金鼓齐鸣、兵荒马乱,结尾一收却又澄明一片。想来他能做到这一切的答案便是书中一句:文字是指月的手指。
总觉得他的这句话太对了。在孤枕难眠,在心绪难平的时候,那些忧伤、愤懑、自怜自艾的小情绪,浮夸、自大、小人得志的小骄傲,嫉妒、怨怼、自以为是的小阴暗,若不能化为文字,宣于纸笔、口舌或者网络的时候,心中百爪挠心一般,成千上万的如同小动物般在搔弄、在挑逗、在揉搓、在噬咬、在争先恐后地向外爬,当时惶恐,此时却终于明白了,那都是文字幻化的手指。只是这些手指爬出来化为文字的多了,现在这里就又有了千八百字,又有什么用呢?
在冯唐的文字中找到了刚才的答案:指月亮。最重要的就是那轮明月,只是那轮明月是什么我还不知道。我也总在下班晚归时,定定地站在路上仰头看月亮,一来缓解颈椎的紧张,二来引起周围姑娘的侧目。只是文字的月亮是什么,我还是不知道,我想看见了那月亮,也许甚至连这些手指都可以不用了。天霁云开,月朗星稀,心中澄明,手指安静。魑魅魍魉、兵荒马乱,也瞬间雾散。我想这就是冯唐超群的地方,这也是我碌碌无为的原因,我的手指不少,却也没有看见月亮可以指。也许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有个禅师剁掉了这些手指,我也就可以看见月亮了。
篇10: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一首黄庭坚的诗,很不错!以前很少看黄庭坚的东西。算是一个新启发。另外,本书对很多实时话题有些我认为不深不浅的评论。对于,冯唐的这个作品,我觉得不算是可以收藏的佳品。
薄薄酒二章
黄庭坚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薄酒终胜饮茶,丑妇不是无家。
醇醪养牛等刀锯,深山大泽生龙蛇。
秦时东陵千户食,何如青门五色瓜。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池蛙。
性刚太傅促和药,何如羊裘钓烟沙。
绮席象床琱玉枕,重门夜鼓不停挝。
何如一身无四壁,满船明月卧芦花。
吾闻食人之肉,可随以鞭朴之戮;乘人之车,
可加以鈇钺之诛。不如薄酒醉眠牛背上,
丑妇自能搔背痒。
恰如一位豆友所言:看冯唐的随笔比小说有劲。是啊,冯唐的全部小说都买了,唯有这本是在ipad上看的免费的,但唯有这本随笔才让我读懂冯唐的精髓,一个纯北京爷们儿的傲骨。
协和医学院、国际咨询公司、家里蹲。只能说冯唐有智商、有想法、有行动力,每个时期都活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打过架、泡过妞、当学生学习好、文笔好,工作了卖过命、全球游。只有羡慕的份儿。
冯唐和石康,相信总会有人去对比。都是北京喝大酒的,都喜欢女孩子,都饱读诗书,但不得不说石康的小说还是相对更有卖点,冯唐更有精气神,特别是这本博文随笔集,除了能让卫道士骂街之外,更能让从胡同里走出来的北京男孩子们有一种认同,这就足够了。
篇11: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摘自余华《活着》
当看完朋友对《活着》的评论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这篇高尚作品的冲动,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篇12: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翻出来一本积了一层厚灰的书,打算消遣一下。书名挺文艺,印刷土了点,作者照片亦忧郁深沉,名字普通到我现在都记不住,只知道介绍上写:
“作家,妇科大夫,前麦肯锡合伙人“ 下面又加一条:“古器物爱好者”。 喔,这个人很牛啊,我想。作家可以爱好古器物,妇科大夫怎么会跑去做麦肯锡合伙人? 在一个更加无所事事的晚上,我读完了这本书,打破了我对文学和笔法的世界观。 真正好的文学体系,不是诗歌,不是传记,不是散文,不是小说,而是随笔。真正好的写作笔法,不是华丽,不是阴郁,不是精致,不是煽情,而是简·畅。 冯唐(我去翻了翻书)的笔法,也正是如此。李敬泽写的序,笔法和他如出一辙。李敬泽说“冯唐的小说不是现实不是梦想,也不是梦想照见现实或现实侵蚀梦想。“我读了冯唐的随笔集,直觉的思想的浪潮汹涌澎湃,带着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把我淋了个透心凉。 我再看看,发现冯唐不太像情绪激动的人,他的文字嬉笑怒骂散逸不羁,但你就是知道这种酣畅淋漓的文字后面不是个易激动的人。他的文字很少失去控制,再挥洒浩荡敢怒敢骂还是失不去控制,永远在冷静的逗号与句号之间徘徊,让人畅快让人大笑,让人看不清这种平易近人的幽默文字后人是怎样。 唯一一篇激动的文章在第一卷,小猪大道。 冯唐写着写着就激动了,他写了他妈妈,写了那个年代,写了很多往事,灰蒙蒙的,有点忧伤。逗号和句号没变,但文字已然失去控制,他写“我眼圈红了”,我在文章外差点哭出来。 原来文字可以这么简单,想什么说什么,只用逗号句号,我也要学冯唐,不矫情不做作不装忧郁,人有多简单文字有多简单,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气磅礴得像幅泼墨山水。 我要记住两字真言,“简·畅”。
篇13: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前序-许久不写字了,突然写起来心里面有些虚。我本是一个码字功底不强之人只能试着写一些心里话了。
说道读后感首先这本书得让我能读的进去,其次是读的懂,再牛逼一些就是能与作者的想法看法一致对待事物的方式不谋而合。这样才能读完这本书。读过了书才写的出读后感。
冯唐的这本散文 活着活着就老了 是一部让人读起来很愉快的很刺激的书,人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书也分,俗的书,真的很容易读的下去,太正派的书,读着读着就想放弃。比如四大名著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典,可是每次手里捧着不到10分钟就想放弃,又不想逼自己去看自己不感兴趣的书所以至今也没有完整读过四大名著。可能,这辈子上帝就让我做俗人吧。俗人与流氓一样不好当,做一次流氓容易,要想一辈子痞气不断,当一生流氓还是比较难的。毕竟人谁不想洗白呢,就想婴儿一样,急着从母体中探出头来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活着活着就老了一本用不正经的调调写的一部正经的书。
此书第一部分加第二部分说书,饭。第三部分说了古玉又说了电脑,话说的实在,话说的真。第四部用我的话是四处漂泊体验。书中文章太多,这里只简一篇《茶与酒》抒写一下个自己的内心骚动!
茶与酒这篇散文与全书风格迥异,超脱出整本小说的痞气,他用很沉稳平静的写法讲述着茶与酒。茶可以一个人喝。深夜兀坐,幽人首务。自古以来,一个人喝茶是做个好学生的基本功。一杯泛青的茶,一卷发黄的史书,便可以品出志士的介然守节,便可以体会秦风汉骨,魏晋风流。不用如孔丘临川,,看着茶杯中水波不兴,你可以感知时光流转,也可以慨叹:逝者如斯夫!酒是另一种生活。阳光亮丽,天气好的想唱想跳想和小姑娘打情骂俏想和老大妈们打架骂街。小酒馆不用装修的很富丽堂皇,但是得有音乐让你喝醉的时候可以想起很多事情。菜的量很足,酒的劲很大,窗外的人很吵,偶尔闪过的花裙倩影可以为之尽一大杯。人很多,店很乱,如果喝多了吐出些什么没人会厌恶,如果用指甲清清牙缝或是很响的打饱嗝没人会在意。这样的时候最好有朋友,可以一起大块吃肉大块喝酒,憧憬着将来可以一起大块分金银分骗来的小姑娘。高渐离是酒保,樊哙是屠夫,刘邦是小吏,刘备是小业主,朱元璋是野庙里面的花和尚,努尔哈赤是林子里面的残匪头目。杯中无日月,壶中有乾坤,我们也可以煮酒论英雄,说儿须成名酒成醉。看着窗外的门外汉想起自己的老板,想起自己建筑界的名流,唉,时无英雄,方使竖子成名!看着窗外的丑妇,说起办公室满脸旧社会的女孩,说起黄色边缘上的杂志封面,唉,时无美人方使竖子得宠。茶之与我,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感到孤独会有很多种办法,品茶,读书于一米阳光之下,挑一个日清之晨。是一件绝好之事。接触茶时已是学生时代的末期。喝茶,能提神能明目能在无聊的敲打着键盘时端起茶杯品一口浓浓的茶香,醉了,再美好不过。能在久坐电脑面前之时因杯中无水,去接壶9分热的茶水而起身去活动活动筋骨,望一眼窗外的世界,醒了,再清醒不过。酒之与我,忽而独自一人寂寞难耐,忽而一群人齐聚一起傻high,一个人的时候酒是你的朋友,朋友可以陪你一起回忆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可以洞察你情窦初开时的暗恋,朋友亦可以陪你海誓山盟,战死沙场,衣锦还乡,可以和你一起,坐在黄埔江边吹着牛逼,谈到比尔盖茨说道马云时也鄙视到互相望着对方傻笑,在说道赖特时谈的是他的私生活,而不是什么草原风,一群人的时候,他是你们的催化剂,是释放你们内心囚笼的钥匙,在你们互相调侃着是房奴,车奴、卡奴之时旁边最真实的看官。
茶是一种生活,酒是一种生活。都是生活,即使相差再远,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觥筹之后,人散夜阑灯尽羹残,土克火,酒病酒伤可以用杯清茶来医。茶喝多了君子之间淡如水,可以再酒里体会一下小人之间的温暖及市井里不精致却扎实的活法。酒要喝陈,只能和你喝一两回的男人是不能以性命相托的酒肉朋友。茶要喝新,人不该太清醒,过去的就让她随风而去,不必反复咀嚼。酒高了,可以难得的放纵,可以上天摘星,下海揽月。茶深了了,可以有泪在脸上静静的流淌,可以享受一种情感叫做孤独。不是冤家不聚头,说不尽的茶与酒。愿你我在茶的道路上也能有酒的陪伴。
篇14: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活着活着就老了》,看完了,翻完了,半看半翻也就完了。从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起到现在,大约有一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如果这本书是一个时间轴,放下书的时间里发生的故事,大约可以写成小半本的《欢喜》。
每个作者最开心的是与读者的缘分,你写完了所有要写的,随手就把网都撒出去了,从此在茫茫人海,在各自的生活中,不同的人因着上天给的缘分,接到了你的网。如果把作者和读者的生活做分割画面放在一个镜头里,一边是你繁忙而琐碎的生活,另一边,你的读者们,正在地铁上,在桌子前,在沙发里,在睡床上,一点点看你的文字,读你的故事,或微笑或流泪,品出自己的感受来。用文字打败时间,意味也是如此。
冯唐是个妙人,在看他的书之前,我就已经听到了他的声音,读到了他的诗,看到了他的男色,并从此决定要做个文学的流氓。
冯唐的书,对小姑娘有着意外的吸引力,这点从冯唐的微博就可以看出来,充满了女色和欢乐,和老罗类似。原因很简单,小姑娘最容易对老男人说爱,时间已经把冯唐这个老男人的雕虫小技变成了牛逼哄哄,不爱都不行。具体的例子发生在我读这本书的那一个月里。
某次回寝室的时候,恰巧发现室友手里也握有一本,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破旧不堪,早就不知道被多少温软香玉的小手摸过了。看着室友手中已经卷边了的书,想到她看书时的微笑和抚摸书的表情,我想我大概知道冯唐写作的原因了,也明白了用文字打败时间的另一层含义。室友一边眼馋着我手里崭新的书本,一边感叹到:“冯唐摸胡子的样子真帅”。为了不让更多的小姑娘落入老男人的魔手,为了给更多的小男生摸小姑娘手的机会,我淡淡的回答:“也就这张可以看了,其他的都不怎么样”,室友惊讶和失望的表情,让我有点丧心病狂。
又某次在回家的大巴车上,一个漂亮的妹子看见我在读这本书,遂过来搭讪,想要借书一看。在接下来的一分钟里,妹子拿着手机狂拍书的封面,并且感叹这个男人真帅。想着不久之后她可能会出现在冯唐的微博上,并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春色,于是我决定什么都不说。
冯唐在他的自序中自我评价他的文学努力,诗第一,小说第二,杂文第三。依着个人喜好,杂文,诗,小说,我是这么给他的作品排序的。我要承认我的脚步太匆忙,心理太着急,没有那么多的耐心读完一部小说,并且相对于小说,杂文的可读性更高,内容更直接也更丰富。杂文和诗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杂文短小而精悍,诗优美而哲理。
篇15: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
书中分为四卷,每一卷的标题都取得很有意思:用文字打败时间、饭局酒色山河文章、如何成为一个怪物和择一城而终老。除了第四卷,前面的每一卷看着都像这么一回事,里面的文章似乎都符合标题,但作者要是哪天得空了想把这几卷当中的文章换一下位置,我估计也会认为合适。书中的好文章实在太多了,看完每一篇文章我都想起来动手敲下一点感悟,但最终还是忍痛继续看完,现在因着庞大的内容却又写不出任何东西来了。如果小学的时候遇到冯唐的书该有多好,好词好句就不用愁了,够用整个小学的作文生涯了。
冯唐的文章充满趣味、正能量和哲思。随手摘一些我画了黑括号的句子,比如他说:“我日老天它妈,为什么是我”,“你不可能永远尿那么老高”;“工作上,过了三十,要相信淡定,没什么大不了的,80%的病,不医自愈。工作的九字真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远离老男人”,“人生观没有好坏,但是有的强大,有的弱小。没有被说服,坚持到最后,世界和人生就是你的。强大的小宇宙逻辑严谨、论据充分,在别人眼里,在风雨里,独自混蛋着,简单牛逼着”,“在我每月吃八十块人民币伙食的时候,我就知道,钱和幸福感绝对不是正比关系,一间有窗户的小房子、一张干净而硬的床、一本有脑子的书、一支可以自由表达的笔,永远和我个人的深层幸福相关”;“文人基本可以分为两类,说假话和不说话的”,“常年提茶壶的,一朝苦混出来,成了喝茶的,第一件事是不要浮躁,不要得意忘形”。
冯唐的文字色而不淫,即使用一些只有小黄书里才会大大方方出现的词眼时,你也并不会觉得龌龊,连基本的羞涩都没有,很平常很平静。我相信仓颉造字时,每一个字都是鬼斧神工,没有好坏,也没有特别的褒贬,只是人类在使用过程中,添加了太多的主观意向而已。当然这也和冯唐文章的魅力有关系,不论什么字眼,在冯唐的运用下,你会觉得就该如此,没有任何不妥。冯唐的文字不是为了色而色,在文章中你甚至会一瞥而过,并不觉得突兀和意外。我曾经读过某个很热门青年作家的文章,记得很清晰的是里面称女生的胸部为“奶子”,在全篇充满帅哥的背景下,女孩子们纷纷早恋,分手,怀孕,堕胎,自杀,“奶子”这个词也让我恶心的想吐。
冯唐的文字通俗又精妙,大俗即大雅,大雅也能大俗,适合很多人看,也让很多人能看懂。他的文字,有一种随意而自然的感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至于说的怎么样,纯属个人的本事,所以冯唐的文字功底很厉害。轻描淡写中才能见真功夫。
这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是《十八年的荒芜一个半小时的扯脱》,仅有一页,旁边的一页是冯唐平头的背影,盯着看了一会,翻过,才知道这已经是这本书的最后了,才知道已经看完了,享受这本书的旅程也已经结束了。有点像音乐在高潮中的戛然而止,又像生活,再不舍,也要站起来鼓掌,离开。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用来感谢作者,感谢你分享了你人生中的感悟和体会,感谢你分享了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感谢你让我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感谢你让我听到了精彩的故事,感谢你在某一时刻鼓励了我,感动了我,启发了我。感谢。
篇16:活着活着就老了读书笔记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看了这题目真有意思,是的,随着岁月的流失,渐渐的我们每个人都会衰老。冯堂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书里有一段是说冯唐他想趁年轻看完《二十四史》,这是我这大半年来听到的关于传统文化最清新的一句话——这才是文化积淀!党员看讲座,看来看去都是《弟子规》,敢情古人几千年就孕育出这么个东西,书店上架还得放成功学的柜子上。学问不是这么做的,背一句“首孝悌,次谨信”就能做到的话还要警察做什么。急功近利必然适得其反,得慢慢地煲,不是说要煲出个“出口成章”,而是要煲出“学以致用”。
我之前看《战国策》,感觉就像在看两块五一本的《故事会》,到后来有时遇到个什么事,会忽然想到哪本哪本古书里有写过这么一段,该怎么做、有什么后果都写得明明白白。人生苦短,能遇到的事也就那么多,古人都总结好码成字了,这是单说史,要是再看些散文、诗词,什么人啊、情啊、景啊也就没跑了。周国平在《经典的理由》里面说:“我反正不能一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了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看了这题目,我就情不自禁想读完了此书。
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体会到精彩的人生。
篇17:活着就渐渐老了杂文随笔
活着就渐渐老了杂文随笔
拖了很久才写,也幸于拖了很久,竟然就再看了一遍。
真是越活就会越喜欢这种,书面一点写作真性情,泼赖一点就是老流氓的东西。但好听不好听不论,字里行间确是有我所不具备的底气和果敢,嘴上说着“不要不要”“没了没了”的牢骚,里面还是读的出来睥睨着指点江山的豪气,怎么落魄讲“拔剑四顾心茫然”,那还是有一点寒芒刺痛我的凡庸的。
全网一搜,不喜欢冯唐的人真是比比皆是,一一说的`有理有据;知乎一搜,贬冯简直是证明自己文学素养的入门修行。如此真当是吓得素来自惮名节的我瑟瑟发抖,只得不迭点着头把之乎者也咽进去。
但细想想,自己今年已经二十又三。同岁数同年已经纷纷在酒桌上耳红面赤高谈阔论,政治经济无一不通了。早个十年代同岁的已经日进斗金盘,臂拥温软,盘算着吉利日子立业成家。早个百年怕是看尽风霜尝遍冷暖处事不惊了。
如此我这种对文章里的成熟江湖气惊羡不已以至于私做圭臬的,也的确没什么资格高谈阔论。
此番转念,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竟然是对于更加成熟的渴望,估计别的读者看到,得是哑然失笑了。
篇18: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800字精选
“我喜欢猪,站在猪面前,你不会自卑。猪手可以看,可以摸,还可以啃,啃了之后,几个小时不饿。猪直来直去,饿了吃,困了睡,激素高了就拱墙壁。猪比较胖,冬暖夏凉,夏天把手放到它的肉上,手很快就凉爽了。猪有两排乳房,而不是两个。”
读着读着,你会望着书本傻笑
“其实唠叨林曦也是唠叨自己,也是唠叨所有既见苦难胡云不悦的灵魂,冷了记得抱舍不得你的人,烦了记得在你背后的神,细看墨雨淋漓处,骨重肉沉。”
读着读着,等你发觉,竟已泪盈满眶
这就是一个月来我与作家冯唐,他自恋到欠揍、风流,有点才气却不如王小波文字“春雨的润酥或秋雨的缠绵意”。但我却更喜欢他,因为一句“文字是指月的手指”让我读懂了他,更懂了我自己。
呵呵,“春风十里不如你”。愿你我都有能力余生做一个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坚持住内心那一份无可救药的真诚!
前几天,读到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人过50,最好的活法是什么》,读毕,那一刻竟有一丝感动。遇到你们的文字,傻B的我是该有多么的幸运!我会好好地珍惜我自己,因为我要好好地与你们的文字在一起,一辈子!
篇19: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500字
很早之前,一个哥们就跟我提到了冯唐的书。当初收到他的短信“唉,活着活着就老了,挺好的。”我翻了个白眼,码了“你丫的没事少给老娘抽风。”后面才知道原来那是一本书。小小的傻逼过后,就疯狂的在图书馆找寻这本书,在电脑上查到位置,却是空处。就在我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时候,前几天室友从图书馆回来,我凑到她桌边,“……你借了这本书啊!”之后,就直接夺过来了。
这本书带来的乐趣实在是太多,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翻开几页,便忍不住笑的稀里哗啦。冯老师太逗了,整本书满满的风趣京味。迄今为止,很少有书能让我这样一直忍不住读下去。作者是妇科大夫,描写和比喻犀利而露骨,却又句句经典而有趣。整个阅读,都是带着笑声。
最喜欢的是书里的第一个部分——“那些书”。犀利简练的评论了文学的发展。没有什么大道理,仅仅只是作者本身阅读的感受。对一些书的评价或许有些极端,但却真实,仔细想想,颇有道理。“好色而淫,悱怨而伤”中,作者说“趋势是,上古以来,阴气渐重,阳气渐少,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两情相悦解开裤裆的精神越来越淡了。”国风之后,真实的东西逐渐隐藏,好的东西,似乎不见了。就是这样看起来很露骨的比喻,恰到好处,发人深思。
有的书,倍受推崇。打开网页,下载下来,翻开开头几页,一种失望的心情莫名的油然而生。就像是冯所说,“阅读是一种个人化的东西。”不以喜好为目的的读书,难免有些微苦。万一读到的又是烂书,便更会心生落寞。曾国藩说过“一书未完,不翻新书”。意思是一本书没有读完,没有读透,不要轻易翻开一本新书。想想看,现在这样既能让读者笑又能让读者深思的书又有多少呢?带着乐趣读书,带着喜欢思考,效果自然翻倍。
找到自己的喜好。那就一直笑。
篇20:活着活着就老了读后感800字精选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的一本随笔集。他在作家里是一个特别的人,因为他不需要以字谋生,所以字里行间就多了几分嚣张。翻看他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才思敏捷和霸气侧漏,挺有意思。 这本书应该集合了他近十年的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开篇就说这本小说整体水平低下,吸引好奇的你读下去。讲到好小说的标准,他说结构好的文章远比辞藻华丽的文章好的多,但是如果一本书能让你感动,那么文字、结构、才情神马的就都不重要了。我仔细回想了一下,貌似中文小说里面我最喜欢的作家应该是张爱玲,国外的作家是村上春树,其余的只能谈得上某本书,谈不是某个人了。不过,我个人好像阅读中文小说偏多,是不是意味着我“整体水平低下”呢?呵呵,我想阅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有不同的妙处,不过我也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外国优秀小说,因为我最近也发现,国外经典小说的结构都还是很不错的。 “那些人”这个 篇章里面看得出来很大一部分是他为文学圈里的好友写的序言之类的短文,不过他描写这些好友时颇为生动,活灵活现,很是有趣,那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也颇有豪情,从这一点看,倒是有些文人的气质。 “那些事儿”收的比较杂,基本放不进去其他三卷的文章都搁这里了,有他给自己书的序言,后记以及一些随想。 “那些地儿”里描述的对象是他去过的国家和城市,写的最多的还是他的故乡北京和常住地香港。看的出来,他为北京而自豪,对香港的便捷称赞有加。 面对一本随笔集是很难写出框架式读后感的,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是一些感性的文字,写在这里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纪念:我读完了此书。最后要说的是,这本书值得再细读一边,为了体会那些有趣的句子。
★ 冯唐随笔 不二
★ 江西安存语录
【读《活着活着就老了》有感(推荐20篇)】相关文章:
时间都去哪儿了优秀散文2023-06-03
小升初自荐信开头金典句子2022-08-02
杜拉斯语录英文2023-10-22
杜拉斯语录拉斯关于2023-12-18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500字2024-02-07
冯唐经典句子2024-03-06
感恩早安正能量的句子2022-06-11
转眼一年说说2022-11-20
经典语录哲理张爱玲2022-06-28
散文阅读《年轻》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