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推荐10篇)由网友“其乐陶陶”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浅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
浅谈红楼梦中黛玉之死
黛玉入贾府,第一次是林如海升官外任,加之母丧无人照顾,暂时托庇于贾府。黛玉投奔贾府指靠的是谁呢?贾府的老太君贾母。这个很好理解,女儿死了,唯有一个外孙女,老人念女之情,眷顾外孙女之情可以想象。书中说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去姥姥家拘谨到如此,可见黛玉是个心思非常重的人,也可证当时的贾府气势之足,荣华富贵之盛。
黛玉进贾府的所见所遇,以及借此铺陈而出的贾府关系,让读者初步对贾府有了了解,也让读者知道了黛玉所面临的复杂情势。贾府之荣,黛玉之孤,文中表露的很彻底。而黛玉第一次入贾府与第二次不相同之处在于,这第一次去姥姥家暂住,母亲不在了,父亲还在,没有失家。而黛玉第二次入贾府,与第一次就截然不同了,第二次是投亲,父亲死在外任上,自己成了孤儿,一个小姑娘从此寄人篱下。
黛玉一进荣国府,贾母生怕府中诸人慢待欺负黛玉,于是说:“虽说全府上下都是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但是都不能小看她。”这句话是点题之笔,贾母之威,外孙女之亲,贾母尚且有此顾虑,黛玉的贾府之路,可见其艰。二次进贾府,黛玉已经是孤儿,贾母照顾自然非比平常,加之宝玉也是体贴有加,黛玉也算过了一段快乐日子。如果抛开后半部续书,只看曹雪芹原著,贾母应该属意宝玉与黛玉成婚的,王熙凤也几次戏谑黛玉,也表露出了这个意思。王熙凤深得贾母欢心,作为府中的核心成员,她表露的意思,应该就是贾母的意思。黛玉之才,之聪慧,加之超凡脱俗的气质,配宝玉当然是绰绰有余。然而,贾母虽然实际上执掌贾府之权力,可这表面之下还有薛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各方势力的争斗。贾母属意宝黛,并不意味着薛夫人也属意。戏剧化是薛夫人进京,带来了一个薛宝钗。薛宝钗的才能也就是略输黛玉,但是其情商远远高于黛玉。况且论到势力,宝钗背后的势力有薛夫人、薛姨妈,那可是一大家子人。薛夫人作为宝玉的亲身之母,属意宝钗从清理上可以理解,亲上加亲,薛夫人与薛姨妈的亲缘关系更近。于是,一场婚姻的暗地斗争开始了。黛玉之才,当然对此了然于胸。《葬花吟》那首词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里抛开小女儿的儿女情长,可见斗争是多么的残酷,黛玉的处境是何等的危险。
黛玉才绝人清高,这对宝钗是一个机会。书中处处展示出宝钗的处心积虑,当然这些做法只有黛玉能够感觉的到,其余的人包括贾母,应该是感受不到的。所以黛玉的绝望每每以跟宝玉闹的'形式展示出来。而这就更为宝钗展示其良好的正面形象提供了机会。大家族的权力斗争是非常残酷的,薛夫人当然以宝钗为臂膀,从这场婚姻的斗争中,虽然黛玉占得了先机,却输给了权势,这个权势是贾府未来的权势,贾母的权势随着年龄的增大已经渐渐到了后时代,虽然贾母一厢情愿,宝黛也是心有所属,可薛夫人的势力是通着天的,想想宫中贾元春送的礼物,谁跟谁是一样的?如果贾元春亲自提二宝婚姻这事,贾母也不能不应。在权势面前,宝黛之婚姻最终成为悲剧已经注定。
黛玉之死,死在才能上是第一主因,如果她跟贾府三艳中的迎春一样,才能上跟宝钗不在一个数量级,根本就不会出现争斗一事儿,人最怕什么?才能差不多,两厢不服,于是就只能争的天昏地暗,鱼死网破。书中说栊翠庵妙玉有一句话:“才高人皆妒,过洁世同嫌。”此为至理也。嫉能妒才,是一个群体里面的常态,尤其是中国人的群体,竞争不充分的群体。所以,黛玉之才,遇上权力之争,不死又能奈何。黛玉之死,残酷环境下的抑郁是一个原因,才能、性格上的锋芒毕露也是一个原因。就算黛玉很健康,下药毒死也未可知。
黛润青眉逝云烟,天妒英才绝红颜。闺中女儿何能见,世事长情风霜寒。香消玉陨花香散,此去玉竹泪哭干。空闺断肠公子恨,人间何处有佳缘?
篇2: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古殿青灯旁的一枝寒梅——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描写了妙玉的性格与爱情。她的出身、她所处的环境造就了她被扭曲的怪僻性格和灵魂,但她敢于打破世俗的常规戒律,去大胆追求正常人的生活和爱情,可一个人不可能超越她所处的历史阶段而存在,因此,妙玉最后仍是以悲剧结束自己的生命。关键词: 世难容 怪僻 才华馥仙 梅花 爱情 在《红楼梦》的“金陵十二钗”中,有一个披着面纱的神秘女子,她就是妙玉。妙玉与林黛玉不同,二人虽都是痛失双亲,才华馥仙,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但她却是身陷佛门,带着无数的枷锁和羁绊。同时,妙玉也与贾惜春不同,惜春是身在凡尘,心向佛门,而妙玉是身在佛门,心向凡尘。那么,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她呢?这个人物身上又蕴含了怎样的内在意义呢?
为了更深刻的理解妙玉的性格特征,本文试从这三个方面来予以探讨,以对妙玉这个人物及在《红楼梦》中的角色地位有一个客观、清晰的了解。一.妙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中专论妙玉的那支《世难容》的曲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脓,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⑴
作者以“世难容”三字来评述这只曲子,这三字不仅概括了妙玉多方面的复杂性格,也道出了她曲折独特的一生。妙玉那“世难容”的思想性格和她那“世不容”的生活道路,蕴藏着发人深思的思想内容,熔铸着耐人寻味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的锋芒所向,遍及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当然也涉及到上层建筑之一的宗教。书中描绘了大量的宗教仪式,道观寺院,僧尼道士,妙玉就是其中的一个。妙玉是一个介于幽尼与闺女之间的尴尬的人物,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对封建宗教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同时,我们也体会出了妙玉这个介于“槛内”与“槛外”的尴尬之人的痛苦和无奈。
妙玉不是闺阁小姐,而是一个身披袈裟,手持念珠的佛教弟子。书中林之孝家的这样向王夫人介绍妙玉:“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⑵妙玉与黛玉有相似之处,二人都自幼失怙,寄人篱下,才貌双全,傲世孤高,目下无尘。不同的地方妙玉有栊翠庵作为屏障,没有直接投身到与封建政治与礼教的抗争中去,而黛玉却直接卷入了这场生死搏斗之中。但不管有没有直接参与,二人却都以悲剧结束一生。
妙玉的出家并非出于自愿。她不似宝玉、惜春的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而是因为自幼多病,找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的'情况下被迫入了佛门。“自幼走向佛门是精神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禁锢,妙玉是后者而非前者。”⑶所以,她有许多的不甘和挣扎。“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炼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⑷由此可见,妙玉以后的身心无法合而为一,无法一心向佛是有根可究,有源可寻的。她是在一种被逼迫的环境中长大,是在少不更事的情况下向佛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妙玉才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要一心打破佛家的清规戒律,渴望自由、亲情与爱情。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论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
篇3:《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
一、相惜
妙玉最早出现是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匾额”中,林之孝家的报与王夫人:“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妙玉本是仕宦人家的大小姐,自小多病,经高人指点后出家,先后在蟠香寺、长安都中西门外牟尼院辗转。在师父圆寂后,妙玉本想回乡,却因师父遗言留京静待,为进入贾府创造了条件,不久后得王夫人赏识被邀入大观园。进贾府前,妙玉随师父修行,与父母难通音讯,正值芳龄却枯守青灯古佛;进贾府后,非主非仆,难以立足,虽有众钗作伴,然自己本是修行之人,与富家千金自有一层隔阂,却更添一份烦恼。而相比于妙玉,黛玉虽为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之女,怎奈贾敏已去,黛玉与贾母虽有血缘但从未谋面,难论亲情,兼之贾府众钗争奇斗艳,不争不抢的黛玉在贾母面前分量其实不多,所靠的无非是贾母对贾敏的那一丝眷恋罢了。
同无父母可依,同是寄人篱下,这些共同点让黛玉与妙玉之间自然多出一份同病相怜的情谊。《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撇开贾母和刘姥姥,“那妙玉便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三人独自在耳房内品茶,“宝钗便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此处妙玉让黛玉坐在她自己使用的蒲团上,可见妙玉对黛玉更加亲近。而接下来分杯斟茶也体现了黛玉在妙玉眼中的与众不同,妙玉将“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的杯子给了黛玉,“点犀”二字即喻心有灵犀,这就更加说明妙玉把黛玉视为知己。
二、相异
妙玉身为出家之人,自有一分不食人间烟火的傲世之姿。她的傲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中的洁癖,如第四十一回“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用了妙玉的成窑五彩小盖钟喝茶,在道婆将茶盏收回时“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腌h不要了。”;二是精神上的洁癖,这点主要体现在对交往之人的选择上,整个贾府,乃至世上,可入妙玉法眼者恐怕屈指可数,就连与妙玉同作十年邻居,有着“贫贱之交,半师之分”的邢岫烟,也自知与妙玉难称一个“友”字,在宝玉提起她与妙玉的交情时笑言:“她也未必真心重我”。这样的性格难免遭人诟病,《红楼梦》里也有不少人物正面表示了对她的厌恶,如贾环曾说:“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一向平和处世,落落大方,堪称封建时期女性之模范的李纨,也说:“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如果说妙玉的傲是天生,黛玉的傲便有一些后天的成分。当无依无靠,寄身贾府的黛玉,与双亲俱全,家世辉煌的.众钗在一起时,难免会生出一丝落寞,甚至隐隐有一丝自卑,这些细小的情感汇聚在一起,让她的自尊摇摇欲坠,于是她越发清冷孤傲以捍卫自己,防止来自他人的比较与伤害。从这层意义上看,虽同是傲,黛玉却更让人怜悯。而且,在对待因傲而起的批判时,妙、黛二人的反应截然不同,妙玉秉着一个修道之人不问世事的原则,随外界如何谣传她自岿然不动,那些声音对妙玉的影响微乎其微;然而与妙玉的超脱世俗不同,黛玉终究身处红尘,而且因为对宝玉的爱恋,黛玉时时刻刻视自己为贾府一员,不似妙玉认清自己与贾府终究没有关系,反而自在。任何涉及黛玉的言语都被她深深记在心里,反复琢磨,猜想其深意,黛玉虽傲,但这“傲”字却时时因为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而崩塌,让她的处境十分艰难,她的心境也几经动摇,混乱不堪。想必黛玉在内心深处,也想活成妙玉那般自在的模样,奈何宝玉是她如何都舍不去的,宝玉将她拉进了红尘,拉进了贾府这个大染缸,让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妙玉那般淡泊的心境了。
三、相较
《红楼梦》中对妙玉的判词前两句为:“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虽出家修行,心性高洁,平时也自谓清白干净之人,但在判词上却落了个“不洁不空”之名,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她身为修道之人,却尘缘未了,对宝玉暗生情愫。虽然妙玉自知自己与宝玉身份悬殊,两人绝无可能,因此时时自持,但在《红楼梦》中仍留下了许多对宝玉含情的证据。最明显的就是第八十七回“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除了这段,在第四十一章“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亦有体现,一向喜洁甚至有轻微洁癖的她,竟“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但之后“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是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能给你吃的。’”此话颇有欲盖弥彰之意,更印证了妙玉对宝玉的情意。至于黛玉和宝玉的感情,则在全书均有体现,不必赘述。心思缜密,情感细腻的黛玉又怎会不知妙玉对宝玉暗藏的这一份情思?因此,二者相较必不可少,如第七十六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本是湘云黛玉二钗联诗,妙玉出现后,一人独做十三韵并以“P脸光透,罘Q晓露屯”一句将前诗营造的凄楚气氛打破,变消极为积极,此举虽是闺阁游戏,但其实也是妙玉与黛玉才华的一次碰撞。
纵观《红楼梦》,涉及妙玉的篇章虽然不多,但不难看出,妙玉就是庙宇中的黛玉,而黛玉则是凡尘俗世中的妙玉。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妙玉与黛玉之间这般惺惺相惜,和而不同,互为比照的关系实属难得。
篇4:谈谈红楼梦中妙玉爱不爱贾宝玉
谈谈红楼梦中妙玉爱不爱贾宝玉
妙玉是《红楼梦》中的角色,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因为幼时体弱多病,请了许多大夫,买了很多的替身儿,身体都不见好。直到妙玉亲自入了佛门,身体才渐渐的好了起来。因此她自小便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成了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美丽聪颖,心性高洁,才华馥郁,品位高雅。作为一个六根清净的佛家弟子,爱上一个男人应该是一件很让人诧异的事情,偏偏妙玉还真就对贾宝玉萌动了春心。
贾家修建好大观园后,聘请尼姑,林之孝家的来跟王夫人回话,说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说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于是果然下帖子将妙玉请进了大观园栊翠庵。妙玉到们一枝梅花,我已经打发人送去了。众人都笑说:多谢你费心。妙玉极为清高,一般人不给梅花,可此次却送了人手一支,这是何意。若是有过暗恋经历的人应该知道,这是典型的欲盖弥彰,害怕众人从她独给宝玉梅花,而被看出了自己的心意。所以才每人都送一支,表示宝玉不是特别的。可正是如此,在我们看来才真正的是对宝玉动了春心。
综上总总,可以看出妙玉对宝玉的.一丝心意。所以我们说妙玉是一个极矛盾的人,身在佛门却大爱庄子,本应六根清净,却偏偏动了凡心。
妙玉这个人心性高洁,还带着那么一点小洁癖。这种心思表现在方方面面,她的茶道更是表明她想要身心洁净,不沾污秽的愿望。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贾母带众女儿前去吃茶。妙玉拿出老君眉,和旧年蠲的雨来泡茶。随后又另请宝钗、黛玉二人进屋吃茶,用的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一生期望洁净来洁净去,最后去落入泥淖中,肮脏不堪。
篇5: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篇6: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译文
一声声寒鸦断肠的哀鸣,一阵阵午夜呼嘨的悲风,虞姬她怀着满腔的怨恨,面对着穷途末路的项羽。
叛离而去的英布和彭赿,后来束手待毙甘受极刑,怎比坚贞不屈拔剑自刎,壮烈牺牲在楚军的营帐中?
篇7: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译文
令人惊羡的绝代佳人,竟然离开大汉的宫廷远嫁匈奴,难怪说是红颜多薄命,原来古往今来都一样相同。
纵使无知的君王用轻率的态度对待容貌,何以把决定命运的权力交给那贪婪的宫廷画工。
篇8:红楼梦中黛玉的诗词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译文
举国闻名的一代美女随着浪花早已消逝,当年被深深锁在吴王宫闱里,时时想念着儿时的家乡。
不要笑话东村那个丑女(东施),她虽然效颦,但却能平安白头到老,安然自得地在溪边浣纱。
篇9:红楼梦中黛玉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中黛玉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让她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即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所造成的影响:
在黛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笔者认为: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给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从她作的诗中就可以看出来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在她的诗词当中的体现:
她在《葬花吟》中她这样写: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在《秋窗夜雨夕》中,她写道: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入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湘云和黛玉在月夜作诗,湘云作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句:冷月葬花魂。
由此可见,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篇10:红楼梦中故事与人物
红楼梦中故事与人物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
贾宝玉的故事
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
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第2回)
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 “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此举惊坏了黛玉,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宝玉挨打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先是宝玉与王夫人的丫头金钏儿调笑,结果金钏儿被王夫人赶出去含羞自尽,再是宝玉因结交一个叫琪官的伶人,忠顺王府借故刁难,宝玉的弟弟贾环趁机在贾政面前造谣中伤,贾政盛怒之下将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亏得王夫人赶到才停止。后来贾母也到了,贾政才下跪赔罪。
宝玉瞒赃
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第61回)
紫鹃试玉
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宝玉一听,如头上打一个焦雷,马上给吓傻了。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吓得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请太医疗治才慢慢好转。
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
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凤姐决定用调包计。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第96、97回)
林黛玉的故事
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 悲叹自己的命运。(第27回、第28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一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唤紫鹊扶她坐起,要过有宝玉题诗的旧帕。她见物生情,百感交集,狠命地撕扯起来。哪知病弱之身无法如愿。黛玉闭目喘息片刻,命笼上火盆,欠身将手帕投进火中。随后拿过前日整理的诗稿,撂在火上。紫鹊、雪雁赶忙抢救,却来不及了。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第97回)
宝黛故事
简述 “木石前盟”的故事
女娲补天之时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因通了灵性,变为神瑛侍者。他以甘露浇灌一棵绛珠仙草,使其久延岁月。在顽石下世之时,绛珠仙草为酬报灌溉之恩,也要同去走一遭,用一生眼泪还他。神瑛侍者便是贾宝玉,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表示宝黛两人的前世姻缘。(第一回)
共读西厢花纷纷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23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
薛宝钗的故事
宝钗扑蝶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她想:“我现在跟进去,一来宝玉不方便,二来黛玉生疑,还是不进去的好。”转身就往回走。
宝钗见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上。无意听到小红和坠儿在谈一些闺房私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装出一付正找黛玉的样子,还大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
钗黛互吐剖心语
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西厢记》《牡丹亭》而心存感激的话,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只是略比你强一点,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第45回)
探微恙互看金玉(比通灵)
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第八回) l 王熙凤的故事 王熙凤的出场: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
元春省亲
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第18回)
探春勇斗赵姨娘
凤姐小产,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赵姨娘不满,探春坚持原则,并痛斥赵姨娘说她‘‘没有脸面,’和“忘了根本,,。平儿说“如今请姑娘裁夺,添加些也是 可以的”,遭探春拒绝,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第56回)
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秋爽居士,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 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②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第37回、第38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贾宝玉、薛宝琴、邢蛐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赞成。香菱把酒令一一写下。活泼、顽皮的湘云姑娘只划拳,不行酒令,被宝钗灌了一杯。酒令行到香菱,她一时想不起来。湘云暗中教她。黛玉眼尖,又罚湘云一杯。湘云相继被罚了好几杯。散席时突然不见了湘云。这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争艳,蜜蜂飞舞。大家跑去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
丫环的故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求凤姐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拒绝。邢夫人先探鸳鸯心意,赞鸳鸯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为之道喜,说明缘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鸳鸯则一直不说话。鸳鸯对平儿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第46回)
晴雯的故事:
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受到怒斥,进而被限制行动。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怒斥王保善家的。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
晴雯撕扇
晴雯换衣服,把扇子跌在地上将骨子跌断,遭宝玉抢白,晴雯不服,气得宝玉要赶她回家。晚上宝玉跟薛蟠喝酒回来,见晴雯睡着,将她推醒,叫她拿果子来,晴雯不干。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如果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她,她便撕起来,麝月阻止,宝玉高兴,并说扇能值几个钱。(第31回)
晴雯之死
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第77回)
金钏之死
一天中午,宝玉来到母亲王夫人住处,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宝玉以为母亲睡着了,就同金钏儿开玩笑,谁知母亲翻身而起,就给金钏儿一个嘴巴,并叫人把金钏儿赶出贾府。金钏儿满含冤屈,竟投井而死。
香菱学诗
薛蟠遭柳湘莲痛打后外出躲羞,侍妾香菱被宝钗带进大官园。香菱羡慕黛玉、宝钗等人会作诗,便拜黛玉为师,苦学作诗,并为此茶饭不思。先是作了两首都不好,后来在梦中得了一首,众人齐赞新巧有意趣。
花袭人:良宵花解语
袭人见宝玉人性恣情,不务正业(指走读书士进的路),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试探宝玉,见宝玉对她恋恋不舍,便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大意是,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花,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一一答应。
抄检大观园
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并无“私弊之物”;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第74回)
刘姥姥进贾府的故事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第6回、第39回、第40回、第113回)
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
尤三姐的故事:
怒斥贾琏
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后,想趁贾珍来探望尤氏姐妹时,在酒席上撮合尤三姐和贾珍。刚烈的尤三姐见贾琏出言无状,严辞怒斥,揭露他骗娶二姐的阴谋,还灌了贾琏半杯酒。此后贾氏兄弟再不敢对他无礼。然而由于尤氏姐妹生活上依附贾家,三姐最后落得个耻情自尽的结局。
尤三姐自刎
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后来,湘莲从宝玉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刎以表清白。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
尤三姐殉情
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 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知尤三姐是贾珍妻妹,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人空门。 (第65回、第66回)
★ 古典情感美文
★ 忆燕梅情感美文
★ 可否别走开散文
★ 别我虞姬的散文
【《红楼梦》中妙玉与黛玉的关系(推荐10篇)】相关文章:
茶酒白开水高三作文2022-12-18
品茶作文550字2022-09-21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生2023-06-19
《红楼梦》名著读后感800字2023-03-04
红楼梦经典名著读后感800字2023-04-29
另类风雨的作文2022-05-07
白居易闲适诗词艺术魅力2023-11-28
十二金钗-十二金钗的故事-十二金钗的寓意-十二金钗的意思2022-07-21
红楼梦的读后感3000字2022-08-30
浅谈红楼梦诗词的艺术魅力2022-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