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时间:2022-09-04 08:05: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精选7篇)由网友“Cynthia”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篇1: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2020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1.材料 时至今日,人们看待 “女排精神”渐趋理性。就像老教练陈忠和说的,光喊“女排精神”,是喊不出冠军的。郎平也曾说过,不能说打得好,就有“女排精神”,打得不好,就没有“女排精神”。女排宿将赵蕊蕊则表示,“女排精神”是建立在日复一日、枯燥艰苦、刻苦而科学的训练基础上的,比赛是靠一场一场,一分一分去打的。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理性看待“女排精神”?(12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 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 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 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 坚持并不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及重 大现实意义。(10 分)

广告试题调研 政治 第5辑 模型解题法(版)--天星教育

作者:天星教育研究院

京东

广告试题调研 政治 第4辑(2019版)--天星教育

作者:天星教育研究院

京东

广告衡水中学状元笔记 高中数学

作者:张文茂

京东

广告思维导图:高中政治

作者:东尼•博赞

京东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 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年 10 月 21 日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回答“中国的模式是否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问题时说:“改革开放近40 年来,我们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同时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进行互惠互利的往来。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使得亿万人民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极大提高。相信世界各国在相互的合作发展中,能够相互借鉴。我们也愿意介绍中国在发展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材料二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年年会发表重要主旨演讲。习近平说: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发展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我们是如何做到“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 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的。(12 分)

4.材料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是:到,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基本原则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蕴含的哲理。(9分)

5.宪法竖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下表为我国修改宪法的大事记。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修改宪法。(14分)

6.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倡、主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成果丰硕。论坛通过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并发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一带一路”对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凝聚世界“一带一路”建设共识。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及辩证关系原理。评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前景(10分)

7.(10分)月18日——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面临诸多新课题。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这个根本要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面对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客观实际,如何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10分)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进入新世纪后,中阿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稳步发展,合作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合作潜力,推动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中阿双方都认为有必要建立新的双边合作机制。成立了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目前,中阿合作论坛已举办7届部长级会议及14次高官,3次高官级战略政治对话。207月10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

中阿合作论坛秉持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中阿文明交往互鉴,汲取对方智慧的宽阔平台。论坛框架下设立的多种文化交流机制有效推动了中阿人文交流全面、快速发展,双方在各领城的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为中阿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与智力支持。

来,中阿合作论坛已成为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在深化双方关系、增强政治互信方面成效显著。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战略合作关系,在部长级会议上,中阿关系不断迈向新高度。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中阿合作论坛取得了累累硕果。(10 分)

9.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运用,不仅颠覆了传统商业运行模式,而且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悄然发生变化。

当下,移动互联网浪潮正席卷各行各业,作为传统产业架构的教育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在“互联网+”思维推动下,集结了线上线下教育服务的O2O教育平台崭露头角,在线教育市场获得快速发展。但“资本寒冬”不期而至,教育O2O倒闭潮、O2O教育末路行不通等传言纷至沓来。归结原因,一方面是多家资本盲目跟进导致的O2O教育同质化严重,从形式、内容和包装上大同小异,拼的是简单粗暴的售课能力,忽略课程背后的效果,以及客户在终端的联结思维与互动体验。更重要的一方面,大部分O2O教育过多地关注线上,将课程直接搬到线上平台,完全忽略了线下的作用和价值。中国的在线教育市场足够广阔,想要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最大程度满足当前在线教育服务的市场缺口和短板,以更接地气的方式为终端客户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如何在在线教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9分)

10.(14分) 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一一一论“中国信心从哪里来”

我们坚信,尽管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发展的“时”依然总体有利。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奋力勇夺,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我们坚信,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中国发展的“势”不可阻挡。这是厚积薄发的发展之势,经过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深厚积累和不懈探索,我国经济有足底气应对风险挑战;这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之势,中国坚定不移向世界打开大门、与各国深化合作,顺应时代潮流,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1)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科学把握中国发展的时和势的合理性。(10分)

(2)围绕中国自信,就“如何做一个对中国自信有益的人”这一主题,班级召开班会,请你列出发言提纲的两个要点。(4分)

1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节目于2018年4月2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带着观众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知真理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马克思是对的》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身的优秀电视理论片,以经典串联经典、以问题导入问题,辅之以特定的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为普通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向观众传递着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的理解。(12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 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 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 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 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 集, 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 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 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 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 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 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 壮阔画卷。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 12 集《平“语”近人》的标题中所折射出 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10 分)

(2)河南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请就如何铸造河南文化新辉 煌写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 分)

13.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和效益不断提升。

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一方面加大行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力度,释放经济新动能,增强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推广职业技能培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国人民也从这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评价政府的做法。 (10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坊七巷”文化是福州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街区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福州许多名垂千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含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别具一格的城市街区文化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甚至蕴涵着城市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然而,当下中国的城市文化因缺乏地域特色而饱受诟病。“千城一面”的城市文化面貌,既失去了外部的可识别性,也丧失了内部认同感。

有人认为,区域文化唯有秉持地域特色,才能在中华文化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结合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0分)

15.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海南自贸试验区)并印发《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形势,着眼于国际与国内发展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彰显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重大举措。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海南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海南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时代新起点上继续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当然,海南要以防控风险为底线,依托现代互联网+、云数据等手段,在出台有关政策时,要深入论证、反复运算、电子模拟,严格把关,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实现区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形成过程。(7分)

16.2018年10月16日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努力实现零饥饿”。我国粮食安全系列宣传主题是“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迈上新台阶,但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如粮食进口量居高不下、增产边际成本增加、供求矛盾突出以及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惊人。

对此,必须树立科学的粮食安全观, 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增强高效协同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粮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在产业发展路径上,要加强粮食科技创新,开发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同时还要倡导每个人从我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9分)

17.2018年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龙岩市是全省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之一。面对这样的现状,龙岩市市委、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惧困难,群策群力、奋力拼搏,摸索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脱贫攻坚模式。

以来,我市扶贫开发机制改革全力突破,打造“力量强、责任实、投入足、政策优、扶贫准”脱贫工作新格局。先后制订出台42份针对性的脱贫攻坚政策性文件,形成和完善了“1+42”精准扶贫政策支撑体系:

强化精准施策,重抓生产扶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扶持17628户、58331人次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其中种植业9707户、32548人次,养殖业6450户、20768人次,加工业446户、1529人次,商业1025户、3486人次。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扶贫支出金额从的10416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12919万元.

通过进村到户、精准帮扶,逐村逐户制订差异化、个性化帮扶方案和措施,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成效显著: 2017年,全市已实现80个贫困村、7个贫困乡镇、1个贫困县(长汀)摘帽。

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龙岩市脱贫攻坚模式的成功之处。 (9分)

18.我国新版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现传统文化内容的古诗文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将对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好作用。语文教材要为学生打好“中国底色”。

好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做人做事做到极致就是要做文化。针对文化市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文化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设计缺乏创新性和技术含量较低等因素,我国对文化供给侧进行改革,其一就是扩大文化供给侧对消费的引领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让精品力作成为时代话题和时尚先锋;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和领域;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生产领域,鼓励和刺激文化供给侧的竞争,提升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引导和提升文化消费需求与品质。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语文教材修订的意义。(6分)

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通过刻苦训练形成的。(3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女排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始终对排球训练和比赛有激励

和指导作用,但它无法直接变成比赛胜利的结果。(回答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可以。其他对郎平的话理解言之有理的也可酌情给分。但本要点不与其他答案重复给分)(3分)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女排精神”是在一天一天的训练中、一场一场的比赛中形成和体现的。(3分)

④坚持发挥主观能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女排精神”的形成需要刻苦而科学的训练,要自觉遵循体育训练规律。(3分)

2.(10 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 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1 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 分)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推动了我们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1 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 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真理。(1 分)

背政治如何过目不忘

1、每节课前,首先弄清学习目标。在自学中:(1)写出本课的大小提纲,以提高归纳演绎的能力;(2)找出本课的概念原理,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能力;(3)提出本课的问题(包括理论上搞不懂的问题,也包括理论与实际中矛盾而引起的疑问)及建议,目的在于提高发问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养成学习的主人。

2、围绕学习要求,在自学基础上做自学笔记。

3、课后对照自己的笔记检查自学中对重点掌握的情况,并作补充、修改。

理解与记忆,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所以,学习思想政治课一定要把记忆和理解有机的结合起来。

(1)明确记忆和理解对象

记忆和理解对象包括主要概念、基本原理、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2)注重阅读

要做到“熟读精思”,即把教材读熟并反复思考, 这实际上是把语文课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政治课学习中,政治语文化,可以概括为“三到”“四遍”读书法。所谓“三到”,是指在阅读的全过程中,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心到,就是边读边思考;手到,就是运用各种自学符号,点、划、摘、记,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促进思考。“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所谓“四遍”,是指在阅读顺序上要由浅入深地反复阅读四遍,方可初步读懂。第一遍,了解全貌,胸有全局。犹如登高望远,纵观全景,重在“全”字。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逐一地加以考察和研究。研究商品,把它的要素分解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综合就是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然后加以考察研究。只有把使用价值和价值综合为一体,才能明确商品是这两个要素的对立统一体。分析和综合,应当贯穿于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学得深刻、学得系统。

通过图形识记来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图示记忆法的主要特征是:“形象性强”。它比文字记忆效果要好,它以象征性的图形提示出抽象的概念原理或事物的本质特征,使人直观地感知识记材料;它还以简单的线条、简洁的文字或简明的数字使复杂的、不易表述清楚的识记材料变得直观明了,使知识材料简要概括,一目了然。

图示分为直观图示和逻辑关系图示两种。设计直观图示的步骤是:①根据要记忆的概念或原理的内容选择一个易于用图形表示的例子;②抓住例子与概念、原理的相似点设计图形;③组织说明图形的文字。

逻辑关系图示又可分为演绎图示、归纳图示和关系图示。其设计步骤是:①找出理论所包含的知识点;②按照理论中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简单的文字、线条表示出来。

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的材料进行对比或对照,从而记忆其特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记忆方法。列表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条理清楚,一目了然。列表记忆法是帮助我们将识记材料恰当贮存、方便提取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提纲挈领地表列事物,还可以显示相关材料的各自特点,便于进行比较分析,加强理解和记忆。

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比较表、统计表等。列表的主要步骤有:①根据记忆的需要首先对材料进行分类,看其适合编制哪种类型的图表。②查找和归纳材料的主要特征、特点,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点。③按不同类型表格的规格和形式编制表格。④按照表格内的基础上,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运用列表记忆法不必专门去死记硬背,因为往往一张图表整理出来,脑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记。

寻找和推导记忆事物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加以记忆的方法。由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只要抓住事物的这一共性,就能联系个性。运用规律进行记忆显然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记忆方法,它的最直接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从而掌握一把可解开许多难题的钥匙。

运用规律记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①规律记忆要求我们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懂得记忆材料,而是必须明确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抽象出、抓住本质的东西,得出统一的定理、法则、公式。如果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则是不可能进行规律记忆的。②规律记忆适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复出现的材料,而不适合于在特殊条件下偶然出现的材料。

有意激发自己对记忆材料的兴趣以增进记忆效果的方法。兴趣与记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对学习材料和要记的东西本身的直接兴趣,是推动人们进行有效记忆的内在动力。当人们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专注于吸引自己的事物时,大脑就进入高度兴奋状态,而且不容易出现疲劳和兴奋转移。这种状态自然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

运用趣味记忆法要尽量把学习材料搞得生动、形象、新颖,把学习过程搞得活跃、有趣、新奇。具体做法是:①把某些学习材料编成便于记忆的故事、歌诀,或赋予其具体的直观的形象;②围绕学习材料组织专题讲座会、答辩会,组织各种知识竞赛;③对于兴趣索然而又需要记忆的知识要“突破一点”,以期带来全面的兴趣;④用诱导的方法调动兴趣,并以适当的进度维持兴趣。

篇2: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发展观”主观题专项训练(一)

【读一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或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即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二)发展的实质

【原理内容】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想一想】

例:(广东卷,37)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6分)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⑤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16分)

【练一练】

练1: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在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谋划,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减排,崇尚低碳,人人有责。

请以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推进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的建议。

练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从自己的国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总结经验,逐步推开,虽历经千难万险,但回望来处,改革开放的蜿蜒小径渐成康庄大道,成为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把13亿多中国人带进了新时代。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新征程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练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的52.2%提高到20的56.2%,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在高铁、杂交水稻、电动汽车等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持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了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论述我国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参考答案】

练1:(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我们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消费者要改变消费观念,提倡绿色消费。(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练2: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实践,坚持创新精神,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全面深化改革。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0年改革历经千难万险,但把中国带进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既要看到前景是光明的,又要做好走曲折道路的准备。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要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的思想行为。

练3: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②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坚持创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展我国发展的新空间。

“发展观”主观题专项训练(二)

【读一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三)发展的总趋势原理(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原理内容】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或: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反对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把握好事物发展的度,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反对忽视量的积累,急于求成,盲目乱干;反对忽视质的飞跃,条件具备时优柔寡断,畏缩不前。

【想一想】

例1:(2018年天津卷,14)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突出,国企改革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节点上,翻开了新 篇章。

材料二:联通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首例中央国有企业层面的混改。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腾讯、百度等民企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新成立的董事会吸收民营企业代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优化了经营管理机制;中国联通向7000余名核心员工授予占总股比2.7%的股票,调动了最核心要素的积极性;联通与新的战略投资者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培育了创新发展新动能。国企民企以混改“联姻”,改出了国有资本、非公有资本融合发展的新优势。

(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事物,其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会一帆风顺。”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10分)

【答案】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交的必然结果。国企混改要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不能急于求成。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国企混改是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例2:(山东卷,43)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6分)

【答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3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分)

【练一练】

练1: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分若干阶段来安排的哲学依据。

练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过三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面小康阶段发展的重点是解决量的不足问题,而在现代化新征程阶段相对于量的问题,质的问题更重要。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说明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和举措。

【参考答案】

练1:①从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实现富起来是一个质变。②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实现强起来是另一个质变,体现了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③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练2: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告诉我们,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但是,只有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点已经不是解决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要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②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优化结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主观题专项训练

【读一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区别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斗争性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想一想】

例1:(年重庆卷,14)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例2:(2018年江苏卷,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同一性。

【练一练】

练1:乌镇文化属吴越文化,地处江南水乡,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乌镇名人荟萃,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茅盾、鲁迅等文化名人,为乌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乌镇依托互联网,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乌镇已全方位融入“互联网+”的元素,民情二维码、智慧自行车、智慧信息亭、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网络化、智慧化”,“传统和现代、人文和科技融合发展”,千年乌镇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千年古镇是如何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的。

练2:北京的故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别具一格的城市建筑是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向世人展示着所在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气候、风土人情,甚至蕴涵着城市价值追求与发展理念。然而,当下中国的城市建筑因缺乏地域特色而饱受诟病。“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既失去了外部的可识别性,也丧失了内部认同感。

有人认为,区域文化唯有秉持地域特色,才能在中华文化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结合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练1: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文化需要秉持地域特色;矛盾双方具有同-性,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长期的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区城文化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不同区城之间的同一性。

练2: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没有斗争性,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乌镇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碰撞中演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没有同一性,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传统文明为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文化底蕴,现代文明赋予传统文明鲜明的时代内涵,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乌镇的发展。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乌镇的发展,使乌镇由千年古镇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智慧”小镇。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观题专项训练

【读一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事事有矛盾)、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三种情况展开并分别扣题)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一定场合下,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发现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4.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上述材是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的?)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要求我们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④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 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要具体分析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

【想一想】

例1:(安徽卷,38-1)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例2:(2014年北京卷,40-3)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建设长江经济带,川渝地区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6分)

【答案】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川渝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自己的特殊性,发现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不同特点,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具有川渝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练一练】

练1:新的招生制度改革客观上要求学生尽早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高中生如何做生涯规划?一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一个人要制定好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首先要多读名人传记,如马云、乔布斯等人的故事,从中总结出他们成功的共同之处。其次要善于模仿,因为他人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的生涯发展有借鉴意义。

请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评价这位学生的观点。

练2:“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湖北襄阳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结合材料,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参考答案】

练1: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制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就要借鉴他人的成长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更快发展。该同学观点有合理性。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每个人的成功都有他的独特条件,在制定生涯规划时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成长道路,而不能照搬他人的经验。③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毕竟我们与马云等人的家庭背景、个人学识、所长等不尽相同,即使是他人成功案例中的共性要素,对我们来说,也会变成个性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制定生涯规划时,既要借鉴学习成功人士的经验,更应思考自身特点,积极作好各方面的准备。

练2:(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把握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依据山水秀丽、古建筑、耕读文化的优秀,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3)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矛盾,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抓住了产业提升的契机,使这座千年古村庄走进了新时代。(4)把握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特殊性,A村立足当地优势和文化特色着力发展休闲旅游。

“主次矛盾原理及方法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读一读】

1.主次矛盾原理及方法论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分析

(2)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分析

(3)主次矛盾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

2.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及方法论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2)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会影响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把握主流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支流。

(3)(矛盾主次方面都强调)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两点论与重点论

(1)两点论是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分析

(2)重点论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分析

(3)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分析

【想一想】

例1:(2012年江苏卷,35-1)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到2.5亿,占网民总数的48.7%,政府部门通过认证的新浪微博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微博在多起公共事件和公共讨论中,充分展现其及时传播信息、快捷发布言论和反馈舆情的功能。对此有网民认为:微博是健康的现代沟通渠道。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8分)

【答案】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②该网民的观点指出了微博健康的一面,看到了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忽略了其不健康的一面,即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③对微博既要看到它的主流是积极的,又要看到它的消极影响;还应认识到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例2:(20广东卷,37-3)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10分)

【答案】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分)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练一练】

练1: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规划,进入务实合作阶段。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其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景。

练2: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25.45%。该县政府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在借鉴邻里县市扶贫经验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挥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探索“旅游+民俗文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机制,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引导部分农民把土地流转给专业化农业公司,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900元流转金,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50元。农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每天获得90元劳务收入。2016年创新“互联网+”扶贫思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特色产业“上网触电”。2017年底该贫困县成功摘帽。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县脱贫致富的成功经验。

【参考答案】

练1:(1)在事物的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2)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忽视支流,也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存在的风险。(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看到“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又要看到存在的风险;还应认识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会相互转化。

练2:(1)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勇于承认矛盾,善于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面对本县贫困人口比例较大,脱贫任务艰巨的现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县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扶贫之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该县在扶贫开发中,注重把党和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并成功将其他地方成功经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4)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该县在扶贫开发中,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走出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之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主观题专项训练

【读一读】矛盾观大切口题(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例词:既…又,同时,但也要)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正确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例词:既…又…;但、同时)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词:因地制宜、针对、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

(4)主要矛盾占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要求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例词:中心、核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要务、牛鼻子、节骨眼、学会弹钢琴)

(5)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抓主流。(提示词:公与私、优缺点、利与弊、好与坏、双刃剑、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个性与共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8)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好心办坏事、居安思危)

【想一想】

例1:(2014年四川卷)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12分)

【答案】①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③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例2:(20课标卷Ⅱ,39-1)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

【练一练】

练1:为提高文化竞争力,广东省出台了《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必须坚持全省文化发展统筹安排。广州、深圳市要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引领和辐射作用,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珠三角其他地区要结合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集群。粤东西北地区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与珠三角地区文化建设优势互补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各地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分析广东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

练2: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中医药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

练1:(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在建设文化强省时既看到了所取得重大成就,有注意到存在的不足。(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针对广深、珠三角其他地区、粤东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3)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为此,广州、深圳重点发展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传媒集团,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练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医对中华民族乃至全球卫生治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主流是好的,不能因为中医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其全盘否定。③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采取对策,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篇3:高考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训练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主观题专项训练(一)

【读一读】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

1.价值观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①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③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①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根本途径)。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想一想】

例1:(20四川卷,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H市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合理性。(12分)

【答案】①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在实践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②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③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基层法治体系,改革上层建筑,遵循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④依法推动社区协同共治,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分)

例2:(年四川卷,3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如何选择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某市从开始,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

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理、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统筹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

在7年的探索中,该市城乡经济社会连年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社会生产总值达4502.6亿元,比上年增加14.7%,城乡收入差距从的2.66:1缩小到2.62:1,两万元社会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20%以上。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5)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该市城市化实践中的价值观及其作用。

【答案】①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之变化而变化。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实际,形成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价值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分)②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该市在城市实践中 坚持的价值观符合中国特色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4分)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该市在城市化实践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了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分)。

【练一练】

练1: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倡导文明乡风的理由。

练2:最近,有关退休年龄的改革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现行退休年龄的标准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为此退休年龄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劳动者内部,支持与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两方群体争论比较激烈。实行“弹性退休制”是我国目前的最优选择。有关专家建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岗位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地推行。

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

【参考答案】

练1: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式能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②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引领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好转,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倡导文明乡风,振兴乡村,能真正留住乡情、记住乡愁。

练2: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我国对退休年龄的选择应随着经济发展、人的寿命、人口老龄化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往往因人而异。所以,延迟退休年龄必然引起不同利益群体的争论。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延迟退休年龄是遵循我国经济发展规律、人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延迟退休年龄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岗位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以更好地维护人民的利益。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主观题专项训练(二)

【读一读】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

3.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2)人生的价值有多种实现途径,无论哪种途径,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把自己的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类的幸福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

【想一想】

例1:(20课标卷Ⅲ,40)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

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10分)

(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6分)

【答案】(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导向,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艰苦奋,无私奉献,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毕生精力。

(3)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理想;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增长本领;弘扬革命精神,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心系祖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青春理想。

例2:(年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2)雷锋和鹦歌岭大学生以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为乐。结合所学知识,探寻他们为何以助人、奉献为乐。(答出两点理由即可)(6分)

【答案】①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以得到社会承认、实现自身价值为乐。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实践,以奉献社会为乐。③以服务人民、辛勤劳动为荣为乐。④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乐。

【练一练】

练1:“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想的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要大力弘扬。

(1)结合材料,从人生价值观角度,分析焦裕禄事迹诠释的价值追求。

(2)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练2:材料一: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常态,这给我国的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中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在全国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

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年轻知识人群,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相较于其他高级知识分子所欠缺的创造力,是我国“双创”工作的主力军。

材料二:为支持“双创”工作的顺利推进,某市先后出台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创业创新扶持办法》等文件,先后设立了大众创业创新扶持专项基金、电子商务扶持资金、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等,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加大对电商行业的培育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鼓励建设众创空间,鼓励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支持“互联网+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跨境电商”。为积极帮扶大学生创业,该市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专门构建了“创业团队--创业项目--成立公司”的一条龙创业服务模式,从项目、资金、场地等全方位

提供扶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谈谈大学生应如何实现个人的创业梦想。

(2)结合材料二,从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练1:(1)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焦裕禄带领人民同自然灾害顽强斗争,把一切献给了兰考人民,在劳动中创造了精彩的人生。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焦裕禄带领人民战风沙,建家园,想的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了人生价值。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焦裕禄面对病痛和困难,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铸就了人生辉煌。

(2)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活学活用。②坚持发展的观点,使焦裕禄精神与时俱进。③立足实践,将学习和践行结合起来。④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形式。⑤重视量变,从点滴做起。(答出其中两条即可)。

练2:(1)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实现个人创业梦想要充分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实现个人创业梦想。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坚定理想信念。

(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为此,政府必须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前提条件。

篇4:高三政治复习之生活与哲学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6个)关键词:物质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3.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4.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5.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6.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兴修水利等。

设问方式

答案组合

用物质和意识辩证辩证关系原理

1+2/4/5(看材料)

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3+6

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角度

2+4+5

用(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的知识

1+2+3(其余看材料)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发对主观主义

2、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全面把握实际,做到既……又……

4、原理3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5个)关键词:实践 认识 真理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2+3

真理的特点/从真理的角度

1.真理具有实践性,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

2.真理具有客观性,坚持真理从实际出发

3.原理4

4.原理5

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追求真理的角度

2+5(其余看材料)

用实践的观点

1+2+3

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

2(1)(2)(3)(4)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3个)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一)联系(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3. 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6.必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着眼于事物的整体

(2)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3)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4)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整体,又要统筹全局,优化组合。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从联系的角度

1——6(看材料)

从联系普遍性角度

普遍性的三个表现:事物内部,事物之间,整个世界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

5(1)(2)(3)(4)

怎么掌握系统优化方法

6(1)(2)(3)(4)

(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7.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现在的客观情况(认识)与过去相比进步了(深化了)。

8.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过程不平坦、很艰难、有波折,当与过去相比,事物还是向前发展的。

9. 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事物一直在变化、在进步,但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国家扶持与艰苦奋斗等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从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观点)

7——10(看材料)

从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趋势)的角度

1.前进性

2.曲折性

3.总结:统一

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事物发展状态)关系的角度

1.量变是前提

2.质变是结果

3.新量变新质变

(三)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中出现反义词;

1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反义词之间出现了转化;

13.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承认和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害怕问题,掩饰问题等

1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刀切,根据事物各自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1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备自身特有的东西。比如:国庆游行江苏彩车“吉祥如意”、新疆彩车“天山祝福”既体现了中国元素(例如:红色)又体现了各省特有的人文景观(扬州五亭桥)。

16. 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与次要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做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是等词眼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既要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

17.主次方面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在认识或评价某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但是一个方面是主要的。比如: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利大于弊;总的来说等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材料强调次要方面。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

11——17(看材料)

从对立统一角度,分析二者关系

1.原理11

2.分析如何对立

3.析如何统一

4.总结

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角度

原理16(1)(2)(3)或者原理17(1)(2)(3)(看材料)

运用主次矛盾的角度

原理16(1)+(2)分析+(3)分析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

原理17(1)+(2)分析+(3)分析

从矛盾特殊性角度(如何体现矛盾特殊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2.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矛盾双方)各有其他点(看材料)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特殊性

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

1.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趋势

2.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3.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四)创新

18.辩证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因素,保留合理因素,增添新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因素。

(3)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如辩证否定观作为答案要点之一,该原理可简化成:简化成: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19.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扬弃、在什么的基础上推出,自主创新等

20.创新的作用:(说明为何创新以及体现了创新的什么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从创新的角度

18+19+20+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

18(1)+(2)+(3)

四、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8个)关键词: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 社会基本矛盾改革 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改革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改革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改革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5.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强调价值观带来的结果,如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人生观

6.要形成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1)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作出的;(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①人的价值在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责任的与贡献。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②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③必须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实现人生的价值,

8.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

设问角度

答案组合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8(看材料)

从价值观的角度(体现的道理或启示)

5——7

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

6

怎样实现人生价值(或对人生价值有何启示)

7

哲学主观题注意事项:

一、审题

1.审范围:——答题范围

(1)唯物论(探索世界):物质 意识 规律 主观能动性

(2)认识论(追求真理):实践 认识 真理

(3)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4)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与改革有关 价值观(人的价值;价值观导向;价值判断与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5)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审设问方式:设问是答清思路关键所在。——可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设问方式。

(1)哲学依据=哲学道理=哲学观点=哲学原理。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

(2)哲学启示=措施=建议=如何做=怎样做。答案结构:(动词)方法论+材料分析

(3)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答案结构:原理+方法+材料分析(原因意义) 有几个写几个,做到条理清楚

二、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要在材料中找原理(学会抓关键句,抓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万一不行,利用板块记忆的方式进行罗列,最接近的用上。

三、学会抓关键词

这是判断哲学原理的关键所在。

四、要学会找关联性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生——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

(4)发展具有普遍性——辩证否定观;

(5)一分为二——主流与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

(6)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方法。

高中政治如何在高三复习时有所突破?

一、夯实基础有所突破

由于考试的要求发生了变化,所以学生在应对考试的时候,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能准确掌握,往往是只找那些认为重要的,这样就留下了知识的死角。一轮复习,虽不是面面俱到,但却是对知识体系的建构,明确要求学生建立四本教材的体系框架,逐个落实知识的层次要求,做到“点”、“线”、“面”的统一。

1.点要“实”:

每个知识点要求实实在在的理解,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知识一定要在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消化,能做到凡是老师提到的考点知识都能准确回忆,并准确到哪一本书哪一课哪一个知识点。

2.线要“清”:

在点的基础上,理顺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的线。经济生活的市场线、文化生活的文化的作用线、政治生活的政府线、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论线等等,以线为串,串起一个一个的知识点,做到线线清晰,线线明确

3.面要“广”:

点和线所形成的面要广而宽,在学科范围内,要有经济面、政治面、文化面、德面、情感面、文学面等等。

二、哲学面;在学科范围外,

也要有一定的知识面

例如,科学面、社会面、时政面、道构建方法提升能力

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能灵活的应用,要达到应用自如,除了储备雄厚的知识还要有灵活的方法。

1、“五多”的基本学科方法

即多读、多问、多思、多看、多练。

2、高考题研究法:

做好高考题,弄清考试知识点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把握考查知识点的角度,研究出题人的出题策略和可能出现的变化;结合时事热点,找准知识结合点。

3、错题纠误法:

把平时做的练习题以及考试所考查的错题整理归类,根据错题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及时发现,及时纠错,弥补缺陷。

(1)发散思维,扩展问题,形成对知识点的步步推进,例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或者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宏观与微观、主体与对象、原因与结果。

(2)题型归类,明确各类题型所对应的方法,意义类、原因类、措施类、认识类、图表类、评析评价类、研究性学习类等等。

在学习中养成习惯,在训练中加强积累,不断突破,不断升,心中有底,考出所知,流汗流血不后悔。

篇5:高三政治之生活哲学主观题(附答案)

1.材料 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等靠要的心态严重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扶贫先扶志”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先导性功能,“扶贫必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脱贫防返贫”决定了教育扶贫的根本性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说,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它会引发“贫困的代际传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不同层次受教育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不同:本科300%、初高中108%、小学43%,人均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的相关系数为0.562。“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 即引起万众瞩目。规划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 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 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打造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 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交通 “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建立健 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在雄安规划中提出,建设中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 化。坚持中西合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 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保护历史文化, 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实现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与生态农业、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雄安新区的规划及建设愿景的哲学思考及方法论意义。(8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五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形成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原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我们党深刻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八大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正式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党的十九大

站在更高起点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个方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战略谋划,明确了我国未来3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无限性的知识,分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所经历的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10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成熟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和升华: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建设目标;十六大,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提升党治国理政理念的新观点、新举措,凸显法治在国家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演变所蕴含的哲理。(12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回应时代呼声而形成的新思想,必然会成为反映该时代本质特征的理论飞跃;从一个时代向新时代跃升之际而形成的新思想,则会成为划时代的理论飞跃。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说明党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0分)

(2)运用人生价值的相关知识就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提出两条建议。(6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月9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中国青岛召开。

材料 从一开始成员国合作以解决边界和安全问题为主题到当前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事、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方式不断翻新,合作深度不断加大。上合组织从六国合作到八国携手,走过了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现已成为人口占世界近一半、面积超过欧亚大陆60%、国内生产总值总和占全球20%以上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来源:Zxxk.Com]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10分)

6.面对流动社会,公共安全该如何保障?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涵养法治意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的法治意识与法治素养,不仅构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石,也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法治这趟列车上,没有一个人在车窗外,大家彼此关切且彼此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说明个人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12分)

7.(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栽体。以前,人们旅游主要是为了开阔眼界,一般都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如今,旅游更注重的是当地的文化底蕴,游客希望多了解些当地的特色文化。旅游是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一次难忘的旅游,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精神之旅。旅游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可促进文化传承保护、利于文化价值提升、推动文化资源保护和优化,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而旅游文化演出借由文化创意产业来驱动,对环境破坏最少,产生的效益辐射范围却最大,是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互动融合的最佳经济模式。因此,文化是魂,旅游是体,只有魂体融合,才能相得益彰。

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如何处理文化和旅游的关系。(10分)

8.材料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提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要拿 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抓改革落实上下更大气力,要找准问题、特别要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既要关注整体面上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也要善于从 小处切口、点上发力,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地方抓落实要 从全局高度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把党中央要求搞准,把存在突出问题搞准,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 效能,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40年实践证明,越是环境复杂,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我们 要加强战略研判,既谋划战略性改革,也推动战役性改革,通过改革来释 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要营造好改革开放社会氛围,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 问题,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坚定全社会改革信心。 “党中央提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在抓改革 落实上下更大气力”,

请联系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如 何按照中央要求实实在在地抓好改革。(12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对广东为全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寄予了殷切希望,提出了明确要求。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倡导“时间就是金钱”,主张“效率就是生命”,打破职务“铁饭碗”,废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广东先行先试、敢闻敢议,不仪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发展奇,还形成了敢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 篇章,彰显了亿万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改革在很多领城进入了深水区,仍然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唯有继扬敢闻敢教试、教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沙险难,勇于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才能激发改革开放的强動动力,推动中国航船驶向更加开的水域。

广东的改革开放探路实践证明,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期间,各地政府和财政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努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升级版,努力让百姓享受更“对口味”的公共文化服务。 安徽按照“一场(综合文体广场)两堂(讲堂、礼堂)三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四墙(村史村情墙、乡风民俗墙、崇德尚贤墙、美好家园墙)”的要求,在全省建设了百余个“农民文化 乐园”;重庆打造文化共享工程农民工服务联盟,“农民工学历教育帮扶”“农民工图书馆”“农民工公寓”等特色服务很受欢迎;广西来宾实施村级公共文化“五个一”工程,统一建设灯光篮球场、文艺舞台、科 技文化卫生综合活动室、农民文艺队伍和篮球队。 文化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对接百姓需求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仍面临“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市场培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应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分析说明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如何作为?(12 分)

11.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步步深入,从解决机构臃肿到转变职能,从理顺关系到提高效率,全社会活力不断释放。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但是,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运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知识分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依据。(12分)

(2)地方机构改革即将全面推开。请你围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就地方机构改革如何贯彻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届高三政治备考:哲学生活主观题综合训练(一)答案

1.【答案】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意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扶贫开发。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要帮助贫困人口树立远大志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拒绝等靠要。③意识具有目的性。只有扶志和扶智,才能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扶贫的目的,防止返贫。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扶志和扶智”有利于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不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不消极等待,更好地实现扶贫目标。

2.(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从雄安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建设“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交通环保建设考虑当地的实际,坚持从群众的生活需要出发。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雄安新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③坚持正确的意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用科学理论指导,综合考虑该区建设,包括农业、构建现代高科技、文化产业、生态文明、提升开放水平等。在生活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快捷、绿色、温馨的生活圈。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等。

(说明:答2小点6分,答3小点8分)

3.(1)①从认识对象看,物质世界是无限变化的;从认识主体看,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从认识基础看,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分)②依据我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我们党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推进理论创新,使“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逐步深化、日趋完善。(4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推动依法治国理论发展;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法治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不断完善;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法治理论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追求真理是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法治理论随着实践深入,不断向前发展。

4.参考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着党不断探索,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4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敢于创新,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自己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4分)

(3)例1: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例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5.(1)

①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

②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7年来,各成员秉承“上海精神”开展了多方面展开合作,合作深度不断加大,推动了上合组织的发展和壮大。(2)[来源:学§科§网Z§X§X§K]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各成员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在反恐、军事、情报共享、能源、贸易和投资、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以谋求共同发展。(3)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合组织走过了17年栉风沐雨的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但也面临新的挑战。(3)

6.①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相互转化”中的任意一点,给2分。

个人法治意识、法治素养与依法治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给2分。

②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部分影响整体”中的任意一点,+“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给2分。

“个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依法治国的基石”+公民遵法守法,有利于“构建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国”中的任意一点, 给2分。

③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中的任意一点,给2分。

依法治国的实施,为公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公民遵法守法,树立法治意识和提高法治素养,给2分。

补充:只答相互依存,不答相互影响,最多给4分,多答方法论,不加分,也不扣分。

7.(2)(10 分)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文化与旅游

相伴而行、互为因果,我们在发展中注重发挥二者的相互作用。(3 分)

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分)各地方应根据当

地的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二者协同推进。

利用旅游提升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保护。同时旅游借由文化创意产业来驱动,产生

较好的经济效益。(3 分)

8.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在抓改革落实上下更大气力,找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4分)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党中央要求搞准,把存在突出问题搞准,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4分)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分析形势,认清主流和本质。找准问题、要抓住改革的关键问题;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通过改革来释放内需潜力、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增长动力。(4分)

9.(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分)广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发展奇迹。(2分)②广东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 篇章。(4分)③广东男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落篱,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分)

10.1(2)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②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③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政府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不断创新,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政府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11.(1)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遵循这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作为上层建筑,要适应新时代社会进步、经济基础变化的要求。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上层建筑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相适应。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机构改革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每点3分,4点12分)

(2)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地方机构改革。(2分))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机构改革中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分)

高中政治记忆方法

在长期的政治学习过程中,我总结得出一种学习方法即“抓要点”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我们可以有选择地采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记忆书本中的内容。比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关于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式时,我是这样去记的:我先把这两句话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最后我发现它们都涉及到“数量”的变化,只是前一种形式是强调数量上的变化,而后一种形式是强调数量上的不变。通过分析我把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形归纳为三个字即“变”和“不变”。“变”是指数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不变”是指数量上的不变,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会引起质变。

通过这种方法,我不仅很快就记住了书本上的内容,而且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学习方法只是我个人在政治学习中总结得出的一点学习心得。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家应当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6:高考政治各种哲学主观题与陷阱预防

高考政治各种哲学主观题模板

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3,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4,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但是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

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重视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3,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我们要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这要求我们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辩证法

辩证法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辩证法的核心:矛盾

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辩证否定观

联系观

1,联系是普遍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发生作用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5,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同时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与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观

1,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这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同时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看问题看分清主支流。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9,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未同一性所制约。这要求我们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0,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自身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1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之所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因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阻碍发展社会存在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要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价值观

1,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3,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作为一个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①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让人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4,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5,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6,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立足社会实践

8,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做出来的。

9,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0,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要求我们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高考政治哲学类题的“坑”有哪些?

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不一定。哲学需要通过自觉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

7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较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12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

13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

15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6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任何现象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7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8人们能够改变规律

19规律是不变的(规律能随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会因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0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1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22人的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2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4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具体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25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26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7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8 28、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9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0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缺乏正确意识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

3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2正确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错误的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所有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

33认识既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书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4先有实践,后有认识

35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36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37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8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

39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0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1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2联系是不可改变的(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43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44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45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4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

47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8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49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50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5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52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

53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54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55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

56体力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创造精神财富。(任何劳动产品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57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篇7: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方法与答题

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解答“四步骤”法

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一般地说,“四步骤”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四步骤”法,就是指在解答哲学主观题时,要按“材料层次化,层次要点化,要点观点化,观点材料一体化”四个步骤进行。下面以一道试题为例,来谈谈“四步骤”法的运用。

例:我国提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而江苏省委提出了江苏在全国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总体构想是:到201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左右,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苏南发展势头极好,而经济薄弱县几乎都在苏北地区。2002年,苏南人均GDP为3456美元,苏中为1360美元,苏北为924美元。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对苏南、苏中、苏北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07年前,苏南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前,苏中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南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2017年前,苏北先于全国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苏中部分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

江苏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提出和制定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解答步骤:

一是材料层次化。即分解材料,分清其层次,把握其要旨。

本题的材料较长,按照题意,我们必须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提出和制定了哪些目标,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材料的层次化,我们可以理出两大层次:江苏省提出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制定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样就把复杂的材料简单化、明确化了,抓住了材料的要旨,为下一步解题打好了基础。

二是层次要点化。即紧扣题意从材料每一层次中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每一层次的要点,这是第一步工作的深化和细化。

江苏省为什么要在全国提出“两个率先”的目标?江苏省为什么要制定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原因和意义各是什么?通过对每一层次中有效信息的分析,我们不难概括出以下要点:①从原因上看,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②从意义上看,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江苏省的“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③“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这一步是关键工作,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我们一定要紧扣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层次要点化时,既要抓住材料中每一层次的有效信息概括要点,同时又不能把这些有效信息孤立起来,要立足整个材料,把握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要点观点化。即把所整理的要点转化成相应的哲学观点。

做这一步工作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具体范围,看题目要求从哲学常识的哪个角度回答。本题没有限定答题的具体范围,应该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方面去思考。第二,同一要点可能体现了多个哲学道理,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散性思维。例如,“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这个要点,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论道理,又体现了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道理。“‘两个率先’的目标和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对江苏全省及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这个要点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又体现了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四是观点材料一体化。即答案在表述上既要有观点,又要有相应的材料,材料要能反映观点,为观点服务。

这一步是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要注意材料、观点不能脱节,更不能只有观点没有材料。论证观点的材料既可以直接引自原文,也可以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提炼。例如: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江苏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制定了三大区域发展目标就体现了这一点。

掌握了科学的解题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四步骤”法为我们解答哲学主观题提供了一般的方法指导,我们在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种方法的同时,要努力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万能答题模板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影响了(导致了)××。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殃及中国”“欧债危机影响世界”

2、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虽然承认××与××之间的联系,但这种联系是本来不存在的。比如:“吉祥数”

3、联系的多样性,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仅承认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看到了多个事物对一个事物的影响(或一事物对多个事物产生了影响)。

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力利用某种条件加深了联系,如网络、交通等。

5、整体与部分

(1)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材料有整体也有部分,如结构调整、各个环节等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部分,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整体,统筹全局。——(材料强调整体)

(3)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发挥。——(材料强调部分)

(4)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求我们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材料强调结构或优化组合)

哲学与生活万能答题模板

一、(辩证)唯物论(探索真理)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政府或国家)根据(针对)××(客观情况)制定××(政策、方案)。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制定的政策(方案)起到效果了(产生影响了)。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人(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人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受到惩罚。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如弘扬某种精神等。

人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目标蓝图、预测、计划、行动步骤等。

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如兴修水利等。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世界)关键词:

实践认识真理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强调实践的计划步骤/阶段特点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经历过××事情(实践)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道理,获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经过××事情(实践),以前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发展)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经过××事情(实践),已有的认识得到了证实。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了解决××问题,国家出台××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出台后,有利于解决××问题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的指导下,做××事情。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前怎样,现在怎样;甲地怎样,乙地怎样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是正确的),后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又形成了新的正确理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答题方法解析

历史唯物论(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8个)关键词:

社会存在(意识)人民群众社会基本矛盾改革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客观的事件,才有了与之相应的社会思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事件发生了变化,社会思想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很多新的网络用语的出现,“楼脆脆”“欺实马”等流行语。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双重性)——在某种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社会发生了客观的变化。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要求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

——改革(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改革(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高三政治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高三政治二轮教学工作计划

高三政治教学复习计划教案

高三的政治教学反思

高三政治教学工作计划优秀

高三学期政治教学计划

高三政治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高三学生克服政治学习浮躁的方法

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实效性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三政治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观题(精选7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中政治的学习方法2023-04-11

小高考政治备课组复习计划书2022-05-04

高考政治的复习建议2022-12-21

高三上学期英语教师教学计划2023-02-08

高中政治有效学习方法2022-09-26

高考状元政治的学习方法2023-05-06

高三上学期体育教学计划2023-02-02

高三英语三轮复习计划2024-05-20

高三政治教学计划2023-05-19

高中政治教学计划2022-11-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