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 韩愈译文

时间:2022-06-09 05:16: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春雪 韩愈译文(共8篇)由网友“实在的暖洋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春雪 韩愈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春雪 韩愈译文

篇1:春雪 韩愈译文

春雪 韩愈译文

全诗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第一句“新年都未有芳华”。“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芳华”即发出香气的花儿,这里泛指花。这一句的意思是,新年都来了,却还没有芬芳的鲜花。这里表明了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冬天去得晚。这是诗人初到北方的感受。一个“都”字,流露出诗人那种盼望春天到来的焦急心情。这一句不但表现出盼春的心理,而且落脚在春的表征物——花上。

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承上句而来,说二月虽然无花,但有草芽生出了。“惊”即惊讶、惊喜。诗句中一个“惊”字,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突然见到“春色”时所产生的惊喜。“ 初”字,即开始。在诗人的心中,北方二月开始才有草芽,南方也许这就是春色满园了。这里自然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之感。“草芽”不但透出春的信息,也暗示诗人盼春时的喜悦。这一句重点写了初春的又一表征物——草芽上。

第三句“白雪却嫌春色晚”。这一句一转,不去写草芽,而进入写白雪。白雪是全诗所要表现的对象,是全诗的重点。而白雪是在“新年都未有芳华”和“二月初惊见草芽”的背景下引出的,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嫌”即不满意的意思。“春色晚”说明了这一年比较寒冷。联系上句来看,二月还在降雪。这里,诗人转换了视角,不是从人的角度来写,而是从雪的角度入手,借说白雪嫌春天来得晚了来表明自己对春的盼望心情。同时,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意识和情感,这样很自然地把人与物联系起来,实现借物抒情的审美效果。特别要注意诗中“却”字的妙处,虽然是一个副词,但具有极为重要的诗意,它说明北方的春并非来得晚,好像是雪“嫌”春来晚了,这样强化了白雪对春的渴望之情。

第四句“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一句是全诗的.收束,是诗人情感的最集中表现。“故”即故意的意思。这里赋予白雪以人的意识和情感。“作”即化作,当成。诗句中一个“故”字,一个“作”字,把春雪表现得灵性十足。白雪“嫌春色晚”,自己也就按捺不住了,自己穿过庭院中的树,化作漫天飘洒的飞花,把初春的美丽景色妆扮出来。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雪喻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总之,这首咏雪诗是很有特色的,在借物抒情中把雪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人的意识情感,再通过其行为动作表现了对春的渴望之情。这样,物与人合,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天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2:春雪 韩愈

《春雪》原文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赏析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春雪》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春雪 韩愈]

篇3:韩愈:春雪

韩愈:春雪

《春雪》

作者: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2、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刚刚。

4、惊:新奇,惊讶。

5、嫌:嫌怨;怨恨。

6、故:故意。

翻译: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

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

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一是诗人调转笔锋,撇置“芳华”,偏写“白雪”,从春寒飞雪的视角,展现春色来临的景象,翻春寒飞雪为春色飞花。二是翻人情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来迟,本是人的情感,诗人却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让白雪嫌怨春色来的太迟,于是白雪颇解人情,有意地“故穿庭树”化作飞花装点春色。三是翻春寒冷落,心情怅惘,为飞花送春,平添欢闹,白雪飞花,穿庭缀树,化春寒料峭为春意欣然,化情怀冷漠为意趣欢闹。

篇4:《春雪》 韩愈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 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拓展阅读:中唐文化人韩愈的纠结

中唐韩愈,一心积极向上,加强王权,修儒治国,以礼安邦。

以《原毁》为例:先提到先秦君子,责己重且周,待人轻以约。修身以舜,周公为楷模,达不到时,甚者成心病。在对待别人方面,总是宽厚,认为达到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嘴里常说:“能有是,是亦足矣;能善是,是亦足矣”,其实“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接着,重头戏来了。当时所谓君子,常说,虽然能做,但人不足称道,虽然善做,但用处不足称道。记住一个缺点,忘记许多优点。

关键词是: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不争论谁是谁非,一个人是否伟大,不看官位多高,财产多丰,而在于无论什么目的,做了不少善事。不是你官高就在人民心中有座丰碑,不是你钱多,合影时就该占中间,真的是中流砥柱吗?

宋高攀说:

重周视己,轻约待人。

善艺易修,德难服众。

强者言高,懦夫色怒。

事休谤兴,品高毁来。

宋高攀又说:

无品洪水声自高,中流砥柱不挡道。

若以成败论英雄,多少豪杰是蓬蒿。

篇5:韩愈 《春雪》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 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拓展阅读:韩愈生平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又量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江亭,留题古诗二十韵。《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登临祝融峰,“韩愈开云”千百年来在南岳衡山传为佳话,历代文人以“开云”为题歌咏不绝。

他也是第一个写诗吟诵禹王碑的文人,明代杨慎称其《岣嵝山》一诗“发挥称赞岂在石鼓之下哉?”

因此四事,成为对衡阳人文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大文学家。

篇6:《春雪》韩愈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 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拓展阅读:《湘中》韩愈

湘中

猿愁⑴鱼踊⑵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⑶。

苹藻⑷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释】

⑴猿愁:猿哀鸣。

⑵踊:往上跳。

⑶汨罗江:汨(mì),汨罗江在湖南岳阳,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⑷苹藻:苹泛指没有根的浮水植物;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

【白话译文】

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水波翻滚,

这里自古流传着汨罗江(屈原)的故事。

江边到处飘浮着可供祭祀的绿蘋和水藻,可是屈原投江的遗迹已经荡然无存,连祭奠的地方都无从找寻,

唯有江上的渔父舷歌依然,遥遥可闻。

【赏析】

前两句,写诗人在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诗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从而形成了诗中起调那种突兀动荡的气势,语调拗折,句法奇崛。这里诗人运用倒装句法,突出了山猿愁啼,江鱼腾踊,湘波翻滚,一派神秘愁惨的气氛,以为诗人哀愤的心境写照。首句又连用“猿”、“鱼”、“踊”等双声字相间,以急促的节奏感来渲染诗人激动不平的心声。因而,诗人虽然没有直抒见到汨罗江时所引起的无穷感慨,却自有不尽之意溢于言外。

后两句,韩愈借屈原跟渔父相遇有感而歌的故事,感慨自己就像当年的屈原,因此那悠闲的.歌声似乎永远在嘲弄着一代代执着于改革政治、不肯与世同流合污的志士仁人。这里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情景交融,浑成无迹,构成清空孤寂的境界,与前两句激切哀愁的气氛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茫茫水天怅然若失的神情,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的悲愤和牢骚。

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不正面用典,而是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这就更深刻地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清空的意境和深长的韵味之中,将探怪求新的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方法揉为一体。

篇7:春雪韩愈翻译

春雪韩愈翻译

【原文】:

春雪

作者: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音:

xīn nián dōu wèi yǒu fāng huá ,

èr yuè chū jīng jiàn cǎo yá 。

bái xuě què xián chūn sè wǎn ,

gù chuān tíng shù zuò fēi huā 。

翻译: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字词解释:

1.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2.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3.初:刚刚。

4.惊:新奇,惊讶。

5.嫌:嫌怨;怨恨。

6.故:故意。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艺术特色

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一是诗人调转笔锋,撇置“芳华”,偏写“白雪”,从春寒飞雪的视角,展现春色来临的景象,翻春寒飞雪为春色飞花。二是翻人情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来迟,本是人的情感,诗人却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让白雪嫌怨春色来的太迟,于是白雪颇解人情,有意地“故穿庭树”化作飞花装点春色。三是翻春寒冷落,心情怅惘,为飞花送春,平添欢闹,白雪飞花,穿庭缀树,化春寒料峭为春意欣然,化情怀冷漠为意趣欢闹。

后世评价:

1.清·朱彝尊《批韩诗》:常套语,然调却流快。

2.清·刘公坡《学诗百法》:作诗实写则易落板滞,空翻则自见灵动。唐诗中韩愈《春雪》一首,可谓极空翻之能事矣。”

3.近代·朱宝莹《诗式》:此诗首句、二句从“春”字咀嚼而出,看似与雪无涉,而全为三句、四句作势,几于无处不切‘‘雪’’字。三句、四句兜转,备具雪意、雪景,不呆写雪,而雪字自见,不死做春,而春字自在。四句一气相生,以视寻常斧凿者,徒见雕斫之痕,其相去远矣。

个人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贞元八年(792年)中进士,曾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

韩愈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苏轼称其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篇8:韩愈《春雪》原文

韩愈《春雪》原文

韩愈的《春雪》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春雪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初:刚刚。

惊:新奇,惊讶。

嫌:嫌怨;怨恨。

故:故意。

【白话译文】

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当时作者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作者便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创作了此诗。

【赏析】

首句中“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 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

此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独具风采。

拓展阅读:韩愈《春雪》阅读答案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相关试题及答案

(1)简要分析首句“新年都未有芳华”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唐代诗人东方虬也有一首同题诗:“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哪个)是真梅。”试着比较分析韩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新年未有”的感叹含有对春天的期盼;“未有”与下文“惊见”呼应,欲扬先抑,是铺垫。(每点2分,共4分。大意正确即可。)

(2)东方诗使用比喻,侧重在“梅”“雪”形态的相似;韩愈诗使用拟人,写出“雪”的情态,更能 突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

(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

(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

(3)“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人的感受,(具体诗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这是拟人手法,(手法)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情感)或:融情于景的手法,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1)这首诗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作简要分析。(3分)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第二句中的“惊”字用得最为传神(1分)。从字面上看,“惊”似乎表明诗人为刚见草芽而感到吃惊与失望(1分),实际上却是表现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见“春色”萌芽而产生的惊喜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答出“惊”字给1分,答出具体情况,给2分。)

(2)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1分),以富有浓烈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幻化出一片春色,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怅惘和遗憾,而是一种欣喜(1分)。初春时 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因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翻因为果,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或浪漫主义手法,给1分;答出对春雪飞花是一种欣喜,给1分;分析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给 2分。)

《春雪》译文及赏析

春雪的古诗

春雪散文阅读

形容大雪纷飞的古诗句

韩愈春雪赏析白雪

韩愈的春雪赏析

韩愈《桃源图 》原文

春雪 阅读答案

春雪间早梅,春雪间早梅无名氏,春雪间早梅的意思,春雪间早梅赏析

聪明的韩愈阅读及答案

春雪 韩愈译文
《春雪 韩愈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春雪 韩愈译文(共8篇)】相关文章:

韩愈《早春》古诗词赏析2023-11-18

形容雪非常大的诗句2024-01-06

《春雪》的原文与鉴赏2023-11-08

晚春的作文2023-07-27

《蜀中九日》原文翻译以及赏析2022-04-30

绸缪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06-05

韩愈春天的古诗2023-05-11

白梅原文和翻译赏析2023-02-19

韩愈晚春诗词试题及答案2022-05-24

菜根谭的原文及翻译赏析2022-05-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