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家具调研报告(精选15篇)由网友“Mirror”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儿童家具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篇1:儿童家具调研报告
儿童家具产品:相比成人家具更注重环保、安全、益智性要求
儿童家具要求更加环保,对甲醛、VOC、重金属等含量有严格要求,消费者选购时,材质基本偏好实木,涂料偏好水性漆。安全结构方面由于防止对儿童造成伤害有更多要求。益智方面需要在颜色、造型、功能上满足儿童发展需要。
儿童家具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多元化格局逐渐形成
80年代为萌芽期,一些成人家具厂商初步生产部分儿童家具。90年代为发展期,独生子女家庭开始购置儿童家具,市场逐步扩大,儿童家具逐渐形成细分领域。后国外家具加速出口到中国,国内品牌也形成一定规模,多元化格局形成。儿童家具标准的诞生正式开启了儿童家具专业化、规范化道路。
市场竞争层次分明,质量问题仍较突出
国内儿童家具已明显分高中低三个市场,高端市场主要为国外品牌,中端市场为国内大型品牌,低端市场为小型甚至没有品牌企业。自20推行《儿童通用技术条件》起至今儿童家具在抽检中合格率仍然不高,存在不少以安全结构、警示标志、甲醛释放量等为代表的问题,行业仍在缓慢规范化。
“全面二胎”引发儿童家具需求加速增长,未来千亿规模市场可期
儿童家具需求可被分为两类:1)父母与孩童分房前(0-1岁)产生的婴儿床需求;2)分房后(4-6岁)产生的成套儿童家具购买需求;我们测算目前儿童家具市场已达300亿元。“全面二胎”政策颁布已一年有余,结合目前各地新生儿出生情况及相关数据,我们认为新一轮“婴儿潮”爆发是大概率事件,拉动儿童家具市场规模大幅增长;叠加消费升级与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儿童家具普及率上升,2022年近千亿儿童家具市场可期。
行业未来有望逐渐洗牌,国内大型品牌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行业此前近一半市场被小型甚至没有品牌的企业占据,格局比较散乱。未来消费者对品牌知名度的重视将压缩小型品牌市场,同时,儿童家具标准的继续推行、电商渠道的门槛提高将筛除小型不合格品牌,行业面临洗牌,大型品牌将逐渐脱颖而出。大型品牌中,国内品牌由于相对中端定位,受众广,全国布局广泛,相对国外品牌拥有渠道优势,且目前已有向高端儿童家具延伸趋势,未来将进一步吞食国外品牌市场份额。
儿童家具未来有望发展更全面产品线与面向人群
目前国内儿童家具在家纺、家具配套设施产品线相对欠缺;面向人群主要以4-16岁儿童青少年为主,对0-3岁婴幼儿关注较少。参照国外知名儿童家具品牌,未来国内儿童家具品牌有望完善产品线与面向人群,更好为消费者提供一体化购物体验。
篇2:儿童家具调研报告
儿童家具产品:环保、安全与益智是主要消费诉求
相比其他普通家具,儿童家具主要面向的消费群体 —— 0-12 岁儿童在使用习惯、身体状况等方面与成人都有较大的差异 , 因此在儿童家具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格外谨慎。一般而言,家长在购置儿童家具时主要关注环保性、安全性、益智化等因素。
环保性:材质、涂料重视环保
儿童家具对于材质、涂料的环保要求会远高于成人使用的家具,人们平时重点关注的甲醛含量其实只主要影响家具的材质选择 ,还有VOC、重金属含量等因素主要受涂料不同所影响,家长对此也需要了然于心。
我国甲醛释放量指标相比国外仍有差距。 我国强制性标准规定,儿童家具的甲醛释放量应不超过1.5mg/L(干燥器法),这种释放量对应国标中的E1标准。换句话说,E1标准仅为合格标准,国内部分家具甲醛释放量也止步于此;而德国、芬兰已将E0定为合格标准,E0的甲醛含量仅仅为0.5mg/L,是E1级别的三分之一。同时,E0标准作为我国最优秀甲醛标准,与环保大国日本对甲醛要求的最高标准F4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关注检测报告是鉴别甲醛含量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实木家具的高环保不是绝对的,非天然实木的全实木家具也可能存在甲醛放量问题,实木贴面家具甲醛问题可能不比劣质板材更环保。此外,实木家具若为色彩效果一般会刷油漆,还要考虑VOC、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反之,板材家具中也不乏工艺优秀、环保过关的产品。因此最保险的做法仍是向商家索要检测报告看具体成分含量,对照国家标准看是否合格甚至优秀。
除环保性能以外,不同材质保养问题也十分重要。 相对于板材家具,实木儿童家具的保养条件较为苛刻,过热过冷、过潮过干、阳光直射等环境都不利于实木保养,容易让实木家具变形、开裂。而板材家具物理性能较为稳定,容易保养。
涂料方面,水性漆相对油性漆通常更加环保。 涂料按照形态主要分为水性涂料、溶剂涂料(油性漆)。水性漆全称是水性木器漆,与油漆是相对的概念,以水为稀释剂,从环保性能来讲,水性漆相对油性漆更加环保,所含VOC、重金属等含量低于油性漆。我爱我家、松果、至白小屋等家具品牌会采用水性漆。目前水性漆在儿童家具市场中居主流地位,占比达到70-80%。
消费者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辨别水性漆。 水性漆由于采用水溶剂,一般无刺激性气味,也不会改变木材本身颜色;涂水性漆家具一般能摸到木材纹理;水性漆基本不会造成家具棱角或圆角处反光效果;实木家具一般会选取水性漆。上述鉴别方法虽简便,也容易被商家利用误导。保险起见仍是索要产品检测报告以查阅VOC、重金属的含量,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对于VOC含量的限定可能不同地方有更为严格标准,并且可能新标准颁布后的缓冲期(I时段)与正式生效期(II时段)具体标准也不一样。在实用性方面含量也并非越低越好,过低VOC可能会降低涂料粘性,后续保养阶段容易掉粉、气泡跟开裂。
涂料保养问题也十分重要。 虽然水性漆有环保漆膜效果好等优点,但存在施工难、不耐水、易揭皮、丰满度差、硬度差等缺陷。溶剂涂料(油性漆)以有机溶剂为稀释剂,虽易释放苯系物、游离TDI、VOC、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但有防锈防腐蚀,不容易被水浸润和氧化等优点。
安全性:结构、选材力求安全
儿童的年纪小,处于认知发展的阶段,一般都活泼好动,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受伤,比如被家具边缘划伤、误食装饰性零件等。因此,儿童家具的结构以及选材等方面需要很多特别的保护设计,质量标准要求更严格。
儿童家具设计工艺存在一系列安全标准。 广东省儿童家具产品的合格率仅为67.7%,上海市的合格率也仅为62.5%。儿童家具对于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年8月开始,我国首个针对3-14岁儿童出台的家具专用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开始实施,新标准对儿童家具的安全性问题做了重点强调,根据儿童的行为特点等对家具的设计工艺做了具体规定。
材料选取上,儿童家具也需尽量保障儿童安全。 目前国内儿童家具主流制作材料是松木,松木质地柔软,儿童磕碰不易受伤,同时也便于塑形来保证结构安全性,例如作圆角、倒角处理。另外,松木生长周期快,产量大,市场售价也相对便宜,可以减轻了儿童家具快速更新的资金压力。市场上的松木主要包括新西兰松、智利松、北欧极地松、俄罗斯樟子松、芬兰松和巴西铁塔松等,其中樟子松因为油性大、颜色偏好、容易开裂,比较便宜;芬兰松质地较硬、纹理细腻、稳定性好,但木质较软,易变形开裂;新西兰松密度适中、色泽均匀,价格通常较高。
益智性:颜色、造型与功能
儿童处于心智培养重要阶段,儿童家具除具备一般功能之外,还需对儿童益智发展起到开发作用。儿童家具的益智化特点基本体现在家具颜色、造型及功能三个方面。
家具颜色尽可能匹配儿童年龄、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处于不同年龄段与性别不同的儿童对颜色喜好存在差异,儿童家具颜色选取要符合儿童成长和对颜色认同的不断变化以提高儿童兴趣。
造型方面,应凸显抽象感与时尚感。 儿童家具造型不能太死板,可以采用模拟、仿生等抽象造型,给儿童创造相对轻松自然的氛围。同时造型设计还应考虑儿童审美的接受程度,多采用较为时尚的、儿童喜欢的元素,例如迪士尼动漫周边等。
功能方面,儿童家具需重视可变性、组合型、延展性等特性以实现多功能使用效 果 。 儿童成长较快会使得儿童家具频繁更新,可能会造成一定资金负担,为此儿童家具的开发会注重多功能效果,尽可能延长家具使用周期。可变性主要指通过不同造型的摆放获得不同使用功能,例如意大利magis Trioli的小马摇椅,可借由摆放姿势不同实现3种座椅高度,同时直立状态为座椅,倒下状态则成了塑胶木马,功能丰富度得到了大大提升。组合性指通过增加家具不同功能的组合方式来实现家具功能的集成,如将床和电脑桌结合在一起的组合床,通过在双层床的侧边设计小巧的电脑桌,使之具备床和桌子的功能。延展性指通过调节产生新的规格尺寸,以此来灵活转换家具的功能,从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如对睡床进行延展以迎合各阶段儿童身高要求。
篇3:儿童家具调研报告
国内儿童家具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萌芽期、发展期、竞争期三个时期,前后发展不超过三十年,已逐步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萌芽期,市场较为零散,专业化尚未形成。 中国儿童家具自80年代后期起步,主要源于成人家具企业开始涉足儿童家具领域,尝试生产少量儿童床及桌椅,儿童家具市场较为零散。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独立的儿童家具品牌商,典型代表为喜梦宝、侨利集团等。当时儿童家具基本为成人家具的“缩小版”,由于工艺以及对儿童需求认识的缺乏,专业化的儿童家具尚未形成。
发展期,儿童家具逐步形成细分市场。 90年代起,80年代出生的第一批独生子女逐渐到了学龄时期,独生子女家庭开始为子女添置一些儿童床、衣柜、桌椅等家具,该时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90年代末期,较为专业的儿童家具企业开始出现,生产和营销逐步专业化,并形成一定规模,儿童家具开始脱离成人家具,逐步形成细分市场。
竞争期,多元化竞争格局形成,家具生产、设计向规范化迈进。 21世纪起,加入WTO世贸组织、降家具进口关税提振国外家具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即便金融危机经济萧条也未能影响中国进口家具的稳定增长。此段时间内大型国际儿童品牌哥伦比尼、美少年、曼尼希、拉芙塔、苏文等先后进入中国市场,加剧市场竞争态势。
随着国内需求不断增长,国内儿童家具品牌同样迅速发展,多喜爱、我爱我家、酷漫居等品牌已逐步形成一定市场规模,与国外品牌共同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家具进口规模增速也逐渐放缓。而随着8月《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出台,儿童家具已拥有相对成人家具更为严格生产标准,指引儿童家具市场向专业、规范化迈进。
行业市场格局层次分明,质量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儿童家具行业品牌层次分明
目前国内儿童家具行业格局清晰,高中低端家具品牌层次分明。 国外儿童家具品牌由于浸淫儿童家具行业数十年,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同时家具材料优秀,在国内主要定位高端儿童家具消费人群。而我国儿童家具起步较晚,主要占领国内中低端消费市场,其中中端市场以国内大型品牌,例如多喜爱、我爱我家、酷漫居等为主,低端市场则是各种小品牌占领。高中低端家具价格差距较大,层次分明。
儿童家具市场规范化进程缓慢,质量问题突出
儿童家具市场存在各项质量问题,合格率不高。208月起推行 《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目前已有4周年,期间国内儿童家具规范进程较为缓慢,近期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抽查结果显示,国内大中小型品牌或多或少存在结构设计、安全标识、有害物质控制等问题,合格率并不理想。由于我国儿童划定年龄段为1至14岁,而14至16岁属于青少年,严格意义上来讲相关家具不受《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约束,该漏洞已被部分商家利用以此规避责任。目前部分国外品牌在安全问题上也存在漏洞,例如宜家于今年6月底急速召回3500万个相关产品,因为宜家所售抽屉柜达到一定高度后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固定在墙上,儿童翻拉及攀爬时易发生事故,已致外国6名儿童死亡。质量作为儿童家具的核心问题亟待解决。
儿童家具市场受全面二胎加速驱动,有望达千亿市场规模
“全面二胎”前:仅考虑城镇人口对应市场,儿童家具市场超320亿规模
仅考虑城镇人口对应市场,我们认为二胎政策前儿童家具市场已有200亿以上规模。 根据酷漫居《儿童分房白皮书》,约5成子女在4-6岁分房,而分房才是产生儿童家具需求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保证计算的准确度,我们将儿童家具需求分拆为两类:(1)父母与孩童分房前(0-1岁)产生的婴儿床需求;(2)分房后(4-6岁)产生的成套儿童家具购买需求。
对于第一类市场需求: 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655万人,同年城镇人口占比为56%,在此假设新生儿中城镇占比与此一致。假设城镇人口中购置婴儿床比例为50%(参考好孩子国际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婴儿床均价1000元, 则20这部分需求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50亿元。
对于第二类市场需求: -20,我国新生儿数量共计4810万人,对应当年城镇人口占比简单计算,城镇新生儿数量共约2400万人,这部分新生儿恰好对应年4-6岁儿童的数量。若根据酷漫居的调研结果估算,即我国约有10%家庭购置了儿童家具,每套儿童家具平均价格为11500元/套, 则2015年这部分需求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儿童家具需求对应的市场规模约为320亿元。 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家具城儿童家具的销售情况,这一数字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全面二胎”后:预计2022年将达千亿市场规模
“全面二胎”有望带领儿童家具市场规模迈上新台阶。 自2015年3月全面二胎政策放开至今已一年余,结合目前各地新生儿出生情况及相关数据,我们认为新一轮“婴儿潮”爆发是大概率事件,拉动儿童家具需求高速增长。
“全面二胎”叠加“单独二胎”有望引发35%的新生儿数量增长。 “单独二胎”政策颁布后,20全年共有107万对夫妇申请再生育;但“单独二胎”要满足的条件较严格,政策影响范围仅1100万人(家庭)。而此次“全面二胎”政策的影响范围将达到6000万人(家庭)以上,约是“单独二胎”的5.5倍。因此,可简单推算“全面二胎”将促发500万对以上夫妇的再生育申请;叠加“单独二胎”政策影响,对应新增新生儿数可达600万人,相当于在2015年新生儿数量的基础上增长35%。
“消费人群扩张”叠加“消费习惯进化”,2022年近千亿儿童家具市场可期。 参照此前生育政策的影响,我们认为“全面二胎”政策影响力度将在施行的前三年(-)达到顶峰,此后逐渐递减;对应4-6岁的家具需求集中释放期,“全面二胎”政策对于儿童家具需求的拉动作用预计将在2022年集中体现。同时,在“消费升级”趋势的持续作用下,儿童家具在家庭中的覆盖率也将随之提高;此外城镇化率也有提升空间。假设2022年儿童家具覆盖率从10%提升至20%,对应4-6岁儿童人数增长35%,城镇化率由50%提升至60%;简单按2015年270亿的基数计算,2022年儿童家具市场规模将达到约900亿元的数量级,考虑婴儿车市场规模后可达近千亿规模。
儿童家具市场规模仍在较快增长
儿童家具暑期高峰迎快速增长,实木品类贡献大。 每年7至8月暑假期间是家具销售淡季,却是儿童家具销售高峰期,家长通常带孩子一同选购儿童家具,儿童家具企业也纷纷针对不同品类加大促销力度。今年暑假北京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儿童家具业绩同比增长10%至15%,某儿童品牌副总经理表示,从全国及北京平均来看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增长提升,具体幅度各不相同,有平均30%至40%的涨幅,可见儿童家具市场仍具高速增长潜力。而倍安生活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邹秉城透露,今年暑期“我爱我家”“多喜爱”“至白小屋”“松果”销售表现都比较突出,其中实木品类的儿童家具对业绩贡献突出,儿童家具市场再快速增长时实木品类逐渐获家庭重视。
国内儿童家具逐渐洗牌,未来将更重视全产品线、全年龄段覆盖
行业洗牌加速,品牌效应逐步增强,大型品牌将受益
国内儿童家具市场较为分散,低端品牌仍占不小比重,国内大品牌市场有限。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家具市场中,国外品牌占30%,国内品牌占70%,其中国内知名品牌大约占到30%左右,其余70%为小品牌甚至无品牌企业。从我们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呈不断上升之势,显示出品牌效应对市场格局的影响愈发显著的局面。
我国儿童家具网购渠道兴起,而网购儿童家具中多为小型甚至无品牌企业,相对大型儿童家具品牌由于重视线下体验,销售仍以线下卖场为主,由此可见,我国之前市场散乱状况十分突出。
消费端来看,消费者对品牌因素较为看重,对实木需求巨大,提升大型品牌竞争壁垒。 消费者对儿童家具安全、环保等意识逐渐觉醒,购买儿童家具时重视品牌商知名度,主要因为品牌商能提供相对安全可靠的家具产品。同时,消费者对环保的重视引领实木家具消费热度,实木家具占比巨大,相对小型、无品牌企业以板材为主的家具,主打实木品类的大型儿童家具品牌将因材质占优而更受青睐,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压缩小型、无品牌企业市场空间。品牌知名度、优质材质供应链与加工技术为企业长期积累结果,将随着消费者的逐渐认同构筑坚实竞争壁垒。
监管端来看,2012年安全标准出台,网购渠道的质量控制,将筛除小型不合格企业。 2012年安全标准出台后对儿童家具材料和工艺面临较高硬性要求,各省儿童家具抽查合格率低,行业正缓慢修复规范缺口。在此过程中,大型、工艺优秀的儿童家具品牌将率先达标,而小型品牌将由于落后工艺及材质而落后于规范化,逐步被市场筛除。
同时,电商渠道也开始提高准入门槛,将不合格品牌排除在外。京东于今年“六一”前夕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推出行业内首个电商平台“儿童家具质量评审标准”,标准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以此作为品牌入驻门槛,在首批参与评审的企业中,已有松堡王国、七彩人生、快乐驿站等大型儿童家具品牌通过审核,入驻后的品牌在此后的定期安检中,如果两次抽检不合格将被清退。电商渠道的管控强化将加速排出不良品牌,增加大型品牌网购曝光度,大型品牌也将在网购渠道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大型品牌份额将逐步提升
国内大型品牌将凭借渠道优势加速抢占市场。 国外品牌由于相对高端的定位,接受人群目前仍然较少,在国内布局有限,往往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例如芙莱莎目前门店基本分布于各省省会,并未有明显三四线下沉。相对国外品牌,国内大型品牌商门店分布较广,已逐步在三四线地区打开市场,例如多喜爱儿童品牌目前已有门店逾家,我爱我家门店逾600家,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区域,建立渠道壁垒。
同时,在抓住下沉渠道优势、巩固中端儿童市场地位基础上,各国内大型品牌纷纷加快高端儿童家具产品线建设,例如倍安生活旗下松果品牌,以全实木芬兰松为主打,七彩人生旗下英伦小屋、北欧木语分别以橡胶木、榉木为主打等等,从材质、设计等方面逐渐向国外品牌水平靠拢,力求在产品质量匹敌情况下,借由本地化优势抢占高端儿童市场,提升市场份额。资料显示,意大利儿童品牌哥伦比尼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而恒大美森美出厂价已达到近8个亿规模,可见国内大型品牌商正逐步提高儿童家具市场影响力。
国内家具产品线、年龄覆盖存在空白,未来有望积极补缺
从产品线来看,国内目前销售仍主要以儿童床为主,据倍安生活介绍,其销售产品中30%-40%来自儿童高低床,而在家纺、家具配套设施等产品上投入力度有所欠缺。产品种类的过于集中与差异化缺失容易使企业陷入同质化竞争,摊薄企业业绩。国外大型品牌起步更早,产品更加丰富,从品种上提高家具一体化程度,为家长提供一站式购买体验。国内品牌未来有望积极补足家具市场其余产品线,完善产品端市场定位。
从人群年龄段来看,目前国内儿童家具品牌主要面向4-16岁青少年儿童,而0-3岁婴儿群体很少覆盖相应产品。对照国外大型品牌曼尼希,在婴儿床、婴儿衣柜、婴儿座椅等家具领域均有针对婴儿特定需求推出相应产品,国内品牌未来也有望延伸人群年龄区间,全面覆盖婴幼儿需求,提升一体化竞争优势。
篇4:家具调研报告
家具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品的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越来越重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必备的家具使用前提下对于审美的要求也越高,近几天通过对南大明宫、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具卖场的调研。我发现随着家具生产企业的增多,生产商花样迭出,款式多样、颜色讨巧、功能强大、颜色各异的家具比比皆是。并且家具行业的市场充分细化,比如,有给儿童房的家具如芙莱莎、星星索等品牌。有给成功人士的家具如南阳迪克、洛卡伊等品牌。
一、关于家具的流行趋势与风格
从目标市场的高低定位来看:
平民百姓、普通工薪族是是低层次、低价位的主要消费群。这一部分的家具目前还是消费的主流。他们的要求是:简洁实用而又有现代美感;功能较多,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希望中高档次的设计及风格,但价位偏于中低价,心理上能感到物有所值。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群体。这一类消费群还是杂牌的天下,因其
长于抄袭与模仿,拙于原创与设计研发。因此,它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各项成本优势,吸引了广大的中下层次的消费群。
足了追求不同风格的消费者的需求;如联邦、红苹果、新维思、傲耐、迪信、皇朝、富运等; 也有定位都市新贵或富豪的高层次家私,这部分人居于消费金字塔的顶端。一般都有别墅。乐从国际家私城的二期四楼以罗浮宫为代表家私品牌主要针对这一类消费群。 从原创的流行风格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现代主义
一般的家具都希望营造安祥平和的室内环境,利用夸张的造型,还有绚丽的色彩(大面积的原色系)营造了一种动感、活力、阳光、鲜亮的室内环境。许多家具能通过移动、调节、组合,成为各种想要的其他功能家具。大红、橙黄、多彩条纹的运用,让眼睛在瞬间被激活。
a)欧美式风格家具。设计方面高贵、典雅、色彩艳丽、线条流畅,通常轮廓和各个拐角都是对称的,并享有金铜,刻画细致,显示出一种贵族气息。欧美家具具有一种很强的装饰性及华丽性,严谨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相比较而言,美式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不追求张扬。欧美家具多采用框架式,面料多数为皮质及亚麻,内部填充以海面、太空棉为主。欧美家具舒适大方,但是对于小户型及小房价使用不是十分合适,并且价格较高。品牌:露依莎
b)英式田园风格。英式田园风格又称为英式乡村风格。设计方面表现出悠闲、舒适、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英式田园家具作为田园风格中的典型代表,因其自然朴实又不失高雅的气质倍受人们推崇。给人以自然回归感。纯手工的实木雕刻和香樟木天然的流畅的线条,无处不散发着田园从容淡雅的生活气息。清晰淡雅表面略带雕花工艺,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完美的造型。品牌:温莎情缘
c) 中式木制家具,多以明清式为主。造型浑厚洗练,稳重大方,比例适度,线条流畅。装饰简洁不事繁琐雕琢,装饰线
脚细致,朴实无华,一线一面。重雕工,图案多以龙凤及花鸟鱼虫为主。颜色多以黑红为主,深沉古雅。具有很强的中国名族气息,故价格很高。
d)多功能性家具。多功能性家具造型新颖、舒适而倍受人们的喜爱。多功能家具顾名思义及多功能为一体。占用空间少,功能性极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折可伸。例如最简单的床与沙发的结合。另外多功能性家具虽然节省了空间但是在舒适方面也充分体现了人体工学的要求,做到了舒适。另外在造型方面也非常的新颖,具有现代气息。产品主要材质以环保耐用的氰胺板为主。特别符合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现代的口味。
以上,就是我近几天通过对家具市场的调研而做出的介绍。进过对家具市场的调研我认为现在的家具市场的家具琳琅满目,各种家具样式各不相同,对于选择家具,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舒适的家具用品。当然更要重视家具的品质,当然我个人我更相信品牌的力量。
二、种类认识
中式家具
中式家具历史悠久,早在商代便有切肉用的“俎”和放酒用的“禁”等原始类型家具,不过现在主流意识的“中式家具”基本默认为“明清家具”。这是它不仅将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顶峰,更是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令世界各国所瞩目。
中式家具是中式室内特征风貌与古代文人气韵的产物。中国古典建筑空间常见有三种形式,一为宫殿庙宇,二是府邸园林,三为院落民宅。而这三类建筑形式,无一不排场气魄与文化涵养的体现。其次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可使用的家具材料没现在种类多,于是这就造成了中式家具的特有的特征。以及中式家具中特有的种类,如香几、屏风等。
欧式家具
欧式家具,以及欧式室内装饰风格中的“欧式”都是一个泛称,包括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等。欧式家具是欧式古典风格装修的重要元素,以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风格的家具为主要代表。其延续了17世纪至19世纪皇室贵族家具的特点,讲究手工精细、结构简练,线条流畅,色彩富丽,艺术感强,在营造氛围上,欧式家具有两种特色:一追求庄严宏大,强调理性的和谐宁静。二追求浪漫主义的装饰性,以及非理性的无穷幻想,富有戏剧性和激情。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华贵优雅,十分庄重。
儿童家具
儿童家具,顾名思义,专门给儿童使用的家具。是根据儿童特有的生理结构和心理需求而量身定做的一组家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儿童不同年龄段,要有不同的特点。
年龄段设计要求家具特色:
婴儿期舒适、安全、健康拥有舒适的睡眠和活动空间
3岁—5岁色彩欢快、具有趣味性强调收纳功能
6岁—7岁功能完备、合理利用空间兼顾娱乐和学习两种功能
8岁—10岁具有读书功能、强调安全性培养各种爱好
10岁—12岁增加舒适性、强调学习功能功合理规划收纳空间
三、常用材料
中式
传统中式家具原材料基本上,可以算是百分之百都是木。木质按坚实度分为硬木和软木。考究的古家具多采用硬木,它们大都质地致密坚实,色泽雅静,花纹生动华丽。因为木性稳定,所制成的家具流传时间也很长,现在常见有:
紫檀自古以来,紫檀就被认为是最名贵的木材,其质地坚实,且生成速度缓慢,无论是原料或家具上的用材,很难超过一尺。因此大部分的家具都是数块接榫而成,如出现整面板材则是相当珍贵难得的。紫檀的色泽多为紫黑色,几乎不见纹理,但散发出的静穆高贵却是其他木材所难以比拟的。
黄花梨黄花梨多半出现在明式家具上。黄花梨木质致密,颜色从浅黄到暗棕,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一般黄花梨家具使用越久,色泽反而越光亮,更适用于现代空间。
鸡翅木鸡翅木的质地坚实,纹理紫褐色深浅相间,纤细动人。后世在使用时,令其线条更为流畅,在传统中注入了新意。
酸枝真正好的木料近似紫檀,但光泽与颜色略淡。色泽温厚,产量较多。
而软木相比硬木,种类繁多,制作成家具,价格上也较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除了少数的软木如榉木、楠木伸缩性小,材质耐久稳定外,其他软木多质地松软,多适合制作小型家具与细部的雕琢,如装饰花纹的雕刻等。许多软木在使用时也多和硬木搭配,榉木、樟木、松木和杉木都是现在常见的软木材质。
而在我们本次实践考察中,所发现的中式家具多是榆木,经过与商家咨询了与资料查,找解到榆木木性坚韧,纹理通达清晰,硬度与强度适中,一般透雕浮雕均能适应,刨面光滑,弦面花纹美丽,有“鸡翅木”的花纹,是主要家具用材之一。其木材的特征,心边材区分明显,边材窄暗黄色,心材暗紫灰色;材质轻较硬,力学强度较高,纹理直,结构粗。可供家具、装修等用,榆木经烘干、整形、雕磨髹漆、可制作精美的雕刻工艺品。在北方的家具市场随处可见。
欧式
欧式家具由于外国人注重个性自由,与人身享受,在家具选择上注重更大程度的舒适,所以坐具上都采用较大尺度的布艺,皮革等软包进行构造。其次在营造独特的艺术感,铁艺等金属材料在欧式家具中也较为常见。
儿童由于儿童顽皮好动,为防碰伤,儿童家具的材料选择上,多数采用了质地柔软的材料,在木材系列,通常为质地较软的松木。除此而外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成年人要弱很多,在家具的一些油漆装饰上,应格外注意,这些极容易挥发一些有害的物质,家具油漆最好是水性的,减小身体危害。
四、加工工艺
中式
榫卯结构是中式家具最常用加工工艺,按构合作用来归类,“榫卯”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欧式
欧式古典家具,雕刻,镶嵌等制作工艺都有。现在简欧形式白胚家具加工工艺主要:下料、精截、双面刨、砂光、打孔、铣型、开槽、雕刻等。重点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铣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证加工精度,这样才能保证组装工序的组装精度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儿童
儿童家具常常就以松木为主要原材料,松木家具制造工艺流程主要有:松木锯解——溶脂——脱脂——干燥——表面机加工一剔除缺陷一接长(铣指接榫——涂胶——指接)、拼板(侧面刨光——涂胶——侧向拼板)、拼厚(四面刨——涂胶——正面胶拼)——零部件精加工(以下工艺流程与其它木家具制造工艺相同)——组装——表面涂装——检验——出厂。
五、装饰特点
中式
中式家具在广义上就是指的明清时期的家具,因此在装饰特点上:
明式家具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清式家具在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
欧式
欧式家具常以深色为主,带有复杂的雕花,配以镶金描银和大理石,表现一种欧洲上层社会的奢华生活,最显着的特点是镶嵌玉石,款式厚重,带玉石的又称玉石家具,框架为实木木,表面多拼花木皮,餐椅也结合一些真皮的使用,沙发则完全使用真皮,风格配饰墙壁多深色壁纸,装饰品多油画,欧式灯,大花等;欧式家具还有一支最重要的白色系列,又称白色玉石家具;欧式沙发:多用天然真皮,款式很大,雕花复杂。
欧式古典家具主要分为“巴洛克式家具”和“洛可可式家具”,后期又出现了比较简洁的“新古典家具”,他们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1、线条复杂,重视雕工:“巴洛克式家具”都有复杂而精美的雕刻花纹;“洛可可式家具”虽然也很注重雕工,但线条就较为柔和一些;而“新古典家具”的线条则更为明快一些,主要以嵌花贴皮来呈现质感。
2、偏好鲜艳色系:尤其是“巴洛克式家具”色彩都很强烈,其中又以金色为其主色,多用镀金或以金箔来装饰,显得金碧辉煌;“洛可可式家具”的色彩较为柔和,米黄、白色的花纹图案是其主色;“新古典家具”色彩较偏向暖色系,如原木色等。
3、讲究装饰:不管是“古典”还是“新古典家具”,常可看到各式绣布、流苏及铆钉等装饰品。
儿童
儿童房家具装饰通常以明亮、轻松、愉悦颜色作为主色调,色泽多对比色。而针对男孩女孩,有着不同的装饰风格,男孩多偏向淡蓝系列,而女孩则偏向粉系列,营造出公主房的效果,其次为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卡通图案也是常见的装饰题材。
六、总结及设计构思
通过本次考察以及考察过后的资料收集整合,我们对中式、欧式、以及儿童家具有了个全面的认识,在接下来自主设计环节中,我们定为——新中式家具设计。
在考察我们发现目前市场中的中式家具,多有打着新中式的旗号,然而他们的“新中式”中的一部分,都带有浓郁古气,注重表现在装饰,依旧采用传统复杂雕刻或是镶嵌纹样,体现不出“新中式”的“新”,且价格较高,不适用于普通家庭,而这些家具相比传统的古典,又体现不出那份雅致神韵。因此在我们的设计中,将解读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构造,设计出要具满足广大人群的使用,且不脱离中国古典气韵,更具有时尚现代感的家具。
篇5: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研时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调研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研地点:
调研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研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8月底到20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研,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研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研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研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篇6:儿童护肤品调研报告
最近有关某品牌的婴儿护肤品含有害物质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这也让那些重品质的新手妈妈们对知名的婴儿护肤品产生了信任危机,宝宝护肤十大品牌排行榜再次成为了众多妈妈们关注的话题。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宝宝护肤用品,究竟妈妈们该怎样正确选择呢?在所有的婴儿护肤品都宣称自己是天然温和、专业合格的同时,妈妈们如何才能辨识真伪?
经研究发现,婴幼儿在成长的各阶段皮肤的pH值各不相同: 0-6个月时pH值约6.5,6-18个月时pH值约6.0,18个月以上pH值约5.5,同时皮肤含水量、皮脂分泌量都有明显变化,因此妈妈们应该针对不同阶段宝宝的皮肤特点进行针对性地护理。
对于宝宝娇嫩的皮肤来说,是否安全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妈妈们对于宝宝护肤品配方的选择一定要仔细。不过对于包装上诸多专业的化学名词,很多妈妈都感到不知道如何分辨,其实一定要选择那些采用植物配方,无添加的婴儿护肤品为好。
另外妈妈们还要把握以下4个挑选宝宝护肤品的小原则:
气味淡:受生产技术限制,许多婴儿护肤品为了延长保存期、让产品具有香味,香料虽然致敏性比较“隐蔽”,但当宝宝肌肤受到刺激时,便会变得非常敏感,长期使用更会影响宝宝肌肤健康。
质地稀:婴幼儿用的沐浴露、洗发露等都比成人产品要稀,因为婴幼儿护肤品的含水量很高,很稠的婴幼儿护肤品,绝对不能买。
泡沫少:婴幼儿护肤品泡沫越多越不好,因为泡沫具有一定刺激性,会让宝宝非常不舒服,好的婴幼儿护肤品有一定的黏度,泡沫不是很多。
用后滑:宝宝用过后,皮肤摸上去感觉还是滑滑的,润润的。
综上所述,小编觉得妈妈们最好是选购含有金盏花、金黄洋甘菊等等植物成分的贝悦婴儿护肤品,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以安全温和、弱酸性为主。
篇7:儿童护肤品调研报告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皮肤真皮中的皮脂腺尚未成熟,表面娇嫩纤细,抗菌力和免疫力都很弱,越到外来刺激就会有很敏感的反映。所以妈妈们在给宝宝们买护肤品的时候一定要给宝宝选择专业的儿童护肤品,千万千万不要给他们用成人护肤品。因为成人的护肤品是根据成人皮肤特点制作的,成人皮肤表层厚,对外界刺激抵抗能力要比宝宝们强很多,所以成人觉得好用的护肤品绝对不适合给宝宝们用。选购儿童护肤品的时候要考虑宝宝皮肤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产品。下面这3招就教你如何正确选择宝宝护肤品:
1、闻气味,气味要清新,淡淡的,不要选择那种味道特别浓郁的产品。
2、看配方,配方要温和,要是天然成分,化学剂会伤害宝宝嫩嫩的肌肤。
3、试质地,质地要轻盈不黏腻,简单来说就是要稀,因为儿童护肤品的含水量都很高,如果产品涂上很厚一定是不对的,而且要足够滋润,缓解肌肤干燥感。
适合宝宝使用的护肤品推荐:
滋润肌肤:
帕芙欧珍肤膏
帕芙欧是经典的国货问题肌肤领导品牌,纯植物萃取,对皮炎、湿疹、体股癣、皮肤瘙痒的效果特别棒,含多种天然止痒成分,能迅速渗入毛囊深处,持久作用于患处,有效减缓、消退红肿、发炎、溃烂、脱皮,止痒等皮肤不适感,能全面调理问题肌肤,快速修复肌肤炎症。是家庭必备的万能膏。
宝露露儿童防晒霜
儿童也是需要防晒的哦,这款宝露露防晒霜经过了专科皮肤医院严格的检测,妈妈们可以放心购买。它具有防护UVA和UVB两种紫外线的功效,质地温和无刺激,可以给予孩子娇嫩皮肤细心呵护,让孩子在阳光下尽情玩耍。
宝露露儿童面霜
纯天然成分的保湿面霜,采用纯植物的天然配方,有6种植物元素细心呵护宝宝柔嫩的肌肤。没有添加任何刺激宝宝皮肤的成分,不含防腐剂和色素,擦在宝宝身上特别的滋润,很快就吸收了,让宝宝舒适不油腻。
燕麦舒缓润肤乳霜
特别舒缓润肤的一款乳霜,天然燕麦成分可以帮助宝宝补充皮肤水分,轻松对抗干燥、皲裂、湿疹、奶癣,缓解宝宝的不适感,长期保湿容易吸收,可以全天候滋润宝宝的肌肤。
伊华浓草本祛痘水
伊华浓草本祛痘水质地清爽,各大论坛强烈推荐的祛痘明星。温和弱酸性配方,能迅速渗入肌肤内层,平衡水分和油脂分泌,消除粉刺并有效收毛孔,滋润肌肤的作用,能消除粉刺、青春痘、淡化痘疤。 常用令肌肤细腻平滑,清爽自然。
金盏花面霜
纯植物配方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温和护肤,传说中的万用霜,可给宝宝作为日常的保养品每天使用。宝宝有湿疹、尿布疹、痱子、冻疮等肌肤问题都可以用它解决。
婴姿坊 润肤乳
无黏糊干可迅速吸收的保湿润肤露,使用植物天然润肤剂,0到16岁儿童都可以使用。具有丰富的矿物质珍珠粉和法国地区的脱盐海泉成分,可以增强皮肤细胞的活性,使皮肤长久保持湿润,改善干燥、发痒等皮肤不适。
篇8:儿童护肤品调研报告
婴儿油、儿童霜、儿童蜜等都属于护肤类。其中大多添加适量的杀菌剂、维生素及珍珠粉、蛋白质等营养保健添加剂,且产品多为中性或微酸性,与婴幼儿皮肤的PH值一致。经常搽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水分过度损耗或浸渍,避免皮肤干燥破裂或淹湿,以及粪、尿、酸、碱或微生物生长引起的刺激。
■护肤类
婴儿油、儿童霜、儿童蜜等都属于护肤类。其中大多添加适量的杀菌剂、维生素及珍珠粉、蛋白质等营养保健添加剂,且产品多为中性或微酸性,与婴幼儿皮肤的PH值一致。经常搽用,可以保护皮肤,防止水分过度损耗或浸渍,避免皮肤干燥破裂或淹湿,以及粪、尿、酸、碱或微生物生长引起的刺激。
■洗涤类
儿童洗发香波、儿童浴液、婴儿香皂等都属于洗涤类。婴儿用沐浴品性能要温和,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以不洗去皮肤上固有皮脂为妥。品性优良的儿童香波粘度较高,洗发时就难以流入眼内。婴儿香皂一般是“中性”或“富脂”皂,含有护肤作用羊毛脂,活性剂水溶性相当低,刺激性也很低,适合婴儿使用。
■儿童爽身粉、花露水
爽身粉的基本作用是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和减少内衣或尿布对皮肤的摩擦。婴幼儿洗浴或局部皮肤清洗后,搽用一些婴儿爽身粉,对保护皮肤健康是有益的。夏季用的花露水最好是不添加酒精,同时选用能消毒、杀菌、避蚊虫的润肤水类。
区分儿童护肤品的品质编辑
液体稀。婴幼儿护肤品一般含水量很高,涂在皮肤上的感觉要比成人的稀得多,很容易抹开,不能有黏稠感,否则会堵塞宝宝的皮肤毛孔。儿童的浴液、香波等也都比成人的稀。
渗透强。如果给宝宝使用清洁类护肤品后,抚摸时感觉皮肤上有东西附着,就说明可能是这种产品不适合宝宝皮肤使用,或是产品本身就有问题。
泡沫少些。泡沫多的产品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家长要格外注意,一般看上去有细细的泡沫出来就可以了。
气味清新。气味清新自然的一般刺激性也较弱。
家长在购买婴幼儿护肤品时,要到正规的大商场,并避免选择加入香精、着色剂或珠光剂的产品。同时,要确认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执行标准(适合什么性质的皮肤使用,比如油性、干性、中性),并看准保质期。
选购时,首先应当选择大厂家出品的品牌,由于这些产品都是经过品牌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后,并确保检验合格才推出市场的产品,因此使用起来会更加放心。其次,应当选择高保湿性、无刺激成分的润肤品,一般来说,专门注明针对婴幼儿的润肤品必须是天然、无刺激成分的。千万不要贪图方便省钱,给宝宝用大人使用的化学成分润肤品。
此外,许多家长在选购婴幼儿润肤品时常常都会有这样的疑惑,究竟是选择乳液、润肤霜还是润肤油好呢?乳液一般是润肤露,一般含天然滋润成分,质地轻薄,有一定的保湿功效,适合秋天和初冬季节,也比较适合在南方的冬天使用。而润肤霜一般含高保湿成分,北方的秋冬以及南方的冬天比较常用。还有一种润肤油,一般是黄色的液体,由于加入了橄榄油等矿物油或植物油成分,质地有些油腻,但却能够有效“抢救”宝宝皮肤干裂的问题,滋润效果最好。
篇9: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妇联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为重点,以“儿童之家”为平台,大胆尝试、提升服务、打造特色、强力推进,积极探索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安全看护、亲情补偿、困难救助等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根据“分类推进、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市妇儿工委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儿童之家”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贵妇儿工委发〔〕4号),明确至,完成全市90%村(社区)建有“儿童之家”的工作任务,并按年度将建设总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儿童之家”的运行质量和服务品质,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市妇联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改革我市“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模式,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贵政办通〔〕110号),在全市开展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创建活动。市委明确将“儿童之家”纳入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立行立改项目,由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协调推进,开展示范“儿童之家”建设。目前,目前全市建成“儿童之家”356个,其中自治区示范“儿童家园”11个,市级示范“儿童之家”25个,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6个,服务儿童达60多万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注重资源整合,强化组织保障
将“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我市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建设计划,同时整合村级体育设施建设、村屯道路建设、新家庭文化书屋、农家书屋等建设项目,提高“儿童之家”建设水平。建立乡镇党委、政府主导,县乡妇联、辖区学校、基层派出所、农村“两委”干部联动工作机制,同时建立部门挂点联系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共168个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参与援建“儿童之家”,其中市直部门援建29个,援建资金、物资价值总额近130万元。充分调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之家”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设施投入,将“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纳入市县两级年度财政预算,确保逐年提高。其中市级重点示范“儿童之家”建设经费,由市财政每年给予补助2万元。
(二)提高建设标准,拓展服务领域
一是在提升功能室的吸引力上下功夫,设置了创意小作坊、图书室、悄悄话小屋、儿童游戏室、议事室等,使“儿童家园”能够充分发挥娱乐、教育、安全看护等功能。二是在组织管理上下功夫,使“儿童之家”工作、活动实现常态化。在组织管理上实现“四有”,即有稳定的专职和兼职管理人员,由热心公益、德才兼备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或有教学管理经验和社会管理经验的教师、基层干部、联系挂点村干部和志愿者担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有一支稳定的志愿帮扶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结对帮扶活动;有监督管理团队,村屯建立各类管理组织,及时协调处理“儿童之家”管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监督“儿童之家”的运行;有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运行规范。
(三)精心策划设计,创新工作载体
一是建设模式新。充分利用妇字号团体优势,整合资金、物质、人才等资源支持,开展普惠型、群众自办型、民办公助型等三种建设类型建设,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工作成效。如贵港市爱心接力协会在港南区瓦塘乡鹿山村洛阳屯的公益性“爱心书香”书屋创建的群众自办型“儿童之家”,由400多名志愿者实行常态化管理,自主解决人员、资金、管理等问题,负责人李建壑老师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教师。二是活动方式新。以市人民政府名义启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月”活动,主动回应社会关注,调动各方资源为“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提供困难救助、心理咨询、课业指导等服务。同时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 “万名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千所儿童家园”、“关爱留守儿童·共筑成长蓝天”等主题活动,共组织机关单位、女企业家、爱心志愿者,服务177个“儿童之家”,捐赠物品、共同游戏,开展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受益儿童7835人。让儿童切实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提升了“儿童之家”的社会认可度。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面大量广,难以覆盖
我市辖1152个村(社区),0-18岁儿童总人口数约143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38.23万人。按照儿童纲要“20,9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要求,我市至少需建设“儿童之家”1037个。按有活动场所及设施、有牌匾、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常态化儿童活动、有常效管理机制、有档案材料的“六有”建设标准,1037个“儿童之家”的建设任务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现有的“儿童之家”主要设在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村级文体活动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或村委办公场所,因公共活动场所数量有限,村委办公场所一室多用,许多“儿童之家”面临着缺少活动场所的困境。
(二)经费不足,难以持续
目前,“儿童之家”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妇联补助、市级或县(市、区)级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部门援助或社会捐赠。至今,自治区妇联以项目运作的方式支持每个自治区级示范点建设资金2万元,我市有11个示范点,共获得补助资金22万元。市、县两级妇联从妇女儿童发展专项资金中共列支87.2万元用于“儿童之家”建设。其中,每个市级示范点补助建设经费1万元,每个市级示范点补助建设经费5000元。资金投入大部分用于购买设施设备等支出,日常活动经费、设施维护费、管理人员经费等支出基本为零。因经费投入不足,难以保证儿童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除示范点外,大部分儿童之家设施设备缺乏,活动偏少。而示范点的设施设备也因使用频率过高,损耗严重,如没有新的设施设备补充,现有“儿童之家”的运行难以维持,新建“儿童之家”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三)管理粗放,服务单一
目前,“儿童之家”管理员大多由村“两委”干部(大多是村妇代会主任)、村屯骨干兼任。兼职管理员基本靠爱心与责任心开展一些粗放式的管理工作。“儿童之家”的服务功能基本处于组织文体娱乐活动、提供临时托管场所等初级阶段。受兼职管理员的综合能力、精力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的“儿童之家”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程度不高,只是提供一个游戏娱乐及临时托管场所,离儿童规划提出的“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仍有待探索建立起真正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四)政出多头,难以协调
当前,大多数的村(社区)对应着上级的十几个部门。受场地限制,一个功能室门口通常要挂数块牌子,充当着各类“家”、“屋”、“室”,一室多用现象普遍。村屯老年人活动中心、文体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幸福家园等阵地有着不同的主管单位,也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儿童之家”要在这些阵地中享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但是作为村屯“儿童之家”的主推单位,县、乡妇儿工委办公室、各级妇联影响力有限,难以协调。
四、对策和建议
(一)在“建”字上保根本,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将“儿童之家”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形成工作合力。将“儿童之家”纳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幸福家园等阵地建设规划中,统一在新建阵地中设置“儿童之家”功能活动室。要拓宽创建模式,加大气力创建普惠型的同时,积极探索群众自办型和民办公助型“儿童之家”。“普惠型”即以村级公共场所为依托建设以全体儿童为对象的开展课余安全看护、文体娱乐、成长教育为重点目标的村屯“儿童之家”;“群众自办型”即利用农村闲置房屋,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建立以民办民受益为目标的村民自助型关爱中心;“民办公助型”即以政府帮助为辅,民营力量投入为主,创建幼儿示范教育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两位一体的专业型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心。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强督促检查,树一批典型示范,使示范“儿童之家”功能规划区域设置上达到“五室”标准,即创意小作坊、图书室(成长书屋)、悄悄话小屋(视频聊天室)、快乐天地、议事室,使服务功能更加完备。
(二)在“投”字上求突破,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
“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突出困难是资金问题。因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乡级财政也能设立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自治区级标准的“儿童之家”提高补贴标准。要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取村级经济支持。要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多方面协调争取,采取财政支持一点,部门项目资金扶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等办法,解决“儿童之家”建设项目资金紧缺的问题。
(三)在“管”字上严把关,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
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强化“儿童之家”建设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要大力推行设岗定位、专职专选等办法,切实把那些懂大局、善协调、重实干、能创新的女能人、女典型、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女性选拔到村级妇联工作岗位上来;大力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巾帼志愿服务者成为村、社区妇联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建设设置基层儿童社会工作岗位。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发展规划(-年)》关于“每个街道和乡(镇)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要求,从自治区层面出台政策,在乡(镇)设置专职儿童社会工作者。
(四)在“用”字上做文章,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
建好阵地是基础,管好阵地是关键,用好阵地是目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使活动阵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各基层妇联组织要按照儿童发展规划提出的“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要求,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为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让儿童感受到家园的温暖,让“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课外活动乐园。
篇10:关于儿童的调研报告
儿童是弱势群体,流浪儿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随着社会的变迁,流浪儿童问题在各城市地区开始凸显,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促使儿童流浪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帮助流浪儿童不再流浪?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儿童流浪?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弄清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参考性建议则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及特征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状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得出,离家时间不到一个月有26人,占所调查51个样本的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有11人,占21.6%;离家时间在半年以上,不到一年有2人,占3.9%;离家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到两年有6人,占11.8%;离家时间在两年以上,不到三年有3人,占5.9%;离家三年以上有3人,占5.9%。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我们得知,流浪儿童的临时居住地多集中在车站、桥下、建筑工地、网吧及银行等场所。这些流浪儿童在街头生活主要依靠捡垃圾(如塑料瓶、纸盒等)卖钱、乞讨、偷骗抢及打廉价工来维持生活。在我们所调查的51名流浪儿童中,14人次有过偷骗抢的经历;15人次有过抽烟喝酒的经历;12人次有过打架经历;18人次迷恋网吧、电子游戏。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基本特征
从以上流浪儿童基本状况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流浪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流浪儿童年龄大都在8~12岁和13~15岁两个年龄段,以男性流浪儿童为主,但与往相比,女性流浪儿童的比例成上升趋势。在这51名流浪儿童中8~12岁占17.6%;13~15岁占64.7%,并且此年龄段中女性相对百分比高于男性。从文化程度上看,文盲占7.8%,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44.9%,仅有2.0%完成了初中教育。从其流出地状况来看,主要来自本省,其中农村34人,占66.7%,城市10人,占19.6%。
从其离家出走流浪的时间上看,不到一个月占51.0%;离家时间在一个月以上、不到半年占21.6%;从此可以看出流浪时间的周期性短,一方面可以说明政府救助及时,另一方面可以得出流浪人次频率高的特征。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成因分析
造成儿童离家外出流浪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交织,但我们认为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原因:经济原因;家庭原因;个人原因。此外,犯罪分子引诱、拐骗儿童导致其流浪也是其原因之一,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有7人次,占13.7%的儿童有过被引诱、拐骗的经历,这些儿童逃离了拐骗者的控制,由于缺乏生存手段,却又流落社会,而被迫流浪。
三、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及所面临的困境
(一)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措施
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多宝寺南路,地处成都市东南区,该中心于10月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救助保护工作,该中心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防、控制和救助保护体系,形成了全方位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平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救助保护模式。
1.各级领导重视流量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为了加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工作,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成都市政府制定了《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意见》,并成立了成都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工作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民政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分别为11个部门的副局长。
2.各部门之间在救助保护流量乞讨人员协调比较通畅。
3.针对流浪儿童建立起了全方位的救助保护体系。
(二)成都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许多工作还在不断地摸索当中前进。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法律的缺失;三是专业人员短缺。此外,资金投入也不足。一方面,救助保护中心一些相应的设备不够完善,缺少娃娃们娱乐、游戏、学习等设施,而且娃娃们没有一个较为宽广的活动场地;另一方面,对无法送回户口所在地的儿童安置问题也是当前所面临的又一困境,家庭支付不起监护权,留下的孤儿可以去孤儿院,但对于流浪儿童,就必须有政府出面,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安置他们。
四、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建议
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但是这些工作又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流浪儿童群体在扩大,犯罪群体也在扩大,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今天的流浪儿童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预防、控制和救护,就有可能成为明天的犯罪分子。对整个社会而言,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运营成本,不安全因素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公民心理恐慌。因此,在预防、控制儿童流浪和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对策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协调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
1.协调城乡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流浪儿童的流出地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比如:对于家庭离异、外出打工人员留下的子女由专门的人员安排他们上学、吃饭、休息,这样就可以灭其源头,为作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救助保护体系,在预防、控制工作方面加大对流浪儿童流出地较为频繁的乡村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儿童外出流浪;另一方,也可以大大减少流入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同时也避免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矛盾。
2.协调各城市间救助保护体系发展的平衡性。一方面,各城市间的救助保护中心有好的经验、模式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这样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节省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一些政策、法律规范上应该口令统一,避免行政错位,否则不但降低了一些政策、法令的效力,也不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长远发展。
(二)完善法律制度
为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需要出台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可以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平台,更有利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展开。因此,我们建议在整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项专门针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办法。
(三)完善人员配备
在政策上吸引专业性人才补充到队伍中来,完善多层次的人员配备,为已有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流浪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救助保护工作。此外,救助中心应杜绝拉关系、走门路到中心来的无用之人,做到有岗必有责。
(四)增加资金投入
一方面,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做到专款专用(如阳光家园等社会安置资金),以便使各项活动良好、持续发展。以儿童为本,并不断完善救助中心的硬件设施,并为儿童提供和谐的生活、娱乐、活动的环境,虽然他们大多只做短暂的停留,但要使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和爱。另一方,吸引社会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捐款,弥补资金的不足,鼓励他们参与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中来,对一些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做出贡献的企业、机构、团体、个人,政府在政策上要予以补偿,比如:根据企业、机构、团体、个人贡献大小在税收等相关政策上提供优惠政策。
(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总之,政府、社会都应该重视流浪儿童问题,认识救助保护流浪儿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结合本地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特色的一些救助保护模式,并不断地探索、创新,协调各个部门预防和控制流浪儿童,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注流浪儿童,关爱我们的孩子,让每个儿童都拥有同样的一片蓝天!
篇11: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研时间:20XX年XX月—20XX年XX月
调研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研地点:
调研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研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8月底到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研,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研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研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们调研组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鉴于目前留守儿童群体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建议近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建立以市、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责任制,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镇)政府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如优秀退休教师等),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4、下大力气优化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量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年轻一代成长的社会大环境在不断恶化。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从小事抓起,严肃治理在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儿童成长环境的人和事;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围绕关爱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主题,一方面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另一方面用积极的健康的题材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正确辨别是非,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生活、学习和做人。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热火朝天,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示范片都是在基础较好的地方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的新型政绩工程,真正基础差经济落后的地方却无人问津,可以说是从未盼到过高级领导的“现场办公”,致使新型落后地区在产生,新的不和谐在形成,致使种地方的农民不得不继续通过进城打工的途径来维系家庭的生存,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群体和留守儿童问题有增无减。因此,落实党中央的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我们应该坚持全面发展观,不仅“锦上添花”,而且“雪中送炭”;不仅注重修道路建楼房,而且重视办好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发展经济提高收入,而且关注民本民生优化社会环境。总之,就是要建设全面和谐的新农村,最终实现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目的。
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辖 62 个行政村, 7.1 万口人,全镇现有中学 3 所 , 小学 11 所.根据爱心联盟的初步统计,仅镇两所中学两所小学,就共有留守儿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的比例来计算,三庄镇有留守儿童300余名,还不包括单亲家庭和父母双双不在身边的。
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的,出现了数目巨大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问题最为突出,最急需解决,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最大。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心和帮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北京“两会”期间,有46位农民工兄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农民工朋友的心声和愿望。在46位参与者中,有67%的农民工兄弟两年及两年以上时间才能和孩子见一次面。他们中间85%以上都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所以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而条件不允许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选择收入低,在城市抚养孩子压力大的占到42%;选择工作时间长的占到7%,而30%的农民工兄弟选择了孩子上学有困难,18%选择了住房条件不允许,还有3%选择了其它因素。而离开孩子,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选择这两个选项的分别占到28%和46%。当被问到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时?参与调查的所有农民工兄弟都选择了后者。从这些调查结果都能看得出来,这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兄弟,对孩子的牵挂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农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办得更好,让更多农村孩子能够成才。
日照爱心联盟作为民间公益力量,一直在关心着留守儿童,寻找突破口,和三庄镇学校协商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养导致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心理状况、人身安全等三大问题比较突出。
“早上醒来,爸爸、妈妈就不见了。”
“爷爷奶奶对我很好,每天都给我做饭,洗衣服,放学时去学校接我。”孩子们遗憾的是,有许多心里话和爷爷奶奶说时,他们听不懂,只能等到见爸爸妈妈时再说。
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孩子,但营养健康状况不佳和性格内向是留守儿童突出表现的两大问题。隔代培养,提供给孩子的仅仅是吃得饱、穿得暖。而孩子们需要的是营养丰富的饮食和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亲情关爱。
事实上,在精神层面,除性格内向外,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尤其令人担忧。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厌学情绪。”学校的老师多这样说,学校里差生多为留守儿童,中途辍学的也以留守儿童居多。“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自我约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弃学业,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也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出现安全问题的概率是其他儿童的数倍。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和祖国的未来发展。”
爱心联盟和三庄镇的主要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造册,基本摸清了三庄镇留守儿童的情况。学校和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导关爱-----走进学生家”的活动早已开展。竖旗中心小学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许多老师在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走进学生家里,进行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进一步的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的老师和许多留守儿童结成了“一帮一”固定关爱对子,范丰路老师代管的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张宝华,赵庆祝老师代管孔东云,校政教主任平传亮代管单亲学生—孟艳红------。问题在于老师的数量远远不能和留守儿童的数量成为比例,仅仅依靠学校和老师,显然是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杯水车薪。
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到了迫不及缓的程度,仅仅依靠民间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须由政府出面,统筹安排,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就能够做好这项工作。
在和竖旗中心小学负责人交流中,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由社区提供场所,组织志愿者队伍,每逢周末进驻到社区,和留守儿童近距离密切接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篇12: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民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不对流动儿童进行正规有效的教育,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对整个社会的对抗情绪。这个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采取许多措施帮助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长期关注。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
一项对41名打工子弟学生和23名本地学生的心理健康调研显示,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的问题检出率为58,而同期调研的相对应的本地学生的检出率为26。调研还表明,打工子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方面,而且在高年级阶段表现更为突出。连云港的情况也是这样。令人深思的是,有一半以上的流动儿童不喜欢甚至讨厌城市的孩子,一个需人们警惕的现象是,流动儿童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这是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些流动儿童从小就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排斥以及二等公民的不公待遇。
其实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受周围老师、同伴、父母等的影响,所以,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身份认同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认为他们行,他们会很棒,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行,他们就会感到不行。对于打工子弟来说,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较低,因此,他们会经常得到负面的消极评价,这样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更大压力,由此产生较重的上述症状。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是保证安定、团结的根本渠道。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20xx年3月,连云港市新浦区延东社区妇联对10户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就儿童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1、被调研家庭中父母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有6人,占60,40-50岁的有2人,占20,20多岁的2人,占20。从事的职业中:个体户有8人,占80;做临时工的有2人,占20;家长的文化程度:小学、初中文化的9人,占40;无文化的1人,占10。
2、经济收入方面,父亲的月平均收入是600元,母亲的月平均收入是400元。家庭的住房条件:40平米以下的8户,占80;40-50平米的2户,占20;生育子女情况:生育1孩的有3户,占30;生育2孩的有6户,占60;生育3孩的1户,占10;家庭里的卫生习惯:非常注重的占30;比较注重的占50;不很注重的占20。
3、孩子在新浦读书情况:有1个孩子在新浦读书的有3户,2个以上的有2户,这表明,凡是只生育1个孩子的家庭,均把孩子带在身边,而生育2个孩子的家庭中有一部分将另一个孩子放在了家乡。对孩子的读书情况:有20的家长表示非常了解,30的家长表示有点了解,50的家长表示不了解。
4、对孩子的辅导:10的家长经常辅导,20的家长有时辅导,70的家长表示不辅导。孩子做作业时:10的家长会在一旁陪伴,20的家长自己做家务,30的家长看书、看电视,在外工作的有40。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30,2小时以内的占40,3小时以内的30。
5、家庭里订阅报刊:1份都没有的占90;有1份报刊的占10。家里的课外书籍:90的家庭里课外书籍在10本以下;10的家庭里有20本;家长对新知识:非常感兴趣,常看书的占10;有时看书的占10;不看书学习的占80。
6、家长与孩子交流情况:每天交流的占10;经常交流的占10;不常交流的占80。孩子和家长说心里话:10孩子主动说;40是家长问了才说;另有50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对孩子的无理要求:20的家长表示有时会满足;80的家长表示从不满足。家长向孩子的许诺:10的家长表示一定兑现;90的家长表示在特殊情况下无法兑现时向孩子作认真的解释。教育孩子最管用的方法:给孩子讲道理的占20;打骂孩子的占80。
从以上一系列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较为具体的情况。
第一、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条件相对拥挤,能够为孩子提供的生活、学习环境比较狭小。多数家长把孩子带在身边,表明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视。现在外出务工重点是孩子,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对孩子读书情况的关注程度有提高,他们希望孩子成长进步。家长中多数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不了解。
第二、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好。每天交流和经常交流的很少,能够主动与家长说心里话和家长在询问后说心里话的孩子占50;由于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缺少书籍、报刊杂志,使得孩子在家里获取知识的渠道狭窄。这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在知识面、见识上与城市孩子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第三、家长没有家教理念,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是满足的不多。家长对家庭教育本身的理解有偏差。不少家长在反映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时,往往回答: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孩子做的题目自己看不懂,没有能力教孩子,表现出对家庭教育的束手无策。不少家长希望学校多教育孩子。事实上,他们多数把家庭教育和现在的家教混淆起来了。家庭教育属于素质教育,而现在的家教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说明在这方面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方法。
二、流动儿童与社会关系
1、同学关系。学生来自各地,但是学生在学校时,并没有因为地域的关系而影响与其它同学的交往。学生们认识了来自各地的小朋友,并让他们彼此结下了良好的友谊。在这样的学校里没有歧视、充满了温暖。
2、与社区的关系。这次调研的流动儿童少年中有10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尽管他们没有本地户口,然而新浦是他们生长的地方,哪怕是在城市边缘简易的窝棚,都是他们童年度过的场所。他们在城市的环境中长大,不仅接受了城市的生活方式,也接受了城市人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调研中67的孩子都喜欢这里的生活,理由不外是进步、现代化。他们羡慕也都希望毕业后继续在本地上学(38),留在这儿工作(49)。
三、流动儿童教育: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
目前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难的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由县、乡财政管理的教育体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儿童少年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
孩子上一年级,每学期的借读费190元,20xx年,连云港市就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了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引进的技术科技人员等流动人口子女九年义务教育与市民子女享有同等待遇,政府办学不予任何歧视。规定要求,流动人口必须符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到公安机关办理了暂住户口、能够出示有效的务工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并且到县区教育部门进行了登记,那么就由其流入地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其暂住户口所在地,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统一安排到公办的学校入学,学校免收借读费、择校费。事实上很少有人能享受。
四、解决方法
1、社会给予尊重。从社会层面来看,关键是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想方设法改善学生学习条件。对于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的出现的诸如强迫症状、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问题和在其它的环境、时间下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测查、辅导、咨询和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发展训练。南师大教育科学专家的专题研究表明:流动花朵的心理与城市孩子没啥不同。人们认为民工孩子内向、不爱说话等等,这些问题在城里孩子身上也有,教师却只看到民工子弟的缺点,有色眼镜自然得出不正确的观点。
2、发挥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一个家庭,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只要父母善良、正直、勤俭、乐观,这个家庭就会是孩子心灵的圣殿与快乐的源泉。如今的`中国,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是举家大事。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做普通家长容易,做优秀家长则异乎其难。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表示,在全国发起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首先应注重对家长的要求,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家长的责任心不能丢。流动儿童的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社会和学校都应为流动儿童的家长创造切实可行的学习机会,使流动儿童的家庭也能给孩子创造专心学习的良好氛围。
3、家长营造安全。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在解决都市流动人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对于流动的家庭而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比正常情况更显突出,孩子对家长的行为更为敏感,在不稳定、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下,家庭中任何一个不利的因素都会使孩子感到紧张。所以,营造一个温暖、有安全感的亲子氛围对这群特殊学生的心理成长尤为重要。在这方面,首先,家长要克服希望嫁接心理,不要强迫孩子按自己主观意愿的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克服成长的短平快心理,要使孩子的心理发展按自然的规律进行。再次,家长要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应该认识到,仅仅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该认识到,既然把孩子带出来了,那么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希望带出来了,如果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心理的关注,那就意味着只带出一个希望的空壳。缺少关爱的种子,长不成参天的大树。
4、自我提高认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对自己的正确认知,而在对自己认识的过程中,人们常会受制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不能产生正确的自我评价。都市流动人口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更容易获得来自外界的消极评价,面对这样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学生必须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以正确应对。建议让学生多看一些名人的成长故事以激励自己,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富足的童年或青年生活,而是因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顽强抗争,在看这些故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名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走向成功的方法。只要不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与困境成才的成功者进行比较分析,认识自己,树立自强精神,制定人生的目标和走向成功的方法,坚定地走下去,必然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值得城里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品格。
篇13:流动儿童调研报告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促进他们的发展,无论对于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下面对我镇流动儿童的总体状况汇报如下:
一、我镇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流动儿童***名,流动儿童都是随着父母流动,与父母居住在一起。流动儿童父母以经商和打工居多,生活条件都中等偏上,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都较好,孩子能较好的融入当地生活。
二、我镇流动儿童的新特点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就业机会大大提升,外出务工人员逐渐选择回乡创业或工作,大量的流动儿童也随着父母返回了家乡。部分外地人到我镇创业开店,也将子女带到我地,使我镇成为了流动儿童的流入地。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流入儿童将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完善。而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部分父母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因而导致流动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
(二)意外伤害问题严重。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现阶段虽然融入了当地生活,但始终与当地儿童不同,内心存在异乡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同时在升学中会遇到一些政策限制,心理容易受到影响。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将流动儿童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二是积极妥善解决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保障农村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农村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和保障农村流动儿童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深入开展关爱农村流动儿童工作;三是实施流动儿童关爱工程。从社会到学校到班级,从学习到生活关心爱护流动儿童。
篇14: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背景:
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性,体现着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对流动儿童全面细致的调研研究,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和教育条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流动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各项权利的平等实现。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动儿童的生存、教育和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保障我市流动儿童的合法权益,**市妇儿工委对全市流动儿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通过基层工作汇报、发放调研问卷、与流动儿童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探究和探讨流动儿童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全市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全市户口不在**的0-16周岁在校学生24497人,流动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后巷镇,共有流动儿童4708人,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随家庭流动,在**多属长期居住,而非短期滞留。流动儿童中,男女各占58.3%和41.7%。大多数流动儿童认为来到**后,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比老家要好,与家乡学校的老师相比,**的老师教学方法更为恰当,对学生更负责,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品行、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普遍生活质量低,学习成绩差,存在道德认识模糊,品行偏差、心理异常,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动儿童都是问题儿童,流动生活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许多流动儿童表现出果断、坚韧、独立自主、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在同伴群体的帮助下快乐而健康地成长着,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所以,我们既不能过分渲染,把流动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可怜儿童,造成这部分儿童的心理压力,又不能轻视这一群体中潜在的或已产生的一些问题,对他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问题
1、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致使流动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流动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学习上,流动儿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业不规范、书写潦草。在个人卫生上,调研显示有10%以上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牙洗脸。在生活习惯上,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生活秩序混乱,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饮食上,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规律和健康的饮食卫生,身体各项发育指标不理想;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流动儿童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
3、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学习障碍五方面,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最为突出。与普通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
(二)家庭问题
1.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调研数据显示,有39.58%的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饭桌、小椅子上学习,或在床上写作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家里一旦来了客人,学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写作业的地方,有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
2.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流动儿童在课余时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研发现,流动儿童已成为家中的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地去外面挣钱。像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还有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工、打杂,晚睡早起。
3.流动儿童课余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与本地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学习班,玩电脑、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数据显示,只有10.42%的流动儿童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
4.流动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经济负担、当地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中,只要孩子稍有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不打不成器,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长的打骂。
三、产生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06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多,而且还在呈增长趋势。有的班级四、五十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力不足,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流动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流动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流动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流动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3、社会对流动儿童关注不够。社会教育资源缺乏,不能有效地弥补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流动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流动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四、解决措施
(一)加大政府在应对流动人口问题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应根据流动人口的工作性质、稳定情况和聚居地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用市场和政府两个层面的行为引导流动人口的流向。对城市容纳能力的正确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切实安排好流动人口的社区生活、包括居住、医疗、教育等工作。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主动邀请流动人口参与社区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增强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社区服务更具针对性。
(二)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完善流动儿童信息采集。在全面实施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流动儿童信息动态管理机制,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协作,把流动儿童登记工作纳入居住证制度,统一采集、统一管理。二是要提升流动儿童公共服务水平。在流动儿童已同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保健服务待遇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流动儿童同等享受新农合、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慈善救助等工作。三是提高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素质。妇联等单位通过组建流动儿童家教讲师团,创建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新市民家长学校,多层面、全方位地向流动儿童家长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同时根据流动儿童需求组织相关专家编写有特色《流动儿童安全自护手册》为流动儿童在**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
篇15: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连云港市东海县**镇妇联联合统计办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5月中旬,对全镇22个村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一、**镇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镇有儿童6583人,其中男孩3367人,女孩3216人;留守儿童1053人,在校留守儿童962人;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2%。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的村,这些村部分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孩子隔代,代管、单亲教育管理存在严重不科学性,家庭教育有严重断层;部分在家作田或者因病丧失劳动力,孩子家庭生活压力大,家庭教育缺失。
二、**镇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四)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亲近畅通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农业税免征减征力度。第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不要一门心思地尽想着往城里送,还应该立足农业和农村,尽量将农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民不需要进城,在农村就可以发家致富,所谓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应该是一个相对的、变化的概念。相对现在农业还很落后萧条的情况,九亿农民当然是太多了,但假如我们把农业的本职工作做好了,这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富余”是不是会少余一些呢?第二,加快速度,加大范围,重点向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并警惕农民负担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反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将提高补贴水平,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大幅度增加;对农村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我们团队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2.4%,有66.2%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4.2%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2、留守儿童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其中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39.8%。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寄宿留守儿童各种需求的未满足程度高:一是学习辅导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学业需求。二是生活单调,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三是情感支持不足,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七成多(76%)留守儿童表示在住校期间想家,仅两成多(23.9%)表示生活老师会经常找他们谈心。四是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寄宿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寄宿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较差,生活卫生设施配备与维护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状况堪忧,有87.5%的寄宿生表示宿舍中发生过丢失财物的现象,57%表示宿舍里有同学拉帮结派欺负别人。
五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4、留守儿童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5、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批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入城市,成为打工一族,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为了了解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状况,近日,剑阁调查队在汉阳镇中心村和武连镇计划村对4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查。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姓村民时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吃水的大水缸中溺水身亡,孩子的奶奶由于伤心过度农药自杀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镇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孩子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2、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着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老师一学期做家访的比例仅为5.13%。
3、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四、就这些问题我们解决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有条件的话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查,及时发现问题。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5、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共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三)政*及社会方面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
1、强化政*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
2、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孩子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3、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才能让留守儿童的头顶早日出现一片蔚蓝的天空。
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新农林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使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 家具调研报告
【儿童家具调研报告(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免疫规划整改报告范文2022-05-07
乡村医生免疫规划年度工作计划2023-10-26
县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2023-12-03
服装市场营销调研报告2023-09-03
乡镇免疫规划工作计划2022-11-2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2024-04-05
四川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社会关系2024-04-04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2022-09-29
贝壳再回应浑水报告2022-12-19
计划免疫个人总结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