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班初期幼儿为别人服务能力的思考(推荐8篇)由网友“小椰子小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关于小班初期幼儿为别人服务能力的思考,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关于小班初期幼儿为别人服务能力的思考
人都说新老师会高估幼儿的水平,老教师会低估幼儿的能力。这句话说的真没错,至少在我的身上应验了,有时觉得《纲要》了然于胸反而会影响老师对幼儿的判断和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因此导致幼儿间相互的交往比较少、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不强。专家指出,小班特别是第一学期的小班幼儿不适宜设置为他人服务的值日生,但我认为由于儿童间存在个体差异,又因为山区幼儿与城区幼儿存在地区差异,山区幼儿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在借鉴师老师的做法后,我们在分餐环节做了一些调整。每一组先选出一位能力强的幼儿作为“组长”,在保育员老师在分餐车上将菜分好后,组长将盘子帮每一位小朋友端到桌子上摆好;配班老师在分餐桌上将主食分别盛在碗里,每一名幼儿洗好手后直接端着主食回到自己的座位进餐。这样既能节省老师分餐的时间,更能保证每一名幼儿洗手后在第一时间开始进餐,不存在消极等待。同时老师也可以照顾到进餐速度稍慢的幼儿先进餐、初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起初担心小组长不能顺畅地为小朋友送餐,没想到第一次为大家服务,老师稍稍指导一点,孩子们就做得非常出色,四位组长不会相互碰撞、更没有争抢餐盘的情况发生,其他幼儿自己取主食时,也都是双手端得稳稳的,没有端洒或撞人的现象。看到这些,我心里暗想:孩子的能力真的不可低估啊!但这样下来,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就是幼儿取主食回座位时需要用手拉一下小椅子,那么刚刚洗过的手就会在进餐前触碰到不该碰的物品,这在卫生保健方面是不合适的,于是我们又尝试请小组长在餐前将本组小朋友的椅子拉出,摆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其他幼儿在取餐后就不需要再自己摆放小椅子了。没想到的是,小组长们仍然做得没问题。更让我们欣慰的是,组长没来园时,换其他小朋友做这些事情也非常出色。
每次带幼儿到操场上活动时,在楼门口我都会帮他们掀起帘子,胡老师就提出请幼儿为同伴掀帘子吧,这样老师也能更专心地照顾幼儿。于是我们选出了个子比较大又很有力气的蔡明昊和王菁浩为大家服务,当同伴们感谢他们时,透过洋溢在他们脸上得意与满足的笑容,看得出他们觉得为大家服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户外游戏时请幼儿取放玩具;集体活动前后幼儿自己摆放桌椅……这些都是孩子们乐此不疲而又都能顺利做好的事情。
入园仅三周的小班幼儿能够完成这么多的事情,就连我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议。综上,请相信孩子,每一名幼儿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千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这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自信心都是很有帮助的。
点评:通过看半日活动,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儿童表现出来的我们无法预估的品质,我们常常以固定的标准衡量幼儿或者还没有提供机会就认为这样不行,通过胡老师的反思感受到,我们应该针对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差异提供尝试的机会。个体差异决定了某些幼儿已经达到了能够为他人服务的水平。
篇2: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蕾李帅
【摘要】小班幼儿处于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幼儿入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耐心地帮助与教育。文章运用调查问卷法与访谈法,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根据幼儿园的生活内容,从饮食进餐、盥洗、入厕、着装、睡眠五大方面,谈谈当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3: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3~5岁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接受能力强,行为可塑性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为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提供了需要和可能。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自信心、责任感及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其以后的生活及身心健康发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抓住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实施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自我服务能力教育,这是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体格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成长。通常情况下,两岁的幼儿就有了自己吃饭、喝水、穿衣的愿望,三岁时就可以自己独立解决这些事情。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访谈法,编制《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教师调查问卷》,主要从进餐、盥洗、如厕、着装、睡眠这五方面进行分析。以W市幼儿园小班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8份,回收率为97.14%,其中有效问卷65份,有效率为95.59%。随后,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研究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进餐饮食。幼儿进餐、饮食的独立性是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由表1可知,将近一半的小班幼儿自己独立用勺子进食,用小水杯喝水,说明教师对幼儿进餐独立性的培养较为重视;其次,在餐后饮食卫生方面能够自理的幼儿也占到了四成以上。但吃饭不撒饭粒、餐后自己收餐具的现象却不容乐观,通过与教师的访谈得知,这一现象也是由于幼儿园进餐安排导致的,幼儿园设有单独的幼儿餐厅,并有专门负责餐具发放与回收的工作人员,对于回收餐具方面没有直接去培养。
2.盥洗。盥洗不仅能使幼儿的皮肤保持清洁,增强抵抗力,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它还是培养幼儿自身健康行为和自我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由表2可知,有五成以上的小班幼儿能自己用毛巾擦干手;幼儿自己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的能力还未很好习得,仅占四成多;而刷牙能力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则是相对困难的,仅占到43%。这也说明成人对这方面的重视与认识有待提高,要继续加强本地区小班幼儿盥洗独立性习惯的培养。
3.入厕。如厕独立性是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重点是从幼儿能否“自己上厕所”、“大小便时自己脱下或提上裤子”、“便后自觉冲水”、“便后自觉洗手”四方面展开调查。如表3所示,小班幼儿在如厕方面的自我服务能力中,独立上厕所的'习惯养成最好,其次,小班幼儿大小便时能自己脱下或提上裤子的达标情况也较好,但幼儿便后自觉冲水、大便后自己擦屁股的自我服务能力还未很好地习得,这需要引起小班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4.着装。帮助小班幼儿学习正确地穿脱衣服并且知道鞋(袜)的左右脚和根据自己的冷暖增减衣物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穿(脱)衣服这个环节,穿插着许多锻炼大小肌肉活动的动作,对幼儿来说不仅能提高能力,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发育。由表4所示,系(解)扣子对幼儿的小肌肉动作要求较高,幼儿在系(解)()扣子方面的能力比拉拉链的能力明显低得多。此外,区分左右脚对他们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只有一小部分幼儿能够做到这点。总地来说,小班幼儿着装独立性情况不是很乐观。通过与教师进行访谈,初步得出原因是:家长基本都包办代替,而且家长为了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就代而为之,阻碍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
5.睡眠。睡眠对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而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研究主要是从幼儿能否“独立、安静地入睡”,“睡前自己脱衣、鞋、裤”,“起床后自己叠小被子”,“不蒙头睡觉”四方面展开调查(见表5)。表7显示,仅有35.38%的幼儿能独立、安静地入睡,睡前能自己脱衣、鞋、裤的幼儿也只占不到五成,有43.08%的幼儿起床后能叠自己的小被子,有五成以上的幼儿能或多数时间能睡觉时不蒙头。说明小班幼儿在睡眠方面的自理能力情况同样需要引起幼儿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四、提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建议
1.唤醒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小班幼儿已经有了自我意识独立性,什么事都想自己做,但是幼儿的这种意识会随着自己的情绪来,依赖性特别强。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就要给孩子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依赖爸爸妈妈是不行的。同时,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引导、教育,使之主动做自己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家长不能一次要求过多,否则,幼儿就会陷入困惑,不知到底该做什么。
2.在鼓励、表扬中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行为。小班幼儿情感脆弱、能力差、畏惧感强,成人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不应忽视,要鼓励他们在做细微事情上的独立性,并肯定他们的意识,积极给予纠正和指导,在活动中应采取适当的非语言行为与幼儿交流互动。教师还应善于使用肢体语言,注重与幼儿的眼神交流,让幼儿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信任和关爱,为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创造条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比如,在让小班幼儿学习穿衣服时,可结合他们都喜欢被表扬和奖励的特点,给予穿得最正确、最快的幼儿以表扬与鼓励,可采用代币制,小贴花、小零食等进行相应的奖励,以此树立起在幼儿之中的小榜样。
3.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实现进步与发展。环境的创设应注意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并重。尤其是精神环境,常常是教师所忽略的部分,温柔平缓的话语、温馨舒适的生活氛围等都属于应为幼儿创设的环境之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师可以制作与目标相适应的玩教具并投放到活动区中。在鼓励、表扬中强化幼儿自我服务行为教师在活动中应采取多种恰当的非语言行为与幼儿交流互动,如爱抚、竖大拇指等行为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自我服务的快乐。
4.家园合作,共同培育。家庭是幼儿主要活动场所,与家长经常联系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让幼儿折叠已经洗好的衣服,多给幼儿实践的练习和机会,家长要在温馨提示的前提下,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及练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不断巩固和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与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会停下来,等一等,以幼儿的步伐速度为主,持之以恒,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祁晓芳。2-3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分析[J].幼儿教育,,(5)。
[2]陈程。在游戏中学会盥洗[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6)。
[3]张鸿宇,于婷慧。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特点与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4)。
[4]冯珊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路径[J].科教导刊,2014,(4)。
(编辑:朱泽玲)
篇4: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初探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初探
陈鹤琴说,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就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交往,需要与社会融合。
而未来社会更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然而,现在的孩子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小班的孩子尤其如此。
在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差。具体表现在不善于主动地与人交谈,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也不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境运用恰当的词、句向对方作出应答,解决矛盾。
那么,如何从实际意义上来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我们应抓住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这几个突破口,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交往活动。从而让他们体验交往的快乐并逐渐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群体,去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1、 日常生活中给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交往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很自然切带有无意性的活动。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安排幼儿自由交谈,幼儿相互介绍着各种有趣的事,聊得甚是投机,无意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我还经常安排一些班与班之间的谈心活动,让孩子们的交往打破时空的界限。我还注重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来园时让值日生做小接待员,热情地接待同伴,互相问好。游戏时我让孩子们合作玩玩具,餐后散步时让孩子们自选同伴拉手等。这些无形中就让幼儿体验到交往的乐趣,从而想交往、敢交往、会交往。
2、 设计学习交往语言的系列活动。设计的活动应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应以幼儿最易碰到的交往事件为主,活动设计要抓住重点,针对幼儿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设计。如我针对幼儿不善于提出要求并商量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交往活动“他们应该怎么做?”先请大班的哥哥、姐姐进行情境表演:文文抢了彬彬的玩具,两人发生争执并大打出手。然后请幼儿讨论并说一说他们应该怎么做,接着让幼儿拼图讲述,内容多幅诸如此类的画面,最后请幼儿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模仿表演活动中练习与运用商量用语。
3、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各种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游戏来完成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在自主性游戏中最能体现出来。游戏前,我先让幼儿商量选择角色,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和孩子们一起绘制游戏规则图。游戏时我又鼓励他们与同伴们一起玩,遇到问题商量解决。另外,我还非常重视以大带小的合作游戏,让中大班的哥哥姐姐也加入我们的游戏。在一次《我和电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小记者”专栏,游戏前,我请幼儿推选出“小记者”,并在游戏中观察采访,游戏讲评时,就是小记者们一展才华的机会了。你瞧他们言辞犀利,时而还请台下的幼儿集体讨论,商量解决每天新闻报道中的热点话题,这对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充分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总则中就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密切家园联系应成为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突破口。教师可以通过开放半日活动,召开家长会、家访、家长课堂等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交往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积极意义。如:我通过“我是小主人”的系列活动,向家长介绍了交往的重要性,还向家长推荐了多种好的做法:如让孩子招呼客人,带孩子做客,让孩子去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只有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才能使家园同步,协调一致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另外,社会的教育资源又是最丰富的,而幼儿也必然要走向社会。我经常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向社会。如参观菜市场,帮助食堂阿姨买菜,去快餐店吃点心,参观银行等,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交往的机会。另外,今年的“元旦”医生入园为幼儿体检,我抓住这个机会,在体检的空余时间内,开展了“我和医生聊聊天”的活动。幼儿非常乐意参加,话题也很多。如“叔叔你几岁了?”“你喜欢我吗?”……这让我非常感动。这些社会性的活动,无疑能真正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当然,培养小班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做到各个教育领域的整和。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篇5:培养幼儿思考能力的小班综合活动《小脚丫》
培养幼儿思考能力的小班综合活动《小脚丫》
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性格活泼、开朗。平时游戏活动中发现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但他们则更喜欢动手操作。孩子们已经认识过各种手工材料并初步学会了一些使用方法。由于幼儿有一定年龄差别、性别差别、个性差别等,幼儿往往在游戏中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游戏中要善于指导,多给幼儿留有自由选择、操作的时间,让幼儿感受同伴间合作的愉悦,从而使幼儿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背景条件
在游戏活动之前,给幼儿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实践,发现不同做手印的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多实践,使幼儿在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探索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使幼儿在做做玩玩,提高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动手,动脑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
2、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3、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和合作的.愉悦。
四、活动材料
1、大脚板,大型玩具,五角星。
2、彩色卡纸,剪刀,滑石粉。
3、双面胶、透明胶。
五、活动过程
1、听《大鞋小鞋》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场
2、出示大脚板,激起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大脚丫可以用来做什么吗?”(玩游戏)
“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幼儿上来试一试。)
3、让幼儿学会制作小脚丫。
(1)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教师:“你们想用脚丫来玩游戏吗?”“可是老师只有一个脚丫怎么办呢?”
(2)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制作方法。(教师可以请幼儿来演示。)
(3)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制作小脚丫。
教师参与到幼儿的制作活动中去,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4、幼儿自由结伴玩“踩脚丫”的游戏。
(1)幼儿分组将小脚丫排队。(幼儿可排各种不同的队形。)
(2)玩游戏“踩脚丫”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去。
(3)幼儿交换位置进行游戏。
5、游戏“我把星星带回家。”
(1)教师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进行游戏。
篇6:县级防雷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其思考
县级防雷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其思考
根据防雷服务工作的.要求,结合县级气象部门在当前防雷服务和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提出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促进防雷事业健康发展.
作 者:刘艳红 刘志伟 张建军 孙丽娟 周玉兰 作者单位:刘艳红,刘志伟,张建军(潍坊市寒亭气象局,山东,寒亭,261100)孙丽娟(临朐县气象局,山东,临朐,262600)
周玉兰(昌邑市气象局,山东,昌邑,261300)
刊 名:山东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 29(z1) 分类号:P49 关键词:防雷 减灾 管理篇7: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探析
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探析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的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当前,一部分教师和家长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还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认为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自然会,从小做事是浪费智慧不值得,应该多读书,所以生活上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缺少锻炼机会。殊不知,幼儿的周围生活是他们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整个过程又与动手操作紧密联系。儿童主要是在活动中学习,陈鹤琴先生提倡“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就是鼓励儿童通过做事获得发展。如儿童空间知觉不是从学几何开始,而是从搭积木开始,在活动里他们知道了这块积木在左边还是右边,在做中既学到左、右、上、下等空间知识,又使双手得到锻炼。
那么,如何使小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使操作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我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培养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操作内容的选择体现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从“学会生活”作为切入口。于是,我围绕“自己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开设了“自己干”活动区。在该区中,有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穿脱衣服、整理衣服、穿鞋带、扣纽扣等。有培养幼儿收拾整理环境物品能力方面的操作内容,如擦椅子、浇花、拔草、货架物品分类摆放等。有发展幼儿动作技能方面操作内容,如夹黄豆、拧盖子、剪鞋样、折衣服等。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扣纽扣、有的为娃娃穿衣服、有的在给蚕宝宝剪桑叶,这些生活化的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现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操作材料的投放体现层次化
新《纲要》强调:“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现代教育应体现这样一种观念: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只有这样,每个幼儿才能挖掘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因此,在投放和准备操作材料时,我总是先深入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准备做什么,为不同的幼儿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材料。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豆宝宝》活动中,我投入了这样几组不同的层次的材料:黄豆――筷子;黄豆――小勺;绿豆――赤豆;蚕豆。让不同能力的幼儿选择不同的操作方式。能力弱的可以用小勺把黄豆从碗里舀出来,能力强的幼儿可用筷子从碗中夹出来。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水平可建议选择剥蚕豆、用手拣豆等活动,让幼儿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达到活动的目标。
三、操作过程的指导体现个性化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是新《纲要》所提倡的观点。幼儿操作活动是一个手脑交用的'过程,在幼儿动手之前应给幼儿一点时间思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做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离开了思考,无次序,无目的的动手操作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火腿肠》活动中,我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根火腿肠,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品尝。有的幼儿拿起剪刀剪掉了包装纸的一端;有的幼儿则用小刀把火腿肠切成了几段;有的幼儿则捏住火腿肠左右一拧;还有的不知该怎样开启。充分观察后,我让几个不同开启方法的幼儿上来演示,大家共同讨论怎样开启才能又卫生又不浪费。这种有效的指导要比直接示范演示效果好得多,同时培养了幼儿敢于尝试、勤于思考的品格。
四、多种感官的结合体现综合化
新《纲要》倡导:“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意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动手操作中实现做做与玩玩的结合、动手与动口的结合、动手与动脑的结合,将会使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把生活课《折叠衣服》的技能设计成有趣、形象的儿歌。如叠衣服儿歌:衣服小宝宝,快快来睡好。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先来点点头,再来弯弯腰。都是好朋友,整齐来排队。幼儿在说说、唱唱中很快掌握了动作技能。
五、操作结果的评价体现机智化
幼儿的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手脑并用,促进手脑协商发展,并渗透一些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幼儿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因此,幼儿的操作活动贵在幼儿的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教师应巧妙地给予积极的评价。新《纲要》也指出:“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例如在小班科学活动《太阳的七个宝宝》活动中,我让幼儿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宝宝进行变魔术,既黄色与蓝色调和变成绿色。当幼儿完成后,我出示了我调色的结果,有的幼儿垂头丧气地说:“我变得魔术怎么和老师不一样?”有的幼儿则兴高采烈地跳起来叫到:“我变对了!我变对了!”我急忙说:“大家干得很漂亮。我想颜色宝宝都喜欢我们变出来的颜色。我们来帮自己的作品排队怎么样?”于是我和幼儿一起将他们的作品从深绿到黄绿的顺序进行了排列,还请他们辨认一下哪张是自己调的。其实,此次操作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幼儿知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合起来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主要是引导幼儿大胆动手,积极探索,而幼儿操作活动中所变出的颜色与范例的颜色是否相似并不重要。对幼儿的操作结果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巧妙的方法加以评价,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良好的情绪,为幼儿下次参与操作活动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基础。
“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也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只是作了初浅的尝试,愿与同行们共同探索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途径。激发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为幼儿的操作创设宽松的环境,培养幼儿操作的技能,鼓励幼儿去探索、操作,让我们的孩子个个“心灵手巧”。
篇8:小班幼儿午睡的特色服务
小班幼儿午睡的特色服务
作者:吴彩 来源:《学前教育》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面临着一系列的不适应,除了情感上的不适应,还有新的生活方式的不适应,突出表现在午睡问题上。针对午睡,小班家长也常提出:孩子在幼儿园万一睡感冒了怎么办?尿床了怎么办?不会脱衣服怎么办?孩子在家总是抱着摇着哄睡着的,到幼儿园没人哄怎么办?
面对家长诸多的“怎么办”,面对小朋友的怕睡行为,我们带着“如何方便幼儿午睡”这一问题,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为指导,边实践边探索,总结出下面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拖鞋,降分贝。虽然我们在午睡前十分钟提醒小朋友上厕所,但明明、洋洋等三四个小朋友还是在午睡时要起床小便。于是,我们为这些幼儿准备了软体拖鞋,既方便了他们,避免了尿床、尿裤现象,又不会因他们起床时走路声太响而影响其他小朋友睡眠。
小毛巾,防盗汗。有些小朋友体质较弱,容易出汗,往往睡了一身汗起床便感冒了,我们就和这些孩子的家长联系,请他们为孩子带件睡衣,睡前老师帮助幼儿换上,醒后再脱掉洗净留着第二天再换。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太忙或疏忽大意没带睡衣,老师就为这些幼儿睡前在胸背垫上一块小毛巾,醒来拿掉,减少感冒患病率。龙龙便是其中一例。龙龙妈妈在送儿子入园时干叮咛万嘱咐,她的孩子体质弱,千万不能感冒了,我们采取这种方法后,龙龙妈妈满意极了,连声夸奖:幼儿园老师真不简单,想得太周到了。
小痰盂,解尿急。天气较冷时,我们在午睡室里特意准备了两个痰盂,让要小便的幼儿“就地解决”,这样既避免了幼儿因尿急而尿裤、尿床,又避免了幼儿着凉(虽然从卧室到厕所只有几步之遥,毕竟孩子从暖被窝里出来,穿着单薄的衣服不免会着凉)。
小背心,避风寒。天气变化无常,幼儿肺部易受风寒,我们提醒幼儿午睡时穿一件夹背心或毛线背心入睡,以保护肺部免受风寒,预防生病。
总之,方便小班幼儿午睡,解除家长后顾之忧,并不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幼教同行们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爱护幼儿,处处为幼儿着想,为家长考虑,那么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小班班务工作计划
★ 小班9月总结实习
【关于小班初期幼儿为别人服务能力的思考(推荐8篇)】相关文章:
小班五月份工作计划2023-09-18
游戏策划书2022-12-14
2022年度小班工作计划2022-08-04
小班下学期工作总结2023-12-24
新生小班教师个人计划2022-05-08
小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2023-11-10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2024-01-10
四川幼师实习自我鉴定2022-05-06
幼儿班主任总结2022-06-07
幼儿园个人实习总结20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