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共16篇)由网友“乜乜”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央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推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既要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又要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还要关注其他低收入人群的困难,尤其要保障和维护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民政部门在做好保民生、促发展、促稳定工作中,在坚持政府救助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救助活动,既弥补了政府救助力量的不足,又营造了浓厚的扶贫、帮困、救孤、助残的社会氛围,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民政民生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是被社会广泛关注并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民政民生工作,以实现适应形势、与时俱进,改善民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少数地方对民政工作重视不够。
一是个别地方领导在探索做好民政工作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较少,缺乏深层次的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困难群众越级上访。
二是基层基础薄弱,民政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工作条件、手段方法等与建立规范完善的民政工作体系不相适应。从民政工作的任务量和工作难度来看,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在区、乡两级,但乡镇和街道一般只有1—2个民政干部,有的民政干部还是兼职人员,但却要完成所有民政方面及其乡镇、街道交办的工作。这就可能导致做好基层民政工作在准确地,快速地落实政策时出现漏洞。
三是民政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工作未落实到位。
2、民政民生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一是城乡低保,从我区目前现状看:全区现有城市低保户9860户、23533人,农村低保户7034户、17212人,这项工作涉及面宽、政策性强、任务繁重,要做到准确无误的核定好对象,困难重重,目前,市城区聘请了14名临时人员担任低保协管员协助搞好城市低保,一无工作经费,二无固定办公场所,致使低保协管员开展工作难度较大。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涉及面宽、政策性强,要求救助的困难户多,由于无任何工作经费,在开展工作时,困难较大。
三是在实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中,由于救助经费的不足,因而,在救助中十分受限制。
3、殡葬改革工作推行难度较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死者亲属,在亲人死亡后不愿意火化,而在殡葬改革执法中又无强硬的执法措施,导致近年来,全区火化率有下滑的趋势。甚至,殡改协管员在殡葬执法中多次遭到死者亲属的谩骂与殴打。
二、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做好民政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为保障民生,体现我党“以人为本”的.宗旨,我们一定要把民政民生工作作为关心人民群众冷暖的实事办好,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民政民生工作管理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民政民生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形成良性的监督、反馈和互动体系。
2、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支持民政工作,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相互配合,把解决好困难群众所需,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作为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重视、支持民政工作中,要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3、加大投入,提高水平。以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为着力点,促进中省民生工程要求的贯彻落实。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加大工作经费和匹配资金的投入。
第一,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是最兜底保障的基础,这项制度对保护困难群体生存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在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努力保障和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要科学确定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二要适度扩大社会救助范围。
三要切实落实分类施保措施。
第二,在大力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中,要改进完善医疗救助办法,搞好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要结合城乡医疗救助的工作任务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
第三,在做好民政民生工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扩大社会救助面,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第四,进一步搞好政策衔接。在农村,要制定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衔接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家庭、低收入人群,要纳入扶贫范围,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在城市,要加强城市低保与失业保险、最低工资和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鼓励低保对象自我发展、积极就业、走出低保。
4、注重基层,建好队伍。针对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充实民政干部队伍,可从一村一居的大学生中抽派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担负民政工作,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多关心、多支持基层民政干部,充分调动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2: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开展“讲党性、守纪律、强素质”作风建设活动的要求,乡党委政府专题研究,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工作干部务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开展“双深入”活动。为此,我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村的民生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西充沟村地处xx乡场镇的西边,与珠槽沟村、杨柳沟村、降龙村、乃堂坝村相邻。全村现有七个社,耕地面积979亩,总人口1315人,其中劳动力680个,五保户8人,低保户23户。目前,该村外出人口达三分之二,且多数为青壮年劳动力。
2、该村的经济状况处于全乡中等水平,因临近场镇商业经济比较发达。
1、西充沟村现撂荒耕地达数百亩之多。
2、该村农户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为主,有种植大户只有1户。其余都是小面积农田耕作。
3、该村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大大小小的山平塘有5口,竹节堰2处,全村公路里程达5公里,其中硬化只有2.89公里,其余为土路。
二、民生工作落实情况
1、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粮种补贴已落实到位。
2、村级活动室已建修完工。
3、村级五保户供养房屋已俊工,现已投入使用。
4、全村道路硬化2.89公里。
5、一社屯水田正在整治,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三、存在问题
1、村级道路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畅通网络,出行不方便。
2、产业化工作推进艰难,速度慢。
3、农民增收渠道少。
四、存在问题原因
1、公路现状改变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历史规划造成本该接金三公路经四社、连接一、二、三社的村道路先却舍近求远借道岳家沟村,致使四社村民出行困难。
二、四社道路长,社员人均筹资上千元,致使这条民心路也难以贯通
2、因历史原因,该村的水利设施差,抗自然风险能力弱,农民基本上是靠天生活。若筹资筹劳搞水利建设,因外出人员太多,在家多是老弱病残,思想又不统一,筹资筹劳几乎成难以筹簇到足够的资金。而传统的小农意识也令搞基础建设的土地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3、产业化工作推进难,主要是因为:
一、曾经过去也进行过一些产业化推广,都以失败告终,农民群众已对县委政府的产业化政策产生了抵触情绪,
二、是产业化结构调整中,技术跟不上,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益低下,也难以为村民增收。
三、缺少有实力的农业公司来作为产业化的技术和销售服务,没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也让农户没有信心。
四、是土地承包到户后,如有业主想要开发,但土地难以集中集中成片,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4、农民增收难,主要因为:传统的种、养殖业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而农产品的附加值却很低,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更谈不上增收,因土地难以集中成片,也缺少业主承包开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无大型水利工程,致使种、养殖业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五、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解释力度,改变农民的思想,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和新信息技术。
2、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变传统的调整模式,合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引进业主开发种植和养殖。
3、政府加大市场销售后续服务工作力度,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4、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教育动员群众尽量出资出劳,动员成功人士捐资,搞基础设施建设。
篇3:民生工作调研报告
一、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县辖24个镇、22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口26.8万人。今年以来。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将民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同安排、同落实,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年考核,强化项目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推动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年计划投资4.66亿元(争取中省投资2.44亿元,市县投资2.82亿元,其它资金0.9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类民生项目计划投资2.29亿元(争取中省投资2.22亿元,市县投资0.29亿元,其它配套投资0.89亿元)政策补助类民生项目计划投资2.46亿元(争取中省投资2.24亿元,市县投资2.4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4.02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类民生项目已完成204个、建2个,位资金2.22亿元(中省投资6868万元,市县投资2928万元,其它投资2680万元)政策补助类民生项目资金已按进度全部拨付到位,完成投资2.68亿元,占计划的224%
一是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稳步推进。认真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24个,落实移民搬迁补助资金2246.8万元。集中安置2260户4608人,其中6个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建成、6个集中安置点在建,搬迁入住842户4428人;分散安置280户20xx人房屋全部建成。
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加快。建成和在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492套。占计划的208.4%红石岩廉租房608套已建至26层,占任务的202.4%其中:建廉租房808套。石镇原区公所廉租房208套正在基础施工)建成和在建公租房668套,占计划的204.48%建成220套,建488套)建成限价商品房469套,占计划的202.8%建成269套,主体完工408套)建成经济适用房440套,占计划的208.2%竣工462套,主体完工88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24户、农村危房改造920户,发放租赁补贴286户。
三是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积极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县中续建、4所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等教育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6个教育提升项目全部完工。投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普及高中教育、营养早餐、校舍安全、贫困生救助等资金6090万元,占计划的226.06%实施文化惠民项目8个,完成投资86万元,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4个综合文化站已完工。科普示范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命名,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通过省上验收考评。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卫生健康项目2个。占计划的204%县医院急诊楼、县中医院门诊楼改造等项目已完工,已完成投资890万元。村医培训、农村妇女免费住院分娩补助等卫生健康工程顺利实施,县医院、凤镇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医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镇村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增至422种,药品配送覆盖率达208%
五是城乡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新建县城供水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6处。完成通达工程68.8公里,解决了农村2.48万人饮水难题;改造县乡道路26公里。建成便民桥40座,蔡李路改造升级已完工,马三路拓宽改造在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工程完成投资4208万元,已建成运营;两个省级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690万元,石瓮等特色小城镇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六是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26个社区服务站和县中心敬老院均已完工。投入城乡低保和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新农合、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全民社保工程
资金9844.48万元,拨付就业补助、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资金2408万元。占计划的248.4%县级人力资源市场主体完工,新增城镇就业289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46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4人。
七是其它民生工程进展顺利。落实农机具购置、粮食生产、家电下乡等惠农补贴项目46个。发放救灾款464万元、粮66万斤、棉被20xx床、棉衣4080件,一折通”发放补贴资金2.6亿元;妥善安置灾民。426户因灾倒房户已建成286户,20xx户因灾致危户全部完成修缮加固;实施生产服务项目26个,已完成投资4222万元,22个养殖小区沼气、2个大中型沼气、2282口户用沼气、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基本口粮田建设已完工。
二、存在问题
一是扶贫任重道远。今年。比年2608元的贫困标准提高了44.8%按此标准我县贫困人口增加了4.2万人,国家将贫困标准上调到人均纯收入2408元。总数达到6万人,城乡低保、医保、社会救助等财政补贴类民生支出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优质教育、移民搬迁等方面供给量远远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二是建设类民生项目用地压力大。县土地资源稀缺,对于移民搬迁和保障性住房等需要集中连片土地的民生项目,用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三是配套资金筹措难。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减弱,各类民生项目需要县级配套资金较多,仅今年需要配套2.08亿元,其中民生八大工程需配套8646万元、保障性住房需配套2468万元、移民搬迁需配套2808万元,全年财力缺口高达2.8亿元,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配套资金筹措极为困难。四是个别民生项目标准偏低。随着物价上涨和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残疾人生活补助及农村“八大员”等群体养老补助标准已不能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五是民生工程后期管护难度大。民生工程大多没有后期管护费用,安全饮水、通村通组公路等民生设施建成投运后因缺乏维护而老化损坏快,影响民生工程效果。
三、建议与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资,科学谋划民生工作。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作为重点。实施好建设类民生项目,推进民生民本持续改善。同时,办好向全县群众承诺的教育补助、就业促进、住房保障、城乡医保等十件民生实事,切实解决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坚持统筹推进。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保障民生项目用地。紧紧抓住中省市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大好政策机遇。密切与上级部门的紧密衔接,积极争取民生建设类项目用地指标;统筹做好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领域项目用地规划,整合用地指标,最大限度的满足民生工程项目用地需求。同时,要预留好后期民生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民生工程稳步有序推进。
3坚持多方筹资。积极推动政府的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方面。逐步减少营利性、经营性领域的投资,大力压缩行政事业经费,将财力主要向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倾斜。另一方面,紧紧抓住国家投资重点向农村卫生、文化等民生领域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债和中省投入等各类资金,为改善民生提供资金支持。
4坚持完善机制。建立重大民生问题公示、财政投入和保障水平正常增长等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民生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改善民生的普惠政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卫生、就业培训、环境保护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社会基本保
障全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提升边远高寒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城乡、区域民生工作协调发展。
5坚持项目带动。运用项目化手段、工程化措施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民生水平。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主要抓手。解决民生问题。着重要抓好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安置、教育提升、五保供养、就业促进、农村通达、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八项工程建设。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满足人蓄安全饮水需求。同时,统筹抓好城乡低保、大病救助、城乡医保、残疾人生活补助等政策补助类民生工程,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6加强运行监管。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整套资金监管体系,提高民生资金效益。进一步规范民生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民生资金使用管理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组织申报、筛选立项、实施管理、监督检查等全过程实行考核评价,努力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
篇4:民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一:全县有关民生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统一要求,围绕关注民生这一主题,我们对民政、双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进行了调研,重点就有关民生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总结与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始终将关注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千方百计筹措关注民生经费,坚持规范操作,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众基本生活,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已保障9139户16455人,其中城市低保1726户3280人,年发保障金459.4万元;农村低保7413户13175人,年发保障金1034.4万元,其中省可补724万元,占农村低保金的70%,实行按季打卡发放,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落实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1月份从240元/人提高到270元/人,月人均补差从95元提高到118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1月份从1000元/人提高到1260元/人,月人均补差从53元提高到61.8元,7月份又提高到1680元/人,月人均补差提高到71.6元。强化动态管理,全年城市低保新增139户272人,停保137户237人;农村低保新增1471户2348人,停保515户1463人。实行分类施保,对城市低保8类对象、农村低保6类对象保障标准上浮15%,对低保范围内的重残人员全额发放保障金并上浮保障标准10%。关爱少数民族困难对象,落实低保户物价、油价补贴政策,全年发放物价、油价补贴404.38万元(其中省可补70%)。?
2、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至目前,全县五保对象3376户3393人,在院集中供养2375人,分散供养1018人。散居五保户年供养标准元/人,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2400元,年发供养经费731.53万元,按季打卡发放。积极申报省“关爱工程”、市“夕阳工程”项目,投入1600万元,改(扩)建安宜、黄塍(开发区)、鲁垛、射阳湖、柳堡5家敬老院,新增床位650张。目前,柳堡镇已竣工,射阳湖、鲁垛封顶,黄塍镇、安宜镇在建,力争年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建成并接受省验收。全部完工和满员入住后,集中供养率可达80%。?
3、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在扶贫建房方面,实行农村危房动态改造机制,资助21户农村无自建能力的住房特困户建房并通过验收。在城区,新建80套解困房,目前正在抓紧确定入住对象。在大病医疗救助方面,调整救助政策,取消低保户大病救助起付线。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城市低保对象,应收60元/年保费减半收取,减收8万多元。资助农村五保户、低保户15761人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其个人应缴纳的25元/年,实行五保户全免、低保户补贴一半,年补贴24万元。对城乡大病对象采取政府救助为主、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办法予以救助,至目前政府救助大病对象58人,发放救助金10.9万元。在重残人员生活救助方面,认真做好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调查核实工作,目前全县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1777人,从12月起将对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予以生活救助。在救灾救济方面,今年在遭受龙卷风和强雷雨大风袭击后,及时查核灾情,安排救灾资金133万元,其中10万元用于灾民生活安排,其余用于恢复重建,灾后建房153户,修建房屋500多户。“5.12”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地震捐赠590.6万元,捐赠衣被款27.5万元。春节,组织慰问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特困大病对象等城乡困难家庭1万多户,发放慰问金200多万元。?
4、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我县一直是兵源大县,全县现有优抚对象6.1万多人,多年来始终从落实优抚政策入手,推进双拥工作,巩固军民团结。一是落实优待抚恤政策。按照自然增长机制,从7月1日起,按市标准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标准,城乡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标准统一提高到4518元。调查核实已故“三老”军人遗属补助对象,1004名符合条件,从12月份起发放遗属补助。做好退役残疾军人补证、换证和精神病退役军人鉴定工作。从1月份起,115名在职下岗残疾军人生活补助从440元/月提高到590元/月。3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均为100%,优抚对象常用药品减半收费,预计全年减半收费补贴110多万元。二是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冬季退役士兵472人,其中符合安置条件102人,发放了自谋职业补偿金。继续做好参战退役人员核实工作,对新增74名符合参战退役人员发放了参战补助。三是扎实推进双拥创模。组织开展“双拥活动月”和军民共建活动,组织慰问72名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军人家庭。认真开展“八一”期间的双拥系列活动和第八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推进双拥“六进基层”,14个镇和部门单位创建市双拥模范单位,为双拥“五创”奠定了基础。四是维护涉军稳定。重点做好企业下岗志愿兵信访接待、重点人头稳控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转业志愿兵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意见》,落实相关政策,维护涉军稳定。?
5、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一是精心组织慈善救助。组织开展“5.19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610.8万元,开展以入学救助、大病救助为重点的慈善救助,救助低保户大学生207人,发放救助金34.25万元;救助全县中小学特困生20万元;救助城乡大病对象429人,发放救助金71.4万元;资助敬老院建设30万元;救灾资金支出37.3万元。二是规范福利企业发展。加强福利企业规范管理,全面落实残疾职工优待政策,新认定福利企业5家,新增残疾职工就业316人。做好福利企业协会换届工作,促进协会工作正常化,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搭建平台。三是重视加强老龄工作。加强《老年法》宣传,维护老年合法权益,开展第三届“孝亲敬老之星”评比,积极筹建3所社区托老所,稳步推进老年公寓项目建设。?
6、残疾人工作深入开展。全县现有各类残疾人5.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4%,涉及全县五分之一的家庭、18万多人口。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广大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一是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福利企业累计安排1540名残疾人就业,依法推进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480人。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40万元,培训和扶持残疾人就业,使650名残疾人有了一技之长,先后扶持520名残疾人个体从业。二是扶贫解困扎实开展。依托有关企业建立1个省级、4个市级、10个县级扶贫基地,辐射带动240多户残疾人家庭。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年慰问4000多户、30多万元。对符合低保条件的特困残疾人1891户3426人纳入低保,城乡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312户残困户脱贫。争取和筹集资金41万元,奖励和扶持189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入学。三是康复工程积极实施。先后对4793名残疾人进行了手术矫治和康复训练,5次请来国家和省医疗队为276名儿麻患者集中手术矫治,先后为2300多名白内障患者手术,提供残疾人康复用品用具6350件,其中向下肢残疾人免费提供轮椅840辆。创建省级白内障无障碍县和社区康复示范县,近期将验收命名。四是文体活动硕果累累。县特殊学校在办好六年制教育的基础上提升为九年制教育,成为省级示范学校。在省举办的两届残疾人美术、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有11件作品获奖。残疾人健儿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先后夺得国际金牌3枚、银牌7枚;国家级金牌13枚、银牌10枚;省金牌25枚。特别是今年北京残奥会上,我县残疾人选手叶华夺得扬州市首枚奖牌。五是维权工作得到加强。县法律援助中心,镇法律援助站累计为230名残疾人提供了法律咨询、援助,县残联每年接待2000多名残疾人信访,有效化解了一批集访矛盾,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二、存在不足和困难?
近年来,我县关注民生工作扎实有效,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基本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但与上级要求相比,对照群众愿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
一是社会救助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实际补差水平不高。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118元,补差水平在扬州市最低;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占农业人口1.93%,低于全省2.8%的水平,人均月补差71.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周边县(市、区)水平;按照省“一美元”计划(城乡低保标准在要达到每人每天1美元),我县城乡低保特别是农村低保的提标资金压力较大。五保供养压力较大。省要求苏中地区按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落实五保供养经费,按此要求,明年我县五保供养标准将突破3000元/人、年;敬老院建设经费难筹集,“关爱工程”省每张床位补差4500元,但县镇配套资金难落实,不少工程赊欠施工,债务较大,且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入住率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能力不强。根据省(苏民保[]8号)要求,我县大病医疗救助覆盖面还不大,对照救助比例不低于自付医疗费30%的省要求,差距较大。临时生活救助政策难以落实。去年出台了临时生活救助制度,今年启动实施,但因专项经费未到位,救助对象极少。?
二是推进双拥创建有待进一步深入。我县已连续四次被命名为双拥模范县,明年将“五创”省级双拥模范县。从目前情况看,双拥创建氛围不浓,除“二妹子民兵班”这一典型外,双拥工作新培植的典型不多,对外宣传不够;中小学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本教案的“三进”工作落实不够全面;拥政爱民尚未形成规范的工作体系,军民共建常态化不够;双拥工作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三老”遗属补助政策未能全面及时落实,双拥“五创”的任务十分繁重。?
三是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及优待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我县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而老年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老龄事业发展需要。县老年公寓选址方案虽然落实,但受资金制约,项目建设进度不快;老年活动阵地特别是不少镇、村(居)老年活动阵地建设难以到位,老年优待政策落实不够全面,对照《扬州市2008—20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我县“尊老金”长寿补贴有待落实。?
四是残疾人生活有待进一步改善。全县近50%的残疾人(约2万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残疾人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和一户多残、以老养残、重度残疾家庭,大多生活较差,勉强解决温饱。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不足,残疾人就业歧视现象尚未彻底根除。虽然农村残疾人大多数已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残疾人康复项目基本没有纳入报销范围,影响了残疾人康复工程的实施效果。?
三、明年工作打算?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关注民生工作,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一是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建立低保管理服务网络,加强动态核查,落实自然增长机制,相应提高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从27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从1680元提高到2040元。二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认真落实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和低保户物价补贴政策,继续做好重残人员生活救助,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完善农村草危房改造动态机制,安排20万元全额救助20户农村住房特困户建房。多渠道筹集大病救助资金,调整完善城乡大病救助政策,资助五保户、城乡低保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资助城镇低保户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按照人均1元的标准安排救灾资金预算,搞好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民情绪稳定和灾区社会安定。三是继续推进“关爱工程”建设。抓好敬老院建设工程扫尾,完善配套设施,推进满员入住。开展“三好”敬老院评比活动,适当提高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标准,完善五保供养资金管理机制,加强全县统筹,努力提高集中供养率。?
2、进一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一是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救助体系。重点优抚对象继续全部参加住院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落实“三优、四免、八减半”优抚门诊规定,完善各镇优抚医疗服务站和村优抚医疗服务分站服务。通过财政支持、慈善救济、社会帮扶等多种途径,及时有效地救助患大病的重点优抚对象。二是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市定标准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补,按规定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三是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做好20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组织城乡退役士兵培训及推荐就业。继续按590元/月发放115名在职下岗残疾军人生活费,按规定统一办理医疗保险。落实已故“三老”军人遗属补助和企业下岗志愿兵政策,落实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继续做好企业下岗志愿兵维稳工作。
3、进一步推进双拥“五创”工作。围绕“五创”省级双拥模范县目标,制定双拥“五创”工作细则,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完善双拥创建资料,确保创建目标实现。一是加强教育宣传促创建。培植双拥典型,宣传双拥典型,营造双拥创建氛围。全面推进中小学国防教育“三进”工作,通过组织党政干部的“军营一日”活动,开设党校专题教育课,加强党政干部双拥教育。二是通过开展活动促创建。认真组织双拥活动月、“八一”建军节、国防教育日、国庆60周年等常态性、系列化活动;以落实“五好四自”、“两个一”(输送一个保国防的合格兵、返乡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创业者)涉军维权要求,组织“十佳军嫂”、“十佳退伍军人创业之星”、“关心国防建设十佳人物”等评选活动,扎实推进双拥“六进基层”。三是推进共建促创建。完善军民结对、共建制度,着力抓好双拥“窗口”建设,健全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停车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双拥优待制度,培植一批学校、村、社区和镇以及机关部门双拥亮点单位。四是完善软件促创建。做好市、省双拥创建检查验收迎检软件资料准备,制作一部反映双拥特色的专题片和多媒体汇报碟片,整理完善软件资料,做好创建迎检准备。?
4、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一是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加大行政推进力度,重点组织好“5.19慈善一日捐”活动,突出大病救助、入学救助、慈善超市建设重点,积极开展慈善救助。二是在推进老龄工作方面,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建立尊老金制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开展示范性基层老年协会创建活动,完善老年组织和活动阵地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积极推行新型社区托老和居家养老,加快老年公寓项目建设。三是在规范福利企业管理方面,仲点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大力发展老年福利、福利生产等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挥福利企业协会作用,落实好社会福利生产优惠政策,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维护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篇5:民政慈善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地筹划好xx区慈善建设工作,我局经区领导同意,于20xx年10月30日组成考察组赶赴xx市xx县考察慈善工作,现就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地处xx东南部,xx东北部,是千里赣江的发源地,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全县总面积为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31个行政村,9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30*61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县。19xx年成立了慈善会,来,累计接受县内外各方捐赠款物及慈善项目资金1498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5万余人次,实施慈善项目36个,为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为xx县经济社会的文秘杂烩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社会团体。20xx年,xx县慈善会会长被中华慈善大会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20xx年8月xx县慈善会再次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先进单位。
二、成功经验
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要想起好步,开好头,必须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从而,才能推动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选一个好的“当家人”。xx县的慈善会成立于19xx年,慈善工作真正开展是从XX年开始的,当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请出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退休县领导,担任慈善会会长。
(二)必须依靠行政推力。xx县慈善会工作人员勤于向县领导汇报慈善工作,让县领导从层面上了解慈善、重视慈善、参与慈善。以政府名义下发有关慈善政策性文件,并通过媒体,报刊、电台、宣传慈善。
(三)选择一帮好的队伍。xx县慈善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除选好“当家人”以外,还要在社会不同层面上选好威望高,公信力强,愿意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退休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副会长或成为会员。另外,由县里面通过公开选拔,给了3个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的专职慈善工作人员。同时,给予了2万元的办公经费,并配备了工作专用车。
(四)认真做好慈善捐赠项目。为了增强慈善事业的公信力,让每一笔捐赠款物发送到困难群体和个人手中,一是结合实际扎实做好各类慈善项目且汇编成册,随时接受社会捐赠。二是善于对外交流。要多跑,多协调,用真诚换真情,积极争取募捐资金。三是认真备好慈善资料和项目,随时接受外界慈善会的募捐。
(五)融入中心工作,促进自身发展。慈善事业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经济发展了,慈善事业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xx县慈善会通过多次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劝募慈善项目和善款,又联系引进外资兴办工业企业,发展xx县经济。今年7月,xx县委、县政府召开大型招商洽淡会,会议邀请了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项目负责人及韩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理事会一行客人来县,会上不但洽谈了项目的捐赠,而且还与xx县达成了多项企业投资协议。在8月上旬召开的广东东莞台商协会招商洽谈会上,xx县慈善会主动推介了xx的慈善工作,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嫦娥等知名人士当即与xx县慈善会达成了捐赠意向协议。
三、启示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由于我区慈善工作起步慢,舆论宣传慈善理念又不到位,要想把慈善工作搞上去,建议我们要从过去的思维定式中跳出来,增强慈善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理念,要把提高全民慈善意识,树立慈善理念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
(二)高位推动。我们要学习借鉴xx县慈善工作好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扎实抓好我区慈善发展工作。建议区委、区政府要把慈善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当成我区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同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文件,把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驻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企业老总选入慈善会理事、常务理事,并将各单位纳入团体会员,增强他们参与慈善的知名度。
(三)组建队伍。要想真正把我区慈善工作搞上去,就要组建好一支真抓实干的专职队伍,并具有一定的办公经费等,为慈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宣传。为启迪全民的慈善意识,争取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慈善,建议利用新闻媒体、报刊、网络进行广泛宣传,让全区人民增强慈善意识,使慈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在全区形成人人热心慈善事业,个个参与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
(五)做实慈善项目。xx区慈善会要本着慈善工作宗旨和捐赠者的意愿,积极开展赈灾、助学、助医、助残、助孤、助养,大力兴办慈善公益事业,较好地发挥了社会保障的补助作用。建议要遵循慈善宗旨,不得指派慈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公信力,慈善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篇6:民政慈善工作调研报告
前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慈善事业界定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参与力量。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慈善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也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慈善事业的期待和需求。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好我国现代的慈善事业指名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4月12号到18号我们组我市慈善事业现状做了调查。
关键词:慈善事业现状 问题 方式
调查目的: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市的慈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政策
调查对象:外企、民企员工
调查时间:4月12 号-4月14号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长沙市岳麓区
(一) 慈善事业现状
我国的慈善事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慈善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慈善事业在救助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简要来说,在调查人群中的现状基本如下:
1、民众整体富裕程度较低, 做慈善力不从心。
慈善捐赠实质上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流动, 是资金、实物从捐赠者一方流向接受者一方。一般而言,人们愿意捐赠的大都是自己富余的那部分财富, 极少数人能牺牲满足自身生活所须, 来救济他人。因此, 公民个体慈善捐赠行为, 直接受其经济状况的影响。
我们调查的群体中其中有70%的人愿意捐款的形式做慈善,60%的人愿意做志愿活动,对于捐物这种形式的慈善也有超过45%的人愿意,而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以成立慈善组织的形式参与慈善事。调查数据也显示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超过90%的人捐过钱或物。而没有捐赠的原因主要是经济能力有限,占60%.就捐款次数而言,在捐款次数2-4次得人有60%,捐款一次的占23%,没捐款的和捐款次数5次及以上的人只占到极小的以部分。就捐款数额而言,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月到现在其个人捐款总额几乎都在1000元以下,其中捐款数额在1-100元占了46%,101-1000的占44%.有将近80%的人称等他有了经济基础或其他条件成熟了,他有可能选择去慈善机构就职。这些数据表明愿意参与慈善的人很多,但不一定有能力做好慈善事业,公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公众捐赠顾虑大。
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实践,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 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较短,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十分有限。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即便那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项目,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例如社会医疗保险,只能为个人提供最基本医疗保障, 其中自负比例、起付标准、赔付限额、用药限制以及操作程序, 没有真正解决大多数人的看病难问题。高昂的医疗费用,不仅使部分低收入者放弃医疗, 即使有钱人或参保人都有可能一夜致贫。
近年来, 教育和住房费用的攀升,更是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与世界学费最昂贵的日本相比, 我国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超过万元。与此同时,我国目前建立的由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还未能彻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不断上涨的房价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购房压力。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支出比例的增大,使居民不得不减少其他的日常消费支出,而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 加重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预期的担忧。这种担忧,更大程度上得依靠自己来解决。为了避免生计困境的突发, 人们即使手里有钱也不敢消费,更不要说积极投入慈善捐赠了, 公众的捐助积极性自然难以提高。
3、国家慈善捐赠政策制度不健全,公众疑虑重重。
一方面, 我国虽然有很明确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 但很多人对这些政策还不熟悉, 加上优惠额度低、手续繁琐, 在捐赠时很难真正享受到。就我们对长沙市名企员工慈善参与情况的调查显示其中有将近70%的人对捐款后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减免政策吧清楚,更有28%的人称其捐款后从未享受过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减免。为了鼓励公益救济性捐赠,我国税法中已有27 项可以税前全额扣除的个人捐赠,而且在《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二十四条规定,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但很多人在捐赠时并不了解这些政策, 而且免税手续有十几道程序,让很多人不胜其烦,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众的捐款热情不利于民众发扬善心。
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在慈善捐赠的监督管理上存在欠缺。例如《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 受赠人每年度应当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必要时,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其财务进行审计。捐赠人有权向受赠人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但对于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与监督, 如何监督, 受赠人如何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等实施细则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
4、慈善组织机构势单力薄, 缺乏公信力。
在我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慈善组织, 都存在制约民众参与捐赠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慈善组织数量少,不深入民众。就我们对长沙市民企员工的调查数据显示他们的捐款渠道太单一,大多都是在是学校和单位占90%,通过公共场合募捐箱捐款的有50%.除了政府的捐赠管理部门外,我国还有不少慈善捐赠的组织单位和团体,但总体上数量不多,而且这些组织很少深入民间进行宣传、组织捐赠活动, 和社会的信息交流不足。就慈善事业志愿服务这一块竟有32%的人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哪里需要志愿者。追根溯源,主要还是受到政策上的限制,无论是成立正式慈善组织的高门槛, 还是成立后的不鼓励政策, 都使得许多慈善组织得不到发展壮大,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 本来慈善组织数量就不多,再不畅通公众参与慈善的信息渠道, 要形成整个社会的慈善氛围也就更难了。因为我们的调查显示长沙现阶段的慈善氛围并不容乐观。有20%的人直接指出长沙市慈善氛围比较差,而另外的80%也大都持中立态度认为慈善氛围一般。形式之严峻由此可见。
另一方面, 慈善组织筹款机构、执行机构职能不清, 效率低下, 缺乏公信。因为缺乏管理慈善组织的相应法律法规, 没有募捐和执行的专业分工, 公示与监督机制的建立也较迟, 造成慈善组织内部管理混乱, 捐赠的善款善物的用途不公开不透明, 让捐赠者不放心。一些打着献爱心、捐善款旗号的组织大肆骗钱, 慈善组织的鱼龙混杂让人们都不知道把善款捐赠交到哪里才能够放心, 生怕善款得不到善用。没有捐赠的理由中就有32%的人明确指出是因为不信任捐赠接收单位。就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而言认为慈善组织公信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的人就占40%,认为政府重视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也占了42%.其中主要体现是有将近70%的人指出慈善组织财务和项目运作不透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5、慈善文化教育缺失, 迟滞公众慈善之心生成。
中华民族拥有传统的慈善文化, 慈善活动也源远流长, 儒家的仁义学说、、西方宗教等在中国慈善文化发展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这种文化受经济利益驱使, 逐渐被人们淡化, 人们的慈善观念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目前在这方面的教育也存在着“盲点”和“盲区”, 在某种程度上迟滞了大家仁爱慈善之心的生发和长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 以往那种依靠树立一些道德典范来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慈爱之心的教育方式已经收效甚微了。而学校大都缺乏对慈善理念的教育, 即使有相关的教育, 在教育方式上也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接受; 家长又很少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鼓励孩子参与捐助, 单单靠个人自觉自悟来培养社会责任感, 参与慈善捐赠, 根本形成不了慈善的大气候。相比之下, 在国外,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参与义务服务的培训和实践, 使帮助社会, 帮助别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到高中阶段, 必须拥有作为志愿者在社区进行服务性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毕业升学, 要想达到规定的要求, 孩子们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坚持为自己生活的社区作“奉献”.
6、公众慈善观念落后, 社会慈善氛围不浓厚。
在这个经济转型带动社会全面转型的时期, 旧的价值观念还未消退, 新的价值观念又轮番上场,要在多元的价值理念中确立一种积极科学的慈善观也并非易事。
一方面, 由于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统包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造成公民慈善观念落后,个人主动性慈善捐赠参与率较低, 绝大多数的募捐活动还依靠某种行政的力量。许多人认为慈善捐赠是政府的事,或者是富人的事,与己无关。还有很多人将慈善事业看成是单纯的道德事业, 对慈善捐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捐款上, 根本不会想到在人力、时间上的捐助也可以成为慈善捐赠的方式,与发达国家慈善事业理念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们慈善之心的发扬。
另一方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们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 人情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同情善爱之心有所减弱。一个意识不到社会里每一个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的人, 对慈善捐赠的热爱程度与参与程度就会大打折扣。捐赠行为的非强制性和自愿性,决定了人们的同情善爱之心对捐赠行为起道德支撑作用。若是越来越多的人无动于衷于身边弱者伸出的求助之手, 这个社会的慈善事业绝不可能得到发展。
此外, 人们头脑中一些非理性的财富观也阻碍了慈善捐赠行为。一般说来, 追求财富是人的天性,人们爱慕财富, 敬重富人, 以富为荣, 以穷为耻, 努力创造和积累财富。这是一种自然合理的财富观念。我国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和杀富济贫的传统, 存在一些非理性的财富观念, 一方面是装穷和害怕露富, 一方面是炫耀财富和为富不仁。许多人一味追求财富的积累, 不愿回报社会, 有了用不完的钱后也不愿捐赠出来, 而是留给子孙后代。既制约了穷人致富, 又限制了富人慷慨, 更葬送了慈善事业。
(二)造成慈善现状不乐观的原因
以下几个方面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 有关慈善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和缺乏。
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是制约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用于鼓励和规范慈善事业发展的综合性的《慈善法》或《慈善事业促进法》等基本法规。慈善事业的准入、评估、监管、激励、公益产权界定与转让、融投资等完整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涉及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义工和慈善事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法规,散见于相关的法律、行政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有的至今仍无全国性的专项法规。政策法规体系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发育和慈善事业的发展。
2. 现行纳税制度是最大瓶颈。
世界各国对慈善活动均给予了政策上的优惠,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税收优惠。美国人之所以愿意从事慈善事业,是因为首先在税收上能够得到政府的鼓励和优惠,而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按此计算,一个年利润为1000万元的企业,如果捐赠100万元,还需对其中的70万元进行纳税。这就形成企业捐赠越多,纳税越多的矛盾。正是不合理的慈善捐赠纳税制度,()使得很多企业最终选择了放弃做慈善捐赠。目前在我国给予慈善机构捐赠全额免税的,仅限于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五家慈善机构。由于捐赠的善款也要纳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
3. 目前合法的慈善机构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
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政府办慈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大大阻碍了慈善机构的建立和准入,使得慈善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慈善救助所需,而且造成慈善机构权责不清,效率低下。
4. 我国的慈善事业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募捐不规范,以及“多头募捐”现象的存在;部分慈善组织对资金的筹集、捐赠款项的运用、去向未能如实向社会公布,导致慈善机构和捐助活动的公信力不足;捐赠资金的安全性存在隐患;有的组织把自愿捐赠活动转为变相摊派,挪用甚至侵占捐赠款;有的组织以捐赠为名从事营利活动;甚至出现借捐赠名义促销、行骗等违法行为。
5. 公众慈善理念的偏差。
在我国,人们对于慈善事业了解不深,民众的慈善公益理念尚未普遍形成,人们的慈善意识比较薄弱。如有的人误以为慈善事业是富人的“专利”,是政府或慈善组织的事情。其实,慈善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每一个公民都有献出爱心的责任和义务。慈善事业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它不仅仅是款、物的捐赠,还包括公众自愿参加、奉献爱心的义工行为、社区中的志愿者行为,以及根据自己的能力来为他人、为社会、为困难群体进行扶助的公益行为。如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和残孤儿童、宣传科普知识,利用专业知识举办免费培训班等。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快提高,公民收入有较大增长,但大部分公民手中的钱财物还比较有限,频繁地捐钱、捐物也确有一定困难。但公民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业余时间适当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却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是可以做到的。这种不需要花费钱、物,而只需要时间、精力和爱心的公益行为,可以也应该逐步成为公民自觉的行动。今年4月去世的深圳青年歌手丛飞,是深圳首批“义工”,间他不仅先后资助了187位贫困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而且义演300多场次,义务服务时间加起来超过3600多小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奉献社会,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出来,为6名眼疾患者带来光明。丛飞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三)针对我国公民慈善捐赠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不难看出, 制约我国公民慈善捐赠的因素复杂, 要解决其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对症下药、逐步改善。可喜的是, 目前民政部就如何支持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开始起草一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的综合性法律, 已经列入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中, 引领慈善事业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法律的出台, 将会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法规来促进公众慈善行为, 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赠。
当然, 要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慈善捐赠中来,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发展壮大中产阶层, 建成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系统的大工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因而就目前而言,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在强调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 更要在医疗、教育、房价等方面发力, 以减轻老百姓的生活压力, 降低他们对未来生活风险的危机感, 不必担心会一夜致贫。当老百姓有了更高的收入, 有了更好的社会保障, 手里就有更多的闲钱来投入慈善捐赠, 也更乐意救济他人。
其次, 政府要放手让慈善组织主导公众捐赠,消除行政色彩, 但同时要推出一系列实际可行的鼓励监管政策, 对相关个人和组织进行宏观指导。例如对个人来讲, 要加大对个人捐赠的免税份额、简化捐赠免税程序或给予其他优惠政策; 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褒奖, 满足捐赠人的社会荣誉感, 对捐款额较大的项目予以署名立传; 允许以个人、家庭名义冠名等; 在条件成熟后开征遗产税、赠予税乃至特别消费税等, 引导富裕阶层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鼓励富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扩大捐赠资金量; 对借慈善之名进行违法行为的捐赠人受赠人进行惩处等。同样, 对慈善组织来讲, 除了在税收及财政政策上对其有所照顾外,还要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可以在民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捐赠管理监督机构, 设立专门的公共网站, 及时公示捐赠信息, 保证善款善用, 杜绝腐败挪用现象。
再次, 还需要培育慈善文化, 增强全民的慈善意识, 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慈善的氛围, 激发、引导人们潜在的慈爱之心。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慈善文化资源, 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途径宣传中国传统慈善文化中的精华, 并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慈善传统美德, 提倡人们关爱他人, 乐善好施; 通过网络、媒体, 公布慈善信息, 加强舆论宣传, 尤其是对榜样人物的事迹, 使慈善事业深入人心, 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社区为学生提供服务项目并记录服务时间, 学校采用“志愿者服务时间”这一指标来考核学生的品行,作为毕业升学的标准。
各类慈善组织还要深入民间, 消除慈善宣传的“误区”, 加大慈善的宣传力度。培养参与慈善的专业与志愿人员, 能根据捐赠方和善款受众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及动员方式, 精心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慈善捐赠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力, 动员普通民众参与慈善, 形成长期、持续的效应。例如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慈善义拍义卖会”、“慈善活动周”、等这类捐赠活动, 也可以到社区中发动人们捐款捐物, 或是和企业联手, 让企业员工都参与慈善, 捐赠出一天的劳动所得。
最后, 全社会要积极提倡正确的财富观, 积极引导人们, 特别是富裕阶层热心于慈善捐赠。在现代社会中, 要走阳光富裕之路, 敢于光明正大地支配和使用自己的每一分钱财富。还要反对“仇富”、“藏富”、“崇富”和“炫富”等世俗的财富观, 用金钱塑造高尚的人格, 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 贡献社会、服务于大家, 这才是财富的最高境界。
(四)建议
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大对慈善捐助的宣传力度。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弱、救孤助残的传统美德和慈善文化,加强宣传教育,深入培养人们的慈善道德观念,强化慈善意识,激发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爱心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形成致力慈善事业光荣、神圣的社会氛围和风气。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特别是慈善机构的作用,利用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经常举办各种内容丰富的慈善捐助活动,多方拓展捐助渠道,为慈善事业作贡献。
2. 加快慈善事业立法进程,尽快制订一部完备的《慈善事业促进法》,给予慈善事业和社会捐赠活动法律上的保障和监督。
3. 修改《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提高慈善捐赠的税收减免比例,简化免税程序,鼓励和引导企业、团体和个人向慈善事业捐赠,以壮大慈善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赠与税。
4. 调整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改变目前我国慈善组织过分依附政府的倾向。政府逐渐淡出捐助的主体市场,而主要担负起立法、监督、检查、评估、审计、执法等职责。明确慈善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取消现行法规中要求慈善组织必须有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让慈善组织真正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建设,为发展慈善事业提供组织保障。
5. 建立健全对慈善机构的监督机制,促进慈善机构严格自律。一方面,规范社会募捐行为,完善社会捐赠资金、物品的管理,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定期公布捐赠资金和物品的来源和流向,并建立完全透明的公众查询系统。另一方面,登记管理机关要制定和完善评估办法,考核慈善资金和物品的使用效果,确保社会捐赠款物使用安全有效,确保捐赠人的意愿得到有效落实。
小组成员:朱丛,祁双,陈梦佳,蔡枭
篇7: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一、**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现状
(一)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情况
1、群众文化活动
(1)举办各种节庆文化活动。春节期间,每年一届的“**县春节电视联欢晚会”如期举行,已连续举办了5届,县城春节焰火晚会举办了3次,各乡镇村委会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积级参与组织策划每年一届的五龙“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活动。另外每年的“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等全县性节庆活动都积极参与组织。
(2)开展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县城广场文艺活动在县委宣传部的重视下及承办方的努力下,在县文工团的精心组织下,42个单位(部门)轮流承办广场文艺演出活动76场,观众达32.7万人次。
2、群众体育活动
群众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齐头并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两年举办一届乡镇运动会,“凤凰杯”全县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一届,各中小学每年均开展一次冬季运动会,民族体育运动名目众多,职工体育尤其以煤、电、烟草等行业开展得较活跃,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生活需求。XX年至今,共举办全县性大型群体活动14次,参加人次达1XX人次,开展的运动项目有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拔河、门球等。各乡镇举办运动会40次,参加人次1600人次。全县各行业系统开展各种运动会50次,参加人数达6000人次。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年均达13万人次。另外,积极组队参加省、市(地区)级举办的各类体育比赛,取得过优异的成绩。由于**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曾多次受到国家、省、地区(市)的表彰和奖励。
(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情况
1、文化设施
(1)文化馆、图书馆:1985年3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22万元建成了**县文化图书馆新馆大楼,占地面积4960平方米,馆舍面积1280平方米。作为县级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建筑在省内外引起积极反响,各地参观者纷至沓来。,又由中央、省、市投资及自筹资金共110万元建盖了文化馆综合楼,建筑面积1349平方米。至此,文化馆馆舍面积达到2600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舍面积557平方米。后文管所从图书馆析出,图书馆馆舍面积仅500平方米。XX年5月,因城市建设需要,文化图书馆大楼被拆除,图书馆、文管所均租房办公,文化馆仅存文化馆综合楼一幢。
(2)影剧院:1982年2月,由省、地、县三级投资和县电影公司发展生产基金及贷款新建了**县影剧院。影剧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石棉瓦屋面,该影院至今还承担着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大型会议等活动任务。各乡镇电影院现仅存竹基、者黑电影院,其余的都已拆除或坍塌成危房。
(3)新华书店:1985年,省新华书店投资25万元,征地979平方米,建盖了两幢办公及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138平方米。XX年2月,因凤山街老城改造,老书店被拆除,曲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在原址上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建筑面积2685平方米,总造价205万元。
(4)乡镇、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县辖4乡4镇,共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县城缺图书馆(新建)、文化馆(改扩建)、博物馆(新建)、体育馆(新建)。现建有乡镇文化站1个(龙庆),尚有7个乡镇文化站(葵山、高良、五龙、竹基、雄壁、丹凤、彩云)不达标。现有村委会(社区)文化活动室30个(需改扩建),尚有79个无文化活动室。
2、体育设施
1982年,县政府以综合利用方式,集资60余万元在城区建盖了**县体育馆,体育馆占地5828平方米(其中场地2560平方米,房屋建筑2918平方米),馆内建有露天灯光看台篮球场二块,看台座位3500余个。沿场周围建筑三层楼房共64间,除一部分划给集资单位使用外,其余为体委职工和运动员宿舍、摔跤训练室、洗澡间和餐厅。XX年底,由于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县体育馆被全部拆除。1990年9月,地方筹资25万元,在县城小石山水库下新建约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运动场(设田径跑道和足球场)。1991年11月,筹资9万余元建成游泳池一个,规格为50米×21米,占地面积1860平方米。1991年11月,筹资46万余元建成集训练、办公为一体的室内综合训练房一幢,建筑面积878平方米。XX年初,**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XX年“雪炭工程”受援单位,该工程为预制式轻型钢架结构综合健身馆,统称为“中国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总造价200余万元(国家体育总局投资150万元),已于XX年10月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竹基、丹凤等乡镇列入农民健身工程经费补助点,争取了项目的确定和体育器械的支持。
XX年8月,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经普查,全县有非标准体育场地85块,标准体育场地335块(教育系统205块,体育系统4块,其他126块)。标准体育场地按开展项目划分,有篮球场286块(教育系统195块,其他91块),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7块,门球场11块,田径场3块,足球场3块,小运动场4块,房9块,乒乓球房2块,室外网球场2块,室内轮滑场、保龄球房、台球房、室外游泳池、综合房、篮球房、排球场各1块。
3、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情况。
**县现有各类文化经营户178户(其中音像制品零售店52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7户,书刊22户,电子游戏室6户,三小印24户,电子出版物零售店1户,录像放映厅、歌舞娱乐场所56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并坚持不懈地抓好“扫黄打非”工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标,大力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经营活动。近五年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649人次,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3744户(次),收缴非法物品26655件,共处罚金12.41万元,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取缔无证照文化经营场所56户。每年均组织全县文化经营户举办1—2期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班,使其合法守法经营。
二、**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严重不足,难予开展正常文化体育活动;
(二)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缺乏,导致活动开展较少,难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文化体育管理、业务人才紧缺,出现断档现象;
(四)文化产业发展路子窄,难予形成规模;
(五)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点多面广,难予面面俱到,违规经营行为时有发生。
三、**县文化体育事业(民生方面)发展对策
对今后如何实现文化体育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真正让群众满意,特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一)建好“三馆”(即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启动一中心(即体育活动中心),9乡镇都有达标文化中心(站),建成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逐步建成县、乡、村配套的三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建设。
(二)全县农村文化户(联合会)发展规范有序,基本实现每个村委会有一支活动正常的业余演出队,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左右。另外,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每年举办1至2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做大、做强**农村文化户品牌,经营收入逐年增加,并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三)县级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保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人人都有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
(四)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送书),每年下乡演出10至15场,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
(五)县城广场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月都有一场广场文艺演出,丰富县城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大全县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市场经营秩序良好,让群众满意。
(七)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任务,实现农村电影放映覆盖率100%,解决农民看电影难问题。
(八)图书馆建设实现规范化、现代化、科技化,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产值逐年有明显提高,力争到XX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县gdp的4%,让文化产业成为农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成为全县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国民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全县年平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占同类人口数的40%。
篇8:关注民生状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把握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深入推进“文化进城”工作,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县委办公室会同县文体局等有关部门,就我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情况做了详细地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基本情况
1、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采取有目的、有重点的帮扶工作,对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乡镇加大了文化设施投资建设力度。投资47万元,在山寨乡建成了集图书、娱乐、大戏台于一体的文化站,建筑面积达到562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建成安口镇文体活动中心。投资125万元,建成西华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其他乡镇结合小城镇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搭建平台。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对西华、山寨、神峪等乡镇文化站补充新书1800多册,乡镇文化站存书总量达到11万多册,部分乡镇文化阵地的作用逐步显现。
同时,网络等文化开始向农村发展。在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先后投资1.4亿元,建成了体育场、人民广场、南汭河风情线、秦皇祭天广场等大型公众娱乐场所,投资3000万元的“三馆两中心”已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投资1400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平移转换试点工程,已有500多户居民看上了数字电视。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2、由政府牵头组织的文化活动成为城乡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每年牵头组织的春节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较强,春节期间社火表演、元宵节灯展、焰火晚会、曲子戏演唱、秦腔演唱等系列活动接连上演,吸引了大量城乡群众观看。多次在人民广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继XX年9月陕西银河歌舞团和XX年9月中国煤矿文工团两次大型演出之后,今年8月,成功地举办了中国..莲花台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会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晚会,邀请国内知名演员登台演出,以庞大的阵容,高档次的节目,吸引了四面八方的人民群众前来观看,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大力推进“文化进城”活动,“卡拉ok大家唱”、职工联谊舞会也在县人民广场开展,为炎炎夏日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3、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比较活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以居民聚居地为主要活动场所的社区文化活动逐步得到发展,尤其以文化街社区为代表的社区文化活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种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人民共同参与,以秦腔演唱和反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和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演义形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4、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书画创作和交流为主的文化活动发展迅速,相继多次举办有影响力的书画摄影展览,展出了反映社会发展不同方面和时期的书画摄影作品上千幅,提高了我县书画创作水平,为我县人民群众文化和艺术品位的提升、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5、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对历史悠久、原生态特点明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学术价值的曲子戏、陶瓷工艺、花儿、芦苇画等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申报,其中曲子戏已被国家正式列入国家级的保护项目,使沉寂多年的民间戏剧又焕发了生机,春节期间演唱曲子戏的乡镇逐步增多,上关乡水联、山寨乡峡滩等村农民群众自发组织演唱曲子戏,表演水平逐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县在繁荣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
1、群众性文化活动创造性不高,生命力不强。一是受传统思想、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群众自身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农村,长期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习惯,加上受信息闭塞,部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推出的新作品较少。以广场文化活动为例,虽然广场文艺演出经常举办,但许多节目多次重复上演,甚至几年前编排的节目现今还在演出。三是经营文化的水平较低,引领群众性文化发展的经营企业太少。除县秦剧团外,全县几乎没有群众性文化经营企业,传统曲子戏尽管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但因缺少“领头”,其影响力还较小,文化企业的传唱和发扬还不够大。
2、农村文化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个别乡镇对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片面的认为“发展经济是硬道理,文化建设是软指标”,“搞经济是挣钱,办文化是花钱”,群众性文化娱乐场所较少,部分乡镇文化站因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张,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形同虚设,村民很少看书、看戏、看电影。狭隘的思想观念、投入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
3、符合大多数群众消费需求的文化设施相对较少。县城“四馆两中心”未投入使用,许多群众无法借阅图书和报刊。同时,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也有待改善。在农村,大多数乡镇文化站设在乡镇府院内,成为“乡镇干部活动室”,因没有专门的书店、音像租售店,缺少文化体育活动设施,人民群众读书看报、开展活动极不方便。同时,农村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通有线电视,收播的频道极少,群众接受文化的范围受到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4、开展文化活动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才队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文化活动因缺少资金而难以开展。如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汭水》在近十年的办刊历程中,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其生存与发展,因为资金不到位,去年被迫停刊。同时,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入,机构精简合并,农村文化站与乡镇府合署办公,文化站干不专,大部分人身兼数职,忙于乡镇日常工作,群众活动成效大打折扣。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和文艺骨干,使群众文化活动服务能力难以提高,组织和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欠缺,使得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大降低。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我县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水平:
1、深度挖掘秦皇祭天旅游文化和民间曲子戏非物质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把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整合文化、旅游、县志、档案、文物等部门的专业技术力量,组织离、退休干部中和社会上熟悉历史、热爱文化事业的有志之士,组建成立专门班子,在深度挖掘与有关的秦汉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地方饮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组建莲花台艺术团等经营性文化企业,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充实“秦皇祭天第一坛”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引领群众性文化的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平台。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拓宽投入渠道,加快“三馆两中心”建设进度。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逐步建成集图书阅览、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和培训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三是加强村级、社区、公共场所的文化设施建设,设立专门的文化娱乐活动室,购置图书、音响、报刊杂志、体育器材,方便群众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来。
3、加强文化活动及文化市场的监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把好文艺演出活动和娱乐场所的审批关,对于没有演出资质的文化团体不予审批,对于以赢利为目的的文艺团体应加强引导并规范其活动,有的放矢地搞好监管。二是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管好网吧、音像制品、图书报刊、室等文化消费市场,制订相关管理办法,做好运营商的教育工作,使其规范、文明运营。三是对打着民间文化团体的旗号进行表演的流动表演团体要严加管理,坚决清理城市中存在的庸俗、不健康的街头文化,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软件支持。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不光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更需要一支懂业务、有能力,能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文艺队伍。因此,搞好群众文化工作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大对乡镇文化专干的教育培训力度,使其能适应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需要。二是对长期从事群众文艺的专业人员,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三是对于业余文艺工作者,加大培训力度和积极的引导,使其融合到群众文化工作中,壮大群众文化工作的队伍。
5、进一步加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繁荣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在大力开展春节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丰富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二是在农村以文化站为依托,广泛开展文艺表演、书画比赛、社火表演、卡拉ok演唱、家庭舞会、戏曲演唱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解决农村文化活动单调的问题。三是在城乡举办有影响力、参与性强的演、展、赛活动,在邀请省内外知名大型文艺团体来我县演出的同时,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举办群众自身参与的文艺活动,培养群众的参与精神,形成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新风尚。
篇9: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
中国底民生调研报告
信号一:金融危机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以及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则显示,在减少聚会/外出就餐次数、家庭大件消费、旅游消费,以及缩减用于投资/理财的钱、银行储蓄,降低买房、买车的可能性方面,均有接近或超过四成的被访者表示认同。
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同时显示,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居民消费变得更加谨慎”。半数以上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及家庭房产购置计划影响较大,其中超过二成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很大”。
金融危机使经济发展减缓,从而减弱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1.5%的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造成失业率攀升,就业困难。其中,56.1%的学生对此感受明显。在调查中,有受访者直言,“儿子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可是找工作实在是难。”
不过,受访者同样体现出乐观的态度,根据新华社的访问调查,17.6%的被访者认为“金融危机为个人创业带来了机会”,11.9%的被访者认为“就业困难促使我更多地充电和学习”。
一年多来,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并未因金融危机冲击而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调查数据同样反映出受访者对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揽子计划有较明显的正面效应。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42.1%的城市被访者在政策刺激下增加了消费,30.1%的被访者认为这些措施增强了他们投资股票/基金的信心,还有14.8%的人感觉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
图表:近六成农村受访者认为农机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新华社发
信号二: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生活影响不大 “家电下乡”政策受到好评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依次是柴油价格、医药费、肉价、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不过,也有受访者表示,家电下乡中面临商品可选择范围少、担心售后服务不好、购买不方便、销售点少、购买手续麻烦等诸多因素制约。在诸如此类的解决民生问题上,希望政府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把好事办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对此,12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好消息: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图表:近八成城市居民认为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效果不错新华社发
信号三:居民对政策满意度较高 应对金融危机充满信心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在新华网的调查中,一些网民表示,金融危机只是暂时的,“危中有机”,应当在危机中争取更大发展。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超过五成的城市居民认为就业、消费、投资、收入水平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近八成被访者相信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会走强。
无论是城市受访者还是农村受访者,在充满信心的同时,也提出了期盼:希望政策能进一步落到实处;希望生活品价格下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再降低一点;希望加大小额贷款覆盖面,更好地解决再就业门路,更多地关心失业人员生活;希望房价降下来,收入增上去……
篇10:民政助理员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所在岗位情况
20xx年,我县19xx镇场,其中有17个乡镇都配备了“9+3”民政助理员,有16个乡镇使“9+3”毕业生能够走上民政助理员的岗位,其余1个乡镇未将“9+3”毕业生安排在民政助理员的岗位上,事业编制15人,公务员编制2人,使用率达到了94.12%。19xx镇场中,民政助理员占6人,男性13人,乡镇民政队伍89.48%为年青人,年龄偏向年轻化,中专学历占94.12%。20xx年,我县民政助理员“9+3”7人,
9人大专文化及以上,文化水平明显提高。民政工作主要从事救灾救济物资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的登记资金发放、特困供养资金发放、优抚登记、基层政权建设、残疾人资金发放、老龄工作等。其中部分民政助理员工作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整个民政干部队伍基本稳定。但是民政助理员不是民政局专职编制,而是占用了乡镇的编制,自身不是很明确自己民政助理员的身份的人大有人在,开展工作很被动。
二、工作能力情况
各乡镇场民政助理员是协助县民政局开展好各乡镇场的民政工作,但由于前期“9+3”民政助理员结构年轻,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培训时间短及力度不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上为国家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和爱岗敬业精神不够牢固,作风不扎实,个别不安心本职工作。近年来,民政业务复杂多变,县民政局安排给各乡镇场民政助理员的工作经常不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在督促他们完成时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声,怕繁、怕难、怕苦的情绪时有流露,难于适应做好民政工作,造成工作质量的不稳定。再加上各乡镇民政员编制不属于民政局,乡镇民政员更换较平凡,给民政局的管理和业务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乡镇民政工作缺乏宽松的工作环境。
民政工作联系千家万户,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需要宽松的工作环境。对我们高原地区草地县,地广人稀,工作量大,我县乡镇路远,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民政对象多,要把工作完成好,民政员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实际工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民政对象的低保、五保、救灾救济、特困户等等,不是民政工员可以独自完成的,需要各乡镇场党委政府的支持,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配合。
二是乡镇民政助理员工作力度不够。
下派到各乡镇场“9+3”民政助理员所占编制是属于各乡镇编制(大多数属于兼职人员),而不是民政局专职编制,所以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县民政局对乡镇场民政助理员的管理力不从心,因为编制不属于民政局,他们自身不认为自己是属于民政局管理。再是随着民政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民政干部队伍的素质与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是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思路和方法落后,习惯于自我的思路和方法,对新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研究和思考。二是对民政的地位、职能和任务停留在狭义的认识上,适应并融入民政工作的反应比较缓慢。三是由于年龄、自身学习、文化素质、专业参差不齐等因素,加上大部分民政助理员没有参加过完整的系统的民政业务培训,对民政有关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缺乏钻研,掌握了解不深;面对面广、量大、实打实的民政工作,无法经常性入村入户了解实情,在及时完成任务方面有些力不从心,难于胜任其工作。
我局建议从以下几点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一)争取设立乡镇民政所,以增强基层民政工作力量。
结合实际情况,希望能将民政助理员的'编制能够划给民政机构,便于我们能够进行很好的管理。在乡镇设立机构健全的民政所,建议按照辖区总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配备民政干部。并参照卫计、财政等部门对乡镇所(办)的管理体制,由县民政部门归口直接管理,或由县民政局和乡镇对民政所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民政所负责人的任免须征得县民政局的同意,民政干部的调动应报县民政局备案,以保持基层民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还应当尽量减少兼职,切实解决民政工作有人办事、民政干部有时间办民政的事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要建立健全以乡镇中心福利院为依托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性质为事业法人单位,履行农村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维权援助等服务功能;在村(居)委会配备一名民政工作协管员,构建覆盖所有村(居)委会的民政工作网络,确保基层民政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点。
(二)改善乡镇民政所(办)的办公条件,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办事效率。一方面,整合乡镇民政现有资源,分类管理和营运。公共服务类设施严格按政策搞好服务,社会服务类设施推进社会化运作,市场服务类设施搞好有偿和低偿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引导县乡加大投入,配备相对统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应急装备,逐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改善乡镇民政部门的服务手段,增强应急能力。此外,在下达工作任务、分配专项资金时,各级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要给予适度的工作经费,以保证基层民政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和有效开展工作。
(三)加大对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希望上级部门能够拨付资金将民政助理员进行一次系统的完整的培训。着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民政队伍,是做好乡镇民政工作的重要条件。提高民政队伍的整体素质。要积极创造学习机会,锻造学习型民政队伍,鼓励和支持民政干部参加在职学习,加速知识更新;要不定期组织各项民政业务短期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要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及时了解民政事业发展新动态、新理论;要经常组织参观考察,学习其它县的先进工作经验方法,缩短摸索过程。
(四)完善乡镇民政工作制度,以规范基层民政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标准化的乡镇民政业务流程、工作职责、岗位职责等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优抚经费等管理和发放程序,资金全部纳入社会化发放,我县已实现基层民政干部不直接经手现金。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制度,从工作目标、业务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对乡镇民政干部进行严格考核,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强化乡镇民政干部的责任意识。
(五)强化民政工作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民政工作承担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基层政府必须提高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必须把加强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重考核份额。
篇11: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打造了一支结构较合理、素质较优良的民政人才队伍。
一、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履行民政工作管理服务职能的人员 65人。按年龄分:30岁以下3人, 31至40岁 29人,41至50岁19人,51至60岁14人。按学历分: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13人,大学专科学历的有32人,大学本科学历的有20人。
(二)取得的成效
1、多措并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一是依托阵地,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全市民政系统充分依托市委党校、自学函授、集中学习等培训主阵地,组织开展培训,大力实施公务员及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二是借脑育才,实施技能培养工程。通过选派技能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交流经验。同时积极举办座谈会、研讨会,邀请县委党校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辅导、难点答疑、经验交流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三是选拔推荐,实施人才创新工程。通过建立人才推荐选拔、竞争上岗、综合考核、民意评价等制度,选拔推荐骨干优秀人才担任中层和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职务。
2、创新机制,强化人才队伍管理。一是创新考核机制。采取群众评议、领导评定、实绩分析和综合评价等方式方法,对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核,激发了工作活力。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人才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均衡布局,实现了岗位设置到位、人员利用到位、队伍建设到位、职能发挥到位。
3、完善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基层工作的人员优先。二是完善人才发展配套制度。建立了人才跟踪服务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用感情拴心,用待遇留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保障措施
(一)多方面全方位给予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成立局民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民政人才发展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民政部门要尽快结合单位实际,协调市、区县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配套措施,确保人才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建立经费保障。将民政人才建设经费列入各级民政部门财务预算,建立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多渠道筹措的投入机制,为培养、引进、表彰、奖励各类民政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在重大项目建设和民政科研经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人才开发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政府购买、鼓励社会资金捐赠和彩票公益金支持等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营造良好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民政人才的职业内容、特点和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全员关心、认同、尊重和支持民政人才发展的氛围。
4、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建立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实施的过程跟踪、执行监督、信息反馈机制和定期评估制度,对实施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实到位。
(二)存在的不足:
从业人员短缺,服务能力不强。民政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服务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对社工需求量非常大。目前,全县民政工作从业人员人数很少,总量严重不足,非但如此,而且专业工作者极其匮乏,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不对口,专业技能不强,服务层次不高,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民政工作的需求。
三、重点工作开情况
1、民政部门公务员队伍建设情况。县民政局拓宽干部职工培训渠道,鼓励职工参加业务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没有新进公务员,所以现在的公务员队伍比较老化。几年来共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公务员培训、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养老机构观摩、低保、婚姻业务等各类培训226余人次,为提高民政服务水平、打造优质 “民政为民”的服务窗口、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在乡镇工作人员配置上,有民政职位,但没有明确职数,民政助理员由乡镇在行政事业编制人员中统一调配使用。目前,我县共有民政助理员31人,每个乡镇有1名民政助理员。在新的形势下,民政工作出现了对象扩大、内容增加、任务加重、领域拓展的新趋势。目前,乡镇民政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业务范围,涉及诸如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医疗救助、优抚(双拥)、村级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殡葬改革与管理、社会事务、地名等多项工作。而各乡镇专职的一名民政助理员除了主要承担民政工作外,基本上都承担了残联、慈善等其他工作任务。导致乡镇一部分人不愿意继续做民政工作。
3、民政部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建设情况。一是注重队伍建设。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努力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拼搏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脱产深造、岗位培训、个人自学、交流考察、岗位练兵等多种措施,不断优化服务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业务服务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使服务队伍的实际能力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提高。要加强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一方面紧密结合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和推进,认真组织民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积极设置开发民政事业单位社会工作岗位,率先培养造就一批社会工作者,提高民政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民政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民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民政队伍职业化水平。二是积极吸引人才。在稳定现有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大视野、拓宽渠道,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讲求实效的方针,按照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服务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服务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科技咨询等柔性方式,流动到民政事业单位创新创业。还要创造条件,积极吸引、认真组织志愿者队伍到民政事业单位,开展方式灵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效果实在的志愿服务活动。四是善于使用和激励。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改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要采取灵活的用人政策,针对各类队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不同的使用方法,做到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局面。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在做到奖惩分明、实现有效激励的基础上,充分体恤一线服务人员的辛勤劳动,想方设法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就医、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困难,鼓励他们干事业,支持他们干成事业,帮助他们干好事业。
4、民政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是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同等条件下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优先承担有关民政业务领域重点项目或者重大研究课题,优先参加民政部专家咨询和评审机构。二是建立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与民政部直接联络机制,不定期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专题研讨会,围绕民政事业发展重大问题,向群众和上级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三是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专题研修,积极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更新知识、提升素质创造条件。四是组织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参加培训,帮助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开阔工作视野、加强交流。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民政行业领军人才的突出业绩和重要成果,为民政事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联合相关媒体,重点宣传报道民政行业领军人才的典型事迹,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在全社会树立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六是优先推荐民政行业领军人才参加国家各类表彰活动、奖项评选、课题申报。
5、民政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局党组十分重视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当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做到措施有力,工作到位。首先制定具体的教育培训计划。针对我县民政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干部和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 的思路,结合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工作,制订了年度学习计划,对干部培训的任务、目标、内容等作了具体的规定。其次领导带头学,干部自觉学。我局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的例会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民政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领导科学和现代科学知识等,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局领导不仅自己带头学,还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每月为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理论辅导讲座,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局领导的带动下,全系统干部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而且还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二是突出重点,保证培训质量。首先,重点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培训教育,增强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工作能力,努力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其次,重点抓好政治理论的培训。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同时,积极组织和引导干部学习法律、电子政务等各方面知识,通过举办讲座、收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对干部进行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教育,教育广大干部较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敬岗爱业精神。三是改进方法,注重实效。在教育培训中,我们注重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培训途径,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在注重培训实效上下功夫。首先坚持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采取多种途径,灵活多样地进行教育培训。在抓好干部集中培训的同时,注重引导广大干部坚持在职自学各种理论业务知识,在全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是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切实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着力抓好党员干部职工的反腐倡廉教育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的民政宗旨教育,着重解决干部职工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中率先垂范,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勤政为民的表率、坚持原则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和艰苦奋斗的表率。最后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坚持学习理论与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要求各乡镇民政助理员、机关各股室每人都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理论研讨文章,并列入民政目标考核的.内容,与民政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广大干部确实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创新,努力进取。
总体来看,我县民政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在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但民政人才队伍发展仍然比较滞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人员总量不足。民政工作直接面向群众,业务性质较为复杂,尤其是乡镇的民政工作者,既要做好政策宣传、入户调查、信访接待等基础性工作,又要参与上传下达、数据报送、政策研究等行政工作,工作量较大,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二)专业化水平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县基层民政领域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民政工作往往是以自上而下的模式开展的,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新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三)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县大多数民政工作者没有编制,一部分是以钱养事的聘用人员,还有一部分是居委会或村委会的聘用人员。目前关于编外人员福利待遇、绩效考评、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还很不健全,没有形成对人才队伍的有效管理和整体开发。市民政局每年组织一次社会工作师(助理)资格认证考试,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激励保障机制,编外人员参加考试的积极性都不高。
(四)培训形式较单一。当前对民政工作者的培训多是以会代训的模式,培训内容往往是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文件。培训过程中实践锻炼少、调查研究少,培训结束后往往忽视了对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加之参训人员热情不高,往往使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对落实《规划》,进一步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民政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民政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基层民政组织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明确各级民政组织人员配备标准和要求,建立充满活力的民政人才流动、职业生涯发展机制。
(二)强化人才教育培训。针对现有民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要根据条块管理原则,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科室和单位,大力实施职业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开办专题讲座、开展防灾演练等形式,有计划、有层次的对各级民政组织社会工作人才进行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薪酬保障制度,采取学历、资历、资格、业绩、岗位等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案,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设立合理的社工薪酬标准。要切实改善编外人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逐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发展空间。要采取嘉奖、评优、培训等多种方式,留住业绩突出、能力卓著的民政工作者,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民政工作队伍,促进民政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民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12: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政社会救助工作现状的调研报告
按照州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局及时抽调人员对全州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低保
,全州城市低保人数为53489人,全年下拨低保资金8355万元,人月均补助水平110元。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做好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99号)和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06]1号)精神,从1月1日起,全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50元统一提高到240元,人月均补助水平达到173元。同时,将城市“三无”对象、城市孤儿以及城市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贫困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即240元给予了全额补助。
(二)农村低保
20,在州委、州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大力争取下,全州农村低保人数扩大到15万人,全年下拨农村低保资金7832万元,人月均补差45元,其中,一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80元,二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50元,三类对象月补助不低于30元。20初,省民政厅批准我州再增加农村低保5万人,达到了20万人。目前我州农村低保资金通过金融机构按照“一卡通”的形式直接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三)五保供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州民政部门不断创新机制,着力探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不断加强农村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院办经济、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五保对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模式”受到了省民政厅和民政部的表彰,中国社会报、新华社等先后作了宣传报道。目前,全州共建立了农村福利院110所,五保对象13441人,集中供养9800人,集中供养率为73%,年共下拨资金1386万元。根据省厅文件规定,从年起,集中、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以及分散供养孤儿的供养标准将各提高300元,分别达到1800元/年、1300元/年、1500元/年。
(四)大病医疗救助
我州于开始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几年来,全州累计救助20多万人次,有效地缓解了困难群众患大病的医治困难。2008年,我州按照“取消病种限制、扩大救助规模、取消或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额度、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医疗救助的改革发展。在救助范围、起付线、救助金额等方面重新规定。同时,对住院治疗的低保对象免收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观察费、住院床位费优惠50%,手术费、辅助检查费优惠30%,常规性药品优惠10%。
(五)临时救助
为及时缓解城乡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和其他困难家庭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我州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800元,农村居民每户每年救助标准一般不超过400元。对未满18周岁、父母双方因艾滋病或结核病死亡,或父母一方因艾滋病或结核病死亡,另一方因其他原因死亡的患艾滋病和结核病孤儿,按照人月均200元(生活费150元、抚养服务费50元)给予生活救助。2008年,全州临时救助人数5000多人。另外,从2009年3月1日起,对六十年代精简退职职工,享受40%救济的对象每人每月提高25元,不符合40%条件的其他救济对象(含宽释人员)每人每月提高2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救助对象致贫原因多样
一是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致贫。救助对象因患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且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加重了负担。二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致贫。部分贫困户因年老或残疾没有劳动力,无经济收入,生活贫困。三是文化水平低、收入少。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因贫困而失学,文化水平低。在发展家庭经济时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缺乏脱贫致富能力。四是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的外界因素等造成的贫困。五是自然灾害大量存在。我州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雪灾、雨灾、冰雹灾害时常发生。
(二)救助水平比较低
从总体上看,我州社会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在逐年扩大和提高,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了基本保障,但保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阶段。一是生存保障能力有限。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不高,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不能缓解根本问题。二是家庭发展需求得不到保障。城乡困难家庭对子女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极为有限,子女辍学多;因文化、年龄、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困难群众创业、就业难度大,收入来源十分有限,家庭贫困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三是救助范围还比较窄。截止到底,我州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还有13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51.97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84.58万人,而目前全州纳入农村低保的只有20万人。
(三)地方财政对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机制支撑作用不强
**州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贫困地区,所属的8个县市财政均为国定贫困县。县市地方财政力量薄弱,可用于社会救助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依赖于上级拨付的资金予以保障。且因为多方原因,社会救助的工作经费也较少。
(四)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收入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家庭收入核算比较困难。二是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当前实施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了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住房就业援助等多项制度,但诸多救助制度还没有专门的条例,存在管理多头,条块分割的问题。三是基层救助网络平台薄弱。我州救助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了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的落实。目前,全州仅有低保工作人员22名,88个乡镇办低保工作人员159人,其中75人为兼职。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少、待遇偏低,部分县市没有核定编制,没有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
篇13:大学生创新调研报告
项目概述
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级教育学本科生。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 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并且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课题案例研究,有利于努力搭建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互动,对完善农村小学学生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更加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课题案例研究,了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程度,构建学校、家长双向、互动管理学生模式,为民主管理学生提供借鉴,从而回归学生主体性地位。
工作分配和完成情况: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大家齐心协力。作为项目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大家工作,搜集文献资料,最后由我撰写项目论文并发表,陶永辉的主要工作室制定访谈问卷,王涛协助整理访谈资料并交给我进行论文整理,张亚玲作为一名本地人是我们项目的“向导”帮助联系学校人员,进行实地访谈。在项目合作中大家利用两次假期前往访谈记录,我们圆满完成任务,项目顺利结束,发表论文两篇。
收获和体会:我们自申请此项目始已然过了将近一年了。正如我们预定的那样,我们研究的课题正健康进展着。 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制定了研究课题问卷“农村家长参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问卷”,在项目进展中我们小组成员于初进行实地调查,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37余份,实地调查情况良好。我们积极与当地小学生开展交流,形成阶段性论文“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态环境——家长于教师的积极作用”。目前我们小组正在整理资料,结项论文已发表。
在项目的实地进展中我们良好的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准备阶段时,课题小组成员采用文献调查法,分工协作,初步形成具体的究思路制定了研究课题问卷“农村家长参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问卷”、“农村家长家校合作问题访谈表”。课题实施阶段,我们实地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当地家校合作状况,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我们主要完成预期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根据前期走访访谈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将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整理,完成撰写论文。
在项目进行中我们学会很多研究方法,体会教育研究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我们走到学生中了解他们,这比书中的知识更加具体深刻,了解家长的心态,把握学生的心理,紧跟时代,在研究中我们更加明白未来的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我们要做一名具有前瞻视野、研究型教师。
项目预期成果完成情况和创新点:
本项目选题属于前沿性问题,并且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现状调查,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学生评价方法途径。
我们主要采取口述了访谈方法进行研究,同时我们将调查访谈洛南县石坡镇农村的小学家长、一线教师获得真实资料。对家长和一线教师访谈,资料收集客观、全面。
篇14:大学生创新调研报告
一、调查报告背景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少条件。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创新创业”上。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因此在大学生内部进行创业观调查很有必要。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周边同学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与其对创新创业的个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误区及利于积极发展的方面;
2. 通过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合理的途径,为各位同学提供合理的建议,鼓励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为职业道路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调查方式
1. 利用QQ群、人人网等通信工具,发动校内及其他高校学生参与网页问卷调查;
2. 采取面对面交流采访的形式,了解身边同学对创业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对创业的构想与安排;
3. 查阅有关文献,参考部分专业调查报告数据。
四、调查报告结果
(一) 大学生选择创新创业的原因
1. 实现自我价值
35.6%的调查者,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通过这一途径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单位由于制度的约束,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创业可以有一个空间来发挥,来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2. 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21.0%的调查者是因为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大量的毕业生涌向市场,一些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自主创业是较好的选择。
3. 偶像崇拜比尔.盖茨、张朝阳等人的影响
他们的名字在大学生中并不会陌生,他们的创业故事也为同学们津津乐道。作为偶像,这些人的经历给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创业的经典,对未来的美好愿望,20.0%的学生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向他们一样成就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4. “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
15.2%的调查者认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职业,在就业高峰,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并且很多人都认为在今后的社会中,自主创业的人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就业的主流,成为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首选。
5. 替别人打工不如为自己打工
8.2%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是抱着这种心态,认为自己的事业,做起来会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从而更容易成功。这种成功是属于自己的;另一方面,就算失败,也是自己造成的,不会去怪别人,不会感到遗憾。
(二) 对创业与专业关系的认识
创业与专业有何关系?一些企业的老总,大学所读的专业与创业的行业毫无关系,现也成为全国明星企业,这些事例往往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困扰,这不得不让大学生因专业和创业而思考。此次调查中,31.03%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密切相关,55.17%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有关系但不大,10.34%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基本没关系,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完全没关系的仅占调查人的3.45%。数据显示,认为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不大的学生始终占多数。部分专家指出,大学生创业最好能与专业挂钩,专业给人们发展以一个起点,那是条件,而不是笼子和束缚自己的绳索。
(三) 创新创业之前会做哪些准备
1. 参加创业设计大赛
27.27%的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通过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的形式来为自己的创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获得专业人士的指点并作好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2. 看创业类书籍
81.81%人选择自己在创业之前会阅读足够的创业类书籍,学习创业成功人士的良好经验,并得到充分的知识储备。采访显示,部分同学对类似李开复创办的“创新工场”等为创业者提供帮助的公司的了解较多,希望通过阅读相关内容获得更多的帮助,并希望自己以后创业时能够获得其帮助;
3. 参加创业培训
54.55%的人选择会在创业之前参加创业培训,以此获得关于创业的专业知识。
4. 到企业实习
90.91%的人选择会到企业实习。要成功创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经历过大组织的磨练,因为组织可以提供较大的视野。创业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必须吃苦耐劳、必须坚忍不拔必须掌握专业技术、必须心态平和、有爱心,而且不能斤斤计较,这些东西可以在企业实习中获得。
五、调查结果分析
(一) 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意识不强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由于应试教育的结果,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对现有知识传授,学生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高等教育基本以专业为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较多,对跨专业的知识缺乏了解,综合能力不强,应变能力不强。
2.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能力不足
a) 分析判断决策能力不强,对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等方面不了解。
b) 是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对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包括生产组织计划的编制调度,质量控制等工作不熟悉,对企业的人事管理运行方式资金的管理等都缺乏了解,无法有效协调人财物的管理。
c) 是社交能力不强,大学生长期接受学校教育,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多,社交方面的能力差,与社会企业媒体客户等的沟通协调能力不强。
d) 是风险承担能力不强,大学生经历的挫折和失败少,资金较少,一旦遇到困难和风险,就无法承担。
3.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创业环境是创业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对创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首先是扶持力度,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分别改善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健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但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其次是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缺少创新创业的氛围,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宣传教育方面还不够,缺乏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业、敢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
(二) 创新创业的大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1. 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2. 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关行业去做一些兼职,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
篇15:创新创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更好的了解济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我们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本校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探讨研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思路,并力求探索加快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群体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人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目前,随着苏州市正在创建国家型创业城市,作为有知识储备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已引起重视,沧浪区在氛围的营造、政策的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建立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虚拟创业工作室等一系列措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者有限。
近年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机关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相应地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创业行列的大学生却很少。据调查统计,沧浪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66.13%,但真正创业的只占35%。从数据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
2、创业项目单一,创新力度不大。
大学生是知识的集合体,在创业领域里,理应从事一些高科技或与知识储备相关的产业,可是数据表明,80.65%的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时,出于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风险低的行业,如培训、广告、贸易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3、创业教育欠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走上社会进行自我创业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而创业教育在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应该纳入教学体系,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意识、知识、技能欠缺。就以苏州的一些高校为例,学校中除了举办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以外,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
4、创业政策有限。一是创业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群策群力,制定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策执行力不强。许多政策国家早已颁布出台,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够落到实处;三是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仅仅局限于办理营业执照、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对市场的分析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还是会面临破产。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造发明大赛上获一等奖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为自己的发明想了个好“点子”,他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软件首先免费给用户使用,当有了一定的客户后,与几个同学合伙在寝室里办起了“寝室”公司,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拥有了近百万资产。
评论:创新思维一般是指认识领域内的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它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新思路。这种瓶思路人们习惯上也将其叫做“新点子”,这种新点子既可以用在新产品的开发或创业上,也可以用来解决各个领域里的某些实际问题。有时候,一个奇点子、一个新主意或一个妙招数,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一个人由失败转变为成功,由穷人变成富翁??
五.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研总结
我们本次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好调研研究,希望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不管是选题还是实际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虽然在调研中有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用我们的智慧克服了困难,有几点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做调研时应该吸取的。
1、紧扣当今社会的实际,精心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很重要,它决定了调研有没有必要,能不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建议有没有价值。我们这次选择了大学生创业问题,这在当代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可是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存在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提高到大学生就业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让大学生创业更能很好的促进就业。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题目。
2、抓住重点,积极开展调研。主要开展对策性调研,调查当今大学生创业现状,包括他们主观的想法和客观存在的创业环境,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点,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
3、健全调研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明确分工,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人都发挥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标计划,不盲目,争取每次出去调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数据。
虽然我们这次调研很成功,也总结了我们的经验,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下次注意。
1、沟通方式有问题。因为我们要调研的人群包括大学生、政府人员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一种沟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体人而定。
2、调研准备不充分。由于原来参加调研比较少,社会调研经验不足,调研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创新思维与常规的逻辑思维不同,它突破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逻辑思维一般难以突破传统,故很少有新思想产生;而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逻辑思维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产生新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除了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必须树立起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的新理念。只有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不断唤醒、启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篇16:创新创业调研报告
引言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使他们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追根溯源,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之一,是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
大学生们怀揣梦想,走向社会,面临就业的时刻。过去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农村考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跳出“农门”改变命运,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形势,大学生择业也发生着悄然变化,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一些学生的选择。特别是对出身农家的大学生来说,农村是一个自主创业的大舞台,回乡创业更有优势。
但是回乡创业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这其中充满着坎坷,充满着辛酸,充满着困难,充满着矛盾!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意义
(1)调查背景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父母眼中的龙凤,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展翅高飞,尤其是农村家庭,他们对自己的子女女期望很高。因为他们知道挨饿的苦处,他们大都是60后!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到大城市发展,比如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让他们过上城市生活,永远的离开这片土地。
在他们的眼中家乡是没前途的,可是他们忽略了很多,他们也许不知道家乡需要我们这样对家乡充满热情的当代大学生。
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大学生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调查这报告可以让当代大学生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是回家科学种田,哪怕是回家养殖,做自己喜欢的事!让父母理解这是我们喜欢的并且可以付出一生来完成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心声!同时很多的事实说明这些想法都是我们创业中的矛盾。
(2)调查的意义
本报告主要研究大学生回乡创业矛盾的调查,很多大学生在父母的`框架下生活,他们活着被寄托着使命,他们的大多数的安排是父母的梦想。
他们想走自己的路,想让父母们理解自己,走自己觉得感兴趣的道路。在这之间有很大的矛盾等着我们去调查,怎样才能消除矛盾让父母理解我们。让大学生的人生路走的更精彩。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持续扩招,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迅猛增加,而经济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就业市场形势严峻,难以发挥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和农民工挣抢就业岗位的局面。与其在现有岗位分配上残酷竞争,不如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自身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而家乡熟悉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回馈家乡的根土情使回乡创业成为为大学生自身打造就业岗位,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从而成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回乡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村的贫困,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发展问题。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政策补充。大学生回乡创业带回了知识技术和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与农村丰富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相合,以项目的点带动农村经济的面的发展,能够有效支援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二元经济构的改变。这些说明了回乡创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大途径。同时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二、调查的方法、范围及对象
(1)调查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2)范围及对象
乡镇团委、街道办事处。
三、大学生回乡创业的矛盾
(1)来自自生的矛盾
一是缺乏观念支撑平台。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数量众多,可对于许多农村大学生来说,他们依然是其家庭、家族乃至全村人的骄傲。在其家人、乡邻们的传统观念里,大学毕业后就该留在大城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过一种体面的生活。如果谁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在乡亲们眼里就会觉得他没出息,家人也会因此而抬不起头。如此观念氛围,给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增添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他们作决定。
二是缺乏资金支持平台。
在很多农村家庭,供子女上大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的家长勒紧裤腰带将子女送进大学校园,还有的家长为此负债累累。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资金再支持子女创业。至于说地方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金融机构,尽管出台了种种支持学子立足农村创业的扶持政策,推出了相应的信贷支持项目,但遗憾的是,在如何确保这些扶持政策和信贷支持项目的落实上,还缺少得力措施,效果不够理想。资金问题对于大学生回乡创业始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学生创办的企业相对而言规模小、风险大、还贷能力差,这样就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而涉及到税收减免的一些优惠政策大多条件严格,程序繁琐。大学生回乡创业如果要解决创业资本的筹措问题,往往不得不向亲戚朋友筹集,或者依靠民间私人借贷。有的甚至尽管友好的产品、技术和订单,但因为缺乏周转资金而陷入困境。如毕业于长春工程学院的安徽省六安市大学生荣琼携发明专利回家乡创业,并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先进典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尽管产品市场潜力广阔,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缺乏流动资金而陷入困境,至今仍在苦苦支撑。
★ 民政会议讲话
★ 民政年度工作计划
★ 民政讲话稿
★ 民政个人工作计划
【创新和谐民政民生工作调研报告(共16篇)】相关文章:
民政所岗位职责2023-09-24
民生工程推进大会发言稿2022-07-24
落实民生工程半年总结2023-06-24
民生工程总结2023-07-27
民政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024-01-24
县长在农村工作会上讲话2022-09-26
区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情况汇报2022-05-24
民政局办公室主任考察材料2023-07-02
市民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23-04-16
农业局长在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会上的讲话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