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间:2023-12-16 07:32:47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共14篇)由网友“DorDorHors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1:《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近期上映的电影《金刚川》,聚焦于朝鲜战争的最后阶段——金城战役,讲述了在1953年7月12日下午到1953年7月13日凌晨六点这一阶段,面对美军的不断袭击和轰炸,中国志愿军战士如何建起重桥、横跨金刚川进行战争支援的故事。电影用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志愿军的坚韧、奋勇和不屈的精神,激励我们铭记历史,并勇于向前。

01 结构叙事:

打破线性逻辑的“复调叙事”

电影《金刚川》主要分为四小节: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三位导演分别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同一时间线里不同空间的战役故事。在多次重复性叙事中,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得以展开,同时,观众的情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多次与故事发生碰撞和共鸣。

在“士兵”一节中,邓超饰演的高福来连长带着大部队过江,这一段重点展现了高福来和班长刘浩的故事。当刘浩透过望远镜,看到桥对岸高炮班燃起的火焰,看到被美军轰炸机击中的高福来,他举起手中的枪开始向上扫射,这一刻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士兵的爆发,但故事还在另外的时空向外扩展。进入到“对手”小节中,电影开始用“他者”的角度讲述这场战役——以美军飞行员希尔的视角,导演郭帆在摄影棚内完成了这一场景的拍摄。从一开始的毫不在意,到后来的对中国军队修桥速度的震惊,郭帆用“西部牛仔”的形象来展现希尔的内心变化。希尔戴上牛仔帽,开始对高炮班进行反击,但却在即将高光的时刻被击中,故事讲到这里,开始进入第三节的叙述,也是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一节——高炮班。

这一节展现了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和张译饰演的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同时也是串联起前面两节的重要一环。在关班长牺牲后,张飞为了吸引希尔的注意力,命令手下将周围的柴火点燃,疯狂开炮。正是由于看到了这场悲壮的火焰,刘浩受到触动,拿起枪准备去河对岸支援他们,却不幸目睹了高福来和女通讯兵的牺牲。在种.种冲击下,刘浩扛起修桥的木材,冲进炮火中。战火停歇阶段,张飞知道希尔一定会再来,但此刻的他已经被炸飞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拄着拐杖穿过玉米地,把自己绑在炮筒上,用一己之力击中了俯冲下来的希尔,此时影片已经进入了高潮。

影片通过这三个主要的视角,形成了“复调叙事”的非线性逻辑,一方面设置悬念,层层展开;另一方面,不同环节多次重复强调本片的主题——中国志愿军的坚忍不拔和牺牲精神,也就是影片的英文翻译“The Sacrifices”,实现首尾呼应。其实“复调叙事”在主旋律电影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已经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系列电影,都是打破线性叙事结构,表面上在讲述不同单元的故事,实则都在共同呼应电影的主题。在《金刚川》中叙事视角更加独特,与西方先进的飞机大炮相比,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工业化体系十分不完善,飞机紧缺,都在前线支援。面对强势的轰炸,我们的志愿军用血肉之躯修筑长桥,在这种明显的对比之下,本片“牺牲”的主题更加突出。

02 “降维”叙事:

展现小人物群像的家国大义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有一种新的趋势,从讲述著名英雄人物故事到关注众多的小人物、塑造丰富的人物群像。这种叙事的“降维”,能够让主旋律电影实现与受众的“在地性”连接,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在电影《金刚川》中,有很多打动人心的细节。一方面,它用喜剧元素来强化悲壮的色彩。例如,在“士兵”一节中,当高福来跟刘浩发生争吵时,刘浩小声嘟囔着:“你每次一着急,就说你们的江西方言,谁能听懂呢?”高福来急了,说着一口江西方言,举着水壶,并问旁边的小战士能不能听懂自己说的话,小战士谨慎地回复了一句“我不渴”。另外,张译和吴京饰演的角色也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吵吵闹闹,让紧张的战争氛围缓解了不少。

另一方面,《金刚川》在展现家国大义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爱情、友情等重要的元素,能够调动观影观众的情绪。例如,刘浩默默地喜欢着女通讯兵莘芹,并且认为莘芹并不认识自己。敌人的侦察机再次飞来时,莘芹对着在通讯工具另一头的刘浩说道:“刘浩同志,我们前线见。”不幸的是,刘浩亲眼目睹了莘芹的牺牲,“前线见”的承诺最终没有兑现。

在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中,我们总是强调爱国情怀、展现英雄主义,经常忽视爱情等基本感情。但是在《金刚川》中,他用“前线见”这样的方式表现了出来,让观众为他们两个之间这种“爱情让位于大义”的感情所动容。再如,张飞和关磊争执,到底让谁留在前方的炮台上,因为前方炮台已经暴露了,很容易受到攻击,他们都想保护对方,牺牲自己。当关磊牺牲后,张飞在他的坟前,吸了一口烟,吹了他们之前对暗号的哨子,无声地落泪。但此刻,侦察机又飞来了,前方还有大部队在等待援助,张飞带着思念,继续替关磊战斗。战争就是这样残酷,朝夕相处的战友会突然牺牲,而且家国重任让人没有时间悲伤。这也是电影《金刚川》想要展现的矛盾感。

另外,在“对手”一节中,电影《金刚川》重点描述了“希尔”这个美国飞行员的角色,通过他和美军的强势轰炸,反塑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艰难。希尔在轰炸的时候说道:“桥在,是我们的地狱;桥不在,是他们的地狱。”另外,当与希尔一起作战的战友看到中国的喀秋莎摧毁他们的战略据点时,发出了“我想回家,我不想死”的呼喊。

从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的,即使在战争中真正存活下来,心灵也会受到重创。例如在电影的旁白中,幸存的美国老兵感叹道,这场战争的幸存者,在未来的生活中再也不敢坐飞机,因为每次坐飞机就会想起这场灾难。由此,影片也向我们表达出了另一层主题:珍惜和平,守护和平。

03 成功模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据统计,上映第14天的电影《金刚川》票房已经近8亿。从6月底宣布正式拍摄,10月中旬正式上映,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可能会让观众怀疑《金刚川》的质量问题,但这部电影的内容、话题讨论度以及票房,足以证明它的成功,也说明了观众的认可。

电影的上映时间适逢我国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加上主旋律的加持,以及大量实力派演员的加入,例如吴京、张译、魏晨等,都让《金刚川》的电影票房有了一定保障,但最核心的因素,还在于《金刚川》以新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构筑观众与历史的情感连接,从而塑造观众对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首先,《金刚川》通过有冲击力的对话和震撼的镜头,让观众与过去的历史实现共通。我们看到刘浩扛起修桥的木头,在战火纷飞往浮桥上冲,最终被B29轰炸机烧焦;我们看到美军飞行员用榴弹炮、延时炸弹、战斗机、B26/B29轰炸机轮番轰炸浮桥,扫射周边玉米地,也看到在不断地炸毁中,中国志愿军的工兵团,一次又一次地冲上去,连夜修桥,连美军都感叹这是个奇迹,甚至到了影片的最后,工兵团用血肉之躯架起“人桥”,让大部队迅速通过。

导演在处理这些有冲击力的镜头时,使用闪白、定格的剪辑手法,增加人物弧光,让观影的观众更加清晰地记住这些人物形象,激发他们在观影后期想要继续探索人物原型和历史故事的兴趣。

很多主旋律电影通常会陷入到主流叙事无法触达观众内心的困境,《金刚川》在电影的调色和剪辑方面做出改变,在故事讲述方面选择新的视角,使观众在感受震撼的同时,也会愿意了解电影背后真实的历史故事,重新唤醒我们内心的思考。

其次,在电影的宣传中,电影的官方微博会通过制图的形式,联动“央视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结合演员个人的微博内容,向更多受众普及关于抗美援朝的真实故事,比如介绍明星扮演的角色的人物原型等。

总之,电影《金刚川》通过复调叙事、人物“降维”等方式,以新的视角讲述中国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军队面对困难时的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电影作为艺术,连接了国家、民众和历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建构人们的集体记忆和国家情感、实现了商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篇2:《金刚川》电影观后感心得体会

随着电影《金刚川》的热映,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那段历史又一次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电影《金刚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经过艺术加工的志愿军工兵、防空兵和步兵部队协作渡河的故事。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志愿军后勤运输系统的“反绞杀”战斗又是怎样进行的呢?

1、真实的防空兵

在电影金刚川当中,我志愿军炮兵使用的是两门M1939型(61-K) 单管 37mm高射炮,这种由苏联在二战之前开发的高射炮虽然性能比较一般,但是产量很大,性能可靠,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也被志愿军所大量装备。

这种高射炮全重2.1吨,可以进行360°回旋,其有效射程约4千米,有效射高约3千米,标准情况下需要八名战士共同操作。 张译和吴京所扮演的角色就是M1939 型高炮的“二炮手”, 他们的职责有两个,一是负责火炮的俯仰;二是负责踩下发火踏板进行发射,可以说“二炮手”是整个炮组中特别重要的人员。

在炮身另一侧坐着的炮手是“一炮手”,一炮手前方的横置方向转轮是用来控制火炮回旋的,二人相互配合就能控制火炮身管精确地指向目标,不过一炮手的脚下没有发火踏板,他不能发射火炮。

一炮手脚下没有额外的机械装置

除了一、二炮手之外,三炮手负责装定目标距离,四炮手负责装定目标的速度和航路,五炮手则负责装填弹药,其余3名炮手分别负责准备弹药和观察目标。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障M1939式高射炮能够有足够的杀伤力,会将他们以营、连为单位投入作战,一个37高炮营共拥有12门高射炮。这种高射炮是1949年9月作为苏联军事援助的一部分来到中国的,以这种37高炮和85毫米高射炮为装备,我国初步组建了十个较为现代化的苏式高射炮团(之前的我军虽然已经组建了成建制的高射炮兵部队,但是其武器均是缴获的旧货,性能落后,配件供应也不稳定)。

由于在实际交货过程当中,苏联自行以部分76.2毫米高炮(旧货80门)替代了中方原订的85毫米高炮,所以实际上当时的中国苏式高炮体系,还有76.2毫米。

在电影中抗击美军来犯的是两门37高炮,这个配置相比于真实历史中的志愿军防空系统可以说是大大“减配”了的。

对付拥有强大航空兵力量的美国空军,只有勇敢与热情显然是不够的,为了发挥我军的长处,抑制敌人的短处,赢得反绞杀战的胜利。志愿军采取了许多简单但是可靠的办法。

为了及时预警,志愿军广泛的在交通要道周围的制高点上布置了大量的防空警戒哨。在一般情况下,志愿军会在公路干线上每隔 1 ~ 3 千米就设置 1 个哨位,在美机封锁的重点区段,哨位还会适当加密。每个哨位一般由 3 ~6 人组成。

通过防空警戒哨和后来参战的防空雷达,志愿军基本实现了对美军飞机的提前预警,在防空作战开始之后,除了高射炮以外,高射机枪,探照灯兵及后来的米格战斗机,都会参战。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如果美军飞机敢在夜间直挺挺地对着志愿军重点设防区域的防空高炮阵地进行俯冲攻击的话,那么他们不但会受到来自高炮的射击,还将被探照灯照射和被高射机枪集火。

为了对付高度机动灵活的美军飞机,志愿军的高射炮兵在战术战法上也采取了科学而又多变的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多次调整,在1951年9月,志愿军高炮部队就根据实际运输情况和敌人来袭的特点将防空力量划分为了4个防空区,到了10月发现自己损失率上升的美国空军,又将轰炸重点放在了“三角地区”进行重点轰炸,为了对付敌人的重点轰炸,志愿军随即又将70%的防空力量集中在了“三角地区”,并设立了统一的指挥机构,协调各部作战。

在发现“三角地区”的志愿军火力大增,“无处下嘴”之后,美军又转而在“三角地区”之外寻找志愿军的防空薄弱点进行突击,随即志愿军高炮部队的防空方针也变成了“重点保卫,高度机动”,以营、团为单位划设防空区域……

这个是十分还原的

科学的战法,勇敢的战斗精神,机动灵活的作战方针三者结合在一起,最终让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美国空军没能掐断志愿军的补给线。

2、来犯的美军

在电影《金刚川》当中,前来袭击志愿军部队的主力是F4U 海盗式战斗机和B29重型轰炸机,根据电影中F4U飞机上的涂装“MARINE”判断,这种飞机实际上是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

这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航空兵主力,在朝鲜战争中后期发挥的作用其实是比较有限的,因为在中国志愿军空军及苏联空军驾驶米格-15战斗机参战之后,双方的空战实际上就迅速进入了喷气式时代。美国在二战时期大放异彩的螺旋桨式战斗机迅速的在空战之中落伍。

在当时为了体现“志愿军”性质,中苏的飞机刷的还是朝鲜涂装

美国空军换上了F86、F84等喷气式战斗机,美国海军航空兵则开始使用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9F“黑豹”式战斗机。

在朝鲜战争末期,虽然还有少量的F4U海盗式战机仍在美军中服役,但是实际上这些F4U已经不能在高强度对抗的战区执行危险任务了,因为对于已经在对抗高速喷气机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志愿军防空力量而言。慢速的螺旋桨飞机一但进入射程被“捕住”,那么则有极大的概率被打得凌空爆炸。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电影当中,吴京所扮演的优秀炮手“关班长”能迅速的用几发炮弹就打爆一架F4U也不算夸张了。

在志愿军反空袭力量成熟之后,包括F4U在内的美军螺旋桨战机,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没有高炮掩护的次要地区去执行一些骚扰作战,或是在两军撕杀的最前线,在远离米格机活动范围的地区进行一些侦察与支援任务。

至于电影中出现的另一种飞机B29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这种对日轰炸中的主力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实际上也日渐感到乏力,因为他们要面对的中苏战机上的37mm航炮就是专门为了对付大型轰炸机而设计的。

在没有成规模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护航的情况,美军的B29轰炸机实际上并不敢深入志愿军的要地进行突击,因为它们目标太大,一旦被米格机群突袭,就很容易“GG”。

以上,就是电影《金刚川》的背后中美两军较量的“主角”的一些基本情况,希望能帮助大家在电影之外,更多的了解那场伟大战争的真实细节。

篇3: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这是电影的总序,电影的故事叙述为了在指定时间投入更多的战力,而要经过一座桥,美军不断的轰炸,而我志愿军不断的在战火纷飞中修补桥的故事,金刚川的故事开始徐徐展开……

我们的志愿军开始过桥,保持队形,三米间隔,然而一下敌人的飞机就在空中轰炸了,前进停止,炮手击下敌军,可是桥也被损坏了,第一次的抢修桥,工农兵加赶着。桥体很快完成,可敌军又来轰炸,再一次的毁坏了桥,炮手也用了不少弹药,其实看到这里我就感触良多了,敌人就是一两人在天空中就可对我军狂轰滥炸,我们的战士牺牲不少,落后就要挨打,深度体会!用在自己身上,不努力明天还不是只能哎呀生活。

带入自己的情绪了,电影也刻画了个人的细节,兄弟情,战友爱。牺牲的战士都来不及多说最后一句,只有抢时间再次投入补桥,活着的战士替补到牺牲的战士位置,为命令为国家随时准备下一刻的冲锋,敌人的溜弹很是狠劲,我们一次次接受他的拷打!我们的战士也一次次坚定坚强完成使命。

又一次敌军带了更强大的武器,彻底摧毁了桥面,炮手的弹药所剩无几,周旋在和敌空军作战斗,五发曳光弹,在炮架边点上火把,暴露出来和敌人准备同归于尽,炮手的视死如归,我肃然起敬,中国心热泪盈眶感发出来。

电影的高潮开始推进,就算桥被炸光光,我军三小时即完成从新搭建,敌军侦察机飞行员自述:见鬼,我们至少三天,而他们就三小时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里给了我自豪感,我们虽然落后,但是我们坚毅,国家强大指日可待。用自己身上,一颗坚强的心,定能创造美好生活,

敌人再次无情地派出最强劲的B29武器,彻底摧毁了桥,燃烧了周边环境,所见都是火光,一阵阵的焦糊味道。电影最大的高潮开始了,快拂晓之际,敌军以为彻底完成任务,然而他们眼前见到的,却是人桥,我军大部队最后正越过,“这不是人类能完成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他们的一个使命就是为了后代人更加安定生活美好!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我的爱国心油然而生,自豪了我的国!

电影最后展现了今天的桥,我们国真的越来越强大起来了,而我们个人在强大的祖国背后,我们倍加自豪。于个人,我们为了小我的家应该多努力奋斗,有信仰,有追求,小日子会随国家越来越好!

篇4: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干涉朝鲜内战,并在中国东北部反复挑衅中国领土权威,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组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果敢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

历史记忆的传承需要外在的载体。

今天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召开重要讲话,这次专题讲座是对逝者最深切的缅怀,也是对生者最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这次讲座上习总书记全民回顾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和巨大贡献,深刻阐释了抗美援朝的英雄主义精神。也是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才能取得胜利。

总书记的讲话充满了力量,不仅是语言的力量,更是精神的力量,这力量可以传承,在我们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必能给我们以鼓舞,这讲话也是在向世界发出声音,向世界宣誓和平,也在宣告:70年前,坚船利炮没能阻挡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步伐;70年后的今天,更加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在先辈们用献血和汗水缔造的和平下,我们应当应当续抗美援朝伟大精神力量,坚定实现民族复兴志向信心,雄赳赳气昂昂,向着新的征程和新的梦想向着中华人民伟大复兴进发。

篇5: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国庆档“余热”尚未散尽,一部名叫《金刚川》的电影就已定档10月25日!

电影是管虎继《八佰》之后又一重磅作品,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主演,邓超特别出演。

与《八佰》一样,《金刚川》同为战争题材电影。影片聚焦抗美援朝,讲述在波涛暗涌的金刚川上发生的一场鲜为人知的生死较量,一场热血澎湃的战争往事。

在最具话题热度的题材和超强主创团队的加持下,直接成为了一部未映先火的影片,而且电影选择在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公映,致敬志愿军战士,意义非凡

以生命起誓 坚守金刚桥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金城战役打响后,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军用后勤物资需要运送到前线。

金刚山是朝鲜半岛的第一名山,金刚川发源于此山,故而得名。而金刚川,便是运送的必经之地。河面宽窄,水流湍急。河上原有的一座大桥,在美军的飞机狂轰滥炸下,彻底报废。

没有桥就等于切断了前线部队的生命线。志愿者们的任务,就是要架起这座载重桥,誓死捍卫这座交通要塞,输送后勤物资。

当敌我实力及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者们依然勇往直前,传递着中国军人的荣耀;当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时,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誓死做到人在桥在。

超强主创 打造史诗级影片

《金刚川》被称为的史诗级战争片。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擅长刻画战争故事的三位“硬核”导演的合作,令影迷万分期待。

管虎的《八佰》才刚刚大爆,郭帆的《流浪地球》和路阳导演的《绣春刀》都是票房口碑俱佳的影片。

而主演阵容更是聚集了三位中生代演员的中坚力量——吴京、张译、邓超,他们的票房号召力和演技更是有目共睹。影帝邓超的特别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与以往的战争片角度不同,除了尽可能展现当年这段实力悬殊的较量,《金刚川》更着重以个体角度去感受战争,更在意人物细节的把控,力求观众能与角色产生共情。看到战争的残酷,才更加懂得先烈牺牲的伟大。

管虎导演解读到:“其实我们的主题是牺牲。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板门店谈判,凭的不是武器装备,凭的是勇气和牺牲。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我希望能把抗美援朝精神之本给到观众。”

《金刚川》首支预告中,志愿军战士们以“通过那座桥”为共同目标。“融世代血肉金刚,换当下风平浪静。”也是电影想要传递给观众的精神,即便身处和平年代,依然能够通过电影去感受战争的残酷和真实,去接近、理解每个为祖国牺牲的先烈。

10月23日,《金刚川》震撼上映,一起来电影院,感知这段鲜为人知的战争往事。

篇6: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金刚川》由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邓超特别出演。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

历史背景

《金刚川》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抗美援朝70周年而拍的一部电影,讲述了当年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以三个导演的三个角度来讲述同一个事情: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桥梁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协助朝鲜抵抗来自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3年之后,战争稳定在了“三八线”一带,最终达成了《朝鲜停战协定》。而这次战争被我们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金刚川”指的是一条河,而战役就是围绕着这条河上的“一座桥”展开的...

抗美援朝时期,金城战役打响后,各种物资都需要紧急运送到前线,为此,需要在金刚川上搭建一座能通行的桥梁。经过7天的努力终于搭建好了一座桥梁,不过,敌人可不会让你那么如愿以偿,出动了大批的飞机频繁来轰炸。最终,这座桥梁的“7孔”被炸的只剩下“2孔”了。紧急关头,男主带着战友、冒着枪林弹雨用“身体”撑起了桥梁,所有的物资、人员全部通过,圆满完成了任务,堪称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

影片阵容

三位实力导演的心血之作,本片由《八佰》导演管虎,《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绣春刀》导演路阳联合执导,由吴京、邓超、张译等重量级演员主演。

看这导演和演员阵容,妥妥的爆款预定啦!

这部电影的主题,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精神,这场战斗场面不应该被后人忘记。

据悉,张译是该剧的演员之一,对于他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更是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没有颜值、却靠实力打拼出来的演员。第一接触他是在《士兵突击》中的“班长”,镜头虽然不多,连“男八号”都算不上,但“班长”这个人物却被他演活了。后来,就是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张译饰演的“孟烦了”,从对战争的恐惧,到最后的战友情,将“炮灰团”这三个字给演活了。

还有近期上映的电影《八佰》,剧中他饰演的“老算盘”,将战争下的人性演绎的淋漓尽致,看哭了不少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成为英雄。

张译这么多年打造的“人设”,非常适合演这类战争片,而且他也有那个实力演好,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眼神都是戏。

在这部《金刚川》中,想必他也会带给大家很精彩的表现,敬请期待他的表演吧!

而另一名角色则是吴京来饰演,《我是特种兵》、《战狼》、《战狼2》等都是吴京很不错的作品,尤其是“战狼”系列,犀利的动作、军人的气质看的让人热血沸腾。

这已经不是吴京、张译第一次合作了,早前在《攀登者》中,两人就有那么一次精彩的合作,效果还算是不错。

不过,吴京的人设似乎不适合这样的战争片。他虽然有军人的气质、演员的实力,但形象更适合那种热血的军旅片、动作片,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其实,这部电影早就已经开机了,目的是为了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计划月25日上映,这一天,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篇7: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战争题材的电影不断回暖,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影,比如吴京出演的《战狼》系列的电影,张译出演的电影《红海行动》,还有电影《八佰》等,这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票房都比较高。

吴京出演的电影都比较火爆,特别吴京出演和导演的《战狼》系列的电影,让吴京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吴京出演的电影《攀登者》,也赢得观众的喜欢。

吴京的新电影《金刚川》可能创造3个电影神话,该电影还没有播放,网络关注度就非常高,就已经火爆。该电影由导演管虎执导,吴京、张译、邓超、魏晨、李九霄等主演,这些演员都出演过战争题材火爆的电影。

《金刚川》8月份开始拍摄,《金刚川》将于10月25日上映,拍摄时间短短3个月,这创造了军事题材的电影拍摄时间之短的神话,金刚川为什么要于10月25日播放呢?10月25日上映具有特殊意义,因为195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的时间,也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该电影选择这个一天上映意义非凡,以此致敬英雄,缅怀先烈。

吴京的电影《战狼》,拍摄时间6月份,上映时间7月,该电影从拍摄到上映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张译的电影《红海行动》,拍摄时间202月,上映时间2月,该电影从拍摄到上映也持续一年左右的时间。电影《八佰》,拍摄时间年9月,上映时间8月,该电影从拍摄到上映更是持续将近3年的时间。

火爆军事题材的电影,《金刚川》拍摄时间之短创作神话,短短3个月,就让该电影成为观众非常期待的电影。

《金刚川》可能是最强演员阵容的军事题材的电影,创造军事题材的电影,演员阵容最强的神话,该电影几乎包含了所有军事题材火爆的演员,比如吴京、张译,还有魏晨、李九霄等。

1、张译

该电影张译是第一男主角,张译不仅出演《红海行动》,他高超的演技,赢得观众的喜欢,张译还出演《八佰》中饰演了一个贪生怕死的逃兵,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译在《金刚川》中饰演一个叫张飞的志愿军军人,可能是连长,负责修桥的指挥官。张译炉火纯青的演技,赢得观众的喜欢。

2、吴京

吴京出演的电影基本都是硬汉印象,吴京非常适合出演军事题材的电影,吴京这一次在《金刚川》中饰演关班长,修桥的任务,应该是吴京完成,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只有电影上映后才知道。

3、邓超

邓超没有非常火爆的军事题材的电影,邓超也是实力派演员,该电影邓超只是一个客串角色,饰演高福来,可能是志愿军的话务员,也是一名志愿军军人。

4、魏晨

魏晨在《八佰》中饰演连长朱胜忠,他在电影《八佰》中的演技,赢得观众的喜欢,他在《金刚川》中饰演闫瑞,“无畏波涛汹涌,守望风平浪静”,魏晨在剧中的角色,可能是具体负责修桥的任务。

5、李九霄

李九霄也出演了《八佰》,这次李九霄在《金刚川》中饰演刘浩,同样是一名志愿军军人。

电影讲述了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在金城的一场大型战役。志愿军为了打击李承晚集团,配合停战谈判,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后勤物质匮乏,敌人不断狂轰滥炸,志愿军修建炸不烂的大桥的故事。

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网络关注度非常高,之前还没有非常火爆的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因此很多网友还是非常期待。

根据该电影网络欢迎程度,该电影的票房可能是电影《八佰》的票房的2倍,电影《八佰》的票房超过30亿,《金刚川》的票房可能超过60亿,吴京的电影《战狼》的票房是56亿,该电影也可能超过吴京的电影的票房。不过该电影的票房具体是多少,就等电影播放以后,就知道了。

《金刚川》是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观众喜欢看,并且斥巨资拍摄,还有强大的演员阵容,该电影肯定火爆。

篇8: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冲着抗美援朝去看的《金刚川》,结果确实有些让人失望,离电影开场不到两分钟的时候,还是只有我一个人,电影开场三分钟以后,陆续进来了两个人,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全场也就我们三个人。

票是下午18:15开始的,并不算太晚,但是整个影院也没有多少人。(这条街其实是西安很堵的一条路,车辆人流都是非常大的。)

偌大电影院空空如也,在朋友圈发了包场的消息,也有朋友回复,昨天自己来看的全场也只有两个人,回来跟家人开玩笑说,要不是我买了那张票,电影院就不用放了,毕竟3张票顾不上成本啊,对于目前这部片子8亿的票房,我没有不会怀疑的,毕竟其选材和宣传上是下了功夫的,但是想要达到管导的另一部电影《八佰》的30亿票房,几乎没有可能。

豆瓣的评分也不高,截至目前只有6.5分。

值不值这个电脑票价,我们暂且不论,本文将从电影内容的角度深度分析其为何远远低于大家的期待?

01 影片内容单一

但凡有些历史背景的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是一个大素材,其历史背景我国在建国后1950年,美国在新中国一边倒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之后,战争狂人麦克阿瑟等在美国政府的授意下,先后在朝鲜半岛投入近100多万的兵力,包括步兵骑兵空军海军等,驻军南韩,越过南韩和北朝鲜的三八线,妄图占领朝鲜半岛,而日本当年也是以朝鲜半岛作为跳板发动侵华战争。

唇亡齿寒,新中国刚建立不久,工业化还非常落后,国家百废待兴,美国在这个时候发动侵占朝鲜的战争其目的无疑是同日本一样,再次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发动侵华战争,以防止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侵略到自己在远东的既得利益。

大规模的抗美援朝战争,一触即发。

中美双方先后投入兵力分别为135万、120万,被迫参与战争的百姓此次战争,规模或达500万以上,伤亡人数近120万,每个参展军人后面都是一个家庭,这场战争的残酷、血腥,毁灭性,不言而喻。

我们熟知的上甘岭战役,也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

上甘岭战役的情景,我在《金刚川》再一次看到了,一样是被炸得面目全非,血流成河的山河,来来回回夺取阵地的反复伤亡,这是一个群体的伟大,也是一个群体的精神,面对美国的空军无限制的空袭,这更是一场135万中国志愿军的血肉之战。

但《金刚川》并没有表现出来,围绕着金刚川上的一座桥,战士们连续七次修复三十七米长的大桥,空军反复投炸弹,炸一次修一次,修一次炸一次,最后志愿军人便用自己的身体支起了一座“人桥”,辅助全军通过,最终美军放弃继续轰炸。

人桥是全电影的亮点,最让人动容的地方,当然还有十七八岁小战士们的视死如归也同样让人催泪。

个体人物形象的饱满也掩盖不了内容的单薄,这便是全部的故事,用一个老兵的口吻讲出来了,看完了也就完了的感觉,有前因也没有后果,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彰显了我们的士兵们伟大的,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

02 表现手法单一

不仅影片的内容,其实影片的表现手法也是很单一,就像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写不出来的时候,常用的句式就是,爸爸说,妈妈说老师说,同学说我说。

《金刚川》故事也是这样讲述的,整个片子分为四大部分,第1部分讲了几个连的主人公,主要是几个主演所承担的角色;第2部分,讲了美国的空军,更多的是突出了战争狂人的情绪化特征,为了炸毁中国的高炮,他脱离了部队擅自行动,最后与我们的炮兵连同归于尽;第3部分,讲述了高炮战士的视死如归和兄弟情义;第4部分讲桥,因为一开始修了炸了修,最后需要在凌晨5点前实现全军渡河会战,所以士兵在最后半个小时内架起了人桥,作为影片的升华。

何况影片中里面大段的重复,从4个不同的角度重复的去讲“轰炸桥这个事情”,我不知道管导是不是用这部影片尝试一种新的影视表达,毕竟之前的电影还没有这样拍过。

03 乏味且没有创新力

《金刚川》以4亿投资、3位国内硬核导演、一系列国内直男演员组成主创团队,上个周末上映时也表现得牛气十足:票房一天一个亿,结果确是是高开低走了!

如果我们冲着体会爱国精神,感受和平主义,去看这部片子,那基本上没有新的收获。如果是冲着普及历史,去看的话意义不大,因为它很多细节偏离历史,仔细的网友,可以从网上找到相当多的历史素材,在此我再次不做赘述。

现在只想就电影说电影。

看过《八佰》的朋友们都知道里面有苏州河,有一座难以度过的桥,有一匹白马,有赵云,有毁坏的照片……

当然《金刚川》里也有一条看似渡不过去的桥,有一匹受惊奔跑的白马,同一个镜头回放几遍,也有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赵云……

硬核内容重复度达到50%。

国内二战的电影,真的走不上国际舞台吗?

篇9: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金刚川》讲的是我志愿军去金城赴战时,必须通过唯一的一条叫“金刚川”的河,河上只有唯一一座木桥。美空军每隔几分钟就轰炸一次桥体,我军就立刻修复,美空军又轰炸,志愿军又修复,轮番很多次。在美空军看来,这座桥好像永远不可能炸掉似的。敌我陷于焦灼中,美空军最后疯狂轰炸,志愿军最后不得不采用人体架桥的方式,让大部队通过……

抗美援朝,33个月奋战,134起战役,197653人牺牲,青山埋忠骨,长风颂英魂。那一段沉重的历史,不该被尘封,应当被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此时此刻,他们都知道,面对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眼神里全是坚定。战士们守住的不仅仅是这座桥,他们守住的是国与家,是心中的信念。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这是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战士们奉献一切,捍卫和平,他们的英雄故事也被一代代国人传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战士的鲜血染红她……”

打动我的不是以少胜多,而是在一次次任务中的无路可退时的坚定!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在指定时间到达,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的战斗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的修补战火中的木桥。

在中国移动,也有这么一群人,在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且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他们不顾高原反应,发挥专业优势,在珠峰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通过铠装光缆拉远,降低站址侧能耗,延长基站运行时长,并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开通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实现5G信号对珠峰北坡登山线路及封顶的覆盖。

疫情面前,有多少人没日没夜加班加点,有多少人精疲力尽仍在坚持,有多少人临危不惧忘我工作,有多少人放弃团圆逆行一线!

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擦亮功勋、致敬英雄、感谢每一个坚守工作岗位、默默付出的人!和平年代,继承革命的精神,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牢记前人牺牲,珍惜如今国泰民安!愿英雄安息,愿世界和平,愿祖国更加强大!

篇10: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尾声。并不如荧幕里武德充沛的牛仔所说——所谓天空是他们的,此刻美国人的勇猛只能发泄在南朝鲜的普通民众和日本国的柔弱女人身上。6月,停战谈判议程协议全部达成,双方即将签订协定。为了将华盛顿继续绑在“北进”的战车上,从而维持自己岌岌可危的统治,李承晚强行扣押了2.7万余中朝战俘,妄图破坏停战。为了惩戒李氏战犯集团,达到“以战止战”的目的,我志愿军决定推迟签字,再次痛击南军。7月13日,志愿军与人民军发起攻势,金城反击战就此打响。

此次战役中,南朝鲜伪军是主要的打击目标。志愿军共出动兵力24万,集中了1000多门火炮和20辆坦克,对金城以南、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公里地段的李承晚部展开歼灭。金城战役是我志愿军难得的富裕战,也是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我军发动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是役我军的兵力是敌人三倍,地面火力是李部的1.7倍,对敌杀伤也多得益于猛烈的炮战。

7月14日我军奇袭白虎团,国家军事博物馆因此收藏了南朝鲜伪“首都师”的“王牌团”团旗,太阳的后裔缘此没了先人。16日,我军向南推进近200平方公里,随后开始抵挡美军的连续反扑。27日,收复的约180平方公里失地仍在我军坚守之下,金城以南地区的战线向南拉直,5.3万余敌伪军被击毙伤俘。美方随即签署停战协定。

需要辟谣的是,《金刚川》中并无网上所谓的我们和南鲜人作战而美国人当裁判的设定,也未出现能引起所谓美国人放我们一马遐想的剧情。剧尾的人桥,虽然是淮海战役的移花接木,也可以勉强视为一种志愿军不可战胜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即便这个表达本身槽点满满。

但我仍如坐针毡。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自开蒙以来乃至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社会革命与斗争事业之一。在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我们对外扶弱锄强,御侮于国门之外,以至弱当至强,打出了仁义之师、威武之师的风采,确立了新生共和国的大国地位,对内进行了深刻的国民精神和民族记忆的重塑、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与组织整合,奠定了我国发展现代化事业必备的思想和物质基础。即以庸俗的攻城略地论,朝鲜战争尚可以说是以三八线为始复以三八线为终,可抗美援朝的开场却实在东北边陲的鸭绿江边。无论从哪个角度,这场战争都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素材宝藏。

我初看过邓超的白马,挺经的防空炮,以及各自为战个人英雄主义的志愿军,以为管导演是受雇抢夺我们舆论阵地的US NAVY。到后来,看过美国那边同样无组织无纪律的牛仔队长,时而精准时而做做样子的炸弹,以及喀秋莎虽然算得上全片最美的场景,但毕竟正经地表武力最强帝国的火炮阵地轻松松被几波火箭弹整熄火了,我才晓得哥们确实不吹不黑,他令人诟病的叙事其实“非不为也,是不能也”。所以在最后,吃毕锅眼灰,放完轻巧屁,管导演只能把自己的疥蛙腿踩在传统社会体制外的结拜情义上。

李云龙式的草莽英雄,固然缘其魔幻而让人欲呼过瘾,却不是真正的历史,更无法解释我们的先人之所以伟大。以管导演们的叙事见,中国人就是毫无章法地草菅人命才换来了钢铁洪流战无不胜的美国人出离其对生命尊重认知的震撼与因而的却步,中国的国民就是一群没有开蒙、只知盲从赴死的义和拳民,而执政者则是冷血不知悲悯万生的大师兄,我们就这样野蛮地打破了文明人的岁月静好,以至于今日。我无意诋毁义和团,但我们的队伍若还如义和团一样,停留在只具备前工业时代的作战方法和组织方式的程度,那他们大概早同印第安人一道被北美奴隶主匪帮统统割下头皮或者攮进鸭绿江喂鱼,而我们现今仍要继续如蒋记国民政府治下的祖辈一样,挣扎着做好美国总督任意鱼肉的殖民地子民。

篇11: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金刚川,看到有些人说不及预期,特别是故事单薄了些。我倒是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很好。从一件事的不同角度不同场景去呈现战争中人性伟大的一面,同时也让观众感受了战争的极端残酷。

两个月能拍出这个水平的电影已经相当不错了。

如果一部电影的制作速度都可以在两个月内完成而且保持这个水平,那么电影公司的盈利水平将大大提升。

当然,也许是因为抗美援朝是一个特殊的主旋律题材,所以关注度高,对票房的贡献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

而另一方面,当红实力派导演,加上实力派演员,又是票房的保证。这个配置本身就相当有市场。

那些说有点不及预期的观众,我是想是他们预期太高了。似乎这么多年来,大多数观众对一部电影的预期就是爆款。这个现象说明我们其实还没有养成去电影院观影的习惯。电影的类型很多,如果不是老少皆宜的电影,票房差一些很正常。但是如果一部电影能保持10亿以上的票房,收回投资还有所盈利是没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说,其实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养成观影的习惯,并对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预期,而不是希望每部都是爆款。

回到电影讲述的故事,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自然当感叹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当好好珍惜。

只是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战争“。这两年懂王搞得世界不和平,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受打压。而另一方面国内内卷,特别是在职场打拼的白领们,如果人到中年没有一定的财富积累,996各种加班、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上待太多年之后,那么往往越努力越觉得无力改变现状。因为技能远远不够让自己跳出恶性循环的圈子。这大概是很多人焦虑的原因。

不管什么年代,生活从来都是不容易的。只是50年代,人们说的还是生存的问题。现在则是如何健康地并能持续循环向上地生活。

内循环当然很重要,但是外循环也得保持。如果没有新的形式出现,广大普通中青年还是996的话,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而普通人的机会则越来越少。

过去的很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引来了很多的外资,人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有了工作,过上小康生活。现在人口红利消失,而新的经济形式并没有那么明显地出现,虽然我们在转型的路上,但还远远算不上转型成功。

遥想朝鲜战争的时候韩国刚成立不久,而现在韩国已经是发达国家。论发展的速度并不比我们差。当然,你可以说,人家是小国,发展起来容易些。但我总觉得这种对比该带给们一些思考。

比如韩国的电影,往往深刻反应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

而我们的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可选消费“的一种,而不是刚需之类的精神食粮。

这些年虽然审查方面比以前开放很多,但开放的力度显然还不够大。以至于很多人还是追美剧、看韩国电影看好莱坞电影。显然我们的影视文化还比不上国外的。

金刚川里面开轰炸机的两个美国兵,一个只想完成任务早点回家,另一个死磕我们的高炮,最终机毁人亡。

我们和人家打战是为了保生存让人民群众过上和平的好日子,而他们打仗则是为了利益,虽然很大部分也有意识形态对抗的因素。

但对于参战双方的士兵来说,前者是集体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后者更像是个人的一份工作而已。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个国家当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正在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的路上,基本的物质需求显然已经不是这个阶段的重点,精神需求才是。

希望除了主旋律之外,也能有越来越多的其他类型的好电影。但这需要观众、监管部门和从业者一起努力。

篇12: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每当听到这首志愿军之歌,浑身的热血就会沸腾!七十年前的那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自己没有经历过,可儿时就从也没有参加那场战争却在那场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参军在丹东附近服役的爸爸不止一次的讲过,儿时的课本里小人书里知道了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等等这些英勇的志愿军烈士的英雄事迹。

金刚川战役,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金刚川》的故事是发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当时为了争取谈判主动权,志愿军发动最后一次大型战役,金刚川是本次战役中重要的军事通道,搭载着的岩里桥却被敌方损毁。为了抢占军事先机,我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抢修战斗,却因为敌方的顽强抗击,一次又一次的炸回。敌方轰炸机在两个多小时内向桥梁扔下数以千计的炸弹,而我方不惧牺牲,一次又一次的修复战略通道,直至战斗胜利。

《金刚川》片子里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几个人物,一个情节,多角度的反复演绎,让观众通过不同的场景,深入了解我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与美国鬼子的钢铁飞机、炸弹间进行的浴血奋战。

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演绎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吴京没有了《战狼》里的完美身材,油腻大叔的样子也把高射炮手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最值得说的就是说张译演的张飞的角色,他的“来啊”的怒吼,目眦尽裂的敌忾表情,把志愿军战士不怕死的顽强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

抗美援朝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物资资源都远远落后于美国人的志愿军,愣是用不怕死的精神,将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打得坐到了谈判桌上。这不得不说是军事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场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让中国人有了足够的底气面对强权,为国家和人民争取到了尊严威严。

作为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献礼片,金刚川用还原真实场景的形式,告诉国人,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的军人用生命和血肉之躯换来了。现代年轻人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付出,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准备着给与那些胆敢破坏我们幸福生活的“豺狼”狠狠的打击,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民“不好惹”!“惹不得”!

墙裂推荐大家走进影院去看看这部片子,最好带着孩子们去看,就为了让孩子们不忘记那场惨烈的战争中那些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牺牲,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的不易。

篇13: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作为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它极为特殊,它8月开机,9月定档,10月就上映,即使有三大导演联合执导,即使投资达到了4亿人民币,但作为一部战争片,拍摄周期还是很紧张。

不过成片依旧呈现出了浓浓的大片质感,熟悉的演员悉数登场,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让人血脉偾张,《八佰》里的那匹白马乱入风采依旧,而频繁响起的警报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开场演员旁白里,曝出三个“关键词”,每个词都隐藏着一段残酷的历史,令人心情复杂。

关键词1:十七八岁

开始的一段旁白说道:“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

事实上,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比对面的美军要小了整整一代。

志愿军将领里,年纪最大的彭德怀当时五十多岁,依然处于壮年,而对面的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是七旬老头。

中方的军长年龄最大的是48岁的曾泽生,最小的是33岁的肖永银,军长平均年龄只有36岁,而师长平均年龄只有32.5岁,团长平均年龄只有28.5岁,营长连长都只有20出头,那些普通士兵刚好是十七八岁。

对面的美军中,最年轻的军长56岁,最年轻的师长48岁,团长是45岁,营长也在40岁以上。

双方一对比就能看出,美军年龄比我们整整大了一轮儿。

年龄大意味着作战经验丰富,美军本想凭借年龄优势做到“大人打小孩”,却没想到他们遇到的是不同寻常的年轻人。

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华少年,许多都稚气未脱,他们还未从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缓过劲儿来,就奔赴朝鲜作战,对和平的渴望让他们爆发了虎狼之气,最终击退美军强敌,壮我中华国威。

关键词2:生命之桥

旁白接着说道:“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镜头很快给到了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桥,志愿军匍匐在桥周围的土丘上,紧张地看着那座桥。

这座桥是有真实历史原型的,它是金刚川的岩里桥,被志愿军称为“生命之桥”。

《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战。

这场战役前,朝鲜停战双方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就在签字前,南朝鲜的李承晚集团违反停战协议,扣留战俘2.7万人,强行编入军队,准备继续打下去。

彭德怀按照指示发动了金城战役,目标是消灭南朝鲜军队1.5万人,为停战谈判赢得主动权。

金刚川是金城前线的一条大河,最宽可达60米,在此之前志愿军在战役准备阶段架桥72座,并且配备了各式门桥、苏式浮桥、橡皮舟等渡河工具,资源的补给全部需要通过这些桥运送过去。

美军得知这一情况后,昼夜不停地派飞机轰炸桥梁,72座桥几乎全部被毁,为了阻止志愿军抢修桥梁,美军连周边的树林都毁了。

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花了7天7夜架起了一座载重桥。

桥梁修好后很快被敌军侦察机发现,美军派出24架“黑寡妇”轰炸机前来,2个小时投放了700多枚炸弹,70%的桥梁被毁。

张振智带着兄弟们连续7次成功抢修这座桥,美军前后投下了炸弹1000余枚,炮弹2500余枚,依旧没有摧毁这座生命之桥,这座桥的存在是金城战役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点。

所以,这座生命之桥在《金刚川》里一定是个重要的存在。

关键词3:焦糊味

旁白接着说:“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这些焦糊味,是美军轰炸后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充满着死亡的气息,也是萦绕在志愿军心中久久不散的梦魇。

当时中美装备的差距之大,让志愿军连在呼吸的空气里都能闻到焦糊味的压迫感。

美军泰勒军长曾经如此评价中美装备差距:“(中国志愿军)长于数量和勇气,在战术方面受过配合地形的良好训练,但他们的装备极其原始化,大部分是我们早已送进军事博物馆的古董。”

这句话毫不夸张,志愿军当时一个军的火力比不上美军一个师。

美军当时在各个方面碾压我军,他们每个步兵都配有前线航空控制员,随时可以用无线电呼叫航空火力救援,他们每个团都有一个坦克营,下辖4个坦克连,有近70辆坦克。而志愿军在这方面的配备几乎为零。

美军手里拿着的是二战时轻武器的杰作,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毛衣裤,外面还有防风雨登山服,侦察连甚至用上了刚刚研制成功的防弹背心。

而志愿军手里拿的都是二战时缴获敌人的武器,他们其中许多人是南方人,被紧急派往朝鲜,甚至都没入冬的棉衣,被活活冻死的人就有不少,剩下的志愿军虽然穿着棉衣棉裤,但衣服一遇水就会冻结,失去保温效果。

在如此大的装备差距下,志愿军白天只能隐蔽在防空洞里,忍受美军狂轰乱炸,夜里才能出来发动进攻,所以他们大多数人的记忆中,不是攻城掠地的畅快,而是躲起来时空气里那弥漫着的焦糊味。

我们能回顾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到多久的未来。

对于历史的叙述始终都是对未来的勾勒,是打开未来想象之路的钥匙;我们把自己过去的故事讲好,才能有信心讲好未来的故事。

总之,《金刚川》是一部值得推荐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的电影。

当我们今天在网上高谈阔论,在双十一挑灯夜战的时候,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闻一闻70年前战场上的焦糊味,毕竟我们之所以拥有今天,是因为有的人把他们的明天留在了昨天...

但愿朝阳常照我土,不忘烈士鲜血满地!

篇14: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电影《金刚川》是管虎导演继《八佰》之后的另一部大作;是一部抗美援朝爱国题材的影片,首先,中国电影界已经很长时间没怎么认真拍过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了,上映之前宣传的也很到位,主演张译曾在一场发布会上夸下海口,“我以人格担保,《金刚川》不会比《八佰》差!”所以很多观众也带着很高的期盼去观看;所以上映后它的'口碑确很有争议性,也可能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在电影工业上也拍摄出了非常高的水平。

《金刚川》确切的说是发生在1953年7月12日,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吗,为了在指定时间达到,向金城前线投放更多战力,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不断抵御敌机狂攻乱炸,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主要围绕“修桥―炸桥―护桥―渡桥”为主体,选取了工兵视角、美兵视角、炮兵视角等几个角度描述了一天24小时内几个志愿军战士壮烈牺牲的故事。虽然情节上面比较单一,但他对于小人物的描述确非常细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非常饱满。大背景下描述小人物,凸显电影故事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唯一遗憾的是金刚川没有拍出多视角叙事的畅汗淋漓和对人性深度的挖掘;相对更高的期望而言,就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赶出一篇像样的命题作文一样,金刚川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然不错了。

电影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谋求最大公约数的满意度上,《金刚川》其实可以从志愿军的壮烈与牺牲下做更多动人的文章。正如影片的英文译名“TheSacrifice――牺牲”一样,一座几十米的小桥,牺牲那么多人的生命去保护,去抢修,这本身不是很让人动容的故事吗?

历经血与火写就的历史不会被磨灭,英雄儿女誓死不屈的精神永远会被后辈铭记,毕竟保家卫国,刻不容缓,毋庸置疑!!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600字作文

金刚川的观后感150字左右

金刚川影片精彩观后感

暖川观后感

金刚川电影观后感

金刚川抗战电影观后感

献给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金刚川》观后感

观看影片《金刚川》观后感

《宝莲灯》的观后感个人影评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心得体会(共14篇)】相关文章:

川蜀作文500字2022-08-16

观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2022-11-05

电影浴血无名川观后感2022-11-05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700字2023-09-01

“致敬抗美援朝”主题云团课、队课观后感2023-06-12

观看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2022-09-26

长津湖个人心得2022-11-05

长津湖观影心得2023-11-15

爱国主义读后感600字2023-07-04

摩登时代观后心得感想初中2023-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