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文简介

时间:2022-11-19 07:42:0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启文简介(整理12篇)由网友“ruiru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陈启文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陈启文简介

篇1:陈启文简介

散文-迷濛之山

作者:陈启文

我看见太阳从我面前升起来了。

我知道我离天空已经走得很近了。你要想离天空近一点,上九嶷吧。九嶷山至少会给你九次这样的机会。

这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我陷入了一个复杂的迷阵中。九座一模一样的山峰,一样的高大,一样的姿态,一律长满了那种叫苍梧的古老植物,并且都沉默地凝视着一个方向。而我,总是无可奈何地掉在这样的谜团里。何止是我,连诗仙李白爬上来后也使劲地揉着眼睛,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知道九嶷山为什么叫九嶷山了吧,它本来就是大自然给人类制造的九座迷宫。

风带着湿润的水腥味吹来。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么高的山,这么晴朗的天空,水汽依然如此充盈,我眼前掠过的每一片树叶,都被雨濡湿了,湿润发亮。你不知道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我站在一座山峰的两棵树之间,偷偷地观察远处另一座一模一样的山峰。我忽然觉得,在那座山上也应该有一个和我一模一样的人,也正偷偷地向我窥视。登九嶷的快乐便由这种频繁的幻觉所构成,你在一座山和另一座山之间转悠,就像在一个疑团和另一个疑团之间来回往复。你站在一座山上,会听见有谁在另一座山上喊你,好像是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一个声音在喊你,只叫你不断听到它的声音,却看不见它。

九嶷山其实还有第十座山峰,舜峰脚下的舜陵。《史记·五帝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所谓苍梧之野、江南九疑,其实指的是同一个地方。舜在哪里死也就在哪里埋了,或许埋葬也是一种冲动,一个人竟然要用一座山来埋葬。面对如此浩大的坟墓,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埋在哪个更具体的位置。这也是一个谜。中国的帝王不但一辈子生活在迷宫里,在他们死后还要制造更大的迷宫。所谓历史,并不是被埋没了,而是另一个意义上失踪了,失踪于“大”。

舜到南方巡狩时已经一百岁了,老头儿仿佛就是为了寻找墓地的。而我感到更奇怪的是,一个一百岁的老头儿,那该老成什么样子了,后面居然还有两位如花似玉的娇妻在风雨兼程地追赶。上古历史的混乱不堪于此可见一斑,又多少让人感到一种古典和浪漫的气质。娥皇、女英一路问讯打听,追赶到洞庭湖的君山时,忽闻夫君崩于苍梧之野,这两位柔情似水的女子,望着水云弥漫的洞庭湖,路断波横,招魂无处,不禁肝肠寸断抱头哀哭,最后竟至双双哭死,连她们哭泣之处的竹子也长出了斑斑泪痕。这个上古的神话以爱情的完美和悲剧性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忠诚的追赶,又永远都达不到那种爱的目标。这是一个民族理想爱情的摹本。

娥皇、女英对丈夫的深情呼唤,还为一片大泽和一座大山找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呼应。

九嶷山和洞庭湖一南一北,远隔千里一脉相连,这一脉便是潇湘,而她现在成了湘南山地文明和湘北大湖文明的一种精神维系,从此结束了两种文明各自孤悬的历史。湖湘文化作为一种整体性地域文明,比它成为一个整体性行政区域要久远得多。肇自舜帝,中原、三楚以及东吴的各种先进文明纷至沓来,一大批杰出而悲惨的人物,如屈原、贾谊、柳宗元等,一个一个地走来,这一片荒凉而丰饶的土地,这满涨着水的河流与湖泊,将不仅只作为他们失败人生的背景而设,而且将源源不断地给他们惊悚与暗示。他们将在这强悍的民风中去掉他们最后的矫情,最终在这无遮无挡的裸露的自然力量中结束自己,同时开始自己,当屈原的《离骚》和湘地的巫歌被土著们以笨拙的方式混在一起大声歌唱时,湖湘文明的精神内核已经长成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中国最奇特的文明,地处江南却无江南的柔软灵秀;它是强大的,有着可以与北方对峙的力度,却又完全不是北方的那种硬朗。它可以忍受一切,就像舜那样抱着悲悯仁慈的念头;它又可以摧毁一切,就像曾国藩一样显现出残酷的赶尽杀绝的狰狞。但它的基本精神是悲观的,这种悲观由太多失败者的情绪郁结而成,它觉得整个世界一直都处在无可救药的状态,惟有自己可以去拯救,而且是用一种绝望的方式去拯救,绝望的反抗,绝望的杀戮或者自杀。没有哪一种文明会繁殖蔓延出如此复杂的含义,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培养蓄积起如此巨大的能量,孤独,高傲,绝对,狂热,又包含了深深的诡谲。没有它,中华文明里或许就缺少了一种诡丽的格调。

按照自然地理学上的意义,湘江源出广西境内海洋山西麓,然而一条河流又怎能只有这样一个源头?回首江河发源的青山,就像回溯人类早年的历史,悠远曲折而又纷纭无序。一条河流就是一棵树,比如湘江,那源出湘南岭北的潇水、春陵水以及众多无名的小溪小江,无不是湘江的源头,它们是湘江这棵大树繁茂的根系,而洞庭湖就是湘江伸向四周的蓬勃茂盛的树冠。这样你才觉得地理学是活的。至少我,更愿意以一种地理学之外的眼光去触摸去感觉一条精神与生命意义上的河流。就这个意义而言,九嶷山无疑是湘江源头的第一座名山,源自九嶷西麓的潇水,和湘江其实是一条河,一条紧密相连的河———潇湘。这是一个优美而又略含忧郁的语词,有些湿润,有些凄迷,还有那么多纠缠不清又萦绕不断的东西,它以其无所不在的气息,弥漫到这个多山多丘多湖泊多江河的省境里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人从宽广敞亮的中原远道而来,会感觉到这里妖氛弥漫瘴气丛生。他受不了这阴冷潮湿的气候,很快就死在这里了。舜其实是个历尽奇险而大难不死的人。他的亲生父亲瞽叟想置他于死地,叫他爬到粮堆上去干活,却从下面纵火焚烧粮堆,舜撑开两个斗笠像鸟张着翅膀一样从粮堆上飞下来了。舜的弟弟象也想害死他,有一次瞽叟命舜下去掏井,象从上面往井里填土,看来这一次舜是必死无疑了,谁知道井旁边还有一口井,井与井有暗道相通,舜从另一口井里爬了出来。我不知道舜究竟是怎么了,竟遭到这么多莫名的仇恨和杀身之祸,或许是中国上古的神话需要把一种宽容和爱保存在情感的绝境中。舜在每次死里逃生之后,都会更加孝顺瞽叟,更加疼爱弟弟,舜并没有被上古史塑造为神,从开始他就是一个人,一个超尘出世以德报怨的人,一个唾面自干换颊受打徒忍徒屈的人。忍受需要一种比反抗更强大的力量,这力量产生于一种伟大的人格。他让我想到了西方的受难者耶稣。

领悟了这一点,你就可以去和舜从容对视了。在我的印象中,帝王的眼睛大多没有什么表情,惟有舜是个例外,是个异数,他那双被工匠雕刻出来的眼睛,有着淡淡的重环。谁都知道,舜是生有重瞳的,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然而这并未让他变得加倍的森严,你反而觉得他不像个帝王,那宽厚的脸上满透出家常的、底层的慈祥与温和,有如你的农民父亲。舜本来就是一个农民啊,一个净做傻事的农民。

从舜庙里走出来,我看见的每一个脸膛被太阳晒得通红的老农,都觉得是舜。

一条河流是应该有这样一个源头的。像人一样的生活,像大山一样的死去。大山与父亲,只有两者一起被理解,你才算理解了源头的全部意义。当河流挣出那久久流不出的迷惘,哗哗地开始奔涌,我知道我也该上路了,追踪着它,踏上一条条我还不知道的路。

篇2:陈启源简介

陈启源

陈启源 (约1825~约1905)

广东新式缫丝厂的创始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字芷馨,广东南海县人。他自称其家世代以农桑为业,自己则广泛涉猎诸子百家、星象舆地诸书,并曾和外国人有所接触。1854年(咸丰四年)他出国至南洋,遍历各埠,在安南(今越南)或暹罗(今泰国)看到法国式的“机械制丝,产品精良”,遂蓄意创办缫丝厂。1873年(同治十二年)陈启源回国后,在他的故乡南海简村办起一个名叫继昌隆丝偈的缫丝厂。最初规模很小,丝釜不过数十部,但由于采用锅炉热水蒸汽煮茧,并使用蒸汽动力和机器传动装置,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其工效相当于手工缫丝的六至十倍。此外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弹性较大,因此,售价也较手工缫丝高出三分之一。到80年代初,南海一带已有丝厂多家,并出口缫丝。机器缫丝的出现受到丝业行会的手工业者的反对。继昌隆成立不久,一些手工业者就起而鼓动风潮,要拆掉缫丝厂。1881年(光绪七年)因蚕茧歉收,工人失业,“锦纶行”(手工业行会)的手织工人,聚众二三千人,捣毁一家丝厂。继昌隆虽幸免于难,但不得不暂时迁往澳门。

80年代以后,手工缫丝业中,效率较高的足缫机逐渐代替了手缫机。陈启源设计的一种半机械的缫丝小机,也逐渐为广大的手工业者所接受。这样,在20世纪初的广东缫丝业中,手工缫丝和机器缫丝,又形成“并行不悖”的局面。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缫丝工业开始衰落。继昌隆本身的结局也不例外,它经过多次转手,营业不振。继昌隆最初创立时,厂址是陈氏住宅伯豫坊,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片厂址又还原为陈氏遗族的住宅。

篇3:韦启文简介

发现一座听风亭

作者:韦启文

去年霜降时节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柴埠溪举办了一个红叶笔会,那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我们下车的地方已经在山上,看去群峰耸立,实际上不用爬很高的山路,就可以登峰造极。一位朋友说,柴埠溪与张家界一样美。这话是对柴埠溪的赞美,但有道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不会有两处相同的风景哩!

沿路走着,笑语洒落崖边石级,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峰顶。峰顶有巨型象棋一副,双方争战正酣,我搬动车马炮,有土家族佳丽围观,又为一景。从对棋台望去,远近群峰历历在目,在满目的苍翠中,一丛丛毛黄栌有的已经殷红,有的正显出金黄的色调。站在峰顶举目四望,处处皆为佳景。

从对棋台下来,又登上了琴台峰。顶峰绝对没有高险的感觉,倒很像在一艘船上行走,甲板四周有船舷,两头尖尖的,像在大海上逐浪航行。同行的韩先生和几位土家妹子站在船头,举臂呼喊。

从琴台下来往回走,走过情人谷约百十米,悬崖边有一段岔路,宽约两米,伸出约有十多米之遥,有一座小小四角亭。有些人累了,正好歇息片刻。四根杉树为四根柱,亭内约两米见方,亭顶内层由木板钉成,外表覆盖杉树皮。亭内观景,南可观天梯峰插入云霄;北可见姐妹峰和对棋峰突兀群峰之上;朝西看,远处是如黛的一抹山岚,山底有清水流淌的河流。陪同我们的韩先生说,如果四五月份来,漫山开放杜鹃花,有粉红、大红、白色、紫色,山下还有金灿灿的油菜花,那时的柴埠溪,是一个五彩滨纷的溪谷,花团锦簇的峰峦,百花盛开的世界。我想,这些土家妹子就是万花丛中最亮丽的精灵。

坐在小亭里,韩先生说,这山里不仅有风景,而且有古迹。溪谷里有一座建于明代的廊桥,那是人们集会、赶场、避风雨的地方,更是土家族青年男女唱歌交友的场所,比美国人罗伯特·金凯的廊桥早了几百年呢!其实世界各地都有廊桥,我国广西、贵州等地,汉唐时代已有廊桥了。美国那个牛仔摄影家和一个乡下嫂子的风流事,是1965年才发生的,怎么就经典起来了?说来这就是文化的奇功了。没有那部电影,谁知道美国那座并不起眼的桥?说不定早被推土机推平了。但就是这部电影,不仅赚了数以亿计的美元,而且还叫全世界误认为廊桥的经典就在美国。

刚走进小亭时,人人热汗微沁,坐下一会儿,便感觉到了阵阵凉意,神清气爽。此时,有风吹过,只听亭外传来一阵飒飒的声响。那是秋风掠过山崖的轻轻的足音。当地青年女作者小徐说,此处听风最好。风吹本无声,此时亭外的风,不是悄无声息,也不是狂风怒号,是一溜小跑,追逐嬉戏于山中树丛之间,抚摸亲吻着那些已经发红和正在走向辉煌的枝条和树冠,窃窃私语,絮絮叨叨,低吟浅唱,那飒飒的声响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大自然与人类绝妙的友好对话。

从亭上往下看,三面削岩如壁,如从别处望此亭,小亭正好建在一座山峰之巅。此亭北去姐妹峰约有一里之距,南离天梯峰似有二里之遥,西望则更为辽远了。四面飘来一丝风,这里都可以听得真真切切,都逃不脱小亭的检阅和吐纳,绝不像都市里的水泥森林,把天空挤压成一条条小小的狭缝,风一吹来,便发出呼啸之声,不是砸破玻璃窗就是把门甩得砰砰响。此亭听风,能使人神情更为清爽,心志更为宁静,意气更为旷远。

我观此亭,简朴无华,与群峰融为一体。是谓峰不在奇,有景则名;亭不在大,通灵则宜。如此佳处,今日始发现其听风之妙,乃真人奇遇。我说,此亭至今无名,一定是等待我们到来,冠以“听风亭”如何?众人欢呼:甚好!

大家甚乐,于是晚饭后铺纸研墨,催我题之。我不会饮酒,那天却像喝了几杯醇酒一般,兴致盎然,不揣冒昧,提笔一挥,“听风亭”3字已占去半张宣纸。(作者为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海外版-09-06)

篇4:陈启宇

陈启宇

基本资料 陈启宇先生,1972年出生,硕士,民盟盟员,工程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优秀毕业生。历任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董事、副董事长、总裁等职。现兼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11月当选为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陈启宇兼任软库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独立执行董事。曾担任美国时代集团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并曾在香港创办了一个全球电脑化的易物交易网。中华网前称为香港国际网络公司,中华网於3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创业板上市。月,中华网成为恒生资讯科技指数及资讯科技组合

目录基本资料个人荣誉个人影响人物评价收缩展开基本资料

陈启宇先生,1972年出生,硕士,民盟盟员,工程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优秀毕业生。历任上海复星医 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董事、副董事长、总裁等职。现兼任上海市遗传学会理事,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月当选为上海市普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启宇 兼任软库发展有限公司( 香港交易所 上市)的'独立执行董事。曾担任 美国时代集团 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并曾在香港创办了一个全球电脑化的易物交易网。中华网前称为香港国际网络公司,中华网於年3月9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创业板上市。2000年12月,中华网成为恒生资讯科技指数及资讯科技组合指数之成分股;二零零四年,本公司被列入“德勤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

个人荣誉

中国IT行业著名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毕业于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并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同时是美国纽约的注册会计师。

个人影响

加入中华网科技公司前,陈启宇先生在美国时代集团担任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在经营管理、财务、消费者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陈启宇先生曾在香港创办了一个全球电脑化的易物交易网络,并出任总裁一职。陈启宇先生现在还担任软库发展有限公司于 香港 交易所上市)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人物评价

加盟 中华网 科技公司后,他致力于公司整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带领公司在健康的盈利轨道上发展。公司主要在中国经营三项核心并相互具有协同效益的业务―――移动增值服务、互联网 门户网站及网络游戏业务,公司超过90%的盈利来自中国市场。去年6月,国际著名组织―――世界品牌实验室在中国首次评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华网以其鲜明的品牌定位、强大的 品牌 竞争力荣获这一称号。

篇5:高启简介

高启简介

明代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篇6:刘启简介

吴楚七国之乱

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的一次诸侯王国的叛乱。参与叛乱的七国的国王是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吴王濞为这次叛乱的主谋。七王的血统关系如下: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诸吕当权以及汉文帝刘恒继统等政治事件,加剧了这一矛盾。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则是汉景帝刘启采纳晁错的《削藩策》,削夺王国土地。

王国势力强大的局面,是汉高祖刘邦时形成的。楚汉相争阶段,刘邦迫于形势,分封了异姓王。汉五年(前202)刘邦称帝后,共有异姓王七人(见异姓诸侯王)。他陆续消灭了除去长沙王吴芮以外的六人。他认为秦祚短促是由于秦不分封子弟的缘故,所以在异姓王的故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为王,即同姓九王。高祖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

汉初的同姓诸王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问题这时并不突出。

高祖死后,当权的吕后违背誓约,立诸吕为王。吕后对于受封为王的高祖诸子,控制很严,有些国王甚至被摧残致死。齐王肥是高祖长子,地位尊贵,吕后对他虽有猜疑,但却难于处置。齐王肥献城阳郡地与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主动调整同吕后的关系,才得以相安无事。

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以刘姓诸王与拥刘大臣团结反吕的形式表现出来。吕后死,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当时齐王肥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宿卫长安。他们暗约其兄齐王将闾领兵入关,共灭诸吕,由将闾继承帝位。刘将闾应约起兵,长安方面派遣大将军灌婴出击。灌婴屯兵荥阳,与刘将闾相约连和,待机共伐诸吕。这时,刘章在长安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协力消灭了诸吕势力。群臣认为代王恒外家薄氏比较可靠,估计不致出现类似诸吕弄权的严重问题。于是协议,舍齐王将闾而立代王恒为帝,即汉文帝。

文帝以高祖庶子继统,地位本来不很巩固。汉初所封诸侯王,到这时都经历了两三代的更迭,与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一是使列侯一概就国,功臣如绛侯周勃也不例外,目的是便于文帝控制首都局势,避免掣肘。其二是封诸皇子为王,皇子武是景帝的同母弟,先封为代王,于梁王揖死后徒封梁王。梁国是拥有四十余城的大国,地理上居于牵制东方诸国、屏蔽朝廷的关键位置。其三是采用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国析为几个小国,例如析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肥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此外,爰盎、晁错针对淮南王长骄横不法,都提出过削藩建议,文帝碍于形势,没有实行。

文帝时一再发生王国叛乱。原来,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虽有反吕之功,但他们曾有拥戴齐王将闾为帝的打算,所以文帝对他们没有以大国作为封赏,只是让他们各自分割齐国一郡,受封为城阳工和济北王。城阳王章不久死去。济北王兴居于文帝三年(前177)乘文帝亲自击匈奴的机会,发兵叛乱,欲袭荥阳,事败自杀,济北国除。文帝六年淮南王长谋反,被废徒蜀,死于道中。这些事件预示着王国与中央政权的矛盾正在加深,是更大的叛乱的先兆。所以贾谊在上汉文帝的《治安策》中慨叹说:“今或亲弟谋为东帝(按指淮南王长谋反),亲兄之子西乡(向)而击(按指济北王兴居拟袭荥阳),今吴又见告矣。”

景帝即位后,中央专制皇权和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错所上《削藩策》,下诏削赵王遂常山郡,胶西王卬六县,楚王戊东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吴王濞会稽等郡。削藩之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吴王濞首先与齐王肥诸子中最强大的胶西王卬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之。胶西王卬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削藩诏传到吴国,吴王濞立即谋杀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原来参与策划的诸王中,齐王将闾临时背约城守,济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为国内亲汉势力所阻,未得起兵。吴王濞年六十二,是宗室元老,也是晁错所议削藩的主要对象。他致书诸侯王,声称起兵目的是诛晁错,恢复王国故地,安刘氏社稷。在他的影响和策划下爆发的这次叛乱,遍及整个关东地区,形成东方诸王“合纵”攻汉的形势,震动很大。

吴国始受封于高帝十二年(前195),那时在江淮之间叛乱的淮南王英布败走吴越,高祖认为东南之地与汉廷悬隔,非壮王无以镇之,而高祖亲子均年少,乃封兄子刘濞为吴王。吴国是五十余城的大国。吴国的彰郡(辖今苏西南、皖南、浙北之地)产铜,滨海地区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铸钱、煮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以船运载,一船相当于北方数十辆车,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文帝时,吴太子入朝长安,由于博奕争执,被汉太子刘启(即以后的景帝)以博局击杀,引起了汉吴双方的猜疑,吴王濞自此二十多年托病不朝。文帝为了笼络吴王濞,赐以几杖,允许不朝。吴王濞骄横不法,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他们的助力。

景帝三年(前154),吴王濞起兵广陵(今江苏扬州),有众二十余万,还兼领楚国兵。他置粮仓于淮南的东阳,并派遣间谍和游军深入殽渑地区活动。吴楚军渡过淮水,向西进攻,是叛乱的主力。胶西等国叛军共攻齐王将闾据守的临淄,赵国则约匈奴联兵犯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曾经做过吴国丞相的爰盎,建议景帝杀晁错,恢复王国故土,以换取七国罢兵。景帝在变起仓猝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建议,处死晁错。暂时居于优势的吴王濞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东帝”的地位,拒不受诏,战事继续进行。

在吴楚军西向攻取洛阳的道路中,景帝弟刘武的封国梁国横亘其间。吴楚军破梁军于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当时周亚夫率汉军屯于梁国以北的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他不救梁国之急,而以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江苏洪泽境),截断吴楚军的粮道,使其陷入困境。吴军多是步兵,利于险阻;汉军多是车骑,利于平地。战事在淮北平地进行,吴军居于不利地位。梁国又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吴军无法越过。吴军北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境)周亚夫军营求战。结果吴军一败涂地,士卒多饥死叛散。周亚夫派精兵追击,吴王濞率败卒数千遁走,退保长江以南的丹徒(今江苏镇江)。汉遣人策动吴军中的东越人反吴。东越人杀吴王濞。楚王戊也军败自杀。吴楚叛乱起于正月,三月即告结束。

在齐地,胶西等王国兵围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胶西、胶东、淄川、济南诸王或自杀,或伏诛。齐王将闾为汉城守有功,但是他曾拟夺取帝位,后来还参预过七国之乱的策划,特别是在被围困时又与胶西王等通谋,因此不能见容于汉,被迫自杀。在赵地,赵王遂撤兵坚守邯郸,郦寄攻之不下。匈奴人知道吴楚兵败,也不肯入汉边助赵。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共同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遂自杀。

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见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篇7:陈启文《湘江口》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启文《湘江口》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湘江口

那是一个雨天,我已经走到了一条河的上游。到处都是水流的声音,但看不见河流。

哪里是河的源头呢,我茫然四顾。

出发前,我就被那个名字迷住了,湘江口我知道那是一条河的源头。

为了寻找这条河的源头,我从北方的那片大泽一路寻来。这是通往瑶山的路,路越走越窄。在无边无沿的蛮荒之中满眼都是混乱的群山,然而我已经走不出这大山了。我不知道,这湘南边地的瑶山,是否存在着某种蛊惑人的魅力,但现在我确信自己迷路了。哪怕找到一条很小的溪流,我也有一个方向。我听见了水响,我朝着那声音奔去,那清脆的响声又从我的身后传来,而那是我刚刚离开的地方。我疲惫而无奈地转回了原地。远近,依然是深怀诡谲的大山。

我坐了下来。很快,我的黑夜降临了。

忽然,青色的崖壁亮了一下。我下意识地抬头望去,那是光。后来回想,我十分感激那个夜晚竟然黑得那么深,不然我是不会注意到那遥远的一星灯火的。我终于看见了我渴望已久也寻觅已久的东西,我很激动,但又很害怕。在空无一物的夜空忽然出现的灯火,远远的,你会以为那是几千年前的一点火光然而那已是我生命唯一的指引。我浑身发抖地朝那看上去比另一个世界还要遥远的一点火光走去。慢慢地,我平静下来。在宁静的矮林里头冒出一座吊脚楼的轮廓,老屋四周的树木都像与天地万物连在一起了。渐渐地,这树影和吊脚楼的暗影后边又冒出了更多的灯火,揭示了一个隐秘人间的存在。

就这样,我走进了一个瑶人的山寨,我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又看见了树木、溪流、人,又嗅到了热烘烘地扑过来的牲口粪味。

那一刻我感觉就像世界又回来了。

不用我敲门,狗已经报信了。瑶山人听见狗吠就知道有远客上门。一位瑶族大娘用手护着一点儿摇曳的灯光走出来。她替我撵走了狗然后把半掩的门打得更开了。她没问我从哪里来,她也根本不问我是干什么的,就向一个陌生人,完全敞开了瑶家的大门。也许,她已经不止一次地接待过我这种没头没脑闯进大山里的不速之客。

外面还在下雨。大娘生起火,烘着我那被雨淋湿了的衣服。我闻到了那火焰的香味,像是香杉树枝的香味。大娘的儿子,一个头裹罗帕的红脸汉子过来陪我喝酒,我看见一只壁虎爬到他身上,他也不赶。瑶家人爱惜而敬畏一切生命。

很烈的包谷烧酒,很辣的辣椒,吃着喝着我浑身就像燃起了火苗子。好长时间都没有这种热烈的生命感觉了。我想要寻找一条河的源头,我觉得这可以让我的生命平添某种神圣感,但没想到自己找到的却是这样一间有点贫寒的吊脚楼。大娘掏出针线来纳鞋底,把一根绳线从鞋底的另一面长长地伸出来,又一针扎下去,不紧不慢的,悠闲里透着满足。

寂静地躺在角落里的是一只石缸,整块石头掏空了,不知是怎么掏空的。水缸里的清水,被大娘一勺一勺舀出来,灌进铜壶里,架到柴火上。当我除下鞋袜准备用热水来烫脚时,大娘看见了我满脚的血泡,她心疼得不得了,把那只正纳着的鞋底紧紧地按在了心头。

人生如梦。当我在这远离城市的吊脚楼里沉沉躺下时,我仿佛掉进了人类的最后一个恬静的梦乡。很久都没有这样放下过自己的身体,我愿永不苏醒。但我还是醒了。夜里,一双手摸摸索索地探到了我的脚底,伸过来的还有那针尖大小的一点儿清凉,在我热辣辣的脚板上悄无声息地移动。一张若隐若现的脸,慈祥地,浮现在寂静的月光中。我没醒。我假装没醒。说真的我也怕自己醒过来,怕突然发现又是个梦。直到大娘挑破了我脚底的全部血泡,悄然离去后,我突然感到了我内心的冷酷。那年我三十出头,刚刚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大变故,于是把寻找一条河的源头当成了方向,我希望在艰难的跋涉寻找中体会价值,在别样的自然风景里得到抚慰;说穿了却是为了掩饰自己漂泊无依的处境。

清早,起来,看见大娘面对上天,口中喃喃着不知在祈求什么。或许,这个世界是需要有一点信仰的,一个心里有信仰的人,对这个世界会多一些敬畏,肯定也要比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活得踏实。而我,这么多年来,都找不到这样一个可以寄存自己灵魂的角落,只好选择了一条河流的源头作为寄托,我寻找,与漂泊。

又要上路了,天已放晴。空气中散发着湿树叶子的味道。大娘一直把我送到了进出瑶村的那个唯一的山坳。我愣愣地站在一片被风吹得摇曳不止的竹林旁,仰起头来看着山顶的蓝色。我问大娘,这里离湘江口还有多远?大娘指给我一条从竹林里流出来的溪涧。大娘没说那是湘江口。大娘说,伢崽,你顺着这条溪走,就能走回家了。我的大娘,她竟然真把我看作一个迷路的孩子,一个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孩子。

我便顺着这条溪走。走了一程,扭过头去看大娘。大娘正在挖竹笋,风吹起她鬓角的银发,扑打着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她活着,辛苦而又安然地活着,只为显示一种顽强、美好的生命。那一刻我忽然有一种潜在的'心心相印之感。我不必再去苦苦地寻觅一条河的源头了,我愿意把这样一位母亲作为我的湘江口。

(取材于陈启文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中,“已经”一词暗示了作者此前的跋涉,“到处都是水流的声音,但看不见河流”与后文在大山中的迷路呼应。

B.作者在迷路时说“我的黑夜降临了”,一语双关,既是说当时天色已黑,也是说自己的内心陷入了绝望。

C.文章描写了大娘家烧柴取暖,以及爬到人身上的壁虎、整石掏空的水缸,意在说明大娘家生活的贫苦落后。

D.文章对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受的大量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在特殊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又使得文章细腻丰富、生动传神。

18.文中的画线句子都有“醒”字,下列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愿永不苏醒”,作者终于可以放松身心俱疲的自己,想享受这恬静的梦乡。

B.“但我还是醒了”,尽管来挑血泡的大娘很小心,还是使睡得很沉的作者醒了。

C.“我没醒。我假装没醒”,表达前后矛盾,是因为作者在半梦半醒时思绪不清。

D.“我也怕自己醒过来”,作者感动于大娘对自己的关爱,很留恋这久违的美好。

19.“湘江口”在文中有哪些含义?文章是如何围绕“湘江口”展开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6分)

20.一位学者认为,人类“与其看风景,不如看灵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本文或其他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四、(18分)

17.(3分)C18.(3分)C

19.(6分)

答案示例:

“湘江口”指湘江的源头,曾是作者人生价值的寄托处;也指作者偶然遇到的体现顽强、美好生命的瑶族母亲。

文章从寻找湘江的源头切入;接着写因迷路而夜宿吊脚楼,在感受到瑶族母亲的关爱后开始反思自己寻找湘江源头的价值;最后写离别时的感悟,愿意将瑶族母亲当作“湘江口”,当作自己人生的方向。

【评分参考】含义2分,“如何围绕”4分。意思对即可。

20.(6分)略

【评分参考】看法2分,结合材料分析4分。

篇8:姚启圣简介

姚启圣简介

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清会稽马山姚家埭人。少任侠自喜,为明朝诸生。清顺治初年,游通州,为土豪所侮,乃诣军前乞求自效。任通州知州,执土豪杖杀之,弃官而归。顺治十六年(1659),附族人籍,隶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中举,八旗乡试第一,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启圣代为偿还。后以擅开海禁,被劾罢官。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于闽叛清,兵入浙江境内,陷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康熙命康亲王杰书统兵进讨,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赴亲王幕下效力。署诸暨知县,剿平紫?山土寇。十四年,康亲王疏陈启圣劳绩,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宣平县叛兵。十五年,偕同副都统沃申、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攻打石塘,焚其木城,斩获甚众,乘胜收复云和县。十月,启圣父子随康亲王军合战精忠,师入仙霞关,趋福建,精忠降。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

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泉州、兴化,清军进讨。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称小淮阴侯,自赣入汀谋与锦合。启圣说之降,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十六年,从康亲王克复邵武、兴化,尽取漳、泉之地,锦逃回厦门。十七年五月,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其赡兵、购马、制械,先后用银50000余两,皆出己资,得旨嘉奖,晋升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尽言用兵之策。七月,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收复平和、漳平二县。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立营于蜈蚣岭,启圣率壮士出战,将军赉塔、都统沃申等夹击,连破其寨,斩其部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国轩兵败逃遁海澄,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因功授正一品。九月,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敌弃城遁。十月,偕副都统吉勒塔布、提督杨捷等攻海澄,败国轩于江东桥,又败之于潮沟。十八年,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启圣偕赉塔、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大败锦军,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兵14000余人。十九年二月,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破敌19寨;另遣将渡海,拔金门、厦门,招降朱天贵、杨彪等。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二十一年二月,叙克海澄、金门、厦门功,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时锦已卒,子克?袭位,称延平王,愿称臣入贡。启圣以奏,不许,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八月,琅定台湾,启圣还福州。十一月卒,年六十。

性爽朗,视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清史稿》有传。

篇9:林颖启简介

林颖启简介

林颖启(1852-1914),福建福州人。1869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二期,林颖启“超悟绝人,每遇文义奥衍,众所瞠目不解者,公一一为之剖析肌理,文者洒然”。每试辄名列前茅。1875年,福州船政以自制之“扬武”快船为练船,将原“建威”练船上之刘步蟾等练生移入,又派第二届毕业生林颖启、萨镇冰、林履中等登船见习。在此次航行实习中,林颖启南历新加坡、小吕宋、槟榔屿各口埠,北至日本而还,颇增阅历。

1877年,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出国,其中多是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生,第二期毕业生中仅林颖启等3人。林颖启与船政同届同学萨镇冰,同入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学习。1879年秋,监督李凤苞又延聘英国水师炮队教习苏粹,教授林颖启等炮垒、军火诸学;延聘美国水雷官马格斐,授水雷、电气诸学。林颖启颇能“专心学习”,徇有所长。在英留学期间,林颖启还留心西方的政治情况,“虚心谘访,深究其立国富强之本”。1880年4月,留学3年期满,经李凤苞咨送回国,分派北洋差遣。

林颖启敏于治事,一丝不苟,数年间以积功,多次经北洋大臣奏保,擢花翎补用游击。1889年元月,李鸿章拣员补署海军要缺,奏请精练前营游击以林颖启补授,委带“威远”练船。

1894年6月起,日本往朝鲜不断增兵,战局一触即发。林颖启多次指挥“威远”到朝鲜侦查情况,并护送陆军增援牙山守军。11月6日,日本第二军占领金州后,旅顺旋落在即,刘公岛势孤,战局急转直下。李洪章采取避战保船方针,命令北洋水师深藏威海卫港内,林颖启颇不以为然,献策万言,提出“批亢虚”之计,对敌主动进攻,使其不及回顾,或可转败为胜,“议惊诸将”而不为当局所采纳。

篇10:向启军简介

生命的回声

作者:向启军[苗族]

雨落下来。

是那种落在地上能发出哗啦哗啦响声的雨。在这之前,巨雷在九重天上一遍又一遍地滚响,闪电将云层撕裂出一道又一道弯弯曲曲的口子,急聚的雨从低垂厚重的云层里喷射而出,横扫过散漫的天空,落到地上。地上升腾起一层迷乱的烟雾,烟雾翻腾如滔天的波涛,填满了每道沟壑,又冲上天空,吻接住大片大片的乌云。天地于是变得混沌迷茫。雨水汇成一股股的浊流,四处流淌,水面漂浮着无数枯枝败叶。呢土开始成块成块地崩塌,泥土默默无语。泥土被冲刷着分割着,稀释了溶解了,随流水源源而去。雨落了许多个世纪。忽一日,云头开始移动,云头疾走如飞,倏然退去,雨停歇了。

苍白的太阳悬在头上。

横躺在天底下,土地袒露出一片悠远千古的寂寞和沉静。看不见一只麂子奔跑,没有一只鸟飞过;到处是被冲刷后裸露的泥土。草衰败着,稀疏凋零,地势却平旷,极开阔地铺展过去,近处丘陵连着丘陵,远处山峦套着山峦,如波浪似地推涌。望过去,太阳下面是一片黄土地。再望过去,黄土地里布满了石头。石头密密麻麻,青色,极干净,被雨水冲洗出一道道清晰的沟纹。石头高高低低,像拱出地面的笋。石头拱出来,泥土便凹陷下去,世界似乎成了石头的世界,这块土地是一片瘠土。

山上只剩下一些细瘦的树,稀稀落落,像是一些劫难后的余生。但树干挺拔,盘根错结于石缝里,狠狠地扎进去,使石头为之开裂。树高而直,从山下看,棵棵将头伸进天空,到了上面,才有了枝叶,很拘束地抱成如拳的一团,大风吹过也听不见林涛,看不见摇动。看得久了,就会觉得它们似在孤傲无声地从山脊上走下来。

树的后面还是树,山的后面还是山,树和山的后面是隐藏的村寨。村寨里一栋一栋多是黄糊糊的泥屋;石头多,石头便垒了院墙,寨墙,砌成台阶,铺就坪场和寨巷。在堆砌的泥巴和石头当中,照例拥立着一棵树皮剥脱根枝如虬的百年大树。古老的大树顶天立地,古老的大树是一面旗帜。旗帜的顶端是个鸟巢。大树老了,那个圆圆的黑色鸟巢同样古老。

那时候,村寨里落地婴孩的呱呱啼哭声飞进鸟巢的时候,人们便纷纷走出泥屋,站在石墙上,端起火枪对着快要落空的夕阳,瞄准了,叭的就是一枪。缕缕蓝烟里,夕阳晃了一晃。

云朵极慢地在空中飘移,将阴影投放到山坡上。山坡隐隐的浮动。金黄的牛背一时消失,一时显露,白色的羊群像一个个撒落在山坡上的白色的石头。

牧人坐在树下,开始唱歌。歌声滋润如水,打湿了牧了身旁的稻草。

旷野里烧起了一堆一堆的烟火。烟子飘过块块荒地,染蓝了潮湿的天空。在天和地的背景下,人和牛的影子显得非常渺小。土地已经暖过劲来,辛勤的牛们牵引着木犁,熟练地于石头缝间犁来犁去,犁出无数弯曲的纹路。纹路很美丽,像海的波浪,那些石头像孤独的岛屿。随后人们开始播种。种子从女人极温润的手掌里飞出,在阳光中划一道金色的短线,缓缓落进土里。

阳雀子从天边飞来,悠长的鸣叫跌落山坡,油桐树下便生出数不清的雪白菌子。那时候,禾苗从地里齐刷刷地长出来,在天空下站成迷人的包谷林。包谷林漫山遍野,在阳光里闪着翠绿的光泽。热风吹起,包谷林便翻滚如涌动的海,完全淹没了那些岛屿般的石头。那时候,人们顶着烈日除草。男人脱去了衣服,只着一件裤衩,身上印满了被如锯的包谷叶划出的伤痕。女人依旧全身包裹,衣服如胶布粘贴在肉上,凸处极凸,凹处极凹,同赤裸无异,只是多了一层神秘。汗水顺着明处和暗处哗哗地流下来。喝光的水罐歪倒着,圆圆的罐口幽深黑暗,冒出缕缕干渴的烟。送水的孩子已经玩倦了蚱蜢,倒在树下睡着了,平稳的呼吸一短一长。

细雨再次落下来,淅淅沥沥,没有尽止,像某种预兆或信息,同时落下的是一些渐渐的凉意。天晴了。早上有浓浓的白雾,人们叫它罩子,太阳被锁在罩子里,直到中午才艰难地钻出来,草木日渐枯黄下去。庄稼地里,包谷豆子都已经收获,残存的包谷秆儿凌凌乱乱兀立着,土地和远山连成一体,褐黄一色,十分静寂。天空极高,觅食的群岛像一张大网飞过旷野。这时候,山脚下的村寨喧闹起来,坪场里摊满了辣椒和谷子,石墙上搭晒着成捆的黄豆,一束束的包谷棒子用绳索串起吊挂在屋檐下,鸡在屋边走来走去,啄食着落到地上的青虫。树寨里四处响起梿枷的声音。秋后的太阳擦过树梢,缓缓向西天坠去,泥屋、石墙和人的影子都渐渐拉长。村寨一片金黄。

明朗的天空开始发暗,尘土开始扬起。远山一寸一寸地矮伏下去,山影越来越淡了。荒野里时常有尖厉的呼啸伴随毛皮厚实的孤独蹿来蹿去。从村寨里伸出的石板路通向四面八方,上面堆积的落叶失尽颜色,片片旋飞如舞。寨巷变得冷落深长,每一栋泥屋的门都已经关闭。火堂里燃烧着熊熊的杂木疙瘩火,人们围坐在火边,吃烟,喝茶,喝包谷酒,纳百层鞋底,纺线。老人开始讲一个亘古不变的故事。铜头刺杆烟袋抱在怀里,喝着茶,眼睛眯缝着凝望着火光,下巴上灰白的山羊胡子抖动得如风中的干草。人们跟着故事翻过许多座高山,蹚过许多条河流,走过许多片树林和草地,心里陡然贮满了渴望和期待。窗外的雪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雪花如远天放飞而来的纸鸢,停歇在大地上,将一层轻梦带给山里人……

牧人唱着歌,慢悠悠地将稻草搓成一根长长的粗大的草绳。

这块台地是块扇面。台地周围是青嶙嶙的石崖。岩极高,极陡,崖间的白云如丝如缕,飘来荡去。崖下流淌着一沟清清的活水,微风吹过,便有隐约的声音传上来。

背上的队伍已经走到台地的边沿。人们背着扁圆的木桶,从各自的村寨里走出来,逐渐汇聚在一起。一支长长的队伍,男的女的,老人孩子,皆弓着腰,拄着拐棍,爬过长坡翻过丘陵,连绵一线在平旷地里,仿佛极艰难地从天边走来。在沟边饱喝一顿后,人们用瓢将水舀起来,倒进桶里。人们舀得极悠然。偶尔抬头望望,清空已只剩下窄窄的一缕,若淌在头上的一缕飘逸的天河。随后背水上崖。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群体劳作总是伴随着各种昂扬的号子声的,但唯独背水没有号子。人们顺着石梯附崖而上,行走在台地里,无言,无声,眼光近于茫然,一切在坚韧沉默中进行。直到进了村塞,进了堂屋,将水倒进缸里,人们似乎才从如烟的往事中回过神来。

的确有许多干旱的日子。天空蓝得固执而美丽,没有一丝云雨的踪影。一日复一日,太阳无遮无拦从东天走到西天。没有朝霞和晚霞。牛卧在山坡上,耷拉着耳朵,迷惘地望着远方。每一口山塘都已干涸。禾苗和草由绿而黄,由黄而白,相互撞击发出咔啦咔啦的响声。这时候,村寨的古树下,人开始敲打皮鼓和铜钹,仰天吹奏号筒和唢呐,一条纸扎的长龙舞动着,绕树游走,旋向树外的野地。同行的除开人群还有一公一母两只哀叫的山羊。野地里设了案桌,香烟徐徐升腾,两个赤膊男人手执利斧,猛力砍下羊头设于桌上,人们便纷纷合掌跪倒。乐声戛然而止,四野一片肃穆。乐声再起时,游龙开始往回走,羊血顺着桌沿流下来,染红了桌前的泥土,不语的天空却依旧蓝得极淡漠……

节日不仅仅是一种欢乐。

回旋的笋笙在台地上吹响,从石板道上传过来,顺着寨巷,迷人的音调越过一道又一道的墙院,飘进每一扇窗子。女人们在镜前已经打扮了很久。穿上最新的衣裙和鞋子,佩戴上最重最美的银饰,将头发梳过一遍又一遍,挽成发髻盘在头顶,用长长的丝帕包起来。随后人们走进村寨,来到台地上,台地便开始微微颤抖。台地沉睡着,但在每一个节日它会醒来。人们开始联手唱歌跳舞,跳笋笙舞摆手舞,唱属于他们的很浪漫很撩人很古老很沉重的歌谣。歌谣里有水酒般浓浓的味道。每支歌谣便是一条深深扎进地层的老根。老根会发出芽来,老根会长出枝叶,老人们唱过的歌谣跳过的舞蹈年轻人接着唱接着跳,节日永远属于年轻人。

牧人溘然去世了。临终前没有唱完的歌有如一条被截断的河流。牧人的牛羊依然散落在山坡上,搓成的草绳一圈一圈盘在屋角。人们为牧人举行了葬礼。清晨,九副铜钹铜锣鸣奏着开路,十二支唢呐呜呜吹响,人们闹闹嚷嚷抬着灵柩走出村寨走进墓地,棺头缚定的公鸡拍打着翅膀,手持木棍的人一下一下地敲击着棺盖。坟地里大雾弥漫,一座挨一座布满坟丘的山上。灵枢被无声地吊进墓穴,继而堆土,垒石,插上一枝长青树,灿烂的太阳正好钻出迷雾散去。太阳极圆在牧人的坟上落满了阳光。旷野里燃起三堆篝火。哀思未尽的人们拖出牧人生前搓成的草绳,相连着缠在腰间,开始绕着火堆转圈儿,唱歌群舞。大碗大碗的烈酒被倾入火中,火焰腾空窜起,喝醉的人们双手紧握草绳,摇啊摇,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吼。酒顺着脸腮流下来,泪水顺着脸腮流下来。这块台地上看不见的向往,从前流淌在牧人的歌声里,现在流淌在人们的脸上。那是生命的河流,有如太阳生生不竭。

篝火不熄,人们醉倒的旷野里。

据说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大海。太古的海面上没有帆影,海浪温柔地低语着,潮汐日来夜往。后来,海水退去了,留下一片礁石,留下新的生命的回声……

篇11:康启昌简介

乡情淡淡

作者:康启昌[满族]

少女时代,什么地方都想去,什么地方也不久留,想家。家住凤城。凤城像一颗精致的宝石镶嵌于辽东的崇山峻岭之中。站在我家院内遥望凤凰山,可与蓝天对话。

初到沈阳是夏历四月,正是凤凰山美丽迷人的季节,沈阳城却迎我以穿楼越脊纵横跌宕的西北风,它目空一切桀骜不驯暴君一般骄横。我们那风从不这样。我们那风夹着淡淡的鱼腥与潮润,你会觉得那是母亲爱抚的手臂。隆冬腊月,寒风高亢,电线杆子刮得嗡嗡铮铮。房檐下悬挂着透明的“钟乳”,你会觉得它是凝固的音乐。小城一里方圆,城墙上的高蒿野草遮断了古战车的烟尘。西大河流水漂碧,河边的圆石头大的像西瓜小的像鸟蛋。古榆老井常入梦,鸡鹅猫犬诉离情。也许在原始自然主义意义上人们自有一种对古风古典的留连,也许人们对都市文化的蚀入原本就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小城古朴的钟鼓总在时时呼唤着我。

但是人们对现代文明的渴望仍是实实在在而不可抗拒。从乡进城谓之离乡荣转,由城入乡则谓之下放,纵使戴着光荣的红花也免不了流泪,城乡差别的严酷现实改变了人的观念也改变了人的乡情。客居沈阳三十余年,早把异乡做故乡,出门在外悬心吊胆的是沈阳。自从老母定居沈阳之后,家乡的事很少留意,家乡的景也不留心。前几天,一位老友邀我回乡会友,我竟没有几分热烈,人的感情啊,经不住时光的磨洗,折戟沉沙,难辨周郎的雄略,像一张旧时发黄的照片,只留下淡淡的不再激动人心的记忆。

其实前年春天我曾回乡一次。车走乙线,路过发箭岭,我直愣愣地坐着,那光秃秃的小山岗便是我童话世界里薛仁贵征东的历史见证吗?太不英俊了。像一个不争气不长进的落拓子弟愧对期望太高的父兄。委琐、佝偻,不敢再提当年的壮怀。但我远远地望见凤凰山了,啊,我的母亲青春依旧。独撑一片蓝天永远无怨,永远慈祥。我决定再登一次山。

站台延长了,候车室扩大了。当年预防空袭,站长室的门玻璃上糊着米字形的纸条,距离车站不远的住宅区由于美国飞机掉落的汽车桶烧死一位中年药剂师的历史带着阴暗与血腥撞开我记忆的闸门。我忽然意识到四个年代的光阴所制造出的所有陌生,将使光海变成桑田。我向站台上一位服务人员打听,当年这站上有位姓赵的工会主席,他说,那人就是我爸爸。我有点激动,忙说,我就是他那时候的女工委员,小伙子“慭慭然莫相知”。难怪,那时我教家属们速成识字,年龄比他还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鬓毛衰。我知道是我变了,变老了;故乡也变了,变得没有人情味。我没有从城门和城墙的新开大道走进小城。还算顺利地找到了我童少年生活的宅院。大门上锁,我坐在阶石上等候叔婶。先后四五个邻舍的娃娃问我找谁。“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说我不是客呀,我就是这家的主人。孩子们目瞪口呆以为我不发烧说胡话。

小院种满了蔬菜。带刺的小黄瓜头顶一朵不凋的小黄花吊在架下。不能说我没有找到童年的亮丽,但是那一片宽广的庭院呢,在那里我和堂姊堂弟用m球代替捧球玩红了眼。那个野性中的谨慎哟,那个谨慎中的自由哟,也许那就是我要寻找的欢乐。

第二天乘坐县里的小车上山,比用自己的两腿登爬省劲得多,但是我的大石棚呢?小学时候,年年春游,爬到大石棚狗喘兔子乏时,老师学生全都钻进棚里歇气乘凉。那是一个一面开口的天然石洞,比一个教室还大。修盘山公路积德行善,把大石棚的景点给弄没了,罪该万死。车停紫阳观,观中的泥塑不知何时着上了新装,金光灿烂色彩纷呈,哪家大腕投资修庙?山上的险隘要冲一律安上铁栏铁环,游人是方便了,可那清灯古刹的幽僻,涉险登高的惊悸,钻进几里深洞的神秘全没了。满山是人,摩肩接踵。山上到处布满了易拉罐的兵马俑。广播喇叭,播送寻人启事、扩林防火通知、计划生育。疯狂摇摆的爵士乐挑逗着山中每根小草,每片树叶,每只刚离娘怀的小鸟,纵是深山更深处也将找不到一处安谧纯静的石窟。山前庙后全是成双结对但不一定是合法夫妻的男男女女。据说凤山庙会的正日子,山路堵塞,人车梗阻,游山的人夺路抢道的架势比沈阳城早晨八点大西门平面交叉的路口还要野性。呜呼,这山不是我的山了,这水也完了,本来山上有条瀑布,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银河倒挂的气魄,也少不了百尺白练悠悠荡荡的飘逸啊。今年天旱,瀑布变成一条瘦弱的悬泉,下面没脚过膝的小溪干涸成不长青苔的石床。

累了,乏了。回家吧,家在何处?那个吊着手指般小黄瓜的庭院?那个飘着无烟煤燃烧不尽的一氧化碳气的火炕?火炕奇热,铺上几层褥被仍炙手烫人,使人不能安枕。厕所在室外,夜间方便,须借电筒的光柱寻径探路。看来在“后现代”不可阻挡的渗透中,我并不是最后一个固守田园的家了。我不习惯这个黄瓜小院了。

天气预报说,沈阳有雨。年年春旱,春雨如油。这是喜讯。风在两头,阳台上的窗子女儿会及时关好吗?小懒丫头,能遵母命天天擦地按时给爸爸浇花吗?再说,印刷厂书稿的三校大样快返回来了,答应人家的稿子也该动笔了,还有年过八旬的老娘,整天上街闲逛,车呀,马呀,你不撞他,他撞你。总之,该回沈阳了。我不能想像,没有沈阳的喧闹与纷杂,我将如何了此一生。新建的立交桥,似乎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沈阳的交通,曾是亚洲第一高的电视塔我还没工夫去瞧瞧。作为沈阳人不去乘坐高速电梯登上三百米高空一览沈阳古城全貌岂不荒唐!

归去来兮,归来去兮?乡情世情,乡心世心都是蓝蓝的,像天空一样忽远忽近。

篇12:郭启宏简介

声韵随想录

作者:郭启宏

说不清什么缘故,我对汉语的声韵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和喜好,有时近乎痴迷。哦,那是多么奇妙的大境界!听听,“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词义对仗工整固不消说,平仄相对也如此铿锵和谐!谁们创造出汉语这样神奇的语言,引发仓颉创造出同样神奇的文字,令“天雨粟鬼夜哭”! 小时候背诵《笠翁对韵》,曾生发出朦胧的求索欲。为什么朝夕、寒暑、强弱、清浊、疏密、多少、先后、肥瘦、歌舞、词赋、声色、忧喜、勤懒等等对偶字恰好一平一仄?为什么双音或多音的词或词组,譬如晨钟对暮鼓、齐纨对鲁缟、酒圣对诗仙、郊寒对岛瘦,譬如广寒宫对清暑殿、云梦泽对洞庭湖、簪花人对折桂客、春秋笔对月旦诗,等等,也恰好平仄相对?有人说,声韵之说纯属诗人词客的玩艺儿。然否?我知道类似《笠翁对韵》还有不少读物,比如《声律启蒙撮要》,同样是“云对雨,雪对风”“明对暗,淡对浓”,而蒙书《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甚至《三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等,其主体结构也是对韵。我曾在琉璃厂淘到一本旧书,书中记载旧时代艺人的对韵,什么“公对母,女对男”“屎尿对涎痰”,格调固然粗俗,声韵并无错谬。前些年,我蒙禅门高士馈赠《佛教声律启蒙》,还是对韵!“僧对道,异对同,有限对无穷”“心对境,色对空,物外对个中”“星拱北,法流东,德富对才丰”“钟百叩,鼓三通,佛子对神童”……比之《笠翁对韵》,犹多本地风光。看来,人们对声韵的兴味未有穷期!

我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激活声韵之美,而且这种激活不能止步于一般的平仄相对,更要涉足声韵的险远处。试想对韵的对格其实多种多样,有正名对、因类对、连珠对、异类对、双凝对、回文对、联绵对、隔句对、双声对、叠韵对等等,只有险远处方能获取非常之观。写戏曲当如是,写话剧也无例外。10年前,我在话剧《李白》里,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流放的诗人明天就要踏入蛮荒绝域夜郎的长途,这天夜里,他拜别长江、泪洒白帝城之后,发现寻声而来的妻子,于是强打笑容,夸说夜郎。“细论起来夜郎倒是个好地方咧……稻米一年两熟,草木长绿不凋,四季都有瓜果,槟榔、木瓜之类你听过可没吃过,林檎、榴梿之类你连听都没听说过吧……真是一片乐土啊!”林檎、榴梿夜郎不产,显然是编造,观众只当虚诓话听,并不深究。我选用林檎和榴梿,实在颇费苦心。明知秒把钟的台词一闪而过,却也不肯信手玩忽。我之所想,不仅因为它们是奇异的佳果,更缘于它们有着奇特的声韵之美——榴梿是双声,林檎是叠韵!

我不晓得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语言同样具备如斯声韵之美,但我深深懂得双声叠韵使汉语声韵平添几分绚丽与神秘。古代文学家是探寻这种美感的先行者。其中的高手曾于不经意间为后人留下雪泥鸿爪。唐人温庭筠《望僧舍宝刹》诗可称双声诗的样板:“栖息消心像,檐楹溢艳阳。帘栊兰露落,邻里柳林凉。高阁过空谷,孤竿隔古岗。潭庭同淡荡,仿佛复芬芳。”唐人陆龟蒙《吴宫词》二首则是叠韵诗的楷模:“肤愉吴都姝,眷恋便殿宴。逡巡新春人,转面见战箭。”“红栊通东风,翠珥醉易坠。平明兵盈城,弃置遂至地。”元明作家尤重声韵,南曲商调套数中[山坡羊]一曲第十一、十三句均为二字逗。定例必须叠韵,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填的是“迁延”“淹煎”。我想,温庭筠、陆龟蒙、汤显祖们一定从双声叠韵中找到美和灵感。当然,诗词应可朗诵,双声叠韵听起来颇另类;而戏剧台词更赖听觉,双声叠韵端的是灵光一现,编剧当慎用。

我由双声叠韵想到记录和传达它们的书写符号,我总觉得象形的汉字是有灵性的存在,那一个个汉字便是一个个精灵!要不然,仓颉造字怎么教天地鬼神为之动容?在中国文字史上,只有毕生求真、全身心投入的人,才有可能偶尔发现汉字闪烁的灵光。我想,人们在审听双声叠韵这声韵之美的时候,可曾审视它们的书写符号那象形之美?比如说,那个林檎和榴梿,仔细一看,竟然是同一个偏旁部首!

感谢伟大的仓颉(如果真有仓颉其人,那他一定是造物者的化身)!由双声叠韵而偏旁部首,汉字是多么奇妙,汉字是多么可亲,汉字是我们自己!我遐想着,思绪在双声叠韵间游荡……嶙峋、峥嵘、嵯峨、崔嵬,是山的丰神;澎湃、滂霈、浩瀚、汹涌、潺氵爰,是水的多姿;芳菲、葱茏、缤纷、氤氲、啁啾、朦胧、淅沥,是大自然蓬勃的生机!由婵娟、娉婷、妖娆,而玲珑、窈窕、伶俐,而绸缪、缱绻、缠绵,智慧的仓颉存心隐喻,女神原在人间,是我们的姐妹,是我们的爱人,是我们的母亲!倏忽间,汉字使人间变得如此美好!肺腑是双声,肝胆是叠韵,叫赤子心腹齐倾;慷慨是双声,蹁跹是叠韵,看人们豪情起舞;淋漓是双声,酩酊是叠韵,任人们痛饮狂欢。当然,双声叠韵有时也叫人茫然。仅仅打一个照面,坎坷、尴尬、忐忑、踌躇、恍惚、惆怅、懵懂、蹉跎、徜徉、彷徨、徘徊……往往叫人惶惑不安;更有无可奈何的,诸如拉拢、怂恿、龌龊、疼痛、肮脏、猖狂、狰狞、魑魅、魍魉……力避犹恐不及,却又往往邂逅,因为它们同样是存在着的真实!那么,我们何妨转换心态,在建筑美和音乐美的审视审听中获取会心一笑?

为从双声叠韵中寻找美和灵感,古往今来的汉语痴迷者乐此不疲,岂止一二诗翁词伯!只是滚滚红尘芸芸众生未必理会。此所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游思归来乎,几许惆怅!

韦启文简介

优秀作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优秀作文700字

《村声》的阅读答案

描写同窗好友300字作文

初中满分作文600

同窗好友抒情作文

理综教研组工作计划

读《查理九世?海龟岛的狩猎者》启文有感

陈启文简介
《陈启文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陈启文简介(整理12篇)】相关文章: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课件2023-05-03

2022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2022-11-07

2022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观后感2023-01-17

检讨书的**2023-05-18

感恩贵在行动优秀作文2022-12-10

我们的中国梦的诗朗诵诗词2023-01-20

慕容雪村随笔集 txt2022-08-11

民国婚书誓言用2023-09-03

积极分子六稳六保工作心得体会800字2022-04-30

诗经终风全文翻译2024-03-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