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时间:2024-01-10 07:27:57 幼儿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推荐14篇)由网友“漫星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篇1: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哇”,我要回家。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让送幼儿入园的亲人心如刀割。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轻分离焦虑。笔者从教十余年,通过阅览书籍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分离焦虑对孩子的影响

从生理上来说,分离焦虑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儿童常出现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心悸多汗等症状。有的幼儿在上幼儿园的最初一周内还会出现感冒、腹泄等疾病。而分离焦虑对儿童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的效率,甚至会影响他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及早地发现并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分离焦虑形成

分离焦虑是儿童时期教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分离焦虑是儿童时期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是孩子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间已建立了亲密的依恋关系,他不愿意离开安全、熟悉的人和环境。而孩子分离焦虑也是因为建立与亲人的早期依恋。早期依恋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出生~三个月)――这个时期的婴儿对人的反应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即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②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母爱更为偏爱。③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多)――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表现出特别的关切,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而当她离开时则哭喊。只要母亲在身边,婴儿就能安心地玩,勇敢地探索周围环境,好像母亲是他安全的基地。婴儿出现了明显的对母亲的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因而,在部分情况下,分离焦虑纯粹是缺失妈妈的结果。

三、家园同步,共同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

家长应该做的

1、适时分离。幼儿在婴幼期,父母要帮助幼儿与亲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孩子有基本的安全感,归属感及对他人的信赖感,同时为幼儿提供分离过渡期,让孩子与陌生环境的陌生人适应之后,亲人与其再短时间分离,从而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为幼儿入园的长久分离做准备。

2、亲近幼儿园。家长可以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去参观,让宝宝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活动,玩耍,对幼儿园有一点概念,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尤其要鼓励孩子去玩一下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如滑梯等。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直观的美好印象,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多和宝宝讲讲幼儿园开心、快乐的事,使宝宝对幼儿园充满向往。

3、结交伙伴。现在的宝宝与其他同龄伙伴的接触机会很少,不太懂得交往,因此进入幼儿园后一旦与伙伴发生争执,或受到挫折就容易对集体产生排斥感,家长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宝宝与外界接触,认识更多的人,学习礼貌用语,教孩子一些与人相处的方式,例如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与人商量,得到别人的同意后才可以拿,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与人交换,等等。可能的话,家长可以联系一两个同班宝宝预先熟悉起来,这样孩子入园后能减少陌生感和不安全感,更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4、鼓励孩子多用语言表达。宝宝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家人知道他想干什么。但是在集体中,教师对宝宝的了解需要时间。所以入园前家长要“笨”一点,装作看不懂宝宝的眼神和动作,鼓励宝宝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

5、做好幼儿生活技能准备。幼儿园是一个大集体,每个班三个教师要照顾几十个孩子,家长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一方面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增强孩子的信心,从而减轻孩子心理负担,使孩子分离焦虑能有所缓解。具体生活技能有:①学会独立吃饭。如果您的宝宝挑食、偏食,千万不能迁就。尽量丰富宝宝的饮食品种,特别是宝宝不喜欢吃的菜,更要让宝宝尝试着吃。否则到了幼儿园恐怕较难适应幼儿园的营养配餐。②学会喝水。家长可为宝宝准备一个不容易打破、带把手的杯子,一开始可以给宝宝倒一点点水,等宝宝学会后可以多倒一点。现在幼儿园一般都用饮水机,如果家中有饮水机可以教宝宝认识冷水开关和热水开关,并学会自己接水喝。③学会大小便。经常有宝宝来到幼儿园后尿湿裤子,或者把大便解在裤子里。小部分宝宝可能是因为情绪紧张,但大部分宝宝是因为不会自己解大小便,甚至不知道叫成人帮忙。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园卫生间构造,在家训练幼儿大小便,如孩子较小,可以告诉他向教师请求帮助。④学会洗手。平时要养成宝宝饭前洗手和便后洗手的习惯。⑤学会穿脱衣裤、鞋子。家长要给宝宝提供方便易穿的衣服、裤子、鞋子,不能只考虑美观因素,对于孩子而言,舒适是第一位的。⑥养成午睡习惯。午睡是为了保证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因此给宝宝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很必要,晚上9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这样的作息时间可以让幼儿在午睡时间顺利入睡,并改掉一些不良的睡前习惯,如:摸大人的耳朵,摸大人脸等。

幼儿园应该做的

1、为家长提供见习机会。在开学前一个星期,允许家长带领幼儿到园,到班了解幼儿园情况,同时将幼儿园基本工作及生活程序告知家长,并将相关的入园教育信息通过橱窗、宣传册等方式告知家长,使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有理性与感性的认识,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设新生入园咨询室,请有经验的教师、保育员与家长进行前期沟通。

2、有意给幼儿园新入园幼儿多一点关注,减少其孤独感,缓冲其初离亲人的不适应。幼儿入园时,准备一些科学实用的表格让家长填写,从而了解幼儿的性格、爱好等基本情况。幼儿园可以准备一些新颖玩具、好看的VCD,或有趣的木偶剧等吸引幼儿。在幼儿刚入园时,教师热情的态度、充满爱心的话语,都会让孩子感到安全,从而让孩子尽快适应母亲般的教师。同时,本班教师通过家访,让孩子熟悉自己,增进与孩子的信任联系。另外,教师和家长谈论一下幼儿园育儿观念,也了解一些家长的育儿观念,这样双方可以更好的配合。

通过以上方法及策略,孩子减轻了入园时与亲人的分离焦虑,并能愉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幼儿园与家长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态度不仅为幼儿在幼儿园健康成长打下基础,而且会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终生发展及塑造他们完整的人格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篇2: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从家庭到幼儿园使幼儿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第一步,是她们接受正规教育的起跑点。幼儿入园初期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早期幼儿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幼儿将来的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让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有个好的过渡呢?为此,我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所遇的一系列现象讨论了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很多人对分离焦虑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认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对分离焦虑有所了解,那到底什么才是分离焦虑呢?即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学龄前期。一旦出现分离焦虑,幼儿在情绪上就会表现消极,会出现嚎啕大哭,又踢又闹,甚至是不愿理睬教师,不愿鱼其他幼儿交往等现象。这些随之产生的现象有被称为“心里断乳期”。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严重的幼儿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部分幼儿的焦虑情况都有所缓解,但是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可能与家长的过分呵护,娇惯紧张幼儿有关,使他们一离开父母就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具体原因还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之间相互依恋的关系、幼儿自身因素三哥方面有关。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

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爱。据了解,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幼儿都自理能力欠佳,并事事依赖父母。他们入园后,上厕所不会脱裤,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老师的照顾毕竟不像家人照顾的那么周到,所以这样幼儿必然会产生焦虑。

2、家庭环境是孩子缺乏交往经验。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让幼儿很少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长期下去,幼儿便缺乏和其他幼儿交往的经验,这样也导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产生冲突,有时会出现集体适应障碍。

(二)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

1、幼儿对父母的依恋。部分幼儿出生后就一直在父母照料下长大,这样的幼儿安全感较强,对周围的世界信任,入园后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另一部分的幼儿是出生后不断更换照料者的,或被父母忽视,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幼儿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周围环境或人的变化都会使他们产生较强的焦虑感。

2、父母的依恋也产生影响。刚入园阶段,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亦会产生焦虑。很多家长缺乏科学教育知识,他们可能无法正视幼儿成长中的变化,这样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而家长一旦长生分离焦虑,便会从行动上表现对幼儿又亲又抱,或送孩子入院后迟迟不愿离去,更有甚者在送幼儿入园时与幼儿一起痛哭流涕,可谓难舍难分。其实,家长这些情绪的表现都会进一步影响幼儿,加强幼儿分离焦虑的程度。

(三)幼儿自身的因素

1、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已经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实习中,就常见有而不能独立用餐,不会整理衣裤等。在进入幼儿园后,没有了家长细致及时的照顾,幼儿难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时,他们总是很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寻求和等待帮助的同时,幼儿往往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激发或增强分离焦虑。

2、生活节律变化的不适应。在入园前,幼儿在原来的家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起床、进餐、活动、午睡等等都有着原本的节律,时间和顺序也都和幼儿园不同。一进入幼儿园,一切活动都得按照统一的作息时间进行安排,原有的节律被打乱。对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而言,生活节律的变化也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应和焦虑。

3、自身的个性因素。个性本身开朗的孩子,容易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来,也能在短时间内同教师产生新的.师生依恋关系。而性格本身就内向的孩子,原本就不爱说话,换了一个环境,就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也极少与其他幼儿交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分离焦虑表现的也相对强烈。

二、幼儿分离焦虑的缓解措施实际上婴儿出生就是一个人最早的分离体验,充满焦虑与恐惧,因而孩子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接着是入托、入学期的分离,也就是与家庭的分离,最后是青春期的分离,过程中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帮助他们在成长中学习面对分离并准备好接受分离。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消除焦虑感、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很是重要。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共同的努力和合作。

(一)家长方面:配合幼儿园,做好入园准备工作1、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可有意识的多带孩子来幼儿园来,熟悉周围环境,尤其是新的老师。家长应多和教师进行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能够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同时也减少儿童对教师的陌生感,便于以后的因人施教。

2、给幼儿做好能力上的准备。家长除了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幼儿园,还要改变幼儿在生活中的随意性,比如制定和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以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入园更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还要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心理能力三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幼儿入园前这一阶段,应试着对幼儿进行一些训练,比如自己拉裤子,自己吃饭,自己穿鞋袜,自己洗手擦脸,自己解大小便等。曾经有一位家长和我说过他的经历,他在孩子入园前两个月,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学着自己做一些能做的事,只怕孩子进幼儿园后老师照顾不周到。没想到这两个月的训练让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快一步融入到了幼儿园的这个大家庭里。可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是家长的“必修功课”。

交往能力的准备:有些幼儿一直待在家中,很少出去交往,所以很害怕幼儿园。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前尽可能多的认识同龄小伙伴,多提供机会让他们一起玩耍,培养幼儿与人的交往能力。外出玩耍的同时,可让幼儿拿出自己的零食和玩具同其他孩子分享,这样有益于幼儿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中。也可经常带幼儿出去串门,鼓励幼儿学习主动与人打招呼,锻炼他与陌生人接触的能力。

心理能力的准备:幼儿没进幼儿园前,幼儿园对他们来说只有陌生,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当他们面对陌生时都会有恐惧和不信任的自然心理反应。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言语疏导,幼儿最信任的也是家长,所以家长这时可对幼儿说一说幼儿园的好,如幼儿园小朋友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都很好都很喜欢他。类似这样的心理暗示都会减少幼儿对幼儿园的抗拒。

(二)幼儿园方面: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切实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指导。

1、精心设计活动室环境。活动室布置可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设计活动角,在活动室墙面可贴一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画,让墙面说话,调动幼儿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提供丰富的玩具,家庭常见的电器模型等,这些都能使幼儿体验熟悉的生活环境,有利于缓解分离焦虑。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可为新入园幼儿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比如音乐活动,亲子活动,都能够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既消除了教师与幼儿的陌生感,也可以使幼儿对新的环境产生新鲜感。

3、建立良好的师幼依恋关系。注重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保教老师和幼儿之间建立新的依恋关系的关键。幼儿入园后,教师应根据幼儿个体的状况调整保育计划。日常生活中多抱抱,多亲亲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生理反应(诸如劳累、饥饿等)和情绪反应(紧张、厌烦等)做出及时的反应,以行动、言语、表情等方式与幼儿形成相互作用,这样双方的情感就可以很快建立。

4、鼓励幼儿学习自主和互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入园后更应该得到鼓励,当他们在鼓励下学会了洗手、喝水、吃饭、上厕所等,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焦虑感自然会减少。鼓励他们多帮助其他小伙伴,他们也会有成就感,促进集体交往并喜欢上集体生活。

5、家园双方达成共识并沟通交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双方要多沟通,并互相合作,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每个孩子和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可尝试以上的几种方法来缓解幼儿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考虑孩子的个体差异及家长的不同需求来适当调整、改变我们的疏导措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更好的成长!

篇3:浅析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论文

浅析小班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论文

一、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躁、不安、伤心痛苦、各种不良的情绪、情感、动作的综合性反应。幼儿从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不能很快地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哭闹、焦虑现象是很正常的。

二、分离焦虑缓解对策

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分离焦虑是幼儿身心不平衡的一种现实表现,幼儿园与家庭应找到合适的对策,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一)幼儿园方面

1、入园前的准备

(1)家访

新生入园前,幼儿园教师会对小班新生进行家访,老师会以访谈、调查表等形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体质情况、家庭环境、家长期望、以及过往病史、食物过敏等特殊情况,进行家园双方的第一次沟通交流,相互熟悉。老师还会向家长发放一些科学育儿的宣传指导资料,帮助家长科学育儿。

(2)创设贴近“家”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面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应与家长一起配合,创设温馨的”家“的氛围。如:在教室里可摆放上幼儿与家人的合影;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或依恋物带到幼儿园瓶;创设角色区 ”娃娃家“,给予幼儿家的感觉,让幼儿的不良情绪在”家“的氛围中得到缓解,从而减轻入园时的分离焦虑。

(3)开展丰富的亲子体验活动

新生入园,家长的焦虑不低于幼儿,所以幼儿园应积极创造条件,邀请家长和幼儿来园参观幼儿园及本班教室的环境并开展一些适宜的小游戏,让幼儿潜移默化的熟悉环境,熟悉老师,熟悉同伴。

入园时的适应

(1)梯度式入离园

入园前两天,我们会安排家长与幼儿,一起来园参加一些亲子游戏,结束后即可离园。后三天是半日活动,即孩子在幼儿园单独活动半天,午餐前可以离园。入园第二周幼儿入园一切正常,但离园时间可提前一个或半个小时。到第三周幼儿正式开始全天的幼儿园生活。

(2)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唱歌、讲故事、画画、体育游戏等,分散孩子对焦虑情绪的关注,培养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每年小班入园时,我们都会发现,有很多孩子在进餐、午睡时比较容易出现哭泣等情绪波动,但在教师组织活动时,注意力被吸引,情绪状态良好。

(3)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安全感、信任感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如何将幼儿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呢?

首先,教师要用温柔、亲切的语言与幼儿沟通,避免使用恐吓、威胁的语言。

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我们知道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作为教师应多摸一摸、抱一抱孩子,让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会老师的信任与依恋。

(二)家庭方面

1、克服家长自身的焦虑

家长的情绪和心态,直接决定了孩子的焦虑程度。家长的担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担心孩子进入陌生环境后,不会表达需求,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二是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发生安全问题,如会不会受小朋友欺负,会不会生病等。而事实上,任何人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从一种生活方式进入到另一种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面对孩子的不安,看着孩子的哭闹,只有家长的坚决果断,才有孩子的接受适应。或许,正是因为你的迟疑,让孩子多了一次哭的机会;也许,就是你的不舍,让孩子多了一次闹的理由。他们的情绪,因为你们的种种牵挂,成了”焦虑“的砝码。但可能,只要你的一个勇敢转身,就会换回孩子的此刻的安静。

2、帮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尽管父母爱子心切,但不能溺爱,对孩子的爱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我们要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上厕所等生活自理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

3、积极的暗示

用正能量影响你的孩子”宝宝长大了,终于可以去幼儿园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家孩子表现可棒了,不用老师喂,自己吃了一大碗饭呢!“除了语言暗示以外,情绪、表情、行为的暗示更为重要,家长的态度孩子都能读懂,并且深受影响。

幼儿园是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对于幼儿与家长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只有幼儿园和家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及态度,家园共育,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4:如何消除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如何消除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离开了他们熟悉的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改变了原来的生活规律,他们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因分离而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在孩子入园的第一周里,重要的工作是创设一个温馨、舒适、安全、可靠、充满童趣的新环境。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来缓解、减轻因与家人分离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入园第一天,一部分幼儿被我们教室布置的区域所吸引,对待爱玩的孩子,玩具最具有吸引力,于是对这样的孩子,我采取自由选择玩具,试着和他们玩玩具,从而拉进与他们的距离,增进了友谊,大约有1/3的幼儿被玩具所征服,消除了恐惧心理。

二、对待那些哭闹的幼儿,我视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我是用带有母性的慈祥的话语来温暖他们的心,使他们消除焦虑心理,感觉老师很亲切,像妈妈一样地疼爱他。话语有:“宝宝不哭,来,老师抱抱!”“宝宝,来,擦擦鼻涕,你看多漂亮的小姑娘,老师喜欢你不哭的样子,真乖!”“宝宝,快来和老师一起搭积木”“宝宝,喝口水,嘴巴要裂了”……我发现,“宝宝,老师抱抱(或拍拍、领着)”这简直就是一句“魔语”,大部分幼儿都会乖乖的跟你走,听你说,不哭了。

(二)有求必应。答应并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是真做,或是善意的欺骗。比如:有的幼儿哭着说“我要找妈妈”,老师往往会说“乖,妈妈下了班来接你”,“我给你妈妈打电话”,有的幼儿就会耐心的等,不再哭了,而有的幼儿还真等你去打电话,那这时,我就拿起电话假装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说“×××的妈妈,喔,他不哭了来接他呀(或说,你有事?办玩事来接他,)好,那你快点来,我和他一起等你来……”孩子就会和老师一起玩,暂时忘了妈妈,我就赶紧组织有趣的游戏把他吸引过来。

(三)组织有趣的游戏,吸引一部分幼儿,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逐渐淡忘了焦虑。

(四)还有逐个击破法,对哭闹特别厉害的幼儿,我就领着出去玩,或许一个愿,让他感到你是他的信任,你是他的好友,他要跟着你,才有安全感。

总之,对于幼儿的焦虑情绪,要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除。

篇5: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示范幼儿园 许林林

幼儿期是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奠基阶段,这个时期的心理调节,关系到整个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幼儿分离焦虑的含义、出现的原因角度,阐述了分离焦虑影响的严重性。并在分离焦虑应对策略方面,从家长、幼儿园以及家园协作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其中家长主要解决幼儿心理依赖上的分离焦虑,幼儿园则从幼儿生活上给予支持,并且二者需要共同协作,家园配合教育,尽快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以利于将来幼儿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分离焦虑的含义

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

二、分离焦虑的类型

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纠缠黏糊型、闷闷不乐型、大哭大闹几种类型。

三、新入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已与家人建立起难舍的亲情,进幼儿园后,环境和人都是陌生的,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幼儿的不适应。

(二)生活规律的变化

幼儿园一般有活动安排,而在家中则没有刻意安排,随意性很大。幼儿从无约束而随意的环境走进有约束的幼儿园,也会产生焦虑。

(三)生活能力的欠缺

孩子在家基本上都是 “小皇帝”“小公主”,这导致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欠缺,很难立刻融入集体生活,使幼儿产生了一种无形的焦虑。

从以上分析来看,幼儿分离焦虑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幼儿相关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因此,我们应从家长、幼儿园两方面着手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

四、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一)家长协助幼儿共同应对分离焦虑

1.启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家长可以告诉幼儿:“你长大了,要像爸爸妈妈一样上班。上了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变得更加聪明和能干。”千万不要拿幼儿园吓唬孩子,(www.fwsir.Com)以免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2.参观幼儿园。

当一个孩子从自己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有一个适应过程。当幼儿正式入园,就会觉得我来过这儿,心理也会有一种安全感,这样便于幼儿顺利地度过焦虑期。

3.家长要调整好自身的心理障碍。

幼儿当着父母的面哭闹,大多是哭闹给父母看的,他们知道父母不忍心看自己哭闹,所以家长要大大方方的与幼儿道别,不要做出恋恋不舍的样子。家长应该理智地爱孩子,为了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入园。

(二)幼儿园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应对策略

1.淡化幼儿的心理阴影。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儿园的时候,在他的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热情主动地带领新入园的幼儿到本幼儿园熟悉一下周边的环境,与幼儿交谈,带他们去观察其他小朋友的活动。

2.解决幼儿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教授指出:“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与作息制度以及幼儿独立的生活能力,也影响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满足他们生理上的需要。”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孩子指导与帮助,让幼儿感受到生活周围并无多大的压力。平时也要细心观察,热情关心和解决幼儿生活各个环节等。

3.以丰富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最独特、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这不仅能消除幼儿与同伴之间的陌生感,也可以消除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

(三)家园协作,克服幼儿的分离焦虑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素质,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家园同步教育往往实施效果更快,更好,更巩固。可见,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要求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培养外,同时也要求家长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配合教育。

在幼儿入园前,教师及园长一般要请家长带孩子来园参观活动,幼儿入园后,要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取得教育观点的一致。

2.重视入园的第一周,适时调整家长与幼儿的延时分离。

早晨入园时,可以允许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相处一段时间,但也不能过分。教师则趁此机会积极想办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孩子的活动中去,并当着孩子的面请家长下午早些来园接,使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五、小结

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如果幼儿能顺利适应幼儿园到新环境,将会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幼儿园还可以巩固他们在家庭与邻居培养起来的信任感、安全感等。现实中,对于表现不同的分离焦虑要有不同的强化措施,要分析孩子焦虑产生的原因,是生活自理上存在困难、身体不适、还是其他方面的因素,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篇6: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

论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

【内容摘要】从家庭到幼儿园使幼儿在人生道路上迈出的重要第一步,是她们接受正规教育的起跑点。幼儿入园初期都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早期幼儿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幼儿将来的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让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有个好的过渡呢?为此,我对幼儿“分离焦虑”的形成原因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实际工作所遇的一系列现象讨论了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分离焦虑 成因 缓解措施

【正 文】

很多人对分离焦虑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认为每个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对分离焦虑有所了解,那到底什么才是分离焦虑呢?即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是幼儿焦虑症的一种类型,多发于学龄前期。一旦出现分离焦虑,幼儿在情绪上就会表现消极,会出现嚎啕大哭,又踢又闹,甚至是不愿理睬教师,不愿鱼其他幼儿交往等现象。这些随之产生的现象有被称为“心里断乳期”。

一、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分析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严重的幼儿人数呈上升趋势。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部分幼儿的焦虑情况都有所缓解,但是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可能与家长的过分呵护,娇惯紧张幼儿有关,使他们一离开父母就不愿参加其他活动。具体原因还与家庭教养方式、亲子之间相互依恋的关系、幼儿自身因素三哥方面有关。

(一)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1、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爱。据了解,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幼儿都自理能力欠佳,并事事依赖父母。他们入园后,上厕所不会脱裤,午睡起床不会穿鞋,吃饭不愿动手,老师的照顾毕竟不像家人照顾的那么周到,所以这样幼儿必然会产生焦虑。

2、家庭环境是孩子缺乏交往经验。独生子女的特殊生活环境让幼儿很少有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长期下去,幼儿便缺乏和其他幼儿交往的经验,这样也导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容易产生冲突,有时会出现集体适应障碍。

(二)亲子依恋关系的影响1、幼儿对父母的依恋。部分幼儿出生后就一直在父母照料下长大,这样的幼儿安全感较强,对周围的世界信任,入园后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另一部分的幼儿是出生后不断更换照料者的,或被父母忽视,易形成矛盾型或回避型的依恋关系,这样的幼儿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周围环境或人的变化都会使他们产生较强的焦虑感。

2、父母的依恋也产生影响。刚入园阶段,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亦会产生焦虑。很多家长缺乏科学教育知识,他们可能无法正视幼儿成长中的变化,这样都会导致家长分离焦虑的产生。而家长一旦长生分离焦虑,便会从行动上表现对幼儿又亲又抱,或送孩子入院后迟迟不愿离去,更有甚者在送幼儿入园时与幼儿一起痛哭流涕,可谓难舍难分。其实,家长这些情绪的表现都会进一步影响幼儿,加强幼儿分离焦虑的程度。

(三)幼儿自身的因素1、生活自理能力的缺乏。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已经是目前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实习中,就常见有而不能独立用餐,不会整理衣裤等。在进入幼儿园后,没有了家长细致及时的照顾,幼儿难以完成自己的事情,这时,他们总是很需要老师的帮助,在寻求和等待帮助的同时,幼儿往往会受到情绪上的困扰,激发或增强分离焦虑。

2、生活节律变化的不适应。在入园前,幼儿在原来的家庭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起床、进餐、活动、午睡等等都有着原本的节律,时间和顺序也都和幼儿园不同。一进入幼儿园,一切活动都得按照统一的作息时间进行安排,原有的节律被打乱。对那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而言,生活节律的变化也会给他们带来不适应和焦虑。

篇7:幼儿教师如何面对幼儿入园焦虑论文

幼儿教师如何面对幼儿入园焦虑论文

幼儿刚刚进入新奇的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幼儿教师与陌生的小伙伴,使幼儿或多或少的产生不安全感,亲人的离开使幼儿感到不安全,缺乏依恋对象,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情绪,表现为拒绝入园、忧郁、不安、伤心、痛苦、撒娇、哭喊、吵闹、攻击他人等表现。这种入园焦虑势必会给幼儿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甚至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给幼儿造成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会产生困扰,也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难度,甚至影响幼儿园正常活动的开展。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这种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保证新入园幼儿一日活动的正常进行呢?这是幼儿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难题,更是幼儿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此结合多年幼儿园工作实践,就幼儿教师如何应对幼儿焦虑谈几点体会。

一、做好幼儿入园前的情况调查并与家长沟通如何预防幼儿入园焦虑

首先,教师在幼儿入园报名时,让家长填写有关了解幼儿生活规律内容的表格。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和对待幼儿教育问题所持的观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如:幼儿喜欢的食物、玩具;幼儿性格;对那些食物过敏等。其次,给家长下发相关的材料,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同时对家长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家长沟通如何做好预防和有效降低幼儿入园焦虑,共同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为进一步家园合作打好基础。

二、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室,让幼儿有家的感觉

对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安全、优美、舒适的`活动环境会使幼儿的有家的感觉。因此,开学前,教师要精心布置本班教室。如用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装饰墙壁,购置投放幼儿喜欢的图书、玩具、美术作品等。当幼儿进到教室时会被教师布置的环境吸引,使幼儿紧张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缓解,甚至喜欢新入园的幼儿园。这样通过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活动室,让幼儿获得心理上的补偿,有效降低分离焦虑。如:温馨的“娃娃家”中,就可以投放很多造型可爱的棉布娃娃、海绵靠垫、小衣服、小床、小桌椅、小餐具等,这些东西大多是孩子在家里经常看见的,让幼儿有家的感觉。幼儿会摆弄着自己熟悉玩具,自由地玩耍容入到游戏环境中,感受到温暖、舒适和安全,幼儿的情绪会稳定很多。

三、教师和幼儿建立安全的依恋

依恋是亲人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幼儿依恋对象不是单一固定的,幼儿可以建立多重的依恋对象,可以是父母、祖父母、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要充分理解初入园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教师要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暖的爱抚来打动孩子的心,补偿幼儿的情感缺失,引起孩子愉快的情绪,尽快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依恋迁移到自己身上来,从而有效解除幼儿的焦虑。因此,对于入园焦虑程度较高的幼儿,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适当增加与幼儿的交往频率,经常和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拥抱、抚摸等。这样,教师的关心、体贴会使孩子们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从而减轻他们的“入园焦虑”。

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自信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悦纳,只有自信的人才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挫折。首先,要让幼儿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让幼儿建立“我长大了,我要上幼儿园,我会喜欢幼儿园的生活”的自信。这样幼儿在适应幼儿园新的环境过程中会处于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的状态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焦虑情绪。其次,要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体验到“我会”“我能”“我行”时自信也会随之产生。再次,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正面强化可以加深幼儿对成功的体验,使适应行为得以建立、保持和增加。

五、注重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入园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在解决实际困难中提高适应能力。通过这些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提高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还与幼儿的生活能力相关,如果幼儿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就会产生不适应继而引起紧张、焦虑情绪。因此,在入园前家长要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例如,要求幼儿吃饭时坐好,自己洗手、洗脸,自己穿脱衣裤、鞋子,自己拿玩具等。还要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按时午睡、按时起床,按时游戏活动等。

六、开展丰富的交流活动或开展有趣的游戏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组织有趣的活动游戏来吸引幼儿,分散幼儿“想妈妈,想家”的注意力。教师根据新入园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需要,精心布置活动室和活动角。同时用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图书、新颖的玩具来吸引幼儿,有效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如:组织他们玩大型玩具,滑滑梯,做个吹泡泡的游戏等,以此来带动那些哭闹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参加到活动中去,以此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的入园情绪。

总之,对于新入园幼儿,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悉心照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地信任、依恋教师,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真正感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真正喜欢幼儿园。

篇8:幼儿园入园分离焦虑的教案

幼儿园入园分离焦虑的教案

教学目的:

1、看课件展示,帮助家长了解什么是“幼儿入园分离焦虑”2、学适合方法,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教学重点:

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幼儿分离焦虑”教学准备:

幻灯ppt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观察法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开园时,这是一个令人既高兴又痛苦的时期,高兴的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了,痛苦的是孩子的苦恼让我们坐立不安。如何正确看待并解决这一难题呢?首先请看一个短片。

2、课件展示(1)什么是“幼儿分离焦虑”(2)“幼儿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3)家长面对“幼儿分离焦虑”的正确做法

3、看后谈感想:

我会怎样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4、自然结束作业:

回家查阅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内容,丰富知识前期情况:

前期与家长的`交谈让我们感觉到部分家长对幼儿园了解不多,不丰富,缺乏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家长课程,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实施情况:

开学后,我们明显感到家长是按照正确的做法在教育孩子,以身作则,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我们教师很欣慰,课程目的达到了。

篇9: 消除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心得体会

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宝宝第一次入幼儿园由于与爸妈分离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情绪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毕竟第一次离开了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爸妈,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人,并且还要逐渐学会独立照顾自己。习惯的养成至少是需要21天,所以要坚持送宝宝上幼儿园,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送下宝宝,立刻离开,否则会引起宝宝情绪的反复。

1、要让宝宝有心理准备宝宝平时对爸妈的依恋很强烈,让他们一下子离开爸妈,会使依恋感受阻,产生分离焦虑症,因其不安全感。因而让宝宝对上幼儿园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爸妈可以在假期里或开学前带宝宝到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里转一转,玩一玩,让宝宝先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

2、培养宝宝独立能力在家中给宝宝一定的独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客厅的一角,利用橱柜或桌椅隔离出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宝宝体验在视线中感觉不到成人注视的情况,在那里游戏、看图书等,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减轻对成人的依恋感。

3、消除疑虑产生信任感让宝宝对幼儿园产生期待感,认为在幼儿园中老师是可以帮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儿园中快乐地学会本领的。

4、培养自信自立的能力爸妈还可以培养宝宝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厕所、吃饭等;培养生活习惯,如午睡等,帮助宝宝增加入园后的心理自信。

5、调整好宝宝的心态爸妈要调整好心态,给宝宝以积极的暗示。当宝宝对爸妈产生依恋和依赖不想去幼儿园的时候,很多爸妈往往心软、动摇。须知,宝宝虽小,对爸妈的情感、心态却十分敏感,当宝宝察觉到爸妈的心态动摇时,会强化他不愿上幼儿园的想法。所以爸妈应把握好心态,保持愉悦的情绪状态,送宝宝进幼儿园,并对宝宝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鼓励,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儿园门口时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着和妈妈说再见的,好乖”等。

6、教宝宝学会与同伴交往引导宝宝和老师交往。由于很多宝宝围绕带班老师,有的时候,如果宝宝不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可能会被老师忽落。所以爸妈应教育宝宝学会和老师交往,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需求。在于同伴交往中,要告诉宝宝小朋友之间要相互谦让、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与小朋友之间有了矛盾要找老师,不能打架。

7、随时了解宝宝的心里感受当宝宝回家时,爸妈可以拥抱抚摸孩子,问他在幼儿园感兴趣事情,了解宝宝的心理感受,及时帮助宝宝消除情绪问题。

篇10: 消除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心得体会

幼儿分离了自己的家人,周围的环境变的陌生,小朋友也是陌生的,他那受惊的眼神和不安的表情,反而哭闹的更凶、更强烈。他们失去了感情依托,打乱了他的依恋,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

那么家长该如何做呢?为使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应该在孩子入园前,对孩子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进行调整,以减少孩子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1、鼓励——家长对孩子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孩子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我的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孩子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把孩子要入园当做家里的一件喜事来讨论、迎接:“我们宝宝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高兴的事,使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常常给孩子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有好玩的游戏等等。孩子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她)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到幼儿园玩。”

2、睡眠——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3、吃饭――家长在家里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家长要鼓励孩子对各种不同的食物都愿意尝试,并适当吃一些较硬的或纤维较粗的食物。

4、表达――告诉自己的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孩子如果尿湿了裤子,要及时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5、接送――家长送孩子入园后离开时,应自然地与孩子道别。对那些仍然有些担心的孩子,家长可以答应早一来接他(她)回家,并且要说到做到。家长来接孩子时,不要接了孩子马上就回家。幼儿园应允许家长陪幼儿在户外活动场地的活动器械上玩一会儿。当孩子玩得高兴时,家长要表示应该结束了,并答应他明天再来玩。这样,幼儿可能会“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

篇11: 消除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心得体会

分离焦虑般一般持续一到两周。虽然这段时间并不算很长,却牵扯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巨大精力,并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甚至还会诱发疾病。

在幼儿早期的情绪发展中,通过与父母长时间交流和情感互动,形成了对父母的依恋情绪。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种广泛存在于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强烈感情纽带并不陌生。依恋的形成是幼儿开始出现特定社会的表现。然而这种依恋,却使得幼儿力图只接近某些特定的人。

例如一些幼儿只愿意让妈妈陪着睡觉,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也会器闹拒绝。当离开父母时,一方面幼儿恐慌、哭泣、尖叫、哚脚等表现出一种分离防御,以引起父母的注意使他他回到自己身边。如果这种防御行为不能奏效,幼儿就会进入分离焦虑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对父母的依恋,当陌生的看护人靠近时,幼儿还会出现另一类明显的不安,即陌生焦虑,他们会提防性的地回避或哭闹。分离焦虑加了陌生焦虑,使得幼儿在刚入园的初期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

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绪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在父母的长时间相处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依恋最开始形成是在7个月到1岁之间,在2到3岁进入特定依恋期。特定依恋期内,幼儿积极与父母保持特定的联系,并拒绝离开他们。他们把父母作为探索周围环境和外部世界的“基地”,一旦感到需要安全就回到父母身边。

因此,当他们知道要离开父母时,会表现出吃惊、反对和依附的反应与行为。新入园的幼儿正好处于这个时期,因此很自然地会产生分离焦虑。

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园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想办法淡化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幼儿的多重依恋:另一方面要培养幼儿对新的看护人——教师的依恋情绪,消除陌生焦虑。

据美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幼儿不仅仅会对父母产生依恋,而且也会对与他发生社会联系的其他人产生依恋。幼儿的这种多重依恋性为淡化其原有依恋、培养新的依恋提供了可能。

一、家长对策:

1、能力准备

入园前,先教育幼儿练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学会洗脸、洗手,用杯子喝水等,孩子刚开始学做事时,手的动作还不协调,有时会搞的乱七八糟。

如穿衣服时,先把衣服给孩子披上,让她自己伸手穿袖子,以后让他自己学会两手抓住衣领往后一披,再穿袖子。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激励她主动学习,独立探索。

如家长嫌孩子动作慢,麻烦,而一切代劳过分照顾,就挫伤了孩子独立性的萌芽,使他们养成一切依赖于别人的习惯。这对孩子是害不是爱。孩子掌握了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就为开始幼儿园生活奠定了基础。

2、生活习惯的准备

上幼儿园的前一段时间,要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一日生活,以减轻孩子入园后的适应困难。

3、心理准备

常常听有的`家长这样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这是家长最忌讳的话。因为这样孩子就会觉的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是坏孩子呆的地方。这对孩子入园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大一点的小朋友家玩,听小朋友讲幼儿园的事情。看到别人在幼儿园学到了新本领,结识许多新朋友,这样孩子对上幼儿园就会充满了向往。

二、持之以恒

尽管家长入园前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但有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时,还是不太适应,又哭又闹,主要原因是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少,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一到幼儿园,离开了平时依赖的家长,便会焦虑不安。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到幼儿园时痛哭的声音,就忍不住想流泪,想把孩子带回家。可是孩子既然已经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家长没理由让孩子退回来,否则孩子将永远学不会独立生活,将来也不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家长也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孩子的入园

面对孩子的适应困难,家长的心态起重要作用。据了解,入园困难的孩子,其家长多是忧心忡忡的。有的是孩子在墙里哭,家长在墙外哭。家长的分离焦虑甚至比孩子还要重,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亲人之间会有较强的心灵感应,家长的情绪情感会直接感染孩子。家长优柔与痛苦,必然弱化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家长的洒脱和平和,则会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焦虑。事实说明,家长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适应困难。

其实哭闹几乎是每一个初入园小孩的共同问题。现在看看早已熟悉幼儿园生活的孩子高兴快乐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的、必经的过程。只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你的宝宝就会顺利地渡过人生的“第一次”。

篇12: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

新入园幼儿常规管理教育论文

“幼儿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促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小班阶段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此时期的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能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做好小班的常规管理工作,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

生活常规的养成工作是一门学问,它又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生活常规养成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着幼儿身体健康的成长和各项活动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生活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1.教师要做好幼儿的表率

根据幼儿的特点,他们好模仿、好学习,这就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俗语说:”言传身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影响至深。他们不仅把周围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和语言上有板有眼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生活常规规则的制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生活常规要求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与班级实际情况提出。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制定本班的`常规,请幼儿发表他们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规则,这样,他们就会乐意接受并遵守。

3.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的时侯,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用完后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

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完的毛巾整理整齐,利用这位幼儿的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并且用完后要摆放整齐,并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孩子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能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并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二、抓好幼儿的教学及游戏常规教育

(1)寓常规教育于各项教学活动及游戏的过程中,例如:说话轻声、姿势自然、不抢先、室内不奔跑;说话有礼貌、找人帮忙说“请你、注意倾听、积极应答、室内不大声叫喊、行动不任意打扰别人、无意打扰主动道歉等等。教师做好榜样,随时提醒幼儿。既有利于活动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常规落实到行动。切勿把常规教育变成脱离实际的说教或机械的训练。

(2)对幼儿在教学活及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做到一致和一贯,随时贯彻师生行为规范表,当违反规范要求的行动出现要及时提醒纠正。实际上,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不难,难的是放任后收回,养成不良习惯后改正。因为合理的行为要求幼儿是乐意接受的,一旦形成习惯便成为幼儿的自主行动,不需教师时时提示。

(3)常规教育的效果与教师的语言表述关系密切。建议常规过程中对规则的解释应立足于集体生活秩序的需要,切勿从“听话、做好孩子”等目标出发以免误导。规则一旦建立,在实施时教师的语句要明确简练,语气要坚定,不需要多说理。若有个别孩子不愿服从,则用集体行为来约束个体行动。

常规教育中发指令并不是生硬命令或无理斥责,而是要以礼相待。便如:“请小朋友把椅子放好;一个跟一个走出教室;XX小朋友请快坐下,大家都在等你;请安静,不要打扰别人。”在师生互动中孩子喜欢说话算数、说到做到、对教师的反复唠叨孩子们也是厌烦的。

三、重视家园配合,同步推进常规教育

重视家园联系,达到家园同步,帮助家长能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常规教育。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很好,但一回家,家长往往随其自便,不能严格要求,使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功亏一篑。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在园的一致意识。

例如,对幼儿进行礼貌方面的常规教育,我教给幼儿离园、到园、离家、到家的礼貌和礼仪,同时要求家长要有榜样意识,以身作则,如送幼儿入园时,要做到主动和教师打招呼,让孩子学说、学用礼貌用语。我还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们宣讲本班制定的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并把编写的《行为规范儿歌》印发给家长,让他们明白“规范”的内容,按“规范”的要求去教育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不断受到潜移默化,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效果,就能得以巩固。

总之,小班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艺术处理,唯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渐渐得由他律走向自律。逐步成长为遵守常规的小小文明人。

篇13: 幼教随笔:减轻新入学幼儿与家长的焦虑心情

幼教随笔:减轻新入学幼儿与家长的焦虑心情

新入园的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了让家长放心、称心和安心,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那么如何减轻幼儿与家长的焦虑心情,帮助他们共同度过这个焦虑期呢?本学期,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减轻婴幼儿的焦虑

1、把爱送到孩子家中

由于家长的焦虑直接受着婴幼儿焦虑的影响。因此要减轻家长的焦虑的首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减轻婴幼儿入园的焦虑。

2、用爱打动幼儿,改变他们的不安心理爱是幼儿精神需要中最珍贵的部分,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3、创设温馨、家庭化的环境

在我们托班的活动室里,我们根据2-3岁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环境布置成温馨、随意、自由的小家庭式的氛围。我们为幼儿每人准备了一只小抽屉、一张小床和一些情景性的活动区域。当孩子们将家里带来的衣裤、玩具放入小抽屉时,他们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小天地。教室里搭的娃娃家,有小桌子、小凳子、仿真的各种食品,很有点家的味道,孩子们感到了熟悉和亲切,而不再害怕了。这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了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只要一进来就会情不自禁地各自奔向自己的所爱,这个玩腻了玩那一个,还有小朋友可以一块玩儿,够小家伙们自己折腾一阵子呢。另外,再加上老师组织的讲故事、做游戏等活动,这样,孩子们的一天过得很丰富了。就能比较快的度过这个心理的断乳期,逐渐溶入到集体中。

4、适度宣泄、适度肯定、适度满足每年我们托班总有几位特别的孩子,由于他们情绪上的极度不稳定,家长们也显得特别紧张、焦虑。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用适度宣泄、适度肯定、适度满足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的生活。

(1)、适度宣泄适度宣泄既让幼儿适度发一些脾气、哭闹,以满足他对亲人的依恋。

(2)、适度肯定适度肯定就是教师对幼儿所获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3)、适度满足适度满足既对幼儿合理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满足。

二、减轻家长的焦虑

1、家长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2、全面、细致地汇报婴幼儿在园情况

(1)、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

(2)公开幼儿园电话

(3)设计、填写《婴幼儿生活活动情况记录表》和《宝宝成长档案》

(4)播放幼儿活动录像。

篇14:如何运用音乐缓减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

如何运用音乐缓减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

如何运用音乐缓减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刘世音

孩子在刚入园时,要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大都会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哭闹或是情绪低落。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去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音乐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态,运用音乐来缓减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入园新生幼儿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

1.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幼儿园有着相对固定的一日生活的时间表,比如在什么时候做早操,什么时候吃饭,在什么时候做游戏,在什么时候睡觉。但幼儿在家庭的生活作息往往是比较随意的,有的幼儿甚至会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比如早上爱睡懒觉,喜欢晚睡,有的孩子精力比较旺盛,不喜欢睡午觉。所以,在入园初期,幼儿不习惯幼儿园里的固定化生活作息制度。幼儿刚入园时见到的老师和小伙伴都是陌生的面孔,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的心理。教室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完全陌生和新鲜的,无论是桌椅的摆放还是活动区域设备等都与家里的不一样。教室环境除了让幼儿感到好奇和新鲜外,还会让孩子感到恐慌和不安。比如有的幼儿在家里大便时是用坐式的尿盆或抽水马桶,而在幼儿园是蹲式的,这样会让幼儿不适应,从而产生心理压力。

2.幼儿园对幼儿独立性的要求使幼儿不适应

在幼儿园中,老师会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自己吃饭,穿脱衣服、鞋子,自己可以控制大小便,遵守一定的规则等。这些要求都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压力。幼儿园实行的是集体教育,幼儿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一对一甚至几个对一个地得到照顾。比如有的幼儿在家中睡觉时会有家长陪伴或者哄着睡,而在幼儿园则需要自己独自入睡。有些幼儿在家里吃饭时,都是父母喂着吃,不喜欢吃的家长也不做,而到幼儿园要自己吃,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也要吃掉,所以幼儿刚入园会感觉失去了亲情和温暖。另外幼儿在幼儿园会处于一种竞争的环境,比如,如何获得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如何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等。因此,一些幼儿在刚入幼儿园之初会感到不知所措,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去幼儿园。

3.家庭原因与幼儿本身性格原因

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平时不娇生惯养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和去探索新的.环境的家庭的孩子入园初期适应的时间比较短,孩子情绪上的问题会少一些。而那些溺爱孩子,一切都是家长包办的家庭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适应时间会较长。甚至有些孩子因为环境上的巨大差异和转移会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比如一些孩子因为一直的哭闹而产生的情绪不安,会出现腹泻、梦惊、梦魔和生病等一些问题。研究表明,幼儿在入园前有与家长分开过的经验,在入园初期会尽快适应幼儿园。性格活泼,外向大胆的孩子会比那些性格内向,胆小安静的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如何运用音乐缓解入园新生幼儿的焦虑情绪

1.用音乐转移孩子注意力

在幼儿园可以看到,音乐是缓解幼儿哭闹情绪的一大法宝。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优美的钢琴声,洪亮的鼓点声和有节奏的拍手声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音乐富有节奏变化,流畅的旋律正好符合了孩子好动、好玩、好奇的天性,给孩子带来了愉悦。孩子找到了乐趣,情绪就会稳定,对新的环境也产生了好感,就会慢慢爱上幼儿园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音乐活动,让幼儿去寻找在哪里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和旋律,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的环境。音乐的形式每天都要有新的变化,让幼儿不断去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哭闹时,老师只要用钢琴弹奏一首孩子熟悉的音乐,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转移到老师弹奏的音乐上,停止哭闹。

2.用音乐拉近师生关系

幼儿入园初期,面对陌生的老师难免会害怕。幼儿老师除了用亲切的话语和温柔的动作来安抚幼儿外,还可以尝试用音乐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儿歌《我爱我的幼儿园》:“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多快乐。”幼儿通过歌曲,知道在幼儿园里有爱他的老师,会有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从而喜欢上幼儿园。再如音乐活动《小手拍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动作,当唱到“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时,老师可以与活泼开朗、接受能力强的幼儿随节奏拍手,当唱到“手指伸出来时”老师与幼儿一起伸出食指,唱到“眼睛在这里”时,老师可以和幼儿互相指着对方的眼睛,老师和幼儿之间有互动,这样可以消除幼儿对老师的陌生感,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幼儿也不会因为害怕老师而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3.用音乐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刚入园的新生意志力薄弱,不能够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选择音乐作为活动程序的信号,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播放《运动员进行曲》时幼儿知道是早操时间,播放节奏柔缓的《催眠曲》时,孩子就知道该睡午觉休息了,当播放节奏欢快的《我是小海军》时,孩子就知道到了活动的时间了,等等。让孩子接受音乐的陶冶,让音乐指挥幼儿活动比老师说教要有更大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歌舞表演、律动、音乐游戏等一些形式让幼儿掌握,模仿一些行为习惯。比如《洗手歌》,“排好队,向前走,做什么?去洗手。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小毛巾,揩揩手,小手洗得真干净。”让幼儿进行模仿,这样,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同时,音乐也可以降低幼儿直接学习规则的难度,缓解幼儿因学习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4.用音乐安抚幼儿急躁的心理,创设熟悉的环境。

轻快的音乐可以让孩子感到放松,雄壮的音乐让孩子感到振奋,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感到恬静。入园新生幼儿刚入园时,情绪会急躁,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从而导致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生活,会哭喊着找妈妈,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睡觉等。此时,老师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者弹奏一首欢快的曲子,让幼儿安静下来,安抚幼儿急躁的情绪,等幼儿情绪稳定下来时,再进行下面的活动。

幼儿入园初期,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为了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比如幼儿在幼儿园中午休的时候放的《宝宝睡觉》,当节假日时,幼儿在家中午休时,家长也放这首儿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当幼儿再在幼儿园听到熟悉的儿歌时就不会有排斥或者陌生感。还有当幼儿哭闹时,家长放一些幼儿经常在幼儿园听的儿歌,去安抚幼儿的情绪。当家长与幼儿园配合时,使音乐成为幼儿园和家庭的纽带,缓减幼儿的焦虑情绪,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

由上述可见,音乐对每个人园新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音乐活动缓减了入园新生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地研究与实践,开发出更多跟好的实施策略,更好地为广大家长与幼儿服务。

如何应对表现欠佳的工作评价

新入园保育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有何妙招可消除宝宝入园焦虑?

诚信也要两手抓

小班教育随笔分离焦虑

小一班工作计划

对新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和反思

入园初期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师自学报告范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减轻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的学科论文(推荐14篇)】相关文章:

新生小班教师个人计划2022-05-08

教师个人计划托班幼儿园2023-03-18

小班秋期班主任工作计划2022-05-06

新生入园班主任发言稿2023-04-30

小班新生入园家长会的发言稿2022-11-05

托班教师期末个人工作总结2022-07-27

春季学期个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2022-11-08

实验幼儿园托班教研组工作总结2022-05-22

新入园幼儿游戏指导的策略2022-08-18

幼儿园托班工作总结2023-02-2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