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时间:2022-09-01 08:01:1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共10篇)由网友“空城”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篇1: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论文文献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的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1)期刊

[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 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32(1):51-53.

(2)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3)论文集

[序号] 著者.文献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3] 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22.

(4)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如:[4]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报告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6)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例如:[6]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7)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如:[7] GB/T 16159―,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8)报纸文章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9)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EB/OL].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1.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范文)

2.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要求规范

3.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4.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5.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6.中英文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最新)

7.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8.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9.最新20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0.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篇2: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3): 62 C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XX)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1.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附范文)

2.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及要求

3.参考文献标准格式举例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要求规范

5.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6.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7.报纸参考文献格式

篇3:规范的文献参考

1

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参考文献的字母的含义

参考文献的类型

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

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7、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2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103-105 〔4〕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81-86 4、学位论文

3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 Jp1290606. 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格式如下:

(1)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括起,根据文献引用方式置于行文之中或者所指引部分的右上角。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不加任何标点符号。每条著述结尾处不加标点。

(2)作者不多于3人时要全部写出,并用“,”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et al”;“等”或“et al”前加“,”。 (3)几种文献及电子文献类型及其标识为:

期刊[J] 专著[M] 论文集[C] 学位论文[D] 专利[P] 标准[S] 报纸[N] 学术报告[R] 磁带[MT] 磁盘[DK] 光盘[CD] 联机网络[OL]

网上数据库[DB/OL] 光盘图书[M/CD] 磁带数据库[DB/MT] 磁盘软件[CP/DK] 网上期刊[J/OL] 网上电子公告[EB/OL]

(4)参考文献由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学术著作、专利和标准等组成。格式如下

(参照国家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1]浦维达,吴海权,黄虎,等.论高等职业教育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0(6):133-135

篇4:研究生学位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是指为了获得所修学位,按要求被授予学位的人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学位论文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三种。

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和顺序:

学位论文应包括(1)中文封面;(2)中文页面;(3)英文页面;(4)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5)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6)英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7)目录;(8)正文;(9)致谢;(10)参考文献等7大要素并按此顺序排列。其他可以选择添加的内容有:位于目录之后的内容:(11)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参考文献后按序排列的内容:(12)附录;(13)索引(中、英文);(14)作者简介(包括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15)后记。

紧接英文页面之后的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见附件一)需要由研究生本人亲笔签名,学位论文需要提交电子版以便于数据库管理和网上查阅。有保密要求不宜公开的论文由导师申请,院系审核,经校保密工作委员会审查后,提交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批准后同意保密,保密期后自动承认使用授权声明,并予以公开。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在三万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在五万字以上。文字采用中文简体;除艺术、古籍等个别经研究生院特许的情况外不得采用繁体字。鼓励采用中英文双语写作,但上交国家及校图书馆的论文必须用中文。

本格式主要适用于理、工、医、管学科的学位论文和一般的文科论文,特殊情况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执行。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是论文全貌的集中体现,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命题必须确切、简明,题目应力求简单,也不应宽泛笼统,应能看出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和工作重心。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副题名可另起一行,用破折号与主题名隔开。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可公开交流的学位论文应有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另起一页,排印在英文授予单位前,其间用“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硕士学位论文用“A Thesis submitted to”)作为标志,后面注明学位类别、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日期等。英文题名格式见研究生院主页下载区→研究生学位→英文页面格式。

(二)论文摘要(提要)

论文摘要包括题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学校名称、正文、关键词。中文约500字左右,英文约200~300词左右,二者应基本对应。它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见解、用语简洁、准确,并在论文摘要后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至8个。关键词应为公知公用的词和学术术语,不可采用自造字词和略写、符号等,词组不宜过长。

英文摘要采用第三人称单数语气介绍该学位论文内容,目的是便于其他文摘摘录,因此在写作英文文摘时不宜用第一人称的语气陈述。叙述的基本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确实需要强调过去的事情或者已经完成的行为才使用过去时、完成时等其他时态。可以多采用被动语态,但要避免出现用“This paper”作为主语代替作者完成某些研究行为。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名,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例如“冯长根”译为“FENG Changgen”或“FENG Chang-gen”,而“冯长安”则必须译为“FENG Chang-an”。论文英文封面上的署名也遵守此规定。

(三)目录

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它反映论文的梗概。论文目录要求层次清楚,应将论文的章节按顺序编好页码,页码居页面的右侧并排列整齐。

(四)本论文专用术语(符号、变量、缩略词等)的注释表(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此注释表。此部分内容可根据论文中采用的符号、变量、缩略词等专用术语加以定义和注释,以便于论文阅读和迅速查出某符号的明确含义。

(五)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可因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可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基础、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见解和结论。

正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排页码,页码在底部居中。正文之前的摘要、目录等内容单独编排罗马数字页码。

1.绪论(前言)

本研究课题国内外已有的重要文献的扼要概括,阐明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2.文献综述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和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技情况的基础上,围绕课题涉及的问题,综述前人工作情况,达到承前启后的目的。要求:(1)总结课题方向至少以来的国内外动态;(2)明确前人的工作水平;(3)介绍目前尚存在的问题;(4)说明本课题的主攻方向。文献总结应达到可独立成为一篇综述文章的要求。

3.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

利用研究生本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所选课题进行科学地、严密地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统计分析,剖析课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

学位论文要求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步骤和有关参数有较详细的阐述,以便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审核实验的可靠性,并能对试验进行重复以便验证结果的可靠性,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个较完整的研究方法。

5.实验结果及讨论分析

列出数据的图或表,并对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对比分析、结果推论要严格准确,避免采用模棱两可的评定语言。对反常的数据要保留并做解释或者说明,不可随意剔除数据做出有违科学公正的行为。

引用的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数据应加注参考文献,较长的公式推导可列入附录。采纳文献及引用数据应为可以公开并能重复查到的文献资源,并提供准确出处(如页码或图表序号等)。正文引用文献一律用右上角方括号内的次序号(阿拉伯数字)(用“上标”格式)

6.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的规定

(1)图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地图、照片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全文,就可理解图意。图应编排序号,可按章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排,例如图3-1。插图较少时可按全文编排,如图1,图2……,若有分图用(a)(b)(c)表示,图注在图名下方,内容按序编号并用分号“;”隔开。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图题、图号字体与正文相同,字体也可改用仿宋以示与正文的区别。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在WORD文档中,图名、图号和图例应和插图一起置于一个图文框内(框线隐去)。图文框采用锁定标记选项,以免编辑时漂移。一般插图宜用AutoCAD画成,线条用多义线(pline)以便于编辑线宽,图名、图号不宜放在AutoCAD图中以免图名图号的字体、字号不易统一排版。

插图尺寸不宜过大,边长不宜大于12厘米,尽量不用整页插图。插图宜采用文字环绕方式随文右侧编排。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三要素即“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例如“体积V(m3)”。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细节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照片等图片用JPG格式插入,尽量不要采用BMP或TIF等格式(这类格式文件的字节数可能较大),以便减小图片所占字节数从而减小文件的总容量。

(2)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并采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如表1,表2等,表格较多时可按章排序,如表1.1,表2.3等。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右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词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 ″ ”和类似词,应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当“―”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时用“…”代替),“0”表示实测结果确为零。

(3)数学、物理符号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的最右边;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公式首行的起始位置位于行首算起第五个中文字符之处,即在段落起始行的首行缩进位置再退后两个中文字符。不要用居中、居左或居行首排列。

公式编号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如(1)(2)……,公式较多时可按章顺序编号,如(1.1)(1.2)……。公式引用使用式1、式1.1等,英语文本中用Eq.1,Eq.1.1等。

较短的公式一般一式一行并按顺序编号,后面一式若为前面一式的注解(如下标范围i=1,3,5,……)可用括号括起来与前面一式并排一行。较长的公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 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公式中符号尚未说明者应有说明,符号说明之间用分号隔开,一般一个符号占一行,如:式中

I――电流(A);

V――电压(V);

R――电阻(Ω);

不需编号的公式也可以不用另起行。如:I=V/R,式中I为电流(A),V为电压(V),R为电阻(Ω)。

对不需要公式编号的短公式,或者夹杂在文字内的公式及符号,一般不用公式编辑器,可用上标(x)、下标(x2)和Ω字符库中的字符来表达,并把除式写成横式,不宜采用竖式,以便使行距均匀,编排整齐。

公式及文字中的一般变量(或一般函数)(如坐标X,Y、电压V、频率f)宜用斜体,矢量用粗斜体如S(或白斜体上加单箭头如 )。常用函数(如三角函数cos、对数函数ln等)、数字运算符、化学元素符号及分子式、单位符号、产品代号、人名地名的外文字母等用正体。

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词均应该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并给以明确定义。必要时缩略词后面在括号内标明外文原文。

(4)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

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数字和单位用法应遵照GB/T 15835,例如:

不宜在文字中间夹杂使用数学(物理)符号、计量单位符号,例如“钢轨每m重量<50kg”应写这“钢轨每米重量小于50kg”;

纯小数在小数点前面的0不能省略;

百分数及幂次数量范围应完整表达,如“20%~40%”不应写作“20~40%”,“3×102~5×102”不能写成“3~5×102”;

避免让单位误为词头,如力矩单位Nm或Nm不能写成mN;

组合单位中的斜线不能多于一条,如w/(m2℃)不能写成w/m2/℃。

7 结论

结论应该观点明确、严谨、完整、准确,文字必须简明扼要,要阐明本人在科研工作中的创造性成果、新见解及其意义,本文成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做出客观的叙述和提出建议。

应严格区分自己的成果与导师科研成果和前人已有研究的界限。

(六) 致谢 (任选)

可以在正文后对本论文学术研究有特别贡献的组织或个人表达谢意:

1.对提供资助或者支持的基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或者个人(基金项目应该包括基金名称、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研究起止年月);

2.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的组织或个人;

3.给予或者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设想的所有者。

(七) 参考文献及其著录标准、范围及示例

1.著录标准

(1)排列次序:依在正文中被首次引用的先后次序列出各条参考文献。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3)注意事项:

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

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

2.著录范围(共8类,示例见表1)

(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ISBN号);

(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4)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7)报纸文章;

(8)电子文献。

其他性质的资料可以作为正文的随文脚注。

非纸张型电子文献应注明载体类型,见后述。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根据GB3469 规定,对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应该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

类型 期刊

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

论文 专利 标准 报纸

文章 报告 资料

汇编 其他

文献

类型标志 J M C D P S N R G Z

4.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 磁盘(disk)――DK; 光盘(CD-ROM)――CD; 联机网络(online)――OL。

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 (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 (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 (journal 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八)附录 (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附录。该部分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原始数据明细表,较多的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等。附录一般与论文全文装订在一起,与正文一起编页码。如果附录内容很多时可独立成册。若有多个附录按大写英文字母排序,如附录A、附录B等,每一个附录均另起一页。附录中的公式及图表编号也冠以附录序号字母加一短划线如公式(A-2),图A-2,表B-2等。

(九)索引 (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索引。此部分可根据需要编排内容索引(关键词索引)、著者索引,中文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英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

(十)作者简介(包括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

1.作者简介主要包括本人简历、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要求语句精炼,硕士生字数应控制在1000字以内,博士生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作者简介内容按照下列次序编排:

(1)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或出生地等。

(2)从大学开始的学习和工作简历(包括毕业学校、院系、专业、学习时间;工作的单位、职务和时段等)。

(3)本阶段学位攻读期间课程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课程的门数、总学分数、学位课程学分数等(也可以介绍各科总平均成绩情况等)。

(4)参加研究课题(或工程设计)情况,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类别(属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协作、子课题属那一级课题等)、研究时段、本人承担任务及完成情况。

(5)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清单(此部分单列,作为学位授予的参考条件)。学术论文包括期刊(杂志)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其他学术成果包括学术专著、科技获奖成果、鉴定成果、专利、已完成的重要工程设计(或工程应用)项目等。该学术论文和成果清单需要经过导师签字认可的内容才可以列入。

按照参考文献中论文或著作的著录格式依据时间顺序排列学术著作和成果,并按顺序列出全部作者名字。

(6)学术报告和非公开发表论文情况,以及研究生非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取得的其他学术成果等。

(十一)后记(或鸣谢) (任选)

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若包含该部分内容,应简明扼要,朴实自然。对研究的个人心得、对师长的感谢等可以写在此处。不要包含过多对师长的赞美之词;不宜罗列同学好友的长串名单。尚未取得学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不能称为硕士(博士)。

篇5:探讨音乐文献的文献学方法及其规范论文

探讨音乐文献整理的文献学方法及其规范论文

音乐文献整理中,文献学方法的运用有失规范,影响到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诸多问题的认识与总结,“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是为显例。文章围绕这一问题的整理研究,利用目录、选择版本、校勘注释、考订辨伪、义理分析等基本方法展开讨论,强调正确运用文献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当我们引进了“音乐学”(musicology)这个概念时,我们看重的是这个术语的后缀-ology,它表明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知识系统,这就意味着研究方法要遵循学科规范。研究音乐史,最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在分析理解音乐史料,并将这些史料与保留至今的音乐传统以及出土文物相互联系起来思考。这个与文献挂钩的环节就产生了音乐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文献学。从前辈王光祈、杨荫浏等人的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文献工作是保证其学术成功的重要基础。他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竖起一个榜样:中国古代音乐研究要与传统学术结合起来。中国音乐的研究者也同样认识到:中国古代音乐叙事有自己独特的描述、记录音乐和理解音乐的方式及传统,但在记录专业知识的同时,这些音乐文献也是在中国古代学术的规范背景下形成的。所以,在研究古代音乐史问题中,不仅要重视音乐文献,更重要的是要以文献学方法来认识、理解音乐文献。

要泛泛论文献学,说起来极简单,即关于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的学问。艰难的是,从哪里搜集,如何整理,又怎样研究。因此,应用文献学的技能并不是容易的事。文献学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就文献整理而言,即关涉到文字、音韵、训诂、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考订、辑佚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各种学科的相互贯通及其长期实践,形成了各学科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规范。比如在文献整理中,孔子整理校释“六经”时所总结的“多闻阙疑”、“择善而从”、“无征不信”的原则与方法,即为后代文献典籍整理者所信守。再如具体到校勘学,汉代刘向、刘歆广备众本,互相对校,校字句、订脱误、删复重、增佚文等方法,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即将之树立为“宗”。而现当代学者的古籍校勘,陈垣“四校法”则堪称“模范”。文词注释,荀子的“循名责实”,为精确地辨析、训解词语指明了道路;释事释义,唐代李善《文选注》,历来被看成古注之佳作。辨伪学上,从来都以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训,以资提醒对古文献的整理采取审慎态度。考据学派的诸多“技能”,均成为文献整理研究的“守则”。

方法运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结论的是否真实,尤其是对古典文献的整理,所求的就是“真实”的文献效果。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违背学科的基本原则,即失去了规范。在不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难以达到信实的结论,这也是不难理解的。虽然音乐文献有其特殊性,但是当我们面对“不闻其声”、仅存文字的古代音乐典籍时,实际上的工作就是古籍整理,这可以说与一般文史学界的古籍整理工作没有区别。当音乐学界的人们要进行这样的工作时,只不过是以“音乐人”的身份在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仍然应该以一般意义上的文献学理论原则、工作方法为指导,遵守文献学的规范进行研究。本文即以“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为例,来探讨运用正确、规范的文献学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问题。

对“燕乐二十八调”的整理、研究,涉及到古文献学的诸多方面,比如目录、版本、校勘、注疏、辑佚、辨伪、考订。本文就下列四个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一、“燕乐二十八调”的资料搜集与目录版本

依靠目录检索,“二十八调”名称的出现,今见最早文献为《乐府杂录》。这里举《乐府杂录》为例。

《乐府杂录》,作者唐段安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其成书与著录情况有一个较为简明的介绍:“书(《乐府杂录》)中称僖宗幸蜀,又序称洎从离乱,礼寺隳颓,既移,警鼓莫辨,是成于唐末矣。《唐书・艺文志》作一卷,与今本合。《宋史・艺文志》则作二卷,然《崇文总目》实作一卷,不应《宋志》顿增,知二字为传写误也。”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阅读古籍的入门书,为目录著作之典范。这里提供了三个信息:《乐府杂录》成书于唐末;北宋初年的《崇文总目》即有著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一卷,与成书于它稍前的`《崇文总目》比勘,可证《宋史・艺文志》著录有误。考《乐府杂录》的流传,宋代而下,如元末明初陶宗仪《说郛》、明嘉靖陆楫等辑刊的《古今说海》、明吴g校刊《古今逸史》、清曹溶辑《学海类编》、清道光钱熙祚校刊《守山阁丛书》,均有收录。在诸多版本中,以陶氏《说郛》本为早。尽管陶氏《说郛》为丛书,却时有节录。故为求全求精,尚需查找足本以及校勘整理本。依据这些基本规则,清道光钱熙祚校刊《守山阁丛书》本《乐府杂录》更具有学术资料性。《守山阁丛书》本虽后出,但钱氏遍检《文献通考》、《太平御览》、《琵琶谱》诸书,逐句考定,校勘精当,《丛书集成初编》收录并据此影印。《丛书集成》的这种选择,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如何采用版本的参考。但钱氏在编校《守山阁》本时,并未见过《说郛》,这却又留下了很大遗憾,《守山阁》本仍然存在几处关键性错误,笔者将另行撰文专论。

再如《事林广记》,目前较易阅读到的有两种版本:一为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元至顺年间(1330―1333)建安椿庄书院刻本;另一种为日本元禄十二年(16,即康熙三十八年)刻本,见《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一卷。这两种版本中的谱字律名均有不同程度的讹误,只要将二书对校,就会看到中华书局影印元本比日本元禄刻本错误要少得多。但在研究中,因为疏于版本选择,学者多以日本元禄本为据,盲目跟从,研究的结论也就可想而知了。

“燕乐二十八调”研究的已有成果,之所以存在诸多偏失,主要原因即在于对所录各版本缺乏源流考辨,未能选取精善之本作依据,比如清代著名学者凌廷堪对二十八调结构的分析,仅据《辽史・乐志》的记载立论,难免挂一漏万,得出不全面的结论。而后来的研究者,趋其一端,以他的研究成果作为原典文献,反过来去论证宋人沈括、陈元靓、张炎的记述,以企分辨“七宫四调”还是“四宫七调”,这种颠倒文献关系的做法,难以说清问题的根本。

可见,重视文献来源,慎重选择版本,精细考识辨别,以求掌握古文献的本来意义,恢复古文献的本来面貌,这正是解读音乐文献的基础。

二、 “燕乐二十八调”的资料梳理与校勘考订

今存“燕乐二十八调”的文献资料,依时代顺序来看,主要有:唐段安节《乐府杂录》、宋欧阳修等《新唐书・礼乐志第十二》、王溥《唐会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宋徽宗《景v乐髓新经》、陈D《乐书》、蔡元定《燕乐书》、陈元靓《事林广记》、张炎《词源》、元脱脱《辽史・乐志》、《宋史・乐志》等。这些文献著述成书的时代不同,撰写编辑的体例有异,随着不同时代的刊刻传播,版本一定会有出入。因此,在溯源探流、辨析版本优劣的基础上,进行校勘、考订,以求精求善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校勘的目的是为了正讹误。在校勘正误、考识辨别的基础上再作研究,地基扎得稳,结论靠得住。遗憾的是,现今诸多研究者,仅据某一版本或只就翻检到的文献,甚至据别人文章、著作中的转引,立论申发,指责“郑译弄错了”,“蔡元定弄错了”,“宋人弄错了”,或拘于传统偏见,对文献不作全面的梳理与考订,一味地加以否定而致使观点错误,使研究陷入困境。比如对张炎《词源》所记燕乐二十八调理论的认识与采用,就表现出这样的偏颇。

张炎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作者和词论家。其父即通晓音律,他本人也曾从当时著名的古琴家杨缵问学,词作音律协洽。所著《词源》,成书于元仁宗延v四年(1317)前后。书中详细全面地记录了二十八调(尽管当时常用的只有七宫十二调)的结构关系。他的记录应该是当行本色之论。当代著名的音乐学家也承认《词源》以及《景v乐髓新经》、《梦溪笔谈》、《燕乐书》等的记载,以为“它们至今还是基本上可以各与当时乐坛上流行曲调相对证的‘活材料’”①。可惜的是,在论到燕乐二十八调的记载时,却说“其间(指《景v乐髓新经》、《梦溪笔谈》、《燕乐书》和《词源》)虽然捉襟见肘而不得不一变再变”②。“不得不一变再变”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宋人又是如何“捉襟见肘”了呢?当我们将这几部宋代文献依成书的时间先后排列比勘,将其中所记燕乐二十八调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订正,便会发现,《词源》所记录的调名及律吕的对应关系与《乐府杂录》、《唐会要》所记录的自唐天宝十三载以来的对应关系,未见发生变化。如果非要论定宋人“泥古”,他们的记载不可信,那么,依据什么文献才是可信的呢?也许是受凌廷堪的影响,研究者竟然多重视《辽史・乐志》的记载。《辽史・乐志》的撰成晚在至正四年(1344)。众所周知,辽起朔方,记载本少,其制国人著作不得传于邻境,故经兵燹,荡然无存,修史时仅据金人耶律俨、陈大任二家所记及叶隆礼《契丹国志》。资料缺乏,颇见疏略,早为史学界所公认,书中舛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也早有辨证。就其中燕乐二十八调的记载而言,比较低级的错误也是屡见不鲜,从中亦可见出,撰著者对于这个已经失传一半的乐调理论,既不请教乐工,也未仔细考订,只是一味“托古”,将二十八调名附会于《隋书・乐志》中苏祗婆调名之下,以示所谓的“高古”。凌廷堪关于“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语出《辽史・乐志》)的错误说法③,正是以《辽史・乐志》的所谓“四旦”为依据的。但《辽史・乐志》中关于“旦”这个术语的理解已经不同于最初出现在《隋书・乐志》中的“旦”,故此“四旦”的乐学内容已经不同于苏祗婆之“五旦”。以错误文献为原始依据,得出的结论怎能令人信服!

三、 “燕乐二十八调”的资料阅读与辨疑注释

阅读、整理古代文献,分辨资料的真伪,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审订,破疑释难,准确注释,是进一步研究的前提。关于“燕乐二十八调”,在对诸多文献进行精细校勘的基础上,分析辨别,疏通注释,做出正确理解,这才是研究工作的意义所在。

记载“燕乐二十八调”的文献,版本系统复杂,流变时代久远,尤其“燕乐二十八调”是专业性极强的音乐文献,如何正确理解,辨妄纠缪,进行正确的注释,便显得十分重要。《梦溪笔谈・乐律》虽然全面记载了燕乐二十八调的结构理论,但其中所记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学理性错误。

例证一:关于工尺谱字与十二律吕名称的对应关系,《梦溪笔谈》有两处记述。第一处见卷六《乐律二・燕乐十五声》,第二处是《补笔谈》卷一《乐律・燕乐十五声》。两处所记,孰是孰非?为了明晰辨疑,兹据清照旷阁刻本录原文并断句如下:

《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燕乐十五声》:

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今之燕乐,止有十五声。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只以“合”字当大吕,犹差高,当在大吕、太簇之间。“下四”字近太簇,“高四”字近夹钟,“下一”字近姑洗,“高一”字近中吕,“上”字近蕤宾,“勾”字近林钟,“尺”字近夷则,“工”字近南吕,“高工”字近无射,“六”字近应钟,“下凡”字为黄钟清,“高凡”字为大吕清,“下五”字为太簇清,“高五”字为夹钟清。

《补笔谈・卷一・乐律・燕乐十五声》:

十二律并清宫,当有十六声。今之燕乐,止有十五声,盖今乐高于古乐二律,以下故无正黄钟声。今燕乐只以“合”字配黄钟,“下四”字配大吕,“高四”字配太簇,“下一”字配夹钟,“高一”字配姑洗,“上”字配中吕,“勾”字配蕤宾,“尺”字配林钟,“下工”字配夷则,“高工”字配南吕,“下凡”字配无射,“高凡”字配应钟,“六”字配黄钟清,“下五”字配大吕清,“高五”字配太簇清,“紧五”字配夹钟清。

根据以上文献内容,列表比较如下:

表中所示相异之处有如下四点:

1. 工尺谱字所对应的音律高度不同。按《梦溪笔谈》(以下简作《笔谈》)所记,合字在“大吕、太簇之间”,最后四清律有明确对应谱字,但与倍(正)律谱字完全不合;按《补笔谈》所记,合字恰好对应于黄钟。两处所记相差1 半音,谱字全体相隔1 半音,或者反过来说,《补笔谈》所参照的律吕系统比《笔谈》全体低约1 半音。

2. “紧五”音位,《笔谈》未记,《补笔谈》记。

3. “下工”音位,即“高工”左边(低半音)的音位,记法有异。《笔谈》记作“工”,《补笔谈》记“下工”,即按《补笔谈》所记,“工”这一谱字,实际上应该理解为“下工”音位。

4. 自“高工”至“下五”一段,排序不同。《笔谈》排列:“高工、六、下凡、高凡、下五”。如此排列,即可知“合”的高八度谱字是“高凡”;《补笔谈》排列:“高工、下凡、高凡、六、下五”。这一分歧极有参照性,必须对这二者的正误做出鉴别。

这里的疑问有二:

1. 正确的排序究竟是“凡”比“六”高,还是“六”比“凡”高?

2. 与“合”字同律名(比“合”字高八度)的,究竟是“高凡”还是“六”?

有工尺谱常识的人不难判断:

1. 工尺谱字的高低顺序是“六”比“凡”高,十个谱字的顺序为: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这是音乐常识,而《笔谈》则排列反了。

2. “六”与“合”是同律的高低八度谱字;《笔谈》中低八度大吕、太簇之间为“合”,大吕清、太簇清之间就应该是“六”,而不是“高凡”。也就是说,应该是这样的对应,如下表:

显然,《笔谈》所记误,《补笔谈》所记是。再如,燕乐二十八调各均所用的谱字,《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燕乐二十八调》记云:

今之燕乐二十八调,布在十一律,唯黄钟、中吕、林钟三律各具宫、商、角、羽四音,其余或有一调至二三调,独蕤宾一律都无。内中管仙吕调,乃是蕤宾声,亦不正当本律,其间声音出入,亦不全应古法,略可配合而已。如今之中吕宫,却是古夹钟宫;南吕宫,乃古林钟宫。今林钟商乃古无射宫,今大吕调乃古林钟羽,虽国工亦莫能知其所因。

《补笔谈・卷一・乐律・燕乐二十八调》记云:

今燕乐二十八调,用声各别。正宫、大石调、般涉调皆用九声: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勾①、合;大石角②同此,加下五,共十声。中吕宫③、双调、中吕调皆用九声:紧五、下凡、高工、尺、上、下一、四、六、合;双角同此,加高一,共十声。高宫、高大石调④、高般涉皆用九声:下五、下凡、工、尺、上、下一、下四、六、合;高大石角同此,加高四,共十声。道调宫、小石调、正平调皆用九声:高五、高凡、高工⑤、尺、上、高一、高四⑥、六、合;小石角加勾字,共十声。南吕宫、歇指调、南吕调皆用七声:下五、高凡、高工、尺、高一、高四、勾;歇指角加下工,共八声。仙吕宫、林钟商、仙吕调皆用九声:紧五、下凡、工、尺、上、下一、高四、六、合;林钟角加高工,共十声。黄钟宫、越调、黄钟羽皆用九声:高五、下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越角加高凡,共十声。外则为犯。

显然,《补笔谈》比《笔谈》更加详细地记述了各均所用的谱字以及角调加用的谱字,《补笔谈》还专门记录了二十八调煞(杀)声:

十二律①配燕乐二十八调,除无徵音外,凡杀声:黄钟宫,今为正宫,用“六”字。黄钟商,今为越调,用“六”字。黄钟角,今为林钟角,用“尺”字。黄钟羽,今为中吕调,用“六”字。大吕宫,今为高宫,用“四”字。大吕商、大吕角、大吕羽、太簇宫,今燕乐皆无。太簇商②,今为大石调,用“四”字。太簇角,今为越角,用“工”字③。太簇羽,今为正平调,用“四”字。夹钟宫,今为中吕宫,用“一”字。夹钟商,今为高大石调,用“一”字。夹钟角、夹钟羽、姑洗宫、商,今燕乐皆无。④姑洗角,今为大石角,用“凡”字。姑洗羽,今为高平调,用“一”字。中吕宫,今为道调宫⑤,用“上”字。中吕商,今为双调,用“上”字。中吕角,今为高大石角⑥,用“六”字。中吕羽,今为仙吕调,用“上”字。蕤宾宫、商、羽、角,今燕乐皆无。林钟宫,今为南吕宫,用“尺”字。林钟商,今为小石调,用“尺”字。林钟角,今为双角,用“四”字。林钟羽,今为大吕调,用“尺”字。夷则宫,今为仙吕宫,用“工”字。夷则商、角、羽、南吕宫,今燕乐皆无。南吕商,今为歇指调,用“工”字。南吕角,今为小石角,用“一”字。南吕羽,今为般涉调,用“工”字⑦。无射宫,今为黄钟宫,用“凡”字。无射商,今为林钟商,用“凡”字。无射角,今燕乐无。无射羽,今为高般涉调,用“凡”字。应钟宫、应钟商,今燕乐皆无。应钟角,今为歇指角,用“尺”字。应钟羽,今燕乐无。(《补笔谈・卷一・乐律・二十八调杀声》)

根据《补笔谈》的描述,便可勾勒出二十八调的结构逻辑。可见《补笔谈》确实做到了“补”,文献价值

比《笔谈》要高。但在通常运用中,无论文史界还是音乐界,往往关注《笔谈》多于《补笔谈》。考察已有成果,笔者阅读到的诸多论文及数十种著作,均以《笔谈》的记载为主要依据。事实上,若仅据《笔谈》,上举学理性的错误就无从辨识,产生的疑难也无以解释,而结论本身又要引起质疑了。“燕乐二十八调”的记载,出于同一人之手的《笔谈》、《补笔谈》,尚且存在正误差异,其他诸如类书中的记载,资料辗转摘抄,若采摭史料失考,即有以讹传讹之嫌,更当谨慎采用,因以起疑,细加考证方好。

对古籍文献加以注释,内容广泛,方法多种多样,注音、辨字、句读、释义、释事均在注释学范围之内。考辨名实,成为关键。注释专业术语,古代文献学中早有循名责实、据实考名的理路。对如“燕乐二十八调”这些专业性极强的理论做出正确注释,应该是音乐学研究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但若忽视文献整理的基本规范,总是偏于一隅,要对专业之内的理论做出准确释读也是困难的。

四、 “燕乐二十八调”的资料分析与探求义理

从方法上说,文献学分两大派,即考据派与义理派。考据派力主从对语言文字、典章制度等诸多内容的考证入手,以求掌握所考察文献的本来意义,恢复它的原始面貌。义理派则多采取“六经注我”的方式,往往摆脱语言文字,为我所用,注释疏证或穿凿附会,强就我意。我们不提倡轻疑、臆测的不实学风,但针对一个学术概念、学术问题,要分辨是非、择善而存,没有义理分析,也很难做出判断,更难以在学术思想史上有所开拓。实际上,在具体研究中,考据、义理二者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往往两种方法兼而有之。与考据的实证性相比,义理分析更需要专业知识为积淀,否则即使是著名的文献学家、音乐文献研究家也会因专业理论方面的隔膜而做出错误判断。比如关于“二十调中管调”的考订,很显然《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乐府杂录》的编校者对“中管调理论”缺少了解,所以尽管看到了《说郛》本的“二十调”,还是仅据惯常使用的“二十八调”之说,并沿袭钱熙祚的校勘结果,对“二十调中管调”写出“‘二十’下似脱‘八’字”的校语 ①。文学界研究词学的学者,多重文献的文字记录,不思音乐术语的运用。以此集成本在词学研究界的影响,跟随论说者不会少,即使在音乐学界,亦偶见从者。另外如《补笔谈》卷一《乐律・燕乐二十八调》所记各均所用的谱字以及角调加用的谱字,其间有关两均所用谱字的记载明显存在逻辑矛盾:

正宫、大石调、般涉调皆用九声: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勾、合;大石角同此,加下五,共十声。

……

道调宫、小石调、正平调皆用九声:高五、高凡、高工、尺、上、高一、高四、六、合;小石角加勾字,共十声。

加以对比,可以看出:1. 两均如果不看角调加用之声,仅从前三调来看,一均(一个音律集合)之内,有“上”就不可能有“勾”,有“勾”就不可能有“上”。2. 若按胡道静的校勘,将“勾”字校改为“六”,以“合”字为宫和以“上”字为宫的两均,前三调所用七声完全一样,更是不符合乐调结构逻辑。因为任何相邻两个音律集合必有一音不同(参见附录中的综合分析表)。所以,“正宫”一均所用九声中应删去“上”字,添加“六”字。可是,这些问题,专业意识不敏感或专业知识缺乏的人是难以发现并加以纠正的。

记载“燕乐二十八调”内容的文献极其复杂。有唐宋人的笔记杂录,如《乐府杂录》、《笔谈》、《补笔谈》、《事林广记》;有正史乐志,如《新唐书》、《辽史》、《宋史》;有专门的乐类著作,如《景v乐髓新经》、《乐书》、《燕乐书》;有文学类的著作,如《词源》;有分立门类记载典章制度、文物故实的会要,如《唐会要》。这些文献中,唐代文献对“二十八调”的记载,并未写出完整的调名与律吕的对应,因此,要勾勒出二十八调的结构逻辑,就必须借助宋代文献予以补充。而宋代文献多数又将“二十八调”放置在“八十四调”的叙述框架中,需要加以辨析叙述体例,加以区别,并要纠正文本叙述中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错误,以便寻绎各类文献记载的共性与差异,分辨其差异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其错误性质又是怎样的。比如,二十八调的排序,《乐府杂录》、《唐会要》、《景v乐髓新经》、《新唐书・礼乐志二》、《梦溪笔谈》、《补笔谈》、《乐书》、《燕乐书》、《词源》、《事林广记》、《辽史・乐志》的记载差异很大,诸书叙述的体例也不同,主要有下列三种方式:

1. 以调式分类叙述,按煞声的音高顺序排列,由低至高记述

《乐府杂录》、《新唐书・乐志》、《辽史・乐志》、《乐书》、《燕乐书》所记四调顺序以及音高顺序略有不同。《乐府杂录》和《新唐书・乐志》中七个“角调”的叙述顺序不同:

《乐府杂录》七个角调顺序是:“上声角七调 第一运越角调,第二运大石角调,第三运高大石角调,第四运双角调,第五运小石角调,亦名正角调,第六运歇指角调,第七运林钟角调。”②

《新唐书》七个角调顺序是:“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为七角。”①

《辽史・乐志》七个角调排列顺序与《新唐书》相同,即:“大食角,高大食角,双角,小食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②

陈D《乐书》七个角调顺序是:“越角、大石角、高大石角、小食角、双调角、歇指角、林钟角,是谓为七角……凡此俗乐异名,实胡部所呼也。”③

《宋史・乐志》中载蔡元定《燕乐书》七个角调顺序是:“角声七调:曰大食角、曰高大食角、曰双角、曰小食角、曰歇指角、曰商角、曰越角,皆生于应钟。”④

《乐府杂录》为保持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列而形成按平声羽、上声角、去声宫、入声商的顺序叙述四调,角调类叙述顺序又保持了与商调调名平行的关系;而《新唐书・礼乐志》中四调类顺序与《古今乐纂》相同。每类的七个煞声排列顺序也是按音律的音高,基本保持以黄钟为煞声开始,由低到高罗列,但角调顺序则以大石角与高大石角的派生关系而略作调整。诸种文本各有其体例叙述方面的道理,顺序不同并不意味着改变了各种调式之间的结构。

陈D《乐书》基本上也是以音高顺序来排列调名,但角调和羽调的排列顺序比较混乱,以“石”、“食”区分大小,最后一句“凡此俗乐异名,实胡部所呼也”也不准确。因为二十八调名中有些形成于典型的中国传统调名法,原来一些来源于胡乐的调名也早已被“华化了”,比如从“鸡识”转化过来的“大食调”、“小食调”等,惟一还留有舶来意味的只剩“歇指”、“般涉”这样的调名。此则材料与前代已有的资料相比,没有任何新的实质性价值。与同代人沈括《梦溪笔谈》的信息来源也没有关联。据岸边成雄考证认为,这段记载是以徐景安的《乐书》为根据,但比较《新唐书》中也被认为是出自徐景安《乐书》的那段记载,叙述顺序还是有些不同。从角调叙述顺序比较来看,与《乐府杂录》的关系更直接一些。

2. 以均(调域)分类叙述

《唐会要》、《梦溪笔谈》、《补笔谈》,按音阶顺序排列宫、商、羽、角四调,体现出内行意识。《补笔谈・燕乐二十八调》每均所用谱字由高至低排列;以雅乐律“为调”称谓对应燕乐调名。

《景v乐髓新经》,按音阶顺序由低至高排列,以雅乐律“为调”称谓对应燕乐调名,并以雅乐律“之调”称谓补充其他三调。但这实际上是个雅乐八十四调结构,将当时盛行的燕乐调名放置其间。其中对“角调”的理解,和对二变声(变宫、变徵)的名调方法混淆了二十八调的逻辑关系。此处不展开讨论。

《词源》,按音阶顺序排列七声,也是八十四调的结构,燕乐二十八调收纳其间,用二十八调名、二十中管调名,又以雅乐律“之调”称谓对应燕乐调名,以俗乐律“之调”称谓补充其它三调,构成八十四调名。

3. 以煞声分类叙述

《事林广记》,按十二律吕顺序排列,以雅乐律“之调”称谓对应燕乐调名并补充其他三调,构成八十四调。

这些文献尽管因为分类不同,叙述顺序有异,但其中“义理”脉络是清晰的,只要对比分析,理出逻辑结构,即可准确阐述,正确运用。可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研究论文,大多只选用上述文献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立论,以局部判断代替全部判断,对于不同文献中有关二十八调顺序的叙述缺少分析,便导致对二十八调逻辑结构理解的错误。

综上所述,对“燕乐二十八调”研究,堪称音乐文献整理中的“显例”。明清之际,或为恢复传统乐调理论系统,或为从音乐史上解释现实音乐实践的传承变异,或为清理乐调系统的变化脉络,众多经学家即对“燕乐二十八调”加以解释,出现了不少专著。如明代《太和正音谱》(朱权)、《钟律通考》(倪复)、《苑洛志乐》(韩邦奇)、《 雅乐发微》(张)、《乐律纂要》(季本)、《曲律》(王骥德)、《稗史汇*》(王圻辑);清代《竟山乐录》(毛奇龄)、《律吕新义》(江永)、《乐律表微》(胡彦升)、《律吕古义》(钱塘)、《魏氏乐谱》([日本]魏皓撰辑)、《燕乐考原》(凌廷堪)、《管色考》(徐养原)、《律话》(戴长庚)、《古今乐律工尺图》(陈懋龄)、《词源衣伞罚ㄖN撵蹋、《顾曲麈谈》([清末民国初]吴梅)、《清史稿》(柯劭氲龋……形成“燕乐二十八调”研究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可谓是“燕乐二十八调”研究的第二次高潮。据检索,相关论文近200篇,著作近30部。遗憾的是,如此众多的研究成果并未能解决“燕乐二十八调”中存在的根本问题,论者仍然各执一说,未达共识。原因何在?综观大多数研究成果,结合本文对“燕乐二十八调”的资料考察、梳理、分析可以见出,研究方法的得失,成为获得“真实”结论的关键。这一问题决不是某篇论文或某位作者个人的不足,关涉到整个音乐史学界的学科建设,应该引起普遍重视。面对繁富的古籍文献,正确解读乐学理论,弘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华,的确有待音乐学界、文史学界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附:

燕乐二十八调文献综合分析表

制表的必要说明:表中“合”字所配的“黄钟”,相当于当代国际通用律制的c1,有如下理由:

1. 据李石根对西安鼓乐乐器的记录,“平调笛”和“梅管笛”配“平调笙”和“梅管笙”是僧、道两派常用的。城隍庙的平调笛筒音“六”字,绝对音高为c1,梅管笛筒音“五”字为d1,三孔为“尺”字,绝对音高为g1①。

2. 杨荫浏的《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②是一份对1952年、1953年两次在西安地区的田野调查的最终调查分析报告,其中记录了城隍庙乐社的平调笛、平调笙和管子的绝对音高都是“六字”为c2。杨、李二人的记录都表明各乐社“官调笛”的“六”字绝对音高不统一,特别是手工业者、农民组成的乐社,喜欢较高较明亮的音高,笛和笙之间甚至刻意追求音高不同③。而平调笙与梅管笙之间管苗对应的音高关系和陈D《乐书》中记载的和笙与巢笙组合关系相同。这表明,平调笙与梅管笙的组合关系有着悠久而稳定的传承历史,并依托于道观、寺院这种稳定的实体保存下来。

3. 程天健所撰《长安古乐中的笛子及其应用》④一文报告了当代的数据。

该文概括:“西安市及城郊各古乐社的音高大都在ㄙ=c1,个别乐社有偏差,但基本是围绕在c1的周围。”(在燕乐半字谱的谱式内,读作“合”[huó]的谱字写作“ㄙ”。)

该文所列的统计资料,有12个古乐社的测音数据,其中

8个古乐社ㄙ=c1

3个古乐社ㄙ=#c1

1个古乐社ㄙ=b

4. 结合李幼平对宋代大晟钟黄钟标准音高研究的成果,大晟乐推行期间,教坊宴乐奉诏用大晟律黄钟标准音高,相当于当代国际标准b-c1⑤。

5. 考虑到古琴的琴歌传统⑥和宋代词调的盛行,二十八调的绝对音高调(tiáo)制应该是以适合人声为前提的。

根据以上理由,设计上表时,将燕乐“合”字所配(宋代俗乐律制的)“黄钟”与小字一组c(即中央C)相对应。

6. 表中以律吕相生秩序与调域编号来提示七均之间的亲疏关系。以“合”字为宫的7音律集合(均)为核心,调域编号为0;向右可移1步,调域编号为正号;向左可移5步,调域编号为负号,总计共有7个不同的集合。

上表展示的七宫四调逻辑结构清晰明确,与历代文献记载相一致。各个朝代黄钟音高的变迁不影响燕乐二十八调的逻辑结构。

责任编辑 容明

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②黄翔鹏:《念奴娇乐调的名实之变》,载《音乐研究》1990年第1期。

③凌廷堪:《燕乐考原》,影印清嘉庆十六年(1811)张其锦刻本。

表一《梦溪笔谈》:

表二《补笔谈》:

1

①胡道静的《梦溪笔谈校证》(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以为“六”原误作“勾”,故将“勾”字删去。当代多从之,皆省去“勾”字。胡道静校证所据各本皆为“勾”字,见《校证》第913页第531条。

②原文缺“角”字。

③原文缺“宫”字。

④原文缺“高大石调”。

⑤原文写为“高宫”,校为“高工”,《四库全书》本亦为“高工”。

⑥原文写为“下四”,校为“高四”。

①张氏昭旷阁刻本误为“十三律”。

②同上,原文误为“太簇调”。

③《古今丛刊》本误为“上”字,昭旷阁本为“工”字。

④两本皆漏“姑洗宫”。

⑤昭旷阁本讹为“游调宫”。

⑥原误为“高大石调”。

⑦两本皆误为“四”字。

①《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64、89页。

① 《新唐书・礼乐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第4183页。

② 《辽史・乐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第6865页。

③ 影印文渊阁的《四库全书》本。

④ 《宋史・乐志》,上海古藉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第5610页。

①参见《西安鼓乐中的音阶变异》、《西安鼓乐的乐器与乐器法》两文,两文分别载于《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1991年第2 期。

②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编,1954年油印本,第70―79页。

③参见杨荫浏《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油印本第70页。

④程天健:《长安古乐中的笛子及其应用》,《长安古乐研究论文选集》,西安地图出版社版,第291―299页。

⑤参见李幼平《大晟钟与宋代黄钟标准音高研究》,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出版社版,第134页。在11月武汉音乐学院举行的东亚乐律学研讨会上,李幼平报告了他在北美找到的大晟钟“无射”钟,经测音,音高为#A,再次证明黄钟音高为C。

⑥笔者曾请教琴家吴文光教授有关古琴定弦的音高传统。他也认为琴上黄钟音高一直是在c-d之间,而且这个音高习惯不会有太多变动,因为许多琴学文献中对琴丝弦制作有很详细的记载,对各弦缠丝的股数有详尽规定。

篇6:公文规范标准

公文规范标准: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1. 1 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A4型纸。

1.2 版面

1.2.1 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

1.2.2 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1.2.3 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1.2.4 文字的颜色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公文规范标准: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2.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

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2.2 版头

2.2.1 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2.2.2 密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2.2.3 紧急程度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2.2.4 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2.2.5 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2.2.6 签发人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2.2.7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2.3 主体

2.3.1 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2.3.2 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注方法见3.4.2。

2.3.3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2.3.4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2.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2.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2.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2.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其余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依次向下编排,与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签发人职务应当标注全称。

签名章一般用红色。

2.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2.3.6 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2.3.7 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2.4 版记

2.4.1 版记中的分隔线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 35 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 25 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第一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2.4.2 抄送机关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2.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2.5 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篇7:硕士学位论文标准格式与基本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硕士学位论文规范程度,参考其他高校的相关要求,对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基本规范》进行修订完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在选题和内容上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而且在表达方式上应具有规范性和严谨性。本规范适用于具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一、各组成部分的基本要求

提交评议和答辩的学位论文由封面、独创性声明及版权授权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插图和附表清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部分组成并按先后顺序排列。

1.封面

硕士学位论文封面(见附件一)、书脊(见附件三)要求如下:

(1)论文题目:不超过26个字,可分两行排列,中英文对照。

(2)指导教师:论文作者本人导师。未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且在研究生处备案的合作指导教师,不得在学位论文上署名;署名的合作指导教师人数不超过2人。

(3)学科门类:专业所属的学科门类,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管理学等。

(4) 专业名称、研究方向:应严格按照专业目录和培养方案填写。

(5)日期:学位论文完成时间。

(6) 论文封面颜色由专业点自定,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2.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附于学位论文摘要之前,需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见附件二。

3.中文摘要

硕士论文摘要一般为500-1000字。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和结论,应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精炼。摘要应当具有独立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论文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见附件三。

在论文摘要后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4.英文摘要

与中文摘要对应。见附件三。

5.目录

一般列至二级标题,必须与正文标题一致。

6.插图和附表清单

论文中如果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列于目录页之后。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称和页码。

7.正文

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论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公式和数据等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学科要求和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异。

8.参考文献

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参考与借鉴。

9.附录

凡不宜放在正文中,但与论文有关的研究过程或资料均应放入附录。

10.致谢

致谢对象限于对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完成等方面有较重要帮助的人员。

二、基本格式

1.标题

(1)一般分三级标题。具体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或16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或14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或12pt,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可以用“章、节”、“一、(一)”、“1、1.1”等形式。使用章节标示的格式如下:

第一章 □□□□□(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

第一节 □□□□□(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

一、 □□□□□(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

可采用其他格式,要求不变。其它级次标题或需突出的重点,可用五号黑体(或加粗),可单列一行,也可放在段首。

2.正文字体

正文中文采用简体,特殊的个别情况可用繁体,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正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阿拉伯文、日文等其他文字使用该文字的惯用字体。

3.表格、图形、公式

(1)文中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可参照正式出版物。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

(2)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表述一致。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形不能跨页显示。照片不得直接粘贴,须扫描后以图片形式插入。

(3)公式一般居中对齐,公式编号用小括号括起,右对齐,其间不加线条。

(4)文中的图、表、公式、附注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按章节(或连续)编号,如图1-1,表2-2,公式(3-10)等。

4.注释

一律采用页下注(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重新排序。引文注释的具体格式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试行)》执行,见附件四。

5.参考文献

一律放在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可不编序号。著录项目及次序与引文注释基本相同,但不注页码。

中文著作和论文、电子文献按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升序排列,外文按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升序排列。外文著作、论文用原文列出。

6.页眉、页脚文字

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眉左侧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右侧为一级标题名称;页眉下横线为上粗下细文武线(3磅);单面复印,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7.页码

从第一章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第一章之前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均置于右下脚。

篇8: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规范

(文献综述基本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所谈论的文献,必须是论文中实际涉及到的文献。这些文献最终必须在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出现。如果论文中实际参考的文献数量较多,可以抽取其中较重要的文献来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字数要求20xx字-3000字之间。

二、格式要求

页面设置的格式要求与论文格式的要求一致。A4页面,页边距均为2.5厘米,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段落行距设为最小值,段前段后设为0行。文献综述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或汉语,任选一种。

三、文献综述样例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文献综述)

外国语学院 XX①

1030X20xxXX X XXX 指导老师:XXX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xx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xx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xx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①根据学院06级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毕业论文中署名行中的专业名称统一如下:“英语”、“日语”

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2.2国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2.1有效性的定义与概念

随着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论研究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规定教学有效性”(黄小平,20xx)。有些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个性获得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刘立明,20xx)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文森,20xx)

2.2.2关于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赫斯特通过课堂研究认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有三: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教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9]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其中,教师能否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指标。王鉴博士认为,有效教学的指标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体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这里的发展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学生的发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即要实现教育的三维目标,教育要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其次,学生的发展既是指当前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2.2.3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国内的课程理论专家对此有不同的认识。 首先,余文森教授认为,要从四个角度着手,“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根本的支撑);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其次,张人利老师认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一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首先,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提高课程设置的有效性。在这点上,他主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指出课程设置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此外,他还大力提倡实施校本课程,以适合学生的需求。其次,创“最近发展区”教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他认为,要通过提高教学策略、途径和方法等运用的有效性,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9:幼儿园论文文献

[1]任丽梅. 我国将全面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N]. 中国改革报,-05-18(009).

[2]彭小冬,侯万里,吴库生,符霞,周彦,张振,谢旭,程锦泉,赵志广,Vicki Erasmus,Jan Hendrik Richardus. 幼儿园教师手部卫生知识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05):341-345.

[3]夏紫怡. 端州7所公办幼儿园招生学位增至667人[N]. 西江日报,2017-05-14(001).

[4]朱玉玲,张学忠. 农村中心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37+150.

[5]张晶晶. 关于提高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45-146.

[6]李晓峰,孙晓漫. 幼儿园环境设计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7,(04):61.

[7]李霞.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才智,2017,(12):60.

[8]王睿慜,陈南. 幼儿园生活形态的内涵、意义与错位[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67-70.

[9]张艳艳,吴玲. 幼儿园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探索[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71-73+90.

[10]徐莹莹,周炎根,刘贤敏. 幼儿园教师职业承诺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73-77.

[11]吴凡.近十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培训需求研究综述[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3-16.

[12]陈凤梅. 幼儿园体育活动对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164-165.

[13]景赛男. 欠发达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生存困境研究——以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A园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7,(04):51-55+101.

[14]黄豪,杨晓萍. 儿童社会化:幼儿园育人文化的价值回归[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04):11-15.

[15]王玉. 幼儿园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7,(11):229-231.

[16]颜荆京,汪基德. 幼儿园园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及理论模型[J]. 现代教育技术,2017,(04):52-58.

[17]张扬. 引进与生成:幼儿园课程引进中存在的实施困境与突破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39-43.

[18]赵运兵. 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107-112.

[19]王和平. 民办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福州市民办幼儿园G园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4):49-52.

[20]刘权锋,范庆引.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脑迷,2017,(04):21.

[21]黄旭,黎忠丽,张进,周缘.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若干问题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7,(10):37-40.

[22]黄国隆,李琳. 基于中日对比的茂名市幼儿园防灾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方论刊,2017,(04):66-69.

[23]石淑琴. 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 学周刊,2017,(11):223-224.

[24]索长清. 幼儿园教师研究的女性视角及其方法论意涵[J]. 教育评论,2017,(03):130-133.

[25]王志强. 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2):247-248.

[26]孙树村.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非连续性——基于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7,(01):98-108.

[27]周如意,党如波,黄彩霞. 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幼儿园因病缺课监测结果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7,(03):355-357.

[28]张祎. 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综述[J].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01):91-94.

[29]张一童,牛文旭,张久祥. 完善河北省幼儿园收费定价制度的对策[J]. 河北企业,2017,(03):10-12.

[30]吕武,刘益东. 推进民办幼儿园分类管理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应对[J]. 中国教育学刊,2017,(03):19-23.

[31]黄君丽. 幼儿园如何抓好教育教学管理[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43+154.

[32]吴燕飞. 幼儿园主题活动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7,(01):252+254.

[33]刘彩丽,宋颖. 幼儿园教师文化的基础与应用反思[J]. 中国市场,2017,(07):82-83.

[34]杨向新.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本土资源利用的指导策略[J]. 学周刊,2017,(08):236-237.

[35]王声平.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建的困境与未来趋向[J]. 教育评论,2017,(02):24-29.

[36]李云淑. 农村幼儿园实习生生存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评论,2017,(02):140-144.

[37]刘远志,唐琪.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7,(06):129-132.

[38]钱程,顾敏华,马焰,姚建香,束方燕. 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2017,(02):144-146.

[39]黄海燕. 大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2-143.

[40]张叶. 新时期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的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2):146-147.

[41]鲍晓琴,寇相礼. 浅析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电子世界,2017,(04):196-197.

[42]秦金亮,高孝品,王园,方莹. 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的师幼互动质量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25-29+36.

[43]高潇怡. 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问题与改进——基于对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借鉴的思考[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01):30-36.

[44]杨秀娟. 浅谈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 科技展望,2017,(05):309.

[45]王默,王彦波. 对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政策的反思——基于国家及地方政策文本的分析[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01):24-30.

[46]赵扬. 幼儿园卫生消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02):46-48.

[47]田凤娟.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困境及应对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02):144-148.

[48]张欣. 浅谈废旧物品在幼儿园的有效利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263.

[49]丁玉. 幼儿园保育员胜任力结构的理论建构探析[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88-91.

[50]傅燕青. 幼儿园肥胖儿童的监测和干预方法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04):206-207.

篇10:文献综述论文

摘要:

为了弄清我国小学游戏教学与研究现状,利用中国知网和Google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3年,游戏教学文章发表数量急剧上升,其中针对单独学科的游戏教学数量较多。本文就收集到的有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与分析。

关键词: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

1、引言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009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的资料收集,发现游戏教学一直是研究热点,2012年研究文献总量突破2万,2013年有所回落。

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李海洋(2009)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凌美叶(2005)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周颖怡(2013)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音乐游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活动性的游戏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性游戏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新时代的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与游戏特征结合,设置多样性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肖旭(2010)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教学模型,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激励学生学习。“快乐学习,表扬为主”。体育游戏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体育教学模型的构建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高参考。

国内有关游戏教学的研究,侧重点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分学科论述,未见形成系统。

3、国外研究综述

从古希腊起,西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就把游戏用于教学实践中。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及其重视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他认为儿童最好在游戏中学习。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游戏可以锻炼身体的健康,以及肢体的敏捷。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非常重视游戏教学。他强调“从做中学”。皮亚杰把儿童游戏分为三个阶段:0—2岁为练习性游戏;2—7岁为象征性游戏,7—12岁为规则性游戏。国外教学理论特别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提倡的自然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特别是近年兴起的TPR(全身动作教学法)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艾里康宁的《游戏心理学》,从游戏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一方法论立场研究游戏,证明,游戏不是自发的,而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它是儿童理解人们活动的任务和动机的一种形式。

许多国家都提倡在小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日本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小学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日本幼儿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内容。由于小学与幼儿园性质不同,所以小学的游戏教学相对受限。美国教育工作者也在小学的教学方法上大量引入游戏成分,使美国小学课堂以“乱而无章”的感觉。如何处理好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并形成一套适用的游戏教学的模式对于游戏教学能否在小学有效的体现其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4、研究总结与展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游戏教学研究较早,游戏是儿童学习知识,接触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游戏不是让学生放任自由,而是要以教师为主导,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结合,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发展认知水平。国内外对游戏在小学教育中功能和运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研究,但是教学游戏在课堂中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大多数研究也只局限于理论层面,对于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较少,也没有人把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系统的研究。这为后来研究者提供研究方向。

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论文格式标准

论文的标准格式模板

论文标准格式

学位论文引用格式

标准论文格式

本科毕业论文结构格式标准

论文:幸福的标准

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标准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规范(共10篇)】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2023-08-23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2022-05-07

毕业论文英文文献格式2023-02-08

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2022-04-30

议论文开题报告问题要求2022-05-21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格式怎么写2023-01-13

毕业论文文献格式2023-12-02

硕士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规范2022-07-29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2022-08-06

标准毕业论文格式字体要求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