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时间:2022-04-30 13:08:5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萝阿er”为你分享10篇“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篇1: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惩罚孩子并不像是家长原来所认为的,使用正确的方法更利于孩子的理解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了,应该怎样改正,这样的方法效果会更明显。家长可以多了解一下其中的道理,让孩子可以承受住更多的内容。

篇2:家长对孩子不做惩罚是误区

家长对孩子不做惩罚是误区

误区之1:夸奖太多或太少

“你把你的脏衣服放到提篮里了?嘿,你干的太好了!”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尊,父母们有时会把孩子变成受表扬成瘾的人。靠表扬鼓劲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满意而追求实现各种目标。

他会因很平常的杂事而期待别人的溢美之辞,否则,他就可能会不想去完成自己份内的义务。

过份批评也是十分有害的。如果你只指出孩子是如何失败的,失败就会成为他的心理阴影。称赞和批评的比重应该是三比一。如果批评的比例太高了,你的夸奖就可能是不真诚的或过度夸张的;如果夸奖的比例太低了,那么,你可能是太苛刻了。

要检查一下表扬的真实性。通常一句简单的“谢谢”就已足够了。还要考虑考虑孩子的年龄。一个6岁的孩子学着擦窗子,即使擦得还有污点,也应当受到表扬。而对于一个干活邋遢的10岁的孩子,则不应该这样,因为他可以干得更好。

误区之2: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看待

你的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从录像带商店带回《终结者II》,“太充满暴力了”,你反对说。

“别的小孩都看过了”,他们争辨说,“我们举手表决,好,二对一,我们赢了”。

小孩子缺少像你那样的判断力和经验。孩子处于儿童时期你的家庭越民主,孩子就会变得越霸道和越骄惯。

不要觉得每一条规矩都需要讨论。刚刚学步的小孩子更注重行动而不是说教,“因为我说要这么做”就是足够的解释了。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对规矩产生疑问时,这时就可以向他们解释。但是要让他们清楚最后还是你说了算。

误区之3:发脾气

大孩子在打架,小孩子在吵闹,突然你比谁声音都大地喝一声,你的孩子们马上被吓住了,但你已经失去了控制。可以稍停一下。到别的屋里,让你的爱人来解决问题,或者请一个朋友来。一旦你已冷静下来后,放下架子,看着你的孩子的眼睛,然后严厉地对他们说话。要把喝斥留待紧急情况下再用,如警告一个小孩子不要靠近火炉。

通常你可以避免火气大发。如果孩子们在傍晚变得烦躁不安,可以事先安排一些安静的活动,准备一些有益健康的零食。

误区之4:对什么都保持一致

你的孩子因受到罚站的惩罚而变得老老实实,你不敢变换你的策略,因为专家们说过要保持一致。不要把保持一致同一成不变混淆起来。在一个时期很成功的方法在将来就可能失败。下面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1)让孩子走开,可以让孩子到一个指定的椅子或房间里待着,以制止他的捣蛋行为。时间要随年龄而变化,――2岁的孩子2分钟,4岁的孩子4分钟。

2)取消他的特权。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责任,而禁止他看电视、打电话或不让他出去玩。

3)不理睬他的捣蛋行为。如果不能吸引你的注意,孩子的哭闹、呕气、吵闹行为就会自动停止。

要善于尝试一些灵活的规定,但要明确一些基本的规矩。一个11岁的孩子上学穿什么衣服是可以讨论的,但要旷课则是不行的。当孩子知道一些规矩是可以灵活的,对那些不能灵活的规矩他就会很合作。

不要忘记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对不起并不代表做事不一贯,它是一种相互尊敬。这能教育孩子学会在做了错事之后主动道歉。

误区之5:把所有的孩子都同样看待

你不能让一个小孩子罚站,也不能让一个13岁的孩子走开一个人待着。孩子的个性,也对你的管教方法产生影响,对脾气温顺的孩子奏效的方法就可能对脾气倔强的孩子不起作用。

要因人而异地教育孩子。小孩需要一些限制以保证其安全,防止其吵嘴打架。对于学龄前儿童,则还要教育他们爱护公物,友好对人。可以问“别人把你的蜡笔弄得一团糟,你感觉如何?这就像你把妹妹的化妆盒弄得乱糟糟时她的感觉”。上学的孩子已经能懂得相互公平的道理。

误区之6:不做任何惩罚

如果一个孩子看不到他的错误行为的后果,他就不会接受教训。惩罚没有什么问题,只要你做的公正,有人情味。惩罚要同他的违反家规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女儿因误了公共汽车必须让你送她上学,那天晚上就可以让她做一些额外的家务以补偿你失去的时间。

要让惩罚同他的错误大小联系起来。如果你的儿子星期五晚上回来晚了,那么让他星期六晚上待在家里老老实实是合适的,但“六个星期不许找朋友玩”则太过份了。

打孩子也许能暂时中止他的错误行为,但长期的肉体惩罚则适得其反。一个常挨巴掌的孩子不会学会自我控制,他只能学会害怕,以为一个大一点的人去打小一些的人是正当的。

误区之7:扮演心理治疗专家

你的小姑娘狠踢她哥哥的玩具,大声叫喊她恨他。不要甜甜地问:“宝贝,怎么了?告诉我你怎么了”。这种过份心理式的问话是有害的。父母不愿因唠叨而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所以他们让孩子哭闹着走开。即使在一些特殊的在外的场合,防止孩子扯头发、毁坏玩具、扔食物的规矩也应该是有效的。

如果父母说话坚决,孩子就会听话。在解释之前要制止他们的'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如果你的上幼儿园的孩子在打你,你要抓住他的手腕说:“你不能打妈妈,现在就住手。”然后再问:“你为什么不高兴”?

误区之8:错误地使用奖励

“别再把浴缸里的水往地板上泼,晚餐后我就让你吃一个冰淇淋”,你对你正干坏事的孩子说。问题是,如果你不给他东西,他就不会停止。一个用来制止他错误行为的奖励无异于贿赂。更表明你的规矩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能在孩子干完事之后再予奖励,以表彰其好行为。当你发现孩子在做好事。不要把冰淇淋当成是贿赂而是当成一种赞赏的表示。

还要帮助孩子明白一种自身的奖励:一种满足的感受。可以说:“你努力干,把你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你一定会很自豪地让朋友们看到它。”

误区之9:公开地反对爱人

当父母在孩子能听到时争论关于管教孩子的规矩时,孩子就会感到茫然和不安。孩子就会学会利用父母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父母双方管教孩子一定要态度一致。要在私下里解决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在一些基本的规定上,如做家庭作业、干家务、上床时间等问题上一定要观点一致,还要加上禁止孩子打人、偷东西和撒谎的规定。

父母可以分工管教孩子,爸爸管孩子做家务,妈妈管孩子上床睡觉。不要把管教孩子的事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一旦他或她不在时,孩子就会变得无法无天。

误区之10:假设孩子干了坏事

你的上六年级的孩子抱怨同学欺侮了他,不要这样说:“那你肯定做了什么事惹他了吧。”如果你一开始就认为你的孩子是错的,这就是告诉他:“他本来就很坏。”相反,要对事不对人。要避免“总”这个词(“你总是乱扔废物”)和“从来不”这个词(“你从来不听我的话”)。要针对某件事而指正他,如“你忘了把大衣挂起来了”。要让他知道他是能按你的要求做的,即使他这次没有做。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了麻烦,首先要听听他的观点,你的支持会使孩子平静下来,理智地看待问题,当孩子知道你站在他一边,他就会感觉得更好,做的更好。

篇3:家长该不该惩罚孩子

家长该不该惩罚孩子

要不要惩罚孩子

家长们聚在一起,自然离不开是否要惩罚孩子这个话题。“孩子应该打”“那不行,我听说,孩子越打越不听话”“男孩子应该打,不打的话,反而会受孩子的摆布”……类似的话题是讨论的热点。那么到底要不要打孩子呢?如果孩子犯错了,不打行吗?即使是同一对父母所生的孩子性格也会不一样,所以适用于这个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通过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得对,哪些事情做得不对。但体罚却对孩子有害。大人一提起惩罚马上就想到打,这是错误的观念,惩罚不仅仅是指体罚。当孩子犯错误时,大人可以用严肃的表情和声音叫孩子的名字,也可以在一段时期内不给孩子零用钱,或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屋里,或者不让孩子参加所有家庭成员都参加的活动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说是惩罚。

韩国的父母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父母当孩子犯错时,以打骂来表示惩罚;另一种类型的父母就是忍着,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听之任之。也就是说没有折中,只有打与不打两种惩罚观念。

有一对老年得子的夫妻,由于是独子,他们把孩子当成了宝,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犯错时,他们不仅不教育他,甚至不允许周围的人责骂他们的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没有人能约束他。最后这个孩子离家出走,也不跟父母联系。父母在家天天为儿子担心,而这位独子却根本不顾父母的心情,又是偷东西,又是打架斗殴,最后因为犯了杀人罪而被终生监禁。这时候,他要求见父母一面。在监狱里,儿子对痛哭流涕的父母说:“这下你们如愿了。假如你们在我小的时候好好管教我,我就不会这样胡作非为了。”

在陌生的地方开车时,我们经常会打听方向,看看走得对不对。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也一样,需要经常反省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适当的惩罚是很有必要的,但惩罚的方法和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

打是惩罚中最坏的方法。孩子犯了错误,即便打了他,那也只能在表面上制止错误行为,并不等于孩子的心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了错误,所以孩子以后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没有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到底错在哪里,那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能从心底里认识到要改变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出现父母越打,孩子越不听话的局面。最好不要用打来警醒孩子。

如果想让孩子品行端正,就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他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对稍大些的孩子可以用讲道理的方式;而对待小宝宝,可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体验坏行为所带来的坏结果。比如说吃饭的时候,如果宝宝挑三拣四不愿意吃,不要用打骂的方法来强迫孩子吃,大人可以吃完以后就直接把饭菜收拾干净,这样宝宝可能就会认识到自己的`拒绝行为不起作用,最后只好主动要求吃饭。

在很多情况下,惩罚也跟父母的心情有很大关系。父母心情好时,或者是家里有客人时,即使孩子再怎么不听话,父母也会作罢。但假如家里没有客人或父母心情不好,父母一般就会责怪或打骂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母想解气,而不是以改正孩子的坏习惯为出发点。让父母解气的方法是无法改正孩子的坏毛病的,应该正视孩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他,

他的那些行为不对,而不能为了惩罚孩子就说些“你不是我的女儿(儿子)”“一边去,不想看到你”之类表现厌恶的话。这些话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只是不喜欢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了,而且不宜把孩子与家人或外界隔太长时间。

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孩子陷入错误当中,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样用到惩罚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篇4:看看外国父母怎样“惩罚”孩子

新西兰父母冷处理:

让孩子体验后果

在新西兰,打孩子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父母一般都不会体罚孩子。如果儿子在公共场所闹腾,只要不影响到别人,Bernny一般都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孩子,比如随他闹去。如果影响到别人,Bernny会将孩子抱走,将他放在一个比较开阔而安静的地方,让他继续闹,直到他闹够。Bernny认为,孩子闹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他的某些目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闹腾没有效果,自然会选择放弃。

有段时间,老大总喜欢往花园的鱼池里扔鹅卵石,并且屡教不改。Bernny会要求儿子把水池里的石头捡出来。有的时候,儿子耍赖不肯去捡石头。Bernny就自己下去把石头捡出来给儿子看。如果正好碰上儿子闹着要跟爸爸玩,Bernny就借机对儿子施行教育:“你把石头扔进水池了,现在我要去捡石头,没有时间陪你玩。”这时候,儿子会体验到他不良行为的后果。

Bernny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他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父母应把孩子当成人看,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教他学会承担责任,约束自己。

日本父母避免当众处罚:

给孩子留下尊严

日本父母惩罚孩子的措施包括取消孩子外出玩的计划,甚至让孩子饿上一顿,或者进行适度的体罚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犯错,父母一般不会当众处罚孩子。

TsukuBa有一天带两岁半的孩子到餐馆用餐,儿子对于没有带他去迪士尼大发脾气把桌子上的碗碟都扫到了地上。TsukuBa首先向餐馆的主人表示了歉意并且进行赔偿,冷静地带着哭闹的儿子回家。在回家之后再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评,作为惩罚她取消了未来一个月带儿子去迪士尼的计划。TsukuBa认为,如果父母当众处罚孩子,会对孩子自尊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为此,要在公众场合保持冷静,在回家之后才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的法宝:“计时隔离”

美国的父母和老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

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美国法律规定,小孩必须随时有成人陪伴和保护,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很少被冷落或孤立无援的情感体验。因此,一旦被隔离而受到“冷落”,必然会从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

其次,把孩子从群体中隔离开来会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区别对待了,从而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孩子对此是非常敏感的。

另外,让淘气的孩子暂时离开,可以缓解大人和孩子的紧张气氛,使孩子能够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篇5:家长惩罚孩子,必须具备这些原则!

家长惩罚孩子,必须具备这些原则!

1、有错必罚

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惩罚孩子。比如孩子弄坏了玩具,要没收孩子其他玩具,让他长点记性。比如孩子打烂了杯子,要让孩子自己去收拾,而且要告诉他不能弄伤自己,要不然吃苦的会是他自己。孩子犯错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去惩罚,不要看心情,今天的事情下周再处理,上个月的事情,今天才翻来说。这样子惩罚孩子不仅不会信服,而且没有什么威慑力。

2、罚前必警告

孩子对于犯错没有什么概念,这点需要家长来告诉他。这样一来既可以让他知道犯错的原因,也可以好让他有心理准备,不会轻易去犯错。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拿薯条来扔掉,这个时候你要马上制止他,并且告诉他这些粮食都来之不易,浪费粮食是可耻的。如果这个时候他还是扔薯条,你可以让他离开餐桌,他的这顿饭也就结束了。

3、惩罚原因要明确

教育孩子,是要讲究技巧的,而惩罚孩子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只不过是想让孩子长点记性,下次不再犯了。所以在惩罚孩子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惩罚他,并且告诉他怎样做是正确的,你希望他是怎么做的。这个时候他会为他的错误承担,也不会在心里怨恨你。

4、惩罚起止点要明确

有一些家长惩罚孩子,对于一件事情重重复复的罚来罚去,明明孩子都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家长还是死揪着不妨,这是不正确的。惩罚孩子,要告诉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惩罚的原因是什么,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时候惩罚的时间结束了,孩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那就要当这件事情过去了,不要再一直给孩子板着脸,让孩子战战兢兢。

5、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大多都会为自己辩解。尽管孩子说的不是事实,但是也要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不要堵塞了他的话语权。如果孩子辩解的事情是错误的,家长大可惩罚他。但是如果孩子在这件事情里真的是冤枉的,你还没有听他的辩解就惩罚他,可想而知他会有多委屈了。

结语:家长惩罚孩子,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在惩罚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以上的原则,让孩子知道你的底线。惩罚孩子不要盲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篇6:对孩子说话要讲究技巧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最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听到大人对他说:“不要这么乱吵!”孩子就真的会变得整天乱吵乱闹。

其实,只要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的人能够尽可能地改变讲话的方式,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好结果。比如,对孩子说:“请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这类比较正面积极的教导所带给孩子的信息,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你这样对孩子说话比较管用。当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话就会出现奇迹,但长期注意这个问题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赞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在游戏场,一个年轻妈妈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爬在攀登架最高一级上的儿子。很显然,那个孩子很想尝试着冒一下险,玩出一点花样。做妈妈的这时却大声叫道:“当心,别跌下来!”当然,这是一个正在担心的妈妈的正常反应,但反过来,这句话让孩子感受到的却不是担心,而是里面的潜台词:“你真是手脚不灵活,你肯定会跌下来的。我不相信你不会跌下来。”

篇7:国外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国外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美国

美国家长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他们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而且美国人对孩子往往要求全面发展,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且家长还会经常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

美国的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多于灌输,他们习惯于去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而且美国人性格外放,他们并不吝啬用鼓励的话语去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比较重视责任教育,他们会告诉孩子做人必须要对自己负责,然后实现对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负责。

日本

在日本,日本人以“武士道精神”教育下一代,日本的家长觉得只有让孩子穿少一点才能增强孩子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御寒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抵抗力。在日本,家长对孩子的身体锻炼特别重视,因此日本的孩子生病的机率很小。

日本家长还会主张小孩随妈妈下厨房。有的小娃才三岁就会下厨房陪妈妈烧饭做菜,听妈妈讲烧饭做菜的故事,拣菜、洗菜这些劳动在日本孩子眼里是在做游戏,其实这种方式从小便培养了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也是教育的良好体现。而且,日本的学校比较注重孩子合作精神的教导,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给人的感觉都很亲和、特别有礼貌的原因。

法国

法国家长比较注重“民主教育”,法国的家庭有时会用“民主投票”制,来决定买什么样的房子和什么颜色的车子,法国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做选择,这种教育方法的规则是明确的——告知与分享。当然,对于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来说,法国的这种方式的确实是比较新颖。

法国父母在有孩子后会寻找独处时间,可谓见缝插针,而且家长也会给孩子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时间。他们不提倡给孩子安排补课或学习,他们认为如此做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乐趣,体验到的只是学习的压力,这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而通常法国孩子的行为看着都十分的得体,而且,法国的小娃们他们更有耐心和自控力,他们聪明、有创造力,有艺术天分,且表达能力强。

韩国

韩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都设有德育课、礼节教育。至今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韩国是受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影响颇深的一个国家,韩国人周末会经常一家子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韩国人认为一个不懂得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人,根本就不能爱国。

韩国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每学期开学前,幼儿园会把当年的教学计划送给家长,每周也会把具体的活动内容计划送给家长。不过最令人称道的是,韩国幼儿园的教育在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的同时讲究寓教于乐。

篇8:家长批评孩子技巧

家长批评孩子技巧

1、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要经常数落不要把错误叠加起来,这样会让孩子反感,觉得自己只要犯了错误,就永远无法摆脱,既然摆不脱,改又有何用。

2、要想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公正的,就应该少批评孩子,多表扬孩子。如果只批评不表扬,孩子会因你只看到他的缺点看不到他的`优点而不满,从而不愿意接受批评。

3、为了不伤害孩子,我们批评孩子时可以用凝重表情、严肃的表情来显示我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的态度,语调可以比平常的声音更低沉一些,缓慢地如谈心般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注意用眼睛一直看着孩子的眼睛

4、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要给孩子留面子。

5、对于孩子的错误,父母批评时不要夸大孩子的错误。告诉孩子错误带来的后果。

6、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不要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如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说孩子笨。

7、父母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要一致,如果父母的看法都不能统一,孩子就更不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8、有的家长总是批评孩子这样容易影响孩子的反感,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儿父母总喜欢拿别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较,可能会让自己出现心理落差,从而在教养上对孩子过于严苛,让自己的孩子顺其自然,不要把别人作为自己成长的对照。

篇9:怎样跑步瘦身 运动要讲究技巧

夏天的傍晚,穿上你最新的行头,到有风景的户外去享受一下流汗的感觉。如果你希望这种练习能为你带来真正苗条紧实的曲线,并且想让自己在跑步的同时依然拥有健康光彩,正确的跑步瘦身运动也要讲究技巧。

首先,双手不要在身体前面随意晃动。许多女孩有这样不正确的跑步姿势,其实这样只会使肩部紧张,背部肌肉松弛无力。

正确的方法是:上半身挺直,手臂弯曲,上臂与下臂呈90度,收在身体两侧,跑步的时候自然地随着节奏摆动。双手松松地握拳,肩膀压低。

头部的方向也有讲究,最好能保持看到距离身体大约3米的地面,切记不要把头抬得很高,这样会让你呼吸急促,并且容易失去目标。

两脚在跑步的时候从后跟到前掌都伸展开,始终保持正确的姿势,跑的时候两脚平行。每一步不用跨得太大,以免脚下的动作跟不上节奏。

每跑2―4步呼吸一次,最好采用腹式呼吸,这样能最快地把氧气供给到运动的肌肉,也能防止跑步引起的侧腹痛。

跑后:3个伸展练习

这组练习能帮助跑步过程中紧张收缩的肌肉得到伸展,肌肉将重新变得柔韧。不会拉伤。

塑身加速跑

你已经能轻松跑完30分钟?那么初学者的那一套已经不适合你。

体育学家研究发现,想要健身和减肥,必须进行高强度的练习。对于跑步来说,并不是跑得时间越长越好,而应该时不时地提速。我们为有基础的人制订的训练项目要求在45分钟持续奔跑的前提下加入“加速跑”。结束之后。同样要做好伸展运动,这样紧张收缩的肌肉才能恢复柔韧。

跑步前的热身和跑后的伸展运动能帮助你拉伸韧带,使线条流畅,不至于产生太多肌肉,同时避免运动伤害。

跑前:3个热身练习

这组练习能活动在跑步过程中需要承重的各处关节,有助于拉伸韧带。在跑步前做这组练习,等各个关节都感到充分活动开就可以了。

步骤一:肩部和臂部

手臂拉伸、绕环,左右交替。先向前,再向后。双肩交替向后绕固。

步骤二:膝盖

膝盖微微弯曲,双手扶膝,膝盖画圈,先往右,再往左。

初学者跑步计划

如果你今天第一次跑步,那么一定要慢慢地开始,先做好热身。

初学者很容易一下子跑得太快,很难坚持较长的时间。肌肉、关节、心脏和循环系统在快速跑的过程中都无法持续太久。韧带和肌腱也需要时间适应一定强度的运动。所以,开始瘦身跑的第一个星期,跑跑停停的练习方法足以达到效果。

每周三次,走和慢跑交替练习30分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在一开始的时候关注自己的心跳,保证脉搏始终保持110次以上,这样能促进脂肪的燃烧。跑完之后要做伸展运动,拉伸跑步时紧张收缩的肌肉,防止肌肉拉伤。

篇10:关于家长要怎样教育孩子

1、让孩子有自己空间

爸爸妈妈们总想知道孩子的所有,甚至他一天的详细行程。什么事情都提前帮他安排好,如果孩子没有按安排做就是不对。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且也会变得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了。

2、经常称赞孩子

小孩子总是喜欢得到表扬的。如果孩子做了事,做的不错或者完成了,即使是小事,也要不忘表扬他。这样能增加他的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3、正确的奖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喜欢对孩子承诺如果考的好就有奖励,考的不好就什么都没有,其实这样很不好,孩子会很在乎这个奖励,会导致一到考试就开始焦虑,会很在乎输赢。家长应该给予正确的奖励方式。

4、为孩子分析原因

当一件事情孩子没有做对或者没有做好,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动怒或者动粗,这样只会让孩子厌恶你,甚至厌倦回家。应该耐心的为孩子分析原因,分析利弊。这样他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5、多让孩子了解你

家长在孩子面前都会习惯的有一种威严,尤其是爸爸。从来不会给孩子理解自己的机会。多让孩子了解你他会更爱这个家庭,觉得家是温馨的。

6、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最棒,所以总是设定高过于孩子能力的要求。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时常感到无形的压力,最后完全没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家长最好按孩子能力来给他设定要求,而当他完不成时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7、主动为孩子解决困难

孩子慢慢长大,会有自己的小想法、小烦恼,有的时候遇见烦恼的事情会闷闷不乐。家长应该及时了解原因,并主动为孩子排忧解难。及时的给孩子解决困难,才能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会让他变得更活泼、开朗。

8、给孩子适量的自由

家长不要太强制了,应该给孩子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规定他一定要去干什么。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也能培养他的思想上的独立性。而且让他自己做喜欢做的事情,他才会快乐,才能快乐的成长啊。

如何做好弱差生的教学工作论文

大学师范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演讲稿

暑期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社会实践报告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演讲稿

儿童家庭教育的十大策略

教育实习总结3000字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书笔记

实习生的教育自我鉴定

初中班主任实习工作总结1000字精选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惩罚孩子家长是怎样讲究技巧(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教育实习生自我鉴定2024-01-11

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2023-03-11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2022-08-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工作总结(三年级下册)2022-09-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教学的论文2022-12-05

班级管理措施2023-03-02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2023-05-28

小学班主任培训总结2023-10-10

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心得2023-04-03

初中数学教育实习个人总结2022-11-2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