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时间:2022-10-21 08:16:01 工作报告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精选15篇)由网友“枝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篇1: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市纪委:

曲靖市扶贫办20__年度严格按照《曲靖市市级部门(单位)20__年度社会评价办法(试行)》(曲委〔20__〕10号)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通过测评,扶贫办综合满意率为98.07%,综合满意率排名第七。结合测评情况,扶贫办党组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满意度测评基本情况

扶贫办满意度测评各项内容中服务态度和质量满意票238票,基本满意票86票,不满意票3票,满意率为99.08%;办事效率满意票211票,基本满意票107票,不满意票5票,满意率为98.45%;工作绩效满意票199票;基本满意票117;不满意票7票;满意率为97.83%;廉政建设满意票196票,基本满意票117票,不满意票10票,满意率为96.90%;综合评价满意率98.07%,不满意率1.93%。

二、结合实际制定有效措施

扶贫办党组针对测评中存在的工作绩效和廉政建设不满意票较多等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扶贫办当前工作现状,查缺补漏,制定了切合扶贫工作实际的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培训。一是对学习持之以恒,始终坚持好每周一学习制度,确保机关干部、职工职工学习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在提升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态度和质量,廉政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为20__年社会评价测评取得更大成绩筑牢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对基层扶贫部门的学习培训工作,增加每年集中培训次数和培训课时,把增强勤政廉政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辐射到扶贫系统每一个干部、职工。

2、勤调查,多研究。结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度,积极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积极找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今年面临的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复杂形势,紧密结合全市仅至3月底就有45万人因灾返贫的巨大难题,提出实事求是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在完成抗旱救灾任务的同时力争解决易地搬迁8000人,安居工程5000户,发放小额信贷5亿元,落实扶贫贴息贷款2亿元,确保到年底30万人脱贫。

3、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树立勤政廉政形象。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按规矩办事,明确岗位职责,切实做到有规可依、行为规范,进一步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办文办事制。

4、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对项目、资金安排及扶贫办日常工作动态及时通过网页、电视、报刊、工作信息、96128等多渠道进行公开,增加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篇2: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一、中央、自治区对边境县市扶贫工作要求。

落实中央、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部署,以改善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实现脱贫为目标,以边境县市为重点,将扶贫开发工作与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相结合。我市准确摸清贫困人口底数,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完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施策,压实工作任务和责任,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我市民生工作的“头号工程”来推进,先后成立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同时还成立了以区(市)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行业部门为成员的“十二大专项行动”指挥组,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专门组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调任扶贫办主任,在我市干部非常短缺的情况下,抽调3名业务骨干充实到扶贫办工作。各乡场都由党政“一

把手”担任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调配专职扶贫干事全面开展扶贫攻坚工作。20__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作为扶贫资金(其中200万元用于工作经费,300万元用于扶贫专项)。

(二)落实主体责任

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安排部署全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印发了全市的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一帮一”结对帮扶实施方案、霍尔果斯市和察布查尔县对口帮扶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进度、经费来源、牵头领导、配合领导、责任单位,逐级分解任务,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岗、到人,务求实效。34名市级领导联系68名特困群众帮助脱贫,65个单位联系13个村的375户1160名贫困群众帮助脱贫,确保了脱贫攻坚村村有帮扶,户户有落实、人人有任务。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入开展结对帮扶。严格落实《“一帮一”结对帮扶方案》,强化单位帮扶、干部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各帮扶单位开展各类爱心捐款31万元;发放各类扶贫物资价值37.5万元。

二是多措并举打赢攻坚战。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小畜换大畜、土种换良种、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发展及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制定莫乎尔牧场购买扶贫生产母羊实施方案,计划投入308万元,购买优质哈萨克生产母羊3080只,帮助308户1039名贫困

人口发展养殖业。加强劳动力转移。累计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7期,培训群众353人,其中培训贫困人口37人。两乡场通过企业就业、季节性务工和创业等方式实现275名在册贫困人员就业。加强教育帮扶。投入95万元,对两乡场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对暖气管道、围墙、厕所进行维修。积极与州教育局、州财政局沟通协调,将两乡场782名寄宿生纳入到自治区资助管理系统,享受免伙食费的优惠政策,目前4—5月份中央资金38万元已拨付使用。对96名高中贫困学生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入学金6.08万元。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对11名特困生(其中小学生8人,初中生1人,高中生2人)进行了捐资助学。加强金融帮扶。通过摸底调查,两乡场贫困户中有贷款需求178户,拟贷款需求额度577万元,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加强民生改善。道路畅通方面,今年市交通局申请银行贷款1.1亿元,计划在莫乎尔牧场和伊车乡修建农村公路100公里,目前修路资金已经到位,发改委已经立项,力争年内开工。安全饮水和用电方面。莫乎尔牧场贫困户中250户不能正常使用自来水,有无电户227户。市扶贫办已向市人民政府分别提交关于解决莫乎尔牧场格干牧业村贫困户用水资金的报告和关于解决莫乎尔牧场贫困户用电资金的报告,目前正在待批复当中。扩大社会兜底。通过摸底调查,全市375户1160名贫困人口中,无劳动力贫困人口608人,占52.4%,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168人。通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目前我市慢性病补偿病种共14种,补偿比例不设起付线,由指定

慢性病医疗机构即时结报,按其可报医疗费的50%进行补偿,全年累计封顶3000元。大病住院补偿共8类40个病种和新增的肺癌等12类疾病病种,其发生的单次特殊重大疾病住院费用补偿安臵新农合基金承担70%、民政部门承担30%的比例补偿。截至目前,已投入7.8万元,临时救助41人;投入5.3万元,医疗救助24人。

三是对口帮扶有序开展。根据察布查尔县实际需求,我市拟投资300万元帮助其建设爱新色里镇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项目。目前,该工程主体已完工,已拨付工程款200万元。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

(一)建档立卡方面为全面贯彻自治区、自治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我市于8月下旬在全市开展了建档立卡贫困识别整改工作,针对自治区核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识别六类人员数据共64人需整改,其中莫乎尔牧场59人,伊车乡5人。目前通过自查需删除20__年建档立卡7户23人,删除后20__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剩余368户1137人。

(二)扶贫资金管理方面

由于市扶贫办不是独立机构,没有独立财务账户,导致目前没有专门财务人员专管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为确保扶贫资金依法依规有效使用,建议财政、审计、纪检、检察等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并建立扶贫资金联合监管机制。

(三)产业扶贫方面

全市共有产业脱贫需求贫困人口262人,主要发展养殖业,但目前具体资金还未落实,需要市财政支持308万元。

(四)教育扶贫方面

全市共有贫困大学生21人,贫困高中、中职、中专学生27人,贫困中小学生296人,共计344人。目前针对贫困学生的帮扶,主要是缺乏扶贫专项资金,需要市财政42万元,同时建议各帮扶单位“一对一”解决一部分。

(五)住房保障方面

莫乎尔牧场20__-20__年不达标的贫困户中,无房户45户,其中27户已投入建设,9户因无宅基地未动工;未达到抗震要求的贫困户39户,需要市财政解决232.5万元,用于帮助9户无宅基地贫困户购买宅基地;帮助未达到抗震要求的35户贫困户,每户建设40平方米住房,需解决140万元建房资金。20__年全场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指标为120户,20__年指标为66户。现在完成120户建房的同时,仍有72户未建或不达标,建议将20__年建档贫困户指标66户,提前在20__年建设完成,由市财政先垫付每户4万元,计288万元。

(六)医疗扶贫方面

根据自治州贫困退出要求,退出贫困户家庭成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需达到100%,但两乡场实际参合率均未达到要求。部分贫困户患有慢性病、大病等,需要长期吃药,但所服药物不在报销范围之内。一方面,市卫计委和两乡场要加强对接,核实未参合人员名单,计划由市财政兜底,提供3.5万元帮助这部分人参加新农合。另一方面,建议市卫计委要会同民政、财政部门拿出相应的补助政策,对患慢性病、大病的贫困户给予最低50%或一定比例的补助,避免贫

困户因病再次返贫。

(七)养老脱贫方面

根据自治州贫困退出要求,退出贫困户中16岁以上成员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必须达到95%以上,目前莫乎尔牧场27名贫困人口因超龄长期未交社保金,需要养老脱贫。一方面需要市财政尽快落实垫交资金200万元,自筹27万元。

(八)安全饮水方面

目前霍尔果斯市莫乎尔牧场牧业村二组农村饮水改水工程正在实施,项目水源地位于三道泉的西道泉一处泉水点,目前水量约500立方米,项目区人口目前250户,共计1000人,人畜饮水日供达到120立方米/天,即可满足项目区人口需求,该水源地建设费用需10万元。该项目主管道采用PE热熔DN125MM管径,主管道长度14公里,建设费用70万元(50元/米)。减压阀20处,入户水表250套,各类闸阀井300座,计45万元(1500元/座,含井内设施)。二级管网7公里,费用21万元(30元/米)。水源地建设一处含50立方米蓄水池及积水槽及调压池一座,需25万元。共计171万元。

(九)用电方面

目前莫乎尔牧场格干牧业村有无电户227户,绝大多数是贫困户,未能达到贫困户家庭接通常规电源或太阳能等入户电源,并能正常使用的标准。提出建议方案如下:

方案一:通过实际勘测,库鲁斯沟需架设电路18公里,

玉其布拉克沟需架设电路16.1公里,昆泰沟需架设电路4.1公里,加纳阿西北部需架设电路1.2公里,二道桥需架设高压线路7公里、低压线路5公里,预计投入1546.8万元。

方案二:架设太阳能模板方案,价格在15000元左右太阳能发电机,总计无电用户227户,其中兵团可以解决86户,其余141户安装太阳能模板共需211.5万元。

(十)道路畅通方面

按照要求退出贫困村通四级以上公路比例要达到98%以上,目前莫乎尔牧场格干牧业村三道泉、昆泰沟、库鲁斯沟均未铺设柏油路,道路出行困难。从市交通局申请的1.1亿元银行贷款中优先安排莫乎尔牧场道路铺设,建议加快开工。

篇3: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__乡20__年度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政府组织、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全乡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狠抓各项目扶贫措施的落实,在整村推进、小额信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使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认真做好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通知》(宁办发[20__]67号)精神,参照《宁洱县20__年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我乡对20__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__年度全乡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__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92个自然村、96个村民小组,2972户12902人,其中有相对贫困人口7741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62.5%;有绝对贫困人口2725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全乡农业总人口的22%,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贫困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__年,全乡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个,分别为:那迁村半山小组20__年度市级重点扶

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一组20__年度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干田村干田二组、三组、景东组、改河组20__年上海宝钢对口帮扶项目。共争取各级扶贫资金19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上海宝钢援建资金163万元。

(二)认真做好20__年度各项扶贫项目的扫尾工作20__年度下达我乡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有2个,分别为干田村干田三组省级重点扶持村项目和那迁村半山小组市级重点扶持村项目,由于受“6〃12”地震影响工程至20__年6月结束,共投入资金79.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46.3万元,其他资金3.42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村内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庭院改造、产业扶持、沼气池建设、科技培训等六个方面,使那迁村半山组、干田村三组及附近村民小组的农户共167户650人受益,同时解决了147人的温饱问题和巩固了413个不稳定收入人口的低收入水平。通过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20__年的各个扶贫项目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现已通过县级验收。

(三)全面完成20__年项目建设

项目以扶持整村推进的方式,重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扶持产业发展,推进卫生、教育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总投资257.85万元,其中:援建资金163万元,群众自筹94.85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修建村组道路2条6km,道路硬化13.1km,庭院改造133户3990m2;扶持建盖烤房20座,茶园改造186亩;修建公共活动场地及球场一块700m2,新建65m2科技文化活动室2间,新建干田村小学220m2综合楼一幢,80m2干田村卫生室一幢;资助贫困学生80名。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部完成,准备迎接县级验收。

(四)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进项目实施

今年以来,我乡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整合资金,形成政府补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企业赞助、乡村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为平台,整合各类资金实施项目,把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村组纳入全乡“__”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要求,对确定实施项目的村组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支持。二是统筹协调,积极整合其它资金投入到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在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安排和实施中,不搞平均主义,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以整村推进扶贫资金为基础,积极统筹相关部门资金,配套实施通路、

通电、改厩、改厕、农田水利、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项目。20__年,在那迁村半山组重点扶持村项目中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公益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产业扶持和科技培训,在干田村干田三组重点扶持村项目中整合宝钢援建资金30.06万元用于公共道路硬化和公共活动场地建设。三是针对单一的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难以解决贫困自然村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实际,在资金筹措上,我们采取“有项目的单位投入一点、挂钩部门帮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整合以工代赈、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的资金、项目,改变了过去扶贫资金进去、其它部门资金退出的现象,形成了扶贫开发项目规划到哪里、相关部门项目和资金到哪里的良好态势,达到了扶贫开发一村、群众脱贫一村的目的,实现了项目资金效益的化。

(五)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扶贫贷款项目

小额信贷扶贫贷款是扶持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一项惠民政策,乡党委、政府把小额信贷工作纳入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事宜来抓,本着切实为民谋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宗旨找准时机,充分发挥小额信贷扶贫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持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相结合、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的目标,更好地发挥了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20__年全乡

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贷款410万元,其中200万元属政府贴息贷款,受益农户520户,用于扶持发展烤烟、畜牧业等农村特色产业。通过扶持发展烤烟,20__年烤烟种植面积达4650亩,比上年3800亩增加850亩,种植农户669户,完成产量11500担,产值突破千万元;通过扶持发展畜牧业,使全乡畜牧业总产值达655.156万元,比去年同期593.06万元增长10.4%,预计年内实现畜牧业产值也将突破千万元。小额信贷扶贫的推广,让农户在发展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持,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较好的发挥了扶贫资金的效益,成为农户增收,社会增效,促进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新途径。

(六)大力推动挂钩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是帮助贫困乡村摆脱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县各挂钩我乡扶贫工作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经常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结合本单位实际,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各项帮扶任务,积极协助乡党委、政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协调资金、项目,为贫困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今年,共有10个县级挂钩联系单位深入我乡贫困村进行挂钩扶贫工作,与贫困户手拉手结穷亲,为挂钩贫困村出谋划策,积极捐款捐物,有力地支援了挂钩贫困村的发展,深受群众好评,形成了全民动手,大打扶贫攻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4: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根据鱼泉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在白果树栽培、核桃树培育、菜牛发展、中蜂养育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3年内达到白果树1000亩、核桃树1000亩、菜牛年出栏XX头、中蜂3000群的规模,让农民真正有致富项目。

4、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7、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市、县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我们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经济薄弱村干部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篇5: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深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反贫率高的乡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一、XX县贫困人口现状: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xx-20xx年)》对贫困县乡村的划定,目前,我县有省级插花贫困乡3个,贫困村20个。20xx年初,全县20个乡镇场有贫困户5181户20465人(人均收入低于882元以下),占全县总人口的5.64%。从地理环境分:三个重点贫困乡20个重点村有贫困户2824户12155人占总贫困人口的59.4%,其它乡镇场有贫困户2357户8310人;从致贫原因分:因无生产资料致贫2313户10191人,占总贫困人口的49.8%;因病致贫1562户6069人,占总贫困人口的30%;因灾致贫103户436人;因无劳动能力致贫317户632人;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其它原因致贫502户2310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1.3%。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三个贫困乡,占总贫困人口的59.4%。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生产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资源匮乏。这些区域人均耕地(草场)少且土(草)质差,交通不便本文来自本网,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缺水、缺电、缺市场,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成果共享程度低;

二是劳动者素质差,劳动技能低,科技发展意识淡薄,传统的经营、养殖模式依然存在;

三是贫困人口观念落后,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20xx年初在册的贫困户中,有68%的贫困户家中有18-40岁的男性劳动力,而外出务工人员不足3%;

四是扶贫开发局限性强。低收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偏远落后的山区、丘陵区、灾害高发区、高寒牧区,点多面广,基础设施差,扶贫效果不明显;

五是我县不是贫困县,但与其它县(市)相比,贫困人口最多,占全地区贫困人口的16.5%,而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有限(20xx年-20xx年共计投入647万元)且县级财政困难,制约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

六是由于扶贫防御体系不健全,返贫现象严重。20xx年初我县在册贫困人口220户1201人,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实现7639户38046人脱贫,而20xx年初在册贫困人口却有5181户20465人(动态脱贫标准线由650元提高到882元后统计);

七是陈规陋习致贫(如大操大办“红白”事)。

三、扶贫机制及设想:

(一)进行分类扶贫,对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贫困户以帮教式扶贫为重点,着重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无生产资料的贫困户以解决生产资料,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产技能为重点进行帮扶;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孤儿等纳入民政供养,进行救济式扶贫(共331人,其中孤寡老人322人,孤儿9人)。

(二)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围绕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以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基础,支持重点乡村和农户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利用我县畜牧业优势,集中力量,加大畜牧业的发展,提高肉、蛋、奶产出率,使其成为带动低收入人口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来源。

(三)实施整村推进战略

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优质草场、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国家安排的以工代赈资金必须用于贫困乡村的基本建设,各行业部门的专项资金要重点向贫困乡村倾斜,力争到20xx年,使全县20个贫困村90%以上实现“五通”、“五有”、“五能”的奋斗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充分利用“缺项补项”方案,及时调整项目实施,为低收入群众经济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继续实施“贫困户庭院经济开发建设工程”

提高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意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低收入户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户。

1、利用扶贫资金为无房户、危房户新建或维修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住房和0.7亩地的宅基地。力争每户有2头生产奶牛,每人4只生产羊,并饲养一定的鸡、鸭、鹅等家禽。农区每人有2亩旱涝保收的口粮,牧区每人有1亩口粮田且每人有30亩以上的草场。

2、发展庭院经济。山区半山区的低收入户庭院保证种植5分地以上蔬菜。凡适合经济林气候的地方,每家种植10棵以上果树或其它经济林,力保庭院无空闲地。对干旱缺水的地方,尽力帮助打水井或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缺水问题。

3、培育低收入户从事手工业,如:铁匠、木匠、泥瓦匠、修鞋匠等,扶持家庭手工业作坊,生产地方特色的花毡、地毯、花帽、剌绣、小刀、马鞭、马鞍等特色产品。

(五)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除以工代赈资金用于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自筹资金都进村入户,具体用于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发展庭院资金短缺问题、购买生产畜、科技培训等方面。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力争发放到贫困户。各项资金的使用按照申报项目执行,不随意改项、不挤占、不挪用扶贫资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加大科技扶贫和培训力度

突出科技扶贫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调动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创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安排科技培训资金,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科技扶贫的示范作用。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针对性通过夜校和种类短期培训,增强农牧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能力,确保每个贫困户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同时,反对封建迷信欢迎光临本网,引导群众自觉移风易俗,改变落后生活习俗,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七)积极稳妥扩大劳务输出

加强职业培训,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各贫困村每年力争组织户均1个劳动力外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确保年均纯收入达到20xx元。同时关心外出务工人员的生活、工资收入等情况,切实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

(八)实施移民搬迁对环境恶劣,自然资源缺乏的贫困乡村人口,结合退耕还林还牧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分批分阶段实施搬迁扶贫,并坚持自愿搬迁原则,尊重搬迁户的意见,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致富。

篇6: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9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距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酷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篇7: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牐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牎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根据鱼泉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在白果树栽培、核桃树培育、菜牛发展、中蜂养育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3年内达到白果树1000亩、核桃树1000亩、菜牛年出栏XX头、中蜂3000群的规模,让农民真正有致富项目。

4、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7、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市、县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我们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经济薄弱村干部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篇8: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的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也快速的推进。为了进一步做好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了扶贫调研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XX乡位于XX县西部边远高山区,距县城38.5公里,幅员面积54.91平方公里,全乡辖10村92个农业社,人口12888人,有残疾人500余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10余人。低保户275户605人,五保户19人。外出务工4000余人。现有耕地8000余亩,林地46000亩,茶叶10000亩,石斛10000亩。农民收入以石斛、茶叶、林业、外出务工及传统农业种植为主。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55元。现有市级贫困村2个,县级贫困村4个。已建成村社道路100余公里。20xx年全乡贫困户380户1199人,贫困发生率约10%,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一)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无维修整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农业生产由于青壮年外出,留下老人、妇女、小孩在家,长期处于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学科技用科技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产业结构单一,全乡属纯农业乡镇,无工业企业,收入以农业和务工为主,虽然茶叶、石斛种植有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农民增收不明显。

(四)地处偏远,交通不畅,许多林业资源无法进一步开发和变为农民收入,导致发展滞后。

(五)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导致增产不增收。

(六)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经常造成刚脱贫又返贫现象。加之我乡残疾人比例较高,减贫速度缓慢。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了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财政、民政、残联、农业、林业、交通等部门为成员的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能职责。建立了驻村干部帮扶工作制,落实了贫困户帮扶人员。组建了乡纪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工作督查小组,定期对各项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促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

认真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实施了建档立卡工作。

20xx年按照户为单元,整户识别,规模控制的原则,遵循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公示—乡党委会审核—乡公示—县审定—村再公示的程序确定贫困户380户1199人。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所有贫困户的档案全部建立,并完成了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实施精准滴管式扶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施重点扶贫开发工作。

1、扶贫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实施了XX村社道扶贫建设1.1公里,XX村社道1.9公里,补助30万元;20xx年实施XX社道1.9公里,XX社道1.8公里,补助37万元;20xx年XX社道1.2公里,XX社道3公里,补助36万元;XX村450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补助8.55万元;20xx年正在实施XX社道2公里,小溪村社道2公里,将补助48万元。

2、产业扶贫:20xx年在XX村、XX村、XX村开展贫困户种植石斛帮扶,共帮扶90户贫困户315人,种植石斛21750丛,补助17.4万元。20xx年XX石斛帮扶贫困户112户377人,种植石斛32700丛,补助26.16万元。帮扶全乡贫困户228户721人,种植茶叶368亩,免费发放茶苗165.6万株。帮扶贫困户脱贫112户365人种植石斛、养鸡、种茶,户均补助20xx元。20xx年对全乡132户378人贫困户扶持石斛种植,每户补助20xx余元。

3、智力扶贫:20xx年开展石斛种植技术培训、茶叶种植培训、电脑培训700人次,;汽车驾驶培训5人次。20xx年开展茶叶、石斛种植技术培训900人次。20xx年已开展技术培训200人次。

4、实施城乡低保、五保生活保障。20xx年对生活十分困难的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75户608人,人均月补助9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280元。20xx年纳入低保295户697人,人均月补助100元,纳入五保19人,人均月补助300元。

这些扶贫工作的开展,改善了所在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了支助产业,提高了贫困户技术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为进一步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20xx年我乡脱贫368人,20xx年预脱贫250人。

1、加大石斛、茶叶种植培训,提高贫困户技术本领。

2、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加大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林区公路建设,改善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变林业资源为农民现金收入。

3、进一步打造石斛产业基地,带动全乡特色石斛产业的发展,扶持贫困户种植石斛脱贫致富。

4、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组织贫困户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收入。

5、积极进行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争取落户贫困村,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

6、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等自身能力、素质较差的贫困户,进一步加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促进脱贫。

7、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入到我乡扶贫工作中,争取早日实现全乡脱贫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现状

(一)基本乡情

乡地处高海拔山区,境内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地处县东北部。东与省盐源县、县相连,南与蝉战河乡相邻,西与新营盘乡相依,北与镇接壤。乡政府驻行政村,驻地海拔2880米,电话区号0888,邮政编码674304,距县城28公里。下辖、牦牛坪、马金子、二拉坝、水草坝、大二地、万桃7个村委会,下设79个自然村。辖区总人口1.2万人,均属彝族,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3人,城镇化率5%,另有流动人口602人。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9千米,总面积438.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9人。因受地理自然环境等影响,自然灾害频繁,常年受低温、冰雹、霜冻、干旱等灾害。其中每平均四年会遇到一次大旱。最严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在11月19日发生的6.2级地震,地震使半数以上的民房坍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9000万元。经济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以马铃薯、荞麦、燕麦为主。畜牧业以养羊、养猪、养牛为主。乡无工业。末共有商业网点28家,均属个体商户。

(二)贫困现状

全乡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乡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全乡居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贫困成因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乡大部分村位于高寒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尤其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人口普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64.17%。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乡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5.26%,小学及以下占34.5%,在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乡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

二、主要难点

(一)山区农民返贫因素控制难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125户、657人。

(二)高山农业支柱产业形成难

乡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乡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木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乡还有29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要修通这68公里路需投资200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12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返贫因素难以控制和扶持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五)阶段性外出务工人员过多导致农村劳动力暂时缺乏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三、思路与对策

经过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一)严肃政策,锁定对象,突出重点区域。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

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5个重点村18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

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二)量化标准,把握质量,突出重点项目。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乡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

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

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三)科学分析,宏观决策,做好扶贫工作。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农业、林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距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

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

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着力发展产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

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

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探索扶贫新路子。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

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

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酷起来.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其生活困难。

篇10:上半年扶贫工作站工作整改报告

上半年扶贫工作站工作整改报告

4月中旬,市扶贫办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镇村、村、村等,随机走访了等11户脱贫户,重点了解疫情防控对脱贫攻坚影响因素消除、拟脱贫户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帮扶工作及时开展、“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修订完善等情况。市扶贫办下发通知及清单后,我镇高度重视,针对问题逐一了解核实,全面部署整改,同时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责任,举一反三,坚决整改到位。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狠抓具体问题,实行个案销号

1.,户内1人,一般贫困户,因病致贫,脱贫。

存在问题:户主患有尿毒症、糖尿病、双眼失明,每个星期需要到市人民医院透析3次,由于双眼失明,每次只能包车前往,每次车费150元,一年费用在2万元左右,户主有残护补1140元,村级相关分红元,土地流转1000元等收入。

整改情况:(1)动员子女赡养每年提供7000元;(2)联系村帮扶单位档案馆慰问,慰问金2000元;(3)动员条件较好的兄弟姐妹支援资金8000元。

二、下一步打算

1、压实帮扶责任、进一步夯实帮扶工作。压实各级对帮扶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求各帮扶责任人开展有针对性帮扶,切忌“走过场”式帮扶,帮扶工作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要千方百计解决深度贫困户各种难题,让他们生活愉快,坚

决杜绝深度贫困户在“脏、乱、差”中艰难地生活。

2、压实村为主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情况、基础信息进行“再核准”,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确保我镇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扶贫手册的信息内容与户内实际情况三者一致;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兑现到户及建档立卡的准确性。要注意大病户、住房不安全户、群众反映困难户及矛盾户的生活情况,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漏评及不满意情况。

3、加强镇村扶贫组织建设,提升整体业务水平。镇扶贫工作站承担的主要职责既繁重又细致,扶贫工作人员既要完成各自负责的镇级具体扶贫业务,又要指导村级扶贫业务。面临“村两委”换届后部分村干部调整,要通过多种形式,对新进“村两委”干部进行全面业务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人员稳定、业务精细的扶贫队伍。

篇11:扶贫工作整改方案

我办深入开展“三大”主题教育暨作风整治活动进入整 改落实阶段,这是活动的关键环节。

根据本办活动方案的安 排,针对征求到我办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本整改 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抓好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 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三个关键环节,使活动切实取得实践 成果和制度成果,使干部职工作风进一步增强,从而自觉地 把活动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行动,以实现全市扶 贫和移民工作平稳较快发展。

二、整改的内容和措施 根据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提出符合实际的思路和举措, 突出特色,重在解决问题,对整改落实内容进一步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制度化。

(一)解放思想,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整改项目1:进一步解放思想,工作的思路不够清晰、措 施不够有力,应对困难、处理问题仍习惯于用老办法等问题。

目标:深化思想认识,为市扶贫和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提供强 劲动力。

措施:(1)继续坚持学习,不断深化认识,使工作理 念、工作方式和工作举措更加符合发展的要求。

(2)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对扶贫和移民干部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其贯彻 执行扶贫和移民工作政策措施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宣传引 导,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不断增 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牵头领导:毛向 东;责任部门:各科室;整改时限:中长期) (二)建章立制,完善扶贫和移民的工作体制。

整改项目2: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工作目标考核 体系,重点解决县、乡、村工作被动滞后和不重视建立长效 机制的问题。

目标:使各级更加重视扶贫和工作,把扶贫和 移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措施:(1)进一步完善财政扶 贫资金绩效考评体系,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严 格管理,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2)进一步完善扶 贫开发工作考核,按照省里的要求,对各县(市、区)扶贫 开发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予以通报,并 作为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3)督促县各(市、区)扶贫办建立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工作目标考评,考 评结果作为下年上报项目和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牵头领 导:毛向东、赖遂宁;责任部门:计财科;整改时限:中期) 整改项目3:建立健全学习制度,重点解决部分党员干部 学习不主动、不系统、不深入的问题。

目标:实现全市扶贫 和移民系统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努力打造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机关,着力提高全系统用理论指导工作的水平。

措施:(1)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党 员学习制度、机关干部学习制度以及对领导班子和机关的理 论学习的督查制度等。

(2)从 月份开始,严格按照建立的制度开展学习,将制度贯彻落实好。

(牵头领导:徐龙; 责任部门:综合科;整改时限:近期) 整改项目4:建立健全督查机制,重点解决扶贫和移民工 作中基层情况不明、信息不及时和数据不准确等现象。

目标: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促进政策执行难到位问题的解决。

措施:(1)明确机关各科室下基层一线督查的次数和效果。

(2) 对机关各科室下基层一线督查情况进行登记统计。

(3)全市 范围内的专项督查要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牵头领导:毛向 东;责任部门:各科室;整改时限:中长期) 整改项目5:建立健全机关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解 决机关管理中制度不明确、制度不严格的问题。

目标:使机 关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措施:(1)进一步完善机关财务、接待、用车等方面的制度。

(2)在工作中狠抓制度的执行落 实,做到以制度建设促进工作发展。

(牵头领导:徐龙;责任 部门:综合科、计财科;整改时限:近期) (三)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干部作风建设上抓出成效。

整改项目6: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目标:打造一支战斗力 强、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措施:(1)始终把思想建设 摆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有关 扶贫开发的业务知识,不断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努力 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加强能 力建设。

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能力,提高 为贫困群众服务的水平,争先创优,力争各项工作在全省排 在前列。

(3)加强作风建设。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和机关效能年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开展机关效 能建设,继续开展“创四好单位,促扶贫发展”活动,切实 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4)加强纪律建设。

严 格遵守党纪国法,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艰苦奋斗,厉 行节约。

(牵头领导:毛向东、徐龙;责任部门:各科室;整 改时限:中长期) 三、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作风整治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办整改工作从5 月上旬开始,到5 月底基本结束。

具体安排如下: (一)制定整改方案(5 月上旬) 以“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为主题,对照查摆出来 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 定整改方案。

方案做到“四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项 目、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措施、明 确整改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实行“销号整改”承诺制, 使整改工作有章可循。

整改方案经办党组审定后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认真抓好整改(5 月11 日-31 按照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进一步理清扶贫和移民工作思路、工作 方向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适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着 重提高工作效能,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扶贫和移民工作向纵 深发展。

要建立整改台帐制度,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和责任; 推行整改跟踪督查制度,对重点整改问题实行跟踪督办,抓 好落实;及时研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整 改工作。

同时采取适当方式,把存在问题、责任单位和责任 人、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解决问题的进展和结果等情况向群 众公布,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抓好建章立制(6 把建章立制和落实整改措施结合起来,属于有制度而没有坚持执行的,要制定有力措施确保制度的执行;属于制度 不完善的,要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属于没有明确制 度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特别要着手研究制定推动干 部作风建设迫切需要的新制度、新机制。

及时总结活动中形 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成功做法制度化、具体经验系统化, 努力形成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1、切实加强领导。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周 密部署,切实把整改工作各个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党 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深度参与,善始善终,切实 发挥表率作用,推动整改工作深入健康开展。

2、继续深化学习。

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 展变化,联系扶贫和移民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实际, 进一步深化学习,始终保持学习的正确方向,积极应对扶贫 和移民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着力“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

3、注重统筹兼顾。

把搞好活动与推动我市扶贫和移民工 作科学发展相结合,与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 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相结合,把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 中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强大动力。

正 确认识和处理推进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 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篇12:扶贫工作整改方案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关于下达全省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的通知》和《中共遂川县委 遂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川县“移民进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扶贫工作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以贫困群众得实惠为目的,以“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注逐步富得起”为目标,对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及退耕还林区的贫困群众,积极稳妥地、有计划地进行移民搬迁。

通过转变搬迁群众思想观念,引导移民搬入试验区,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实现就业创业,提高综合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

对于居住在边远高寒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和退耕还林区的群众,认真做好引导工作,激发群众移民搬迁的愿望,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自愿接受移民搬迁扶贫,深知移民扶贫政策的好处。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项政策要宣传到位,工作要做深、做细、做实,特别要注重坚持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必须是群众自愿申请,自主决策,自愿搬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2、坚持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对符合搬迁条件的地方,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

对贫困状况相对严重、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居住点,优先列入规划并先行实施。

采取灵活多样的安置形式,坚持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原则,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的移民全部安置到县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退耕还林区生态移民根据自身意愿,可在乡村分散安置。

3、坚持量力而行,合理布局的原则。

应根据资金筹措能力和安置条件量力而行,合理确定移民规模和范围,要注重安置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着眼于科学规划、配套建设、合理布局、长期受益。

选择具有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的地方,避免迁入易涝、易旱、易洪和缺水地区,做到一次安排就绪,不形成二次搬迁。

既解决当前脱贫,又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三、目标任务

今年,我县移民搬迁扶贫计划为人(其中:移民进园计划1900人和年度生态移民计划100人),下达到各乡镇(详见附件1)。

四、移民条件

1、移民迁出条件。

深山区移民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人均基本农田少,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较差,社会发展程度低,就地扶贫难以改变贫困面貌的边远山区在册农户日以前登记的,以户口簿为准),必须是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

地质灾害区避灾移民搬迁对象必须是已遭受严重地质灾害或受严重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且必须具有国土部门的论证书。

生态移民按照《遂川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2、移民安置地条件。

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移民对象统一规划安置在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具体地址为县工业园区东区),试验区配套学校、医院、市尝商店、社区等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由相关部门同步规划建设。

退耕还林区生态移民对象安置地必须选择近路、近电、近水、近学校、近医院,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也可选择安置到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

3、移民安置方式。

选择安置到县移民搬迁扶贫试验区的,实行成本价安置,套房均价为1350元/m2,共设计有60 m2(两室一厅一卫一厨)、90 m2(三室一厅一卫一厨)、120m2(三室二厅二卫一厨)和140 m2(四室二厅二卫一厨)四种户型(均含公摊面积),采取大、小户型插花方式建设。

篇13:乡镇安全工作整改情况的报告

20xx年1月20日,市县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一行莅临我镇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调研,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于1月21日召开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现将针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及相关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员配备不足,无专职管理人员

在我镇人员编制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将镇交管站、食药站、工商与市场监管等部门整合组建大安办,抽调乡镇工作经验丰富,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周诗航担任安办主任,配备闫斌同志为专职安全工作人员,安全办公室共增编至6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有人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做到20xx年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二、隐患排查有资料无台账

我镇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县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开展了工作无记录、未建档、未组卷,反映不出工作运行及对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轨迹的现象。对此,20xx年我镇安办工作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建立工作运行台账。坚持每事项一记录,每天一记录,每周一汇总,每周一上报,党委、政府联席会议每半月一会商分析安全隐患,每办月一上报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工作相关制度。结合最新安全工作各种法规和制度与我镇实际,继续完善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坚持依法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轨迹运行明晰,资料查找完整准确,监管运行保障有力。

三、车辆管理有检查有记录无处理结果

我镇安办及交管站对非法营运车辆坚持源头与属地管理,一向是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以前由于存在执法主体权力的问题,对非法营运车辆及车主开展了交通安全法规相关培训,非法载客营运登记,下达停运整改通知书等措施。20xx年我镇将在此基础上,针对无执法权的实情,我镇将每次开展的非法营运整治活动的具体情况书面报送县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由县级相关执法主体部门处理。

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书不具体

20xx年,镇党委、政府将严格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安全生产领域的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党委与政府各自在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督促签订好责任书,党委书记、镇长与分管安全工作领导,分管安全工作领导与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与安全工作人员一一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镇党委、政府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定期开展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镇安委会每月要召开会议摸排、分析汇总辖区安全隐患,研究解决相关工作。

2、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宣传力度,节日期间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电视、宣传车、横幅、书写宣传标语等形式搞好安全形势及法规宣传。

3、进一步整合力量,强化监管力度。整合辖区多方资源,组织相关单位对辖区内进行集中全面、排查、整治。

4、我镇将继续加大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经费保障力度。

篇14:精准扶贫专项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2022年精准扶贫专项工作自查整改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省委精准扶贫督查准备工作的通知》(崇扶领办发〔20xx〕4号)和《关于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自查工作的通知》(崇扶领办发〔20xx〕6号)文件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全面逐项自查,现将我局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从工作目标、实施

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研究部署我局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商务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办公室业务人员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公室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整合资源,组织培训。结合我局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组织召开工作培训会,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各项任务能落到实处。围绕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交流电子商务知识,积极参加省、市关于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同时,制定《崇信县外出考察学习电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现场观摩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电商扶贫工作,汲取各地电商扶贫经验,推进我县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县电商扶贫工作。

(三)强化宣传,统一思想。以开展双联行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为契机,组织业务人员深入贫困村、贫困户,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专题报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及精准扶贫与电商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广泛普及电子商务知识,结合行业工作特点,以商贸领域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深入企业宣传电子商务相关政策。通过广泛宣传,把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具体措施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确保了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统一了干部的思想认识,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舆论支持。

(四)紧扣双联,深度融合。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紧扣双联工作重点,及时与帮扶村衔接沟通,协助做好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及时根据脱贫标准更换帮扶对象,确保了“双联”工作帮扶对像的精准性。抓好走访调研,积极组织干部深入帮扶村、帮扶户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双联帮扶村实际,制定了帮扶规划,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帮扶手段,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鼓励做大做强蔬菜产业,积极提供销售信息支持,打造蔬菜种植品牌,全面贯彻落实帮扶措施和帮扶规划,确保了双联工作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有序推进。

(五)创新举措,电商扶贫。一是紧紧围绕省、市精准扶贫意见和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崇信县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立足“六大体系”,不断完善了电商扶贫机制,提高电商精准扶贫的整体水平;二是根据省、市关于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要点,完成了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及崇信县鑫塬果品有限公司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三是结合全省开展的“1+17”精准扶贫工作,按照电商扶贫试点相关要求,确定并上报锦屏镇于家湾村、冉李村、文家咀村为我县电商扶贫试点,积极争取省上配备的开展电子商务的设施设备;四是针对我县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情况,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崇信县鑫塬果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特色淘宝店铺,大力推进本县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深化精准扶贫电商支持力度;五是指导平凉海盛实业有限公司成立我县电子商务协会,帮扶网商壮大,规范电商行业,促使我县电商行业正规化、集聚化、抱团化良性发展。六是积极与省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公司联系,筹备创建县级电商服务平台,成立“线上+线下”模式发展的县级电子商务中心,不断完善精准电商扶贫体系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局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省、市、县上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一是对精准扶贫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各项政策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宣传工作还存在漏洞,范围不够广泛。二是缺少发展电子商务的龙头企业和效益明显的'示范网店,对全县发展电商扶贫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三是大多数企业、农村合作社缺乏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县上也缺乏指导全县电子商务整体运营发展的专业人才,致使电子商务应用效率不高、发展层次较低,更难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进一步发展。四是电商扶贫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县级电商服务中心、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还未成立。

为切实把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安排部署落到实处,今后我局将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攻克难点,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与人社、扶贫、残联、妇联等单位合作,整合资源,通过电视台、门户网站、工作简报等形式,加大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的挖掘和推广力度,提高电商经济的吸引力;拓宽宣传范围、渠道,利用“刷墙”开展农村电商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淘宝大学(兰州)网络培训等专业机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特别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大学生村官、“两后生”、回乡创业就业青年等人员,为农村持续输送电商“基因”,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二)打造亮点,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挖掘一批竞争潜力大、特色性强的企业创建网络销售品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抱团发展,打造网销品牌,大陆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和注册认证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企业电商应用率。

(三)突出重点,健全精准扶贫体系。深入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六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电商网络扶贫模式,加强同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的对接,搭建我县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

篇15:乡镇扶贫工作小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沐委发〔2015〕6 号)精神,以及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沐川县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考核办法〉的通知》(沐委办〔2015〕11号)文件要求,我乡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扶贫攻坚的要求,把握时间节点,走实规定步骤,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沐川县境西北部,其东、北两面与犍为县毗邻,西北角与沙湾区接壤。乡人民政府驻xx寺街1号,距沐川县城75千米。下辖同心、严湾、和平、青山4个村3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9.7平方千米。2013年末辖区共有2095户,总人口7265人,其中农业户1935户,共7043人。2014年县政府分配我乡贫困人口总数927人,贫困村1个,我乡根据全县制定的范围进行总量控制,并将贫困户按照上升10%的标准分配到各村。按照年人均纯收入 2736元的标准顺利识别出贫困农户269户,贫困人口972人,贫困村1个。贫困对象识别后,通过入户登记,实事求是地获取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并组织信息录入员将对象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做到户有表、村有册、乡有电子档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会议和讲话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调查研究,亲自动员部署,亲自督查推动,确保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成立以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置扶贫开发办公室,明确扶贫专干,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办、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LED显示屏、党务村务公开栏等方法在村组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主动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三、明确工作职责,组织驻村帮扶

按照“双联”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全乡222户贫困户,副县长杨文波领导联系3户,县安监局联系严湾村29户,县残联联系青山村7户,电力公司联系同心村20户,县邮储银行联系和平村30户。按照剩余贫困户由乡镇兜底联系原则,我乡印发了《关于组建驻村工作组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海委发〔2015〕11号)文件,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乡的基础上,结合全乡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乡属各单位、各村选派乡干部、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136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组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4个驻村帮扶工作组,明确驻村工作组组长,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村到户2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驻村工作组在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结对帮扶贫困户,为帮扶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采取有效帮扶措施,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实施对帮扶人员工作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逗硬奖惩,确保责任到人、帮扶到户。

四、加强项目管理,开展精准扶贫

结对帮扶干部在主动做好扶贫户摸底调查的同时,深入分析贫困户的致贫愿意,结合扶贫户实施找准帮扶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致富措施。同时督促 “两委”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主动协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争取项目资金,指导村“两委”开着“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公开公示工作。2014年实施严湾村、同心村、和平村精准扶贫工作,扶持贫困村和其他贫困户种植茶叶515亩,实现全乡27户111人产业脱贫致富。 2015年将实施和平村和同心村精准扶贫工作,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计划投入产业扶持专项资金19.9万元,养殖土杂鸡6100只,种植核桃27.5亩,新建农房120平方米,改建农房60平方米,预计能实现47户156人脱贫致富,能够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年度贫困人口减贫任务。目前新改建农房正在实施过程中,土杂鸡和核桃已进入采购程序,即将实施到户。

五、查找存在问题,明确工作难点

一是基本公共工程相对薄弱。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较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贫困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病残户或无劳动力户,脱贫难度较大。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三是贫困对象缺乏自我发展后劲。目前,对贫困人口的帮扶措施仍以资金投入、物品赠予为主,输血的多、造血的少,对扶贫对象的素质、能力培养不足,缺乏良性互动,对贫困村落实的项目较少,村级议事、决策、干事的长效机制亟待健全完善。四是扶贫体制不健全,推动工作较难。精准扶贫工作程序多、资料多、工作量大、时间较长,虽已安排部分经费,但仍不能完全保证工作需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在基层操作非常困难,扶贫干部几乎都是兼职,工作量大,精力上顾不过来,推动工作较难。

纪检问题整改报告范文

卫生院管理年整改报告

乡镇巡察反馈会主持词

巡察自查报告

乡镇巡察工作整改报告

农村道路整改报告

财务审计整改报告

乡镇农业工作整改报告

关于乡镇卫生院护理自查报告

乡镇卫生院中药饮片自查报告

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
《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乡镇扶贫工作整改报告(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医疗工作整改报告2022-12-30

税务督查报告范文2023-07-11

基层团组织整改报告2023-06-11

巡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报告2023-05-07

乡镇卫生院财务自查报告规划2022-05-26

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自查报告2023-09-23

乡镇财务管理整改报告2022-05-06

如何写好督查报告2023-05-17

合疗整改报告怎么写2023-05-13

督查报告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