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年不辞灶散文(共8篇)由网友“Smor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过小年不辞灶散文,欢迎参阅。
篇1: 过小年不辞灶散文
过小年不辞灶散文
风风雨雨又一年,转眼间马年所剩无几,羊年即将到来了,朋友提醒我小年到了,忽然想起可不?快腊月二十三了呢,北方人大多这天过小年,南方则再晚一天,即腊月二十四,据说这天是送灶王爷上天,也叫辞灶,自古就有官辞三,民辞四,即官家二十三过小年,百姓二十四过小年,所以哪天过得都有,有人说我即使不是官,将来我儿子可以做官的,我过二十三;也有人选择低调,二十四过小年。我理解就是春节的一个前奏,所以两天我都过,喜欢吃水饺,反正放假了没事,干脆就做两次,这个想法和朋友一说得到了朋友的力挺。有人调侃问我:那你那天辞灶来?呵呵一笑,不辞灶,灶王爷自己会走的,自家人无需客气。
记得小时候过年,那时生活贫困,年味十足,一进腊月 就天天搬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了。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不用做干不完的活,可以尽情的玩闹几天,可以吃水饺,吃糖快,甚至有压岁钱。越是盼日子越是长,漫长的寒冬腊月幸亏有过年这个美好的期盼,使寒冬不在那么可怕,但是孩子还是心急的很哦,记得常常和妹妹一天天的划去日历上的日子,大概是大家都等不及了吧,于是就发明了一个小年,选在二十三或二十四,恰是孩子最心急的时候,来次预演,何不看做是春节大戏的彩排呢?
一到腊月二十四吧,母亲就忙着包饺子,我们很高兴的去帮忙,父亲总是会分给我们一些糖块,每当夜幕降临十分,邻居家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父亲会告诉我们,这是在辞灶。并且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辞灶的由来:话说灶王即灶神,是一家之主,每年到腊月二十三这天,要到天上找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回报这一年来全家的情况,大概事太多了,他想到那就说到那,好事坏事一通向外倒,人们感觉这不好呀,于是就在他将要上天的这天,祭奠他,给他糖瓜吃,意思让他上天时,嘴甜一点,多说好听的,不要讲坏事,嘴下留情。汇报完工作,除夕的晚上再把他接回来,继续当家。所以就有灶王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 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看着邻居家热闹的放鞭炮,我们曾好奇问父亲:我们家为什么不辞灶?父亲总是风趣一笑说:不是外人不用辞的。我们似懂非懂,但是有糖果吃,不影响我们过小年的快乐。母亲会给我们讲起灶王爷的传说:原来灶王本姓张,曾经花心成性,休掉贤良的妻子,忘恩背义。是所有神仙中品格最为低下的一个,无需大敬,所以民间自古,一个糖瓜就打发他了。自我记事起,我家从不辞灶。
这件事姥姥在时,曾经说过她们家也不许辞灶,她说那年她刚嫁过来的新媳妇,不懂规矩,二十三了,按照自己娘家的习俗,把辞灶所用的东西一切准备好,告诉他的小叔子,说:收拾好啦,你们可以辞灶了。她的小叔子们都特好奇跑来问:怎么辞灶?在这时她的公公,当地非常有威望的中医,一生断吓:谁说辞灶?天下就那一个灶王爷,就上你们家了?从此在也没有人敢提辞灶之事。
我不知道我的祖辈为什么那么抵触辞灶的活动,但是不影响我们的传统家教,记得小时候每年过年都会恭敬的给所有的长辈行大礼,要很早就起来,满村的跑,各家各户的给长辈磕头,长辈会分给我们盼望许久的糖果。带着满心的欢喜迎接新年的到来。或许辞灶只是过年一种形式,农耕时代一种特有的习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随着社会的文明,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一些传统的当然也可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其更加璀璨辉煌。
如今生活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我刚住在小区时试想着,把家乡的习俗搬过来,但是发觉不合时宜,算了。但今年我还是挺开心的过两次小年,仍按惯例不辞灶,灶王爷不要怪哦,因为一家之主不是外人嘛 !
和网上的朋友相处一年了,有缘相识,隔屏相望,虽然我们不能近距离相处,但心灵相同,有朋友相伴走过春夏秋冬,受到朋友的帮助,点滴温情记忆犹新,时光的河流,镌刻着我们走过的岁月痕迹,在回味中散发着馨香,是一树花开的嫣然,芬芳着生命的一程又一程,每当想起内心的甜蜜胜过小年的糖瓜。
借杨柳的征文在此祝福每一位朋友,新年幸福安康,梦想成真。
篇2:灶经典散文
灶经典散文
火,热烈奔放;土,沉稳厚重。一为心,一为形,一锹锹,一铲铲,垒成了灶。
灶很精巧。一般两口锅,一大一小,大锅煮饭,小锅炒菜。锅与灶天衣无缝,再配上灶口与烟囱,就有了“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景致。两个大锅的中间挖个洞,放上一个小铁罐,装好水。饭好了,铁罐里的水也开了,洗刷的热水全都有了。灶正前面还可以留出一个方形的凹陷处,湿了的鞋子靠上去,一顿饭下来,鞋子也全干了。那份因节俭而生出的精巧,令人叫绝!
灶很智慧。烧好灶并非易事。一个人在灶上忙碌,一个人在灶下添火——兄弟姐妹团结协作的情谊,自然藏在其中。“火要空心,人要实心”,每一个妈妈教孩子添火时,都会这样说,做人的`原则,在这灶下被深植于心中。“做菜没有诀窍,就是火候”,哪里仅仅是做菜,做事不也如此?“大火烧开,小火慢焖”,煮饭的诀窍,就是一颗安静等待的心。“一个馒头蒸熟吃”,这句话,后来竟然成了教育孩子的金玉良言。
灶很香。灶身有泥土的味道,柴草有山野的清香,再加上各色来自菜畦、花园、田野的菜的香味,还有稻香面香玉米香山芋香等等,散发着令人垂涎的味道,灶,成了香味的聚集地,也成了香味再创造的神奇基地。它使我们幼小的心开始相信奇迹。味蕾被香味唤醒,想象力和好奇心也开始萌芽——热爱生活的种子,一定是这时候被悄悄播下的吧?
灶很温暖。因为,这儿几乎是妈妈所有的江山。春天,妈妈会去田野采摘青蒿,经过在池塘边捶打揉搓,再将腊肉炒至喷香,与米面一起烫好,做成蒿子粑粑。腊肉米面野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从灶头飘到田头,一直飘到游子的心头。夏天,妈妈会熬上一锅绿豆汤,再用新鲜的麦面摊上几块饼,也是难以拒绝的美味;秋天,新鲜的稻谷变成晶莹的大米,妈妈会焖出一锅带着田野和阳光香味的白米饭,香软爽口;冬天,妈妈会用山芋、泡米、糯米等等各色原料,搓出各色品种的圆子,再用油炸成金黄色。虽然妈妈使劲驱赶,但灶边还是会聚集起闻香而来的“馋猫”们……
现在已经很少有灶了,灶边的孩子们都长大成家了,灶也被闲置下来。而灶的温暖,却成为一股无形的能量,慢慢蓄积,聚集成游子心坎中的“朱砂痣”。
冷下来的灶,一定很寂寞。
篇3:过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过小年为什么吃灶糖
相传的辽阳白塔南面不远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把梢头的一家姓李,两口人:老头五十多岁,还有一个九岁的女儿,名叫珠儿。李家的院不大,院中间有一棵大梨树,树下有一口井,父女二人就靠用井水做点灶糖进城卖,维持生活。
老李头拉着珠儿挤到一个卖梳头篦子的旁边,放下货担,打开货蒙子,等着来人买货了。今个还真挺顺当,刚一撂地就来了买主。说是要给老爷庆寿祝福,一下子买去了好多块灶糖,筐里只剩下十几块了。老人家挺高兴,就让珠儿有城里多逛一会儿。他挑起货担往南门外走,边走边喊:“谁买灶糖!”
正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穿绫罗绸缎的小孩把一个卖柴的小孩的打得鼻青脸肿,地上还有一条小蛇,也被打得只剩下一口气了,一会儿摆摆尾巴,一会儿吐吐火苗似的舌头。老李头是个软心肠的人,看见这种事他实在受不了,急忙上前问明原由。原来是小孩进城卖柴,无意中在柴捆里带来一条小青蛇,不知道什么时候小青蛇从柴捆里钻出来了,这些作恶惯了的富家子弟,说是小孩故意吓唬他们,所以连人带蛇全挨了他们一顿毒打。老李头看着心痛,就把剩下的灶糖送给了那些阔少爷,好话说了一大堆,才救出了砍柴小孩和这条小青蛇。
这个砍柴的小孩姓张,从小死了爹娘,也没有人给他起个名字,因为天天砍柴卖,所以大伙都叫他樵哥。自从老李头帮了他的忙以后,他每天都多砍一捆柴,早早送到李家。
而那条小青蛇呢,原来是东海的小青龙,因为贪玩,一不小心误出了海泉,要不是遇到老李头,早就没命了。它自从来到李家后,就天天在院子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一天,小青龙在井旁玩耍,一不小心“扑通”一声掉进井里。原来这口井是通往龙宫的.一个海眼,小青龙侥幸地回到了海里。它高高兴兴地跑进龙宫向老龙述说了自己误出大海,爬进深山密林,挨打受苦,巧遇李家父女的经过,老龙感动得流下眼泪。小青龙不忘李家父女的救命之恩,从此就经常通过这口井从东海来到白塔下的老李家看望父女二人。
说来也怪,自从小青龙掉进了梨树下的井里后,井水变得湛清瓦亮,又凉又甜;浇树树长,浇花花开,用这口井里的水做灶糖再也不粘了,就是放在太阳底下晒也不化了。不论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清香可口。更奇的是人们吃了老李头卖的灶糖以后,大病化小,小病化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出了几百里。大伙都说,老李头的灶糖是用青龙吸珠水做的。
樵哥还是同往常一样,天天住老李家送柴禾,珠儿也就天天拿灶糖给他吃。一晃八年过去了,樵哥越长越壮,高高的个头,宽宽的肩膀,红彤彤的大脸,一身使不完的力气。珠儿更是越长越俊,象天仙似的。老李头见樵哥和珠儿特别要好,所以也没请媒人说合,就把他们俩的终身大事给订下来了。
小两口成亲以后,一家人可高兴啦!白塔周围的人们都用青龙水做出了甜脆的灶糖,从此,大伙的日子也就越过越好了。
篇4: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接灶
小年送灶宴的来历及传说
小年也是我国汉族民间流传的一个传统节日,由来久远。最早明确记载小年活动情况的古籍,是东汉人崔塞所撰的《四民月令》。据该书说,每年腊日节的第二天,人称“小岁”;这天,人们要依礼给长辈敬酒,向皇帝及师长们祝贺新年。由此可见,至迟到东汉时期,小年已成为人们迎接新年的一个重要节日。后来,小年的节庆活动随时代的变迁而相应发生变化。到宋代,据《太平御览》所引宋人徐爰的《家仪》一书说:
小年的贺年活动,(在宋代)不能算大庆,礼仪活动仅限于在各自家中举行。这表明,宋代小年的贺年活动,已远不及汉代那样隆重、热烈,人们也已不再出门上街或登门互相祝贺了。
至于小年的送灶之俗,则由来更加久远。据说,远在夏代时灶神已是民间供奉的一个大神了。《论语》一书中有“媚于灶”的话,说明祭灶已是当时人们的一种风俗。至于祭灶的时间,据《礼记·月令》说在每年“孟夏之月”。到了汉代,据《后汉书·阴识传》记载,东汉宣帝时,有个名叫阴子方的人,腊日早上做饭,看见了灶神出现在自己眼前。于是,他赶紧叩拜,并将家中的黄羊宰杀供奉。此后不久,他便“暴至巨富”。这之后,人们便常以宰杀黄羊祭灶。但是,直到晋周处的《风土记》中,才开始明确提出“腊月二十四夜祀灶”之说。这样,祀灶与小年便最终结合起来了。
唐代,小年祭灶的活动十分简单,人们只不过是以“一杯清茶一缕烟”来欢送“灶王老爷上青天”。到了两宋时期,小年祭灶的活动内容,便开始定型了。据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一书说,北宋东京城,每逢腊月二十四日,人们便用酒糟涂抹在灶门上,称之为“醉神”。而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和吴自牧《梦粱录》说,南宋时人们祭灶的供品,已改为以糖为主了。明清两代,人们延续了这种小年祭灶的风俗,内容较前代更加丰富了。
清代,北京的小年祭灶活动,十分盛行。清末流传的儿歌里,这样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真实地表现了小年时北京城里男女老少各阶层祭灶迎神的欢乐与喜庆。
据记载,北京城民间的祭灶活动,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进行。届时,院子里立上一个大杆子,上面悬挂“天灯”;室内,四顾灯火通明,擦拭得一尘不染的供桌上,摆满了“关东糖、南粉、糖饼及清水草豆”。据说,桌上的糖是用来供奉灶神的,让他老人家嘴里粘满蜜甜的香糖,上天时,便可对玉皇大帝一个劲地报告好事“。;清水和草豆,则是供灶君上天所骑的马食用的。由于有“女不祭灶”的传统说法,届时,女子一·律都要回避室内,男子则依长幼次序焚香拜灶王神。拜完之后,将灶王像、灶王马及钱粮草料等,一并焚化,还要取几块糖剁碎,逐一投入周围的火炉。与此同时,大家嘴里都念念有辞地虔诚祷告:“灶王爷升九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言。”之后,各家各户都燃放鞭炮,欢送灶神升天,庆祝小年来到。登时,整个北京城香烟袅袅,响声连天,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之中。
清宫廷也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届时,要在坤宁宫设香案,案上设灶神牌位和香烛等物。供案的供品,一般多达三十三种,但大多与民间的糖果等相同。独有从南苑猎取的黄羊,是民间所没有的。主祭的有皇上和皇后,他们先后近前焚香祭灶。除祭灶外,同时还要祭佛及诸神。清嘉庆皇帝曾写有一首祭灶诗,记述了清宫中祭灶的情况。诗中写道:“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黄羊。典祀千门遍,礼传五祀。’详。铋芳袅鼎篆,精沽列盘糖。”可见,清宫祭灶礼节是十分繁复的,同时又说明清宫对一年一度的祭灶活动是非常重视的。
南方地区的小年送灶活动,内容与北方地区大致相同。如清顾禄《清嘉录》记载,古城苏州的送灶活动,也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当地人称为念四)举行。届时,家家户户都将提前购买或自制的胶牙糖(俗称糖元宝)拿出来,敬祀灶神。有些人家,还用米糖包上豆沙馅,精心虔诚地制作成“谢灶团”来供奉灶神。另外,还要将寺院僧尼在小年节前所赠送的“檀越灶经”上认真填写各自姓名,引火焚化,用来消除灾祸;用篝灯载灶马,用竹筷为灶王做个轿子,在门外焚烧,算是送灶王上天;将稻草切成一寸左右长的草料,掺上青豆,撒到屋顶,算是给灶王之马上路的干粮。总之,是要认真地为灶神升天打点行装、准备钱粮,以便让灶神老人家高高兴兴上天去。待将灶神送走,人们还要将门外火堆中未燃尽的竹架等,捡回各自家中,放入灶堂。称之为“接元宝”。
小年的节日饮食,与祭灶活动紧密相联,形成了独特的食俗。
小年的节日宴席上。除了与过大年一样饮酒食肉(丰盛程度不及大年)之外,南北各地都盛行将祭灶剩下的糖瓜,全家分食的风俗。全家人个个香糖满口,喜气洋洋。小孩子们多愿意吃糖,这一天更是他们大过糖瘾的好时候。此外,南方如苏州等地的小年豆沙米粉谢灶团,也是甜味食品。它入口外粘内松,又香又甜,令人回味无穷。苏州等地,还将祭灶时未用完的青豆,拿来全家人一同分享。据说,吃了这种青豆,可保“眼亮”。东北等地的百姓。二十四日起,各家就要开始忙着蒸馒头和小饽饽,烀猪肉等,准备过大年时食用。但刚出锅的食物,免不了先吃为快。
此外,山东莱阳等地,小年在六月份,所以小年吃的是新麦面做的馒头和饺子。贵州遵义、毕节等地的仡仡族群众。也有过小年的习俗,时间也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小年差不多,节日饮食则为糯米糍粑和猪、羊、牛肉等。
总之,小年意味着整个年节活动的开始。所以,小年节以糖为主的节日饮食,也就意味欢庆一年中生活的甜蜜、欢乐和美满。
小年
篇5:过小年为什么要送灶和迎灶
送灶又称辞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动。灶神本来在中国是家庭祭祀的对象之一,由主持厨房大政的老妇主祭,后来演变成家中的重大祭祀。
灶神很早就进入道教神谱,称东厨司命,后升级为帝,号东厨司命大帝。传说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说是十五日),该日家家点灶灯祭灶。但现在说的辞灶、接灶却是过年习俗的一部分。原来,依照《抱朴子内篇》的记载,灶神平时有监察下民的职责,该户人家的功过善恶,都要定期报告天庭,上天则依据其报告定这家人来年的祸福。一般认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也有人认为是在二十四),届时便要好生欢送;他上天述职之后,于除夕回来,是时当然必须欢迎。前者为送灶,又称辞灶;后者则是接灶。在民间的灶神旁边经常有的对联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返回目录
小年吃灶糖的由来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返回目录
小年一般做什么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婚嫁
过了小年,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返回目录
南北方小年的区别
区别一:
北方要吃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品。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小年这一天做年糕是南方很多地区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
区别二:
北方小年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南方小年没有吃火烧的习俗。
区别三:
北方的小年,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南方小年没有沐浴理发的习俗,南方是除夕前沐浴理发。
区别四:
在北方,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南方小年没有赶乱婚的习俗。
区别五:
北方小年习俗。北方的每个节日几乎都会有饺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南方小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区别六:
小年的时候广西武宣、桂平等地区有做米饼的习俗。用糯米粉、花生、芝麻、白糖制成,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北方没有做米饼的习俗。
<<<返回目录
小年大扫除注意事项
一、过年购置新家具不适宜为三角形,菱形或不方不圆奇怪形状。中华文明喜方方正正,圆圆满满。
二、家庭喜摆迎春花卉有讲究。如桃花、梅花,可摆放在大门旁表示报春迎春;选择茶花,君子兰可摆放在房间使家庭和睦相处;富贵竹、发财树等则可摆放到客厅象征文明富贵人家。
三、春节期间不宜大兴土木,进行大动大拆室内装修,尽量避免钻墙、动土,避免位置流动遇凶煞致不吉。如果要家装,一定要在节前一个星期把房子整理好。
四、房间床位不宜大调整。主人房比喻妻星位,过年换位不吉利。厨房、卫生间等则可以换旧改新。
五、大门不宜换除。大门在风水学里面有重要的作用,掌管纳气的好坏。如果在大扫除中,大门正值五黄、二黑病等这些凶星飞临,刚巧动了或换了,则为大忌,或引起一系列凶事。因此大门可清洁,不可换。
<<<返回目录
篇6:过小年随笔散文
今天是小年,一早出门,老天不作美,冬季也下这么大的雨,没带雨伞,索性在雨中漫步,要的是滴滴岀行,还有二公里的距离,干脆就冒雨朝那个方向前行。雨落在头上、衣服上、从眉毛直往下滑,冰凉冰凉,不觉一股寒气伴着北风窜进可以入侵的每一个空隙,我加快了步伐,不顾一切地向尾号723的车奔去。一上车师傅很惊讶怎么不带雨伞。
我的头发外套基本全湿透,师傅赶紧递过来纸巾擦去脸上头上的水珠,便拉开了龙门阵…。“我刚才从电话听到是个男的,本不想接这个单的。”我好奇的问:“为什么呢?”他说:“这几天执法很严,若抓住要罚好几万,把滴滴岀行给取缔了啊!这么好的事情,对老百姓有利无害吗,既解决了堵车,又拉动了就业岗位,不知道这些人咱想的。”“对呀!”我不加思索地回道。“你看就象今天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你,我可能站在这地方根夲等不到出租车。”“我常常晚上拉的客人都是喝酒后回家的,他们都说我们的服务态度比出租车好…。”
这话题不是我们这些人讨论的,我有意叉开了话题,望着窗户玻璃上碰的粉碎的雨珠,用力的何上爬,雨刮不停地往下刮,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问题,风太大了,破碎的水珠不颀一切的向上冲!那么耐人寻味的追逐,那么不屑一顾的上上下下。是自然的力量啊!
一切都顺其自然多好,尊重事实,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就好比我喜欢叫雨淋下,变得轻松些,愉快些!
篇7:过小年随笔散文
今天是小年,一大早鞭炮就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我在琢磨一定是那些年长者,在祭祀灶王爷升天吧!其实,我真没见过这种祭祀仪式,只是听父母说过,他们也是从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那儿知道了一星半点的。
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有一年大舅去买灶王爷画像,因家境贫寒老想买个便宜的,到了年三十下午去买,结果卖年画的都收摊了,大舅急的火烧火燎,假如买不到灶王爷画像,就没法回家和姥爷交代,老人家根本就没心思过年。说来也巧有个摊主回店里取东西,大舅发现还有一张灶王爷画像,结果一看是一张翻版的,还没来得及仔细端详,就来了好几个买灶王爷画像的顾客,情急之下,大舅将灶王爷画像撕成了两半,于是才买下了这张带有”残疾“的灶王爷画像,回家和老人过了一个囫囵年……
人们对习俗的敬重一直延续着,听父母说,他们在老家时每年腊月二十三这一天,都要打发灶王爷升天,家家户户都把用了一年的灶王爷画像取下来,放进炉膛里焚烧, 据说这就是为了让灶王爷升天顺利,家家户户买些糖瓜、黏糖之类的东西进行祭拜,意思是:用这些糖制品粘住灶王爷的嘴巴,省的升天以后去玉皇大帝那儿告人间的状,想必灶王爷也收受贿赂!
听老人们讲: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就完成了自己在人世间的使命,踏着焚烧后的烟火腾云驾雾,前去向玉皇大帝禀报人们这一年的作恶与行善,并祈求保佑好人平安,赐人间祥和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人们能享受玉皇大帝赐予的福报,全仰仗灶王爷的美言,从小年到三十晚,一周的时间灶王爷风雨兼程往返天地间,直到年末的最后一天,才真正完成使命回到各家的灶台,静候除夕的炮竹与人们共度佳节,就这样年复一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行着神圣的职责。
小年这一天,包饺子,吃糖瓜,已成为一种习俗,记得小时候,总是早早去排队买糖瓜,那甜甜的味道,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最重要的是给了人们一种心里寄托:吃糖瓜可以粘住灶王爷的嘴,见了玉皇大帝,就不会说人世间的坏话了,一种简单的习俗,植根于人们心中,代代相传。
记得送完灶王爷,家家户户还要大扫除,把屋子打扫的干干净净,勤劳的家庭主妇只要能擦洗到的地方全部过水,不留死角,然后在墙上贴上色彩鲜艳的年画,有些讲究的人家,还在墙上贴上报纸或者花纸,也有人家贴上白纸,然后再贴上年画。什么“五子登科”“年年有余”“恭喜发财””百子图“等等都是人们的最爱。
看着色彩斑斓的屋子,孩子们欣喜若狂,不停地玩着捉迷藏,床上、床下、衣柜……都成为藏身的好地方,在这家玩够了又去那家玩,歌声、笑声、吵闹声,搅得忙活了一天的父母心烦意乱,但是孩提时代那份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几十年过去了,童年趣事在如烟的往事里若隐若现,脑海中的画面如海市蜃楼般时而映入眼帘,小年的习俗,宛如一个童话故事,深深镶嵌在年幼的心田。过小年,也许多少年后,人们仍会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庆祝,沿袭这种相传的习俗,全家聚会,推杯换盏饱餐一顿,但是这种有着浓浓的寓意的习俗能否承传?我们的后代是否还能记起”灶王爷"这个悠久的传说?
篇8:过小年心情散文
过小年心情散文
今天是小年,传说是小孩子过的年,这一天可把大人们忙坏了,可我们小孩特别高兴,因为是我们小孩子过的年。
中午,我接到爷爷的电话,要到爷爷家过小年。爷爷早就为我准备了满桌的美味佳肴,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爷爷夸我考得好,奖给我好多好多的铅笔。
晚上,我又和爸爸妈妈赶到外公家过小年,外公外婆家也早已准备了鸡鱼肉蛋,山珍海味,甜甜的美酒饮料,我今天吃得特别有味。吃完后,我和哥哥放烟火,小年过得真快乐!真是吃了东家赶西家,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无限的,我长大后要好好孝顺长辈。
“嘭!”“啪!”“噼里啪啦!”吃完年夜饭,鞭炮声与烟花声争先恐后地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迫不及待的跑到了阳台上。啊!那鞭炮与烟花,把夜空照耀地如白昼一般。那月亮、繁星,都黯然失色了。...
in the season of joy i present my sincere wishes and kind thoughts. may the kind of new year outshine all the rest.在这欢乐的时节给你我最真的祝福和亲切的思念,愿你今年的`新年比往年更璀璨。
春节至,夜似水,思如月,恋友情更切。短信至,问候寄,关怀无可替。祝福情,有诚意,愿你好运永不缺,幸福永不绝。祝你新年快乐!因为梦想,所以精彩。因为充实,所以快乐。因为关怀,所以温暖。因为思念,所以甜蜜。因为信赖,所以踏实。
不好意思,我有急事才这么早给你发短信,望原谅。告诉我你醒了没,如果没有,你接着睡,如果醒了,你也接着睡,我只是想告诉你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炮竹声中一岁除,公司胜利好前程,员工积极心向上,一片好景眼前亮。
一心一意迎新年二蛇戏珠庆丰年三言两语话猴年 四面八方归似箭五湖四海来团聚六十年华巨蛇腾 七盼八望盼回归九九归一中华红十全十美中国情初一饺子和谐发展,初二捞面幸福长远,初三合子中华团圆。大年色彩纷呈,天涯共此炫。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开始了。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我就迫不及待地叫父母到楼下放烟花。砰!砰!砰!这时候,外面已经震耳欲聋了,接二连三的烟花,打破了往日宁静的夜晚。呀!真漂亮!我兴奋地指着那空中盛开的菊花。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今天我就来说说春节吧!每年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春节。春节里人们有放鞭炮、贴窗花、贴门神、贴红对联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怪兽,它经常坑害百姓。
春节前夕,在个黑暗的角落里,划燃一根火柴,不顾那压抑着感情和焦油的胸腔,我愿为你再抽上一支烟,狠命想你。心中反复念叨着一句:朋友,节日快乐!春节快乐!祝你财源滚滚,发得像肥猪;身体棒棒,壮得像狗熊;爱情甜甜,美得像蜜蜂;好运连...
★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 台风回南什么意思
★ 小年夜简短祝福语
【过小年不辞灶散文(共8篇)】相关文章:
过小年的小学作文2023-01-31
《过年》优秀作文1000字2022-10-22
小学六年级腊月二十四的作文2023-07-22
小年祝福自己的说说2023-01-11
留恋家乡的年味作文2023-11-17
为什么要过小年介绍2022-05-07
小年夜的诗词2023-05-09
2022过春节的作文600字2023-12-23
腊月二十三小年寄语「荟萃」2023-04-17
小年夜励志说说202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