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枣树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共3篇)由网友“平原上的黑泽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阿克苏枣树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阿克苏枣树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阿克苏枣树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摘 要: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径级9.0 cm的灰枣为研究对象,利用FLGS-TDP插针式茎流仪和小气候仪对其茎流变化极其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检测。结果表明,枣树茎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茎流量在16:00左右到达高峰状态;在不同类型的天气条件下,枣树的茎流活动规律不尽相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太阳的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是影响枣树茎流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茎流量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时滞效应。
关键词:茎流速率; 气象因子; 灰枣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枣树的天然适生区。近年来,南疆地区的枣树栽培发展很快,但是在生产上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水分管理的不科学性。尤其是枣树的茎流规律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利用插针式茎流仪,结合小气象仪对气象因子的同步检测,动态地研究枣树干茎流规律,对枣树的干茎流和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 研究区域概况
研究区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内的林科院佳木良种试验站(80°32′E, 41°15@N,海拔1 103.8 m,地下水位3.3 m),是新疆林科院下属试验基地。该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蒸发量远大于年均降水量,枣树生长期主要靠天山南坡的冰雪融水灌溉,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燥,病虫害少。试验站内灌溉样地用水为台兰河下游水源和井水,水资源充足,实验灌溉方式为滴灌。
2 研究方法
2.1 被测植株的选定及预处理 实验果树品种为灰枣,根据荒漠沙壤土土壤测定的标准,选择果树生长的代表性土壤环境区域,在其生长位置远离田埂并便于灌溉的植株中进行筛选,实验是将地径为9.0 cm的样株作为中龄林的代表进行分析,植株地径尽量笔直,树体表层粗皮无开裂。
2.2 茎流速率的测定 利用已安装的FLGS-TDP插针式茎流仪,与5-8月份的灰枣生长期对枣树的茎流速率进行连续检测,并利用小气候仪对实验所在地区的温度、相对湿度及太阳辐射等气候因素每隔1 h进行自动检测记录,保证与茎流测量同步。
3 结果与分析
图1 枣树茎流速率日变化规律
3.1 枣树茎流的日际变化 从图1中看出,8月上旬枣树茎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3日天气晴朗, 由于实验区日出时间较晚,枣树茎流启动时间一般为08:00,08:30-16:00茎流量大幅度上升,并在16:00左右迅速到达茎流活动的高峰状态,茎流高峰可持续6~8 h。在此之后,茎流速率开始呈下降趋势,与上升幅度相比,下降幅度比较缓和,茎流停止的时间界限不是很明显,到凌晨02:00左右时基本下降至极低值,至后将舒缓的进行夜间茎流传输,总体而言,整个日周期灰枣的液流活跃期历时约15 h。
图2 枣树茎流速率日际变化规律
从图2中看出,8月上旬枣树茎流速率日际变化呈多峰曲线。8月3-5日天气晴朗,枣树液流启动时间大致都为09:00点。15:00-17:00点出现峰值。在此之后,茎流量呈下降趋势。相对而言,多云或阴天天气液流启动时间将推迟,峰值也较小。8月6日为多云,茎流启动时间推迟大约30 min,茎流波峰始终保持较小值,明显低于晴天时的水平。从气象因子连日变化曲线可看出,在多云或阴天天气条件下,太阳辐射强度小,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低,相应的枣树的茎流速率曲线峰值低;而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情况正好相反,说明这一季节每日液流的`最大值与当日的气象因子密切相关。8月7-8日两天都有阵雨,茎流量波动与晴天相比,峰值均出现在20:00左右,波动幅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夜间降雨时土壤水分含量高, 使得枣树较高的茎流峰值出现在晚间,茎流量明显大于白天。
一般而言,植被的气孔在夜间会关闭, 叶片蒸腾速率变为0,而试验中测得的枣树液流速率尽管数值很低, 数值却不为0(图1和图2)。可看出,枣树的根系在夜间仍具有继续保持吸水的能力,以此来协调自身的需水平衡。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灰枣夜间有茎流活动,且活动强度具有自身的特点。由图2 可知,3-5日的夜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茎流活动,这是由于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植株蒸腾作用过于强烈,根系吸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自身需求,从而造成植物体内水分供需平衡失调,水容量下降。而在夜间蒸腾停止后,在根压的作用下根系吸水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持续保持吸水能力,以此补充白天蒸腾引起的水分亏缺。而6-8日,天气为阴天或有降雨过程,白天枣树的耗水量相对较少,植物体失水并不严重,到了夜间基本无液流活动。
3.2 枣树茎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枣树茎流变化与小气候仪同步检测的试验地空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气候因子连日变化的测定结果比较发现,枣树茎干液流速率连日波动规律完全与同步检测的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等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灰枣的液流速率受环境因子影响明显。
太阳辐射强度既能诱导植被气孔启闭,又决定了叶片温度、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是影响灌木茎流变化的最主要因子,茎流启动和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光照强度紧密相关。
篇2:浅析济宁市 PM10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浅析济宁市 PM10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引言
颗粒物污染是导致中国多数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因素[1-2],尤其是小颗粒物(PM10和PM2.5) 因其粒径较小和比表面积较大,更容易富集有毒物质,比大颗粒物(TSP)具有更大的危害[3-4]。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大气PM10浓度所进行的一系列的试验和监测结果表明[5-6]。城市PM10污染有加剧的趋势。通过研究分析济宁市近3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内PM10的浓度以及PM10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力图反映出济宁市PM10的污染状况和影响PM10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整体衡量济宁市PM10的污染状况提供理论支持,为空气质量预报、防治大气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猛,机动车拥有量、建筑工地扬尘量和工业耗煤量、工业废气排放量都在不断增加,使该地区具有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7-9],大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同时,中心城区面积101.3 km2、人口为93.6万人,人口密度为9240人/ km2[10]。这样人口密集的地区,空气质量特别值得关注。
―PM10的观测资料由济宁市环境监测中心提供、同期气象资料由济宁国家气象观测站提供。同时规定10月―次年3月为采暖期,4―9月为非采暖期[11]。
2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PM10分布特征
2.1 PM10的月变化特征
根据1月―月PM10的日平均监测数据,计算出PM10日平均浓度的月平均值;图l为PM10月平均浓度分布状况。PM10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2月份,为0.120 mg/m3,其次是1月份,为0.118 mg/m3;最小值出现在6月份,为0.081mg/m3,年平均浓度为0.103 mg/m3。其中,10月―次年3月(采暖期)的月平均浓度为0.111mg/m3,4―9月(非采暖期)的月平均浓度为0.091mg/m3。采暖期的平均浓度整体大于非采暖期。其原因是冬季的太阳辐射弱,气温、气压低,降雨量小,大气稳定度好,不易对流,颗粒物的`扩散困难,并且冬季采暖燃料的使用量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2月和1月,这段时间气温较低,用于居民采暖的燃煤量比较大,PM10的浓度水平达到最高,而到了春季气温相对略高,燃料的使用量也相对减少,PM10的浓度有所降低。在非采暖期PM10的月平均浓度整体变小,这是因为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温度和气压升高,降雨逐渐增多,大气不稳定,容易发生对流,颗粒物较易扩散。
3 PM10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气象因子是影响PM10质量浓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受多种气象因子的综合影响以及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PM10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比较复杂。
3.1 风与PM10浓度的关系
风是边界层内影响污染物扩散的重要动力因子,其中风向决定PM10的输送方向,风速则决定PM10浓度的扩散速度。特别是低层(200m以下)风速、风向的变化直接影响PM10浓度的聚散及各处的浓度分布。济宁不仅有大气候背景的盛行风,即春季最多风向为S风,夏季为SW风,秋季为E风,冬季为N风,也有热岛环流,城市内部还受“高楼风”、“街道风”等局地环流的影响。
经统计2010-2012年平均风速资料和相应的PM10浓度资料,得到图3,由图可以看出,PM10浓度与风速呈现出较好的反相关,即风速越大,污染物浓度越小,相关系数达到0.97;但风速达到4m/s时, PM10与风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两者均通过了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原因为大风可以引起二次扬尘增加了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济宁采暖期的平均静风频率为11%,比非采暖期的6%高出5%,这也是济宁市在采暖期PM10污染较为严重的一个原因。
4 小结
(1) PM10在采暖期的月平均浓度(0.111mg/m3)整体大于非采暖期的月平均浓(0.091mg/m3),且日变化有明显的双峰型规律,在采暖期PM10浓度07时以后开始加重,09―10时出现第一个峰值,12时以后污染减轻,13―17时出现低谷,20―21时出现第二个峰值。在非采暖期PM10浓度的两个峰值出现时间和采暖期相比,早晨提前3h,晚上推迟1~2h。
(2) PM10浓度与 4m/s 以下的风速呈现出较好的反相关,即风速越大,PM10浓度越小,但当风速达到 4m/s时, PM10与风速呈正相关;PM10的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80%~90%区间;PM10浓度随热岛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篇3:秋玉米适宜播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秋玉米适宜播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
摘要:2015年6月25日至10月22日,课题组在江西省宜春市进行了秋玉米种植试验,得出了秋玉米适宜的播期,研究了秋玉米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等。
关键词:秋玉米;适宜播期;气象因子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04.017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选取的甜糯玉米品种是广西研究所研发的“玉美头601”。
1.2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
秋玉米试验田块说明:位于宜春学院大门左侧艺术楼前,方位西南。地势平坦,面积为0.13公顷,是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砂壤土,酸性,肥力上等,产量水平上等。
1.3仪器设备说明
观测记录簿、照相机、卷尺、皮尺等。考种设备:电子秤(0~50公斤)、天平、干燥机,有关气象要素资料使用宜春市气象台观测资料。
1.4试验方法
播种:秋玉米分6期播种,每隔10天一期,即6月25日、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4日、8月14日。秋玉米采取直播,每期种植56株,每株间距20厘米,行距50厘米。施0.7公斤复合肥做基肥,结算每亩91公斤。管理记录:各试验地管理一致,不能存在差别。然后对种植的玉米进行认真观察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玉米的各个物候期,如开花期、成熟期。期间收集了秋玉米选育、繁殖、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指标。考种:玉米成熟时进行考种,在每期实验地里选取长势均匀的15株作样本求平均数。各经济性状考种内容有:株高、叶片数、结棒高度、玉米棒(棒长、棒直径、玉米行数、每行粒数)、鲜重和缺粒情况等。分析:最后比较各不同播种期在这些参数上存在的差异,得出“玉美头601”玉米在宜春市的种植气候标准,确定了秋季最佳播种时间。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播期与物候期比较
从表1结果可看出,甜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呈递减趋势;生殖生长期天数随播期延迟减少。相对于营养生长来说,生殖生长随播期的延迟变化不大;全生育天数随播期延迟而减少。经济产量随播期延迟明显降低。秋季甜玉米全生育期85天左右。秋玉米生长期间,气温由高向低,雨量少,因而苗期发育快,营养生长时间短,干物质积累少,果穗较小。营养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14天,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6天,全生育天数受播期延迟最大相差20天,而经济产量最大相差39.9克。随播期延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全生育天数、经济产量都呈降低趋势。随播期延迟全生育天数主要受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影响较大,经济产量变化也很大。经济总产量的提高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良好长势,所以在苗期的栽培管理上要引起重视,营养生长期生长得好才有高产量。各项指标显示:只有6月25日为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
2.2不同播期与温度关系比较
由表2可知:营养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994.5℃~825.6℃之间,相差168.9℃。随播期的延迟在营养生长期中,有效积温随营养天数的减少而明显降低;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在482.1℃~336.8℃之间,相差145.3℃,温差加大,对经济产量影响也较大。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随全生育天数的降低而降低。6个播期的全育期的有效积温在1476.6℃~1162.4℃之间,相差了314.2℃。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受播期延迟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播期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受生殖生长期的影响,故播期应对生殖生长期的有效积温进行有效控制。在营养生长期,当有效积温达到994.5℃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01.5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达到1375.0℃时,玉米可以采收。秋玉米种植开花在8月中旬或9月上旬、中旬,高温季节开花,玉米花粉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花药失水而不开裂,使花药内花粉不能弹出来或者出来较少,因而玉米棒秃顶缺粒,影响产量。秋季甜玉米在营养期有效积温达到994.5℃,生殖生长期有效积温达到482.1℃,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2.3不同播期与光照关系比较
由表3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随营养生长天数的减少而逐渐减少,变化规律不明显;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在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随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逐渐减少,这与季节变化导致天气变化有关;随播期的延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受的影响更大,营养生长期受的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的光照时数进行有效控制。且在营养生长期,当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玉米开始开花,在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00.7小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的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光照时数达到288.5小时,生殖生长期光照时数达到252.5小时,全生育期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2.4不同播期与降水量关系比较
由表4可知:在6期的营养生长期中,降水量在289.8毫米~143.7毫米之间,相差了146.1毫米,秋季甜玉米播期的延迟使营养生长期降水量随着营养天数的'降低呈现下降的趋势;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在109.1毫米~62.2毫米之间,仅相差了46.9毫米,在生殖生长期中降水量随着生殖生长天数的减少呈现不明显规律性,这与6、7月宜春进入降水集中期有关,7月10日左右汛期结束,降雨量又逐渐减少;全生育期中的降水量在398.9毫米~205.9毫米之间,相差了193.0毫米,在全生育期中降水量随全生育天数的减少而减少。随播期的延迟营养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更大,生殖生长期受降水量影响较小,而全生育期主要是受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故应在营养生长期中对降水量进行有效控制。且营养生长期降水量达到289.8毫米时玉米开始开花,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76.6毫米时玉米开始成熟,全生育期中降水量达到235.7毫米时玉米可以采收。当在营养期降水量达到289.9毫米,生殖生长期降水量达到109.1毫米,全生育期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6月25日为最佳播期。
3总结与讨论
秋季甜玉米试验从2015年6月25日到8月14日每隔10天共进行6次播期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将种植密度、施肥量等控制不变,播期时间做唯一变量。综合总结:秋季甜玉米在宜春市的最适宜播期为6月25日。秋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采收鲜食青果穗75天左右。由表1可得:播期不同对植物营养生长期的影响较大,而经济总产量的高低又取决于营养生长期的长势,在第1播期中营养生长和总产量都是最好的。由表2、表3、表4可得:当全生育期有效积温达到1476.6℃,光照时数达到541.0小时,降水量达到398.9毫米时经济产量最高,即得出在6月25日是宜春市秋季甜玉米最适宜播期。此次试验在室外种植,在生长过程中可能有些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期的玉米生长有一定影响,各种气候因素无法控制,从而不同程度影响本试验数据的科学性。还存在不足之处是土地面积及人员有限,面积偏少而限制了试验玉米数量,数据的偏少缺少说服力,可能导致规律性不强。
★ 网络营销的论文
★ 网络营销相关论文
★ 网络营销论文
★ 检测线申请范文
【阿克苏枣树茎流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论文(共3篇)】相关文章: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危害2023-03-24
Excel在水文要素计算中应用的论文2022-05-08
航天器热平衡试验技术评述2023-10-15
近50 a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2022-07-31
社区康复护理教育论文2023-09-15
科技创新论文2022-05-07
科技创新教育教学论文2023-08-17
工业工程教学论文2023-09-25
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的论文2023-07-22
经销商推介会发言稿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