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与柳色随笔

时间:2022-07-12 05:49:4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草色与柳色随笔(精选15篇)由网友“Nor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草色与柳色随笔,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色与柳色随笔

篇1:草色与柳色随笔

草色与柳色(随笔)

《草色与柳色》不徐不疾,不温不火,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感叹于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一篇令人回味无穷的绝妙解析,值得细细品茗。

草色淡绿,柳色深青。草色与柳色,同属草木之色,都是生命的色彩。唐代文章大家韩愈有句著名的诗,叫做“草色遥看近却无”。按照习惯和常识,观察事物理应是越近越清晰、越远越模糊。“草色”,早春二月的草色,即便是再淡,达到了人们所谓的“淡之极”,但它毕竟也是客观的存在,可在诗人的笔下,却怎么就成了“遥看近却无”呢?

读大诗人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山,横看是一条岭,侧看便为一座峰,而且,从远处、从近处、从高处、从低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山又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世间万物,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

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知道,“遥看”近乎是一种平视,它视野开阔,所看到的是一个面。一千一百九十多年前,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走在京都长安的大街上,远远地望去,他看到的“草色”就应该是一个面,这个面是由小草露出地面的部分所形成的,它可以看做是草芽的集合体。

细雨迷蒙,平铺似的眼光看过去,远处的小草仿佛连成了线、汇成了片,那点点滴滴、极淡极淡的草色,便演绎成了一抹生命的新绿。这种新生的淡绿色,淡雅稚嫩,新颖别致,极富吸引力。大好春光,新鲜的诱惑是难以拒绝的,大诗人一旦走近了它,遥看立马就变成了近观,平视也就成了俯视了。初春,刚刚露出头来的小草,像针尖、麦芒似的,极细、极小,那色彩犹如温润的玉石似的极浅、极淡。稀稀疏疏的草芽,空空落落的大地,低头看去,诗人先前所见到的那抹生命的新绿,仿佛一下子从眼前消遁了,甚至连小草也难觅了踪迹。

充满神奇的大自然,一切都是这般的美妙。草色的从有到无,似乎就在诗人的从远到近的来去之间,而且这变化就发生在诗人的视线之下。小草,它像个顽皮的孩子,在和风细雨里给人玩起了有趣的“捉迷藏”。远远看去,明明还是一片淡绿,可走近它却杳无音讯、渺无踪迹了。这或许正是“早春”草色的妙处,它妙就妙在给人以奇特的视觉感。

曾有人拿它和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来比较,说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此,我却不以为然。“江流天地外”,江水无论如何的“流”,也不至于流到天地之外的,之所以这样说,这明显是受人们视野的限制。其实,“天地外”,不是别处,它就在作者的心中。“山色”模模糊糊、若有若无。“有”和“无”都是一种极限,这“中”字就在这两极之间。说白了,也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这内和外、有和无,都与诗人的观察角度无关,而是诗人心中的一种禅意,是一种自然山水的内化而已。

如果分析开来,在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原本是有背景的,它的背景便是该诗开头的那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据说是唐朝长安城的南大街——朱雀大街。这大街是诗人行走的路线,也是景物得以铺展的空间。“小雨”即细雨,风斜斜,雨细细,密密麻麻,丝丝缕缕。按照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所说“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润如酥”,一个“润”字模拟出了“小雨”的质地,给人以光滑洁净之感。它不但状写了早春雨水的细腻与温润的特点,也为后面“草色”的描写做了极富情味的铺垫。“如酥”是作者的想象,“酥”是一种奶酪。在这里,它不单单是指早春“小雨”的形和色,也暗含着孕育和营养的意味,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常说“大地回春”,可“春”从何处而来?“春”,首先表现为一种“气”。春气萌动,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暖湿之气流动,干冷之气退缩,这就形成了“春风”,春风在古诗中大多称为“东风”。古老的文化认为,“东方甲乙木”,“木”的最大特点便是生长。春寒料峭,阳气遇冷,液化为水,春风化雨,遂成为“春雨”。“二十四节气”中就有个“雨水”节气,它是紧跟在“立春”之后的。春乃阴阳易合,阴阳转换。大地的.由寒变暖、由干变湿,生命才渐渐地绽放出那抹绿色,而色彩的由淡变浓、由浅加深,也是一个转变化合的过程。大诗人韩愈正是抓住了“早春”这一特定的时间,将春雨草色写得既形象而又灵动。

草色的从无到有、从浅到深,要说本是自然界的一个变化过程,而诗人偏偏从观察的角度,把这一过程逆转,这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独具创新,赋予了“草色”以深刻的哲理和无穷的妙趣。在该诗中,对“早春”怀有热爱之情的韩愈,把这种细雨滋润下独特的“遥看近却无”的“草色”,盛赞为“最是一年春好处”。

春是一年的开端,是新年伊始。春天是温暖的象征,春天代表着希望。“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呐喊与呼唤。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宵一刻值万金。英国大诗人拜伦的一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表达了多少人对春天的盼望和希冀。

古往今来,歌颂春天的比比皆是,但把“早春”看作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春景者,并不多见。在写眼前之景的时候,韩愈老先生虽然用墨不多,但他却抓住了人们不易觉察的早春草色,从“润如酥”的小雨的烘托,到正面写“遥看近却无”的奇妙,无不给人以新颖独特之感。然而说到“最”,没有比较则无鉴别。于是,诗人由草色又联想到了“柳色”,将早春的“草色”和晚春“柳色”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一个“绝”字,表现了诗人充满自信,它和前面的“最”字形成了呼应。“绝”是“断绝,无一处”,也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烟柳”即柳如烟,它是说长满碧绿的叶子远远望去茂盛得好像一片烟雾的柳树。不用说,这应该是指暮春或晚春的情景。“满”除了形势盛大之外,我想还有“拥挤、过分”之意。过犹不及,“烟柳”满眼的深青色,它哪里会有早春“草色遥看近却无”寻觅而不得的乐趣。

“皇都”即皇城,此处大概是指长安,它和全诗首句中的“天街”相照应。“天街”是一个具体的环境,是诗人眼前的实景。它本身是开阔的,又有细雨将天地连接,一片草青青或者“没入”皆不见,都让人心胸放达,而“皇都”作为一座城,则是一个大致轮廓,是诗人的想象,是虚景,“烟柳满皇都”是作者用来衬托天街小雨中的“草色”的。

从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来看,“物以稀为贵”、“赶早不赶晚”,诗人韩愈在他的一首《春雪》中写道:“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隆冬方尽,乍暖还寒,早春二月,猛然间看到两三点新绿,不禁会心头一惊,然后又喜上眉梢。回头想想,那又是“遥看”又是近观的举动,分明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这喜悦除了“见新”之外,很大程度上应该归于对春天长久的等待与期盼。

如果单从草色与柳色来看,倒让我想起了宋人贺铸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句可以说写尽了韩愈诗中所有的景物:草,柳,雨。但仔细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三种景物都是暮春景色,它与韩愈诗中的早春的景色虽然景物都一样,但景物的特点则大相径庭。

韩愈诗中的“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贺铸的这首词里却变成了“烟草”。“草”前加“烟”,已变作了韩诗中的“烟柳”的替代物,而且是“一川”,也就是“整川、全川”的意思。作者写柳,则借风说絮。柳絮飘飞飞满城,“满城”与“满皇都”是何等的相似。韩诗中的“润如酥”的小雨在贺词中则变成了“梅子黄时雨”。“梅雨”又称“霉雨”,阴雨连绵,长久不见阳光,积雨霉烂了什物。可想而知,此时词人的心情该是何等的凄凉与难耐!

最后,我想从诗人韩愈自身的情况谈一点看法。据说韩愈的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于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即唐穆宗庆历三年。这时候的作者已经五十六岁,距离他的“大限”仅剩一年。生死虽大事,但世事难料,人生无常。韩愈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但也可以说是坎坷的一生。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被人们誉为“文气八代之衰”。“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惟陈言之务去”,他开创了一代之清风。政治上他敢于碰硬,因谏佛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一股正义之气可贯日月、可冲霄汉,一个“铁肩担道义”忠君爱国的封建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说顶天立地。

古语云:人生七十古来稀。作者五十六岁也早已过了圣人所说的“知天命”的年龄,但从该诗中诗人所表现出的童心雅趣和精气神来看,他仿佛还是一个孩子。春早春晚,生命就在只争朝夕。读《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读《师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读他的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无不感到一代宗师对生命与大道的孜孜以求。爱春天,就是热爱生命,看草色柳色,就是珍惜生命。

读《祭十二郎文》,我们知道韩愈从小“失怙”,是靠哥嫂的抚养才得以长大成人。所谓的“文章大家”,在人生的“早春”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打击。对于一个具有胸怀大志的人,人生的磨难似乎就是人生的营养。在人生的道路上,韩愈曾“三试不第”,三次博学鸿词而未入选,至少有两次是因为谏言而被指责或遭流放。他是在人生的冬天才迎来了事业的春天呀!对“早春”的歌颂与赞扬,寄予了诗人无限的身世和无尽的情感!

从该诗的题目来看,这首诗是写给他的朋友张籍的。张籍有一首非常有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因为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人称“张十八”,又因时任水部员外郎,故有此称。水部,根据唐朝的官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制,水部应为“工部”的代称。“郎”是部的属官,“员外”有“定员外增置”之意。不过,唐代的“员外郎”已经在编制定员之内。一个“呈”字,既体现了封建士大夫交往间的矜持和郑重,也反映了作为朋友之间的优雅与尊敬。

此诗原本共有两首,这是其一,其二为:“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这第二首诗,明显写到了“柳色”。作者先劝朋友不要以工作忙、身体不好为借口,也不要说年老了,再也没有从前的童心和志趣了。他希望朋友张籍走出来,不妨到江边看看柳色的深浅与否。可见,关于诗中的草色与柳色,作者并不是着意的对比,而是要通过写诗来表现自己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

草木本无心,风月不关情。无论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是“柳色如今深未深?”草色与柳色,都是春天的象征,都寄托了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试想,如果没有对春天的热爱,遥看“草色”也就罢了,又何必管它“近却无”呢?更不要说再与“烟柳”比较谁胜谁负了。这一“有”一“无”、一“最”一“绝”,不但体现了诗人的情趣,而且也展示了生活的理趣,真可谓是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不必作过分的深究,第二首诗中的如今柳色“深”与“未深”,通过第一首的“草色”便可完全推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作者笔下的绿柳,那一定像白居易的《柳枝词》中所描绘的那样,“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与金色软于丝”。草色与柳色,同属自然之色,都是生命的本色——绿色,在时间上一般应该是相匹配的。“天涯何处无芳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是古人如李白、苏轼的浩叹,而文章大家韩愈的一首小诗却给了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启迪和美好的遐思。

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大自然开始吧。“草长莺飞”,“两个黄鹂鸣翠柳”,并不只是停留于诗画之中。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定会回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啊,草色淡绿,柳色深青,这原本就是生命之色,也应该是生活的本色!

篇2:柳色如梦

柳色如梦

想起淡塘,难忘塘堤上的'杨柳.青青而长长的头发.白天,被太阳的金梳子,梳理得整整齐齐:夜晚,薄雾似面纱,星斗便是纱缕上的钻石,闪烁晶莹. 淡塘原是一口湖,只是倜处村野,名气没有西湖来得大,面积也没有西湖来得宽.乡下人,也不懂得什么时髦的观光事业,老老实实,把它叫做塘.

作 者:季薇  作者单位: 刊 名:新世纪文学选刊 英文刊名:XINSHIJI WENXUE XUANKAN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3:遥看草色随笔

遥看草色随笔

既非神话也非鬼话。

冬之残喘未断,春之吹气似来之际,原野上最是那一种淡绿和鹅黄的混血。

透明、和润而涣漫,像一层荡漾在冻土或薄霜之上的气流,韵致高远,令人心澈神清。

这时的草色是一种法相,看色是色,你便会生出许多蜂蝶之念。如果你忘情地循迹飞去,翩翩之翅扇动的定是一片迷蒙和空茫,待你从那触之不着、捉之不住的尴尬里收回触须,一抬头,一回身,秀色却圣水般又在你的四周流溢。浸染一个未醒即醒的梦境:你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的田畴,回到那些草民和草根之中,用你的童稚背诵唐诗,背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着那诗的哲思,你的心头便有嫩嫩的芽苞悄然而出,成为穿破艰苦卓绝而挣扎出来的性灵,去构筑一片绿的远阔。

也许,这心境只能算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二入”,尽管这还不是最终的'诗境或禅悟,但它却是你真正的情结所在。这情结似乎跟你的来路有关,生于农家,长在田亩,虽以后曾混珠于文墨场中,但芸芸众生之草民性情弥坚。随着年轮的厚重,你竟把草的属性纳入了人生的感受,奉它为消解块垒的琼浆或喻寓兴寄的神株。

你何尝不知,草本凡品中的下乘,在笔墨官司里,它是鲜花、稼禾和参天大树的陪衬;在田之垄中,它是锄边的剔物。可你就是崇敬它,崇敬它的生命底蕴(你说:草民的乐草可比仁者、智者的乐水、乐山)。沿着这种底蕴铺展开去,你渐渐离开了根、茎、叶的概念,走向了“山明水秀,山水皆诗性,山水皆佛心,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至境,你的耳边又响起了诵诗的声音:“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与其说“遥看近却无”是一种景观,不如说是一种感觉,一种化境。从浓艳场中来,又向纷纭世界上去,个中蕴藏了诗的空灵、画的神似、禅的机锋!只是,这灵犀之来,需要等待。刹那间的闪光里有着酷暑和冰冷的坚忍。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大自然神笔之下的短章和小品,接受它的陶冶,你看见自己正向一个淡泊的深处走去……

篇4:大唐柳色散文

大唐柳色散文

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舍,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围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放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去了。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美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客舍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在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返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入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籍,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不因生死而隔离。李白杜甫京华一见,从此至死不忘。元稹在谪所听说白居易被贬后,重病之中昏夜惊起,绕室彷徨,如同身受。而白居易到了晚年,一读到元稹的遗诗犹涕下沾巾,不能自已。

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及的风景。

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

篇5: 一抹柳色散文

一抹柳色散文

漫漫冬季里,我伫立在接送孩童的路段上,无法难耐,无法忍受人群里我的孤寞与彷徨。一连几天的往返中心无安宁,不情愿的在原地守候日上日落。我在想,我如何打发这磨人的站立,与焦急的等待。我环顾四周,街道车辆行人急急如律令,一路的奔跑,一路的行前。天空灰灰,路旁的树木光秃昏暗麻木。寒风中我得瑟的玄晕,分不清东西的街与南北的路,记不起来时的风尘仆仆。

我低眉思索安慰着自己,慕然间,一株妖娆的柳树映入眼帘,像一幅款款的绣图点缀在这干涸的冬季里,犹如三分春色带给我宽慰,我内心深处偷偷的笑着。看着满树细长的柳丝轻盈灵秀繁华似锦,风吹时侯,那不落的瓣瓣柳叶,临空起舞姹紫嫣红妩媚动情 。如少女的频亭羞涩风姿颖颖,那万种风情眼眉处,我醉了心窝暖了心怀。

那一抹柳色 ,那一树的春色,让我的眼眸分外的明亮,我频频回首,继而驻足凝索。我隔空呢喃着,你是在等我吗?你如许的寂寞,我格外的.孤独。刹那间,千古的相遇相知,你懂我的心魄,懂我的柔湖。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你给足了你的温馨,我感受了你的温存。凛凛的寒风中,我心底如沐春风温暖许久,满身的血液透着热情,我欢心的笑着。感谢你的陪伴,在驻足的分分秒秒里,我不会孤独难耐寂寞如斯了。

返回的途中,邂逅了一抹柳色,我神采奕奕心怀如少女,意气风发亦如凯旋的儒将英姿飒爽,我笑 魇如花,内心如此的柔软轻盈。我放飞着紧裹的心灵,抬头响着歌,低头炫着乐,一路的驰畅。想着一树的柳色香秀,脉脉情怀春暖花开。

那一抹柳色,御风动情,我醉了心情。谢谢你的陪伴,默默静守着我的岁月。

篇6: 柳色青青作文

柳色青青作文

那一抹淡淡的绿色,在初春的天空之中,显得分外清新,那是新绿的枝桠,是柳树悄悄吐露出自己的心声。朝着柳树的方向望去,原本干枯的枝干已经换了全新的面貌。

柳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庄重的,作为一个春天的符号,它很难被忽视。柳叶悄悄地铺开自己的绿色,装扮了春天的迷人。心底无私天地阔,柳树便是一棵天真的树,没有繁杂的枝叶,没有复杂的形态,就连生命的传承都是那样简单,“无心插柳柳成荫”,扦插就可以让它成活。如果生命也是如此简单而纯粹,直接而坚定,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纷争。

我不知道门前的柳树有多少年了。柔软的枝叶让我看不清它的年龄,据说年轮的大小、宽窄会随着每年吸收的雨水和阳光的数量而变化,在阳光雨露充裕的时候,年轮也会更宽。生命也是如此,深邃的思想会在生命的年轮上留下深远的痕迹。

我渴望生命面对光明,我渴望旅程在雨之中漫步。风雨兼程的人生体验值得品味。不似迎春花的张扬,柳树沉默地成为春天的使者。春风一过,枝叶就变成了绿色。满身绿叶的柳树,似乎有些腼腆,却静静地流露出内心的力量,带领万物奔向春天。

无论你住在哪里,心中都可以有一片田野,一片广阔的天空,一片繁星的海洋。在柳树的枝叶上,我看到了春天,感觉到生命在流动的声音。我想我是那个不能停止写作的人。只要我的'生命还在,我就想用笔墨歌唱。一定是某种宿命的因素让我如此热爱写作,让我记下季节的流转。

孩子们在阳光明媚的花园里面奔跑,老人们在木椅上晒着午后的阳光,我在寂寞之中写作,去聆听、去感知、去发现,一棵柳树是我通向春天的媒介。

柳树的年轮缓慢而坚实地生长着,记录着气候的变迁。人也注定与记忆密不可分。生命太长,记忆是无尽的篇章。每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将成为宝藏。

柳树换上全新的衣服以后,花儿就会开了,所有的树都会焕然一新。春天的世界即将来临。山湖光照,树木葱郁,花香四溢。我想把春风拥抱在怀里,我想把柳条画在纸卷上,我想把每一点春日的信息透露给你。让我们一起寻找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一起度过这个幸福的春天。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温柔的柳,温柔的春天,承载着许许多多温情的记忆。看湛蓝天空下,柳叶轻轻地摇摆着,那婀娜的姿态点亮了春天,默默地支撑起了生活的天地。

篇7:草色微香

漫天飞舞的雪花,串成一串跳动的音符,被冬日的风织成一只银白色的皇冠,戴在了我的头上……

我时刻在冥想这样的情景。可我知道,我这里是不会下雪的,雪花于我也便成了一种奢侈。

也许,奢侈也是一种美妙的东西吧!至少,它还不会泯没于我心中那完美而久远的梦;梦猡的衣服调淡了生命的颜色,把那一切绚烂的色彩分给了那份雪花,下在了我久以寂寞的树梢上……

很多年前就学会了遥望,看天边的色彩,永远不变的颜色――单调的红与蓝组合成的淡紫色天空。总会漠的涌上一股惆怅,打落在树上的片片白雪。我很多愁善感,习惯用一种纯乎同情的目光去看待云彩、雪花、树枝、落叶……甚至生命。

跟随一只风筝飞到碧绿的田塍上,繁花似锦往往对寂寞的人爱莫能助,簇拥着一颗野草也可算回家,可那也太曲赋新意了吧!偶尔的匆匆若不忘归栖在一朵花下,那太鄙薄。草的哀怨来自一朵花的凄美,风过的淋漓,留下了一丝的甘甜,那是对生命太息的流泪。留意一朵长在石头上的草和花,得不到判若两人的回答;风把花草缠在一起,也开不出非草的花,那也只有孤独的立在风中,高唱一曲生命之歌了!

草色微香的美,是一条通往田野的路。路上有些草,还有些花,毋知你可否会独自采择,带一只蜜蜂回家?

草色微香,贵在一曲刹那芳华!

篇8:草色青-散文

草色青-散文1500字

1974年暮春,正是麦子扬花时期,父亲突然接到了王莽公社的通知,让他和县上另外两个同志,去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育秧。父亲和母亲说了一声,便借了路费,上路了。这一去就是漫漫的七个月。大约是当年的11月份吧,一天傍晚,我正和小伙伴在打谷场上玩,隔壁的小宝来喊我说:“快回家去,你爸回来了!”闻听此言,我把正滚的铁环一丢,一气跑回家。父亲就站在院子的中央,母亲和弟妹们也在,周围还有许多左邻右舍的乡亲。父亲晒黑了,显得有些瘦,但精神看上去很好,眼睛很亮。不知怎么搞的,我喉头滚动了一下,一声憋了好久的“爸”字终于没有喊出来。见状,父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半年不见,长高了!”随后,回到房中,掬出一捧椰子糖,放到我兜起的衣襟中,对我说:“分给他们吧!”我一回头,我的四五个玩伴,正站在我的身后呢。看见糖,他们的眼睛忽然都亮了一下。

农村孩子,没有什么娱乐,就爱看个野台子戏。有时甚至不是为了看戏,而是图了那份热闹。我的爱看秦腔,大约就是出于此吧。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常随村里的大人,随大一点的孩子,不惮路远,往周围的村庄里,撵着看戏。为看戏,我曾从树上掉下来过,还曾坐在麦秸垛上,看着看着,睡着过去。直到夜露打湿了头脸,我才醒过来,揉揉惺忪的睡眼,慢慢向家里走去。见我迷戏,父亲想方设法,让我到西安易俗社,看了场大戏。至今忆之,情景宛然。1975年的冬季,一天下午,我刚下学,回到家里,父亲让我穿暖衣服,跟他走。到了大队部门前,我才知道,父亲让我随他去西安看戏。我们随村干部登上一辆大卡车,坐在车厢内的长条椅子上,一路向西安开去。路上,尽管天气很寒冷,大家冻得瑟瑟发抖,但还是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另一次是1977年夏天,易俗社上演秦腔《周仁回府》,父亲带我去看了。那天出演周仁的演员是秦腔名家李爱琴,她的`婉转苍凉的唱腔,尤其是其饰演的周仁悲痛欲绝,来回甩头发的情景,至今历历在我眼前。由此,我也知晓了什么叫艺术,什么叫真正的艺术家。值得一记的是,那晚戏毕,父亲还带我到街头的小吃摊上,喝了一碗馄饨,吃了一笼小笼包,其汤鲜肉香,让我至今难忘。

1982年秋天,我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师范学校。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高兴得一连几天合不拢嘴。乡亲们也替我高兴。那年月,大学难考,大学生也金贵,一个村庄,三两年间,难得能考上一个。乡亲们让父亲请客,尽管家境不裕,但他二话没说,还是卖了槽头的猪,买了两瓶竹叶青,割了两三斤肉,热热闹闹地把乡邻们款待了一顿。当年的9月1日,我到学校去报到,父亲执意要送我。于是,我用网兜提了脸盆牙具等,父亲扛了被子,我们搭乘长途汽车,一直到小寨,然后,步行到学校报了到。中午,我们吃了一顿面。父亲说我正长身体,需要营养,给我要了一碗荤面,他自己则要了一碗素面。当时,一碗素面,仅一毛五分钱。

祖父晚年,身体尽管还很康健,但已严重伛偻,走路需弯着腰。就这样,他还不闲着,不是劈柴,就是割草。没办法,一辈子在土地上劳碌惯了,闲下来难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祖父迷上了抹花花牌,得空了,和三两个老哥们,偷偷玩,彩头也不大,也就三分五分的。别人把闲话说到了父亲跟前,他沉默了一下,说:“没啥!我爸忙了一辈子了,该歇歇了。”说闲话的人,很无趣地走了。从此,隔三岔五地,父亲会偷偷给上祖父五毛一块的,让他玩。

我和妻子有了女儿后,最初的两年里,没有精力带,把女儿放在老家里,让父母亲带。每逢周日回老家,在村头的路边,父亲总是把女儿架在脖子上,痴痴地等我们。见到我们,总是笑眯眯地说:“回来了!”然后,一块儿回家。

20xx年8月25日中午,我正在家里休息,突然接到了母亲的电话。我的第一感觉是,父亲可能不行了。三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后经抢救,命算是保住了,但从此缠绵病榻,在此期间,还有过反复。卧病期间,我和妹妹回家看他,曾经那么刚强的一个人,见了我们,却常常流泪。别人也许会说父亲因病伤情,独我知道,他老人家是在自责,恨自己的病还不好,拖累了亲人。我回家后,父亲已经高度昏迷。我和弟妹坚持要往医院送,医生和母亲都不让,说人已经不行了,就让他在家里走吧。我们在父亲身边守了一夜,直到他安然离开这个世界。入殓时,想到在人世上,从此再也见不到父亲的身影了,我的心仿佛被锐器刺穿了一样,痛彻心肺。

六年了,一个人的时候,我常常在心中默默想念父亲,也曾猜想,父亲若果活到现在,该是一种什么样子。我曾多次到父亲的坟头去过,他的坟头已被青草覆满。诗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是对慈母而言,但对父亲来说,何尝也不是这样呢?我能报答父亲什么呢?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篇9:草色初三作文

草色初三作文

接连的下了几日的雨,使气温骤然的降低了几度。好不容易等到了放晴,便借着机会出去逛逛。

时至今日,自然也无心去寻某个郊区、找某个山顶极目远眺了。所以,也就凑合着在小区内看看这些花草,享受着人工趣味的自然。

远远在一旁望着,草坪内还是浓郁的一片绿色,在深秋中顽强的炫耀他们蓬勃的生命力。可近了些,才发现小片小片的绿色间,却充斥着毫无生气的枯黄,看上去显得那么扎眼。就算再坚强,恐怕也难以违抗四季的变换,难以抵御时间的流逝吧。

的确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此时的我已将这句话视为真谛了。忽然一阵秋风吹来,树叶都纷纷扬扬在空中荡着。我却不似落叶那般耐寒,只得换了个背风的地方。

草坪转弯处那颗山楂树上已经缀满了山楂果,红绿相映,煞是喜人。从地上信手拾起一枚红果,却发现上面有虫蛀的痕迹,倒是可惜了。随手将它扔到草丛中,不想却惊扰了某只在那里休憩的猫儿。它嗅了嗅躺在地上的那枚小小果实,责备似的朝我“喵”了一声,不知是怪我搅断了它的白日梦呢,还是不满意我奉上的'“薄礼。”于是转个身,又睡去了。

半空中一群群的飞虫欢快的飞着,夕阳透过它们薄如蝉翼的翅,竟折射出斑斓的颜色。忽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却让人难以言喻。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那些或清除或模糊的人和事啊,仿佛还近在咫尺之间,近的似乎触手可及。但终究,也隔了一年的时间了,如今也无法再缅怀那些过去的时光了,因为又有新的记忆在脑海中生成……

“草色遥看近却无”不只适于早春,也可以用来描绘晚秋吧?

气候总是在变,秋天很快就会过去,冬天将至。当然,温暖的春天也即将到来,然后又是夏天……又一年的时光,也匆匆逝去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遥见草色,走近却无。

篇10:大唐柳色阅读答案

大唐柳色阅读答案

大唐柳色

余显斌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舍,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莱,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 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舍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驻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入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1.作者笔下的大唐柳色 有何特点?(2分)

答:

2.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第⑻段画线句如改为他们却惶惑了,沉默了,爆发了好不好?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

4.第⑼段中,作者认为唐诗显得洒脱,富有个性 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处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人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一句的理解。(4分)

答:

大唐柳色阅读答案:

1.(2分)清新,多情,潇洒(洒脱),富有个性。

2.(3分)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

3.(3分)不好,画线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情感更加强烈,突出强调了唐代文人追求功名利禄,须付出人格时惶惑、沉默、爆发的情感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的洒脱个性。(2分)

4.(3分)它表现了唐代文人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入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他们腰杆铁硬的神韵和风范。

5.(4分)该句赞美了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品格、节操;表达了作者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闲的风范神韵;同时感叹现代人忙于功名利禄,忽视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缺少唐人的神韵和风范,而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

篇11:随笔蔷薇色世界

随笔蔷薇色世界

早晨起来,窗外的天空阳光灿烂。空气清新而香甜,微风滑过脸庞,轻柔地就像是呢喃的情话。

生活应该是美好的! 可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抱怨自己不幸福。我不知道幸福到底是什么?没有幸福,也没有不幸,生活平淡得像白开水,微风抚过水面,竟激不起半点涟漪!

以前看到一句话,说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计较的太多。当一个人无欲无求的时候,其实也就无所谓伤或痛了!我不敢说自己能达到那样的境界,毕竟我们都是生活在尘世间的凡夫俗子,这样的一群人终究脱离不了世俗的尘埃。是不是神仙就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呢?每次有朋友开玩笑叫我“妖精”,我总是轻描淡写的笑笑。意思应该是“坏坏的可爱”吧!“妖精”这个词有多重含义,她们是理想中精灵剔透艳光四射肆无忌惮的.一群,生活在镜子那一边的世界--永远年轻美好快乐无忧的蔷薇色世界。

爱情,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迷雾般飘渺,就像昏黄的灯光下被拉长的影子,是无法用手触摸的东西。在我的蔷薇色世界,有我所要的一切美好,一个完美主义者的追求只存在于自己的内心里!!!千万不要试图改变别人,那样只会让自己活得很累!性格中岁月历练出来的那部分是不可能轻易被改变的!

篇12:一抹草色作文600字

一抹草色作文600字

不必去有名的景区,只要在家附近走上一圈,就能发现美的存在。就像我家附近清江边那一小片生机勃勃的草地。

一天傍晚,小雨过后,我、妹妹跟妈妈一起到江边去散步,我被江边那一小片之前我没注意的绿吸引了。我好奇地快步跑过去,哦,原来是一片小草地。我站在路边,凝视着这片绿色,感觉十分亲切,却又陌生。

在微风的吹拂下,斜坡上那绿油油的小草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地轻轻摆动着,像溪水在流淌,空气中弥漫着小草淡淡的清香。我蹲下来,看见了小草那不明显的脉纹,叶面上一条条粗细相同的线条,像五线谱,上面写满了生命的歌谣。我缓缓伸出手,想触碰一下它,“滴答”,让我从迷人的绿色中醒来,水珠沿着草弯弯的叶片滑下来,垂挂在叶尖上,等它攒够了时,就悄然落下,只剩草叶儿在那荡呀荡

我漫步在草丛中,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株小草,它被两个大石头挤压在中间。这里土壤很少,碎石很多,但它毫不在乎,毅然挺立于碎石中。它知道自己生存环境艰苦,但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克服困难茁壮成长。我那调皮的妹妹故意踩了一脚,小草伏下了身子。可过了一会儿,小草却又顽强地挺立起来,在微风中摇摆着那纤细的腰肢,仿佛在向我们点头傲笑。

仔细看,小草与泥土之间,爬着一只小蚂蚁,它在刚破土而出的芽儿旁转来转去。也许这一片草地经常会有别的小生灵陪伴它们,永远不会寂寞吧。

这一片草地,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只是普通的草而已,但它在我心中不止是青翠的存在,更是盎然生机的象征。

篇13:春光草色四年级作文

春光草色四年级作文

“花易凋零,草易生”。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而我更喜欢小草。

寒冬已过,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临之际时,我给阳台上的花儿王国里的小臣民们送水时,却意外地发现一群入侵者——小草,它们拥抱在一团,好似在一起向我“请安”,又似在想怎么逃离我的魔抓。我不想把它们打败,于是我把花儿移植到另一个盆里,那粉嫩的花儿显得更可爱了。小草在一个盆里,想的更翠绿了。过了几天,小草军队的草更旺盛了,还有许多小草宝宝钻出土层,带着鹅黄的小帽,沾着几滴小露珠,嫩嫩的,鲜鲜的,别提多可爱了!

小草虽不妖娆的,却茁壮成长;虽不引人注目,却迷人的展示着只属于自己的风采。它从娇嫩的可爱的小宝宝到郁郁葱葱的'成年,不仅享受了和煦阳光的照耀,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一场暴风雨把花儿吹得弯下了腰请我帮忙,而小草却在这场雨中变得更加青翠欲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就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吗?

在自然界里,即使做不了牡丹、玫瑰,纵使做一颗小草,也要活出自己的光彩。我爱小草,我要做一颗顽强的有生命力的小草!

篇14:雪色与岁月

雪色与岁月

一年末尾的下午,天空总是阴暗得早。浓厚灰蒙的云层散布头顶,弥漫天际。

山上的树木枯黄,凉风透过稀疏的枝叶一圈圈向我涌来。又是一年苍凉残照,大雁南飞。

今年应该是没有雪了。几场冬季的雨,没有让这座城市结冰,却将这座城市变得潮湿。灰蒙天空下的风,裹携着水汽游荡在街道上。

南方的冬天是柔软的,柔软到雪在云层还未落下就已悄悄融化。纸上常提到的江南水乡,如今不复其指,依旧留存着人们记忆中的景象。没有素白的雪,装点这处江南。只有无数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一把小花伞,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底总归有些落寞吧,在今年的许多个冬夜里,我都清晰地听见雨滴滴滴答答,洒落在窗户上的声音,顿时我就感觉到被子里也是阴冷潮湿无比。

关于雪的记忆,比较难忘的是在初二那年的期末考试。雪花伴随着我的提笔开始零落飘散,走出考场我才发现,这个世界早已被覆盖起薄薄的冰霜。这场雪尚不成熟,围墙顶部还仅仅是纯色透明的碎冰,没有皎洁的装点。用手捻起少许冰雪,寒冷的感觉由指尖传向全身,与刚考完试的我的内心形成呼应。我顿时陷入寒冷的冰原,狂风中的大雪密密麻麻,耳旁除去着漫天呼啸的雪声外一片静寂,再也寻不到周围的嘈杂之声。我想,尽管这场雪柔软,却足以抚慰我不安的心灵了。

回忆着如此久远的时光,心中滋生起丝丝愁绪。一转眼间,曾经的日子都已远去,与我共同历经三季雪的人们,如今大多散落天涯。自最后一次在那个炎热的盛夏短暂地相聚后,一半以上的人,却是再也没见过一面了。在后来无数个冬夜里,梦境中的.记忆发亮,醒来滚烫的泪水打湿了枕巾。

后来到了高中,雪愈发的猛烈了。当初还在理科班的时候,班主任令大家早来二十分钟为期末备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初的情景。顶着昏沉的睡意和无尽的黑暗,刷牙时透过玻璃,总是看得见一盏白光,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孤独的照亮,裸露在世界中的残败楼梯。灯光下不断飘过,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到了站台,天依旧是漆黑的,街道上没有任何的行人和来往的车辆。路灯一盏盏,橘黄的光不断地被空气中急速的雪花蚕食。寒风猛烈,以至于大雪侵占了站台,我只好用伞来遮蔽,衣服却依旧沾染了不少雪花。我四处望着这片孤寂的世界,一种油然而生的孤独感缓缓放大。人们贪念温柔的梦乡,而我正缓缓走过他们梦境的边缘。彼此永远不交会也好,倒不如一个人享受这场孤独寒冷的冬天。

在学校上了几堂课后,天空已经放亮,大雪也稍微停歇了。下课时整个教室所剩无几,其中包括我,畏缩地趴在自己的座位上睡觉,耳旁不时传来窗外欢声笑语的幻听。过了这个冬天,我也将与他们道别,去往另外的陌生的文科班上。如此倒也不必去参和,人终会理所当然地遗忘吧,只是时间长短问题。

如今到了高二,却是没有见到雪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冬天里绵长阴冷的雨。学校后山上的那些树木,终究不被大雪遮盖,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了多少载年月,终归能擦亮眼睛好好享受这个暖和的冬季了。

在灰暗的天空下,偶尔见到落单的大雁从屋檐上飞过。慢步走下阶梯,也时常有几只不知名的鸟儿躲在茂密的树叶中,发出锐耳的鸣叫。

在这场柔软的冬季中,你和我都在缓缓改变。那些潮湿的雨水,也在慢慢粘合我们心脏的碎片。

这时光犹如洪水汹涌向前,有许多东西被我们抛弃在身后,被岁月逐渐吹散。我们的人生时常下起大雪,使人迷茫疑惑。像路灯一样,总有微弱的光亮遍布长路,不断吸引着我们前行。

大雪冉冉,我的白色岁月。

篇15: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参考

大唐柳色的阅读答案参考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 。

(作者:余显斌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第⑷段之前,作者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有什么作用?(3分)

3.请看第⑺段画线处,按照“飘飘欲飞”的结构形式,仿写一个四字短语。(2分)

4.《伟大的力量》和《大唐柳色》都采用设问开头,既有共同的作用,也有不同的妙处。请就这两个方面分别简要回答。(3分)

5.第⒀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风格意蕴的结尾(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案:

1、向往唐人旷达潇洒、恬淡清新的风范神韵;赞美唐人重人格重友情的晶格节操;感

叹巩代人无法进入唐人境界。(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以上给3分。)

2.照应文题;承上启下;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增添诗意文采:

引出下文的想象与抒情。(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以上给满分)

3.符合偏正结构,前两个字为叠词即可给分。第三字“欲”雷同,可不扣分;重复“飘

飘”不给分。示例:栩栩如生翩翩似仙摇摇欲坠……

4.相同: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1分)

不同:《伟大的力量》提出问题,引发理性思考。(1分)《大唐柳色》创设情境,

引发感性遐想。(1分)

5.答题要求:与原文衔接自然;(1分)有意蕴,令人回味。(2分)(酌情给分)

示例一:“但是,大唐柳色依然夜夜入梦。″

示例二:”送,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此例为原文结尾)

同类色与邻近色教案

风与柳作文

描写春天花开的作文

爱情古诗词

金水河春兴 其一,金水河春兴 其一王冕,金水河春兴 其一的意思,金水河春

春思随笔散文

描写春天美丽的诗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作文

初春作文100字

王维中秋节的诗歌

草色与柳色随笔
《草色与柳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草色与柳色随笔(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洞仙歌李元膺诗歌鉴赏及答案2022-08-21

九年级上册人教语文重点的知识点2022-04-30

李元膺词作鉴赏2023-10-22

柳沿河经典散文2023-03-14

清明诗句 古诗2023-10-14

清明诗句经典古诗2023-12-22

春雨的滋润作文2023-05-15

容易别的全文翻译赏析2023-09-20

清明悼念亲人的诗词2023-10-25

关于清明的诗句古诗2023-07-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