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时间:2022-04-30 13:13:49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宿世”为你分享7篇“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篇1: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教育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发挥其正效应.这就要求高校要审时度势,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了解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新情况,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新时期新型人才,肩负起高校的社会责任.

作 者:黎林  作者单位:韶关市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情况   学生   培养  

篇2: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是学生工作中的`受教育者,又是基层工作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位是高校学生工作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

作 者:李华云 郑大睿  作者单位:李华云(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郑大睿(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学生干部   培养   高校  

篇3: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论文

蔡仁学1,苏百荣2(1.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公安司法系,海口 571100;2.荆楚理工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摘 要:学生干部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学校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者。他们在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对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改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4: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3-0222-02

高校大部分的学生管理工作依靠学生干部去实施,学生干部来自学生,他们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正式群体或组织中担任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学生”,他们来自学生,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他们在学生的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中担任职务,协助学生管理人员完成学生的管理工作。是老师和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各种政策措施和各种学生活动开展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学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干部来自学生,贴近学生,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容易,更加顺利地开展。而且通过学生干部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需求。

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能协助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良的学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带动其他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更好地学习。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热心集体工作,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希望通过学生干部这个平台,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同时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态度积极热情,作风扎实。但同时也应看到,新的形势下,高校的学生干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了工作动机不纯、作风不扎实、学习成绩不理想、工作能力不强、纪律意识不强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有客观的认识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功利思想严重。大多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干部这个平台,更好地为学校工作,为同学们服务,赢得同学们的尊重,通过工作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但少数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不纯,他们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是希望在评奖、评优和入党等方面获得优先权,一旦他们达到目的就会消极怠工,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二)不能摆正自身的位置,作风不扎实。有少数学生干部,没有确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理念,处处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工作方式让学生很难接受。认为权力控制在老师和领导手中,只要讨好领导和老师,就可以达到个人的目的,走旁门左道,拉关系走后门,在竞选、入党、评优的过程中运用不正当手段为自己捞好处。

(三)纪律意识较差。有的学生干部自身纪律意识淡薄,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旷课,考试作弊,酗酒闹事等现象。学生干部的违纪会带动其他同学的违纪。在同学中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四)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忽视了学习。个别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以后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积极性非常高。但也因此忽视了学习。有的学生干部甚至出现期末考试有多门课程不及格的情况。学生干部考试不及格不仅会影响到他在学生中的威望,而且会造成忽视学习的氛围在学生中蔓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学生干部工作能力不强。由于学生干部的选聘、培养制度的不完善,部分工作能力不强品性不端正的学生被选进了学生干部队伍,而这些学生在干部工作能力差,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对学生干部培养的缺位,导致学生干部在思想和素质方面得不到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干部学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六)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只是为了跟风,图快活。觉得当学生干部有面子。没有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同时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个目标。到了工作岗位后凡事应付了事,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觉得当学生干部没有得到什么实惠,见工作就躲,见任务就逃。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学生干部的选拔是学生干部队伍组建的最重要的关口。选拔最重要的要看学生的品性,品性有问题的学生干部对整个学生干部队伍危害极大,其次要看该生的责任心和为同学服务的热情,最后看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教育论文 )选拔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特别注重老干部对他的评价,了解他在班级中的群众基础,从多方面多场合观察学生,综合考察他一贯以来的表现。并多听取学生会主席团和部长级学生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善于从低年级学生中发现人才。消除选拔过程中的'漏洞,避免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出现,真正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干部

(二)做好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请学生工作方面专家、领导给学生干部做思想报告,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启发他们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品德修养,促进他们迅速成长,明确学生干部的基本任务和职责,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学生干部个人发展的最终目标。

[NextPage]

另外,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学生干部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使他们学习并熟悉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学生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方法,熟悉通知、计划、总结、汇报等基本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者,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召开工作情况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包括上一届学生干部与新任学生干部之间的交流会、学生干部间的经验交流会,使学生干部之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培养学生干部的团队意识。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干部团队协助老师来完成。整个学生干部组织的工作氛围和团结性非常重要。学生干部队伍不团结,就会大大降低整个学生干部团队的工作效率。必须通过正反两面的案例教育学生干部,要有团队意识。让学生明白学生干部内部和则双赢,斗则双输。教育学生干部,把个人融入到团队中,按组织原则办事,知道个人服从集体,上级服从下级,善于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有这样个人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战斗力才能最强。

(四)善于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对学生干部的正面激励,优秀的学生干部应该在入党,评选奖助学金方面适当照顾。在学生干部岗位晋升中也要公平、公正,让平时多为集体工作,工作积极性高的学生干部优先晋升。形成一个良好的晋升机制。工作优秀和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一定要及时表扬。在学生中强调学生干部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成绩一定要及时肯定。让学生干部觉得光荣与自信。保证学生干部团队的和谐与团结,通过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批评学生干部一定要讲究艺术,不要否定他的工作成绩,不要否定他的未来。保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奖惩一定要公平、公正。评价时应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以鼓励为主。考核标准应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确立,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建立评价意见反馈机制,认真反思,及时改进,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尽量避免主观上的偏见和判断失误。防止错误的评价打击学生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五)做好学生干部接班人的换届衔接和接班人培养工作。学生干部换届衔接工作和接班人培养是塑造优秀学生干部团队的重要机制,在团总支和学生会中表现尤为突出,一届良好的学生干部团队往往是两三届学生干部团队共同培养和作用的结果。在换届之前就必须注重学生干部接班人的培养,提前物色和培养接班人,而且要在学生干部组织中塑造一种工作积极性高、责任心强者可以优先晋升的氛围。这对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干部的能力帮助非常大。而且在换届之后新上任的干部很容易就上手。工作开展十分顺利。

(六)强化学生干部的平民作风,破除特权思想。要培养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服务意识,学生干部不是“官”,是同学们选出来为大家服务的,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一员。没有任何特权。只有这样学生干部才能得到同学们的拥护望,学生干部的工作才能十分顺利地开展。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七)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纪律作风教育。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典范,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关注,也会被其他同学效仿,学生干部违纪往往会带动其他学生违纪。其违纪的危害性比普通同学要大。一名好的学生干部必须是一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干部。对学生要不失时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干部进行纪律教育,使学生干部的纪律意识深入人心。

(八)辅导员和从事学生工作的领导要以身作则,一身正气,自己成为学生干部学习的典范。

老师在学生干部的心中是正直和正义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干部模仿,学生干部的很多优缺点和坏毛病其实都是从老师身上学的。如果对某些问题老师持有错误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老师如果以权谋私,办事讲人情,拉关系学生干部也会效仿。所以老师良好的行为作风对学生干部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九)善于进行工作总结,定期开展工作经验交流。学生会、团总支、班委会每周都要召开周工作总结会。每个月要召开经验交流会,高校的很多工作都是以周为单位进行循环,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得失,提高工作的水平。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学生干部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学习提高。

(十)充分相信学生干部,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并实时对学生干部进行指导。对于学生干部的工作一定要充分信任,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尊重、支持他们的工作新思路、新点子,即使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犯了错误,老师也应该适当为学生承担,学生干部对工作也是由不熟悉到熟悉的一个过程,要给学生干部成长的时间。而只有放手让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学生干部才能得到真正地锻炼,摸清整个工作的套路,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放手并不是放任不管,在学生开展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老师一定密切关注,掌握工作的动态,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一定要实时指导,工作中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纠正,而且要教育学生学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避免犯相同的错误。而工作开展结束之后一定要进行工作总结。而且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的个人修养,意志力,执行力的培养。同时教授他们工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跟学生交流意见,培养感情,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工作能力强,品性修养较高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1]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工作[J].当代青年研究,,(4)。

[2]中发[]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

[3]林洪鑫。强化学生干部培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

篇5: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的成功案例

民办高校学生培养的成功案例

王健

导言:

民办高校不是一个架空的概念,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于互相联系的区域结构中。古代军事家孙子曾提出“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了解大环境大背景,讲究审时度势,因时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不违反事物规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民办高校,说到底还是教育事业,其核心的任务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只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上去了,民办高校才能打破被社会歧视的状况,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办学上要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上,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品牌专业,培养特色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既满足现代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需求、又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下面是成功践行这一理念的三所民办高校的案例。

一、广西外国语学院

1. 学校介绍

广西外国语学院(原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创办于2004 年,是具有独立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学院,素以开设外语语种特别是东盟小语种、涉外专业和学习外语专业学生人数多而享誉广西及东盟各国。4月,经教育部下文批准同意将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升格为民办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广西外国语学院。

2. 案例借鉴

学院位于广西南宁市,毗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随着中国和东盟关系不断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逐渐成为外商投资和国际经贸合作的热点地区。学院从地理位置因素出发,根据市场需求融入国家战略行动,将发展方向定位在了面向东南亚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上面。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既通晓当地语言,又通晓法律经贸等商贸知识的人才。具体如下:

(1) 专业设置

基于发挥区域优势,设置应用外国语言专业(越南语、泰国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等小语种)。拓宽专业口径,发展涉外特色专业,如酒店管理(涉外酒店管理方向)、汉语(对外汉语方向)、涉外旅游专业等,形成经管类专业与外语专业的高度融合、相互支撑、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

(2) 人才培养

经过人才市场调研,发现小语种专业毕业生在国外就业时必须同时掌握一定的经贸、管理、旅游和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国外就业岗位的需求。同样,涉外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需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才能适用在外企成功就业。为此形成了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①对于外国语言类专业,实行“外语+专业+中文底蕴+综合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目标是培养的学生通晓2门外语(英语+东南亚语种)、掌握1个经管类专业的知识模块。

②对于涉外经管类专业,实行“专业+外语+中文底蕴+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目标是在培养学生精通1门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2门外语(英语+东南亚语种)。

③为这两类专业同时开设“小汽车驾驶、计算机应用、中文写作”三项公共技能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开设中文写作课,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中文底蕴,避免出现培育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凭没水平的尴尬局面。

(3)学制设置

打破了教育受国界限制的常规。在“双体制、双校园、双教材、双教师、双基地、双证书、双文凭、双就业”的框架原则指导下,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先后与泰国、越南和柬埔寨等国23所大学进行合作教育与交流,学生前2年在国内学习,第三年到语种对象国留学学习一年,完成2+1模式学习。

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规划,可选择回国就业或在国外就业,也可选择留在国外继续攻读本科学士和硕士学位,再增加读一年就可以获本科学士学位,之后如果再继续读两年就可以获硕士学位,这就是“2+X”新模式,形成了留学、就业、升本、攻硕“立交桥”式的“双轨”育人的创新机制。

二、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1. 学校介绍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是吉林省重点高校。学校创办于199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成为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点高校”;成为教育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主席单位,是吉林省培养应用型高级外语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

2. 案例借鉴

(1)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外语与非外语专业进行了不同的设置。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原则为:语言技能+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服务面向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原则为:服务面向行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语。基于此形成了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2)“地球村”——特色的实践教学:地球村是综合的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现已建成日本村、韩国村、俄罗斯村、美国村、德国村、法国村、西班牙村等12个国家村落。每一个村都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里面的每个元素都渗透着相关语种国家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语言感受文化,通过文化熏陶语言,将语言学习与训练融入到文化氛围中,增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地球村中的课程有四类:一是语言实践类课程,如外语口语类课程;二是语言文化类课程,例如跨文化交际、语言国概况类课程;三是语言口译实践课程;四是涉外经管类课程,如经济地理、中外民俗等课程。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了外语教学改革。同时学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多大型国际论坛和各语种的专业竞赛活动也常在地球村举办,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成为了策划者、组织者、宣传者、和受益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20,地球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正式授牌。地球村成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一大特色和品牌。

三、西京学院

1. 学校简介

西京学院是一所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普通高等民办学校,坐落于古城西安西部大学城内。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西京学院”,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获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格。

2. 案例借鉴

(1)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上,西京学院首先立足陕西、面向西部,设置符合需求的且应用型较强的工科专业。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根据专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的总体要求,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制定西京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确定以中小型建筑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岗位群为重点,培养目标为既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中,对于确定的人才定位和岗位群,探讨学科宽、厚度,专业知识鲜活度,职业技能要求,计算机、外语等常用工具的.应用能力等,探讨多方面应该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2)在实践教学方面,大胆创新改革,突出一个“做”字,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去体会,去深化感性认识,在“做”中得到提高。具体说来,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设计和小发明小创造。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单片机课程学习中结合综合设计,动手改造洗衣机、电冰箱等实用电器的温控系统和控制程序;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制作方便高效的生活设施控制系统;土木工程的学生集思广益,综合设计现代化环保科学的教学用房等。

(3)与人才需求方的沟通与链接,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从人才培养的旁观者直接成为全程参与者,从对人才培养无约定的接受者成为“零距离”人才培养的塑造者。具体说来,学院多个专业与企业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从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到招生、面试,再到教学过程,企业全程参与。企业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参与教学和实践实习指导,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一条龙”.

四、总结

总体来看,三所成功办学的民办学校都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培养上面,而且在现实的学生培养体系建设上努力做到了既符合学校自身的基础条件,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个人的发展规律。切实做到了顺“势”而为,这其中的势既是学校举办方的能力与偏好、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更是人才发展的规律。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值得借鉴的经验。

1. 结合自身与区域的良好定位

广西外国语学院毗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结合这样的社会经济与地理区域特点,学院将学生的培养重点定放在了面向东南亚国家培养输送了解商务、管理、法律知识的外语类人才。

西京学院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根据地方经济需要和该院特点,确立了以土木工程专业等工科专业为主的发展框架,和培养精通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

2. 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是体现在学科建设、二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三是体现在与人才需求终端的链接。

广西外国语学院,重点学科设置为外语、酒店管理、旅游等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学生前2年在国内学习,第三年到语种对象国留学学习一年的2+1模式学习,能够让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走出,亲身感受自己所学语言与专业应用到对应国家,使未来知识的应用不偏离实际。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地球村”——特色的实践教学:学院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地球村、同声传译实验室等先进场所。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地球村,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一大特色和品牌。

西京学院改革实践教学法。放手让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去体会,去深化感性认识,让能力与创新力在实际的动手中得到提高。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使企业从人才培养的旁观者直接成为全程参与者,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学校闭门教学。进而改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脱节的现象,符合当今世界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根本要求。

3. 复合型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需求

所谓符合型人才,就是不仅掌握本专业知识技能,又掌握必要的相关的文化的、服务的、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广西外国语学院将小语种专业一定的经贸、管理、旅游和服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培养小语种人才,这样使学生能够更适应国外就业岗位的需求。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重将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原则为:语言技能+必要的文学文化知识+服务面向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非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原则为:服务面向行业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语。基于此形成了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的多样化培养模式。

西京学院在培养工程专业学生上,将目标设定为既掌握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又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根据职业技能要求,进行一定的计算机、外语等常用工具的应用能力培养。

(作者:王健  致远教育投资和管理研究院)

篇6: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从现实出发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法律认知不足、法律情感单薄及法律信仰缺失等方面。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较多,具体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二是优化社会法制环境;三是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四是改革高校法制教育;五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整个社会、高校及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及密切配合才能实现。

关键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网络公共领域视角

研究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讲,研究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当前高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理论体系是一个有益补充。其次,从实践层面来讲,该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现状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对策,能够直接指导我院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继而推广开来,对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意义,对当代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构建法制社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法律认知不足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原因之一在于对法律的认知不足,大学生对我国法律知识知之甚少,调查显示,50%的学生对宪法、民法、刑法不是很了解,55%的学生只对婚姻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有一定了解。大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少,直接导致其对法律认知的不足,遇到困难时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一部分人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实,看到了个别案例、个别人员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影响其对法律权威性的判断,认为法律是管理者的武器,权力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错误的认知误导大学生对法律认知的深入发展。

(二)法律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只存在于守法的层面,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形势更加复杂,犯罪活动更加多样化,大学生要提升法律观念,逐步增强法制意识,能够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权益。近年来由于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了一系列案件。如大学生对合同法知之甚少,有部分大学生在与企业签订合同时,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不知道如何维权。因此应该积极提升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三)法律信仰缺失

从高中步入大学时代,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各方面认知都有所改善,并且逐步向社会融合。面对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法律问题,面对各种违法犯罪案例,大学生会产生自己的判断,对违法事件的处理是否公开,有一个基本的评判标准,久而久之形成自身的'法律信仰。此时大学生对社会中个别热点案例,有自己的法律信仰与评判标准,很多大学生不再相信法律的公正公平,造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二、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影响

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受到社会的影响,目前社会中存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对大学生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如食品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大学生判断失误,对其法制意识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较长,对我国法治具有深远影响,过分依赖与崇拜权力,淡化法律,对法律权威造成影响。

(二)学校影响

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学校负有责任,目前很多高校延续高中习惯,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只注重学分,重分数轻能力,使大学开设的各种法律课落实不到位,最多只是使高校学生对法律条文有一定认知,没有形成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不能有效运用法律,既没有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又没有养成崇尚法律、运用法律的习惯。特别在高校林立的今天,很多高校大学生闹事现象十分严重,校园氛围不佳,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未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与自身有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很多大学生沾染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行为习惯不佳,小打小闹最终演变成违法乱纪。其次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经常交往一些不良的朋友,在社会不良青年的影响下,消费欲望不断加强,演变为违法犯罪。再次,部分大学生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能力有限,上大学之后脱离家庭的管束,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法治主体意识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法治主体意识,逐步改变法律高高在上,与己无关的想法,要让大学生明确法律与自身息息相关,自身就是法治的主体,遇到困难和情况时,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认识到法律是为人民服务的,具有公平公正的特点,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才能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维护法律,正确使用法律,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优化社会法制环境

一是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体系,积极完善宪法及所有法律,保证订立的法律是最合理的法律,并且司法、执法部门保证认真贯彻执行法律。二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营造公平公正、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用道德标准约束人们的行为,指引人们的行为,用法律准绳规范人们的行为,评判人们的行为。特别是不断优化网络环境,从多个方面多个层面入手不断净化网络,有效限制人们的言行,不要夸大个别事件的影响力,不要把个别事件当做普遍现象,同时积极引导受众对个别事件的看法,政府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对个别特殊事件发表官方声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以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强化家庭的法律意识

家庭法律观念及法律意识对大学生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父母的法律意识对子女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的遗传影响。面对一些重大事件,家庭对事件的判断与评论影响大学生的判断,甚而影响大学生法制观念形成。因此应该不断强化家庭法律意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可以积极推动社会法制进步与发展,反之亦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积极鼓励强化家庭法律意识。

(四)改革高校的法制教育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重视法律素质培养,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改变大学生法制课的教学形式与考核模式,不仅注重理论教授,还注重学生实践应用,切实从高校法制教育课上下工夫,提高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学生法律意识。其次,加强法律实践教学环节。不同部门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法制教育比赛、模拟法庭、观摩庭审现场,不断改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形式,提高其学法、知法、守法、护法的能力。

(五)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修养

一是自觉强化法律知识。大学生要积极了解法律、学习法律,做到运用法律,改变只是学习背诵法律条文的现状,不断提高法律修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永远与道德密不可分,道德是基准,法律是底线,大学生想要不违法首先要提升自身的道德意识,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用道德标准不断约束与限制自己,提高能力与素质,做一个有用的现代人。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公共领域视角下,培育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还是整个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国家法制化都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形势,特别在网络环境异常复杂的情况下,要多方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推进大学生良好法律意识形成,让大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带动周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为社会和谐进步做出突出贡献。预防及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篇7: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艺术论文

高校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初探艺术论文

一、高校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原则

高校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和艺术美育实施过程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美学原理、美育原理、教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它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吸收了古代和外国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中有价值的部分。音乐美育的原则是音乐艺术美育基本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美育的基本原则是:

1德、智、体、美等诸育统一的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正确认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基础,正确处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关键。因为德、智、体、美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党的教育方针中诸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育在相互关联中的最大功能,充分挖掘各种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要使诸育融为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决不可将他们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偏离任何一方,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有害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求学校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等诸育之间的关系,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还要求正确处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关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科学健身等问题,高度重视高尚道德情操与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注重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学生的学习锻炼,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

理论和实践是描述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的一对基本范畴。人类从事任何活动,必然包括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理性的、动脑的方面,也必然包括具20体的、归纳的、行动的、感性的、动手的方面。正如上和下、左和右、正和反一样,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如果两者脱离,衔接不上,就做不好事情。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基本观点,任何正确的理论认识都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任何教育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音乐美育也不能例外。人类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任何人不可能事事亲历。所以,把总结好的知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如上所述,理论和实践是不能脱离的。现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是:实践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忽视了,学生只从理论的方面接受知识,而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是不可能深刻地、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到的东西只是空洞的、不实用的条条。现在大力强调加强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在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学生在的实践认知中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强调实践环节并不是忽视理论的学习,恰恰相反,只有加强了实践环节,才能使我们在理论的传授和学习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素质,包括理论学习和审美的水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教育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音乐美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在音乐美育过程中,要坚决反对“为艺术为艺术”,反对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反对“纯技术”的观点。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开展艺术美育,强调学以致用,将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提高审美文化水平,培养完美的个性。

3.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

我们知道,音乐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活动,总是离不开认识活动的,情感的每一次净化都需要认识活动参与。因此,音乐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活动融入审美情感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音乐美21育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逻辑认识,自始至终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审美心理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其中情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他心理因素都围绕着情感运动,艺术美育的动因和目的也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整个艺术审美过程浸染上浓郁、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艺术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融入审美情感的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

即要在实施音乐美育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二者由矛盾达到统一的原则。这是在音乐美育实施过程中把美学的特点和教育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而提出来的原则。由于音乐美育是与美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而人的美感,又是由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所构成:一方面,必须有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另一方面,审美主体还必须有审美需要以及相应的主观条件。因此,音乐美育同样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即审美主体(受教育者)与审美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审美客体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坚持审美主体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的客观规律来开展美育活动,亦必须根据审美主体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审美对象作为实施美育的内容和手段,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审美客体之所以能够被欣赏,并使主体能从中受到教育,主体的主观条件亦有着特别突出的意义。首先,主体要有审美或受教育的需求;其次,主体要有健全的、社会化(人化)的审美感觉器官,这主要指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总之,坚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是要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审美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由接触者变为接受者,也只有这样,审美主客体双方才能由矛盾走向统一。

二、高校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内容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22验、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的一种能力。又是一种认识和发现美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它包括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等,因此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包括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透彻的理解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敏锐的感知力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因为对内在感情的体验、认识和积累,往往是通过感官对外部自然形式和艺术形式的把握完成的。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不是闭上眼睛就能冥思苦想出来的,而是在同外部音乐艺术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形成的。正如那阻抗水流的岩石和海滩,它们作用于或改造着水流,而它们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受到了改造。席勒认为:“感知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使其感觉逐渐适应对音乐中对称、均衡、节奏,有机统一等美的活动模式,最后形成一种对这样一些模式的敏锐选择能力和同情能力。前面提到过,音乐的感觉总体包含音高感、音色感、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乐形式感等等。这些方面只有通过后天的训练才会不断提高。以音高感而言,能否辩认一定的音高本来是一种纯生理的能力,也有接近于天赋的绝对音高感,然而,更为重要的相对音高感,即分辩不同音程距离的能力却是后天形成的。后者经过长期训练可以达到相当细致灵敏的程度。人的节奏感也是如此,在音乐的感受中,人自然而然的会将节奏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音乐中节奏的动力感会使人产生极为多样的联想。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多样,对于节奏的联想具有重要的影响。人们的旋律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为旋律不仅仅是音型的流动,而且它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并具有近于约定俗成的一定旋法习惯。因此,人们后天接触的音乐越丰富多样,其旋律感越强,就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感受越加深刻。和声感是人们在音乐活动中不断训练和培养的结果。对和声感的功能进行与非功能进行,要在实践中通过有形无形的熏陶才能取得。和声感是有一定历史,一定音乐文化,一定审美观念的产物。音乐的形23成具有一定的逻辑和连贯性,并具时代、历史社会的特征,人们只有在长期的接触、聆听记忆、分析中,才能较为深刻地理解直至把握其形式。敏锐的感受力,最容易在对艺术中最活跃,最复杂和最有秩序性和多样统一性的音乐观察中获得。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弄清什么样的形式是音乐特有的形式,就成了培养他们审美感受力的重要途径。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上弄清音乐艺术的种种特征。二是引导学生亲自从音响中体察音乐那特有的形式。完整的音响感知,要求欣赏者必须要按照音乐的规律把旋律的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要素合成为主题、旋律、乐段乃至完整的乐曲。因为它既有助于把握音乐的形式美,又有助于对悦耳动听的音乐音响和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的感知。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和体验音乐的特有模式,并逐渐将其特有的运动模式和形式结构,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感知认识,倾向和习惯,是增强他们敏锐的审美感受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美育之本质所在。我们应该仔细地向他们分析音乐作品的不同特征及其美的内涵。音乐中那好似龙飞凤舞的优美旋律,必定显露出往与复、伸与缩、动与静、虚与实之间的辩证统一。那高亢曲折的戏曲唱腔也必将表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听完一段乐曲后,用简练的语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再听第二遍的时候,学生便会感受到音乐的真谛。教师在描述自己的经验时,切勿扯的太远,重要的是展开其中的音乐音响模式。在音乐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中,既要发挥学生先天的审美潜能,又要加强他们审美实践的训练,培养其敏锐的创造、发现、领略美的能力。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审美感知能力都不是一样的。审美感知力的强弱,有先天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后天教育得法,就有可能将那些“沉睡”的感知力调动起来,反之,既使有先天的素质,如果长期搁置不用,也要退化,甚至消失。人的感知力既有一定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又有感情色彩、超功利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在培养人的音乐感知力时,应使其深入把握音乐活动与内容联系的本质,储存丰富的感觉表象,使感知的客体有血有肉。

2、加强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24音乐运动的形态,人类的情感动态,要转化为音响动态结构,并予以创造性的表现与把握,就必须凭借想象力。想象,从本质上说,就是把通过感知把握到的完形或是大脑中的储存的现在图式加以改造、组合、提炼,重铸成全新的意想的过程。审美想象力的培养,是指在审美主体知觉形象的基础上,对审美对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从而形成审美意向的能力的培育。音乐审美想象力是在全部知觉经验的基础上由音响向“音象”(音乐形象)的进发。它具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自由性。即人们可以突破时空局限,凭思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的特性。二是情感性。即形象的变化、组合乃至意象的构成都以情感为纽带。音乐审美想象力,可分为音乐审美的联想力和音乐审美的构想力。所谓联想力,是在知觉表象的基础上按相似律和接近律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审美意象的能力。审美构想力,是在记忆力表象的基础上,按照自由律创造审美意象的能力。想象以人们记忆中的表象为材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和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艺术想象所采用的表象材料与一般的想象不同,他虽然也以人的社会生活作为表象材料。但同时也包含着人的精神生活。因此,培养丰富的“表象储备”是想象的基础。音乐想象的源泉之一是生活的体验。人们在外在体验丰富多样,包括人们的外在体验丰富多样,包括人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文化活动、社交、阅读等等。我们在进行审美教育中,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音乐想象力还有赖于人的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储存的各种本能、冲动、记忆等,然而它们的内在素质往往也是源于外在体验的,而且也只有在与外在体验相结合时,才能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还要加强学生的艺术体验。因为人们在想象中创造的听觉表象,具有一种对各种音响的综合,分析和提炼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内心的听觉中积累丰富的音乐材料,学会体验,感受各种不同的音响,大脑分析器才能对音响做出深入的分析和综合,为想象提供各种所需的素材。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在长期积累的艺术体验中才能不断提高。丰富的情感是人们想象的动力。现代科学和艺术创造的经验表明,情感积累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但必须有清醒的意识参与。人的本能冲动是情感的基础,人的本能冲动同丰富情感的转变,是由单一和贫乏向多样统一的转变。本能冲动25如不遇到代表社会和伦理的意识的阻抗不会转变为人的感情。艺术想象所需要的是炽热情感。任何人的炽热丰富的情感,都是在不凡的遭遇中形成的。人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要有一种真挚而充沛的感情,尤其是在音乐实践中的演奏与创作时,具有激情更为重要。这种情感的升华,将会有力的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性想象。联想是想象的重要形式。联想的重要基础来自各种反射,当新的刺激能引起过去的有关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回忆时,就会产生各种联想。它是音乐审美活动中的重要现象和重要方法之一。失去了联想,就会使一部音乐作品被理解的程度受到很大限制。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力必须具有丰富的联想,而多种多样的联想又要求人们具有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音乐审美理解力是人们在音乐感受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认识和评价的能力。音乐审美理解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有意识的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音乐审美理解力,一方面表现在对音乐形式的认识中,这主要是指对音乐音响的艺术组合及其形式结构的理解认识,是通过对音乐基本技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来进行的。这种对音乐形式的理解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将使人对音乐的感受由初有的感性阶段进入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高级阶段,由音响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在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的理解认识上。音乐作品的不同形式与内容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欣赏者在这种理解认识中,要对乐曲做出某种抽象的理性判断,把理性认识真正融注于对乐曲的感性体验中,使音乐欣赏达到更深刻,更高的层次。所以,音乐理解力不是一种纯粹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和理性把握的能力,而是对音响的整体接受和情感把握的能力。音乐审美理解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审美的领悟力。人的审美理解力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音乐审美理解力的培养,应首先重视学生的广博而丰富的艺术知识与修养。并要求深刻了解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和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了解各时期不同的音乐语言。音乐由于其自身的非语义性和非具体性的特点,它天然地更加倾向于其他文学艺术的综合。有许多音乐就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26题材重新加以创造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题材或表现的内涵来说,都与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因此,丰富的文学艺术修养,对于理解音乐有直接的关联。应该说,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越深刻、越细腻,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这是一种全面而宽广的,一种深刻到能改造自己内心情感和思考方式的教育。音乐审美中最重要的理解,应该是对音响中暗含的特殊意味的直接性理解。这种理解不同于感知,但要以感知作为基础。只有对音响有了整体的把握,才能将其中的意味抓住。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特殊理解能力,应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当某一音响在学生耳边萦绕时,应让学生自由领会,以树立起他自己体验和理解的内在情感模式标准。当然,这种理解还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并对乐曲本身的情感内涵和社会意义,以及对乐曲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思想、创作意图等有深入的了解。对音乐的理解,并非要求对某曲做出某种抽象的理性判断,而是要求把一种对音乐的理性认识真正融注于乐曲的感性体验之中。一个人对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叙事》、《d小调前奏曲》等作品赏析时,如果对肖邦所处的历史时代一无所知,对激荡在肖邦心中的感情浪涛的社会性质也不甚了解,那么,他将很难体会到肖邦乐曲中蕴涵的那种爱国热情和革命冲动。当然,对音乐的理解还应是广阔而自由的,尽管它可以通过情感的抒发和音乐的逻辑发展来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音乐理解力的培养,不是靠刻苦的背诵和记忆所能奏效的,它靠的是一种对完型的感性把握力,与此同时,又要联系到人生的各种情趣意味。也就是说,要经由感受导入理解,理解时又不脱离感受。音乐理解应建立在丰富的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使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融为一体。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人们将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音乐作品本身的面貌。也就是说,同一乐曲在不同的听众中有着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即是一种“自我”理解,而这种理解必将带有个人色彩,并对原作有所发挥和创造。经过不断的强调、重复、温习,人们的音乐欣赏理解力将会逐步提高。可见,接受的音乐作品多,其理解力也会不断随之增长。音乐理解力要比单27纯的逻辑推理能力复杂得多,因为它是一种音响语言,一种多层次、多层面同时进行的思维方式。对音乐的理解,通常是将在日常生活中互不相干,甚至互相对立的东西经由情感的中介作用,不可思议的连结在一起了。审美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听众,对于某一作品,无需重复许多即可达到熟悉的程度。音乐修养与才能的差异,与审美能力、趣味、审美活动中的注意、美感强弱直接相关。回味是音乐理解的一种重要过程,音乐回味可以使审美主体对音乐美内涵的意味,意境、意义获得进一步的理解。甚至还可以联想到相同或相异的美的形态并进行比较,联想到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或同一流派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并进行比较,在系统的,深刻的理解基础上,重新更深刻地感觉作品的美。可见,音乐的理解力可通过“回味”得到提高。总之,音乐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是欣赏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作品的前提,也是欣赏世界性音乐作品的重要条件。有了这种条件,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意义、内涵,就能深刻地把握住。

推广“注、提”实验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期末总结

党风廉政发言稿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范文

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200字

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实践报告

高考工作会讲话稿

提高实验队伍素质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高校教师年终个人工作总结

高校大学生自我鉴定

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
《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清情况,不断改进高校学生培养工作(集锦7篇)】相关文章:

教学秘书月工作总结2023-07-10

国际禁毒日活动总结 禁毒宣传月活动总结2023-11-04

就业指导规划范文2022-05-26

教师职业规划心得体会2022-11-09

厅直属机关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稿2022-05-06

形势与政策论文字大学生2022-06-12

客房服务员实习心得2023-07-10

培训心得范文2023-12-14

形势与政策结课论文2023-01-14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2023-09-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