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心得(共12篇)由网友“因你等待”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心得,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心得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文中的第二章说道,弗洛伊德用“压抑”这个词来描述成人教育儿童的方式,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当一个儿童受到成人压抑时,他就不能独立坚强的发展和成长。成人包括父母,老人及孩子周围的人,甚至我们幼儿老师。成人总是认为是过来人,自己给孩子做的决定是为孩子好,避免孩子走一些弯路,浪费孩子的时间和我们大人的金钱,其实他们的想法是有一定错误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有个相处四年的同学,学习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不拖,刚布置就要做完。同学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才知道,她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学习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学生”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父母就是这样教导她,什么事情都是父母给她安排好的。父母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反而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她在遇到一些生活事情时缺乏主见,不知怎样去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和陌生人说话时也会脸红......这就是在成人的压抑下所造就的性格和成长道路。而我了解的其他同学却截然相反,不仅处事经验丰富而且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通过我看这本书结合我身边朋友的经历,让我受益到:成人或者我们老师如果给予孩子不恰当的帮助或以不科学的教养观去教导孩子,过分地给予些什么、看到孩子发生错误急着想干预些什么,还不如做一个观察者,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然地展现和成长,还儿童一个天然的生活。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给朋友及家人介绍读阅,让成人有个更好的方式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一、人的心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二、对于成人的斥责
也许是对幼儿的教育及现在幼儿所处的现状百感交集,所以蒙台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幼儿的关爱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却觉得父母都是无私的。
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将质疑一个婴儿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总体来说,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对于某些方面,某些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但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三、关键期与教育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长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篇2:读童年的秘密后有感心得
《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忙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籍。
《爱的智慧》这一章给我的触动是十分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明白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主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我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异常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当尽最多的努力帮忙孩子创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仅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
读童年的秘密后有感心得
篇3:《童年秘密》读后感
刚做母亲时,曾读过几本关于幼儿启蒙教育的著作,《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便是其中之一,所以,对于玛利亚·蒙台梭利这位享有盛誉的意大利儿童教育专家,我并不感觉陌生。《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博士的另一力作,是作者对儿童的内心世界着力探索之后,进行的客观而理性的分析。与《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侧重于指导父母与教师如何“做”的角度不同,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儿童生长的身心特征,所引用的一个个极其细微的事例,不经意间就让我回想起,女儿成长过程中许多忽略过去的现象或片段,不禁由衷地敬佩蒙女士——必是怀着朴素而虔诚的信仰,致力于儿童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研究;必是怀着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从成人世界往儿童世界架起了一座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文中诸多观点,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依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如:
“儿童的精神生命是独立于、优先于和激发所有外部活动的。” “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去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
篇4:幼师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小儿7岁,已是梅小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看到了蒙台梭利所描述的很多各种情况下的儿童形象,我的感觉是作者很肯定的认同:儿童不仅是个生物体,更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要尊重孩子的心灵,而不是更注重分数。
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力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由此联想到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所为有多少与此书所著相吻合呢?对比起来,似乎不多。
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教师,因而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没有“与时俱进”,也不曾想到“输在起跑线上”,多年的教育告诉我所谓起跑线只是暂时现象,如果孩子的兴趣、心理爱好不健全,即再多的超前教育也有落后的一天,因而我对孩子的教育更注重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游戏中锻炼孩子,发现孩子培养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时至今日,他没有上过一天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班——他不想我也不愿意。虽然成绩在班级只是中等,但我没有感觉到他差。因为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他喜欢的活动上,陪他玩,激发他在玩中体验成功、在玩中学习。我看到的是他每天快乐的笑脸,每天回来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高兴的介绍在学校发生的故事,积极的要求下去锻炼,我觉得孩子就是应该这样享受生活,学习很重要,学习成绩也很重要,但如果孩子是在我强迫下被动的去学,即使每次考试都得满分又如何呢,经验告诉我如果学习没有兴趣,分数不会长久。想当初才开始学习跳绳时,总是跳不好,虽然我心里很着急,特别是看着别的小朋友跳得很好的时候更着急,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在脸上,没有拿他与别的小朋友比较,而是从心理上去疏导他,如果你愿意,成功离你不远,如果你不愿意,再努力也没有用,当他一次一次主动要求我陪他练习跳绳的时候,我就知道成功不远了,慢慢在旁边看,一次次示范给他看,在他有兴趣的时候让他观察大孩子跳,终于自己逐步感悟,一天一天的进步了,最后体育测试回来他很兴奋的告诉我:爸爸,我跳绳跳了全班第一。在这时候我鼓励他的同时帮助他回顾了自己几个月来跳绳的经历,帮助他总结出自己成功的秘密。自己有兴趣,自己动脑筋什么事都能够成功。在高兴之余,儿子很激动的告诉我他下一步的目标:期末考试的成绩,要像跳绳一样努力成为全班第一。
说实话我并不真正在意他当下的成绩,我更关注他自己的主张,无论是学习过程中对具体知识的独特见解,还是对自己如何努力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所要做到的是尽可能配合他,帮助他体验成功,从而帮助他竖立起我能行的自信,使他不仅在学习过程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自己独立判断的能力,当然要实现在这一目标还需要不断的努力。虽然做到很难,但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种.种注意点,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仔细观察、认真倾听,与孩子平等交流,适时引导,那么成功就会不远。
篇5: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幼儿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我们一定要懂得温柔的呵护是爱,勇敢的放手也是爱。同时我们还要经常教育孩子让他们明白他总会长大,总会有独自面对社会的那一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8篇】
篇6: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本书从19xx年出版迄今已历经七十余年,但在今天的中国,探究“童年的秘密”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成人对待儿童的错误态度依然普遍存在。童年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儿童是“成人之父”,只有发现和解放儿童,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篇7:《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向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仅正因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到达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主角的统一。成人无法明白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因此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潜质只能理解,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这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发奋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好处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应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留意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留意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发奋、不断前进的动力!
【【推荐】《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篇8:《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读了《童年的秘密》的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的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的多,教育者的责任也重的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的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的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的印证。于是,现代教育的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的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的标志。蒙氏的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的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的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的定义和规定权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的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的研究。总之,蒙氏的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的那种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的‘谦逊的外衣’。”这是《童年的秘密》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的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的行动时,及时的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的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的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的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区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的孩子,对自由的概念的理解还是存在差别的。
作为这个世界的真正主宰者的一员,面对生命,我也须低下头,谦逊的审问自己:我真的正确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热】】
篇9: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偶然机会,拜读了意大利著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女士所著的《童年的秘密》,发现中学学习的生理学以及大学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对象这一实体平时不能解释的行为习惯,有了另一层理解。这使面向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应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维方式。
她说:“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还应该是一个能消除其内心障碍的人,因为,这种内心障碍使得他不能理解儿童。”
这种内心障碍存在大多数的教师心中,表现在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惟恐天下不乱制造事端和挑拨是非,让自己活在一个不能自拔的困扰当中。去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让老师活着上课……!!!》,我就写了一贴《RE:呐喊<让老师活着上课……!!!>的老师》,结果目前点击近3万,跟贴也过1千,反应非常强烈,其中很多老师真的需要好好品味理解蒙台梭利女士这段话。
“我们必须使自己的内心发生一次根本的变化,防止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目前我们被自己内心另一股幼稚霸道的心理障碍所左右,失控的时候往往就没有顾及到这一点,因此平时要重视儿童的反应,从而冷静下来认真对待。就好象女儿五岁左右时抗议的一句话:“你是老师,你怎么可以骂我?”她的老师从来不骂她,所以她概念中的老师是非常完美的,遇到这么个粗鲁的老妈真是疑惑不已。我很快为自己辩解——所以女儿也学会了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谁都难免有障碍,但如果能消除这些,就能成为女儿的老师,女儿也能象我的学生一样优秀……当老师真的比当母亲容易,作为老师的角色,还有什么牢骚呢?
篇10: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本书从儿童对秩序的热爱、儿童对内部定向的敏感性、儿童对细节的关注、成人对儿童睡眠的误解、儿童对重复活动的兴趣这些章节来介绍了儿童和成人不同的思维和做法。
象儿童对细节的关注一章节就举例:一个小男孩喜欢汽车,可是家长却给男孩准备了很多的卡片,这些卡片有各种的动物、食品和男孩需要认知的事物。可就是没有一张主题是汽车的卡片。但是这个男孩却从一张画有家庭花园为主题的卡片上发现了。。,发现了什么呢?在花园背景后,有个一条路,路上有一个小的黑块,男孩认为是路上跑的车。
从这个例子上看,说明儿童需要学习的东西完全可以从儿童感兴趣的地方出发和培养Www.GuaZe.Com瓜泽网。那些宝宝们不喜欢的一些才艺和特长是宝宝不愿意学习和做,如果家长固执地让宝宝们学习,则有可能是得不偿失,让宝宝浪费时间,收到压抑,同时也失去了有可能对所学习的才艺的永久讨厌的机会。所以我们的妈妈们在给宝宝报一些特长班时,一定要考虑宝宝的感受,顺势而为。
在成人对儿童睡眠的误解的章节:我们可以说,一些成人,无论他们是博学的或无知的父母,还是照管婴儿的保姆,一般都同意要督促这个充满生气的和活力的人去睡觉。在那些富裕家庭里,几个月大的婴儿,或2岁、3岁、4岁的儿童都被责令要过量睡眠。然而,在一些贫困家庭里情况并非如此。这种家庭的孩子整天满街奔跑,成人并不哄他们去睡觉,因为他们并不是父母厌烦的东西。我记得,有一个7岁的男孩对我吐露,他从来没有看见过星星,因为他父母总是在夜色降临之前让他去睡觉。他跟我说:“我很想在某个晚上到山顶上去,躺在地上看着星星。”许多父母夸耀他们的孩子习惯于一到黄昏就去睡觉,其实这是为了他们自己可以自由地外出。
这个例子更说明了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和自然接触的机会,这些机会都被大人剥夺去了,浪费在了睡觉的时间上。现在我们做父母的如果孩子还没有上学,或许还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去补救孩子快乐的童年。成人应该努力了解儿童的需要,最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从而给儿童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帮助。成人必须不再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物品,当他幼小时,把他当作一件东西提起来并拎东拎西;当他长大一些后,唯一的就是服从成人。成人必须认识到,在儿童的发展中,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
总体看后《童年的秘密》,给人的感受是:我们大人特别是作为现任的父母们在解决宝宝出现的问题时,一定要从宝宝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单纯从自己角度出发,一定要人宝宝这样或者那样的服从自己的决定。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如果暂时解决不了,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可能就会好多了。同时宝宝的成长过程就快乐的多,也就会少很多的“成长障碍病”啊。本书还从其它的方面阐述了大人们所忽视儿童成长的一些方面的问题,我还要去认真地再读一遍,应有更多的收获。对孩子成长感兴趣的父母可以阅读下啊。
篇11: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一位从事幼儿教育三十多年的朋友梦,在一篇分享她自己的育儿经验的文章《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里强烈推荐蒙台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秘密》为父母必读书目,使我有幸在即将退休的年龄拜读这本伟大的影响全球数亿孩子的教育圣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这本1936年出版的书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极强的学习价值和指导意义。
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下篇《儿童与社会》。
通过阅读,让我知道养育和教育儿童都必须遵守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认识到研究对儿童成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期”的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犯下一个错误,就是认识到儿童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却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没有给儿童构建起一个他们心理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没有认识到“劳动”可以使儿童回归正常化,不知道儿童具有“劳动”的本能,不知道儿童是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福祉还是感情都无法替代劳动的作用,无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无法消除心理的偏差。”
成人和儿童之间本应该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但现实是他们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彼此不理解。成人每天紧张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务,就像紧绷的发条没有一刻闲暇,没有精力去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顺应儿童缓慢的节奏,满足儿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儿童也越来越不适应成人那种复杂而紧张的生活。现代文明让自然的生活状态——简单、平和、缓慢的生活状态遥不可及,成人为了避免儿童受到外来的伤害,细心呵护孩子,甚至包办代替孩子完成很多本应该由孩子自我成长的事情,于是很多孩子不幸的成了一个没有活力的人,成了大人的奴隶,成了随波逐流的浪人。殊不知儿童也是劳动者和生产者,他们也承担者非常艰巨和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自我塑造。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劳动,儿童不欢迎成人的干涉。
我有时候也在想:人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人如何完成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蒙台梭利女士给了我很好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儿童身上观察到这个惊人的创造过程的全部细节,我们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领略到这些奇迹的发生,正如作者所言:“儿童是人类之父。”不可否认,儿童是成人的前身,在儿童的世界里成人应该是附属品,而不应该是统治者,儿童应该成为他们王国的主人,儿童的王国应该与成人的王国相互依存,这是整个人类和谐的实质。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第一次认识“主导本能”这个概念:个体和物种为了生存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本能。它是生物内在的敏感性,它可以被视作生命内在形成的思想意识在外部世界被付诸实践,它是引导生物从短暂(个体)走向永恒(物质)的持久性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暂时性的冲动。主导本能在引导幼体生命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大自然遍布神迹,而生物就是这些神迹的创造者……新生命降生以后没有任何生存经验,面对外部环境无法自我保护。但是主导本能用激情点燃了生命的力量,让它们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焕发活力,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护,大自然也不会让弱小的新生们享受安逸,成年生命只能配合后代尽快完成“化茧成蝶”的过程,而不能替代这个过程。
不幸的是人类却在破坏这些自然规律。现实世界充满竞争,现实迫使很多人不得不为了生存不停努力不停奋斗,很多人由于忙碌而无暇思考。于是很多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逻辑对待儿童,没有耐心蹲下来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愚蠢的成人,我也曾经把孩子当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由于工作辛苦或者生活辛苦根本不愿意理解孩子,不允许孩子亲昵我,常常一句:“去去去,妈妈忙着呢!”或者一句:“不要打扰我!”常常毫不客气地把孩子驱赶开去。我也曾想让孩子按照我(成人)的节奏去行事为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想和我一样的成人一定不在少数。我们的这些行为就像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虫的茧,强迫它飞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让它用肺呼吸,让它褪去令人讨厌的灰色换上绿色的“新装”。这个时候我们成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身上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也没有意识到儿童需要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节奏和环境。
是的,爱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艺术形式,我们给予儿童的爱不应该掺杂任何虚伪的成分。慷慨的爱可以生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放眼望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成功,相反,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制造了多少教育的悲剧?“亲子关系危机”司空见惯。是到了我们该反思自己的时候了。成人与儿童的竞争不是维系生命的那根纽带,成人与儿童斗争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呼唤,成人“打败”儿童不是生存的秘诀,只有牺牲或者说抛弃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我们必须思考:在养育教育孩子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成人需要牺牲什么?成人需要抛弃什么?如果没有成人的自我救赎,我们很难成就孩子,弄不好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埋下不好的祸根,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重新认识什么是父母的使命。作者认为父母不是儿童的缔造者,而是守护神。父母应该净化自己的爱,摒弃一切自私自利或者懒惰懈怠的思想,将人世间最深厚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应当积极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教育问题。家庭除了给儿童提供物质支持,更要给孩子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尽力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曾几何时,教育成了惩罚的代名词。在教育者心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服从成人,成人制定的规则代替了自然规律。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校教育给一些孩子带来痛苦,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一些孩子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导致神经衰弱,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和快乐,心中充满沮丧和忧郁。很多父母会忽视孩子的这些痛苦,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因为共同关注学业成绩,很多父母会和学校结成联盟披着教育的外衣共同惩罚和折磨孩子,不自觉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加深孩子的痛苦。到目前为止,还有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棍棒使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父母有可能正是用棍棒为孩子打开地狱之门。
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的爸爸就把惩罚当做天赋的权利,口头禅就是“该打就打”,竟然送给我一把“戒尺”让我替他“该打就打”,据孩子说他家门背后放着各种棍子,长的短短、粗的细的、木头的金属的……应有尽有,从他记事起,父母常常会抡起棍子修理他。这个被修理大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故意捣乱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很少认真听课,靠着天赋的聪明学业成绩还不是很差。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是滥用天职,有耐心用爱按照蒙台梭利女士的理念去教养孩子,这个孩子一定会更优秀。
另外,学校教育不是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的,总有孩子不适应,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她还被就读的第一所小学“退学”呢,但是她的父母是真正爱孩子会教育孩子的,他们没有成为学校的联盟一起纠正小豆豆,而是选择了同样尊重和接纳孩子天性的巴学园,共同把小豆豆培养成为一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小豆豆天生爱说话,第一次见小林老师一口气说了四个小时)。父母们应该学习小豆豆的父母,即便找不到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也要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和学习联合起来“修理”孩子。
父母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孩子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如何完成教养他们的神圣使命?学习,终身学习。
篇12:《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精读半月之后,想起了这样的文字——有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用艾莎的童年轶事与天下父母教师共勉!如果你亲身经历过,将感同身受!
如果一个成人使得儿童相信他自身是无能的,那么,一片乌云就会笼罩在他的心灵,他就会陷入胆怯,冷漠,恐惧的状态之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儿童就形成了一种内在障碍,被称之为“自卑”!这种障碍可能作为一种无能和自卑的感觉而在他心里存在下来,这将阻止儿童参加社会生活!这种自卑导致儿童产生胆怯,作决定时迟疑不定,面临困难或批评就退缩,遭受压抑时就流泪等表现!这些表现与儿童的痛苦心态又是形影相随的!相反的,一个正常儿童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他的自信和责任感!
记得六年前我读《有吸引力的心灵》时曾感悟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曾几何时!我们可还记的雨后踩过的小水坑!贪婪的吸嗅着雨后泥土的芬芳!着迷于路边花丛中蝴蝶翩翩起舞而耽误了上课!融进于血液里的栗子鸡,煮玉米的香味儿充斥着整个童年!当时刚进入幼教行业的我以为这就是童年!从业六年时至今日,我才明白:每个儿童都有一颗稚嫩的心灵!你会在画板上画些什么?致使每个人也就有了五彩纷呈的童年记忆!
我亲爱的宝贝们,我将如何做才能守护你们稚嫩的心灵?教师必须意识到儿童是拥有心理生活的,只是这种心理生活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他的发展往往被成人无意识地破坏掉!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教师再精神上要做好准备,必须时刻反省自己,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的谦虚和慈爱,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我亲爱的宝贝们!在我从业的岁月里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如果有一天我将老去!我多么希望——你们蓦然回首自己稚嫩的童年:赤着脚丫踩着夏季雨后的小水坑…嗅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欢快嬉笑的小脸儿仰望着蓝天白云…那傍晚天边的火烧云… 童趣的回忆…那回不去的美好的往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读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心得(共12篇)】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心得体会精选1000字2023-08-16
《我的大学》高尔基名著个人观后感500字2023-06-01
《白夜行》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2023-12-02
《百年孤独》读后感心得感悟2022-06-16
安妮日记读书心得体会300字2023-10-25
《秘密花园》读书感悟初中优秀作文2022-11-16
参考推荐的书籍芒果镇的小屋心得体会2022-05-14
读书交流会主持词2023-01-13
芒果猫读书心得2022-12-13
小城三月读后感经典202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