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美国西部片最佳电影观后感(通用17篇)由网友“好人坏人576”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赴汤蹈火》美国西部片最佳电影观后感,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赴汤蹈火》美国西部片最佳电影观后感
两兄弟,一个有前科,另一个是离异的父亲。他们为了应对无法赎回家族农场的窘境,决定联手谋划一连串刺激的盗窃活动。
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警察开始追踪他们制造的一系列银行抢劫案,决定将他们捉拿归案。
懂得用安静来塑造张力和人物关系,把两个直男不能互相表露脆弱的无力感呈现的很好。
被枪杀的印第安裔警长也象征着白人最初以子孙之名干的种种恶行,和结尾逍遥法外的男主相呼应。三位男性的表演都值得赞扬,把这些影史上出现过很多次的类型人物演出了nuance。
看出了科恩兄弟的味道来…叙事风格接近老无所依,配乐和影片格调又有点像西部版的冰血暴,民风彪悍纯粹的德州人,泛着落日色调的小镇,绵延的公路和荒原,不断出现的乡村乐,又提醒你它是部文艺片。
这部独立制作的R级片上映已有三周多,在烂番茄维持住99%的新鲜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线从400家扩张到1000家、还在众多商业大片前仆后继的档期里截获了1000万美元票房……
要说《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这个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为过,甚至很多影评人已经放话“这是的年度最佳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篇2:《赴汤蹈火》美国西部片最佳电影观后感
今年有部独立制作的R级电影在欧美口碑炸裂。
在metacritic得到88的高分烂番茄新鲜度98%。
IMDb也获得了不低的8.0。
而且还于各种商业大片夹击的暑期档,截获了1000万美元票房。
这样一部高口碑片就是
赴汤蹈火
没看片之前小编就听说,它是一部西部片。
那时,小编心里是疑惑的:21世纪已过去的今天,“西部片”三个字似乎已成为遥远记忆。
但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的《赴汤蹈火》,却让很多影评人惊呼。
“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甚至《福布斯》直接断言。
“这是目前为止年最好的电影”
从剧照来看还是很有西部风情的。
既然是西部片,又是口碑之作。
它成功勾起了喜欢怀旧的小编的好奇心,虽然片名起得口水了些。
其实,我们可以给《赴汤蹈火》框定很多元素:西部、公路、犯罪,或者可以说,它就是部“兄弟版《雌雄大盗》”。
一对抢劫银行的亲兄弟亡命天涯,小编看到这样的故事,真是感到“复古又别致”。
哥哥坦纳有前科进过监狱,弟弟托比是个离异的父亲,他们母亲去世后,将一片富含石油的农场留给了弟弟。
托比想把这块地以信托基金的形式转给孩子,却需要一笔不大不小的资金。
弟弟拉哥哥帮忙,两人抢银行只拿小钱,不拿可以被警方追踪的大钞。
哥哥是个暴脾气,不能容忍别人说他傻。
坦纳没想着全身而退,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做好了为弟弟深陷泥潭的准备。
当弟弟反问:
“那你怎么还同意干这个?”
哥哥的回答让人泪目: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才是真正的“一生情、一杯酒”吧!
当然,弟弟对哥哥也是没有二话。有个开着豪车不知死活的流氓二愣子,在加油站拿枪挑衅坦纳。
结果被从商店出来的托比不由分说一顿暴揍。
在这个场景里,导演还在前后景并置了几个有趣的富有对比性的意象。
坐在一辆普通轿车里的坦纳,旁边开过来一辆“风骚绿”高级跑车,最后方是一个典型的德州牛仔形象,戴着牛仔帽、蹬着马刺靴,正准备骑马离去。
谁说这不是一幕“21世纪德州浮世绘”呢?有在困窘的生活中挣扎的小老百姓、有锦衣华服满大街耀武扬威的暴富阶层、也有那些依旧坚守田园牧歌生活方式的牛仔。
他们生活在德州,这里是美国西部的现实。
餐馆里曾见过两兄弟的老牛仔发出如此慨叹,不由让小编想起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著《飘》,其英文名《Gone with the Wind》直译过来是“随风而逝”。
站在南方种植园主角度的这本鸿篇巨著,怀念的难道是“随风而逝的黑奴制度”?Of course NOT!
作者怀念的,是曾经美国南方优美的田园生活,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一去不还了。
老牛仔的话也是一样的道理,他当然不是在怀念以前的“抢银行能过上好日子”,只是曾经美国西部那份迷人的狂野蛮荒,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失落的“西部”,失落的人。
并不是小编胡扯,编剧泰勒·谢里丹也是《边境杀手》剧本的操刀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始终是他作品中绕不开的主题。
《边境杀手》里美墨边境的苍凉与缉毒警察经历的残酷相互映射,镜头似乎让那些壮美的西部风景自己开口说话:这里是狼的领地,法律保护不了你,你必须学会撕咬。
《赴汤蹈火》里的剪影,果然与《边境杀手》的摄影风格神似。
编剧笔下的两兄弟,被银行盘剥、被社会盘剥,他们已经是社会边缘的一份子。
如果说这是一部公路片,那公路沿途所见,一定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风貌。
路边的广告牌,几乎随处可见“银行教你如何还债”的标语,而造成人们负债累累的罪魁祸首却是银行自己。这一点,连托比的律师都看不下去。
当杰夫·布里吉斯饰演的老警长问老牛仔“你们坐了很久吗”,他调侃道:
也许正是这样无力的现实,逼迫兄弟二人踏上了无奈的反击之路。
电影的主角除了消逝的西部,还有兄弟俩飘散的希望。
饰演老警长的杰夫·布里吉斯可是这类影片的质量保证看看他出演的片单《大地惊雷》《奔腾年代》《谋杀绿脚趾》。
《赴汤蹈火》为什么在北美受到热捧,据说影院里一半以上都是中老年观众,这些银发苍苍者都是他老人家的影迷。
饰演弟弟托比的克里斯·派恩堪称本片颜值担当,《星际迷航》系列、还有明年上映的《神奇女侠》,这哥们儿都是男主。
好好的偶像派不做,来西部片里演了个狂野的糙老爷们儿,小伙子很有眼光嘛!
哥哥坦纳的扮演者本·福斯特,我们能在最近的热门电影《但丁密码》《魔兽》中看到他的身影,虽是配角,却都很出彩。
导演大卫·马肯兹也是各大电影节宠儿,拍出过《在屋顶上流浪》、《深狱父子情》的这位英国人,拿捏美国西部片还是挺到位的。
西部片作为最经典的电影类型之一,诞生于美国。
如同武侠电影之于中国,西部片深刻反映了,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
却对拍摄美国西部片情有独钟。
早期的西部片,基本都以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主要故事背景。
电影里的牛仔类似于我们今天看到的超级英雄,他们往往莫名认为自己“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在法制失序的某个小镇突然出现,然后孤身抗暴,“爽一发就走”。
这种来时“英雄不问出处”、走时“请叫我雷锋”的耍帅无极限,极大满足了美国人的个人英雄主义幻想;
更深层次去看,西部片反映的是一系列人类心中矛盾的二元对立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享受文明、却迷恋荒蛮;追求正义之善、却暗爽放肆之恶;看重社群团结、却张扬个人意识……
近几年大热的美剧《绝命毒师》以及它的衍生剧《风骚律师》,就属于西部片的变种。
《绝命毒师》:一个罹患癌症的化学老师不好好养病,非跑到荒野制毒贩毒。
《风骚律师》:一个由小混混“半路出家”的律师被迫周旋于毒贩之间。
两部剧的主角,都是从生活“正轨”,走上了“偏离轨道”的法外之路,过程虽身不由己,却也精彩刺激。
相比于传统西部片牛仔的到来给“蛮荒”带去“文明”,这两部剧给“文明”注入了“蛮荒”,同样属于西部片大框架下的人性迷思。
《赴汤蹈火》同样如此,它几乎具备了西部片的所有元素:郊外的旷野、善与恶的对立、老去的牛仔,以及换成了汽车的坐骑。
还有复仇母题,甚至是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只是,元素都有了变奏。
故事不再是“善良的白人移民受到原住民暴力威胁、英勇的牛仔或执法者除暴安良、群敌尽歼”,而成了“被文明驯化的牛仔也被文明盘剥、并最终走上反抗秩序的道路”。
复仇的故事也百讲不厌。哥哥坦纳干掉了老警长的搭档——一位信了基督的印第安原住民后裔,即将退休的老警长毅然带枪上阵,在荒野中将坦纳一枪爆头。
白人和印第安人达成和解,“信基督”更试图展现一种文化融合。
哥哥坦纳为弟弟赴汤蹈火,快退休的老警长为死去的印第安搭档赴汤蹈火。他们的“赴汤蹈火”,建立在深深兄弟情基础上,这又是一种对传统男性情谊审美的回归。吴宇森的《喋血双雄》不也是如此吗?
即使你对上面这些都不感兴趣,但片中随处可听到的乡村民谣哼唱,也足以让观者对美国西部心驰神往。
配乐将气氛烘托得非常到位,兄弟俩在车里一起唱《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词和台词完全吻合,精妙得当。
《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导演的用心挑选,对得起美国人民心中不变的经典——乡村音乐。
而那些激动得说尽溢美之词的美国媒体,或许正是因[赴汤蹈火]唤起了他们心中对经典西部片的美好怀想。毕竟,谁又能真正拒绝散发着馥郁芬芳的迷人过往呢?
篇3:度最佳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对于那些喜欢西部片的同学来说,今年出品的《赴汤蹈火》可谓是不容错过的作品,它既带着我们熟悉的西部片特色,又让人有着全新的感受。
影片讲述了两个来自西得克萨斯的青年,抢劫银行的故事,几次得手之后,老谋深算的德州巡警马库斯介入调查,于是一场警匪较量就此展开。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犯罪影片,但随着各色人物的出场,浓郁的西部片气息不期而至。不论是罪犯还是警察,亦或是各种有台词的路人甲,都透露出西部牛仔的独特个性,他们随身带着枪,一脸的不在乎,语气懒散,言语粗糙,口无遮拦,甚至还会发表种族主义言论,在他们看来自由表达真实感受才是真理,所谓的文明礼仪、政治正确性只是一坨屎,而面对挑衅时,毫不手软的出拳和拔枪,又显现出他们的勇敢、好斗与热血。
没错,这就是一部西部片,然而它并不满足于展现西部片的传统魅力。随着匪徒的一路逃亡,抢劫背后的原因渐渐浮出水面。
两个劫匪是亲兄弟,他们家族位于西得克萨斯的农场,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面临被没收的困境,为了凑足贷款,兄弟俩不得已铤而走险。当他们将款项交给律师时,这个充满正义感的男人,言辞激昂的唾骂了银行在对穷困户土地收购中的种种卑鄙,然而,这种卑鄙是合法的。
如果说,哥哥坦纳因为自己的犯罪前科,已经是个有污点的人,那么弟弟托比则完全是一个清白的好人,即便成为劫匪,他依旧坚持着各种原则,不滥交、不杀人、只抢劫没收自家农场的那家银行等等,因而每当抢劫成功后,坦纳表现出的是不可抑制的兴奋,托比则总是愁苦而眉头紧锁,在内心,他并不认可抢劫的行为。
每个社会都会有些个品行恶劣的坏人实施犯罪,这是他们个人的错,但当一个社会中,好人也开始犯罪时,那一定是社会出了问题,显然在社会的正规法律体系中,他们无法存活或得到公正,犯法成了唯一的途径。
托比坚持只抢劫指定的银行
托比就是这样一个被环境所迫,走上犯罪道路的好人,而他的故事背后,是后经济危机时代,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政府的量化宽松政策,在挽救经济数据的表象下,实质造成了更大的贫富差距,穷人们走投无路下,在罪与不罪的边缘徘徊,而资金充裕的金融机构,则将这看成了贱买穷人资产的好时机,此等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化。
这部有着西部片外表的电影,探讨的实际是美国当下的社会问题,而传统西部片中牛仔们在荒蛮原野上的开拓精神,在这里,变成了对现代资本体系的反抗。
然而,如同传统西部片,其道德规范的构建是一种非现实的神化,这部跳脱传统的西部片,为现实社会的冲突提供的也只是一种幻想式的解决方案,个人犯罪不是改变社会症结的有效途径,事实上,影片自身也未能完成沉醉于这种幻想,于是有了警探库玛斯这个人物。
库玛斯和助手
出于对法律维护的基本底线,库玛斯被塑造成了完全正面的形象,他精明又积极办案,而鉴于故事的内在价值逻辑,他射杀了有污点的坦纳,却放走了好人托比,这一选择性的决定,全仰赖他的个人判定,而非法律。表面上,影片塑造的是一个身在体制却心有侠义的牛仔警察,但内在是故事本身在罪与不罪之间的纠结。
尽管,整部作品表达出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但同时也展现了,资本主义对西部社会无可抵挡的渗透趋势,赶着牛群的牛仔诉表示自己的孩子不愿接班,托比的儿子面对父亲遗留的农场则是无所适从,而影片的结尾,美丽的草原上,一部部石油采掘机在托比的农场上不停的工作着,反抗资本体系的他,最终拥抱了资本主义......传统的西部文明终将成为历史。
托比的儿子对农场毫无概念
有趣的是,见证西部传统文明终结的正是西部的前主人——印第安人。当印第安科曼奇族人和牛仔坦纳对视时,产生了一种时空对话的既视感,前者被殖民主义赶出了家园,后者将被资本主义夺去了土地,本该仇视的双方,因殊途同归的命运,变得惺惺相惜起来,坦纳以印第安人来形容自己,而库玛斯的印第安人助手帕克,则对牛仔的现状表示同情。
只是,时过境迁,印第安人早不再愤怒,帕克用极其平和的语气描述着银行对西部私人土地的吞并,也许在他看来,西部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上,从来都是潮起潮落,也从不缺乏残忍与纷争,或许这才是最原始、最地道的西部文明。
美丽的西部草原上不停工作着的石油采掘机
当牛仔开始以抢劫银行为生时,不仅仅代表着社会的.动荡,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远去。
篇4:度最佳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虽然已经是下午三点,但太阳还高悬在远方的天空之上。一眼望去,大地起起伏伏绵延不断,地面被枯黄的草丛覆盖。宽阔的公路出没其间,偶尔有雪弗莱或者道奇皮卡开过,去往远在80英里之外的下一个小镇。
车里有啤酒,有枪,有歌词简单曲调慵懒的牛仔民歌,还有多年来不怎么对付的兄弟。他脾气非常臭,一言不合就抄家伙干仗,除了给家里惹麻烦什么都不会,但此时此刻,他嘴里叼着烟,手里握着方向盘,一边开车一边大声给我讲毫无营养的笑话。
入夜时分,我们会抵达一个到处是红房子的城镇,去当地著名的赌场赌钱,然后就近在旁边的旅馆住下。我的兄弟用粗鄙不堪的语言撩拨前台小妹,那一夜,他们酣畅淋漓地干到天亮,而我在旁边的床上一宿没睡。
我们蒙头大睡到第二天中午,起床去找吃的。走在小镇宽阔的马路上,一天都看不到几个人,偶尔看见一个老牛仔坐在路边的椅子上,草帽遮住脸,手边放着啤酒。他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估计直到家里老太婆来骂他才会走。
虽然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但我俩从不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一部分,除非我们变得富有。为此我们要去守护祖辈留下来的土地,农场,和地底下的石油,在此之前,我们有一大堆事要去忙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抢劫那么五六家银行。对此我们没有半点愧疚,居住此地的科曼奇酋长说不定还会为我们喝彩加油。
就让祖辈暴力的血液在我们身上停留吧,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我的前妻和一双儿女有更好的生活。
我知道自己做这些事的理由,奇怪的是,兄弟你为什么要掺和?他咧嘴一笑推了推我,说什么呢弟弟,为了你我愿意赴汤蹈火。
篇5:美国电影最佳台词
美国电影学会于近日评选出了美国电影中的一百句最佳台词,《乱世佳人》的克拉克·盖博口中的“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荣膺榜首。评选结果的影片涵盖面十分广泛,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第一步有声片《爵士歌手》,最近的则是的《指环王之双塔骑兵》。其中《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绿野仙踪》等经典老片在榜上占据了不止一席之位,而《卡萨布兰卡》凭借6句经典台词居首位。美国电影学会总监费斯登堡认为,这些经典的电影台词已经成为了美国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评选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激起人们对美国经典电影的热情。
现从这一百句最佳台词中精选部分台词,英汉对照,以飨读者。
(以下的序号是台词的排名号)
1,frankly,my dear,i don't give a damn.
坦白说,亲爱的,我一点也不在乎。(《乱世佳人》1939)
2,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我会给他点好处,他无法拒绝。(《教父》1972)
3,you don't understand!icoulda had class.i coulda been a contender.i could've been somebody,instead of a bum,which is what i am.
你根本不能明白!我本可以获得社会地位,我本可以是个竞争者,我本可以是任何有头有脸的人而不是一个毫无价值的游民!(《码头风云》1954)
4,toto,i've got a feeling we're not in kansas anymore.
托托,我想我们再也回不去堪萨斯了。(《绿野仙踪》1939)
5,here's looking at you,kid.
就看你的了,孩子。(《卡萨布兰卡》1942)
6,go ahead,make my day.
来吧,让我也高兴高兴。(《拨云见日》1983)
7,all right,mr.demille,i'm ready for my close-up.
好了,德米勒先生,我已经准备好拍摄我的特写镜头了。(《日落大道》1950)
8,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愿原力与你同在。(《星球大战》1977)
9,fasten your seatbelts. it's going to be a bumpy night.
系紧你的安全带,这将是一个颠簸的夜晚。(《彗星美人》1950)
10,you talking to me?
你是在和我说话吗?(《出租车司机》1976)
12,i love the smell of napalm in the morning.
我喜欢闻弥漫在清晨空气中的汽油弹味道。(《现代启示录》1979)
13,love means never having to say you're sorry.
爱就是永远不必说对不起。(《爱情故事》1970)
18,made it,ma!top of the world!
好好去做吧,站在世界之巅!(《歼匪喋血战》1949)
19,i'm as mad as hell,and i'm not going to take this anymore!
我疯狂得如同地狱中的恶魔,我不会再这样继续下去了!(《电视台风云》1976)
20,louis,i think this is the beginning of a beautiful friendship.
路易斯,我认为这是一段美好友谊的开始。(《卡萨布兰卡》1942)
22,bond.james bond.
邦德,詹姆士邦德。(《诺博士》1962)
23,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和家相提并论。(《绿野仙踪》1939)
24,i am big!it's the pictures that got small.
我是巨大的!是这些照片让我变得渺小了。(《日落大道》1950)
25,show me the money!
让我看到钱!(《甜心先生》)
28,play it,sam. play'as time goes by'.
弹这首,山姆,就弹“时光流逝”。(《卡萨布兰卡》1942)
29,you can't handle the truth!
你不能操纵事实!(《义海雄风》1992)
30,i want to be alone.我想一个人呆着。(《大饭店》1932)
31,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乱世佳人》1939)
33,i'll have what she's having.我会拥有她所拥有的。(《当哈里遇上萨莉》1989)
37,i'll be back.
我会回来的。(《终结者》1984)
38,today,i consider myself the luckiest man on the face of the earth.
现在,我想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扬基的骄傲》1942)
40,ma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1994)
43,we'll always have paris.我们永远都怀念巴黎(那段美好的时光)。(《卡萨布兰卡》1942)
46,oh,jerry,don't let's ask for the moon.we have the stars.
噢,杰瑞,不要再乞求能得到月亮了,我们已经拥有星星了。(《扬帆》1942)
48,well,nobody's perfect.人无完人。(《热情似火》1959)
51,you've got to ask yourself one question:″do i feel lucky?″well,do ya,punk?
你应该问你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幸运的吗?”快点去做,年轻人,无知的年轻人。(《警探哈里》1971)
52,you had me at″hello.″当你说“你好”的那一刻起就拥有我了。(《甜心先生》1996)
54,there's no crying in baseball!
在棒球运动中没有哭泣!(《红粉联盟》1992)
56,a boy's best friend is his mother.
一个男孩最好的朋友是他的母亲。(《惊魂记》1960)
57,greed,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is good.
没有比“贪婪”更好的词语了。(《华尔街》1987)
58,keep your friends close,but your enemies closer.
亲近你的朋友,但更要亲近你的敌人。(《教父ii》1974)
59,as god is my witness,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
上帝为我作证,我不会再让自己挨饿了。(《乱世佳人》1939)
63,mrs.robinson,you're trying to seduceme.aren't you?
罗宾逊太太,你是在引诱我,对吗?(《毕业生》1967)
67,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into mine.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酒馆)。(《卡萨布兰卡》1942)
71,wait a minute,wait a minute.you ain't heard nothin'yet!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你肯定听到了什么!(《爵士歌手》1927)
75,i have always depended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我总是非常依赖陌生人的仁慈。(《欲望号街车》1951)
83,listen to them. children of the night. what music they make.
快点来听!黑夜中孩子的声音是他们缔造的美妙音乐。(《吸血鬼》1931)
94,i feel the need-the need for speed!
我感到一种需要,一种加速的需要!(《壮志凌云》1986)
95,carpe diem. seize the day,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
人生就应该是快乐的,要抓住每一天,孩子们。让你们的生活变得非凡起来。(《死亡诗社》1989)
100,i'm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泰坦尼克号》)
篇6:兄弟情义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这部独立制作的R级片在美国上映已有三周,在烂番茄维持住99%的新鲜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线从400家飞速扩张到900家、还在众多商业大片前仆后继的档期里截获了800万美元票房……要说《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这个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为过,甚至很多影评人已经放话“这是的年度最佳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没看过的人多半会有点好奇吧,为什么一部关于抢银行的西部片能够斩获如此多的好评?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除去片子本身质量很高之外,我觉得也是因为大家已经对狂轰滥炸了一个夏天的超级英雄片感到疲惫了。《赴汤蹈火》没有剑走偏锋到大众无法欣赏,领衔的几位演员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但它又有很多反商业化套路的表达,娱乐性十足的同时又引人深思。导演说,在他看来这是新西部(neo-western)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公路电影。
其实吧,什么类型真的不重要,片子好看就行了。
尽管《赴汤蹈火》被选作墨尔本电影节的闭幕片,但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毕竟那时的我看了足足两周的片,胃口已经养刁,而且也有点儿审美疲劳了……说起来也是凑巧,这部片子的票是我最后时刻才换到的。结果出乎意外的好看,实在是蛮惊喜。
所以,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正如上面的海报所宣传那样,“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剧本、表演、摄影、音乐,全部都很出色。
编剧是《边境杀手》的Taylor Sheridan,他很聪明地没有试图将这个片子的格局拉得过大,而是把自己选定的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兄弟,牺牲,西部。《赴汤蹈火》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困兽之斗?剧本没有花俏难测的转折,没有精巧布局的悬念,因为平铺直叙的双线结构、个性十足的台词设计以及用细节堆叠的角色塑造已经足够的引人入胜。片中所有人物、不单单是作为故事中心的兄弟俩,就连两位执法的警探似乎都早已失去了对公平与正义的信心——在大萧条时期,银行通过房贷来剥削平民,贫穷逐渐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疾病。这些人没有出路,没有未来,于是只能抓住手边仅剩的一点。作为观众,我能时刻清晰地感觉到这些德州人的粗野无礼、自我防备的行为之后那种潜藏的平静绝望和极度麻木。
再说表演。三位主演都十分出色,无需多言的那种出色。Jeff Bridges这个名字就说明一切了。他可是“the dude”啊!临近退休的警探Marcus依旧范儿十足,经验丰富、直觉敏锐,一旦追踪到了猎物就绝不放弃。他口中道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刻薄笑话经常让观众们狂笑不止,基本算是全片笑点担当。老警探和他的混血搭档之间的关系有点儿像真探里面的那两位,互相嘲讽但又不到刻薄的地步。其实两人的相处并没有太多的刻画,但每次交流都很有料。结尾的几场戏,Jeff Bridges把老警探的那一点疲惫、执念和荣耀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山顶上那个眼神的转变太太太厉害了。说不定叔叔借这个角色能再拿个奥提什么的。
至于Ben Foster,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演员,还是不多评价演技啦,怕溢美之词太过。他扮演了两兄弟中的哥哥Tanner,是个刚出狱不久的暴力分子,易怒、偏执、几乎没有什么善恶观……这个选角毫不让我意外,从《决战犹马镇》的查理.普林斯到《领头狗》里的毒贩杰克,他一向很擅长这种恶中带善的极端角色,让人又爱又恨。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你也知道他最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正因如此,他偶尔流露出来的对弟弟的温情让观众触动不已。正如演员本人在访谈里说的那样,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在乎的事物只剩下那么一丁点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道德底线如是,自己的生命亦如是。
这片最让我意外的是Chris Pine,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种英俊的白马王子/女性梦中情人的定位,这次真的彻底的颠覆了固有观感啦。这个片子以后应该没人再说他不是好演员了吧。比起哥哥,他扮演的弟弟Toby表面看似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人,沉默而内敛,怎么都绝对干不出持枪抢银行这种事儿来——然而恰好策划了整个抢劫事件的是他,发起者也是他,哥哥Tanner纯粹是帮忙罢了。因为主线剧情是围绕着Toby展开的,所以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比较复杂也更有层次感,仔细推敲起来非常有趣。根据幕后导演访谈的说法,Chris Pine是个大忙人,所以进组拍摄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周半。所幸他和Ben Foster以前合作过,关系相当不错,所以两人进戏非常的快,演的时候也轻松愉快。总之,他们两个的部分是整个电影我最为享受的。
具体的角色分析留到剧透部分再说,最后聊聊摄影和配乐好了。
摄影走的是写实风,有种半纪录片感觉。David Mackenzie很喜欢用长镜头,所幸他对场景的掌控力很强,开头一个长镜(同时也是真正拍摄的第一天)就让观众完全投入到了紧张的气氛中去,足见导演功力。选景、服装、人物对话颇具西部风格,同时又不会让你感觉安排得太过刻意。几个配角的出现看似随意零碎,但实则有其用意。配乐很棒,气氛烘托得到位,单独听也像是有自己的故事。反正我直接花钱itunes上买了原声集,最喜欢兄弟俩在车里一起唱的那首《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词和台词完全吻合,细想真的太妙。《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看得出全是精心挑选的。哎呀呀,乡村音乐一直是美国人民心中不变的经典啊。
接下来我要剧透了,介意的请撤吧。写了这么多,容我打个广告,这部片子在美国已经大面积上映了,英国9月7号,台湾9月30号,而澳洲则是10月底。去电影院看吧,保证不会失望的。
篇7:兄弟情义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西部电影之于美国人,就如同武侠电影之于中国人,代表的是一种“褪色的流行文化”。这类作品在特定的受众群心中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历久弥新、永不过时。就连起初的模式也非常相似——二元对立的正邪较量,与现在市场上众多主流的漫改超级英雄模式无限靠近。而正是这样的超级英雄影视作品,在本土冲淡了西部电影的魅力,在海外取代了传统的观影形式。
在西部片已经衰落的二十一世纪,满足美国人民个人英雄主义幻想的任务落在了超级英雄的肩膀上,西部风格的影视作品急需一场转型。此时的西部非彼时的西部,用暴力伸张正义貌似不再可取,用拳头捍卫利益也与时代格格不入——此时的西部,是一个处于现代文明大框架下的边缘地区。一边被现代所带来的一切事物深刻的.影响,一边保留了不少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特色——那是在先进地区找不到的特色。
在《赴汤蹈火》中,就充满了新旧世界的交替和辨证。兄弟两和跑车男的冲突,牛仔在当代社会仍要为火烧草场而操心的无奈,不少农民在生活中拮据却仍要去赌场的“闲适”... 在社会的边缘地带,文明人用文明规则制约野蛮人,野蛮人却还在用野蛮方式生活。既要接受文明世界的条条框框,又跳不出自己落后的生存方式,这是本片一切事件发生的基本动机。
《赴汤蹈火》的两位主人公就是在大环境下艰苦求生的社会边缘人。哥哥是一名恶事做尽的罪犯,弟弟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但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特点,那就是穷。仅守着的一块土地,好不容易发现了石油,却要被文明世界万恶的银行收掉。弟弟就算是安分守己,也不能活活被银行逼死。就这样,在弟弟的提议下,两兄弟铤而走险,决定抢劫。而且只抢剥削自己的银行。
当一个坏人知法犯法的时候,那可能是他自己的问题;但当一个好人决定触犯法律的时候,这可能就有社会的问题了——怎么会把好人也逼上了犯罪的道路呢?在电影中,虽然是两个警察和两兄弟的追捕和逃窜的关系,但真正的反派是银行。说到银行,连来自文明世界的律师也忍不住破口大骂;在警官询问目击证人的时候,那几个牛仔更是不屑的说“我足以目睹一个压迫我三十年的银行被抢劫”。两兄弟的铤而走险,反而成了底层人民为争取权益而呐喊并付出行动的力量,犯罪反而让人觉得底气十足。这种荒诞的感受正表达了其精准的政治控诉,确立了其“反抗”的主题。
但这好歹不是近百年前的西部地区,现实的美国不至于沦落到一定要用拳头说话的地步,于是就有了相对应的两位警官追捕的情节设定,这也是本片另一个主题“原则”。警官代表着原则,而兄弟二人中的弟弟也代表着原则,但二者有所不同——弟弟的原则是抢劫时不杀人、不抢不为难自己的银行,而警官的原则是维持文明世界现有的秩序。随着情节的推进,兄弟两的越线行为不断发生:哥哥先是抢了计划之外的银行,又在特殊情况下杀了人,这是所谓自身原则的破灭。 然而两位警官的人设也让人对这两个“原则的守护者”充满怀疑:一个是即将退休、时常把种族言论挂在嘴边的老警探,一个是印第安裔警官,可见在他们之间会发生多少调侃和争吵。他们的不是人们心中想的完美警官,而两位罪犯也并非十恶不赦。影片中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底层的反抗和警官对道义和原则的守护。
《赴汤蹈火》不满足于只展现西部电影的传统魅力,却也毫不吝惜地表现西部电影热血的本质。将翻译成“赴汤蹈火”无疑是出彩的,哥哥为争夺正常生活权利的弟弟赴汤蹈火,只为他弟弟的家庭能够完整并平安;白人警长为印第安裔警官赴汤蹈火,是一种民族间的妥协和融合的表现。哥哥对弟弟的那句“我爱你”,白人警长年近古稀却为好友怒而提枪的勇气,都是对男性传统情谊的回归。这种来自于原始情感上的热血,正是突破观众情感防线的利器。
《赴汤蹈火》的热血,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性格上,而不是情节的跌宕起伏上。相反,电影在弱化戏剧冲突的同时,就是为了凸显其扎实的剧作、绝佳的摄影、精湛的表演和复古的音乐。以节奏之慢塑造情节张力,用观感之静突出人物情感。这种慢条斯理的叙事方式注定无法讨好所有人,却满足了特定的受众群体,这本身也许就是一种成功——更别说本片被全世界的媒体交口称赞。
《边境杀手》编剧泰勒·谢尔丹为《赴汤蹈火》撰写的剧本有意把格局控制在一定程度内,突出了这个现代文明大背景下尚存的“蛮荒”,把三个男人为自己的人生在德州原野中奋力拼搏的身影湮没在滚滚黄沙中。向来挑剔的媒体人们在赞扬什么?他们赞扬《赴汤蹈火》的一切。当一首首经典乡村名曲在电影中播放的时候,谁又会拒绝这种已经褪色的迷人过往呢?当一切尘埃落定,弟弟托比为自己离散的家庭找到了最终的归宿,避免了自己的子孙后辈和他们走上相同的道路,斩断了“贫穷”这个萦绕在家族历代的传染病根源。一桶桶昂贵的石油从农场地底钻探而涌出地表的时候,被经济压力逼迫的牛仔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拥抱现代文明。
无论选择接受或为之感伤,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
篇8:美国电影观后感
6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时,也许还没有适应新角色,思想充满了矛盾、茫然,不知所措。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这时候还谈幸福啊!怀着不屑一顾的感觉去看了,可结果却让我热血沸腾。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inspird by a true story”改编自一个真实故事。故事讲述了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从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尽父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该片获得20XX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描述了当事人创业路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同时以当事人自己的口吻叙述了站在现在看过去的感受。
故事开始,主人公的第一句自白:“我生活的这一部分叫做搭公车”。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饰演),在2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有了孩子之后,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爸爸。但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卖一种骨密度扫描仪为生。他当初也有伟大梦想,不知道是科技发展太快,还是被人骗了,反正根本卖不出去。看到这里,心里不由生出一些酸楚,不仅也使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也同样从事过业务员,也同样处在人生事业低谷时,为了一家人的生机,为了一两个单子四处奔波,四处碰壁。
有一个场景很有意思,似乎很呼应故事主题。主人公比较潦倒,只能把儿子送往华人开办的托儿所。不知道是不是想贬低华人在美国中的地位,我们暂不追究,在主人公离开托儿所时,墙上有个单词拼错了,happy在用作副词时,按规定应该把“y”变“i”加“ness”为“happiness”,可是墙上是“happyness”。一个小小的错误,主人公很较真,不断重复,影片也多次出现。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主人公很蹩脚,百无聊赖?不,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追求幸福的渴望和梦想。是的,每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追求自己目标的权利和希望,成功与否,这是源动力,正是这种动力才能将你带到胜利的彼岸,如果你有梦想,那就实现它吧!
当他知道做证券经纪人并不需要大学文凭,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时,就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Jay twistle,凭借自己的执着、非凡的妙语,并在一个小小的魔方的帮助下,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主人公通过早期当业务员与人沟通,才造就了他日后作为经纪人与客户打交道的能力。每个人的成功经历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把一个人老大不小才取得一些成绩,形容为大器晚成,原因归结为时机不好,运气太差。但我觉得,成功早晚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也许正是你人生前一阶段的积累和沉淀才造就了现在的你。所以,在任何时候千万不要轻言放弃,现在的磨练正是你日后成功的资本。
主人公妻子因为不忍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他和儿子亦因极度的贫穷而失去了自己的住所,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作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但是克里斯加德纳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有一个场景,主人公没有住处,毫无办法的他与儿子坐在地铁站内,他苦中作乐,挑逗着儿子,把周围想象成了一个森林,并带着儿子躲进了想象成山洞的厕所内。门外不断有咒骂声和捶打声,那是在敲门。看着躺在怀中睡着了的儿子,他紧紧地捂住儿子的耳朵,眼泪夺眶而出,晚上,在救济所昏暗的灯光下,他不断读书学习,必须通过实习阶段最后考试,还要修好维持父子二人生计的机器。白天,要游说客户,取得信任,帮他们理财。主人公又有了自己的独白:“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捍卫它”。
不是有句话么:“态度决定一切”,无论我们所处在困境或逆境当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主人公用行动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诠释:放松你的心情,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要悲天悯人,叫苦连天,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那我们何不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天呢。美国作为当今的经济大国,是有其原因的,这离不开一群拼搏的美国人,是不是值得我们借鉴呢!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克里斯加德纳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这里又有一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我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个很短的阶段叫做幸福”。注意他说的是很短的阶段。
懂事了,烦恼了;上学了,困惑了;工作了,迷茫了;恋爱了,笑过了;结婚了,哭过了。那么,是不是幸福了?
篇9:美国电影观后感
一好教练可以带出一支好球队,卡特上任的第一天就给队员签订合同,这些傲慢的.队员却不服,可教练的威言谁敢不服,不服从的可以走。每天都要强制的训练,在卡特的带领下他们打出十七连胜。
可球打得再好,这些傲慢经常逃课孩子考不上大学又有什么用呢。他不顾学校和家长的反对,把体育馆门锁起来,让队员们到图书馆学习。队员不服从,他说“你们想国你们的未来吗,里士满中学每年能毕业的只有百分之五十,能上大学的只有百分之六,就是说你们这些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的出去了不是坐牢就是被枪杀,你们想过你们的未来了吗?
在教练的严管下他们文化成绩都达标了。他们打出十七连胜,在最后一场以2分输给另一支强队,他们失去了冠军,可他们赢得了掌声,他们得到的比冠军更重要,那就是拼博精神。从中可以学到责任,卡一开始就扛起责任。结果,十七连胜就是他想想要的结果。尊言,他们大比分领先对手时他告诫队员不要戏弄他们。一个教练把这些傲慢的孩子从黑暗走向光明,就象最后一个队员所说的“谢谢你,先生,是你拯救了我”。
篇10:传统的西部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赴汤蹈火》横空出世啦!
其实一个电影刚放出资源来,就让我写影评,我是拒绝的
因为,你不能让我写,我就马上去写,第一我要试看一下
因为我不愿意写的时候抄一些别的影评,电影“咣”一下,很棒、很赞
这样你们看完以后一定会骂我,根本不是这样的电影
就证明袍子写的影评是假的`,后来我也经过证实这部电影确实好顶赞
袍子看了一遍,感觉还不错,后来我在写的时候也不会给你们灌这电影有多好看
因为我要让你们感到,我看完之后觉得是值得推荐的,你们看完之后也会觉得是这个样子!
电影基本就是围绕海报中的人展开的,为什么是基本?
因为戴帽子的有个搭档没有露脸,这是四个男人撑起的电影(本来袍子想说,这是两对基佬)
整部电影由兄弟二人抢劫,两个警探追捕,两线并行。
基于这两个重点,袍子不得不说,虽然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很土,土的掉渣了,但真特么的贴切!
弟弟为家庭赴汤蹈火
哥哥为弟弟赴汤蹈火
搭档为警长赴汤蹈火
为什么赴汤蹈火?
因为穷,当弟弟得知抵押给银行的农场地下有石油,但是没钱赎回
他决定为家庭铤而走险,抢劫
当弟弟找到哥哥一起抢劫时
当搭档为警长……
因为剧透一时爽……所以袍子就不多说了~
虽然《赴汤蹈火》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困兽之斗?
剧本没有花俏的转折,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突出的悬念,但这三位的出色表演
绝对体现出德州野性而荒凉的美感,和不善言辞却感情强烈的特质,绝对能让人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
袍子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带感的西部片了
前几天看伊桑·霍克的《暴力谷》虽然很复古,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当然,袍子就不展开讲了,毕竟,那是另一个影评了
最后记得,本片叫《赴汤蹈火》
篇11:传统的西部电影《赴汤蹈火》观后感
不应该只是生活的苟且。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穷兄弟和骑警在两个互不相交的世界里找到了共同点:执着。
节奏不快不慢,故事不温不火,但全片让人感受有点压抑、有点伤感。
骑警行将退休,接个抢银行的案子,正常履行一下职责,退休后过悠闲的生活有何不好?穷兄弟为了家人脱穷,抢银行也就算了,干嘛非得一时兴起打乱计划,杀了人还暴露了踪迹?没了这些,哪有故事冲突呢?看起来是个警匪片,实际上是个悲情片。
老骑警被同行、被同乡、被证人奚落,只能跟印地安同行调侃,显摆白人的优势感;穷兄弟被人看不起,被家人看不起。都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所谓人生价值执着。恰恰与抢不抢银行没什么关系,这应该是本片的看点吧。
浓重的德克萨斯口音,浓重的德州风情,浓重的德州人性格,形成了影片浓重的风格,明显区别于其他美片的娇情造作。
兄为弟赴汤蹈火,以死相争,保护弟弟脱贫;老骑警退了休,依然赴汤蹈火拜访弟弟。骑警与弟弟最后相约“彻底解决”。影片就此结束,悬念观众想。
篇12:美国最佳橄榄球励志电影排行榜
橄榄球已发展为世界性体育赛事,橄榄球世界杯(Rugby World Cup)是和IOC奥运会、FIFA世界杯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在NBA,橄榄球(美式足球)的影响力要大于NBA。
而这样一个充满激情和男人味的比赛,也有许多关于此项运动的电影,令人回味并充满启迪。
TOP10 重振球风 Gridiron Gang
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教练通过橄榄球运动让误入歧途的少年们逐渐回归正路。除了欣赏到一支不会打球的球队怎么渐渐赢得比赛进入决赛,也能看到成长的故事,思考人生的意义。
TOP9 追梦赤子心 Rudy
看了这部电影你会了解圣母队在美国橄榄球界的地方,1975年以后圣母队再也没有人被抬着出场。关于梦想和坚持,一个追梦人“愚蠢”的执着。
TOP8 弱点 The Blind Side
非常温情的励志片。讲述乌鸦队球员迈克尔·奥赫的故事,迈克尔·奥赫的大学教练也在本片中客串了教练!布洛克凭此片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TOP7 成事在人 Invictus
如同曼德拉卓越的政治领导才能一般,伊思特伍德几近完美地将体育魅力与政治感染力结合到了一部电影中。电影里发生的都是真的,请不要怀疑。是的,一只新近惨败的球队,没有换帅没有换将,几个月后夺得了世界杯冠军,这对于橄榄球,甚至整个体育界,都是一桩奇迹。
TOP6 面对巨人 Facing theGiants
宗教色彩比较浓,讲述高中球队的故事。这部片子相对来说比较中规中矩!武戏(描写橄榄球)和文戏都很合适,里面关于一场发掘球员潜能的戏很不错,而且里面温情描述得也很到位。有些地方确实很感人!
TOP5 胜利之光 Friday NightLights
该片既不是走周期性的低高低最终胜利的传统路线,也不是把重心放在教练与队员的互动,而是专注在每场比赛,每次得失,渗透到每个家庭乃至整个城镇,抓住每个人的闪光点,这种切身感受到的巨大的感染力是很多其他同类影片不能相比的。
TOP4 牢狱风云 The LongestYard
北半球的杰西卡在味同嚼蜡的牢狱生活里,囚犯组成的橄榄球队很快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团结众人的保罗也成了球队的精神领袖,他顶住各方压力力保球队迎接比赛。作为监狱的年度大事,典狱长算定犯人不敢有所造次,再加上对保罗施加的压力,奖杯肯定是他的囊中之物。是放弃比赛重获自由,还是冒着在监狱度过余生的危险坚持比赛,保罗一时犹豫不决。当他带领犯人走上掌声雷动的赛场,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越来越坚定……
TOP3 万夫莫敌 Invincible
取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橄榄球选手文斯·帕培尔的真实经历,影片讲述了他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没有矫情,没有激烈的情感冲突理想不可少,拼搏更重要。
TOP2 光辉岁月 Remember theTitans
该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70年代,美国刚刚开始废除种族歧视,高中的球队从单一的白人变成了黑人和白人混合,黑人主教练和白人助理教练携手共进,让这只史无前例的混合人种球队获得了州冠军、全美亚军,十三场连胜。
TOP1 后继有人We Are Marshall
本片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发生地点在美国西弗吉尼亚一个叫亨廷顿的小镇。这个小镇具有最悠久的橄榄球传统,小镇上唯一的大学——马歇尔大学拥有全美国大学中的顶尖橄榄球队。几十年来,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的教练、球员、球迷和家属们都会常常聚在一起,为自己的“猛兽阵容”欢呼庆祝。橄榄球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就在1970年一个不幸的夜晚,当马歇尔大学橄榄球队在参加完北卡罗莱纳州的一个比赛,坐飞机返回亨廷顿的途中,发生了坠机事故,75名乘客包括球队的大部分队员、教练和后勤人员在这次事故中全部丧生。
篇13:美国电影《变形金刚》观后感
“英雄”的称谓在电影中基本都专属于那些光芒四射的主角,而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配角其实也不虚此名。
暑假里,我观看了很早就已上映了的《变形金刚2》,发现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影片开始,汽车人和军方在策划一场对付狂派的秘密战争时,有些人类认为是汽车人招来了霸天虎,于是把汽车人赶出地球。在汽车人们假装离开地球后,堕落金刚来到地球寻找原能矩阵。而山姆无意吸取了火种碎片的能量,出现幻觉。回来救他的擎天柱牺牲,威震天复活,形势变得极其不利。后来在天火和西蒙斯等人的帮助下,来到埃及,找到原能矩阵,复活了擎天柱。奄奄一息的天火把自己的火种和装备给了他,自己却牺牲了。最终,擎天柱如众人所愿地打败了堕落金刚。
我们大家都会公认擎天柱是英雄。没错,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充满正义感,但配角天火更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天火原来效力于霸天虎并奉命寻找毁灭太阳的装置,后来因看不惯狂派的作风,投靠了博派。正如《论语》中所说的一样,“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明他还是有正义感,并且可以明辨是非的。他醒来的时候,心中牢记的始终是任务,一下子从地上带着快生锈的老骨头站了起来。他的责任心给我的心灵带来深深震撼。最后的关键时刻,他将自己的火种和装备给了复活的擎天柱,自己无畏地贡献出生命,我对这个情景特别难忘。“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我觉得这时天火的英雄光辉甚至比擎天柱的还要亮,还要耀眼,还要灿烂!
天火在我心目中是英雄,他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记得在那次攀岩中,我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一大块凸起的墙。当时我的手脚都已经酸了,而且直打颤,满头大汗。因为紧张,手掌心也湿了,上气不接下气。我真想放弃,一屁股坐在地上,好好休息一下。“我的英雄不会这么软弱!他一个人在地球隐藏上百年,那种坚持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加油!”我深呼吸了一下,甩甩两只手,一鼓作气,爬到了顶端。
英雄不一定是主角,可能是身边默默无闻的人,也可能是我们自己。
美国电影《变形金刚》观后感范文
篇14:电影《美国队长》观后感精选
一个霸权的存在,不管他是正义或邪恶的一方,只要拥有绝对的权力与力量都不是一件好事,《美国队长3》则是描述一个强大的团队之所以为何会有分歧,在于每个人对于理念和想法的不同,维系打造一个团队是很困难的事情。这部提到政府为了人民的安全,所以决定要列册监管所有的超能力者,事实上至从复仇者联盟开始,世界也常常陷入很多且很大的危机,是不是因为复仇者联盟本身的存在,造成了诱因或催化剂,钢铁侠史塔克在这一集里面,因为本身的愧疚与补偿的心理是同意签属这个法案的人之一,相较之下美国队长则是反对签署这个法案,因为他认为选择才可以负起责任,当然美国队长也是会有疑惑或摇摆的时候,这时候连结到《美国队长1》女主角佩姬·卡特给他的启发,如何能够在艰难与忙碌中完成任务,需要妥协的智慧,要是无法妥协就要站稳立场。
篇15: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读了这个小说,第一感受是,这故事真适合拍成电影。
等到今年终于有时间,好好琢磨琢磨这件事了,才发现人已经拍成电影了......
这真是一部忠于原著的电影。
读小说时的画面被一一还原在了银幕上。出身在纽约的女导演Ry Russo Young对这个故事一定也有自己真实的体验。从头到尾没有什么多余的镜头,有几个画面唯美得让我想到了暮光之城,换成我一定拍不了她这么美。
女主Zoey Deutch真的太赞了。如果这部电影有五分,四分都是她的。漂亮带着镇静,很符合小说中的气质。那几场黑化的戏感觉很惊艳,还有许多细节,很有演技。
电影一直提到西西弗斯,觉得不是很恰当,如果用周国平的《幸福的西绪弗斯》应该更符合电影的主题:
“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 ...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到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西西弗斯是悲观的,但女主是“幸福的西西弗斯”,她明白这不可逆的事实,努力的发现生活中的美,最终学会了如何去过一天。
说这是女版的《时空恋旅人》好像有些过,但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seize the day,我们平凡却可贵的人生,错了不会再重来。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拍成中国版是不是也挺有趣的?
篇16: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看完的时候是深夜,蹑手蹑脚地走到洗手间洗漱。过道里的灯光很暗,拐角处荧光绿色的安全通道标识十分显眼。脑海里瞬间闪过电影最后的那片幽暗的树林,雾蒙蒙的,笼罩着两个等待被救赎的人。
就像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生死游戏,缺点是你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结局在哪里。
设想,当你经历了一次可怕的生死浩劫,却在第二天醒来看到了同样的送给你的千纸鹤,听到了一样的对白,你甚至知道即将发生的事,并且在下一秒就得到了验证。
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吧。
你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可怕的梦魇。而接下去发生的所有都在轻声而坚定地告诉你:这不是梦。你依然不耐烦妹妹递来的手套,依然收到独特而漂亮的玫瑰,你依然喜欢讨厌着同样的人。你甚至觉得这一切理所应当,一切事情就该这样。可你最后发现自己依旧逃不过灾难般不断重复的这一天。
虽然故事的主线是反校园霸凌,但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更多值得注意的方面。主人公在不断地重复中经历了许多阶段,怀疑过,绝望过,最后又如找到方向一般重获新生。
嗯,在我看来,结局是一种救赎般的新生。
现实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很多。
和眼前最好的伙伴心照不宣的秘密,每个人都藏着一些不愿让对方知道的事。
所谓女孩子的友情,即使是整天在一起的小团体,相互之间也存在价值地位的差异。故事里的琳,因为性格原因几乎可以被视为四个人里最有话语权的一个。而女主萨姆因为和琳看似更加亲切的友情,让她从一个曾经的“书呆子”到现在有了自己要好的伙伴,并且还和很多女生倾慕的酷男孩谈起了恋爱。而当争吵发生,当她开始选择去正视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一切仿佛才刚刚开始。
和原本最亲密的家人日渐筑起的围墙,对自认为多余的关心的厌烦,亲人之间的陌生和疏离。
就像曾经因为一次争吵而用指甲油在门口划下的线,你也再没想到她就真的不再靠近。也许真的是害怕你的厌烦吧。很多时候父母不能理解你的需要,无奈而只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这时你反而不能理解。
仔细想的话也许是很笨拙的爱了吧。
还有恋人。
那句话说,你喜欢的人可能不是你喜欢的人。年少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去喜欢一些光环,一些被覆盖,被涂抹了粉色气泡的臆想。也许是为了朋友的羡慕,也许只是因为害怕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便大人也依旧如此。可能要经历时间的冲刷,很久以后我们才会去注意到那些一直默默陪伴着等待着自己的人吧。
真实的生活一次就过,既然如此,就去更多地感受这个世界吧。
感谢那些能让自己感受到温暖的事物,就像醒来的每一个清晨,柔软得仿佛融进枕头了的梦。
篇17:美国电影《忽然七日》观后感
昨天夜里,无意间点开了这部电影,观影的第一感觉并不怎么好,虽然上演的也是青春岁月,但很不接地气。在国内应试体制里安然成长的我们,自然很难代入欧美那样的带有鲜明的叛逆倾向的高中生活,拥有十分开放的自由与丰富的课余活动。而青春剧,一般应有的主题便是成长,从叛逆走向成熟。这部影片可以说也阐发了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然而,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影片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在参加友人派对之后,夜里归途中,意外发生车祸而命陨,而在这之后,却发现自己又重回车祸的那天早晨。于是,像正常人一样,她只以为那只是一场梦,不过,按部就班之后,发现一切都如“梦中”所发生的那样,最终,在卡车来临之际,她警告了司机,然而最终还是撞上了别的人,翻车身陨,结果又回到了那个早晨。她以为是她做错了事情,试图从蝴蝶效应的角度去解释,也跳出死亡的轮回,结果她做了改变,改变了当日的行程。夜里,她没有参加派对,而是和闺蜜一起待在房间里,熬过了那个时辰,但也得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她们经常嘲笑的一个女孩自杀了。在不安中睡去,而醒来之后,依然是那个早晨。于是,女主角开始绝望,既然无论她做什么都无法改变,那么为何不选择放弃?于是,她选择了沉沦。在一日结束,当女主绝望的流下泪水之时,幸而,有人给了她温暖。沉沉睡去之后,又回到了那一日,这一次,她没有选择沉沦,而是尝试去将这一日过得有意义,她推掉了一切事情,去陪伴随着成长而渐渐疏远的家人,去亲吻那个一直默默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孩,去试图拯救那个走在自杀之路上的少女。一次又一次,不断地从早晨开始,直到有一个早晨,她起床之后,真正明白了这一日应该如何去过。
这是成长,也不只是成长。从绝望到沉沦,从沉沦到救赎。这是一个反叛与回归的故事,然而也不止于此。
影片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一日轮回的暗示,二是女主在其中的变化的选择。永无止境的永远没有改变的一日,曾深深让女主绝望,而这样的遭遇也让她理解了那个一直被她们嘲笑的女孩,一日又一日,永远被嘲笑,永远没有改变,最终绝望而自杀。在女主走向沉沦的时候,和那个女孩换了鞋子,走她走过的自我放弃之路,幸而,在最终的绝望里,有个男孩救赎了她。在影片最后,女孩跑上公路想要撞上卡车自杀之际,她推开了那个女孩,拯救了她的生命,也完成了自我的救赎。首先,显而易见的`是,这一日轮回所昭示的是那个女孩永无改变的一日,告诫我们要注意自己习惯的言行,不要忽视这每一日一点一滴的伤害,更要重视发生在校园里,霸凌对理性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造成的心灵创伤。
然而,除此之外,这一日轮回,还有一层意思。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我们都会以新奇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每一日对我们都是崭新的。渐渐成长,步入青年,青春的血液在沸腾,思维的碰撞与世界观的革新,让我们停不下思索的脚步。然而,青春之后,对于大多数人,却是生命之火渐渐停滞。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在高中毕业之时,女主因车祸死亡而陷入了轮回的一日,这似乎也在暗示走向成熟之后,生活就是这般模样。大多数人都这样活在一日又一日的轮回里,重复着同一件事情,批判与嘲笑着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往往因为误以为未来还有很多时日而伤害与忽略身边真正要珍惜与爱护的人,而事实上,他们却不了解,他们的生命其实只剩下了这一日,永远轮回的一日。影片里女主无限轮回的那一日,何尝不是现实生活里这种现象的缩影,只不过更加夸张,也更加本质。它在昭示着我们周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虚度了自己的百年岁月,将百年的时光过成了一日。我不觉又想起乔布斯所说过的一句话:“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么你所不期待的明天都将成为惊喜。”我不知道明天是否会成为惊喜,至少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生命会纯粹很多。
其二,是女主在这个轮回的一日里变化的选择。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从不敢相信、心存侥幸的梦幻,到接受之后改变无果的绝望,从自我放弃的沉沦,到最终走向救赎。然而,我相信如果有人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情景中去,恐怕更多人都会选择去做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毕竟,每一日都会刷新,不需要自己承担什么责任。然而,女主却没有那样选择,在不需要承担后果的绝对自由里,她最终走向了善,走向了对自我与对他人的救赎。
正如一日轮回隐含了现实生活的影子一样,女主的境遇与在轮回里的自由,也在昭示着当代人最深层的生存背景。启蒙以来,随着理性地位的一步步抬升,人愈来愈失去了对道德与善的敬畏感。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道德或许只是人类诞生之时一个偶然的约定。启蒙之时,理性的自由人走出了神的压迫,走出了蒙昧,赢得了人的尊严与平等。然而,也在那时,康德认识到理性本身,也是人本身的局限,为理性划下疆域,人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世界,无法认识到物自身。同样,在理性的范围内,也无法证明:人有走向善的必然。随着理性进步与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现代哲学家愈来愈认识到,世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是没有价值的,而只有人会为这个世界赋予意义与价值。而在理性与科学的认知里,宇宙与人类文明终究有覆灭之日。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似乎我们也越来越能证明所谓的“意识”也只是神经元运动的一部分,人死了之后并没有不朽的灵魂。在现代,更多人或许都在渐渐认可这一点:人本生于尘埃,亦将归于尘土。
说起来很有诗意,但是其后果却并非如此。这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来看,善与恶没有高下,而更可能只是人的约定。这也意味着,从最本质的层面看,只要可以过了心灵的那一关,为善与为恶只要没有社会的批判都不会得到任何报应,无论是善报还是恶果。而其实,从最本真的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的一场相遇,人的一生在不断的去认识自己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也通过认识世界来认识自己。而生命,只是自己与这个世界,仅此而已。如果,我们站在这种超越的层次来看,超越社会的流俗的价值评定,我们会发现所谓的道德与善其实并不具有本质意义,而真正永恒的只有无尽的虚无,进而,我们会发现其实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我们是绝对自由的,不过,我们被自己生活的依赖的人间观念而束缚。而如果,当我们有超越这种束缚的可能时,试扪己心,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还会选择走向道德?而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善?这也是女主在那时面临的问题。
从超越的角度上讲,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答案。康德面对理性对道德的无能为力,在伦理学里,假定了上帝存在,作为道德与善的最终归属。而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一个上帝,也要造一个上帝出来。”信仰宗教的人,道德属于神的律令。具有极高修养与深怀怜悯心的人,道德是他们存在的价值。寄托生命于历史文化的人,历史与文化要求他们走向道德。可对于生活于世界的绝大多数人,道德,一部分来源于天性,一部分来源于对法律的畏惧,一部分来源于不得已。如果没有神,没有因果报应,对于大多数人,道德滑坡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必然。而现实里,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想来,也令人无可奈何。
那么,既然如此,当我们有了超越的可能,为什么我们还会走向道德?影片里,女主是一个普通人,她用自己的改变与触动给出了一份答案。不需要形而上的追思,也不需要死后有什么好的报答,出于一份天性的善良,也出于一种现实生活里为善带来的感动,带来的意义感与归属感,她最终走向了善。女主身上的行为,深深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我们选择为善,并不是来源于我们高贵的灵魂所追求的超越与永恒,而只是来自于我们可朽的肉体对世间的记忆与眷恋。历史选择了道德。由此,我们一生下来,便接触了追求善的价值。从此,善成为我们的一种天性。而更宝贵的是岁月里留下的记忆与让我们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从此,善褪去了她的至高与缥缈,而成为生活与生命里可以触摸到的点滴。正如理性告诉我们,人的一世只有百年,别无他物,而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短暂生命不会飘浮成一场幻梦,沉沦在无尽虚无的深渊里。
人活着,或许需要一种超越的玄思与追求,可以帮助我们不被滚滚红尘迷失双眼,而同时也需要一份扎根泥土的卑微可朽,让我们知道:我们是谁?又从何而来?在人的生命里,灵魂是轻盈的,超越的,若没有肉身坠着,或许早就飞走了,不属于人间。唯当肉身与灵魂融为一体,互相牵绊着,在红尘里蹒跚前行的时候,才有了卑微又崇高的人,才有了绝望而又充满希望的人间。
从自由走向善,在一日轮回的虚无与自由里,女主的选择是卑微可朽的,也是崇高至善的。这似乎也在昭示禅宗里追求的一种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可朽的一瞬里,照见永恒。
★ 美国电影最佳台词
★ 赴汤蹈火对照检查
★ 《飓风》观后感
★ 生命飓风作文
【《赴汤蹈火》美国西部片最佳电影观后感(通用17篇)】相关文章:
红星照耀中国高二读书笔记800字2023-04-06
观看《亲爱的热爱的》的影评以及观后感【集】2022-10-25
建党伟业读后感2023-12-13
《佐罗的面具》经典影评2023-04-06
电影《荒野猎人》观后感2024-03-02
让党旗在群众心中飘扬演讲稿2023-11-29
《骡子》观后感精彩影评600字2024-05-07
我看建党一百周年观后感2022-10-18
决战冰河电影观后感2023-01-30
《海王祭》读后感202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