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鸡还蛮好吃的”为你分享6篇“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
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
[诚实守信]刘红:在绿色事业里追寻迷失的诚信
一、简介
刘红,女,1973年9月出生,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红立志自己生产绿色蔬菜,承包了40多亩地创办绿蜻蜓生态农场,吸引众多市民以会员的方式加入,分包土地和她一块种植绿色蔬菜,大家共同承诺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她还把劳动场面传到网上,消费者可以前往监督24小时开放的种养殖过程。曾有会员因菜生虫多次申请打农药,被取消了会员资格。刘红说,宁可经济损失也不改初衷。
二、主要事迹
在绿色事业里追寻迷失的诚信
刘红,女,1973年9月出生,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刘红成立了绿蜻蜓生态农场。她秉承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坚持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方法种菜、种果、养殖家禽,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坚持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可随时前往参观农场的种养殖过程,刘红也会将劳动场面拍下来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放心。曾经有个会员因菜生虫多次申请打农药,刘红劝说无效,取消了其会员资格,收回土地。在这个刷脸的时代,刘红凭人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食品安全触目惊心
民以食为天,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的水果、蔬菜,吃着没果香、没菜香,不仅影响果蔬的口感,食材的安全隐患更让我们忧心忡忡。
的一天,刘红陪女伴去外地的一个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去看望她的朋友,生产基地的农民正在给菜喷打农药,刘红问菜农:“这些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害处吗?”回答是:“有啊……” 菜农的一番话让刘红久久无语:明明知道会伤害身体,还要用!可是如果不用这高度的农药,十几年的轮番种植让土地出现的重茬现象和作物的抗药性无法解决,菜种不出来,即使种出来的菜品相也不好看,上不了市场,卖不出去,当地农民将如何生存?刘红同情菜农为了生存而生存,可是市场上的食材出现这么多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此行让刘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简直太恐怖了!食品安全无底线,心魔更难除,刘红对市场上买来的带有很多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产生了抵触,特别是不敢给儿子吃了。“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下去就连一个好的健康基础都没有了。”刘红满怀忧虑地说。
“绿蜻蜓”实现绿色梦
也就是在这时候,刘红有了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让家人远离不健康食材的念头。于是,刘红带着寻找“儿时蔬果幸福味道”的梦想,来到了通州�t县镇吴营村。最初她只想承包3-4亩地,自给自足,可是没人愿意租给她这么少的土地,那就多点也行吧,不想刘红一下子就承包了40多亩。那时她还在城里上班,雇佣当地农民帮忙种植健康蔬菜。
刘红的朋友们得知她承包了一大片土地,专门用有机方法种植蔬菜水果,都拍手叫好,纷纷以会员的方式加入进来,耕种自家的私家菜园,不仅让自家人吃上了放心的蔬果,更圆了都市白领们的田园梦。
光阴似水,滔滔流逝,跟刘红有一样梦想的人陆续奔向这片热土,土地不够了,刘红又流转了200亩土地。会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们渴望从“绿蜻蜓”得到更多健康食材,刘红又与其他农户联合种养殖更多的健康食材,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让更多的土地和食材健康起来。
,刘红成立了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会员和农户们很信任我,也很依赖我,经营管理都需要有人打理,这样我就成立了这个合作社,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从最初的40亩地,到现有的600亩地,在外地还有1000多亩的生产基地。”刘红说,“我以前是做环境设计方面工作的,与农业不沾边儿,但从小就看着父母种地,对种菜不陌生。”
葡萄熟了
刘红的“绿蜻蜓”在经营模式上采取(CSA)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理念,按照传统的方法种菜、种果和养殖家禽,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推崇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
刘红初到吴营村的时候,由于这里的土地长期施化肥,土壤板结得厉害,铁锹翻地,土块硬得拍都拍不碎,
在不用化肥的情况下,种子的发芽率很低,有1/3至1/2不长苗,生命力强大的种子即使长成了小苗,生长也很缓慢。而且由于刘红不给蔬菜打农药,还会生很多病虫害,看得见的是叶子上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看不见的菜根早被虫子咬烂了,菜园子一片惨淡。“那两年中,我花了大量的资金买种子和农家肥,还要雇佣工作人员,赔了不少,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第三年,情况发生好转,土壤基本改良过来了,一把土抓在手里都是粉末,种的蔬菜水果长势好多了。”回忆起刚创业那两年,刘红感慨良多。
凭良心维护食品安全线
刘红带领合作社成员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使用农家肥、自己做的植物酵素、黄板、驱虫灯等为植物施肥驱虫,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刘红说:“‘绿蜻蜓’24小时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到合作社来参观生产过程,参观我们的仓库,看我们有没有用化肥和农药。我们有一部分农产品是在外地的生产基地种植的,消费者无法监管,这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自律。我也会经常把员工们除草、捉虫、施肥等劳动场面拍下来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放心。”
“绿蜻蜓”注重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重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会员成为地地道道的“土食者”。
成为“绿蜻蜓”的会员,就要按照刘红提出的有机方法种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0,有一个会员种的菜长了虫,多次申请要打药,刘红都没有批准。她说:“这种菜青虫是要用手捉的。打了药之后,虫子是没有了,可是农药就残留在菜叶上了,周边的菜地也污染了。” 会员说自己害怕虫子,不敢捉,坚持从外面买农药。不得已,刘红取消了其会员资格,收回土地。
绿色有机的本质是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相互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此,刘红宁愿牺牲经济利益,这是她创建“绿蜻蜓”的初衷。
在创业之初,有人问刘红:“你这里的菜长得个头小,又有虫眼儿又难看,还比市场上的同类菜价格高,怎么会这样?”而在最近几年,绿色生活习惯渐渐成为主流,不用解释,一些消费者就知道又大又漂亮,还没有虫眼的蔬菜,肯定不是原始的方法种植出来的,他们说,虫子来吃的菜,我才敢吃;虫子都不敢吃的东西,我也不敢吃。
如今,绿色消费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选择。有的小朋友只吃“绿蜻蜓”的土鸡蛋,有些不吃黄瓜的人一下子爱上了有机黄瓜的味道,有的会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刘红:“你们这里太适合我了,我就想找一块地,种自家人喜欢吃的无污染蔬菜。”因为志同道合,刘红和很多会员都成了朋友。
手工挂面的制作
现在,合作社不是刘红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而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种植。有些人说,市场上买的米不好吃,刘红就在黑龙江五常承包土地种水稻,这本来也是她的又一个梦想,一个北方姑娘始终依恋家乡米的味道。也有些会员从老家带来一些喜欢吃的蔬菜种子,刘红就把种子撒在田里,种出他们家乡的味道……现在“绿蜻蜓”种植的蔬菜水果共有30多种,还养了一些家禽家畜,市场供不应求。
“绿蜻蜓”坚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推动公平贸易、促进城乡互助、节约能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将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引导市民健康消费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助,让农民安心、消费者放心,重建社会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实现城乡良性发展。
刘红摒弃工业化生产模式,采用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菜园子对着菜篮子,刘红苦心培植纯天然的味道,推行健康舒悦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绿蜻蜓”在播撒绿色理念,纠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农业生产误区的同时,也在修复买卖之间的信任裂痕。
获得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
,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被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集体,刘红被评为先进个人;、,刘红被�t县镇评为“巾帼创业标兵”“妇女创业就业之星”、“女能手”荣誉称号;7月,她被通州宣传部评为“通州榜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北京榜样:方毅人物故事
2.2016北京榜样名单王凤双故事
3.2016北京榜样人物故事:李二伟
4.2016北京榜样李迪人物的故事
5.闫洪新2016北京榜样人物故事
6.童松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7.李镇东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8.2016北京榜样:王子惠的助人为乐故事
9.2016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郑浩故事
10.2016北京榜样闫丽个人故事
篇2:北京榜样刘红的事迹材料
北京榜样刘红的事迹材料
一、简介
刘红,女,1973年9月出生,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刘红立志自己生产绿色蔬菜,年承包了40多亩地创办绿蜻蜓生态农场,吸引众多市民以会员的方式加入,分包土地和她一块种植绿色蔬菜,大家共同承诺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她还把劳动场面传到网上,消费者可以前往监督24小时开放的种养殖过程。曾有会员因菜生虫多次申请打农药,被取消了会员资格。刘红说,宁可经济损失也不改初衷。
二、主要事迹
刘红,女,1973年9月出生,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08年,刘红成立了绿蜻蜓生态农场。她秉承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坚持按照祖辈传下来的方法种菜、种果、养殖家禽,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坚持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可随时前往参观农场的种养殖过程,刘红也会将劳动场面拍下来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放心。曾经有个会员因菜生虫多次申请打农药,刘红劝说无效,取消了其会员资格,收回土地。在这个刷脸的时代,刘红凭人品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民以食为天,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的水果、蔬菜,吃着没果香、没菜香,不仅影响果蔬的口感,食材的安全隐患更让我们忧心忡忡。
20的一天,刘红陪女伴去外地的一个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去看望她的朋友,生产基地的农民正在给菜喷打农药,刘红问菜农:“这些农药对人体有什么害处吗?”回答是:“有啊……” 菜农的一番话让刘红久久无语:明明知道会伤害身体,还要用!可是如果不用这高度的农药,十几年的轮番种植让土地出现的重茬现象和作物的抗药性无法解决,菜种不出来,即使种出来的菜品相也不好看,上不了市场,卖不出去,当地农民将如何生存?刘红同情菜农为了生存而生存,可是市场上的食材出现这么多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此行让刘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简直太恐怖了!食品安全无底线,心魔更难除,刘红对市场上买来的带有很多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产生了抵触,特别是不敢给儿子吃了。“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下去就连一个好的健康基础都没有了。”刘红满怀忧虑地说。
“绿蜻蜓”实现绿色梦
也就是在这时候,刘红有了自己种植无公害蔬菜水果,让家人远离不健康食材的念头。于是,刘红带着寻找“儿时蔬果幸福味道”的梦想,来到了通州�t县镇吴营村。最初她只想承包3-4亩地,自给自足,可是没人愿意租给她这么少的土地,那就多点也行吧,不想刘红一下子就承包了40多亩。那时她还在城里上班,雇佣当地农民帮忙种植健康蔬菜。
刘红的朋友们得知她承包了一大片土地,专门用有机方法种植蔬菜水果,都拍手叫好,纷纷以会员的方式加入进来,耕种自家的私家菜园,不仅让自家人吃上了放心的蔬果,更圆了都市白领们的田园梦。
光阴似水,滔滔流逝,跟刘红有一样梦想的人陆续奔向这片热土,土地不够了,刘红又流转了200亩土地。会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他们渴望从“绿蜻蜓”得到更多健康食材,刘红又与其他农户联合种养殖更多的健康食材,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让更多的土地和食材健康起来。
年,刘红成立了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会员和农户们很信任我,也很依赖我,经营管理都需要有人打理,这样我就成立了这个合作社,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做。从最初的40亩地,到现有的600亩地,在外地还有1000多亩的生产基地。”刘红说,“我以前是做环境设计方面工作的,与农业不沾边儿,但从小就看着父母种地,对种菜不陌生。”
刘红的“绿蜻蜓”在经营模式上采取(CSA)社区支持农业的经营理念,按照传统的方法种菜、种果和养殖家禽,杜绝化肥和化学农药,推崇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
刘红初到吴营村的时候,由于这里的`土地长期施化肥,土壤板结得厉害,铁锹翻地,土块硬得拍都拍不碎。在不用化肥的情况下,种子的发芽率很低,有1/3至1/2不长苗,生命力强大的种子即使长成了小苗,生长也很缓慢。而且由于刘红不给蔬菜打农药,还会生很多病虫害,看得见的是叶子上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看不见的菜根早被虫子咬烂了,菜园子一片惨淡。“那两年中,我花了大量的资金买种子和农家肥,还要雇佣工作人员,赔了不少,但还是坚持下来了。到了第三年,情况发生好转,土壤基本改良过来了,一把土抓在手里都是粉末,种的蔬菜水果长势好多了。”回忆起刚创业那两年,刘红感慨良多。
凭良心维护食品安全线
刘红带领合作社成员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和乡土知识的传承,使用农家肥、自己做的植物酵素、黄板、驱虫灯等为植物施肥驱虫,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刘红说:“‘绿蜻蜓’24小时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到合作社来参观生产过程,参观我们的仓库,看我们有没有用化肥和农药。我们有一部分农产品是在外地的生产基地种植的,消费者无法监管,这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自律。我也会经常把员工们除草、捉虫、施肥等劳动场面拍下来传到网上,让消费者放心。”
“绿蜻蜓”注重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重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依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会员成为地地道道的“土食者”。
成为“绿蜻蜓”的会员,就要按照刘红提出的有机方法种植,这是最基本的要求。2014年,有一个会员种的菜长了虫,多次申请要打药,刘红都没有批准。她说:“这种菜青虫是要用手捉的。打了药之后,虫子是没有了,可是农药就残留在菜叶上了,周边的菜地也污染了。” 会员说自己害怕虫子,不敢捉,坚持从外面买农药。不得已,刘红取消了其会员资格,收回土地。
绿色有机的本质是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的相互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此,刘红宁愿牺牲经济利益,这是她创建“绿蜻蜓”的初衷。
在创业之初,有人问刘红:“你这里的菜长得个头小,又有虫眼儿又难看,还比市场上的同类菜价格高,怎么会这样?”而在最近几年,绿色生活习惯渐渐成为主流,不用解释,一些消费者就知道又大又漂亮,还没有虫眼的蔬菜,肯定不是原始的方法种植出来的,他们说,虫子来吃的菜,我才敢吃;虫子都不敢吃的东西,我也不敢吃。
如今,绿色消费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选择。有的小朋友只吃“绿蜻蜓”的土鸡蛋,有些不吃黄瓜的人一下子爱上了有机黄瓜的味道,有的会员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告诉刘红:“你们这里太适合我了,我就想找一块地,种自家人喜欢吃的无污染蔬菜。”因为志同道合,刘红和很多会员都成了朋友。
现在,合作社不是刘红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而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种植。有些人说,市场上买的米不好吃,刘红就在黑龙江五常承包土地种水稻,这本来也是她的又一个梦想,一个北方姑娘始终依恋家乡米的味道。也有些会员从老家带来一些喜欢吃的蔬菜种子,刘红就把种子撒在田里,种出他们家乡的味道……现在“绿蜻蜓”种植的蔬菜水果共有30多种,还养了一些家禽家畜,市场供不应求。
“绿蜻蜓”坚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推动公平贸易、促进城乡互助、节约能源、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将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引导市民健康消费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助,让农民安心、消费者放心,重建社会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实现城乡良性发展。
刘红摒弃工业化生产模式,采用安全自然的生产方式,促进和维持生态平衡。菜园子对着菜篮子,刘红苦心培植纯天然的味道,推行健康舒悦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绿蜻蜓”在播撒绿色理念,纠正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农业生产误区的同时,也在修复买卖之间的信任裂痕。
20,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被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首都旅游紫禁杯”先进集体,刘红被评为先进个人;20、20,刘红被�t县镇评为“巾帼创业标兵”“妇女创业就业之星”、“女能手”荣誉称号;207月,她被通州宣传部评为“通州榜样”。
更多
篇3:北京榜样人物刘守成见义勇为的故事
北京榜样人物刘守成见义勇为的故事
[见义勇为]刘守成:为两个孩子保住了性命
一、简介
刘守成,男,1966年7月出生,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小坝洼庄村村民。
7月18日,刘守成去马尾镇捕鱼时忽听有人喊救命,隐约见两个小孩儿在水面挣扎,他迅速游过去先将还露脸的小孩救起随即再次入水。水流湍急第一次没能成功第二次潜入水中终将孩子救上岸,此刻救护车已到,两个孩子都保住了性命。事后孩子父母来致谢村里人才知此事。
二、主要事迹
为两个孩子保住了性命
刘守成,男,49岁,大孙各庄镇小坝洼庄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以务农为生。他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村里人对他的印象都很好。平日里早上去地里干农活,下午没事的时候就去打鱼,运气好鱼打得多了他也会叫上邻居一起吃。就是这么一个老实本分的人,现在却成了乡亲们眼中的一个英雄。
7月18日下午,时间刚过一点,刘守成便像往常去了平谷马尾镇英城村。村里有一座大桥,桥下是一个不错的打鱼地点,他常来这捕鱼。虽然正值晌午,但是恰逢暑假,来河边游玩的人很多。岸边还有好几个人在钓鱼,都带着小板凳坐着,水里也有不少人年轻人游泳。刘守成找了一个好的.地方撒下了网,便坐下来盘算着今天会打上多少鱼来。
突然急迫的声音一下子打破了轻松的氛围,“救命啊!”“不好了,有小孩掉进水里了。”刘守成站了起来,顺着声音望去河面上隐隐可见两个小孩在使劲挣扎。“有没有人会水,下去救救两个孩子吧!”刘守成自幼就会游泳,水性不错,而且经常来这一块打鱼,对水里的情况也比较清楚,所以听到呼救后根本没有一点迟疑,便脱下自己的衣物,推开围观的人群猛地扎入水中。此时还有一人也下水了,但刚下水脚就被水里的玻璃扎了不能前行,便站在那准备接刘守成救回的孩子,
刘守成一心只想着救小孩便拼命向小孩游去,赶到的时候却只有一个小孩还露着脸,另一个已经在看不见踪影。稍加考虑,他便抓着小孩胳膊就往回游,先救一个再说,他心想,不能耽误了时间。落水的孩子已经吓傻了,拼命地抱着他的胳膊,刘守成知道这种情况对两个人都很危险,可能不仅救不了孩子,而且还会让自己比较危险。他使劲搬开小孩的胳膊,换了一个安全的姿势把孩子努力往回拉,更确切地说是往回拖。孩子终于交给了水中传递的人,来不及多想便回过头去。还有一个孩子等着呢,他告诉自己,一个都不能少。到了落水位置,他憋了一口气就潜下水去,可是水底昏暗,他没能找到小孩。浮出水面稍作调整后便又钻入水中,孩子找到了,但水流湍急没能将小孩拉上来。时间紧迫,小孩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也着急起来,岸边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他咬咬牙再一次沉入水底,抓住了一定不会再丢下,他告诉自己,这次必须要成功。努力感动了上天,终于成功将小孩拽了上来,浮出水面的时候岸边传来激动的掌声。到了岸边虽然刘守成已经累得不行,但悬着的心却丝毫没有放下,他心里清楚后面那个孩子在水里已经待的时间太久了,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村民一边叫救护车一边给小孩做急救,好在上天眷顾了他,在救护车到来时孩子已经有了呼吸。望着远去的救护车,刘守成悬着的心这才掉了下来,他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便悄悄地回家了。
回到家后,望着空空的渔网妻子问他今天怎么没有什么收获,他撒了个谎并没有告诉妻子自己救人的事。他想换作谁只要会水都会下水救人的,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晚上睡觉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脚上有个伤口,膝盖也磕破了。等到了第二天他向别人打听那两个小孩的事时妻子才知道了下河救人的事。妻子听闻都觉得有点后怕,他却笑呵呵地说:“没事,救人要紧,我水性好。”他想着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成想过几天两个孩子的父母找到了他家,带着孩子要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村里人这才都知道这件事,都对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赞不绝口。于是他一下成了村民眼中的骄傲,小坝洼庄的一面旗帜。
常有人问他当时在想什么,他总是笑着答道,当时情况紧急根本不容多想,只是想着去救人,一定要把两个小孩都救上来,孩子好好的他也就安心了。现在走在村里,村民遇上他都会跟他聊上几句,时不时夸夸他,这却让他觉得有点不自在。他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现在这样受关注自己压根就没有想过,他表示自己从来都不是英雄,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以后要是遇到了他还是会挺身而出。而现在他只想好好种地,悠闲地捕鱼,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篇4:北京榜样李迪人物的故事
北京榜样李迪人物的故事
[敬业奉献]李迪:让 在反恐一线熠熠生辉
一、简介
李迪,男,1985年8月出生,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警。
初,刑侦技术精湛的李迪告别新婚妻子奔赴极其艰苦的反恐一线和田,期间处置多起涉恐、涉爆等各类案件100多起,包括在沙漠环境下追踪、仅8小时就勘破的“4.1抢劫 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前夕,他还协助兵团破获了两起重大案件,立下汗马功劳。
二、主要事迹
让 在反恐一线熠熠生辉
李迪,男,1985年8月31日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刑警。参加公安工作,他是一名有着丰富刑侦经验的年轻首都刑事技术业务骨干。202月,受北京市委、北京市公安局委派,远赴万里之外的新疆和田进行援疆工作,成为一名奋战在反恐一线的援疆干部。
援疆期间,李迪同志克服着反恐一线极度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极度危险的工作环境,远离新婚的妻子,忍着身体的病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对援疆工作单位刑侦、刑事技术工作水平的带动和提升,他将北京的先进手段和精湛技术带到了新疆,把先进的工作方法无私的传授给当地,在艰苦的环境下与反恐一线的同志们一起破获了多起重大敏感案件。为保护当地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为树立首都公安良好形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不畏艰险,南疆沙漠徒步追凶8小时
和田地处南疆,是恐怖势力活动较为猖獗的地区,维稳形势严峻。在和田期间,李迪冒着生命危险奔赴在反恐一线,期间共处置各类案件现场100余起,其中包括“8.28涉恐杀人案”、“9.25杀人碎尸案”、“3.21爆炸案”等多起涉恐、涉爆的重大敏感案件。他将北京的先进工作经验、科技手段带到了新疆,带到了和田,成为当地刑侦、反恐的重要力量。
年4月1日兵团第十四师辖区发生一起性质恶劣的抢劫 案,由于发案当天正值兵团观摩团到十四师辖区进行检查、调研工作,此案的发生距参观团到达二二四团辖区不到半小时时间,案件十分紧急。接到报案后,正在卡点上勤的李迪立即带领刑侦大队的民警们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案件侦破。
和田地区的现场大多是室外现场,现场环境多处于沙漠边缘,风沙很大,破坏性强,因此想提取到可靠的痕迹物证难度非常大。迎着大风和沙尘,通过现场的仔细勘查,李迪快速、精确的把嫌疑人的作案过程分析出来,并通过分析嫌疑人驾驶的摩托车车轮痕迹沿路追踪嫌疑人至沙漠腹地。
2014年4.1系列抢劫 案提取石膏足迹
由于和田风沙大、沙漠土质软,难以定形,一阵微风吹过,之前形成的足迹、车轮印记就会消失殆尽,一旦足迹消失,便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进行沙漠腹地的追踪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同时,沙漠追踪又是极其艰苦的,沙漠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平整,而是千沟万壑,需要来回攀爬,再加上要沿路不停的观察车轮痕迹,分析和排除其他杂乱的车轮干扰,因此追踪时不能携带太多水和装备。4月虽然还是春天,但中午的沙漠已经炎热无比。徒步追踪在沙漠腹地,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感到汗流浃背,衣衫浸透,口干舌燥,持续在沙漠中行走两个小时以上便会开始感到无力、脱水。没有水喝,李迪和同行的`干警们只能通过观察沙漠植物的分布,到沙漠边缘用手捧起土路边引水渠里的水,没有饭吃,只能去嚼随身携带的干囊和咸菜。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近8个小时的追踪,最终李迪和他的战友们沿着车轮痕迹将嫌疑人藏匿地点锁定在沙漠边缘的一个村落中,成功的抓获犯罪嫌疑人,使得“4.1抢劫 案”于8小时内圆满告破。经过连夜突审,李迪和他的战友们又成功突破了嫌疑人口供,使得嫌疑人交代了在该区域实施的两起相同性质的案件,成功实现了“以点带线”的侦破模式。案件告破后,李迪还根据现场提取的足迹,进行了足迹同一认定,成为案件起诉过程中强有力的证据保证。
或许认定一个足迹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正是这份鉴定书,却是十四师公安局有史以来,以自己的刑事技术力量第一次认定足迹、制作的第一份痕迹鉴定书。
把技术带到新疆,用真诚赢得认同
由于在2014年工作中的成绩突出,205月,应兵团公安局要求,李迪被借调到兵团公安局刑侦总队工作,
借调期间,李迪先后对兵团5624起案件现场进行了质量审核;梳理串并出69串,232起案件;参加一长四必工作考察和工作调研,个人完成1万9千余字的调研报告,受到兵团公安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局党委为此作出专门批示。此外,李迪同志全程参与兵团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设计和改造工作及资质认证体系文件的编辑工作,为兵团公安机关通过公安部刑事技术资质认证给予了重要帮助。
年皮山系列盗窃案
除了帮助兵团公安机关进行刑侦基础建设外,在新疆60周年大庆前夕,李迪连续帮助兵团公安机关破获公安部督办的两起重大敏感案件,为确保自治区60周年大庆平安举行立下汗马功劳。
2015年9月25日晚,第五师伯乐垦区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现场是一个简陋的平房院落,中心只有一个里外间的土坯平房,由于尸体已经高度腐败,刺鼻的味道让很多人都难以忍受,房间内的各种物品摆放非常杂乱,床面上堆放着很多衣物、被褥、药盒等等,现场勘查工作一直持续了4个半小时的时间,直到凌晨一点才彻底结束。在这期间,李迪和现场的同志们齐心协力,使得整个勘查工作完整、有序,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4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连一口水都没有顾上喝。
2015年9.25杀人碎尸案分析
由于现场提取的物证较多,回到办公室,李迪和现场小组又连夜开始对物证进行痕迹检验。针对不同物证,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对现场提取的物证进行逐一筛查和检验,检验中,李迪还把每种客体需要什么方法,逐一进行了讲解,检验工作一直持续了3个小时。最终,李迪通过化学显现方法,配合特殊光源的使用,在承装血水的脸盆上发现提取到原本肉眼观察不到的血渍指纹,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将指纹图片清晰化处理,直接比中嫌疑人。就是因为这一枚小小的指纹,使得案件成功告破。 =
夫妻异地整八年,吃苦耐劳为刑侦
提起妻子和家庭,李迪满心愧疚。,在北京公安工作的李迪与远在广州担任空乘的妻子经人介绍相恋,从此一场异地恋整整持续了八年时间。
20初,李迪与妻子办理了结婚手续,为了不让妻子独自一人在广州,李迪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妻子从广州调到了北京工作,本以为夫妻两人可以团圆过上令人羡慕的好日子。可是就在妻子刚刚调到北京工作不久,李迪便接到了援疆三年的命令,原本定于年底的婚礼也被迫推迟,刚刚在北京团聚的夫妻俩又要长久分别。“她一人在广州工作了5年,刚把工作调到北京,我又要离开北京三年。”说起对妻子的愧疚,坚毅的李迪不禁哽咽,纵使他使尽全力的忍着,却依然没有阻止泪水悄然落下。
有一次,李迪的妻子单位组织家属春游活动,看着同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样子,李迪的妻子格外羡慕,不过每当听到李迪又一次破案的好消息后,她也格外欣慰。“再等他一年,我们就整整异地恋8年了。我很心疼他,他一个人在那边,又是最危险的地方,身上又有伤,条件又差,我真的很担心……”提起李迪,妻子总是难以掩饰内心的牵挂。
援疆期间,由于案件侦破的需要,李迪经常要与同志们一起深入一线,在反恐维稳形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与犯罪分子进行战斗。2015年冬天,北京天降大雪,李迪的父亲因为路滑头部严重摔伤的情况下,李迪也因为紧张的援疆工作而没能回家探望。每当提起这些,李迪总是感到无比愧疚,忍不住泪水悄然滑落。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迪依然坚持着走在援疆的道路上,依然坚持着认真完成好自己的使命。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北京榜样王欣个人故事
2.2016北京榜样人物刘守成见义勇为的故事
3.2016北京榜样胡秀珍的感人故事
4.2016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
5.2016北京榜样名单赵德瑞的故事
6.2016北京榜样黄警官黄文祝个人故事
7.童松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8.2016北京榜样:王子惠的助人为乐故事
9.李镇东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10.史春旭的故事【“2016北京榜样”】
篇5:北京榜样人物故事:李二伟
北京榜样人物故事:李二伟
[敬业奉献]李二伟:科学教师自制教具400件
一、简介
李二伟,男,1978年8月出生,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科学教师。
成为科学教师的李二伟发现孩子们很难理解抽象概念,遂萌生自制教具的想法。从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成功开始,近来他四处“淘”材料,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制作了四百余件,其中几十件获科技创新奖;他的十几位学生还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二、主要事迹
科学教师自制教具400件
密云区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四年级(1)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室外科学课,师生围成了一圈。“发射”,随着一声令下,火箭模型“嗖”地一声冲向天空,发射成功,孩子们欢呼雀跃。这是乡村教师李二伟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气压式喷水火箭。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教具,丰富课堂教学,李二伟已有18个年头,自制教具近400件。
19,李二伟分配到密云区最远的山区校新城子镇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科学教师。地处深山区农村,这里的孩子想象能力弱,科学课上抽象的实验太多,孩子根本理解不了,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能够按需有套实用的教具,真是件难事。于是,他萌生了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教具的想法。
李二伟利用休息时间搜集废旧物品,开始制作配合教学课程的教具。
李二伟在废品回收站寻找自制教具的材料
第一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至今让他记忆犹新。课上讲到“风的形成”,他反复强调原理,孩子们还是一脸茫然,课后作业仍是一堆的问题。抽象的知识对于大山里的学生而言,的确是难以理解,在这个节骨眼上,只需要拿上教具在学生面前演示一下,所有问题将迎刃而解。就这样,他下了班,开始画图、设计,到处“淘”合适的材料。一个星期后,所有准备就绪,开始动手制作、实验、找问题、修改。两个月后,他的第一件自制教具——“风的形成”演示箱诞生了。演示箱是用废旧木板钉成的,玻璃管是废弃的灯管,小风车是学生叠的,箱子里还有房屋、树木,
虽然谈不上不完美,但学生却对这件“宝贝”赞赏有加,关于风的形成原理,也一下变得柳暗花明了。
李二伟制作教具塔吊模型
变废为宝,废旧材料成教具。教学主任说:“学生看到他用这些东西做出的这么多好玩意儿,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学生就像老师一样,回家找身边的材料来做玩具、做教具。通过他的制作活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本中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也大大增强。”李二伟从教近20年,他制作的很多作品“太阳能的利用示教板”“昼夜交替演示箱”“自动风向标”“通电螺线管中的磁场”等,大大小小不同类型的教具已有几百件,多数都参加了市县级的展出,几十件作品在市县级评比中还获得科技创新奖。
小教具解决大难题。从自制教具到带领学生参与研制教具,激发了学生创造灵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到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科学课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科学学科成为了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李二伟也因此成为了学生心目中最具魅力的学科教师。
科技活动助推学生科技梦想。李二伟课前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把自制教具引入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科技活动,带领住宿生开展航模制作活动,组织航模比赛;举行“水火箭”、“气火箭”等的制作和发射活动……,在他的引领中,学生积极参加市县级的科技比赛,十几位学生荣获了“科技制作小能手”荣誉称号。
学生心目中的魅力科学教师——李二伟,扎根深山区18载,利用废旧材料自制教具近400件,带领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培养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孩子探索科学的奥秘,将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北京榜样张晓艳人物故事
2.2016北京榜样李迪人物的故事
3.闫洪新2016北京榜样人物故事
4.2016北京榜样名单王凤双故事
5.2016北京榜样之重塑京剧之魂松岩的故事
6.2016北京榜样:方毅人物故事
7.2016北京榜样闫丽个人故事
8.2016北京榜样名单赵德瑞的故事
9.皮科大师朱学骏的故事(2016北京榜样)
10.2016北京榜样人物刘守成见义勇为的故事
篇6:童松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童松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敬业奉献]童松:为轨道安全建设编制“教科书”
一、简介
童松,男,1971年12月出生,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主任工程师。
多次目睹事故现场惨状的童松,率团队耗时一年编制出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安全事故率大大降低。他还主持编制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让施工“简单化”。他目前正主持编制的住建部项目将在全国推行;每一部“标准”都是安全建设的“教科书”。
二、主要事迹
为轨道安全建设编制“教科书”
“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对于北京地铁建设前线奋战了23年的童松来说,老父亲的这句叮嘱,已经成为他半辈子的座右铭。如今,童松已任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安全质量监察总部主任工程师,“安全”二字早已根植在他心中,永不能忘。
他认死理儿,待人随和却对隐患绝不手软,为首都地铁建设排险
同事眼里,老童一直挺和气,年轻的同志总是喜欢跟他开开玩笑,同龄的、岁数大的也喜欢跟他聊聊天。但大家都知道,在施工现场,老童可是个“严肃人儿”,认死理儿——“安全”二字就是他的死理儿。
有一次,一名年轻的安全管理人员巡视现场,走了过场儿,而恰巧赶上老童到这个单位突击检查,现场走了一圈儿,回来脸就“黑”了。而先前这位小年青儿恰好跟老童关系挺好,大家都以为老童这次能手下留情,可这回一见面,老童一上来就先提了三条:一是我带着你现场再检查一遍;二是你给我写一份深刻检查;三是你当月的奖金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要全扣掉。
小年青儿不干了,“凭什么呀!”老童一句话没多说,拉着他回到现场,一下就指给他一毛病:正在搭设的脚手架基础不牢!这个隐患当天就消除了,但检查、罚奖金一样也不能误。施工现场负责人坐不住了,找到公司领导说情,童松的“倔脾气”就是不改,就说一句“人命关天,让我管就得按制度办”。第二天整改完成了,童松给哥几个点烟,唠家常。可就是这一回,让这位年轻的安全管理员一直记着,每回到了工地都要挨个看、反复筛查隐患。
他浑身是劲儿,抢险7天不睡觉,历练成地铁风险筛查的活字典
地铁工程建设工艺不可小看,难度高,施工条件复杂,工程任务繁重,尤其是安全管理这一块儿,一个小动作就像是走钢丝,可这也让老童“压力山大”,怕晚上接到施工现场的电话,但项目部要是不来电话他也怕。顶板上就是文物、隧道在不到1米的距离下穿市政管线、不排水就穿河而过……每条地铁线、每个地铁车站、每段地铁区间,都有不少风险源,老童心里有本儿明帐,什么工程何时过风险源他都琢磨得到,可一到这时候他就睡不着觉了,而这样的日子在北京的地铁施工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上班了他盯现场,30米深的基坑他每天要上下几个来回,下班了也要盯手机,密切注意着工地的一举一动。一天天下来,老童有时候困得不行,自己都喊累,可转身凉毛巾擦把脸就继续干起来,“不过咱高兴呀,那么大的工程建设好了,又安安全全,值了!”
可有时候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又加上地铁工程本身就是高风险工程,偶尔也会发生事故,
一次地铁工地出了事故,在抢险过程中,老童真是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在一线参与救援,一直坚守现场。3天的救援,他就睡了不到7个小时的囫囵觉儿。到了第4天,有人劝他:“歇会儿吧,现场还有我们呢。”老童偏偏不听,拿起来他那块破破烂烂的毛巾、过遍凉水擦一遍脸,“得,再看一眼,马上就完事儿了。”
就这样,抢险用了一礼拜圆满完成,值守在现场整整七天的老童,凉毛巾擦了一遍又一遍,眼睛早就红得不行,还努力地挺着,同事拍了他一下肩膀,本想说该回家歇歇了,这兄弟累得自己直接靠墙打起呼噜来。
他往困难里钻,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创出中国地铁首份安全标准
行内人都知道,地铁工程建设最初参考的是铁路安全标准,由于地铁和国铁施工环境和条件不尽相同,这些标准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在一线干了几十年的老童太清楚这种水土不服,决心编制“接地气”的地铁建设安全标准。
编制标准化手册的时候,碰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别说在北京、在全国都根本没有相关的资料可以借鉴。这也难不倒老童,他泡图书馆查资料,一待就是一天;他跑施工现场,满北京的'地铁工地都跑遍了;他跟同行取经,大大小小的专家上来就请教、咨询……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能找的人都找了,201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出台并推广,这意味着我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标准。此后,童松又主持编制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等三本图集。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属于首创,填补了国内地铁施工没有统一标准的空白。
2011年,童松负责的北京地铁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启动。这套系统可将隐患排查情况随时随地上传到系统;每个隐患的治理情况都在系统中留痕,随时可查……到2014年7月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迄今已有累计87个标段、近1500人使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公司建设管理的所有项目工作面,以及从甲方到施工单位再到监理单位所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两个全覆盖;累计排查各级隐患28454项, 99%已完成整改消除,为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发挥了巨大作用。
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北京地铁运营里程554公里,在建里程近500公里,23年来,童松在北京地铁大发展的时代里奋斗,在千百公里的地铁里程中历练,在数以万计的工匠间成长。风雨洗礼23载,也正是他以匠心守护首都地铁建设的写照。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张博研
2.2016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郑浩故事
3.2016年北京榜样之万华胜故事
4.2016北京榜样胡秀珍的感人故事
5.2016北京榜样:王子惠的助人为乐故事
6.李镇东2016北京榜样个人故事
7.2016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
8.2016北京榜样人物:孝女艾宝凤的故事
9.史春旭的故事【“2016北京榜样”】
10.2016北京榜样人物之彭宏光的故事
★ 平民英雄小学作文
★ 护士演讲稿出色
【北京榜样人物的故事:刘红(合集6篇)】相关文章:
关于中考满分作文600字精选2022-05-07
不堪回首的青春回忆故事2024-01-14
那次玩得真高兴作文300字2022-07-25
妈妈小学优秀作文1000字2023-10-12
教育教学案例范文2023-08-0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2022-09-02
描写老师500字作文怎么写2023-01-15
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2022-10-15
小学五年级写猫的作文2023-11-09
教育教学案例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