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时间:2022-10-01 07:37:5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整理10篇)由网友“收起小桌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篇1:第十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

4.2.10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 :《作业 本》P70[67]

篇2:第十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

第十一册工程问题应用题

4.2.10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作业本》P70[67]

篇3:第十一册几倍求和应用题

第十一册几倍求和应用题

一、现场观察背景和目的:

1、样本

学校类型

年级

学科

课型

班额

教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学历

职务

农村示范学校

数学

新授

42

26

6

大专

老师

2、教学变量控制:

本节课是某一天参加昌化片青年教师比武中所上,课时计划40分钟,实际共用了41分34秒,授课中有20多位老师随堂听课、观察,基本反映了自然情景下的教学。

3、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探索、交流讨论,掌握几倍求和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解答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学会解答综合算式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4、观察目的:

(1)借助于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技术,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特点,评价得失。实践反思,促进观察者被观察者的专业成长。

(2)对教学时间的掌握,教师提问技巧,小组活动,语言互动进行专项分析,提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建议,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组织活动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前后知识,能力上的转变情况,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和教材的全面把握。

5、主要观察技术的选择:

(1)逐字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程序表;

(2)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表;

(3)课堂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4)课后师生反馈意见表。

二、观察结果记录及分析

表(1)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表

老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学习

总教学时间

学生回答

管理方面

时间

7分0.8秒

19分20妙

3分10秒

11分56秒

41分34秒

占总时间

17.16%

46.51%

7.62%

28.71%

100%

表(2)课堂教学过程霎时间分布表

引入课题

实践探索

交流分析

知识运用

课堂总结

时间

6分06秒

8分27秒

15分1秒

10分59秒

1分21秒

占总时间

15.2%

20.5%

36.8%

25.6%

2.9%

表(3)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引入 课题

1、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   你们知道我们临安哪“三宝”吧?

(2)   你们知道我们昌化最有名的哪“一宝”吗?

(3)   你能说一说你家去年山核桃的产量吗?

(4)   你能算算你和某一家一共有多少山核桃吗?

学生回答:

“茶叶、笋干、山核桃。”

学生回答:“山核桃 。”

学生踊跃报出自己家去年山核桃的产量。

个别学生回答。

采用“山核桃”的话题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乡土知识。

同时出示几张采摘山核桃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图片,字编例题。

(1)   今天,老师这里也有两位同学家里去年山核桃的产量.请看幻灯片:

把82千克山核桃装一袋,张明家有一袋,李四家有五袋。

(2)同学们看到这几幅图,根据以下条件,你想提哪些问题?

张明家去年有山核桃82千克,李四家去年的山核桃是张明 家的5倍,

学生看图.

学生回答:

A:张明家有多少山核桃?

B: 李四家有多少山核桃?

C:张明和李四家共有多少山核桃?

D:张明家比李四少多少?

E:李四家比张明家多多少?

因为数学本身源于生活实际,又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我采用身边熟悉的问题设计成数学题。一是能让学生容易理解题,二是让学生懂得我们身边也有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实践探索

尝试解决

1、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1)   请各组交流解决以上同学们所提的问题。

(2)   老师巡回指导,适当提示个别小组。

2、交流讨论,找寻方法。

(1)   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

(2)   老师对个别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

3、根据小组意见,归纳总结列出解题算式。

4、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重点看一下这儿C问题,你还能有其它的方法吗?

5、再一次讨论,寻找不同方法.

请同学们来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我把重点放在了第2、3种的解题思路的引导.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问题。

(同学们都很投入,大家算得很认真.)

2、学生交流意见,

根据题意和图示想出解决方法:

A:张明有82千克.

B:李四:82×5=410千克

C:张明和李四:82+410=492千克

D张明比李四少多少:

410C82=328千克

……

(1)      张三家有82千克,李四有5个82千克,把它们加起来 就是一共的。列式:82+82+82+82+82+82=492

(2)      根据李四家是张三家5倍,可以先求出 李四家有多少千克,再加上张三家的82千克,是一共的。列式:82×5=410千克410+82=492千克

(3)      张三家有一个82,李四家有5个82,一共有6个82,

列式:82×6=492千克

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思考。

不同的学生思考 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让学生大胆说,自由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交流评价

深化探究

1、教师让学生说说刚才三种解法中哪一种最好,为什么?

2、让学生自由站起来说说自己小组的意见。

3引导和帮助学生说清楚自己表达的意思。

4、教师随即出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再比较得出结论,究竟哪一种更易让人理解。

(1)   问:如果问题是“李四家的山核桃比张明 家多多少千克”该怎么做?

(2)   老师再次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指导个别小组讨论。

(3)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讨论,探寻方法。

2、学生交流意见:

学生认为第二种好,因为要求李四家和张明 家 一共有多少千克,就要先知道李四家有多少,张明 家有多少,然后把两家的加起来就是一共的。这样想,意思清楚明白,使人听了容易理解。而第一种和第三种如果没有图帮助理解,很难理解。

3、认为第二种好,根据第二种可以直接把李四家的减去张明 家 的,容易理解。而一、三种想法一下子不容易理解。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要总结出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得出补偿贸易掌握的解题思路。

四知识运用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一个数学应用题:

今年小红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5倍,爸爸和小红一共几岁?

(1)   要求学生理解题目后,独立完成。

(2)   老师个别指导学生如何解答。

(3)   指名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

2、课后几个练习题

书本P121页

学生自由读题目,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要求爸爸和小红共几岁,必须知道爸爸今年几岁,通过条件知道爸爸是小红的5倍。

可以求出:

7×5=35岁

因为小红的年龄是已知的,所以35+7=42岁,爸爸和小红共42岁。

学生独立练习.

给学生一题目,把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转变成一个身边抽象的数学问题, 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年龄“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我们的数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课堂总结

1、师生谈话:你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样的应用题吗?几倍求和的应用题。

2、教师总结谈话:你以后能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吗?

3、课后疑问: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还有D、E两个问题你们还能用其它方法解决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几倍求和的应用题。

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学会总结归纳。

过度到下节课所上几倍求差应用题

课堂教学分析

1、本节课的目标定位:

本节课的目标是学生通过字编题,交流讨论等形式掌握几倍求和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其中难点是例题中82这个已知条件在解答过程中使用两次,要引导为什么使用两次,使他们学会用综合式解答应用题。

2、教学特点的分析:

(1)   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使学生看到家乡的山核桃一下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明白我们身边就存在着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本节课让学生采用“自编自解“方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老师直接抛给学生。使学生能独立分清数量关系并且根据数量关系编应用题,其实在编应用题过程中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应用题间数量关系。老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3)对于数学过程流程分析,本堂课在教学过程流程中从引入课题→实践探知→交流讨论→深化探究→巩固知识是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适合学生的学习。

课后学生和听课教师反馈

课后,对全班42位学生作出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选项

人数

所占百分比

1、你喜欢这堂课吗

A喜欢

36

85.7%

B比较喜欢

4

9.55

C无所谓

2

4.8%

D不喜欢

0

0

2、你喜欢上这种小组合作,实践探索的学习方式 吗?

A喜欢

38

90.4%

B比较喜欢

2

4.8%

C无所谓

2

4.8%

D不喜欢

0

0

3、你对上课内 容掌握了吗?

A很好

30

71.4%

B较好

8

19.9%

C一般

3

7.2%

D不好

1

2.4%

4、这堂课你最感兴趣是哪一部

A引入新课谈话

10

23.8%

B看图编题

13

31%

C小组讨论

9

21.4%

D一题多彩

6

14.3%

E解决实际问题

4

9.5%

从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很喜欢上这堂课,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和对老师的表现都很满意。学生对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编自解、 一题多解等方式的学习比较喜欢。

课后对20几位学生中、12位老师中进行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项目

较好

一般

不好

课的总体印象

75%

25%

教学目标定位

25%

68.75%

6.25%

教学目标体现

93.75%

6.25%

主动探索思想体现

6.25%

62.5%

25%

6.25%

基础知识表现

12.5%

87.5%

老师的表现

11.8%

65.8%

22.4%

学生的表现

20.8%

65.5%

12.3%

1.4%

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1)     引入课题情境比较好,作为临安昌化土特产山核桃是我们家喻户晓的问题,非常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2)     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     学生活动过少,老师讲稍微偏多,即可再放开些。

(4)     巩固练习部分可再多一点时间,以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知识。

从调查总体来看,在课的'总体印象,、目标定位、目标体现、基础知识、学生参与情况这几方面来看,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都认为较好。有的认为当“双基”掌握后还必须有一定题量的练习.把前面讨论,交流时间还好压缩一下.

执教者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这堂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优点:

(1)     引入课题很切合实际,我采用谈话式、拉家常、询问家里山核桃的数量,这关系到学生家里的事,所以积极性很高,有的多的几千斤,少的十几斤,大家有说有笑,一下子活跃了气氛,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有助于后面的学习。

(2)     实践探索,一题多解部分能够充分发挥的积极主动性,小组合作讨论,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学习,参与讨论,一题多解可以发挥学习的多问思维的分析能力。

(3)     设计的例题和巩固练习题适合学生的能力,前者例题采用学生身边熟悉的山核桃为例,比较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并掌握,后者慢慢从身边实例转化成抽象的年龄数字问题,让学生从直观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

不足之处:

当学生在讨论一题多解列出了如下算式:

A、82+82+82+82+82+82=492(千克)

B、 82+85×5=492

C、82×6=492

我在肯定计算式都有各自己的算理后,在讲解算理过程中,没有进下分析算理的思路,讨论的还不够到位。

篇4:第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第十一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P104~105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学、收集资料、交流所学,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最后达到知识的内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的应用思想,并结合想关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篮球吗?最近,美国NBA的比赛非常激烈,以下是火箭队与活塞队比赛中场休息时,老师收集到的一组数据。(课件出示)

队    别

投篮次数

命中次数

火箭队

25

15

活塞队

20

13

请你们说说,这两队,哪队的投篮命中率比较高呢?(学生猜测)

教师补充出示命中率:现在你能一眼看出哪一队的命中率比较高吗?

队    别

投篮次数

命中次数

投篮命中率

火箭队

25

15

60%

活塞队

20

13

65%

说一说:“火箭队的命中率60%”是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数吗?

(学生展示自己从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并请学生试着说说所

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师:生活中,这样的'数还真多呀,那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名字呢?

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百分数(出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交流合作

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师:刚刚同学们举了很多生活中的百分数,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

请同学说一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师逐一出示,请学生口答)

A)         老师新买的衣服,标签上写着百分之百棉。

B)          亚培婴儿奶粉上标注着蛋白质含量大于百分之十七点五

C)         育才学校教职工中,女教师占百分之八十。

师:从以上的例子,大家讨论、总结一下――什么是百分数?

学生讨论汇报,得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师: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

2、                    现在你们已经认识了百分数,那你们会读、写百分数吗?

教师口述,学生写,请几个学生板演。

A;将教师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写出来.

请学生说明怎样写.(注意百分号的写法,必要时,师范写)

B:写出:百分之二十七和一百分之二十七

提问:这两个数写出来为什么不同?

3、                    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师:百分数与分数除了读、写法不同外,他们之间还有其他的秘密吗?

[选一选,填一填:      27%     

       ]

A.          我校合唱队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B.           一根绳子,剪去(   )米。

说一说:分数与百分数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是一个分率,不能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在表示具体的数时,它的后面可以写单位。

三、          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                    想一想,说一说,题中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a)              期中考,我们班的及格率是100%。表示_________;

优秀率是88%.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b)            修一条路,已修了50%.表示________________

c)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评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比增长9.1%,表示________________

d)            育才学校**班女生比男生少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                    辨真假。(打手势)

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一批米吃了 吨,也可以写成37%吨……( )

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

六年二班男生占全班的40%,女生就占60%……( )

3、自己写一个百分数,并用它说一句话

四、总结反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用百分数说一说,这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多少?上这节课,你“快乐”“紧张”“遗憾”的情绪各占百分之几?

五、布置作业

1、                    收集至少5个生活中出现的百分数,并说说它表示什么意义

2、                    调查: 逛商场时,经常会发现“20%off”“30% out”的标幅,这是什么意思?

思维训练:根据我们的钱币(一角、五角、一元、两元、五元、十元)

说说(  )是(  )的( )%。 看谁的答案多。课后反思:

篇5: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第十一册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的例1和例2,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 是多少?

(2)6的 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 ,吃了谁的 ?(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 ,是吃了100千克的 ,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 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 = ´  =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小林:

?米

小强: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 是多少,即求 的 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1

1

(米)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米

小强:

小林: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 是带分数,把 化成假分数 ,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练习五的第1~4题。

篇6: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

1、六年级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公园里有杨树36棵,柳树60棵。杨树棵树比柳树少百分之几?柳树棵树比杨树多百分之几?

3、一件衣服原价230元,现降价30元出售,降价了百分之几?

4、师傅加工零件180个,比徒弟多30个,多了百分之几?

5、学校十月份用电276度,比九月份节约了24度,节约了百分之几?

6、把一块边长2m的正方形玻璃切割成一个最大的圆形,面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

7、 一个长方体木料的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如果把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8、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6小时后到达乙地。原路返回时只用了5小时,时间减少了百分之几?速度提高了百分之几?

9、一个圆的半径是5cm,如果半径增加20%,面积会增加百分之几?

10、A品牌电脑现价2700元,比原价降低了300元;B品牌电脑现价3800元,比原价降低了400元,,哪种品牌的电脑下降的百分比多?

篇7:第十一册复习圆周及轴对称图形

第十一册复习圆周及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分别说出从1

――9的值。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2、概念: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环形。弧、圆心角、扇形。

3、必须熟记: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画法。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公式

4、求圆的半径r

已知直径d,求半径r           已知周长C,求半径r

5、求圆的直径d

已知半径r,求直径d             已知周长C,求直径d

6、求圆的周长。

已知半径r,求周长C           已知直径d,求周长C

7、求圆的面积。

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8、求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9、求扇形的面积

10、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和扇形的圆心角n,求扇形面积。

11、求扇形的圆心角。已知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r扇形面积。

可以这样理解:扇形面积是它所在圆面积的几分之几,360度的几分之几就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二、作业:课本第131页10――11题。课本第135页19――26题。

篇8:第十一册统计

第十一册统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学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再课件演示秋天风景)

这么美的秋天,你们想不想走出学校到外面去看一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将组织二年级同学去杭州游玩,去什么地方好呢?校长委托我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2. 师:你们想去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地方都想去,学校听取了部分同学的意见,选择了四个地方。(杭州乐园、动物园、宋城、未来世界)并课件演示这四个地方的风景

你觉得去哪个地方比较好,为什么?

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到底听谁的好呢?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举手、排队、师提示用符号表示)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想去的地方,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调查结果是什么?

小组长汇报(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方格里用自己组表示的符号记录。

小结:刚才同学们出现了这么多调查记录的方法。用画△、○、√的方法来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汇合成了全班的调查情况。形成出游情况统计图、统计表。

师: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去这4个地方的人数吗?

教师在图旁边出示数字坐标。为了图的美观,我们还可以在格子里涂上颜色,师示范涂法.并将统计表填完整。

5.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

师介绍:其实我们刚才的活动是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统计(板书)。用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图,用数字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表。

6.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次秋游,你对老师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提出建议。

师:这次活动可以建议你们的老师带你们先去这个地方,下次可以再去其它的地方。

(三)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师:刚才我们通过统计,对游览的地点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们选择在什么时间组织这次游览呢?

今年十月份的天气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十月份的天气情况。

教师出示去年十月份的天气情况记录。

使学生理解记录图表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思。

要想知道这四种天气在这个月里各多少天?用到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

学生独立填写天气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展示汇报。

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你觉得十月份的天气怎样?天气这么好,比较适合出行游玩,所以一般我们都选择十月份去秋游。可以让你们的老师在十月份选一天带着你们去参观游览。

(四)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都很出色,老师有一颗大五角星送给你们,相信大家会越来越棒。

篇9:第十一册仙人掌

石景山小学  蒋新华

教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3.了解仙人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解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的奇特的植物,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篇10:第十一册仙人掌

顽强                 奇特

尤其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回忆第一课时了解的部分内容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仙人掌的特征呢? (出示课件 ,全班一起回忆。)

不怕恶劣的环境

自我保护

再生力强

花朵鲜艳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悟情)

1.        仙人掌给你留下的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        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呢?

(1)          出示课文第一句“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2)          对比读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仙人掌,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学生能感受到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嘿”字,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3)          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解决“嘿”的读法。

(“嘿”在生字表中的读音为一声,在此处因为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不同,声调可以有所差别。通过朗读,使学生悟到更能表达赞美之情。)

3.        从哪方面你能感受到仙人掌是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请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画一画重点词句、写一写批注。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

4.        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先告诉大家你是从哪方面感受到的?再简单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很可能没有按照课文的顺序谈感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言安排学习的顺序。)

第一方面:不怕恶劣的环境

朗读重点句:对于生活环境,似乎它从来就不讲究,任你什么硗瘠的泥土,它一扎下了根,似乎就在快乐的叫喊道:“这地方好得很,你就瞧我在这里繁荣生长吧!”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谈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出自己的感受

(2)          出示课件(一株仙人掌在硗瘠的 泥土上生长,绽放着艳丽的花朵)

如果它有语言,会向人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想像一下。

(学生谈自己的想像,对仙人掌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3)          同学们像想的太好了,这句话你们已经理解的很深刻了,你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这句话,一定读得很好。(出示朗读重点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          指名读

(5)          你们都能把快乐地叫喊读出来吗?咱们一起试一试。师生对读(学生读仙人掌的话)

(6)          我们要是不看着书,你站起来快乐地叫喊,再加上手势,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得更好。(学生背仙人掌的话,教师读前边的语言)

第二方面:自我保护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学生朗读时“什么野兽”“什么害虫”的读法,比较,找到最佳读法。)

(2)          全班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3)          指名读。

(4)          把自己的感受读一遍给同桌听。

第三方面:再生力强

朗读指导层次

(1)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2)          教师范读,学生评读(“不”“落地生根”为评读的重点)

(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4)指名朗读

(5)          这样顽强的奇特的仙人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多好呀!把这部分背下来。(学生练习背诵)

(6)          谁来背?要是带着感情就更好了。指名背。

(7)你们还想背。那好,老师起头,你们看我的手势,一起接着往下背,带着感情更好。

第四方面:花朵鲜艳

朗读指导层次

(1)          (看课件,激情。)仙人掌开花,有的一株上开一朵,有的开几朵,还有的甚至要开十几朵呢!

(2)          现在你们再来读这部分,一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3)          指名朗读

(二)感悟课文的写作方法(读中悟法)

1.        这篇文章与以往学过的状物的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浏览课文,勾画拟人句

3.        汇报所画的句子

4.        文章用拟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5.        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它”换成第一人称“我”。你们说一说应该带着什么感情?(自豪、骄傲)

6.        同学们喜欢哪方面就换人称地朗读哪方面。

7.        指名读一方面

8.        全班合作读全文,分别指名4名同学换人称读四方面,其他同学读开头一句和“历代的人们…….”一句

9我们在生活中虽然不可能成为一株人掌,但是……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仙人掌地精神;

但是,我们可以做像仙人掌一样的人;……)

9.        文章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为什么还要写松柏、梅竹、莲花、篱菊呢?

(在对比中更能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              10.那我们就一起来赞美仙人掌!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读出赞美之情)

三、语言训练(在积累、运用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1.出示“仙人掌,嘿,这真是(       )的植物!”从课文中选择一些词语、句子填在括号里来赞美仙人掌。(鼓励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表达出对仙人掌的赞美之情)

2.        运用这个句式,从收集阅读的有关仙人掌资料中选择词句或内容,再来赞美仙人掌。 (根据学生的发言,让学生简单介绍介绍)

四、在作者的眼中,仙人掌尤其值得赞美,在你的眼中也一定有值得你赞美的植物,赞美它的什么品格呢?留给同学们思考,在下一节课的作文训练中,再来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期期末考试题参考

六年级数学第十一册期末的试卷

莲塘小学学年第十一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第十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美术第十一册教学工作计划安排

小学十一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第十一册复习圆周及轴对称图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
《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第十一册百分数应用题复习(整理10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1-05

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2022-11-24

人教六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10-22

第六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2-09-06

三上数学教学计划2023-02-07

数学学科第十二册教学计划2022-04-29

小学数学教师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5-30

三年级上册苏教数学教学计划2022-05-06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03-23

六年级作文教学计划2023-05-2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