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3-12-07 07:31:25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楮蕊善”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篇1: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1航标运行风险管理及其必要性

1.1航标运行风险定义及内涵

根据前述报告中风险管理的理论,该研究对于航标运行风险进行定义,以此为以后章节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对于该研究的一个内容限定。航标运行风险指一切导致航标发生风险的一切因素,该文认为这个风险特指航标失常,即航标不能提供正常服务的状态。从而,我们可以航标运行风险定义如下:航标运行风险指导致航标失常或者可能失常的一切因素。这里面就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方面航标运行风险是导致失常的因素,这个是可以长期的工作状态进行测度,即可以通过后面将要用到的“维护工作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可以计算概率的,这个方面的风险我们认为是直接风险。另外一个方面即可能导致航标失常的因素,这个失常难以简单的从工作中进行统计和测度的,这个可能是一个过程,也可能是一个标准等,它的范围较前者广阔,包含了与航标运行有关的直接及间接因素。

1.2航标运行风险的分类

毫无疑问,根据分类的依据、角度不同,航标运行风险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下面简单从如下几个方面分类,目的是增进在报告中对于航标运作风险的理解。

(1)从与航标风险(失常)表征的关系,可以划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其具体内涵已在定义部分进行分析。

(2)从航标运行失常的原因角度,可以划分为内在风险和外在风险。这个内在风险有两层含,一层含义将航标作为本体,内在即相对于其自身而言。那么这个内在风险,只要是航标自身的材质、性质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第二层含义是航标及维护(即报告所涉及的航标维护部门,航标处)作为本体,这个时候的内在风险含义则包含了与航标安装、维护、管理以及航标自身等因素。外在风险同样是可以划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航标自身作为本体,将航标本体之外的一切导致失常的因素认为是外在风险。第二个层次是航标及航标运行管理部门一起作为本体,除此之外的一切导致航标失常的因素为外在风险,比如被撞、台风等对航标导致的航标失常。例如,电池不足,从上述第一层次看是外在风险,从第二个层次看则是内在风险。

(3)从航标运行的管理过程来看,我们有可以将航标运行风险划分为人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在航标运行过程可能导致航标运失常涉及的一切的人的因素是航标运行人为风险。比如发生航标被撞,这个基本属于人为风险,主要是由于过往船只驾驶操控的原因。毫无疑问,作为航标运行控制和管理的主体,以及航标间接交流的对象(过往船只驾驶员),人为风险是最难控制的风险,也是发生最多的风险。在航标运行过程可能导致航标运失常涉及的技术因素是航标运行技术风险。比如灯栓、电池、材质、水密性等导致航标失常的一切因素。这部分的风险,随着人类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险总体而言是在不断降低的。在航标运行过程可能导致航标运失常涉及的管理因素是航标运行管理风险,这类属于典型的内在风险。主要是指整个管理流程、制度的不完备,导致的'航标失常因素。这个是最难被发现的风险,这需要从内部能掌控航标运行管理流程,需要对失常的第一手掌握。个人认为,这类原因在实际中很容易被转嫁给外在风险。

1.3航标运行风险管理必要性

该研究认为,航标身为一个公共服务设施,航标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航标在航路上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引工具,是划分航道的唯一标志;也是对危险水域、不明障碍物的唯一标示。因此,航标对于人们来说,就好比开车时候的红绿灯,双黄线,警示标志等。不能想象,如果航标失常的话,船舶要怎么去航行,怎么去避让。就如同公路上没有了中心线、没有了红绿灯;甚至你连马路都看不出在哪儿。所以该研究者认为,对航标运行的风险进行管理是一个迫切的话题,运用风险管理的知识,引入到航标管理中,进一步减少航标运行的风险,是航标能更好的为航运服务,为人民服务。

2总结

航标运行风险管理将通过一切方法来降低航标风险的过程,在此我们将其理解为能降低航标失常频次、概率的一切方法。显然,从航标运行风险的不同划分角度,有不同的方法、技术、手段来降低航标运行风险。

篇2: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上的应用的论文

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上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和应用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计算 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述和应用的前提条件

一提到作业成本计算,了解它的人的脑海中马上就会联想到精确的产品成本。的确,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将企业所消耗的制造费用通过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形成作业的成本,然后再将作业的成本通过作业成本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形成成本对象的成本。通过这一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改进了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采用单一成本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等)的弱点,力图找到资源消耗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到更加精确的产品成本。但是,更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只是手段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利用这些数据来改进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如果数据的最终使用者――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参与进来,即便是会计人员得出再完美的数据,对企业来说也是毫无益处的。

在探讨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问题之前,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关于企业资源如何被消耗的模型,而不是一个关于企业如何开销的模型。在这里,企业的开销指的是企业的花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因为在一企业内部,资源的消耗和企业的开销往往并不是同时改变的。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某一位工作人员最多可以维护50种原材料,并且他现在处于满工作量状态。现在我们假设由于企业放弃了某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使得该工作人员维护的原材料变成了40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原材料维护这种作业和维护原材料人工这项资源的消耗降低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该工作人员还会继续维护剩余的40种原材料,此时企业该项维护人员的开销并不会相应地减少。只有当企业放弃掉5种产品而不再需要维护所有的50种原材料时,企业该项维护人员的开销支付会相应地减少。如果企业采用了一个关于企业开销的模型,前4种产品的放弃对企业的影响会遭到忽视,只有当第5种产品被放弃并且该维护人员被派去做其他工作时,该事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才能被感觉到。一个关于企业开销的模型不能提前预示管理者放弃一些产品而可能造成的成本节约。与其相反,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是一个关于资源消耗的模型,因此它能够帮助管理者估计由于某一决策而造成的资源消耗的改变通过报告资源消耗的改变,作业成本法可以使管理者清楚估计到可能发生的企业开销的改变。

二、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上的应用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来更好地对他们的产品、服务进行定价,以便使他们收到的收入与他们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匹配。例如,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标准产品,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成本比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成本低,这时价格就可以被适当定的高一些;而对于小批量生产的特制产品,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成本比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所得出的成本高,这时价格就应该被适当定的高一些,以便使该产品不至于亏损。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由于估测的产品成本信息不精确而造成定价失误和企业利润受损的例子。例如刚才谈到的'小批量生产的特制产品,现在我们假设共有a企业和b企业两家生产厂家生产,并且a企业基于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给该产品定价,而b企业是基于传统成本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给该产品定价。我们假设基于作业成本计算信息的产品总成本为40元,而基于传统成本法信息的产品总成本为30元,并且假设两个企业都在总成本的基础上增加相同的成本利润20%来确定价格。则a企业该产品售价为48元,而b企业该产品售价为36元。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顾客当然会争相购买b企业的该产品。此时b企业也许正在心中窃喜,但实际上,它售出的该产品越多,则企业的亏损越多。

其次,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选择产品组合。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顾客对于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改变现有产品组合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生产小批量、多样化产品的战略。但是在估计该战略对企业成本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问题上,许多管理者存在着错误的想法,他们认为许多成本,尤其是制造费用是固定的,因此从大批量标准产品转向小批量特制产品并不会引起企业成本的明显变化。但是,新的产品组合由于包含许多小批量特制产品,它对于批层次和产品层次的支持性作业将会有较多需求。如果企业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来实施这些作业,则企业将必须负担增加的开销来购买用于实施这些作业的资源。利用作业成本计算这一方法,管理者们可以预先比较精确地估计出每一种产品组合的成本,因而可以作出正确的产品组合决策。当然定价和产品组合并不是孤立的两个问题,管理者可以把定价作为手段来达到最佳的产品组合。例如,管理者通过提高小批量特制产品的价格和降低大批量标准产品的价格可以使它们的收入与成本更好地配比,同时,这一举措还有一项附加成果,那就是可以鼓励客户多购买大批量标准产品而少使用小批量特制产品。同样,通过提高亏损或低利润产品的价格的方法,企业可以逐渐挤出那些亏损和低利润产品并调整自己的产品组合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还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合理的预算,以便使企业对资源的供给与企业对资源的需求相匹配,从而消除传统预算方法下容易出现的预算空额问题,更好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管理和处置,易提高企业利润。在作业成本计算所提供信息的帮助下,管理者们可以清楚而准确地看到企业将来对资源的需求和企业现在对资源的提供之间的差额,并改进企业将来对资源的提供和提高企业的利润。对于那些预计供给量小于需求量地资源需要额外的企业开销来得到补充;而对于那些预计供给量多于需求量的资源,则管理者可以采取行动将这些对资源需求的减少转化为企业开销的减少,管理者可以采取如下行动来消除多余的资源:卖掉或报废旧机器而不再更换它们,对由于退休或其他原因离开企业而造成空缺不再进行补允,将员工从不再需求的作业岗位重新安排到人员紧缺的作业岗位,或者裁去多余员工。这些行为使企业能够用少量的开销来获取同样多的收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利润。

当然,除此之外作业成本计算还可以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应用。从实质上看,作业成本计算就是一种制定更加精确的资源消耗模型的工具,它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准确地预测到企业对资源的消耗,并据此作出比在传统成本制度下更加合理的决策,因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制造企业,而且在服务性组织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只有深入到内部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认真地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才能有效地发挥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篇3: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月~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3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患者69例,年龄在24~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0.9)岁;观察组(风险管理组)患者69例,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以及病情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风险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1.2.1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1]培训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比较而言更具有难度,相对应的风险也比较大,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的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培训,让护理人员可以熟练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患者以及自己的利益;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技能,能够实时了解最新的护理手段以及方法,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2.2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意识。所谓的风险管理应该主要指风险的预防,有效地阻止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降低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是风险管理的主旨。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以往风险事件做合理的整理以及分析,总结出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预防,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调查来制定一定的风险预防方案;1.2.3针对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补救措施。首先在接手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就应该对患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护理方案,将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作出具体的分析,以及预防措施和一旦发生后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出最有效的补救措施[2];1.2.4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以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将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做详尽的记录,方便于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治疗进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保证护理人员的利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可以将护理记录作为自己护理的证据。

1.3效果标准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工作的分数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风险预防措施、护理技能以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体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检验,P<0.05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认可,对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细节评分更高,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妇产科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有相应的护理加入,好的护理工作能够使治疗工作事半功倍,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不仅是给患者提供了最舒适的护理,同时患者也会反馈回较好的信息,也就是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能够给医院带来较好的声誉[3]。在妇产科实施风险管理,是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前提下,还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故的概率,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能够在尽可能舒适的环境下治好自己的疾病。风险管理应该不仅是对风险的预防,还应该做好风险发生的充分补救准备,做到护理工作有备无患。将风险管理熟练运用后,还可以扩大使用面,将其管理模式应用到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8-89.

[2]梁国华.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3):143-143.

[3]唐红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13(21):144-146.

篇4: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儿科护理是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儿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目前有较多的研究可以显示,常规护理方法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较多患儿在临床护理中意外伤害的几率往往比较高,这也对临床护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在儿科中使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起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6月~6月儿科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10例,女90例,年龄1~11岁,平均(6.32±1.42)岁。将所有患儿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10岁,平均(6.11±1.28)岁。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11岁,平均(6.65±1.7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时,对所有患儿均需实施常规方法的护理,即进行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在临床护理时的方法如下:

1.2.1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在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时,首先需对我院儿科以往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显示,当前我院儿科的常见风险事件为院内意外伤害、留置针导致的并发症和用药错误以及院内感染。这些情况的出现均会导致患儿在治疗和护理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也会导致治疗和护理效果不佳。针对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可找出如何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1.2.2风险教育

在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后,可对护士进行相应的风险教育。我院将患儿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编入到了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让所有护士上岗前可全面性的了解到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与方法的方法,增强对风险事件的认识,更好的规避这些风险事件。而针对已经在岗的护士,可在工作中找出时间,定期的为其进行风险事件的培训,尤其是可找出在实际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让这些护士更加全面的了解到风险事件,并不断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从而不断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2.3强化护理监控

在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更好的了解,并对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后,需要将护理工作不断的`改进,并实施三级护理管理制度[2]。本次研究中使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的三级监控方法,全面对儿科护理的情况进行了监控,随时了解到护士在实际护理中出现的不良操作,一旦发生了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召集所有护士进行开会,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到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1.2.4加强风险处置

即使再为全面和有效的护理监控和预防方法也无法将所有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避免,因此在实际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采取何种方法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处理也非常重要[3]。本次研究中在对护理风险时间进行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卫生局针对治疗风险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流程上,护理部首先可和患儿家长进行交流,若无法达成相关协议,需要按照国家有效关规定进行解决。

1.3研究标准

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儿的用药错误率、意外伤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用药错误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错误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意外伤害率1%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伤害率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的护理中,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由于患儿的身体抵抗力和各项机能的发育均不高,因此极易出现院内感染或是其他并发症等情况,这对患儿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儿科中找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4]。但有较多研究显示,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无法取得相应的护理要求,因此对患儿实施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本次研究中显示,对儿科患儿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并可降低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金华.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6):74-76.

[2]卢佑英,曾培元,熊安芳,等.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3):19-20.

[3]吴祎君,薛莹莹,王玲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9):333.

[4]温毅芸.儿科静脉输液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健康,2016,15(12):215-215.

篇5: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分为周围和中枢两大部分,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或肿瘤引起脑与脊髓的病变;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内科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脑膜炎、脊髓炎、脑出血、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入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处于病重或病危状态,普遍患者在感觉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评估风险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文就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月—20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脑膜炎5例、脑出血16例、脑梗阻28例、帕金森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和癫痫3例;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脑膜炎3例、脑出血17例、脑梗阻29例、帕金森9例、重症肌无力5例和癫痫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要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身体恢复健康。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包含患者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患者风险管理。患者风险管理针对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风险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生活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活动区域及身边的易碎物品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评价。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卫生间或走廊的清洁度与地面湿度,尽量不要有水渍避免患者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铺防滑地砖且贴有提示牌。在患者的病床旁加防护栏,避免患者坠落。危险物品如水壶、水果刀、电暖气、电风扇等,远离患者并贴警示牌,避免发生划伤或误伤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轮椅刹车,及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长褥疮,要嘱咐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病情发展。叮嘱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避免患者走失或出现意外。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用药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价[1]。神经内科的患者身体状态普遍较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输液时要密切关注渗漏情况,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升压药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甘露醇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在输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救药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救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突发症状时,急救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发生率比较高。因此,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药物和工具等,尤其是要掌握急救的流程。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准备常规的物品外,最好外加准备吸痰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熟悉每项急救的方案,并且要定期进行演练和排查仪器故障,避免仪器故障或不熟练操作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的`情况发生。

(2)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的预评估,因此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做到以下3个方面,将会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①掌握《护士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医疗事故处理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护理重要性的意识,是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

②护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防范的意识与警惕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

③规范化日常护理文书的填写,交接班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文书与记录具有可追溯性[2]。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包括摔伤、意外刺伤、输液反应、急救事故、拒绝治疗等。发生率越高,说明意外事故发生越多,即护理效果越差[3]。

1.4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病情严重、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脑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容易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素造成患者受伤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医疗纠纷的事情不断发生,尤其是护理引发的纠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4]。如何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次研究通过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观察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结果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会大幅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是说,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5]。归根结底,通过风险管理,即全面地预测风险的发生,并做好相应防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19):149.

[2]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2016,14(2):278.

[3]蒙春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7(17):2751.

[4]吴红恩.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6(2):263.

[5]范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0(12):286.

篇6: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 要: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

关键词:发表护理论文

手术室是医院内的重要场所之一,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对患者实施各类手术。由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大多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其在手术过程中发生种种风险事故的几率也比较大,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或疏漏就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损伤,严重者更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必须要高度集中精神,尽量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而为了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对其护理工作做出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很多医院纷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能够让手术室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安全化,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几率。目前,风险管理己经成为了护理管理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近年来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也做出了许多临床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随机选取我院自5月~5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给予风险管理,另随机选取我院在20之前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自年5月~205月期间内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7例、女性患者有43例,各占总数的57%和43%;年龄在18~74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3±8.6)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2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8例,各占总数的32%和68%。对照组的100例手术患者是我院在2012年之前收治的,其中男性患者有59例、女性患者有41例,各占总数的.59%和41%;年龄在16~7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45±9.2)岁;急诊手术患者有36例、择期手术患者有64例,各占总数的36%和64%。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管理方法我院自2012年起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增强其专业知识,提高其操作水平;(2)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对其风险处理能力的训练;(3)对医护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其休息时间,保证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的精神充足;(4)科学划分护理风险等级,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的患者合理为其调配医护人员;(5)建立和完善风险反应机制,手术之前预先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故作出评估,并准备好相应的处理措施;(6)真实和仔细地记录全手术过程和患者的情况,以便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出原因;(7)随时安排专门人员准备急诊手术,并保证有急诊手术患者入院时能够及时调配到足够的人手。1.3评价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护患纠纷发生情况、投诉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其中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调查采用的是我院自制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1.4统计学分析对上述临床研究中所记录的数据皆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对所有计数资料均采取t检验,对计量资料均采取χ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切口感染)、2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2例患者投诉、95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1%、2%、2%、95%;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在手术室发生风险事故(3例切口感染、1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5例患者发生护患纠纷、9例患者投诉、80例患者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各占总数的6%、5%、9%、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临床手术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切风险事故,手术室护理风险一旦发生,其往往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极大影响,并还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了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保障护理服务的质量,医院应当在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应当要贯穿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应当要对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进行认真准备和操作,并提前预估好可能会发生的风险事故,从而能够在风险事故发生时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100例患者的临床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证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投诉率,并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广大医护人员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篇7: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

目的研究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内容主要为:分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和完善医院风险管理制度。将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和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成绩在实施风险管理后较之前有所提高,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之前有所减少,前后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到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也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院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引言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的护理过程之中,一切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性事件,护理风险可以在护理工作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可能会产生伤害的一种潜在性的风险加以识别,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评估,并提出正确行动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强调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人通过总结、分析本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对护理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将具体情况进行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护理人员共计近600名,大部分为女性护理人员,年龄范围在21至52岁,平均(30.8±6.5)岁。

1.2方法

1.2.1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定期召开分析护理现状的护理安全情况研讨会,认真发现、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1]。

1.2.2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人的主观意识有很强的能动作用,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办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班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促使护理人员对风险加强防范。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2]。

1.2.3实施医院分区质量监控,监督护理质量将医院分区,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各自分区管理、分区负责,并且监控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医院主要的职责为对护理管理进行宏观把握,设立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主要从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制度职责三部分工作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查、指导、督促、考评的管理体制,逐级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最终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护理部实行护理部主任总责任制,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实施方案,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各职能小组负责落实具体工作,每月不定期地督查各科室护理医院管理工作和护理质量[3]。护理部的质量专题会议要每月召开,总结、讲评和分析全院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情况,并且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书面通报,记录并跟踪督查;要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反馈护理不良事件和纠纷;实行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细节性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病区负责,护士长、护理组长要制订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每月的护理质量和内容,适时进行监控指导,使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并定期检查、分析、总结本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登记并上报有可能产生护理风险的问题,对违反相关制度的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及管理,及时进行记录[4]。

1.3观察效果

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本院所有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成绩的合格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合格率

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合格率为95.0%,风险管理前为72.5%;技能成绩合格率为90.8%,风险管理前为63.3%。风险管理后的理论与技能合格率均较之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少于风险管理前,风险管理前后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日渐增强的影响下,一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也在逐渐形成,因为护理工作本身的特殊性质,使得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充满风险性。因此,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成绩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比风险管理前后,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是因为医院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护士防范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学习护理新知识、新技能,加强了护理人员规避风险的能力。通过认真执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各环节,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紧密地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联系,在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地发现风险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规避护理风险,在临床实践中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4.小结

总之,通过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的成绩,也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凤香.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06):147.

[2]宴奕虹.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2):56-57.

[3]沈亚菊.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2):305.

[4]王会接,杜立,陈彩玲,崔欣,徐燕.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16):296.

篇8: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论文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应用论文推荐

一、经济资本的含义以及计量

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风险经济资本,是基于银行全部风险的资本,是一种虚拟的、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等额的资本。银行业务的风险损失分三类: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银行资产损失曲线见图1。

预期损失(ExpectedLoss,EL)是指银行从事某项业务所产生的平均损失,计算公式为:

EL=AE×LGD×EDF其中:AE为风险敞口;LGD为违约时的真实损失率;EDF为预期违约率。一般以准备金计入银行经营成本或在产品价格中补偿,已不构成真正的风险。灾难性损失发生概率极低,但损失巨大。非预期损失额就等于经济资本,也可将非预期损失称为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计量是经济资本管理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本配置、计算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RAROC)及经济增加值(EVA)的基础。依照现代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经济资本也可相应地分为覆盖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覆盖市场风险的经济资本与覆盖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其计算基本公式为:

经济资本=信用风险的非预期损失+市场风险的非预期损失+操作风险的非预期损失-重叠计算的损失

从数量上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管理者总是希望银行需要持有的经济资本越少越好,越少的经济资本表明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水平越低。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底开始生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资本作为银行抵御风险的最终保证,应在所有敞口上得到合理配置,资本配置的基本原则是将资本要求与风险度量直接挂钩,这是新资本协议基本框架第二支柱内容的一部分。

(一)样本数据的`采集

以某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地级市分行为例,该银行7月至1月发生的全部公司贷款数据,共有370笔贷款。其中201月31日仍具有余额的贷款227笔,没有余额的贷款143笔(已到期并本息结清)。将具有余额的227笔贷款作为一个组合,计算其非预期损失,其中11笔贷款已到期但本息未全部偿还,作违约处理。我们需要估计在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并在这一时点计量该贷款组合的非预期损失。

(二)违约概率的估计

该银行已建立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根据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与其年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分别确定2007年1月31日这一时点各债务人的年违约概率(见表1)。

(三)违约损失率的估计

我们采用该行上一期,即1月至206月的违约损失率38.2461%作为该分行年7月至2007年1月发生的公司贷款的预期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值。

(四)样本数据的分组以及频带的划分

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频带划分并要求每个频带内的贷款笔数不少于10笔,将贷款组合划分为8个频带,计算结果如下(见表2):

一旦确定了频带,便可估计出各频带内的预期违约个数和预期损失,并计算出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将不同频带内的贷款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计算整个贷款组合的违约损失分布,使用聚合信用风险模型结合表2的参数,计算得出整个贷款组合损失为n×L的概率P(loss=n×L),n=0,1,2……,从而得出损失分布图,如图2所示:

根据违约损失分布图计算出贷款组合的预期损失和在置信水平α=99.9%下的非预期损失,结果如表3。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要求的置信水平99.9%,计量出该贷款组合应配置的经济资本为12510.7万元。另外,按照预期损失的计算公式:预期损失(EL)=风险敞口(EAD)×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计算出的预期损失为5269.012万元,与表3中的预期损失5339.300万元相差不大,说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三、在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管理上,某些地方的银行就存在着重理论、轻操作,重宣传、轻落实,重推广、轻实践等问题。日常工作中,更多地关注表内贷款管理,对经济资本的管理幅度不能涵盖银行全部风险;与财务和资产风险的管理衔接性不够;较注重风险资产经济资本的事后定量计量,而不具备资源配置和预算管理的功能,没有形成对风险资产和资本回报的有效约束机制。

第二,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各行的考评办法与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的要求存在资产分类不一致、资本要求比例存在差异,所以导致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事后考核机制仍然不是刚性的资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经济资本的导向性作用。

第三,分配方式上,额度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第四,在资本约束上,与国际银行业比较,中国银行还处于初步阶段。由于数据、系统和人员制约,还难以对关键风险因子和资产组合进行准确计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量基本还是空白。现有的风险管理技术不足以完成从风险量化到风险损失的映射,不能在银行内部准确衡量风险的总体水平和风险分布。风险控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信贷质量管理上,而资本约束的作用只是体现为满足监管要求,与国际银行业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存在不小差距。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周凤亮,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李文.从利润管理到价值创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探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孙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度量的模型选择[J].上海金融,,(8).

[4]田新时.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5]TheBaselCommittee,《Internat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ARevisedFramework》,.

篇9:风险管理培训在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受培训的30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年龄24~35岁,平均(26.3±3.3)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10名;护士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6名,护士16名。培训时间:30课时,每周1次,共进行5周的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识别教育和风险事件防范的相关教育。

1.2方法

本院自3月开始对30名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包括以下几点。①风险管理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指定护理部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士讲解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明确内科护士相关责任,内科护士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于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的急救预案措施等;②风险管理相关基础技能的培训:例如心电图的识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抢救等相关风险管理技能;③风险管理中护士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人文观念的培养,加强服务意识,让护理人员做到对待患者态度亲和,工作严谨,并掌握沟通技巧,多与患者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争取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④加强护理人员对各项感染发生注意事项的理解:培养护理人员的综合内科护理服务素质,加强关于院内感染、注射感染等相关事项的讲解;⑤加强风险管理教育力度,建立评价机制:对30名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测评,召开例会,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意识,提升个人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对患者负责。

1.3观察指标

①风险管理意识评价状况: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风险意识相关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护理人员以“知-信-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4个方面。每各方面评分的总分为25分,四项合计总分为100分。②护患纠纷投诉率:跟踪随访调查护患纠纷投诉情况。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在患者出院前1天,随机选取其30例,分发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一般认识、风险管理认识、对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行为意向的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培训后护理纠纷投诉率明显低于培训前(P<0.05)。

三、讨论

在内科护理学中,风险管理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作出护理诊断、确定预期目标、制订护理措施,进行整体护理;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作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学会妥善处理需要医护合作解决的问题;掌握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熟悉预防保健知识和人际沟通技巧,协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保健,并进行常见病的家庭和社区护理。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熟悉并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通过与患者耐心交流,了解更多的病情相关资料,以真诚关心的态度理解患者的疾痛,给予其必要的心理疏导;熟悉营养学,指导患者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在护理工作中尊重、关心和爱护患者,并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上述理论和技能,以护理程序的方法,也就是运用护理程序计划,评价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内科护理中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态度、行为意向。

篇10:风险管理培训在护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全面护理风险管理前,随机选取33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龄28~79(46.9±4.0)岁;神经内科4例,呼吸内科5例,心内科6例,泌尿内科6例,内分泌科2例,消化内科10例;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32.6个月。病房护理风险管理6个月后,随机选取33例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26~78(48.8±3.6)岁;神经内科5例,呼吸内科3例,心内科7例,泌尿内科6例,内分泌科3例,消化内科9例;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4.1个月。2组患者均经系列检查证实为内科疾病,且未见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士风险管理:护士态度及操作因素是引发内科护理风险事故的首要原因,我院首先严格制定了内科护理人员学历、资质、实践标准,确保全体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达到硬性标准;通过职业素质及心理测试进一步筛选,护士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敬业精神;引导全体护士参加职业素质及技能训练,在提升全体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同时,锻炼基本及专项护理操作、用药等专业技能;锻炼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的技巧;学习意外事故处理方式;学习护理文书的填写、工作项目的记录汇报,全面提升业务能力,避免护理业务引发医患纠纷[2]。

1.2.2用药风险管理:搭建护士与医师、药师的沟通对话平台,并建立、完善相应的交流机制,引导护理人员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反复核查病情及用药的匹配性,谨防药物错配、漏配;2名或多名护士共同配药,避免药物混杂、遗漏,口服、注射、静脉输液前反复核查药品规格、数量、保质期,避免错误用药引发事故[3]。

1.2.3疾病风险管理:针对各科室诊疗实况初步制定并完善疾病风险护理规定,专人负责建立及更新患者诊疗护理档案,着重标出患者禁忌证、医师嘱咐及近期诊疗、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降低意外发生几率;加强常见病、特殊病护理指导,实施针对性疾病风险控制。1.2.4患者风险管理:加强患者心理辅导及诊疗指导,在同患者及家属充分的沟通交流基础上,鼓励患者以最为积极的状态配合后续护理及治疗工作,发现抵触、抑郁情绪应及时安排专人介入指导,避免患者主观状态影响护理工作。

1.3评价标准风险产生考核依照风险管理小组日常、阶段性考核结果进行,满分100分。其中直接护理风险包括输液反应、给药事故、自杀等,间接护理风险主要包括摔伤、财物丢失、意外刺伤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对比应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产生输液反应1例,未见给药事故、自杀等直接护理风险,未出现摔伤、意外刺伤、财物丢失等间接护理风险事故,风险发生率降为3.03%,远低于全面风险管理之前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我院首先从主体、客体的角度进行了护士风险管理及患者风险管理,护士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从工作态度、综合技能及素质方面开展,患者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从介入辅导方面实施。在实际护理操作中,我院从疾病风险控制及用药风险管理2个方面进行了宏观把控,在建立并完善医患交流平台及护士与医师、药师对话平台的基础上,根据内科各科室诊疗实际及护理工作特点,逐项实施过程性风险管理控制。本组33例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由原先的39.39%降为3.03%,控制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科护理风险管理需循序渐进、全面开展。

篇11: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伤科7月至7收住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明显降低意外事故、意外风险的发生率,是提高相关机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篇12: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的实施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有效规避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护理管理中,可直接或间接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因素均为风险因素。加强对内科中这些风险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基于此,本文探讨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和20两年内科护理人员均一致,均为女性,共23名,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29.25±4.35)岁,工作年限:2~,平均工作年限:(5.22±1.83年),学历:专科8人、本科10人、研究生5人。于20和年分别随机抽取内科患者各100例,年100例,男女各一半,中位年龄(34.12±2.34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8例、25例、12例、18例和7例。2014年100例,男51例,女49例,中位年龄(34.56±2.01岁),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各36例、27例、12例、18例和7例。

1.2方法

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对常规护理管理下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于2014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添加风险管理措施。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通过自觉学法,提高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②耐心倾听患者心声,改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权益,自动对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度。③完善、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用药正确,并设置相应的警示牌和标志,避免药物配伍错误、注射用药错误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④加强对病房环境的.安全管理。如远离充电源等易燃易爆物品,加用床档避免坠床,加用防滑垫避免跌倒。⑤加强营养提供。内科患者营养状况低下,需加强营养补充,提高其抵抗力,避免出现感染等风险。

1.3观察指标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文件书写、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三项和总分,分数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软件SPSS17.0处理,护理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记录,进行t检验。风险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统计学结果中P<0.05表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总分对比

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总分显著提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2.2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2013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0%(10/100),2014年1月—12月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0%(1/100),实施风险管理后,风险事件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稍有不当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风险管理可通过细节措施的实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如病房内防跌倒、防坠床和烫伤等的干预;护理上注重与患者沟通,避免出现纠纷风险;制度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避免出现用错药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通过营养干预加强患者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意识上注重风险意识,从源头上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本研究表明,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篇13:风险管理在骨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0引言

护理风险包括一切可能发生的导致患者死亡、残疾、损伤的不安全事件,针对当代护理风险选取合理、得当的管理模式,强化机构人员的风险意识,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重要途径。医疗环境对于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潜在、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从而更好的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选取本院骨伤科7月至7月收住的30例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依据风险管理模式制定防治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伤科2014年7月至207收住的3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比较。

1.2方法。

查找骨科护理缺陷原因。骨科护理缺陷原因主要有:

①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紧张疏忽,导致工作未按要求落实。

②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职责。

③护士风险意识滞后,对现存或潜在的风险易发环节预见性不足造成风险。

④骨科护理专业知识欠缺,对新业务,新技术不熟练,病情观察缺乏重点,不及时。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欠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致并发症或病情加重。

⑤缺乏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

⑥环境管理不善及设施不合理。

风险护理对策。

①增加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工作量变化,工作时段,动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②加强法制教育,重视风险教育,狠抓制度落实,确保护理安全。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系统学习法律法规,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范围。用反面事例警戒护士,将质量控制过程中高发,高风险护理环节进行通报,使护士重视护理风险,提高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③定期组织专科知识,专业技能培训,重视急诊,急救及突发事件培训,制定突出事件报告制度及各种风险应急预案,不断强化,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④注重细节管理,加强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每一个环节都注重护患沟通技巧,契机。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每一项操作轻柔,规范。操作前有解释,说明,操作后有致谢。

⑤重视病区环境管理。病房,走廊,开水房,卫生间,地面保持干燥,设置防滑标识。骨科病床统一设置防护栏,重视患者及其陪护的健康教育,指导如何避免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事件发生。重视危重,高龄,大手术等重点患者;重点时段:午间,夜间,节假日,休息日,交接班等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管理,洞察现存或潜在不安全因素,做好防范措施。

1.3检测指标。

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及患者依从性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中的患者有投诉护理的为1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此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6.66%);对照组中的患者投诉为3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此组中患者的满意度为(73.33%);由此可见实验组中患者的满意度高出对照组。

3讨论

现代医疗环境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潜在的护理风险对医院、对科室、对医护人员都是一种考验,提高对骨科病房患者的风险管理,不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同时提高医学专业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把上级医疗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旨在有效降低临床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本研究选取本院骨伤科2014年7月至年7月收住的30例患者的护理风险情况进行分析,依据风险管理模式制定防治措施,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投诉护理的为1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投诉为3例,发生意外伤的为1例,对照组投诉发生率、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能提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能力,及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对于薄弱缓解进行严格管理,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后骨伤科意外事故、意外风险的发生率得到明显降低,不断深入风险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是提高医疗机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晓慧,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40(5):375-377.

[2]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6(9):39-40.

[3]张文娴,崔妙玲,应燕萍.构建医院护理差错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43(12):395-396.

篇14: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论文

近几十年来,各院校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不断飙升,一方面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也间接影响了学校形象,甚至给学校声誉带来损害。在此环境下,笔者认为,应当将风险管理意识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学生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校园学生工作风险管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校园环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有效规避风险的发生。与危机处置和突发事件处置的方式不同,校园风险管理旨在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校园风险管理并不能够完全消除风险,其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除风险,而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利用最有效和最明智的方式将风险处理掉,使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工作和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

二、学生工作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常见类型

根据校园学生工作风险发生后产生的结果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校园风险划分为若干个类型,其中包括人身伤亡和事务损失等等。当然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可以将校园学生管理风险分为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等方面。具体来说,学生工作中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1)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主要是指那些不可预见的风险,类似于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台风以及洪水等的。类似于食品安全和食品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校园事故灾难等也属于突发事件引发的风险。

(2)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风险是指人在处置不当的情况下导致的风险事故发生。这里所说的处置不当主要包括经验的不足和技巧的缺乏而出现的风险。人为行为引发的技术性风险包括事件回应时间不合适,言辞不恰当等等。[2]例如,在学校的学生出现人身伤亡的时候,社会上会出现各种言论,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危机公关,就有可能导致谣言的进一步扩大,其后果往往难以想象。

(3)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及实验楼等校园基础设施由于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和保障导致风险的发生。常见的教学设施引发的风险,包括教学楼和宿舍楼地面湿滑,门窗防盗性不强等等。上述风险都是学生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原因,需要我们对此予以了关注。

三、学生工作中风险的规避

(1)进一步完善决策机构。笔者认为,各院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并采用书记和院长以及分管副书记等主要领导负责制,对学生工作实现风险管理,并对重大事项作出最终决策。学生工作风险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风险处理中心,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发应急预案,将责任落实到人,风险处理中心的主要工作则是在风险发生后,快速对风险作出评估,并采取应急方案,紧急调动各方资源,解决事故。

(2)调动师生的风险规避行为的参与性。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风险预防和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为了预防风险,学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实现安全宣传,这里的安全宣传包括开展各类讲座和明确各类救助渠道等等。除此之外,还应当对校园风险进行排查和事前监控,将潜在的各种隐患排除掉。

(3)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应对学生工作风险过程中,还应当建立学校和政府以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体系。一方面,学校应当与公安、消防等机构进行深入的联系,彻底消除校园周边的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一旦风险和危机发生,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也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同家长进行联系,并保持密切的接触,建立良好的信任,这样才能够在风险发生时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4)切实提高学校的媒体意识。媒体意识的提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各院校应当加强公关传播,与媒体打好交道,一旦风险发生,可以积极引导舆论动向,把握事态控制的主动权。其次,还要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机制。在危机发生后,学校的新闻发言人要及时在相关论坛上发布官方消息,避免谣言的产生以及不实信息的传播,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恐慌。最后,还要加强网络公关,积极主动地在校园网站和QQ群等网络平台上发布已收集到的信息,切实消除不利于自己的言论。

(5)运用保险转移风险。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学校购买校方责任险,通过这种方式转移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依据相关条例赔偿参保学生,这样一方面为学校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有效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通常情况下校方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时,保险公司会明确在发生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故意伤害时,保险公司不予赔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与建筑单位签订合同的方式,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转嫁给对方,例如,发生自然灾害时,如果建筑物不具备抗灾能力,那么这些风险就应当由建筑公司承担。

四、结语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要求我们了解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学校的形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坤.风险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12):53~57.

[2]鲁训法.Copula方法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篇15:浅谈风险管理在某EPC项目中的应用论文

浅谈风险管理在某EPC项目中的应用论文

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全权委托给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环保等全面负责。总承包商的责任范围扩大了,相应的增加了项目的管理难度,同样承担了比传统承包模式更多的风险。那么,如何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来防范、降低和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建设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大连机车环形试验线 EPC 项目的特点,应用风险管理理论,从设计单位作为工程总承包商的角度,对项目建设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工程概况

大连机车环形试验线工程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内,由北车集团大连机车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单位或业主),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工程的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开通试运行等。主要工程内容包括特大桥1座(3.353km)、路基和挡土墙、轨道、新建涵洞、四电,以及制存梁场等大型临时设施,合同工期为17个月。该项目是大连机车旅顺基地新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对北车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2项目风险识别

2.1设计风险

大连机车环形试验线EPC项目工程范围广、包含的专业多,并采用多轨距、交直流同时供电等新技术,对设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考虑不周容易出现设计错误或疏漏。如设计人员未充分理解建设单位的意图,将造成设计变更或返工; 各专业间若缺乏统一协调,接口部位不匹配甚至发生矛盾,将导致无法施工; 勘察等基础资料不全将给工程结构稳定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等。另外,本工程线路较长,厂区内地质条件复杂,发生设计变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明挖基础不满足承载力要求,需要改为桩基础。

2.2采购风险

本项目站后工程涉及到通信、信号、电力及电气化专业,采用的系统设备多,技术标准高,相应的造价也偏高,而且部分设备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提前签订采购合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材料设备采购受到通货膨胀、供求关系以及物流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采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设备实际采购价格超过预算; 设备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生产厂家不能按时交货;采购过程中可能有不廉洁行为的发生等。

2.3施工风险

(1)进度风险。工程范围内存在多处民宅、工厂、果园等拆迁问题,严重制约着线路路基和 20 多处桥梁墩台的施工以及存梁场的建设进度。为满足施工临时用电的需求,购置的变压器不能按时安装,施工单位不得不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施工用电问题,导致工期迟缓。线路沿线高压电线杆尚未拆改,相应区域的桥墩不能正常进行浇筑,只能施工至承台。与厂区内厂房道路和接轨区工程存在多处交叉,造成大量的施工干扰,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利影响等。

(2)质量风险。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多,其中路基工程包括桩板墙、重力式挡土墙和悬臂式挡土墙等; 桥梁工程包括T梁预制及架设、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桥墩、明挖基础、挖井基础和钻孔桩基础等。由于工种多,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控制和管理难度增大,考虑不周,建设过程中工料机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引发质量事故。如路基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挡土墙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桥墩存在表观裂缝,桩基础钢筋笼焊接不牢固,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等。

(3)安全风险。本工程的环形特大桥共计137孔、548片梁,3种挡墙累计长度超过2700延米,涉及到大量的深基坑开挖和高空吊装作业,交叉部位还要跨越既有齐车支线,而且厂区内敷设有多处电缆,所有这些在施工过程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

(4)资金风险。大连机车旅顺基地新厂区基础建设全面展开,多处同时开展施工,资金需求量较大。而工程款的支付需要业主多个部门按进度审批,并经二级审计,时间偏长,影响施工单位的资金周转。尽管建设单位为有实力的国企,但仍存在部分工程进度款延迟支付或拖欠的问题。

(5)环保方面的风险。本工程位于大连机车旅顺基地新厂区内,西北侧相邻土羊高速公路,南侧紧挨齐车厂,梁场的规划位置靠近既有公路,同时部分新建车间已投入使用,复杂的内外部施工环境要求必须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环保方面的风险:开挖和运输过程中的扬尘;路堑弃土、各种试验检验后废弃试块和凿除的碎桩头的随意堆放或倾倒;挖掘机、旋挖钻机等各种施工噪声及污染;冲击钻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排放;梁场、拌合站对原地表植被的破坏; 运输车辆从工地带泥进入公路等。

3所识别风险的评价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项目经理组织全体项目部成员对识别出的各类风险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本工程实际和以往工程经验,经评估估算出各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确定了其风险等级,并识别出不可回避和转移的重大风险,为下一步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随着工程的进展和现场条件的变化,由安质部牵头,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持续的动态识别和评价,及时更新风险清单,尤其对重大风险。大连机车环形试验线EPC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评价采用损失期望值法,并以桥梁工程的基础施工某月的'安全风险为例,对安全风险评价过程进行说明。

4应对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

4.1第1项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

(1)在作业现场的明挖基坑、挖井、浇筑后的钻孔桩四周等危险部位,设置护栏等防护设施及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2)所有进入相关部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帽和其他防护用品,并且听从指挥,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3)加强对施工危险处所的日常巡查,随查随纠正,如发现安全标志被破损或缺失,及时修整、更换或补充;与工程监理、建设单位每周进行一次联合安全大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4)在危险性较大的区域,原则上不安排夜间施工,并要做好夜间巡逻的安全保卫工作; 如果必须在夜间施工,安装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夜间施工有良好的照明条件。

4.2第5项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

(1)要求施工单位在桥梁基础专项施工中增加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经总承包商的项目部、工程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展施工。

(2)受高压线影响的段落,施工前做好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交底和安全培训工作。

(3)在该地段施工时,现场设专人进行统一指挥,严格控制施工设备距高压线的安全距离; 在距高压线5m范围内施工时,所有施工机械均应进行有效接地。

(4)钻孔桩基础施工时,钻机就位要平整、稳固,机架采用必要的斜撑或缆风绳; 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当风力过大时,停止钢筋笼等吊装作业。

5结束语

工程建设采用EPC模式,总承包商应对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环保等全面负责,不但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样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这就要求总承包商提高风险意识,对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识别、评价,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本文以大连机车环形试验线EPC项目为例,对如何识别和评价设计、采购、施工中的风险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对风险的评价等级,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怀国.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9(3):25-26.

[2]王为林.铁路工程的风险管理分析[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5):12-14.

[3]范瑞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防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1(2):30-32.

浅谈环境政策中生态旅游管理应用分析论文

国际贸易大学生求职信

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求职信写作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个人求职信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自荐信

国际贸易专业应届生自荐信

经济类专业优秀学生求职信

经济类专业学生求职信

国贸专业毕业求职信写作

市场营销专业暑假自荐信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风险管理在航标管理上的应用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教育类专业求职信2023-03-13

国际贸易专业求职信2023-11-11

陆航范文2023-03-24

经济管理学毕业生求职信2023-09-21

有关贸易专业的求职信2022-10-27

报关专业毕业生求职信2023-08-27

管理学专业求职信2023-12-28

国际贸易专业 自荐信22024-01-03

商务经济专业求职信2022-10-13

农工党入党申请书2022-12-3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