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笔动(通用10篇)由网友“李好奇”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随心笔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人随心动作文
人随心动作文
心灵的恐惧,往往会比现实中的恐惧更加可怕。
作为一名勇猛追逐的猎鹿人,本该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心态,但当他面对冰封数米深的河流时,他被自己的心灵内部的恐惧打倒了,当他正趴在冰面瑟瑟发抖时,当他惊异地看见,满载货物的马车竟悠然驶过,而在他的眼里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而猎人的行动又是多么可笑。
不用质疑,一个手持的猎人必定会比一个牵牛赶马的农夫更加有勇气,更加敢于冒险,可就在关键一刻,猎人平日里的勇敢,大胆被心灵深处的恐惧完全遮盖了,他也正因为如些之举动,成为农夫的笑料。
人随心动,虽听起来稍有点违心的意味,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得到了充分的.应证。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奋斗,拼搏来自内心的潜在的意识和动力,往往会比外界的任何事物都要强大的多。
正如鲁迅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如此,正因为有了人,正因为人的心灵深处的力量,才让这个原本不那么缤纷的自然变得缤纷秀丽。
人随心动。简单来说,也就是人的一切行为都或多或少的受心灵支配;同时,来自于心灵内部的力量,才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正因为人有了心灵内部的力量和思想的驱使,他才会有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殊存在,才会创造和改变世界。
通常来说外部世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相对不变的,它要么强大,要么软弱,要么富有力量,要么软弱无力,而我们要想打败它,靠的最重要的也就是人的内心的力量与潜在的思想。
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人,生来就不是用来打败的,你尽可以杀死他,但你就是打不败他。”我想也正是因为面对困难,他有如此强大的内心力量做支撑,去与强大的困难对抗,才成就了一个“硬汉”的形象,才打造了他传奇的人生吧?
人随心动,心随我动,每个人的心思都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再说那个猎鹿人,他本可以树立必胜的信心,一鼓作气用自己的大胆和勇敢战胜遇到的困难,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内心将他自己打败了,他在困难面前,变得一下子没有底气。
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人说“太心强了,不好,它只会败的更惨,但我要说:“连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都没有,又何谈将困难打败呢”。
人随心动,保持一颗强大的心,拥有战胜一切的雄心,你才会更成功。
篇2:余光中 笔随心欲
余光中 笔随心欲
余光中,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创作。
余先生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
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当年读《乡愁》时,文字里感受到的余先生是位心系祖国的游子,是眷恋母亲的儿子;有着激情四溢、饱满结实的身躯。但见到余先生,才发觉他精瘦如纯粹精魄一缕。但是,仍无改印象里诗文中那才学轩昂、怀抱古今中西的余光中;其实,他无须增肥,就像赘字在好诗里的无地自容。
直白的乡愁
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就像是余先生最直白的名片,每每采访都会把《乡愁》拎起,竟谈了30 几年,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写《乡愁》很长时间了,我来回大陆三四十次,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写‘乡愁’,哪里还愁呢?来大陆越来越频繁,我更愿意进行纪实创作,将乡愁转一个弯。”
余先生曾借著名诗人雪莱的经历说:“诗名太著,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其实,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余先生自己。余先生师承梁实秋,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而余作为梁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奈何他的诗名太盛矣。
说到中国这二字在他的心目中是怎样的概念时,余先生回答说:“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聊起他对两岸和香港以及欧洲的感情,他坦言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如果我是女人的话,我就会说是父亲,这里面有一种奇妙的情愫在里面。我是在南京出生的,25 岁的时候离开了中国,这时中文基础已经相当牢固了,如果我是十二三岁离开的话,我想我对中文的感情,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在香港待了10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来写我的散文和诗歌。假期里还跟太太欧洲诸国驾车自助游,开累了,她就把左脚伸过来,踩油门。母亲自然是永远不会变的,妻子一直在我身边,当然也不会变了。”
与永恒拔河
与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问及余先生认为自己是诗人为先,还是散文、翻译为先时,余先生如是说: “我是先进行诗歌写作,但是我翻译过很多著作,在这个过程中,诗歌散文的创作影响我的翻译,而翻译也反过来影响我的创作。”
余先生还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现代普及,和白先勇一样不遗余力,特别是近年在力推《桃花扇》。“所谓的附庸风雅,没有风雅也附庸不了啊,附庸风雅好啊,如果变成附庸野蛮就惨了!”余先生说这句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欢传统艺术,他说自己到大学去做研讨会时,中途会匀出15 分钟来用苏州评弹来读自己的诗歌,竟然赢得了很多年轻大学生的喝彩。
谈及徐志摩,余光中说,那是他最欣赏的当代中文诗人,饶有兴致地背诵起了《偶然》,并逐句分析了徐志摩将英文语法为中文所用,让诗句呈现了别样的魅力。余光中说,徐志摩用的是善性西话,不破坏中文音韵之美的高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样的句子都是受英文文法的启示,中文里,原本是没有这种表达方式的。”余光中说,中国人的耳朵经过千年平仄声调的宠惯,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什么是好的诗文,读出来听一听就知道了,用“仄”调来表示比较重的语气,用“平”调表示温柔的语气。有幸听到其本人的中英文朗诵,英国诗人Thomas N. 的《SPRING》,和他自己的诗作《民歌》,气韵充沛,吐字清晰,丝毫不像年逾古稀之人。
说到金庸,余光中的回答却有所保留,耐人寻味: “这个问题不要牵连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看过金庸的书,可是没有看完。关于金庸的小说,历来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经典文学,也有人说那只是通俗小说。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年也只是通俗小说,但百年、千年过后,位列中文的四大名著。我只想说,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只有等时光老人来证明了。”
语言比帝国更长久
余先生曾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在写作逐渐沦为商业活动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消遣文学、情色文学的盛行,威胁着纯文学的空间。作为坚守着纯文学阵地已逾半个世纪的余光中,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在的中文发展余先生秉忧重重,他说中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受了别种语言的干扰,开始变得不纯粹;在题材上,也越来越“美国化”:“现在国际交流频繁,任何一个伟大的语系想保持Purity( 纯粹,清纯)都是不可能的,汉语在历史上因为朝代变更受过蒙古语和满族语的影响,现在被英文影响极大,很多文法采用英文的思路,显得不伦不类。”余光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包括台湾媒体报道他“被学生们建议到杜鹃花盛开的台大校园”,他说, “被动明显是个英文文法,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
“《红楼梦》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为什么要加之一呢,这是英文的逻辑,却不是中文的用法。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你对心爱的`女孩说,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孩,然后旁边又来了一个更美丽的,你不得不加‘之一’。”
“语言是比帝国更长久的东西。”他说:“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现在日已落;可他们的语言却在全世界范围通用。说汉语的人有13 亿多,并且现在据说有7000 多万的老外也在学中文。
和中文比起来,英文算是后起之秀,1066 年的英文还有着青春痘,可是同一时代,中国的北宋,已经出现了像苏轼这样的大家。自五四以后,大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白话文,有人担心文言会不会从中文中消失。我觉得,文言是不会消失的,中文文言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古语都有生命力。拉丁文现在在意大利日常也不会用了,优美的古英文也只存在于一些诗歌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了,但是中文文言以成语的形式流传至今,显示了生命力。我对我的中文系研究生们说‘入此门者,莫存幸念’。”
然而,说起全球化,余光中这样说道: “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在文化上,我们受美国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像以女性、殖民地、同志为题材的属于少数人的小说,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popularculture(大众文化)开始走经典化的路。”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余先生特别讲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他说:“我在美国讲古典文学,一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20个字,但是20个英文单词是绝对翻译不了的。”
余先生承认,熟练应用母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先生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了规矩: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求真,西以求新。”针对有人说用成语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余先生反驳说,其实我们写作、讲话都离不开成语。“地久天长”、“千山万水”、“争先恐后”,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含义,而且平仄协调,尽显中文简洁、对仗、铿锵之美。
只有真正认识到中文之美,并对民族的历史心存温情和景仰,才会自觉地从其中汲取无穷的养分,“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岛,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叹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他把翻译比作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法典来遵循,“我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就是说,主要是用白话文来翻译,但必要时候,需要用一些文言来辅助表达。严复的‘信、达、雅’提出后就成了翻译界的‘紧箍’,箍得翻译的人个个头大。对于一个‘雅’的理解众说纷纭。我自己从来没有看着什么准则搞翻译,翻译得多了,一切由经验来印证。我觉得翻译家首先需要成为一个风格家,才能应付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
余光中虽然是个优秀的翻译家,有着极高的英文造诣,并多次受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但他对中文的偏爱仍溢于言表,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她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相形之下,英文就有一些看不开了,名词到哪里都要加‘一个、一只,这个、那只’的冠词。而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
采访结束,当笔者拿出笔请余先生题词时,他却欣然地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只水笔;他的字刚中带柔,正统清晰,字如其人。余先生笑言,作为一个文人,无论走到哪里,笔永远当是应当随身携带的;而写的每一个字也应该是由心而发,不逾矩。
篇3:余光中:笔随心欲
余光中:笔随心欲
在台湾文坛上,在大陆最广为人知、并为各界欣赏的作家大约只有余光中了。
余先生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
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当年读《乡愁》时,文字里感受到的余先生是位心系祖国的游子,是眷恋母亲的儿子;有着激情四溢、饱满结实的身躯。但见到余先生,才发觉他精瘦如纯粹精魄一缕。但是,仍无改印象里诗文中那才学轩昂、怀抱古今中西的余光中;其实,他无须增肥,就像赘字在好诗里的无地自容。
直白的乡愁
脍炙人口的名篇《乡愁》就像是余先生最直白的名片,每每采访都会把《乡愁》拎起,竟谈了30 几年,余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写《乡愁》很长时间了,我来回大陆三四十次,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写‘乡愁’,哪里还愁呢?来大陆越来越频繁,我更愿意进行纪实创作,将乡愁转一个弯。”
余先生曾借著名诗人雪莱的经历说:“诗名太著,光芒掩盖了论文与译名。”其实,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余先生自己。余先生师承梁实秋,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至今难有人望其项背,而余作为梁的得意门生,在翻译上亦是成就斐然,奈何他的诗名太盛矣。
说到中国这二字在他的心目中是怎样的概念时,余先生回答说:“我心目中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是古人到现在的中国,是从边疆一直到中原的中国,包括海岛,也是各民族合在一起的一个中国。所以我的感性里面的想象,中国或者中华文化是一个奇大无比的圆,圆周无处可寻,圆心无所不在,这个半径是什么,半径就是中文。我希望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半径拉得更长一点,这个圆就可以画得更大。”
聊起他对两岸和香港以及欧洲的感情,他坦言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如果我是女人的话,我就会说是父亲,这里面有一种奇妙的情愫在里面。我是在南京出生的,25 岁的时候离开了中国,这时中文基础已经相当牢固了,如果我是十二三岁离开的话,我想我对中文的感情,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的。我在香港待了10 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担任中文系主任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来写我的散文和诗歌。假期里还跟太太欧洲诸国驾车自助游,开累了,她就把左脚伸过来,踩油门。母亲自然是永远不会变的,妻子一直在我身边,当然也不会变了。”
与永恒拔河
与余光中同时代的不少诗人已经沉寂,可是余光中手中那支用了一辈子的笔依然神奇。他说,自己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让诗能与永恒拔河,让自己在文字中老得漂亮。
问及余先生认为自己是诗人为先,还是散文、翻译为先时,余先生如是说: “我是先进行诗歌写作,但是我翻译过很多著作,在这个过程中,诗歌散文的创作影响我的翻译,而翻译也反过来影响我的创作。”
余先生还致力于传统艺术的现代普及,和白先勇一样不遗余力,特别是近年在力推《桃花扇》。“所谓的附庸风雅,没有风雅也附庸不了啊,附庸风雅好啊,如果变成附庸野蛮就惨了!”余先生说这句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喜欢传统艺术,他说自己到大学去做研讨会时,中途会匀出15 分钟来用苏州评弹来读自己的.诗歌,竟然赢得了很多年轻大学生的喝彩。
谈及徐志摩,余光中说,那是他最欣赏的当代中文诗人,饶有兴致地背诵起了《偶然》,并逐句分析了徐志摩将英文语法为中文所用,让诗句呈现了别样的魅力。余光中说,徐志摩用的是善性西话,不破坏中文音韵之美的高人。“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这样的句子都是受英文文法的启示,中文里,原本是没有这种表达方式的。”余光中说,中国人的耳朵经过千年平仄声调的宠惯,是全世界最敏感的,什么是好的诗文,读出来听一听就知道了,用“仄”调来表示比较重的语气,用“平”调表示温柔的语气。有幸听到其本人的中英文朗诵,英国诗人Thomas N. 的《SPRING》,和他自己的诗作《民歌》,气韵充沛,吐字清晰,丝毫不像年逾古稀之人。
说到金庸,余光中的回答却有所保留,耐人寻味: “这个问题不要牵连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看过金庸的书,可是没有看完。关于金庸的小说,历来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说他是经典文学,也有人说那只是通俗小说。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年也只是通俗小说,但百年、千年过后,位列中文的四大名著。我只想说,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只有等时光老人来证明了。”
语言比帝国更长久
余先生曾自谓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第三只手写评论,翻译则是左右手挥洒之间、写作之余的别业。不论是正业,还是别业,对于文学创作的薪传,余光中的坚贞一向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在写作逐渐沦为商业活动的今天,我们的周围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消遣文学、情色文学的盛行,威胁着纯文学的空间。作为坚守着纯文学阵地已逾半个世纪的余光中,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现在的中文发展余先生秉忧重重,他说中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受了别种语言的干扰,开始变得不纯粹;在题材上,也越来越“美国化”:“现在国际交流频繁,任何一个伟大的语系想保持Purity( 纯粹,清纯)都是不可能的,汉语在历史上因为朝代变更受过蒙古语和满族语的影响,现在被英文影响极大,很多文法采用英文的思路,显得不伦不类。”余光中还举了很多例子,包括台湾媒体报道他“被学生们建议到杜鹃花盛开的台大校园”,他说, “被动明显是个英文文法,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话。”
“《红楼梦》是中国的名著之一,为什么要加之一呢,这是英文的逻辑,却不是中文的用法。除非是这样一种情况,你对心爱的女孩说,你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女孩,然后旁边又来了一个更美丽的,你不得不加‘之一’。”
“语言是比帝国更长久的东西。”他说:“曾经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现在日已落;可他们的语言却在全世界范围通用。说汉语的人有13 亿多,并且现在据说有7000 多万的老外也在学中文。
和中文比起来,英文算是后起之秀,1066 年的英文还有着青春痘,可是同一时代,中国的北宋,已经出现了像苏轼这样的大家。自五四以后,大家越来越多地使用白话文,有人担心文言会不会从中文中消失。我觉得,文言是不会消失的,中文文言比任何一个国家的古语都有生命力。拉丁文现在在意大利日常也不会用了,优美的古英文也只存在于一些诗歌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里了,但是中文文言以成语的形式流传至今,显示了生命力。我对我的中文系研究生们说‘入此门者,莫存幸念’。”
然而,说起全球化,余光中这样说道: “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在文化上,我们受美国文化商业化的影响,像以女性、殖民地、同志为题材的属于少数人的小说,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popularculture(大众文化)开始走经典化的路。”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余先生特别讲到了中文的简洁之美。他说:“我在美国讲古典文学,一首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短短20个字,但是20个英文单词是绝对翻译不了的。”
余先生承认,熟练应用母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余先生为自己的写作定下了规矩: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求真,西以求新。”针对有人说用成语是思想懒惰的表现,余先生反驳说,其实我们写作、讲话都离不开成语。“地久天长”、“千山万水”、“争先恐后”,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表达出无限丰富的含义,而且平仄协调,尽显中文简洁、对仗、铿锵之美。
只有真正认识到中文之美,并对民族的历史心存温情和景仰,才会自觉地从其中汲取无穷的养分,“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岛,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还有那上面正走着的、那下面早歇下的,所有龙族。还有几千年下来还没有演完的历史,和用了几千年似乎要不够用了的文化。
……这许多年来,我所以在诗中狂呼着、低叹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不然我真会魂飞魄散,被西潮淘空。”
他把翻译比作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法典来遵循,“我自己概括出来的方法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就是说,主要是用白话文来翻译,但必要时候,需要用一些文言来辅助表达。严复的‘信、达、雅’提出后就成了翻译界的‘紧箍’,箍得翻译的人个个头大。对于一个‘雅’的理解众说纷纭。我自己从来没有看着什么准则搞翻译,翻译得多了,一切由经验来印证。我觉得翻译家首先需要成为一个风格家,才能应付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
余光中虽然是个优秀的翻译家,有着极高的英文造诣,并多次受美国政府邀请赴美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但他对中文的偏爱仍溢于言表, “中文是一种有弹性的语言,她是崇尚‘美感第一,逻辑第二’的。相形之下,英文就有一些看不开了,名词到哪里都要加‘一个、一只,这个、那只’的冠词。而中文的诗歌,用最少的词表达最多的内容,这是英文的十四行诗所望尘莫及的。”
采访结束,当笔者拿出笔请余先生题词时,他却欣然地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只水笔;他的字刚中带柔,正统清晰,字如其人。余先生笑言,作为一个文人,无论走到哪里,笔永远当是应当随身携带的;而写的每一个字也应该是由心而发,不逾矩。
篇4:随心的那一笔作文
我不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由于我自小就在人言中长大,别人的言语,很多时候,对我来说就是刀子,逼着我往做某些事,让我想忽略也忽略不了,让我不得不在意,让我懂得……伪装……
小的时候,总是乖乖地听别人的话,当然,有疑问地问四周的人
成长的过程总是布满着惊奇的事儿,这是我那灰色的童年里感到的最
人类是一种很坚强同时又很脆弱的生物,既可以为一句甜言蜜语而爆发超能力创造奇迹,或是感到甜蜜不已变成一个傻瓜,也可以为了一句“分手”而感到痛不欲生,万念俱灰。恋爱时再长再大的甜蜜,始终都敌不过分手时的心痛,而且分手后心里还会不停地怀念从前的甜蜜,在笑的同时也两眶盈泪,这是我最不想有的经历,为一个已走出自己的生命的人而哭,不值啊……可感情这东西,偏偏又是人类最不能控制的,所以,我唯有选择封闭自己,反正,世界依然在转……
人类啊,即使自称为高等生物,可低等的内在却也不遗弃地收进囊中——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初中时的经历,真是让我收益非浅啊!同时,也让我得不偿失……
我真实的性格在我成长的环境中,属于异类;为了
曾经为了拿第一名的进取心如今已荡然无存,不起眼的躯壳下,是一颗不想往争取的心。从小时候开始,我的世界从来就只有接受与拒尽,即使有再多的渴看,我也就找藉口让自己不往碰触了事。
一旦觉得自己显得多余,我就会自动退出别人的圈子,由于这对于彼此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有人觉得我只有自己的想法,自己一个人的想法,然后,就会想办法让我改变,变成他或她以为的,应该有的样子。每每这时,我都会觉得很无奈:我的想法你既然不接受,又何苦要我来接受你的想法呢?!我都不强迫你往接受了,你又何苦往强迫我往接受呢?!可就是有很多人,嘴上说不强迫你接受,却又不停地对你进行 ,这…。不是很矛盾吗?可总是有人乐于让其重复,不断地重复,其理由就是:为你好……对啊,你是真的为我好,却也让我感到厌恶与痛苦……。
篇5:励志作文:掌控自我,随心而动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吹不走一只小小的蝴蝶。并不是蝴蝶是如何沉重,而是它的自制使它的翅膀只随心起舞。正如那个孩子,并不是真的不痒了,而是他懂得控制自己,是否要叫、要躲只听从内心的声音。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命运在我手,掌控在我心。是要“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人生,还是“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的生命?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是天地、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庄子垂钓濮水之上,当身后的朝廷大臣发出诚恳的“愿以江山累矣”的延请时,庄子仍如磐石般不为所动,他的心并不是真如石头般无欲无求,而是他懂得控制自己,坚守内心的期望,即寄情于山水,参透于自然,正是他的自制使他视功名利禄如粪土,视梁国相位如腐鼠;正是他对内心的掌控,使他如愿的成为“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鲲鹏,在精神的天空自由飞翔。
人生的选择千千万,当你坚守内心的想法,控制自己向目标前进,如庄子,那么你的人生便是属于自己的、便是有价值的。刘邦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张衡为官一生,不图利禄,只致力于天文历法研究;陶渊明生活贫困,仍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向着田园归去;谭嗣同面对死亡不畏惧、不逃避……简言之,伟人、名人大都是能够控制自己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总是和他们的心怀、情感一致。
当年批斗“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时,钱钟书先生头上顶着高帽子,胸前挂着大牌子,从贡院前街走回宿舍,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任凭他人的无情批斗,他真的没有任何情绪吗?不,只是他的自制,使他沉默、使他坚守,毫无畏缩惶悚,高视阔步如故。
现观当代,中华大地瞬时刮起“最美孝心少年”之风,那些豆蔻年华的少女,未及弱冠之年的男孩已早早当家,并不是他们“早熟”,也不是家人逼迫。完全是内心的掌控。母亲重病危在旦夕,一家老小全压在这小小的肩膀上,不再有起床气,不再要这要那,而是“背”起了母亲,包揽了家务,他们懂得控制自己的娇气,让自己改变。
当环境改变时,不要在路口徘徊不定,向最美孝心少年学习,抖落一身的抑郁,拾起坚强的利剑,控制自我,舞出自己的人生。
若是随波逐流,放弃内心,则人生便不能充满价值,充满爱。利欲熏心的商家接二连三的供给“毒胶囊”、“皮鞋酸奶”;令人寒心的“小悦悦”也在上演……人生犹如深海中的灯塔,能否乘风破浪,全靠内心的指引,只有掌控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才能到达人生的彼岸。
趋炎附势是一辈子,坚守内心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是一辈子,内心的选择决定你的方向,对自我的控制则展现你人生的姿态,掌控自我,随心而动。
篇6:随心
夕阳是一种坠落的美,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夕阳是一种嫣红的霞光,给予人无与伦比的美感;夕阳是一种天空的点缀,有些悲凉,又有些伤感。
社会是忙碌的,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只有竞争和权力,几乎忘了自己生存下来的意义。因为这些庸俗的物质,他们失去了太多生活的美好。我留意了夕阳,那浓浓的红墨色染红了半边天,正如古代徐渭画的泼墨,并不均匀,但却有一种艺术感及美感,让我醉,让我叹!
有人讨厌夕阳,因为夕阳预示着一天的结束,时间的流逝。可不曾想过,夕阳也象征着新一天的来临,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正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黑夜降临,黎明还会远吗?”
看着落日余辉,普洒大地,照在我的脸颊上,我开始默叹,惋惜,如果生命可以在长一些,时间可以在慢一些,都停在这一秒,让我眼前的事物美景都成为永恒,让大地重得容颜。可是,这大概只是想像而已吧,我的泪,落在映满霞光的手背上,我猛然意识到,文天祥所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是呀,一事两面,要用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那种境界才是人生真谛。
余暇依旧照着,映在我的脸上,我乐了,笑得那么开心!
篇7: 随心
“随心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随心的做个幸福的人
早餐、午餐、晚餐,一顿不落
随心做个没心没肺的人
眼前的生活随着你的心变化
平静地坐看时光流逝
平静地细数人世坎坷
这,便是随心
随心是一种心境
随心让我们享受生活
跟着我们的心走
这便是随心。
最后,
感谢朱同学的投稿
给予掌声和赞吧!
―bye―
篇8: 随心
我渴望拥有那一缕阳光
可我的世界始终处在黑暗的边缘
那一缕阳光
好像很近很近,触手可及
又好像很远很远,遥不可及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前跑,往上爬
可我无论怎么努力都好像拜托不了这可怕的黑暗
我在边缘挣扎着,彷徨着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飞过
黑暗依旧
那缕阳光也未曾有变
触手可及,遥不可及
渐渐的,我已无心去摆脱什么,得到什么
我更已无力挣扎
我站在原地默默地思索着
我不再奢侈那一缕阳光
也不再奢侈离开黑暗
慢慢的
我喜欢上了黑暗
慢慢的
我发现这样挺好
篇9: 随心
在正对我们的远山上有一堵大白岩,上面刻着“天星桥”三个大字,点明了这个景区,随心笔记。这里的石林是在水中的,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灌木,是一座绿色石林。这里是生态旅游的圣地,体味石与水的碰撞、了解根与石的对话。
说这里别有洞天,是因为这里的景致的确与其它地方不同,它有两个奇特的洞穴:一个是我们将要去到的“天星洞”,这是一个看得见的地下世界;另一个是掩埋在地下的神秘溶洞,也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天星桥”,至今还没有人类的足迹踏进去过。一个旱洞,一个水洞,隐藏着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我们这一路都是在沟谷深涧中穿行,您这时才能真正领略“绿色石林“的真趣。这片水上石林的奇绝。
天星亭下的峡谷中有座桥,当地人把它称作”八八桥“(1988年8月8日建成)。这是一座横跨在两山之间的钢绳吊桥,距离谷底10多米。索桥是贵州桥梁的一个杰作,因为山高水深,河流湍急,要在沟谷中架桥很困难,所以古人发明了藤索桥、竹索桥,明代在贵州又出现了铁索桥。这座”八八桥“就是为适应高岸深谷而修建的。这座桥应当说是“天生桥上架天桥”因为在桥下还有一座人们看不见的”天生桥“。
过了八八桥,在进入天星洞前,我们还要经过一座”桥上桥上桥“,这座桥也是非常奇特的,它是能工巧匠通过巧夺天工的设计建造而成,我们将从这”桥上桥“和”桥下桥“中间穿过。说来也奇,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曾经是一条地下暗河,后来由于排泄面的降低,流水改道,这里便成了一个没有水的地下大溶洞,于是人们就续天星桥之名,把它叫做”天星洞“。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天星洞是众多溶洞中最具观赏价值的代表性溶洞。这个溶洞像一根巨大的树枝,主干上有若干洞厅,侧面还伸出许多支洞。这些溶洞形成的大厅,最大的高50米,直径达150米,面积约1万8千平方米,洞内四根大柱高度都超过20米。洞中的景观千奇百怪,最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有八仙过海、葡萄厅、天国盛宴,还有珊瑚池、荷塘、冰山雪原、苗寨梯田等等。请看,这天星洞内滴水常年不断,各种石笋、石柱、石花都还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洞内最奇妙之处是天缘巧合的一座石瀑布,您看,这座石瀑布与我们前面见过的陡坡塘瀑布多么相似!大自然的造化就是这么奇特,它不仅让我们看到流水的瀑布,还要让我们欣赏石头的瀑布。在这里,黄果树大瀑布群又以一座奇妙的石头瀑布景观向我们展示她的风采,小学生作文《随心笔记》。
眼前这堵绝壁下面,怎么突然涌出一股汹涌的水来呢?如果有幸在涨水的季节来到这里,就有机会看见一个雄奇壮丽的景象,水从地底下犹如冒出,激起高达数丈的水花,万泉迸涌,因为它气势壮观,吼声如雷,仿佛蛟龙出洞,当地老百姓便把它叫做”冒水潭“。电视剧《西游记》里的“白龙马”出潭就在这里拍摄的。
冒水潭涌起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我们来的路上,不是有两条一清一浊的河流交汇吗?清的那一条就是从黄果树流下来的白水河,浊的那条则是从龙宫流来的王二河。可是两条河流交汇之后,忽然在地面上消失了,它们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大白岩下有一个巨大的落水洞,它张开大嘴,招两条河的水都吞了下去,形成一段伏流。伏流的上面就是我们刚刚离开的天然大盆景。伏流在地下形成了500米长的地下水通道,来到这里,又露出头来。因为地下水量大而出口小,所以,从地下急速上涌,洪水季节可以冲起很高的水柱。如果说黄果树是”神瀑之水天上来“的话,那么,这里就是”神泉之水地下涌“了。在冒水潭前,这层层叠叠的十大大小小的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形成多美的一片”迭浪飞雪“。
我们经过这段林荫小道,请大家仔细看看这株大树,红色树干的小叶格、树皮光滑的斜叶榕和羽状复叶的枫杨树,居然会相伴相生,形成”三树一身“的奇妙树景。这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许多生命奇迹的诞生往往出于一种偶然的机遇:不知多少年前,一粒种子落地,渐渐长出了一棵高大的枫杨树;鸟儿常常飞到树上栖息、嬉闹,忽然有一只调皮的鸟儿拉下一泡粪,恰巧粪便中有一粒小叶榕的种籽,种籽经过鸟儿的腹腔孵化后,便在枫杨树的身上发芽生根,寄生于枫杨树;又不知哪一天,又有一只鸟儿又拉了一粒斜叶榕的种籽,也在枫杨树上寄生。于是,这两棵榕树就成了枫杨树母亲的孩子,它们吸食着枫杨树的乳汁,渐渐长大,最终三棵树紧密地合为了一体。这”一树三身“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生命的奥秘,它是奇妙的,却也是残酷的。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枫杨树母亲养育的两棵榕树孩子,会长得越来越粗壮,并最终将它们的母亲蚕食,而死去的枫杨树;生命又将会由这两棵寄生的榕树延续下来,永远生生不息(据植物专家介绍,小叶榕和斜叶榕的种籽必须经过鸟儿腹腔的孵化后随着鸟粪排出或近似于此的处理过程后,遇着雨水充足或潮湿地才能发芽生根、生长。)沿着河道下去,过了”三树一身“,水流忽然湍急起来,呈万马归槽之势,奔向名遐远迩的”银链坠潭“。从大冒水洞喷涌出来的河水,像是一条蛟龙,摇头摆尾,冲树击石,来到这里又再次潜入地下,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型瀑布。落水洞俗称”无底洞“或”消水洞”它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奇特景观,是地表河流转入地下的一个秘密通道,有的呈圆形,有的则是井状或裂缝状。落水洞瀑布,与通常所见的瀑布大不相同,它有瀑布的壮美,兼有无底洞的神秘,是明暗相接、阴阳分割的奇观。这种瀑布在其它地方很难看到,真可以说是“少见多怪”,堪称黄果树大瀑布群中的一个绝品。
篇10: 随心
凌晨时分了,倦意早已爬满了屏幕,悄悄地滑落到键盘。虽然,我已经停泊在这里很久。
梦里流年,时光如梭,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岁末。回首相望,在这即将结束的一年,心境逐渐随着那大气污染而变得阴霾密布。终点又回到起点,无休止的循环着,把我心底仅留的一丝丝期翼,一点点地蒸发殆尽。
在每一个午夜梦回,心里的那份苍凉感终是挥之不去。也许自己的心境已经被腐蚀。岁月催人老,心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觉的已变得比文字还苍白。
很多时候,总感觉仿佛自己被无形的绳索束缚,牢牢的捆绑在飞速旋转的离心机上。我虽然有些许害怕,但又欺盼着离心力现象出现在我的身上。阿基米德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而我说:给我一点动力,我将飞出宇宙。当然,我不是巴斯光年。
我已经习惯了用微笑(或许是苦笑)去掩饰眉心的怅然失落,习惯了在朦朦夜色中轻敲浅触摆弄着那份喃喃心语向前走。
《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啊,不懂你的人,你还能对他奢望什么呢?可一个人的生活,本该如此?还是如此本来?无论本身的故事脉络如何,一切优秀的爱情桥段,无非只是一剂催情的旁白,每个人都只会在自己的故事中哭泣。
于是,我选择在虚拟的世界里自由驰骋。或音乐,或涂鸦,或与谁都无干。有时候很想上论坛,总希望网络能给我一个轻松悠闲和睦共处开心至上的快乐家园让我静养。我妄想着未来的日子能多写一些身边人快乐事的阳光字儿,不再让担念我的朋友忧心,让伤感走开,让快乐大行其道。
沉溺于网络的时光就如流水一样,哗啦,滑过一天;哗啦,又淌过一天,随心所欲。白开水般的日子,虽说淡而无味,却充满写意舒适。我无需将它渲染得绚丽多姿,或,我想我不需要,也不敢去需要。
翻出《假如爱有天意》,卡洛儿空灵吟唱的声音,将无尽的空间叠合,置入渴求释放的灵魂。当我们抛却那些天真和青涩后,还能剩下些什么呢?也许会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记忆,散落一地的忧伤,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单纯快乐的自己。
生活从来不会在最初给人们提示,总是等结局已经书写,才让我们恍然大悟,这时纵然我们后悔万分,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有时候,会对着屏幕猜想着不一样的结局,嘴角会划过一丝狡诈的轻笑,一时间忘乎所以地遗忘了开始。人生么,不就是我心中整个构图,一块一版铺落着重叠的开心与不快么。因为过于投入而惹染了情绪,忘记了什么时候该翻页什么时候该备。 同样也因为技术太稚嫩所以PS得不完美。正如我今天PS的图文,有太多瑕疵。
★ 生死疲劳读后感
★ 《蝶恋花》隶书
★ 画展日记
★ 毛笔字作文
★ 迎风而上优秀作文
【随心笔动(通用10篇)】相关文章:
教师培训心得总结2023-04-02
杨绛和钱钟书之间情书2023-05-03
钱钟书的经典语录2022-11-08
身为钱钟书夫人 为什么叫杨绛先生?2022-10-18
钱钟书和杨绛的语录2022-10-02
以开端为题的作文2023-10-23
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2022-06-24
事故协议书2022-08-16
围城经典语录2022-11-11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有哪些要求 需要几级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