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精选14篇)由网友“Mary”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分享。
篇1:《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用了一周的时间,我认认真真地把《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完,整本书用了无数个例子讲解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该掌握哪些技巧,里面大量的实例,细致地向我们讲解了家长面对教育孩子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应该怎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学会一种表达爱的语言方式。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我们要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回想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语言通常是批评、指责、说教、甚至辱骂、恐吓之类的。这些,只能使孩子离我们所期望的那个自信、乐观、充满人性的目标越来越远。说教和批评只能产生距离和怨恨。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所以和孩子说话就要讲究一些技巧,才不会发生一些对孩子不好的事情。
从而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一个有着爱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另外,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他们需要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通过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颇多,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学会称赞的方法
称赞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的话,以及孩子听了我们的话在心里跟自己说的话。在这本书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所以,我们表扬孩子的话应该明确表明。我们的话应该让孩子能对自己的品格有一个现实的看法。我们的话应该像一块有魔法的帆布,这块布虽然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但是,能让他们给自己画一幅正面的画像。因此,比较好的方法是:表达中要充满欣喜和赞赏,言辞中要传达对孩子努力的承认、尊重和理解。
二、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当麻烦发生时,我们要寻求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责备和批评。即使无法避免的怒火,也不可以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虽然这样的语言我的孩子目前来说还听不懂,但是我想,只要按照这样的方向和孩子去沟通,一定能为塑造孩子优秀品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在努力学习中,因为,我想这样的语言技巧也适用于对待身边的人吧!
三、如何处理我们自己的愤怒
作为父母,我深有感触:当我发怒时,我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就大喊大叫。然而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会感到内疚,我郑重地在心中决定,以后绝不能重复这样的行为了。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
四、培养礼貌的方法
礼貌既是品质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过对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我们必须要有礼貌。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在公众场合对待孩子的有些不礼貌的做法要给予尊重,继而与孩子进行沟通。
五、学会怎样才能不说谎
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有时会用说谎来自卫。有时他们说谎,是为了用幻想来弥补在真实中的不足。所以,作为父母,对谎言的理智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图或者指责说谎的孩子们,且我们则能从谎言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分辨现实和希望的区别。
看完这本书,我就想,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太顺从,太溺爱,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说怎么做大人就得怎么做,所以养成了孩子任性的坏脾气。如果父母都能向这本书里讲的和孩子建立联系,实现真正的沟通,讲究一些说话的技巧,会不会能改变一些这些不良的风气呢?为什么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培养他们的意志,父母可以适当的给些提醒和帮助,让他们自己来完成,这样他们会有成就感、自豪感,所以请父母放手吧。
也许有人会问我做到了吗?其实我也是在学习,在进行当中,不会这么快出成效,需要一段时间改变以前的方式方法,我想我会怒力的来改变和孩子的沟通,建立真正的沟通,做好朋友似的!
篇2: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读毕此书,“感同身受”一次顿时从脑海中冒了出来。对于孩子直接或间接表达出来的情绪,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学会“体谅”孩子当下的感受,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行为来抚平孩子内心的不安或焦虑。
文中的一句话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感触良多——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明。言语既可以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害。语言的功能大大超过了我们本身对它的预想。恰当的语言,孩子听了会心花怒放,或者放下了心头的包袱;若一句不恰当的话脱口而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者痛快,听者伤害,对于孩子的打击看似无形,却危害巨大。作为教育者,我们需时刻谨慎自己的言行,站在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角度上给予他们信任的怀抱。
一边读着此书,我的脑海里一边盘旋着孩子们的身影。一个个场景好似电影回放,清晰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反思着自己过去的言行,你的语言是否将孩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了?你的话语孩子们是否真心接受了,还是为了应付假装听进了?你的问话是减轻孩子的心理包袱,还是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从而选择了说谎……造成这些不堪后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作为成人,自认为说的话、做的决定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此单方面的臆想其实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反而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依旧存在着隔阂。
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呢?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他们的真实需求。许多孩子的问题的真正意图,是他们对放心的渴望。对于这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证我们队他们永久不变的爱。当孩子讲起一件事时,不要就事情本身回应他,而是要就孩子对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应。
对于不能容忍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需要限制。限制时必须清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替代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作出限定时,语气必须坚定,这样即可传达给孩子一个信息:这个禁令是认真的,我是认真的。
通过对孩子的各种情绪表达同情和理解,我们就帮助孩子在情感上变得聪明。在对他们不可接受的行为制定限制、执行限制时,我们表示了尊重,这样就为孩子尊重社会中的规则做好了准备。
因而,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需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技巧、多一点信任。如此,我们才会收获到孩子更多的积极回应。
篇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在书店里看到《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时,就有一种亲切感。我想到了许多小孩子,书店里围坐在地上看书的小娃,还有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最纯真,最可爱的人就是孩子。
买到书后,我马上研读了海姆·G·吉诺特这位心理学者写给老师父母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原来跟孩子的交流如此重要又如此复杂,简直是世界上最深奥的一门学问,这不单单是你对孩子说“我爱你”就足够了。这本书从方方面面来向我介绍了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技巧。
孩子需要成人呵护,也需要正确的引导。爱究竟是什么?是为自己的孩子规划好人生?还是用大衣棉被紧紧护着爱子?那都不是爱。爱是自由,爱是宽容,爱能包容一切。《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家庭氛围该是:民主、尊重、平等、自由。大家都有这个意识,但是一旦到实际的生活从我们的言语就表现出了专制和不平等,每一天大多数家庭里家长和孩子间都会出现叫嚷、争辩、甚至是吵闹、矛盾、冲突等,父母对孩子总会有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
作为父母,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大喊大叫。然而当这一切结束时,我们会感到内疚,我们郑重地在心中决定,以后绝不能重复这样的行为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教育要在沟通中展开,爱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
篇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本学期初,学校邀请教研室主任邹盛蓉来校讲座,邹主任推荐两本书《好妈妈,懂比爱更重要》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给大家读。于是我先选择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一读,虽然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也阅读了一些。在阅读此书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关系大于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写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父母或者老师与孩子的关系融洽,孩子对长辈就产生信任与喜欢,潜意识里就认同长辈的观点,就会加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学习成绩、思想道德等就容易提高。反之,倘若师生关系不好,又或者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就不太愿意听话,甚至逆反。尤其是四、五年级学生,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唤醒,如果老师或者家长没有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一味命令式地布置任务,就容易适得其反。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是的,教育要在沟通中展开,爱也要建立在彼此尊重、相互信任之上,要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的交流,善于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篇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我的教育方式不对吗?我女儿不懂事吗?”当我带着这些问题向老师求助时,她推荐我去看看这本书,心里有一些期待,是不是我和女儿这几年的斗志斗勇可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和方法?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书的封面的图片很温暖,孩子和妈妈很温馨,带着幸福和期待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有几章的内容是我目前急需找的答案,真是让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学习。
交流密码
看完这一章,觉得自己以前和女儿的沟通的障碍太多了,想想平时对女儿用的威逼、利诱、批评……真是觉得很愧疚!导致孩子现在和我的沟通越来越遥远,孩子每次想和我谈话的时候,本来很高兴的一个话题,我总是能谈到她学习上面去,最后的结局就是以吵架无疾而终!
书中看见有个父亲如何让正在怒气冲冲的儿子消气的对话,我不仅想起上个月的时候,我和女儿约定等她休息带她去看电影的。那天,她把作业写完后,爷爷把她送到电影院等我,我告诉她很快会到,可我工作上的事太多、路上又堵车,当我赶到的时候已经迟到了,电影已经开始十几分钟了。当女儿看见我时特别生气说,“不看了!”她怒气冲冲,我给解释了,她还是生气,我没忍住也给他大声嚷嚷,孩子含着眼泪一个人走了。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只需要一个真心的道歉和谈到孩子当时的感受,她就能接受。
语言力量
“称赞对孩子有用吗?”这句话在这两年里我真感觉没用了,不管是语言还是物质,我对孩子下了个定义:“现在孩子怎么都没欲望了呢?”其实不是,是我平时的称赞都是用的一些令人不满意的不快乐的称赞语。
当孩子有一些问题时,都是我在对她说,甚至是希望她立马就能给些我想要的反应,可看完这章才发现都是错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应该给的是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我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从来没有想我在说话时,自己的心情和孩子的心情,甚至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语。当孩子生气时,我会把她当时的“事情”强调,而不是考虑她的心情,尊重她,关爱她!以后我一定会好好用心呵护我和孩子的感情!
在书中讲到孩子的责任感、纪律、积极教育、妒忌、孩子的一切行为,我都很感动。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在很认真负责的养育我的孩子,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养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富有同情心、能承担责任、关心他人的人。家长学会跟孩子谈话时不要激怒孩子,不要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削弱孩子的自信,让她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要理解孩子的观点,帮助他们专注于解决麻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解决我之前的困惑,给了我答案。我决定要做个快乐健康的父母,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和女儿的相处能像书中的封面图片的母女一样温馨和谐。
篇6:《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纽约大学研究生院兼职心理学教授、艾德尔菲大学博士后指导教授。这是一本让很多家长看后很吃惊的书,我在看完前言时就担心自己平时的一些言行对孩子的成长会不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书中说道:”我们相信,只有心理不正常的父母才会做出伤害孩子的反应。但是,不幸的是,即使是那些爱孩子的、为了孩子好的父母也会责备、羞辱、谴责、嘲笑、威胁、收买、惩罚孩子,给孩子定性,或者对孩子唠叨说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破坏力量。他们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对他们说过的,发现他们正用一种自己也不喜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他们原本没打算这样的。在沟通中发生这种不幸,常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因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识。“
是的,可能很少有父母在责备孩子之前,仔细想过自己说的话对孩子会产生多大的伤害,相反很多家长只是图自己的一时之气,噼里啪啦给孩子劈头盖脸一顿训。训完自己感觉轻松了,可是孩子有多痛苦,很少有人在关注了。其实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老师,我们面对的都是一群可爱的孩子,我们在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时,都应该要仔细揣摩一下孩子的心理及承受能力,什么样的回答对孩子的心灵带来阳光。
怎样改善和孩子的沟通呢?这样一个例子让我深思:
如果我们想改善和孩子的沟通,该从何处开始呢?可以通过观察我们自己的反应。这些语言,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听到父母在跟客人和陌生人交谈时就是使用那样的语言。那种语言照顾你的感受,而不是对你的行为进行批评。
我们对一个忘了带走雨伞的客人会说什么?你会不会追上去说:”你怎么回事?每次来我家都要拉下什么东西,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妹妹一样?她来我家时,总是很守规矩,你都四十四岁了!就不能长点记性吗?我不是跟在你后面捡东西的奴仆!我敢打赌,如果你的头不是长在肩膀上,你会把头都弄丢的!“我们不会对客人这样说话,我们会说:”这是你的伞,艾丽丝。“也不会再加上一句:”你总是不注意。“
恐怕没有多少家长会用这样的口气和孩子说话,如果我们都能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孩子的话,孩子的反应肯定会很快乐,而且很乐意接受我们的意见的。这比起大发雷霆效果好多了,还会给孩子很愉悦的感受。
那么如何实现与孩子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呢?
第一、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是非常的重要的。在生活中家长、教师和孩子该怎么相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家庭氛围应该是:民主、尊重、平等、自由。大家都有这个意识,但是一旦到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言语就表现出了专制和不平等,如”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到一边去;或者“你的作业写完没有?都九点了,你还不去练钢琴?”等等这类似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的语言与行动表现,每一天大多数家庭里家长和孩子间都会出现叫嚷、争辩、甚至是吵闹、矛盾、冲突等。出现这些不幸,不是因为缺乏爱心,而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不是缺乏知识而是缺乏语言智慧,所以在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的语言是非常的重要的。
第二、大人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在书中谈到,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一个八岁的孩子,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的说:“我不要回学校了。”她妈妈没有跟她陈词滥调地讲,小孩子一定要上学,怎么不应该发脾气,而是理解的说:“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妈妈说:“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这位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针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反应,而不是针对行为。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例如:那一定非常尴尬,那一定你很生气,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吧,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第三、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作为教师和父母,我们都深有感触:当我们发怒时,我们的行为就像完全失去了理智。我们大喊大叫。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依靠周密计划的程序,可以在爆发前有系统地减轻紧张情绪。从这我就想到我们老师有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也不妨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心和他在一起,你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
第四、大人要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服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父母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父母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作为父母还要学会倾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是不需要用嘴去说,而是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法。有时我们作父母的,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让我们每一个作父母的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在家里我们尽量的少说,多听。那么我们就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
如果每一个孩子享有良好和谐的家庭教育,那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能事半功倍了,作为教师更是要注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健康的教育和培养。我们要承认努力、表达感激,但是我们不能评价孩子,不能给他们定性。所以,让我们改变自己,掌握一定的技巧,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7: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寒假我用了几天时间,把海姆·G·吉诺特写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我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现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的作者以众多的事例来呈现给读者:例如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让我收获许多。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第一天去幼儿园,很害怕。幼儿园的老师通过亲切的.言语回答,让孩子放心将自己的小手交到了老师的手中。例如她看到难看的画就大声地询问老师:“谁画了这么难看的画?”其实她是想知道如果自己在幼儿园画了难看的画会怎么样。但是老师的回答让她很满意,老师说:“在这儿,你没有必要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单的画。”小女孩看到了坏掉的玩具她有开始发问:“谁弄坏了玩具?”其实她不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孩子的名字,而是想知道弄坏玩具的小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时老师的回答有又让幼儿感到很满意。老师说:“玩具本来就是拿来玩的,玩的时间长了,它有时候就会坏。”这一系列的回答让孩子安心的留在了幼儿园。
看了这个例子让我反思了自己以前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方式、方法,觉得自己真的忽视了去读懂孩子的心。还记得是小班开学的头一天,好多幼儿都在哭,好不容易,幼儿都不哭了。这时又来了一名新生,我用热情的态度去迎接他,可是他却不领情,抓着妈妈的手不放开,我试着去牵他的小手,却被他甩开了。家长也是很尴尬的笑了笑。接着家长就把他的小手交给了我,转头就离开了。一会儿这名幼儿就开始大哭了起来。我先哄哄他说:“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了。”可是他听不进去,开始大声地哭闹起来。这一哭把其他不哭的幼儿也感染了,大家都哭了。想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如果我一见到那名新生就蹲下来和他介绍自己或者询问他的名字,让师幼之间拉近距离;或者我让他的妈妈留下来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教室,让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玩幼儿园的玩具,消除孩子对环境的陌生感,让幼儿喜欢这样的环境;又或者我能适当的表扬他,你搭得积木很好看,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让他知道自己是被肯定的、被重视的。这些假设如果能够在那天做到的话,我相信现在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其实我们和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我们要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我们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例如我们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和幼儿相处,尊重孩子的想法。我们要适当的鼓励表扬幼儿。例如孩子的活动中出色表现要加以表扬,特别是平时表现不加的幼儿有了闪光点,更加要给与肯定。我们还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我们在预设活动的时候需要教师设计的过程适合孩子、和孩子的思维过程相近,这样才能够事半功倍。
这本书的内容还包含很多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还会再读这本书,我想下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篇8:《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老牌的育儿书,读了一半,主要就是在讲如何跟小孩交流。《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讲的是一样的。所以这两本书打算放在一起看。我想可能很多观点是雷同的。
作者是位心理医生,但他在书中没有从生晦的心理语词来讲述。表达方式很浅显,也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因为是国外书籍,又是本沟通的书,所以书中语言的表达很西方化,作为中国的家长,只有参考价值,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在第三章,有提到谎言。“如果我们希望孩育孩子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必须作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
二岁半的儿子有时也会说一些可能认为是谎言的话,他会对我说:我不喜欢妈妈。我不要和妈妈一起睡。我只是笑笑对他说:我知道你喜欢妈妈,你想和妈妈一起睡。还亲他一下,他笑了,笑的很开心。
有时他会假装做些假动作,我会问他:宝宝在干嘛?他说:把瓜子给妈妈。我问他:你要吃吗?他说:要。我也假装给他吃瓜子。然后大家一起笑了。
我想有谎言也不是大人所谓的谎言吧,他已经有想像力,只是想像与现实有时他还不能界定清楚。他有把他想像的一部分当现实跟我们一起说。我觉得大人应该尊重他的那想法。不要定义为这是在说谎。
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也尽量不要用谩骂等方式来表达。他做错事,也会内疚,就像圈圈做了坏事他就哭。他做错了,他意识到错了,我和外公外婆只会对他说:不要紧。一句话,就不会让他那么紧张。如果用打骂方式来处理,他将来就会用所谓的谎言来掩饰。而圈圈做错事,当我们问他这是谁做的,他会说:宝宝做的。那做的对吗?他会说:不对。仅此就够了。过多的说教,就如作者所说,不一定有效果。
这就是沟通,沟通需要效果。如果没有效果,说明这次沟通的方式是失败的。
篇9:《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最后一部经典著作,彻底改变了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方式,是美国父母和教师协会推荐给全美教师和父母的读物。这本书的主旨非常明确,就是讲老师如何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书中阐述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行化地处理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的事情令人烦恼的小事、日常的冲突和突然地危机。告诉我们,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个篇章,每一片都围绕一个主题,都是用小短文的形式来描述的,用这些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老师,给老师使用日常用语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这些少许的改变,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办一些,掩书而思,书中一致的交流和赞扬的危险让我收获颇多。
一致的交流指的是和谐真诚的交流,言语和感受要相符。书中写道,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从检查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开始,一个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师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心,一个孩子只有感觉良好,他才会正确思考,也只有处在良好的状态下,他才可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们的良好状态,也源于我们,他们的老师们。
赞扬的危险这一章告诉我们,评价式的赞扬是毁灭性的。感激式的赞扬才是有益的。一个孩子表现好,我们通常总会夸赞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等评价性的赞扬。但在这本书中说到:在心理疗法中,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学生,你真棒!这些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都是要避免的。为什么呢?他们需要免受评价性赞扬的压力,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夸奖最重要的一条规则就是: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与人格。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成绩的真实情况,称赞的时候要做到明确、详尽的描述,孩子能从这些信息和赞赏中受益,远比哪些对品格的评价要有效得多。这一点上我觉得我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交流时做得还不错。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地学习,我们也会快乐地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篇10: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吴广莲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这本书让人受益匪浅,从事教育行业的我在这本书产生很多的共鸣和学到很多与学生的沟通有效方法,书中阐述老师们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行化地处理教学中随时都会出现的事情――令人烦恼的小事、日常的冲突和突然地危机。告诉我们,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防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读完这本书了,感觉到了人与人的心是有很细微的东西来滋养的,一个有感染力的眼神、一个肯定的点头、一句认可的话语都能缓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和增进之间的感情。
篇11:《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篇一:《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尊重与理解
史贵玉
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每每和同事聊起来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我们组内共同学习与欣赏的读物之一,看后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一共有12个 篇章,每一 篇章都是围绕一主题,用实际生活中的常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及时给予家长使用日常语言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书而思,书中的家长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老师,书中很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话语更值得我去运用与学习。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篇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学前组最近组织阅读的一本书,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有关老师与孩子沟通方法的书籍。该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吉诺特博士,《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他人生最后一部经典着作,其中吉诺特博士的一句话――“不要仅仅成为老师,而要成为一个身为老师的人”,已经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这本书最能打动我的是,在出现问题时,理论是没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这就是老师真正实现正确有效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每章均用精炼的小短文阐述。通过仔细阅读,将会获得这些技巧。每一章节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案例去引导老师,在日常用语上给老师支招,有了这些少许的变化,与孩子的沟通将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
是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得到一些有效的工具和技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孩子的不断需求,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孩子更加需要新的学习方法以及教育方法。(www.fwsIr.com)不管怎样,有一件事情将永远是老师的职责: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情感氛围。为了变革,那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时,就会增加与老师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生活中,教师怎样和孩子生活?是尊重、平等、爱护。但是大家都知道,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很容易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导致我们在沟通上出现问题,这些并不是老师的初衷,并不是老师憎恨学生,而是在生活中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缺乏孩子真正的生活心态,所以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中,沟通也同样重要,通过沟通,利用适应于孩子的语言教学,在语言中要充满了爱,时刻让孩子感觉到不那么生分,而是那么熟悉,就像妈妈一样。这样,孩子们就会快乐的学习,我们也会开心的工作。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美国家长与老师人手一本的书籍,注重孩子素质的教育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向,我们也一直在致力于应试教育的改革当中,教会孩子的不单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怎样生活。所以《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给了我教育人生路上的一个方向,我将认真领会书中的知识,把它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技巧,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理念。
篇12: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最近,感觉部分学生越来越有个性,脾气越来暴躁,行为越来越让人难以理解,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本书。该书是美国畅销的教子经典,彻底改变父母、老师与孩子沟通方式,里面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沟通方式所带来不同的效果。
书中提倡的沟通技巧帮助成年人以同情和关爱的方式进入孩子的世界,教给成人如何了解孩子的感受并对其做出反应。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以更关心、更有效的方式对待孩子,如何了解自己的感受并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作者希望父母能够学会如何管束孩子而又不让孩子觉得丢脸;如何批评孩子而又不让孩子遭到贬低;如何不加评判地赞扬孩子;如何发怒而又不伤害孩子;如何承认孩子的感觉、认知和观点,而不是和孩子争论;如何对孩子做出回应,才能让孩子学会相信自己的内心,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这些问题都是我想要了解的,因为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说了为什么孩子不听,还伴有强烈的反应,到底应该用什么方法和方式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善意的提醒,而不是形成对立的关系,使事情继续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吉诺特教授均强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具体的行为、具体的事件,而不是针对孩子的人格和人品,而在具体的行为、事件的指导中,来形成孩子的健全的人格和人品。可以表扬吗?可以,但应表扬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可以惩罚吗?可以,但应惩罚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因此,吉诺特教授告诉每一个父母,你不应该抽象地夸奖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你更不应该恐吓、贿赂、嘲笑和挖苦孩子,因为这直接针对着孩子的人格和人品,你会在无意中过分夸大或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无论是夸大还是伤害,对孩子的发展和影响都是负面和消极的。甚至在培养孩子“纪律”的观念时,吉诺特教授依然强调:对感受要宽容,对行为要严格。
一、给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
批评和评定性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而指导孩子时,我们陈述问题以及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会对孩子本人发表任何观点。如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法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来吧,还要拿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松了一口气,把桌子擦干净了。碰到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当时并不是教训肇事者人口的合适时机,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人。
二、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另外,还要有技巧:需要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一个怒气冲冲的男孩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天气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为什么冲我发火?”今天父亲打算用新的方法,他想:儿子今天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达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可该死的下雨了。”“是的,正是这样。”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
篇1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父母想要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但是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部书不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说教,它是以生活中的事例诠释着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智慧。在读这本书时,我心中有着深深的自责。
作为一位母亲我真的很失败,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好象都能和我对上号,我总是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的缺点,然后毫不留情的予以批评指正,声音不自然的会提高八度,有时还会加上一些定性的语言,我自认为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没想到却深深的伤害到了她,就像作者说的,语言就像刀,它们能够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上的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给与孩子指导而不是批评,批评和评定性的称赞是双刃剑,两者都是在给孩子下判断。为了避免下判断,心理学家不会发表批评意见影响孩子,而是指导孩子。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会攻击孩子的人品和性格。
文中有一例:八岁的玛丽不小心打翻了她的果汁时,她的妈妈平静地说道:“我看到果汁打翻了,我们重新拿一杯果汁吧,还要那一块海绵。她站起来,把果汁和海绵递给女儿。玛丽低声说:”哎呀,谢谢你,妈妈。“她把桌子抹干净,妈妈还在一旁帮她。妈妈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说一些无用的忠告,做女儿的真的很感激。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如果妈妈大发雷霆事情还是得解决,还弄得妈妈生气女儿伤心。即使无法避免怒火,也可以不带指责、不带定性评价地表达出来。所有这些人道的交流方式技巧的背后,是对孩子深深的理解和尊重。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的过程也是我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会把书中学到知识,切实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会努力的改变与孩子的沟通,希望我们相处的每一天里都没有叫嚷、没有争辩、没有战争。
篇14: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这么多年来自己不断地探索,不停地努力,虽然有一定的收获,但每每和同事聊起来还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不好管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我们组内共同学习与欣赏的读物之一,看后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一共有12个篇章,每一篇章都是围绕一主题,用实际生活中的常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家长,及时给予家长使用日常语言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掩书而思,书中的家长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方法在我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名老师,书中很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话语更值得我去运用与学习。
我们要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九岁的男孩,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的父亲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遭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然而这次这位父亲打算用一种新的方法,他想:我的儿子对错过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失望,我可以帮助他,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儿子说:“你看上去很失望。”“我当然很失望。”“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是呀!”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他们不会接受任何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理解他们心理的感受,能感同身受。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而不是针对其行为做出不恰当的评价。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我想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如此。平时对带有情绪,有怒气的学生,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冷处理,把他放一边,或是马上强制他不准发火。现在,我们也不仿换一种方式,说一些理解他的话,如:“这件事的确让你受委屈了,你的心情很难受吧!”我想这些理解的话,立即能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心和他在一起,我们理解他,这样学生心情得到理解,情绪也会缓和,师生的情感关系自然会提升很多。
给孩子一定地理解,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承认他们的情绪和抱怨,说出他们的失望。说教和批评是毫无效果的,不能起到一点好作用,并且会产生距离和怨恨,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关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谈,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
★ 养育男孩读后感
★ 王俊凯语录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幼儿教育》读后感700字2022-04-30
教育类读书笔记2023-02-21
励志的句子王俊凯2023-07-19
什么给了我感动作文2023-11-13
给王俊凯的一封信2022-08-02
教育类读后感2023-08-10
选择阅读答案2022-10-07
母亲节感恩演讲稿2022-10-16
五年级感恩同学作文2022-07-23
文章选择的阅读题目及答案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