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原文赏析(精选9篇)由网友“八月的傻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原文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原文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原文赏析
别舍弟宗一
唐代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注释
⑴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
⑵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⑶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⑷去国:离开国都长安。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
⑸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⑹桂岭:五岭之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瘴(zhàng):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
⑺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赏析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因而在这稍见亮色的描述中先笼罩了一层哀愁,十分巧妙地为尾联的表情达意伏下一笔。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古往今来,这“郢树烟”似的幻象使失意的迁客骚人趋之若鹜,常愿眠而不醒;但又让所有的失意者无一例外地大失所望。这“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愤慨的。这两句,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篇2: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
《别舍弟宗一》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篇3: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赏析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因而在这稍见亮色的描述中先笼罩了一层哀愁,十分巧妙地为尾联的表情达意伏下一笔。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古往今来,这“郢树烟”似的幻象使失意的迁客骚人趋之若鹜,常愿眠而不醒;但又让所有的失意者无一例外地大失所望。这“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愤慨的。这两句,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篇4:《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诗鉴赏:
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篇5: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注释
⑴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
⑵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⑶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⑷去国:离开国都长安。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
⑸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⑹桂岭:五岭之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瘴(zhàng):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
⑺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篇6: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律诗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
①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诗是年春作。”宗一:宗元从弟,事不详。
②零落句: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③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
④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
⑤投荒:抛弃于荒野。此喻被贬谪。
⑥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
⑦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赏析】
此伤别并自伤之作。唐汝询《唐诗解》曰:“此亦在柳而送其弟入楚也。流放之余,惊魂未定,复此分别,倍加黯然,不觉泪之双下也。我之被谪既远且久,今又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洞庭,瘴疬**,尔我难堪矣。弟之此行当在荆郢之间,我之梦魂常不离夫斯土耳。”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四曰:“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篇7: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翻译赏析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
①韩醇《诂训柳集》卷四十二:“‘万死投荒十二年’,自永贞元年(805)乙酉至元和十一年(816)丙申也。诗是年春作。”宗一:宗元从弟,事不详。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唐时从柳州到长安有4245里。
⑤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
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
⑥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
⑦荆、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翻译: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
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
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
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
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鉴赏:
《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诗。公元8(元和十一年)春,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篇诗情感人,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
元和十一年(816)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篇8:柳宗元诗《别舍弟宗一》原文鉴赏
《别舍弟宗一》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颔联叙写自己的政治遭遇,表现心中的不平和愤慨;颈联写景,用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的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尾联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对仗工整,写景抒情融合无间,深得后世诗评家称赏。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唐诗鉴赏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篇9:柳宗元诗《别舍弟宗一》原文鉴赏
元和十一年( 816 )暮春,柳宗元的.从弟柳宗一,自柳州赴江陵,柳宗元怀着沉厚的感情写了这道诗。
头二句写送别时的情景。
暮春时节,落花飘零,诗人送别从弟宗一来到柳江边。两情依依,相望垂泪不语。诗人凝望着一去不返的江水,不由悲从中来:长期的贬谪生活,心灵已千疮百孔,患难弟兄好不容易相聚,现在又要远别,使他更加黯然神伤。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但此时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这两句是总写,“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接着伤叹自己的贬谪身世:“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两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一身”,形象地说明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遭遇的历尽艰危。“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五、六两句分写别后各自在柳州和途中将会见到的景色。
“桂岭瘴来云似墨”,写诗人所居留的柳州,遍地崇山峻岭,林木浓密,气候湿热,经常有瘴雾浓云迷漫,黑压压地如同泼墨,气氛郁闷难爱。
“洞庭春尽水如天”,写宗一此去江陵,路经洞庭湖,在这暮春时节,更是碧波万顷,一望无际,水天相连一色,景象空阔迷茫。
这两句对偶,一写山,一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界,烘托出了无尽的离情别恨。
结尾两句,写今后的相思之情。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梦”,彼此梦中思念。“荆门郢树”,指柳宗一今后所居之地。这两句是说,别后两地相处,料想彼此相思成梦。我今后相念你,我的梦魂会经常到江陵一带与你相见,那荆门的山,郢都的树,正是我的梦魂凝望处。
这首诗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样,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亲人的惜别或挚友的怀念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语精切,富于感情色彩。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
★ 别舍弟宗古诗赏析
★ 宫辞原文及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原文赏析(精选9篇)】相关文章:
《江雪》2022-11-25
古诗江雪的解释2024-02-11
《江雪》古诗的意思2023-12-11
江雪 古诗2023-01-23
江雪古诗2022-11-21
古诗江雪的读后感2022-08-28
江雪的古诗介绍2022-08-13
《雪》古诗2022-08-02
雪古诗2023-01-05
高三语文教案:再别康桥2022-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