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时间:2023-03-24 07:48: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五月的蝇”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篇1: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1关于水利单位预算管理

近些年,我国财政职能正在向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转变,这表明国家更加注重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利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水利设施也是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对水利水电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强,水利事业建设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为广大人民服务。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遵从“综合预算”的原则,所有资金预算实行统一管理、统筹使用。采用合适的方法科学规范的编制预算计划,实行公开的执行预算,对管理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并对预算执行情况有完善的评价体系,对预算资金实行科学管理,适应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宗旨要求。加强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有其必要性和意义,主要如下:一是有效的预算管理可以优化与整合单位资源,并通过职权的分散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提高单位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损失,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通过预算管理可以使财务计划得到执行,并能作为一种有交的沟通手段促使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保持管理层工作目标的一致性。三是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对单位资金做出科学合理规划,不但可以让执行主体更加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财政赤字或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四是加强预算管理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的客观要求,还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为了这些客观要求,水利行政事业单位也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

篇2: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3.1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随着我国对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员工都必须重视预算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决不敷衍了事,做好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及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可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单位内部对预算管理的认识,明确自身责任,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同时,各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基层单位必须健全其基础管理体系,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年度的人员变动、工资增减、物资采购、设备房屋维护、工程基建等客观因素,使预算编制更有依据,也更能满足客观要求。

3.2水利行政单位应追求预算管理精细化

预算编制是单位预算执行和控制的基础,是一项应该严谨对待的工作,必须要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型。单位预算编制应由统一的专业部门来操作,编制前要积极听取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分析和科学论证,编制过程要注重内容的完善,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预算单的详细项目,严控“三公经费”,同时要注意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以保持预算编制的弹性,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细性和精确性。

3.3强化水利单位预算执行和监控力度

预算执行落实到位,并加以有效监督机构的约束才能真正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水利单位应完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各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中分配的任务,加强对资金的管理,监督好资金的使用情况,并对各项任务的负责人员进行考核评定,严格控制预算管理的执行。同时要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采用先进方法和手段,加大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对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资金使用各环节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有偏差。

3.4水利单位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

随着预算编制逐步细化到基层单位,水利单位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水利预算项目信息化水平。预算一经批准就及时将项目名称、金额初始等信息录及计算机系统,方便实时动态掌握各项资金的支出使用情况。信息化还能有效减少预算执行工作量,实现全程序、全要素、全方位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系统的快速查询功能还能快速全面显示预算执行进度,增加预算管理的刚性,从而实现项目控制管理的精细化。

3.5重视预算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水平

拥有一支具有专门知识与业务能力并适应工作要求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是当前预算的客观要求。单位可通过引起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提高预算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单位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对相关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专业知识系统化培训,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加强预算管理工作者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

4结束语

水利单位的改革要求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使财务预算管理也相应的发生了变革,加强预算管理可以提高水利单位的管理服务能力。水利单位应全面客观的分析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预算管理水平符合财务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篇3: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根据预算管理的要求,水利单位编制年度预算时要依据水利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但由于单位管理的弱化和思想上的不重视,加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预算编制内容过于粗糙,质量不高。编制预算时只是简单依据原有数据,忽视了社会进步、价格调整、市场变化等因素,编制之前没有经过细致合理的调查,也没有充分考虑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内容不尽合理,对后续资金的调配使用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2.3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

很多水利单位预算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思想上的松懈和编制的不合理。预算执行时并没有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而是经验管理或随意使用预算资金,导致专项资金不能得到专项使用,既影响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还弱化了预算的刚性。此外,水利单位的预算管理监督考核制度还不健全,绩效评价方式单一,监督机制的欠缺带来资金的滥用,导致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4水利单位专项预算资金使用不到位

通过对有关水利部门展开的财政监管检查时发现,一些基层水利单位对专项预算资金管理使用存在很多问题,如专项资金使用控制不严格,实际支出与预算项目不符,专款挪用、挤占现象严重,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为此,必须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按预算调配资金,严格开支范围,确保专款专用确保支付进度,专项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得调整,的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履行相应的报批手续。此外,还可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问题的责任人追究到底,严肃处理。

篇4: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贡献,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它是社会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了自身的更好发展,需要处理好各项社会服务工作。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行政事业单位也在进行体制改革,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随着改革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直接关系带国家的科教文卫等一些公共事业和民生工程的发展,所以说重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面分析预算管理改革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提高整体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最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水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概述

(一)预算管理内涵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依据自身的整体发展目标和项目规划,对单位的资金使用和资源的分配的一种管理内容,它的手段是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的考核,通过对预算数据的分析,真实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最终为事业单位的发展确定发展的战略提供依据,因此可以说预算管理是涉及到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对预算管理的步骤的综合分析,考核和评估,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最初的整体单位发展目标。

(二)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1.能够帮助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能够实现与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有直接的管理,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目标制定的财务预算,以保证项目的资金和资源充足,同时预算的执行以及后续的考核是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能够达到最终的预算目的的执行和分析过程,这期间,预算管理是一种监督的作用,因此预算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加强预算管理,能够站在全局的角度,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2.有利于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管理内容,同时合理分配财务资源,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编制预算,进行预算的分配,将资金分配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中,保证项目的使用资金专款专用,这样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还能够减少资金的浪费现象以及财政拨款分配不均问题,因此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平衡财务收支的结构。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指标的预算与最终的实际值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因此只有通过预算的编制来缩减这种差异性,合理的分配资源,平衡财务收支,最终制定相关的政策彻底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最终保证财务收支的作用的发挥。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转型过程中,大家弱化了财务管理的作用,造成财务的基础工作不扎实,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一般都是有财务部门单独完成,没有和各个部门进行细节的沟通,导致财务信息不足,这样编制的财务预算因为掺杂了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预算编制的结果实用性不强。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数据,在上一年基数的基础上,进行递增的,这种预算编制比较笼统,不会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编制的预算,一般结果都会是缺少科学性,不能保证预算的质量,也不利于对财政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资金浪费问题很多。

(二)缺乏内部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基础薄弱,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差异,很多单位缺少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职,所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因此就导致很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没有做充足的分析、调查和准备,认为预算编制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同时对一些预算材料的提供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出具假材料,这就给预算编制的制定造成阻碍。因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预算管理缺少积极性,加上单位领导者主观意识的管理,预算管理意识薄弱,导致不能按照正常的程序编制预算,所以最终的预算结果制定不合理。

(三)预算执行不严谨,力度不够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其发展重视社会效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缺少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预算结果与实际的单位负责人的利益不挂钩,自然得不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预算编制完以后在单位的执行力不足,大家不重视预算编制的结果,随意的使用资金,而没有人去过问资金的用途以及资金的使用是否超支等问题,这样的情况是资金浪费现象,私自挪用资金问题等现象经常发生,单位领导者也不过问资金的使用情况,内部没有监督管理机制,所以预算缺少相应的控制机制,对预算的约束力差,直接导致了单位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情况,财务数据失真。

(四)预算信息不公开,监督机制走形式

因为缺少法律的约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公开不积极,很多单位的预算编制执行过程都没有做到信息公开,因此这就导致了很多单位的预算与单位的目标不一致,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单位的预算执行随意性,这也是由于监督机制监督不到位造成的。虽然行政事业单位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单位,资金来源于财政,但是应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抓,现实情况是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工作不到位,追责体制不严谨,对财政经费的使用也是缺乏考核机制,因此经费使用很随意,形式化的监督机制不能对预算执行起到监督和考核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重视预算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改善传统的预算管理理念,就应该从管理者的思想入手,打破常规的预算编制制度,改变以往的轻视管理的思想,加强对预算管理的作用的`认识,同时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为预算管理打基础,然后依据预算管理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落实工作责任,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进来,为预算管理提供相关的真实财务数据,帮助预算管理部门做好财务分析,重视管理机制的建设。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奖励机制,将预算的执行与员工的工资挂钩,这样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是管理水平,也能保障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实行科学预算

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他需要所有部门的配合,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做预算编制准备的时候应该打破常规,以及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动态,做好单位的发展的分析,然后从根本上研究该行业的发展情况,前景,对单位的发展做好预测,综合分析所有数据以后,依据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同时在做预算编制的时候,要采取动态预算管理的方式,因为市场经济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只有充分考虑周全,才能最终赢得市场,才能编制合理的预算机制,供单位的发展使用,也才能保证资金的使用科学,保证单位项目的进展顺利。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预算结果是考察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是否合理的,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执行主要是在财政资金的使用问题上,看是否与预算的目标相一致,只有完全落实预算编制,才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要重视预算的执行力度,首先应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保证预算资金的使用到位,然后对预算的细节进行分解。建立预算岗位责任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机制,实行预算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调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预算执行顺畅。

(四)加强预算监督机制的建立

预算结果怎样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预算的严肃性的基础上,重视对预算的监督,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最后的预算结果的分析等,政府的审计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监督部门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审计部门应建立政府采购检查和审计制度,对违纪单位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理,内部的监督部门要时刻监督预算的执行,对各部门以及预算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预算制定的科学,保证预算执行过程的严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预算管理的内涵到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入手,重视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达成整体的规划目标,同时在行政的过程中,预算管理工作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有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方法,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重视预算的执行力度,最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浅谈财务预算的细化与执行机制[J].苑侠.金融经济.(12).

[2]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J].王家丽.现代商业.2010(06).

[3]浅议如何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J].郑尚武.当代经济.(18).

篇5: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索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财政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执行有一定作用。而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目前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需要改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改善

预算绩效管理是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进行管理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同时通过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使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规范合理。而随着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及时从内部控制视角发现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简析

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是为了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对预算目标的管理对单位部门的资金支出作出一定的评价和资金使用决策。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是公共资金使用的责任人,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公共资金的利用率与他们的工作执行息息相关,而绩效评价的对象则是公共资金。因为行政单位的资金都是来自对人民群众的税收,属于公共资金。预算绩效考核本身是一项完善的管理系统,因此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防止出现错误。而对于实施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我们需要将内部控制系统与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更大程度地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系统与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相似之处

(一)目标统一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资金利用率,从而提高单位的配置和服务效率。内部控制作为单位的管理系统,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单位行政工作的开展效率。作为运转与一个主体的两个系统,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

(二)执行方式统一

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绩效,因此在单位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要全程将绩效作为重心,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评价和审核。而内部控制为了更好的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在单位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全方面地参与到决策制定、决策执行以及监督过程中。从这个角度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将对经济活动风险防范、目标执行控制和及时的监督作为管理的重点,注重流程的控制。

(三)都需要全员参与

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所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到其中。首先需要财务人员作出一定的预算目标,然后将目标下达到相应部门由各个部门进行执行,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绩效监督管理,最后还要有专门人员对绩效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合理的资金使用决策。而内部控制的实施也需要单位全体人员的参与,它是需要单位内部整体进行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这方面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是一样的。二者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经营目标和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清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也是为了预防执行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而预算绩效管理也是为了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属于内部控制的管理范围,内部控制的活动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员都不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之后,还要进行额外的绩效评价已经给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又要实施内部控制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这使得他们对自身的工作越来越厌烦,长期下来就使得他们对这两个管理制度失去信心,最终忽视管理流程,对单位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只是粗略地审核,单纯地认为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又不追求经济利益。但这样长期下去也会导致单位的资金遭受损失。

(二)预算绩效管理不能与单位风险评估机制有机结合

事业单位为了保证经济活动执行的安全性一般都会建立一定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也是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追踪,收集其中的绩效数据对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其进行评估和预防。在这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应该与风险评估机制有效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绩效评价与追踪却不能做到及时的信息反馈,通常都是在经济活动结束后才进行数据的采集,这使得预算绩效管理与风险评估机制失去衔接,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预测和预防工作。

(三)绩效评价工作不能遵从内部控制的要求

内部控制的实施深入到单位各个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流程,从单位和业务两个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来预防风险。预算绩效管理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积极响应号召极大地改善了财务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政府单位想要进行一个经济活动,整个活动的流程分为项目决策、决策过程、决策程序,其中绩效管理贯穿于其整个过程。但是具体的项目指标却没有做出明确地说明,这使得内部控制也没有办法进行具体的控制活动。同时项目执行申报以及审批都没有与内部控制程序相结合,也就没办法确定项目资金具体使用情况和项目内容以及项目的可执行性。最终就无法判定可能风险存在性,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四)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

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内部控制的具体流程和一些财务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储存起来并设置一定的保密系统,可以有效确保经济活动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避免了出现认为失误。但是由于发展水平限制,部分地区的预算绩效管理仍然使用较为落后的方式。在进行经济活动时大量的财务数据和申请报表依然采用打印、手工填写的方式,使得财务信息不能进行及时的反馈,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这样很容易出现大意错误,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改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

(一)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

部分行政事业部门应该积极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提高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使他们了解二者具体的操作流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应该意识到只要他们需要资金的支出,就涉及到经济活动的执行,同时也需要内部控制的参与。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利于推动二者的融合,使单位的整体资源得到规划。

(二)根据内部控制要求细化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执行具有很大作用,因此要不但对其进行完善。而内部控制规范中也包含了对其的约束与控制,要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识别单位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做到及时的防范。在项目决策过程中,项目的增减都应属于政府职能部分。而决策时要建立专家讨论、领导商讨、各部门参与的集体会议制度或是专门的立项评审制度,确保项目的可执行性。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政府的采购标准进行物资筹集,完善合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要及时对预算绩效进行分析与评价,确保各级任务完成进度和准确性。最后单位还应该建立适当的绩效考核制度。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考核小组,对整个项目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这样可以及时获取绩效信息和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能及时解决。

(三)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内部控制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靠了信息技术的利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预算绩效管理这种复杂性的财务管理也应该积极引用信息技术,使其在应用方面更加快捷。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也是为了避免一些经济风险,因此快速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大量的数据及时得到汇总和分享,有利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得到衔接,事业单位可以在内部控制这个总的信息系统下建立一个小的系统主要用来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的数据,而同时又能保证在内部控制的管理下这些数据的安全性。

五、总结

随着行政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也要相应地提高行政事业的工作效率。通过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单位的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2-15.

[2]于廷永.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08-25.

[3]刘俊.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6-01-10.

篇6: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加强途径论文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加强途径论文

预算会计的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工作计划提供保证,同时使预算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预算资金被浪费。如今,我国公共财政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进步。然而,预算会计管理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信息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筹集以及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工作中,虽然流程以及分配标准都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了大量的会计信息,也符合单位各部门对资金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拨款过程中以及资金细节问题方面,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使会计信息出现透明化程度不高,部分信息不完整的现象。预算材料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收入与支出,导致民众怀疑政府发布财政审计报告的真实性,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对我国政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核算结果不正确

部分财政部门实施预算编制时,并未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的实际支出以及资金总数,在核算时过于草率简单,没有经过复查,也没有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导致财政部门所计算的结果与政府实际的收入和支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仅如此,预算会计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时,没有将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之内。故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及时地对自身的预算结果进行调整,从而使预算结果偏离了实际情况,影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预算体系存在问题

现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体系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健全加强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过程当中,问题尤为明显。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部分部门与其他部门出现工作重叠或者毫无作用的现象,预算报告体系缺少真实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报告出现偏差,从而使预算报告体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也使得财政部门的.工作受到较大阻碍。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预算会计的监管制度本就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之一,行政事业单位可借此逐渐完善、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若要加强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便需先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以及收支约束体制,严格要求预算会计按照体制进行预算。预算会计在完成预算后,也需有明确的负责人对预算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对预算结果进行核查,并由负责人进行批复。所有流程完成后,方能按照预算进行拨款,使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部门使用资金的情况了如指掌,令政府资金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金出现浪费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标准,从而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可在设立监管部门专职负责审核预算结果,要求监管部门人员对预算全程进行监督,并对预算会计提交的预算结果进行审核。监管部门应联合实际情况以及会计数据对预算进行复查,从而保证预算结果的正确性。监管人员审查无误后,在预算报告上签字,并跟踪记录各部门的实际开销。若预算报告出现较大偏差,行政事业单位应将审查人员以及预算会计一并处罚。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监管制度,能够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避免预算结果错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阻碍。

(二)完善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表示企业在一定周期内财务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能够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该周期内所有资产、负债的详细信息,从而令阅读者以最快速度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以此作为分研究预算会计活动的基础资料,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要求预算会计在具体工作当中,完善财务状况报表,完整、准确地记录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财务收入与支出,作为日后预算的研究资料。同时,预算会计还应具有预估潜在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分析之前的财务状况报表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避免某部门应突发事件而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应指定固定的时间,要求预算会计提交完整的财务状况报表,并对财务状况报表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存在数据漏填、误填的现象。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不定期检查财务状况报表的记录情况,并抽查某一部门的收支情况,同时联系部门实际的收支情况,观察是否相符。某城市行政事业单位曾因长时间未对财务状况报表进行检查,加之预算会计对工作疏忽怠慢,导致两个季度的财务状况与实际状况无法对应,为该行政事业单位造成恶劣影响,民众对政府财务状况提出质疑,使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由此可见,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财务状况报表的建立,以此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

三、结束语

预算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必须注重加强对预算会计的管理,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民众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篇7: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论文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建议论文

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是基于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相关理论、制度以及技术方法等为基础所提出的总和,尤其在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其财政活动能够正常运转,其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更处于核心地位。

在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大致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当时的国情现状,并在计划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并建立了一整套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后来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诸多西方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被引入我国,同时依照当时的国情,对预算会计管理体系进行建立。然而由于财政目标和具体任务尚不明确,属于探索阶段,因此,新型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只能够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中进行开展,但是其理念在不断的开放和前进过程;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市场经济引导经济生活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经明确了经济发展的目标,并且已经有能力构建起不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指导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框架。

我们正处于第三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生活的指导下,进行财政预算和管理。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制度及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也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透明和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诸多问题分析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断完善过程中,预算会计管理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不断适应了曰新月异的财政活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

1.核算结果不准确

首先是核算结果不准确。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过程中,并不能依照合理的支出总数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论证,在对结果进行处理时也相对简单,导致了对于核算结果与实际收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具体的财政收支过程中,还需要应对变化较快的市场经济各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及时进行预算调整,这也给核算结果的精确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核算结果不精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和合理的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本市某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未能够把握市场经济的导向,在预算过程中为能够进行合理分析,而在对支出情况的.统计过程中,也未能够及时对发票进行整理,直接导致了超过20万的亏损。

2.预算会计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相关信息

编制部门在对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过程中,需要预算会计部门的大力支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零基法“取代〃基数法”的转型过程中,在传统的〃基数法“环境下,处理操作相对简单,仅仅是将单位年支出基数与增长比例进行简单叠加即可,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够完全科学反应财政的收支情况。因此需要”零基法“进行取代,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综合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和资源占有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调整。因此,预算会计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但保证了各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且对于编制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能够进行及时的指导并解决。

然而在现阶段,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由于对这一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导致了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够对预算编制进行很好的信息资源支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编制工作。

3.预算会计不能够满足政府投资体制改革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各个单位和部门也渐渐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实现了科学的管理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市场经济,并即时对财政政策进行改革,同时配以发行大量国债,以激励市场。然而在国债发行过程中,我国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也承受着一定的风险,同时也要肩负起对人们群众等负责的任务。因此,在进行类似活动中,此类问题应该全面、系统的反映于财务会计报表中。尤其是财政预算,不但要全面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相应的收支情况,很重要的是,在向国外购买国债或者指定投资计划时,应该准确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准确预测,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我国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预算过程中,往往忽视其重要性,未能合理进行预算会计编制。某城市在进行项目规划过程中,由于拖欠工资等〃隐藏”起来的工资总数达到280万元。

4.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会计信息编制过程中,尽管符合相应规定,对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并满足了各个部门的需求。然而在具体细节中,却由于各种主、客观问题,往往存在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预算材料无法真实反映政府的真实财政活动情况。这种现象不但使人民对其容易丧失,更重要的是,对于政府本身也将存在不利影响。

例如我国在和所公布的财政审计报告中,其中的信息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议论,在这一基础上,我国正财财政部门也对预算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5.预算报告体系问题

在我国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也容易暴露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体系建设不健全;部门之间存在功能重叠或者功能空白;报告体系真实度缺失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整个预算报告体系发挥不出预计的功能和效果,进而会影响到财政部门的正常工作。究其原因,主要包括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理论与经验储备不足;对于重视度不够;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管理等。

例如我国在上世纪末期首次公布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体系,直接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的措施

在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管理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总结,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认真调查预算会计需求

首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来说,在对其财务活动,尤其是预算会计管理方面。在实施之前,便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和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分析。调查人员需要对预算细节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和了解,以便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从而确定预算会计的需求以及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提高预算会计的管理效率。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所有的人员均要献计献策,在为集体做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专业素养也会大大的提高。

2.健全会计目标

健全的会计目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办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思想意识的提高,即明确会计目标的含义和内容,以便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合理开展。同时,由于目标明确,工作热情也会大大提高,涉及范围也将扩大,从而达到全体人员皆动员的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人员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配合,并提供相关的准确信息,保证目标合理、科学、健全。

3.健全财务状况报表

财务状况报表是观察和研究预算会计管理活动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解决预算会计管理问题和提高办事效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一定要认真对待和建立。由于之前某城市对于财务状况报表指定不及时,造成了三个季度的财务情况与实际无法对应,不但在单位内部,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为恶劣的结果和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各方面所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以往的财务活动进行系统精确的记录和描述,以供研究[5]。例如许多单位都建立和实施了权责发生制和会计集中制等制度形式,直接促进了其预算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

4.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政府的会计信息不但影响本单位、本部门的财务活动,对于整个社会、甚至是市场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为了保证内部的财务活动正常实施和开展,完善其内部的会计信息体系必不可少。其次,财务预算与会计密不可分,只有在合理、精确、透明的环境中才通过前面的分析与描述,可以知道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计提的多少与价值恢复后减值准备的转回对利润是有着很大影响的,这也直接影响着企业收益水平的高低。所以企业应该把握全局,在适当的时候合理计提减值准备来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同时又不违反法律能够正常开展,为此,在健全会计信息体系的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和培养也必不可少,同时还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以加强工作效率。

5.完善预算报告体系

预算报告直接反应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开展情况和会计管理活动效率。在预算报告中,除了包括各项财务收入和支出的预测,更重要的是,需要将每一项收入或者支出款项的发生原因和收到效果进行精确的分析,同时也需要成立内部监管和群众代表监管部门,以保证财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预算报告体系也将趋于不断完善。

三.小结

基于预算会计管理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但影响着内部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上对于人民群众利益和市场正常运转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所有人员对其加以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预算会计管理事业在发展的同时,由于理论和经验不足等问题,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运转,因此需要提出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基于此本文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并结合这些问题本身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包括认真调查预算会计需求;健全会计目标;健全财务状况报表;完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和完善预算报告体系等。而在后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使得单位效率获得了较大的增幅,也说明了这些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篇8: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研究

本篇主要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的论述,对这一方面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摘 要:利用绩效考评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考评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有效更合适的预算管理计划,并达到更高效的结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应该从预算过程中的绩效考评指标确立以及预算结果的考评指标两部分来设立。在预算过程中,需要对预算计划制定时间、预算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力度以及算工作管理以及执行力度进行控制和考评;而在预算之后,根据预算具体实施情况,对预算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评价,反映预算的效率,并同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达到考核的指导性目的。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目标;预算绩效

一、引言

绩效考评是对组织内部职员的工作能力、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根据相应的考核结果制定适合组织发展的改进目标以及改进计划的重要测度方法。绩效考核在对被考核对象的工作能力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同时,也激励被考核对象向更有益于组织利益的方向发展,进而为组织效益做出贡献。行政事业单位兼具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特性,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多指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预算也就是政府对于资金的调度以及运用的计划和实行。利用绩效考评方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考评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有效更合适的预算管理计划,并达到更高效的结果。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考评结果指标的确定可以从两方面来确定,一是对预算过程中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合规性等方面的指标的确定与评价,二是对于预算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指标的确定与评价。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过程中的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及实施

(一)对预算计划制定时间控制的考评指标的确定及实施

对预算制定计划所遵从的章程以及时间管理概念的评价,可以帮助督促预算计划制定计划职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预算绩效的评估过程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预算内容与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工作的调查、预算计划的制度、预算结果的评价等。各个阶段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所以也需要项目管理中的时间预算管理。利用时间的尺度对预算过程进行考评,并考核各个预算期内项目的实施与目标达成的情况,对预算考核进行评估和监督。同时,预算计划的制定应该符合一定的规章制度,也就是预算要在相应的章程下实施,这样才可以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公正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防止有关领导人员随意调拨资金或删减科目的行为,用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来完成规定的预算任务,并对其工作进行相关的控制和管理。

(二)对预算过程中的反馈与调节力度的考评

预算过程会涉及不同岗位以及不同职能的职员,根据预算编制或预算计划对各个成员的责任进行说明,同时评价各个成员包括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反馈能力,对能够及时合理反馈预算过程以及预算结果的事项进行表扬和鼓励评价,对出现工作衔接不当以及责任不明确的情况进行批评指正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对预算工作管理以及执行力度的考评

行政事业单位由其特殊的政府部门性质难免造成各种不同事项的漏洞、冗余以及失误等差错。对于预算考核事项来说,这一问题同样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预算考核应该建立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管理者以及组织内部成员,避免相应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对预算的资金执行及管理,应该建立标准和准则,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约束和控制。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对各个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并适时公开使其透明化,接受各方的监督。若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改正措施。同时,也需要对考核标准的实施进行考评和监督,并与单位职员就考核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以期达到更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结果的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方法

(一)对预算目标合理、科学性等规则的考评

通常情况下,计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及所要求的预期目的有一定的出入。对预算计划的过程进行合规以及合理性的评估,既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有效性,又能对日后的预算以及考核做出指导和帮助,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与工作质量。

首先,对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是为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由本身制度构架所带来的工作效能冗余等弊端。具体而言,对预算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包括对预算目标与实际目标的'相关性以及预算目标制定的可实施性的评价两方面。例如,对预算中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进行科学的计量比较,各个单目之间相关性越高则预算越有效,反之,则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便不能得到预期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对预算单目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价,根据预算实施的具体情况,评价预算项目的可操作性以及可实施性等,确保预算项目与实际相连。

其次,对预算项目进行经济性指标的评价。预算应该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最大效益,这是预算的实施的基础准则,也是“经济人”所追求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对政府各个指标的预算既要合理准确,又要保证预算科目的经济性,以在最小成本约束的条件下达到最大效益。例如,对预算科目的数目、可实施性以及可使用性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小成本约束下的最大效益,既能保证预算的有效性,也可以保证预算的经济利益性能。这就要求预算选定的指标在尽量精简的前提下囊括尽量重要广阔的信息面。

最后,也需要对预算目标或科目进行重点得当、详略得当的评价。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其覆盖的地理范围以及职能事业功能,不可避免的需要单位管理者在整个预算体系中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对于不同的科目指标,需要进行重点、难点以及可实行点的评价,例如,在面对庞大的预算体系时,可选择相对比较重要以及信息承载量比较高的科目进行预算和评价,这样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工作效能的尽量提高。对预算科目的重难点评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人力以及资源开支,既是保证单位工作效能的重要手段,也可以对预算实施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

(二)对预算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考核

篇9: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论文

历年的三中全会都强调了关于预算绩效的管理,并且在不断完善绩效相关制度。实现透明预算,保证高效,预算绩效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政府不断加强预算支出的管理、控制,防止出现资金浪费现象,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现代化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前提。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活动中,都要围绕预算绩效为中心开展,预算绩效中出现的问题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进行。完善预算绩效,并于行政事业单位合理的联系在一起,实现双向管控,既提高了支出效率,也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高效精准,结合现代的经济发展与文化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一、正确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有计划的预算编制、严格把控预算过程、合理评价预算结果、正确认识评价和反馈并及时行动等。在预算管理中,监控相关资金的“出”与“进”,减少支出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花在社会公共事业上,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提高政府良好的形象。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使预算编制更加权威,提高预算执行的强度,也可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使用。预算绩效是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必然要求。1.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绩效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预算活动,时时监察预算管理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相应的解决措施给予应对,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有效,进一步减少预算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的有效性,促进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和公共服务的有序展开。预算绩效管理包含对预算内容进行测评、考核,负责预算管理全过程,及时优化、整改,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有效工作的保障,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提高效率,保证预算管理的准确无误以及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完成。2.严格把控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效率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往的预算管理体系执行力度不强,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各环节与事实不符,不断的挪动、调整预算资金现象频发,对行政资源利用率不高,更是直接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进行。应用预算绩效管理,可以调整原有预算管理体系,填补已有的`缺陷,提高预算执行的强度,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两环节合理的贯穿在一起,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挪用,保证行政资金高效使用。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构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体系,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效率,合理管理行政资金的使用,为今后工作提供资金保障。3.合理管理使用行政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严格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理论使用资金与实际私用资金是否相符,及时纠错、严格规范,实现财政拨款准确、合理,减少多余支出费用,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活动效率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难点

1.绩效指标的要求。绩效管理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注意事项也较多,单一的指标不符合预算绩效管理的展开,目前的绩效指标存在局限性,已满足不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需求,各方面指标不同,在进行预算管理时,不能统一准确管理。大大降低预算绩效管理效率,指标准确性也降低。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不同绩效管理,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设置符合各自要求的指标数据。2.制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方案是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活动内容来制定的,适当的调整、完善方案。据相关数据分析,理论上的预算绩效管理方案与实际的落实还是存在差异的,不能完全符合预算绩效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

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既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保障,还要求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双到位,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谨有序,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高效性。要严格遵循原则理论,为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遵循科学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进行管理,具体到各职能,细致到个员工,尽可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必要要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任务多、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等特点,通过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活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兼容性,适当减少繁琐复杂的环节以及工作的难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高质量。

四、如何有效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要从预算绩效管理难点出发,剖析难点,步步为赢。采用多种手段,使预算绩效管理灵活应用,与行政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后续预算管理活动的合理进行。要改变绩效管理指标。近几年绩效管理指标规定已不符合现代发展要求,存在许多问题,为完善指标要求,需对预算绩效管理中的编制、执行进行分析、测评,重新设置符合当代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首先要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分类,指标落实到具体。其次是做好绩效管理指标间的联系性,考虑单一指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影响,保证预算信息的完整、全面。最后,进一步准确测评绩效管理指标,确保预算管理的实施可行性。

五、结语

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有一定的辅助,面对当前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实行预算绩效管理,是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关键与方向。全文多角度分析了预算绩效管理,以科学、有效为原则,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活动的指导方向。

参考文献:

[1]安红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13):89-90.

[2]孙晓婷.内部控制角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3):145-146.

[3]徐东波.预算绩效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35):76.

作者:蔡伟 单位:开封市财政局

篇10: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论文

1引言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开展,为水利调配、防洪抗涝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有很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且在质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模式,导致水利工程质量无法得到充分的保证。为了提升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需要将存在的各种难题解决。

2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招标管理缺乏规范性

进行招投标管理主要是期望在公正、公开和公平的基础上,选择优秀的项目建设单位,保证项目建设目标可以顺利实现。但是,在实际招标和投标管理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影响了建设市场的秩序,造成了较多的建设隐患。其中不规范现象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串标情况严重。因为挂靠投标的现象普遍存在,挂靠者很容易开到多个企业的介绍信,然后使用串标的方法进行中标,严重影响了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2)招标方在工期要求和质量目标方面不理智,过于追求短工期,压低工程质量。(3)确定标底时,随意性过大,一部分标底价格过低,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投入不足、偷工减料、施工管理不到位等情况,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无法得以保障,延长了施工工期。(4)―部分投标人盲目地压低价格,报价和自身的实力不符。

2.2项目的监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监理水平不高、控制手段比较单一、落后等。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般都比较大,并且有很多的小项目,所在地区也较为偏僻,交通便利性差,±曾加了监理工作的难度。再加上监理费用低,导致很多有经验、有水平的监理人员都从事了其他收人更高的行业,从而导致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工作经验,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规范性。

2.3对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监督管控力度不足

水利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督管理人员对实际施工现场管控力度不足,容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同时,由于对工程实施设备的使用不当,且在购买工程原材料时存在着很多纰漏,导致工程项目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另外,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工程实施规定施工,存在违规操作以及偷工减料等现象,从而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质量管理问题。基于上述原因,难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

3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指导思路

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以及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推行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使传统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建设管理制度转变为实施专业化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从而加快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健全水利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制度,改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以及工程安全监督管理,项目造价管理,以及工程建设设计图核查、工程信用制度,保障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有条有序。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制度建立项目法人管理,确保项目法人符合相关标准。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原则进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监督管理单位。加大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单位执行力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工程实施进度、质量以及招标投标等,进而保障项目工程的基本质量。

4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的管理方法

4.1完善工程招标投标制度

为提高工程项目的实施质量,应当加强招标投标的管理工作,提高对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的监督管理及质量检查。第一,应当建立健全招标管理组织。成立工程项目招投标评标专家组,完善评标专家组成结构,进而保证工程招标管理工作的公正及质量。第二,对招标代理单位严格监督管理,从而保证招投标工作有序进行。第三,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市场诚信考核制度,严格管理控制水利建设市场,使诚信考核体系在招投标中建立。提高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落实招投标法的管理实施,对项目施工企业资质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把控市场准入关。第四,在招投标过程中,严格控制邀请招标以及竞争谈判比例,提高市场透明度,确保招标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五,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招标核查和监督,保证工程建设符合招标相关标准。第六,完善招标文件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推进电子招标。

4.2完善工程建设监督管理行为,提升项目实施管理质量

第一,提高对工程监督管理单位的资质审核管理,禁止监督管理单位无项目建设监理资格,禁止超越资格等级,禁止监督管理人员无职业资格证,对于监督管理单位和人员落实管理制度。第二,推动监督管理单位的改革,使所有工程监督管理单位都成为独立法人,并且根据现代企业运作制度运行。提高对监督管理单位的管理建设,建议开展名牌监督管理单位活动,从而培养高品质的监督管理单位。提高监督管理单位的执行力度,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实施到位。第三,落实招标公开制度,引进竞争体制,鼓励监督管理单位落实责任制度,有效提升监督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2]。第四,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落实监督管理单位责任制度。监理合同应当明确要求监督管理人员在工程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安排监督人员检查,达到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管理目的。第五,加强监督管理单位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监理企业考核和信用考核,进一步完善监理管理市场。

4.3完善政府监督检查制度和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完善政府部门在实际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制度,政府监督应当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以及整体监督检验,政府监督不但需要监督工程实施质量,还需要对工程实施各部位监督管理。第一,应当提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人员的培训,规范与完善省、州、县的质量管理机构,保证人员充实,确保经费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第二,完善水利工程项目检查体系,建立健全省级项目检查专家组,实施工程建设整体追淙审计制度,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质量。第三,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确保工程实施有法可依,规范政府监督管理制度。第四,加强对工程项目法人代表、工程实施单位、监督管理部门、项目设计部门以及工程质量检验单位的培训,进一步保证工程建设管理的规范性。第五,推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以便能及时了解工程实施的最新动态。

4.4加强工程实施中关键节点工期的监督管理

做好工程实施中关键节点工程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基本质量和实施进度。在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工程建设实施环节有时间和质量要求,节点工期受到季节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节点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实施进度。施工完成后按照规定检验质量,若存在质量问题则不能进人下个工序。

4.5严格检验工程项目实施质量

工程项目完成建设后应当对建设实施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工程实施质量。在工程完工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验收和考核。在实际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落实法人代表管理职责,确保工程建设各阶段完成验收交接'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其影响力也较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是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关,要完善工程验收管理制度,严格检验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检验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篇11: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水利施工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我国经济面临着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挑战。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尽快完善项目管理的内容,为社会提供质量优良的水利工程的同时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项目管理在水利施工项目中的相关作用,讨论了水利施工企业增强项目管理的方式,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

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施工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人员过多、流动资金以及相关技术设施不足等问题,另外企业的运营制度比较僵化,不具有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就造成经济性比较差。随着我国市场化制度的不断完善,水利施工企业要想确保稳定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这是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项目管理的基本介绍

项目管理科学最早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在于:项目的业主会给予项目经理一定的领导权使其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需要具有比较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应用不同的项目管理技术;承包商要较早的进入到项目管理工作,相应的公司能够提供对应的服务,包括:进度控制、资金预算、质量控制、材料以及劳动力等估价、财务方面的控制等等。

我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诞生了很多非常伟大的工程。例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对我国有重大影响的工程管理实践活动,这些工程都采用了非常科学合理的思想以及组织方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项目管理所具有的水平以及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项目管理活动不管是在水平、效率还是速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从我国大规模的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能够体现出来,但并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和科学。更严重的是,在早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很多的管理方式和客观经济规律是相违背的,尤其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如果和项目建设程序相违背,单纯的追求工期而忽视了工程质量以及经济效益,造成工程整体造价不断提升。另外有些工程不尊重合同内容,造成施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严重影响工程的工期和质量,更有甚者,某些工程是边勘察、边设计以及边施工的情况。因此很长时期我国的水利施工管理理论是严重缺失的,更就谈不上项目管理对于工程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

2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以及相关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方式的水利工程建设越发显得弊端较多,极大影响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提升以及社会效益的发挥。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包括:

(1)水利施工项目大都处在地区比较偏远并且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这就造成其建设周期比较长。因为要考虑到防汛方面的要求,所以对于工期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2)水利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项目管理的水平越来越高。企业需要委派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项目经理,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和组织良好的施工队伍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3)水利施工项目管理需要非常强的组织协调。这类项目的施工人员较多且流动性大,并且所需其他方面的资源种类较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法律、技术、行政等等,所以施工管理中的组织协调非常困难。

(4)水利施工项目是分阶段性进行的,具有较大的变化情况。所以项目管理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对不同的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才能真正提升施工的效率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传统水利工程的这些特点就会造成相应的问题,主要有:

(1)市场观念比较落后,没有将水利工程建设产品当成商品来对待;

(2)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还附属在水利部门之上,缺少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施工企业不能自由的按照所建设的`项目情况来进行生产要素配置,造成管理组织僵化;施工企业不能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性的进行施工项目经营;

(3)施工企业没有良好的自主活动环境,限制企业发展。施工企业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组织进行施工;

(4)水利工程建设产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平均分配的方式比较严重;

(5)管理制度和项目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相符,缺少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全过程、全系统以及全目标进行高效管理、组织协调以及质量控制的体制。

3项目管理对于水利项目施工的作用

(1)20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和日本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首先引入到我国。之后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以及项目建设的不断增多,其他发达国家以及世界性组织的先进项目管理理论和良好的实践经验逐渐的传入到我国。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完善,现在的大多数水利工程施工企业都已经适应了项目管理的需求,在施工企业内部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外部市场体系也已经形成,高效的项目管理模式以及经验不断出现。例如:

①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充分增强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竞争;

②实行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总包管理以及项目管理;

③加强工程建设组织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加强调综合性的经济效益;

④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使得现场的管理机构以及施工队伍更加的具有战斗力。经过几十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有关水利施工的项目管理理论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取得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2)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水利施工企业要转变思想,从早期的施工工具的角色向承包商方向转变。

不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就无法在市场中生存,企业要从各个方面以及各个要素上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综合实力,同时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要体现在不同要素的组合和运行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对项目的管理来体现。所以,项目管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体现,就是要对施工中的实际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主要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施工的准备、组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等。

(3)水利施工企业要建立起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水利施工项目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起现代的水利施工企业制度,明确企业的法人地位,使得产权主体更加的多元化以及社会化,充分将资产的所有者和资产的经营者进行分离,并且要将经营管理层和作业层进行分离。

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使得企业具有施工管理的条件。要对企业所有者、经营人员以及生产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充分结合激励机制和经营机制,从而形成便于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动态组合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样就能够良好的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最大程度上满足生产力方面的需求。

(4)项目管理制度要想高效的实现需要依靠高水平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最主要的组织人员和管理者,对于项目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也可以说,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水平。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培训了大批项目经理,我国出现了很多具有高技术水平、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年富力强的高水平项目管理人员,这些项目经理对于水利施工的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三峡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了项目管理的运行制度,对于项目经理等的权限进行了严格划分,给予了充分信任,极大的调动了项目经理的积极性。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了科学有效的管理,科学的组织施工,重点关注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使得工程建设的权、责、利有了明确的规定。虽然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工程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高质量的完成,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在进行葛洲坝三峡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也采用了现代项目管理制度,不但确保合同任务的顺利完成,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企业相关人员对于项目管理的能力,更加明确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管理对于水利施工项目的重要性。

4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不但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还直接影响到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质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充分研究项目管理的内容,将项目管理有效的应用在水利施工项目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获得应有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吉勇,甘梅芳.浅谈“项目管理”在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作用[J].江西水利科技,(04):15~17.

[2]姜岳岩,张立永,李雪成.浅谈水利施工项目管理[J].中国市场,(21):18~19.

[3]孙俊蛟.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13):88~91.

[4]吴建忠.浅谈水利施工项目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措施[J].建筑知识,(01):22~25.

篇12:水利施工管理重点事项研究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水利工程的接触范围比较广泛,这就代表着在施工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加强对水利施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其有效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对水利施工管理重点事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重点事项

1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影响因素,如水利工程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等特性,若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未能对水利工程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管理,都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建设质量。部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由于缺乏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经验,无法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各个施工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协调与规划,导致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效率与施工建设质量低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因此,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通过加强控制管理水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实事求是的管理理念,对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总结出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再规律,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效率能够有效提升,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支持与保障。

篇13:水利施工管理重点事项研究论文

2.1资源配置管理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资源配置管理工作是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所谓资源配置管理工作,是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如何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涉及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到相应施工建设流程中。良好的资源配置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成本。由于不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有着不同的施工建设特点及施工建设资源,导致不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的资源配置方案都有所不同,进而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资源配置管理的难度。

2.2施工技术管理

专业的施工技术需要依靠合理规范的操作来完成,因此必须提高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开展前,需要对施工人员展开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与认真负责态度。另外要对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使其掌握最正确标准的技术操作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与标准来进行操作,以此来确保并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水平。

2.3施工材料管理

水利工程基础质量的保证在于对原材料的保证。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的选取,可以到当地原材料工厂对水泥、混凝土等进行实际检测,选取的材料要确保证件齐全、成分符合标准。待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进行施工之前,要明确的清楚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运用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到位:每一项种的施工材料是否与相对应的数量与型号进行匹配,如在施工中需要的钢筋,需要仔细的检查每个部件的尺寸其吻合的程度与钢筋型号的编码,对其中的钢筋长度、直径和数量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检查是否和设计规划的图纸中存在不相符的地方。

2.4施工人员管理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劳动条件改善,合理公平地来劳动的热情。使人的质量意识提升,建立人人关注质量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状态与职业道德。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应当重视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从而提升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提升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效率提供坚定可靠的施工人才队伍。调查水利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需求,综合考虑施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施工人员的实际培训需求,进行针对性性的培训。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对安全知识有着熟悉的了解,掌握各种避免危险的措施,熟悉安全技能,将工程中的各项权利和责任明确到单位或个人,确保施工中不出现意外。

2.5施工安全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是前提,在项目施工中,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要从思想方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并根据水利施工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管理人员的重视来带动广大施工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是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从意识上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范的施工者要及时制止并纠正,定期检查水利工程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6施工现场管理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通过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管理,能够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必须注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对施工现场进行跟踪管理,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解决。严格依据施工程序进行,对于所有工序,所有结构层次,所有关键地方做到全方位的监控。要坚持使用科学仪器,严格凭借数据讲话。要对建设好的部分进行验收,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也暴露出了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中每道施工环节,不断优化水利工程的施工,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通过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措施使水利工程施工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淼.浅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03):10~12.

[2]许锦江.如果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水利工程建设,,36(31):207~208.

篇14:企业单位预算管理下资产管理论文

有关企业单位预算管理下资产管理论文

一、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对于两项制度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

为树立每个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于两项管理结合的重要性的认知,都必须要确定一个标准的资产配置和最终产品或服务与资产管理的实践匹配度,以为预算安排提供依据。许多单位只考虑短期目标,也难以实现科学的预算安排和执行的公平性,部门之间苦乐不均现象非常普遍;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外部监管,经常导致财产损失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

(二)配套制度建设和相关支持机制滞后

目前的很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需要把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在两者结合的制度基础上,缺乏相关科学完善的理论和机制。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尚不明确,现阶段还有很多不规范的、有的甚至与标准不符的机制。

(三)真实情况不明,账目不匹配

许多单位现在虽然已经建立财务体系,但由于各种资产名目繁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不通用,使用人员变动频繁,资产管理的一些部门岗位没有专职人员,如果资产详细信息账户要完善并匹配预算,则需要对现有的资产存量和资产增量进行审查。另外一些单位占有的资产和所在的地区不清晰,因此可能会有大量不使用的、报废的资产长期挂在资产负债账户,这些资产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挂账时间长,相关的价值可能已经严重损失,会增加对预算安排的不利影响。(四)新增资产的配置和预算管理不匹配在资产形成的时间上,需要调整存量和增量投资之间的匹配性。企业的本期资产通常是由上期的收入和支出来确定。目前,很多单位没有在科学的资产管理基础上确定单位的预算机制,因此,该业务部门的资产预算安排,主要是基于对数据增长预期,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额;而且资产质量的优劣和不同的资产分配方案,导致可能盲目和不健全的资产扩张计划。此外,“在目前一些不健全的预算管理模式下,充分优化和盘活存量资产也是很难的,从而对经营单位控制资产配置和资产失衡增加了难度。”在当前的业务部门资产管理实践中,资产一旦形成,便属于相应的业务单位和部门占用并使用。对于这种现状,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可靠的评估机制。各个部门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热衷于抢购添置资产和夸大实际资产收益,并使用极小的关注度对待资产管理,资产与预算是否匹配也很少考虑。各部门之间很容易导致配置预算不公平,资产配置也容易存在不平衡。在处置资产时,资产管理和收入管理分离。目前,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在处置资产时将产生部分处置收益,虽然是少量的资产处置收益,但如果不被纳入预算管理,则有可能对总体资产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是资产互换机制难以建立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二、企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可行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资产配置并跟进完善

在实际的应用和实践过程中,根据各单位的工作性质不同,可相对应的制定不同标准,以解决该部门的发展需要什么资产和多少资产的问题;应该根据人员编制、部门性质和资产管理水平进行定期配置标准更新和价格重置,还可通过疏通各类资产配置、价值、性能指标等参数来控制标准的有效范围,也可考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资产的效率。此外,通过设定这一机制,实现大型设备和其他大型资产的高效利用,减少资产配置的重复,从而可以提高预算资金的效率。其次,“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进展情况,目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纵观我们的业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所涉及的资产类型和数量都很多,因此,随时面临着许多新的资产配置,所以预算计划应重点规划大型资产。”此外,更应注重对大规模资产的配置,以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

(二)提高对预算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认识并规范相关操作

预算单位应采取资产配置标准为前提,在现有资产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信息,通过预算编制和审计,清晰的`查找资产内容,以及各类资产的数量和预算组成内容;要合理设置预算科目,明确反映资产投向和资产目的,要准备好资产收购和分销、使用、处置的详细预算,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增加或减少;这样既可以防止过度投资,同时也防止不适当的投资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计划,然后还可以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严格执行预算。通过资产配置和资产转移机制,保持预算管理合理的价值分配,以确保充分落实预算目标,这是整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关键之一。采购部门采购的资产,应控制并认真审查,签署收购项目时即确定预算;如果因为资产扩张而改变了之前的预算规划,可在相关项目经批准后,调整资产收购预算,按规定程序再批准后续采购。我们的各个业务部门要大力推进内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提高对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理解;只有业务单位和部门都充分认识到进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员工主动接受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才能深化机制改革,提高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整体配合度。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资产监控职能,管理并审查资产预算的配置,以及不断审视预先存在的预算和需要增加资产的后期预算。应该规定相关资产购置和预算更改经同意后方可实施;在预算范围外购买资产的,应及时纠正和惩罚,并加强处置负责人的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相结合才能让我国的企业单位实现高效、负责、节约的成长,让企业单位能真正享受制度带来的竞争力,从而更好的立足市场,进军国际。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理论性和实际操作性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何在当今市场经济框架下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是我国企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机制进步的关键。

篇15:广播发射单位预算管理及其优化论文

广播发射单位预算管理及其优化论文

摘要:广播发射事业单位是国家重要的文化宣传部门,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面对当前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命题,我国的广播发射事业单位在发展中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与竞争压力。预算管理对实现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的优化管理,提高经济经营能力,实现已有资源的科学调配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科学管理的关键性手段。然而,当前我国的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不足,影响了预算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本文立足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际,对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当前广播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广播发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预算管理;预算问题;优化

一、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由于其公益事业单位性质,长期接受国家全额拨款,因此在预算管理上往往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不严格的问题。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行,事业单位国家全额拨款逐渐被差额拨款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模式所取代,导致了广播事业单位资金和资产管理压力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从前长期的管理惯性,广播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还存在不足,将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认识预算是财务部门内的职责,导致了预算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宏观调配和统筹上存在较大的不足。另一方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多是由会计或者财务管理人员转岗或兼岗负责,导致了预算管理方法简单,科学化程度较低,且先进的预算管理模式难以融入和适应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的管理实际,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预算管理针对性不强,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虽然在2015年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范围、原则、批准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扩大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范围,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透明度,要求以全口径预算取代传统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以历年预算结果为基础的增减量预算的编制方法,没有同自身实际的经济活动开展和项目建设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导致了预算编制的指向性依然不高,无法发挥出约束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作用。同时,在预算编制审批上,管理者一支笔审批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了预算编制中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给利用预算编制谋取个人利益的财务违规违纪行为埋下了隐患。

(三)预算执行力偏弱,各部门间沟通与信息交流存在障碍

在预算执行管理上,由于财务部门自身的'局限,导致了其同各部门实际业务流程和情况在信息交流和沟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各部门在实施预算上也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广播发射事业单位很难达到预计的预算管理效果。同时,由于缺乏了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使得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有效的控制,使得一些小的问题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预算实际执行和预算编制之间的差异愈来愈大。

(四)预算考核管理力度不足,缺乏管理上的刚性

预算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一大要点环节。然而,当前广播发射事业单位中预算考核管理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制约了考核管理对预算的约束和控制作用。首先财务部门是主导预算考核、方案制定、实施、监督和实际考评工作的部门,然而由于预算管理本身就局限在财务部门,这种自编、自考的模式,难以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预算考核管理结果同各个部门实际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财务部门对其他专业岗位的经济业务流程和工作特点的认识程度不足,导致了无法对预算实际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再次,预算考评结果同广播发射事业单位人资激励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由于没有有效的奖惩机制,导致了各个部门和岗位在参与预算控制上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有效的约束动力,导致了预算考核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二、优化及完善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途径

(一)建设科学预算管理环境,重视人才培养

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首先要建设预算管理环境。从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预算管理责任意识的宣传和培养活动,从事业单位领导工作出发,要求各个岗位和全体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去,为制定和实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帮助各个部门了解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意义和实践要求,从思想上规范和约束各岗位和部门的行为。同时,在广播发射事业单位中要设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引入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加强人才的培养,确保能够落实预算编制、分析、执行、管理、考核等各个环节工作的具体落实,做到公正、科学、客观的预算管理,从而提高广播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和市场风险防范的积极意义。

(二)优选预算编制方法,扩大预算编制范围,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编制作为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点和出发点之一,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是当前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点。根据新预算法中全口径预算的基本管理要求,广播发射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节目受众群体情况、广告价格及市场情况、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等具体现实,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目标。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结合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多种编制方法,参考各部门的工作实际,开展科学、全面的预算编制,保障预算编制能够覆盖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基础建设、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满足事业单位预算年度内收支平衡、投融资管理科学、建设项目有效开展的资金和资源管理需求。

(三)加强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落实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控制力度

为了确保预算管理的具体落实,广播发射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对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设,通过制度的控制,提高预算执行的刚性。根据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实际,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预算执行细节进行具体的规定,对违规资金支出的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方便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除了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外,在预算执行上还要实现对预算责任目标的分解,同各个预算部门签订预算目标责任书,制定科学的预算执行方案,严格资金收支的审批,加强各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严格控制预算调整的范围,从而提高预算执行的控制效率,确保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任务的完成。

(四)重视预算考核,实现预算管理同事业单位人事绩效的有机结合

重视预算考核对预算管理的监督和控制作用也是开展科学预算管理活动中的要点。为了确保各个部门和岗位都能参与到预算管理中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与监督体系,由事业单位管理部门主导进行。在预算监督考核过程中要对各个预算责任部门的具体预算指标、预算实际完成情况、预算差异情况和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登记。在预算考核中应设立执行率、预算完成度等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各个预算责任部门进行考核,并将部门考核结果同岗位人员绩效工作、福利、晋升等相关联,提高预算管理活动开展的积极性,从而保障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结束语

长期以来,我国广播发射事业单位都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然而在当前越来越紧张的市场环境中,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等新兴业态的竞争和挑战,广播发射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越来越局限和困难。因此,想要突破当前广播发射事业单位的发展瓶颈,就要从调整自身发展模式,实现自身资源优化管理的角度出发。预算管理与控制工作作为科学调配资源、统筹规划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当前广播发射事业单位来讲在实践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兴华.广播发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9):283.

[2]郑春风.媒介技术、空间与权力控制游戏[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3]乔畅.事业单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路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52-53.

[4]刘建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现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9):81-82.

管理会计优化创新途径分析论文

党建研究论文:试谈基层政工干部的“角色定位”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财政局局长的述职述廉报告

财政局局长的述廉述职报告

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范文1

审计整改情况报告

工会审计整改情况报告范文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报告卫健委

农村信用社建立管理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论文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巡视审计整改报告2022-06-14

如何写审计问题整改报告2022-12-18

银行审计检查整改报告2022-06-25

内部审计整改报告范文2022-05-29

财务工作讲话稿2022-07-21

审计结果的整改报告2022-09-09

审计整改报告下步打算2023-06-25

关于审计问题整改的情况报告2023-01-10

浅谈会计体制和会计制度的创新论文2024-03-28

水利行业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优化探究论文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