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灶王爷随笔

时间:2022-11-11 11:20: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祭拜灶王爷随笔(集锦12篇)由网友“小手冰凉”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祭拜灶王爷随笔,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祭拜灶王爷随笔

篇1:祭拜灶王爷随笔

祭拜灶王爷随笔

新媳妇娶进门,拜完公婆,拜灶王神。这句民谣是婆家那个村子流传几百年的习俗。

婆婆生了四个儿子,我老公排行老四,听婆婆说,前面三个妯娌嫂子婚后都祭拜过灶王神,我是老四家也不例外,照旧还得按着婆婆老规矩办,老规矩不能更改。

xx年10月9日,是我结婚的第六天,也是我从娘家回门回来的第一天。

那天是阴天,风刮的不好睁眼,一路上冻得我直哆嗦。好容易到家了,盼望早点到家,坐在热炕头上盖上被子暖和一下。

刚一进踏进婆家大门,看见婆早就在那笑着迎接我们的归来。她老远就和我们打招呼,然后嘘寒问暖的,说:饭早就熟了,菜也切好了,就等你们回来炒菜吃饭呢。见婆婆这样热情,我心里暖暖的,觉得心里不那么冷了,心想还是有个婆婆好啊!

进屋后,刚想上炕暖暖脚,这还没来得及脱鞋,婆婆就笑着走进来,对我说:“书霞,咱先别急着吃饭,你俩和我来一下,让你认认灶王爷。”

喔!我以为是叫我吃饭呢。啥?没听错吧?咋还有这个荒谬的理论啊!婆婆话就是圣旨,不敢抗旨。

我怀着好奇心,跟着你婆婆来到了厨房,老公也不情愿的追了出来。

老公还开玩笑说:“妈,都啥年代了,你还搞迷信活动。”小姑子也在一旁敲锣边说:“我赞成四哥的说法,妈咱家的老黄历是应该改改啦!”

婆婆听他们哥俩这样说,吓得急忙说:“灶王爷,别怪罪孩子啊!他们不懂事,您别生气,今天十月初九,是我四儿媳妇拜灶神的吉日。(祭拜神仙选3、6、9这三个数字,是吉利数字)。这第一炷香,保佑她们小两口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子孙满堂、白头到老、丫头小子花搭着生啊!可别随我啊!连生四个大儿子,才俩丫头,儿子多,负担重啊!如今世道变了,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了,只让生养俩个娃子,不同老辈子喽!一生就是一炕。丫头小子千万别扎堆呀!”

婆婆一边说,手里一边把提前准备好的,香碗放在了灶火门的锅台上,然后又摆了一碗通红的大肘子,一壶白酒,火柴一包,一股香。贡品齐全后,婆婆从口袋里掏出一条花围裙,铺在了高粱秸秆定的锅盖上。然后叫我妯娌家的侄子和侄女,端来栗子、花生、大枣倒在了围裙上面。婆婆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包,递给了两个孩子,婆婆说这是这叫喜头钱,他们拿到钱,小嘴儿都合不拢了,一溜烟儿滴,跑了。

婆婆又用五色线把这些东西绑了起来,然后对灶王爷说:灶王爷串四邻,刚才童男童女来送子孙,我四儿媳妇生下子孙是功臣。她随手递给我三根香,教我用火柴点着,第一次只着了一根香,火苗就灭火了。她鼓励我说:“别紧张,头一回点香都这样,当年我第一次点火时,还不如你呢!一根也没着,你奶奶婆二话没说,朝我手就一烧火棍子,疼的我直哆嗦。我可不舍得碰你一根汗毛啊!”

婆婆说完噗嗤一笑,我和老公小姑子都笑了。婆婆真有趣,都多少年了,还记着老账本。

第二根火柴又点着了,两根香都着了,火苗高高的,连第一根也着了大火花。婆婆脸上笑开了花。把香火接过去,插进去了香碗里。让我和老公给灶王爷磕了三个响头。她也行了同样的礼。

我以为结束了,心里暗自庆幸。婆婆的.表演还没剧终,接下来的剧情更精彩。

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儿媳妇是福气大滴人呦!别看从小没妈,将来是个福神呦!你看,这香火旺滴!第一根洋火点着一根香,叫独苗,你呀命中注定一个儿子。第二根洋火点着两根香,开了花,命中注定丫头多,第二胎应该生丫头。”

听婆婆这么给我解释后,我脸羞得通红。

小姑子在旁边哈哈大笑,风趣滴说:“没准呀!我四嫂还生个龙凤胎呢!那得着几根香火呀!”

婆婆呵呵直笑:“越多越好,咱不怕多!多子多孙是福!”婆婆见我难为情了,也知道自己话有点重了,就安慰了我几句:“都结婚了,生儿育女是正常事,别面子窄,人之常情,家家烟囱都冒烟儿,要是三根香一起着,不起火苗啊!得生一桌子大儿子,要是三根香一起着,冒大火苗啊!得生一桌大丫头,俗称:满桌(过去家里来客人6个人凑一桌)”。

听婆婆这样解释,真是胜似读十年经书啊!

婆婆吩咐我拿来大饭碗,掀开东锅盖,把锅里撒糕切了一大碗,放到了肘子一旁。嘴里有开始念叨,让我在一旁听着,她说:“一碗撒糕供灶神,新媳妇不是客,灶王爷是亲爹,好话多说,赖话少说,不吉利话撇当街。”

婆婆台词儿,可真多啊!像拍电视剧,一集连一集的,几乎没有重复的镜头,唉!拜灶王爷像过五关斩六将,怪不得人们都说:在娘家做姑娘事事好,到婆家做媳妇事事难啊!比喻句里:看你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今天深有体会!

五点半,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祭拜灶神的仪式,终于圆满画了句号。让我终生难忘!

篇2:小年祭拜的灶王爷到底是谁

小年祭拜的灶王爷到底是谁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就是祭灶神的来源。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大哥离开人间后,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篇3:新春祭拜祖先作文随笔

新春祭拜祖先作文随笔

在我们这里每到过年时都要进行新春祭祖,祭祖是一种传统活动,非常严肃庄重,所以大家都很看重这项活动,年年都会举行。

自从我记事起我每一年都会和大家一起去祭拜先辈。每年过年吃完团圆饭后我们都会拿出各家准备好的火纸、鞭炮前去祭祖。在我的大家庭祭祖要去六个地方,因为不在同一座山上所以每次我们都是从近到远依次祭拜。在每一个地方所用物品的多少也有一定规矩,在直系亲属(爷爷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坟前要多烧一些火纸,多放一些鞭炮,而在其他先辈的坟前只需要适量使用;同时,如果在这些坟墓的旁边还有一些其他人的坟墓也是需要烧一些火纸表示表示的。

在每一座坟墓前祭拜时是很有讲究的。在一座坟墓前祭拜时首先要放一挂鞭炮,说明我们要开始祭拜了,然后我们这些小辈们要恭恭敬敬地跪在坟前给先辈们烧纸,在烧纸的同时我们还要念叨一些“来年身体健康,学习进步”之类祈福的话语。大人们在这时也不能闲着,放鞭炮的放鞭炮,烧火纸的和我们一起烧纸,当然大人们与我们也有所不同,他们会根据先辈生前的爱好祭拜一些不同的东西。比如,有的先辈生前喜欢抽烟大人们就会点燃机制好烟放在坟前,有的先辈生前喜欢喝酒大人们就会倒几杯好酒在坟头上。在一切都做好后,我们要等火纸烧过之后才能走,以免风吹走燃烧的火纸点燃枯草引起森林火灾。在走时也要放一挂鞭炮,表示在这里的祭拜结束,我们要向下一个地方进发。

在所有地方的祭拜活动结束后并不代表新春祭祖的活动结束了,我们还要有最后一项——送亮。在祭祖这一天的`黄昏时分都要派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去在每一座坟前点燃一盏灯。这一盏灯非常重要,为了能让灯亮一晚上,老人们都会亲手做出灯罩,以免风把灯吹熄了。而这盏灯要放在坟墓的正前方,为的就是让逝去的先辈们能看清。当所有灯都点亮,站在小院中能看见对面山上的点点火光,才算这新春祭祖的活动结束了。

其实新春祭祖在大家的心中早已不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活动,它寄托着大家对来年美满生活,事业和学习更进一步的真挚祈愿,也蕴含着我们这些后辈对先辈们的深情缅怀。我也希望这项活动可以通过一代接一代地传下去。

新春佳节,祭拜祖先,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有新的成绩,也愿大家身体健康,生活辛福美满!

篇4:灶王爷和守护神作文

灶王爷和守护神作文

腊月二十三,妈妈说是“祭灶”的日子。

“什么是祭灶?”我好奇地问。

妈妈看了我一眼说:“祭灶啊,就是灶王爷腊月二十三要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作年终总结报告去,我们要给他开一个欢送会啊!”“欢送会!”我听了哈哈大笑,“怎么开?”“我们要准备一些他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说糖瓜、水果等甜食,不是有句话叫‘糖瓜祭灶’吗?让灶王爷吃得甜蜜蜜的,向玉皇大帝汇报的'时候就替我们家净说甜言蜜语,说好话啦。”妈妈笑着说。

我听了,眼珠子一转,嚷道:“灶王爷吃糖瓜,吃腻了,今年他想吃酱黄瓜!”妈妈眼睛一瞪:“你想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我们家咸(闲)话啊!”她一边说,一边就笑了。我和爸爸也笑成一团。

爸爸说:“传说灶王爷是老百姓家里的守护神,能够保佑一家人水火平安,家庭兴旺!”我说:“我看只要多掌握科学常识,安全使用,就能保证我们家水火平安了!”爸爸妈妈听了,愣了一下,张大嘴巴说:“叶宛仪真厉害,没错,科学常识就是守护神!

篇5:灶王爷的歇后语

有关灶王爷的歇后语

灶王爷跌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放屁——神气

灶王爷扔石头——砸锅

灶王爷扫院子——多管闲事

灶王爷上天——尽说吉利话

灶王爷贴在腿肚上——人走家散

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

厕所里寻灶王——找错了地方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儿

灶王爷不在家——没主事的.人

灶王爷吹灯——好神气

灶王爷打飞脚——离板了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

灶王爷跌到锅里——蒸神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四扇屏里卷灶王——话(画)里话(画)

丢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远

篇6:灶王爷的歇后语

关于灶王爷的歇后语精选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外屋里的`灶王爷——独座儿

灶王爷不在家——没主事的人

灶王爷吹灯——好神气

灶王爷打飞脚——离板了

灶王爷打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

灶王爷跌到锅里——蒸神

灶王爷跌跟头——砸锅了

灶王爷放屁——神气

灶王爷扔石头——砸锅

灶王爷扫院子——多管闲事

灶王爷上天——尽说吉利话;有一句说一句;有啥说啥;神气(起)来了;走了神;走神;尽说好话;好言在先

灶王爷贴在腿肚上——人走家散

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人走家搬;搬家

厕所里寻灶王——找错了地方

腊月二十三的灶王爷——离板了

四扇屏里卷灶王——话(画)里话(画)

丢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远

篇7:灶王爷吃糖 童话故事

灶王爷吃糖 童话故事

别看灶王爷胡子一大把,还像小孩似地爱吨糖。他不但自己吃,还把糖送给玉帝,弄得玉帝也变得爱吃糖了。

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是个送灶的日子,过去这个时候,人们都要请灶王爷吃麦芽糖,还让他转送一些给玉帝吃。可如今没人给他俩送糖了。玉帝吃不到糖,挺不高兴,就把灶王爷招来,责问他;“过去每年这一天,你都献给我麦芽糖,可这几年,我怎么连糖影子也见不到?”

灶王爷听玉帝这么一说,赶紧跑到南天门往下瞧。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看见哪一家房子里有香烟缭绕.就知道这家主人正在烧香供佛,要请他去大吃一顿。可现在.他看呀看呀.看了好久,眼都瞅酸了,还是看不见一丝烟火。

灶王爷急了,忙上殿对玉帝说:“玉帝莫生气,待臣到下界去看看。”说着,就腾云驾雾来到人间。

灶王爷降落在一座大房子前面,刚刚推开门,就吓了一大跳,呀!这儿怎么有个妖怪:大大的个子,怪模怪样的,长着三排转动着的牙齿,排成“品”字形,正在“咔嚓咔嚓”不停地嚼着甘蔗,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堆甘蔗嚼碎,咽到肚里去了。

灶王爷虽说是个神仙,可他只会向玉帝打小报告,并没有大本事。他的身子长得胖,这会儿想跑又跑不动,只得壮起胆子来,战战兢兢地问妖怪:“你……你是何方妖精?”

“灶王爷不必害怕!”地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灶王爷仔细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噢,原来是土地公公!

土地公公说:“小神一直住在人间,对人间的事情也略知一二.知道此物不是妖怪,而是造糖用的甘蔗压榨机。你看这些甘蔗,经机器这么一压,糖汁就从里面跑出来了。听说,再经过脱色、过滤、蒸发、结晶,就可以造出糖来。”

玉帝等得不耐烦,一见灶王爷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夺过罐子,抓了一把糖精往嘴里塞。

“哎哟,苦死了!”玉帝的脸皱得像干黄瓜。

玉帝大怒,把灶王爷骂了一顿,差点儿没把他的胡子给揪下来。不光这样,他还生“人”的气,又命令二郎神到下界去,把甘蔗统统拔光,叫人们造不出糖来。

二郎神下到人间,正要执行玉帝的命令,土地公公赶紧从地里钻出来,拉住他的袖子说:“二郎神,别动手!这事都怪灶王爷,谁叫他把糖精当作糖偷到天上去!其实,糖精是一种有机合成物,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压根儿不是糖!”

二郎神为难了,要是不执行玉帝的命令,玉帝怪罪起来怎么办呢?

土地公公出了个主意:“把甘蔗拔掉太可惜了,不如把它变成山芋,这样既不糟蹋东西,也不会被玉帝发现。”

二郎神照土地公公的主意把甘蔗全变成了山芋。

过了些时候,玉帝和灶王爷又想吃糖了,两个家伙馋得口水直流。玉帝对灶王爷说:“你再下去给我弄些糖来!”

灶王爷愁眉苦脸地回答:“甘蔗全没有了,还会有糖?”可他不敢违抗玉帝的命令,只好又到人间跑一趟。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帮忙。他做梦也没想到,土地公公又帮他找到了糖!不过,这些糖都不是用甘蔗做的,而是用甜菜和糖高粱做的。不光这样,灶王爷还吃到一种用山芋做的糖——异构糖。

玉帝和灶王爷终于又有糖吃了!他们觉得,吃了糖,身上暖洋洋的,也格外有劲。

玉帝和灶王爷迷上了糖!他们每天都在自己的'袖子里放着一堆糖,格崩格崩地吃个不停。吃呀吃呀,过了半年,不光灶王爷变得更胖了,连玉帝也成了大胖子!到了年底,他们的牙齿全龋坏掉光了,过年的时候,他俩就只好光喝汤,没法吃鱼吃肉啦!

灶王爷仔细一看,可不是!那些管子里流的全是糖汁,真把他给馋坏了。他命令土地公公:“快给我拿麦芽糖来!我吃了,会在玉帝面前替你说几句好话。”

土地公公忙说:“有!有!这里是造糖厂,不要说蔗糖、麦芽糖、葡萄糖了,还有乳糖、冰糖、果糖、红糖……什么糖都有,您尽管拿吧!”

灶王爷真是喜出望外,每样都抓了一大把,拿回家大吃一顿,还送一半给玉帝。

玉帝边吃边点头,满意极了,连声说:“不错!不错!比麦芽糖还甜!”玉帝吃完糖,还不过瘾,又对灶王爷说:“我还要吃糖!我要尝尝更甜的糖!”

灶王爷又去找土地公公。土地公公只好再带他去找糖。

灶王爷看到桌上有好几个糖罐子,其中一个糖罐子的标签上写:“龙胆糖”,心想:“好家伙!龙的胆能做糖!这糖一定名贵!”便兴冲冲地抢着这罐糖走了。土地公公在灶王爷后面紧追,着急地喊:“等一等!这不是……”可是,灶王爷连理都没理他,只管腾云驾雾上天去。

玉帝听说龙胆能做糖,高兴极了,命令天兵天将:“把四海龙王一家全绑起来!拿他们的胆做糖!”

玉帝发过命令,就坐下来吃糖。可是,他刚吃一口糖,就皱紧了眉头,问:“此糖为何不甜?”

灶王爷一听,慌了,也赶紧尝一尝,咦?果然没有甜味,还带点苦味呢!

玉帝很不高兴,命令灶王爷:“你快给我换一罐好糖来!”

灶王爷不敢怠慢,赶紧照玉帝的命令去办。他到人间见了土地公公,就埋怨他:“你怎么给我不甜的糖?”

土地公公委屈地说:“小神连声喊叫,可您只管上天去,小神有何法子呢?您自己搞错了,这龙胆糖是用龙胆的根造出来的,龙胆是一种植物,哪是什么龙的胆?”

灶王爷自知理亏,就不再说什么。忽然,他一眼瞅见架子上有个罐子,标签上写着“糖精”二字,便打开罐子,用手指蘸点颗粒儿尝尝,嘿,甜极了! 灶王爷心想:“这土地神真小气,原来把好糖藏在架子上,想留着独自受用。”便乘土地公公不注意,把这糖精罐子藏在自己的大袍袖里上天去了。

篇8:网上祭拜

清明节祭扫的起源,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同时结合清明节时的气候特点又能进行踏青活动,放风筝等等,能说是一个既肃穆又轻松的节日。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不但我国有清明节,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清明节”的节日,例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机关企事业放假三天,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回乡祭祀。波兰的“亡人节”更是全家出动,长者点烛,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今年的清明节放假,说明国家开始重视我国传统节日了,不久前,清明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20xx年开始我们不仅能在清明节享受到假期,新的假期制度更是加入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在享受假期的同时,我们必须思考,传统节日对于我们究竟意义何在?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定的传统文化,这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也是凝聚这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将这些传统节日局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如端午节只是吃一个棕子、中秋节只是吃一个月饼等,假如那样,就失去了这个节日的意义,失去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失去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篇9:网上祭拜

4月1日,天空阴晴,微风兼有小雨

祖母辞世已有二十多年了。虽从未谋面,但每年的祭拜,茫然中却多少有些温暖。姥姥离开我们也已有七载了,对于姥爷,一直都似未曾失去过,总那么亲切,那么的清晰,可也已经有三个春秋没见到他了啊!

一阵颠簸,我们来到了祖母的坟前。乡间的空气依旧那么新鲜,而这周围的一切还是老样儿,荒芜的田地,杂乱无章的小树,以及遍地的杂草。而此时湿润的空气,灰蒙蒙的天空,周围死一般的沉寂,我的心是沉重的,透骨的凄凉更在全身蔓延。老爸、叔叔、阿姨们有条不紊的忙着,交谈中时常回忆起一些往事,他们是在怀念。我也间歇的了解到祖母的一些生平,我知道她年轻时肯定是精明干练的,而且务农、做饭都绝对是一流的好手。老爸兄妹五人,拉扯到大不易。作为教师的爹爹在文革期间肯定也背着不少包袱,跟着他的祖母是无怨无悔的。可突来的中风,大概是上天的`不公吧。我知道当时的祖母还那么的年轻,她死不暝目啊!在这里,我也只有默默的祝福,在天堂的祖母能享受一下清福,能关照一下她的儿女们。在这里,我献上孙儿最为崇高的敬意。

清明时节雨纷纷,三月的春天总是烟雨迷蒙的。随着鞭炮声的渐渐减轻、停止。祭奠完祖母的我们,带着深深的眷念坐着车子缓缓离去了。遍地的金黄给这种天气添了些许喜庆,也缓解了一下沉重的人们沉重的心。伴着油菜花的灿烂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姥爷姥姥的墓前。七年之前应该算是我初尝生离死别之苦吧!此刻,姥姥那慈祥的目光,那温和的笑容,再次浮视在脑海里了。她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做着平凡人做的事,却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我知道母亲姐妹三人,都是她一手带大的。细致入微,任劳任怨,她用她的一生承诺了“奉献”这两个字。姥爷是博爱的,桃李满天下,应该是他的写照吧。具有知识分子典型的气质,写得出一手好毛笔字,总保持着一副良好的心态。很羡慕他平和、安稳,羡慕他的儒雅、高贵。似乎天生就值得人尊敬的。对人生的通彻,对名利的淡薄,对钱财的轻视。他一直都是我心中的明灯。今日你们坟前雄雄的大火,希望能够温暖你们的心灵,能够慰藉你们的在天之灵,只愿这大火照亮苦苦挣扎于世人的我们远方迷蒙的路程,指引我们走上成功、幸福的大道。只愿在这里,我们能天地相容,心灵相通。只愿这漫天飞舞的火花能够带上我们最真的祝福。

逝者已矣,惟愿安心。回家的路上,我默默的祈祷,上天应该是公正的,生前受了太多的苦,流过太多的泪,死后应该是幸福的!

篇10:网上祭拜

清明节到了,难得天气晴朗,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良川扫墓。

车子行驶一小时左右,我们来到良川,大家下车步行。小路两旁满是金黄的油菜花,就像一条条毯子铺在道路两旁。山路弯弯曲曲,每转一个弯都可以让看到一簇怒放的映山红。不一会,我们就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前,只见坟头上长满了杂草。爸爸顾不不上休息,就拿起镰刀割草。见爸爸汗流浃背,我也帮起忙来。草除干净后,妈妈献上了鲜花,又点上了两支蜡烛,三支香,还烧了一些纸钱。我知道这是对奶奶的尊敬和怀念。

妈妈说,奶奶在我出生以前就不幸去世了。但是,以前奶奶最爱爸爸了。所以每当清明节来临,我们都会来给奶奶扫墓,祭拜奶奶,我们不应该忘记奶奶的养育之恩,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如果奶奶还在这世上,能看到我,一定非常高兴。

墓扫好后,我们该回家了。这真是一个难忘的清明节。我不仅难忘那美丽的油菜花和映山红,更忘不了清明节时妈妈教育我一定要孝敬。

“沙沙沙……听,窗外下着雨。雨点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落在窗上,像一滴滴眼泪,掉在地上,变成水坑。今天是清明节,却下着蒙蒙细雨。我。弟弟和妈妈坐着舅舅的轿车,开到山脚下。下了车,大家都撑着雨伞。五彩缤纷的雨伞在雨的梦境中,显得格外耀眼。雨点在雨伞上,又渐渐地滴在了我们的身上,手上,鞋上,全身都是水,使人感到冷飕飕的。山路上全是泥泞,每个人的鞋的表面都“包”着一层黄泥。

来到坟墓前,雨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弟弟妹妹们也不懂事,只管自身往里面挤,好让自身能烧到纸钱。他们一挤,雨伞上的雨水全洒在我身上,我可真成了“落汤鸡”了。终于轮到我烧纸钱,我拿起纸钱烧了起来,还没来得及烧另一张纸钱,火早已被雨水给扑灭了。

我生气了,脚可真痒,真想把那一堆已烧完的纸钱给踢了。

下山了,我一身是水,就连鞋子里都是水。这次的清明节,缺少乐趣,缺少通衢,更缺少太阳的情趣;这次的清明节只能说“只有倒霉!”

篇11:浦江灶君灶王爷对联

浦江灶君灶王爷对联

1、火旺财丁旺;烟高福寿高。

2、灶君多福泽;司命纳荣光。

3、一年长清洁;四季永平安。

4、天上司命主;人间赐福人。

5、水火欣相倚;财丁庆两全。

6、有德能司火;无私可达天。

7、香烟增吉庆;颂祀保平安。

8、一年降福寿;每月赐祯祥。

9、上天呈好事;下届赐祥光。

10、灵光司火德;正气格天庭。

11、上天呈好事;下地保平安。

12、北阙思光大;东厨德泽深。

13、下界保平安;回宫降吉祥。

14、北阙赉洪庥;命四序平安。

15、颐鼎益家人;才分天地人。

16、带来天上春;位列九阳尊。

17、蓣藻祀燕尝;调和鼎鼐神。

18、大哉五祀之首;神乎万家之尊。

19、天上四时春作首;廿四上天宣吉庆。

20、人间五祀祭为先;三十下界保安康。

21、日照金瓯呈瑞气;水木成力崇五祀。

22、烟浮玉鼎有余香;火土济美惠群黎。

23、位列九阳施福泽;职掌东厨司命主。

24、品居五祀降庥祥;位列南方火德神。

25、聪明正直善司火;大矣哉一家之主。

26、方寸无私可达天;神圣乎五祀之尊。

篇12:小年祭祀灶王爷作文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过小年大扫除习俗小学生作文

小年冬至作文

过小年记事5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500字:过小年

过小年500字作文

那个渐渐远去的淡淡乡愁散文

过小年不辞灶散文

过年随笔散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北方小年习俗

关于过年的随笔600字

祭拜灶王爷随笔
《祭拜灶王爷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祭拜灶王爷随笔(集锦12篇)】相关文章:

祭灶的作文300字2024-04-04

过小年的小学作文2023-01-31

祭灶的作文400字2024-01-19

2022关于小年的故事2022-06-14

小年作文600字作文2022-07-21

2022小年祝福语2022-09-18

小年作文600字两篇2023-03-17

清明节习俗节日作文2022-06-09

感悟过年随笔2022-05-04

北方小年饮食习俗2022-12-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