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温州市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整理20篇)由网友“carolin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温州市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温州市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
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温州市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温州是我国经济比较活跃、市场比较发达的地区.作为联系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行业协会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行业自律,打造“诚信温州”,应对WTO的挑战,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的普遍认同,被称为继政府、企业之后的“温州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
作 者:刘忠祥 作者单位: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刊 名:中国民政 英文刊名:CHINA CIVIL AFFAIRS 年,卷(期): “”(10) 分类号: 关键词:篇2: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了解企业呼声,提高市直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为企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市效能办深入我市X个乡镇、X个工业园区,XX个重点企业,就市委、市政府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情况,职能部门承诺践诺情况,机关作风转变情况,机关办事效率情况进行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和优化,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贯彻落实较好,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继续推行市级领导挂点规模企业制度、班子领导季点评经济工作会议制度,几大班子主要领导经常性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程。各有关部门也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比较浓。全市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3、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调研中各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我市各职能部门履职践诺的水平不断提升,办证、执法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行政执法逐步规范,服务质量比较高。我们调研的26家重点企业普遍认为,当前我市各职能部门基本上能做到执法文明、规范,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如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就谈到,其总公司股票增发有关立项、环保等各项工作得到了市环保局、发改局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现海螺水泥总公司的国家“环评”工作已顺利通过,市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改扩建工程也已列入总公司开发重点项目;市鹏宇房地产有限公司在办理相关证件中,市工商局、国税局、房管所等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并且严格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5、政策环境逐步放宽,招商引资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结合实际,在税收、土地、用工等方面定了多项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X年实现新开工X万元以上工业项目XX个,其中X万元以上项目X个,亿元以上项目X个;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增长%;山海协作项目注册资本金亿元,增长%。
二、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虽然近些年我市的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和周边兄弟县市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服务意识差,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处理不到位。首先,一些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向企业宣传政策是轻描淡写应付,出了问题却避轻就重对付,如一些培训工作走形式,办证不够快捷等。某食品企业反映,市防疫站就存在将企业送检样品随意丢弃,检验结果不主动告知企业问题。其次,一些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工作中死搬政策,不人性化,缺灵活性,落实上级“首查不罚”要求不到位,其他地区能特殊处理的问题在本市上纲上线,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机械类企业就有反映税务部门在检查企业是否偷漏税时,不是本着服务、指导的原则出发,而是采取将企业帐本扣留盘查,到企业仓库盘点货物等办法进行检查,企业感觉自已作为纳税大户,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此外,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变通办的事卡着不办。
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创新服务意识不够。一些职能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没有联系企业发展现状,灵活性不足,企业难以承受。如木材加工企业反映,税务部门制定的农副产品抵扣款额度,没有随着市场价的变动而及时调整;多数竹木企业认为市木材交易中心的原材料价格高于周边县市,这种现象背离市场经济规律;此外,多数企业认为周边县市对原材料的进出都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希望我市林业部门也能如此操作;房地产企业则反映,当初参加土地招投标时,供电部门的安装标准为每平方20多元,在招投标结束后,省供电部门下了一新规定,将安装标准提高到每平方60多元,而企业当初竞标时,是以旧标准做的预算,如果供电部门不以文件下发前、后来收取安装费用的话,前期中标的企业将为此增加费用近千万元。
3、市场有序竞争不够,部门利益严重。一些部门不是以大局为重,长远利益为重,而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不符合本单位、本部门和个人利益的政策,就采取拖、等、看、抵等手段,软拖硬抗。调研中,各企业普遍认为供电、供水部门的收费过高,有些甚至是高得离谱,企业对这些垄断行为极为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市安顺变压器厂生产的产品,由于供电部门的打压,在XX地区无法销售就是极典型的例子。另有部分乡镇企业反映,村一级的干部常以各种名义向企业要赞助,或要求企业基建工程由自已来做,企业是敢怒不敢言。此外,一些企业反映,少数职能部门有强行向企业摊派报刊、杂志征订情况的发生。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要求相比,政府服务的水平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如房地产企业、园区企业都提出,希望政府的“三通一平”工程进度能更快速些,规模更大些,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二是技术工人的培训问题。多数企业都谈到招工难问题,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工种,更是极缺人手,希望劳动部门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多开展一些技术性工种的培训活动。三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问题。多数企业希望政府挂点领导、职能部门平常能多到企业走动走动,给企业及时传达一些产业政策、省地市有关文件规定、业务信息等,协调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四是企业再融资问题。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在生产、扩建中遇到资金问题,各企业希望政府能出面予以协调解决。五是木材指标的分配问题。多数竹木加工企业认为,我市木材指标发放不够公开、透明。市林业局将指标下到各乡镇后,各乡镇一直按住不分配,等到临近年终,才进行分配,为防止指标作废,各企业只好突击砍伐,这样一方面造成企业该时期要花大量资金囤积原材料,另一方面造成指标未发放的6-8月期间,企业要想方设法找指标,买高价原料。此外,企业对于何时下指标,指标如何查询不清楚,希望有关部门能有个统一的规定。六是关于已投产企业的关注问题。一些企业认为政府这几年不断加大招商引商力度,针对新引进项目、企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一些已投产的企业关注不够,也无相关政策扶持,希望政府对已投产企业一视同仁,通过扶持已投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办法,达到和招商引资一样的效果。
5、爱商、扶商力度不够,政府诚信建设还需加强。某化工企业反映,早几年我市提出了创名牌产品的号召,并承诺创出某一级的品牌,政府给予奖金若干,如今企业创出品牌了,政府的承诺却没有了。另有部分近年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认为,政府在当初招商引资时,作的许多承诺、签订的一些合同,在企业正式投产入驻后,政府就置之不理了,企业对此极为不理解,认为政府只重视招商,不重视爱商、富商。
三、优化发展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和效能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纳入效能监察的内容,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影响经济环境的敏感问题开展督促检查,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并做好责任追究工作。要把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定期对优化经济发展的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进行督察,对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单位及人员出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查不贷,对典型的问题要公开处理,并实施跟踪问效取信于民。要重视政府的诚信建设,凡是对企业作出的承诺、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制定的政策,就要及时予以落实,并保持政策在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2、抓改革,着力提高工作效能。在执法检查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宗旨,树立正确的执法意识,处理好执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到在执法中优化环境,在优化环境中执好法;要大力推行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不要随意冻结企业银行帐户和扣押企业运输车辆,切实做到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又保护了企业的利益。要结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我市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减量”到位。凡是上级明令取消的一律取消,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凡是部门自立项目一律取消。二是“提速”到位。三是“监管”到位。即对已经公布取消的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经常性检查,防止反弹;对明取消暗保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坚决予以纠正,对问题严重的坚决追究部门领导的责任。四是“服务”到位。实行在建项目“四位一体捆绑责任制”(领导、银行、主管部门、企业法人),重点大项目领导领办、效能项目官员全程代办,努力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周到、一流”的服务。
3、抓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在为企业服务方面,各部门要针对企业周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多为企业做好事,少设障碍,特别是有的企业刚刚建立,应尽力为他们做好办理相关手续的协调工作,想办法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切实做到引进企业,扶上马,送一程。要进一步强化市效能办职能,切实指导、监督各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好务,营造好良经济发展环境;拓展入企检查报备制,今后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执法、检查,未到市效能办报备的,企业有权拒绝;各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执法、调研要本着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能接受企业宴请、馈赠。
4、抓公开,打造高效务实政府。要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进程。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产业政策应下发到企业,或通过网站、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开政府相关信息。应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加政府法规和决定的透明度、公开度。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实行网上公开、网上审批。同时,利用电脑网络平台公开政府管理信息,增加政府部门管理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政府要组织各种形式的银企恳谈会、发展座谈会,加强双方的沟通,把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和困难的现场办公会议,多开到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现场。对于企业反映较大的水电安装费用问题,可推行有第三方参与的议价、招投标机制。
5、抓教育,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要加大对各级干部的学习、宣传、培训和帮助、引导、教育力度,增强营造良好政务环境紧迫感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采取制度、纪律和评议等形式,约束干部严格自律;要把机关作风整顿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均关形象”之类的活动;运用组织调整的方式和选贤任能的机制,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加大引进、教育和培养管理人才的力度,优化人才结构。
篇3: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xx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xx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出台了《xx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鼓励企业创立商标,打造品牌。市财政对每个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万元。通过鼓励和引导,共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3家,创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商标60余个。如崇仁县培育了麻鸡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创立了“山凤”、“国文”、“食话食说”、“跃鸣”等诸多知名品牌;临川区培育了“苍源”牌金银花茶、“天顺”栀子黄天然色素等知名品牌;金溪县培育了“思派思”、“华宇”、“天香”等10多家香料加工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香精香料产品品牌。资溪县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品牌,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二是扶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产品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提高林农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xx县“恒丰特种养殖公司”实行“集中孵化、统一配料、分户饲养、联合销售”的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民从事蓝孔雀养殖生产,xx年销售孔雀5000多只,农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资溪县村民杨华利用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蜜蜂,成立了吉森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周边农民提供种蜂、养蜂用具和统一生产销售等服务,一年就发展到了500余箱,计划3年内将社员发展到200余户。黎川县推广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的模式,从菌种制作到产品销售实行统一服务,全县年种植茶薪菇3亿袋。据统计,我市共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377个,参与林下经济的企业和单位194家,带动农户10.8万户。三是加强林下经济品牌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xx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三、政策扶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xx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篇4: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去年,区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重点调研,经过走访辖区范围内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召开了各类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和政情通报交流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四个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由年的519户,发展到现在的3977户,增长了7倍多。截止去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691户,注册资金3.5亿元;民营企业3977户,注册资金29.8亿元;仅去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98户,新发展民营企业895户,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规模企业优势显着,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的民营个体经济已由发展初期的主要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等比较单一的拾遗补缺行业,不断向各类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拓展。初步形成了农工商并举、全方位拓展的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济。据统计,全区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00-500万元的有366家,达500-1000万元的有46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56家,而年底分别是30家、2家和0家。截止年底,全区民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74.8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达468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2%和29.6%。
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贡献份额幅度增加。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高力集团的落户,科技、制药的崛起,铅锌银矿、金陵石化化工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加入,我区建设、房地产、方圆置业、苏星汽车修理厂的成功改制都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全区民营企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上贡献突出,几年来共吸纳5400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征地拆迁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去年,区政府按照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做好服务,狠抓规范,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着力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的道路,走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改制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推动了民营经济增长速度的再加快,总量规模的再扩大,发展层次的再提升,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访、座谈、调查中,听到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二、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旧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就是私人经济、甚至个体经济的习惯思维普遍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私人经营者自己的事”。虽然民营经济逐步上升为区位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过去有些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调整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由农业区转变而来,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客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当前政府部门往往“重视大型的、高利税的民营企业,忽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为,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区民营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2、产业规划滞后缺乏对民营经济总体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究竟如何推进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民营企业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哪里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实、抓实效、抓成果,还没有可以遵循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阙失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中,甚至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的双重标准,还不能做到主动地关心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收费和不应该甚至非法的乱摊派时有发生。职能部门之间的规范相互冲突,市、区的同性质部门重复收费、国有企业享有的有关国家政策优惠,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获得,政策的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使民营企业处在一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之中。
4、培训“短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匮乏和管理手段落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提高经营水平、管理创新水平,需要熟悉国际规范的知识和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劳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滋生社会矛盾;有的经营者同时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较大。
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也比较严重,引进人才难或引进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标准。在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队伍中,不乏低学历者,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没有部门来管、来抓。因此,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和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
对劳动力的培训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没有能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合用的劳动力,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现代工业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工作规范、法律常识、安全要求、企业制度都不了解,影响传统民资企业与现代工业的接轨。
5、服务不到位对引导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民营企业,缺乏独立运行的政策措施和优惠待遇,有一些优惠政策受到部分执行部门拖延、推诿不能落实而流于形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还很少有能真正让科技人员动心并去创业的优厚条件,与杭州、苏州等科技园相比,我区民营科技园对高科技项目在资金、地方性收费、土地出让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够,在政策扶持上还缺少吸引力。其结果,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门“重结果、轻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形式、轻扶植”的官僚主义作风。另外,在公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引导,使这些企业规范化,理顺原有劳资、债务、产权等关系,缺乏一个公正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所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规范运作。
6、没有特色产业群区一直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象以纺织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五金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广东(东莞)以外来加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群。目前全区以整机装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字号的奶业、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以汽车建材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没有成为产业链。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阻碍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来嫁接公有企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对民营企业进行定位,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关于扶植、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健康的快车道,首先必须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有知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加入民营经济的行业。同时,从地方政策上完善有关法规,确保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划要先行
在我区“”发展规划中,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研究,请专家论证,通过人大作出决议,纳入我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之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优先扶植的产业领域或高科技领域,作为镇街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
第二,政策多扶持
其一,加强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工作,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地方法规的保护之下,使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放心,让计划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才放心。同时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有关民营企业的有关规定、优惠待遇和优惠政策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执行。打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界限,在科技项目申报、政府资金利用等方面应享受同等待遇。
其二,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建议设立“区长专项资金”,同时配套专项政策和使用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吸引高级人才加入到民营经济的创业中来,以此带动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其三,建立我区鼓励高级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特殊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内,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人事部门对民营科技园从事创业或工作的高级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
其四,鼓励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的关注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招商局要引进投资少、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小项目,或者主动的牵线搭桥,围绕大企业设置一些加工点,组织联营性质的合作社,给与小额的贷款,廉租用地等,帮助他们创业,带动就业,维护稳定。
其五,加大宣传与指导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执行规范,改变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辟专栏用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节约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交通的费用。
第三、管理更规范
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
一是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我区的民营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即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税收标准、检查标准、由谁负责检查实施等,由区政府统一制定。检查人员凭区政府统一印发的证件从事对民营企业的检查管理行为,凡是超过规定的任何内容,企业有权拒绝执行。对于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相抵触的标准,重复的收费要主动地协调,甚至干预。
二是对民营企业实施“素质创新计划”。参照国家经贸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的做法,对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坚持制度化培训,有效地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三是关注改制以后的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区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改制以后的企业情况复杂,区政府应当主动介入,帮助理顺产权、劳资关系,健全基本的组织、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跟踪政策与法规的服务,减少社会矛盾。四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原工商户的安置问题。大拆迁以后,本区的常住人口相对集中,在规划上要考虑划出一定的区域和空间,作为个体工商户、小型的民营企业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励新人办企业,一方面又挫伤老业主的积极性,配合城市化的进程,设计功能区,科学指导安置,避免无序的竞争。
第四,思路再拓展
1、对现有的科技园或建设中的工业园区,按照“特事特办”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放活、放宽政策,激活一点,带动一片。梳理存在的问题,重新构筑我区民营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不要再错过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切记“杀鸡取卵”。建议组成一个专家团到外地认真考察、取经,重点研究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问题。
2、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嫁接工程”。对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市场需求较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民营企业,经过政府部门的充分评估和认定,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则进行优势组合。将国有企业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最大限度地将民营企业规模做大,在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同时,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区位特点,加大引入高新企业、环保企业、对外加工企业的力度。
3、协调并加快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为非公有制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要在互联网上开设政务信息公众网站,除涉及《保密法》规定的内容外,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在按原渠道发布的同时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社会范围内的咨询、投诉事项。改善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上,要在推行人性化的服务,一站式、提醒式、上门式的服务上下功夫。
4、加大对民营企业荣誉激励的力度。现每年评选的我区民营企业“五十强”,主要从利税指标来衡量,而且每年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此,当前社会宣传力度仍不够,对提高民营企业知名度影响较小,民营企业兴趣也不高。今后要多增加民营企业评选的层面,如增设“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前10强”、“民营高科技企业前10强”、“民营企业管理优秀前10强”、“民营优秀企业家十佳”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以评促誉,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知名度,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
5、多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融资,除了继续办好小额担保贷款外,牵线搭桥引入区外投资者加盟、与外省相关企业合作,形成产业群,改变单打一、体内循环的体制。
篇5: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xx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3.6%,20xx年4.2%,20xx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2.2%,20xx年10.2%,20xx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0.1%,20xx年10.3%,20xx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农业。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 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xx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 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 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二)工业。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 。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出口量129855吨,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 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 家、287家,20xx年比20xx年增加了48家。20xx年、20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 、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xx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 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xx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xx年减少4.6%。
(三)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xx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xx年的15家和20xx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17.65%;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xx年的20亩,20xx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xx年为89500万元,20xx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xx年为7147万元,20xx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4 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xx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xx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服务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xx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 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 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三)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三、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工业企业: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房地产企业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批零住餐企业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篇6: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的门户镇,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3万亩,楠竹6.5万亩,森林覆盖率89.5%。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力度,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把xx建设成为最美的民族风情森林小镇。
1、林药、林花、林禽、林蜂立体综合开发基地。基地为__镇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兴办。__年2月,在县政府和__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基地由中心村搬迁至黄洞口村实施。使用流转林地500多亩,在办理好土地林地流转和基本解决“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合作社充分发挥丰富的兰花、中药材资源优势、林地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省、市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市场需求,基地计划按因地置宜和长远与眼前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林药、林花、林禽、林蜂和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林药以仿野生贴树、贴石和林下大棚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为主。林下主要种植湖南药物志记载,畅销全国和东南亚的__产名贵中药材升麻和草珊瑚、金线莲、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以春兰、蕙兰、四季兰、寒兰和具开发前景并已登录注册为国字兰花品种__建兰、湘南鹤顶兰、绿嘴红花虾脊兰为主。林间发展绿色生态养鸡、养蜂。在搞好林下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林药(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争取获得最大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作出示范。石斛兰产业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搭建大棚80个,大棚种植16000盆,种植石斛兰500亩,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80多亩;种下山兰200多盆,长势喜人。春兰、蕙兰、盆景、盆栽观赏铁皮石斛各式盆景和创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壁挂式石斛板已上市销售。
2、林畜基地。该基地为明星村深丘湾组党支部副书记钟礼韶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主要从事黑山羊生态养殖。放养山林面积300多亩,在解决种羊>文秘站:<、养殖技术和安全越冬等难题后,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存栏280多头,年出栏60多头,收入超过10万元,并带动了五户农户养殖。
3、林禽基地。上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秀,发挥交通方便优势和优越的场地优势。投资20万元,建土鸡林下养殖场,放养山林面积30多亩,自繁自养,主要由夫妻俩人管理,现存笼13000多只。一般20天出售一批,一年出售12-15批,年收入6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养殖1000-只的15户,500-1000只的8户。
4、林驯基地
(1)野鸡林下原生态养殖基地。中心村西边山组钟云成,21岁。初,投资4万元,利用林下有利条件围网、搭棚10亩养殖野鸡。从衡阳先后购入三批野鸡雏鸡计1800只,仿原生态林下养殖。野鸡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半年左右,每只可达2.5-3斤可上市。主要销往广东,另附养本地土鸡2000只。现已销售1500只,销路极好,价格高出家鸡几倍,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因交通不便,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的大村,至今未修通组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发展产业。
(2)林下原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石蛙为难得的山珍,销售市场极好。上里村西丰组卢房优根据市场需求,于自学技术,筹资10万元,选择社会治安好,水好、环境好的寒坳细坑兴建石蛙原生态养殖场(基地),现已建养殖棚260平方,养殖池5个,高价从广东引进种蛙200对,经过精心养殖、繁殖,现已出售第一批石蛙,收入2万多元,见效快。计划再投资20万元,扩大养殖棚和养殖池400平方。由于获得了很好效益,已有几户农户准备养殖。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只有一个名符其实的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经营,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为大产业。
3、缺资金。农户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将项目做大做强,但缺资金,农村要求代款难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户积极性。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一般都在村边、山边,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中心村西边山组相连有拦江丘、打苟洞三个村民组,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村庄,急需政府帮助解决通村公路。
1、加强引导和扶持。按照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旅游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目标。认真搞好规划论证,建立项目库,为立项开发和
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林下经济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开发的绿色产业体系综合性大产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利用各种关系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我镇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新品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应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当顾问,结合邀市、县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为打造区域品牌,争取最大效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建好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路通财通,目前,我镇11个行政村还有塘田村没有通水泥路。全镇106个自然村还有42个没有通水泥路,都是简易沙石路面。今后要充分利用中央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倾斜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改善道路交通和人畜安全饮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篇7: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 ,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 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15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
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
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
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
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15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
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xx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xx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
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xx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
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
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
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xx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
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
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
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xx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xx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xx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篇8: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xx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xx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xx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xx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篇9: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xx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
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
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目前,该市正在积极酝酿《关于加快全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全市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篇10: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近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20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20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平低。20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书记王三运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20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20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习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篇11: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期,按照区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业农村经济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立足实际,对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xx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总结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政府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篇12: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社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委会位于乡政府东南部,东、南面与元阳县俄扎乡接壤,北面与托牛村委会相邻,西面与埃倮村委会相望。距县政府驻地38公里,乡政府驻地25公里。辖加梅、迷丕、格波、梅东、普朵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562户2462人,均为农业人口;世哈尼族。全村土地面积2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6亩,其中:水田924亩,干亩187亩,梯地1295亩。农民人均耕地1.1亩。20xx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99.4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04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0元。
一、基础设施状况
1、通路。该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都建设了简陋的进村公路,但由于路窄、路基不稳,里程长,无力经常修复等原因,导致进村公路利用率相对较低,运输成本高。
2、通电。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全部解决通电问题。
3、通水。该村5个村民小组已通人畜饮水,迷丕村民小组挖进村公路挖断了人饮水管,因没有物资资金修善导致饮水困难,其余村民小组虽然已通水,但只通到村内,没有入户。
4、通讯。5个村民小组部分农户安装了无线电话,移动通讯信号已经覆盖整个村委会。
5、住房。5个村民小组多数住房简陋,为土房或土堆房,县人畜不分离,属于改造范围。
6、卫生路。xx民小组20xx年铺设卫生路2公里,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足还没有覆盖完成整个村子,格保村民小组利用一事一议项目基本铺设了卫生路,普朵村民小组已经整合各类资金计划20xx年完成卫生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梅东村民小组、迷丕村民小组(迷丕、哈塔东)还没有铺设卫生路。
7、公厕。5个村民小组都建设有农村公厕,但数量不够、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农民入厕需要。
二、公益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xx委会有1所寄宿制小学和2所初小,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受教育的需要。
2、卫生。该村委会有1个卫生室,1名乡村医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问题。
3、文化活动。目前,xx委会5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还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及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农民学科技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一直以来都较低。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全境为山区,沟壑纵横,山峰林立,境内最高海拔1800米,最低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8.4℃,最高气温26℃,最低气温2℃,年降雨量1620毫米。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草果、核桃,但由于山高坡陡,经济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低,生产生活中科技含量低等原因导致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多数农民处于贫困线。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25.00元,比国务院确定的贫困线1196元低471元,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进村公路处于情通雨堵的局面,运输成本高,阻碍了该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住房条件差,人畜没有分离,村容村貌没得到改善。
(二)学科技难。整个村委会没有一个图书室、科技室、文化活动室,学科学技术难,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无法利用科技提高生产生活质量。
(三)劳动者素质低。全村适龄儿童辍学率高,村民文化素质低,“等、靠、要”思想突出,没有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经济的思想。
五、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改善基础设施。州、县委、政府计划建设元绿二级路经过加梅,充分利用这机遇,改善进村公路,解决交通的问题;利用当前各种惠农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建设人饮工程到户、卫生路、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公厕、排水设施等工程,解决村容村貌差、学科技难、入厕难等问题。
(二)治穷先治愚,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是抓好基础教育,完善教学设施,加强老师队伍建设,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二是加强农村实用科技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三)培植支柱产业。xx委会虽然每个村都有一定的茶叶、草果、八角绿色产业,但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经济来源单一,且市场不稳定,为此,可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一批稳定可靠的支柱产业。如发展核桃产业、山地养鸡、商品猪养殖等产业。同时,可充分利用加梅民风民俗古朴,重大节日有“扎特特”(十月年)、“苦扎扎”(六月年)、“昂玛突”(祭神林),哈尼山寨、梯田、姑娘节别具一格的有利条件,开展山寨梯田民俗旅游,拓宽村民收入来源。
篇13: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全县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XX县统计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对全县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68户规下工业企业通过实地调研、听取讲解、座谈交流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按照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总体部署,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全县上下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落实“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工业发展进一步提速。
1.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跃升。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技改投入、严格产业准入、淘汰落后产能等举措,全县工业经济得到稳步提升。至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0家,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6.26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实现利润1400万元,同比增长27.2%。比去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2.重点项目建设稳步实施。XX县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围绕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争取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项目。通过围绕政策对外争取项目、围绕招商引进项目、围绕市场打造项目等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至20全县确定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17.32亿元。其中新建项目8项,总投资3.7亿元,年度投资2亿元,至目前,已完成工业投资10.5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0.6%。
3.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突出招商重点,发挥园区优势,立足产业特色,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把引进好项目、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至年,引进建设项目25项,其中已落地开工建设21项,已注册并做前期工作的4项。
4.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近年来,XX县生态工业园区坚持以构建载体、创设平台为重点,园区道路、供水、通信、供电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基础得到夯实,产业承载能力得到提高。2014年,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3亿元,开工建设道路19.25公里、标准化厂房12栋5.18万平方米、公租房1幢1.28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园1个,建设给水厂、污水处理厂、330kv开关站、加油站、天然气供应站各1座。沿核心区道路铺设电力、通讯管线25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增强,至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51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园区已逐渐成为全县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5.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全民创业工作,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新措施,促使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势头,整体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拉动作用。从被调查的样本企业看,企业总体运行良好,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止目前,全县规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4324.2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完成工业增加值11080.76万元,增长11.4%。
6、节能减排工作实效凸显。在经济总量和投资总额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县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加强新上项目和现有企业节能设施改造,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加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不断加强对已建成投产项目的日常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环境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止8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总量10.1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85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0.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了7.5%。
二、调研工业企业状况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调研情况的分析,XX县88户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19户,占企业总数的21.6%,季节性生产的企业34户,占企业总数的38.6%,常年生产的'企业35户,占企业总数的39.8%。其中2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企业2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0%,季节性停产企业11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常年生产的企业7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5%。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从1至8月产值数据来看,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重工业。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4522.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7669.5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0%;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43556.6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29569.7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8%,重工业完成产值13986.9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2%;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产值31824.2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9341.8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1%,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
这充分说明近年来XX县新型高科技低能耗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企业发展更趋完善。
2.规上工业中重工业受季节影响大。调研资料表明,上年2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6852.7万元,仅占规上工业产值的近20%,从6月份起,重工业的产值增长明显,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8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12482.4万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9%。从产值增速来看,上年2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2.4%,5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6.3%,6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下降1.1%,7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1.2%,8月份,重工业产值增速同比增长17.8%。
分析原因,XX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主要是两个化工厂和一些建材企业,就以2014年来看,两家化工厂产值不但没有突破性进展,而且持续走低,重工业主要依赖于季节性较强的建材企业,建材企业的产值又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因此上半年XX县重工业产值增速明显走低,下半年重工业产值增速回升幅度较大,重工业生产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
3.规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明显。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是工业增产的主力军。但从民乐近年实际情况来看,支柱企业新增产能和挖潜改造不足,支撑力度下降明显。2014年2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14407.3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7%,5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53118.9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2.2%,8月,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7074.6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大中型企业支撑力度不足,影响了规上工业产值的增长。
4.小微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增强,行业集聚明显。在调研的68户小微工业企业中,正常生产的企业有49户。在68户企业中抽取了24户企业做为样本填写了调查问卷,汇总后24户样本企业年产值可达5360万元,共有从业人员405人,96%的企业有计算机并能上网,能源消耗主要以电为主,总电耗19.2万千瓦时。与历年小微工业企业相比,企业规模逐步壮大,劳动生产效率逐年提高,24户小微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营业收入10.2万元,人均创造营业利润2.2万元。从结构看,小微工业企业主要依靠本地传统优势发展,建材需求带动了以水泥、砖瓦、石材等为代表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加工初露锋芒,农资产品、农产品加工得到了长足发展。
5.小微工业企业产品订单小幅增长,企业预期良好。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小微企业依据订单进行生产,其中有一家企业(XX县泌园公司)已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点,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企业订单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的有5户,占样本数的20.83%,订单同比持平的企业有8户,占样本企业的33.33%,订单同比增长20%以内的企业有9户,占样本企业的37.5%,订单同比增长20%以上的企业有2户,占样本企业的8.33%。汇总结果显示66.67%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加快,20.83%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持平,12.5%的企业预计年度企业产值同比减缓。有50%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乐观,33.33%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一般,16.67%的企业对所属行业景气判断悲观,这说明企业对未来生产经营状况预期较乐观,发展信心较充足。
6.小微工业企业运行制约因素多。一是用工困难。由于小微企业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方面相对于大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来说较差,“招不来、用不起、留不住”的用工难困局日益凸显。调查显示,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8家认为“招工难”是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沁园商贸、天新农工贸等极力要求政府给予技术人才支持。二是流动资金紧张。长期以来,资金少、融资难这一困扰小微企业做大做强的门槛始终未能得到有效地跨越。调查显示,82.3%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在有融资需求上24家企业中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三是货款拖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始终摆脱不了垫资加工的困境,不能及时回收应收货款,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调查中,所有的建材企业都谈到了企业应收帐款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四是成本攀升有压力。在对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当前面临最突出问题”时,24家被调查企业中有16家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快,14家企业认为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快,生产运营成本增加直接挤压利润空间。五是竞争能力有短板。小微工业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普遍存在着董事长、总经理、生产厂长、销售部长“四位一体”的现象,内部经营以“作坊式”、“夫妻店”模式为主,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导向,发展思路缺乏远见,企业员工以外来务工人员或附近的村民为主,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且流动性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兼职,从而在企业的产品质量及成本核算管理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查监督和内控制约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总体来讲,XX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处于蓄势聚能的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工业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中龙头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益,且企业税率贡献不足。20家规上企业中,年税收超过1千万的企业仅有2家。在全市国税系统公布的纳税百强企业中也只有6家。此外传统产业比例大,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以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多为农副产品初加工,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与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形态极不适应。
2.企业融资困难。调查中,大多数企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融资困难。县域工业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收缩,导致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比较困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与弱化了对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尤其是影响了对大客商、大资金、大项目、高新技术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人才资源缺乏。从调查情况看,在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5人,其中工程师9人,专业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人数的3.2%。同时,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引进、难留住、难作为,且多数企业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4.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困难较大。一是XX县工业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集中度偏低,布局分散,结构优势不明显,主要集中在化工、建材和小型轻工业,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消耗为主的特征明显,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和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利于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也不利于统一服务和“三废”的统一治理,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社会成本偏高。二是中小企业普遍实力不足,产业层次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集中于传统产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雷同,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成熟,产销环节联接不紧密,没有进行延伸配套精深加工的企业,精深加工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企业管理方式相对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战略意识模糊,发展目标,市场分析,产品定位,资源规划等方面不清晰,整体素质偏低,专业人才匮乏,基本上无力开展产品、工艺、设备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三、对策及建议
1.明确工业发展方向。依托227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坚持盘存量、扩增量,调结构、增活力、强化园区的工业总体发展思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培育材料工业、食品加工、化工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大麦、洋芋等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做出特色,推进产业集群,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扎实推进全民创业活动,打造点线面结合、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方位覆盖的网络发展格局。
2.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财源、抓后劲”的思想,超前谋划,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通过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投入、保增长,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工作。按照“前期储备一批,建设实施一批,规划论证一批和超前谋划一批”的思路,搞好项目研发和论证评估,寻找XX县产业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的结合点,精心筛选一批资源状况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及时充实完善项目库。二是完善项目建设责任机制。严格落实重大项目“五个一”责任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破解工业发展瓶颈。紧密结合实际,用足用活国家出台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不断创新机制,聚集发展实力,解决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大对工业发展资金的投入,进一步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健全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金融借贷担保中介组织,降低金融风险,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贴息、补助等形式,积极引导商业信贷资金、企业法人资金和民间资金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通过广辟“钱”途,全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的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通过与XX县职教中心合作,以其职业教育为依托,以企业为基地,采取聘请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轮训,积极帮助企业培训选聘人才,建立各类人才信息库。
4.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一是加大宣传推介。要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召开宣传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知名度。二是加强科技投入。在扩展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源头等方面,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使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并向技术创新的主体过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创造条件吸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以多种形式投入到企业创新中来,实施好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强化企业拉动。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提升传统产业层次,加快企业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较大规模和较强优势的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产重组。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整合后形成的龙头企业能充分发挥其资金、技术、管理的辐射作用。
5.优化工业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政府要主动为项目单位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按照有助于减轻项目负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审批的原则,改进、完善、支持工业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抓好已出台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积极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税务、工商、规划等部门,在财税、人才、融资、开发建设、就业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6.夯实园区平台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紧紧围绕打造千亿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平台建设。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收购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二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提高用地效率。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扩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三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篇14: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政协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政府、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变化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习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近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平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维权,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政府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平。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维权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政府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维权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采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在行署驻外办事处设立劳务联络处,切实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返乡创业者的优势,积极培育一些“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四是抓住我区当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返乡人员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五是充分发挥地县市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会作用,助推返乡创业。XX县“劳促会”成立了一个会长与创业业主的联系会,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的经验;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扶助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篇15:民营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党“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更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是极其乐观的,前景也会是一片光明。
二、民营企业的优点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本身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像贵宇企业,当客户需要某一产品时,他们会先送样。若产品客户不满意,他们还要重新试样,有时要重复多次,直到客户满意。所以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达标率很高,质量稳定。这有利于企业的声誉。同时,民营企业更因为适中的价格,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保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因为企业创建时大部分资金都是自有资金,造成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而且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大多靠银行贷款,且数额较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创办时的规模和创办后的发展。例如贵宇企业,创建时资金只有一万五千元,此后经历了几年时间才缓慢发展起来。而且大多企业需要短期的流动资金。在实践期间,恰逢快到公司发工资时间,但因为客户钱还没有打到公司帐上,造成资金短缺。为了不拖发工资,总经理只好借助贷款,但几次都无结果,最后还是托朋友帮忙才贷到。由此可见“贷款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管理问题。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李胜宇先生是贵宇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负责设于上海的公司。而在实践调查中我发现负责盐城分公司的就是他的亲弟弟李胜球先生,同时李胜球先生也是该企业的副总经理。再看公司中的员工,竟发现司机、秘书,还有几名员工,包括管理伙食的人员,都是家里的亲戚。这就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纽带维系。而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在血缘纽带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是亲戚,也不便说什么。这必将会引起厂里其它员工的不满。
3、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因为受资金及规模的制约,民营企业只能生产一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零件。例如贵宇企业大多生产各式弹簧,这些零件都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厂商,厂商再利用这些零件制成高科技产品,推销到海内外,从中获得的利润可能是贵宇企业的几十倍。因此,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4、员工总体素质水平不高。除了厂里的技术工程师外,一部分员工是技校毕业,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本科以上文凭为零。而且有些员工缺少责任心,有一次竟把客户要求的六个圈弹簧全部制成七个圈的,造成很大损失。
不仅员工,企业家素质也普遍较低。李胜宇和李胜球先生均高中毕业,都没有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受过专业培训。而素质水平的偏低也将导致他们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完面,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安全问题。大多民营企业员工都需要和机械打交道,这就使得企业存在一个安全隐患问题。像贵宇企业这种生产加工零件的,操作时都需要员工手拿原材料,一不小心,机器就会轧到手。前段时间盐城厂里就发生员工手受伤事件。企业花点医药费是小事,影响了员工以后的生活就是大事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问题。民营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大多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给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6、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中专业性人才太少,造成生产时错误颇多,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材料。而且员工普遍积极性不高,没有将企业利益与自身联系起来,有少数员工就像在打发日子,等发工资。
7、食宿问题。员工的宿舍大多都是租在厂房附近的民房,条件可想而知。一日三餐也是由家里的亲戚负责,午餐通常是二荤二素一汤,但菜的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有时竟会吃不饱。这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不利于企业发展。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在有抵押的情况下,贷款额能大一些。也可以扩宽企业的筹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创办时的规模,也可以促进企业创办后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能转变观念,大胆解放思想,多提供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力促民营企业发展。
2、企业要加强管理,最好是能由家族式管理逐渐转向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企业要有严谨的规章制度,一旦触犯,不论是谁,同等对待。企业特别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质量管理。同时,部分企业可以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并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
3、鼓励将民营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因为民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造成所创经济效益偏低。我们可以鼓励一些有资金基础的民营企业或单独或合作,将目光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他们可以让一些小企业提供生产配件,经他们制成高新产品后推向市场,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带动那些小企业的发展。
4、民营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在贵宇企业中,那些刚从技校毕业的或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完全可以由公司安排参加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例如财政、税务或机械操作等方面培训。一方面减少了他们在操作机器时的危险系数,一方面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知识基础。
企业领导人自身的培训也刻不容缓。因为企业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市场经济及现代管理方面,锻炼他们对市场走势的洞察力以及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
同时,领导人也可以率领员工到其它成功的民营企业进行交流考察。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点经验,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危机感,并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5、要把工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对于一些没太多经验的员工,除了加强培训外,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机器做起。保证员工在操作时精神状态正常,要让他们认识到发生意外时后果的严重性。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抢救,并给予一定的赔偿。最好每台机器前都贴上警示牌。时刻提醒员工要注意安全。
6、努力完善用人机制。企业要具有比较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能进能出。要根据企业需要招聘各种人才,甚至不惜重金招聘高级专业人才。要注意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好施行“多劳多得”政策,再根据每月收益情况给员工发奖金或给予其它奖励,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兴衰与他们个人利益紧密地连系在一起。
同时,在人才引进上要有创新。对于外地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可以从工资、住房及儿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帮助。
7、对于员工的食宿问题,我们应力求达到他们满意。因为一群闹情绪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贵宇企业目前就在积极改善员工的食宿条件。总经理听到了员工的反映后,很快地在厂房附近建了几间宿舍,在厂房里也安装了自动饮水机,同时也要求煮饭人员提高了饭菜质量。虽然这一改善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获益的还将是自己。
8、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祖国大地上,我们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都知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要坚决贯彻“以质取胜”战略,杜绝以次充好,欺骗客户或消费者的现象。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获得信誉,抢占市场。
9、企业家要有不怕挫折,勇于开拓的精神。当今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开始创业时都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怕挫折的精神,才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所以,拥有一颗不怕挫折,永不言弃的心对每一位企业家而言都格外重要。
而对于那些已拥有一定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则需要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要只局限于自己这一狭小的经营领域,可以对其它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或其它方式,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化自己制,甚至可以发展成一条龙服务,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求得更大的利润。
总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只要对此加以正确引导,不断完善管理和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相信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篇16:非公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石嘴山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3月15日)
改革开发以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在走过了一段超常轨、跳跃式发展的辉煌时期之后,近年来又步入了低速平缓发展的徘徊期,与全区以及周边地区横向比较,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为此,根据市委专题调研安排,我委组织全市部分非公骨干企业对中宁县、乌海市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查找了差距,分析了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市、县(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方针政策,抓住机遇,因势利导,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突破口和增长点来抓,从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扶优扶强、完善服务、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相继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等一系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石嘴山市减轻企业负担、治理乱收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规定》,降低收费项目4项,取消收费项目10项,停执行收费项目5项;规划建设了平罗县太沙、崇岗、惠农县红果子、大武口区110国道及市温州园等非公有制经济园区;适时成立了石嘴山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累计为46户“三有一快”(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社会有信誉、贷款回笼快)的私营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121 万元,有的县区还建立了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非公有制经济法律之家和以项目全程代理服务为中心的政务机制;及时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择优确定了21户重点帮扶企业,累计争取自治区专项扶持资金224万元,对部分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3户私营企业列入收费登记制度试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全方位、多层次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努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微观市场主体,在调整本市经济结构、活跃城乡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止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24582户,增长1.8%;私营企业达到1487户,增长10.9%;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达到85434人,增长12.6%,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23.2%;完成总产值250831万元,增长24.7%,其中完成工业产值193774万元,增长17.2%,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7%;实现销售总额(营业收入)344433万元,增长10.7%,;上缴税金13719万元,增长7.3%.纵观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项目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成功的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全市环境创新大讨论的开展,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发展的第一要务,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达到高度统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顺应形势,积极采取以策招商、以商招商、以企招企等多种方式,加快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20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为132个,同比增加43个,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4606万元,其中大荣公司3万吨碳酸锶联产10000吨硫脲、投资1500万元的国泰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宁夏西域龙公司10000吨碳酸锶联产5000吨硫脲、宁夏朋特化工公司2.5万吨电石、惠农县福民蔬菜脱水公司食品真空冷冻生产线技术改造等105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预计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产值95212万元,新增利税11665万元,必将成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重要后续力量。
二是结构调整趋势日益显现。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在项目投资上较盲目,结构明显不合理,私营企业主深深感到结构不合理的弊端,开始注意调整优化结构。金丰牌硫酸钾复合肥被评为世界名牌专用肥,宁平炭素厂自行研制的3250碳块生产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的空白,瑞宝钴业公司的钴盐填补了宁夏的空白,裕农公司双脲氰被定为全区重点科技项目,中外合资建设的隆韩锌业公司锌锭冶炼引进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成果;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壮大,达到37家,4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万元的经营大户达到33户,其中500――1000万元16户,1000――5000万元12户,5000――10000万元4户,亿元以上1户,惠农县脱水蔬菜协会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全区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私营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无论是老企业和新投资项目,尤其是新上工业项目,积极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坚持“三同时”制度,本着高起点、无污染、无公害的方向进行规划设计,努力实现“三化”,即环境美化、厂区绿化、生产工艺无污染化;社区服务、物业管理、中介服务、电信、通讯、旅游开发、医院、学校、幼儿园、老年福利业等新兴社会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 三是发展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市、县区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速区域经济工作的首要突破口,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对外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规划了非公有制经济园区,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立了贷款担保中心、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了一批行业协会、清理了一批审批项目、降低和取消了一批收费项目,实施企业挂牌保护制、项目代理制、执法机构反考核制,大力整顿和规范特种行业经营市场秩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更加良性的发展轨道。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先后几次调查了非公有制经济收费情况,制定了《关于制止“三乱”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和《石嘴山市减轻企业的负担、治理乱收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规定》,对四家企业实行了减负挂牌保护,治乱减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平罗县从抓服务环境入手,制定了一套特点鲜明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大提高了党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优化了服务环境。惠农县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大武口区每年召开一次非公有制经济总结表彰会,先后拿出2.5万元,按照制定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2名引资功臣予以了奖励。
四是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步伐加快。 一些有规模、有效益、发展快的非公有制企业顺应形势,积极以收购兼并、控股、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重组,同时安置大量的失业职工。目前全市由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为120家左右,累计安置从业人员75881人,非公有制企业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重要依托和吸纳安置城乡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与中宁县、乌海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差距
纵向看,近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有发展、有进步,可以充分肯定。但是通过调研横向比较,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与中宁县相比,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在发展速度效益上的差距。 年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为9.6亿元,增长33.1%,比我市高15.9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5亿元,增长36.6%,比我市高20个百分点;产值利税率为18.2%,比我市高0.6百分点。
二是优强企业上的差距。2002 年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中,资产过亿元的企业为4家,比我市多1家;收入过亿元的为4家,比我市多3家;其中秦毅集团资产达到6.23亿元,比我市最大的非公企业―大荣公司高2.51亿元;产值达到4亿元,是大荣公司2倍多;秦毅集团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61位,而我市为空白。
三是主导产业上的差距。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宁县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形成了以枸杞制品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以电解铝为龙头的冶金、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以碳化硅为龙头的煤炭加工工业体系,在全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之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主导产业基本处于发育阶段。
四是项目建设上的差距。近年来中宁县以大气魄、大规划、大投入为特征的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大发展的动力充分显现。秦毅集团中宁铝厂一期工程投资3.7亿元产能2.6万吨电解铝项目全面投产,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0亿元年产20万吨电解铝项目又开始实施,全面建成投产,届时,秦毅集团中宁铝厂的工业产值可达30亿元,加之已形成的6000吨金属镁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的1.2万吨金属镁项目,其发展规模有望在3――5年内赶上并超过九0五集团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宁夏宏威水泥公司投资8500万元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项目于2002年9月建成投产,其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区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赢海集团投资8000万元年产3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其水泥产能上升到90万吨。宁夏香山酒业集团中宁枸杞制品公司先后投资5500万元,技改了2条5000吨枸杞保健酒生产线,跃升为宁夏枸杞产业的龙头企业。
反观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近几年所上项目,大都是一些低水平、高污染、投资小的重复建设项目。例如:全市共有蔬菜脱水厂103家,除一些老企业技改扩建外,每年新建蔬菜脱水厂在10家左右,既形成了原料的紧张状况,又造成销售市场的无序竞争,以致损害该行业的整体利益。一些小炭素、小洗煤企业全市已有200家左右,但仍是一些业主竞相投资的热点,如平罗县太沙小区、崇岗工业小区,近年来所上项目大都是小铁合金、小炭素制品和小洗煤行业。2002年非公有制企业所上项目,投资最大的仅万元左右。
五是发展格局上的差距。中宁县迅速发展起来的几家大民营企业,基本上由工业、建筑业为主业起步并壮大,在稳固主业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服务业渗透,使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战略和资产重组,大大增强了经济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思想保守,视野狭小,市场意识和竟争意识不强,管理不够规范和科学,粗放经营,决策武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六是发展氛围上的差距。中宁县的众多民营企业家们,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洗礼,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光更加远大,以永不满足、不甘落后的气魄和胆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纷纷谋划新的更大的发展大计,大发展、快发展的氛围非常浓厚。而我市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目光短浅,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安于现状,不谋求更新、更大、更快的发展。
我市作为一个地级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地域、县域经济方面存在如此大、如此多的差距,令人反思,催人奋进。中宁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同样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发展。
(二)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未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个别部门和县区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雷声大,雨点小,合力不强,支持力度小,措施办法不多,言行不一,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投入和精力不够,工作缺乏主动性、超前性、创新性,造成区域间发展速度、质量上的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
二是推动非公经济发展的部分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了政策、投资、服务、法制等方面的环境,发展环境虽有改观,但个别部门,尤其是经济执法部门,从部门利益出发,各自为政,条条管理,服务不到位,职能错位、越位、缺位,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没有真正用足、用活、用彻底,政策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市党发44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关于建立非公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一直没有落实,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明显落后于区内其他市县。如中宁县设立了扶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从起,县财政安排起步资金100万元,以后每年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中切块10%--20%的比例,大力非公企业。一些有收费权的部门擅自制定年度收费任务,收费无标准,或收费时就高不就低,造成“三乱”现象在个别地区有所反弹;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办事拖拉,效率不高,吃、拿、卡、要、耍及“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仍然存在,两头热、中间凉的“中梗阻”现象比较普遍。
三是发展资金匮乏。一方面,一些企业在没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情况下,就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扩规模,挤占流动资金,造成原产业和扩建项目流动资金双重紧张;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完全用在基本生产设施的投入上,而是首先用于办公设施等非生产经营的投入上,造成一些“半拉子”工程,使建设工期一拖再拖,不但不能按期竣工投产,达产达效,而且有可能会失去很好的市场机遇。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融资意识不强,造成融资不畅,贷款难,金融部门的扶持力度在弱化,大多数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采取“慎贷” 、“惜贷”政策,贷款金额越来越少。非公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四是非公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市相继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企业项目咨询中心、经济信息中心、投资办事大厅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机构少而分散,服务意识差,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服务方式单一,服务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特别是体制、政策、资金等还不到位,市场化运作不灵活,创业扶持缺乏力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加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由此造成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与毗邻地区间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在社会化融资服务体系方面比较薄弱。目前全市只有2家贷款担保中心,担保基金仅900万元,2002年为非公企业提供担保1896万元,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大多数担保贷款企业,还旧贷新,循环占用担保基金,使大部分新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后,取得担保贷款的机会相对较少。
五是治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亟待解决。大武口区的部分污染企业的去留问题,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搬迁办法,即如何搬、往哪搬、怎样搬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致使这些企业心有余悸,有些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产生了等待观望情绪。
三、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今后5年乃至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从两个“毫不动摇” 和劳动价值理论突破的新高度,充分利用全区、全市加快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以发展为主题,立足于现有基础和条件,以抢抓项目为主线,继续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和东西合作,狠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扶优扶强,培育大企业,调出优企业,集中好企业,创新老企业,催生新企业。经过五年奋斗力争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增长更加强劲、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提高、社会贡献更加突出的市场经济主体和石嘴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预期主要目标是:
到,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达34亿元,年均增长15%,其中工业产值达到32亿元,年均增长18%,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6%;
销售总额(营业收入)达到48亿元,年均增长12%;
非公有制经济内部三次产业比重由的2.3∶54.3∶43.4调整为20的2∶51∶47;
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 %;
非公有制经济纳税总额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2%,成为县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从业人员达到100000人,成为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待业人员的主渠道;
民营科技企业达到50家。力争有5个以上企业或产品通过国际、国家或行业质量体系认证。
民营企业集团由7个发展到12个,亿元(收入)企业达到5个。
四、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结构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调整要依托现有经济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潜在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传统产业装备和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条,开发适销对路的相关产品和下游产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压缩淘汰过剩的生产能力,积极研发生物化工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把改造传统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全面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竟争力。
1、以市、县区骨干企业为重点建立电石化工、煤炭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复合肥、高耗能为主导的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体系。
――电石化工业,继续稳步提高石灰氮、单氰胺、双氰胺、ADC发泡剂等产品的品质,积极开发中间产品和下游产品。
――煤炭加工业,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深加工工业,变煤炭优势为经济优势。综合利用优质太西煤发展碳素、煤质活性碳、增炭剂炭块等。
――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种养结构的调整,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重点发展清真肉乳制品、高档食用油、脱水菜、皮毛绒、复合饲料、枸杞制品等,加快开发玉米淀粉、糖沛力颗粒剂、蓖麻油、速溶红枣粉、色素菊等新产品。
――有机无机复合肥,利用现有世行秦巴项目专用肥、国家烟草基地专用肥、国家专用扶贫肥、国家赈灾储备肥的定单优势,扩改金丰集团5万吨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线,提高现有生产能力,将石嘴山市逐步发展成为国家各类专用肥基地之一。
――高耗能工业,进一步加大铁合金、碳化硅、电煅煤等下游产品的开发,发展多元素铁合金、碳化硅超细微粉等。
2、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提高稀土三基色荧光粉、高分子吸水增产剂、铝塑复合材料、锌锭等新材料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3、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发展环保产业,综合利用煤矸石研究开发特种氧化铝;加快乳胶系列制品、胶体蓄电池、防腐设备、高强度石膏粉等产品的开发力度;压缩或关闭“五小”企业和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业。
4、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重点的改造传统落后产业。广泛应用低频冶炼、计算机控制等节能降耗新技术;改造高耗能产业;采用真空冷冻蔬菜新技术和不锈钢全封闭热烘箱新设备改造传统的脱水工艺和传统的烘道设备;引进新配方开发双胃反刍动物饲料新品种;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即种衣剂);自行研制ADC超细发泡剂、低温发泡剂技术;加强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含量,民营科技企业由的37 家达到年的50家。引导有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技术攻关小组;鼓励丰本等企业继续加强同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结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十五”末继大荣、日盛后力争有5个以上企业或产品通过国际、国家或行业质量体系认证。
5、建立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以兼并、联合、重组等多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多元化改组,打破区域、行业、所有制界限,强并弱,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形成一批“小巨人”;在壮大提高大荣、金丰、日盛等七个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坚持落实政策同优化环境有机结合,帮扶21家重点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在同等条件下实行以下优先:对符合本市产业政策的扩、改项目优先审批立项,优先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优先申报争取国家、自治区、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建立的各项专项基金(包括专项补贴),优先按照贷款担保程序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在热点项目招投标、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供电、建设用地、发行企业债券、推荐上市、分配进出口配额、挂牌保护等方面优先考虑,优先帮助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到“十五”末力争使非公有制企业集团由7个发展到12个,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其中500――1000万元30户,1000――5000万元20户,5000――10000万元10户,亿元以上5户; 加快构建“中国氰胺集团”,争取大荣公司上市。形成一批带动作用大、品牌效应好、示范性强的非公企业优势群体。 (二)、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加快三湖水上公园、陶乐县红墩子、庙庙湖、兵沟驿站等民营为主的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把红墩子地区发展成为宁夏黄河水上乐园、垂钓中心等具有蒙、汉特色的民俗文化娱乐城;加快开发建设大武口北武当庙综合旅游景点,力争“十五”末初具规模;加快建设大武口星级宾馆,提高宾馆服务业档次;积极开发红果子滴水岩、古长城、石嘴山黄河滩地等潜在旅游资源;围绕市县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馆),建立以民营为主的健身健美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康复中心等;新建温州园寄宿学校、早期智慧开发学校、昊跃计算机信息网站、康馨老年公寓。以昊跃、大恒电脑公司为重点,加强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和电脑应用软件的开发。用宽松的政策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投资电信、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典当行、私立学校、工程设计公司、市政公司等新兴产业。
(三)、加强园区规划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继续加强全市现有6个非公有制经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率。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和大武口区园林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加快规划建设大武口工业园区,积极协调为石炭井、大武口私营工业企业重新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四)、围绕国家、自治区和和我市产业政策狠抓重点项目的落实工作,培育新的增长源。一是全力抓好2002年已实施的75项工业项目的投产达效工作;二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私营企业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和横向联合,促进东西合作。狠抓项目的落实工作,在全市营造围绕结构找项目、研究政策争项目、因企制宜上项目、瞄准市场跑项目的良好氛围。积极协调,主动服务,确保20大荣公司1000万条塑料编制袋、2万吨轻质碳酸钙、1000TL-固化剂、日盛公司ADC低温超细发泡剂、三富乳业公司日处理25吨无菌鲜奶、宁夏发展工贸公司柱浮选精洗煤、丰本公司长余辉荧光粉、通过达到公司40万吨精洗煤技改等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快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从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努力营造上下团结一心、部门鼎力相助、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各经济综合协调部门都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立足市情,从“两个毫不动摇”和劳动价值理论突破的新高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再认识。破除有碍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的思想困扰,树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观念;破除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倾向,树立多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平等竟争,共同发展的新观念;树立非公有制经济是先进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观念,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法律地位,政治上给位子,发展上指路子,政策上给扶持,法律上给保护;增强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性和历史责任感,加强领导,强化服务,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二)、实行财政扶持措施。建立市、县、区非公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贴息补助基金,用于非公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贷款贴息和项目前期费用,对于在科技进步、争创名牌产品和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非公企业,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
(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我市《鼓励和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产品指导目录》,扶优限劣,重点扶持科技、吸收劳动力就业、出口创汇和社区服务型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产品。
(四)、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服务环境,为企业减负松绑。积极推行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加大对市政发[2002]54号文件关于减轻非公有制企业负担政策规定的执行力度,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外部
(五)、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一是把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问题和培育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结合起来,表彰重合同、守信用的非公企业,树立信用典型,大力宣传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和经验,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这样的企业给予支持。二是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继续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建立市以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上,完善担保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提高承保能力。大胆尝试,激活民间资本,成立民营担保公司。三是与人行及各商业银行共同研究制定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
(六)、推进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本市发展需要,借事业单位改革之机,大力整合其职能,重点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政务代理、机构联络、应用培训、专业培训等众多服务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作为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机构,直接接受市政府委托,履行对全市其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协调组合、行业管理和直接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等三大功能。其基本职能是:接受市政府委托,对全市中小企业 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市政府授权,对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进行行业管理,执行市政府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沟通服务机构与市政府的联系,反映情况,提供信息,促进服务机构良好运作和成长;组织服务机构间的交流与协作,指导和促进其开展业务活动,提高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多种服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通过以上职能,主要为全市各类中小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辅导、信用担保、执业培训、政务代理、商务中介、会展组织等多项服务。
(七)、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地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加强领导,在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将各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体系 ;二是对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项目实行定项目、定领导、定投资、定工期 、定进度的项目建设“五定”责任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级财政按照不低于非公有制经济地方税收入库额的 5%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从年起,首先安排100万元,以后年度逐年递增,用于非公有制企业创业扶持,全市重点骨干企业扶持,重大高新技术项目、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名牌创新扶持;表彰奖励发展快、贡献大、前景广的龙头企业、区域经济发展领先的县区政府以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颇受广大企业好评的有关部门;四是积极推行经济服务环境巡查制和百家企业评政府活动,对评价较差,得分较低,影响极坏的部门和领导,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属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议其上级部门进行必要的处罚。
附表:1、20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大户统计表
2、2002年度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大户与中宁县对比表
篇17:某县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发展计划局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1亿元,比的133353万元增长50.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比19的76091万元增长18.3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4.4亿元,比1998年的7万元增长110.8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比1998年的35579万元增长85.5%;三次产业比重由1998年的57:16:27调整为45:22:33。 [本网网文章- 本网网 帮您找文章]
财政总收入达到1.18亿元,比1998年的7336万元增长60.85%,年均增长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796元,比1998年的4029元同比增长43.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950元,,比1998年的2248元同比增长31.23%;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今年我县以今节水抗旱为农业工作重点,落实了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用水管理“三项措施”,确保了农业减水不减收。一是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133.21万亩,比上年增加1.99万亩,增长1.5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4.49万亩,同比减少2.74万亩,下降4.08%。小麦单套种39.64万亩,同比减少6.95万亩,产量达22800万斤,。下降14.92%;玉米单套种24.1万亩,同比增加4.89万亩,产量达24100万斤,下降25.46%;油料36.24万亩,同比减少1.77万亩,产量达108240万斤,下降4.66%;甜菜2.76万亩,同比减少2.3万亩,产量达828760万斤,下降45.2%;蔬菜瓜类3.47万亩,同比减少1.99万亩,产量达15235万斤,下降36.4%;籽瓜8.65万亩,同比增长2.21万亩,产量达17300万斤,增长34.3%;牧草种植11.85万亩,同比增长8.68万亩,产量达711085万斤,增长3.7倍;其它作物5.75万亩,同比减少8.04万亩,下降58.3%。
粮经饲比例由去年的36:58:6调整为今年的30:58:12 ;同时,畜牧养殖业表现出强劲增势。新引进基础母羊17.2 万只,奶牛3100头,优质种畜1500只。
――工业经济取得了新的进展。
经济环境进一步宽松,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和企业发展信心的加大,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26%的增幅,来之不易。玻璃、造纸、油脂、酿酒、制药等企业全面启动,实力不断增强,2002年技改投入完成6000余万元。与呱呱叫集团联姻,植物油厂的重组取得成功,同时争取到葵花保健色拉油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油脂业的发展必将显现强有力的后劲;同泰玻璃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盟河套酒业集团,为企业进入良性发展、逐步跻身于自治区大型玻璃企业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九郡药业顺利通过国家组织的GMP认证,为彻底改变我县传统落后的中成药生产加工现状,进入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化中药生产行列铺平了道路。富方泰酒业、环保餐具厂等一批新企业的开工投产,不仅增加了工业总量,而且为下岗职工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化肥厂转制工作顺利完成,并且为下一步嫁接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中达、种子公司、医药公司等最后几家国有企业转制已经起步,其它已转制企业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鸿鼎农贸市场一期工程如期建成,富顺源、京原等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额大幅度增长。
20,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河套葵花节”,展示了五原形象,扩大了我们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有力的促进了打造全国葵花大县、推进葵花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呈现新的面貌。
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和电力通讯建设进一步加强,黄河险工治理、人畜饮水和节水灌溉工程进展顺利,农业综合开发质量不断提高。市政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公共设施、房地产开发和集镇建设全面展开,城乡面貌得到改观。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县乡机构改革工作圆满完成,机构、编制、人员调整全部到位。全面推行了干部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全社会重视和关心下岗职工生活的氛围浓厚,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生、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下一步发展建议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为我们新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三化”互动,着力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构筑经济新格局,实现发展新跨越。
-----围绕增收调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首先要强化基地建设。要就县内主要龙头企业先建设好产业基地,然后围绕县域经济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我县发展特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标准的国内外大型企业,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副产品就地增值,为农牧民群众获取最大程度的收益。
要以现有的真心食品公司、潘胖、玉林和其他国内知名食用葵花品牌,扩张优质花葵基地建设,按照绿色、有机标准提升质量;围绕金鹿葵花保健色拉油这个品牌的扩产增效,全力扩张优质油葵种植面积,形成葵花产业链条。
围绕九郡药业、国际富联两个龙头企业,全力扩张以枸杞为主的药材基地建设规模。要搞好前期可行性研究,走出去、请进来,谋求和药材专业研究机构、医药高等学校联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形成药材产业链条。
围绕国际富联年加工出口60万只肉羊项目,大力发展畜牧业,走种养结合、为养而种、为卖而养、加速出栏的效益农牧业之路。要突出抓好优质肉羊、肉牛、良种猪的引进,充分发挥四方兴隆、绅禾养殖场等繁育基地的作用,把自繁自育和良种引进有机结合,大力扩张养殖规模,尽快形成良种繁育体系,力求把我县建成肉羊生产大县,形成肉制品产业链条。
围绕包头华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周边制糖龙头企业,搞好8万亩优质甜菜基地的规模扩张,要特别注重品种质量的提高,优良品种的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形成甜菜产业链条。
抓住与伊利、蒙牛等品牌集团合作的机遇,加快奶牛业发展步伐,大力引进优质良种奶牛,合理布局建设奶站,推进奶牛产业化进程,尽快形成奶牛产业链条。
同时,要着力提高农民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要通过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帮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协会,充分发挥其联结农户和市场的纽带作用,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要加大“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力度,把农民专业协会真正办成“ 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将对农牧民的信息科技服务列为工作重点。
---以工业化为主线,以产业化为切入点,以城镇化为载体,稳步推进三化互动进程。按照县域经济发展中工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培植三强、建设三区、壮大五业”是我们现实的选择,要积极培植金鹿、同泰、化工等三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强势企业;建设鸿鼎、八里桥、天吉泰三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贸小区;加大对食用瓜籽加工、制糖、中药材、面粉加工、造纸五类重点企业的技改投入和扶持力度,并争取引进1-2家投资额超亿元,销售收入在3-5亿元以上,利税在3-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一是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切实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全力实现内蒙古呱呱叫金鹿葵花油有限公司五原油厂、同泰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宏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3户重点企业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目标。
二是紧紧围绕工业重点项目的引进,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全面催化鸿鼎农贸市场、八里桥工贸小区、天吉泰工业园区三个园区的启动和运行,将产业链条拉长,拓宽。
三是着力扶持帮助、积极做大做强食用瓜籽加工业、面粉、制糖、中药材、纸业等五类企业,扩大工业经济基础。
四是紧紧围绕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城镇化步伐,在城镇管理方面积累一些成功经验,在完善城镇功能化方面有所突破,切实抓好良好县域经济发展软、硬环境的营造。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要研究新上市企业和国内外加工企业的信息资料,积极营造政策环境,为我县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调整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加强国道经济带建设,重新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要继续搞好“三区两带”的规划与建设。“三区两带”是我县整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继续抓好规划的修订完善基础上,全面抓好组织实施。
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镇要依托各自的优势,发展高科技、农畜产品加工和高载能项目,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要突出抓好国道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窗口和纽带。110国道是我国北方交通要道,对沿线经济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沿110国道两侧建立经济带,既是对农业的深层次综合开发,又是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启动和发展,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决策。因此,通过开发建设国道经济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县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道横穿我县境内80公里这一优势,开发建设110国道百里经济长廊,集中发展高效种养业、精深加工业及商贸流通业,让国道沿线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带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要全面启动国道经济带建设,着力抓好国道沿线通道工程、高效示范园区、集镇、工贸园区、养殖示范区等的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各地资金、技术、人才,共同开发建设国道经济带。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要继续按照一事一议的要求,同时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千方百计争项目、争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大力加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及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奠定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黄河险工治理工程建设。多渠道筹集改水资金,加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走集中连片、大面积供水的路子。
加大城镇建设力度。把城镇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突出产业兴镇,繁荣小城镇经济。2003年要大力改变隆兴昌镇的软硬环境状况。重点启动工业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把套海镇、塔尔湖镇逐步发展成为中心集镇,其它乡镇所在地建成小集镇。村社继续推进“五改两化”工作,加强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电话,加快乡村小油路的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篇18: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科学建言我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按照市政协常委会安排,4月中旬,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曾广中副主席带领下,围绕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课题,深入XX区、XX市的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咸阳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市工业经过多年建设,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和壮大了一批新兴产业,全市整个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得以聚合爆发。,工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首次达到了50.3%。,咸阳成为继西安、榆林之后的第3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地市。此后4年,工业经济总量更是增长近3倍。目前,我市已经形成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建材、航空、战略新兴九大支柱产业。,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咸阳工业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633亿元、增加值完成835亿元,分别增长16.7%和18.7%。,我市工业经济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987.3亿元、增加值912.8亿元,分别增长15.7%和14.5%。
但是,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速度上看,咸阳工业经济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全市主要包括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方面发展总量不大,劲头不足。加之能源产业价格下降,对我市仍以能源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0.67亿元,同比增长5.4%,较1-2月回落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7.17亿元,增长 10.3%,较1-2月回落2.2个百分点。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层次偏低。仍以传统产业、加工型企业居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产业链较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导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较弱。如我市的电子、纺织服装行业都是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产品的附加值普遍较低。而占我市规模工业份额48%的能源化工产业,主要依托彬长旬的地理优势,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融资能力不强。我市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进行间接融资,融资成本高,受金融政策影响较大,而不善于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融资渠道不畅、担保体系不健全,资金成为困扰企业转型的一大难题。目前,咸阳在国内的上市公司只有3户,分别是兴化股份、st偏转和彩虹股份,低于西安的19户、宝鸡5户,与东部地市相比差距更大。
(三)市场意识不强。很多企业对客户服务不到位,难以同客户长期合作,其实质是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薄弱,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能力不足,往往失去难得的市场机会。有些企业不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导致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和疲于应付,造成产品滞销、库存增加,销售陷入被动。
(四)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长期以来,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的自给率较低,导致新产品开发滞后。与全国东部地区相比,我市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特优产品数量少,竞争能力偏弱;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传统产业资源开发型企业偏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科技性人才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短缺,使企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五)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在项目许可、配套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审批时间过长、服务效率偏低等现象。同时,因国家土地紧缩和环境治理标准提高,企业落地难度加大,我市局部存在土地、水、电、气、排污等要素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影响项目落地建设及企业产能有效释放。许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行业由于招工难致使企业开工率不足。
二、咸阳工业跨越发展的机遇和重点
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和我国经济深度调整的新常态,我市工业经济要谋大发展,就须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追求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摒弃简单扩能增量,追求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紧紧抓住国家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这一战略机遇期,着力在发展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创新上增实效,加快实现扩总量与提质量的“新平衡”。即:以“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为契机,立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区域节点城市的目标,抓住政策聚集、要素聚集、影响力和关注度聚集的机遇,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大力实施“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以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实现我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千亿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即:重点发展能化产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纺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光伏、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到,实现能化产业2千亿;装备制造和食品产业2个千亿;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5个 300亿。)
(一)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引领优势产业集聚式发展
1.能源化工。依托我市丰富的煤炭、石油资源,以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炼油一体化为重点,培育壮大中石油长庆分公司、兴化集团等优势企业集团,实现能化工业大发展。引导彬长旬能源基地重点发展煤炭、煤化工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礼泉精细化工园和兴平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形成上下游产品关联,产业链条基本完备的陕西第二大能源化工基地。到20,能源化工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年均增长10%。
2.装备制造。依托兴平装备制造基地和咸阳汽车制造产业园,加快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船舶、能源设备、建筑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具有成长性的军工配件及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业,培育有较大市场空间的电子设备制造业及农业机械制造业四大产业。大力发展陕西柴油机重工公司、航空电气公司、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到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50亿元,年均增长12.5%。
篇19: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土们岭镇位于九台市东南25公里,长、吉经济带中段,长吉公路、铁路横贯全镇。幅员面积214.36平方公里,镇辖16个行政村,114个生产小组,总人口2.85万人,有耕地5976公顷,林地989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其中镇区为88.5%),是一个交通便利,风景奇秀的山区乡镇。镇、村、社三级干部220人,有致富项目的占20%,项目类别主要是养殖业(猪、牛、兔)、种植业(粘玉米、中草药)、运输业。
二、交通情况
1、公路、铁路:长春至图们的铁关于路,长春至吉林公路(北线)横贯全镇(45—62公里之间),本镇距长春市45公里,距吉林市55公里,距九台市25公里。
2、客运情况:九台至土们岭客班车每日28次(单程),日均客流量450人左右,长春至吉林、九台至吉林及其它经过客班车日均60班次,承载客流量约为70人次,每月逢五逢十为土们岭商贸大集,逢集市时客流量较平日稍有增加。
3、物流情况:由于本镇地处长、吉两市中间,逢集时,很少有长吉两市人员、车辆来赶集。
三、种植情况
1、粮食产量:全镇在册耕地5976公顷,全部是旱田,年均粮食产量57,700吨。
2、绿色产品:土们岭地区山脉连绵,属于长白山余脉,因此,特色山珍丰富,如:山野菜系列、松仁、榛子、核桃、蘑菇等,分布春、夏、秋三个盛季。当地经营山珍加工、销售的业户百余户,规模较大的有利达食品加工厂,恒利农产品加工厂、金穗山庄山珍加工厂等,年生产销售200吨以上。
四、养殖情况
1、禽类存栏:全镇禽类存栏总数达17万只,年销售禽类45万只,主要销往德大、金锣集团和吉林市。
2、生猪存栏:全镇禽类存栏8600头,其中规模饲养户2800头,产品主要销往金锣集团、德大集团、天景集团。
五、经纪人情况
1、本地人数:35人,外地人数8人,其中吉林市2人。
2、从事项目:粘玉米、山野菜。
六、劳务输出情况。
1、本地劳务输出情况:
年均输出780人,XX年底,输出总量达3768人。XX年1—6月中旬,新输出124人。
2、在吉林市劳务情况
(1)建筑工人:40人(2)家政7人(3)服务业14人(4)工商业3人。计64人。
七、财政总量
1、本级财政收入(年内)670万元。
2、人均收入4160元(因电厂征地,收入增加幅度大)XX年3350元。
3、来自吉林市的收入约为9.2万元。
八、特色产业情况
1、产业园区情况:畜禽养殖小区6个,专业屯20个。
2、品牌情况:利达产品加工厂注册“碧子兰”牌山野菜系列产品,恒利农产品加工厂注册“土们岭”牌农村产品。
九、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发展思路:
1、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在全镇范围内建设粘玉米特色种植、中草药种植、猪、牛、兔养殖园区20个,完善专业村6个,专业屯20个,结构调整比例达到55%,社会总产值达到12亿元,财政全口径收入达到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XX万元,劳务输出总量达7000元。
2、发展思路:依托天景基地、金锣集团、华能九台电厂,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促进劳动力输出总量,促进人均收入大幅度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经济、物质基础。
十、依托吉林,发展区位优势的战略思考
(一)更多地建立劳务输出联系站,促进本区位劳动力输出。
(二)九台市各乡镇及各村领导干部,仍然存在本位主义思想,一贯把目光瞄向长春市,而忽视吉林市场,因此,产品销售受到局限。
篇20: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局党组《关于印发深入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多次深入南川区xx村,和贫困户结成穷亲,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睡农家床,从身体到心灵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和洗礼,对农村地区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农村及农民的生活和发展堪忧
1.交通条件差。xx村地处南川区的高山地区,交通十分不便,道路坡陡湾急,危险路段众多。村里的道路基本都是泥路机耕道,物资运输和出行十分困难。
2.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该村地质灾害点多,滑坡灾害风险很高。同时,该村也是一个缺水的地区,除了多雨季节时水井里有水外,日常用水大都靠屋顶水池蓄下的雨水,而屋顶水池多有青苔、浮萍和微生物,卫生状况很差,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3.劳动力缺乏。由于经济收入困难,村里各家的年轻劳动力都到外地打工挣钱,家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儿童,戏称“993861”部队,有的家庭干脆长期在外不归,甚至举家外迁。劳动力的缺乏、经济收入差,致使村里的一些建设项目(比如修路)投工投劳、集资等无法顺利实施,农村群众缺乏紧密的组织,基本处于松散和各自为阵的状况。
4.收入来源单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改革,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但没有解决致富的问题。农村普遍的情况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收入只靠养猪、种粮,没有像样的庭院经济,缺乏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粮食亩产底,病害、虫害也直接导致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
二、改革开放成果还没有惠及到广大的农村和农民
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人均GDP达到了3000美元,实现了初步小康的目标。但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加大,这不是我们执政党追求的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我们虽然也提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让改革开发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虽然每年都有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但我们的行动还很迟缓,我们的认识还不到位。重庆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在关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各级政府必须掉过头来,更多地关注农村的问题,制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资金、项目向农村倾斜。一个村的致富,可能就卡在了一条2公里的路,而它仅需30万元投入。
三、对农村脱贫致富的思考
农村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民也是十分淳朴的。他们的要求很朴实,帮助修一下村里的机耕道,解决人员和物资的出行;帮助打一口井,解决靠天吃水的'问题;教我们农业知识,发展我们的庭院经济。如何解决农村地区增收和致富的问题呢?
(一)培养优秀农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环视那些富裕的农村,统一的特点是,都有一个优秀的农村干部,有一个致富带头人。农村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低,眼界和思路窄,分散的生活方式已经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凝聚力。因此,培养农村地区优秀干部十分迫切和必要。可以进一步倡导大学生村官的模式,让优秀的人才在农村建功立业,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建立农民家庭的合作机制,组织农民开展一些规模化的养殖,进行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二)将道路建设作为农村地区基础建设的重点。“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已经成为农村地区致富的瓶颈。按照xx村的实际,建设1公里的乡村道路,需要投入15万元,整个村需要改造10公里的泥路,150万元的投入难道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吗?150万元可能带来的是整个村的脱贫致富。农村地区道路的建设,不仅能解决人员和农资运输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群众安全出行的问题,大大缩短农村和城市在时间和空间的距离。
(三)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下乡。在农村“三进三同”的日子里,谈到致富项目的时候,多数群众都反映困难,困难的不是钱,而是不懂科技知识。猪蓝耳病、鸡瘟、病虫害等,往往使得一些养殖户血本无归。对于困难地区的群众来讲,更是不敢涉足。因此,送科技下乡,教育和培训农村群众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十分重要。知识和技术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发展庭院经济是解决经济收入短缺的捷径。由于自然条件和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大规模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难以短期内实施。现在,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消费潜力很大,追求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蔬菜、土猪、土鸡、土蛋、农家腊肉等农村绿色产品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解决了交通问题的基础上,养鸡、养鸭、养猪、绿色蔬菜等项目投入少、风险低、见效快,各级政府和党组织畅通其销售渠道,农民群众收入可以尽快得到增长。
★ 电子商务调研报告
★ 福州市范文思
★ 协会年会邀请函
【经济发展的第三推动力-温州市行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整理20篇)】相关文章:
省领导活动讲话稿精选2022-06-03
签约发言稿2022-07-30
省领导重要活动讲话稿2023-02-12
舞蹈协会筹备工作报告2023-01-14
签约仪式发言稿2022-12-31
首届高中同学聚会筹备工作报告2023-06-14
赴外省学习考察报告的2023-01-03
汇通公司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24-02-22
创业培训市场调查范文2023-03-26
赴山东学习综合实践课考察报告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