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啦啦能量”为你分享6篇“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
1.当朱军问到选择剑桥是不是跟他的表兄著名新月诗人徐志摩有关时,金庸的回答很是干脆:“小的时候,受他的影响是有的,表哥在剑桥大学念书,爸爸说大了以后,你也去念。”他还透露说那时徐志摩在剑桥,没有读学位,只是一个旁听生。
2.网友说法:金庸小说里总有一个风度翩翩、气质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总要把这位表哥描写得卑鄙、负心薄幸、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连城诀里的汪啸风、倚天屠龙记里的卫璧。一直不知道金庸为啥对表哥有这么大的'阴影,今天才听人说,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我一下明白了…
3.代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和当今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查良镛)同是浙江海宁人,早为人知。然而,他俩是一对表兄弟,这却鲜为人知。
海宁袁花查家和硖石徐家,同是名门望族。查家在清代“一门十进士,兄弟三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赐以“澹远堂”、“敬业堂”、“嘉瑞堂”等匾额。徐家则是古镇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经营着酱园、绸庄、钱庄等业,清末民初,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先后创办了缫丝、纺织、发电、电话等新兴工业,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仅14公里,两家祖辈素有来往,早结姻亲。徐志摩在日记和家信中多次提到的“蒋姑母”,即是查良镛同宗的远房姑姑查品珍,是徐志摩的姻亲婶母(军事学家蒋百里之妻)。19,徐志摩5岁时在家启蒙读书,塾师便是查家“澹远堂”的查桐轸。
后来,其子查猛济也入徐家,当了志摩独子徐积锴的塾师。志摩乘飞机失事遇难后 ,查家以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表示哀悼。
后来,查、徐两家亲上攀亲,结成联表。19前后,查家“敬业堂”
赫山房查枢卿成亲,娶徐申如的堂妹徐乐为妻。徐乐嫁到查家后,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钰、良镐四子和良王秀、良璇二女,查良镛是老二。年幼时,良镛常随父母到舅家作客,与回乡度假的表兄徐志摩作伴。1931年,表兄遇难身亡,翌年春上,灵柩迎回硖石安葬,查良镛随母前往吊唁。从此,表兄的形象深深刻印在他的记忆中。
1937年日寇入侵,良镛的母亲徐乐在逃难途中撒手人寰。抗战胜利后,良镛从重庆返回家乡,为纪念母亲,曾到徐家抚慰舅父徐申如,随后,他任《东南日报》记者去了杭州,期间,他读了徐志摩写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横溢的才华而钦佩。 若干年后,金庸写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书中人物陈家洛的身上,隐约 可见徐志摩的书生形象和绅士风度。
离乡50年,金庸对表兄徐志摩难以忘怀。80年代,他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 墓,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兴市领导,表明心愿 :“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果然,1992年12月3日, 金庸一回到家乡海宁,便来硖石西山麓徐志摩墓前,与夫人林乐怡双双向诗人默哀,献上鲜花,然后深深地弯腰鞠躬。他缓缓地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堂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听说为他新建了墓地,早想来凭吊,今天终于如愿。”
4.而且,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从网上搜刮来的帖子,哎呀吗呀太震惊了!不过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金庸是徐志摩的舅表弟,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二堂弟
徐志摩是金庸的姑表哥,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的表哥,还是琼瑶的三舅妈的二堂弟的姑表哥
琼瑶则是金庸的堂姐的外甥女,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的堂姐的外甥女,还是徐志摩的舅表弟的堂姐的外甥女
篇2:金庸和徐志摩
金庸和徐志摩
网友发现,金庸小说里总有一个风度翩翩、气质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总要把这位表哥描写得卑鄙、负心薄幸、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连城诀里的汪啸风、倚天屠龙记里的卫璧。一直不知道金庸为啥对表哥有这么大的阴影,今天才听人说,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大家一下子明白了。
喜欢看金庸小说的人,大多喜欢他文字里的那种快意江湖的感觉。近日,有细心的网友开始关注起金庸小说里面的表哥,从慕容复到汪啸风再到卫璧,表哥们一个个风度翩翩、气质俊朗,却也一个个薄情寡义,特别是当网友们知道大名鼎鼎的徐志摩竟然是金庸的表哥时,大家大呼这和金庸的“表哥情结”有关吗?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金庸小说里总有一个气质俊朗、武功超群的表哥,但金庸最后总要把这位表哥描写得负心薄幸、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连城诀》里的汪啸风、《倚天屠龙记》里的卫璧。一直不知道金庸为啥对表哥有这么大的阴影,今天才听人说,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紧接着就有网友补充说徐志摩有个笔名叫“云中鹤”,而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这个名字被用在了四大恶人中排最末的那个淫贼身上。于是有网友惊叹难不成金庸曾经被表哥伤害过,也有网友怀疑是有人故意要黑金庸和徐志摩,但查证的结果显示,徐志摩真的是金庸的表哥,还是一对姑表亲的兄弟。
于是网友们开始猜测,金庸是不是真的以徐志摩为原型创造了那些表哥?金庸和徐志摩是不是有不为人知的过节?其中缘由如何,对金庸颇有研究的作家叶克飞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缘由。
不喜欢表哥也不喜欢帅哥与金庸经历有关
“金庸不仅不喜欢表哥,还不喜欢帅哥。”叶克飞说:“据悉,金庸曾拒绝让谢霆锋出演其武侠小说改编电视剧的角色,认为小谢年轻时太张扬,形象不佳。且不说这种拒绝有没有道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金庸一向不喜欢帅哥。”叶克飞说,在金庸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误入歧途的高富帅。这些高富帅,普遍家世不错,长相俊俏,又有情趣,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杨康,《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连城诀》中的汪啸风,以及《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等。但在书中,他们往往经不起诱惑,因为妒忌或贪欲暴露邪恶本质,从此走上令人不齿之路。
同时,金庸也不喜欢表哥,像前面提到的几位帅哥中,慕容复和汪啸风都是女主角的表哥,典型的负心薄幸人。为什么既不喜欢帅哥也不喜欢表哥?在叶克飞看来,这和金庸的性格与经历有关。“1957年,金庸曾加盟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据说,他此举是因为长城的花旦夏梦。但这注定是场单恋,夏梦不但大红大紫,而且早已结婚,尽管追求者众多,但她不为所动。”叶克飞介绍说,1959年,金庸黯然离开长城创办《明报》,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女主角都有夏梦的'影子,而这种“恨不相逢未嫁时”的苦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庸。
“有人分析,金庸作品中的夏梦影子,越往后越淡,甚至出现了发泄的情绪。比如《天龙八部》的王语嫣,在性格和美貌上都有夏梦的影子,但却是著名的花瓶女主角。到了新修版,金庸甚至让她迷上长生不老,就此离开段誉。这种情绪上的变化,与金庸对夏梦的迷恋随时间转淡有关。写《天龙八部》时,金庸年纪已大,对得不到的人往往有所丑化。”叶克飞说,也正因为这场得不到的爱情,以及不能拆散别人家庭的隐忍,金庸在作品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始乱终弃特别反感,对拆散别人家庭或爱情的行为也特别反感。在现实中因诱惑较多而成为前两种“事故”高发群体的帅哥们,便就此在金庸书中遭殃,比如拆散了令狐冲和岳灵珊的林平之,对张无忌和周芷若眉来眼去心存妒忌的宋青书等都属此类型。
受家庭影响金庸对徐志摩态度矛盾
“同时,这种对风流帅哥的不满情绪也确实跟现实中的表哥有关。金庸出身名门,表哥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徐志摩。但是在《天龙八部》里,他为四大恶人中的淫贼取名云中鹤,这恰恰是表哥徐志摩的笔名。在金庸小说里,还有一条隐线也与徐志摩有关。《神雕侠侣》中,全真道人曾介绍小龙女的来历,说她‘是被扔在重阳宫外的弃婴,被古墓派第二代传人收养,并授以武功……这姓龙的女子名字叫作什么,外人自然无从得知,那些邪魔外道都叫她小龙女。’这个名字的来历,可以在徐志摩的《爱眉小札》中找到线索,其中有徐志摩对陆小曼的种种称呼,包括‘小龙’、‘爱龙’、‘龙龙’、‘我最甜的龙儿’。”在叶克飞看来,《神雕侠侣》通过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法的蔑视。而小龙女之名得于陆小曼,显然有深意。
1922年,徐志摩与有夫之妇陆小曼堕入情网,甚至为此与原配张幼仪协议离婚,引起轩然大波。不但亲朋好友大为不满,文坛中人亦纷纷抨击,老师梁启超更是毫不客气。1931年,徐志摩空难丧生,查家(金庸本名查良镛)送来的挽联竟然是“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毫不掩饰讥讽之意。在叶克飞看来,查家不顾“死者为大”的传统,对徐志摩的这种看法,显然会使得当时年纪尚小的金庸耳濡目染,而小龙女的失身,也与陆小曼曾为人妻相对应。
“金庸一向讲究传统,但也对封建礼法有所抨击。他对徐志摩的看法无疑也是矛盾的,因此,才有《神雕侠侣》中无视礼法的真挚爱情,又有《天龙八部》中的云中鹤。”叶克飞说。
篇3:徐志摩前妻是谁
不是所有的相遇,都能相悦欢喜、温柔善待。亦不是所有的牵手,都能笑看东风、相伴到老。
他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她是温柔贤淑的薛宝钗。虽是金玉良缘,可到底,她不是他前世的一滴泪。
这年,他18岁。她15岁。
两个新式的人,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式婚礼,却是在两个家庭包办的前提下。
婚礼的豪华,轰动一方。徐家摆下喜宴数百桌,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张家的陪嫁绵延数十里,其中有许多家具都是特地去欧洲选购的,一火车皮也装不下。
当硖石的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徐家婚礼的奢华、新娶少奶奶嫁妆的丰厚,羡慕着这场强强联手的婚姻时,婚姻中的他和她,却早已撇下华丽丽的道具,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他不待见她,从知道要娶她的那一刻起。不管这个“她”是张幼仪,还是别的谁,哪怕就是林徽因,他也不会认同“她”。只道“她”是封建礼教下的一个包袱,接受新式教育的他,骨子里反感着这场包办婚姻。他以为,他自由的心,从此被套上枷锁。
父亲的意志,他却无法违拗。他只得违心娶了她,早早地把她打进“冷宫”,由不得她一句辩解。
在她,多么冤枉。本也是金枝玉叶,有着显赫的家世。祖父是前清知县;父亲是富甲一方的商人;二哥张君劢是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四哥张嘉璈是金融界和政界名流。
从小,她备受父母及兄长的宠。三岁时裹足,因不忍她疼痛,兄长做主,扔了她的裹脚布。她便很幸运地,拥有了一双天足。然日后,这双天足并没有给她带来婚姻幸福,她不无伤感地说,对于我丈夫来说,我两只脚可以说是缠过的,因为他认为我思想守旧,又没有读过什么书。
出嫁前,她过着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就读于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那里,她接受着先进教育,成绩优异。只是尚未毕业,就被家人接回家,突塞一个夫婿给她。
无法揣测她当时的心理,惶恐?害羞?期盼?惴惴?15岁的小姑娘,对着一张照片看啊看,直到把那个眉清目秀的人,印到心坎上。从此,他是她的郎。
他也看过她的照片,一句乡下土包子,从此给她定了形。无论她是何等端庄贤淑,何等聪明能干,她都入不了他的眼。任她再多努力,也敲不开,他用漠视竖起的那道门。
人都说,孩子是婚姻的纽带。有了孩子,再冷漠的婚姻,也会泛出水花来。
张幼仪盼着他们能有个孩子。
在婚后第三年,她如愿以偿,为徐家诞下一男婴。举家欢庆。
徐志摩是顶喜欢小孩的,那些日子,他脸上有了笑纹。对自己这个儿子,每每有些贪恋地看着,给他取小名阿欢。
阿欢周岁那天,徐家自是一番隆重庆贺。根据风俗,小孩子过周要“抓阄”,家人便在小阿欢面前摆了量尺、小算盘、铜钱和一支毛笔。
小阿欢一把抓起父亲用过的毛笔。祖父一见,乐不可支,连连道,我们家孙子将来要用铁笔!遂给孙子取名叫积锴,希望他将来能走从政入仕之路。
这时的徐志摩,已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去了。与家人也常有书信往来,念及阿欢种种,对其母却只字不提。
张幼仪那颗想靠近的心,又被拒在他漠视的门外,山重水复。她在徐志摩面前,越发的沉默寡言,生怕说错了话,惹他不开心。
19夏,徐志摩为要投到偶像罗素门下读书,弃唾手可得的博士衔,一意孤行地跑到英国去了。
他的举动,让父亲徐申如十分震惊,坐立不安。原指望他学成归来,能借助张家的势力,走上仕途,有一番作为。现在,这个儿子却如脱缰的野马,追着罗素去了。徐申如始觉得,他已无法掌控这个儿子了,儿大不由爹。
篇4:徐志摩前妻是谁
在这种情形下,送媳妇出国伴读,成了上上策。有媳妇在儿子身边,儿子的行为举止有个牵绊,不至于胡来。而且媳妇是能干的,说不定能拉回他这匹脱缰的野马。且徐申如也想让儿子尽尽为人夫的义务,好使他快点成熟起来。
张家人自然十分赞同徐家的想法,小夫妻长期分居,会感情疏离,这对张家女儿来说,不是好事。于是,由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写信给徐志摩。
徐志摩是十分尊重张君劢的,接信后,他极度不情愿地同意张幼仪来英。
这年秋天,一直有着众多佣人伺候着的张家小姐、徐家少奶奶张幼仪,只身带着行李,来到了除丈夫外举目无亲的英国,从此,事无巨细,她要用柔弱的肩扛起。在她,竟是无惧的,久别胜新婚,她满怀着一腔的思念和期盼。
迎接她的,却是徐志摩的厌烦和冷漠。这兜头兜脸的一瓢冷水,让她从头凉到脚。晚年的她回忆起当时这个场面,还忍不住唏嘘:
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早年间看过一部电影,片名和情节全忘了,唯记得里面一个女人,泪湿衫巾,边哭边说,他纵使是一块石头,这么多年,我也该焐热他了。
那时应该是同情她的。即便铁石心肠,在一叠温柔面前,也应融化成水。事实上,这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心都不在那上面了,再多的温柔相待,又有什么用?
徐志摩接来张幼仪,在英国的乡下沙士镇租了两室一厅安顿下来。
两人的身体距离近了,心的距离,却还遥遥。徐志摩虽一日三餐在家吃,却极少说话,对饭菜的好坏,从不作任何评价。让一旁的张幼仪,心伤了又伤。要知道,为使饭菜合口,她想尽办法,尝试过多遍,却得不到丈夫一句表扬,哪怕是批评也好啊。
她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徐志摩,她一开口,他必说她,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他的鄙视,让她极度自卑,她多想也多读点书、学点英文,成为一个饱学的人。
夫妻五六年,在她记忆里留存的温暖片刻,仅有那么可怜的两次——
一次,他带她去康桥看赛舟。河里百舟争流,徐志摩和一些外国洋女人甩着帽子尖叫,她却无端地脸红了,只拘谨地看着。
一次,他带她去看范伦铁诺的电影。她回忆:本来我们打算去看一部卓别林的电影,可是在半路上遇到徐志摩一个朋友,他说他觉得范伦铁诺的电影比较好看,徐志摩就说,哦,好吧!于是我们掉头往反方向走。
徐志摩一向是这么快活又随和,他是个文人兼梦想家,而我却完全相反。我们本来要去看卓别林电影,结果去了别的地方,这件事,让我并不舒服。当范伦铁诺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徐志摩和他朋友都跟着观众一起鼓掌,而我只是把手搁在大腿上坐在漆黑之中。
这样的一同外出,并没有使他们距离拉近,反而更衬出他们性格的差异。他是一抹向阳的光,活活泼泼。她却是一杯安静的水,沉稳得近乎木讷。
家里的气氛始终沉闷。无数次的清晨,她倚着客厅那扇大大的落地窗,望着屋旁一条灰沙的小路。天边是雾茫茫的,风中传来教堂晓钟和缓的清音,当,当,当,把人的心都敲碎了。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她的丈夫,这么一早匆匆出去,一定在外面有了人,他将要娶个二太太了。
她不断安慰自己:我替他生了儿子,又服侍过他父母,我永远都是原配夫人。
她已经作好接纳二太太的准备。
事情发展的结果,远比张幼仪预料的可怕,徐志摩真的有了心上爱,且坚决地提出离婚。
古有休妻之说。但大张旗鼓提出离婚的,绝无仅有。
张幼仪一下子傻了,惊慌失措得无以复加。当时,她已有两个月身孕,徐志摩并不怜惜,反而一句,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害怕,说,我听说因为有人打胎死掉的。徐志摩冷漠地接口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的呢,难道人家就不坐火车了吗?
之后便是长时间的冷战。对张幼仪来说,那些天,无疑是在烈火中煎熬。她找不到一个可以哭诉的人,心整天被吊在半空中,不知底下的深渊,到底有多深。
一星期后,徐志摩不辞而别,把张幼仪一个人扔在沙士镇。张幼仪成了一把“秋天的扇子”,被遗忘在密封的匣子里。
1922年2月,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她与徐志摩的婚姻,也走到了终点。徐志摩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写信给她,正式提出离婚:
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股间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做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他不爱她,他爱的'是“西服”,是西式和现代。说到底,是性灵自由的解放。如他心中的女神林徽因。她却仍爱他,迈着他以为的“小脚”,守着她的传统。离婚在他是挣脱,在她是放手。
我有点邪恶地作这样的揣想:若张幼仪也能作河东狮吼,对徐志摩据理力争,如江冬秀之于胡适,泼辣勇猛,纳小都不允许,何况离婚。那么,结局会如何?徐志摩怕是很难做到全身而退,毫发未伤。又或者,经此一折腾,我们大诗人的性灵里,冒出这样的念头,原来身边妻是这等可爱的女人。他舍不得放手了,他开始爱了。
篇5:徐志摩是哪个派的
徐志摩是哪个派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篇6:徐志摩的康桥是哪里
徐志摩的康桥是哪里
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现代诗,让更多的华人知道康桥的存在,而人们在赏析再别康桥的时候,也不由的思索徐志摩所指的康桥是哪里呢?
康桥(Cambridge,今通译为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为了追随罗素而来到此地,这段时期是徐志摩人生的转折点,他曾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河的微风、绿波唤醒了诗人的性灵,激起诗人的诗情,这里不是孕育他的祖国,这里是启迪他的精神故乡,是他永远眷恋、难舍之地。
《康桥再会吧》是1922年8月10日徐志摩将离开英国,在返国前夕,以此诗表达其对康桥的依恋之情。而1926年1月15日所写的《我所知道的康桥》则以灵性的笔,在字里行间勾勒出自然写意的康河风景图。康河神秘的层境,依序堆叠、渲染,水声、晚钟声、倦牛刍草声,叠而不重;星光、波光,上下辉映,此景淡泊悠远,且平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1928年秋天最後一次重访康桥,乘船返回中国,途经中国南海时,把剑桥的景色和依恋之情融入诗中,表达告别剑桥的淡淡哀愁。
再别康桥原文: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情如云飘逸。“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优美的旋律,抒写出诗人飘逸洒脱的风度。四句中用了三个“轻轻的”,幻觉到诗人已经离开地面轻飞慢舞起来;一“来”一“走”的短暂时间中,突出了一个“别”字。古往今来,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摩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细。柳是中国诗歌中传统的意象,诗人之所以钟爱它,一是取谐音“留”,即对别离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长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却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的这一幻影,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忆,也是对如歌青春的唤回;既是甜蜜爱情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爱情的怀念。作者重返康桥应该说是快乐并痛苦着的。快乐的是可以在康桥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撑一支长篙”,到康河中“寻梦”,寻到了满满的“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是何等畅快,何等惬意!接着,笔锋一转,“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连“今晚的康桥”也沉默。本该高歌一曲,快乐快乐,反而寂静得只能听心跳,这是何等郁闷,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理想破灭,爱情受挫。这情感如柳枝柔软脆弱,感触似柳叶细腻深沉。
情如水清爽。诗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镜,包容着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艳影”,荡漾在诗人心头,也荡漾在读者心头,榆阴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只有心清如水,才写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风,没有深情的水的抚摸,“软泥上的青荇”怎会“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因为这水的多情抚慰,诗人竟然“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对康桥的情确如水一样清澈!
★ 徐志摩与陆小曼
★ 我的两位母亲作文
★ 个性笔名
★ 大话表哥作文
★ 过客的散文
★ 随心笔动
★ 名人经典语录感悟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锦集6篇)】相关文章:
上品生活不着痕迹阅读题及答案2023-12-27
韩寒《三重门》读后感2022-05-02
看天龙八部读后感800字2023-04-05
雪光静好抒情散文2024-05-21
百读不厌造句2024-01-14
0104期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23-03-19
悲惨世界读后心得通用2022-07-26
金庸的《天龙八部》读书心得2023-08-30
选择从容优秀作文2022-08-08
高考语文优秀作文素材2022-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