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精选10篇)由网友“九寨童话”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
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
在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研究了大别地区燕山期岩浆岩,重新划分了该区燕山期岩浆作用期次,发现大别地区在燕山期存在一个完整的`造山岩浆旋回.首次提出本区燕山晚期岩浆岩为双峰式组合,与燕山早期岩浆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组合一起构成一个从挤压到伸展的造山岩浆旋回,成为燕山期造山的重要佐证.岩浆岩成因特点揭示出本区的岩石圈结构在燕山期存在一个从双倍陆壳到正常陆壳的过程,深部地质过程则是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的继续.
作 者:戴圣潜 邓晋福 吴宗絮 赵海玲 陈江峰 杜建国 作者单位:戴圣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邓晋福,赵海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吴宗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陈江峰(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合肥,230026)
杜建国(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刊 名:中国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 30(2) 分类号:P588.1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 燕山期 岩浆岩 造山作用 钾玄岩篇2: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地壳根、造山热与岩浆作用
简要讨论了近年来造山带及其岩浆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造山带流变学结构与造山热和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年轻的山带往往存在地壳根,但古老的山带地壳根是否存在,取决于造山带的热状态和榴辉岩化的强度,只有缺乏流体和冷的造山带才保留有地壳根,例如古生代的南乌拉尔山和北美前寒武纪的南Trans-Hudson造山带.造山带的伸展塌陷往往伴随着幔源岩浆底侵、地壳软化、隆升和强烈岩浆作用.由于地幔浮力和造山热的作用,一些山带具有高的海拔和薄而热的地壳,属于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研究表明,这些具有长期活动性的构造带,是建立在以前形成的热的、软化了的弧后区内.中国昆仑-秦岭-大别造山系北缘,古生代时期发育了与俯冲有关的弧岩浆带,而南缘发育了相近时代的'与弧后伸展有关的双峰式岩浆带,构成古生代双岩浆带.该造山系早中生代的造山作用,就是在南缘的古生代弧后岩浆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该双岩浆带提供了造山热控制复合造山作用的实例.
作 者:马昌前 佘振兵 张金阳 张超 MA Chang-qian SHE Zhen-bing ZHANG Jin-yang ZHANG Chao 作者单位:马昌前,MA Chang-qian(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佘振兵,张金阳,张超,SHE Zhen-bing,ZHANG Jin-yang,ZHANG Chao(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 13(2) 分类号:P542+.5 关键词:造山运动 山根 地壳熔融 造山热 双岩浆带 秦岭-大别造山带篇3: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
运用构造年代学方法对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与确定.印支-早燕山期(240~180Ma)是大别山广泛的逆冲或楔冲抬升时期,中深层次为向北西或北北西方向的透入性韧性逆冲推覆或楔冲,浅表层次为向造山带两侧的背冲式逆冲推覆,体现出分层楔入-逆冲抬升作用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96Ma)大别山又一次发生广泛的隆升作用,有关隆升构造包括顶托式片麻岩穹隆、岩浆底辟穹隆及西大别的.背向式剥离滑脱构造,其中对岩石抬升剥露影响最大的是顶托式片麻岩穹隆,且以东大别罗田穹隆区及岳西穹隆区的抬升剥露幅度最大.晚白垩世早期,在北西-南东向伸展条件下,麻城-药铺-青山弧形剥离断层形成,随之在晚白垩世晚期至老第三纪发生差异断块隆陷构造,引起东大别核部地区,特别是罗田穹隆区进一步掀斜抬升.
作 者:王国灿 杨巍然 Wang Guocan Yang Weira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 刊 名:地球科学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年,卷(期): 23(5) 分类号:P542.2 关键词:隆升作用 构造年代学 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篇4:大别造山带毗邻新生代盆地物质平衡分析
大别造山带毗邻新生代盆地物质平衡分析
沉积盆地的地层往往保留着源区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利用物质平衡的方法,通过大别山周边十个沉积盆地的新生界地层信息,计算这些盆地中沉积物的堆积量和堆积速率,研究了新生代以来大别山的剥蚀过程和剥蚀速率.结果显示,大别造山带毗邻盆地在第四纪、新近纪和古近纪的平均总堆积速率分别为9.85×105~1.96×106m3/a、4.48×105~8.27×105m3/a和1.62×106~2.31×106m3/a.十个盆地的大部分沉积物源自大别山,且大别山的'大部分剥蚀物被沉积到了这十个盆地中.在估算中,我们假设这两个“大部分”在量上相等,即等效于盆地的沉积物全部源于大别山,且大别山的剥蚀物全部沉积于所计算的盆地之中,则大别造山带在新生代的平均剥蚀厚度为2.1~2.95km,平均剥蚀速率为32~49mm/ka.新生代以来大别造山带剥露速率与剥蚀速率相近,表明大别造山带在新生代已经总体处于剥露稳态.
作 者:王利 周祖翼 丁汝鑫 WANG Li ZHOU Zuyi DING Ruxi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92 刊 名:地质论评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ICAL REVIEW 年,卷(期): 53(3) 分类号:P5 关键词:新生代 大别造山带 物质平衡 剥蚀篇5:东、西秦岭和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差异与盆地
东、西秦岭和大别造山带构造演化差异与盆地
秦岭-大别造山带位于中国大陆中部,北纬30°与34.5°之间,其南北分别为扬子与华北地块.通常以青海共和盆地以东至河南南阳盆地以西区间统称秦岭,并往往又以甘肃微成盆地为界,东西分别称东秦岭和西秦岭,又以南阳盆地以东到郯庐断裂以西称为大别造山带.
作 者:高长林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刊 名:石油实验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ERIMENT 年,卷(期): 28(5) 分类号: 关键词:篇6:大别造山带北部铁佛寺早古生代同碰撞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大别造山带北部铁佛寺早古生代同碰撞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证据
出露于大别山西北部信阳市附近的铁佛寺岩体侵入元古代秦岭群,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该岩体年龄为(436±11) Ma.铁佛寺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暗色矿物含量极少,可见白云母,SiO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很窄,K2O/Na2O比值很高,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1.1,为强过铝质,FeO,Fe2O3及MgO含量很低.岩石总体上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岩石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第Ⅰ类岩石Eu为弱负异常,(La/Yb)N比值最大,稀土元素总量(ΣREE),Rb/Sr及Rb/Ba比值中等; 第Ⅱ类岩石Eu为中等负异常,(La/Yb)N比值最小,ΣREE,Rb/Sr及Rb/Ba比值最大; 第Ⅲ类岩石Eu表现正异常,(La/Yb)N比值中等,ΣREE,Rb/Sr及Rb/Ba比值最小.全岩εNd(440 Ma)集中在-8.8~-9.9之间,Nd模式年龄为2.0 Ga左右,与秦岭群副片麻岩相似.综合分析表明铁佛寺花岗岩为壳源S型同碰撞花岗岩,Ⅰ类花岗岩浆形成于秦岭群副片麻岩低程度部分熔融,Ⅱ类花岗岩浆是由Ⅰ类花岗岩浆发生斜长石结晶分异形成,而Ⅲ类花岗岩可能与混杂了结晶分异的.斜长石堆晶有关.铁佛寺花岗岩形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陆-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环境.
作 者:张金阳 马昌前 佘振兵 张祥国 周红升 作者单位:张金阳,张祥国(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马昌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佘振兵(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周红升(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信阳,464000)
刊 名:中国科学D辑 ISTIC PKU英文刊名: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年,卷(期): 37(1) 分类号:P5 关键词:锆石SHRIMP年代学 古生代 同碰撞花岗岩 大别造山带篇7: 《造云的山》影评
《造云的山》影评(一):这么近那么远
说说《造云的山》,网上可以找到的资料太少,自己写点自己的感想吧。
因为看的纪录片不多,所以,不会对纪录片抱着怎样的先行想法,不会要求看故事的心态去看,或者,觉得要去看到什么。。。好像我看很多东西都是接受型,不管你给我什么,我只是去看,看了有自己的感受,而已。没有什么预想,期望,框架,可见,在这方面,我也是被动型的。
因为前面20分钟没有看到,所以,观感有些残缺,主要讲一对父子俩,父亲为了给儿子尽义务挣钱帮他娶媳妇,儿子自己不愿意读书还浪费了2800元学费要跟父亲去石棉矿山,环境非常恶劣,漫天灰尘,大的小的颗粒物快要挡住视线,不管工作的,还是住的绷子,还是吃的火食,都是很艰难的,手机也是破旧不堪的基本功能,一台小电视只能收到中央台,在自己基本生活安全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大家还聚精会神的看什么卫星进入什么预定轨道,讽刺得很!
但,这就是他们的朴素,他们的根本,他们的乐观!
王宏斌的妈妈是病了还是出什么事了,父子俩经常打电话回去问候,他们闲聊的比较多的就是媳妇,娶个媳妇要10万,比十年前涨了十倍,也会单独安排他俩诉说,父亲对儿子的责任与简单的希望,上一辈和这一辈的感情,父亲说自己的父亲,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关怀与责任,照顾……
尽管这么艰难,但是一个西瓜,就能让他们开心,他们会玩笑的打闹,小王摆弄他的手机听歌〈春天里〉,父亲会和工友在手机的电子音乐中扭动身体,闲暇了,会去小酒馆喝点小酒。。。。。。导演用非常温和的态度在拍一部其实很悲惨的片子,他选的父子俩的角度其实也是非常乐观心态非常好的人们。其实,不被生活改变,亦不放过丝毫享受生活的机会,也许这才是生活真正的模样。
但有时候不刻意煽情的东西 往往更打动人心。卑微如他们,乐观如他们,却生活在好像另一个星球上,离我们的生活是那么远、那么远……
…………
看完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深深的被他们感染,好像我们是病人,在等着他们救续抚慰,当我们在为工作琐事烦恼,为买不到好看的衣服抱怨钱不够用,为学习上不去怪老师家长压力大,为公交来得慢来得挤咒骂,为家人一句话没说好大动肝火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在不远的甘肃敦煌,还有人生活在无从抱怨无暇顾及的安全线下……
我不是拿这来为城市人疗伤的,导演肯定也不是这样想,这只会亵渎这部纪录片,只会亵渎这些人们。导演只是呈现了他们,让我们看到他们,让我们思考、关注他们,让社会知道,在工业化进程中牺牲的那些人们,他们同样伟大,他们同样活过,如你我一样。
《造云的山》影评(二):以人为主线反射生活
不直陈问题,反倒由人及人之日常切入,仿佛成了纪录片导演钟爱的视角。上周看过的《狗日子》如此,《造云的山》亦是。
片子的结构通过不时切入的“云山”向前铺展,三个乌鸦的镜头把故事分成长度不等的单元。不时进入画面的野草、山花、雨点、山泉、蚊蚋柔化了恶劣的工作环境,倒有些映衬出《造云的山》凸显出的些许诗意。
不过这一切,无法遮掩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求生之艰辛。片子在遮天的昏暗、卡车的轰鸣和山体崩塌中开始,卷起的灰霾如果说是罗布泊升腾的天然云雾,倒也有几分相似了。作业的工人包裹全身,只透出两只眼睛,机器发出的巨大声响成了全片的背景。王家老少父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日复一日地将木棉装袋、摞堆、装车,收入从一百多到五百不等。一天工作结束,儿子斌斌摘下眼罩,用满沾灰尘的手揉搓已经红肿刺痛的双眼。父子二人,应该算是这个山上数百工人的代表跟缩影吧。
我喜欢这部片子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导演发掘了这些工人平凡的生活,让观者看到,尽快环境恶劣,但他们却有自己的生存和娱乐方式――斌斌用手机放着当年的`神曲,哼唱着爱情的曲调;工友之间谈论娶妻之不易;给瞎了半只眼的鸟滴眼药水,结果鸟竟在箱子里撞断了脖子,最后让家养大肥猫叼走享用;最有生活趣味的,是老王时常摇摆起婀娜的舞步,在喝酒划拳的夜晚伴着电音舞曲在昏暗的灯光下摇身扭臀,在工地外的空地上走起猫步……人是活的,再辛苦的日子也需要有调剂,导演把血肉赋予了片中人物,这是很加分的。
我不想在这里操持社会问题、环境破坏的腔调,其实,通过片子的镜头,除了这些应该得到纠正的,我更多看到了作为一个人,他如果在罗布泊的山峦之间,展示生存之道。
《造云的山》影评(三):放映和之后的讨论
逃逸:音乐是灰色的世界中唯一的逃逸线,儿子想要怎样的生活?赚钱就好了,他欲望着绝大多数人欲望的东西,他们是社会的底层,和顶层一样是看不见的阶层,只好看着中层而向往之,向往的是看这部电影的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而他所能看到的就是音乐(影片所表现出来的),逃逸,逃逸,飞向想象中的生活,春天里,我也可以像汪峰一样慨叹这自己的人生经历还能搞国际,可事实是他甚至连这首歌也唱不好,只能唱的和庞麦郎一样,于是一起看电影的人开始笑,这种笑大概还没一种恰当的称呼,是嘲笑?不,要政治正确,是会心一笑?并没什么心,是刻奇吧,这个时候就应该笑,就像见到爆炸发型的“杀马特”一样,应该笑,这大概就是社会的正确,优越的笑,是对他者的笑,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如果说什么是中层阶级的庸俗品味,就是毫无共情心,只知道跪舔的某种唯一崇高的意识形态。
父亲的欲望就是养好孩子再赌完自己的钱,这是巴塔耶的“耗费”抑或是被现代性变成“行尸走肉”,我无法确定,可是他在镜头前是多么快活,丝毫不像一个被沉重工作和赌瘾所拖累的人,他是否是表演,是否是自我审查,是否是真的快乐或者幸福,我是没能力知道,我只知道这样会更符合社会机器的运作。资本主义比奴隶制和地主制高就高在给人以希望,让人以为命运在自己手中,听一听以前的故事,那时更苦啊,还好我们有帕累托,要么穷人们怎么能吃上白面馍呢?这一袋袋灰白的石棉昭告着和黑暗的煤矿的永别,是幸福的未来,实际上却是现代性的幻觉,而现代性的车轮是无情的,不因喜欢白色而告别黑色,不会因为你快活而不碾压你,这些都是它车轮下的鬼,是血玉树的养料。而他们又都是幸运的,因为导演在后续的联系中,得到了欣慰的消息,我们终于可以放心地继续该干嘛干嘛了,又是一次现代性的美好结局,最终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人们更喜欢漫天灰的工作环境,你看他多开心,人们更喜欢500ml一瓶的可乐,要不来个无知之幕吧。
刻奇之刻奇:如今的社会已经不存在苦难了,主持人说:”我们应当抛弃刻板印象,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哦。”我不禁想起小学在读者上看到的罗素与抬轿工的故事,罗素想,抬轿工们其实也很快乐的,我不禁恍然大悟,真TM不要脸。劳动最光荣,得到劳动果实的才最光荣,马克思是万恶之源,马克思告诉你,你得了脑臀分离症,你也配姓赵?这个时代一种新的刻奇取代了旧的刻奇,祛魅是失败了,我们制造了更加隐蔽的迷魅,纪录片也是超真实的,只不过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他者的故事。
女性与权力:我们从中看到的女性不足以称为女性,末日般的场景、繁重的劳动和与世隔绝的生活,让她们都成为了机器,是劳动机器,只有在夜班里放着一首苦情歌时,才得以逃逸,逃逸到内心的情感中。这部片子中没有女性,也没有性,那本色情杂志一晃而过,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男性意识。而同时缺失的权力关系,我一直以为出场的全是工人,后来导演说谈论结婚价钱的两人是工头,不过也要下地工作。父子之间的权力运作也是平淡如水。难道这么多人混杂的劳动机器里真是和谐社会?
然而在讨论中,这种缺失竟然被有的人称为隐忍,我就又想到另一部也是纪录工人生活的片子《铁西区》,权力与欲望的展现是非常清晰的。所以人类学式的纪录片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是要探索表象之后的权力和欲望?还是以巴赞式的长镜头做文献记录?这两个问题其实也是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争论问题,而其后更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记录的不是他者?或者说,又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条线路的争论的衍生物。
然而另一个问题是:导演拍了部纪录片,但不想是部人类学纪录片,只是一部单纯的纪录片,那我们还能用人类学视角去看它吗?可惜的是,永远没有这种脱离语境的单纯,总是在语言中被结构和被解构。所以好的作品应当是在结构中发现不了缺憾,或是在解构中发现了新的空缺。
最后,我们也只能在辖域化和解辖域化,层化和去层化,条纹空间和光滑空间之间来回摆荡,看着现代性越走越高,高到仰着脖子也看不见了,才能看到它踩着的是无数人的身体,但又或许在这一天到来前,真实界已经不复存在,反正我们的庄稼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
篇8: 《造云的山》影评
这是一个模糊了生存和生活的界限的故事,甚至,它不算故事。
开了矿的山,放牧者带着牛羊远去,看不见绿草如茵,看不见青山碧空,山天一色,皆是灰白。
斌斌从高中辍学,城里打工领少量的薪水却受尽委屈,于是来到老父工作的石棉矿里,当上了工人,今天五十袋,明天一百袋,一袋五块钱,都是汗水,都是风起时眼眶红起来忍不住的泪。
天亮起来,看不见阳光的,只是天光照得亮石棉筛子了,就起来工作,吃简单的餐食,做单纯重复的体力工作,除了偶然对疲乏的抱怨之外,几无它想,这或许是,现代生活里,无限接近于生存的一种生活形式。他们要生存,生存需要金钱,对于他们而言,金钱欲望是一种直接而朴素的欲望,支撑着他们度过日复一日的辛苦。
我竟然觉得好钦佩,也可悲。或有一天,我们眼前的相对优渥的生活消失了,心中装满了那么多复杂东西的我们,或许并拿不出这种朴素欲望里的力量去面对。而他们,则或许也会永远都看不到另外一种生活是何面目。
镜头一转,掺入了一些有意思的画面。
给鸟儿滴眼药水,下雨时饮酒跳舞……似乎不再是苦大仇深的情感基调了。似乎他们总是有自己的方式去营造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忽然心中有一种豪气,或许所谓生命存于生活中,固有的只是一种参差的状态,悲喜都是自己给的,我们唯有触碰。
《造云的山》影评(五):人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荧屏如同一张帘幕,双击文件之后,帘幕缓缓拉开,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而纪录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呈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无论如何把关、立意、剪辑、叙述,这种从现实中剥离出来的时空,往往使得入情入境的观众恍然如梦、觉而怅然。
所谓怅然,对于我是每次观影例行的感叹,无论面对何种题材、色调或风格,常觉倏忽一致的放空和沉重感。而这部《造云的山》,因为内容本身的压抑,带来的更是怅然若失的观影体验。讨论环节中,我和同学一语不发;一别于以往的凯凯而谈,她跟我讲说面对这部片子都不想说话。回寝室后,舍友各自端坐沉默不语,我自然而然地打开电脑,装作要写什么东西的样子。
今天是惊蛰日,“一声惊雷万物苏”,空气沉闷已久、阳光放肆却并不温暖,等待的雷声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这更多是出于仪式感的期待,与此同时,雷雨相继,我推测自己此时保有的期待,还有另外一层意味。假如来一场雨,我希望它会浇淋在另外一片时空,浇淋在影片拍摄地、这片开采石棉的造云之山。似乎一场雨、哪怕是破春的微茫阵雨,也能够扑灭粉尘一样。雨还有一个功能是逼停片中那些看似粗制滥造、破久失修的大型器械,如此,开采和生产工作无法进行,工人可得片刻的休息。
以我旁观者的心态为之揣度,这些工人置身尘雾之中、历经繁重工作的日常,必是压抑倦怠的心思。难得的空隙,他们说笑、猜拳、听曲、玩手机、讲电话、在狭窄的走廊和昏暗的灯光下跳舞,有人解释为是人乐天知命、努力向上的本能,我却认为,这只是仓促的、廉价的、自我蒙蔽的、对高压工作和轮回命运的暂时遗忘罢了。影片从头至尾的灰色调,并非导演刻意为之。粉尘、废气缭绕成云,以至于小鸟失明甚至丧命;经过开采的矿区几无植被,镜头捕捉到的一株黄花,后来也枯萎了。这些工人穿戴形同摆设的棉质衣物,相当于赤裸地置身其中。
他们可以戏谑、可以无视、可以选择性遗忘,他们却难以摆脱这种命运。他们也有可能压根未曾思索过这个问题。夫妻、父子、乡邻组团从事此类危及身体健康的工作,即便酬劳不低,又岂能长久呢?而如果不这样,对于他们又有何可择优的选择?观念、视野、习性、能力,最关键还是因为地域和出身,造就了他们的生存状态。
以上是对于影片拍摄对象――从事石棉厂工作的工人,顺着思绪的闲言碎语。对于工厂,譬如废料处理、工人保护等方面的诸般漏洞;对于石棉,譬如这是怎样一种物质、是否有被开采的必要性;对于社会大环境,譬如不同人的出路、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还有太多可以絮叨的话题。 那被粉尘刺激得猩红的眼,那超载后摇摇欲坠、步履阑珊的货车, 那满目疮痍、死气沉沉的云山……充斥全片的枯竭意味,如我等麻木不仁者,也心有触动。但是,就像我那位同学的疑问,讨论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观看这些,有什么作用、能改变什么吗?
如果没有,包括拍摄、观影、讨论,以及我此刻的书写,岂不都将沦于自娱自乐的消遣。私以为答案不是这样的;就从传播的角度说,这些动作汇聚起来,想必还是能够推动很多事情的改变和进展。
……
夜已深沉,犬吠于窗外,春雷犹未起,还是洗洗睡吧。
篇9: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相平衡研究
通过对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型变质序列中典型泥质岩石进行详细的岩相学及相平衡研究,获得黑云母带变质作用的温度为445~550℃和压力为0.2~0.6 GPa;石榴石带为480~566℃、0.54±0.22 GPa;十字石带601±20℃、0.8±0.25GPa;十字石一红柱石带540±20℃、0.32±0.05 GPa,而632.4℃、0.785 GPa这个值不是红柱石的稳定范围,这可能是其早期中压变质作用条件;矽线石带为640℃、0.43 GPa左右,由于石榴石中有蓝晶石包体,因此其早期也可能经历中压条件的.变质:堇青石-矽线石带740~800℃、0.4~0.7 GPa.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序列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序列,其野外变质梯度呈现“Z”字型特征.阿尔泰造山带低压变质作用可能形成于早期中压变质岩的挤压抬升和以此相关的大量花岗岩侵入的构造环境中.
作 者:张翠光 魏春景 侯荣玖 后立胜 卜小平ZHANG Cui-guang WEI Chun-jing HOU Rong-jiu HOU Li-sheng BO Xiao-ping 作者单位:张翠光,ZHANG Cui-guang(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魏春景,WEI Chun-jing(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侯荣玖,HOU Rong-jiu(中油测井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43)
后立胜,HOU Li-sheng(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11)
卜小平,BO Xiao-ping(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北京,100034)
刊 名:中国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 34(1) 分类号:P588.3 P586 关键词:低压变质作用 相平衡 阿尔泰造山带 新疆篇10:我国的一些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构造
我国的一些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构造
尽管大陆只占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但是人类生活在大陆上,大部分资源也来自于大陆,因此大陆构造研究有特别的意义,我国的地质前辈们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陆壳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因此大陆构造要比大洋构造复杂的多,认识其演化规律极其困难,但是人类正在通过不同的途径朝这个目标前进.地块的侧向挤出是大陆构造的主要形式.尽管大规模的地块侧向挤出是否发生在青藏高原主体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有证据显示地块的侧向挤出广泛地发生在青藏高原周边以及我国其它的一些造山带内,呈现出不同的规模、位移量和变形特征.位于滇西三江断裂带内的兰坪一思茅盆地在印度和华南第三纪的压扭性相互作用下向南挤出;沿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形成于早第三纪印度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南北向碰撞,最新的挤出地体是塔里木盆地;雪峰地块向南的侧向挤出受控于华南地区北西一南东向区域性扭性构造作用;沿扬子地块北缘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形成于扬子地块与秦岭造山带中生代晚期的南北向挤压,造成四川盆地发生向西的侧向挤出;沿秦岭一大别山发生的地块侧向挤出发生在中生代,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下地壳随扬子地块的挤入向东运动,最后在桐柏一大别山隆升到地表,而中上地壳包括留凤关复理石沉积和碧口地块向西挤出.桐柏一大别山和青藏高原均形成于大陆的碰撞,地壳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增厚.因此,有理由相信青藏高原的下地壳和桐柏一大别山的下地壳结构和构造是一样的,要研究两者物质组成和赋存状态以及运动和变形特征可以互相参考和借鉴.例如: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引发了对高原下地壳流变的关注和争论.上述桐柏一大别山中生代下地壳的侧向挤出就是通道流,由此证明青藏高原下地壳通道流是存在的;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和桐柏一大别山一样,一定是由壳内花岗岩、活化的前寒武结晶基底、变质核杂岩以及混入的上地幔物质组成.
作 者:王二七 苏哲 许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行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刊 名:地质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年,卷(期):2009 44(4) 分类号:P542 关键词:大陆构造 侧向挤出构造 青藏高原 秦岭一大别山 华南★ 冈底斯山中段措勤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就位机制及构造环境探讨
★ 基础实习报告
【大别造山带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岩浆岩石学证据(精选10篇)】相关文章:
俯冲的反义词2023-02-14
旅游野外实习报告2022-04-30
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2023-01-25
航空物探技术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2022-08-23
安徽风景区导游词2022-12-24
交通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习目的2024-03-09
地质实习报告参考文献2023-06-28
甘肃省岷县锁龙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2023-02-09
地质实践报告2022-11-03
洛阳老君山风景区导游词202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