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及翻译

时间:2022-09-15 08:05:2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河中石兽及翻译(推荐12篇)由网友“哔哔哔哔”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河中石兽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河中石兽及翻译

篇1:河中石兽 翻译

作者:纪昀(jǐ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篇2:河中石兽翻译

河中石兽翻译100字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篇3:河中石兽翻译翻译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河中石兽字词翻译

2.河中石兽原文及拼音

3.河中石兽名句默写

4.河中石兽中如的意思

5.《河中石兽》阅读附答案

6.河中石兽的启示

7.河中石兽理解性默写

8.河中石兽 的作者简介

9.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

10.《河中石兽》文章内容及主题思想

篇4:河中石兽翻译翻译

古今异义

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原因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12.阅: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读

一词多义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2.重:

僧募金重修 (重:读chóng,重新)

乃石性坚重 重:(读zhòng,分量较大,与“轻”相对)

篇5:河中石兽翻译简短

纪昀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河中石兽创意板书设计

2.河中石兽多义词

3.河中石兽的古今异义词

4.河中石兽的主要内容

5.河中石兽一词多义

6.河中石兽中为的意思

7.河中石兽的教案

8.河中石兽揭示道理

9.初一语文语文河中石兽练习题(附答案)

10.《河中石兽》启示

篇6:河中石兽,翻译全文

1.干:古义:岸边。今义:做。

2.耳:古义:罢了。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3.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4.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5.阅:古义:经历。 今义:阅读。

6.是:代词 ,此,这。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7.但: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8.求: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9.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10.如:古义:像这样。今义:如果

11.盖:古义:大概。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由上往下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河中石兽与黔之驴

2.河中石兽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河中石兽一词多义

4.河中石兽的划分

5.河中石兽划分节奏

6.河中石兽重点虚词

7.河中石兽重点句子赏析

8.河中石兽全文翻译

9.《河中石兽》改写

10.《河中石兽》中英文版

篇7:河中石兽翻译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zhuǎn)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注释:

1、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

4、山门:寺庙的大门。

5、圮:倒塌。

6、并:两者都,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过了,经过。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1、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

12、竟:终于,到底。

13、曳:拖着,牵引。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15、设帐:讲学,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 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通“癫”,疯狂。

23、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

24、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

25、盖:因为。

26、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29、倒掷:倾倒。

30、如是:像这样。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5、固:固然。

36、如:依照,按照。

37、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8、但:只,仅仅。

39、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40、欤:表疑问的句末语气词。

参考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终究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很颠狂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颠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颠狂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道第二点的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一个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古今异义

耳:古义:罢了。例句:渐沉渐深耳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例句:尔辈不能究物理 ;今义:一种学科。物理学。

并:古义:一起 。 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 例句:阅十余岁。 今义:阅读。

是:代词 ,此,这。 例句:是非木柿 今义:表示判断(多指正确,但并不完全是)。

但:古义:但,只。 例句: 但知其一。 今义:表示转折 但是,却。

求:古义:寻找。例句:求石兽于水中。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已:古义:停止。例句:转转不已。今义:已经。

如:古义:像这样。例句:如是再啮。今义:如果。

一词多义:

1.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为:介词“被”

必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为:动词“成为”

众服为确论 为:动词“认为是”或“是”

词性活用:

1棹:名词用为动词 船桨,这里指划(船)例句:棹数小舟。

2暴:动词用为名词,这里指突然。例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焉:兼词,这里指于此,在那里。例句:二石兽并沉焉。

特殊句式: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

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应为: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被动句

篇8:河中石兽翻译

关于河中石兽翻译

关于河中石兽翻译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6沉焉7。阅十余岁,僧募(mù)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xué)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1]

白话译文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颠倒错乱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词句注释

1.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干,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过,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求:寻找。

11.竟:终了,最后。

12.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拖。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设馆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颠倒,错乱

2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5.盖:因为。

26.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倒掷:倾倒。

29.如是:像这样。

30.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既然这样。

36.则:那么。

37.但:只,仅仅。

38.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9.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文章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 yún)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结合经验与实际,从而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2.实践出真知。 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篇9:河中石兽及翻译

沧州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过了十多年,寺僧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能找到。(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寓意,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应该是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很颠倒错乱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之后,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它。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为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照这样多次冲刷,石头又会多次向前翻转,不停地转动,(石兽)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吗?”(寺僧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寓意就主观判断呢?

《河中石兽》文章的教学反思

《河中石兽》文章设计的特点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围绕“译——议——悟”的结构模式,

从知识能力到情感体验,从文本走向生活。具体有如下收获。

1、  突出了重点:在诵读中体味、感悟。

2、  突破了难点:巧用“换字法”,体会“多”和反问句的情感,既避免了空洞的分析,又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3、  体现了特点:抓住了学科与文体的特点,上出了一定的“文学味”。

这是《河中石兽》文章的第二课时,所以文言字词的重点稍有偏颇,但课后有学生问我:老河兵的方法是不对的?突然意识到,我犯了文言文的忌讳,本末倒置,没有扎实“言”,而高屋建瓴地探究了“文”的蕴含。以下是我几点不足。

1、过度预设:第一板块“点译、句译、全文理解”,随着PPT的呈现,看似学生回答得流畅,但是流畅的背后是教师过度预设,这抛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如果让学生借助注释口头翻译,把盲点疑问等标注出来,也许课堂生成地更有效果。“全文理解”,由于时间关系,我也只是用“一段话概括”故事来检测落实,其实这没有真正的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文言文,我们该落实到字词,还是粗略地了解大意?这也是个疑问,也许是家常课和公开课的问题。

2、资料更近不足:“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这是整篇短文的句眼,一个“多”,一个反问句,包含了作者纪昀的情感,对当时社会的想法,然而由于我浅薄的知识,无法理清《阅微草堂笔记》撰写的时代、宋代理学家的特点、乾隆年间的故事,这些都是作者的生活环境,适当的资料更近,有利于学生了解纪昀的情感,“论事”方能全面“知人”。

3、忽视知识序列衔接:初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仍处于低层状态,接受识记文言字词也许比较合理,“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这些也许是他们知识大门敞开所需要的,当然也需注意随文而教的问题;然而,这篇文章,我把后半部分的设计重点放在了体悟上,两次“笑”的不同,论“三类人”的做法,还强行灌输了“表达方式”的内容,初一学生的知识需要和我所教的知识,有一定的落差。

篇10:河中石兽及翻译

沧州1南一寺临2河干3(gān),山门4圮(pǐ)5于河,二石兽并6沉焉7。阅8十余岁9,僧募(mù)金重修,求10二石兽于水中,竟11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12(zhào)数小舟,曳13(yè)铁钯14(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15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16,是非木杮17(fèi),岂能18为19暴涨20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21(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22乎?”众服为确论23。

一老河兵24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25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26(niè)沙为坎穴27,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28坎穴(xué)中。如是29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30,遂31反溯流32逆上矣。求之下流,固33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34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35则36天下之事,但37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38欤39(yú)?[6]

词句注释

1.沧州南: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县。南,南部

2.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

3.河干:河岸。干,岸。

4.山门:佛寺的外门。

5.圮:倒塌。

6.并:一起。

7.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8.阅:经过,经历。

9.十余岁:十多年。岁:年。

10.求:寻找。

11.竟:终了,最后。

12.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13.曳:拖。

14.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 钯,通“耙”。

15.设帐:设馆教书。

16.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寓意。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寓意、规律。

17.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

18.岂能:怎么能。

19.为:被。

20.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1.湮:埋没。

22.颠:颠倒,错乱

23.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为:认为是。

24.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25.盖:因为。

26.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27.坎穴:坑洞。

28.倒掷:倾倒。

29.如是:像这样。

30.不已:不停止。已:停止。

31.遂:于是。

32.溯(sù)流:逆流。

33.固:固然。

34.如:依照,按照。

35.然:既然这样。

36.则:那么。

37.但:只,仅仅。

38.据理臆断:根据某个寓意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39.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

篇11: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

文言文河中石兽翻译

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jǐyún)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翻译: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到底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教书先生在寺庙里设馆授徒,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像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荒唐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镇守河防的老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疏松漂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人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事物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篇12:河中石兽翻译词语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

(年),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拉着,拖着)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里,两

座石兽一起沉了下去。过了十多年,寺庙里的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建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有找到。(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去了,就划着几条船,拉着铁钯,(顺着河流)找了十多里,没有见到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这)非木杮,岂能为(被)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翻译:有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讲学,听说这件事之后笑着说:“你们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指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子里面,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也很疯狂吗?众人信服地把他的话当做正确的言论。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指这个观点),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因为)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代词,代指河水)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像这样)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天下之事,但知其一(表面现象),不知其二(内在道理)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一个老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丢失在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松软浮动,水不能把石头冲走,它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处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等冲到石头(底部)一半的时候,石头一定会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在冲刷,石头又转动,一直转动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很疯狂;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在几里之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内在道理的(例子)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 翻译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及注释

河中石兽主题思想介绍

河中石兽教案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改写作文

河中石兽教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中考复习课件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河中石兽》同步练习语文教学教案

河中石兽及翻译
《河中石兽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河中石兽及翻译(推荐12篇)】相关文章: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2022-08-04

河中石兽的优秀教案2课时2022-09-19

河中石兽教学课件2023-07-14

河中石兽文言文2024-04-03

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2023-10-22

河中石兽原文翻译与阅读练习附答案2022-07-26

现代写“河中石兽”新传2022-08-14

《河中石兽》2023-02-08

河中石兽优质教案2022-05-06

河中石兽原文、注释及赏析2024-02-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