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

时间:2023-04-17 07:38:36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集锦8篇)由网友“尘埃”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

篇1: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 胜:禁得起。 B.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 戒:通“诫”,告诫,警示。 C.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 经略:策划处理。 D.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 翼翼:恭敬谨慎的样子。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修治新城的原因的一组是(3分)

①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

②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

③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

④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⑤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

⑥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侬智高在南方起事谋反。十二州守吏,没有一个人能守住城池,不是他们才能不够。当时皇帝也这么认为。

B.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之间的礼义失去的话,四方的少数民族就会横暴的窥视中原地区,以寻可乘之机。

C.王安石散文叙议结合,阐明道理,深有寓意。本文亦是如此,作者不吝笔墨叙写余靖修建新城的经过,为后文论述奠定了基础。

D.作者认为,城郭为设险故守之需,故不可缺,而礼乃无形之城,对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不能忽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4分)

(2)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3分)

(3)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3分)

5. 【答案】B,戒,准备好。

6. 【答案】D,③和⑤强调人的作用。

7. 【答案】C,修建新城的经过有所交代,但不是重点。

8. 【答案】

(1)(皇帝)因此特别施给恩惠,表彰那些为守节义而死的人,而且完全宽恕了他们的失职行为。褒广,1分;死节1分;贷1分;一切1分。

(2)因此修城是花费很多,非常辛劳的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劳苦的`。为是,1分;勤,1分;句子通顺1分。

(3)最终能排除少数民族的(进犯),使中原地区得以保全安定的原因。所以,1分;攘,1分;全安,1分。

翻译:

侬智高在南方反叛,先后攻破十二州,十二州守卫的官吏,有的死有的没死,却没一个人能守住他们的州城,难道是他们的才能都不能胜任吗?不设置城郭,不准备好装备,即使有智谋勇气,还是不能抵挡一旦有的突变。天子也认为承担(城破)罪责的不仅仅是守卫的官吏,因此特别施给恩惠,表扬那些为守节义而死的人,而且完全宽恕了他们的失职行为。于是就推举选拔士大夫所评论认为有才干的人,让他们策划处理(这些事情),而那时尚书户部吏郎余靖主政广西。

平定叛乱的第二年,蛮越互相交接,和平共处,就大规模地修建桂州城,桂州城方圆六里,建城所用的木头、砖、瓦、石头的材料,用个来计数,达到四百多万。所用的人力,用工时来计算,达到十多万。所有用来守城的器具,没有需要而不给予的,从至和元年八月开始修建,到第二年六月建成。这徭役的规模也是很大的了。余靖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也很久了,所有的花费都想着节省资源,劳役他们也想着休养他们的体力,因此修城花费很多,徭役规模很大,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劳苦的。

古代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礼数丧失,所以四方的少数民族横行、窥视中原,在这个时候,中原地区不是没有城池,最终被夷为平地、毁灭、陷于困厄的地步却不能救助,但是城池是先王就拥有了,却不能够依靠它而存在,等到叹息觉悟,旧政兴起,那么城池的修建又不敢落后,大概是有忧患,图谋(解除)它,却没有城池,有城池但是守卫的人却不行,有守城的人却没有治理的法则,国家能够长久保存而立于不败之地,都是从未听说的,所以文王兴起的时候,有四方少数民族的灾难,在北方建立城池,任用南仲;宣王兴起的时候,有诸侯的祸患,在东方建立城池,而任用仲山甫,这两个大臣的德行,和他们的君主都相统一(协调),这对于治理国家的本末与先后,可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了。想着他们以不声张的辛劳和勤勉的劳苦,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功名,最终能排除少数民族的(进犯),使中原地区得以保全安定的原因,是有这样的君臣和有这样的城池呀。

现在余公也凭借文才武略,当圣明天子太平盛世长久了,想要补救弊失、兴办被废置的事业的时候,(他)镇守安抚一方区域,治理护卫那里的百姓,他现在勤勉,与周朝南仲、仲山甫等同,这应该有所记载的啊,所以将领官吏在一起谋划(此事),从我这儿来拿文章,把它刻在城的一角,而以此来告之后人。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长博士王某记。

篇2:王安石《桂州新城记》原文和译文

王安石《桂州新城记》原文和译文

桂州新城记

王安石

侬智高反南方,出入十有二州。十有二州之守吏,或死或不死,而无一人能守其州者。岂其材皆不足欤?盖夫城郭之不设,甲兵之不戒,虽有智勇,犹不能以胜一日之变也。唯天子亦以为任其罪者不独守吏,故特推恩褒广死节,而一切贷其失职。于是遂推选士大夫所论以为能者,付之经略,而今尚书户部侍郎余公靖当广西焉。

寇平之明年,蛮越接和,乃大城桂州。其方六里,其木、甓、瓦、石之材,以枚数之,至四百万有奇。用人之力,以工数之,至一十馀万。凡所以守之具,无一求而有不给者焉。以至和元年八月始作,而以二年之六月成。夫其为役亦大矣。盖公之信于民也久,而费之欲以卫其材,劳之欲以休其力,以故为是有大费与大劳,而人莫或以为勤也。

古者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礼失,则夷狄横而窥中国。方是时,中国非无城郭也,卒于陵夷、毁顿、陷灭而不救。然则城郭者,先王有之,而非所以恃而为存也。及至喟然觉寤,兴起旧政,则城郭之修也,又不敢以为后。盖有其患而图之无其具,有其具而守之非其人,有其人而治之无其法,能以久存而无败者,皆未之闻也。故文王之兴也,有四夷之难,则城于朔方,而以南仲;宣王之起也,有诸侯之患,则城于东方,而以仲山甫。此二臣之德,协于其君,于为国之本末与其所先后,可谓知之矣。虑之以悄悄之劳,而发赫赫之名,承之以翼翼之勤,而续明明之功,卒所以攘戎夷而中国以全安者,盖其君臣如此,而守卫之有其具也。

今余公亦以文武之材,当明天子承平日久、欲补弊立废之时,镇抚一方,修捍其民,其勤于今,与周之有南仲、仲山甫盖等矣,是宜有纪也。故其将吏相与谋而来取文,将刻之城隅,而以告后之人焉。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常博士王某记。

(选自《王安石散文选集》)

参考译文:

侬智高在南方反叛,先后攻破十二州,十二州守卫的官吏,有的死有的没死,却没一个人能守住他们的州城,难道是他们的才能都不能胜任吗?不设置城郭,不准备好装备,即使有智谋勇气,还是不能抵挡一旦有的突变。天子也认为承担(城破)罪责的不仅仅是守卫的官吏,因此特别施给恩惠,表扬那些为守节义而死的人,而且完全宽恕了他们的失职行为。于是就推举选拔士大夫所评论认为有才干的人,让他们策划处理(这些事情),而那时尚书户部吏郎余靖主政广西。

平定叛乱的第二年,蛮越互相交接,和平共处,就大规模地修建桂州城,桂州城方圆六里,建城所用的木头、砖、瓦、石头的材料,用个来计数,达到四百多万。所用的人力,用工时来计算,达到十多万。所有用来守城的器具,没有需要而不给予的,从至和元年八月开始修建,到第二年六月建成。这徭役的规模也是很大的了。余靖获得老百姓的信任也很久了,所有的花费都想着节省资源,劳役他们也想着休养他们的体力,因此修城花费很多,徭役规模很大,但是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劳苦的。

古代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礼数丧失,所以四方的少数民族横行、窥视中原,在这个时候,中原地区不是没有城池,最终被夷为平地、毁灭、陷于困厄的地步却不能救助,但是城池是先王就拥有了,却不能够依靠它而存在,等到叹息觉悟,旧政兴起,那么城池的修建又不敢落后,大概是有忧患,图谋(解除)它,却没有城池,有城池但是守卫的人却不行,有守城的人却没有治理的法则,国家能够长久保存而立于不败之地,都是从未听说的,所以文王兴起的时候,有四方少数民族的灾难,在北方建立城池,任用南仲;宣王兴起的时候,有诸侯的祸患,在东方建立城池,而任用仲山甫,这两个大臣的德行,和他们的君主都相统一(协调),这对于治理国家的本末与先后,可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了。想着他们以不声张的辛劳和勤勉的劳苦,做出了举世瞩目的功名,最终能排除少数民族的(进犯),使中原地区得以保全安定的原因,是有这样的君臣和有这样的城池呀。

现在余公也凭借文才武略,当圣明天子太平盛世长久了,想要补救弊失、兴办被废置的事业的时候,(他)镇守安抚一方区域,治理护卫那里的百姓,他现在勤勉,与周朝南仲、仲山甫等同,这应该有所记载的啊,所以将领官吏在一起谋划(此事),从我这儿来拿文章,把它刻在城的一角,而以此来告之后人。至和二年九月丙辰,群牧判官、太长博士王某记。

篇3:新城游北山记文言文阅读答案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1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2,如蜗鼠缭绕3,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4,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檐(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 峰 高 绝 有 路 介 然 仅 可 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 __________ (2)相顾而惊 __________

(3)声切切不已 __________ (4)二三子不得寐 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

2.(1)向西(2)看(3)停止(4)睡觉

3.C

4.(1)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2)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

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篇4:送邢桂州 阅读答案

送邢桂州 阅读答案,这是王维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劝勉友人的诗。

导读:

这首诗的体裁为五言律诗,作者是大诗人王维。其原文如下:

篇5:送邢桂州 阅读答案

王维

铙吹喧京口,**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z。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翻译:

字词解释:

①邢桂州:赵殿成注谓即邢济。按:据《新唐书・肃宗纪》及(通鉴)卷二二一载,济于上元元年(706)出为桂州刺史,是时王维在长安任职,而玩诗首二句之意,此诗乃维在京口(唐润州治所,今江苏镇江)送邢赴桂州刺史任时所作,故此诗之邢桂州,当非指邢济。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开元二十九年(741)春,维自岭南北归,尝过庐山、润州江宁县、汁河,京口即是行需经之地,诗亦当为此时所作,说详陈铁民《王维年谱》。

②饶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v篥、箫、笳、铙、鼓等。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  清 赵翼 《题闽游草后》诗:“啸咏江湖已霜,忽添铙吹入诗章。”

③洞庭:邢此行盖自京口朔江而上,取道洞庭湖、湘水赴桂州。

④赭圻:古城名,故址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参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八。将:犹“与”。

⑤击汰:以桨击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z”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调,与诗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z”即开船,语出《楚辞》:“乘z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十分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二典,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A候舍。时夏夕露坐,A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A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意思是:邢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送邢桂州 阅读答案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篇6:新城道中苏轼阅读答案

新城道中(其二)①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

1.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情感。

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此联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

[5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

2.【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目前悠然生活的满足。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感。[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诗歌鉴赏】

在北宋朝廷激烈的党争中,苏轼无法立足,请求外调,任杭州通判。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新城县时所作,主要写山行时的感慨。作者骑马行进在山间小道上,放松了缰绳,任马沿着山里的小溪缓缓前行,觉得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和脚下的山路一样崎岖不平。接下来以“散材”和“疲马”自况。自己就像毫无用处的“散材”,也害怕搜林之斧,自己又像一匹疲惫之马,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号令。几日春雨给茶农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乱山之中的新城县还有自己为官清正的友人。临近新城,作者浮想联翩,沉思之间却迷路了,那就去问问田间的农夫吧。这里的“路”既是脚下的山路,也是自己的人生之路,暗引《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作者的归隐之心。

篇7: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阅读答案

韩 愈

苍苍森八桂①,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②。

远胜登仙去,飞鸾③不假骖④。

注1①八桂:桂州的别称,因桂树大片成林、桂花满地得名;②甘,同“柑;③鸾:凤凰鸟;④骖(cān):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将簪”被称为千古名句,试简要赏析。(5分)

9、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道:“劝甘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跟韩诗尾联比较,两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江水比作青罗带,把青山比作碧玉簪。(1 分)表现了桂林之水的澄清、飘逸,山的峭拔、秀美。(2 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热爱之情。(1 分)

9、王诗感情深沉蕴藉,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1分), 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1分),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1分)。韩诗尾联直抒胸臆,友人到桂林赴任远胜过求仙学道或升官发财,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3分)

篇8:韩愈送桂州严大夫阅读答案

苍苍森八桂②,兹地在湘南③。

江作青罗带④,山如碧玉簪⑤。

户多输翠羽⑥,家自种黄柑⑦。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⑧骖⑨。

【注释】

①桂州:即今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自古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称誉,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②苍苍:深绿色。森:高耸繁茂的样子。八桂:指桂州,即今广西桂林。

③湘南:桂林在湘水之南。

④江:指漓江。 青罗带:青绿色的绸带。

⑤碧玉簪:碧玉簪子。簪子,别在女子发髻的条状物。

⑥输:缴纳赋税。翠羽:翠鸟的羽毛可做成名贵的装饰品。

⑦“自家”句,说桂林盛产柑橘,几乎家家种植。

⑧不暇:没有空闲。

⑨骖(cān餐)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这里作动词用,驾的意思。

【赏析】

杜甫未到桂林而有咏桂林的诗(《寄杨五桂州谭》)。韩愈未到桂林,也有咏桂林的诗,这就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为送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名闻遐迩,令人向往。

诗一起便紧扣桂林之得名,以其地多桂树而设想:“苍苍森八桂。”八桂而成林,真是既贴切又新颖。把那个具有异国情调的南方胜地的魅力点染出来。“兹地在湘南”,表面上只是客观叙述地理方位,说桂林在湘水之南。言外之意却是:那个偏远的地方,却多么令人神往,启人遐思!以下分写山川物产之美异。

桂林之奇,首先奇在地貌。由于石灰岩层受到水的溶蚀切割,造成无数的石峰,千姿百态,奇特壮观。漓江之水,则清澈澄明,蜿蜒曲折。“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概括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但近人已有不以为然者,如郭沫若《游阳朔舟中偶成》云:“罗带玉簪笑退之,青山绿水复何奇?何如子厚訾州记,拔地峰林立四垂。”日人吉川幸次郎《泛舟漓江》云:“碧玉青罗恐未宜,鸡牛龙凤各争奇”等。其实,桂林之山虽各呈异态,但拔地独立却是其共同特点,用范成大的话来说:“桂之千峰,皆旁无延缘,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简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诚为天下第一。”(《桂海虞衡志》)而漓江之碧澄蜿蜒,流速缓慢,亦恰如仙子飘飘的罗带。所以这两句是抓住了山水形状之特征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只是秀丽甲于天下,其雄深则不如川陕之华山、峨嵋。桂林山水是比较女性化的。韩愈用“青罗带”、“碧玉簪”这些女性的服饰或首饰作比喻,可以说妙极,不能说不奇,也不能说“不宜”。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二句则写桂林特殊的物产。唐代以来,翠鸟羽毛是极珍贵的饰品。则其产地也就更有吸引力了。加之能日啖“黄柑”,更叫宦游者“不辞长作岭南人”了,这二句分别以“户”、“家”起,是同义复词拆用,意即户户家家。对于当地人来说是极普通的物产,对于来自京华的人却是感到新异的呢。

以上两联着意写出桂林主要的秀美奇异之处,酝酿够了神往之情。最后归结到送行之意,严大夫此去桂林虽不乘飞鸾,亦“远胜登仙”。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难能可贵的是写出了逸致,令人神远。

韩诗一般以雄奇见长,但有两种不同作风。一种以奇崛见称,一种则文从字顺。这首诗属于后一类。写景只从大处落笔,不事雕饰;行文起承转合分明,悉如文句。无论哪种风格,均为韩诗本色。

《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萧彦字思学泾县人原文及译文

《隋书·王世积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墨池记(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墨池记》

关于童区寄传读后感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答案

清闲口号,清闲口号乾隆,清闲口号的意思,清闲口号赏析

送严大夫赴桂州,送严大夫赴桂州白居易,送严大夫赴桂州的意思,送严大夫赴桂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唐诗鉴赏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桂州新城记的阅读答案(集锦8篇)】相关文章:

《李勉埋金》翻译及阅读答案2023-03-19

关于广西桂林的导游词2022-08-12

文言文阅读训练:旧唐书李商隐传2023-06-25

墨池记翻译2022-12-10

童区寄传阅读答案及翻译2023-10-15

李勉传文言文阅读2023-05-27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2022-05-06

车千秋本姓田氏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2023-06-22

腊夜对酒,腊夜对酒羊士谔,腊夜对酒的意思,腊夜对酒赏析2022-11-08

送容州中丞赴镇,送容州中丞赴镇张泌,送容州中丞赴镇的意思,送容州中丞赴镇2024-01-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