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书范文(合集17篇)由网友“Pink输出”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根书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根
这个国庆节,我们一家回了一趟家乡——梅州。
我们一家都是客家人。
客家人纯朴、好客,客家围屋独特、古朴。经过大约七八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回到了这片故土。
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深吸一口,空气仿佛比任何一处地方的都要清新。天空更是蓝得不像话,好像被某个调皮的孩子用蓝色颜料涂了几笔似的,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
在城市里是极少见到这样的天空的。城市的天空大多是灰暗的,死气沉沉的样子,让人瞅一眼,觉得寒意满满。
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树下,老树吹下来的枝条抚摸着车顶,一副慈爱的样子。
我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和食物,连最小的孩子也提着一双鞋子。
走过一段上坡路,来到一个宽阔的场地,那便是我们家的前院。
我们家安在比半山腰还要矮一点的地方,尽管不高,但还是可以一览低处的风景。
我们一群人,闹哄哄地进了厅堂。正在沙发上喝茶的叔公,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得差点把茶杯都摔了。
“来到了也不说一声,我下去接你们呐。”
“我看您还是坐在这喝茶吧,万一帮我们拿个什么东西把腰闪了可不好。”
“就是啊,我们多大了,早就不用您帮我们干这干那的了。”
“行,咱不说了,我说不过你们。来,喝茶。要喝啥,尽管说。”
“普洱吧。”
“好嘞。”
小憩一番,我们起身去园子里摘木瓜和柚子。
此时,瓜快要成熟,露出了青色的小脸,还有黄色的花。摘瓜可不是一个容易活,我就没这个力气。所以,我只能蹲在附近的草地上看着他们,时不时帮忙把新鲜的瓜般回家里。
几个人摘瓜摘得累了,回去屋里休息了。剩下的,就去摘柚子。
柚子成熟得快,黄澄澄的,挂在树上。一棵树上有好多个柚子,把枝条都压得低到了地上。
柚子园离家远,我每次抱着两个柚子,在这路上来回奔波,汗湿透了衣裳,可以挤出水来。
我们是下午才到的,收拾完行李,摘完了瓜,忙活了一大阵子,天色也渐渐沉了下来。我们也坐下来慢慢品尝着甜甜的略带一丝酸味的红柚,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远处隐隐约约能看见几家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青白色的,飘荡在天空中。还有几位大婶在呼唤自家的孩子,声音此起彼伏。
我看看表,快六点半了。望向远方的那角天空,夕阳慢慢地沉入西山,从一开始的一个火红的圆饼,变成了半个,最后只剩一个尖角了。
这时,附近的一大片天空都染上了红,像一团火,熊熊燃烧着,烧了云,烧了空气,烧了人们的心。
夜晚,我们搬来几张小凳子,坐在房屋外纳凉。
月亮躲在云层后面,忽隐忽现,散发出淡淡的月光。
轻摇蒲扇,欣赏月色。偶有几个人路过,唠嗑几句家常。
“吃了没?”
“吃了。”
“你们呢?”
“吃了。”
“慢走啊。”
对着月色,朦朦胧胧,我仿佛看到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我心中流淌。家乡,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我们就算离家再远,也总不会丢下家,去远方流浪。因为我们知道,家,只有一个,并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最大的慰藉。我们总能在家里,做最真实的自我。
篇2:根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的故乡位于祁连山北麓,是一片山水相依,河滩广袤的乐园。虽然土地并不美丽富饶,人们生活也不殷实富足。可我们的童年生活却也丰富多彩,乐趣无穷。80年代初,我的故乡和所有西北农村一样,物质还比较贫乏。可许多生于70后的孩子,却也无拘无束地在清贫的大自然里,获得了不少的乐趣和甘甜的记忆。比如放学归来扯猪草、沉砂池里去洗澡、农忙季节拾麦穗、沙枣林里捉迷藏、村口小溪洗衣裳、、春天河滩捡石头 。等好多的逸闻趣事。
故乡,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南北紧邻祁连山脉视觉可见,由西向东逐渐开阔无垠。而且,一条从西向东的千年河滩广袤绵延,盛产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鹅卵石。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家乡好多地名也取得很有意思。在河滩的南岸,据山脉延伸程度的远近,依次取了,五沟湾、四沟湾、(三四沟交界处是著名的西营水库)三沟湾、二沟湾、头沟湾等地名。而我的家乡,却刚好里山稍远些的开阔地带,故名“西营。”(在父辈少时,有名的西营镇)
在河滩北岸,由远及近依次取名为;何家湾,康宁乡、龙泉村,丰乐镇、等地名。呵呵,这样的地形位置,大自然慷慨地赠与了人们好多修渠造坝,砌墙盖房的天然石料。
所以,好多人家盖房修院,地下几层都是在河滩里,沟沿边捡拾的石头,由手艺高超的师傅们根据石头的大小形状完美组合勾缝砌成的。就是这些个沉甸甸的貌不起眼的石头,打造了家乡人们房屋的强硬地基,也节省了不少拓土块,买砖瓦的劳力和成本。
其实,大多数的时候河滩接近干枯,一眼望去,寂静的河滩里大小不一的色彩各异石头,倒像爬满了数不清的吃饱喝足的牛儿羊儿,安详富足。只有在秋季或者山洪暴发的时刻,站在河岸上才能一睹水流湍急,波浪滚滚,震耳欲聋的壮观与惊险。这个时候,大人们是格外嘱咐小孩子不能接近河滩的唯一理由。(危险)
若是在平日里,在一眼看不到边的河滩里,我们小孩子捡拾石子的乐趣,似乎比现在的孩子偶然在路上捡到百元大钞的心情更加美丽。有一首的歌谣;“西营街,石头街,丫头子上来比娃外。”(外的意思是,女孩子能干,纤巧的意思)或许多少也能反映出家乡石头多,女子奇的特色。
小时候,恐怕我们每个的女孩子兜里,都有几颗精心寻觅而视如珍宝的鹅卵石。也许,你不曾知晓。那一颗颗洁白如玉,大小不一的圆溜溜的鹅卵石,是我们扒拉了多少颗大大小小的石头,不顾烈日雨淋、蛇虫叮咬才寻觅到的珍奇宝贝啊!
有时候,运气好的时候,也许真能捡到上好的粗玉石料。记得我家里曾有一块爱不释手的深绿色石头,胎质细腻温润,放在阳光下还能隐约透亮。那时候,不知玉石的价值,也没有那方面的经验,所以就当作一块特别的石头把玩而已。后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不在了,我为之惋惜良久。
离开家乡后,关于石头的故事和记忆,似乎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和脑海。可在每一次梦境里,那片河床上,那些个大大小小多的数不清的石头,却依旧那样鲜活生动。还隐约听到;“西营街,石头街,丫头子上来比娃子外的歌谣。
篇3:根
回到故乡,已是中午,我在老屋旁的水塘边徘徊良久,目光与水塘里的芦苇对视着,那些青翠欲滴、柔嫩修长的芦苇,把我带回了纯真美好的少年时光。
我的故乡在里下河地区,频临黄海,沟河纵横,密密匝匝的芦苇丛是这里一道最平凡不过的景观,它有点像竹,细细的,长长的,长着疏散的绿叶,随着气候的流动,写着季候的印象。
初春,尖尖的苇芽就在冰冷的沟河中钻出,芦苇像是如许的一支画笔,点缀了翠绿的春天。到了初夏,尖尖的苇叶以最朴素和平凡的打扮,将故乡的绿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眼望去,那一丛丛、一簇簇肆意生长的芦苇,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成为单调的水面上一道颇具韵味的风情。
故乡的秋天,最美的地方就是河流的两岸了,清爽碧绿的芦苇,一棵棵挺拔而立,丛中的苇鸟在啼唱,轻灵灵的声音带着水韵,连那洁白如雪的苇花,都高兴得伸开紧缩的身躯,随风自由地飘飞起来。
生长在海边的孩子,谁不爱芦苇呢,我当然也不例外,每到端午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总是一边帮大人们打苇叶,一边把打下的苇叶折叠成小小的苇叶船放在河面上,让它随着河水轻轻地飘向远方。
最有趣的就属在芦苇荡里捉迷藏、打水仗了,茂密的芦苇荡正是藏身的好地方,几岁的孩子,露着身子光着腚,由于天长日久阳光照射,孩子们的肌肤几乎和苇叶一样呈青紫色,躲藏在芦苇荡里,不易被发现,浅浅的河水溅在脸上,浑身上下被芦苇的叶子划出一道道血痕,我们竟全然不顾,躲藏在芦苇丛中,想找到伙伴的最好办法那就是聚精会神地倾听哗哗的流水声了,谁在芦苇荡里走动,谁就极易被发现。
秋风乍起,芦絮飘飘,芦苇荡又平添几分景致,雪白的芦花开遍整个河面,那随风飘散的芦花像是洁白的棉絮,在半空中飘来飘去,有的落在树枝上,有的落在河面上,也有的落在行人的身上。时有几只白鹤从身边飞过,一声声清脆地鸣唱,在芦苇荡里穿梭。那时,顽皮的孩子们这时就更不安静了,有的学苇鸟啼唱,有的做苇哨吹,喜欢争强好胜的孩子们,相互不服气,谁的手里拿的芦花多谁就会当上一回孩子王,大家兴致颇浓,一个个跟在司令的后面,跑来跑去,勇敢的孩子手里拿着一支支芦花带头从桥上往水里跳,有的还变换各种姿势,真有点像高台跳水运动员。
对于故乡,我是离别了太久的游子,芦苇还是当年的芦苇,而我已不再是当年的我了,心里涌出一股浓烈的乡愁和忧伤,眼前那一簇簇芦花在向我微笑点头,也似乎在注视着我、劝慰着我、开导着我。此时我想,人的一生,多像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芦花,开了,谢了,谢了,开了。
风,从河面上吹过,芦花在微笑,笑声是那样的轻盈、憨态、可亲。这一刻,我真想跳进河里,去拥抱芦花,一如拥抱我儿时亲爱的伙伴。我突然想起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语:你是在芦花下长大的孩子,芦花里有你的影子,你无论走多远,飞多高,都不要忘记家乡的这片芦花呀。我记住了父亲的嘱托,不由得俯下身子,采下一支芦花拿在手中。
那晚,我在芦苇花的陪伴之下安然入梦,我睡的是那样的深沉香甜,一如儿时的我,睡在故乡的怀抱里!
篇4:根
白城,这个平静的城市,是我的根。
席摹容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里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她因思念故乡而滋生乡愁,但我心中满怀的是对故乡的一片赤诚的爱。
我的家乡白城市风光独特,八百里瀚海景色怡人,生态美,美在自然,贵在原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如诗如画:春天辽阔草原,骏马奔腾;夏天蓝天碧水,仙鹤起舞;秋天茫茫苇荡,百鸟啼鸣;冬天千里雪原,江上捕鱼。
我的家乡白城还有风景迷人的向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58.2亩。区内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潋滟的湖泊,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绿浪翻滚的蒲草苇荡,牛羊亲吻着草地,鱼虾漫游于池塘,渔翁、牧童、炊烟、农舍……构成了组秀丽的田园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这里更为迷人的是鸟类,各种珍禽258种,其中仅鹤类就有6种。目前世界上仅有的1500只一级保护珍禽丹顶鹤中,就有60多只在这里生息、繁衍,为白城增添光辉,续写秀美。向海以它独特秀美的草原风姿饮誉中外,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与向海遥相呼应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犹如一对姊妹,婀娜多姿,竞展风采。那里重点保护的也是湿地和鸟类,那儿周围有人高的金黄芦苇,在料峭的春风中有节奏地摆着,真有些海浪的味道。偶尔的一两声鸟叫会使你与自然更为贴近,有融为一体的感觉。在这里,你可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月亮湖位于大安市内,湖面纵横200多平方公里,碧波荡漾,一望无垠。月亮湖的形成有着悠久历史和动人传说,据辽史记载:“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三月,长春河(洮儿河)渔儿泺(月亮泡),其水一夕有声如雷,越沙冈四十里为陡(发生地震),”造成一泡水相连弯形湖泊,因两地形似弯月,蒙古语称为“撒兰纳池”,即日月池之意,汉语管“月亮泡”。今日的月亮湖风景十分迷人。春天,各种鸟类飞禽到这里定居,各种野花竞相开放;夏秋时节,看朝阳的光辉,夕阳的秀美,天地水溶为一体,仿佛置身海边,令人流连忘返;冬季,白雪皑皑,庞大的捕鱼场面,更为壮观。
五间房水岛乐园,也是一个使我们玩得开心的好地方。这里水域面积20万亩,自然形成了32个岛屿,环岛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栖息各种鸟类。水岛乐园内青杨钻天,龙柳垂地,林荫下小木屋错落有致。岛上容纳了百余人的歌舞餐厅,霓虹灯闪烁;游人可轻歌曼舞,独特风味的鱼宴,也可使游客一饱口福。
听了这些,您是不是急不可待地想到我家乡——白城了呢?
这些历史遗迹,诉说着蒙族的彪悍,动人传说,编织了人类最美好的企盼;江河纵横,一方水土养育着200万各族人民。
蓝天白云青草地,红霞碧水百鸟鸣。这就是我的根——白城。八百里瀚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白城。
篇5:根
昨天朋友送我一本陕西文学,里面的一部分诗文跟故乡有关,那熟悉的山名,村庄和河流,亲切的乡音乡味,游子对故土的眷念和依恋,勾起了对故乡的点滴回忆。
打麦场上的火热忙碌和踏实,月光下哧哧磨镰刀的声音,村子里的鸡鸣狗叫,下雨天打娃打老婆的场景,冬天里的老碗会,婆娘女子娃纳底子织布纺线的唧唧呱呱,雨天里玉米拔节的声音,热闹的四八会,听戏时磕的用报纸包着的瓜子。此刻脑子里纷纷拥拥的都醒了过来。
嗳,开始乡愁的时候是哪一天呢?什么时候开始对乡音听也听不够了呢?
也许就是在远离故土浪荡了很久以后,在知道痛,体会到无奈,有了一点人世的阅历以后。心底里自然泛起的那一寸一寸的甘甜,一丝一丝的眷恋。逃离、回归,一个一个的游子走着同样的道路。乡愁,流淌在血液里,丢不掉,割不断,忘不了。任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时机一到,破土,芽生。哪有你自己什么事情。
乡愁如酒,时间越久远就越醇美厚敛。头脑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物事。时间,真是个好东西,沉淀下烙有个人印记的故乡记忆,当初的过程里,谁又会知道哪个会留下,哪个会忘记?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故乡了,一万个故乡就有一万张面孔,一万个记忆里的故乡也折射不出故乡的全貌。
故乡还在,却不是记忆里的故乡了。老一辈的人几乎没有了,相继到老墓地里作了伴,新一辈的碎蛋蛋娃他们不认识我,把我当成了客,同辈的远嫁的打工的,也是再聚不齐了。老屋子久未住人,在一群平房楼房的包围里瑟缩的像一片冬天的叶子。门前高大的桐树上喜鹊窝还在,里面还有咔咔的叫声,燕子早不安家了,连令人害怕的马蜂窝,也不见了影。只有蜘蛛网和灰尘多了厚了,后院里的门斜了黑了,院墙薄了低了。
有一天我在一片迷茫里忽然想起奈娃娃的事来了,小时候常常会站在家门口对着东边的远处大喊,总有个声音在回应,你喊什么他就喊什么,乖的很,那声音又不是你的原声,新鲜好玩的很,大人们就说那是奈娃娃在喊哩。奈娃娃?奈娃娃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要跟我喊一样的?这问题曾困扰我很久,也迷恋了很久,后来上学了就知道那是回声了,知道了也就再没了吸引力。现在,即使能喊出来,也是不会再有搭腔的了。
一次在城市的出租车上,迷迷瞪瞪中在楼群里瞅见月亮的影子,再要仔细看的时候,流动的树木楼群遮遮掩掩地只能看到一片半片的,回到住的小区,特意去楼间的路上去看,哪里又有它的影子呢?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月亮,那时候的月亮真清亮真美呵,我在写作业的间隙里抬起头,那绕着月的云也是那么美呵,变幻着不尽的花样。我常常就看呆了,想象着月亮该是有魔力的,赐给我一双千里眼,好看到老师在做什么,出什么题目,考试的答案,呵呵,我就不必黑黑明明的学习了,也能让老师表扬喜欢,在同学面前显摆逞能。而现在,有多久,我没有仰头张望了呢?即使童心发现,那时的月与云又去了哪里了呢?
荒木经惟说,庞大的过去如同母亲一般,是乡愁也是感伤的泉源。我说,故乡是记忆里的记忆,是这一个时间段里回不去的上一个时间段。时间泼水不进,只余下我们在岸边一遍一遍把过去反刍,而岁月,还在前面走着,走着。
篇6:根
我爱花,我爱叶,我更爱那无私奉献的根!
谁会想过,是谁真诚地为那些花、叶提供养分,是谁无私地给它们增添活力呢?
啊!就是它——根!深潜于地下的根。那无人注意,无人观赏的根。一棵大树,需要根,没有根它就会倒下;一株小草,需要根,失去根它就会枯萎。为了花,为了叶,根默默地向下延伸。它没有什么奢求,只是在默默地奉献着。
啊!无私奉献的根!你真伟大啊!
篇7:根
根
根“好人真是有好报啊!”
“对啊!对啊!做了一辈子好事总算熬到头了,听说,那老头被他儿子接到美国去了呢!去美国?那就是去享清福啊!恐怕这老头就要在洋人那里安享晚年了。”邻居家的大婶一脸羡慕的嘴脸。“就是!有清福不享,谁还回这破地方呆着啊!”邻居乙附和着。
原来,邻居家那位满头白发,一大把洁净的白胡子的爷爷被出国在外的儿子接到美国去了,我们都叫他白爷爷,他是一个和蔼、爱孩子的孤寡老人,由于帮助了一位年轻人,好像什么很重要的事儿吧!反正后来,老爷爷就稀里糊涂地认了一个干儿子,还稀里糊涂地被接到美国去了,邻居都很是羡慕,但就在大家感叹他的福气时,他却奇迹般地回来了。
走了不足半个月,让众人始料末及的是:老人竞又搬着行李回来了,众人纷纷猜测:是不是那干儿子嫌弃他了?但看着老人满面春风的.样子,却又不像,到底是怎么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依旧和人谈笑风声,那些八卦的大婶儿终于按捺不住了,便问道:“老头儿,你怎么这么快回来了?是不是你儿子嫌弃你了!”老头一脸坦然地说:“不是,他对我很好啊!前些天,他还带我参观了美国的好几个地方呢!是我自己要回来的。”“你还回来这破地方干啥呀?放着清福不享。”老人乐呵呵地答道:“这地方是破了点儿,但这是我土生土长的土地,树没有了根就不会生存下去,而我就像那树,这里才是我的根啊!”大婶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篇8:根
根是什么?根是植物用来吸收营养并起着固定作用的;植物都有根。
小树怎样才能长得枝繁叶茂?花没有了什么就不能存活?小草怎样才能遍布大地?都是根。绘画课时,老师告诉我们树根其实很大很粗,如果把树连根拔起,树根比树冠要大得多。为什么树需要这么多根呢?这时因为:第一,根起着固定作用,如果很少很细的话,风一吹,树就倒了,只有把根往底下扎才可以长的茂密;第二,吸收营养,这是植物生命的第一保证。
根对于树是如此,朋友对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
一个人如果没有朋友,那么他就好比是一棵没有根的树;如果只有极少的朋友,那么他是一棵根很浅的树;如果有一大帮朋友,那么他是一棵把根扎的很深很广的树。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亦然,朋友是我们的根,我们也是朋友的根。朋友有难我们也应全力相助。
社会就是森林,人就是树,朋友就是根,只有多交朋友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篇9:根
根博园要算是我们开化游顶顶难忘的一个景点了,试想一下,身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世界里,处处都飘散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多美妙啊。
走进根博园的大门口,一扇巨大的用根雕成的“福门”迎接着我们,哇,有二丈多高,真是千年老树根哇!
我们高兴地走着,一路上,有好多精美的根雕伴着我们,最令人难忘的是一个被大师雕成干部模样的根雕了,干部正在喝茶,边品边翘起大拇指:“你们这儿的茶真好!”“谢谢夸奖!”旁边用树根雕成的老农好像也在说话。我聚精会神地在一旁看着,身临其境。
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条长廊,上面写着三个大字“自然阁”。进了自然阁,一股好闻的木头清香飘进鼻子,四周很黑,陈列在窗台上的根雕都显得古老极了。自然阁里的艺术品都是小巧而精致的,我最喜欢的是一条龙,这条龙雕得栩栩如生,愤怒的大眼睛圆睁着,两只前爪扑向我们,后半身藏进云里,真是活灵活现,非常逼真。
接着,我们来到了精品室,这里的根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个个都是精品,最令人难忘的是一尊叫“一团和气”的罗汉根雕,非常精致。他的头摸起来特光滑,特舒服。我们摸呀摸,久久不离去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地方!
篇10: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网友来稿)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实验小学 李海鹰
出去学习的机会也不算少了,每次回来我都会有一番感慨。我是个极感性的人,总会把当时学习后的激动和收获写下来,或讲给办公室的老师听或化为具有真切感受的报告,或模仿别人上一堂课。尽管讲得片面,学得出格,但我总是兴致勃勃地。但这次到扬州学习,却没有了往日的激动和兴奋,只有满心的无奈。
一、 无奈之一,自身的无能。
9月19日至21号我和实验小学的其他三位老师参加了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教学论坛暨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研讨会”这次会议是扬州市政府,市教育局及中国儿童阅读研究会主办的。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大会用朗诵与形象的表演形式展示了中国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会的宣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用主体观摩课,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为与会的老师展示了在新课程标准下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内阅读的指导情况。在加强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为我们做了很好的典范。会上还用答辩的形式对研究会的成果作了客观的鉴定。其次,专家的论述,让人意外的惊喜,沙龙对话形式新颖,每种形式都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学术气息。像这么大型的关于阅读研讨会我还是第一次见。对主持这次研讨会的主办人徐东梅女士,我由衷的佩服。作为中国儿童阅读研究会的倡导者,她那种执著追求教育事业,不畏艰辛的为儿童做事的精神着实让人折服。他多方奔走以赢得国内外专家、学者、作家、出版社以及行政部门支持的魄力和协调多方,把工作坚持下去的能力,也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为的。看到这些,再想想自己,也算是个爱书的人,也算是个爱教书的人,从教十七年,却碌碌无为,真是感到汗颜,便觉无奈。
二、 无奈之二,条件的限制。
我们滨州实验小学从就意识到了积累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文对儿童的诸多好处,尤其是对发展语文能力的益处,便开始动手编写《诗文精选》。这是我校的一大创举。这套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学年一册,虽然不失幼稚,简陋,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酝酿的产物,经过两次编改,质量有所提高。通过反馈(中学的调查和学生的反映情况)确实感到了它存在的价值。这也是我是“三线结合试验”的一大功绩,不可否认的事,这几年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大一部分得益于诗文素养的教学,我们还是为自己能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而欣慰。但仅此而已。看看现在的图书室,有几本是孩子们想读的书?有几年没给孩子们增添新书了?新课程所要求的3---4年级40万字,5--6年级的100万字的阅读量怎么能落实?
从这一点看,扬州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有专门的图书馆、书店。老师、专家,作家专门给孩子们提供、编写、推荐、翻译他们喜欢的书,同时引领他们走向自己所向往的知识殿堂。
我们学校,在实验开始的时候,老师们也是很有兴致,对于阅读指导,对于学生课内外的拓展,我们在不断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时代,网络阅读已迎面扑来,我们想到学生的需求,看到自己教育手段的不足,心中恍惚,无奈可施。
三、 无奈之三,环境的阻碍。
扬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这里风光明媚,物产富饶,文教昌盛,地灵人杰,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富。作为新时代派生出来的“中国儿童阅读教育研究会”也辐射出它巨大的能量。我流览了一下论坛组委员会撰写的《中国儿童阅读教育论坛宣言和行动纲要》,从简洁的宣言“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到行之有效的行动纲领,再到严格的研究会章程,无不透露出扬州教育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教育家那种高扬的主体性和勃发的创造性让人仰慕。我们滨州,虽然经济也在迅速发展,精神也在建设之中,但太缺乏那种延绵不息的文化承传和延递。这些也实属我们的无奈。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环境。
无奈归无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沉沦。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如果你不能改变宇宙,就去改变地球;如果你不能改变地球,就去改变你的国家;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国家,就去改变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不能改变你周围的环境,就去改变自己。英国作家阿尔道斯说过:“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改善的,那就是你自己。”是的,读书的层次我们可以一级一级上升,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再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阅读教学的层次我们也可以不断提升。开始,我们可以是“寻寻觅觅,----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在不断探索阅读教学的路子,然后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迷茫,接着,经过山重水复后,我们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最后走上“无为而为”“上善若水”的阅读教学的自如状态。我们虽可以不求收获,但要不辍的耕耘。
有这样两个寓言故事,其一是一个美国教育家讲的。说有一个人走在荒野上,忽然听到一种声音对他说:“捡些脚下的沙土放到衣兜里吧,第二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这人迟疑地听从了那个声音,捡起了一把沙子,放到了自己的衣兜里。到了第二天,他真的是又兴奋又后悔。高兴的是那些沙子全都变成了金银珠宝,后悔的是他自己捡得太少了。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是不是多做一点就会少一点的遗憾。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只毛毛虫看到河对岸花红柳绿,景色宜人,想到那里去生活,可河上没有桥,毛毛虫的世界里没有船,没有汽艇,更没有飞机,他怎样才能享受到对面的景色呢?只有变成蝴蝶。毛毛虫蜕变成蝴蝶是痛苦的,但飞翔的感觉是愉快的。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只有经历过一段痛苦的蜕变才会有质量的提升。当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
最后,愿我们每位老师都成为点灯的人,把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照亮,同时也让书籍和文明照亮我们自己的内心,让我们也引领我们的孩子“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作者邮箱: lihaiying12345@tom.com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网友来稿)]
篇11: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本色语文之我我见踏踏实实学语文,从从容容用语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本色语文的精髓。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读课外书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举措。因为深深明白多读书的重要性,我反复琢磨,反复尝试,也总结了一些引导孩子们读书的有效方法。
一、水滴石穿,贵在坚持
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而一个习惯的巩固却需要更长的90天。这说明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非一日之寒,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例外,需要长期坚持。
小学阶段孩子自制力较差,虽然他们在老师的耐心教诲下明白看书的重要性,但是真要坚持,谈何容易?所以偶尔有孩子没有按我的要求每天中午读半小时课外书时,我并没有太多的指责。我总是站在孩子们角度想:自己自己也常常有读书的计划和安排,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我只有脸红的份儿。那么自己一个成人都不能做得特别圆满的事,又什么要苛责孩子们呢?但事实证明:在孩子阅读习惯的有头有尾阶段,常常提醒,还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阶段性的,总有孩子把读书的事淡忘了,只要老师一提,他们又会热一段时间的。在我反复地提醒下,孩子们就反复地把扔到一边的故事书以捧起来。是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确没有一如既往地坚持效果好。可是时常打两天鱼,总比不打强啊!更重要的是:在我似漫不经心的提醒下,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整本的书,已经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已经尝到了读书的乐趣。我常常会滑话找话:“最近你们都在读什么书呀?记住中午读书半小时。”如果是坚持了的同学,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会满脸幸福,目光与我直视,这就叫理直气壮。如果没有读,他们的表情更丰富。我不经意地看他们一眼,其实没有专门看谁的,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他们准会以为我已经知道他没有读,就在看他一个人呢!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坚持看书的。当我觉得他们读书的风气又淡化的时候,我还要再提醒。我反复提醒,再加上班级的集体的力量,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基本做到了我所向往的那样: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和必需。
二、亲子共读,贵在浸染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我走家校牵手之路,倡导亲子阅读,重视家长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我以家长会为平台,号召家长朋友们充分重视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使家长们明白: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决定了他的发展前景,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就更广阔;阅读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还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品质。正如尹健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所以,爱阅读的孩子更讲道理,而且也不容易学坏。
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是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
我给家长支招:鼓励他们常常带孩子去逛书店,让他们置身图书的海洋;鼓励家长在孩子生日和节日时,送图书作为孩子的礼物;鼓励在家中建立一个家庭图书柜,劝说有条件的家庭把麻将室改成书房,为孩子们营造读书的'氛围。
尽可能说服家长们在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固定时间里与孩子们进行亲子共读。把他们从酒桌上,麻将桌上,商场里,电脑前,电视前拉到书桌,陪着自己的孩子读书。我对亲子共读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指导有能力的家长与孩子们一起读过《父与子》《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木偶奇遇记》记这样孩子们觉得有趣,对父母了解孩子内心也有帮助的书;我指导一般的家长在孩子看书的时间里看《特别关注》《楚天都市报》之类的报刊杂志;对于不好,甚至不认识的字的爷爷奶奶们,则支招让孩子把阅读的内容讲给自己听。
最初孩子可能只是迫于家长压力,不得不看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那么安静地坐在一起,每个人读着自己喜欢的书,没有指责、没有命令,而且还有自己的亲人相伴,孩子们一定特别享受这种亲情流淌,书香弥漫的氛围。偶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畅谈同一本书的内容,能愉悦孩子的心声,激发孩子更加强烈的读书欲望。
我借助网络、电话和送放学路队时间,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读书情况,及时对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的指导。在家长的变化中,孩子也不知不觉地变得爱阅读了。
教育研究也发现: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不爱读书;家长爱读书的,孩子也爱读书。这就是说家有书香之气就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的氛围。所以重视亲子共读,就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好书推荐,贵在适时
及时为孩子们推荐好书是鼓励孩子多读书的重要一环。也许家长的文化素养很高,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的确没有老师专业。他们舍得花钱却不知道给孩子购买什么样的书,往往是花了钱买不到适合孩子读的书,还要逼着孩子看。那对孩子可真是一种折磨哟!于是我总是留心为孩子们推荐最适合他们的课外书。
一年级的时候我为孩子们推荐了方本的《三字经》,因为这个版本的纸质好,注的有拼音,而且字大,页数多,内容并不多,孩子们在读背的时候会有一种成就感。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背那本小书,我总是真诚地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竟然背了一本书。从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也能感觉到,他们真的觉得自己了不起呢!其实那本书上的三字经只有两张纸那么多。
二年级我为孩子们推荐了《必背古诗70首》那是因为孩子们的记忆力特别好,多背些古诗有好处。而且那70首也是课标要求背诵的,可以说,也为应试教育做了一点小准备,将来孩子上高年级的时候,一来可以减轻点负担,二来也可以再复习巩固,记得牢固些,总之有百益而无一害。
要上《丑小鸭》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把小时父母给他们读的童话故事拿来自己读一读。而且还专门开了童话故事会。当然因为他们读得太熟,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费什么力,其实很多时候课外多读,也是可以帮助课内。这就叫良性循环。
当发现孩子们的读书范围很窄,多仅限于童话故事时,我又推荐他们读少儿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知识大百科》,《植物知识大百科》等。
三年级上学期学了《蜜蜂》这一课,我推荐孩子们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而且还鼓励他们写了读后感。这是第一次让孩子们看整本书写读后感,虽然写得不怎么样,但总算有了尝试。
四年级上完《争吵》这一课,我又强行要求每个孩子读《爱的教育》,并且提前把他作为五一长假的作业。这是一本写儿童世界的小说,就像在孩子们的身边,而且有大量的心理描写,真是写得好极了。我看过两遍,我知道孩子一定会喜欢的。后来孩子们写的读后感内容相当丰富,出乎我的意料。
上《太阳》这一课时,我推荐孩子们读《宇宙的未解之迷》我觉得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我知道的也很少,不能给予孩子们什么,所以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眼睛从书本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东西。能够产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我知道孩子们喜欢刺激,喜欢冒险所以放暑假安排他们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我也知道我推荐的每一本书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完完全全认认真真地看了,但是只要多数同学都积极地去响应就已经不错了,老师不能奢求过分地权威。
四、方法引领,贵在无痕
孩子们太小了,没有太多的读书方法。有时费了力气反而没有好效果,这也会打消他们读书的积极性。于是我总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好像在向他们汇报我读书的方法一样,不露痕迹地教给他们方法。这是因为我要是郑重地提出给他们讲读书方法,他们会很紧张。但孩子特别爱听我讲我的生活,于是我就用了这一招DD总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我对孩子们说:“同事和朋友们告诉我好的书,我就想办法借了来或者买了来。拿到书我先看看书的目录,大致知道有些什么内容,分哪些部分。我还要看一下前面的序言,说不定就是对这本书的概括呢,像《爱的教育》的前言就能给我们提示好多小伙伴的性格。,而且后面读的正文对前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验证。这个你们都有亲身经历。”这一点孩子是很赞同的。
我还会告诉孩子们:“读书就像往储蓄罐里存钱一样,今天读一页,明天读两页,有时间就了就读点,也不知道哪一天,你会发现:天哪!这么厚一本书我咋就看完了呢!!我告诉孩子最近买了一本中央十台热播的《百家讲坛》,有这么大,这么厚,我用手比划着,孩子们发出了啧啧的声音,表示敬佩,同时也表示不可思议。我说我很忙,你们上学的时候我就也要上学。放学了我要买菜做饭,洗衣服,你们写作业的时候我要做家教,因为身体不好,做完家务我还要出去运动。孩子们愣愣地看着我,他们在想我没有时间看书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们我就是用你们积攒零钱的方法读书的:中午做完家务,吃好饭,不能马上睡,于是我就看一会儿;有时午睡起来还没有到上学的时间,我也看一会儿;下午做家教要是学生没有问题问我时我也看一会儿;吃好晚饭,等朋友来叫我去运动,我再看一会儿;晚上运动回来洗了澡很兴奋,不容易睡着,我就坐在床上再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有时候就看点,也没有耽误我做别的事,不知不觉,我已经看了一多半了。”孩子们眼睛亮亮的,盯着我。我看出他们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
有一天我说:“那本书太厚了,看着看着我就不想看了。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跳着看。想看的时候按顺序,不想看的时候就挑自己感觉兴趣的看。我就这样东挑西拣,还没有三天的时间我就把一本童话故事看完了。”我是在告诉他们不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挑着看。
我通过轻
篇12: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寄语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寄语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好!
时间真像滑滑梯,一上一下,你们就迎来了小学,迈进了城沙一小的大门。这是一所很特别的学校,在这里“书籍立满墙,书香飘校园”。这里的老师爱阅读,这里的孩子爱阅读,这里的爸爸妈妈也爱阅读。现在,你们走来了,如同一个个字符,跳跃地走进了“城沙一小”这一大大的书页中,描绘下自己“与书为友”的快乐童年。
巴金爷爷说——童年是金色的。是呀,拥有了童年就像燕子拥有了春风,春风拥有了花朵,花朵拥有了太阳一样!而拥有一个“与书作伴”的童年,则无疑是幸福中的更幸福。这就像是妈妈刚给你讲完一个动听的故事,又马上送你一颗香甜的巧克力糖那样,温馨又甜美!
孩子,刚踏入小学,我们不用太慌忙。来,让我们轻轻取下一本书,整理好自己的心情,然后,慢慢地打开,闻闻书里的芳香,看看书上的美图,读读书中的字符,静静地感受书中的故事。你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被带进幽静的山林,辽阔的草原,神秘的宇宙,无边的天空……你也会认识善良的白雪公主、勇敢的`孙悟空、追求梦想的卡梅拉,可爱的小木偶……
小学是学知识的起点,童年阅读是美好人性的起点、审美情感的起点、性格塑造的起点、人生体验的起点。在充满好奇、探索、发现与体验的经典阅读中,你们能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无穷无尽的滋养,体悟到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忧伤……孩子,从今天起,让我们快乐阅读,播种幸福的种子吧!
孩子,告诉爸爸,妈妈,请他们在家中为你摆上一个书架、一盏台灯、一张书桌,为你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你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伴书做朋友,携书共成长。”让书中的雨露滋养你的灵魂,让书中的芳香润亮你的气质,让书中的气息塑造你的品性,让阅读从你的根部潜入,无声无息地引领你成为最“富有的人”!
准备好了吗?孩子,带上一本书,让它带我们起航吧!
篇13:根经典散文
根经典散文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植物的根。尤其喜欢把根泡在清水里,装在透明的玻璃缸或瓶中。白生生的根赤裸着它的坦诚,在我面前一点一点快乐的成长。那感觉除了清爽,干净,顺滑外,还有的就是圣洁。甚至常常产生一种膜拜的心理,想匍匐在它的面前,虔诚地捧出我温热的心,去供养它。这听起来有些疯狂,我自己也这么认为。但这不会影响我的心情,我乐此不疲。我常养的有吊兰,绿萝,风信子等。吊兰纤细柔滑的叶子搭在白色玻璃缸边沿,脆嫩嫩,白亮亮的根在清澈的水里和它相映衬,清幽淡雅之气氤氲开,整个房间瞬间就生动鲜活起来。还有就是风信子,也可爱极了,它花色丰富,红黄蓝白紫各种色彩俱全。最喜欢把它放在像葫芦一样的玻璃瓶里面,开花时节,在上面可以观赏到漂亮的花簇,在下面可以看到一束粗壮的白根。那种花与根生情并茂的情景,相信你见过定会难忘。我办公桌上常年都放着这么一缸或一瓶,一抬头就是满眼春色。养之前,要把根洗净,再放到玻璃缸的清水中,根也就算在里面安了家。那娴静的样子,惹人怜爱,仿佛有灵气一般,时不时地和我交谈,把快乐幸福与我分享。
我喜欢根,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环境都难不倒它。若是薄薄的一点土,它就长一些浅细根须,勤奋的吸取营养,哪怕只有一滴雨水,一丝养分,也要及时的送给叶子,送给花朵。那些随意被人丢弃,或被风吹到角落,墙根,砖缝里的种子吧,怯生生的发了芽,但最终还是无所畏惧的根使它们展现着生命的不屈与完整。在老家院子里,总能见到长在石缝,墙根里的各种植物。开紫色花的桔梗;一簇簇的马兰;还有各种小秧苗。一次父亲打扫院子,见一株小树苗从房子墙根处长出来,想拔掉它。我急忙跑过去看,它已有大拇指般粗细,极力的弯着身躯,向外伸展,努力地接受阳光和雨水。我希望看到它的未来,想知道在那样的环境中它到底能长多大,但父亲怕损坏房子,坚持着拔掉了。我满心怜悯,将它移栽到墙外的大杨树旁,浇了几瓢水,就撇下它回城了。过些时日再回去见它时,挺拔了许多。多年后的今天,它已长得根深叶茂,鸟雀在上面安了家,日月也为它留下婆娑的身影,我确定那是根的功劳。
日常生活里各种蔬菜的根,常被人们忽略。多数人对菜根并不熟悉。菜被菜农采摘下来,切掉根,摘掉黄叶,打理好了再出售。城里人喜欢干干净净的`菜,我却觉得那样的菜都是漂泊无依的。喜欢回老家,除了看望父母,还有就是想参与蔬菜的成长过程。春天,若能赶上节气回去,就可以帮父母到房前屋后的田里种菜。首先把平整好的土地铲出垄沟垄台,然后按照一定的距离铲出巴掌大的坑,一竖指那么深就行。再把各类菜籽均匀地撒入坑中,浇些水,保证种子成活,最后用土轻轻盖上。先用脚把大土块踢到一边,留下细细的盖在上面。这道程序十分讲究,厚了,芽拱不动,时间久了就容易发霉,甚至死掉;薄了,种子会被鸟雀、虫子吃掉,或被阳光晒干。
初春天还很冷,不怕冻的菜早早的就会泛绿,常常是淡淡的雪意衬着嫩绿的葱苗,韭菜苗,清新的画面令人过目难忘。大蒜不怕冷,地刚解冻,就可以栽种。把蒜头掰开,每瓣蒜的底部都有一些细小的须子,把它们按在土里,再用细土覆盖好,没多久小蒜苗就长出来了。每次回老家,往往是早去晚归,一回城,心里就惦记那些大葱大蒜和撒下的种子。常年蜗居城市,见不到什么春色,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回去,也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以后了。一进院子就能见到满垄台嫩绿的小苗撒欢的长着,若赶上雨水充足,温度适宜,长势就会更好。有发芽晚的,刚出土的小叶片上还顶着种子皮儿,像带着一顶时尚的帽子。微风中,小秧苗,仿佛正走着一场漂亮的T台秀。有的含着羞涩;有的落落大方;有的袅袅婷婷;有的迎风而立。天之下,地之上,春之中,这些自然的宠儿将活泼的根扎入土地,阳光宠爱着,雨露滋润着,泥土呵护着。由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变成了清秀可爱的小苗。我欣赏那最初的一片两片叶子,柔柔的,怯怯的,在春风里行走,在春雨里成长,在阳光中等待着那个花开的时节。待我再回乡,那些小家伙们,已开着各色的花了。或清新,或妖娆,或小巧,或硕大,都尽情的绽放,紧紧抓住这灿烂的春光,让自己更加妩媚动人。窝瓜花呈黄色,葫芦花是白色,花朵硕大。黄瓜花娇小可爱,翠绿的瓜顶上往往长着含羞带笑的黄色小花,惹人疼惜,黄绿相间的姿态,也不知让多少人牵挂。黄瓜结得多时,挂在瓜的藤蔓上,高低错落,像战国的编钟,风过时微微的颤动,似乎要发出清脆的乐音。豆角秧枝条柔柔的,攀爬在竹竿上,密密的叶子,把那些玲珑的紫色的小花藏起来,只有仔细看才能发现。花开后,结出的小小的绿色的角,像秋千架上玩耍的孩子,调皮的荡着,随着风的吹动,时而轻柔,时而急迫。
一想到这些植物精灵般的美丽和快乐,无一不是地下根给予时,心就不能平静。根永远都是默默的隐藏着自己,不张扬,不炫耀,把最好的给了它的孩子们。
城市里的菜,往往太干净了,没有一丝泥土。整整齐齐地摆放着,缺少了生命的气息。菜贩偶尔也用喷壶往上洒些水,看起来水灵灵的,没一会就又蔫了下去。终不如刚从菜地里摘来的富有生气,尤其是亲手种下的,更让人喜爱。每次回老家,爸妈都忙着为我准备带回城里的东西,从农田里的大米,到菜园中的各色蔬菜,一大包一大包的。即使在冬天,还有贮存的大白菜、红皮萝卜,腌制的酸菜,磨好的玉米碴子,自家产的豆子做成的冻豆腐。我常惦记着换个三门大冰箱,好装得下更多爸妈亲手种的那些菜。邻居笑称我是逃荒的,我总是憨憨的笑笑,不去解释。爸妈种的菜,是有根的,有灵魂的,有着浓浓的家乡和亲人的味道。最喜欢和妈妈进到菜地,踩着松软的泥土,裤管上粘着露水和刮掉的叶片,拔出带根的小白菜、小萝卜、小菠菜;摘下豆角、茄子。这些虽是普通的家常菜,但都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有时正吃饭呢,想到了什么,就跑到菜地里。摘两根黄瓜,或随手拔几颗大葱,到院子中的水井处洗一洗。吃起来满是阳光的味道,心也被照的通亮。女儿小的时候,不爱吃菜,但一说这是姥姥家的菜,就特别高兴,吃的也就多些。那些离自然最近,离亲情最近的菜,盛在盘中,仿佛故乡就在眼前了。
今年春节,父亲和舅舅讲起他们年轻时的经历。年近八十的老人忆及那些往事,激动得像孩子。最让我震惊的是六零年挨饿的故事。当时闹饥荒,粮食不够吃,村民就成筐成筐的挖野菜。然后用清水煮了,再往菜锅里撒少量的玉米面,熬成糊糊,勉强填饱肚子。没想到那些乡间随处可见的野菜,竟用它们卑微的生命救过那么多人的性命。这让我对生命力顽强的野菜和菜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之情。
植物有根,人亦有根。万事万物皆有来有往,落叶归根,是叶子对根的回报,也是对它的无上敬意。老家是根,让漂泊在城市的我可以安放被放逐的灵魂;父母是根,那条条根须将我紧紧缠绕,从不曾远离。而那个夜晚父辈记忆中的每一棵野菜以及它们厚重而顽强的根须,长在我心深深处,让我膜拜,并时时地敲醒我昏睡的灵魂。我总把自己看作是一棵长在故乡土地上的菜,自由着,芬芳着,灿烂着,翠绿着。同时也感谢着根的滋养和牵绊。
篇14:根记叙文
根记叙文700字
他们挥动着手中的犁铧,扬起,落下。藏匿在云端的神以及村庄的万物发出属于这个村庄的第一声微笑。他们热爱这犁铧,热爱这土地,这是他们的根。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他们的血脉与土地紧密相连,一如他们的父辈。他们嘴角上扬,宣告着他们对春耕秋收的热爱。
但有一天,村庄里吹来了奇怪的.风,他们连根拔起,如蒲公英一般飘去了很远的城市。他们飞去了城市,根上却牵着丝丝缕缕的线,任凭他们怎么努力,他们也无法摆脱那线,那线理所当然地赋予了他们一个与城里人不同的身份——农民工。
他们痛恨那线,因为那线,他们永远无法融入城市,只能如失了根的浮萍一般在城市游荡。
他们飘浮在建筑工地上,摇摇欲坠的脚手架怎么踏都没有黄土地来得结实。明晃晃的玻璃幕墙更灼伤了他们的眼,一刹那间,竟觉得天昏地暗,失了根,坠下无底的深渊。他们飘浮在高级场所之外,那些灿烂辉煌的五星级饭店,那些音乐会剧场,他们低头看着自己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的工作服,脸上红的窘迫,被黝黑的皮肤掩盖。他们离开了土地,失去了原有的根,却迟迟找不到新的土地,让他们扎根。
他们仅有那潮湿幽暗的摇摇欲坠的出租屋扎不了根。他们慌张,错乱。失去了根,再赖何以生存呢?
低头的一瞬,他们看见了线,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线啊,那么纤细却又那么繁密,昭示着他们的过去,他们与土地之间千丝万缕无法割断的联系。
低首,蹙眉,拧巴的眉头一如线一般错综复杂。心里有一种声音,强烈地喷薄而出,告诉他们,回到原来的土地上去,那才是根。
他们笑了,感谢那线,让他们想起那曾经的根。黯淡的目光中充盈了阳光。
又是一阵风般,他们回来了。再一次扎根在黄土地上,久违了的犁铧,久违了的土地。再一次挥起犁铧,他们对着阳光笑,脸颊因激动而微微发红,清澈的眼眸子里蕴含着无限希望。他们努力着,努力地把自己的根扎得更深,并决心再不离开这土地。
篇15:绿叶,根
黄昏,夕阳,微风。
我站在山上,凝望远方,庙里的暮钟已然敲响,浑厚而清亮的钟声由远及近,似乎穿越过五千年的悠悠岁月,60年尽在弹指一挥间。60年了吗?不经意间,我们的祖国竟已60岁了。
山下河畔,轻舟驶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就如此时此刻我的心,钟声绵连,回荡耳边,慢慢地凝聚成一个声音:祖**亲!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中国同胞努力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坚强。面对各路侵略者的频频入侵,她从没放弃。因此,她的儿女有了勇气,他们拼搏,他们战斗,终于,在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华儿女真正站起来了!祖国挺过了一次次灾难,可万万没想到,更大的灾难接踵而来。文革使祖国的经济倒退了30年。灾难往往铸造伟人。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祖国又一次站起来,从此,注定中国将载入世界史册。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美丽。纵览世界,试问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媲美。长江黄河展现了中国雄壮之美,西湖太湖蕴含着祖国阴柔之美。在祖国每一块热土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美景,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正是这些,感动着代代炎黄子孙,征服了世界人民。
我爱我的祖国,因为她执着。北京奥运会成功落幕向世人展示了今日的中国已不比往昔。如果在以前,绝对没有人会相信中国能举办奥运会。可是,我们确实做到了。雄伟的鸟巢和美丽的水立方惊艳了世界。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中华儿女为祖国骄傲。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江山如此多娇。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不要白白浪费前人的一片苦心。是的,在祖**亲60华诞之际,我们将保证,努力学习,将祖国带上新的高度,让世人对中国再次刮目相看!
苦难是造就伟人的炼狱,如今,时过境迁。短暂的沉寂并不代表永远地长眠。如今,中国这条横卧在东方的巨龙已然腾飞,正向世界展示着更深的魅力。是的,让我们一起期待,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黄昏,夕阳,微风。
绚烂的晚霞慢慢散去,我闭上眼,感受着祖国的气息。一份爱是渺小的,但是,当这份爱乘上13亿,它就会变得空前巨大。祖国汇聚了我们13亿人的爱,一定会更强大,更繁荣,更美好。
是的,我知道,我一直都知道……
兰溪市第五中学高一 莫非
篇16:根作文
根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公明中心小学七彩
谁会想过,是谁真诚地为那些花、叶提供养分,是谁无私地给它们增添活力呢?
啊!就是它――根!深潜于地下的根,
根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那无人注意,无人观赏的根。一棵大树,需要根,没有根它就会倒下;一株小草,需要根,失去根它就会枯萎。为了花,为了叶,根默默地向下延伸。它没有什么奢求,只是在默默地奉献着。
啊!无私奉献的根!你真伟大啊!
指导教师:张雪芳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17:根美文
根美文
农村,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有我熟悉的沟沟坎坎、有我熟知的村村寨寨……。和朋友谈到老家农村时,令我感慨万千,因我是在农村出生,在农村长大的,而现在工作在城市里,一说到他,我能不感慨吗?
农村,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欢也讨厌。熟悉他的那一座山、那一片林子,还有林下总能生出的那一窝鸡枞(野生菌子的一种),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大叔大伯,还有那一家的房子朝向,鸡窝狗窝的安息处,梨树、枣树、柿子树等所有能吃的果树所在的地方,那一道坡那一道梁的走向,那一道河水是怎么绕得,那一颗老树上的鸟窝,那个人背上的罗锅,这是那个人的坟头,这是那家的地头,这又是那一家的老宅子……这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就像在眼前一样。但当我真的回到我的根所在的地方,才发现,原来是这样的陌生,陌生的连我自己的吃惊的地方!
年青后生都已经不认识了,他们不认识我,问我是那一家的'客人,我问他们是那一家的后生,在记忆中,他们还是在怀里吃奶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邻家的大姐,回到娘家来奔丧,相对而不相识,听到她的号啕大哭,才知,她是邻家的大姐,曾经还抱着我在村里疯跑了,而现在已经是饱经风霜,混浊的双眼中,流下一行青泪。小时候在一起吃饭、一起光屁股长大的小伙伴们,见面时,也没有儿时的亲切了,只是相互点点头,又各忙各的去了,他们已经是中年人了,上有小,下有老,再也不是一起座在大槐树下玩耍的小屁孩了。新盖起的房子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了;村里的老人不在世了,也不知晓了;那家又添丁了,也没有注意。
喜欢他是因为,那个地方有我童年和青少年的美好记忆。小时候的那一条柒水河还是静静的流淌着,河里的鱼儿还时不时来啄人脚面,那蛙声还是依旧,当年掉入的砂坑已经被淤平;山上那一个老槐树,还是那样的枝繁叶茂,鸟窝里小鸟已经飞出了一批又一批,去年的老枝上已经发出了样芽,也有老枝枯萎脱落;那一片竹林又扩大了自己的范围,新竹芽已经破土而出,竹叶落了一地,像厚厚的棉被,给自己的孩子最后的保护和温暖;田地还是那样的宽广,一排排庄稼像士兵一样,每年这个时候都来接受检阅,田埂还是那样的笔直,好比铁轨间的枕木,平行而不等间距;微风吹来,槐花香还是那样依旧,沁人心脾而忽浓忽淡时有时无;炊烟在淡淡的薄雾中升起,家家户户的烟囱中像有魔力一样,整齐而不统一,食神乘着歪歪扭扭的炊烟升腾到天宫中,颤颤巍巍走到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各家各户的喜怒哀乐、粮食丰余、油盐酱醋等事吧!
讨厌是因为,他已经没有往日的活力了,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了,而且孩子还是越来越少,大一点的孩子上学以后,村里就静悄悄得,再也没有那家的猪从猪圈中跳出,大家一起围堵、那家又在吵架、那个孩子不听话又被追的满村跑、那家又是婆媳妯娌不合、那个村的新鲜水果又到村来叫卖、拖拉机声和牛叫声混杂一起、鸡叫狗叫等等喧闹声、哭骂声、吵架声、议论声、牲口嘶叫声,人声鼎沸一切的一切,闹哄哄的感觉没有了,也不在有了。这都是因人而起,因人而去,有劳动能力的,都去外面打工了,应读书的,都去读书了,只有弱势群体在村里了,只感到死气沉沉的压抑和可怕的寂静。
★ 我与书交朋友作文
【根书范文(合集1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