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锦集14篇)由网友“香蕉牛奶呀”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
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方式,网络购物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而食品类的网购消费是网上购物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以淘宝网分层抽取的语料为例,总结了食品类网店命名的基本情况,认为食品类网店命名在语音上音节多于实体店铺,常用多层修饰语,语汇上与经营行业和店铺规模息息相关,并从心理语言学的言语理解和言语影响理论分析认为:食品类网店命名特点体现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网购食品求实心理的主导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食品类网店命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区别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关键词:网店命名 食品类 语言 消费心理
一.食品类网店命名的基本概况
本文的研究从淘宝网和天猫商城入手,在食品行业网店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经营类型分为零食类、生鲜食品类、粮油类三类,根据店铺规模分为大型店铺天猫店铺和中小店铺淘宝店铺两类,在此基础上,使用分层抽样的统计手段抽取语料共400条,据统计其中零食类店铺中大型店铺五个音节以上店名共占比百分之九十,小型店铺占百分之六十一;体现品牌的店名其中大型店铺占百分之四十九,小型店铺占百分之十七;生鲜类店铺中五个音节以上店名大型店铺占百分之九十四,小型店铺占百分之四十五,体现品牌的店名大型店铺占占百分之六十七,小型店铺占百分之三十五;粮油类店铺中大型店铺五个音节以上店名占百分之八十四,小型店铺占比百分之四十八,体现品牌的店名其中大型店铺 占百分之五十六,小型店铺占百分之十一。可以发现体现品牌的网店在大型店铺中占到更大比例;音节在五个以上音节的店名在大型店铺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小店铺,原因在于大型店铺多采用多层修饰语;而中小店铺的命名更加灵活;具体修饰语的使用与经营类型息息相关。不同规模的网店命名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层次的消费者心理因素。
二.食品类网店命名的特点
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食品类网店命名大多采取了偏正结构:采取“修饰语+通名”的形式,如“德芙官方旗舰店”“趣城食品专营店”“橘子花开食品”“香香零食”“诚信食品”等等。但也有特例,如“品鲜生”“真滋味”“万嘉隆”等店铺的名称。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型网店中,绝大多数店名都采取了“修饰语+通名”的形式,很多店铺的命名音节多的原因在于使用了多重层次的修饰语。多重修饰语的第一层一般是语义上有区别性的或体现品牌的内容,而第二层或第三层则是语义上体现该店铺的经营范围或者特点规模的内容,如“周黑鸭食品旗舰店”“大旗旗舰店”“长沙巨丰食品旗舰店”“薏薏诚信水果店”等都具有多层修饰语,而常常以“旗舰”或“专营”为最后一层修饰语体现了大型店铺销售量大且正品保障的话语权威。在中小型店铺命名中,采取“修饰语+通名”形式的店铺比重相比较低,中小店铺采取更加灵活的命名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用来抵消没有大型店铺话语权威性的弊端,如“生活在线LOL”“海派E族”“食否”等灵活运用外来语和谐音等修辞手法,体现店铺的独特个性。
多层修饰语的运用必然导致店名在语音上的音节数量比较多,从语料统计中也可以看到,在大型店铺命名中五个音节以上所占比例非常高,原因在于,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第一次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大多并不是搜索商家名而是搜索商品名,是通过产品而认识商家的,因此商家命名不一定要追求简明好记。另外修饰词语较多的店铺名包含更多的关键词,在消费者检索商家的时候更容易被检索到,举例来说如“好食汇专营店”和“糖糖屋零食物语食品专营店”相比,消费者在店铺检索栏输入“糖”“食品”“零食”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前列出现的商家必然有后者,因此这也是食品类网店名音节数量普遍多于同行业实体店的原因。
三.食品类网店命名成因的心理分析
食品类商品的网络消费的对象是食品,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食品的目的主要在于网络购物价格低廉且能买到日常难以买到的特色产品,可见食品消费者主要注重食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影响食品网上消费主导心理是求实心理。网店命名要实现其效果,必须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唤起其购买欲望,最终引导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店铺名的语言选择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例如食品类网店命名常常采取“旗舰店”“专营店”“批发店”“诚信店”等命名方式对店铺的特点作出说明,使得抱有求实消费目的的消费者产生兴趣,可见消费者对店名的认知情况影响着购买的前环节。食品类网店在命名中常常会加入体现食品安全、新鲜、营养、高质量的词汇,如“好食汇专营”“尚海放心食品”“润德健康食品专营店”等都在店铺命名中体现了“好”“健康”“放心”等词汇来迎合消费求实心理。网购食品求实心理也体现于消费者企图获得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以上心理类型均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针对消费者求实心理的明明策略,是食品类网店命名过程中的最重要一环。
四.食品类网店命名的基本原则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音语汇语法特点形成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于商家针对消费者以求实心理为主导的消费心理在店铺命名的言语理解上进行迎合,而这种心理认知上的迎合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本文认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获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网店命名的核心原则,在此核心原则的基础上本文总结提出了三种命名基本原则,分别是区别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违背命名原则可能对商家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区别性原则要求食品类网店名形成自身的有别其他店铺的特色命名,还要坚持规范的原则不宜模仿知名品牌。首先,专营商家以品牌为区别性成分;其次,综合性商家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或体现时尚性的因素。而违反区别性原则的现象也存在,这会造成商店名称缺乏自身特色甚至违反相关法律政策,以武汉市著名商标周黑鸭为例,“周黑鸭旗舰店”是厂家直销店,而“周黑鸭527”“周黑鸭精品店”“周黑鸭武汉生活”等店名也存在于網上,这些店铺一方面销量难以与正宗店铺相比,甚至不符合语言规范甚至违反法规政策。网上店铺命名虽然有监管的'空白,但商家必须遵守以上规范与政策。没有特色或趋同模仿的命名会对商家经营产生消极影响。
相关性原则要求食品类网店命名要与店铺的经营有相关性,与经营情况完全不相关的店铺命名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或导致消费者怀疑商家资质。相关性原则在食品类网店命名中主要体现在体现品牌、体现经营种类范围和体现店铺规模三个方面,体现品牌如“德芙旗舰店”“周黑鸭旗舰店”“良品铺子旗舰店”等,知名品牌在这里体现得要简洁明快以便于消费者认知;体现种类范围的如“果郡王旗舰店”“山果演义旗舰店”既体现出经营的对象是水果,又体现出店铺的规模是“旗舰店”,区别程度很高而别具特色。但有些店铺并没有体现相关性的特征,例如“丑丑不丑店铺”“十大青年”“特色购物”等店名并没有体现任何关于店铺经营的特征,对这些店铺的消费者的认知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笔者调查发现,此类未体现相关性的点名大多存在于出货量比较小的淘宝小型店铺中,而天猫大型店铺无一例外体现了相关性的命名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食品类网店命名要针对不同行业的消费者消费心理进行,因为网络购物与现实购物相比虽然有超空间的特点,但是也有消费者无法直观了解货物与商家经营状况的弊端,因此,网络购物存在一定风险性。商家应该针对这种求实心理,根据实际情况体现商家能够给予消费者权益保障的优势。从营业规模来看,在大型店铺和天猫店铺中普遍采用了最后一层修饰语为“旗舰店”或“专营店”来向消费者传达本店铺经营规模大,专业性强,拥有独一无二的真品保证,从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经营范围来看,经营不同商品的店铺类型往往突出消费者尤其关心此类商品的重要特征,例如在生鲜肉类行业,消费者更关注的是产品送到是否新鲜优质,运输手段是否便捷高效,如从生鲜行业的“聚福鲜旗舰店”“御鲜轩旗舰店”“聚鲜品食品专营店”等来看,“鲜”字在生鲜行业店名出现的频率极高,这都体现了特定行业的相关性原则。而有些店铺采取“小馆”“小窝”等命名,虽然体现了一定新奇性,但是则不利于消费者对店铺实力和质量有足够的信任,因此一些规模较小的店铺在店铺命名中加入了如“诚信”“专业”“良心”也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消费者对经营资质的怀疑。
五.结语
在网上消费和经营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今天,网络店铺的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日常店铺命名。本文从消费心理的与店名认知的角度分析了食品类网络店铺的命名特征,提出了食品类网络店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对食品类网店的开店命名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同时,本文也从新的角度对网店命名进行了划分,根据店铺规模和经营商品的不同,把食品类网店再细分成了不同类别再进行分析,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在大型店铺中,多使用“修饰语+中心语”的形式,使用多层修饰语的比例高,音节大多长于中小店铺和实体店铺,常用“旗舰”“专营”作为最后一层修饰语;中小店铺的语法形式更加灵活,音节比大型店铺一般较短,但仍然大多数比实体店铺长,融入更多的时尚元素和修辞方法。从店铺经营类别来看,不同小类的店铺在语汇上都体现了相关行业的特点。而以上特点的产生根源于商家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语言认知上使用的策略。在电子商务更加普及的今天以及未来,网络商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网店命名也会有更多变化值得语言研究者进一步细分考察。
参考文献
1.罗子明.消费者心理学 [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淘寶网店铺名称的语言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硕士,
篇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论文
一、研究基础:语料语言学库研究范式
利用语料库研究语言或者语言变体就是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范式,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各种语料库为包括阅读在内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从中提取大量的语言素材,创造真实语境,摆脱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词汇、句法和语篇。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简述语料库研究的思路。词汇是指词素、单词、连续的短语和词块等。这是语料库研究的优势所在。在词汇方面,Sin-clair通过对nakedeye的探讨提出了语料库中词项分析的思路。具体来说,在词汇分析时,首先检索一个或者多个词项,在索引行中观察分析词项的搭配情况,概括词汇的搭配关系,归纳出与词项有关的类联接。然后基于这些形式上的分析可进一步探索词项的语义倾向问题以及词项的感情色彩等语义韵问题。语言句法层面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句法结构,或者称为型式。在语料库研究范式下,对句法结构的研究需要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词性标注,并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复杂检索以深度挖掘。目前研究最多也是技术操作上最为成熟的句法结构为类联接。类联接是句法层面的“结伴关系”,包括词的类联接、词组或短语的类联接、词类或语法类的类联接,是“搭配的更高层次,与语言的句法层面有密切关系”。通过类联接不仅可以探讨语义韵等语义方面的问题,还可以研究某些结构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属性,从而洞察语言的语体和语用等方面。
二、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一)悉尼学派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
前两个阶段侧重阅读教学,而后两个阶段重点是写作教学。所有四个阶段处于循环中。在设定的真实的情景中,教师与学生磋商、互动以充分理解阅读文本,同时学生不断获得教师关于语类的知识,直至能够单独完成语篇的写作。
(二)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构建
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语料库语言学框架下有方法和技术上的保障,再加上系统功能语言学悉尼学派语类理论的坚实理论基础,在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法中引入语料库和语料库方法具有极大可行性。因此,我们提出构建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基于语类的读写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阅读教学包括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建构知识场和建立语篇模式。在前一个阶段,对于阅读文本,通过语料库工具的词表生成功能和主题词生成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观察词表/词簇表,尤其是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获得文章的语场方面的信息。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则能更好体现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的优势。建立语篇模式阶段则更多的依赖传统的方法,但可以运用基于语料库的方法检索、分析我们提出的假设。写作教学包括合作创作语篇和独立创作语篇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知识,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合作创作语篇是为独立创作语篇做准备。在写作教学阶段,语料库及其技术主要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介入,用于分析学习者的文本,特别是当分析多名学习者独立创作的语篇时。写作阶段的分析将用于进一步的阅读教学,体现了写作对阅读的反拨作用。这样,读、写就构成一个循环。在流程图中,语料库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作用被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四种情况:①是指语料库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在阅读阶段,在阅读之前,亦可在阅读之后,通过语料库工具(如AntConc)的词表功能和主题词功能,获得其词表/词簇表,通过语料库工具的链接功能在语境学习重点单词或者词组,必要的时候辅以从其他大型语料库中提取的相关单词或者短语的例句,进行词汇的拓展练习。也可以观察词表/词簇表和主题词表,通过主题词推测文本的主旨大意,即获得语场方面的信息。第二,在阅读之后,对于语篇中显著的衔接连贯、语境特征或者互动性等语篇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前检索并导出检索结果,经过必要的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一起探讨课文的语篇特征,或者教师根据检索内容提出一些关于课文语篇特征的.假设,由学生课后通过精细阅读寻找例证。第三,为学生选择同一主题的课后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料库工具(如Range)的词表功能,进行词表对比,保证阅读材料的词汇难度与课文一致。当分析多个阅读文本时,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具有绝对的优势。②是指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在独立创作语篇阶段,教师基于学生的作文自建语料库,借助语料库及其技术,分析学习者的作文,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取有关句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另外,也可以进行在线写作(如句酷批改网),在线写作借助网络语料库批阅学生的作文,并给出各种点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点评并借助其网络语料库词典功能进行修改。这是语料库在写作教学中最成功的运用。③是指语料库在实现阅读促进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创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同一主题的阅读材料,并基于写作主题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一定的词汇、句型、语篇等方面的语言输入。④是指语料库在实现写作反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语料库分析,归纳学生在词汇(如词汇分布情况、表明衔接连贯的连词使用情况、表明词汇复杂程度的平均词长)、语法(如表明句子复杂程度的平均句长、从句数)以及语篇(如衔接连贯、语境特征、互动性)等方面的不足,这些不足就是接下来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新建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极大地发挥了语料库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读、写的相互促进,提高读写教学的效果。但是语料库方法不能完全取代精细分析,应该把两者结合,各取所长。
(三)教学实施
为了初步检验以上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我们运用此教学模式在广州某高校2012级非英语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班级(均为42人)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首先,对比了这两个班级的高考英语成绩,t值检验表明这两个班级实验前的英语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然后在实验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一个学期的教学。另外一个班级为参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结语
在尝试构建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循环教学模式更能体现语言行为的概率性等特点,克服了原有教学方法在语言输入数量不足、语言输出评估手段低效率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我们虽然构建了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读写教学模式,但是此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化、细化,通过进一步的实践增加其实施的可操作性,以提升其推广的价值。经过初步的教学实验,新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但是尚需进一步的教学实验,以检测其效果,并不断完善。
篇3: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语言学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自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提出大数据的理念以来,大数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数据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理解为n个大语料库的结合体。本文从跨专业的视角分析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的结合,分析其结合的可能性,为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语料库;语言学
在语料库研究已经广泛应用的今天,大数据为语言学家们开辟了新的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一.大数据的提出及其最初应用
大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大量的数据。自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大数据就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将这一概念付诸应用的是BI,工业4.0,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大数据的提出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也在不断推动其发展。
二.语言学的传统研究方法
纵观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大多数是以二三十年前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等为基础进行的。虽然研究成果颇丰,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研究后劲不足。我们都知道,语言学研究理论虽然经典,并且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其研究历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语言学的经典基础理论大多是二十年前提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挖掘,已经逐渐缺乏研究后劲,其理论的研究视阈已被挖掘殆尽,再想用此理论进行语言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已很难再有新突破,语言学研究急需开辟新的视野,挖掘新的方向。
三.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可能性
大数据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驱动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与网络打交道。网络可以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趋势便应运而生了,大数据自诞生之初便与互联网,网络筛选,网络推荐结下了不解之缘,为网络时代的生活办公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鉴于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视角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巨大便利,我们可以考虑将这一研究方法应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中,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开辟新的角度。大数据与语言学研究的结合有如下可能:首先,日趋成熟的语料库研究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近些年来,运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语言学研究者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语料库研究,注重用数据说话,将语料库这种研究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不用于以往的研究方法,语料库注重用数据说话,通过提取的数据的客观发展趋势来描述语言学问题。目前这一方法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语言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为语言学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既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之后,近几年又出现了大数据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大数据这一研究方法虽然自诞生之初到现在,其应用领域还集中在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领域,但究其本质而言,大数据与语料库存在很多相似之处,都是运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的发展趋势来解决问题。从一定角度上看,大数据其实就是n个大型语料库的集合。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已经成功的运用到了语言学研究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与语料库一脉相承的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与语言学很好的结合,并为解决语言学的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其次,运用传统的语言学理论研究语言学的方法遇到了越来越多的瓶颈。纵观近些年来语言学的研究,大多数运用的`仍是二十多年前的转换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基础研究理论和方法。经典的语言学理论确实为语言学研究指引了正确的方向,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解决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个难题。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切入点已经逐渐被挖掘殆尽,若仍坚持传统研究方法,会使后续研究缺乏研究后劲与动力。同时,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往往只运用语言学的理论解决语言学的问题,这样给学科的深入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屏障,阻碍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制约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语言学研究亟待寻找新的方法理论,特别是运用跨学科的方法来解决其发展的瓶颈制约。最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语言学的研究已经逐渐跳出传统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开始寻求新的突破点。继引入语料库这一运用数据来阐述语言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之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便开始逐渐被发掘出来,并深入到语言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为更好的解决语言学的深层次问题打开了新的研究视野。大数据作为一种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新生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必然会与语言学研究结下不解之缘,并为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带来新的视觉和发展的源源动力。总之,大数据与语言学的结合必然会成为语言学发展的新趋势,并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篇4:应用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论文
应用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论文
一、应用语言学
(一)应用语言学的实质
应用语言学的实质是理论联合实际情况两者互相结合为一体。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文化发展的需要,它与其他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的学科没有太大的区别。应用语言学不但重视把环境与语言运用结合为一体,而且与社会发生的实际情况相衔接。所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是多向动态的互动过程。语言学理论不但是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活动的真实反馈,还是为了丰富了理论语言学发展的基础。
(二)理论基础的特点
传统上对语言学的认识将其分为应用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认为应用语言学是对理论语言学的各方面应用。然而实际上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程序、技术、实用为一体且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有利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应用语言学面对各种问题时进行原则、依据、假设、规律等方面的探究。然而,应用语言学不是照搬理论语言学,它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对其进行总结的理论依据,并且丰富理论语言学的领域。因此,应用语言学比理论语言学在社会发展中更注重实践。
(三)多元性的特点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不受理论语言学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面临的问题也向着复杂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而应用语言学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展示的程度来借鉴其它各种学科领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当然,应用语言学只是涉及部分学科的部分领域,而不是部分学科的全部领域,由此说明应用语言学不受其他学科领域各种要求的限制。除此之外,应用语言学涉及到的理论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四)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和跨学科性
应用语言学具备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等性质,由此可知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这表明了应用语言学发展的动态性和跨学科性等特征。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展示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是动态的,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动态的,因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不仅是第二语言的学与教,还有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发挥的各项属性,这样才能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然而,无论是广义的去理解应用语言学,还是狭义的去理解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都离不开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性,这表明了应用语言学具有跨学科的特征。
二、跨学科的概念与特点
(一)跨学科的概念
跨学科是跨学科领域的简称,又称交叉学科,多学科,综合学科或复杂性学科,虽然称谓不一致,但是它的内容是相同的。应用语言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创新以往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实现对实际情况遭遇的问题整合性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部分具有跨学科性质。
(二)跨学科的含义
其一:是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许多人也称跨学科为交叉科学。具体而言,跨学科是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的跨学科性(包含其他的科学范畴)和跨学科发展。其二:是指超越原学科界限,从事其他学科的学习,如跨学科考研,跨学科就业。这里的学科是指跨越《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的学科设置。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普通高校的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学科门类,军事院校还设有军事学。
(三)跨学科研究的三大范畴
简而言之,跨学科研究是专门探索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所存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雕塑、建筑、影视等;文学与自然科学,如:模糊数学、数理逻辑、数理统计、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学、电脑技术、耗散结构理论等;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宗教、哲学、心理学、人类学、思想史、语言学等。如: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不仅是文学家、历法家,而且还是天文学家;现代的丁西林,不但是现代剧作家,还是物理学家;中古波斯著名诗人海亚姆,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天文学家。
(四)跨学科研究的前景
因为跨学科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对各项领域跨学科研究势在必行。跨学科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它在进一步扩大平行研究范围的同时,又对原有的两种方法从理论的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并专门探究文学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关系。这种方式表现了应用语言学平行研究的广泛性,表明应用语言学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五)从应用语言学理论看跨学科性
应用语言学具有多元性的特点,由此表明应用语言学具有跨学科性的特征。曾有人对应用语言学的层次理论、动态理论、中介理论、人文性理论进行探讨。应用语言学语言层次理论是认识语言研究方法层次的基础,也是表现语言层次鲜明的特征;应用语言学动态理论表明了语言的动态和语言的发展规律离不开社会对它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中介理论表现其现象在某些方面和运动的发展存在共性;人文性理论表现了应用语言学中语言的人文性特征。虽然这些理论是从不一样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不一样的研究,但是每种理论之间也有共通之处,这表明了应用语言学的多元化特点。除此之外,应用语言学的广泛性体现了它跨学科性的特征,这是因为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要借鉴于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方法。从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如今的计算及科学技术,完整的借鉴了应用语言学的方法进行软件程序编写,如:计算机各国语言翻译、计算机输入法、词库的建立,这些都离不开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六)从应用语言学性质看其跨学科性
应用语言学具备综合性、独立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性质表明了应用语言学的多元性特征。应用语言学一定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重视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衔接,这样才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寻找解决的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建立完整的应用语言学体系。由此可知应用语言学与其它学科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七)从应用语言学发展看其跨学科性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互相推动的因素:其一,应用语言学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这是外部因素;其二,满足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是内部因素。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应用语言的发展。从外部因素可知,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种科学技术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延伸,新的时代对我国的应用语言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为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物质条件。从内部因素可知,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传统语言的研究,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一部分,由古到今,我国的语言学理论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完善,并丰富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人类的交流离不开语言沟通,人类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的创造和丰富语言的运用手法,这是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应用语言学跨学科性的特征。
三、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交流有了更新的技术为其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使应用语言学跨科学性的特征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应用语言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应用语言学更为广阔的发展范围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优势。由于应用语言学能够最大限度的适用于任何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需要,并为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奠定契机,它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进一步的完善自身的研究。所以,要以支持的态度与专业的理论来实践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并重视弘扬应用语言学的长远发展与跨学科的特征。
篇5:国内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简述论文
国内语言学概论课程研究简述论文
语言学概论课程一直备受关注,国内研究者们从课程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问题,阐明了对策,为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来,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改革都备受关注,人们从很早就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发现了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解决的。目前,国内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下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研究。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聂志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问题探讨——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文章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教材与课程体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曾毅平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文中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内容、教学语料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开课时间等方面做了探讨。其中,他认为教学内容可进行一些改变,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可以进行压缩,另外增加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族等内容;语料的选取方面可充分利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利用港澳和海外学生语言生活方面的材料以及当代社会语用方面和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体材料;教学方法上可以引入讨论和专题调查等方式。关彦庆的《关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思考》(2010)一文也从课程定位、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对语言学概論课程的建设加以研究,将其仍定位在基础性、理论性课程之上,提出了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教学方法。此类的研究还有李树新的《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王红梅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刍议》(2004)等等。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的研究。
张先亮的《关于“语言学概论”内容与方法的再思考》(2010)一文提出不能一味地追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联系课程及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联想法、调查法、提问法、实践法等等,其中特别强调讲课的趣味性即通过有趣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陈青松等的《“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原则》()一文对于怎样选择教学用例提出了有效、注意、情感三原则,这篇文章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罗耀华等在《“语言学概论”课程创新教学尝试》()一文中提出“启发式教学、点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模式。此类研究在杜道流9、熊赛男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3)与现代汉语区别与衔接研究。
大多研究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章都会提到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内容与现代汉语教学内容有重合之处,对重合内容该怎样进行教学,也基本上会有一些区分和讨论。将此问题单独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彭泽润等的《“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协调改革研究》(),该文从“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课程地位和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中,发现两门课程为了更好的教学需要进行协调改革,主要在教学内容上形成互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教材中术语规范统一,内容紧跟学科前沿,语料要各有侧重来源。此方面的研究在梁驰华和蔡旭等人的文章中也有相关论述。
(4)教材与课程体系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材是此课程急需改革的重点之一,许多文章都提出了“现有教材不适应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呼吁编订适应新形势的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岑运强的《语言学概论教学再探——谈语概教材的编写》()从语言学概论教材的编写上探讨了语言学概论教学问题。他提出教材编写要注意方向问题,要作到面向学校、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和面向未来;教材的内容要在不断批判、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语言学史的范围内选择,要选择那些经过历史经验公认有效的,并对汉语研究最为有用的理论;教材采用语言和言语的语言学以及内部和外部语言学双重框架;在编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新颖性、简明性、实用性和准确性。陈淑萍等的《教学体系构建与师范生语言能力培养——以“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为例》()指出目前“概论”教材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情况:一是缺乏针对性,二是缺乏时代性。师范类院校“概论”教材建设,既要保留以往教材中优秀的内容,又要充分吸收已有公论的现代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方言以及当代语言研究的新成果,努力使“概论”成为介绍和推广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的阵地;同时还要坚持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此外,申小龙的《谈“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及纪秀生的《高师语言学概论教学新体系的构建》(1997)等文章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师资问题也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师资方面的研究不多,但问题却很突出。如教授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师大多不是来源于理论语言学专业,大多教师兼讲授现代汉语及其他课程,不是专职的语言学教师等等。彭泽润等的《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问题和对策研究》(2010)针对语言学课程师资问题,提出增加课时和学期、加强师资力量和成立单独的教研室等对策。王健《“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005)中认为语言学概论课程定位不明的表现之一是没有专任教师。张丽《“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未设置语言学教研室,缺乏专业教师,一般由现汉和古汉教师兼任等问题。陆晓华《应用型本科院校语言类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究》(2010)中提出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启迪学生语言类课程的自主学习,起着导向性引领作用。周翠英《语言学概论课程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004)中提出崇高的教师威望是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做到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等看法。
(6)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方面的研究。
刘淑霞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0)中提出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考核中,技能训练、口头语言表达应在总成绩中占一定比例。课堂积极发言者、课外实践论文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电影摄像技师的劳动者性质——日本电影摄像技新课改下机械钳工工艺的有效性教学的`问题和策教师和技师在职业教学中的有效融合的方法简论我国技师学院法律保障若干问题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析校企结合技师学院的教育机制探析浅谈钳工实习分阶段教学方法浅谈如何提高学生钳工技能浅谈PPT在钳工教学中的应用都纳入考核方式中,最后期终闭卷也要体现出基本知识记忆及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两方面。肖灵《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2009)中提出要改革学业评价方式:一是平时学习状况与学习成效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观察问题和应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实践调查、撰写课程论文、课堂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二是传统的考试,考试的内容一部分是教材或老师讲授过的语言学原理,一部分是应用语言学原理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两种考核的最终总和便是学生的成绩,二者所占的比例不应相差太多。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对平时学习状况的关注,改变学生只关心期末成绩的错误认识,真正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素质。赵贤德、王红梅等也提到要“改变考试方式,教学检测多样化”。
此外,谢奇勇的《对“语言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反思》(2010)与冯学民、姜云龙的《语言学概论课双语教学初探》(2010),梁蕾的《地方本科院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反思》(2012)等都提到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双语教学问题;申小龙《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文化内涵》(2004)和马慧《试论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2009)提出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应该具有中国传统的人文内涵与意识;李红《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概论课教学改革探微》(2011)从对外汉语专业角度研究了语言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内容等问题。
针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文章至少有上百篇,这些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研究,目的都是想让这门课程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的总结以期对后人有所帮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14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6: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论文
认知语言学之框架语义学研究论文
认知语言学对于语言学教学具有重大影响和意义,它体现人们对于语言的认知能力,有助于人们对语义的理解。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它从语境的角度解释词汇的含义,是人们理解词义的重要联系和过渡过程。然而,人们对于该理论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关注并深入研究该理论的学者也屈指可数。本文对于框架语义学的核心思想、哲学基础、理论目标、理论方法及其在应用中的作用和影响有所探析,同时,对其所得到的评价及几点不足也有所提及。
一、认知语言学理论概述
虽然语言普遍地只是被看作是人类之间一种交流的工具,但是其认知能力和方法尤为关键,它也是连接各类语言学之间的一个锁链。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方法,可以体现出其心理活动以及周围的环境特征。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有很多种分支和分类,例如认知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等。
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乔姆斯基提出了几个基本假设。其一,语言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它具有数学的特征,其自足性使其可以基本脱离范围更广的认知系统加以研究。其二,语法(尤其是句法)是语言结构的一个独立部分,与词汇和语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三,如果意义在语法分析范围内,那么,最恰当的描述方法是通过建立在真值条件基础上的某种形式逻辑。
在认知语言学中,人们对于语义的理解极其重要。正如《认知语言学杂志》在1990年首刊编者按中所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路向将语言视为“组织、处理、传达信息的工具”,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义。所以,语言研究的认知方法主要侧重于语义。其中,框架语义学虽然并不算其分支中最热门的理论,但是,它在理解语义中的作用和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二、框架语义学的基本理论
(一)核心思想
在人们理解词汇和句子的过程中,即在理解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任何一个概念时,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基础,理解它所存在的概念结构,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一个概念被置入一个文本或交谈环境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概念都自动被激活。那么,基于对框架语义学的应用,人们在词语所激活的语义框架中理解词语的意义,并且,通过对真实场景的反复体验,人们会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意象图式。因此,框架是人们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框架概念结构,是一种相对抽象的结构。
(二)哲学基础
框架语义学是由菲尔莫尔最早提出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的一个具体路向[5],并以经典主义哲学及皮亚杰的楗构论为思想基础。同时,语义又是非自主的,是和经验紧密结合的,那么,语义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框架语义学又属于经验主义语义学的范畴,它源自经验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与经验之间相互联系,并不代表割裂。因此,框架语义学是以经典主义哲学、建构论以及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语言学理论思想。
(三)理论目标
框架语义学作为一种理论思想,为词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具体且便捷的方式,也为描述新词语创生、旧词添加新义,以及将语篇中各成分的意义组配成语篇整体意义的原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框架语义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在结合语境以及相关背景知识的同时,帮助人们理解词义、句义以及语篇的含义。
(四)理论方法
菲尔莫尔认为,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并非是在现实中的实体,而是一个概念意识上的原型,它可以充分解释真实情景与词语使用之间相互适应的复杂性,并且受到特定语境的影响。因为语义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如果要理解一个单词的含义,就要运用联想的方法,进而掌握与这个单词有关的知识,了解与之相关的同一框架或交替框架的词汇的含义,并且熟悉其语境,理解一个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的含义。
在借助于框架语义学理解语义的过程中,许多多义词都可适用于多个不同的框架,同样的,一种事实经常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中进行阐述,一个情景可以用两种相对立的方式框定。因此,语言的框架结构还应该是灵活可变的。
三、框架语义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
框架语义学主要是描述语义和句式结构的理论,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于意义的研究,尤其是在词汇语义研究方面。例如,陈勇提出,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词汇的同义现象应被分为框架之间的同义、同一框架内的同义这两种情况。而李春华和李勇忠则从认知功能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框架转化在建构意义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毛海燕以汉语框架网络知识库为基础,研究英汉词汇对比的程序和方式,构建了一个特殊的词汇语义对比模型,并且对该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尝试性应用。类似这类研究都使框架语义学对于语义理解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使人们对于框架语义学的理解更为深刻,也为语言学中语义语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阐释词汇、句法和语义现象的同时,框架语义学在编撰字典和创新语料库等方面也有所运用,同时,它还有助于第一语言习得、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双语框架语料库可被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单词及其语义框架。而语义框架提供的背景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词及其他新知识的效率。教师则可使用语料库里的有关信息来编写练习,以弥补教学软件的不足。框架语义学作为认知语义学的一部分,是人们理解词义的过渡和桥梁,它以概念框架结构为基础,使人们在理解及表达语义的同时,对其框架中相互联系的概念、范畴及背景知识也有所了解。
四、结论
框架语义学在语义认知方面的重要作用被广大学者所认可,在应用中帮助人们更有效率的理解词义和句义,除此之外,在其他多个方面也都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就认知功能而言,人们认为,框架语义学对语义的认知具有过渡性意义。认知功能系统重视概念框架的系统和过程的对立统一,它们同样重视概念结构及丰富的百科语义知识。而就冗余信息的消除而言,权威的语义学方法重视简洁性,而框架语义学使描写的简洁性得到提高。换句话说,那就是通过了解一件事情的起因,我们可以间接了解与这个概念相关的其他方面。就改善增强人们的创新联想思维而言,通过框架语义学,在学习一个单词的过程中,人们根据这个单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连串词汇,促进了记忆的加深和扩展。
尽管框架语义学在认知语言学方面被广泛应用并予以重视,但它仍有几点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改善。现如今,我国对于框架语义学相关理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意义方面,尤其是关于词汇、语句的意义的研究,而对于内容丰富的语言学其他领域涉及较少,例如对于部分语言翻译的研究就比较有限。
由此可见,框架语义学的实践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功,但仍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突破,并且,该理论的研究对象多数在英语词汇方面,汉语及其他语言方面涉及不多,所以,就目前来看,该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局限性和单一性的。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人类语言的重要理论思想一直广为人知,本文通过对其分支框架语义学的阐释,我们更是了解到,框架语义学就像是一座连接认知和语义的桥梁,帮助人们改善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和效率,使人们充分发挥联想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背景知识和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对于词汇、句子以及概念的理解更为明了和深刻。
篇7: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思考论文
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及学科建设思考论文
摘要: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是语言。在历史上,很多文献我们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研究。作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象征性通信系统的人类语言,其本身的价值在于内部使用的实践和功能。因此,应用语言学正在与社会发展相融合。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
作为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已成为语言圈的重要学科之一,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和巨大的发展前景。我国把应用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发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距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语言学仍然存在很大距离。但作为一个自身就有很强生命力的学科,应用语言学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发展空间就会有很多议论,人们对它的研究方法,发展方向,性质等诸多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本文将主要从其研究现状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不断增强人们对应用语言学的认识,加快中国应用语言学发展的步伐。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一)应用语言学的定义
应用语言学是一门由多边缘学科交叉组成,在现实生活中为人们解决各种语言问题和语言教学问题。我们的学者长期以来一直关心这个问题,基于交际语言学理论是建立和语言学科,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是语言学习方法,原理与一般法律。应用语言学的最终目标是指导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满足不同领域的发展需要。应用语言学是一门新学科,独立于其他学科,涉及范围广泛的不同领域。应用语言学研究主要针对语言教学,规划,语言本体论,学科建设和广义社会语言学等方面。应用语言学独立于其他学科,但与其他新兴学科相互关联,所以在这一点上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扩展。
(二)研究范畴
应用语言学包括一些语言学科,不仅仅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社会语言学的范围主要是社会和语言关系,在应用和区分理论中,我们也可以被称为社会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的应用。社会语言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宏观和微观点,除了这两个区别之外,还有狭义广泛的观点。社会语言学包含社会学和语言学,但这种组合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添加,而是从相互整合的原则和理论。每个独立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应用语言学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结构都有固定的研究范围。在此范围内,详细分析和讨论了研究对象。
二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语言学也处于可以开发的潮流,语言学的应用也进入了研究者的广泛视野。对于其研究现状,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首先,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流。社会崛起以来,社会语言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我国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具有非常丰富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语言功能和沟通的现象,以及其他社会条件,如条件和背景。这些研究也扩大了研究语言的范围,从而使语言学更深入人心。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和语言书籍,导致了文化语言学,以及很多实践和研究。目前,随着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应用语言学和主流浪潮。其次,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学科的规划模式。在应用语言学的过程中,人类对社会语言的干预遵循社会发展和公约制定的一套语言标准。同时要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发展的需求是语言规则。正是文字改革和语言选择等方面的相关管理,一般包括相关政策的语言调整研究,制定标准和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推广。总的来说,语言规范的发展必须以某种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同时也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支撑和指导。目前,语言规划已经成为应用语言学的独立分支,但总的来说属于新兴的跨学科类,到目前为止,高层次人才培养已进入相关实施阶段,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更加完善。
三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发展情况
中国的应用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全国相应的语言课程广受欢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在我国设立的许多外语学院和语言学系已经开发了应用语言学课程的高需求培训目标,受到教学研究的不同特点和人才结构差异的影响。目前,中国应用语言学的建设并不完善,面临语言不清晰,理论水平不足,教育团队不健全等问题。语言视角包括对语言学及其生活和工作的理解,也是应用语言学理论的核心。应用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学科,只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潜在的语言功能,因此,充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质,使其适应不断发展。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应用语言学水平的不足是语言学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缺乏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无意义,其研究结果不能作为纪律施工保证的依据。另外,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学科的素质。目前,许多应用语言学院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严重妨碍了语言教育的推广应用。因此,要从各个角度大力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建设。
四关于应用语言学在当前的'学科建设建议
在应用语言学的建设中,语文教育的改善是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社会语言学的整体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应用语言学结构分支,增强优秀人才培养的力度。本文讨论了本文应用语言学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在应用语言教学中的写作能力。
(一)深化应用语言学学科教育理念
应用语言学作为具有综合实用特点的专题,也具有非常强的及时性。语言是人类沟通和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应用过程中包含的内容也不时变化。因此,学生写作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时代特征。这需要深化语言学科教育理念的应用,使语言学课程应用和学生写作指导与时俱进,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对语言的理解,随着发展不断调整,丰富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
(二)加强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只有具有扎实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以写作的方式表达语言。因此,在应用语言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
语言学科有独特的魅力,它可以通过口头和书面的表达形式将隐形的想法变成有形的。因此,写作的功能在于充分表达了这种魅力。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是对知识的教学进行解释和阐述,这不适用于语言学在写作教学课堂学科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满足基础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写作灵感的启发,要求他们帮助学生开放思想,从各个角度思考,写出一定深度和内涵的文章。这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由思维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突破瓶颈。
五结语
应用语言学是一种以服务为导向的实践科学,可以直接为社会服务,所以分析研究必须与时俱进。从广泛的观点或狭义上研究应用语言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正是因为这样,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人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知识,力争结合知识的不同方面,才能实现实践和理论的创新水平,唯一的方法更好地致力于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继贤,丁展平.隐喻的应用语言学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06):9-12.
[2]刘海燕,高素珍.应用语言学的动态性[J].山东外语教学,(04):46-50.
[3]徐鹏.英语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概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冯翠华.英语修辞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谢祖钧.英语修辞漫谈[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7]马志馨.基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J].教育现代化,,3(35):169-170.
篇8: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
1应用语言学发展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建构不够科学
一般而言,我们对应用语言学的印象停留在它是将各种语言学的理论加以运用的一种实践活动。但事实上,应用语言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而且还是一门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学科。随着应用语言学的深入发展,学科的理论建设已经在着手进行,并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从整体上来看,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仍存在着不够科学的问题,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没有通过理论建设得到解决。
1。2应用语言学的建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在当前,我国的应用语言学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地位有所上升,但是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当前的环境中没有站稳脚跟,因而无法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当社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时,它面临着无法满足其要求的尴尬境地。
1。3学科研究队伍有待优化
学科队伍的素质是影响理论建设和实践的主要因素,而一支高素质的应用语言学研究队伍是保证应用语言学获得良性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工作人员处在两个极端,一是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能力很好,而汉语很差;一是汉语能力很好而外语能力不足。这就造成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出现空白或者使某个研究领域受到制约。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队伍亟需得到优化。
2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问题解决策略
2。1构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说一门课程能否吸引人,其理论体系是否科学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主观思想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应用语言学最初是在其他各种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还没有完善的体系,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可是科学化的理论体系仍然十分匮乏。我国已经有一大批语言学者在不断努力探索,为了创造应用语言学自身的科学理论体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基于此,我国建立一套科学的应用语言学理论已经迫在眉睫,当然这也是当前我国应用语言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2。2应与时俱进,吸纳并创新理念与思想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旦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便会落后,甚至面临淘汰的危险。应用语言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依然与国外先进的应用语言学理念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要想实现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吸纳国外的先进理念与思想,并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创新。
2。3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应用语言学在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夹杂了十分强烈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学方式不能单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把讲解、提问、讨论及练习相互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课程教学前,可以依据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动脑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教师应采取引导的方式,对学生循循善诱,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3我国应用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3。1推进应用语言学教育改革
要想让我国应用语言学在未来继续蓬勃发展,就必须注重教育的作用,要加强推进应用语言学教育改革。首先,要在全国各大高校普及应用语言学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很多高校都没有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严重阻碍应用语言学发展。而在已经开设了应用语言学的高校也要强化教育意识,让学校对这门相对冷门的学科重视起来,意识到语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形成语言学的校园文化,让应用语言学的宣传语在高校内部随处可见,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很多应用语言学的教师水平相对较低,没有经受过相关的培训,更缺乏实践能力,教师本身都这种意识,更不可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不但上岗前要培训,在职期间也要经常开展相关宣讲和实习,让教师的自身水平不断提升。
3。2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
任何事情要想不断发展,仅靠自身去探索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会使自身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应用语言学也不例外,应用语言学要想不断地发展壮大,就需要个其他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其他学科的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并将一些语言学边缘学科加以联系。社会学、心理学、交际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等很多学科都可以使应用语言学更加壮大,不同的学科也有不同的理论知识在其中,这些理论知识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综合性强大的新型应用语言学。
3。3跟时代接轨
应用语言学在本质上就具有非静态、不断动态的特点,具有跨学科性、开放性和实验性。应用语言学通过不断实践得到了不断发展,而这之中的方向永远是不确定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应用语言学更加充满魅力,在适应时代大背景的基础上,让实践的脚步永不停歇,把一切固执的框架消除,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是前进的动力,通过创新,将过去的应用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优质的发扬下去,糟粕的果断舍弃,在不断创新中寻求更好的发展,这也是时代赋予应用语言学的新使命。
综上所述,我国的应用语言学虽然只经历了较短的发展时间,但从其发展现状来看,它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必须要正确的理解应用语言学真正的意义和它包含的内容,而不是盲目的进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的教学而已。
参考文献:
[1]蒲显伟,陆雷娜。国际应用语言学期刊效应值报告与解释现状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31(05):77―83。
[2]杨洁,王子贤,刘杨。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选题现状研究[J]。校园英语,2016,(11):207。
作者简介:
曹卓明(1992。03。08―),性别:女,籍贯:黑龙江哈尔滨,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方向。
篇9:社会语言学下的语言景观研究论文
社会语言学下的语言景观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球化社会语言学及其核心概念——超多元性、移动性和标准性,并用这些核心概念对语言景观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行了解释。自上世纪末以来,国际上的语言景观已发展成社会语言学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已有基础上,着重考察语言景观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分析维度以及理论构建情况,进一步阐述这一语言学前沿学科的研究动态。
关键词: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语言标牌
全球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全世界经济、政治、技术、文化整合的综合过程中,语言现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多元。而“全球化社会语言学”正是为了研究这种新现象而出现的新理论。语言景观是指某个特定的国家里语言情况的描述与分析,也可以指某一个更大的地理区域内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使用情况。
一、语言景观研究的概念
现实环境中用以陈列展示语言文字物质载体称作语言标牌。在社会语言学中,对公共语言标牌上语言使用的研究称作“语言景观”研究。在这些为公众所共享的空间中,标牌语言所构建的语言景观并不是简单的语言陈列或呈现,其背后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创设机制和思想意识。其实,随着该领域研究的深入,研究范围已从公共空间延伸到室内场所及虚拟空间等。
二、语言景观研究的多维视角
语言景观研究可以从很多视角或维度入手,但从已取得的成果来看,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主题上。(一)多语言的使用。Gorter把语言景观看作是研究多语言使用一种新路径,语言景观研究中最多的成果也出现在这一方面。在多语言使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中,Ben-Rafael等对以色列的犹太人社区、巴勒斯坦人社区、东耶路撒冷的非以色列——巴勒斯坦人社区的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英语语言景观的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族群社区的语言使用具有不同的语言景观模式。(二)语言政策的实施。语言景观实际上就是语言政策实施情况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政策都会规定在公共空间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地方自治政府也会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或者语言法案,以规定公共空间里的语言使用。
三、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框架
许多从事语言景观研究的学者尝试构建该领域的理论体系,这里着重介绍Scollon&Scollon的场所符号学理论及Huebner提出的SPEAKING模型。(一)场所符号学理论。Scollon&Scollon采用Kress&vanLeeuwen的视觉符号框架来研究“场所中的话语”,并称之为“地理符号学”,看话语如何在具体场所中表达意义。地理符号学是语言景观研究中比较成型的`分析框架之一。不过,他们的研究着重质化分析,对如何量化处理阐述不多。(二)语言景观分析的SPEAKING模型。美国语言人类学家Hymes从人类交际文化学视角出发研究人类言语活动的交际效率,认为言语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可以用SPEAKING中的八个首字母来表示,从而形成了SPEAKING交际模型。其中S代表背景与场合;P代表参与者;E代表交际的目标及期待的结果;A代表交际中言语行为与事件发生的形式和顺序;K代表交际中的语气、表情、姿态等;I代表交际的传播形式和风格;N代表交际时需遵守的各种社会规则;G代表言语行为或事件的类型。Huebner认为,这种SPEAKING分析模型可以作为语言景观研究的分析框架,全面分析语言景观的语言形式、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创设人的动机、读者的反应等。
四、语言景观研究的方法论
(一)语料收集方法。语言景观研究最主要的语料收集方法是拍照。研究者只需携带一部数码相机,拍下现实环境中的各类标牌,便基本完成了语料搜集的田野工作。除照片作为数据外,语言景观研究也可以借助问卷调查、访谈等来了解景观制作者的动机、读者的态度和感受等。(二)语料处理和分析方法。语料分析可以采用量化或质化的方法。从量化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统计各类标牌的数量及所占比例,以此来看各种语言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情况。语言景观研究也可以采用或结合质化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辨来分析标牌上的语言使用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依靠观察进行判断,不做数量上的统计和评价。
五、结语
全球化带给我们一个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良好契机,也展示给我们一个异常复杂的社会语言空间。语言景观研究以公共空间中的语言呈现为考察对象,探索标牌上语言形式背后的选择动因、意识形态、身份和权势关系等。在全球化和多语共存的现实语境下,语言景观中可供考察的层面非常多,虽然语言景观研究在方法论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发展前景是非常明朗的。
参考文献:
[1]尚国文,赵守辉.语言景观研究的视角、理论与方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214-223.
[2]李怡.语言景观研究法:对广州北京路的历时性调查[J].海外英语,(11):300-301.
[3]田飞洋,张维佳.全球化社会语言学:语言景观研究的新理论—以北京市学院路双语公示语为例[J].语言文字应用,2014(2):38-45.
[4]李丽生.国外语言景观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4):1-7.
[5]徐永罡,任燕.旅游对纳西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1):102-110.
篇10: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学的运用和实践研究的论文
一、以文章信息为中心,注意文章结构分析
在高校中开展英语阅读教学,要将该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关键信息作为阅读的重点内容,并注意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章结构,从而掌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以某一阅读素材为例,在该素材的开篇就可以利用句子的主位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并对文章中的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与关键句,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抓住该阅读的重点与核心。也就是说,阅读素材中要表达的内涵、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观察,在阅读中是否含有主位词语。一般在以论文中通常是应用人称代词we、you作为主位。这样就可以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比较亲近的联系,这样读者也就更加容易解读该阅读素材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对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因为不同类型、题材的英语阅读材料,所采取的的衔接方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该阅读素材的的写作风格、内容、语言特点等,对其衔接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在日常教学中学习阅读素材的衔接方式。
二、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想
在英语阅读中,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都进行一定的考察。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猜想能力进行锻炼与培养,能够在运用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猜想。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要对该阅读素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并能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设计若干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带着题目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该阅读材料的大意进行推理,从而更好的对其中心思想进行了解。教师也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讲解,也可以对该阅读材料的写作背景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内容,并能够在其基础知识、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推测与猜想,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猜测与推断。
三、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句
在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主题往往就是作者想要通过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但是与汉语写作不同的是。在英语写作中通常是将一个自然段作为其一个写作单位的,在每个自然段之间,也往往会通过一个句子或者是短语进行连接。因此,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每一个自然段作为一个小的文章进行阅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帮助学生养成分析文章主题句的良好阅读习惯。英语阅读材料其中心思想句的位置并不固定,但是根据一般经验在文章的首尾处出现的概率较大,当然,也不能排除其在文中的可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重点阅读。找到文章中的关键句后,就需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升其阅读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转折性词汇、连接词汇进行重点分析,对其上下文展开联想阅读,更加准确的掌握文章中心思想。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英语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而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提高英语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的一些高校中,学生在具体的英语阅读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习惯反复阅读同一段话,或者同一个单词,担心遗忘文章的内容;另外一部分学生习惯一边阅读,一边进行翻译,经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利用词典查找不懂的单词。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会利用手指或笔尖阅读每一个单词。这些习惯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质量,严重影响学生获取阅读信息的质量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英语阅读文章中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其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该阅读素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并能够研究其中的规律。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并能够通过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而刺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断提升其英语阅读能力。
篇11: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
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分析研究论文
1前言
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 :语篇、音系、意义等等。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 :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 :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 :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 :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比如 :像兰格克、雷科夫等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也都有所涉及,如果仅是从这一目的来看,大家的认识语言学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两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就可以合法地称之为认识学。然而,认知的承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对语言描写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十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大课题,该课题正在不断地揭示着人类智能的奥秘。
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其研究方法各式各样,非常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各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一致的,其研究的理论原则是一样的。相关的研究专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作出了如下的概括 :1)语义结构不是完全普遍的',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语义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存在着语言差异。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含义的意象规律上的,其知识和描写存在着关联。2)不管是一个语法还是一个句法,原则上都不会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但是,语法在本质上是带有符号性的,其存在形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存在于规约符号化当中。3)词汇和语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实质性区别。形态、词汇、句法这三者成为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性,这些符号虽然会因为参数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但是,可以进行任意的划分,进而组成不同的成分。
(1)概念语义原则。意义等同于概念化,也就是说,心理经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构,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通常来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被激活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更为具体地来说,意义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表现在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的交流方式。上述原则说明,意义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和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和词之间的关系。
(2)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语法性判断设计范畴化。一个话语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属于接受和被接受的简单模式,而是渐进式的。所以,语法性判断也就是渐进式的,同时在渐进的过程中语义、语境、语法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要将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因为语法判断性带有可变性、渐进性和语境中的依耐性,要想达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较为著名的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在刚开始称之为空间语法。空间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和词汇之间是连续性的,其描写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有符号结构,同时还是某一种概念输入之后带来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认为该概念的输入显得较为多余和抽象。而一个符号的成分,语法的、词汇的,实际上是多义的,具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义家族,其中不同的意义之间带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语法的观点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经验,将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被称之为认知域。概念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空间、时间、颜色概念等等,比如 :概念合成物,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2)句式语法。句式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由于其研究中心的特殊性,后被以该研究中心为命名。在句式语法中,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等是完全一致的,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一方都必须依靠另外两方进行作用。正如相关的研究者的观点,应该将语法句式当作是彼此加强条件、彼此顺应、彼此继承特征等等句法的模式。所有上述的信息都同时包括形态语法模式、这些模式的语义解释原则,以及在多数情况下的语用功能。
5总结
综上所述,在语言学当中,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范式,其核心在于认知的主体,也就是人,而不是任何的被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实践者。而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的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上文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认知范式当中,不同的理论方法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很多数情况下是完全一致的,具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目标。
篇12: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语言的研究的论文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语言的研究的论文
认知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新的方法。以皮亚杰的体验哲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基于人类对世界的体验,感知及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强调语言意义源自于人类涉身体验客观世界,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受到社会和文化认知发展的制约,所以语言的研究和学习应以意义为核心。在认知语言学深入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注意到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价值,Langacker指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从语言的角度,对英语语言结构及其本质进行了全面、客观、合理的解释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探讨语言意义的概念性,百科性和涉身体验性,并从识解的角度探讨词语及语法的意义及其对外语教学与学习的启示。
一、语言意义的内涵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等同于概念化,即心理经验的各种结构和认知过程,因此语言意义的构建受到个体认知,社会和文化认知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语言研究必须同人的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联系起来。词义的确立是参照百科全书般的概念内容和人对这一内容的`识解方式和角度。最重要的是,概念形成根植于普遍的涉身经验,特别是建立在空间经验基础上的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通过感知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程序获得的对事物经验给以连贯和结构的循环出现的动态模式,是人类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基础。
二、语言意义的概念性与百科性
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都具有框架性(Fillmore,1982),既是概念性的,又是百科性的。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语所指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词,而是一个有着丰富庞杂的网络结构概念。比如,mother的原型意义:afemaleparent,及通过隐喻,借代,意象图式结构的投射等往不同方向拓展而形成的一个复杂概念thecause,source,or origin of some-thing。意义的百科性指的是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包含了一系列相关的百科知识,词汇sports所激活的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体育项目,如badminton,cycling,swimming,football,squash等,还有其相关的百科知识,如运动的分类,anaerobicexercises和aerobicexercises,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tokeep fit,tomakeyour musclesstrong,tomakeyourbodyflexible,toimproveyour bloodcirculation 等等。
在认知视角下,语言学习是基于语言使用的范例学习体系,所以语言学习是受输入驱动的。因此,对语言学习者来讲,语言学习的首要因素就是能否接触到真实有意义、体现语言意义的概念性和百科性的目标语文本语料输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外语学习者构建自己中介语词汇概念框架或知识域,丰富他们的络知识。
三、语言意义的“涉身体验性”
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能力是内嵌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之中,语言知识的形成基于语言的使用和人与外界世界的涉身体验,任何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意义都是源于人类与各种物理和社会涉身体验中的认知产物。Langacker指出人类认知的核心能力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认知同一事物或事件,Langacker将人类的这种能力定义为识解能力。也就是说,认知的视角和方式不同决定的表达方式的不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运用上。
Langacke从概念的识解角度,以运动路径方式,重新构建介词所表征空间意像图式:
(1)Heranacrossthefield.
(2)Heranthroughthefield.
在这两个句子中,介词的不同使用对英语学习者,即便是高级语言学习者来讲也是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不同介词在不同语境下使用会产生不同的语境效果和意义,其难点就在于介词是如何被用来表征由空间关系隐喻映射出的概念与相关运动之间的抽象关系。Lan-gacker(1987)指出,across假设是以一种俯瞰的视角观察整个行动过程;through 则把穿过的空间视为一个具有潜在阻力的过程,需要付出努力,才能通过。在教学中,Holme()尝试让学生手放平,手心向下从书桌一侧移向另一侧,来体会across的语义;并让学生双手做用力向前推的动作来体会through的语义,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介词背后的意象图式结构的同时,更好地掌握介词的各种拓展意义。所以,对学习者来讲就不难理解通过介词through的概念隐喻来识解抽象的运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果外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学习者追溯语言形式及其所表达意义的空间意象和动作起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语言形式、意义及功能之间建立起匹配关系。
四、语法的意义
语法意义像词汇意义一样是经过概念化处理的范畴,它记录的是特定文化中人们认知某个情境的方式。如在英语中,由于对事件描述的主观角度不同,说话者通过语义相同名词和动词的不同使用来进行表征。
(3)Thekingfell frompower
(4)Thefall of theKingfrompower
(5)Thefall of theKingfrompower plunged thecountryintochaos
句(3)中的动词“fell”体现的是顺序扫面,传递的是一个逐渐展现在观察者眼前的动态场景;而句(4)中的名词“fall”的使用仿佛是从高处来把握整个事件,感知事件的开始和结束界限。可见,正是由于名词“fall”的运用,才使得我们可以把事件看成一个整体,一个能够引发其他行为的现象,正如例句(5)所体现的:国王的下台导致了国家的混乱。为了传递特定的交际意图,我们有时会把某一特定情境感知为动态的,有时会感知为静态的,从而决定了我们不同的识解方式和角度:是运用动词来扫描一个过程,还是使用名词把它界定为一个整体事件,从而决定了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和使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对二语学习而言,绝不是拿二语所提供的新的语言形式去套学习者用母语表达的意义,而是去掌握二语中新的概念和范畴,以及这些新概念、新范畴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语言知识网络体系。基于使用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语言学习是受输入驱动的,语言体系是在语言具体使用过程中形成、涌现的。学习一门外语就要重新构建一个语言体系。当把语言建构与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那么学习某种语言就不再是学习规则,而是要逐渐掌握成千上万的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抽象出以频率为导向的语言规律。学习者掌握的词汇知识到语法知识是一个连续体,从高度固化,规约化的程式语词项,到高度多产的图式化构式。因此,语言学习者必须接触丰富真实的目标语语料输入和大量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使用和体验机会,在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共同作用下,通过在具体语言环境反复使用,有意识地分析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意义的范畴化,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表征,实现中介语系统意义与形式的构建。
篇13: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 20 世纪语言学界兴起的两个特殊的语言文化理论体系。这两种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认知里的语言学概念,逐步转向了以语音、语汇等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纯粹的语言学之外的语言文化。 用语言来解释文化,挖掘了文化理念里的语言角色。
一、两个理论体系的内涵
超语言学:20 世纪以来, 语言学的研究流派如映日荷花一般别样芬芳,在这种社会语言学研究背景之下,巴赫金及其复调小说理论在整个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常大的语言学讨论风潮。 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不仅应该有一般所说的多结构、复式结构小说的特点,同时还应该是一种“多声部性”“全面对话”的小说。 在这种小说里,作者与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等的, 主人公的意识不是通过刻意的描写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小说中通过与各主人公以及自己之间的对话表达出来,主人公是自己直抒己见的主体。 在此种复调小说理论体系的支持下,巴赫金建立了超语言学的方法论体系,突破了一般纯粹的语言学规范,把研究的主要对象转向双声语,分析小说中主人公语言的精微、独特之处,展现特殊的“微型对话”艺术世界,以对话为基础的超语言学理论成了“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
语言世界图景:关于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人们普遍的认知是源自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的关于语言学的著名假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之后在西方的关于语言学的一些著作中则称之为“语言世界观”。之后经过相关语言学家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发展成为了“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体系。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脱胎于世界图景理论。世界图景理论是人类对于周围事物的一个认知的总和的再现。而语言世界图景则是在“人类中心论”的影响下,将语言、思维、现实三者有机结合之后,主要研究“说话的人”“交际的人”两个集体概念。 把现实世界通过观念化、现实化和语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起复调小说必须要追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后改名修订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巴赫金在这本书里相继阐述了复调小说理论以及超语言学学理状态。而阐述的根本则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进行的极其详尽的解析和探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当成音乐一样看待和解析,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是双声部的, 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下面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部作品为例,简单地对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进行探析。
二、书信体中的多重对话图景———《穷人》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 在该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采用了两个主人公之间通信的形式表达了在那个生活艰难的时代里人们内心世界的点滴感受。主人公自己不仅仅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真实存在的人,同时也是作者一种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小说里男主人公马卡尔·杰符什金生活在圣彼得堡一条污秽不堪的巷子里,住在廉价、窄小的公寓里。他经常与住在附近的瓦尔瓦拉通信,讲述自己的生活状况,送去关心。
在与瓦尔瓦拉的信中,杰符什金说出了小人物内心的悲哀, 但同时也是敞开心扉地感叹自己的命运,是对生活的一种追问。 例如:“我习惯了,因为我对什么都能习惯,因为我是一个温顺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小人物;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我伤害过谁吗?我夺过谁的官位还是怎么的?我在上司面前毁谤过任何人吗? 我请求过奖赏吗? 我搞过什么阴谋还是怎么的?……是啊,公民的最大的美德是什么?前两天在私人谈话里,叶夫斯塔菲发表意见说,公民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赚钱。 他开玩笑说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道德是一个人不该成为任何人的累赘,而我没有成为任何人的累赘……他们说:‘他在抄写!’他们说:‘这个耗子般的小官吏! ’”
通过以上杰符什金的自言自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杰符什金在同瓦尔瓦拉对话,他与瓦尔瓦拉无话不谈,在倾诉似地闲聊,更是一种自身状况的自我感受;他与自己在对话,告诉自己要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不要参与别人的钩心斗角;他在与那些耻笑他的人对话,满满的都是责问和不解,问这些人为什么他要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与生活对话,质问生活,为什么自己会受到如此待遇,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满。
与此同时,透过这些多重对话,我们看到了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在 19 世纪的俄国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生活状况颠沛流离, 社会基本情形危机四伏,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人们生活艰难。 语言就是一面社会生活的镜子。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社会的存在状况。在《穷人》的对话体系中体现出的语言世界图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显示的真实写照。
三、梦想追求图景———《白夜》
《白夜》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伤感的浪漫爱情小说。 在小说里讲述了一个始终追求自由、向往浪漫爱情的年轻姑娘纳斯金卡在圣彼得堡情迷的朦胧中与梦想者相识,经过四个夜晚,他们心与心交流,直至相知、相恋。纳斯金卡自幼失去父母,与奶奶在一起艰难度日,心中孤独,始终向往自由。而梦想者是一个喜欢幻想,缺少现实,心中压抑无处倾诉的梦想家。他们的爱情抛开现实主义,虽然也有心与心的碰撞,但是最终都逃离不开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在爱情里,有的是俗世繁华中那一抹最平凡却又矢志终身的信念;似乎爱就是为了最原始的相遇。 但是在现实里,似乎一切又都显得那样的灰白无力。
“‘信!谁寄来的?’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我打开了封漆。是她写来的。 ‘啊,请原谅,原谅我! ’纳斯金卡给我的信这样写着,‘我跪下来向您恳求,原谅我!我欺骗了您和我自己。这是一场梦,一场幻境……我今天为您感到痛心;请原谅,原谅我! ……’请别责怪我,因为在您面前我一点也没有变;我告诉过您我会爱您的,我现在就爱着您,我对您不只是爱。天啊!要是我能同时爱你们两个有多好!哎,您要是他有多好啊! ”
在这段主人公之间交集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梦想者看到信件的同时自己内心在与自己对话,和自己探讨信件到底是什么内容,到底是不是自己心中那份爱的追求;而在信中纳斯金卡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她自己思想里的矛盾,在现实面前,她放弃了,觉得这是一个梦。 这不仅仅是她和梦想者之间的对话,更是她同自己同生活的对话。 而在这段对话中同时也诠释出了当时的现实世界图景。这种语言世界图景不仅仅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更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现。 经过其中对话的语言,洞察出了现实生活中人物心理和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在纳斯金卡的细腻感情世界里, 梦想者经历了感情失败的痛苦,也致使他摆脱了虚无缥缈重新走进了现实生活。在那个思想纷呈、社会动荡的生活里,能够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和追求,这种精神已经令人赞叹不已。 正是在对话里表达对这种梦想精神的赞叹,在不断彰显着那个年代梦想精神的缺失。
四、结语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两部作品《穷人》和《白夜》的简短分析,可以看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对话是所有交流的最终手段和思想内涵。单一的声音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两个声音的交流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在复调小说里,超语言学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是最终极的理论体系。 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作品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总结出了超语言学的特殊语言研究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任何语言都是以人为核心,对于周边现实存在的所有认知的总和,这种思维语言呈现出的是语言世界图景的现实存在性、个体性和民族性,对当时的民族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经验都进行了展现。 所以说超语言学中的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语言世界图景。 总之,对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的探析,对在今后两个理论体系的研究会有些许帮助,同时对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14: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研究论文
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指称问题一直是逻辑学、哲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焦点。克里普克以自己独创的模态逻辑语义学为基础,不仅挑战了以弗雷格、罗素等一直倡导的摹状词理论的统治地位,还提出了以可能世界,严格指示词为支撑的历史因果的命名理论,克里普克的命名理论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研究专名问题,克服了传统指称理论的很多具有争议性的不足。对于指称理论来说,提供了新的研究指称问题的思路和视角。本文试图通过立体螺旋线解析此理论,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分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理论。
关键词:克里普克;螺旋线;历史因果理论;命名仪式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的再次兴起使指称问题再一次成为了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的焦点。提倡传统的摹状词指称论的罗素和前期的维特根斯坦始终主张根据意义来确定所指。也就是说,摹状词理论主张,专名具有涵义,专名的同义词就是一个或一簇摹状词,是通过专名的涵义来确定其指称的。而提倡历史因果指称理论的克里普克(Kripke) 和普特南( Putnam)却认为,决定专名指称的是一系列相关的历史命名。即专名并没有任何涵义,而是严格指示词。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理论并不赞同将专名的意义等同于同摹状词的观点,因为根据他的观点,摹状词描述的只是事物的偶然属性,而并非本质属性。既然描述的并非是决定事物指称的本质属性,那么二者必然不同等同。克里普克认为,专名才是指称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方式。本文就以此理论分析为基础,在找出其理论基本要素的同时,试用图示来分析理论的独特的命名方式。
一、历史因果的命名理论的组成要素
(一)历史因果理论的理论基础:可能世界
众所周知,克里普克用投掷骰子的方式解释了“可能的世界”这一概念。把两个骰子投掷后会出现两个朝上的数字,而每个骰子都有六个面,因此一对骰子掷出的结果就有36种可能的结果。而克里普克就把这36种可能的状态比作36个可能的世界,而实际投掷出的最后显现的那个结果则就是现实的世界。作为克里普克命名理论的基础,可能世界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很多个世界,而现实得世界只是这些可能世界中的一个而已。
(二)“严格指示词”理论
克里普克在其哲学专着《命名与必然性》中以可能世界为基础提出了严格指示词的概念。他指出:“如果一个指示词在每一个可能的世界中都指示同一个对象,我们就称之为严格的指示词。否则就称之为非严格的或偶然的指示词。”克里普克也正是借助这一概念,清晰的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他认为,诸如肯尼迪,“7”,伊丽莎白这类的专名是都是严格指示词,因为在一切可能得世界中这些都指称同一个对象。也正是他如此明确的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的概念,才为后来理论的阐述解除了很多误区。
(三)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命名仪式
事实上,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与传统的摹状词理论最大的矛盾无非是名称给事物命名的方式。克里普克认为,在命名之初是有命名仪式存在的。仪式中的对象以实指的方式命名,或者借助摹状词来确定。也就是说,在一个命名仪式上,把Q赋予了一个对象,Q这个专名从一个说话者不断地传递给其他说话者,按照这样形成的链条,每个接受者都用Q去指称前一个说话者用Q指称的对象,以此类推。
二、浅议图形分析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两幅图分别是一个沿着圆锥轨迹延伸的立体螺旋曲线的平面图(图示一)和立体图(图示二)。其中NC:命名仪式(Baptism)螺旋曲线(Spiral Curve): 历史因果链条(causal―historical chain)P: 链条上的传递者(predecessor)
顺时针方向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因果链条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图二的立体图:链条和命名事件这点形成的圆锥行立体空间代表这条链条上每个传递者所处的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的关系的'集合。螺旋状曲线:既然这是一条历史的链条,那么在这条链条上的传递者的出现必然有时间的先后,因此在命名事件后,越早出现的传递者离命名事件的距离就越近。因此若把链条的轨迹比做封闭的圆形的话,从这个传递者到命名事件为圆心的半径就越短。以此类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后期的传递者就应该在以命名事件距自身知道命名事件的时间为较长半径的圆的轨迹上。如图所示:P1、P2绝对不是在距NC相等距离的同心圆上,因为按照螺旋线的走向,P1是先于P2的名称传递者。所以直线P1N>P2N。(P1N代表从命名事件到传递者P1出现的时间)所以这种螺旋曲线恰好能满足按顺时针方向从中心点到轨迹上的任意几点的距离都是一次递增的。图十二中的红色直线: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链条的理想走向,即按照理想前提:每个历史因果链条的传递者都按照命名人的初衷指称为传递目的或使用目的前提下,所形成的轨迹。事实上,红色垂直线是不可能的,因为其理论的重大局限性之一就是因果传递链条与语境因素的脱节(说话者的心理意向、知识背景、个体差异等等语境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个环节主体意向的一致性太难了(一个名称的接受者必须意图以和他由之听到这名称的那个人同样的指称使用那名称)。
综上所述,以上的两幅图利用历史因果理论中的主要素对其理论的分析,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其自身理论所存在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A。P。马蒂尼奇(编)牟博 杨音莱 翰林合等译,语言哲学[M], 北京:商务印馆,2004
[2]、陈波,《逻辑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贾国恒,摹状词与专名的关系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美]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 M ],梅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阮松,专名的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 开店心得
★ 开店方案策划书
★ 开店策划书
★ 开店策划书的格式
★ 开店策划书
★ 茶叶营销策划书
★ 网店开店策划书
【食品类网店命名的语言学研究论文(锦集14篇)】相关文章:
淘宝天猫运营个人简历表格2022-10-11
网店经营策划书2023-03-28
淘宝商城策划书2022-05-06
1806“大学生创新创业”策划方案2022-12-28
2022大学生创业计划书1500字2024-04-10
电子产品开店计划书2024-03-09
饰品开店计划书范文2024-02-19
创业故事:陶朱公的致富法则2022-05-07
网站建设策划书2023-02-22
开店实体店计划书202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