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谁使蜀中无大将(精选10篇)由网友“麦穗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论文:谁使蜀中无大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论文:谁使蜀中无大将
论文:谁使蜀中无大将
乱世出英雄。三国时代是个乱世,也的确出了不少英雄,诸葛亮就是三国时代众多英雄人物中的一位佼佼者。诸葛亮的识见是高出群伦的。在有名的隆中对中,清楚的说明了他对三分形势的认识,使刘备听了顿开茅塞,相见恨晚。诸葛亮堪称美德的化身,他无论在个人生活、持家律己、处世接物方面,还是在政治大节方面,都可以说是世人的表率。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是政治家,也是一个军事家,但不是一个一流的军事家。陈寿说他“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一生唯谨慎”,一个人的长处,也往往就是他的短处。诸葛亮谨慎,出奇制胜的“奇”,是少的`。“奇谋为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28年﹙魏明帝太和二年﹚,当时魏安西将军夏候(木矛木)镇守长安。魏延建议说:“闻夏候(木矛木)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木矛木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城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也。”﹙《三国志·蜀书肺貉哟》注引《魏略》﹚然而,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认为这样做危险,不如从坦道,先取陇西,十全必克而又无危险。遂西出祁山,结果街亭大败。
蜀汉出兵争陇西,因交通不便,如不能占有关中,陇西是很难占有而又保得住的。蜀汉要北伐,应是争关中争长安,不是争陇西。夺取关中长安,是北伐惟一的一次机会。当时镇守关中的夏侯(木矛木),此人“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又多内宠,多蓄伎妾。而魏国在关中的防御比较差。因此,魏延的划策,诸葛亮领大军出斜谷,魏延领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一着高棋,诸葛亮谨慎持重把它否定了。就蜀汉对魏的战争说,只有这次取关陇的可能性最大。这次战争后,魏明帝立即将无能的夏侯(木矛木)调走,改派曹真镇守关陇,加强了对关陇地区的防御,取关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魏延是一有勇有谋的将才,并非无能之辈。当年刘备取得汉中,破格选拔魏延镇守汉中,可见魏延在刘备眼中的地位。识拔人才的本领,刘备比诸葛亮高。诸葛亮很赏识马谡,刘备却以马谡不可用。《三国志肥袷榉马良传附谡传》有这样一段记载:“﹙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征,都希望能自领兵万人,与诸葛亮分路前进会于潼关,都不允许。魏延常以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诸葛亮短于奇略,又不能用有奇略的人。至使“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魏延是大将,却不得被用,诸葛亮时期,有些人才没有露头角就被埋没了。政治上,诸葛亮也不能用有才能的人,他所怕有才能的人会不忠于平庸的刘禅,在他百年之后会出现夺权篡位。像彭漾、廖立等人,都不能用。诸葛亮用的人,如蒋琬、费纬都是小心谨慎,可以守成,难以进取之人。
诸葛亮这么作,使刘禅之世,蜀汉未出篡逆之人,阿斗那么平庸,天下却坐得安如泰山,没有出现迫宫杀君的惨剧。只是诸葛亮过于谨慎了,军事上过于谨慎,不敢用奇,失掉良机;用人上过于谨慎,埋没人才,使蜀中无人。
篇2:学生为谁做作业论文
学生为谁做作业论文
一日学校检查作业,当时我想检查就检查呗,反正我都按要求做了。下午快放学时,负责检查作业的学校领导找我反馈作业检查的情况。他严肃地说,你们班作业的问题可大了,还不如二年级学生做的,如果上级来检查可就麻烦了。特别是我们班连二年级都不如这句话,让我这个四年级的老师有些坐不住了,赶忙去询问我们班作业差的原因。
原来我们班的作业中学生有错误,特别是比较难做的阅读题略微显得多一些,再加上学生的修改作业本给人感觉有些乱,不够整齐。如果上级来检查责怪作业做得不够好,怎么办?不能因为你们班影响全校啊。当时我就想,作业中的阅读题连六年级的学生做起来都难,何况是四年级的孩子。学生适当的出错本来就是正常的,他们做作业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不能因为学校要检查,就不让他们犯错误。
于是我对这位领导说,学生做作业出错是难以避免的,改了不就行了吗?新课程本身就是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在失败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帮助不是更大吗?听了我的辩解,这位领导点头称是。但是他又反问我,别的班级作业都干干净净,没有一丝错误,就你们班有错误,这不就显得我们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吗?检查时出了问题你能负得起责?他的话让我哑口无言,看来为了学校能顺利通过检查,我还是不要背上影响集体荣誉的骂名。我诚恳地向这位领导求教作业无错的技巧。他告诉我,其实很简单,就是学生在做作业之前,教师把问题的答案提示给学生或给学生讲就行了,这可以保证学生的作业不出错少出错。没有错误,那作业当然显得整洁美观,你原来的做法太失招了。这种作业上不出错的技巧,我实在不敢恭维。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起着对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反馈的作用。
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提示或讲解下,毫无阻力地完成了作业,那教师又如何了解和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呢?再者,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是作业的完成者,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讲解提示,其实是剥夺了学生作业的权利、出错的权利,本质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我们虽然保护了学校的荣誉,但学生的学习权、出错权谁又来保护?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什么?其实,就是不断体会到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从心智上的不成熟状态逐步走向成熟。学生在作业中每一次尝试错误的过程,都是一次心灵上的历险、一次在失败中的匍匐前进。
改正错误的过程又成了他们体验学习幸福,寻找学习乐趣的开始。但我们的孩子到底在为谁写作业?是为他们自己还是为学校的检查验收,还是?
篇3:浅谈如何使学困生解困教育论文
浅谈如何使学困生解困教育论文
摘 要:“学困生”是一个让大多数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群体,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学困生似乎是不可救药的,或者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部分。“学困生”也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并找到正确点燃他们的方法罢了,当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和努力,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解困。
关键词:学困生 解困 爱心 耐心
“学困生”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呢?
做“学困生”工作,要首先找出“学困生”致“困”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有效地帮他们解“困”。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教育的工作者,笔者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学困生”,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发现,尽管“学困生”致“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疾病或先天不足导致的智力障碍;二是因父母离异缺少母爱或父爱,形成怪癖的性格,不愿与人交往,学习也没有动力;三是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生活在祖母或外祖母身边,娇惯成性不服管教;四是因父母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对男孩过分娇惯,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习惯;还有就是受网络游戏及不良信息的影响,或者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等等,由原来的优秀生变成了“学困生”。具体工作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既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
对那些因疾病或先天不足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定要尊重其人格和情感,要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并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知心朋友关系,多关心他们、诱导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一定要倾注爱心,由爱而产生耐心,持之以恒地关心爱护他们,不厌其烦地帮他们解释学习上的疑惑。大家还记得《千手观音》吧,一群聋哑姑娘能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作品,我们不能不佩服指导老师的伟大。如果我们也能像那位指导老师那样指导我们的学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自古就有名训,但是有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是片面奉行“严师出高徒”的信条,对“学困生”只是一味地强调严格要求,不去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不与他们推心置腹地谈心,把握他们的思想动向,结果师生之间的距离越严越远,甚至出现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其实为师之道必须是严厉中蕴含慈爱,若只严不爱,严就变成了压,其最终结果是“学困生”无法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总认为老师在有意跟他过不去,从而产生逆反情绪。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爱优秀生易,爱“学困生”难,而“学困生”更需要老师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这情、这爱,不仅仅是给学生以微笑、给学生以赞美,而且是心与心的相交、情与情的交融;这情、这爱,是爱而不纵、严而不凶,由此,拨动了震撼心灵情感的心弦,奏响了沟通心灵情感的乐章,使情化为春雨,使花蕊吐露芬芳。
三、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
“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学习成绩差,思想素质差,纪律观念不强。对“学困生”的这些思想行为,有的老师认为批评鞭策见效快,总是喜欢将他们作为反面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对他们的表扬和鼓励却非常吝啬。于是他们产生了自卑感,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心境复杂,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自信心全无。老师应该相信任何一个“学困生”都有潜力,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学生,对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调查,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平时,哪怕他们只有一点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表扬,使他们感知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
四、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马卡连柯指出:“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
比如,面对脾气暴躁的“学困生”,我绝不会拍案而起,粗暴地训斥,使矛盾更加恶化,我会采取“避其锋芒,以柔制刚,静待时机”的策略。待我做完手头的工作后,我会若无其事地叫他发放作业本,或者帮助班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学生感到意外之余,犹豫间他的怒气已消了大半,等他完成我叫他做的事情时,他的情绪已平静下来了。这时若抓住有利的时机,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对他进行思想教育,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要选择最佳的教育时机,需要对时间、地点条件进行综合具体分析,要从教育的实际出发,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搏”,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更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如果我们都怀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对那些“学困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使他们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篇4:如何使中职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论文
如何使中职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论文
摘 要:中职学校如何巩固学额,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普通的难题,笔者认为应从重视早期宣传教育、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师资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率和就业力等方面去解决。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对策
职教攻坚通过政府重视职业学校花大力气进行攻坚,中职学校招生有很大成绩,但又遇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招来的学生很多都留不住,巩固率太低。中职生辍学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学习目的
一直以来,学生家长对中职学校的认识有以下几个误区:
(1)职校不是政府办的,是不入流的学校。
(2)进职校学不得什么知识本领。
(3)进不进职校照样可打工。因此,在初中第一年开始,学校对学生作职业渗透教育宣传,而且不只是对学生宣传教育,还应让家长明白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师资情况、教学设施、国家政策等。
另外,学生入学开始两三周内,学校领导、班主任应该统一对新生进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的前景等的教育,使学生懂得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可请本校已毕业的有成就的学生回校与新生座谈,有条件的可把多年来所有毕业后事业有成的学生成长之路刻成光碟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看到读职校的光明前途,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专业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讲座,讲本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的重要性和今后的就业领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热情。
二、加强制度管理,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不仅文化基础差,思想品德也偏差。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巩固学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引导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开学初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主要内容有《职业教育法》、《学生管理规范》等,平时加强学生生活管理,激发值日教师、公寓管理员、舍长、学生会的积极性,请当地派出所公安员到校讲法制课等。
2.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要效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挖掘学科教育所内含的教育功能,把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之中,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3.学校、家庭相结合,优化德育环境。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应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向家长宣传学校的育人方案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定期把学生在校情况通过电话或信函通知家长,使家长时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他们的亲缘关系,搞好学生思想教育,防患于未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教学质量是学校的命根,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学生进校开始是欣赏校园环境,校舍建设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最后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身上,如果教师知识平平,能力太差,学生在校学不得知识,家长和学生还是彻底失望。因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应该这样做:
一是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作用,老师教老师,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师的知识技能。
二是选派热爱职业教育、有专业基础、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爱动手的在职教师到高职院校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时间不少于半年,要学有所得,回校后能胜任专业课教学。
三是从企事业单位选聘专业技能娴熟、工作责任心强、热爱职业教育的能工巧匠和专业人员到职校任教。现在国家重视职教,对职校投资加大,教学设备也大大增加提升,教学上应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满足专业技能训练要求。制订各专业实训教学计划,制定各科达标基准。加大实训教学力度,认真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学到过硬的专业本领。同时应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磨难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到充实而有信心,将来出社会才能应对就业压力,家长也觉得送子女来职校不枉费。
四、提高就业力和就业率。
学生能就业,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能进到某个单位工作,二是能自谋职业。以前谈就业都是强调能进某个单位工作才算就业,那是狭隘的,不全面的。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学生入学时就鼓励学生自谋职业,自己创业。
另外,学校要拓宽就业指导服务队伍,深入企业、实地考察,选择一些工作环境好、劳动条件优越,规章制度完善、工资福利待遇较好、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作为毕业生就业基地。否则,我们的毕业生就业也和那些初中毕业后就出去打工的同班同村的同学共一个单位,共一工种而且工资不如先进去的同学。这不但让我们的学生感到失望吃亏,觉得白读两年。家长也恼怒不满,旁人也取笑,在校还没毕业的学生也知道了无心学习,因为他们眼见为实,读和不读职校都一样。所以,学校要和这些企业签订就业安置协议,由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搞好跟踪服务,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情况,发现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时解决。只有毕业生事业有成,就业条件及前景美好,在校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榜样和好处,才能坚定地自觉学习,从而也就巩固学额。
篇5:晏子使楚的论文
关于晏子使楚的论文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九义教材第十册)讲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于巧妙反驳,从而有力地回击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楚王的侮辱,晏子的反驳,构成了整篇文章的三个事件。晏子的三次反驳,合乎逻辑,论证有力,同时也鲜明地展示了晏子的形象。每一次事件都以楚王失败告终。其中都有一个关键词“只好”。抓住了这三个“只好”,也就能理清了文章脉络,体会出严密的论证及整个事情的内在联系。
一、抓“只好”理脉络
教学伊始,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带有“只好”的三句话。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2节);2
“楚王只好陪着笑”(第3节)3“楚王只好赔不是”(第4节)。抓住了这三句话,实质上就是抓住了晏子三次斗智斗勇的结果。接着再让学生溯果追因。楚王原来是怎么做的第一次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第三次楚王污蔑齐国人没出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都失败了。这三次交锋又是按照晏子出使楚国这一事件:先到楚国、见楚王、酒席上三个阶段来叙述的。这样,也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二、抓“只好”析推理
楚国国势强盛,楚王如此霸道,为什么会“只好”认输呢这三个“只好”正说明了晏子的反驳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使楚王不得不认输。抓住“只好”,细细探究晏子的言论,便能体会晏子有力的论证。
第一件事中,晏子用了“假言推理”,有力地回击了楚王。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什么样的国家”从晏子的话可得出两个假言推理:①如果楚国是人国,那么楚国应打开城门;②如果楚国是狗国,那么我从狗洞进去。这样一来,使楚王陷入两难的被动局面,结果,他“只好”打开城门。
第二件事中,晏子运用了“三段论”。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是个典型的三段论。第一句话是个大前提,由第二句“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这个小前提推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推理无懈可击,因此“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件事中,晏子用了类比推理。“橘生淮南又大又甜;橘生淮北又小又苦,这是水土不同的原因”。类而比之,“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做起盗贼,这也是两国水土(风气)不同的原因”。晏子的推理有理有据,“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抓“只好”究因果
课文中三个小故事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抓住“只好”还能体会出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和事情的起因、结果。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这是楚王计谋的第一次失败。楚王企图侮辱晏子的人格,给晏子一个“下马威”。楚王虽给晏子开了城门,但楚王打心里并不认输,他把侮辱晏子的.念头放在以后。
“楚王只好陪着笑”,这是楚王理屈辞穷的表现,他再次失败了,这也是楚王与晏子面对面较量的一个回合。这一次他侮辱的不仅是晏子,而且是齐国整个国家。“陪着笑”既突出了楚王当时尴尬的神情,也将整个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
“楚王只好赔不是”,这是楚王与晏子的再一次斗智的结果。这次楚王企图污蔑齐国人没出息,在较量中,楚王彻底败下阵来。“赔不是”,既说明楚王向晏子道歉,又表明楚王承认了失败。
通过三个“只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侮辱在不断升级,由“晏子的人格”到“齐国的人才”,最后到“齐国的国格”,随着侮辱分量加重,楚王也一次比一次输得惨。最后他不得不和盘托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整个事情来看,楚王为什么要三次侮辱晏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起因。“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结果是“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篇6:使孩子明白自己在为谁而学习
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那么,有什么应对方法呢?专家提醒,作为父母,应该使孩子明白自己在为谁而学习:
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要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首先要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你要做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教会孩子几个生字,几个单词,几道数学题,而是要是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充分认识到孩子是为谁而学习!当然,老师和家长都会不止一次的说教:你是为自己学习的,你学习的知识谁都分享不了你的。那么孩子听进去了吗?你的说教有用吗?看看孩子的状态你就有答案了。
作为小学生的家长,我是这样培养我的女儿的。第一,对女儿的学习可以关心,但是热情绝对不能高于她自己对学习的热情。举例,我从来不追着她问“老师留了什么作业?做完了吗?”但是我会告诉老师,一旦完不成适当惩罚。
偶尔忘了写作业从来不替她向老师求情,我会告诉她,你没完成作业罚站,挨打活该,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第二,低年级时教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我不会主动的教他。问她“做完了吗?有不会的吗?我教你吧?”什么时候教?当然是孩子遇到难题,主动请教的时候教了。
有时也可以适当冷落孩子,让她自己去想想,然后再教。有时女儿做完了会的,故意偷懒不问不会的,我就不主动去教,第二天挨老师批评了,会很委屈的说“妈妈,你为什么不教我?害我挨老师批评了?“我说:“你问我了吗?你又不是在替我学习,我为什么追着问你会不会?
“一来二去,女儿问我题的时候曾多了,有时我会要求她自己多想多做,而不是要现成的答案;第三,不能总是批评,更多的应该是多夸奖多鼓励,遇到难题共同解决。当女儿的学习真的出现问题了,比如一年级时学“一个大点的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其他小朋友都回了就她不会,这时作为家长的我就不能再冷淡孩子了,我也不会如一般家长一般劈头盖脸的训斥“笨死了,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要你干嘛!“我把女儿叫过来说“咱们先做个游戏吧,一会儿在做题。“女儿高兴的答应了。
我们就把家里的六个气球全拿来,我说“咱们分球怎么样?好了我先拿“我一把抢了五个,“好了,剩下的归你“女儿说“不行你的多我的少,妈妈欺负人!“我问她“你有几个?““一个,妈妈你有五个呀?总共才六个,你拿多了!““好吧,我们重分。
“仅仅十几分钟的游戏,女儿不但学会了分成几和几的问题,也弄懂了了多多少,少多少,同样多等概念。当然也有批评的时候。只有当她明显的把会做的题做错时,我才会批评的。
在俺的调教下,女儿样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有段时间学校进了一批玩具,小朋友们都想玩,放学后女儿在写作业,这下我放心了,女儿学习没有被影响。要吃饭了却找不到人了,原来写好了作业早跑去玩了!原来为了玩可以不吃饭,但是必须得写作业。
篇7: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飞将是谁
【相关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向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那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那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那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向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
篇8:浅析谁为壁画折寿论文
浅析谁为壁画折寿论文
[论文关键词]精神性地理位置运用的材料
[论文摘要]我国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后人留下无数经典之作,而当今壁画能保存下来的却很少,到底谁为壁画折寿?泱泱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壁画作为承载文明的见证之一,让多少人为之倾倒迷恋,当今的壁画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能保存下来的却廖廖无几,的确让当今壁画人反思。
壁画是利用建筑空间及其内外环境,在室内墙壁、承重柱、天花板和地面上以及室外墙壁上进行绘画,或者通过工艺手段及其他技术制作完成的画,作为艺术品装置于人类生存的环境之中(注:唐鸣岳,《壁画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版,第1页。)显然,壁画是依托于建筑的,同时壁画是受制于环境的。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壁画源远流长,如我国敦煌的壁画、印度阿旃陀的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前苏联十月革命的壁画、墨西哥的壁画运动、美国的街道壁画等。一直以来,壁画以其宏大的幅面、强烈的视觉效果亲和着民众,B透着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我国现代新兴壁画运动始于1979年北京国际机场航站楼壁画群的落成,迄今,壁画在中国已完成了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演变进程。与此同时,壁画的大规模毁损却将壁画艺术陷入令人忧心的境地。10月,就参加中国美协第二界壁画艺委会成立大会的30余位壁画家所作的简单调查即令人震惊地发现已25幅知名壁画被毁(注:晴舟,《一幅画不如一棵树?》,载《美术博览》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社,版)。面对优秀壁画被毁者十之八、九的局面,我们必须审视壁画谁为壁画折寿?
泱泱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壁画作为承载文明的见证之一,让多少人为之倾倒迷恋,当今的壁画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能保存下来的却廖廖无几,的确让当今壁画人反思。
一、古今壁画精神性的差异
从远古时代的岩画、地画,到封建王朝的各类壁画,精神性贯穿始终。作为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图腾崇拜形式之一的岩画,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人类精神的高度体现:祈求风顺雨顺,祈盼人丁兴旺等等;刻录了先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强调君权神授,以强化其统治的天经地义,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杂揉,人们的思想趋于统一,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不失时机的利用神人合一思想,维护其统治,便以壁画这一公共艺术形式,宣传教义,教化民众,使民众顺从的跪拜在神制、人制、法制的产物――壁画之下(雕塑暂不论),人们崇拜的不是壁画自身,不是绘画水平的高低优劣,而是壁画所反映神的内容;至于壁画的绘制水平当然也低不了,因为是统治阶级提倡的,有强大的经济、物质基础作后盾,参与绘制壁画的画工当然不用怀疑其画画水准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怀着一颗虔诚之心面对神的化身――壁画所阐释的精神,这些时代的壁画精神是第一位的,虽然历经朝代的更替,精神性却深深的根植于民众的心底,这为壁画的永存性开辟了极大的空间;具体体现在修造宫、庙、寺观、洞窟和陵墓等并绘制壁画,阐释精神付于其上,具有普及,性和公共性。
今天的壁画恰恰与古代的壁画相反,从总体上看,实用性、欣赏性是第一位的,而精神性却是第二位的。当今经济时代下的平民大众,明显的特点是:实用主义下的信仰危机,究其原因,改革开放后,“新造神运动”的消解,个人崇拜意识的'衰微,政府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显然力度不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思想随着商品而涌入国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用了即扔”等处世哲学泛滥,导致了民众精神上的迷失,当今壁画的精神性显然减弱,实用性、欣赏性占居了第一位。
二、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看古今壁画的永存性
古代壁画一般分布在①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仙境”中。②人口流动大、密集的商业经济区和平民区中的m殿、寺庙等。①荒野之中的陵墓中。
让我们来先看
①处在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仙境”中的壁画,是以神话的形式出现,神以雄伟壮丽的山为依托,更增加了“精神”的第一性,由于人与神的不可接近性,和当时没有较为发达的交通工具,假如一个人从山脚下登上上千米高的山顶,当精疲力竭后,以达“仙界”时,有一种归属感和神化感,仿佛自己便是壁画中的某个故事中的一位。由于登临之苦,心里则更加虔诚,比如敦煌莫高窟是滚滚沙海之中的绿洲,的确让朝圣者更加心弛神往,特有的“仙界”感,更谈不上产生破坏的歹心了(外来入侵者的破坏另当别论),地理位置的不易达到性,决定了壁画的永存性。
②人口流动大,密集的商业经济区和平民区中的宫殿、寺庙等,更是统治者传播教义的公共场所,统治阶级的思想往往借助神性而教化民众,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神有所祈求,求神赐福、赐财等,这些场所人们不自觉的敬畏而减少了破坏性的产生,越是受苦受难的人或罪犯对这些神的虔诚心更强,虽然历史上出现了“会昌灭法”,但精神上无法消灭,有坚不可摧的生命力,壁画的普及性更巩固了壁画的永存性。
③荒野之中的陵墓壁画,大都处于荒野郊外,远离喧闹的生活区,当然更容易保存,因为大多数都是封闭的,免受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更何况古有盗墓者死刑之法;墓室本身阴森可怕,盗墓者一般都是为了金银财宝而不是壁画本身,这是墓室壁画得以保存的重要原因。
当今壁画一般都分布上在车站、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实用性欣赏性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因“过时”而折建,壁画也跟着消失,因为壁画本身是环境艺术,对建筑有依赖性,拆了建筑后,壁画移植他处,也会因环境的关系自衰而亡。比如刘秉江先生的在北京饭店的壁画《收获・欢乐》这一代表性的经典之作的拆毁,足以让人反思。本人还觉得北京地铁里的大型壁画,首先选址是一个错误,大有被灯箱广告取而代之之势;再如《华复戎诗》、《丝路风情》、《曲江踏春》《水泊英雄聚义》等代表性的壁画也应考虑其永存性:中华世纪坛博物馆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地方,其永存的可能性较大。精神性的减弱,壁画神圣感随之减弱,欣赏性和实用性的加强,使当代人不再象古人那样面对壁画顶礼膜拜。
三、从运用的材料角度看
古人一般用石材、木材,绘画材料简单,石材、木材的雕刻、手工绘制成本较低易普及,即使破坏的也易修复。巨石上的岩画、石刻等有不可移动性与天地同在,使这些作品得以保存。而当今壁画,由于材料的扩展,形式的多样化,声、光、电等高科技的介入,使壁画的制作成本加大,现代媒材的介入,加快了壁画的更替性和拉堆化程度。实用性、欣赏性占主导地位,致使壁画精神上的迷失,无法再和古代壁画同日而语。
四、从委托方与作者间的关系看
首先,壁画依托于建筑,其特殊的载体决定了壁画是接受委托创作与制作的。就接受委托创作作品而言,依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壁画著作权的归属遵从委托方与作者间的约定,在约定著作权属作者或无约定的情形下,作者皆享有壁画作品的著作权。另就接受委托制作壁画作品原件而言,委托方(定作人)与作者(承揽人)之间发生承揽合同关系,依承揽合同的属性,该合同的标的即壁画作品原件的所有权归定作人,即是说,壁画作品原件自始便是委托方的。众所周知,壁画作者在完成壁画作品创作的同时即完成了壁画作品原件的制作,因此,壁画作品著作权与壁画作品原件所有权在多数情形下是处于原始分离状态的,这便形成了两者间不可回避的冲突――两项权利客体重叠而又主体分离,这种冲突意味着所有人故意或过失毁损壁画作品原件必然殃及著作权人的利益。
现代壁画的个人情结也是壁画不能永有的原因,一些壁画因受行政干预,以领导者个人审美为主,无视壁画公共性的特点,加快了壁画的更替。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由于市场的竞争和高回扣下出现的应付之作,当然不可能有永存性。
五、从壁画对建筑空间整理角度看
壁画是环境艺术,它受制于建筑环境(建筑类型、建筑结构以及建筑空间)。一方面,建筑师在设计建筑作品时即规划了壁画的空间位置,另一方面,壁画作者在创作壁画时,即接受了建筑环境的限制。在壁画创作中,为了与建筑类型相适应,壁画作者限定了壁画的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努力配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风格和格调;为了与建筑结构相吻合,壁画作者制约了壁画的画面结构,主动寻求与建筑相一致的逻辑理念:为了与建筑空间相衔接,壁画作者克制了壁画的尺度,自觉弥补建筑空间的视觉感受(注:唐鸣岳,《壁画设计》,山东美术出版社,19版,第11~14页)。因此,壁画创作应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它所追求的是与建筑融为一体,即与建筑作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事实上,与建筑环境充分融合的壁画只有在特定的建筑环境中才是作者思想与情感的表现,一旦剥离出此特定建筑环境,则既是对建筑作品的修改,也是对壁画作品的修改。
让我们以侯一民先生在中国美协第二届壁画艺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其中的“面对墙如对纪念碑”一句结束本文,壁画的永存性问题是不言而喻。
篇9:我是谁精简论文
我是谁精简论文
敲出这个题目,我便不知道如何往下写了,因为确确实实的,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但又实实在在的,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萦绕不去,就像今天午休醒来,在意识还未完全清醒的瞬间,这个问题就又蹦了出来。它就像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魔咒,迫使着我,纠缠着我去解答,否则,便一生不得安宁。
童年懵懂无知,为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所吸引,完全无暇顾及这个问题;少年、青年狂妄嚣张,为纷繁复杂的人际所诱惑,可能想过这个问题,但仅转瞬即逝,很少能有深度的思考;人到中年,开始回归本位,对自身世界的关照与日俱增,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以便完成对稀里糊涂的人生之帐一次有效而清晰地整理。
可是我是谁?我为什么是我而不能是别人,或几个别人甚至更多群体的综合?
自打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便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主角只有一个——我。几十年来,我用我的双眼看世界,用我双腿走世界,用我的.大脑思考世界,偶尔有人挤入到我的世界,但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即使是妻子女儿,她们的世界虽常和我的交混,但我不能取代妻子去她的单位上班,不能取代女儿去她的学校上学,当然她们也不能取代我的一切,我们的世界最多只能说有交集,完全融合,成为彼此不分的一个整体,没有任何可能。
我的世界是如此的独特,只有我一个表演者,满台的灯光只照着我一个人,所有的观众都隐身台下,影影绰绰,辨识不清。但我更想把灯光都照向他们,使他们成为我,或我成为他们,彼此的世界全部敞开,彼此的隔阂全部消除,你就是我的世界,我就是你的世界,我不再独特,你不再孤独,你我只是全部世界的一部分,你我也是所有世界的全部。我和秦皇汉武成为一体,和唐宗宋祖融成一身,从古至今,从男到女,从贩夫走卒到达官贵人,从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种到白、黑、棕等各色人种,穿越时空,跨越疆界,所有的历史,所有的情感,象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一览无疑的展现我的面前,或干脆就成为我的世界。
是谁把我们撕裂开来,扔在世界的各个时期,各个角落,隔膜而孤独?是谁把我变成了我,而不是你,或者他?
我不懂哲学,但知道哲学上有唯物和唯心之争。唯物强调客观的真实存在性,这种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它就在那儿,所以,没有经历过的历史,我们不能否认它曾经发生过,没有看到过的世界,我们不能否认它存在着。唯物主义的这种客观,看似理性,其实残酷到极点。它让我们审视自身,渺小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无垠草原上的一株草。
因为客观,所以渺小,这种认识是令人痛苦的,尤其是那些自命清高之人,他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优秀,都是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成为主宰一切的上帝。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多少伟人名人,他们曾经纵横捭阖,叱咤风云,但在滚滚的历史长河,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或如天际的流星,一闪即逝。所谓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托词罢了,身后再怎么辉煌,于他自身是毫无意义的。
渺小如人类,整个宇宙莫不如此。太阳大吧?在整个银河系的恒星中,它不过是2500亿分之一;银河系大吧?在整个宇宙的星系中,它也不过只是数千亿分之一,渺小到如茫茫戈壁中的一粒沙子。所以银河系的灭亡,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不受丝毫影响,也毫无意义;尽管太阳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但它的毁灭,对银河系来说,也毫无影响,就如大风吹走了一粒微尘。
客观存在的宏大,从时间和空间上,逼迫我们承认自身的浅陋与卑微,以屈指可数的生命时限,我们根本无法跨越漫长的历史长河,以简陋的工具来来搭载我们的肉身,我们甚至无法漫游地球,更遑论浩瀚宇宙。
沮丧吗?当我们的眼光穿越历史长河,刺破湛湛青天,直达宇宙最深处时,没有这种沮丧,到是令人怪讶的。
但是我们似乎又很少去沮丧,我们大多时活得很潇洒自在。
为什么?不是我们不去想,而是我们很会想,这很会想的结果,使我们变成了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或者是有丰富精神世界的动物。
客观的存在,囚禁了我们的肉体,但却无法束缚住我们的思想。它如水中鱼,空中鸟,在有限的生命中,随时随地,无论贵贱,自由自在地翱翔。是的,人的生命有限,但通过思想,可以达至无穷。应该感谢唯心论者,他们的理论虽然看似荒诞,但最起码为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不过分沮丧地活下去,提供了很好的借口。
言及至此,我忽然明白,我为什么一直在苦苦思考“为什么我是我”这个似乎很荒唐的问题。它是主客对峙中的挣扎、呐喊,是对自我渺小的不甘,更是渴望突破自身局限的强烈期盼。这种近乎自残式的思考,正是生命顽强与不屈的昭示,是俯瞰宇宙、君临一切的雄心啊。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想说:天空只要有飞翔的痕迹,那就是我。
篇10:谈谈如何使小学生爱上作文论文
谈谈如何使小学生爱上作文论文
你的学生现在害怕写作文吗?我们班的孩子们不怕了。他们说,以前挺怕的,一听到作文题目就两眼一抹黑,头脑如乱麻。写什么内容呢?从哪儿开始写呢?怎样写出来才生动呢?后来爱上了作文,才发现原来作文这么有趣,现在他们每次的作文字数都要达到600字以上。我是怎样让孩子们爱上作文的呢?
一、这样积累素材真有趣。
他们之所以很喜欢作文课,是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它就是活动课,表演课,和做游戏一样好玩。
我和孩子们相处将近两年了。我爱说爱笑爱表演,最推崇赏识教育。第一次给他们上的作文课是活动作文《吹泡泡》。上课伊始,我张口不提作文的事,只要求大家好好玩,玩出花样,玩得尽兴。而且,玩的时候还设置了奖品,只要他们能闯过“看、想、说”三关,皆可领奖。同学们兴奋极了,从来没上过这么稀奇的作文课,可以玩,还有礼物赠送,快乐疯了。我先让他们观察我吹泡泡的连续动作。我的动作很夸张,他们大笑着观察,教室里快乐极了。接着让他们说一说观察到的`连续动作,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接着,我请他们观察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观察同学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自己的心理变化。还观察了泡泡的颜色形状大小样子及动态,同时进行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式。在说到泡泡颜色时,我指导他们先看有什么颜色,再想想用什么词语描述,有没有生动的修辞句子来描绘呢。就这样,我们快乐地玩着。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说出了像“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之类的叠词,还仿着火烧云中描绘颜色变化的句段说一说,“红的像一团火,黄的像一堆金”这类句子也是层出不穷。大家兴奋极了,一个个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好句子好想法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就这样,孩子们第一次自己独立写出六百字以上的文字,第一次感到自己很有写作潜力。
此后,我又创造了多种机会组织多种活动帮助孩子们积累写作素材。在这类活动中要注意,事前老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把活动分成一个个小步骤,让孩子们放松玩,这样便于指导玩出花样,也便于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协同工作,刺激越深,他们的语言就越生动,作文就越全面。
二、在活动中分散难点,掌握方法。
在这些活动中,我巧妙地分散写作难点,采用“少学、精学”方式使孩子们掌握了写作方法。在写人作文中,同学们列举事例时,原来只有三言两语,而且很少用到对话描写。我经常幽默地说“文章无对话,如同大哑巴”,还说“文章没变化,那就变丑啦”等。记得那天我说要跟孩子们比赛,他们赢了可以看动画片。同学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先让他们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一段对话描写,找它的特点。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反复朗读,快速寻找,发现对话描写的特点:分段描写,提示语要有变化,还要能反映人物特征。――当然,他们胜利了。我兑现承诺。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动画片,看到关键处戛然而止。我提议请他们来接着表演。同学们兴奋不已。表演过后,我建议他们把刚才设计的动画片分组记录,比一比。为此,我非常“仁慈”地让给他们一节课。他们在对我的无限感激中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写作文了。
此类事件在我们的作文课上经常发生,把写作方法分成若干部分,小步训练,就这样在欢乐的游戏中他们掌握了不少的写作方法。
激励活动,助孩子们写作
活动是儿童的生命――对这句话理解到极致你就赢了。孩子们喜欢新鲜,喜欢刺激,喜欢与众不同,喜欢挑战别人。当我刚教他们时,就设计了作文魔法国王晋级活动。从魔法学徒到魔法士、魔法师、魔法长老到魔法国王共五等十五级的晋级空间。每级有不同的积分标准。我还设置了许许多多的积分活动:
“我是观察能手”――每周,我总会上演3次“魔术”:变人、变一朵花、一瓶小蝌蚪……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观察、描述,说得好的加分,补充得好的加分,评得好的也加分。
“好词好句百宝箱”――每次上课时或在课外阅读中,孩子们会摘抄大量的好词好句,并且把它们进行词语连句连段,连得越多,魔法积分越高。
“创意大比拼”――学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或倒叙、插叙之类的叙述方法后,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片段,由他们自由设计开头、结尾,选择叙述方法、表达方式等。凡是有新意的作文我都会积极地推荐到校报、广播站发表,我们还经常召开“创意交流会”呢。
“我是火眼金睛”――作文修改活动。孩子们写好的作文除了自改以外,我还会组织大家互改作文。为了让自己的积分更高,级别更高,我讲修改方法时,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除此之外,“我是写作大王”“漂流日记”等活动也十分吸引孩子们。
上周,部分孩子已经晋升为“见习魔法国王”,领导着一个写作小组。他们的积分也兑换了很多学习用品呢。
就这样,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了作文,每次作文至少写600字以上,只要看到有意思的人或事,都会细致地把它拍到脑子里,写到自己的作品集中。因为我说过,谁先写到100篇优秀作文,我会和家长练习帮他们编成一本书呢。虽然不一定公开发表,但谁不想圆自己的作家梦呢。现在这群可爱的孩子们都在全力以赴地朝着这个目标奔去呢!
“教无定法,教学得法”。我相信只要用心地了解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结合教学仔细琢磨,寓教于乐,你班的的孩子也会同样优秀!
★ 唯美伤感的诗词
★ 写摘抄
【论文:谁使蜀中无大将(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秋天的图画优秀教学方案2022-04-29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022-04-30
秋天的图画公开课的教学设计2023-08-24
什么征服了我初三作文600字2023-05-23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2023-01-25
报告夫人漫画免费2022-07-28
《秋天的图画》课文教案2022-04-30
描写小雨的优美句子摘抄2022-06-29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天的图画教案2024-01-17
小学秋天的图画教案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