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嶋陽菜”为你分享5篇“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演化特征.中央侵入体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64 Ma,变质的白云母和流纹质糜棱岩的变形年龄分别为142Ma和155 Ma,北部边界断裂带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54.9±0.6 Ma.中央侵入体的`侵人时间代表了核杂岩的隆升时间,北部冲断带的年龄代表大规模的变形时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和构造流体的叠加使成矿更为有利,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
作 者:赵海滨 莫宣学 徐受民 李尚林 马伯永 Zhao Haibin Mo Xuanxue Xu Shoumin Li Shanglin Ma Boyong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刊 名:地质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 42(1) 分类号:P5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 组成及演化 燕山运动 兴凯运动 黑龙江新开岭篇2: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内蒙古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及其隆升机制探讨
内蒙古喀喇沁地区的变质核杂岩是由韧性变形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组成的核;由脆-韧性变形和经受了低压变质的中侏罗统地层组成的中间层;由少量脆性变形和未变质的上侏罗-下白垩统地层和岩体组成盖层.变质核杂岩的组成与结构显示了它对称伸展和不对称隆升的特征,130~100Ma是其快速隆升的时期.从该区长期的热演化历史以及同构造的岩浆活动来看,可以认为喀喇沁变质核杂岩是地幔热隆及岩浆侵入引起地壳伸展的典型实例.喀喇沁地区可以作为研究华北岩石圈结构和演化的窗口地区.
作 者:邵济安 张履桥 贾文 王佩瑛 作者单位:邵济安,王佩瑛(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张履桥(内蒙古地质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20)
贾文(内蒙古第十地勘院,赤峰,024005)
刊 名:岩石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17(2) 分类号:P588.35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 热隆 伸展构造 喀喇沁 内蒙古篇3: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赣北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变质核杂岩”是中国东南部迄今为止发现的较为典型的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之一.该变质核杂岩核部见有大量的,与拆离断层同时形成并侵入于构造弱带的`伟晶岩脉.通过锆石U-Pb法定年,获得伟晶岩的年龄为(127±2)Ma,该年龄代表了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年龄,并得到其他地质证据的支持.还讨论了形成变质核杂岩的岩石圈伸展作用与同时期中国东南部大规模岩浆活动的时空关系及其可能的联系.
作 者:李武显 周新民 李献华 谢国刚 李均辉 作者单位:李武显(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周新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谢国刚,李均辉(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刊 名: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年,卷(期):2001 26(5) 分类号:P59 关键词:隆升年龄 星子变质核杂岩 伟晶岩 庐山篇4: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南墅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矿物具有多成因、多世代的'特征,其经历三阶段五幕的变质作用,形成了以Sil+Gt+Cord+Bi+Kf+Pl+Q为代表的共生矿物组合.通过对主要变质矿物成因及演化特征的分析,结合温压计估算,确定该区孔兹岩系峰期变质作用温度为700~7 50℃,压力为0.6~0.7 GPa ,变质程度达角闪麻粒岩相.确立pTt轨迹具顺时针演化特点,反映一种陆-陆碰撞造山带式构造演化模式.
作 者:周喜文 董永胜 魏存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刊 名: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1(2) 分类号:P588.3 关键词:孔兹岩系 陆-陆碰撞造山带 构造演化篇5: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抬升过程中伸展拆离和岩浆底辟联合作用的证据
云蒙山变质核杂岩抬升过程中伸展拆离和岩浆底辟联合作用的证据
北京地区云蒙山变质核杂岩在白垩纪阶段抬升的早期,伴随着沿四合堂剪切带由北向南的拆离滑脱和大型花岗闪长岩的垂向侵位,晚期变形发生在花岗闪长岩岩基周边及其邻近围岩中,形成云蒙山剪切带,并伴随大量同构造的花岗岩和伟晶岩岩脉灌入.剪切带中所有的岩脉都随时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较老的岩脉形成紧闭的圆柱状褶皱,枢纽与剪切带的线理和面理接近平行.岩脉与剪切带中L-S组构的平行化作用主要是由于这种转动的结果.岩脉的成分和长英指数随它们的变形程度发生变化,说明持续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韧性剪切变形是同时发生的.云蒙山剪切带由岩浆底辟引起的`上盘岩石重力所驱动,并不断得到同构造侵位岩脉的补充,起到存储和不断改造侵位岩脉的作用.早期伸展体制下形成的四合堂剪切带局部遭受云蒙山剪切带的改造或复合.该地区的岩石、构造和同构造岩脉的变形几何学和运动学证据表明,太古宙结晶基底的抬升是下部岩浆底辟与上部地壳伸展拆离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 者:张家声 C.W. Passchier J. Konopasek 牛向龙 黄雄南 Zhang Jiasheng C.W. Passchier J. Konopasek Niu Xianglong Huang Xiongnan 作者单位:张家声,牛向龙,黄雄南,Zhang Jiasheng,Niu Xianglong,Huang Xiongnan(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C.W. Passchier,J. Konopasek,C.W. Passchier,J. Konopasek(Institut für Geowissenschaften, University of Mainz, Germany)
刊 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2007 14(4) 分类号:P542 关键词:核杂岩 岩脉 韧性剪切带 岩浆底辟 拆离★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地质实习报告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精选5篇)】相关文章:
冈底斯山中段措勤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就位机制及构造环境探讨2023-05-21
编写地质类实习报告2022-05-06
太行大峡谷导游词优秀2023-05-30
关于地质类编写实习报告2023-05-29
地质实践报告2022-11-03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024-03-23
新疆西准包古图地区铜金矿成矿规律浅析2022-04-29
金寨天堂寨金点导游词2022-04-30
地质工作野外实习周记2023-08-28
机械基础试题及答案202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