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时间:2022-08-03 08:04:12 议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共14篇)由网友“一名潜水选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篇1: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憨豆先生的扮演者艾特金森患有严重的口吃,对于演员来说,这可是致命的。他知道自己很难真正克服口吃,因此在剧中极少说话,只是偶尔含混不清的咕哝几句。但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表演的难度,需要艾特金森将原来用语言就能轻松表达出的笑点、创意转换成夸张、搞笑的表情和动作。为此,艾特金森每天在镜子面前研究自己,揣摩最佳的幽默效果,最终凭借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多变的面部表情走红全球,成为世界级喜剧明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励志哲理故事的材料作文。本次作文注重发散思维,降低了审题难度,可以使用由果溯因法来审出立意。憨豆先生为何能成为世界级喜剧明星?因为他成功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即为符合题意。

参考角度:

①自我认知;找准方向、认清自己加上努力刻苦方能成功。

②扬长避短,避开短处,发展长处。

③学会转弯,换一种思维,学会变通,学会突围。

④成功无捷径,勤能补拙。

本次作文注重发散思维,降低了审题难度,以上立意均为一类立意,如果考生能抓住两个及两个以上角度来写,说明考生能全面整体地看问题,可以视为一类上立意。

二类立意只抓住材料的局部,论点归纳不准如弥补缺陷,坏事不一定坏等。

三类立意为严重偏题,如疯狂的思维,逆境成才,缺陷之美等。

精美标题:

《回避短板,培养优势》《让思维转个弯》《转角,陌上花开》《规避缺欠,寻找出路》《认识自我,扬长避短》《找准道路,把握成功》《跳出短板,勇敢转身》 《扬长避短,学会变通》《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扬长避短,铸就美丽》《扬长避短,让生命绚烂》《生活不妨转个弯》《避短,另寻出口取成功》《学会变 通,收获人生》《扬长避短,彼岸花开》《生命向上即风景》《另辟蹊径,学会变通》

经典素材:

1.杨振宁毅然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实验物理,转而投向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

2.身为篮球运动员的姚明,因为伤病,不得不离开心爱的赛场,但是华丽转身,转而成为篮球队的老板,改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3.无臂钢琴师刘伟,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用双脚在琴键上苦练,终于弹奏出天籁之音。他用扬长避短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在缺欠旁树立了一座丰碑!

4康多莉扎赖斯从小就显示出超强的音乐天赋,后来她进入大学学习钢琴演奏。大二暑假,在音乐节上,她欣赏了几个音乐奇才的精彩表演后,意识到自己若还坚持朝原方向发展,将永无出头之日。她毅然放弃了为之奋斗近的音乐梦想而改学政治。年底,她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被称为“华盛顿最有权力的女人”。

5. 在演艺圈,脸就是吃饭的资本,可是黄渤其貌不扬,但是他并不沮丧,他在《疯狂的石头》中那夸张的面部表情,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和浑身散发出的倒霉劲儿让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最终黄渤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6. 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但是他的马略逊一筹。孙膑给他出了个主意,说:“用您的下等马去与公子的上等马比赛,用您的上等马与公子的中等马去比赛,用您的中等马去同公子下等马去比赛,臣能令君必胜。”田忌按照这个办法做了,结果赢了齐威王三千金。 我们要懂得发现自己的长处,以此来避开自己的短处。

7.李白﹑陶渊明﹑苏轼﹑柳永等回避了不擅于经营仕途的短板,扬长避短,转而醉心于诗文创作,登上了文学高峰。

经典结构示例:

《回避短板,培养优势》

论点:漫漫人生路途中,我们要培养优势。回避短板。

分论点一:回避短板,要有敢于舍弃的胆识。

分论点二:培养优势要有不屑的坚持和专注。

分论点三:回避短板,培养优势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回避短板,培养优势,实现想自己的梦想,登上人生的顶峰。

《转换思维,成就自我》

转换思维需要有敢于正视自我的勇气;

转换思维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

转换思维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和顽强的意志。

存在问题:

(1)审题偏颇,立意跑偏。例如《缺陷也会很美丽》﹑《创意无限》﹑《利用自己的缺陷》等。

(2)泛化立意,没有抓住要害。比如,样卷中《勤能补拙是良训》(45分)只谈到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泛泛而谈。没有扣紧材料谈发展特长,回避短处。

(3)事例论证不严谨不准确。一是事例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二是例证不准确,材料有误;三是例证太长,叙述过多,不会概括。例如《努力,我的未来不是梦》一文引用《爸爸去哪儿》里的可爱的kimi被磨练的独立努力的例子,就显得不够简洁,论证不够,此文得分46分。

(4)另取炉灶,字数严重不足。有的文章不谈材料,另外谈对其他文章的理解,有的文章另取炉灶写逆境造就人才自古英雄多磨难等,有的文章不足400字,没标题,这些文章都在及格分以下。

【佳作展台】

扬长避短,让生命绚烂(54分)

百灵自知没有苍鹰那叱咤苍穹的力量,她苦练歌喉,最终在林中婉转歌唱;小鸟自知没有大海那波浪滔天的壮阔,她映天色,闻鸟鸣,最终在山间涓涓流淌。有了短处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扬其长,避其短,让生命有绚烂盛开的芬芳。

要扬长避短,就要有舍弃短处的勇气与坦荡。

杨振宁先 生是享誉世界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一生对于理论物理贡献巨大,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伟大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 的骄傲。然而,正是这位誉满全球的物理学家早年却在芝加哥大学研究实验物理学,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狼狈岁月,杨振宁坦言:“我对于实验似乎没有别人那样的 天赋,实验仪器出现故障后,别人依靠近乎直觉的本能,很快就可以找到原因,而我们却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正是动手能力的逊色,让杨振宁日后有了“哪里 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的笑谈。但聪明的一番考虑之后,毅然放弃了实验物理,转而投身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硕果累累。

在劣势面前,机智的杨振宁能另辟蹊径,实则是一种敢于舍弃的智慧和坦荡。

要扬长避短,就要有不畏困难的毅力和追寻梦想的决心。

古有陆游投笔从戎的铮铮铁骨,今有鲁迅弃医从文的坚定理想。因为有理想在胸,困难面前他们毫不退缩;因为有理想在胸,他们换一种方式也要追逐理想。篮球运 动员的姚明,因为伤病,不得离开心爱的赛场,转而成为篮球队的老板,他改变的是方式,不变的则是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传承的信仰。艾特金森先生也正是出于对 演绎事业的热爱,在他的演绎事业遭受重创时,他转而以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夸张的面部表情,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也给自己的人生插上一双翅膀。困难是有限的,但解决困难的方式是无穷的,因为对于理想的执着,才有了扬长避短的智慧。

要扬长避短,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凡天下事,没有刻苦努力决不能成。正如陈欧所言“你只问到我的香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汗水。”我们只惊叹刘伟用双脚弹奏出的天籁之音,却不曾看到他昼夜不停地在琴前练习时那劳累的背影。我们只羡慕史铁生那发人深思的哲语,却不曾体味过他因残病而几近崩溃的内心。史铁生,刘伟,他们都有了一种缺陷,但他们用扬长避短的智慧和努力,在缺陷旁又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短处,但也有闪耀光芒的优点。让我们学会扬长避短,让生命之花在枝头开得绚烂。

【点评】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值得称道。“要扬长避短,就要有舍弃短处的勇气与坦荡”“要扬长避短,就要有不畏困难的毅力和追寻梦想的决心”“要扬长避短,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从三个层面上强调“扬长避短,让生命绚烂”的内涵。文章语言简洁老道,富有诗意之美,很有气势,这篇文章磅礴大气。另外例证丰富典型,紧扣中心论述,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

回避短板 培养优势(55分)

盈盈月光,我鞠一捧最新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芳草萋萋,我采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要发掘自己最优的,回避短板,培养优势。

回避短板,培养优势,憨豆先生正是回避自己口吃的短板,培养搞笑表情和动作优势,才取得成功,成为世界级的喜剧明星。

回避短板,要有敢于舍弃的胆识。

虽说语言对于演员十分重要,但艾特金森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依然舍去语言在表演中的作用。范蠡懂得兔死狗烹的定律,深知官场的勾心斗角不是自己的强项, 于是弃官从商,发挥经商的才能,获得陶朱之富;柳永知晓自己没有经营仕途的心力,于是充分发挥卓荦超群的才气,将官场的险恶化作笔尖的浅吟低唱。他们懂得 自己的短板,又深知自己的优势,在人生旅途中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回避短板,虽然范蠡舍去高官厚位,却收获人生的财富;虽然柳永放弃仕途,却收获吟诗作赋的快乐。回避短板要有敢于舍弃的胆识。

培养优势,要有不懈的坚持和专注。

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在有功。艾特金森专注于研究表情和动作,使他在优势上获得突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专注于习笔炼字,常常忘我的研究,用手在衣 衫上笔画,日积月累,衣衫都破了。西汉董仲舒因专心致学,三年不窥园。更有甚者,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进入自己的住宅时,仍然专心绘制几何图形,并说:“请 你们等一等再杀我,我不能给世人留下不完美的公式。”这些先贤,用专注的精神研究自己所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后世留下绚烂璀璨的光芒。

僧者曾云“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如意”培养优势,需要不懈的努力和专注的精神。

回避短板,培养优势,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艾特金森回避自己的短板,培养自己的优势。突破语言在喜剧中的作用,创新在表演形式,用独特的风格俘获世界的笑话。常言道:“合是相生,同则不继”细数历 史的风云,我们会发现魏晋风骨,竹林七贤的不羁,五柳先生的隐逸,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清新,会发现宋代的气节,东坡的大 江东去,清照的梧桐冷雨,稼轩的挑灯看剑,会发现明清的不俗,板桥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君子卓尔不群,方能显名士风流。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回避短板,培养优势,要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上帝关上一扇门,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在中国梦不断壮大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机遇,回避自己的短板,培养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梦想,登上人生的顶峰。

肖子罡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篇2: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

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

“结构清晰”一直是考场作文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改卷场上老师断定一篇好文章的一个主要途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高考议论文要做到“自然天成”,平时就必须练就一双“妙手”。如何快速写出一篇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而且结构清晰的作文,是我们考生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我们掌握了审题技巧,积累了不少的素材,而且明确了议论文展开的方式之后,我们不妨熟记几种作文的结构模式,或者选定一个合适自己的结构思路,以便我们在考场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构架起自己文章,让自己能够在一个清晰的文章构架中展开文章的论述,写出一篇结构清晰而且富有逻辑性的文章。

一、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2、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3、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请看:

【例2】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请看:

【例3】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

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

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段,考生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②③两个段落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④⑤两个段落,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不轻易说‘不’”。第⑥段,总结全文。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三、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4】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一滴。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河北高考满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像这样运用排比列举的形式,不但高度概括了事实,加大了用例的密度,还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例5】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日积月累愣是独自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20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本文在举例和分析时,使用点例法,论证充分有力。尤其是在举例之后对材料的共性进行了归纳分析,使得观点更加明确。

使用点例式分析,要注意三点:一、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40字;三、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6】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成功在于创新》)

本段先列举海尔集团创新的事实:因为“不断创新”所以才取得“成功”。在叙述事例时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从反面假设,“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从分析原因到分析结果,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成功在于创新”。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五、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例7】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小杯子大道理》)

本文结尾步步设问,从“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一连串的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并警示可能会“遭到‘文明的惩罚’”。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掩卷沉思吗?

六、列举事实证明式

写作议论文,除了观点鲜明正确、论证有力外,还必须做到论据充分可靠。而在诸多论据中,事实论据是考生用得最多的,“事实胜于雄辩”。应该注意的是,列举的事实,要科学可靠;要处理好典型事实和一般事例的关系,要对事实作必要的分析说明。一般说来,例子不宜举得过多,例子要有典型性;在叙述事实时,语言要概括凝练;要能紧扣话题旁征博引,撷英采华,处处流淌着墨韵书香,给人以证据丰富而实在的魅力!

【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语)

2.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3.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4.相信一切任何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如青松雪压不倒。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自信永远。

听取意见是一种气度,它不是高天辽阔无际,却如大海容纳百川。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气度,我们才会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不是吗?相信自己不意味固执己见;听取意见也不代表亦步亦趋。

唐太宗自由治理国家的雄才大略,他不怀疑自己的才能,但同时也接纳了魏征的“十思”,而不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

齐王也有管四方,理朝政的能耐,他也不会怀疑自己的才能,但他同时也接受了邹忌的“纳谏”,而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谁都不会轻易怀疑自己,可谁又能像前人那样善于纳谏,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总以为“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势不两立,总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或总以为别人无往而不胜,何必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相信自己,满怀自信的同时打开那一个个布满友爱之心的劝烟箱呢?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相信明天大地飞歌,相信未来有我们开拓。

相信别人,尊重别人,相信别人为你着想,尊重别人理想的选择。

是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们如同玫瑰,刺痛了你我的手,但是,心灵的创伤要靠我们自己修补,手上的伤口还得让别人为我们包扎。我们相信自己会战胜困难,但我们从不否定他人的帮助,没有谁能独自生活而没有他人的帮助。

所以,不要固执,偏激,不要一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良药,虽然苦,却能根治你的病痛。也有时,别人的劝言犹如毒药,它的外表也许是鲜美的,但却能要了你的命。所以,我们让需相信自己,有选择地,理性地,明智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好的,拿过来就是;不好的,任它去吧,春风吹了又吹,花儿开了又谢,我们管得了那么多吗?

相信自己,你做到了吗?听取别人的意见,你会吗?

篇3:高考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高考议论文常见五种结构

第一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请看:

例3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请看:

例4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

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

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20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段,考生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②③两个段落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④⑤两个段落,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不轻易说‘不’”。第⑥段,总结全文。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招: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5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一滴。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河北高考满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像这样运用排比列举的形式,不但高度概括了事实,加大了用例的密度,还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例6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日积月累愣是独自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2008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本文在举例和分析时,使用点例法,论证充分有力。尤其是在举例之后对材料的共性进行了归纳分析,使得观点更加明确。

使用点例式分析,要注意三点:一、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40字;三、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7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成功在于创新》)

本段先列举海尔集团创新的事实:因为“不断创新”所以才取得“成功”。在叙述事例时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从反面假设,“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从分析原因到分析结果,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成功在于创新”。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第五招: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例8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小杯子大道理》)

本文结尾步步设问,从“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引发一连串的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并警示可能会“遭到‘文明的惩罚’”。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掩卷沉思吗?

篇4:高考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20高考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写作指导:

鉴于议论文是高考写作的一种常见的文体,今天介绍一种适合高考的议论文模式:五段三分四环节。

“五段三分四环节”可以简单的诠释为,议论文全文共安排五段,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共四个环节。具体阐释如下:

“五段”的结构安排依据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结论的文体特征。引论是提出中心论点部分,观点要明确,应该简洁精练,所以用一段来完成;本论部分是论证中心论点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安排用三段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议论;结论部分是归结论述的部分,归结忌讳拖泥带水,所以应干净利落总结得出结论、提出希望等,这些内容安排一段。

“三分”,即三个分论点。作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应该做到内容充实,根据应试时间限制的特点、规定字数的特点,同时还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给“三”赋予的“众多”的含义,三个分论点的安排既能在规定时间规定字数完成写作,又能体现议论文论据充分的基本要求,使得文体特征展示清晰,同时还能使议论文在结构安排上得以合理分配。

“四环节”,即每个分论点都要经过四个环节的内容,完成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遵循论述规律,论述中心论点时,首先要提出分论点,这是第一个环节,它要从某个角度具体阐释观点;在提出一个概括性很强、抽象性很强的观点后,一定要对这个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这就是第二个环节:引语;第三个环节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实论据阐述前面提出的分论点;第四个环节是引申挖掘,就是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引申到抽象的规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这个四环节的具体要点:

(一)分论点:

扣住话题、扣住题目、扣住中心论点将题目或话题的关键词嵌在分论点的句式中,概括性要强

(二)引语:

1、能概括话题、题目

2、能诠释分论点

3、能选准例子扣到话题的切入点

4、引出话题牵涉到事例的范围:利用话题中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语等达到扣题符合题意的要求,要少而精

(三)述例:

1、使用那些准确概括事例的词语

2、这些词语必须是扣住话题

3、切入点的关键词

4、概括性要强

5、指向性要强:利用同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诠释词,所有词语的指向都是话题、题目、论点、观点,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线,层次要分明、合情合理、符合事实。

(四)引申挖掘:

脱开个例,引到同一类例子的共性上去总结共同的规律和事物的普遍性起到依次类推的作用不要重复引语中的语言,不要重复概述事例的语言。

二、范文示例

做人的规则

有人说“人生如棋”,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下棋的规则,否则就将满盘皆输;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做人就应该遵守唱戏的规则,否则就将无人欣赏;有人说“人生如茶”,那么做人就应该懂得品茶的规则,否则再好的香茗也与枯叶无异。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规则,遵守做人的规则,才能走出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采用类比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引论部分)

把勤奋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充实。(分论点)“天道酬勤”这句古训,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无数成功人士做人的规则。(引语)鲁迅自小便于三味书屋一起演绎着勤奋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奋,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即使面临的是人生的大转折---弃医从文,他也没有遇到转行带来的难处,这正是他以勤奋为人生规则的收获,他由此积累了知识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让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述例)所以,把勤奋作为人生行动的规则,在勤奋中充实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转变也不会惊慌失措,反而会让你在与人生对弈时得心应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成为你这盘棋最终的王者。(引申挖掘)

把责任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踏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人君就应以仁为责,为人臣就应以忠为责,为人子就应以孝为责。汉高祖以仁为责,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让百姓摆脱了饥饿和战乱之苦;诸葛亮以忠为责,一生追随刘备建立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所传颂;李密以孝为责,弃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边,成为孝之楷模。由此看来,把责任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会无愧于人无愧于心更无愧于世。相信这样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把美德作为规则,做人就会更加真实。美德是一种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认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体会其中的香甜。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牺牲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后人敬仰;雷锋以“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作为做人的规则,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为自己的做人规则,让人佩服不已。这些把美德作为人生遵循的规则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实而美好,正像一杯纯正的香茗,清香四溢。(以上三段为本论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驰骋你的人生;在如戏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精彩你的人生;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规则,品味你的人生。遵守做人的规则,走出完美的人生!(结论部分,用排比的手法结束全文,提出希望)

篇5:高考议论文的结构有哪些

高考议论文的结构有哪些

③要活得精彩就不要轻易说“不”。

④学会坚持就不会轻易说“不”。

⑤学会自信就不会轻易说“不”。

⑥只要坚持,你便成功;只要自信,你便活得精彩,在困难面前,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不要轻易说“不”》)

本文开头第①段,考生首先解释了“不要轻易说‘不’”的`具体含义:那就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应有一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是什么”的角度来入题。②③两个段落便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因为“要成功”“要活得精彩”就要“不要轻易说‘不’”。④⑤两个段落,便是从“怎么样”角度来论证,学会了“坚持”“自信”就会“

“不轻易说‘不’”。第⑥段,总结全文。整篇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环环相扣,干净利落。

运用层进式结构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层进式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恰当,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可随意颠倒;二、层进式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要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承上启下;三、在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写作时,要明确回答各部分的内容。

第三招:点例法举例

所谓点例法举例,也叫排比论证法。就是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一组相似的论据,然后进行归纳议论分析。运用点例法举例,可以用较少的文字列举大量的例子,使例证全面而充分。此外,由于运用了排比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议论说理的力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5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我敬佩他们,因为他们在混杂的尘世,了解本身,找回灵魂,做了乱世中最纯的一滴。纵然谄媚污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追求的只是豪壮;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坚守灵魂最纯的成分,能和乱世中的美神媲美!(河北高考满分作文《汪洋中的一滴》)

像这样运用排比列举的形式,不但高度概括了事实,加大了用例的密度,还大大强化了语势,增强了论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列举了多个论据之后,需要对这些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必须紧扣论点。

例6屠格涅夫为了施舍路边的乞丐,翻遍了自己的钱包,却找不到一分钱,只得握住乞丐的双手说“我很抱歉,朋友”;雷锋在战友们不在时,把大家的衣服都洗干净晒了;周恩来总理衣容整洁,谈吐大方,岂是朝夕而成的?《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班里的战友整天只知喝茶打牌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搬运石头,日积月累愣是独自修成了一条路……

举手是小事,投足是小事,细节更是小事。吃饭是小事,说话是小事,出门上街是小事,回到家也是小事,和一个朋友交往是小事,和一个陌生人交往也是小事,其实生活就是一件件这样的小事,需要我们点点滴滴去做。(20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举手投足之间》)

本文在举例和分析时,使用点例法,论证充分有力。尤其是在举例之后对材料的共性进行了归纳分析,使得观点更加明确。

使用点例式分析,要注意三点:一、几个事例的叙述角度要一致,要能够论证共同的观点,但又各有各的精彩;二、叙述语言要简洁,一般一个例子不超过40字;三、要在例后进行一定的归纳分析,指出共性,揭示本质,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招:假设式分析

所谓假设式分析,也叫假设论证。就是针对前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得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7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它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见,海尔的成功在于创新。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也许海尔早就被市场淘汰,“海尔”这个品牌也不会闻名中外。正是由于海尔集团的不断创新,打响了“海尔”这个品牌。所以,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不竭源泉。(《成功在于创新》)

本段先列举海尔集团创新的事实:因为“不断创新”所以才取得“成功”。在叙述事例时揭示了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再从反面假设,“假如海尔集团因循守旧,不进行技术创新,不更新研发理论……”,从分析原因到分析结果,得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成功在于创新”。

运用假设式分析,事例与假设分析可以明显分开,即先叙事再反面假设;有时也可采用夹叙夹议形式。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不……”“试想如果不……”,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进而展开论述。

第五招:深思式结尾

在文章结尾设置疑问或反问句,能使读者在读完本文之后,对自身或者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例8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

篇6:高考议论文的总分结构

高考议论文的总分结构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例文

诗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过,我们都在看似乎静的生活里奋力地拼搏。若说诗意地生活,在我看来并非海明威仰望乞力马扎罗之雪时的浪漫,不是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寂寞。而是在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种理想,然后一刻不停去奋斗,直至收获人生一片金黄麦田。

这种生活的诗意正是王国维《人间词语》中人生三境界。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略”。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泰戈尔曾说:“我诗中的天堂正是我心中的理想。”正是心中有理想才会奋力去追诗意的天堂。诗意地生活,首先要有一个理想,不论它是黯淡还是光辉,也不论它是渺小还是伟大,若无理想,春天的繁花如何盛开出绚烂,夏日的星辰如何闪烁银辉,人生之路,如何扬帆起航,冲得一片诗情到碧霄?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在《凤栖梧》中诉说对伊人的思念,生活的诗意,等待奋斗去实现理想。现世中,诗意地生活,便是拿起奋斗的.斧劈开理想的石,卷起千层浪来比万丈豪情。昔秦始皇定下一统天下的理想,便每一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南制百越,收为象郡,奋斗的脚步一刻都不曾停止,终于待得麾灭六国,横扫中原的壮观场面。奋斗让理想熠熠生辉,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承起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潇洒自由,踌躇满志,擎起人生一片艳阳天。这等人生,谁人敢说不诗意?!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奋斗之泉浇灌理想之田,秋天,便是收获的季节。这一片金黄的麦田,折射出一段闪亮的人生之路。且不论这“麦田”是大是小,也不说这收获是否等值付出,只要是收获,便已是一种结果,成功了,便收获鲜花与掌声,失败了,便收获一段经验几多教训,然后从头再来。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收获,是收获理想,收获奋斗,收获一段诗意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虽不似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但理想让它明亮,奋斗让它真实,收获让它有一片金黄的款款诗意。

用执著打破命运的锁,把生活活出诗意,种下理想,不懈奋斗,相信终会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收获!

篇7:高考议论文的结构有哪些

第一招:故事式开头

所谓故事式开头,就是开篇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的一种方法。用故事开头,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自然而然地引出观点,并能激发评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请看:

例1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守住心灵的契约》)

作文的开头,考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诚信的故事,尾生为了守住约定,竟抱柱而死。故事非常简洁,关键是作者把尾生和诚信联系起来,很自然地引出了话题。古人尚且知道守住心灵的契约,那么我们呢?我们又该如何守住心灵的契约呢?

例2春秋时期,晋国有一权臣赵简子,为了表示他有仁慈之心,喜欢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在年初一时放生。于是,每年邯郸地方的老百姓便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来进献斑鸠。这是何其荒唐!为了放生,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很多很多,以致“名”为行善,“实”为行恶。这种只讲形式,不讲效果的做法,正是一种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由此可见,只顾“名”而不注重实际的形式主义,其害何其深也!(《“名”与“实”》)

开头首先把赵简子这种追求的“名”与造成的“实”相矛盾的具体情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读者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同时又引导读者思考,避免了一开头突兀的说教,符合人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运用故事开头的手法,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选择故事,以利于观点的引出;

二、因为故事仅是一个由头,所以叙述不宜过细,篇幅不宜过长,能引出观点就行;

三、一个故事可以从多角度理解和诠释,在叙述时就要重点突出能够引出自己观点的那一个侧面,使观点的引出水到渠成。

第二招: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也称递进式、层递式,就是按照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纵向开掘的一种结构方式。层进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分论点时,这些分论点之间构成的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层次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这种结构俗称“剥笋法”,一层一层地“剥壳”,最后显出其本质。请看:

例3严于解剖自己

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自己”。

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

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

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

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

3.严于解剖自己就会提升自己。

提纲中先提出观点,然后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采取“剥笋法”一层层地深入分析,指出要“解剖好自己”就要有“自知之明”“要勇于自我批评”,要有“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并解决了问题。

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顺序来写。这种论证结构的好处是层次清楚,逻辑严密,论证深刻。请看:

例4不要轻易说“不”

①人贵在自信自强,……所以无论面对着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都不要轻易说“不”,我信我就能。

②要成功就不要轻易说“不”。

篇8:议论文结构

大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是勇;小草依靠大地,屈腰伏身,是智。古之成大事者,无出智、勇二字。

李广老当益壮,年逾七十仍披挂上阵,北击匈奴,是勇;毛遂锥袋自荐,脱颖而出,是勇;谭嗣同以死明志,唤醒后人,是勇;桑提亚哥用生命与巨鲨战斗,败而不倒,是勇。

军人,保家卫国之巨盾,安邦定国之利剑,不可不勇;士人,出谋划策,游说诸国,不可不勇;改革者,革故鼎新,震慑旧俗,不可不勇;渔者,临变幻莫测之境,遇身长数己之敌,不可不勇。

篇9:议论文结构

如果达尔文生活在今天的话,他的工作可能集中于物种的讣告,而不是物种的起源。

——题记

人类作为蓝色星球上智力最高的动物,逐渐地成为了这漂泊在浩瀚宇宙中孤零零小岛上的主宰,掌握着任何其他物种的生杀大权。

人有时候比饕餮更加贪婪。动物美丽的皮毛,人类用它裹着自己孱弱的身躯;动物强壮的身体,人类用它填满自己臃肿的肥肠。人类更可以厚颜无耻的把有益于自己的昆虫称为益虫,而没有办法让人类榨取的昆虫便被划分到害虫的行列。每年人类都会大刀阔斧地消灭这些所谓的害虫。可是它们也是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一份子,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可事实却像旧社会的大地主强行强占了农民们的土地,还要受害者为他们干苦力。稍稍造成点损失,农民便会遭到灭顶之灾。

人是霸道的强盗!明火执仗的行凶者!假如动物们穿你的皮,吃你的肉,不知道还会有人把生命视如草芥吗?

你有多久没有听过蝉叫鸟鸣了呢?也许它们没日没夜的歌唱惹恼了没有心情的你。可是,你知道吗?蝉要在又黑又冷又湿的泥土里辛苦四年,才能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唱。这难道不值得人去敬畏吗?它虽然渺小,但他并不卑微!因为它懂得生命最深刻的意义,它不会浪费每一个瞬间去争取欢唱的机会。而自诩清高的人类呢?有的却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活着,成为这个世界的寄生虫,这才是真正的卑微!

别小看地上的一只蚂蚁,如果它和你一样高大,它可以把卡车轻松举起;别轻视天上的一只小鸟,如果它有害人之心,它可以与庞大的飞机同归于尽!

敬畏生命,别让蝉声鸟鸣鱼越以后只存在于我们的诗句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1.什么是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结构

2.中考议论文写作结构技巧

3.议论文写作格式技巧

4.三段式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篇10:谈训练结构

谈训练结构_英语教学论文

谈训练结构_英语教学论文

在现代训练实践经过百年发展途程,训练理论由于争鸣而有可能走向科学的今天,有需要也有可能探讨体 能训练的基本结构问题。

体能与技术存在于统一体中。技术,要求肢体动作过程实现运动生物力学的合理性。体能,简单化地说, 它的发展和发挥,要求实现运动生理学的合理性。肢体动作是由生理运动进行的,它若存在错误和缺点,该项 运动的运动生理学合理性也就不可能完整实现。体能与技术互为表里,不能截然分割。动作技术如有错误缺点 ,在大量重复中会巩固、难改;因此,在个体训练史中,一般地说,首先要把动作技术练对、练好。体能离不 开技术质量。这里假设技术质量完好,专门探讨体能训练的训练结构问题。在本文中体能和体力是同义词。

本文着重探讨:怎样在训练中争取进步?怎样在比赛中争取发挥?

1 训练以体力波动态为客观基础

体力波是我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对人体运动能力进行认识的一个基本概念。运动能力在具体时刻出现, 它具有“时相”特性。运动能力是动态的,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断性(间歇性),其动态呈现出波浪现象 。其本质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内部矛盾运动。

人体有序状态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统一的,多层次、多分支、又严密 协应着的,由巨量矛盾运动构成的有机整体。遗传决定人体有序状态的先天基础,训练参与决定人体有序状态 后天发展的具体选择。

体质,指人体有序状态的总体的机能状况。它可划分为体力和健康两个方面:体力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运 动势垒态(斗争性),健康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统一性。

具体体力,是体内具体的系列矛盾运动激烈展开中表现出来的人体运动能力。它以具体的运动势垒态(包 括肌肉、骨骼等等的具体结构状态,从神经体液支配到能量物质代谢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动力学结构、机制 、配置和配备等等)为基础。它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存在。运动势垒态,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 暂时的稳定态,可相对地大致区分为非激发正态(安静正态)、激发态、非激发负态(安静负态)等三种状态 。在表现出运动能力的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势垒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展开及可供动用的物质的耗解,“正态 ”便转化为“负态”(疲劳状态);以待随着休息等过程,在体内矛盾统一性的推动下,在有关的相应的系列 矛盾运动的进展中,动态地重建(改建)新的运动势垒态(非激发正态)。前者形成训练负荷,后者形成运动 能力在波浪运动中的动态发展。因此,体力只能以具体形式并在具体的波浪运动中存在着。要争取运动能力的 进步、争取运动成绩,必须研究、把握作为运动着的整体的具体体力的波浪运动动态。从波峰着眼,才能避免 盲目性;从波体进行把握,才能保证实效性;这就形成了训练结构。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运动训练,积极地 争取运动提高。

由于作为超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巨大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在作用和影响也是极为复杂 的,现代科学尚远未能清楚了解其全部内涵;但若能在总体上认清其本质,便可防止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训 练经验极大丰富、有关科学和哲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也应该努力促进运动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到新 水平,使之比较正确地积极向前发展。

运动能力就是具体体力,是体力在具体项目上的表现,是具体项目中的体力。体力波是运动训练工作的客 观基础。运动训练离不开对体力波的研究和把握。

2 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

运动训练要从体力波的动态中把握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为此,首先要努力认识这个体力波动态。全部 训练工作,从训练手段选择到训练安排等等一切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而不能干扰于这个体力波动态的发展方 向和路线。例如,为百米运动发展“耐力”,若用万米作训练手段,便只能形成“干扰”,而不可能提供“服 务”。

认识清楚长远的目标状态和当前的现实状态,就可以明确方向。

经过努力,当前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目标倘若被认识清楚,这就是当前现实的目标状 态。实现这个目标,便是训练长途中的第一个步骤。

训练的实质,在于调整体内的有序状态。这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训练,有分别、有重点地振荡人体现实 的有序状态,激发其涨落,促使向着目标状态转化。因此,不妨这样来看问题:训练,是为着实现向目标状态 的转化,而对现实有序状态进行的一种“自我改造斗争”。这种斗争,无论从空间角度、时间角度来看,都需 要采取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巧妙地利用现实的矛盾,从而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迂回。因此,步骤不同 于方向。长远目标瞄准着方向,现实步骤则可能为了迂回而容许在方向上带有某种偏转。这就形成:方向是明 确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为了曲折而曲折,是为了效益而曲折;也正是为了效益,要尽可能地少曲折。

长远目标状态,就是训练长途中的、最后的一个步骤。

从第一个步骤起,连同依次地、过渡向长远目标的每一个步骤,这一系列步骤,就构成了路线。

3 训练结构的基本内容

方向和路线,构成训练结构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内,要进一步建构训练的具体结构。

建构训练结构,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训练条件;主训练手段;主训练日;支持性训练手段;辅助性 、配合性训练手段;恢复节奏和辅助恢复措施;主训练小周期;调整性训练小周期;训练中周期;训练大周期 ;赛前训练和临赛掌握;等等。其中,主训练手段、主训练日、主训练小周期、赛前训练和临赛掌握,这四者 是关键因素。

训练结构在认识和实践的能动运动中不断改进。人们在进行认识的当时,只能达到有限的深度;在这个深 度上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假定;对于所争取的目标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切留意的缺陷。多学科新 知识的学习、实践反馈的能动检验,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改进我们的训练工作。

4 训练条件

运动员的年龄、健康、身体条件和训练基础;精神和心理状态;作息制度;营养;场地器材设施和资金等 等;这些因素构成着训练条件。这些条件也是动态的。

5 运动水平训练动态的内在机制

现实的运动水平反映了某种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的功能。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它同一定的训练结构相联 系(保持平衡)。在这种训练结构中,其主要的训练负荷具有某种特征。训练疲劳消除、实现恢复(开始进入 稳定态)后,即可进行新的特征性训练;即使没有新的训练,原训练的作用(稳定态的保持),也可以持续一 定的时间(可称之为训练作用时限);超过时限没有进行特征性后继训练,运动水平便会退步。一次特征性训 练,在其疲劳消除后,到其训练作用时限消失前,便是这个稳定态的存在时段,同时就是再次进行特征性训练 的合适时段;若在此时,进行具有更高新质特征的训练,便将促进运动进步。上述这些,是训练史上大量存在 着的事实。研究其内在机制,可以为训练进步服务。

特征性训练负荷、疲劳消除、训练作用时限(稳定态存在时段),勾画了训练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 由体力波动态的本性所决定的。

人体有序状态在信息、物质、能量的新陈代谢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着。它本身具有涨落运动。训练同运动水 平的平衡,保持着这种涨落运动的稳定性。具有新质特征的训练,振荡了这种涨落运动,促使破坏原有的稳定 态,使之激发、过渡到新的稳定态,运动水平便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全身整体性的。首先在神经体液控制系 统、特别是在大脑中进行,使数以万计的神经元间的、网络化协同着的、信息控制的稳定态发生着变化;随即 接连着,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经过全身各系统、各组织的信息、能量、物质代谢的完成,而使这种变化在全 身整体全部完成。这个过程,反映着人体先天具有的“适应”机制。

信息、能量、物质的代谢运动过程,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这个“适应”、“过渡”的进行过程可 能有下述特点:大脑中首先会在“虚拟”层次上,出现振荡着的变化运动;这种“虚拟”变化运动在全身的物 质和能量变化运动的信息的校勘和调节下,形成三层次协同“确认”的统一方案;这样在新的基础上,统一“ 落实”下来,成为新的稳定态。实际过程会比这个陈述更远为复杂和有序得多。全过程所需时间,随项目、运 动员个体特点和其它条件的不同而长短不同,一般会在一天以内、或在几天间完成。

能够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产生结构性转换的训练负荷,在其实际运用中使人体出现“应激”。应激状 态,是当时即刻综中地进行着的,有认知、思维、意志、情绪、植物性神经和体液、肢体运动、呼吸、循 环等等系统、几乎人体全身的一切系统都参与或与之联系着的,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代谢运动过程。它包括有 序、混沌(一种特殊的有序)、再到有序的过程,从而出现稳定态的结构性转换。对“应激”作观察,可注意 到三种不同档次:低于应激;适度应激;过强应激。(“应激”是生理学名词,针对着当时整体的综合状态而 言。为了操作方便,从训练角度,不妨这样来进行粗略的类比:过强应激,相当于全程运动当时实力的超水平 发挥;适度应激,相当于全程运动当时实力的基本发挥;低于应激,一般为轻松进行的水平,也可以有低于应 激而高于轻松等等不同强度的分别掌握。上述类比中要注意:第一,实力,是指“当时”的实力,非指原先的 水平。第二,全程运动,不同项目,其生理负荷意义也很不相同。)应激是精神和生理的综合作用,没有激情 就没有应激。没有激情的高度激发就没有过强应激;没有对激情的适当控制就没有适度应激。

适度应激,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现实的稳定态,出现进行性破坏,向着目标水平转化,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 ,最终实现目标水平稳定态的建立,从而实现运动进步。

低于应激,也可以说训练中没有出现应激。在这种条件下,人体有序状态当时的稳定态,一般不会出现质 变;就是说,运动水平一般不会变化。低于应激的训练,在有控制的较大数量的使用中,可以大规模而低强度 地振奋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很少伤损危险,很有利于促进体内矛盾的统一性;因此,可以用作维护和增强健 康和防止伤损的、重要的配合和辅助性训练手段。

低于应激的训练如果掌握达到一定水平,人体“适应”机制可被这种训练振荡所“营养”,运动水平可得 到维持,原有的稳定态可得到延长。同时,由于运动员当时的年龄等条件,使身体处在某种发育、发展状态下 ;这种状态,与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的某些积极因素相结合,运动水平也可能出现某些进步。“中等强度 大运动量”(即具有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的大量重复),曾经于60年代,由新西兰里迪亚德大力提倡而风 行一时。(有人欣赏足球训练中的万米训练并称之为强度课,这里存在着多重的认识混淆和混乱。)

倘若低于应激训练的水平过低(或无训练),这种状况持续超出原先的特征训练的作用时限,便将经由“ 适应”机制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出现退行性破坏,衰变成较低水平的稳定态,从而使运动水平退步。

过强应激,可能当时就表现出了进行史中更高的运动新成绩。但它在破坏运动水平现实稳定态的同时,也 某种程度地损害着了其支持、保障条件――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可大别为健态、病态和“第三种状态”三种状态。这是国际医学界近些年发展起来并趋于确认的 观点。“第三种状态”虽然在仪器检测上并未明显地越出健康指标,但它却是健态和病态转化过程中确实存在 着的一个区间状态。过程应激使人体进入“第三种状态”,甚至越出“第三种状态”而开始进入病态。是否损 伤到健康水平,即是否促使机体越出“健态”,是区别适度应激与过强应激的“阈值”界限。(把握住这个阈 值,可以使运动生理学界和医学界的看法统一起来。)

出现这种状况,就使恢复健康成为机体随即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这个任务完成以前,不可能保障运动水平 ;在这个任务完成以后,运动水平可能仍处在原先的水平上,甚或出现稍稍退步。因此,出现过强应激,并不 表示支持这个水平的、体内有序状态的稳定态的建立。就是说,即使由于过强应激而表现出了更高的运动新成 绩(如果处在大赛决赛关口,它正是所需要的),但它并不表示运动水平的进步和提高。(过强应激并非一定 会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成绩,它也可能表现为手足无措、瘫倒等等,视刺激强度和个体特点等条件而定。)

低于应激、适度应激、过强应激三者,在理论上容易分清,在实践中、在强负荷当时的复杂条件下,不易 截然分清;尤其是适度应激与过强应激,在实践掌握中,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偏越界限的现象。这就需要探 讨其在实践运用中的稳妥方法问题。由于特征性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比它的训练作用时限的终结点早得多;就 是说,稳定态的存在时段、即再次进行特征训练的合适时段,具有一定的长度;若在此时段内进行具有一定水 平的低于应激的训练,则既有利于维护、恢复和增强健康而避免健康退步,又可以将此功能时段延长而避免运 动退步。因此,在出发点上,我们应争取“适度应激”;在掌握上、尤其是在出现了高效应“适度应激”后的 掌握上,不妨作为可能已经稍微偏入了“过强应激”来处理:在其后的“合适时段”上,后续以一、二个具有 一定水平又低于应激的训练,直到体内矛盾的统一性、即健康水平,确有把握地已经恢复到所需要的水平上, 对下一轮新的突破性训练已经作好准备时为止。

6 主训练手段

这里所说的主训练手段,就是突破性训练手段。它的选择和创制,需要认真研究。首先要从方向上、即从 大的方面讲究它的正确性,同时要从步骤操作上、即从具体实践方法上讲究它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这 一切,都建立在如何更好地把握体力波的发展动态,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上。

合乎需要的主训练手段,就是能实现适度应激的训练手段。其主要特征有三:(1)积极;即高于现实水平 的维持, 而能促进现实水平稳定态的破坏和目标水平稳定态的建构;(2)可能; 即现实水平的运动员,能够 做得到;(3)可控;不但能够做到, 而且能够按训练要求,有把握、有控制地做出来(这同时也有利于防止 出现过强应激)。第一条涉及训练的战略问题,达不到这条要求,对于训练目的来说,是无效的;第二、第三 条涉及训练的战术和艺术问题,把握不住,就无法顺利地实行训练,因而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益。从“ 强度”角度看,前者决定了强度的低限,后者决定了强度的高限。

突破性主训练手段的任务,在于将人体有序状态调整到目标状态。因此,它要求能够激发出目标状态所要 求的生理功能,藉以激励“适应”机制,促进、并进而实现人体有序状态的结构性转换。

常常采取这样的方法:对当前步骤的目标状态运动全程,进行分段组合、分解及附加条件等方法,藉以形 成训练手段。由于它是目标状态“运动全程”的分段组合,一般地说,既可以激发出目标状态所要求的生理功 能(体力波峰峰型),同时又避免过强应激,又使训练操作成为可能和可控。

所有这些,均需要对目标状态和现实状态这对矛盾,反复地、深入地、多角度地进行具体分析。

7 支持性训练手段

支持性训练手段是为主训练手段的实施进行服务的手段。例如,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等。这需要因项、 因人、因时、因具体条件而制宜。

对支持性训练手段,同样需要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例如,神经生理学关于长时程增强(LTP)、长时程抑制 (LTD)等的发现和研究,同准备活动的合理掌握,可能就有密切关系。按摩活动等的介入,也丰富了有关问题 的研究。

8 训练课

主训练手段同支持性训练手段科学地、艺术地组合起来,就可以完整地建构主训练课。

训练课是训练工作的基本作业单元,它不只主训练课一种。训练课的任务,在于满足训练布局中特定的要 求,在于争取针对着这种要求的效益性。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运动量的多少等等,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在训 练实践史上,在效益的驱动下,训练课在向着精干的方向发展。

9 主训练日和它的课次

具有突破性主训练课的训练日,便是主训练日。近来,许多项目在主训练日中,发展出多课次现象。

训练作用的直接承受对象,是人体有序状态的某种子系统而非其整体。训练作用,并未能直接达到运动员 体内有序状态这个“整体”,而只是达到它的某种子系统;即使这个子系统对于整体而言,是相当地大,而且 非常重要。

但是,“现实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稳定态”,却都是指的“整体系统”的属性,而非指子系统的属 性。对于整体系统而言,不破坏原有的稳定态,不建立新的稳定态,就没有实现结构性转换,就实现不了训练 进步。

经过恰当的训练课作业,对所针对的子系统产生了强大的作用,从而经过子系统,对整体系统产生了一定 的张力。这种张力对于整体系统的作用,因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等等因素而不相同。

如果单次课产生的这种张力作用,引发了整体系统稳定态的某种程度的破坏,训练进步便将得以实现。

如果单次课的这种张力作用较为有限,并未能引发整体系统稳定态的破坏,甚至并未引起其动摇,那么, 便需要在主训练日中,再次组织或多次组织主训练课,通过累积的张力作用,争取达到动摇和破坏整体系统的 稳定态的目的。这就出现了多课次。多课次的具体分布和组织方法,需要具体地研究。

所以,主训练日中的主训练课,可能是单课次的,也可能是多课次的。这需要因项、因人、因时、因具体 条件而选择、尝试、研究、处置之。

10 辅助性、配合性训练

体内矛盾的势垒性(斗争性)需要统一性来支持和保障。突破性的主训练课,需要振奋新陈代谢、维护和 增强健康的低于应激的训练进行辅助。

在训练进展中,视需要和可能,同辅助训练相结合或相配合,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解决有关任务的配合 性训练。

只有辅助性、配合性训练课的训练日,就是辅助性、配合性训练日。

为突破性主训练小周期进行准备或善后,专门组织的训练小周期,就是辅助性训练小周期。

11 训练恢复节奏

由上一波运动势垒态的“安静正态”,经过“激发态”形成新的下一波的“安静负态”;这时,由体内矛 盾统一性而出现的强大重建动力,在体内外一系列条件(辅助训练、休息、营养等等)的支持下,在一定的时 间过程中,重建成新的运动势垒态的“安静正态”;这就完成了体力运动中的一个波浪节奏。这是真实节奏的 简要抽象。

从原运动水平稳定态的破坏,到新稳定态的建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成为建构训练恢复 节奏的`基础框架。(正确地说,是训练和“重建”节奏,重建并非恢复,习惯上称为恢复,这里暂按习惯使用 称谓。)在这个节奏中,既包括主训练、辅助和配合训练、休息和恢复措施等等,这些训练组织者便于调控的 部分;还包括学习和工作等社会生活中必须承担的部分;对所有这些内容和过程,都需要有机合理地统筹配置 、协调安排。

生理机能恢复到安静时的“正常”状态,是这个体力波运行完成的标志。这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生理指标 来进行检测。心率和脉象,是常用的、简便易行而又含有丰富信息的检测指标。计算机管理,将是面对着这些 复杂而大量的指标,有面有点地、适当而及时地、进行应对处理的优选工具。

12 辅助恢复措施

合理地掌握训练恢复节奏,这是最基本的恢复措施。此外,还可以通过训练的、休息的、营养的、物理的 、化学的、药物的、精神的等等措施,辅助促进之。这些措施,称之为辅助恢复措施。“基本”和“辅助”的 主次地位不能搞错。在辅助措施中,休息、营养和辅助训练,又处于主要地位。

13 主训练小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是实现运动水平突破性进展的训练小周期。它必须在合适的基础上进行。

主训练日同恢复节奏、辅助恢复措施的完善结合,就形成为一个主训练小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所占用的天文时间,是因项、因人、因时、因具体条件而不同的。

短的,可能就同单个主训练日相重合,几乎天天都是主训练日。这样,可以连接安排成“星期”制的、多 主训练日的“主训练小周期”。

长的,可能有二、三天或多天时间。在其中,可能只有一个主训练日,也可能连续地、或分散地具有二个 甚至更多的主训练日。

主训练小周期的主体构成,是适度应激训练及其恢复节奏。如前所说,实践中为了稳妥起见,在适度应激 训练后,也常可能在它的合适时段,安排一、二个低应激的训练节奏,这样来复合地建构主训练小周期。

当主训练课或主训练日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时,不但可以在这个主训练小周期内部后续以必要的低于应激 的训练,还可以紧贴在这个小周期后边,续以一、二个以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为主的“辅助性训练小周期 ”,以更好地促进恢复、巩固成效。这种训练组合、形成为一个大型的体力波浪,可称之为一个扩大的、复合 的“主训练小周期”。这样的组合艺术,对于长距离高水平运动员,可能尤为重要。能攻能守,进退自如。

以上是从自然体育学角度分析“主训练小周期”。但是,现实的训练工作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须与社会 生活节奏协调起来。因此,对大多数情况而言,“主训练小周期”常常采用七天星期制。自然体育学的短周期 在七天之内,扩大的、复合的长周期,可能十天、半月,在七天之外;但可以运用训练战术和训练艺术,来巧 妙地构筑七天一拨的训练。进行中必须要做有心人,以便使自然体育学和社会体育学,两全其美。

从理论上说,一个主训练小周期,可以既实现着运动进步,又保持着良好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后续的主训 练小周期建构了新的、健全的基础。如果在实践中基本达到了上述要求,“主训练小周期”便可以连续地、滚 动式地运行下去,使运动水平“阶梯式”地实现持续进步。这就形成所谓“快节奏”。这种快节奏,曾经于六 十年代在我国个别基层训练单位开始出现,后遇故夭折。七十年代,快节奏在保加利亚举重训练探索中受到支 持而勃兴。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少数项目少数单位,快节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得到间断尝试、或相当成功 地开发着。尽管或有挫折,这个成功不容忽视。胡鸿飞、马俊仁和一些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就是开拓工作者的 杰出代表,对世界训练史做出了贡献。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马特维耶夫在与我谈话时说到,邦达尔丘克连续运行了28个小周期。这是一种不 常见的“长连续段”。这种“长连续段”对于训练效益,一般地说是有利的。

14 调整性训练小周期

由于人体有序状态的极为复杂,又由于训练工作也十分复杂,在训练运行中,发生某种挫折,是常有的事 。例如:主训练手段的运行中出现了高“过强应激”,主训练课频次或主训练日频次的安排太过密集,以及运 动员偶而伤、病或因故短期离队等。这时,可及时插入“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加以因应、承转、解决。“调 整性训练小周期”也可称为“恢复性小周期”,与“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较为接近。

有时,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得很好、很正常,但出于预先安排;或为了“见好就收”,完善地了结当前 阶段,腾出精力更好地启动下阶段;或出于主动预防;也可以主动地插进“调整性训练小周期”。

在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进展中,并不是不会被动出现、或主动需要暂时的中断。这时,可使用“调整 性训练小周期”进行穿插接续。这样,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便划分成连续段和间歇段。这个“连续段” ,便可看作一个“中周期”。这个“间歇段”,便形成中周期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它一般地归入于下一个中周 期内进行计算。

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体内矛盾的统一性恢复到应有的水平。就是说,使机体的健康水平恢 复到应有的高度。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方法、节奏、以及有关的配合措施。对这些,同样需要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地研究发展,以提高效益。

如果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基本实现了它的任务,便可转入新的主训练小周期;如果尚未实现,则可以继续地 组织针对性的新的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直到完成预期任务,能够顺利地开始新的“主训练小周期”为止。

15 迎赛和临赛掌握

比赛在预定的时间、地点、场地设备和对手参与等条件下进行。

比赛的科学和艺术,在于争取当时的成绩水平的充分发挥。为此: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消除体内对于成 绩方向的剩余疲劳;另一方面,在比赛中,不但不惧怕、而且还积极争取某种程度的过强应激,争取其准确地 在决赛时刻出现。

训练进步在于体内有序状态的结构性转换,这种转换,导源于训练张力对原稳定态的破坏和新稳定态的促 成;换句话说,导源于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着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在前后两个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的交接 中,上一小周期的主负荷的影响,未必完全消除;新建立的稳定态,也未必巩固;这种情况,可目之为存在着 某些成绩方向的剩余疲劳;这种剩余疲劳,对于紧接着的下一轮的结构性转换,并不一定构成甚么样的障碍; 因为它并不、或并不显著削弱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

然而,对于比赛中的成绩表达而言,若有剩余疲劳存在,则明显地属于不利因素了。换句话说,成绩表达 ,要求人体有序状态的相应稳定态的巩固性而非过渡性。这种要求,对人体有序状态的一切环节,均有影响。 以肌细胞内外的物质储备、这样的具体环节来说,结构转换中物质代谢所需要的氨基酸,暂时变得不突出,而 运动势垒态构成中的能量储备,变得更突出起来了。

为此,在迎赛和临赛训练中:

以主要训练手段的建构而言,在于争取接近适度应激的低于应激、或低度适度应激。(这是指应激程度而 言,并非指绝对强度而言,而且在赛前的不同小周期中,又很不相同,值得当时细致斟酌。例如,热身赛中的 强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在强度的三特征中:“积极”,转变为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现实稳定态的维护和巩固 ,而非对之进行破坏(当然,对于实力水平不相同的选手来说,会采取稍微有所不同的策略);“可能”,变 成不需讨论的问题;对“可控”性要求也有发展,需要积极地为提高比赛中的战术水平服务。

在运动量方面,需要适当地进行削减和控制。具体掌握,要谨慎地依具体情况而定。

在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也需要合理地、有序地进行调整,以配合肌纤维中糖元含量提高等项要 求的实现。

同时,特别要注意防病、防伤、以及防止类似的灾害性事件的发生。但事实上,有些运动员在临赛中,某 些病伤事件还是可能会发生;赛前睡眠受干扰、以至整夜睡不着觉的事也往往会有;然而有的运动员仍然出现 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搞得好还有更高的潜力可挖;另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具有相当的抗干 扰能力,若是发生了某些情况,也不必紧张。

在比赛中,为了涌现出激情,除了上述的身体方面的掌握以外,还特别需要研究和掌握好心理因素。要具 有清醒的认识和激发充分的自信心。为此,包括积极的、适当的心理和思想工作在内,需要针对性地做好一系 列的工作:

在赛前,既需要积极性,更需要着重保持“平常心”;以免赛前出现“虚火”,反而抑制比赛中出现激情 。无所事事也可能会引起无谓的心潮起伏,当迎赛、临赛中运动量削减之际,可以适当安排紧凑而有序的、许 多需要一定注意力的事务性活动,以分散注意力而有助于保持平常心;并能产生不会引起成绩方向疲劳的某些 负荷,以有利于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比赛中,特别需要高昂的激情,同时也需要平常心。要在激情中保持着某种沉着冷静(在不同项目中, 以及对于不同的人,具体要求又各不相同)。

对这一切,既要做有心人,进行积极的安排,又不要搞成庸人自扰。

总之,迎赛、临赛工作既十分复杂,又情况多变,而且效益的取损出入极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 ,着意研究和确当把握。

比赛成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展现,迎赛、临赛工作尽管既敏感又复杂,然而,都同“比赛”密切关 联着;所以,在实践的进化运动中,“热身赛”就逐渐显现出来。热身赛可以为大赛汲取全面的、丰富的经验 ,成为迎赛、临赛工作中的一种突出的、优选的手段。

以26届奥运会的短跑选手们为例,开赛前半个月至20天再往前倒数,20多天的时间里,在欧洲、美洲进行 了十来场热身赛。这就为奥运大赛积累了丰富的近期经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全面准备。

在这些比赛中(以及大赛中的预、次、复赛中),其成绩发挥应该掌握在“可控”的程度上(时间不相同 的各场比赛,具体掌握又各有不同),以便“巩固”而非“破坏”身体有序状态的稳定态,为大赛决赛中涌现 过强应激,比较恰当地进行准备。(不同水平和状态的、面对着不同对手的运动员,在掌握上又稍有差别。)

约翰逊和贝利在奥运会比赛中的成绩发挥,明显地超出热身赛(低度适度应激或低于应激),并在决赛中 成功地打破了世界纪录(出现过强应激);而在奥运会后参加的多次大奖赛中,却表现平平(过强应激的后续 反应)。从热身赛、预次复赛到决赛、再到赛后,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成绩轨迹曲线,是掌握得非常成功的。同 某些奥运比赛失败者在大赛前、大赛中、大赛后,由列次比赛成绩所构成的轨迹曲线,是不相同的。这样的实 际情况,内藏着深刻的学问、不可不察。(由于游泳比赛、尤其是短距离游泳比赛的自身特点,在掌握上稍有 不同;有的奥运冠军,其世界纪录打破在复赛中。同时,世界纪录也并非必然就是过强应激。)

16 中周期和大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中的连续段,就形成为训练中周期。如果认清了运动训练训练的本质意义,掌握了 主训练小周期、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等项基本规律,就可以针对具体训练工作的需要,主动 地建构训练中周期。主训练小周期是争取训练进步的基本环节,训练中周期则争取这些基本环节进步的有效累 积,使相对微小的进步转化为显著的进步,以完成战役性训练任务。

训练大周期是为迎接重大比赛任务而进行的、季度性或年度性的、战略性训练安排。它从当前实际出发, 从比赛目标着眼,系统地、合理地对中周期和小周期进行组织安排。

“体力波”是运动训练结构的内在根据。“小周期”是这个“根据”反映在训练结构中的基本环节。它同 体力波的其它各种运用在一起,构成训练结构的完整体系。这种运用,是作为客观规律的“体力波”,在效益 驱动的训练实践史的进化运动中,自发地逐渐显露出来的,目前并非臻于完善。可能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效益 。若能在理论上进行较透彻的认识,再使之同实践探索相结合,可望对之进行较充分的开发。

17 进行中的检验和诊断

训练中要不断进行及时检验和诊断。对于具备着条件的运动员来说,如若在训练进程中正确掌握了训练结 构,就能争取运动水平的不断进步。如若停滞不前,就必须深入研究现实训练结构中的得失而革新之。

我们不妨把训练工作同医务工作进行比较,来研究教练员的培养和修养的重要性。教练员和医生,是处理 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工作者。医生处理的,是人体由病态争取转向健态的发展过渡问题;教练 员处理的,是人体转向高强态的发展过渡问题。医生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这是人所共知和公认的;教练 员同样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尚未被社会所确认。

事实上:教练员每天审视运动员的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就像医生审视病情、开出处方那样,同样需要高 知识和高智慧。如若满足不了这个需要,便会影响训练质量,付出代价。

训练界和医界情况又有不同。古医术由巫术发展而来,现代医学却已经完全摆脱了巫术的羁绊,建立起科 学的、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即使如此,仍然存在深刻的矛盾;例如,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医学,曾经有 人否认以整体论为基础的中医医学的科学性,同时否认它自身也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这种门户偏见,现在 已在改变和转变之中。然而,在训练认识领域,尽管在国内外学者们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去 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健康”化、科学化发展,以及解除门户束缚,现在还仍是繁重艰巨的任务。在体育界, 非常需要宽容性、开放性、智慧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胡鸿飞、马俊仁等一部分优秀教练,为什么会来自非科班 出身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具有实践成就和丰富经验与阅历的、中国足协教练委员会的主任,自愿以负责的 态度深入基层,竟被审定为不具备地方队主教练的资格,令世人惊诧);同时,另一方面,“马家军”在奥运 选拔赛的挫折,又对训练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发出了明确的召唤。热爱事业,刻苦学习钻研,从实际出发,不 死抠框框,勇于革新创造,坚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是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优秀教练员的共同特点。

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不但受到个人的限制,还受到时代历史的限制,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还是很不成熟的;另一方面,由于训练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和现实训练条件的多变性,即使是成熟的规律性认识 ,运用中也极需要针对着具体实际的生动灵活,而力戒机械、呆滞。因此,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创造、 检验、前进。

进行中的训练行为,要求多种知识和智慧的汇集,并交叉地、综合地、集中地、能动地进行运用。然而, 越是要求交叉、综合、集中、能动,就越是难以一下子做得正确、妥贴、恰如其分。这就需要在进行中不断地 学习、研究,“摸石”、“问路”,证实、证伪,一边实践、一边在反馈检验中调整更新。要坚持做好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使进行中的训练行为,同时形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自学习的、实践和认识的能动生发系 统。

学术在讨论和争论中向前发展,本文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18 参考文献

[1] 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德)R.F.施密特、G.特夫斯:《人体生理学》, 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美)乔奇A.布茹克司、汤姆士D.法哈:《运动生理学》, 杨锡让等译,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年 版。

[4] 姚志彬、陈以慈、郭爱克等著:《脑研究前沿》,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5] 田麦久、武福全等著:《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6] 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载《体育与科学》1995 年第6期。

[7] 茅鹏:《谈体能训练》,载《体育与科学》第2期。

[8] 茅鹏:《进步速度反映着训练生命力》, 载《体育与科学》19第1期。

[9] 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载《体育与科学》年第4期。

[10] 《系统辩证学学报》有关文章。*   

篇11:谈训练结构

谈训练结构

在现代训练实践经过百年发展途程,训练理论由于争鸣而有可能走向科学的今天,有需要也有可能探讨体 能训练的基本结构问题。

体能与技术存在于统一体中。技术,要求肢体动作过程实现运动生物力学的合理性。体能,简单化地说, 它的发展和发挥,要求实现运动生理学的合理性。肢体动作是由生理运动进行的,它若存在错误和缺点,该项 运动的运动生理学合理性也就不可能完整实现。体能与技术互为表里,不能截然分割。动作技术如有错误缺点 ,在大量重复中会巩固、难改;因此,在个体训练史中,一般地说,首先要把动作技术练对、练好。体能离不 开技术质量。这里假设技术质量完好,专门探讨体能训练的训练结构问题。在本文中体能和体力是同义词。

本文着重探讨:怎样在训练中争取进步?怎样在比赛中争取发挥?

1 训练以体力波动态为客观基础

体力波是我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对人体运动能力进行认识的一个基本概念。运动能力在具体时刻出现, 它具有“时相”特性。运动能力是动态的,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断性(间歇性),其动态呈现出波浪现象 。其本质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内部矛盾运动。

人体有序状态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统一的,多层次、多分支、又严密 协应着的,由巨量矛盾运动构成的有机整体。遗传决定人体有序状态的先天基础,训练参与决定人体有序状态 后天发展的具体选择。

体质,指人体有序状态的总体的机能状况。它可划分为体力和健康两个方面:体力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运 动势垒态(斗争性),健康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统一性。

具体体力,是体内具体的系列矛盾运动激烈展开中表现出来的人体运动能力。它以具体的运动势垒态(包 括肌肉、骨骼等等的具体结构状态,从神经体液支配到能量物质代谢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动力学结构、机制 、配置和配备等等)为基础。它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存在。运动势垒态,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 暂时的稳定态,可相对地大致区分为非激发正态(安静正态)、激发态、非激发负态(安静负态)等三种状态 。在表现出运动能力的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势垒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展开及可供动用的物质的耗解,“正态 ”便转化为“负态”(疲劳状态);以待随着休息等过程,在体内矛盾统一性的推动下,在有关的相应的.系列 矛盾运动的进展中,动态地重建(改建)新的运动势垒态(非激发正态)。前者形成训练负荷,后者形成运动 能力在波浪运动中的动态发展。因此,体力只能以具体形式并在具体的波浪运动中存在着。要争取运动能力的 进步、争取运动成绩,必须研究、把握作为运动着的整体的具体体力的波浪运动动态。从波峰着眼,才能避免 盲目性;从波体进行把握,才能保证实效性;这就形成了训练结构。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运动训练,积极地 争取运动提高。

由于作为超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巨大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在作用和影响也是极为复杂 的,现代科学尚远未能清楚了解其全部内

[1] [2] [3] [4] [5] [6] [7]

篇12: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四大结构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四大结构

1.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析”:分析材料,突出感点。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

2.“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论证结构。

立论。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也可以说明论证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通过简单引述,提出论点。

入据。在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

结承。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迭据。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这些论据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

归纳。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3.层进式结构:

包括“是什么”,即提出观点;“为什么”,即分析原因;“怎么办”,即提出对策、分析对策、论证对策。递进式的分层论证,其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4.对照式结构:

主体部分有正反对比,有转折补充。采用这种结构模式的议论文可使文章文体特征分明,篇章结构严谨。议论文表达的思辨性,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问题(话题)进行剖析。剖析就是把思辨的过程和思辨的要点符合逻辑顺序表达出来。议论文“以理服人,以理取胜”的实质就是议论的层次,议论的层次实质就是议论的推理逻辑性强,层次感彰显议论文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灵魂,只有推理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才能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篇13:高考满分作文递进结构议论文

古人喜欢把大智慧融进琐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铜钱,外圆内方,刚柔并济,说尽人生哲理。为人处世,应当有方的棱角,也该有圆的柔和,这样才能尽展才华,书写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节操与个性,圆是人的豁达与包容。没有方,圆便流于媚俗;失去圆,方则显得张牙舞爪,正如没有方孔和圆边的铜钱无法存世。

这外圆内方的铜钱该在子瞻的手中呆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是文士无法摆脱的宿命。苏轼的一身傲骨在乌台诗案中被折断打碎,却又在黄州圆融的月光下愈合重生。此时的苏轼依然不羁,依然清高,但他的个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为豁达与包容的绿荫中坚定地伫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他成长的温厚包容,内心却仍坚守那一份方的执著,这样的苏轼才得以真正不朽。

个性之方与包容之圆本就该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成就大写的“人”。

方是追梦的坚定不移,圆是方法的变通。圆成就了方的坚持与执著,方是圆的动力与方向。

罗崇敏的心中也有这么一枚朴素的铜钱。它是他改革之路最好的见证。“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他锐意改革,将“改革”二字写成梦想,挥洒间尽显“方”的棱角。但面对改革“深水期”的现实,又是“圆”的谨慎与变通引领他走得更远。大胆假设,小心下刀,他一点点切开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温和而坚定的姿态,和小小的铜钱一样在社会中传递,在人心中成长,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处世之道也应当方圆共济,如此方可成就真实的“梦”。

个人需要方圆的相辅相成,一个民族亦如是。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有魏征大胆直谏的方,便有长孙无忌深谋慎思的圆;有张居正锐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时行调和中正的圆;有法家严冷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净自然的圆;有顾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壮的方,便有邓小平“三进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圆……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方与圆的对立统一是开创辉煌的大神,是驱散黑暗的星辰。铜钱的圆与方可以是贫寒者温饱的来源,富贵者家财万贯的根基,更是民族智慧的传递,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今天,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

篇14: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高考指导

高考指导: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

一、【对照式(正反论证)】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中心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正面事例和扣题分析

第3自然段:总结正面的观点,强调作用

第4自然段:反面观点总结 + 反面例子及分析,强调危害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分析现实意义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借助格言,结尾强化中心

二、【平面并列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明确写作范畴,提出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做法一 + 过渡 + 事例 + 分析

第3自然段:做法二 + 过渡 + 简例1 + 简例2 + 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4自然段:借助名人名言,结尾强化中心

三、【并列例证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明确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事例一(夹叙夹议)

第3自然段:事例二(夹叙夹议)

第4自然段:集中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5自然段:结尾强化中心。

四、【由古而今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古人的事例论据(排例)

第3自然段:分析总结古人事例

第4自然段:转折引入“当今意义”

第5自然段:今天的人物事例(详例)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辩证分析后总结

五、【由古而今对照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名言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回望历史 + 古人的正面例子(1个详例)

第3自然段:再看今朝 + 今人的正面例子(2个简例)

第4自然段:反观当下 + 今天的反面现象

第5自然段:呼应开篇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强调

六、【“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比兴引入,明确中心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提出“原因” + 详例1 + 详例2

第3自然段:从“原因”方面集中分析

第4自然段:提出“方法” + 排例

第5自然段:承接第4段,归纳分析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七、【“摆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写作对象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摆出“具体的现象”,并归纳出普遍现象

第3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4自然段: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第5自然段: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第6自然段:提出根本的解决办法

(三)结尾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

八、【“引-议-联-结”时评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用材料和他人的相反观点作铺垫

第2自然段: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主体部分:第3自然段:议论:原因一

第4自然段:议论:原因二

第5自然段:回归材料,联系现实情况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九、【“先破后立”式】

(一)总起部分:第1自然段:引入

(二)主体部分:第2自然段:“破”的部分,否定与自己相反的做法或观点,做好铺垫。

第3自然段:“立”的部分,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4自然段:正面的例证(排例或者详例都可以)

第5自然段:联系当下,利用反面例子突出自己的观点。

(三)结尾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

结 语:

考场作文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按照合理的论证思维展开,让论证严谨有力,思路清晰流畅,那就可以了。所以,上面的所提供的议论文九种结构模式并不代表所有的作文模式,不要求所有同学都要严格按照这些结构模式来写。

反而,我们鼓励有较好写作能力的同学能够放开去,在正确立意之下大胆写出富有个性而符合逻辑的文章。但是,对于大部分依然备受考场作文折磨的高三学生来说,能够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来轻松组织自己的写作是一条捷径,同学们不妨大胆用起来!

高考作文训练的几点认识

高考语文情景作文范文

高考语文作文400字

高考语文作文

冲刺高考作文训练(高三作文指导)

苏轼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高考记叙文写作要点及点评

安微高考语文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触景生情 引出回忆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议论文经典结构训练(共14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读写的特色教学(网友来稿)2022-07-23

高考作文指导:写作八大锦囊妙计2023-12-26

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计划怎么写2022-06-03

议论文写作范文2023-08-11

高考议论文写作技巧指导2023-06-15

议论文写作2023-10-02

学习作文的心得:获得满分作文的技巧2024-03-10

2022年四川高考作文点评与「经典版」2022-10-14

四年级上册语文怎样学才能学好2022-05-06

话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技巧202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