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整理8篇)由网友“徽猷”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摘要:国际社会逐步重视起了绩效评价,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我国财政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和探索,但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不能有效评价财政支出。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财政 支出 绩效评价 评价指标
一、开展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意义
在财政支出活动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财政支出绩效,它对政府配置资源的合理性及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进行了重点研究,也是对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之间比较关系的反映。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从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总体要求出发,科学、客观公正地衡量比较财政支出的行为过程、支出成本及其产生的最终效果,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估,绩效评价方法要求科学和规范,评价标准统一制定
在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能多方面控制财政资金。在财政支出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中都存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它综合评价了财政支出效益、管理水平和投入风险等方面,使财政调控功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安排的科学性也大大提高,也促进了实现财政支持社会的经济目标。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促进了财政支出的规范和依法理财
(1)既能使公共支出透明增加,又能使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提高;(2)对重点项目建设非常有利,能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给运行中的项目,促进了项目管理,对项目的责任感,项目管理者的意识明显增强;(3)财政执法和监督约束效用提高,财政资金监督与管理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大提高;(4)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有效的信息可通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获取,投资风险和短期行为被政府决策者有效地规避,财政资金得到节约,供求矛盾也能缓解,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在我国绩效评价开始的时间还比较短,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国际社会都普遍重视绩效评价,在公共财政教育支出领域,我国财政部门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实践探索并初步取得成效,但不足的地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指标设计过于注重支出分配而忽视了支出后绩效
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管理长期形成了一种传统,财政部门的支出分配情况在实际绩效评价工作中是集中的重点,现行的评价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价。
目前我国财政支出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与执行过程的合规性是现行评价关注的重点,但还没有开始实施或刚刚开始探索支出后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能性评价。如果预算拨款或者对现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是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观念局限的内容,那么真正使用公共财政资源的目的肯定会被误导,只重手段而忽视目的的“文化”、 忽视公众和神化了的官僚思维会出现,社会的真正效率必将遭到损害。
(二)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设计的评价指标
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由财政部门根据通用的财务规则对自己而设立,对自己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反映。
以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为例,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教师总量、学生总量和结构、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量和结构等量化指标等,这些都是主要采用的指标,总的来说这些指标过于简单,只追求了定量化,即使再具体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也不能对现实绩效进行全面客观地反映。几乎没有反映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的根本使命和职责实现绩效,而且还容易以偏概全,对整个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及其支出本身的发展易产生误导的影响。
(三)很难实现绩效预算
绩效预算管理从建立到全面实行需要一个过程,在项目预算中,前期项目论证不科学,在中期又局限于先确定资金再对项目进行论证的现象,而且记录也很少,财政管理上对绩效的关注非常少,过多地存在了合规合法性监督,部门和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不讲绩效、只管要钱的现象,这些问题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着严重的影响,极易造成违规操作,绩效评价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受到了制约。
(四)缺乏约束有力的支出评价结果
目前还没有健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没有法律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不能直接约束到财政资金支出项目中的成绩、问题与相关责任,也没有约束到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的责任人,而只作为了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是成为了有关部门加强新上项目管理的借鉴和,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有着明显的影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只是流于形式。
篇2:海口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
海口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76号)和海南省财政厅有关绩效评价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选择科学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遵循规范的评价流程,对财政支出行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的分析、评价和报告。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关系的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资金使用单位是指预算部门本级或下级具体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
第五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财政性资金、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
第六条 绩效评价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第七条 绩效评价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选择特定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分门别类地进行。
第八条 财政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负责绩效评价工作。
第九条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第十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评价工作,并可选择某些特定对象直接实施绩效评价。
第十一条 预算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本部门的绩效评价工作,并配合财政部门实施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二条 资金使用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并配合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实施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分别为财政部门直接组织实施和预算部门应财政部门要求自行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实施绩效评价时应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组根据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主体不同,分别接受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的直接领导。
第十五条 预算部门财政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既可对基本支出单独实施,也可对项目支出单独实施,还可对预算部门财政支出的整体实施。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
第十六条 财政支出项目分为年度项目和跨年度项目。绩效评价既可对年度项目实施,也可对跨年度项目实施。年度项目应在项目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跨年度的项目既可待项目完成后实施绩效评价,也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年度绩效评价或阶段性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重大项目是指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的项目。
第十八条 重大项目的评价原则上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业委员会和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参加。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加快对我市绩效评价中介机构的培育,营造良好的绩效评价市场环境,积极引导、规范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加强业务指导,使之更好的为绩效评价工作服务。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每年应撰写年度总体绩效评价报告报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依据
第二十一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绩效目标设定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项目单位绩效自评情况以及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财政支出所取得的效益等。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验收报告、预算部门的年度决算报告和审计部门的审计报告等。
第四章 绩效目标
第二十三条 绩效目标是使用财政资金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绩效目标由预算部门商财政部门设定。
第二十四条 绩效目标应编入部门年度预算。
第二十五条 绩效目标应包括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衡量或评估绩效结果的考核指标等。
第二十六条 绩效目标应当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第二十七条 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第二十八条 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合理可行。
第五章 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和评分主体
第二十九条 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办法,主要有目标比较法、专家评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查证法、横向比较法等。
第三十条 绩效评价方法应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由绩效评价工作组在评价工作方案中确定。绩效评价可采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并用。绩效评价可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实施评价时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设置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项目特点和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
第三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间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为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评价时应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评价指标。
第三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指标设置要求,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
第三十四条 基本指标是绩效评价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业务指标、财务指标、评价工作指标和效益指标。
第三十五条 业务指标是反映资金使用单位业务执行情况的指标。财务指标是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的指标。评价工作指标是反映预算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的指标。效益指标是反映项目所产生的效果的指标。
第三十六条 基本指标中业务指标、财务指标和评价工作指标属共性指标,适用于所有的评价对象。效益指标属个性指标,应依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分别设定或选取。
第三十七条 具体指标是在评价对象确定后,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细化后的指标,又可以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第三十八条 定量指标是指可以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评价内容、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定性指标是指无法直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评价内容,需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来反映评价结果的指标。
第三十九条 在绩效评价指标库建立前,具体指标由绩效评价工作组在评价工作方案中设定。在指标库建立后,具体指标由评价工作组在指标库中选定。
第四十条 财政部门应逐步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绩效评价指标库实行开放式、动态化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业务指标、财务指标、评价工作指标和效益指标四者总分均为100分,其下一级指标中各指标的权重由评价工作组在评价工作方案中明确。
第四十二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依据绩效评价对象和评价指标设定的、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主要有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经验标准、通用标准、理论标准等。
第四十三条 绩效评价可以选择一个标准或几个标准进行。绩效评价标准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第四十四条 绩效评价采取评分制,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得分由评分人员给出。评分人员由相关专家、政府工作人员、中介机构人员等组成,并应视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逐步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和人民大众纳入评分人员范围。
第四十五条 财政部门应逐步建立绩效评价评分人员库,加强评分人员的管理。
第六章 绩效评价工作流程
第四十六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四十七条 前期准备阶段应包括确定评价对象、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下达评价通知书等步骤。
第四十八条 实施评价阶段应包括动员和培训、形式审查、现场评价、非现场评价、召开综合评价大会进行评分等步骤。
第四十九条 撰写报告阶段应包括撰写报告、征求意见、修改报告、下发整改意见书、归档备查等步骤。
第五十条 财政部门可以对预算部门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进行抽查。抽查步骤同上。
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五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进一步明确业务指标、财务指标、评价工作指标和效益指标在综合得分中的权重,并依据下列公式计算综合得分:
综合得分=业务得分×权重+财务得分×权重+评价工作得分×权重+效益得分×权重
第五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绩效评价结果分为差、一般、良好和优秀四个等级。
第五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建立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对评价结果较好的,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对评价结果较差的进行通报,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从紧考虑。
第五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针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预算部门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五十五条 预算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十六条 为引进绩效评价监督机制,增强评价工作透明度,财政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五十七条 绩效评价中发现违法行为的,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市财政局应依据本办法制订《海口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及其他相关制度,逐步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第五十九条 各区可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制度、办法,逐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第六十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12月9日起执行。
财政支出的形式和范围
财政支出的方式和途径,分为无偿拨款和有偿使用两种。无偿拨款指财政资金在上下级财政之间的无偿调拨以及财政资金从财政部门向付款单位的无偿调拨以及财政资金从财政部门向用款单位的无偿转移,是财政支出的最基本方式。对于国家各行政管理部门所需要的资金和国有非营利事业单位核定的支大于收的差额,通常采用无偿拨款的方式。有偿使用指以借出财政周转金和财政周转金放款的方式供应财政资金,用于有偿使用的财政周转金除来源于财政周转金收入外,主要以列支财政支出的方式设置和增补。
一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如行政管理、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监察等方面的支出。
二是维护全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社会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如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扶贫等方面的支出。
三是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如水利、电力、道路、桥梁、环保、生态等方面的支出。
四是中国目前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还应有必要的调控,财政也要留有一定的财力,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干预
篇3: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试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文章摘要】我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财政收支规模逐渐扩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财政收支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重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有效的对财政支出做绩效评价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涵义;对策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涵义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按照统一特定的审核规则,根据各项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考核和评定财政支出行为的进程和结果,并且运用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绩效评价的内容之一,及时的绩效评价,一是可以提高财政支出的资金效益,二是促进财政管理的效益,完成预期目标的情况、使用预算资金及管理财务情况、用于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根据实际环境而设定的其他审核项目这四部分构成了绩效评价。
期望的经济结果是否在确认过程中达到了、是否产生了经济性的收益,这是从经济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对经济性收益的审查要特别注意对重要的项目的审查;对财政支出在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问题上是否有帮助进行考察,这是从社会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关注财政支出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上的发展,尤其是要评价财政支出在发展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绩效考核进程,这是从政治方向对绩效评价进行审查。
总的来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财政方向的绩效管理也是如此,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盲点,制度上有漏洞,并且绩效管理仅重视对某些财政支出指标进行监督指导,具有片面性,相应的的经验也不足,但是,财政的资金管理工作的`关键就是必须有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规范、完整、系统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优点有很多,比如政府的财政资金的有效性可以切实、有效的得到提高,交流与监督也可得到相互促进,是各行业的发展强劲的后备力量。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就现阶段而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项很繁琐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起,为了有效作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财政部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我国相关部门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这方面的管理规则,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改善。
(一)是否进行绩效评价还未达成共识
我国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也有了十余年的历程,这个过程对原有的财政管理模式是一个强烈的冲击,但应该看到我国的绩效改革主要仍然停留在绩效评价的科学和规范化上。前面提到过,我国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在发展初期,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评价系统,有些部门不重视评价审核工作,甚至有些单位在考核时搞形式主义,没有正确对待绩效考核工作,审查工作也受到阻碍。
(二)绩效评价的法律还不完善
法律法规的缺乏、不完善,是目前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突出问题。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于是各地各部门不同的评定标准都,标准不规范、随意性也大,考核的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在现在这个法制社会,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很难取得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估是预期成效。
(三)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衡量财政支出绩效评估是否得当的关键需要用哪些指标。财政收入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持续增长的,相应的支出也会增加,于是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在这个方面仍然处于初级和试验阶段,完整、成型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所以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公正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上还无法得到完全体现。由于无法统一执行,尽管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仍然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造成执行性不强。
(四)绩效评价的责任机构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缺少一个权威性的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全国的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有这样一个负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部门造成现在我国绩效评价工作的权责不清晰的问题。政府各管理部门负责执行审核工作,缺乏规范性,宏观监控性也差。
由于标准不一致,各自在负责绩效评价时,无法统一分析评价审查结果,评价很难便难以达到科学公正的效果,从而无法优化配置有限的资金,资金利用率低下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进行统一管理,宏观调控是必然之举,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绩效评价责任人不明晰的状况。绩效评价的执行力不强主要还是由于不够重视引起的,得不到高层的监管,基层更不重视,各环节的负责人在评价审核时的目标也不明确,更多的工作只是形式主义,只是建立档案保存,完全是敷衍了事、应付检查,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对我国财政政策的顺利开展和我国公共事业的顺利进程造成不利影响。
(五)缺乏完整的数据库支持
审核的准确预测及彻底执行需要充足、正确的绩效考核的信息数据库。收集各项考核数据,在便于对历史情况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下期评价的预测及开展方便也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在进行前期评价审核工作时,也没注重数据的积累,导致历史数据库不完善。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专业的绩效评价机构
为了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最大效用,我国财政相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形成完整财政绩效体系。此专业机构作为执行绩效评估的主体,在统一管理本机构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工作的同时,兼顾管理审计、人事等其他各部门的工作绩效评估工作,也要发挥好协调、配合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同步开展工作和及时获取各机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信息。为了避免因为集权而引起的办事效率低下和部门之间争夺权力,绩效评估工作还需要全力引入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监督。提高整个财政支出评估工作的效率、公正性以及准确性,高效率地促进财政收支目标的完成。
(二)建立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构建指标体系应该参考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公认的基本标准,还需要遵循基于可比性、重要性、相关性等达成共识的原则。严格遵照财政收支活动中“投入-过程-产出-效果”这一缜密的逻辑关系,进行科学完整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多维的指标体系。通过这种方法建立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更有效为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做好准备。
(三)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同时在第一时间将结果反馈给相关机构的有关的负责人员,从而提高工作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保证我国财政支出工作的有效进行。整个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是对中国财政支出效益结果的总结和验证,是对评估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工作成就的有力佐证,更重要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结果将直接运用到人民代表大会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流程中。所以提高和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约束力,这必然成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整个财政支出绩效工作的改革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各环节中绩效评价的法律和制度建立
完善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是一项多维的庞大的体系,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如今,最迫切的是需要一整套法律规范和制度来指导和维护国内与财政支出相关的绩效考核的整个制度体系。做到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有效性、权威性。另外,为了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创造一个良好运转的实施环境,保证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发挥最大效用,达到预期目标。
(五)建立和扩大高效率的绩效评价范围
一切以业绩为评价、一切以目标为导向是绩效预算模式的核心,权、责、利对等是它的特点,同时也要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措施。因此,要想消除过去极度重视产出而忽略实际效益的评估问题就只有通过有效的绩效预算,实行绩效评价模式。
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财政资金效益,绩效预算的内控功能就必须得到高效率地发挥。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方面国外拥有先进的管理实践和经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我国财政支出的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适合本国、符合实际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要的信息储存系统和信息操作平台,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得到巩固和扩大,各项财政支出工作得到严格监管和控制,财政支出的收益得到多角度、全方位地保障。
篇4:浅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浅析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论文
众所周知,预算绩效管理注重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过程中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深入,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要看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唯有如此,才能完善财经制度,逐渐形成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1 制约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瓶颈因素
制约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基层单位绩效评价管理处于起始阶段,还未形成较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基层单位和部门领导对绩效评价管理了解不多,因此,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各单位财会人员对绩效评价认识也存在误区,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价只是年度开展的例行任务,不积极配合。近年来,部分部门单位绩效自评报告质量不高,没有认真阅读相关指标,更谈不上分析研究,不认真收集、核实相关资料,不按指标要求规定内容进行;更有甚者,一些部门单位在上级财政部门组织的绩效评价小组检查时,未按要求准备好完整的材料;部分单位和部门在上级财政部门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后,仍不加以重视,使得绩效评价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1.2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评价结果质量不高
很多地方财政部门尚未设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专门机构,难以抽出人力对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绩效评价管理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也难以进行有效总结,无法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和相应技术规范,不能做到有创意的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管理需要掌握项目业务情况、财政财务知识、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的评价人才,而事实是专业人员较少,现有的从业人员缺乏评价经验,对资料的审核不够准确,取证不到位,以至于绩效评价结果失真。财政支出类别多,涉及诸多行业,评价指标须适应各类支出的'不同特点,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绩效。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还不能满足从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等方面进行评价的要求,影响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性。
1.3 机制不建全,应用不到位
现阶段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大多作为各有关部门文件资料保存,评价结果基本停留在找出问题、反映情况层面,缺乏跟踪调查机制,与各部门预算安排的关联度不够,未制订详细的绩效目标报送、审核和批复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作用。加之绩效评价体系不尽合理,评价水平不高,导致评价结果的认可度不高,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2 提升绩效评价管理实效的策略
要想提升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绩效评价管理工作要想出实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地方财政部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形式,宣传绩效评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事业单位领导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力促各单位和部门按规定程序和方式,向社会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更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加强对各单位绩效评价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交流学习,定期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绩效评价专题讲座,聘请专业人员选择项目试点评价,在实际案例中进行业务培训。
2.2 建构管理体系,强化监管
编制预算时,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编报绩效目标。财务部门在申报预算时要根据自身职能、发展规划等情况,测算资金需求,报送绩效目标,其绩效目标要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并且明确、清晰、可衡量。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报送的绩效目标和所需资金的合理性,对不符合要求的,要退回申报部门进行调整,符合要求后方可纳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构建绩效运行监控管理体系,定期采集绩效运行的数据和信息,扩大数据来源渠道,相互验证,并建立事后惩罚机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定期汇总、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形成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报告,防止预算执行偏离预期绩效目标。
2.3 建立评价标准体系
以计划为标准。事先制订科学合理的目标、计划,在实际评价中结合其目标、计划进行评价。以历史数据为标准。收集市、评价部门或同类部门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各类指标的历史水平,并以此为基准确定绩效评价标准。以经验数据和常识确定标准,由财政管理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根据长期的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管理实践,分析研究得出有关指标标准或惯例。采用行业标准,收集所涉及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制订该行业评价标准,逐步建立标准数据库,并根据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标准库。
2.4 构建评价反馈,应用管理体系
制定规范、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包括方式选择、程序设定、评价指标设定以及评价标准选择、评价结果运用等制度规范,逐步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构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体系,表扬绩效评价好的项目,并在预算安排中给予继续支持;通报批评绩效评价中发现问题、未达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并在预算安排中,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调减预算。相关部门要针对绩效评价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整改建议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整改,并按时上报整改情况。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提升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正视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篇5: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内容摘要:财政支出绩效评体系,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借鉴美国和澳大利亚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方法,按照本土化的理念,提出了一套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在评价方法上,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探索的十几种方法,形成我国特色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原则上,遵循相关性、经济性、重要性和可比性等原则;在评价主体上,分为负责绩效评价的政府机构、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专家组和社会公众三部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评价两个部分;在评价指标上,分为子系统层、要素层、状态层、变量层和指标群等五个层次。通过上述分析,力求使本体系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根据这一指示,财政部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强化预算改革力度,提高预算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本课题的目的,就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就财政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若干建议。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近来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中的目标与结果及其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些理念融入预算管理中,使政府预算能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政府的行为进行内控,并通过这种内控,保障政府目标的实现,提高政府运行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与市场的协调能力。
从操作层面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它的根本意义更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的职能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正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有着这样的功能,因此,如果仅仅从财政的角度来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很难全方位地反映财政支出的实际效益与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以财政部门为主体,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配合而形成的管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一项制度。
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再加上支出绩效呈多样性的表现特点,既有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多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社会效益,而且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长短期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长期以来,财政部门一直无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进行衡量。而这一“盲点”,恰恰是减少资源损失浪费、提高效率的关键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是要把“不可衡量的事”变为可衡量的,确定政府的职能、财政支出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步骤,在给定目标的前提下寻求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法
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一般包括:制定明确、合理的公共支出绩效目标,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实施考核与评价,并把绩效评价与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形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进行了各种探索,再加上经济理论界的研究,目前,形成了如下几种比较主流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但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一般情况下,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支出项目不宜采用此方法。
2、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该方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
3、综合指数法,即在多种经济效益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该方法目前被我国多个部门采用,评价的准确度较高、较全面,但在指标选择、标准值确定及权数计算等方面较复杂,操作难度相对较大。
4、因素分析法,将影响投入(财政支出)和产出(效益)的各项因素罗列出来进行分析,计算投入产出比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5、生产函数法,通过生产函数的确定,明确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借以说明投入产出水平即经济效益水平的一种方法。用公式表示就是:Y=f(A,K,L…),其中Y为产出量,A、K、L等表示技术、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生产函数法不仅可以准确评价综合经济效益,而且对评价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但函数关系的确定较为复杂。
6、模糊数学法,采用模糊数学建立模型,对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将模糊的、难以进行比较、判断的经济效益指标之间的模糊关系进行多层次综合评价计算,从而明确个单位综合经济效益的优劣。
7、方案比较法,主要用于财政项目资金管理。首先评价各方案有无经济、社会效益,然后,对各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事前估算,并根据估算结果进行方案选择。
8、历史动态比较法,将某一类支出或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其历史上的变化及效益波动情况,既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也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其效益差异的成因及改进方向。
9、目标平价法,将当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水平与其预先目标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此方法可用于对部门和单位的评价,也可用于周期性较长项目的评价,还可用于规模及结构效益方面的评价。
10、公众评判法,对于无法直接用指标计量其效益的支出项目,可以选择有关专家进行评估并对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以评判其效益,适合于对
公共管理部门和财政投资兴建的公共设施进行评价,具有民主性、公开性的特点,但应用范围有限且有一定模糊性。
在这些方法基础上,各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其中,对我国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有美国和澳大利亚。
美国的财政支出评价包括部门绩效评价和项目(program)绩效评价。在的预算中,美国管理当局制定了一项简单的评级制度,根据成效计分卡标准来评价联邦机构执行总统管理议程的工作成果。管理及预算办公室(OMB)负责评价各机构的绩效,每个季度管理及预算办公室评估各机构的工作进展状况以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同时对各机构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及进一步完善措施等问题做出详细的评论。成效计分卡标准的运用为衡量部门绩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使各部门的工作结果具有可比性,计分结果促进各部门努力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绩效。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方面引入了项目评价体系(Program Assessment Rating Tool,下文简称PART),设计了PART调查表,PART调查表的最初草案是在5月发布的,总统管理顾问委员会于7月10日通过定稿,7月16日正式发布使用。管理当局计划每年对大约1/5的联邦项目进行评级,到所有的项目都将使用PART。PART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评价项目的目的及设计、战略规划、管理、结果和责任,包括那些不是项目或机构可以直接控制但影响项目或机构的相关因素。美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各部门制定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管理及预算办公室和各机构一起选定可以有效反映项目目的、项目优先权的绩效衡量指标,根据这些目标和指标来评价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确定项目的绩效。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是在至财年开始酝酿推行以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公共支出预算改革,至财年正式实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将年度绩效计划中的绩效指标与本财年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绩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未完成的绩效计划目标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措施,与以往年度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等。澳大利亚财政支出效益主要是通过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现与否来体现的,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事实上成为澳大利亚政府的财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环节。澳大利亚公共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部门事业发展目标(outcomes)绩效指标和部门产出(outputs)指标,前者用于评价事业发展目标是否实现,后者则由联邦专款绩效指标和部门基本支出绩效指标构成,联邦专款绩效指标用于评价联邦专款的分配使用情况、对实现战略目标的贡献以及专款分配的政策等,部门基本支出绩效指标主要是用于评价部门基本支出的使用情况。澳大利亚财政支出的绩效指标设计既兼顾了政治、社会、经济等不同的标准,综合考虑了长远、中期和当前效益以及直接和间接效益,同时也注重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通用可比性。他们的指标设计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方法的确定
上述几种方法,各有利弊。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在建立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时,只能选择一种主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是某个国家已经成熟的经验,也可能是对几种方法的重新集成。如果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就很可能在制度设计上出现漏洞。因此,必须在分析上述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方法。
本文认为,上述各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发达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之上的。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全部照搬,显然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与已经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们主要存在着如下三大差距:
1、我国作为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个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财政制度,都与这些国家(以及这些国家所形成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着差异。
2、我国以儒家文化为底蕴、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文化背景,都将使我国在绩效的理解、绩效程度的确定、绩效评价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差距。
3、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基本上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体系,在货币流通、信用考核乃至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绩效评价体系打下了充实的基础。而我国,首先,知识经济刚刚起步,全国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金财”工程在20才进行正式建设阶段。由于缺乏数据共享体系,我国财政系统要准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准确把握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难度极大。其次,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准确衡量成本和产出,这需要一套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政府会计核算方法与实施绩效评价所必需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最后,我国财政干部的知识结构,还缺乏利用计量办法对财政工作进行定量管理的知识体系。这些都制约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国情,本文认为,要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必须在充分借鉴别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特色的方法。
四、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经过系统分析,本文拟从如下几个方法来建立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一)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
基于我国的现实条件以及改革发展目标的需要,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并推进部门预算制度的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要应从两方面进行:
1、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即评价部门预算的总体绩效
设计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出发点是政府职能,根据国家战略规划,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机构运用财政资金所要达到的成果目标,制定恰当、详细的衡量标准以检查各机构的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
从我国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来看,对政府各机构的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范围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务信息管理;
――资源配置绩效管理;
――公务员业绩管理;
――财务质量管理。
这四个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政府机构运作效率的方方面面。通过评价,可以获得政府各机构、各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的相关信息,加强政府责任制,并有效激励各机构完善其内部管理、根据评价结果迅速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
2、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评价,即对各个具体项目的支出绩效进行评价
除了一般的政府机器运行经费外,政府一般都通过具体项目的执行,来实现其职能。通过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不但可以检查监督项目支出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而且可以识别问题的所在,分析项目支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原因,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同一领域的其他相似项目进行比较,清理交叉、重复的项目,重新有效分配资金。
根据我国政府项目的特点,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
――逻辑标准;
――管理标准;
――成果标准。
通过对上述三大标准的评价,来衡量项目支出的目的设计合理性、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等,从而确定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二)确定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及标准
具体设计应根据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并遵循如下原则:
1、相关性原则。是指衡量指标与政府部门的目标及项目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不能因为容易收集就使用,例如投入或产出的衡量相对容易,但与项目成果目标的相关性存在问题,单纯的投入指标或产出指标就不能很好地反映项目的实际影响;
2、经济性原则。是指指标的选取要考虑现实条件及可操作性,数据的获得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收集信息;
3、可比性原则。是指在具有相似目的的项目之间有共同的指标,不同项目之间的衡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4、重要性原则。是指根据指标在整个体系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指标。
绩效衡量指标体系一般都要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指标,可以避免单纯追求成果而忽视效率或单纯追求效率而不顾成果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的是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而体现政府职能实现程度的相关指标,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政府部门,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指标的扭曲行为。为了防止这种信息的扭曲,就有必要在指标的设计时,考虑各种指标的相关性,使整个指标体系内,形成一种内部制约的关系,从制度上杜绝数据造假。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城市用电量与GDP有着正相关的关系,如果把这二个指标摆在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之内,就很难造假。
但由于财政支出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而社会效益的量化,一直是财政核算中长期解决不了的技术性难题,如:在计算各项指标与绩效目标的具体相关系数,判断某项投入或产出对最终成果的贡献率等,目前我国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加之制度基础的不完善,可能导致指标的滥用,带来与指标设计初衷相反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评价时,还需要尽量克服这一难题。
第一,对不同指标设定不同的权数,权数应该是相对固定不变的,由于项目的特殊性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权数进行一定的调整,更准确地突出项目的关键因素,但是调整应该在评价前进行,以免造成被评价单位操纵权数、提高评价分数的结果。
第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由于成果方面的量化指标较不易取得,单纯依靠数量指标不能反映支出绩效的真实情况,而且可能对工作产生误导,所以在定量分析的同时应根据特殊情况进行一定的主观评价,或通过调查反馈等方式尽量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第三,合理确定绩效评价的标准,对于可以量化的指标都应该有一个标准值,标准值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有其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值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和国内外实践中公认的标准来进行测定,当前在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同行业比较)、纵向比较(与以前年度比较)、与预期目标比较来确定支出绩效。
(三)确定评价主体
本文认为,为了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主体应由三部分组成:
1、负责绩效评价的政府机关
我国财政部是负责政府公共支出的综合部门,主要职责应该是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制定和发布相关政策、实施指南和技术规范等,组织评价,综合利用评价信息改进预算管理、提高决策能力。
2、具有专业判断能力的专家组
由来自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主要负责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协同政府部门确定指标、标准,对各部门的支出绩效进行分析。
3、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则是对政府机构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财政支出的分配和使用是否有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反映社会公众的需要,支出绩效的评价过程中应该通过调查获得公众的满意度信息,检查支出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公众需要。
(四)配套的改革措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整个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由它“单兵作战”,独自推开,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什么时候出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出台时与哪些财政配套政策相协调,财政改革与政府职能规范化呈怎样的关系,在该方案出台前,需要对财政专业人员进行怎样的培养,等等,都是在建设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中所必须考虑的。
五、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模块分析
为了和财政其他绩效评价体系(如财政收入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风险绩效评价体系等)配套,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融入整个财政绩效评价体系范畴,本文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总体系,在这总体系之下,又细分了两个分体系:一般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一)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总体上分为五层:
第一层:子系统层。一般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总体系的第一子系统层。
第二层:要素层。是各政府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提高绩效的基本内容,包括政务信息管理、要素配置绩效管理、公务员业绩管理和财务质量管理等系统。
第三层:状态层。是指能体现每个子系统特征的状态结构,一般而言,状态层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我们按静态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层:变量层。采取可比、可测的变量体系来具体描绘状态层的含义,从而度量这个状态的绩效。
第五层:指标群。由于财政支出的复杂性,各要素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指标群里,我们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指标选择。为了提高指标核算准确度,我们又把指标群细分为三个层次。
要完整地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测算和分析工作。本文仅仅是提供一种思路性的建议,因此,全面建立这五个层次,尚显过早。为了说明问题,本文每五个层次中,分别选择了一个项目,进行细化分析。
通过对第五层次“指标群”相关系数的测算,并通过科学的计算,确定每一层次中,各大状态体系的权数,最终可以计算出某一一般预算支出的绩效。根据计算结果,再按以下程序进行评价分级,根据分级的情况,来确定对这部分预算支出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并进而为下一次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从而最终实现建立财政支出绩效预算的目的。
(二)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
一般讲,项目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包括了绩效评价体系、专家支持体系、公众监督体系等几个部分。而其中,绩效评价体系,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其权数来讲,都是最重要的。如在某些科技型项目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分析体系、总结考证体系(其功能实际上就是绩效评价体系)中得出的结论,就占了整个管理体系的70%以上。因此,可以这么讲,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管理的质量。
根据我国项目管理的特点,本文认为,整个项目管理体系,应包括三个过程(如表六所示):
一是综合评级过程。该过程主要是根据绩效评价体系、专家支持体系和公众监督体系的各项考评结果对项目支出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级。评级分数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而那些没有合适的绩效衡量指标或没有收集到绩效资料的项目则会被评为“结果未知”。其中,绩效评价的分数占最大比重,这一项的得分是根据各个项目在实现逻辑标准、管理标准和成果标准方面的程度综合而定的。
二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选择过程。该过程是根据综合评级的结果重新确定各项财政支出的管理方式。由于产品的公共性程度不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方式也不同,方式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和效益。根据上述综合评级结果可以认识到政府原有管理方式的合理与否,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定位、分类,可以分为政府提供和市场提供两大类,在政府提供的方式上,主要有三种情况,政府全额拨款,政府主导、市场辅助型,市场主导、政府辅助型。
三是信息反馈过程。最后一个过程就是信息反馈,也就是把绩效评价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的过程。
这三个过程,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其中,政府管理方式选择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对于整个项目管理,意义重大。但由于本文重点在于分析绩效评价体系,因此,不作具体分析。本文的重点,就是根据我国政府项目运行的实际,设计出一套可操作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这套体系的意义更在于评价当前我国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状况,有利于各部门合理确定各项目的目标、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等,为今后的预算管理改革提供基础。
为此,按照“逻辑合规、管理有效、效益明显”的原则,本文把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分为为如下五个层次:
第一层:子系统层。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总体系的第二子系统层。
第二层:要素层。是根据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确定的衡量目标完成情况的标准,包括逻辑标准、管理标准和成果标准,这三个标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每一标准下还有其相应的构成要素。
第三层:状态层。是指能体现每个子系统特征的状态结构,一般而言,状态层可以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特点,我们按静态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层:变量层。采取可比、可测的变量体系来具体描绘状态层的含义,从而度量这个状态的绩效。
第五层:指标群。由于财政支出的复杂性,各要素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在该体系的指标群里,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六、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评价体系的推开还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评价内容中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合理与否尤为重要,绩效评价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通过各项绩效指标的评价来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确定与各部门及各项目相适应的预算。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侧重于提供一个基本思路,并引以为玉。
篇6:县财政局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县财政局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总结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xx年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川财预〔20xx〕44号)要求,开江县财政局高度重视,成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组,及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厅布置的绩效评价工作任务。现将我县20xx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总结如下:
一、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全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有36个:其中省级财政安排民生保障、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行政运行四大板块中选择2个项目,具体为创新驱动及新兴产业发展资金80万元、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共计380万元,由财政厅负责组织评价;县级财政评价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城乡一体化调查、永兴镇革命老区道路建设项目等34个项目共涉及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行政运行类等领域,资金总额达到46710.62万元。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取得的成效
(一)绩效评价范围更广,资金量更大。
20xx年全县绩效评价项目涉及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类、行政运行类等领域,相对去年增加18个,绩效评价范围更广,绩效评价金额为47090.6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34476.45万元,同比增长270.25%。
(二)人大财经委开展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效果明显。20xx年我县人大财经委相继对县交警队、县房管所、县扶贫移民局等开展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制和预算决策机制,合理配置政府的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责任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目标,部门和单位更清楚地了解财政支出所要取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其职能和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通过绩效评价,考核部门和单位绩效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用财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门和单位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管理水平有效提高。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对财政支出的科学性、效益性、管理水平的评判,建立和完善项目投资、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有力地推动了各部门、各单位对项目的科学论证与规划,健全了项目资金的核算与管理制度,改进了资金使用管理方式,促进了部门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理财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不到位。部分部门对绩效评价不了解,对绩效管理的意义认识不清,尤其是对“效”的理解不够,还停留在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上,而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效益和效果方面。
(二)缺乏绩效评价专业人才。目前我们干部队伍的知识体系还难以适应绩效评价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要求,同时,我县还缺少具有较强公信力的中介机构和专家,要实现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困难还比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快绩效管理理念转变。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财源有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绩效评价作为财政工作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与“参与式预算”一样是我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亮点和趋势。能打破原有“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的管理模式,财政部门在财政管理中,要把绩效评价贯穿整个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始终。
(二)进一步加快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确立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绩效评价为核心、制度建设为保证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一是发挥部门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部门是项目执行主体,理应承担绩效管理的责任。二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能,树立绩效理念,将绩效评价与部门预算资金的安排、部门责任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及领导离任审计挂钩。三是改进决策机制,发挥政府及其部门履行职能的绩效目标在决策中的导向功能,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稳定性。
(三)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支点环节。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支出项目和项目资金数额大或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深入开展绩效评价。二是不断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县级横向联动、部门自评和财政部门再评价相结合的市级重大项目评价长效机制。三是探索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的财政绩效管理。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逐步从事后评价延伸到事前、事中评价。并将各环节评价结果与当期财政拨款跟踪管理及下年预算编制直接挂钩,形成互相制约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新机制。
(四)进一步探索多类型绩效评价方式。坚持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建立各部门自我评价、财政综合评价、绩效审计评价为一体的绩效评价机制。由于财政支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财政支出评价工作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必须有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因此,绩效评价工作离不开专家和社会中介等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积极参与,促使绩效评价工作向纵深发展。
篇7: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
一、概述
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74880.00亿元,预算数为执行数68509.39亿元的109.3%。公共财政支出分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等24项支出类型,并且其中绝大多数财政支出又分为中央本级支出和对地方转移支付两种支出方式。在24项支出类型中,除了商业服务业等支出、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三项公共财政支出的预算数低于去年的执行数,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未做出预算外,其他20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都相比于20的执行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见表1)。而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数额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更加满足公众的需求,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是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是指根据公共财政的目标设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将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资源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使用、管理并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督和评估,实现公共财政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过程与活动。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以结果为导向。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更加注重公共财政支出的效果,更加注重满足社会需求,以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而不仅仅以投入作为评价指标,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入。二是将中长期预算具体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中长期战略性目标通过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细化,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鼓励创新和节约。由于预算的基层管理者掌握更多关于财政支出的信息,能够促进支出预算的实现,因此应适当加大其裁量权及对其的激励措施。四是注重科学化和民主化。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管理不再只是财政部的职责,而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参与。
二、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管理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改革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机构更加健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等,但是在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显著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
一方面,虽然对于绩效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传统的投入控制性预算管理理念仍占有主导地位,“重投入、轻绩效”的传统观念仍没有改变,很多公共部门及人员仍然认为财政资金只要按规定使用就可以,其使用效率或者社会效益与自己无关,对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对于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绩效评价上,未处理好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出现舍本逐末的问题。
(二)法律制度尚未建立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地方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没有统一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而财政部印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作为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其中也只是对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绩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等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地具体的执行制度不同,缺乏统一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三)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充分
绩效评价机制不够合理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地方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差别大,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有待考究。评价结果也仅仅作为反映问题和情况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真正与下一阶段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及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加强公共部门管理有效地衔接起来,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四)缺乏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和完善不是单一的改革,需要其他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但是,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公共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尚未与公共部门人员绩效挂钩,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人大、审计部门和纪检部门的合作力度不够等。
三、我国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对策分析
(一)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把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即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和结果而不是只重视投入贯穿于财政预算管理的始终,运行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管理、事后有评价的管理系统。通过管理系统的不断循环运作,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的目标、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管理的流程再造。通过不断强化公共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彻底打破“重投入,轻绩效”的传统观念。
(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法律制度
我国至今沿用的仍是1995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在大程度上仍有计划经济的色彩,法律中的部分条文和内容并不适合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为了推动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需要把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内容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当中,同时提升财政部所颁布的《政府绩效管理办法》的法律位阶,使得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有法可依。
(三)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预算管理要想成为制度化和常规化的工作,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保障,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使其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过程中更加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二是将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目标进行量化和细化,进而实现财政支出预算资金使用的绩效化;三是完善财政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使得绩效评价有标准可依,有程序可以遵循;四是实现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以“制度保障,结果导向”为原则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四)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只是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而且可以作为下一个预算年度良好的起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评价结果的充分利用:一是建立绩效管理数据库,通过数据的上传和传递,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共享;二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各个主管部门通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完善;三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开和公示,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四是将评价结果与下一阶段的预算挂钩,激励各部门实现财政支出预算的绩效化。
(五)加强各项配套改革的实施
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不是某一个部门或修改某一项政策就能实现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改革相配套。一是要完善会计制度,把权责发生制作为统一的会计基础,建立完善的复式预算会计制度。二是加强组织内外部协调。预算管理改革不只是财政部门的职能,还需要与人大、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及预算单位的合作与监督,保证绩效管理的规范化。三是加强财政支出预算分配方面零基预算制度的应用,注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四是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强对公务人员的绩效评价。
四、结语
传统的“重投入,轻绩效”的计划经济观念在我国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中根深蒂固,打破这种传统、实现财政预算方面的绩效管理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促进配套改革的实施,把财政支出预算方面的改革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不能仅仅把这项改革作为一项简单的事情来看待,要对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有足够的重视,并且要有足够的决心做好绩效管理工作,攻坚克难,通过对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的推进,逐步形成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邓毅.绩效预算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天津市财政局监察局.构建绩效预算管理体系:财政预算与绩效捆绑的视角[J].财政监督,(11).
[3]宁旭.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
[4]马蔡琛.论阳光财政视野中的公共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03).
[5]马强.公共预算制度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3).
[6]Roy T Meyers.公共管理经典――面向绩效的新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8: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预算会计改革论文
一、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
(1)目标和定位不符合绩效评价。目前,财务预算会计,收集整理政府的年度财政资金使用和收入状况,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会计,从而对政府的财政监督提供信息。在会计目标核算中,并没有全面涉及到政府实际的资源状况等。
(2)政府的负债反映缺乏全面性。在反映政府的负债中,可能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风险,比如:没有付清的国债利息、社会保障基金未来负债等,在预算会计体系无法完整地反映存在的各项债务,导致各种贝才政风险的产生。
(3)缺乏绩效评价基本的费用信息。在我国的政府预算中,主要是记录当前的预算支出,由于政府部门有很多连续性投入项目,没有绩效评价的费用信息就使得这些项目的成本和费用难以体现出来,降低了考查公共产品的产出情况的时效性,最终无法正确衡量政府绩效的高低。
(4)缺乏全面真实的预算会计报告内容。目前,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收支的现金流情况,而没能体现出政府对资金的使用率以及对其所持有的净资产的使用情况。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主要途径
在预算会计改革中,需要结合我国的经济体制规律,才能顺应预算改革的趋势,遵循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标准,促进我国预算会计中会计信息的整合。同时,管理者要想做好管理工作,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运行情况,并掌握单位的财务运行情况,然后结合相应的收支标准,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在计体系当中更好地体现出真实全面的财政绩效评价以及财务信息等。
(一)不断完善预算会计体系
在目前预算会计双重导向的改革的背景下,最关键是发现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完善预算会计体系,重视预算编制。首先分离出之前预算会计承担的财务会计职能,加强对政府财务会计的建立。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政府成本,应该不断建立政府成本会计制度,各施会计的重要职能。因此,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记账基础,收集全面的信息,制定不同的报表,为宏观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全面的预算信息,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1、加强对预算会计的重新规划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遵循《预算法》规定,反映政府的实际工作情况,在预算计划所规定的范围内,运用财政资金,以实现运用目的。目前,最重要保持政府财务报告与对应的政府预算的一致性,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政府财务报告需要收集真实的信息,进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补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明确政府的受托责任,提高政府的工作执行能力。
2、完善政府财务会计
政府是财务会计的的工作主体,可以全面收集资产、负债管理、筹集资金、政府绩效等多种信息。为了实现以上各个信息的收集整理,政府财务会计可以指定一定的责任制,严禁资金的混乱使用,实现转款专用,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针对那些可以确认的税收项目,应该在预计期间就尽快确认;在政府的日常运营支出中,可以采取实耗法确认当期的运营性物资支出;不断完善跨期摊配会计程序等。在此期间,应该不断确认各个会计期间的服务消耗;遵循权责关系,在会计期间不断确认各项款项。
3、完善政府会计管理系统
健全的政府会计系统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政府的综合管理水平,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将会计信息贯彻于政府经济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中,从而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预测决策、规划设计、责任考核等工作。政府在进行全面的管理改革时,必须对公共部门的成本、项目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分析,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4、非财务信息类型
财务信息不能完整地体现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履行状况,因此,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以协助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政府业绩,对政府工作效率作出合理的评价等。多方面的影响信息,将会协助信息使用者掌握政府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充分理解政府活动性质等。现政府财务报告与传统预算会计报告存在的最大区别是:增设业绩成本信息和影响信息,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公共绩效管理的绩效导向。
(二)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
1、政府财务报告
在政府财务报告中,首先需要完整反映政府受托责任的财务信息。第一是提供预算情况信息,公共财政资金管理的关键工作是要求,政府遵循《预算法》的有关规定,逐步提高财政预算的规范性,提高政府资金的安全性。第二,提供国有资产产权构成、保值增值、收益权等方面的采取信息。第三,政府要不断完善采购制度,完善采购中的财务信息,提高采购工作的规范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第四,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而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则关系到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同时又是主要的政府基金,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应该充分体现在此基金相关资产运行情况。
2、政府财务报告附注
政府财务报告体现出了政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所以说,在撰写财务报告时,必须将预算与执行情况结合起来,让有关人员一眼就能看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在财务报告附注以及财务报表项中应该不断补充预算执行情况,具体说明对财务状况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政府财务报告应该提供系统性的财务信息,还需要通过统计报表以及其它形式提供反映社会治安、公民素质等非财务信息。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预算会计改革中,应该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内容,针对政府部门预算会计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不断采取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建立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财务报告制度等有效的预算会计改革途径,以促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 会计学论文
★ 会计学论文范文
★ 会计学论文题目
★ 学前教学论文选题
★ 论文选题参考
【试论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整理8篇)】相关文章:
基于3E原则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探析论文2023-07-02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论文题目2023-06-24
毕业论文题目2022-08-22
优秀新闻论文选题2023-04-02
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2023-05-28
护理毕业论文选题题目选择2024-02-21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论文2023-08-16
班主任管理的论文题目2024-01-27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