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共9篇)由网友“阿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篇2: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二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
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②1895年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1、19,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19)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重点复习提纲
3、官渡之战中曹操获胜的原因:(联系课本P75资料和所学知识)
①资料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曹操精于谋略,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②资料3:曹操以诚心待人,能宽容人。③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政治优势。
4、“隆中对”(刘备“三顾茅庐”):
(1)刘备“三顾”的原因: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吸引人才的诚意。(2)诸葛亮“二拒”的原因:当时政权分立,形势严峻。(3)诸葛亮的策略:对曹操,“不可与争锋”;对孙权:“可以援而不可图”;对刘备: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总的策略:孙刘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5、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2,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3)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6、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明显恢复和发展。(2)蜀国丝织业发展,蜀锦非常有名。(3)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与台湾的联系。
7、对“三国鼎立”的评价:
(1)从统一与分裂的角度看:是历史的退步。因为:秦汉时期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而三国鼎立后三百多年的大分裂加剧了地方矛盾,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属于大规模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发展。三国鼎立是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8、西晋的建立、统一与灭亡:(266-280-316)
(1)建立: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称皇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全国。(3)灭亡: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力处理政事,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严重动摇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也为周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提供了契机。3,匈奴人攻陷长安,西晋灭亡 。
篇4: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1.北京人、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1)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到约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直立行走,手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脑也在缓慢进化。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用手使用工具劳动,把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他们还把树枝砍成木棒。石器和木棒是人类最早的劳动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步,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生活很艰苦。这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2)半坡遗址: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万年。
①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种植白菜等,兼有饲养猪狗、渔猎等经济活动。
②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④制作和使用陶器。
⑤半坡遗址反映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半坡人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3)河姆渡遗址: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
②能建造房屋,建筑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的干栏式房屋,过定居生活。
③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④制作和使用陶器。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
⑤河姆渡遗址反映了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特点。
(4)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
相同点:
①都位于大将大海流域;
②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③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④都已会建房;
⑤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
不同点:
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
②房屋的样式不同,半坡聚落房屋时半池穴式,河姆渡聚房屋时干栏式;
③种植物不同,半坡聚落种植粟,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
(5)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那时候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受到尊敬。这一时期,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没有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6)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意义: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的环境,扩大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篇5: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4.西周分封制: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1)目的: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3)诸侯的义务: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4)影响/意义/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巩固了统治,扩大了西周的影响,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1)春秋争霸: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管仲改革,是齐桓首霸的基础,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晋楚城濮大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使得晋文公成为霸主。
(2)战国七雄: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三家分晋(指赵、魏、韩三国)和田氏代齐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并立的局面。著名战例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其中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空前激烈,最为有名。
(3)战国时期政治、外交政策:“合纵连横”
①合纵:齐、楚、燕、赵、魏、韩等六国之间联合抗秦,代表人物:魏国的公孙衍
②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
篇6: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2.黄帝的传说: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始祖”。
(1)尊黄帝为“人文始祖”的原因: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始祖”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
(2)全球化时代中华儿女如何认识黄帝: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世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帜,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儿女认同的文化标志。
(3)大禹治水的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
3.夏朝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夏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由禹于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得到姜尚等人的辅佐,强大起来。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中,取得胜利。商纣自焚,商朝灭亡。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的一次著名战争。商纣也是我国古代一位暴君,曾炮制“炮烙之刑”。
篇7: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3——26。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为此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比较感性,理性思维欠缺。对于建国初的三大改造不是十分理解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自学课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③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三大改造,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960年;人物—赵匡胤(宋太祖);事件—陈桥兵变;都城—东京(今开封)。(2)统一: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消灭南唐等政权,统一中原地区和南方。但是,当时仍处于北宋、辽、西夏等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政局稳定;宋太祖通过兵变夺取政权,需要防止兵变重演。
(2)措施:①军事: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石守信等统军大将的兵权;挑选各地强壮士兵,组成禁军;禁军轮流驻防京师。②政治: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③经济: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④文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⑤其他措施:君臣礼仪的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站,实质上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3)积极影响:将地方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官员的权力得到分割和制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宠大,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反映了北宋初年“崇文抑武”的策略,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快速发展。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边患不绝,民族矛盾加深。(2)目的:为了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富国”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强兵”措施有“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4)积极影响:农业生产有所改善,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国家军力有所增强。(5)失败原因:由于用人不当,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损害百姓的情况;危及一些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6)变法失败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变法(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9: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2、辽的统治(1)政治:设北面官(一般用契丹人),南面官(杂用汉人、契丹人)。(2)经济: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冶铁、丝织、制瓷等手工业得到高度发展。(3)思想文化:建立孔庙,春秋祭祀(重视儒家思想);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选拔人才;仿效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
3、西夏的统治(1)经济:党项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农业相当发达;西夏的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等相当发达。(西夏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兵器被誉为“天下第一”。)(2)思想文化: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用汉文铸造钱币;西夏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4、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仿效中原开设科举,选拔人才;重视儒家思想;仿效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5、宋辽和战:(1)战: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发生了“澶州之战”。宰相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宋军射杀辽军统帅,辽军遭受重挫。(2)和:1005年,宋辽议和,签署“澶渊之盟”。内容:辽退兵,宋辽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和绢。(史称“岁币”)评价:是一个屈辱的盟约。(是在有利形势之下接受议和,是妥协政策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是一个不失为有远见的盟约。(宋辽之间出现了长期的相对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宋辽统治地区的发展。)
6、宋、西夏的和战:(1)西夏连年与宋交战,破坏了双方正常的贸易。(2)北宋和西夏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发展。
7、契丹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饮食(乳酪传入中原);服饰(契丹服饰传入中原,仿效者甚多);汉族和契丹人经常通婚;汉人为儿孙起契丹名字。
8、女真族的崛起(1)生活区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2)特产:貂皮、黄金、珍珠、人参、猎鹰(海东青)。(3)生产:10世纪末,一部分女真人从事农业;学会冶铁,能制造铁工具和铁兵器;畜牧业比较兴旺,以养猪闻名。(4)生活:睡火炕的习俗。(5)统一:11世纪,女真完颜部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9、“靖康之耻”: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1127年(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被金军掳获,宫廷仪仗、典籍和大批珍宝器物也被掠走,北宋灭亡。
10、岳飞抗金:(1)岳家军: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作战勇敢(“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多次打败金军,收复北方部分失地。1140年岳家军在河南郾城取得大捷。(3)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以所谓“谋反”(即“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4)岳飞抗金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①抗金斗争符合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支持。②岳家军作战勇敢,军纪严明。③其他抗金将领的配合和支持。(5)岳飞为什么深受爱戴?(抗金有功;军纪严明;蒙冤而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共9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023-05-1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6教学设计2022-08-02
八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2022-08-2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作文2024-01-0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8-25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3-08-17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2022-04-30
《新闻两则》(之二))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23-11-05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