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时间:2023-12-13 07:57:01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精选12篇)由网友“liqi529”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弟子规》亲仁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篇1:《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篇教导我们,同样的人,品格优良是不一样的,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是讲择师。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只有这样,我们一生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乃至敬德修业成就圣贤的人品。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每天身旁都是狐群狗党,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所以“亲仁”非常重要。中国古人说:“天地君亲师。”这是因为人伦大道,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故师的作用等同于天地。友以辅仁,亲近良师益友,才能学有所成。人应当有博爱之心,爱一切人,但首先是亲近有仁德之人。它告诫我们,人的内在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用圣贤人的这些智慧,来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思想及修养,以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在种种诱惑面前能把持住而不受干扰。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熏习的话,在当今社会,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陷进去而自己都不晓得。尤其是沾染上赌博、色情等一些不良的习气,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危害相当之大。所以,我们不可一日远离良师益友,不可一日不读圣贤书。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圣人毕竟很少,但是我们还应该努力处处韬光养晦,处处给人家余地,虽然不可以变成圣人,但至少可以变成一个时时能替别人设想的人。时时刻刻,记住圣贤的教诲,不可以松懈,那么我们的人生才会向更园满的境界发展。当我们不亲近那些仁者,那么身边就会多一些小人,那么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由平静变得浮躁。

什么样的人才是有仁德的人呢?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者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克己复礼,你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和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这样还不够,同时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中的和谐、平稳、雍容这样一种境界,不能走极端。

弟子规:亲仁

作者:李毓秀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

如果是有仁德的人,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又不讨好他人。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了,这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著减少。

如果不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带给我们不好的影响,往往坏很多事。

篇2:弟子规之亲仁的读后感

《弟子规》一共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部分。总叙就是总的概括一下后面的七个部分。入则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里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出则弟就就是在社会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顺从长上,能够奉事兄长。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泛爱众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亲仁就是亲近仁者,以师是之,要跟他学习。仁者无敌。余力学文就是除了以上六个部分所学习的之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学习其它有益的学问。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寒假期间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篇3:弟子规亲仁学习心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习,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360句,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困难或者有病,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听父母的话。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懂道理,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 “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做人必须从小事做起,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人子。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

“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

“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

“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以上是我多弟子规的理解,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它在工作中给我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篇4:弟子规亲仁学习心得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近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近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平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近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近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近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近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近,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篇5:弟子规亲仁学习心得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还有一句印象较为深刻的“心眼口,信

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 ,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平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

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

篇6:弟子规亲仁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亲仁全文及解释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道: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像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地错过学习的机会。

仁者,他还有哪些?他会“言不讳,色不媚”。我们看到仁者向他学习,他的言语当中,他的神态当中,他都坦荡荡。“言不讳”,就是他讲话不会畏头畏尾的,不会有所忌讳。他讲话一定是真实之话,不会讲不真实之话;他所讲的言语也是很真诚,从内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来,可以说温文儒雅。诚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赞叹他的老师就是“温、良、恭、俭、让”,他具备这五种的德行,有这五种的美德。我们看仁者,往往他也具有这些德行,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内在的品德也会渐渐的提升。所以底下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这里讲当我们有这样的机缘,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有无限的好处。我们想一想,历史上我们文化可以代代相传,尤其是儒学,它可以说是我国立国几千年来,所赖以维系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最主要的根基,就是在于儒学。儒学所讲的是一种恕道,宽恕之道。所以在《论语》里头,孔子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之,终身行之?孔夫子就回答:有,就是这个恕,宽恕。我们知道,宽恕就是仁的表现。所以这里讲到“能亲仁”,它有无限的好处,为什么有无限的好处?因为我们人的内在会逐渐地提升,每天都生活在真善美慧的世界。

“德日进,过日少”。所以我们的过失,我们种种的缺点毛病,我们会因为老师的教诲能渐渐地观照自己,能逐渐地一一改正过来,我们的气质也会跟随老师的熏习而潜移默化,我们的气质也会愈来愈好。如果我们不能亲仁,这里就讲道,“无限害”。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这里也告诫我们,如果人不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每天进步;不能每天进步的话,就有无限的害处。这里也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不能亲近有道德的人,不能亲近好老师,不能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有可能我们的心就会往外跑,往外奔驰,追求世间的名和利,追求世间的声色场合,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这些很容易诱惑我们,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些道德的教育,我们的内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诱。

所以亲仁,最主要就是要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养,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干扰。所以它讲“不亲仁”,它有无限的害处,有讲不尽的坏处。因为你只要一沾染社会上这种不良的习气,就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有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也会逐渐地来接触于你。

“小人近,百事坏”。有这些不良的朋友追随在你的周遭。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朋友的影响力非常的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与你相处你会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堕落。尤其是赌和色,危害相当的大,所以“百事坏”。这里的“百事坏”,就是说世间的种种诱惑,它会围绕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堕落而自己不晓得。

所以“亲仁”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告诫我们在内在里头,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要有圣贤人的这些智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些历练,一些宝贵的参考。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熏习的话,我们在现今的环境里头,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自己堕落不晓得。

篇7:弟子规亲仁篇

弟子规亲仁篇

《弟子规》的亲仁篇,主要是讲什么的?教育孩子们如何做呢?

【解】“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是讲择师。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只有这样,我们一生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乃至敬德修业成就圣贤的人品。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每天身旁都是狐群狗党,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所以“亲仁”非常重要。中国古人说:“天地君亲师。”这是因为人伦大道,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故师的作用等同于天地。友以辅仁,亲近良师益友,才能学有所成。人应当有博爱之心,爱一切人,但首先是亲近有仁德之人。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亲仁】

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地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说?孟子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我们看第三十一条: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道: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像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地错过学习的机会。

仁者,他还有哪些?他会“言不讳,色不媚”。我们看到仁者向他学习,他的言语当中,他的神态当中,他都坦荡荡。“言不讳”,就是他讲话不会畏头畏尾的,不会有所忌讳。他讲话一定是真实之话,不会讲不真实之话;他所讲的言语也是很真诚,从内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来,可以说温文儒雅。诚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赞叹他的老师就是“温、良、恭、俭、让”,他具备这五种的德行,有这五种的美德。我们看仁者,往往他也具有这些德行,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内在的品德也会渐渐的提升。所以底下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这里讲当我们有这样的机缘,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有无限的好处。我们想一想,历史上我们文化可以代代相传,尤其是儒学,它可以说是我国立国几千年来,所赖以维系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最主要的根基,就是在于儒学。儒学所讲的是一种恕道,宽恕之道。所以在《论语》里头,孔子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之,终身行之?孔夫子就回答:有,就是这个恕,宽恕。我们知道,宽恕就是仁的表现。所以这里讲到“能亲仁”,它有无限的好处,为什么有无限的好处?因为我们人的.内在会逐渐地提升,每天都生活在真善美慧的世界。

“德日进,过日少”。所以我们的过失,我们种种的缺点毛病,我们会因为老师的教诲能渐渐地观照自己,能逐渐地一一改正过来,我们的气质也会跟随老师的熏习而潜移默化,我们的气质也会愈来愈好。如果我们不能亲仁,这里就讲道,“无限害”。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这里也告诫我们,如果人不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每天进步;不能每天进步的话,就有无限的害处。这里也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不能亲近有道德的人,不能亲近好老师,不能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有可能我们的心就会往外跑,往外奔驰,追求世间的名和利,追求世间的声色场合,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这些很容易诱惑我们,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些道德的教育,我们的内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诱。

所以亲仁,最主要就是要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养,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干扰。所以它讲“不亲仁”,它有无限的害处,有讲不尽的坏处。因为你只要一沾染社会上这种不良的习气,就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有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也会逐渐地来接触于你。

“小人近,百事坏”。有这些不良的朋友追随在你的周遭。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朋友的影响力非常的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与你相处你会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堕落。尤其是赌和色,危害相当的大,所以“百事坏”。这里的“百事坏”,就是说世间的种种诱惑,它会围绕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堕落而自己不晓得。

所以“亲仁”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告诫我们在内在里头,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要有圣贤人的这些智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些历练,一些宝贵的参考。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熏习的话,我们在现今的环境里头,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自己堕落不晓得。

所以亲仁我们要记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每天都要进步,千万不要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污染和影响。

篇8:弟子规「亲仁」篇

弟子规「亲仁」篇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

[小故事] 三国时有一个叫王烈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威望。 有一个人偷了别人一头牛,被失主捉住了。偷牛的人说:“我一时鬼迷心窍,偷了你的牛,你怎么罚我都行,只求你不要告诉王烈。”这话传到王烈听了,他立即托人赠给偷牛人一匹布。有人不理解,王烈解释道:“做了贼而不愿让我知道,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我送布给他是为了激励他改过自新。”后来,这个曾经偷牛的人果然金盘洗手,而且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人。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小故事] 萧衍是我国历史上南朝的一位皇帝。在萧衍即将当皇帝的时候,人们见了他都歌功颂德,萧衍自己也志得意满,十分高兴。但这时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他见了萧衍即不恭维,也不拘束,给萧衍行礼后,转身就走。萧衍见此情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然后问旁边的官员:“这位年轻人是谁?”手下人告诉他这个人叫谢览。萧衍记住了这个名字。他对这位年轻人不卑不亢、坦然自若的样子很赞赏,决定重用他。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译文]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小故事] 孟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小的时候,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最早,孟轲家住在一片墓地附近,孟轲经常模仿出殡的场景。孟母怕孟轲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了人多的集市上,孟轲又开始学着隔壁的商人杀猪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私塾里的先生专心学习礼仪,学业不断长进,孟母终于满意了,便长期定居下来。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小故事] 齐桓公晚年时生活腐化,宠信易牙、竖刁和开方三人。易牙为让齐桓公尝到人肉的味道,不惜杀掉自己的儿子;而竖刁为了亲近齐桓公,主动阉割自己成宦官;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不回家看父母。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提醒桓公说:“像他们这样杀死自己的儿子、自己阉割自己、背弃父母的人是靠不住的。”后来,齐查公病了,他们原形毕露,对桓公不理不睬,最终桓公被饿死了。

篇9:弟子规 亲仁 原文

弟子规 亲仁 原文

亲仁

作者:李毓秀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亲仁】

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地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说?孟子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我们看第三十一条: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道: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像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地错过学习的机会。

仁者,他还有哪些?他会“言不讳,色不媚”。我们看到仁者向他学习,他的言语当中,他的神态当中,他都坦荡荡。“言不讳”,就是他讲话不会畏头畏尾的,不会有所忌讳。他讲话一定是真实之话,不会讲不真实之话;他所讲的言语也是很真诚,从内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来,可以说温文儒雅。诚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赞叹他的老师就是“温、良、恭、俭、让”,他具备这五种的德行,有这五种的美德。我们看仁者,往往他也具有这些德行,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内在的品德也会渐渐的提升。所以底下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这里讲当我们有这样的`机缘,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有无限的好处。我们想一想,历史上我们文化可以代代相传,尤其是儒学,它可以说是我国立国几千年来,所赖以维系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最主要的根基,就是在于儒学。儒学所讲的是一种恕道,宽恕之道。所以在《论语》里头,孔子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之,终身行之?孔夫子就回答:有,就是这个恕,宽恕。我们知道,宽恕就是仁的表现。所以这里讲到“能亲仁”,它有无限的好处,为什么有无限的好处?因为我们人的内在会逐渐地提升,每天都生活在真善美慧的世界。

“德日进,过日少”。所以我们的过失,我们种种的缺点毛病,我们会因为老师的教诲能渐渐地观照自己,能逐渐地一一改正过来,我们的气质也会跟随老师的熏习而潜移默化,我们的气质也会愈来愈好。如果我们不能亲仁,这里就讲道,“无限害”。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这里也告诫我们,如果人不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每天进步;不能每天进步的话,就有无限的害处。这里也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不能亲近有道德的人,不能亲近好老师,不能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有可能我们的心就会往外跑,往外奔驰,追求世间的名和利,追求世间的声色场合,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这些很容易诱惑我们,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些道德的教育,我们的内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诱。

所以亲仁,最主要就是要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养,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干扰。所以它讲“不亲仁”,它有无限的害处,有讲不尽的坏处。因为你只要一沾染社会上这种不良的习气,就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有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也会逐渐地来接触于你。

“小人近,百事坏”。有这些不良的朋友追随在你的周遭。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朋友的影响力非常的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与你相处你会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堕落。尤其是赌和色,危害相当的大,所以“百事坏”。这里的“百事坏”,就是说世间的种种诱惑,它会围绕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堕落而自己不晓得。

所以“亲仁”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告诫我们在内在里头,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要有圣贤人的这些智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些历练,一些宝贵的参考。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熏习的话,我们在现今的环境里头,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自己堕落不晓得。

所以亲仁我们要记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每天都要进步,千万不要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污染和影响。

篇10:弟子规亲仁篇解释

作者:李毓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篇11:弟子规亲仁篇解释

【亲仁】

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有动作去寻觅这样良好的好朋友。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品质要逐渐地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内在的涵养也要随着人生的阅历来增高。所以,此地讲“亲仁”是亲近善知识,亲近好师长。

我们晓得当今要找这样好的人很难,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效法孟子。怎么说?孟子出生之后,孔子老早就已经不在人间了,相差有几百年的时间。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所以就私下拜孔子为老师,他就读他的书,每天向他学习。所以,孔子成为至圣先师,孟子也成为亚圣。人在这一生,即使我们遇不到好老师,但是好的经典都可以成为我们最善良、这一辈子最忠实的好朋友。我们看第三十一条: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这里就讲到在我们从小的范围来看,从社会的阶层来看,人的确有好几种人;如果范围把它扩大,从肤色来讲,整个世界上肤色不同的种族都有。这里就告诉我们,无论层级,无论种族,我们不分族类,“流俗众,仁者希”。我们普遍的看来,一般都是属于中等阶级,都是属于一般的凡夫,佼佼者往往比较少,所以这里就讲“仁者希”,有仁德之人往往在社会上不容易见到。

所以这里就讲即使在人与人之间,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层级都不同。这个“不齐”就是不同,每一个族类它有等差。但是一般来讲,“流俗众”,就是一般程度差不多的居多数,流俗众。但是好的有如凤毛麟角,这些好人、好老师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仔细一点,在周遭还是有很多很好的良师益友。这里讲到当我们有这样好的朋友,有这样因缘遇到的话,自己千万不要错失掉,千万不可以错过。这里讲道: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果然是一个“仁者”,我们看到这样的人,很多人从内心里头就会敬畏他。这个“畏”,不是畏惧他的权势,而是这样的人,你一看到他的威仪,内心里就会折服于他。我们晓得“仁”的定义,我们从古人的教诲当中,他说“仁者无敌”,内心有仁爱之人,他不会有敌人。因为有仁心之人,他肯定能爱人;他能爱人,他就能宽恕人;他能宽恕人,就能包容于人,就能与人和睦共处。

这样的善人在世上还是有,也不少,我们要睁大眼睛,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记住,一定要跟他接近。因为我们跟他接近,一定会得到他许多的教诲。就好像孔老夫子,他所流传下来的,他教导的这么多学生,几千年下来代代相传,像这样的仁者,他真的能万古不朽。这里也鼓励我们,仁者,我们不要轻易地错过学习的机会。

仁者,他还有哪些?他会“言不讳,色不媚”。我们看到仁者向他学习,他的言语当中,他的神态当中,他都坦荡荡。“言不讳”,就是他讲话不会畏头畏尾的,不会有所忌讳。他讲话一定是真实之话,不会讲不真实之话;他所讲的言语也是很真诚,从内心真心流露;他的容貌,你看起来,可以说温文儒雅。诚如孔老夫子的弟子,他赞叹他的老师就是“温、良、恭、俭、让”,他具备这五种的德行,有这五种的美德。我们看仁者,往往他也具有这些德行,我们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们内在的品德也会渐渐的提升。所以底下讲: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这里讲当我们有这样的机缘,亲近这样的善知识,有无限的好处。我们想一想,历史上我们文化可以代代相传,尤其是儒学,它可以说是我国立国几千年来,所赖以维系社会安定、国家繁荣最主要的根基,就是在于儒学。儒学所讲的是一种恕道,宽恕之道。所以在《论语》里头,孔子的学生就问他:有没有哪一个字可以终身奉之,终身行之?孔夫子就回答:有,就是这个恕,宽恕。我们知道,宽恕就是仁的表现。所以这里讲到“能亲仁”,它有无限的好处,为什么有无限的好处?因为我们人的内在会逐渐地提升,每天都生活在真善美慧的世界。

“德日进,过日少”。所以我们的过失,我们种种的.缺点毛病,我们会因为老师的教诲能渐渐地观照自己,能逐渐地一一改正过来,我们的气质也会跟随老师的熏习而潜移默化,我们的气质也会愈来愈好。如果我们不能亲仁,这里就讲道,“无限害”。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

这里也告诫我们,如果人不能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每天进步;不能每天进步的话,就有无限的害处。这里也讲到“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不能亲近有道德的人,不能亲近好老师,不能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有可能我们的心就会往外跑,往外奔驰,追求世间的名和利,追求世间的声色场合,追逐欲望,追求享受。像这些很容易诱惑我们,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接受这些道德的教育,我们的内心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污染,外界的引诱。

所以亲仁,最主要就是要巩固我们内在的道德。你有道德思想,你有道德涵养,你就懂得明辨是非,你肯定不容易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干扰。所以它讲“不亲仁”,它有无限的害处,有讲不尽的坏处。因为你只要一沾染社会上这种不良的习气,就可以让你一辈子堕落下去。有很多不好的朋友,他也会逐渐地来接触于你。

“小人近,百事坏”。有这些不良的朋友追随在你的周遭。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朋友的影响力非常的大。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与你相处你会提升,不良的朋友跟你在一起你会堕落。尤其是赌和色,危害相当的大,所以“百事坏”。这里的“百事坏”,就是说世间的种种诱惑,它会围绕于你,你一不小心,把持不住,就有可能堕落而自己不晓得。

所以“亲仁”这一条也非常重要,告诫我们在内在里头,一定要有道德作为基础,要有圣贤人的这些智慧,作为我们人生的一些历练,一些宝贵的参考。如果没有得到这些熏习的话,我们在现今的环境里头,就很难把握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影响,自己堕落不晓得。

所以亲仁我们要记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都要鼓励自己,每天都要进步,千万不要受到外界五欲六尘的污染和影响。

篇12:《弟子规》亲仁解说及心得体会

《弟子规》亲仁解说及心得体会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是人,品行却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很多,品德高尚的仁者却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敬重他,他们说话不会扭曲事实,也不会故意讨好别人。能够亲近仁者,对自己有莫大好处,品德会一天天进步,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有莫大害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就会做错许多事。

什么是仁人?我先说一下孔老夫子心中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

微子是殷商人,他是纣王的哥哥。当时王朝腐败,纣王又时常沉迷于酒色当中。微子就常常进谏,纣王不听。到了后来,周武王伐纣,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在推翻了商朝之后,微子就光着上身,用衣服将自己绑起,以示投降。(注:当时,一个朝代推翻了前一个朝代之后,要将前朝的皇室血脉切断,就是将前朝有皇室血脉的人杀掉。)武王看见微子这样做,因他自动投降,有仁德打动了,便没有杀微子,并让微子在祭祀的时候可以用皇室的音乐来祭祀祖先。

箕子是纣王的叔叔,当时王朝腐败,有人就劝他:“现在王朝腐败,总有一天会被推翻的,你呀!赶紧逃吧!”箕子就说:“逃!岂不是彰君之恶,自说(yue)于民!”(译:逃!岂不是彰显君王的罪恶!那别人不就会说我去讨好老百姓!)箕子从此隐居山中。有一次,纣王把他抓回去,让他进了监牢,最后把他流放到今河北的一个县城里。箕子在那里,想出了一套很有名的哲理思想——洪范九畴。

比干,是一代忠臣,被称为“亘古第一忠臣”“国神”。有一次,他给纣王进谏,纣王不听,他就恭恭敬敬的进谏了三天。纣王烦了,说:“你进谏了三天,你是圣人吗?听说圣人的心有九窍,我们只有四窍。我不相信,今天就来探个真伪!”之后,就把比干杀了,享年63岁。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我们要做仁人,要有以下几点:

1.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

2.要克制自己的私欲。

3.要有崇高的精神和良好的修养。

4.要有勇有谋,奉行中庸之道。

5.要有仁的行动和行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害。”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小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亲仁篇短小简洁,却不乏道理,道理之中又含有一些哲理,不愧为《弟子规》中的经典!

《弟子规》读后感600

《弟子规》600字读后感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

《弟子规》读后感怎么写

《弟子规》读后感 600字

2022《弟子规》读后感作文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优秀600字精选

弟子规800字读后感作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初二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弟子规》亲仁读后感(精选12篇)】相关文章:

国学第子规读后感2022-05-04

弟子规读后感1000字左右2022-05-07

《弟子规》读后感900字2022-05-26

弟子规中小学800字读后感2022-08-05

弟子规读后感10002023-08-28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2023-07-26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2024-01-31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读后感2023-01-29

《弟子规》读后感读书心得1000字2022-05-06

弟子规读后感笔记300字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