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时间:2023-04-06 07:53:5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共14篇)由网友“Cheers”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篇1: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一、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根据我国学位条理规定,硕士研究生修满一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因此,硕士论文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一般要经过至少一年的专门研究和撰写过程:首先是研究题目的选择,再通过艰苦的研究,最后将论文撰写出来,经同行专家评审后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后,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批后,方可授予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不仅是研究生研究工作的总结,而且反映了作者对本专业领域了解的程度和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反映了作者外语水平、阅读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硕士论文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研究生的状况。不少研究生学习不错,课题作的也不错,但写不出来,常见的论文缺陷是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逻辑不严密、写法不规范,说不清楚要说的内容,影响了论文的质量,也不能全面反映作者的水平。

二、硕士论文的目标

研究生在写论文前应该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写论文?二是写给谁看?前边我们已经简略的说明了硕士论文是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的总结,不仅将自己的成果公布于众,而且要全面反映自己的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既然硕士论文是公开的,阅读论文读者群基本是对主题感兴趣者,当然会包括三部分人:一部分是稍微有一点该

专业知识的读者,他们可能是想泛泛的了解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只是当作学习对待;第二部分读者是对该专业领域比较熟悉,或许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作为参考资料来对待,不会深究;第三部分读者是对该研究领域非常熟悉,或许希望继续这方面的研究,这部分读者会对论文的细节非常注意,通常会深究,甚至会重复推导原理和实验过程。

明确了硕士论文的两个作用,作者在构思论文框架时,就要考虑使论文的确能满足这两个需要。

1. 论文的内容要能将自己所作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创新点和创造性成果确切反映出来。要说的清楚,且实事求是,还要能反映出作者对本学科领域了解的程度,包括基础知识、专门知识、国内外水平和状况等,通过条理性、逻辑性、思路等反映自己的科研能力等。硕士论文不同于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要有一定的篇幅,否则,难以全面反映作者的水平和能力。因此,作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要刻意的将水平和能力充分显露出来。

语言描述清楚,才说明作者自己确实弄清楚了,心中是有数的。对于不熟悉研究领域的读者通过阅读论文,至少明白研究什么东西,可以得到类似于科普一样的培训。对于比较熟悉研究领域的读者,明白其原理、思路,至少知道有多少有价值的内容,对自己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于本领域的专家来说,通过论文可以查看作者对本专业领域的了解程度,有无意义,在原理、方法上有无创新,有无潜在的应用价值。论文作者应该针对这样的目标,设计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三、硕士论文的一般结构

序 言 部 分

相关知识

和背景引导

主要的研究工作

结果验证

结论

提出拟研究的问题,整个论文的引子和概括,与结论部分呼应。

采用导引的方式,将论文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介绍出来,为自己的研究工作铺垫。 作者的研究工作的介绍,可能分为数个章节,重点介绍自己独立做的工作,主次要分明,条理性要强,对于论文的主要结论一般应有实际验证效果。可能是演示系统、或实际例子、或与公认结果的比较等。对于论文的总结,应该与序言部分再呼应,简要说明论文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创造性工作,主要的结论,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硕士论文一般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序言的写法

读者阅读论文首先会从序言开始,序言部分应该回答:

(1)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作者一定要回答为什么要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就是需求的问题。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为了理论探索、或生产需要解决某些问题而进行研究,应说明研究工作是有意义的,理由要充分。很多研究生的论文一上来用很大的篇幅讲述自己做了这样那样的研究工作,读者不知道这些研究工作是否需要,大大降低了论文的价值。

(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如何,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有的研究工作,尽管实际需要,但已经有了现成的结果,不需要重新研究,这类课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必须对国内外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展如何,能否满足实际的需要。要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重点放在对其不足的分析上面,描述他人的不足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分析他人不足时,可引足的分析上面,描述他人的不足正是为了显示自己研究工作的意义。分析他人不足时,可引出其原理、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工作作好铺垫。当然,在描述他人工作不足时,一定要客观、实事求是,不要引起纠纷。作者的研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准备采用什么策略。

主要是针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展开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者补充、或者完善、或者改进、或者创造等,一定要说出作者的研究工作与别人的研究工作的不同。可以简略的介绍作者研究工作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要作到这一点,首先对他人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要有针对性。真正熟悉该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论文所采用的原理、方法的了解,大体上可以对论文的结果作出初步的判断。读者在深入阅读论文时,就会有一定的思想准备,那些是最关心的,那些是要重点了解的。 ??简要说明论文的框架结构

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是什么,读者会在脑海对论文形成粗略的框架结构,有利于读者选择重点。

极为简要的阐明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主要目的还是给读者加深印象,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

总之,序言是论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有的研究生不太注重这部分内容,认为只要将自己的研究工作阐述清楚就行,实际上,专家从序言部分就可大体判断出作者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程度。

2.相关知识和背景导引

论文涉及到不少其他学科和专业的知识,需要预先作些介绍。在介绍相关知识时,应该重点介绍论文中所要用到的部分。例如,在介绍器件时,论文中将要用到的参数、性能等要重点介绍。有的论文在这一部分可能要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两者尽量能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自然合理。所谓的背景导引就是通过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引导到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来。

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作者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阐述清;一般作者至少要用两个章节来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包;在这几个章节的结尾处,要将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以工作;??首先要把思路交代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用;??推导过程要符合逻辑;;??内容安排要条理清楚;读者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知道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4.验证结果;我们鼓励研究生做课题时要结合实际(纯理论研究除

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作者要将自己的研究内容阐述清楚,可能会分为2~3个章节,划分章节时,根据研究工作性质来定,最好根据模块来划分,模块的划分可以按任务划分,可以按性质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划分。例如作者研究的是一个测试系统,就可按结构划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又有若干个子模块,硬件中涉及器件选择、结构涉及等,软件涉及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等。在介绍自己研究工作过程中,有的部分是利用现成技术和结果的,有的是自己设计、推导或创造的,一定要描述清楚。不少论文对这一部分介绍的很详细,分不清那些工作是作者做的,那些工作是引用他人的。也看不出来特色是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该细的部分粗略带过,该简要的地方太过冗长。

一般作者至少要用两个章节来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包括原理介绍、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等。有的作者可能会用到三个章节完成这部分工作,但不能更多。否则,一方面会使论文太分散,另一方面,作者在一年多的研究时间内也很难做更多的工作。

在这几个章节的结尾处,要将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以工作总结,增加读者的印象:

首先要把思路交代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用怎样的思路; ??要把概念阐述明白;

推导过程要符合逻辑;

内容安排要条理清楚。

读者通过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知道作者想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解决,能否解决,作者要围绕这个目标去写论文。

4. 验证结果

我们鼓励研究生做课题时要结合实际(纯理论研究除外),最好能完整的参与课题的全过程,所以最后的结果应和实际对比,接受实际检验,鼓励学生完成实验验证,要通过对比数据说明研究成果的实际效用。充实的实验验证数据无疑增加了论文的价值,也可给读者提供应用的范例。在这一部分应该有分析和结论,那怕是不十分完美的验证结果也是有意义的,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探讨的过程。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用来模拟、仿真、或数据处理等。所以,验证系统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结论部分

作为论文的结尾,对论文起总结作用,通过阅读全文,读者基本了解了作者所做的工作,结尾主要是再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印象,所以,要将主要内容再提纲携领的复述一下,特别要注明论文的创新点。同时,要自己指出研究工作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实际上,专家在阅读完论文后,可能已经在脑子里对论文的内容、意义、价值、不足有了基本的印象,通过作者自己的叙述,说明作者对本研究工作还是比较透彻的,成绩和不足是心中有数的。另外,结

尾部分和序言部分应该有一定的对应性,作者对结尾部分也应充分重视,不要给读者匆匆收场的感觉。就象一顿宴席,开头、中间过程都很丰盛,最后一道果盘清淡乏味。

以上只是硕士论文的一般结构,由于研究的领域不同,专业特点不同,论文的写法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另外,各学校对硕士论文可能会有自己的规定,但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一般差别不大。

三、硕士论文撰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硕士生在动手撰写学位论文之前,首先要在头脑里详细构思论文的整体结构,多参考其他的硕士论文的写法,列出详细的提纲,并尽可能的详细,这样在动笔开始写作以后就不会脱题。 2. 建议作者在序言部分参考外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的序言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序言部分的难度和重要性。因为每个研究者对于自己的研究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实验过程、技术成果等很熟悉,心中一般都有数,容易表现出来。而序言部分要概括、总结和分析他人的工作,还要论述自己的观点,难度相当大。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一般不太注重序言部分,学位论文的序言也是相互搬迁的较多。因此,要提高论文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在认真参考外文期刊文章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可以先尽量写详细,然后根据需要再精简。不要开始简单,后来再修修补补,就难以形成系统性。

3. 硕士论文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图形、表格、公式、数据表达意思,说明原理、方案等,有助于读者理解内容。

4. 论文在评论他人的研究工作时,一定要客观,避免引起纠纷。特别是谈论其不足和缺点时,一定要慎重,没有把握时,且不可凭感觉或印象随意发表评论。

5. 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尽可能的标注在论文中。一方面尊重他人成果,另一方面,反映作者阅读的文献丰富,理论有根据。有的参考文献可能是间接引用,就不一定标注出来。注意参考文献尽量选用最新发表的文章和最新出版的著作。有的研究生不注意这个问题,选用的参考文献很多是几十年前的文章和著作。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该随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不少科学家的习惯是看论文时,先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太陈旧,说明作者掌握和参考的知识不是最新的,就可能怀疑论文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所以,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知识水平的新旧程度,硕士论文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写法。

6. 一般对硕士论文的创新性没有特别的要求,但特点总应该有的,即使利用现成的方法、原理、工艺解决了生产或研究中的某个问题,也算有实用的特点。作者应尽力将研究工作的特点或创新点暴露给读者,有的研究生为了显示论文的重要性,也不管是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列出一大串的特点和创新点,而有的根本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实际上,作为硕士论文,只要选题有一定的意义和工作量,作者能够独立完成,没有错误,有特点就符合基本要求,创新点或特点有2~3个就相当不错了。所以,作者不要刻意去寻找那么多的特点和创新点。真正的创

新点哪怕有一个也是可以的,关键是作者一定要弄清楚真正的特点和创新点。

7. 论文摘要是论文的意义、内容、特点的高度概括,500字左右的摘要应该简明扼要。

四、结 束 语

随着硕士研究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每年毕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一个硕士导师指导几十个研究生的情况在很多高校(甚至知名高校)存在,社会舆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经提出了质疑,特别是论文的抄袭现象时有报道,垃圾论文也确实存在,这种状况的存在对高校是很大的压力,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确应引起重视。硕士论文是研究生质量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做好研究工作是基础,没有高质量的研究,就不会有高质量的论文。但不少研究生课题做的不错,而论文写的很糟糕。不少学生急功近利,毛糙浮躁。我们根据多年指导研究生和从事科研的经验和体会,提醒研究生同学在撰写论文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

篇2: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从广义上说,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只要你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等。但是这后面的“五新”大大限制了硕士论文的选题。这是由于作者多数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学术论文,缺乏经验,也缺乏深厚的知识积累,难以把握;同时,二三万字这个条件也对选题有很大的制约,如果题目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所以,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有人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或者叫“文献检索”。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需要有思想准备。在我国,多数中文学术资料目前没有上网,需要手工查找,因而这个步骤中查找中文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拉丁文资料,特别是英文资料由于网络传播的方便条件,相对好查询。但是不少资料即使找到了目录,真正能够阅读到,仍需要作者不懈的`努力。

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例如研究“人”作为大众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其接受信息时的状况,这种研究取向就决定了研究本身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

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规模较孝给予作者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框架还不是厚厚的论文,看时花费的时间不多,又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这时修改论文结构比写完后修改要轻松、容易得多,时间也较为宽余,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逻辑学或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篇3: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开题报告中要考虑:

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

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

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

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

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在职研究生考生知道该怎么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还要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用心的对待,做好一切准备,做好论文撰写工作。

篇4: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篇5: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开题报告是硕士学位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硕士实施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硕士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中国青年报》报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级硕士所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仅有不到1/3的博士硕士获一次性通过,而78位硕士硕士,10人没获通过,仅有19人获一次性通过。这在复旦大学乃至于全国硕士教育的历史上“都很少见”。但据笔者了解,倘若以严肃的眼光审视目前学位与硕士教育的开题报告工作,可以说,管理部门、导师、硕士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视“开题报告为走过场”、视“开题报告为形式”。除思想上重视不足外,对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工作体会,就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做一探讨。

1、选题的原则

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

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硕士学位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学位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说明,题目不是给定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只有在对所研究领域的过去、现在的研究资料等信息进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确立满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选题,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结合导师已有科研任务的选题,还是自选课题,选题之前的“信息积累”与“发现问题”均是硕士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尽管导师已完成了以上过程,但导师并不能替代硕士,这就是硕士学习、研究的独立性要求。

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

2.1 题目 题目是学位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②简洁。

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2.2 立论依据 要考虑①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

2.3 研究方案 要考虑①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⑤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⑥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2.4 条件分析 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

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

以上就开题报告之构成要素的撰写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要写好开题报告,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之外,笔者认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视,平时要勤动笔,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开题报告的优点。

篇6: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第一条,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第一,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有的论题是来自老师已经拟订好的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确立论题的,先积累材料,再有论点。一旦立论确立了以后,再回过头来去占有材料。在占有材料方面跟我《基础写作》里讲的有相通的地方。第一要占有材料,占有研究对象的真实的材料。比如你要研究某个作家,某个阶段的几部作品,就将这几部作品拿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进一步来确定自己的论点。如果你的论文是报告类的,不是纯理论性的,用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的形式来写论文的,那么你的调查材料、实验材料也要占有。

第二,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

比如你要研究的是作家作品的话,那么你就要对作家写作的背景材料,包括政治经济背景、文艺思潮背景等。还有作家谈自己创作的材料,还有他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等。有了这些材料,你就可以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使自己在研究当中尽量公允,不带偏见。所以,充分占有材料,也就使你的论据更充分。这样你将来的论证就会更加深广。

第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

决不能只要有材料就统统拉进来。这是你们写论文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让你写一万字,你可能写到五六万字。象刚才那个学生一样,写出六万字,太丰富了。把握不住自己的时候,可以让老师来帮助你,告诉你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多占有材料总比没有材料写不出来要好,因为删总是好删的。在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第二项准备工作就是选择论文的类型。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比如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对诗派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比如教学领域、新闻领域、治疗科学和实验等,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我将它概括为报告型论文。

杂志上发表的3000来字的论文,一般就是报告型的论文。报告型的论文主要是总结经验。不管是总结也好,报告也好,总之,最后是要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新教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体会》有这样几条规律: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综合性学习以课外学习为主,能加强课内外的结合,强化能力的培养;综合性学习能强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他的这几个体会是努力地从理论上探讨,说明它的意义。

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都是学术型的,学术型的论文主要是对某一个专业领域的问题,经过充分的研究以后,用文字符号进行表达。这一类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论者以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本专业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术型的论文还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论述性的论文,一是综述性的论文。所谓论述性的论文,最大的特点是以议论为主,有极强的理论色彩。它又可以分为立论型和驳论型。立论型就是正面树立自己的观点,驳论型就是批驳别人的观点。综述性的论文,在我们的大型报纸上和一些杂志很多。比如,已经过了半年了,我们就可以对过去的半年时间里的小说进行综述。

如果是综述文学创作,就要对各种文体进行综述,如果进行小说综述,就要对半年来杂志报纸上发表的小说进行描述。这是一种综述型的,往往采用一种夹叙夹议的方式。两者比较而言,综述型的论文只要你的资料可以找到而且你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种论文的撰写要比论述型的论文容易些。因为论述型的论文完全是议论型的,要求逻辑思维要好一些。另外,论证的深度还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还是本科生,那么研究生就更不用说了。

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怎么样。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面上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的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如果我们自己学的专业应用性很强,比如说教学、新闻、农业、林业,建议大家写成报告型的论文,写成调查报告也行,写成总结性的报告也行,都可以。这一类文章,可以看看报刊杂志。如果是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大家写成报告性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总结和实验报告。有些实验报告就可以成为论文。这是第二条。

3 、要拟订 论文的写作提纲。

准备工作的第三条是一定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这不同于散文创作。散文创作只是一个百字文或千字文,打个腹稿差不多就可以了。三千字的学年论文都要求打提纲,更不用说上万字的毕业论文了。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以目服纲这样的一个关系。把这个关系弄清楚了以后,它们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还是主从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一定要搞清楚。这样你才能从提纲中感受到你的研究能力到底是怎么样。导师在辅导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你赶快把一篇稿子拿出来,而首先要求的是你跟老师交谈一下论题。当老师确定你的论题的大小和难易都比较合适的时候,就同意你去写提纲。所以第二次跟老师交换意见的时候,是跟老师交换一下对提纲的意见。当老师发现你的提纲根本不清楚,他就要负责把你的思路理清楚;最后确定下来你可以去写了,你就可以动手去写了。写的过程中,有可能你觉得要推翻原来的提纲重新写,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跟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给你看是否需要重新写提纲。不要做很多无用功,等到你的论文写完了以后再跟老师沟通,老师把你的论文枪毙,就等于你做了无用功。一定要把提纲拟好跟老师交流。

你的论文提纲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清楚。你的每一个分论点需要采用哪些论据,都要在提纲里告诉老师。每一个分论点后要注明你的论证方法,或是比喻的方法,或是摆事实的方法,或是其他的什么方法。在《阅读鉴赏评论》中为了在论文提纲方面给大家以借鉴,我举出了王魁今先生的一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的提纲。他的写作提纲,不妨你们借鉴一下。我引用了其中的一段,讲提纲的怎么拟制,在书的232 页。你们可以看一下他的提纲是怎么拟制的。通过这个提纲的拟制,你们写论文的时候就可以借鉴……少走一点弯路,你的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第五个大问题的第三个小问题就是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但有的时候,一个标题就把你的论题就拉出来了。比如说《论司法活动的群众监督》,就把范围限制了。所以说,如果是一个标题一般就比较宏观。再比如说,《经济增长的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这是一个标题。还有一种是完整式标题。完整式标题是一个主标题,配一个副标题。一般来说,正标题是揭示论文的中心论点,副标题是表明你论述的范围和对象。比如说,《经济振兴的宣言书--论改革者》,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的范围就交代出来了。又比如,《向往光明,追求真善美--丰子恺哲学散文浅论》,论文的中心论点和研究对象也交代清楚,是完整标题。还有《叙事在模式与效果之间--论《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观点摆到提纲里去出现。拟制标题要注意这么几点,一要贴切,二要醒目,三要简洁,四要新颖,这是论文题目的几个要求。

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也叫论文提要)。论文提要要写哪些内容呢?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字数不超过全文的5%. 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 到5 个词提取出来。比如《经济增长差异与农业产品优势比较》的关键词就是经济增长、农产品比较优势、相关的分析、连动机制。第四个小问题要讲一下引言。引言把论文研究的理由、背景、价值等阐释出来。最后就写正文。写完论文后再修改,修改后请导师看。导师认可了以后论文就可以定稿了。一般的学生写两稿就差不多了,差的学生写上四五稿的也有。

篇7: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在这个鸡飞狗跳,手忙脚乱准备考研的学期,我院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我院学子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非本院的朋友就不要问为什么会在大四上进行论文答辩,这是我院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当我见完温柔善良,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论文指导老师之后,回到书桌前对着自己的论文题目冥思苦想。

我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选到了知识产权方向的。

于是拿出了大三时在某节课堂上记下的笔记。

众所周知,我这种宝宝上课从来不做笔记。如果有一天我做了笔记,不用怀疑,这个笔记一定很重要。

那是一个清风徐徐下午,上着一堂叫做【管理沟通】的课,老师非常幽默风趣,在课堂上时不时穿插一些吐槽,我的手支着下巴,抬头看着风扇正在无限遐想,听到了老师开始吐槽。

“每年指导毕业论文真的非常辣眼睛,很多学生直接粘贴复制就完事,一查重,过不了,提建议,又不听,真的是头发都要掉一地。”

我的思绪被“毕业论文”四个字拉了过来。

然后有一种感觉老师似乎要讲点什么小技巧的预感,拿出草稿纸和笔,开始看着老师。

不出所料,于是有了今天这篇推送。分享给你们,这是当时的手稿。

有些不适用我们院先定题目再写的规则,我大概按照这个框架写一下自己的理解。

确定主题,收集材料

确定了你的主题,才能够找到方向,在那条方向的路上找到一切你需要(或者看起来不需要)的材料。

材料也不是越多越好,怎么找到尽量完备又精的材料们呢?

古代八股文的写作,顺序第一就是“破题”,揭示题旨,拿着你的题目做切分,确定各个小主题方向去找材料。

比如,我的题目是【从google商业模式的知识产权管理得到的启示】,可以切分出几个材料的选择方向,【google商业模式】【外国知识产权】【中国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and so on。

组织观点

通读找到的所有材料,此时你的脑子混混沌沌会有一个大框架。

1、通读材料,对其分组。

重要/备用

重要:历史/现状/趋势

历史:权威数据/专家评论/其它文档

2、形成文章的总体结构

起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问题与对策

比如,我的论文,我列好的大纲的框架就是这样的:介绍google商业模式――涉及的知识产权――阐述其管理原则――分析我国现有不完备的地方――提出对策。

提炼材料

1、一句话概括中心思想

2、分清主次部分

主要部分: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次要部分:发展过程

3、筛选论证的材料,选择最有力证据。

起草文章

修改文章

1、隔天修改

我记得之前有看过一个研究报告,当天写完的时候,你对文章的感觉,还沉浸在写完的快感里面,那个时候你看自己,看自己的文章,是带有几分偏颇的,第二天再看,就恢复了几分理智了。

2、从大结构入手去改

eg.谋篇布局/逻辑关系/语气/文风/错别字/标点符号/排版

同学们,写论文,要善于运用搜索引擎啊!

谷歌翻译也很有用啊!

听说中-英-中,查重大杀器。

请掌握【如何优雅地用word写论文】的技巧好吗。

――什么格式整排、大纲导入目录(不要跟我说你目录是手打的)等等……

篇8:硕士毕业论文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因与人的密切联系使其重要性日显突出。应该看 到,

企业管理已经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这是竞争加剧的结果。无论是管理领域的扩大,还是现有管理的提升,人力资源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

企业即人。如何选择、培育、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如何赢取员工的献身精神,留住人才,实现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打造人才团队,发挥人力资源规模效应。下面从“选、育、用、留”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探讨。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企业成功的最先决条件就是要找对人。企业一旦找对了人,无疑为企业和部门今后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1、选人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匹配。

人力资源是战略规划实施及战略目标实现的保障,各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制定不同的与实际相适应的总体战略规划,我们在选择人才时,必须考虑到资源配置要与战略目标的实现相适应。企业没有战略目标,就谈不上上人力资源规划,更谈不上人力资源规划的实施,企业在选人时就会盲从。

2、选人要与行业环境和企业地位相适宜。

由于行业环境和企业地位的不同,也会影响到我们选择人才的具体操作。首先要分析所在行业的环境,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其次,分析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行业和企业的地位不同所对应的人才层次也不同,为企业量身制定人才选拔策略,才不会导致人才的滥用或者流失。

3、选人要与地域的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相结合。

我们还要考虑到地域的经济水平和人文环境因素,不能好高骛远,要讲求实际,尤其是在选拔高校毕业生时,我们应尽量帮助其认识本企业的地域环境、行业环境、人文环境和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实现自身的透明度,这样,选与被选双方才能互相了解,才能有益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人才,真正做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4、选人要考虑人才市场的供应现状。

人才市场的供应与需求总的来说是不为企业所操控的,然而企业在选人时却逃脱不掉供求现状的影响,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企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调整人才招聘计划,市场人才兴旺时,适当增加招聘人才数量,加强人才储备;市场人才紧缺时,可适当减少招聘数量和标准,以适应市场变化。

5、选人要兼顾短期和长期人才需求。

企业根据公司战略目标要制定短期和长期的人才战略。根据人才战略选择和储备相应人才,以满足短期人员需求和长期人才储备,只有合理储备、优化配置,才能使企业长期的处于正常的运转与发展状态。

6、选人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是为取得和开发人力资源而产生的费用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成本、使用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选人要根据岗位所需素质条件,选择适合人员,切忌处处用高人。用高人不但会使直接工资成本升高,还会容易引起人才流失,造成机会成本升高。

错误雇用是人才流失的真正原因,选人环节不到位,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所以选好人不但会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还会大大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篇9: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篇10:硕士毕业论文

【摘要】从开始学习语言时我们就有许多问题:人类是怎样理解语言的?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我们的语言理解水平经历了一些怎样的阶段?语言学的终极价值是在追求什么?这些就是语言学家在研究的问题,而微观语言学(音系学,词汇学,结构学,句法,语义等)是研究这些宏观问题的基础,这也是在乔姆斯基之后,语言学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更是我们学习语言学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学的目标

一、语言学形成与发展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不是学语言。语言学的历史非常古老。人类最早的语言研究是从解释古代文献开始的,是为了研究哲学、历史和文学而研究语言的。中国在汉朝时产生了小学,包括文字、音韵和训诂。在印度和希腊,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就建立了语法学。现代的语言学建立于18世纪初期,随着西方语言学家发现了印欧语言与梵语之间存在类似之处,产生了历史比较语言学,旨在寻找各种语言的原始语。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层面上反映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反映人类文明进步。语言学就是要研究人类最核心本能的语言能力,透过对口语、书面语甚至手语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了解人类的本质。

除了认识人类语言本质外,语言学研究还具有多种应用价值。在语言教育方面,借由对于语言本身的了解,编成各种词典、文法书、教科书供人学习语言,也有助于改善应对语言学习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与错误的能力。在不同语言翻译方面,语言学理论对于笔译和口译有更多具体的指导,也有助于利用科技来进行机器翻译。

二、语言学的意义

要想探寻语言学的意义,需要先对它做一个界定,我们所说的是广义上的语言学还是狭义的?广义的语言学包括普通语言学(词汇学,句法学,语言学史,语义学等核心构件),和应用语言学(这个领域范围更加广泛,外语教学,特殊行业语言比如法律用语,语用学)还有一些基本上已经跨学科的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文化语言学等)。狭义语言学基本上就指语言学核心构件了。

讨论语言学的意义,一是为了探寻人类本质,是探寻人、宇宙,以及人和宇宙的关系之本质。所以早期的时候,有些语言学家也可以说是半个哲学家,有时候他们甚至是学数学然后半路转行的,还有的后来变成了政治上很激进的人;二是为了促进人类之间更好的交流,比如如何语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怎样的(每个人学习同一门语言的过程是一样的吗?学习不同的语言,其过程是一样的吗?)。

如果说要追寻语言学的现实意义,学它到底有没有用?那就要看近年来非常火爆的语料库语言学了。语料库语言学所体现的观点是,我们应当去探寻语言的实际使用状况,而不是语言应该怎么用。换句话说,语法书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用语言的,语料库是告诉我们使用这门语言的绝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在真实语境中是怎么用的,它具有统计性,客观性和规律性。

这样的观点导致了词典编纂的大变革,教科书编写的改向,甚至是教学法的新技术。我们就会看到许多词典等基础学习工具的出版发行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的,更有甚者编者是专门搞语料库的学界前辈。

另外要提到的就是机器翻译了,有没有想过Google翻译是如何运作的呢?语言学家最初对语言的分析,将语言变成可操作有规律的单位,这点肯定是一个契机。但是现在的机器翻译,多半是靠统计来提高翻译的准确率和可读性,其原理和语料库语言学就差不多了。

所以,我们说,语言学发现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内在规律。

为什么英语教学从前是侧重教语法句型,而后来不断变革在情景对话中去教同学们英语吗?为什么改变了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让老师在讲台上干讲,而要求同学们进行互动吗?这些就是将语言学运用到教学中的功劳。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是怎么进行机器翻译的吗?这还要得益于乔姆斯基研究的句法结构,这是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的实例。为什么一些文学作品读了之后会有“恐怖”,“高兴”等感受?这也是由于作者的选词和你本身对这些词知识储备的因素。这是语言学运用到文学中的实例。

这仅是语言学运用的一小部分。还有与人类学的结合,与社会学结合,与符号学结合,与翻译结合,与医学结合治疗失语症,与心理学结合进行心理分析等等。只要有语言的地方几乎都有语言学的影子,语言学家的研究就在于能发现这些你没有意识到的却平常在运用的内在规律,对人类进步做指导。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更清楚地了解语言,从未知走向已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

三、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

语言学的终极意义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索绪尔的年代,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学的研究如同解码,是在探寻符号后的规律。在萨丕尔的年代,语言是社会化的交流工具,研究语言实际上是人类学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在语言上的反映。在斯金纳的年代,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人类是会说话的小白鼠,我们试图用反射来解决一切问题。而到了乔姆斯基的年代,语言则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脑机能的一部分,对语言的研究,归根到底还要回归到对人脑的研究。而在乔姆斯基之后的年代里――我们不知道,也许语言会是人脑机能和外界刺激的综合体,也许会是别的,只是我们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如果之后对于语言有着更进一步的研究,也许我们将脱离有关人脑的讨论,进入别的领域,语言学的终极意义也会随之改变。

这个问题,在所有的语言学教程里,如同一个幽灵一般飘浮着,挥之不去,却没有实体。在20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教程里,这基本上是一句空话,八十年代末期有了心理学的支持,新千年之后则有了脑科学的支持,但是,离这个问题被真正解开,还远远不够。

作为修行者,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清楚,一门学科的终极价值的实现很有可能是在我们有生之年都无法见到的,而见不到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是不为也,乃是不能也。虽然我们有了FoL假说,有了FOX-P2,但距离真正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还差得太远。我们对大脑的认识还是九牛一毛,对语言的认识也远远称不上充分,我们甚至到目前都还没有寻找到七千多种语言之间的必要共性,所以探寻一个适用于每个健全智人的语言机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想这些问题。

到此,也就是我所理解的、在当前阶段的“语言学的终极意义”。

语言学当前的目标,实际上还停留在最初的两个层面,因为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越抽象的分支(句法、语义)坑得越厉害。不管是理论语言学,还是应用语言学,都逃离不了描述现象和解释现象这两个天坑,而在此之上的“解释的解释”――也就是当前语言学的“终极价值”――还遥遥无期。好在前两者至少我们还可以做,虽然完成度不高,但至少有了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合适的方法论,只需要不停填补空白就可以了;而世界上那么多语言学家,大概有99%都还是在默默地开发着更合适的理论以及拿现有的理论填补空白(包括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应用语言学也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教学,甚至和语言教学之间也差得很远)。

而我们也只是知道,这是我们能做的。在不论哪一门学科面前,我们所做的一切再多也不为过,就像对语言学的探究,我们就总在追寻一些答案,以求以最完美的姿态了解语言的方方面面,甚至是语言的全部,因为不了解语言的全部,就谈不上“了解语言”,谈不上研究语言学,更谈不上“发掘人类大脑的真相”。

四、结语

就算在探索语言学意义的道路上遇到再多挫折与挑战,我们还是会勇往直前,朝着心中的圣地前行。

篇11:硕士毕业论文

前言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及其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复杂,各种各样的经济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一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二是影响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正常教学科研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完善进而导致内控失效造成的。而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减少或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违规现象,不断降低和防范各种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面临着领导重视不够、被审计部门配合不力、所处地位偏低、内控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职能有待拓展深化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审核人员的全面素质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相关人员的全面素质直接应先天这审计工作的质量,这也大大的影响到了院校领导对审计工作的不同看法,最终影响到内部审计人员组织地位的提升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还停留在审计就是查账、审计就是维护财经纪律的认识水平,审计理念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应掌握的职业职能有所不同。IIA内部审计职业脉搏调查显示,对于新的内部审计人员追求的五大技能是:分析和批判思维、沟通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一般的IT知识以及商业洞察力;对于内部审计主管来说,经营活动分析能力、风险分析能力、组织内外部的沟通协调能力至关重要。而对于一般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发现错误和舞弊的能力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主管应积极了解经济、管理发展的前沿态势和最新科研成果,用深厚的审计理论指导鲜活、复杂的审计实践,不断借鉴、吸收先进成熟的审计经验和方法;一般内审人员可以通过参加会计、审计职称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要以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给予内审人员提供必要的“充电”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应对新形势、新常态的本领,特别是面对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需要所有内部审计人员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审计软件、计算机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实施审计监督。学校既要给予内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又要强化内审人员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打造出一支精通审计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强、职业道德素质高的内审人员队伍。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只有掌握全面的审计措施以及过硬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将越来越隐秘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揭露出来,才能为高职院校领导提出更好的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二、高职院校领导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在高职院校内部宣传国家关于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介绍内部审计的职能、权限、监督内容、工作目标、工作程序等,尤其要向学校、系部及各职能部门领导简明扼要地说清内部审计在提高被审计对象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所起的纪委监察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获得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支持;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将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归口领导汇报,虚心向领导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全面履行自身职能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紧围绕领导需要了解、解决和决策的热点、难点问题,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切实有效地开展内部审工作,让领导和被审计部门直观地看到内审工作的价值,使其感受到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堵塞漏洞、防范问题发生的建设性作用,就会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被审计部门的欢迎,逐步形成“依法规范审计、主动要求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积极配合审计”的融洽、和谐有序的审计环境。

三、科学有效的实施高职院校内部控制

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则是实现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条件。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参与单位内控建设,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分析哪些是因为规章制度缺失造成的,哪些是因为现有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进而将国家法律、法规宏观层面的大政方针与本单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相衔接,制定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保证高职院校经济活动及教研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有效、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预防和防控舞弊,提高教育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制度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单位经济活动的变化适时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制度建设又是一件严肃而慎重的事情,不能朝令夕改,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问题和制度动态平衡的过程。内控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了,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要将其内化为相关人员共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办事规矩,切实起到其规范和约束相关人员行为、减少或杜绝违法违纪违规现象的作用。

四、认真对待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的内审机制

随着高职院校不断的发展,大部分的院校都设立了独立的内审机制,但和其他部门没有什么区别,有好多院校的内审工作依托财务部门来完成,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检查、审核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客观分析和评价单位经济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工作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内部审计不能隶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就像一个人,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也不能兼管内审工作,内审机构应处于比其他职能部门更高的地位,应直接对高职院校党委负责并汇报工作,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

五、结语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想科学有效的进行内部审计工作,首先要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要设立独立的内审机制,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全面素质,要深入的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审计措施,才能使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下去,这样审计结果才会科学有效。“五指”并拢成拳,内部审计可以打造出一个助推高职院校健康、高效、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篇12:硕士毕业论文

摘 要:学界提出的诸多对策与建言对于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流弊不无裨益,但却无益于从根本上平息与解答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度与现实层面的状况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模式的构建则是其得以继续存立的基础性前提。

关 键 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学术型论文;实践型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一篇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1]的新闻报道于3月29日见诸报端以来,硕士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引起了媒体、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讨论。对于该篇报道所提出的“毕业论文能否取消”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很快给予了回应。20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号)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意义,并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学风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措施。即便如此,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民间讨论却从未停止过,各大媒体仍乐此不疲地刊登相关报道。①更有甚者,四川大学新闻系甚至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一持续发酵的争论。,四川大学新闻系即在其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与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已在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博弈中占得上风,取向于科学研究功能的毕业论文已经同社会实践的需求严重脱节。此外,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致使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刻不容缓。根据笔者所指导的法科学生论文实践来看,归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更是“形同鸡肋”。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硕士毕业论文重要性的阐述并无可责难之处,但在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促使法学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的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或许,我们不能对此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取消抑或维持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而是需要结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并深入研究,科学构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未来演进路径与实施模式。

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梳理

笔者以“法学毕业论文”为检索词,在CNKI中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0篇。其中直接涉及“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共计17篇,在这17篇论文中,研究思路基本采用“问题——对策”模式,且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囊括于其中。现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并分类如下:

(一)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

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上述17篇论文均予以浓墨之处,且问题类型较多,并且广泛存在于各高校。主要问题类型如下:

⒈选题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论文结构与逻辑的合理性。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即可围绕题目设计论文的逻辑结构,而论文结构一旦确定,后续写作中将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等写作倾向。法学硕士论文选题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太大、选题缺乏必要的论证价值、选题太旧且缺乏创新性、选题太难以及选题太远,不能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3]等方面。除此之外,魏胜强也认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之一即论文选题不适当,主要表现为“选题宏大、题目陈旧和选题集中三个方面”。[4]梅奕敏,周宏璐认为,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5]还有学者认为,“传统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高等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是矛盾的”。[6]

⒉结构与体例问题。谋篇布局对于论文写作十分重要,它既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体现出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文布局的最基本要求是紧凑,“所谓的重点突出、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对论文的评语,都是在论文布局紧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7]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逻辑松散、结构混乱的缺陷,即在论证论文所要阐述的问题时,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欠缺,并未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并且会出现因果关系颠倒的常识性错误。一旦逻辑关系混乱,论文结构也就呈现松散状态,这样的论文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思路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犹如“天马行空”,论点、论据和论证在文章中均难以清晰显示,整篇论文充其量只是材料的堆砌,并无点滴创新之处。

此外,论文体例混乱也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缺陷。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不同于工科毕业设计,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完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而在写作过程中这些文献资料一般均以注释的形式出现,而“论文的注释决不是一个包装问题而被视为可有可无,它的功用就如同人体的“皮囊”较之於“骨髓”一样,是一篇学术论文“命题”或“内涵”的有机外延。没有注释,这篇论文就显得不充实,不丰满,其论点也会缺乏支撑力和扩张力。”[8]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法科学生往往不遵循基本学术规范,或不标注注释及参考文献,或不规范标注,使得读者无法知晓哪些内容引自他人论著。以笔者所指导的论文为例,每年修改学生毕业论文时,均要强调毕业论文注释的规范性问题,但即使这样,在定稿时仍会出现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可见法学硕士学生关于论文体例规范化的意识较为薄弱。

⒊学术能力问题。学术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学硕士学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部门法知识的缺失,以及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学术能力薄弱实乃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具体论证。具体表现为有的毕业论文内容空洞、原则性口号多,问题与结论过渡生硬,中间缺乏水到渠成的分析;二是看问题的角度单一、思维僵化;三是按照法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一些论文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和分析,但分析比较粗浅、专业特点不突出,没有真正做到按照法律思维方式,即按照法律的逻辑来分析问题。

(二)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

除了论文写作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外,论文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管理制度的不足或弱化方面。一般而言,对硕士生毕业论文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是各个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化的重要体现。但部分学校管理规定存在的漏洞使得硕士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笔者所在高校为偏重于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不注重学科差异性的情况下,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却做出统一的要求,法学毕业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步骤也往往被要求完全按照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撰写,以至于定稿的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不符合文科学术论文的通行体例。此外,笔者所在高校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或者一部分与其论文选题相关的外文论文或学术原著翻译工作,以考察法科学生阅读与利用外文文献资料之能力。但从实际效果观之,此种要求实属多余,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在高校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也存在导致硕士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不高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撰写课程,二是对硕士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规定不恰当。

除了制度的先天不足外,制度执行的弱化也使得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论文的总体质量,高校一般均制定从论文选题到答辩的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在执行中存在被弱化的趋势,原因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期间与学生寻找工作及各种社会考试的时间相冲突。如此一来,法学院系始终在论文质量与学生就业之间权衡,论文质量管理制度时常发生向学生的切身利益——就业妥协的倾向,但制定管理制度的初衷却被湮没,论文质量无法保证,制度的威信自然无法树立。

(三)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

在致使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出现众多问题的因素之中,人的因素往往不可忽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形同鸡肋”的原因归结为学生及制度层面,指导教师的人为因素也应包括其中。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定期面授指导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缺乏统一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和报告课;三是指导缺乏创新,把关不严,论文质量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指导教师的主观因素,如论文安排时间不合理,缺乏系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均属于高校教学计划安排方面的缺陷。

上述问题类型基本囊括了当前我国高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长期从事法学毕业论文指导的专业教师们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如针对选题方面的问题,应在坚持“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从“提升能力、文献查阅、更新选题表与开题指导”等层面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针对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应从“改进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入手,即高校法学教育应当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并以之为核心形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针对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应“构建立体化论文指导模式,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三个层面的论文指导:基础性法学论文写作指导;专门学科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导;综合性论文写作实践指导。”上述对策固然具有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功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流弊,但以笔者之见,上述对策尚停留在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表象问题的认知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上述对策提出的时间较早,但似乎并未能平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205月,《光明日报》陆续刊登三篇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报道,①这一事实表明:如果无法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答,那么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话题将会持续发酵,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也概莫能外。因此,笔者在充分尊重与肯定前人关于硕士毕业论文所采用的“问题——对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欲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根本性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回应本文所提出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

三、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存立抑或废除

正如前文所述,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持续发酵并不断见诸报端,且主张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呼声占多数,原因无外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认为,“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硕士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1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也建议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他认为,“硕士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硕士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硕士毕业论文。”这些呼声在实践中也引起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鸣。笔者所在单位的多数教师与学生大都认为应该取消“形同鸡肋”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包括法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或许,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暴露的问题足以成为取消的理由,但令笔者疑惑的是,在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这一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后,我们该以何标准衡量与评判法科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及其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又以何标准评判与衡量法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然,支持取消毕业论文的论者也许会反驳道,高校可以采用不同于毕业论文其他形式的成果代替之,如四川大学于20出台的《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补充意见》中提到: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但该校出台该规定主要针对新闻系学生,且难保不出现学生粗制滥造、“花钱买”等问题。因此,在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科学的评判、衡量法科学生4年学业的标准情况下,采取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似乎有所不妥。

此外,从制度层面考察,即便占多数的高校教师与学生支持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但相关部门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顺应这一主张,而且从制度层面更加强化了高校对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自《中国青年报》刊登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的报道10日后,教育部办公厅即于2004年4月8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并强调:“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仅如此,为了规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教育部还颁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并于1月1日施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应付”毕业论文的成本。

制度与现实层面的双重制约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并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废除。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应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但我们不能据此选择“取消毕业论文”这一规避问题的“因噎废食”的做法。简言之,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取消,而在于应该如何重构。

四、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走向:学术型抑或实践型

在回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的前提性问题后,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如何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层面上,即对其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建构。在反对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论者之中,绝大多数人主张硕士毕业论文不能搞“一刀切”,即针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以及学生兴趣与毕业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应采用不同形式与标准来规范多样化的硕士毕业论文形式。实际上,对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也就是说,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要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不能搞“一刀切”。[17]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也认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硕士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8]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法学硕士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环节时,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法学专业特点,面向学生兴趣及其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科学构建涵射学术型与实践型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具体到论文要求上,即要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学术型论文模式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依此,该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也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但笔者认为,除考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应充分考虑法学硕士学生的兴趣与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学术型论文模式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学术型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该类论文从选题到答辩均需要配备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的指导老师,以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收集梳理、论文逻辑结构与论证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术型论文在选题上应注重选择能够体现法学基础理论或部门法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应避免采用无病呻吟、重复论证、无问题意识的论题;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应涵盖论文研究内容理论深度、论文论证思路与法学方法运用、论文创新性、引用文献资料的权威性与新颖性等反映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指标;学术型论文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具有浓厚学术兴趣以及计划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法学硕士学生,以保证论文选题确定后能够按照评价指标写作并顺利通过答辩;学术型论文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应配之以主题汇报、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预答辩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便更能发挥法学硕士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展示。

(二)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

与学术型论文模式相对应的为实践性论文(设计)模式,顾名思义,实践性论文(设计)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注重将法学规范理论再现于实践,以增强法科学生对法学规范的理解,最大程度地消除法科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障碍。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或许能够充分体现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专业之应用型特征。在选题上,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践性论文(设计)可以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选题,且选题应以部门法中法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其存在问题为对象,如民事法律规范、程序法律规范;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的具体形式不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型论文。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法学院系模拟法庭以及法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功能,让学生自行选择并熟读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的3年内的某一个典型案例,学生自行组合(或由指导教师分组)并扮演案例中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对该案例“重新开庭审理”并全程录像,在审理完毕后个人需撰写心得体会,小组需集体撰写审判总结,并与“庭审录像”一并上交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果。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专业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但从每届法学硕士学生专业实习效果来看,该种形式应慎用;实践型论文(设计)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应主要聘请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并辅以法学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型论文(设计);实践型论文(设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学生对于所学部门法知识的熟悉程度、运用法律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法学思维分析案例的能力,并且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践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

综上所述,笔者已初步解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即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继续存立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符合法学专业特征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需要澄清的是,本文虽仅探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宏观性、根本性问题,但并未否认前文所梳理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同样依赖于学者的努力与制度的完善。不可否认,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确需要改革,但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相关的以提升法科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

篇13:硕士毕业论文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基建工程拥有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的提升和项目的扩大造成了高校基建工程合同容易出现各项理由。本文对当前基建工程合同中出现的理由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给出了策略策略。以此推动高校基建工作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基建工程 合同管理 高校基建

1、引言

高校的快速成长推动了高校基建工作的大力发展。在高校基建工作中,合同管理将会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基建工作当中,从基建工作的计划到招投标过程的管理,具体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完工后的验收和清算都离不开基建工程中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也成为高校基建管理模式当中的重要一环。合理完善的合同标准和制度可以推动基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使基建工作中的各参与者更好的履行合同义务,避开基建工作的失误造成法律纠纷。即便出现了法律纠纷,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也能在诉讼中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基建管理中的合同是关系到基建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高校基建合同管理作了大量的研究。孙翔,张燕(20xx)认为加强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此外还可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刘坤(20xx)从高校基建施工角度入手,提出了当前高校基建存在的理由。当前的研究从学校实际角度入手较少,因此高校基建工作中的合同理由探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2、高校基建工程合同容易出现的理由

2.1 合同签订阶段的理由

从当前的高校基建工作理由分析,当前高校基建工作在合同管理的签订阶段主要面对着以下理由。首先是合同的主体不符合要求。在基建工作当中,要求合同的当事人应具备实施相应工作的资质和法人资格,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出现资质不符合要求,如过期或未审检的情况出现,使得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和加强。其次还有在合同内容上的理由。在合同的制定当中经常会出现合同内容不准确,语言和词语发生歧义和误解,使合同发生争议。此外,还有合同条款不完备的情况发生。在合同的签订时,应保证合同的全面性、完整性。合同不能有缺陷、有漏洞。这会造成合同违约行为出现时无法找到遵循的条款,为基建工程的完成埋下隐患。最后,其他的一些理由,如签订流程中没有填写委托书,合同只有从合同没有主合同,无效合同和其他的一些由于种种理由造成的合同签订不符合规定的情况都会使工程质量出现隐患。

2.2 合同履行阶段的理由

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是合同参与者按合同行使自己义务的阶段。在当前的模式下容易出现以下理由:合同在满足条件变更的情况下并没有变更,另外,容易出现口头变更而合同未变更的情况,导致若出现一方违约无法寻求法律保障的理由。

在履行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发出必要的书函,这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需要在合同管理中给予一定的重视。对签证办理的不重视也容易造成合同履行时发生纠纷,由于无法举证还会引起败诉。

合同的履行阶段是义务的执行,从这一点来看,若在合同履行中出现严重理由,会造成的损失将比制定阶段所造成的损失更多。合同制定的合理性是合同执行的有力保障。但仅仅依靠合同制定上的保障,远远无法满足整个合同管理的有效运转。所以,无论在合同的制定阶段,还是履行阶段,都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理由的预判,保证基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3、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理由策略

3.1 树立良好的法律观念

在高校基建工作合同中出现的理由,诸如忽视拥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应该是原件且加盖章印或签名的文件;对《合同法》所赋予的权力不敢执行等理由,都是由于参与人员的法律观念薄弱所造成的。因此,在高校基建工作的合同管理中应在参与人员中普及法律观念,提升参与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基建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避开由于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所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普法观念应该贯穿于整个基建工作当中,在学校的基建管理部门组建《合同法》,《招投标法》的学习,形成学习小组,针对基建工程中的重要法条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讨论。校主管部门在审批的过程当中,也应该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细致的审查。确保基建工作的严谨合法性。

3.2 提升参与人员素质

在基建工作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参与人员都有自身的工作分工,在各自的工作中要精于本工作的各项业务,对每一项工作认真负责。避开出现因重视性不够而导致合同内容出现理由。

管理者应对各项相关法律法规足够熟识,可以熟练运用。合同的制定人员应对业务流程和合同签订等具体事项足够清楚,了解合同各项义务的履行和索赔流程。技术和工程一线人员要了解工程造价及会计业务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对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3.3 加强监管力度

从现有模式来看,基建工作的审批程序和监管存在流于形式的理由,工作人员经常麻痹大意,随性处理。这就造成了高校的基建工作在审批和监管上的力度不够,缺少了有效的审批和强有力的监管,基建工作就容易在漏洞中滋生出新的理由。

在基建合同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层层把关的处理模式。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网络和反馈机制。从上级计划、决策到一线的具体合同制定形成良好的传达效果,保证工作思想的有效体现,审批程序层层验收,做到责任人制度。在履行阶段成立第三方的监督机构,对于基建工作从客观的角度进行严格把关,保证在制定和履行阶段的万无一失。

4、结语

高校基建管理中的合同管理是贯穿于整个基建过程中的。合同管理的质量好坏决定了基建工作的优劣。从目前所发现的理由入手,从法律意识,人员素质和监管力度三方面入手,做好高校基建工作中的合同制定和合同履行两方面工作,可以使高校基建工作有一个良好的新面貌。

参考文献

[1] 吴广芹.基建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 中国外资. 20xx(11).

[2] 孙翔,张燕.高校基建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 低温建筑技术. 20xx(02).

[3] 刘坤,田敬贤,白万勇.高校基建工程合同管理常见理由及解决策略[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xx(06).

篇14:硕士毕业论文

摘要:现今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对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终身体育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剖析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出了关于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教学;问题;意义;策略

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担负的不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素质,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因此,实施创新性教学改变目前小学体育客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势在必行。笔者将对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做如下探究分析。

1目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中的以教为主,课堂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目前小学体育课堂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带领学生先进行热身活动,如伸展运动、跑圈等,然后亲身示范来教授体育项目,如动作要领、规则等,接着自由练习或活动。这是小学阶段体育课堂的现实写照。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没有转换,课堂上的教学仍然是基础的跑、跳等基础内容,甚至是自由玩耍。体育项目的教授方法是单向的讲授灌输,“按部就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集中时间进行枯燥地讲解练习,学生既没有兴趣学,也记不住实质信息,掌握不了要领。而且学生间千差万别,每个班课堂教学整齐化一,没有个性变化,很难保证学生都可以获益。

1.2传统教学中的固有思维难以突破,忽略培养综合素质:小学体育不作为主要学科,只是考核达标成绩,而且是众学科中的参考科目,体育课常常“让道”语数外,或者是课外自由活动。虽然新课程改革做出了明确的目标指引,但部分教师依然延续固有思维,只关注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对体育技能能够基本掌握。没有在体育兴趣、锻炼习惯以及意志品质等其他素质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对新大纲中的“健康第一”理解偏差,加强体能锻炼只是其一,健康不仅指身体还有心理方面,教师在体育课堂里忽略引导学生德与智的发展。

1.3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标准单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体育有各种体育项目的达标细则,细化到每个年级及性别,因此教师刻板的遵循此细则一一对照进行课程训练,这一单一的评价标准会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造成为了达标而练习,达标了就不需要进步的思想。达不到的学生容易弃馁,达到了的学生不再深究或者沾沾自喜,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采取这样固定的评价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体能素质都锻炼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

2现今推进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的意义

2.1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培育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体育课不仅是为了健康锻炼、强健体魄,还需要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性教学对关注个体差异的学生,令每个学生在体育课堂获益有极其重要作用。并且新颖的课堂内容,巧妙的教学方法在创新课堂里运用令小学生们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优良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心理。

2.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性教学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在课堂上改变枯燥的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让生动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主观能动性。灵活的教学方式面向每一个学生,使之学有所得,达到掌握应用基本体育技能的基础目标,而且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能依据不同学生特点有所针对性延伸发展,学生可以学有所长。

2.3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夯实终身体育精神:在体育课堂不仅是令学生增强体魄,更希望通过创新性教学让学生可以不仅仅在体育课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逐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形成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展现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性。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创新性教学不仅可以令学生学会调控情绪,还能适应社会准备,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体育道德,夯实终身体育精神。

3进行小学体育创新性教学改革的策略

3.1革新体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课程改革首先要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从教师教为主体转变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逐步推广,现已深化到教师教学理念,但是在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不能摆脱“讲课”这一思想,做不到真正放手。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实现创新性教学需要全面深入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令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亲身探索与发现体育的乐趣。同时,体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需要教师在不同体育项目中对每个学生都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导,尊重他们,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消化吸收,允许学生探究扩展,将课堂还给学生。

3.2课堂内容趣味丰富,多种教学方法创新并用:传统的体育课堂内容枯燥,教师以课标考核及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学生眼里就是自由活动的方式,针对体育项目深入掌握及更多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忽略不计,而且学生多因无趣的训练内容感受不到体育的魅力。课程目标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围绕进行备课,在针对迥异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情况下制定丰富的教学内容,设计小游戏、比赛或者和生活接轨的趣味教学内容中学习理解体育知识,让每个学生能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3.3结合新课改标准,评价标准及方式多元化:新课改后,对体育整体教学思想、目标及内容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因此创新性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体系化,在可持续发展角度下改变单一的评比标准,令学生从各个方面展示、释放自我,得到教师不同形式的评价内容。教师结合学生自身身心、性格特点及学习情况,进行口头评述、交流信、各种项目评比、学生互评等形式,对每个学生从各种角度进行评价,不以考核体育指标为唯一评价标准和方式。对于优秀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动力;学生努力的地方给予肯定,增加学生自信;不足或困境的方面协助纠正或鼓励学生互助。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管以何种评价都需要做到及时、准确、精炼、公平,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对教学内容及方法实时、适时、精准地进行把控调整,不仅在学生的体能表现进行指导,还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等。

结语

在小学体育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实施创新性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教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改变师本位观念,提高全方位素质,钻研多姿多彩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各异的教学方式,配合多元化评价标准及方式,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精神,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姜晶.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年9月第2卷第18期.

[2]张娜.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亚太教育,2016年第32期.

[3]刘福德.关于小学体育的创新性教学探索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6卷)第30期.

[4]任永胜.浅析小学体育教学创新[C].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6年专题研讨会,2016年.

论文写作方法:毕业论文写作理论方法

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的技巧

医学毕业论文结果部分写作技巧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音乐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硕士毕业论文改革实践研究论文

美国留学专科自考成教类申请留学的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共14篇)】相关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2022-11-30

开题报告写作注意事项2023-01-07

毕业论文的答辩技巧优秀2022-09-22

博士毕业导师评语2023-10-15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格式2022-05-08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2023-11-04

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的格式怎么写2023-01-13

开题报告导师评语范文2023-06-10

英国研究生申请自荐信2023-01-10

硕士论文答辩申请书范文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