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黄河教

时间:2022-09-13 07:41: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地理黄河教(共7篇)由网友“番茄助手”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初中地理黄河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黄河教

篇1:初中地理黄河教

初中地理黄河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黄河,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很多年以来,黄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们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黄河变化的情况。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同学们都会感到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画出有难度的字、词、句,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1.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读音容易出现错误,这样的字应反复强调。

“域”字应读“yù”,不能读“huò”;

“衍”字应读“yǎn”,不能读“yán”;

“构”字应读“gòu”,不能读“gǒu”;

“蚀”字应读“shí”,不能读“sh9”;

“耕”字应读“gēng”,不能读“gēn”;

“频”字应读“pín”,不能读“píng”;

“择”字应读“zé”,不能读“zhái”。

还有一些字形相近,在书写过程中很容易误写。因此,这样的字应该放在一起,按音、形、义区别组词。

祸(祸害) 择(选择) 衍(繁衍)

锅(锅盖) 译(译文) 衔(衔接)

沃(沃土) 吨(千吨) 迭(更迭)

跃(跳跃) 顿(顿时) 跌(跌倒)

蚀(腐蚀) 构(结构) 域(地域)

浊(浑浊) 钩(鱼钩) 或(或者)

2.解释词语,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摇篮:指发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养育后代。

忧患:困苦患难。

流域: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盖在某一个地区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走或被风刮走。

关键: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悬河:河床高于地平面,远远看去好像悬挂在空中,故称悬河。

(三)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第三段(第4~6自然段)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是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四)结合思考题,学习课文。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但要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课后思考题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自学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也就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学习任务。

课文一开始讲:“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摇篮”指什么?

(“摇篮”指发源地。)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黄河真的使中华民族幸福安宁吗?没有,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记住黄河近两千年间的表现。

齐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黄河的积极性。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书: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了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来黄河变了”。请同学仔细读书,认真地想一想:黄河为什么变了,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无数次地给两岸百姓造成苦难,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板书:忧患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堵塞河道。因此,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从这里可以看出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关系。)

板书:气候转寒 暴雨集中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忧患”,科学家为治理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请同学继续自学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说一说。

(因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畅,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坝决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把泥沙管住。科学家针对这一情况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一,黄土高原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二,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三,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才能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板书:牧林为主 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五)组织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黄河变化的教训及自己学习了这篇课文受到的启发。

学生可以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可以从黄河的变化谈人类应接受什么教训。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认识。

(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六)总结全文。

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黄河流域,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为气候转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长、水土流失,使黄河多次决堤,给两岸人民带来了忧患。科学家为此设计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黄河的计划,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板书:治理

初中地理黄河教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

初中地理黄河教三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篇2:地理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篇3:地理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抗击外来入侵,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1、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2.发电灌溉。

3.旅游名胜。

[板书]三、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黄河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黄河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提供的一首诗歌,对“地上河”的形成作一个总结:

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

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

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悬河飞天外.

[板书]4、易泛滥

播放历史上黄河泛滥时房屋倒塌,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惨情境的录像。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危害,产生强烈需要解决水患问题的情感.

师:这决口之险,我真的亲身感受过。98特大洪灾,大家还记忆忧新吧,其实时长江就发过大水,我是湖南人我家住在长江沿岸,当时长江水位几乎与大堤齐平,狂风暴雨,水天一色,只能听到风的狂吼,水的翻滚声。真的是令人担心啊,但我的父老乡亲没有一个人退缩,老少都誓死保卫大堤,堆沙包抬高堤岸。真的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年没有决口。黄河流域的人民和我的父老乡亲一样,面对这凶猛的黄河,他们岂能坐以待毙。但如何合理的摆脱黄河的这些忧患,一直困扰着黄河流域的人民,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治理黄河该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书:四、黄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

篇4:地理黄河教案

【教具】:

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国的第二长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形;

3、找出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泥沙多)

结合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泛滥时人民逃难的录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痛苦的回忆”部分阅读材料(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改道,滚滚黄水汹涌南下,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使得黄淮平原的千里沃野变成了一片凄惨、荒凉的黄泛区。),加深对之害的理解,培养学生治黄的责任感。

[板书]4、易泛滥

篇5:地理黄河教案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

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3、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平台、实物投影仪。

六、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

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教学安排:

二课时(黄河的概况及奉献为第一课时,黄河的忧患和治理为第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播放录像):

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师: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

评价、反思: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去了解黄河。

滔滔黄河

板书:一、黄河的概况

活动一:

利用电脑课件展示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并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

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在此活动之前,学生用素描的形式画出《黄河流域图》,教师将全班同学收集的有关资料、图片进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学的精美课件,在学生上台讲解黄河的概况时,适时展现。如在《中国的地形图》上动画闪烁出现黄河的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在《中国政区图》上动画闪烁显示黄河流经的省区;在学生画的《黄河流域图》上动态显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况。

评价、反思: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以及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成果的展现,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兴趣高涨。

活动二(分组讨论):

接着大屏幕上展示有关黄河的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识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归纳出以下几点:

板书:二、黄河的奉献

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

评价、反思:激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三:

接着学生代表结合相关的景观图片,指图一一讲解。

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在流域图中,配上相应的景观图片。)

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如此丰富的水能资源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付之东流。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课件展示沿途主要水电站的景观图片,让学生知道梯级开发成串分布的特点。)

生:这些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而且还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开引黄灌溉历史的是宁夏平原。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课件展示宁夏平原灌溉渠道图片和刘家峡水库图片。)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源流概况和黄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以及合作学习等方面能力。

课后活动: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黄河忧患和治理方面的资料,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撰写小论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长……”。

篇6:地理黄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xx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

篇7:初中地理黄河万里行训练试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黄河万里行训练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湘教版八年级下)

第一节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1(2010宁夏)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查阅相关地图发现,宁夏由北到南所处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依次是()

A.中温带、干旱区——暖温带、半干旱区

B.中温带、半干旱区——暖温带、干旱区

C.暖温带、半干旱区——中温带、干旱区

D.暖温带、干旱区——中温带、半干旱区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宁夏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最北部的银川平原为中温带、干旱区,最南部的固原地区南半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南北气候悬殊较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2010广东韶关)读下图,回答(1)、(2)小题。

(1)与青海省接壤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正确的是()

A新、甘、藏、川B.粤、闽、川、内蒙古

C.滇、陇、蜀、藏D.陕、甘、宁、青

(2)玉树位于()

A.青海的南部,西宁的西南方

B.青海的南部,格尔木的东北方

C.青海的东部,西宁的东南方

D.青海的东部,格尔木的西北方

【解析】(1)选A,(2)选A。第(1)小题,我们不仅要从图中找到与青海省接壤的省区,同时还要清楚这些省区的建成,从图上看,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其简称为甘、川、藏、新。第(2)题,玉树位于青海省的南部,与格尔木、西宁的相对位置可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西宁”和“格尔木”的位置画一“十”字,通过判断可知,玉树位于西宁的西南方,格尔木的东南方。

3(2010广东韶关)我国有四大盆地,位于青海省境内的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D.四川盆地

【解析】选B。此题考查了我国四大盆地的位置。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境内,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

4(2009山东威海)甘肃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原因之一是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选B。此题考查了甘肃敦煌所属的气候类型,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地处内陆,属于非季风区,气候干燥,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为其显著的气候特征,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5(2009山东)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

A.东北平原B.宁夏平原C.江汉平原D.鄱阳湖平原

【解析】选B。灌溉农业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宁夏平原有黄河流经,这里是我国最古老的灌区之一,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宁夏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使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东北平原流域内降水丰富。

6(2009福建南安)造成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溶化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B.气温升高C.降水减少D.降水增加

【解析】选B。此题考查了我国西部高山冰川不断溶化退缩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西部冰川融化和退缩的速度不断加快。

7(2007湖南株洲)在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各地送来了17副春联,并以各地主持人之口将新春的祝福说了出来。请问送来下面一副对联的两个省区是()

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A.西藏、宁夏B.江苏、浙江C.青海、甘肃D.四川、湖南

【答案】选C。

8(2007湖南常德)我国四大盆地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

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答案】选B。

9(2008山东青岛)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在青藏地区传递路线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山南地区到西宁,在青藏地区共有________站的奥运火炬传递,这样设计传递路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运火炬手在传递火炬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奥运火炬在青藏地区进行奥运火炬传递,要途经我国最大自然保护区____________,本区最著名的珍稀动物____________。

(4)本区是我四大牧区之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畜种是____________。

【答案】(1)5奥运路线的设计要集中体现和展示青藏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主要的城市风貌。(2)高寒缺氧(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藏羚羊(4)牦牛

第二节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

1(2010山东莱芜)“山坡坡栽树涯畔畔青,黄土高原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歌曲展示了黄土高原人民改造大自然的结果。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治理措施不可取的是()

A.坡脚建挡土坝、护坡 B.退耕还林、还草

C.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 D.缓坡地修建梯田

【解析】选C。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如果开荒种田,增加耕地面积,势必会引起水土流失。

2(2010山东菏泽)读下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示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富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③甘肃、宁夏水能资源丰富④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图中表示太行山和秦岭的字母分别是()

A.a、bB.b、cC.c、dD.a、d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图示区域煤炭资源丰富,山西、内蒙古和陕西是我国煤炭主要产区;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图中区域大部分为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甘肃、宁夏地段处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第(2)题,此题考查了山脉的名称。图中字母a、b、c、d依次是太行山、秦岭、贺兰山、阴山。

3(2010湖南常德)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要搞好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建设,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B.缓坡开辟梯田,种植果树

C.开垦陡坡种粮食D.控制放牧的牲畜数量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黄土高原的治理。开垦陡坡种粮食,雨水会将疏松的表土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4(2009山东菏泽)某校学生利用暑假时间,从连云港出发沿陇海—兰新线到新疆,进行社会实践考察。下列有关考察团对考察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地区

B.在西安参观了秦陵兵马俑

C.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

D.沿途经过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西藏牧区

【答案】选D。

5(2009辽宁沈阳)读下图,我国一铁路枢纽,图中①、②铁路线是()

A.①是京沪线,②是陇海线

B.①是京广线.②是陇海线

C.①是京沪线,②是兰新线

D.①是京广线,②兰新线

【解析】选B。此题考查我国铁路线的分布,河南省省会郑州地处①京广线.②陇海线两大铁路的交汇处,是国内最繁忙,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

6(2009湖南常德)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山西省有“乌金之乡”美誉的理解,哪位同学的理解是正确的()

A.甲同学:山西省钨矿资源丰富

B.乙同学:山西省石油资源丰富

C.丙同学: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

D.丁同学:山西省铁矿资源丰富

【答案】选C。

7(2008福建宁德)因煤炭资源丰富,被称为“乌金之乡”的是()

A.陕西省B.黑龙江省C.贵州省D.山西省

【答案】选D。

8(2008福建龙岩)我国有“煤海”之称的省区是()

A.江西省 B.贵州省 C.甘肃省 D.山西省

【答案】选D。

9(2007河北唐山)下图所示省区的面积19万多平方千米,人口3700万。据此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的省区是()

A.湖北省B.江西省

C.安徽省D.陕西省

(2)该省区的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千米()

A.235人B.215人

C.195人D.165人

(3)秦岭沿线一月的平均气温约为()

A.0℃B.5℃

C.10℃D.15℃

【答案】(1)选D,(2)选C,(3)选A。

10(2009四川南充)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为我国的'煤炭主要分布区,煤田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和_________等省区。煤炭除了直接通过铁路运输输出外,还可以通过能源转换,用___________方式向本区临近的哪个重要工业区输出能源:________

A.京津唐 B.沪宁杭 C.辽中南 D.珠江三角洲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如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半干旱、干旱地区容易造成荒漠化。图幅内黄河流经地区的A、B两大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中,重点需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是____________高原,重点需要解决荒漠化问题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高原。

【答案】(1)山西发电(或电力)A(2)BA

11(2009湖南邵阳)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运行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黑龙江人)完成了我国航天飞行史上首次太空行走。同船飞行的还有刘伯明(黑龙江人)和景海鹏(山西人)。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1)酒泉市是甘肃省的重要城市,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在甘肃省境内.而是在________(省级行政单位名称),其省会(或首府)城市是___________。该城市以南的M河是_____河。

(2)“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大风从坡上刮过……”,三位航天员中,对此歌感触最深的可能是谁,为什么?

(3)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地理位置,你认为该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怎样的?说明你的理由。

(4)张明的爸爸为观看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到过酒泉市.并在附近地区参观游览,回来后告诉张明说在那见到过成片的农田,你认为可信吗?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解析】(1)酒泉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这里距离酒泉还有近300公里之遥,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呼和浩特,黄河流经该自治区;(2)黄土高原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尘土蔽日,山西人景海鹏对此歌感触最深;(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这里晴天多,降水少,地形平坦;(4)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发达。

【答案】(1)内蒙古 呼和浩特 黄河 (2)景海鹏 山西位于黄土高原  (3)地形平坦,气候晴朗干燥,能见度高   便于卫星的发射和回改 (4)不可信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12(2008四川资阳)读我国晋陕豫三省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省区名称是;

(2)河流C最后注入的海洋是;

(3)山脉D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

(4)水利枢纽E的名称是;

(5)图中A、B两省最主票的环境问题,治理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

【答案】(1)陕西省(2)渤海(3)秦岭(4)小浪底水利枢纽(5)水土流失

13(2008山东聊城)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问题。

(1)P地区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

的主要灌溉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半年,影响图示区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M省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南多北少特点。试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域地理是中考的落脚点,试题的解答,首先要通过阅读“背景”材料(地图上的经度、纬度、山脉走向、山脉的高度、河流、行政区界线、铁路线等,都是重要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建立起立体的结构特征,进而与区域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所以“区域的认定”是正确解题的前提,该题通过省区轮廓和河流可判断所属区域,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1)回族黄河水(2)寒潮(3)该省北部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人口稀少,南部为渭河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人口较多

14(2008福建厦门)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9山西省煤炭和铁路分布图

(1)山西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

A.1/2B.1/3C.1/4D.1/5

(2)图中可以看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分布广,煤田分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A.1/2B.1/3C.1/4D.1/5

(3)山西省有众多煤矿,请写出图中①、②两大煤矿的名称:①煤矿;

②煤矿。

(4)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密集的铁路网为山西煤炭外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铁路运输远远不能满足外运的需要。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山西煤炭(能源)外运?()(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不得分)

A.多建高速公路,用汽车将煤炭运往邻近省份

B.多建飞机场,用飞机将煤炭运往省外

C.将煤炭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输往省外

D.将煤炭掺水制成煤浆,通过管道将煤炭输往省外

(5)山西省周边有四个邻省,请将四省名称与其相应的省会城市用实线连接:

内蒙古自治区石家庄

河北省郑州

河南省呼和浩特

陕西省西安

【解析】此题考查了山西的煤炭资源和周边省区的省会,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西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乌金之乡”之称,已探明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1/3,图中可以看出,煤田分布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3、1/4、1/5显然都不符合,大约占1/2,①、②两大煤矿的名称仔细读图会找到答案,(4)小题是双选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找出最合适的答案,飞机一般用来运送贵重和急需的物品,运送煤炭不合适,管道是运送液体和气体的等物资的现代化运输方式,煤炭掺水制成煤浆用管道运输也不合适,省会城市是上学期就已经学过的内容,难度不大。

【答案】(1)B(2)A(3)①大同;②阳泉

(4)A、C

(5)内蒙古自治区石家庄

河北省郑州

河南省呼和浩特

陕西省西安

15(2007四川绵阳)朋友,你想体验工业旅游吗?导游我先带同学们在图上认识认识丹朱岭工业旅游景区。读图,回答(1)~(3)题。

(1)首先我们坐飞机到达丹朱岭景区所在的乙省,请问乙省的简称是()

A.秦B.陇C.晋D.冀

(2)从地图上看丹朱岭旅游景区位于()

A.中国的南方高平市的东北B.中国的南方高平市的西北

C.中国的北方高平市的东北D.中国的北方高平市的西北

(3)丹朱岭旅游景区距离高平市15km,请同学们量算(或估算)手中的丙图的比例尺最可能是()

A.1:1500000B.1:150000C.1:100000D.1:15km

【答案】(1)选C,(2)选D,(3)选A。

初中地理说课稿

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说课稿精选合集

地理面试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说课稿范文

如何实现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教学

初中地理中东说课稿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高效课堂

310_10_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论文

8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初中地理黄河教
《初中地理黄河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地理黄河教(共7篇)】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论文2022-07-21

地理教学论文格式2023-06-02

高一 地理教学论文2022-05-06

地理八上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2023-08-02

高中生地理的教学论文2023-09-15

地理教学新论论文2022-10-10

地理教学论文1500字2023-03-16

地理论文 教学难点2023-10-17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湘教版2023-07-23

高中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论文2022-07-2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