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时间:2022-10-25 08:19:0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整理10篇)由网友“yyyyy”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篇1: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原文: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赏析: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生动的。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新城道中》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篇2: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bò)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为贴切、形象、生动。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此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如此美景良辰不能不使农人倍感欢欣。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新城道中》(其一)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与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

篇3: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是有所突破,较为贴切、形象、生动的。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山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本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呢?如此美景良辰怎不使山人倍感欢欣呢?你看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新城道中》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炽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篇4:苏轼新城道中诗句赏析

苏轼新城道中诗句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今译】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

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地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诗人兴奋之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处在的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诗人在这次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颜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篇5:苏轼《新城道中其一》鉴赏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鉴赏

《新城道中》导学案

新城道中(其一)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感情基调,感受诗人情感。

2、把握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意境,把握思想内容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方法。

学习过程

导读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题西林壁》。他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

2.写作背景

神宗熙宁六年(1073 )年的春天,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今浙江富阳县新登镇)。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于是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下这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快的心情。

导学、导思

鉴赏诗歌

1、诗歌内容

此诗描写

首联

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地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诗人兴奋之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散了吧。

颔联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着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橙橙的铜锣。

颈联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处在的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尾联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忽见西面山间几缕炊烟袅袅上升,那里的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优美的山野风光,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无过于此了!这不仅是作者当时快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2、艺术手法: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 , 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 ,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 ,用的是 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言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 ,而且烘托出

,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导练

1.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作者为什么不直道天气的由阴转晴,却要说吹断了檐间连绵雨声呢?

2.第二、第三两联写景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课堂链接】

苏轼轶事:

1.文惊欧公

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议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一头地。”闻者始哗而厌,久乃信服。(《宋史苏轼列传》)

2.老兵有鉴识

东坡在玉堂,一日,读杜牧之《阿房宫赋》凡数遍,每读彻一遍,即咨嗟叹息,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陕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长叹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处,夜久寒甚不肯睡。”连作冤苦声,其一曰:“也有两句好。”其人大怒曰:“你又理会得甚底?”对曰:“我爱他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党卧而闻之,明日以告。’”东坡大笑曰:“这汉子也有鉴识。”(《宋人轶事汇编》)

篇6:新城道中,新城道中苏轼,新城道中的意思,新城道中赏析

新城道中二首,新城道中二首苏轼,新城道中二首的意思,新城道中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新城道中二首

作者:苏轼  朝代: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篇7:苏轼《新城道中》全诗赏析

苏轼《新城道中》全诗赏析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新城道中

北宋

【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律诗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释

①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

②东风——春风

③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

④絮帽——丝绵帽子。

⑤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

⑥西崦——本是山名,即崦嵫山,在今甘肃天水西境,这里泛指山。西崦,意思是西山地区。

⑦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鉴赏

《新城道中》其一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

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要去山里,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联诗,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饶有诗意,有领起下文描写春晴之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子)与“挂铜钲”(挂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以絮喻白云并非苏轼首创,此前韩愈就有“晴云如擘(bò)絮”的诗句(见《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但苏诗用“披絮帽”来比喻笼罩在山头上的白云,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为贴切、形象、生动。诗人以“挂铜钲”喻“树头初日”也基本上达到了“形似”。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出句“野桃含笑竹篱短”重在描写“野桃”,对句“溪柳自摇沙水清”主要是刻画“溪柳”。前者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后者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添了这种喜情。此联紧扣一个“乐”字。雨过天晴,春暖花开,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何况这又是闹春耕的大好时光。如此美景良辰不能不使农人倍感欢欣。西崦(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其乐无穷。

《新城道中》(其一)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与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第二首继写山行时的感慨,及将至新城时问路的情形,与第一首诗词意衔接。此诗的末两句用《论语》中的典故喻归隐之意。

《新城道中》第二首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

首联: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诗人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诗人在马背上陷入了沉思。

颔联: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很像听到鸣金收兵的讯号。

颈联: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诗人想到了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县令曹端友。临近新城,沉思之间,诗人却迷路了。

尾联: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心。

篇8:新城道中苏轼阅读答案

新城道中(其二)①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情感。

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此联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

[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目前悠然生活的满足。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在北宋朝廷激烈的党争中,苏轼无法立足,请求外调,任杭州通判。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新城县时所作,主要写山行时的感慨。作者骑马行进在山间小道上,放松了缰绳,任马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觉得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和脚下的山路一样崎岖不平。接下来以“散材”和“疲马”自况。自己就像毫无用处的“散材”,也害怕搜林之斧,自己又像一匹疲惫之马,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乱山之中的新城县还有自己为官清正的友人。临近新城,作者浮想联翩,沉思之间却迷路了,那就去问问田间的农夫吧。这里的“路”既是脚下的山路,也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暗引《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作者的归隐之心。

篇9:苏轼《新城道中·其一》鉴赏及译文参考

《新城道中·其一》

宋代: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篇10:苏轼《新城道中·其一》鉴赏及译文参考

春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漂浮的晴云好似给山岭戴上一顶棉帽,初升起的太阳像挂着一个铜钲挂在树头。

矮矮的'竹篱旁野桃花含笑绽放,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注释

东风:春风。

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zhēng):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

宋城道中,宋城道中王安石,宋城道中的意思,宋城道中赏析

东流道中原文及赏析

新城道中身世悠悠我此行翻译赏析

高二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题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苏轼《新城道中其一》赏析(整理10篇)】相关文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翻译与赏析2023-04-16

备课组教学计划2024-04-2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023-09-28

夜行黄沙道中原文翻译及赏析2023-12-23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023-02-01

春分的诗句 古诗2023-05-29

有关于春天的古诗2022-04-30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阅读答案2023-09-14

夏天的古诗句欣赏2024-04-01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诗词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