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时间:2022-06-13 05:38: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精选10篇)由网友“风风火火”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篇1:描写父亲散文

描写关于父亲散文

20XX接近尾声,您也走进了七十的岁月,而您的儿子确只有二十三四。不知您是庆幸,又还是难言。但是您的状态一直是忧郁而无奈的`。但不管怎样,您还是愿意健康前行,确又不知如何最好……

七十年代,在部队服役,一住就是九年。种种原因,离开部队回到家。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为打抱不平,翻资料学习,一家一家走访取证,把一个从死刑的罪犯,减至死缓,最后刑满获释回家。

争取一个生命的同时,您也发展了自己的擅长,乡镇法律工作者的称号,名符其实。同时您拒绝了派出所的聘请,留在法律服务所。为了乡村邻里关系,起早贪黑,当作自己的生活的全部。因太讲究“良心”二字,赚取的金钱有限,确得到了无形的名誉,十里八乡熟悉您的名。

对生活的认真,对大爱的执着,不免得罪上头管理。九三年,结扎后的你们不知情之下,超生了一个儿子,不但被罚款,还把您的“党员”称号撤销。您也常对他人侃谈:生了个共产党。但儿子人伍后,二年后不愿留部队,自行退伍,您被害了一场病,比以前也更沉默。

生活还得继续过,心态的不平衡,也难解心头郁闷,电视消磨时间,高血压及其它病找上身,两个女人于心不忍,让其从事的保健行业,国珍产品给您内调,解决了身体健康问题,但是您的心态还须靠自己。

在此,您的大女儿只愿您为了自己:健康快乐每一天,也不枉儿女们对您的一片孝心。

篇2:描写父亲散文

关于描写父亲散文

今年春节,父母是在小妹家过的。一向不爱出外的老爸呀!到小妹家没有几天就想回老家,我们姐妹说什么都不同意,接二连三的电话阻劝,爸才勉强在小妹家住到过完年。现在一个人已从小妹家回到老家多天,母亲不在家,我们姐妹担忧爸吃不好,穿不暖,姐妹三个电话一天打几遍。

刚挂了爸的电话,泪在眼里打转。自小,爸在我心目中虽算不上伟大的形象,但却是个什么都精通,优秀而慈爱的父亲。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我们大队的加工厂开拖拉机,很少在家。稍大一些,记得经常有一帮一帮的人给我们家用牛车送干柴或一些米面什么的……

那时,年幼的我常常疑惑:这些人为什么给我家送这么多东西呢?后来,听母亲说,是我爸给一些大队修机器,人家大队为感谢爸才给我家送的。当时,村里许多人家都吃黑馒头或是杂粮面掺白面做的馒头,而我却从来没有吃过。

到我读书时,爸就不在加工厂开拖拉机了,而是回来买了打面机,榨油机,磨粉机和小型收割机。那时,我每天放学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我家“隆隆”的机器声。院子里都是十里八村的乡邻,在我家打面粉的,榨油的,打红薯粉的……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我的爸妈与比我大八岁的`姐姐则是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家在爸的经营下,渐渐富裕起来了。于是,我家有了我们村第一家先盖起的七间瓦房,还有第一家先买来十四英寸黑白电视与老鹰牌自行车的,在那个时代,我家算得上富裕户了。那时候,母亲还没有开始反对我读书。所以,那几年我的学龄时光真可谓是阳光灿烂,到处到洋溢着青春年少,幸福快乐的味道!

爸,不仅把家经营得很好,而且在外面的人缘也很好,因为他精通各种修理,所以,远近十里八村的乡邻,都找他修理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手电筒,还有各种耕耘,播种,收割的机器,而且也不收手工费。所以,爸走到哪里都被人热情招待和赞誉。而我们兄妹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问起我们爸爸是谁,都会受到格外的亲切,倍加的关照。那时真为有如此优秀的父亲感到自豪!

可到了我十四岁那年,姐姐的出嫁,母亲开始反对我读书。接下来哥哥结婚,结婚后没多久,家中矛盾重重,哥嫂闹着不让我和小妹读书,而且非得让他们当家。无奈之下,我主动放弃了学业。最让我痛心的是我的下学并没有改变什么,而且哥嫂还不让小妹读书,因此,一向沉默少语的父亲,非常生气地跟哥嫂发生了激励的争执,为此,像泼妇一样的嫂子竟然拿起棍子去打爸。看到那样的情景,我的心在滴血。为一直含辛茹苦抚养我们兄妹的爸,感到委屈,心寒呀!后来在叔叔和大伯,乡邻们的呵斥下,嫂子总算罢休了。可一直被乡邻们拥戴,聪明,优秀的爸,竟然被儿媳打,气得浑身发抖,脸发青,生气得一语不发,我趴在爸的肩头泪如雨下。也是从那时起,哥嫂与爸妈的关系一直僵持着。最后终于分了家,分家后一个院子里住,哥嫂还是隔三差五地跟爸妈吵架。无奈之下,爸妈把破破烂烂的家当搬到村里没有人住的旧宅,躲避唯一儿子、媳妇的吵骂。

父母虽然搬离开自己半辈子经营的家,可还百般疼爱地照管着他们的孙女和孙子,我侄女从七个月就是母亲管,一直到上初中,小侄子是爸每天走到哪背到哪,好吃的,好喝的,二老都给两个孩子留着。如今,侄女都读高三了,小侄子也读初二了。可是,让我们姐妹寒心的是,哥嫂还是不知足,经常因为一些琐事故意跟父母吵架。母亲每天拖着病体,泪如雨下。一向沉默少言的爸,寒心地哀叹着。

去年,十一月份,我做胆结石手术回到了家,这是我有了孩子后老公没有开车回家,唯一没有让爸接的一次。

想起,自有了女儿和儿子后,我跟老公带着孩子在外的那些年,每次我带着两个孩子坐班车回家,都是爸开着他那破旧的老年摩托车和母亲去县城接我们的。每一次看到日益苍老的母亲和驼背的爸,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那时候,公公嫌弃我们穷,又带着孩子像讨饭的,只要我们娘三一回家,他就铁青着脸指桑骂槐地在院子里骂。听到那阴森的骂声,我入骨地恐惧害怕。只好收拾东西,又回到有爸妈的家。回到爸妈哪里,爸妈与老伯父最疼我们的。可住久了,哥嫂烦死了,还让十四岁的侄女,撵着我女儿打,爸妈要说她几句,她就跟母亲哭闹着说我父母偏向外甥女和闺女,不对孙女亲。还撵着我们娘仨,让我们回自己的家。每到此时,我看到母亲偷偷抹泪,看到爸的眼睛也红红的。我的心呀!千疮百孔撕心裂肺地呻吟着。

痛心欲绝之下,我决定还是带着孩子就是在外面讨饭,也要跟着老公把孩子养大,再不拖累、难为我可怜的二老双亲了。每次,离家也是爸驼着背,迈着踉跄的步子,送我们娘仨去车站的。爸,每次把我们娘仨送上车,帮我们找好座位安置好后,又匆匆下车给孩子买来一些吃的喝的,再挤上将要开走的车子,把零食塞给我,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了,那苍老的身影,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车子开了,隔着车窗,爸还踮着脚不停地嘱咐着:“管好孩子,到了,记住给爸妈打电话……”我转过脸去,一任揪心的泪水在脸上冲刷。

如今,我们姐妹仨个都过得好了,母亲每年都到我们三姐妹的家里住一段,可爸却总不舍得离开他住惯了的家,无论我们姐妹怎么请求,他总是以家中有事,走不开为由,一直不肯出来。直到今年,哥嫂和侄女又一次和父母吵架,气得母亲的病一直好不起来。爸,才决定跟母亲一起去小妹家散散心的。可没住几天,小妹打来电话说,爸着急了,想回家。我和大姐知道后,都一再电话里劝阻他,他才勉强住到过完年,一个人又回到了老家。

爸,您可知道?每当女儿坐上自己家的小车,打开我听过无数遍的那首歌曲《父亲》,您驼背送我们娘仨上车的身影,就在我眼前浮现,多少次我感恩父亲的泪水,止不住地在脸上冲刷……

篇3:描写父亲散文

描写父亲散文

六月的第三个周日是父亲节,有人说洋节日不过也罢。我却觉得只要能宣扬传统,找个理由给老人一份欣喜,洋节日也无妨。

说起父亲,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幼时的我是不常见他的,父亲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清晨匆匆出门、傍晚匆匆归来的身影。他和我们是疏远的,从不会主动和我们说话,我们一般也不会主动和他搭讪,有什么事都是通过母亲和他沟通。

我在上学时作文很突出,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我喜欢写自己的生活,但我的作文中从没有父亲,他离我太远了。初二的一次作文课,老师让以“我的爸爸”为题写作,我很为难,觉得无法下笔,但还是写了。就是一些很琐屑的小事,结果却很让老师看好,大大表扬我,我很不解,觉得平平常常的东西却使人很赏识。这篇作文不久就被我们同村的校长讲给了父亲。我不知道父亲有什么感受,但从那以后他看我的目光就隐含了一些什么了。

从那开始,我也就关注起父亲。

其实以前零零落落地从祖母那里也听说过一些。

父亲是家中的老大,他从小很得宠,亲戚朋友也疼爱有加,从小知礼明事,受人欢迎。兄弟间知道礼让,为人处世知进知退。很得长辈怜爱。

的确父亲是个好儿子,好兄弟。他十八岁就出门谋生,独立支撑一家人的花销。祖父很早就不再经营家事,父亲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努力地为祖父盖了房子,又为自己操持了一切,两个叔叔的房子和婚姻也全依赖他。他是长子,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视这一切为己任,从无怨言。

父亲是一个技术工,技术十分精湛。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但单位整改时,别人进了城,他却因技术好留在集镇,不知道父亲是否为此失意过,只知道他一如既往地忙碌着,白天出门,傍晚回归。

父亲是一个好客的人,我们家一年四季不知道要有多少酒场,朋友来了喝,亲戚来了喝,邻居来了还是喝,平素不在家,就晚上安排。

我记得我们家常常晚上灯火通明,母亲有时抱怨,父亲就说都不是外人,其实外人也照样喝的。父亲不是一个嗜酒的男人,但逢人喜欢喝一点,表达他的热情,所幸酒量还好。

父亲的生命中是有着一些遗憾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对我们的厚爱。他特别支持孩子上学,我们几个大都受过教育,这在我们那个大环境中是很难得的。父亲曾经给我说过他上学很努力,但每次考试祖母都会祈愿他别考上,好回家帮她分担家事,我对此觉得很不解,但父亲说是真的,他没读完小学,但很刻苦,打得一手好算盘,后来学了技术也是顶尖的棒。

不知道别人的父亲是不是这样,我父亲虽然在外工作,却从不会给我们带哪怕是一丁点的零食,如果说想不到,可每次遇到别人家的孩子,他都那么慷慨。孩子的世界是单一的思索。我们便也在日子里习惯了他的作为。只是没人关注他的来来去去,似乎他的一切和我们的喜乐无关。

我大爷爷和三爷爷也都在外忙碌。他们和父亲就不同,每每傍晚回归,自行车后座上都带着很多好吃的、好玩的。通常是一袋袋花红柳绿的玉米制品。所以我们和他们更亲近一些。每天都殷勤地迎接。

我不知道父亲是否喜爱孩子,印象中他从不会把谁家的孩子抱在手上。我们也一样。没人奢求他的亲近。不过很奇怪的是,我幼时曾得到他的垂青,依稀记得那么一些夜晚,他在下班回家收拾好一切后,会拉着我的手,和我说一些话,和我讲他的过去,还教我打算盘,教我唱“穆桂英挂帅”。我很喜欢中国戏曲,那铿锵的音响给人极度振奋的喜悦。我三姐是个戏曲迷,唱得更经典,但这和父亲无关。可惜我数学不好,算盘也学得马马虎虎。大家很羡慕父亲对我的厚爱。我并不十分的骄傲,那叫厚爱吗?说说话而已,但大家羡慕,我也就知足了。但父亲和我说的最多的是我以后该干什么。孩子的志向是不封顶的。我的回答常换来父亲爽朗的大笑。但交流是偶尔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仍然陌生。距离产生的不仅仅是美感,更多的滋生的是敬畏。我只知道他是我的父亲,如此而已,我的生活起居还是和他无关,包括上学需要的一切也认为都来源于母亲。我们的生活中他没留下什么,我们只知道我们有一个很受人尊重的父亲,伙伴们有时会羡慕,我却并没有骄傲的感觉。偶尔和母亲说起。她会说父亲不容易,怎么不容易,她没时间解释,我们也不感兴趣。

印象中父亲一直高高在上,对我们说话口气威严,他在这个家庭中享受着很多特权。很早时,生活还不够宽裕,我母亲做饭都是给他另做的。他的饭碗中比我们丰富得多,我们既不惊讶,也不眼馋,已经习惯了他的特殊。把他当圣人一般的疏远着,偶尔他会夹给谁一些好吃的,大家默默地接受,既不惊喜,也不拒绝。他在我们眼中永远是一个领导者,随时可以对哪一个做最高训导。这样说并不表明他是一个暴躁或者严厉的人。相反父亲说话一直很和蔼,从不会大声嚷嚷,吵人也一样和风细雨,但我们对他的怕却不因这个而改变,没人敢在他面前随随便便,他看你一眼都让你战战兢兢。

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其实就是对我们的考试分数关注,我和我四姐是最受关注的两个。四姐还不错,但文化课不够突出,不过她体育相当出色,在中学运动会中常常包揽长跑、短跑、跳高和跳远第一。但父亲对这个不感兴趣。他曾经拿着一沓姐姐的奖状对母亲说“这都是顽皮得来的奖状”。似乎对体弱多病却文化科稍好的我更用心。我日子就不好过了。常常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他会问起我的成绩。稍微不如意,他那种眼神让我食不下咽。有时溜走是最好的选择,但要听完他不温不火的责备后才行。

父亲的孝顺远近皆知,祖父为此很自豪。的确父亲特别的孝顺,下班回家,第一站是祖父那儿,汇报完毕,回我们家,我晚上经常在祖母家玩,总能遇到他,有时回家给母亲说,母亲说知道的。她已经习惯了。不仅如此,父亲因为孝顺还经常委屈母亲。我就亲见过。

祖父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源于祖父重男轻女的偏见。我无意袒护我的哪一个亲人,但祖父之于母亲的不重视甚而苛求确实不够坦荡,有时令旁人咂舌,我们的邻居们是熟知的。有很多人为母亲不平,但母亲是有修为的,她懂得一个家庭的经营,可谓煞费苦心,她性情刚强,宁折不弯,但在家庭中,却知道如何周全。她很顾全父亲的形象,不会让父亲为难,一般对祖父敬而远之。但那一次祖父确实做得过了。在公众场合他践踏了母亲作为一个母亲的尊严,在我们面前母亲永远是不屈的化身,她一直用自身为我们做着表率,为了捍卫她作为守护神的形象,她第一次不计后果地挑战了祖父的权威。祖父很尴尬,母亲的勇敢是他所没预计到的,我觉得那是他作为一个大家心目中的智者的形象第一次遭遇质疑,母亲的机智善辩和有理有据的陈述震撼了他,他有点手足无措,在众人的劝解下悻悻的回家了。其实祖父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很受人尊重,但传统陋俗在他脑中根深蒂固,使他显得不再慈祥。

但母亲知道该来的不会不来,她一直在等父亲归来。很晚的时候,父亲回家来了,脸色很难看,显然祖父肯定狠狠地训斥了他。他阴沉着脸,一言不发。母亲也保持沉默。

到底是父亲打破了沉默:“抽空去给父亲认个错。”

母亲沉默了一会,她显然早预料到了,慢慢地说:“我没错,干嘛要认,大家都在,你可以去问的。”

父亲反而平静了:“没错也要认,他是父亲,你要为我着想。”

母亲一言不发了。以后的事情我不知道父母是如何沟通的,但家中的空气一直沉闷了好久。大概过了有两周的时间,父亲有一次在晚上到家的时候,给母亲说:“不能再拖了,现在去吧。”母亲放下了刚端起的饭碗,跟着父亲走了,我相跟着去了。

来到祖父的家,祖母很殷勤的问候,母亲平静地做了回答,祖父不耐烦地打断了祖母,依然半躺在床上。屋子里很安静。我觉得窒息。大家都在看母亲,但她一直不说话,父亲急了,小声给她说:“说啊!”母亲看了父亲一眼,我看得出来,她有点激动了,话是说了,但口气不是多委婉,谁都能听出是一种很表面的道歉,语言里满是“筋骨”。父亲似乎松了一口气,但祖父还不是十分的满意,他低声嘟哝了几句,看父亲没什么反应,也就挥手示意我们离开。

回家的路上父母一句话都没有,但到家后,母亲第一次在我们面前放声痛哭。父亲在她面前平静的看着,母亲为他做足了面子,他应该是理解的。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就一直避免到祖父家去了,偶尔不得不去,也是一闪而过。倒是祖父从此有所顾忌了,我暗暗地为母亲骄傲。同时对父亲的成见也有所积累。我不知道除此之外祖父还给了母亲多少的委屈,偶尔提起,母亲还是止不住泪水涌现,真希望那些记忆在她心底消失。

记忆中父亲和眼泪无关,他似乎一直对什么都得心应手,像个弄潮儿一样生活得很自信。但十二岁那年我初次见识了父亲的眼泪。

按常理父亲在祖父面前应该是最得宠的,他一直为祖父身边的一切做着铺垫,他理所当然的自信自己在祖父心中的分量。这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偶尔的一个亲戚的到来,打破了父亲的自信。

那是祖母的娘家弟弟,和父亲很亲近,父亲特意给单位请了半天假作陪,说是作陪不如说张罗,父亲在饭前一直急急忙忙的买这买那。吃过饭后,祖母照例给小孩子分发礼物吃,麻糖,每人一根。妹妹不小心把自己的那根掉在了地上,摔碎了,她是家中的老小,平时大家都宠着,这会就哇哇大哭了起来。父亲正和客人叙话,闻声奔出来,问清后说:“别哭,我给你拿。”去了半天,也没拿出来,妹妹已经忘记了,和其他人玩了起来。

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我不大清楚,但晚上回家后父亲生平第一次痛哭流涕,母亲说他喝醉了酒,他说没有。我知道父亲的酒量好,从来没喝醉过的,这一次很意外。父亲在家一直不善言语,这一次却说了很多。断断续续地我听出了大概,原来他去给妹妹拿麻糖,祖母在忙着,告诉他位置让他自己拿,他告诉祖父,祖父却说没有了。后来祖母问父亲找到了吗,父亲以言相告,祖母说有的,祖父却说要给叔叔家的小弟弟留着呢。原来如此,怪不得父亲那么悲哀,祖父又一次做得过了。他重创了他最为孝顺的儿子的内心。狠狠地打击了父亲的自尊。父亲的大放悲声也就理所当然了。哭是哭了,但第二天父亲依然如故。依然每日回家第一个去看望祖父,依然忙忙碌碌地为祖父做着一切。

父亲的孝顺成就了美名,他越发地受到人们的尊重,村里谁家的老人有了难处,往往就拄着拐杖在傍晚光临我们家的小院,给父亲说道说道自己的难处,有的甚至老泪横流。父亲会抽空过去调解,确实有困难的他会慷慨相助,至今为止,父亲当年借出去的钱、物还有在欠的。每每说起,他都会说:“借时就没打算收回,都是乡亲,谁没有难事啊!张口借是不得已而为,帮人一把,他会记住的。”这话不错,父亲无论什么时候到哪里去,大都有人请喝酒的。偶尔听人提起他的为人,那一份敬佩,令我吃惊。

父亲为人大方,但在家中却十分节俭,从不允许我们随随便便地添置衣物,我是穿着姐姐的衣服长大的,她们的衣服我来穿不是大就是宽松,很难有合适的。我就一直盼望有一件自己的新衣服,但很难得到,久而久之我也就习惯了。

不过父亲偶尔也会大方一回。

我升初中的那一年,彻底阔绰了一次,在等待入学的日子里,母亲先从集上带回了一双运动鞋,彩色的。鞋底黑色,鞋帮蓝白相间,鞋带是黄色的,非常漂亮。大家很高兴,但不知荣耀属于谁。最终母亲递给了在一旁看书的我,我有种受宠若惊的喜悦,仿佛天上掉了馅饼。妹妹愤愤然,母亲说因为我考上了中学,当然奖励。后来更大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居然托人从哪儿给我买了一块手表。我都惊奇得不知道该怎么好了。我们家首先戴上手表的是父亲,其次是四姐,她很突出,当时在家中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而我的手表比四姐的还要好,是当时最为人艳羡的“上海宝石花”。

那一个暑假,我彻底体会到什么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但同时我也体会到父母寄予我的希望有多大,从那开始,我就明白了,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没有理由使他们失望。但父亲没有因为我的好学就放宽对我的约束,他一直很苛刻地要求我,好在他不常在家,母亲相对宽容些,所以我的学生时代还算悠游自在。但父亲确实剥夺了我不少的乐趣。

少年时候,乡间的娱乐十分有限,偶尔每年春夏镇上的放映队会来一两次。那对于农人们就是盛大的节日。每家每户往往天不黑就开始做饭,饭后赶着看电影,更有甚者,有的家庭的孩子,不吃饭就搬着几个小板凳等在放映的幕布下,给大人们占座位。

有一年的夏天,放映队把幕布支在了我们家门口。母亲早早就做好了晚饭,并且买好了葵花籽,适逢父亲也回来得早。一家人边吃饭便议论着要放映的电影,我暗暗地想,每次放电影我都在家看书,这次就在院墙外边,父亲该不会不让我看吧。正想着,听到父亲问我:“景洪就别看了,在厨房写字吧。”我低着头假装夹菜,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我感到大家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我,还有母亲,但她没有说话。在我们家,父亲的话没有人反驳。吃过饭,大家都搬着板凳去看电影了,我独自一人趴在厨房的案板上做作业,眼前放着那包母亲分发的葵花籽。电影开始了,人物对白很清晰地传进了我的耳朵,书本上的字迹变得游离起来。我发了一大会儿呆,拿着葵花籽磕了几个,就又拿起了课本,放下……折腾了好大一会儿,终于,我把心思集中到了课本上。平生第一次,我战胜了自己,那年我九岁,上小学三年级。

乡村的事情有着独特的解决方式,家长里短,邻里纠纷,往往是由几个有威望的人出来斡旋,东家走走,西家说说,大家也就互相谅解了。当然,矛盾激化的调解起来很麻烦,那几个调解者就成了两方的攻击目标,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得有一年,同村的两家闹了矛盾。本来两家一块卖烟草(我们这里是烟草区,但烟草不允许跨省卖,许多人呢为了卖个好价钱,就偷偷地开农用四轮车去临近的河南省出售。),为了不被发现就选择晚上赶路,不料正好遇上车祸,驾车的安然无恙,搭车的那家男主人却睡熟了,被甩到公路边上,脑袋磕在路边的方石上,当场死亡。死者一家当然委屈,好好的人出门,回来的却是冷冰冰的尸首,所以闹着让车主赔钱。车主也觉得委屈,好心让邻居搭车卖烟草,又没要油钱啥的,反过来还得赔钱,似乎也说不过去。两家人各诉各的委屈,各说各的道理。但事情到底得不到解决。后来,两家人就找出了包括父亲在内的四个人出面调解。那个闷热的夏季,父亲便忙忙碌碌地在两家人间奔走。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最终确定了一个赔偿数额,可兑现又成了问题。这一次,当事人开始每天去我们家,开始是催促,后来是哭诉,再后来变成了指责,直接针对父亲的指责,仿佛钱不能按时兑现是父亲的错。父亲呢,开始是一次次去催促,后来是一边安慰一边去催促,再后来就是一边尴尬的催促,一边忍气吞声的听指责,仿佛真的是自己办错了事。我也因此受了连累。当时我读初中,那个失去父亲的女孩经常和我同路,那个时候,她就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同伴面前说起这件事,并且直接指责我父亲断事不公,办事不力。我本来就对父亲吃力不讨好抱不平,那时就更加生气,当时就跟她吵了起来。另一方呢,父亲也没落好,听父亲和母亲闲聊,那一家把父亲他们几个简直当成了瘟神,父亲一次次过去催款,招来的是女主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指桑骂槐。但他们还得硬着头皮一次次去。母亲有时会说父亲:“何必呢?”父亲苦笑着回应:“都是乡里乡亲,人家找到了,就得给过问,好在以后大家都会明白和理解。”

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就是这样在村庄中为别人的家长里短忙忙碌碌。

一直以来,父亲像山一样矗立在我的心中。

真正认识父亲的另一面是从母亲得病开始。

母亲一生任劳任怨,积劳成疾,加之误诊,当我陪她在我们这里的人民医院诊疗时,已是很严重了。当我决定陪母亲去蚌埠肿瘤医院时,父亲坚决要求跟着去,姐姐们都不同意。我觉得父母亲在一起更好,父亲虽然已是七十高龄,但他经常出门,兴许可以帮到我。最终,我们决定一起去。

到了蚌埠已是很晚,住院部病人很多,初步检查后,我们只能暂住旅社。母亲精神状态一直不错,晚饭比平时多吃了点,但父亲却吃不下饭,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不饿。但从他沉重的脚步中我感知到他深深地担忧。父亲的脆弱让我有点心疼,更有点意外,或许真是岁数不饶人,曾经走南闯北,在许多大事面前坦然自若的父亲,在母亲的病痛上,表现的比我更加脆弱。一瞬间,我明白,这个老人,已是需要女儿的支撑了。看病的过程,变成了我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安慰父亲。

更深的体悟父亲的脆弱,是在母亲术后不到一年的时间。

母亲手术后正处于恢复期,父亲不少受累,加之村里的红白喜事,父亲的身体似乎有些吃不消。听姐姐说父亲吃饭老是觉得嗓子不舒服,那阶段,天气干燥,细问起来,父亲说:“头时候,最明显,喝稀饭,就好得多,也许是上火吧。”在村里的卫生所拿了药吃,然后会感觉好一些。姐姐打电话给我,很是担心,母亲还躺在床上养病,父亲不能再有事了。我便一次次催促父亲到市医院检查。父亲却一直说病不碍事。我担心他像母亲那样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索性不停地电话催促。

记得那一天是周日,我催促他到市里来,他说:“不行,正在xx家忙,人家在娶亲……”筒里,人生噪杂。

我说:“就明天。”

父亲答:“行,明天xx家女儿回门。”

我说:“就后天!”

父亲答:“是不行,后天,xx家儿子订婚,人家都提前说好的,不好不去。”

我有些恼火:“后天行吧,一大早过来,检查完你走,结果我拿!”

父亲听出我的情绪,沉思了一会,说:“吧,查完我就回来。”

周三一大早,我就到了医院,父亲来得更早。看过专家门诊,我带父亲去做胃镜。早就听人说做胃镜很痛苦,在排队的间隙,我询问父亲:“撑住吗?要我一起进去吗?”亲答得很干脆:“事,我自己行!”到他从检查室出来,我问他感觉如何,他很干脆地说:“没什么啊,我一点反应也没有。没事!”父亲话音刚落,检查室一个医生就探出头问:“谁是xx的家属?进来一下。”我应声走了进去,用征询的目光注视着医生,我试图从医生的表情中发现什么,医生却干脆地告诉我父亲的病不太好,最好做个病理切片,验证一下。接过单子的瞬间,我的心重重的疼了一下,我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强压心底的悲痛,我安排父亲回家,然后拿着单子去病理科,下午结果才能出来。父亲回家继续忙碌,我却备受煎熬,暗暗祈祷结果能好一些。

结果出来了,应了那句“祸不单行”——中晚期!触目惊心!学医的同学委婉地劝说我应该保守治疗,并列举了许多类似病例,但我思虑再三,决定带父亲去更权威的医院看一下,听听权威医生的建议。

晚上,大家聚集在父亲家里。我们已经商议妥当,带父亲去林县诊治。从给母亲治病开始,我就意识到父亲老了,不能再经受打击,所以我们决定隐瞒他的病情。但父亲很坚决地表示哪都不去。劝说过程很艰难。父亲坚持说自己的病自己清楚。我说:“即便没什么大不了,那也是个瘤,我们去林县找专家看看,实在没什么大家都放心了不好吗?”

“林县我知道,那是专治食道癌的地方,我去过,我又不是食道癌,我去那干什么,不去。”

父亲说的不错,堂叔的食道癌是在那里治疗的,当时是他带堂叔他们去的。村里还有几个食道癌患者也是父亲带着去的林县。父亲年轻时候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很多,村里一旦有什么需要出远门的,都会让他一起去。

“孩子们既然都这么说,你就去看看吧,看看没事不就放心了吗?你看,我躺着已经很倒霉了,你可不能再有事了!”病床上的母亲看我们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也忍不住开始劝说。

“我说了,我没事,真没事,家里那么忙,到那去干嘛,你们谁说也不行,我不去!”任我们说破大天,父亲还是一个态度——不去!

夜已经很深,劝说还在继续,但父亲丝毫不为所动,我们只有干着急的份。

实在没有办法了,姐姐想到了二叔三叔他们,父亲平时待叔叔比我们都亲,兴许他们的话会有效,大姐去找二叔,二姐去找三叔,我则给舅舅打电话。无论如何,大家奔着一个目标努力——让父亲愿意去林县。

第二天,二叔来了,三叔来了,舅舅也来了。他们陪父亲聊了很久很久,我们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你们净瞎折腾,我自己的病自己还不清楚,啥事都没有。非要去什么林县,去就去吧,到那里也得回来,去,去!我看你们能折腾出什么来!”父亲终于答应去了,听得出他很勉强,也有些生气。

大姐陪着父亲去了,我因为工作忙,就用电话关注着病情,从大姐那里知道,父亲到的.当天就做了检查,确认了病情,听取了医生的分析和建议——立即手术,别无选择!我很庆幸,还有手术的余地!但难题又来了,固执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手术。医生的建议被他否决,大姐尽力劝说无济于事。手术时间已经定好,父亲却要收拾行李回家,大有谁拦也不成的架势,大姐急得直哭,跟着去的外甥也束手无策。

我一边乘车赶路,一边电话安抚着父亲。姐姐们也都从不同的方向奔向医院,这一次,父亲焦躁而恼怒,大发脾气,生平我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

他愤愤地说:“我说我的病不碍事,你们非要我这里,来就来吧,居然要手术。我不是癌,用不着手术!即便是癌,我也不手术,今年我都七十一岁了,正是关口(我们这里,老人们传说着这么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要自己去。”),真要走就走了,我也不挨那么一刀了!咱们家族里,男的最多才活到六十九岁,我都七十一了,不抱屈了!”

父亲又搬出了他的那部经来念,在平时,一有什么不舒服,父亲就会说起这回事。的确,大爷爷去世时候六十四岁,三爷爷去世六十七岁,爷爷去世时候六十九岁。在平时每当父亲说起,我都给他说:“时代不一样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技术更先进,人的寿命自然就长了。”但父亲一直不认可,这个时候,又念起了这部经。念归念,但手术还是要做,大家绞尽脑汁,好说歹说,终于平复了父亲的火气,最终他沮丧的同意手术,但不忘愤愤的说一句:“你们非得把我坑苦才罢休!”

父亲的手术安排在了下午,我没想到父亲对我那么大的火气,进入手术室前还不忘抬起头对我说一句:“你非把我坑苦!”

手术室外的等候漫长而煎熬,那个下午,一共有三台手术,父亲是最后一个进入手术室的。

所幸父亲顺利地切除了病灶,并第一个出了手术室。看着父亲因手术显得更加苍老,更加瘦弱的面庞,我一阵心酸。我叫了父亲一声,父亲微微睁开了眼睛,应了一声,看了我一眼,在麻药的作用下,父亲是那样疲倦。

傍晚的看护十分关键,父亲身体内外都有创口,全身光管子就插了三个,手上脚上都输着液,头要向后仰着,还带着氧气罩,十分痛苦。但我们要不停地唤着,不能让他睡沉。上半夜我和三姐夫、四姐夫看护。姐夫他们负责输液,看着父亲的脚和手,我则负责用棉签蘸水湿润他的嘴唇,一边唤着父亲,不让他睡沉。

术后的父亲皱着眉头十分痛苦,我轻轻地唤着他,给他润湿嘴唇,他却恼怒似的动弹着,后仰着的头让他很不舒服,创口让他疼痛,在麻药的作用下,他一次次地晃动着头,把氧气罩扭掉,并拒绝再带上,我只好不停地用棉签润湿他的嘴唇。父亲还不满意,偶尔睁开血红的眼睛,对我低吼:“水!”我就赶紧拿起刚挪开的棉签,擦拭他的嘴唇,并安慰他:“不会让你干的,我一直在擦。”父亲听到我的声音,又睁开血红的眼睛,看了我一眼,痛苦地呻吟后埋怨说:“你把我坑苦了!”

下半夜时候,父亲完全清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看到我一直弯着腰站着,就说:"把氧气罩给我戴上,你别一直弯着腰,快去躺会!”父亲知道我腰椎不好,治疗后,医生告诫一定不要长时间弯腰。

此后,瘦弱的父亲表现得十分勇敢,术后为了尽快排出气管中的痰,须病人用力咳嗽,而咳嗽带来的痛是刻骨的,因此许多病人不敢用力咳嗽,父亲却很早就很用力的咳嗽.大姐叮嘱他别太用力,慢慢来。他却说:“赶快恢复好了回家,你们这么多人困在这里多麻烦,你妈还躺在床上,说不定多担心呢!”

这就是病中的父亲,脆弱却又坚强,易怒却又慈爱。

手术后的父亲,胃肠功能都很脆弱,稍稍吃饱就会不舒服,他就还会抱怨我坑了他。抱怨遇上阴天刀口就发痒。还会振振有辞地宣称他的病其实没什么。但是他会准时服药,会很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很准时的按医嘱复查。

母亲的离世对父亲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直以来,父亲是母亲的支柱,母亲是父亲的依赖。他一直悠游自在的享受着来自母亲的照顾和帮助。母亲病情的加重,让父亲时常感喟生活的残酷。在母亲的丧事中,父亲一直沉默地忙碌着。送走了母亲,父亲时常流泪,对着母亲的遗像,他时常说起和母亲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称道母亲的持家有方,缅怀母亲的美德,慨叹母亲的坚忍和无私付出,惋惜母亲的过早辞世。每当这时,我们便只有默然。母亲走了,父亲孤零零一个人,他不再是我们的山,脆弱时常伴随着他,这个孤独的老人,他更需要来自女儿的陪伴和安慰。

时间的长河依旧不停地奔流着,术后恢复得不错的父亲又奔忙于乡邻们的家长里短里,在终日的忙碌中充实着他的生命。且行且珍惜。父亲在,家就在,我们就不是无根的浮萍,这世上就有人关注我们的喜怒哀乐。父亲虽已不再伟岸,甚至需要我们的支撑,但走在他关切的目光中,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孩子。

愿父亲安康、快乐!

篇4: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今天是父亲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女儿,我很想为父亲做点什么,可惜相隔近千里路,我想回去一趟也并不容易。打个电话吧,突然想起我昨天才和父亲通过话。那就为父亲写点什么吧,用我手中的笔记录一个我心目中的父亲的形象。

我的父亲今年六十多岁,一米七几的个头,将近二百斤的体重,精神矍铄,谈吐不凡。倘若他走到县城的大街上,不认识的人还以为父亲是哪个单位的大领导呢,其实父亲是个农民,一个博学多识,爱好广泛,乐观豁达,不卑不亢的陕北汉子。

父亲小学毕业,完全自学成才。他通过自己多年的勤奋刻苦,于七十年代曾在县文化馆拥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后来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父亲被迫调离原岗位,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同时还是《榆林日报》的特约通讯员。八四年左右,由于家中经济负担加重,父亲辞去教师工作来到银川打工。大约两年后的一天,七十多岁的奶奶突然中风瘫痪,父亲不得已回到农村老家务农,不久后被村里人一致推选为生产队长。自此,为了我们五个儿女的茁壮成长,为了村里那些急待脱贫治富的乡邻,父亲拿起锄头,脚踏实地,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没过几年,为了村里幼小的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父亲东奔西走在邻村办了一所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父亲既是校长,又是老师,我家老三、老四、老五都是父亲的学生。当校长的同时,父亲依然是村里的队长,成天忙得不可开交。小到谁家的狗咬了谁家的猫,大到谁家妯俚不和,谁家婆媳吵架,谁家要打官论司……只要人家来叫一声,无论多忙,父亲撂下手中的活急匆匆而去。为此,母亲没少埋怨,不过也确实苦了母亲,地里的活母亲干得最多,家里的事母亲操心最多。好在母亲每每埋怨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事后再和母亲说好话,讲道理。母亲虽没多少文化,但也通情达理,所以,从小到大,我们从没见过父母吵架拌嘴,家对于我们永远是个温暖幸福的港湾。

父亲爱好广泛,书法便是其中一项。每逢过年,从腊月二十五六开始至大年三十,每天来我家请父亲题写春联的乡邻络绎不绝,哪怕再忙,母亲总会滕出时间,滕出地方,尽量配合父亲给乡亲们写好那一副副饱含着祝福与祈盼的春联。老家人过年,不仅要贴春联,贴窗花,还要挂年画。但我家很少买画,一般都是父亲亲手写的毛笔字。内容大致为“学海无涯”,“天道酬勤”之类。字写好以后,用金粉,或用棉线团蘸上给馒头点红绿用的食品色稍加装饰,盖上父亲早年自己篆刻的印章,一幅字画便大大方方贴到了墙壁上,既增添了几分书香气息,又能勉励子女好学上进,真是两全其美。

除了书法,父亲还喜欢篆刻,因有篆刻的基础,后来又学会了雕塑。为了贴补家用,父亲早年利用农闲时间背上工具去王家庙,九里滩一带给庙里供奉的神仙塑过尊身。在所有的爱好中,父亲对于戏曲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仅爱听戏,爱看戏,更爱唱戏,大小戏皆通。所谓小戏,即皮影戏和木偶戏。每逢庙会,若有管事的会长相约,父亲便叫上几个会吹拉弹唱的戏迷老朋友,背起戏箱开心而去。白天唱木偶戏,晚上唱皮影戏,一去就是三四天,既能挣点小钱,又能将国人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过足了戏瘾,乐在其中。

关于大戏,父亲演的多是每年过年村里闹社火时自编自演的戏曲小品,或眉户,或秦腔,内容丰富有趣又蕴含深刻的道理。有教育乡邻孝顺老人的,有鼓励人们重视教育的,有批判重男轻女观念的……而我最喜欢看的却是父亲演的古装戏《柜中缘》,父亲在这部戏中饰演一个为躲避官兵追杀,情急之中藏于农家女翠莲闺房柜子中的富家公子李映南。父亲的表演维妙维肖,唱念有板有眼,举手投足,好不潇洒!儿时的我每每在台下看戏,总不忘在其他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看!那个人就是我爸爸!”直到今天,只要想起父亲,我心里还是抑制不住为自己此生能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也许由于从小有父亲“这座大山”的庇护,如今都已三十多岁的我,无论遇到什么事什么人,只要我占理,我该说的必说,该争的必争,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有钱的,我就不吃你那一套……当然,这样的.性格与当今社会有点格格不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我是父亲的女儿么。记得当年的父亲,在历届在我们乡上当过官的干部眼中,那可真是一个“绝对特殊”的农民。倘若乡上有啥不合理的摊派想要老百姓买单,只要父亲知道,不管他还是不是生产队长,那是绝对行不通的。父亲读过的书多,懂得的知识多,道理多,口才又好,无论政治、法律、历史、哲学、文学……说起啥都头头是道。遇着那没水平的官,几句话就将他问得哑口无言。不过,乡干部多数还是好人多,大家“不打不成交”,一来二往,彼此了解了,自然也就成了朋友。

说起父亲读过的书,不得不介绍一下当年那个被父亲视如珍宝的“百宝箱”。所谓“百宝箱”,其实是一个大约一米五高,一米二宽的老式的大木头箱子。箱子里有父亲收藏多年的各种各样的书、报、帖以及曾经发表过的文章、已创作好的剧本、待发表的文章……小时候我不止一次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百宝箱”从上至下翻了个遍,虽斗大的字不识一石,竟也能饶有兴致地翻,囫囵吞枣似地读。回头想想,我家兄弟姐妹五个都好学文,应该都是受父亲的影响吧。

如今,我家由农村搬到县城已经有十几年了,弟弟妹妹们学有所成,家里条件明显改善,父亲的作品陆续在县刊《三边文学》、《无定河》、《靖边报》上发表,真为他老人家高兴!父亲常说,他这辈子,一是爱写,二是好唱,什么时候,要是能将他的文章刊印成册,再将他执着多年的“龙洲小戏”申遗成功的话,那么,他就此生无憾了……作为儿女,父亲的愿望,也便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一起努力,为父亲加油!父亲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也不枉父亲一生的辛劳与坚持。衷心祝愿父亲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硕果!祝愿父亲的“龙洲小戏”早日申遗成功!祝愿父亲健康长寿!

写于父亲节

篇5:描写父亲散文诗歌

描写父亲散文诗歌

描写父亲散文诗歌

《观慈乌反哺》

父爱

年代:【宋】 作者:【何梦桂】

有鸟有鸟名慈乌,群儿哑哑争相呼。

羽一毛一甫集思反哺,为报父母恩劳劬。

民彝天理久沦斁,闻此肝胆为昭苏。

禽虫微物岂知义,乌性至孝由中孚。

枭獍雏成躯为裂,伯劳雏长肉已刳。

天地生物无不仁,何至善恶相悬殊。

禽中孝子尔乌是,世上逆子彼二雏。

父母爱子恩罔极,子心能似父母无。

人生谁实空桑出,为感物类长嗟吁。

嗟吁不足日云暮,老乌抱雏宿夜树。

《父亲》

被风雨垒起的岁月

刻在父亲的额角上

深深地勾勒出智慧与人生

落花意已去

父亲的风采不再依然

逝去的痕迹盖满了遍地枯叶

萋萋芳草早已销声匿迹

岁月

何故如此匆匆呢

记得那一个黄昏

父亲携着我的小手去看夕陽

染着红霞天空

好像父亲期望着我的一个梦想

我心虚地不敢直视父亲期盼的双眸

浩瀚的云彩

好像父亲对我的那深深的爱

我幸福的想哭了

年轻时的父亲

总是对我说:我是大树,你是小树

现在 长大了的小树想对父亲说:

你永远是我的大树

《父爱》

有一种情感

轻易别说

说出会太不确切

有一种语言

轻易别谈

很平凡

亦很不平凡

醉了别说

梦呓别说

内伤是最痛的地方

当父亲的目光抚一摸一我的额头

鸿沟与距离

已是无意义的名词

不可思议的是血缘

在你最冷的时候

它依然是最暖的怀抱父亲

朦胧时候

父亲

是一座大山

坐在他肩头

总能看的很远、很远

懂事时

父亲

是一棵倔强的弯松

这才发现

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

而现在

父亲啊

你是一首深沉的`诗

儿子默默的读

泪轻轻的流

父亲

蔚蓝一片久远的天

一片幽绿神秘的山

宁静深沉的广阔大地

生机勃勃的芸芸众生

人与自然多么和谐的契机 田中的埂是优美的五线谱

随风飘舞的五谷是跳荡的音符

九曲绵延的山路是这天地之弦

是父亲们轻一盈的步划将它拨动

弹出的竟是生活的绝唱

汗水奔流在岁月开凿的运河

激荡着开拓的浪花

突起的青筋是力量筑成的长城

愚公移山的精神从这里延伸

月光滋润着这宁静的夜晚

房前流水带走了所有的疲惫

我触一摸的了鼾声中的祥和

还感觉了镜中白发的光芒

追忆父爱

我们也爱父亲

却和父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父亲的爱是海洋

岌岌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陽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父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父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爱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父亲心灵的广场

篇6: 描写父亲的经典散文

描写父亲的经典散文

6月17日,我接到了儿子在学校给他爸爸打来的电话,他说:“今天是父亲节,祝他爸爸节日快乐”!我顿然醒悟,今天我也应该回下娘家,和父亲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虽然,和父母同生活在一个小城,但因平时工作繁忙,也顾不得常回家看看,只是隔三岔五打一两个电话问候一下,没什么事也就懒得回去了,总把闲时的时间安排在自己身上。

今天听到儿子的祝福,我记忆的影子就开始慢慢的拉长、拉长……

父亲在我的记忆中,是很严励的,虽然从没被他打骂过,但他说起话来,总是让人生畏。父亲兄弟姐妹六个,他是长子,年轻时参过军,退役后便分在县城工作。

在老家,村里乡亲对父亲总是很敬重,每次父亲回老家,乡里邻居都会来家里坐坐,唠唠家常,也唠唠山那边的事,似乎父亲总会给他们讲很多很多山那边的故事,而他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在乡里邻居的眼中,父亲象是他们的大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在我的心里,父亲象是一座崴崴大山,高大威严,让人望而生畏,而从不敢走近他的身旁,更不敢奢望他会笑着对你说话,我在外读书的三年,我的记忆中没有收到过父亲的.只字片语,虚寒问暖只有母亲的字迹。

一晃时间过去了二十一年,我参加了工作,回家少了,再后来,我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回家就更少了。在我准备生儿子的时候,父亲病重,展转去了几个城市的医院治疗,未见好转,最后转至医科大学附院,在住院期间,我一直没能到医院看望父亲,尽尽儿女孝道。因为,儿子已经出生,那个年代,交通真的还不是很发达,没有手机,去省城只有火车。孩子还在月子里,我不知如何长途跋涉带着孩子去服侍父亲,还好有老公去了,能亲力亲为的为我照顾好父亲,让我心里少了许自责与愧疚。

父亲动了一个很大的心脏手术,病因复杂,好几种病纠缠一起,开膛破肚历尽人间生死,最后,总算逃过一劫。

当父亲痊愈出院回到家中,我带着孩子一起回家,看到了父亲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了威严,有的,只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慈爱,突然间,我感觉父亲好亲切。从没敢正眼望过父亲,这一次,我认真的看着父亲,发现,父亲老了,也瘦了好多,但让我欣慰的事是我还能伴着双亲同享天伦之乐。

似水流年,孩子十七岁,我也步入中年,但今年却是第一次为父亲过这样的节日,看着父亲眼角一道道的皱纹,心里不由感慨万分,不由举起酒杯,由衷的对着父亲说:“爸爸,今天是父亲节,您的节日,我祝你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父亲开心的笑着,母亲也接着祝福,一家人都举起了酒杯,一起同祝愿。

我喜欢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更喜欢看着父亲、母亲慈祥的笑容,做儿女的都想父母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过好每一天。也希望父亲一直保持这样的心态,多笑笑。

篇7:描写父亲优美散文

描写父亲优美散文

闪电,雷鸣,大雨瓢泼。

眼看水要漫过一楼的窗户……父亲光着脚,匍匐着身子,双手艰难地清理着下水道……突然父亲的腿被碎玻璃扎破了,鲜血直流,他忍着疼继续挖着,我急得大叫起来:“娘,娘……”

我惊醒了,出了一身冷汗,我怎么也睡不着了。我极力平静着自己的心情。多年来埋在心底的对父亲的思念泉涌而来。父亲慈祥的面容不断在眼前闪现。正直,勤老,善良,那就是父亲。

父亲是一村之长,可他什么时侯都是一身泥,一脸汗。记得那年夏天,太阳晒得人流油;父亲一直忙碌在麦场上,饭也顾不上吃;父亲叫大伙到井边洗洗脸,到树下落落汗,可他却一锨一锨地扬着麦子,汗水和着灰尘在他脸上刷出一道道印痕……我清楚记得父亲累吐了血,可父亲捧起饱满的麦子,放到鼻跟前闻一闻,眯起眼睛。很是惬意。

村里喂牲口的陈大爷临终前叫着父亲的名字,说父亲是村里最好的人。张家揭不开锅,父亲就把自家的粮食背去;李家的房子不牢靠,父亲就拿自家的木头去顶房子;村里有个孤寡老头,无人照管,父亲就把他接到我家里,细心照料。

生活困难时期父亲带头和群众一样领饭吃;每当父亲去食堂查看,炊食员都要给父亲拿好吃的,父亲不但不吃,还批评他们的做法。有些干部偷着杀猪,被父亲碰上,父亲不但严历批评了他们,还让他们把猪肉送到食堂去,父亲虽然得罪了一些人,却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村里无论大人小孩都敬重他,大事小事都来请他定夺,父亲无疑是乡亲们最可信赖的人。

因为父亲得罪了村书记,他就趁父亲在县上开会之际拔啦父亲的白旗,撤啦父亲的村长。当在大会上宣布时,二姐吓得浑身发抖,有些村民虽有不满,可没人敢仗义执言。等父亲从县城回到家后才知道发生的'一切,他什么也没说,这都是他平时太爱管闲事的结果。书记作风不检点,和妇联主席不清不白,父亲多次批评他俩,他们表面接受批评,可暗地里恨死了父亲。那个村民拿了公家的东西,父亲会第一个站出来制止;哪个干部犯了错误批评说教的总是父亲,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这都为他下台埋下了隐患。

父亲和乡亲们一同劳动,重活累活从不推让,还业余给队里的猪舔食,独自一人拦下了两个人干的活(烧烟炕),他一天到晚都在北地的烟炕劳作,六月的天坐在树荫下都嫌热,可父亲一天几次往七八十度的烟炕里钻,每次出来都是大汗淋漓,衣服没一点干的地方。晚上就睡在炕屋边上的棚子里,整整一个夏天,炕出了一炕又一炕金黄的烟叶,没出一点事故。等秋收完时,父亲病倒了,他太累了。从县城转到省城才保住了父亲的命。

父亲身体痊愈时全队的人都要选父亲当生产队长,父亲年龄也大了,再加上得了这场大病元气损伤不少,在我的阻挡下才推掉了此事。可大家是太信任父亲了非要他当保管,父亲不干,可大队书记也来做工作,说父亲是党员一定要担起此任。没法推辞父亲就接下了,他一直干到六十多岁,最后父亲选了位他自认为老诚的年轻人,父亲把手续交给了他。

父亲是极普通,极平凡的人,他平平静静地来,又平平静静地离开;然而,父亲用他的言行告诉人们一个真理:为人要真真实实地活着。我思念父亲。

篇8:描写父亲的散文

描写父亲的散文

父亲清瘦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这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酸酸的、涩涩的、泪水直在眼里打转,父亲,我踽踽独行的老父亲啊,你怎能让我这做女儿的放心呢?

母亲过世三年多了,每年的清明节,怕父亲伤心,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去祭奠爷爷、奶奶和母亲。今年,由于老姑的到来,父亲陪着老姑,第一次来到了母亲的坟前,我们都没有说话,只在心里默默地祝福我的亲人们在那个没有忧伤、没有烦恼的极乐世界过得安好!

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母亲的病复发最后一次住院治疗,当我们得知母亲终究即将要跨过通往死亡的门槛时,父亲在医院楼道里抑制不住、喷涌而出的眼泪,母亲生病以来,父亲第一次流泪,我知道,那泪水中包含着对他自己的自责、对母亲的愧疚,但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不舍……我不知道怎样来安慰父亲,我们相拥而泣。

父亲是一位教师,他不善言辞,也不善于交际,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热爱的三尺讲台,他热爱他的学生,热爱他的职业,每每提起他的学生,脸上总会不自觉地洋溢出自豪的神情,话也不自觉地多起来,说也说不完……可打我记事起,父亲和母亲一年当中却总是聚少离多,几乎常年在外工作,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在那个时代,不像现在这样交通便利,父亲每次都是步行回家,在家呆的时间还没有在路上走的时间长,总是来去匆匆,更不用说能够替母亲分担家里的农活了。所以,家里几乎所有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人身上,而母亲却毫无怨言,默默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直到父亲退休,母亲才得以过上了和父亲相依相伴的日子。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性。父亲虽说不是什么成功人士,但在母亲心里却是可以永远依附的一座大山,那山,深沉,高大,而母亲就是从山底缓缓升起的五彩雾纱,更赋予了大山特有的.神秘和灵性。如今,那五彩雾纱随风飘散,山也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机,就如冬日的山一样萧条!

自从母亲过世之后,父亲大都是一个人孤寂地生活在原先和母亲一起生活的那间屋子,三年了,一切都没有改变,每天几乎是足不出户,只与电视为伴。也许,在父亲的心里,母亲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也只有在那间屋子里,他才能感受到些许的寄托和温暖吧。我们也多次劝说让他跟着儿女们一起生活,但每次,他都只是小住一段时间,就着急回去,父亲始终还是惦念着和母亲相依相伴的那间小屋。我想,他是怕在外呆的时间长了,母亲会感到孤单吧!

“时间可以治疗伤痛”,这句话有它的道理,但时间能治愈所有伤口吗?我认为它只能治愈某些伤口,失去亲人的伤痛要多久才能走出来,又能走多远,到什么程度?也许会让伤口变小,但每隔一段时间,伤口就会再次裂开,流着脓、甚至还淌着血……

篇9:父亲的描写散文

父亲的描写散文

带着两个儿子回娘家,母亲独自一个人在院里做家务活,和母亲闲叨叨,许久未见爸爸的身影,就问母亲,父亲哪里去了?母亲轻描淡写地回答着,这段日子没事干,他着急了和别人去市郊干活嘛!

没钱花了?为什么去那么远干活?我的心一阵紧收,突然难受起来。一位将近七旬的人,怎么经得起有时间组织的工队苦累!

母亲解释道,不是,你爸干活惯了,闲不住,在家着急,那天在外边玩,别人问他去不去干活,他一听就想去了,拦也拦不住。

我一时无言,去了就去吧,也许那活可以做得来。又想着,还是做不来最好,做不来赶快回来就不再想着出去了。如今几天过去,父亲是否能习惯?

妹妹给母亲打电话,也知道了父亲出门的事,发了一条微博:知道爸爸出门打工,我的心就像被剜了一下。这句话着实也让我心疼,但我们知道,以父亲的脾气,我们姐妹几个是左右不了他的意志,只好任之继续下去。

在我的记忆里,年轻时的父亲是头脑灵活、思想前卫的一代人,因为是奶奶的长子,在姊妹中时时处处以大家为重。我记事起,一大家子人共同生活在爷爷奶奶为中心的家庭里,热闹而快乐着。太多童年的记忆在淡忘,唯有一件小事,是从奶奶口中得知。我刚会说话那年,每天都缠着父亲抱着我玩,父亲不抱弟弟也要抱着我,那天父亲去队里(那时是生产队)修柴油机,没有理会我的哭闹就急匆匆走了,我就使着性子在地上哭,谁抱也不让,谁来抱我我就在地上一蹲一蹲往后退,不料刚好蹲在一节圪针上,被刺的剧痛加深了我的委屈,哭得更厉害了。直到父亲从队里回来,一看我不听话的样子,抱起我一巴掌下去打在我屁股上,是我强忍委屈停止哭啼。父亲的行为自然少不了奶奶一顿呵斥,抚摸着我的屁股低头无语,查看着被圪针扎过红肿的地方,一阵心疼,轻轻揽着哄我入睡。每逢知情者逗我问伤怎么得的,我就说是爸爸打的,众人便笑起来,当然是笑我的任性和狡辩。

童年的时光总是短暂,我就迈进了中学校门,那天放学回家,陪奶奶出的大门,小脚的'奶奶突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大腿骨折了。从此奶奶再也没有正常人一样站起来走路,靠着双拐只在院里有限的空间活动,失去了劳动能力,抵抗力越来越差常常生病,父亲悉心观察尽心照料,直至十年后奶奶带着无限眷恋驾鹤而去。父亲怕爷爷受不了打击,处处照顾着爷爷的情绪,三年后爷爷也随奶奶溘然而去。

送走了爷爷奶奶,我们几个姐弟也已成人,不料母亲突然生病神智不清,需要赡养外公的职责也落在父亲肩头,一个人同时照看两个,从没见父亲烦过。那个冬日外公安详离去母亲都不知道送他一程,值得欣喜的事,苍天有眼,两年后母亲竟然奇迹般康复,一家恢复到从前那种正常的生活。

如今,我们姐弟已经中年,两个妹妹也相继出嫁,父亲青春不再,本该儿女反哺于他,他却依旧劳碌不停,分担儿女的生活压力,不能不让我们愧疚。

我给妹妹回了条信息,过几天是否回来 。妹妹留话,是一定要回的,参加九妹婚礼 ,是重中之重。说起姊妹四个,弟弟在父母身边照应,妹妹对父母的付出,也远远超出了我这个姐姐,特别是老二常年在外,家是她不变的牵挂,逢年过节常常给父亲寄钱,买衣服,尽管受父亲阻止仍照做不误。

天气转冷,冬天来临。九妹出嫁日子到了,堂叔堂婶兄弟姐妹一大家人又一次聚在一起热闹着。五弟忙前忙后,俨然成熟哥哥的姿态,几个月身孕的五弟妹挺着大肚子前后招呼,温馨的气氛在这座刚落成不久的院里洋溢着春天般的温和。

九妹和五弟是父亲一母同胞弟弟的一双儿女,也就是我亲叔父的孩子。想当年,叔父因为疾病突然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兄妹两个,被病痛折磨的不成样子的叔父临终到出殡,兄妹俩哭的声音嘶哑,连同我们姊妹几个都痛苦附声悲伤不住,手足无措。面对手足离去痛心不已的父亲清泪两行,沉默不语脸色凝重,岁月在额头的皱纹一夜之间又刻上深深的几道。

监护五弟和九妹,比起我们几个,父亲显然多了一种更多的麻烦,管教轻重处理方法都较之我们费心许多,这种难以把控的尺度绝非其他身外之人能体验得到。五弟生来调皮好动,父亲除了照看他兄妹俩吃喝,还时刻为他的安全担惊受怕。

转眼之间,五弟九妹长成了大小伙大姑娘,五弟开始知道担当,让父亲备是欣慰,九妹也随着一帮姑娘出去打工,随之他们的婚事成了父亲心头病。 五弟条件差,哪家姑娘愿意嫁他?父亲委婉的指点五弟勤俭节约积累财富,期间九妹显然比哥哥懂事很多,不久兄妹俩就委托父亲帮忙要盖新房。父亲暗喜,每日里早起打点,忙前忙后,新房渐成,踏实感驱赶了父亲所有的疲惫。年初偶然的机会,身为公车售票员的弟妹利用工作便利为五弟介绍一位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好事成双,这件事让我们全家都欢欣不禁。一年不到,弟妹再次促成九妹的婚事,父亲心头的两块大石头终于落地。

宾朋满座,喜气洋洋,父亲掩饰不住内心的欢悦,微笑挂在脸上。人人提及五弟九妹的婚姻,瓜熟蒂落天赐机缘,一年上下,两件大事落实,不但了却父亲心愿,全家人都倍感轻松。五弟娶了好妻,九妹嫁了好人家,告慰九泉之下的叔父。

客人散去,全家人依然沉浸在那种喜气氛围里,我们姊妹几个聚在一起,谈起父亲今后别太劳累,我们一起出钱让他闲居家中,这个意见父亲坚决不肯。

闲着干什么,仰脸看天,低头看地,坐下来看蚂蚁?你们姊妹觉得什么不干都是福?不是,什么是福,福就是我们老了还能来回走动,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等真正做不动了,你们再养我吧!

我们不再说什么,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心里敞亮,只要开心就随他吧。至于做不动了的日子,我们还是让它来的慢些吧,惟愿父母安康,心情舒畅!

篇10:描写父亲的散文

父亲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已经到了人生的秋天。古语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父亲却身体硬朗,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虽然早已退休在家,但他的时间观念仍然很强,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父亲有个本子,上面记录着很多事。比如,某月某日,哪个同学的孙子要结婚,该去参加婚礼。今年暑假,哪几家亲戚的孩子该考大学,该安排时间一一去送贺礼。明年又该是哪家的孩子该上高三。哪天是哪家亲戚过生日,该去贺寿。总之,小小的本子各式各样满满的内容。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中学教师,后来当校长。他亲手教出来的优秀学生一批又一批,当然其中也不乏调皮捣蛋的“活宝”。每届学生里都有这样那样的调皮学生,无论哪个被老师认为无药可救的调皮精被送到父亲面前时,父亲总会先了解情况后,先把老师安排走,再语重心长的教育学生。他从来不打击辱骂学生,而是把他们当朋友对待,总是和颜悦色的教导他们。每一个梗梗着脖子,满脸的不服不忿走进办公室的学生,走出他办公室时,都像温顺了的“小马”,不再吹胡子瞪眼的闹啦,都听话的回班级好好学习去啦。

我真的特佩服父亲的这套本事。我问过父亲,为何这些不温顺的“烈马”到你手里他就驯服了呢?父亲笑着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当然也有缺点和短处,你应该扬其长而避其短。总抓住他的短处不放,他自然就不训服。要努力去发现他的优点和长处,无论在哪个方面有优点都好,并以此来说服他,让他认为有人认可他,欣赏他,再帮助他树立信心,他自然就驯服多了。然后再指出他与老师对立的错误,老师都是为了他好才教导他的,他也就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懂得这个道理了。

噢,原来如此呀。我才懂得为什么那么多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佩服父亲,包括他的同事、下属和学生都喜欢和他做朋友。

现在父亲早已退休了,但他却闲不住,种花养草是他的爱好。最近更是情绪高涨,原因是老家的村长找他写村志呢。这个活对于父亲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来说,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于是他又拿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去。

他每天都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的去走访村子里的老人。哪家有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曾经是傅作义部队的下属,他当过几年兵,参加过什么战役。还有哪家有个年近九十岁的抗美援朝老兵,他服过几年役,受过哪些奖。村前有一条小河,有着一个怎样幽美动人的故事。山后有一座水神庙,庙宇有着一个什么样神奇的传说等等。他都认真的听着讲述者的陈述,把每一个细节都仔细记录,认真记载上他们曾经的辉煌。从古山战役开始,一直写到现在,时间跨度之长,事件之多,难度之大都可以想象。

他每天一回到家,就赶紧坐在桌前,认真地整理他收集来的资料,唯恐有所疏漏,得赶紧整理在册。看到他奋笔疾书的.样子,根本不像个七十岁的老者,相反,更像个正值壮年,风华正茂的后生。有一次,为了证实我村曾经出过王妃的事实,父亲顶着烈日,骑摩托车走了八十多里山路,到藏龙山上找一位据说是当年王妃的表侄子,他也已是一位八旬老人。去求证此信息的真伪,结果证明此王妃不是出在我村。

他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敬佩不已。我心疼父亲的劳苦,认为他那么认真干嘛呀,随便写上不就行了,当年的事根本没人能考证的。但父亲却郑重的说;“做任何事情态度都要严谨,我写的是历史,是要留给后代儿孙们看的,不可以随便应付。”

父亲有着老一辈人做万事都认真的优良传统,做事如此做人更是如此。横排门类,把门类的事件都整理好。竖排事件,都按时间顺序一一记录清楚。他把记录先整理成稿件,然后在电脑上打字、排版、并找出错别字,最后定稿。每一个细节都认认真真的完成。真像个刚刚上学的孩子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

经历了一年多的忙碌,他终于交作业啦。看着他整理着东西,连同手稿,厚厚的一大摞。看着这一大摞纸张和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这字里行间哪里是村志,分明满是父亲血汗的结晶嘛。我为父亲收获的成功而喜悦,更为他做事的认真执著而骄傲。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和父亲漫步在秋天的枫林。清霜染红了枫树的枝叶,红得像火一样的枫叶丰硕的挂满枝头,微风吹来,它们摇曳着,太阳暖暖的照耀着秋天的大地,阳光下枫叶闪烁着金色的光泽。

忽然觉得,父亲不正如这满枝的红叶吗,越是经历了风霜,不是才更彰显他多姿的生命内涵吗。虽已是深秋,但他却依然绽放着青春最美的活力。

《背影》教学设计8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探讨朱自清的散文特色

贾平凹散文的赏析

林清玄散文艺术特色

《背影》教学设计9

背影教学设计

课文《背影》的教学设计

《背影》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背影课文教学教案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描写我的父亲的散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背影》优秀教学设计2023-02-04

背影教案设计一等奖2022-06-06

背影的教案2024-01-02

背影的教学方案2022-10-15

背影课件2023-03-08

《背影》原文及赏析2023-03-18

背影 教案2022-04-30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2023-12-23

课文《背影》教学方案2023-02-14

《背影》原文内容2023-07-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