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

时间:2022-04-30 00:46:2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斯达尔查”为你分享10篇“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

篇1: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

海尔告诉你企业为什么要做诚信

没有哪个企业不明白诚信对于立企、兴企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差异却很大。企业能不能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上保障并发展自己的诚信呢?海尔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语,叫作“真诚到永远”。海尔总裁张瑞敏解释说: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到永远,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好像没有哪个企业不明白诚信对于立企、兴企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差异却很大。企业能不能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上保障并发展自己的诚信呢?顾客永远都是对的“顾客永远是对的,”张瑞敏说:“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任何问题,错的一方永远只能是厂家,永远不是顾客,不管这件事表面现象看来是不是顾客的错。”

一位农民来信说自己的冰箱坏了。海尔马上派人上门处理,还带着一台新冰箱。赶了200多公里到了顾客家,一检查是温控器没打开,打开温控器就一切正常了。海尔管理层却就此进行认真的反思:绝不能埋怨顾客,海尔必须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要把说明书写得让所有人都读懂才行。 1994年夏天《青岛晚报》发了一则报道,谴责本市一名出租司机把顾客买的海尔空调器拉跑了。海尔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给这位顾客送去了一台空调器。这条消息再次成为新闻,社会舆论一致赞誉海尔助人为乐,但海尔人认为:这件事真正的责任还在企业身上,如果我们把空调器直接送到顾客家里,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由此,海尔酝酿推出了无搬动服务。服务是向用户买产品售后服务环节不能产生利润,却要求企业较大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因此有不少企业把售后服务视为负担,多数是借用别人的网络代理服务。海尔投资建立了自己的维修服务体系。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依靠别人的网络,很难达到海尔的质量与服务要求。更要紧的是,海尔将会因此失去与用户沟通、了解需求信息的重要渠道。海尔认为营销的本质不是卖,而是买,是海尔花钱向用户购买信息。当把服务视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环节时,这种服务便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主动和有意识的行为。因为市场永远在变,如果只是满足显现出来的需求,只能是跟在市场后面;如果能去寻找潜在的需求,就成为市场的导向。洗衣机销售淡季在每年的5月至8月。为什么夏季衣服换得勤,买洗衣机的反而少?客户反映,不是夏天不需要洗衣机,而是因为市场上的洗衣机容量都大,一般是5公斤左右的,夏天衣物少,用起来不方便。为此,海尔开发了1.5公斤小型洗衣机,不仅在国内淡季市场大受欢迎,还大量出口。

四川一位顾客反映海尔洗衣机质量不好,出水口经常被堵住。经过了解,原因是他经常用洗衣机洗红薯。技术人员得到这个信息认为太荒.唐了,洗衣机怎么可以用来洗红薯呢?但海尔认为,这是一条非常宝贵的信息,说明顾客有了这个需求。后来,海尔就推出了一种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红薯、洗土豆的洗衣机。还有一桩被业界人士称颂为“用户小小遗憾,引发空调器服务革命”的故事。有位室内装潢设计师在进行装修时专门选择了海尔风管式家庭中央空调,并根据经验预留了两个出风口。实装时才发现空调出风口与预留位置有一定差异,装修留下小小遗憾。消息辗转传至海尔商用空调部,他们当即派出专业设计及安装人员上门服务,对原设计进行整修,直到用户完全满意。事后不久,海尔集团便举行新闻发布会,继开办中央空调用户学校后,又推出空调专业设计师服务模式。这些举动不仅使海尔赢得了用户的信赖,更使他们赢得更大的市场。 用机制保障真诚持久从“顾客永远都是对的”到“用户打一个电话,剩下的由海尔来做”,从“真诚到永远”到“国际星级服务一条龙”,海尔的理念在延伸。海尔认为:所谓服务是广义的,是从了解用户潜在需求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直到送达用户的全过程。做好一个产品,做好一段时间的工作,做好一部分顾客的工作并不会很难,但要天天如此,真是太难了。怎样才能达到“真诚到永远”、“顾客满意到永远”呢?海尔在实践中提出并逐步完善了一些管理思路。 ————以创新为导向的螺旋上升的三角结构。三角的一端是市场需求,一端是产品创新,还有一端是质量保证和服务体系。需求是导向创新的来源,通过主动搜集世界各地市场的各种需求来确定创新的课题。创新课题一经确立,便被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网络,保证把产品推进市场并反馈新的需求,就这样不断循环、螺旋提高。 ————斜坡理论。经营中的组织好比是放在斜坡上的一个圆球,圆球随时都会滚下来,因此必须给它一个止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组织的基础管理。有一次张瑞敏到日本考察一条生产线,日本老板对他说:“这里一个真正合格的贴商标的工人需要培养两年的时间。”这使他深受启发:贴一个商标没什么难的,然而把一个简单的事成千上万遍准确地做到位,肯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对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一台冰箱需要经过156道工序、545道工位,他们把每个时间的每个动作都分解到位,每项指标都落实到人,从而造就了优质的生产线。

实施国际化战略后,海尔提出了新的口号:创造国际美誉度。他们认为,只要有钱打广告,知名度就上来了,但顾客不一定满意。质量和服务都合乎相关法规要求,产品就有了信誉度,但却没有研究顾客真正的需求。美誉度就是在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基础上,满足顾客潜在的需求。迄今,海尔先后在欧洲、美国、亚洲等地区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并在海外建立18个设计中心,56个贸易中心和40000多个营销网点。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在国际市场创美誉,创出国际名牌。

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的涵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道德文化的核心,在古代早就有过许多论述,如“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从现代意义上看,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一种用来评价人的基本尺度,而且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黄金原则。企业诚信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以信取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具有经济学价值,是对企业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价值的肯定,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烟草流通企业比喻成“舟”,那卷烟零售户就是“水”,载舟覆舟,根在信用。烟草流通企业的真诚服务将直接决定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满意度,而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也直接决定着烟草流通企业的发展前景。

企业文化是指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涵盖了企业和人员一切思想和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在价值理念上的体现,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它在传统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不仅对企业经营业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每一个获得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拥有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并作为其每一步发展进程中共同遵守的精神指引。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以及企业制度文化的总和。

二、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大量而广泛的实践证明,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但是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万古长存的,它是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孕育于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企业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通用电气公司在给其股东的一封信中首先讲的就是企业诚信问题,“诚信是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点。诚信意味着永远遵循法律的精神。但是,诚信也不远远只是个法律问题,它是我们一切关系的核心。”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形成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独特文化特征,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诚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提高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方针,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和发展。

2、诚信是促进企业内外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企业管理来说,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沟通的问题。一个企业有了乐于沟通的诚信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就多,友情就多,心气就顺,人气就旺,就有利于克服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有活水才有活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能是死水一潭,不会有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3、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只有坚持做到“内诚外信”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基础。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只有真正赢得零售户,提高零售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公司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更快的开拓市场,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增长,在更长远的时间跨度上获得最大利润。

四、构建以企业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上文提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以及企业制度文化的总和,建设企业诚信文化也必须从这四个层面入手。

1、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必须在精神文化层面培育企业的诚信理念和诚信精神,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企业价值为实质,企业精神为核心,企业精神现象为载体的经济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从培养诚信精神、诚信意识入手,以忠于企业的团队精神为重点,以敬业、务实、创新、奉献等为内容,规范企业和职工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基础,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为企业的振兴而攀登、奋斗。培养企业诚信理念和诚信精神,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诚信观。首先,要在企业内部确立诚信的共同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的前提;其次,还要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坚持正确的价值和道德导向,结合营销、专卖、配送一线工作实际,培养和强化企业员工的诚信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诚信服务水平,在企业上下牢固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使诚信意识真正深入人心,融入到日常工作规范中,变成自觉的行为与行动培养,从而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

2、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建立保障诚信行为的制度和规范

制度是企业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源配置总是通过各类经济主体之间,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而制度能够有效协调人际交往,减少人际世界的复杂性,鼓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赖,使人们认识到诚实守信,服从制度可以实现双赢,从而自觉地遵守规则,避免人们在交往过程当中的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使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变得更易理解和更可预见,防止和化解冲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制度应当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企业诚信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加强能够起到强化作用。诚信应当纳入企业的规章制度,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宣传和销售之中,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并最终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遵守,使诚信行为普遍化。另外,在建立诚信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诚信奖惩制度,加强约束和激励机制,形成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诚信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失信者进行批评和处罚。使企业给人以责任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诚信服务意识和诚信服务水平,使员工将个人成长与企业兴衰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内外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

3、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就要注重企业诚信行为文化的培育

行为是意识的体现。行为文化是指企业集体和员工个人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即在企业生产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企业集体行为,企业领导的行为,企业先进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统一的企业集体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石,是各项工作围绕企业目标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要积极培养全体员工乐观向上、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使个人行为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变制度规范为行为规范,变外在约束为内在约束,从而彰显企业价值观制度化与员工行为习惯化的高度统一。企业领导是企业经营决策者,也是企业伦理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伦理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同时也对企业员工伦理素质的提升产生着深刻持久的影响。因此,企业领导应在树立企业诚信形象的过程中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为全体员工树立典范。其次企业应通过各种活动推选出企业模范人物以更好的引导全体员工的诚信行为。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大都是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被全体员工推选出来的普通一员。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是员工心中的楷模。最后要注意企业员工群体诚信行为的塑造。企业员工群体诚信行为决定着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好坏。企业不仅要提高员工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还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以精通业务技能,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以优质的产品销售和市场管理取信于消费者,取信于社会。

4、建设企业诚信文化,还要加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全体干部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企业外在性的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有: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办公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设计等。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一项产品是否质量优良,一项服务是否尽到了责任,都体现了企业的诚信度。只有优质的产品和诚信的服务,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才有保证。

篇2:诚信成功的例子精选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太太,一贫如洗。她东拼西凑地开了一家零件批发商店,多年之后竟然腰缠万贯。何以至此?因为她坚信“一毛钱”中有诚信,即每盒零件只赚一毛钱。有一次,买方算错了钱,老太太立即转了几趟车,亲自把钱送还。如今,这位文盲老太太依旧过着多年前的清苦日子,依旧坚持“一毛钱”的诚信,丝毫未因富裕而“昏头”。有人问她为何这样做,她只是说:“我觉得舒坦。”

篇3:海尔为什么成功?

善于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并同自己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是每个管理人员重要素质,海尔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的一面旗帜,它的管理经验被无数专家探讨过、研究过,褒贬不一。很多专家也曾发表文章谈“海尔的成功经验”,主要观点不外乎这么几种:一、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先生个人的成功;二、海尔的成功是品牌战略的成功;三、海尔的成功是服务战略的成功;四、海尔的成功是海尔狠抓基础管理,实施OEC(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结果;五、海尔的成功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以上观点都有道理,但我认为都没有谈到问题的实质。根据我在海尔的经历,以及对它的了解和感悟,我认为海尔的成功关键是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力量是最可怕的,一是资本的力量;二是文化的力量。资本主要解决“物”的问题,是物质方面的事情;而文化主要解决“人”的问题,是精神、追求和创造力方面的事情。当二者结合到一快的时候,企业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在初创时,一般的情况是资本比较匮乏,当企业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都会向企业集中,资本不再是企业的稀缺资源。这时,企业最缺乏的是精神、追求、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就是企业文化。管理不是万能的,它可以不让员工出错误,但它同时也能扼杀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也就是一句空话。如何让员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进行创造,一直是经营者、管理者力图解决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要力图达到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无形胜有形的时代,对一个初步完成资本积累的企业来说,文化的力量远远胜过资本的力量。

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更没有保证企业文化体系得以落实的人力资源系统,

企业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一个企业文化系统至少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企业使命,它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凝聚员工的力量,是企业的价值源泉;企业的愿景目标,它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目标,是员工发自内心的渴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在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决定了企业价值实现的原则、途径、方式和方法;企业核心口号,它是指企业如何把自己的价值同社会实现良好沟通,是对社会(尤其是客户)的一种承诺,它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对企业的识别,以同其它同行相区别。在张瑞敏那篇《海尔是海》的文章里,他以大海的气魄和胸怀回答了海尔存在的价值、追求的目标和企业要坚持的价值观,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壮山河的美景,它让每个员工真正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并且深知自己的价值如何同企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这是激励海尔每个员工前进的根本动力,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重用什么人往往最直接体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可以说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人力资源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能力如何与工作岗位要求匹配;二是员工个人目标如何与企业目标一致;三、员工个人价值如何与企业价值统一。而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最重要、最关键,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统一。很多高层员工同企业分道扬镳往往是价值追求不一致造成的。在哈佛管理学院,张瑞敏的讲话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在中国给每个员工充分发挥的空间很重要”。或许这也正是海尔为什么坚持“赛马不相马”用人之道,实行“员工竞聘上岗”的原因。在海尔,力求做到用人的公正,员工升迁靠业绩说话。在海尔,业绩突出,被破格提拔和重奖的的员工不胜枚举。

篇4:通过诚信成功的例子4个

盖尔曼从小做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很少犯错误。当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他也会马上指出来,毫不顾及对方的面子。

一次,叔叔依斯雷尔来他家做客。依斯雷尔常常在各地旅行,孩子们都很喜欢围着他,听他讲各种各样新奇的事情。依斯雷尔看着不断提问题的小盖尔曼,觉得这个孩子又聪明又好学,十分喜欢。知道小盖尔曼喜欢搜集古代钱币,依斯雷尔掏出几个钱币说:“这是提比略皇帝时候的硬币,我玩意中得来的,现在送给你了。”

依斯雷尔笑眯眯地望着小盖尔曼,以为自己的慷慨会得到感谢。

可是,小盖尔曼

篇5:海尔成功的奥秘

海尔在美国成功的奥秘:

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举行了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的奠基仪式。一年多以后,小小海贼王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生产线上走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从海尔最初向美国出口冰箱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冰箱已成功地在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美国的零售巨人沃尔玛连锁店开始销售海尔的两种小型电冰箱和两种小型冷柜,小小海贼王官网并同海尔签订了再购买10万台冰箱的协定。海尔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学生宿舍和办公场所使用的小型电冰箱。目前,这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该型号冰箱的25%,在赢得新的连锁店客户之后可望增至40%。海尔在卧式冷柜方面也取得了成功。该产品在美国同类型号号中的市场占有率为1/3。海尔的窗式空调机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该产品已占美国市场的3%,又翻了一番。

美国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市场,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小小海贼王船医的神圣使命亚洲许多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上栽了跟头。台湾的Acer在过去10多年里花了10多亿美元在美国推销其品牌,但终因亏损严重而推出了美国市场。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艰难,我国国内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接单生产或OEM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例如,科龙在香港和东南亚的销售打的是它自己的品牌,但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都是OEM方式,即它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都以美国公司的品牌销售。例如,目前在沃尔玛连锁店销售的Magic Chef牌冰箱就是科龙设计和制造的。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打出中国品牌的企业,海尔是第一家。

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眼中,海尔国际化就像一盘棋,而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高手下棋,张瑞敏选择地高手就是欧洲和美国。

海尔决定用自己的品牌进军欧美市场,其榜样是日本的索尼。20世纪60年代,索尼在国际市场上还默默无闻,他们每一个新产品上市时,都首先投放到欧美地区,打出影响后再到日本和其他国家销售。索尼由此而成为一个世界性品牌。

美国家电市场品牌荟萃,竞争激烈,几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的竞技场,而且在美国本土,家用电器也早已是成熟期的产品。通用、惠尔浦和Maytag这三大美国电器生产商虎视眈眈,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一场商业激战在所难免。那么,海尔靠什么来同这些美国企业叫板呢?

1、 美国市场调研

1) 需求潜力

、19中国出口美国的冰箱分别为4718万美元、6081万美元,其中海尔冰箱分别占1700多万美元、3100多万美元。据统计,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现在的冰箱出口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据统计,目前在美国180L以下小冰箱市场中,海尔已占到超过30%的市场份额,达到50%;但海尔大规格冰箱长期因远隔重洋而无法大批量进军美国市场,如果项目见效后,海尔冰箱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合理,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2) 消费者的需求结构

目前,在美国200L以上的大型冰箱被GE、惠尔浦等企业所垄断;160L以下的冰箱销量较少,GE等厂商认为这是一个需求量不大的产品,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去开发市场,然而海尔发现美国的家庭人口正在变少,小型冰箱将会越来越受欢迎,独身者和留学生就很喜欢小型冰箱。

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说:“海尔战略的另一部分是对消费群体的定位,它很正确,它针对的是年轻人。老一代习惯于像GE这样的老品牌,年轻人对家电还没有形成任何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因为他们刚有自己的第一个公寓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第一个家,买自己的第一个电冰箱。所以,我认为定位于年轻人是明智的决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海尔决定在美国市场开发从60L到160L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箱,这些冰箱的需求潜力很大。

2、 市场营销方案

1) 产品

产品设计采用当地化战略。强调针对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设计和销售产品。这种战略的最大优势是对所提供的产品特别考虑了不同地方的需求差异。如电冰箱,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气候带、电压状况及消费习惯,所以对冰箱的设计要求也是各有所爱。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他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例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海尔当地化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酒柜。这是一种具有华丽的外观,采用磨砂玻璃门、曲线造型、柔和的内部灯光、滑动式镀铬食品架的产品。该产品的第一个型号207月份投放市场,售价400美元上下,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纽约的P . C . Richard & SON百货商店的大厅出入口处和洛杉矶最著名的零售商店Best Buy商场展出,反映都不错。海尔希望在20销售10万台这种产品,年下半年,将有12个品种投放市场。计划到销售额达10亿美元。从海尔在美国的营销队伍的构思和设计该产品到产品投放市场,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为特定人群创造的产品被称为定制产品,海尔开拓欧美市场的另一个先锋就是定制产品。最近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海尔能将惠尔浦和通用公司挤出去吗?》的文章,提醒美国公司关注海尔的发展,文章认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名牌产品应该小心中国海尔产品的发展战略;因为老牌子已经不再是美国年轻人的首选,他们很愿意尝试一些新品牌,海尔正在通过这一手段占领美国市场。

海尔并不满足于在缝隙中求生存,在美国家电巨头占主导地位的大冰箱等产品上,海尔也正在与GE等品牌一试高低。

海尔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使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就是一个例子,它既解决了国际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开发无氟冰箱的同时实现了节能50%的目标,不但发明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还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果。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达到德国A级能耗标准,凡购买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的德国消费者可得到政府补贴。在美国,海尔产品达到美国年的能耗标准。

一个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最核心的环节在于设计。海尔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设计本土化。20世纪90年代初,张瑞敏在考察孟加拉国市场的时候,发现一直雄霸当地市场的美国家电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是产品型号单一、样式陈旧,得不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同。他意识到海尔必须选择一个最适应当地消费者习惯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再以本土化设计的方式,将其它海尔产品源源不断地引入当地市场。

现在海尔已经专门为海外市场设计了几百种产品。这些产品的大多数都融合了海尔海外设计中心的智慧。从开始,海尔在世界各地寻求可以合作的家电产品设计工作室,由海尔控股,双方以利益共享的合资方式组建设计中心。目前,这样的海尔设计中心共有18个,广泛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同时还配备有几百名本土的专业设计师。海尔分布全球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设法满足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消费需求,海尔产品市场拓展到100多个国家,海尔在设计本土化实践中已经锤炼出一种融合多元文化内涵的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成为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 价格

很明显,目前海尔在美国市场占得先机是因为其低廉的价格。因为劳动力成本这一项是美国企业所难望其项背的。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里,海尔“2.7立方英尺冰箱”的零售价仅为115美元,而14、3立方英尺冰箱则为350美元,这要比惠尔浦同类产品价格低了50美元。

在国外设厂的目的,一是使产品更加本土化;二是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使价格更具竞争力。

年4月30日,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生产基地奠基,生产基地位于南卡罗莱纳州首府附近的汉姆顿市。生产基地占地44、5万平方米,计划分6期建设。首期项目是建筑面积为2、7万平方米的电冰箱厂,该项目已于3月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第六。在美国设厂可以有效地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如运费,去年美国就曾将亚洲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费提高50%不等。此外,将来还会遇到技术壁垒等“入世”也无法解决的难题。因此海尔认为“进入”成本是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 促销

打出品牌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广告。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年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在美国将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幅的广告:1—888 –76HAIER,这是海尔在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海尔美国总裁麦克尔•杰梅尔称:“现在我们还不能和那些最著名的品牌竞争,他们的广告都是登在电视黄金时间和著名杂志上面。但是,海尔有自己的打算,我们现在用的是一些实用的手段,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同样能够逐渐提高海尔的知名度。如2004年3月,我们花了1450万美元,在纽约曼哈顿的格林尼治银行大楼租下了一套办公楼,作为海尔公司欧美总部。”

另外,海尔还在康登地区花了4000万美元,雇佣了230名员工专门为格雷格连锁店生产冰箱系列。这一系列的行动受到了美国媒体的关注,一些媒体报道称,海尔在美国无形中做了广告,给竞争对手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美国知音报道“海尔在美国大展拳脚”;《麦肯锡季刊》2003年第3期推出记者吴一冰对张瑞敏的专访——《中国电冰箱巨头》。

总结:对于美国的家电企业来说,海尔的出现绝对是“狼来了”。2003年一年,海尔电器(尤其是电冰箱)在美国的销量非常惊人,在沃尔玛、劳氏及Best Buy等大型超市站稳了脚跟,海尔还在轻便型电冰箱销售排行榜占据了老大的位置,超过美国3大家电生产商——通用、惠尔浦和Maytag。《商业周刊》的分析家认为,今夏,一场家电的价格战可能在美国市场打响。

2003年10月,随着第一台本土制造的海尔洗衣机在约旦下线,海尔集团的第13个海外工厂正式投产,至此,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13个工厂、18个贸易中心,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至2003年,海尔的全球销售收入已由19刚刚开始明确国际化战略时的191亿人民币上升到72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市场竞争力也升至世界第五位。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美国南卡州新一届的商务部长费斯在参观海尔集团时指出:“海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经营最成功的范例”。2003年10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海尔为“海尔是中国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品牌”。

篇6:海尔成功的奥秘

海尔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尔全球营业额亿元,利润总额150亿元,利润增长3倍于收入增长,线上交易额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1月5日,海尔青岛市中德生态园新建的水机互联工厂开工。

海尔成功的奥秘:

日本作为家电王国,外国家电厂商几乎未有在日本获得成功的先例。可是,1月8日,中国的“海尔”与日本的“三洋”宣布全面合作后,“三洋”的产品获得中国市场的销售渠道的同时,“海尔”的产品也通过设在日本的合资公司“三洋海尔”而打进了日本市场。

现在,日本市场上虽然有很多“Made in China”的商品,但其中大部分并非中国企业所生产,而是产自设在中国的日本企业。此次“海尔”品牌登陆日本则有所不同。这是完全由中国企业生产出的中国品牌,是真正意义上的“Made in China”。

此外,此次海尔与三洋间建立的平等合作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这象征着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竞争力的日益提高。海尔进入日本,标志着中日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前的“海尔”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

1984年,生产小型电器的青岛电机厂更名为青岛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公司现任总裁张瑞敏(53岁)被任命为厂长。他上任之初的企业面临着147万元人民币的赤字,甚至连职工的工资都发不出。

一、锤子砸掉劣质产品

张瑞敏最初着手的工作就是引入竞争机制,改变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每一名职工的工作态度。他制定了严格而详细的惩罚条例,对于违反者坚决进行罚金,特别是在下级出现问题的时候要追究上级的责任。此外,全体员工的工资被划分为“试用”、“合格”、“优秀”三级发放,按照每天、每月设定的基本目标来评估工作业绩,对于业绩突出的职工进行升职,淘汰评估不合格的职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职工们如同获得了重生。为寻求发挥自己的本领,全国各地的许多年轻人也专程前来参加该厂的录用考试。

“海尔”走过的18年历史中,有一件事可称为“海尔的原点”。张瑞敏就任厂长后不久,知道了工厂生产的76台冰箱为劣质产品,于是立刻召开全厂大会,宣布将这些冰箱全部销毁。他率领职工们用锤子亲手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毁后,对自己管理不严的责任进行了追究,带头交纳了罚款。

当时,对于中国一般消费者来说,冰箱还是不多见的奢侈品。在当时“卖方市场”条件下,即使质量上存在陷,也不会卖不出去。然而,张瑞敏选择了将劣质产品销毁,通过这种震撼人心的举动,“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意识牢牢根植在了职工们的心底。

1984年,海尔在研究了国外30多家冰箱生产企业的技术资料后,决定引进当时最为先进的德国Liebherr公司的冰箱技术和生产线。在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DIN质量管理标准和基于ISO标准的“自我检查、相互检查和特别检查”的质量“三检查”制度。

1988年,在北京的展卖会上,消费者将海尔冰箱和其它国产以及进口冰箱同时通电,进行了现场性能测试,结果证明海尔冰箱的性能优于其它品牌产品。由此,海尔冰箱名声大噪,生产量也不断创下新的记录,从85年的1.2万台上升到86年的5万台、87年的8.4万台、88年的20万台,到已跃升到了280万台。

1991年,青岛冰箱总厂吸收合并了青岛得贝大型冰箱厂和青岛空调厂,正式更名为“海尔集团公司”。1995年,海尔又合并了生产洗衣机的青岛红星电器有限公司,此后,贵州、莱阳、武汉、章丘等地的电器厂也相继被收入其伞下。

打进世界10强的家电生产企业

20,海尔的家电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30%的份额,其中冰箱占33.4%,空调占30.6%,洗衣机占30.5%。同年的出口额达2.8亿美元,其产品出口全世界160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除了在美国等10个国家设有19家工厂外,在海外还有3万8000个销售点,1万个售后服务中心。,海尔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增长了50%,达600亿元人民币。创立18年,海尔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8%。

海尔的成长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张瑞敏也成为中国最受赞赏的企业家之一。美国《家电(Appliance Manufacturer)》杂志203月号选出了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世界家电企业,海尔位列第九。末,英国的《金融时报》将海尔列为亚洲最受信赖企业的第7位,末,该报将张瑞敏评为世界最受尊敬的企业家的第26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尔所追求的是设计的个性化、使用的简单化和最佳的售后服务。例如,在日本肯定会成为笑谈的“洗红薯兼洗衣机”的故事就是海尔的创意和研发以及售后服务的体现。,四川省一农民投诉海尔洗衣机出现排水管堵塞的问题。上门服务的海尔技术人员发现这是由于用洗衣机洗红薯导致红薯身上的泥堵塞了排水管所致。经调查,海尔发现四川省是红薯产地,当地人多用洗衣机来洗红薯,如果开发出一种可以兼用作洗红薯的洗衣机的话,也许会在当地畅销。于是海尔开始了研究开发,4月推出了面向农民家庭的全功能洗衣机,可洗涤红薯、苹果和贝类,投入市场后不久就飞速卖出了1万台。

二、“先难后易”的海外战略

中国企业在出口商品和进入海外市场时,往往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先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然后再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但是,海尔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先难后易”的战略,以开拓欧美市场作为产品出口的突破口。

以冰箱为例,海尔选择了对产品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德国为最早的出口对象。海尔研究了德国的VDE质量认证体系,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才通过该项认证。但通过认证后,海尔却无法找到代理销售商,因为德国的销售代理商对于中国产品的质量怀有疑问。

于是,海尔向当地的代理商提出了一个办法:将海尔冰箱的样品和德国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牌冰箱摆在一起,去除商标接受检查。检查结果表明海尔冰箱获得了最多的正面评价。受到震惊的25名德国代理商当场决定进口2万台海尔冰箱。这还是90年代初期的事。

海尔产品打入美国、欧盟国家与进入德国的经历都非常相似。海尔之所以能够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关键在于其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认证的全球化。

在海尔的全球战略中,1/3的产品用于国内销售,1/3用于出口,海外生产销售的部分占剩余的1/3,这就是所谓的“3个1/3”。

在海尔打进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进入美国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194月,海尔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那州建立了该公司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年4月,当地一条以海尔公司命名的大道“Haier Blvd.”诞生了。现在,海尔在洛杉矶设有研发中心,纽约设有贸易公司。南卡罗莱那州的生产基地建成后,海尔的产品将实现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当地化。

海尔为何要选择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的美国建立生产基地呢?其中有何有利方面呢?对于外国企业来说,海尔进军美国的举动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

三、目标要成为跨国企业

据张瑞敏介绍,海尔有三个目标。第一是通过生产当地化,避开美国对华的进口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第二是积累成为全球性企业的经验。第三是提高研究开发水平。总而言之,如果进入美国市场能够获得成功,海尔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

年,英国《泰晤士报》北京分社长杰米(音)先生对于“Made in China”的冲击作出了这样的预言:“我是美国人。对美国人来说,最早给美国带来冲击的是日本企业。……第二股冲击来自韩国企业。80年代,美国人尚不知道三星、现代、大宇为何物,到了90年代,一下变得众人皆知。中国企业的冲击将是第三波,现在还刚刚开始。美国人虽然还不知道海尔、联想,但我想,在2000~的间,美国人一定会了解中国企业的。”

现在,海尔已经来到美国。其在美国拥有以沃尔玛为首的6000多个零售网点,在200立升小型冰箱市场上确保住20%以上的份额。“Made in China”的冲击波已经在美国开始形成。此次海尔品牌登陆日本,也会给日本带来一股“Made in China”冲击波吧。

篇7:海尔成功的因素

看海尔信息化成功的关键,首先是海尔集团把IT作为整个集团业务流程和体系中的基础之一,没有企业信息化,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和品牌的国际化就不可能实现。在中国家电行业无序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海尔集团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和海尔率先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分不开的。

海尔自1995年就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一直到现在,海尔有专业队伍负责信息化的推进、管理和服务工作。海尔已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企业向现代信息化企业转变。而在总结信息化应用方面,海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的关键因素:

(1)企业高层的支持:企业最高领导的理解,和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起到了信息化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2)战略与管理目标:信息化应用是为了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以管理业务需求为中心的,需要结合行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地实现;

(3)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信息化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但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做到预算的投入和有效的产出,要从系统上对一个应用进行跨流程地规划,并以模块化的方式分步实施,按部就班达到逾期目标;

(4)基础工作和数据的准确性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5)重视人才培养,重视知识转移:信息化不仅仅是IT人员的,而是全员的。 此外,海尔和政府推动信息化的部门之间互动非常融洽也是海尔信息化迈向成功之路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此,海尔信息化相关负责人称,国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重点强调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并在各种领域树立标杆,组织国际的专业的和行业的交流会,同时介绍了很多行业领先者,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传授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政府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很多机会,如863课题项目、各种政府贷款和免息项目,并授予了很多的奖励,如信息化成果奖等。在各种申报项目中,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海尔的重点项目投入,特别是作为全国有突出示范意义的超前项目,从国家和省市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都能够与海尔进行互动交流,分析这些项目的代表意义,特别是将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都能够及时介绍给海尔,使海尔能够及时调整战略思路和发展重点。

篇8:海尔成功的因素

一、海尔公司介绍:

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如今海尔不仅仅是中国的一家知名家电企业,海尔已经走向了世界,成为了世界上一流的家电品牌。

二、海尔的品牌定位:

海尔的定位是多元化经营,海尔的产品线是多元化的,海尔在市场上渗透的比较全面:家电、手机、电脑等等都有海尔,而且药业、物流和金融等行业海尔也有触及。这样看来海尔似乎将自己定位于“中国的GE”这种全方位的品牌定位强化了海尔的集团概念,利于增强海尔品牌的影响力。而且海尔的品牌定位还有利于海尔品牌全球化,海尔采取直接进入的方式来国际化其品牌。作为中国家电的精品企业,采用其独特的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策略,建立起

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

三、海尔品牌的设计:

海尔的CI整体形象的策划,在外界做了一个统一的形象,从Haier这几个英文字母到两个小孩,使人们会迅速联想到海尔产品,和海尔人的承诺“真诚到永远!”,这对提高海尔的知名度,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 海尔的品牌形象:

Haier and Higher、“真诚到永远”等这些广为流传的口号以及海尔实际带给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使得海尔这个品牌代表着“产品质量好,服务好”。而且海尔也一直坚持表现它的企业文化,同时这也就塑造了海尔的品牌形象。即:○1一流的质量当张瑞敏用铁锤砸毁了那些不合格的冰箱的同时也砸醒了海尔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内部凝聚力。从此,质量成为海尔的生存之本。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是海尔追求的质量目标。海尔的产品精细到每个螺丝钉都要保证质量,可以看出海尔真的是严把质量关,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也正因为海尔如此注重产品的质量,才能不断开阔市场,造就了海尔这个名牌,并使得海尔的产品取得了消费者的真正信任,成为消费者购买同类商品的首选。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一流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企业创名牌的根本○2优质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是锻造品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完善的服务可以减少顾客的风险和损失,从而树立并维户公司和品牌的信誉和形象。另一方面:完善的服务可以增加顾客的利益和价值,从而提升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形象。 海尔

对待消费者的态度用他们那句著名的话可以概括:真诚到永远。案例中三次上门服务,体现出海尔耐心、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想要锻造品牌、成就名牌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海尔不仅在质量上要求严格,在服务上更是技高一筹。海尔的星级服务,使消费者真正享受上帝的礼遇,提升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形象○3不断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之源,不断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又一重大的永恒课题。 海尔的创新并不局限于产品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例如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等。海尔在管理方面的创新就提出了“SBU”理论。在服务创新方面例如海尔空调无尘安装也是很好的例证。海尔真诚面对消费者,处处为消费者着想,以其一流质量、优质服务和不断创新创造了世界名牌

五、品牌宣传:

1海尔主要通过媒体手段宣传。媒体上,海尔的身影是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央视以每年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一分钟在新闻联播中介绍海尔,央视整个节目中介绍海尔的时间长达7个小时。况且,不仅仅是央视,许多颇有影响的门户网站和报刊媒体也给予了海尔广泛的关注:国内最大、最权威的专业人才招聘网站之一中华英才网近日公布了“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人气榜”,海尔荣登榜首;《经济日报》在今年12月17日的系列报道“加快发展与培育自主品牌”中又一次提及海尔;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这一消息更是见于各大媒体„„ 央视作为我国收视率最高的媒体,有着最广的受众,所以这也就为海尔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每当海尔有代表性的新产品在推出之时,媒体都会予以特别的关注,自然不会想尽方法做别具一格的广告了。

2海尔公司为了扩大知名度,斥资制作了一部动画片,叫做《海尔兄弟》,动画人物形象让海尔用在了商标上。《海尔兄弟》最初几集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强烈,海尔兄弟也受到儿童的热烈欢迎,动画片对儿童的影响十分深远,儿时留下的印象往往也是最深刻的,投资几千万元拍摄一部动画片,可能会影响一代人,看过《海尔兄弟》的人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认可海尔。《海尔兄弟》为海尔集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海尔的美誉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从海尔品牌的定位、海尔品牌的设计、海尔品牌的形象这三方面入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品牌发展的整体历程。由此,可以总结出四点海尔品牌成功的因素:○1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一流的质量○2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优质的服务○3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根本动力:不断创新○4海尔品牌取得成功的助推器:注重宣传。

篇9:海尔成功的因素

海尔能在高速增长变化中的市场上取胜主要取决于:

其一,始终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

其二,以变制变,在变化中的市场上取胜;

其三,海尔“革了仓库的命”,把仓库改造成一个立体配送中心,使一杯静止的水变成一条流动的河;

其四,创新--创新有两个层次,一种是从无到有,一种是有创造性的破坏。相比较而言,创造性的破坏更加有难度。尤其是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一些管理理念和制度要打破重来;

其五,流程再造,扁平化的管理,也是欧美许多企业所采取的做法,更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

其六,国际化--海尔刚提出国际化时,口号是“海尔的国际化”,现在的口号则是“国际化的海尔”,形成国际化的海尔,也就是本土化的海尔,要融入到当地市场当中去,我们叫做三位一体,就是在当地设计、当地生产、当地销售,最终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品牌,不管走到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都知道海尔是一个非常好的我喜欢的名牌;

其七,海尔CEO张瑞敏要求,企业要视抱怨为礼物。顾客的怨言对企业是良药忠言,企业要视抱怨为黄金、为礼物。“能根据顾客的抱怨不断改善工作,是真正增加了企业的资产,从狭义上看,企业的资产是厂房、设备、资金等硬件。但从广义上看,企业永恒的资产是指那些忠诚于本企业品牌的顾客,谁拥有更多的忠诚度的顾客,谁就拥有了更多的资产。反之,不仅失去了市场,资产也会成为负债,以致资不低债。”;

其八,企业有社会责任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认为:中国不能没有世界名牌。从国家发展角度看,人均GDP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世界名牌,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因为,名牌代表一种资源。如果没有与之匹配的世界名牌,很难想象国家如何?

篇10:海尔成功的事例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海尔做了充足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人生需要诚信

人生需要诚信初二作文

高考结构作文范文

企业文化培训心得体会

以承诺为话题的作文1000字左右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多层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初一作文《诚信》

诚信的初一语文作文

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
《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诚信和成功的例子海尔(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如何宣讲公司的企业文化心得体会2023-04-22

诚信从我做起励志演讲稿2022-11-03

诚信作文初一2022-05-08

初中作文:诚信与道德2023-08-25

《与诚信交朋友》班会教案2023-05-17

永远的诚信初二作文2023-10-21

解读诚信的五百字初一作文2022-08-30

企业核心价值观标语2023-08-26

公司企业文化范文2023-06-07

海尔企业成功的原因2023-07-1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