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

时间:2022-12-02 08:08: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精选18篇)由网友“我不知道”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

篇1:红楼梦第五回

红楼梦第五回

第五回的难点是“意淫”。意淫是什么?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让我们看看这回的主要内容吧!

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篇2:红楼梦第五回诗词歌赋

红楼梦第五回诗词歌赋

一、说明

宝玉在太虚幻境的内殿看到许多匾额对联,其中写有“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哭司”、“春感司”、“秋悲司”。仙姑告诉他说:“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然后,一道至“薄命司”,匾额两边写着这副对联。这里先虚陪的六个司,从司名看其实也是小说所写的“薄命”种种。这样安排,为表示书中女子的不幸命运,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是相当普遍的。司,官署,是办理某一部门工作的机构。

二、注释

1.春恨秋悲——与前“闲愁”“古今情”、“风月债”义相似,如小 说中林黛玉在春花零落、秋窗风雨之际触景生情,引起身世遭遇的悲愁。

2.花容月貌——喻女子容貌美丽。妍,美。

三、鉴赏

两副对联的内容正合太虚幻境这一虚构情节的需要,孤立地从表面上看,都是所谓“戒妄动风月之情”,与小说深刻地揭露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腐朽的主要倾向仿佛是矛盾抵触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曹雪芹对全书原来的`构思,就会发现这些对联也与本回中诸判词、曲子一样具有隐示人物未来命运的意思,并非泛泛地劝人净心寡欲以求能超度“孽海”。

隐示的对象主要是小说的中心情节——宝、黛悲剧。从现在所见后40回续书情节来看,黛玉是死于被贾母等所弃,宝玉娶宝钗。这当然谈不上什么“春恨秋悲皆自惹”。可是,作者原来的构思并非如此。许多线索都可以证明,在曹雪芹的笔下,黛玉原是为宝玉的获罪受苦而忧愤悲痛致死的。所谓酬风月之债,主要也指眼泪还债,而“眼泪 还债”的正确含义,应是说黛玉流尽了最后的泪水,以报答知己相知相爱的恩惠,而不是如续书所写的怨恨知己的薄幸。所以,见过全部原稿的脂评批者说:“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而得人,又何怨?’悲夫!”(戚序本第三回总评)这里所引《论语》中“求仁”等等的话,就是“自惹”二字的注解。黛玉后来行酒令时,抽得花名签的诗句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也含有同样的隐义。

但无论是“皆自惹”也好,“当自嗟”也好,或者如警幻歌中所唱的“觅闲愁”也好,都不过是怀着悲观情绪的作者的无可奈何的话,他并不真正想把悲剧的造成归咎于不幸者自身。这从小说任何一个情节的具体描写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篇3: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讲的是黛玉入贾府后,与贾宝玉一起于贾母处抚养。一日,宝玉与黛玉斗气而出,入侄妇贾蓉之妻秦氏内室中歇息,于梦中游太虚幻境并获阅《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等判词,听《红楼梦》曲。梦中,警幻仙子授贾宝玉云雨之事,并许其妹可卿于贾宝玉,于是贾宝玉于梦中初试云雨。梦中次日,宝玉与可卿同游至“迷津”被夜叉海鬼拖拉,受惊,唤可卿呼救,室外宝玉大丫鬟袭人等忙入内安慰,秦氏十分诧异,因其乳名正是“可卿”。

第五回是全本书最重要的一回之一。在这一回中讲述了金陵十二钗,主要人物的命运。有十二金钗的判词和画,但这画并非是人物画像而是水墨风景画。

篇4: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是一个交织着仙界、人间、梦境,倒错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充是一个交织着仙界、人间、梦境,倒错着过去、现在、未来的充满魔幻色彩的开篇。

你看第一回,竟是从女娲补天说起,借所谓“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一僧一道”,介绍了石头和《石头记》的来历,然后是“空空道人”与“石兄”讨论了一番文艺理论,实际上是曹雪芹对自己的作品做了一番介绍和评价,表现出他对小说创作的卓越见解和高度自信,这在古今名着中好像是绝无仅有的事。下面则讲了一个关于“甄士隐”(“真事隐”)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以甄家的一段“小荣枯”来预示贾家的“大盛衰”。

第二回,甄士隐“飘飘”出世,“贾雨村”(“假语存”)继续钻营,由他引出“冷子兴”(“冷世情”),然后借冷子兴之口介绍“宁荣二府”,借贾雨村之口大论其“正邪二气”。在我看来,这“正邪二气论”作为当时比较先进的唯物主义哲学观,正是曹雪芹小说典型人物塑造的指导思想。

第三回,仍以贾雨村为线索,引出“林黛玉进贾府”,浓墨重彩地描写“宝黛见面”,即神瑛侍者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在人间的隔世相会。这是全书两大主人公的一个“精彩亮相”,看起来故事已经开始,实际上是拎出来的一个“大特写”。()

第四回,又以贾雨村办案为媒介,引出所谓的“护官符”,交代贾家的“社会关系网”,同时让第三号主人公薛宝钗登常。

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既暗示了一大批重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也奠定了贾宝玉性格的基调和情节发展的总趋势。

所以说,这五回书是整部小说的一个“总纲”,其中包括“作品由来”、“‘引子’甄士隐”、“宁荣二府介绍”、“人物总论”、“主人公亮相”、“社会关系网”、“第三主人公登潮、“主要人物和故事的暗示”,内容纷繁复杂,头绪纵横交错,情节虚实相生,景象扑朔迷离。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折光,又充满浪漫魔幻的离奇色彩;既对全书作宏观上的总体布局,又在微观上设置了无数引人遐思的悬念,埋伏下无数伏脉千里的隐线,以此激发读者无穷无尽的阅读兴趣。

篇5: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

说起五回书,真相侃侃而谈一番,这五回书写的十分的虚幻,虚幻中又不乏真实,无味中又扣人心弦。

第一回,作者从女我不天说起,进而引起下文,借其所谓的“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这一僧一道,来说明《石头记》的来历,这里边有些虚幻的色彩了,接着曹雪芹有写“空空道人”和“石兄”的一番理论,其实是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自我评价和介绍罢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自己的小着作的自信与自豪,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二回,贾雨村和甄士隐露了,并且由贾雨村引出了“冷子兴”,借冷子兴之口介绍“宁荣二府”。

第三回着重介绍宝黛见面,这是全书两大主人公的初次见面,这是一个十分特别的镜头。

第四回,只是大概的介绍了一下贾府的社会关系网和势力范围,同时映出第三大主人公薛宝钗。

最后一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识了一些主人公的命运,也决定贾宝玉的性格和文章的情节。

这五回书对全文做了一个概述,让读者先行了解一些文章细节,又设置了一些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篇6: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精选

中华书局版的《红楼梦》,注释用心且详尽的。人物、服饰、出处等一一注释。羡慕别人的知识储备和研究的用心。虽说部分阅读理解会拔高作者的立意,但是好的作品经得起反复的推敲与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不同的人对于《红楼梦》有不同的解读。

红楼梦

前五回大体介绍了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关系,主要人物的命运及结局也在第五回埋下伏笔。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交代了贾府的基本情况,揭示了贾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真相。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交代了人物的命运。薄命司、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注定了人物的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家族衰败的不可逆转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可奈何。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前五回主要人物都已出场,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绛珠仙草幻化成人的林黛玉、入宫落选的薛宝钗,共同上演了一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围绕着“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争,却完全不关注牵涉其中的三个人的想法与情感。封建礼教的束缚,父母之命的不可违,太多的不得已,才会最终酿成一出悲剧。

87版林黛玉

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后面宝玉与宝钗结婚时设计的调包计不够科学,也缺乏人性化。优秀如薛宝钗会如此委屈自己吗?贾宝玉会轻易服从摆布吗?还有黛玉真的会如此悲惨离世吗?闲来无事看电视,看到一个片段还是挺有感触的,一位外婆在不知道自己外孙女被抱错的情况下,见到外孙女特别喜欢,特别激动,说不知为何会如此喜欢这个小女孩。大概这就是血缘的力量。更何况黛玉是贾母唯一的女儿的女儿,自幼在身边长大,兴趣审美性格都方面颇相投。贾母不会舍近求远,舍黛玉而取宝钗。

薛宝钗

关于宝钗和黛玉谁更优秀的论争似乎从未停歇。黛玉有贾母万般怜爱,与宝玉同行同坐、同止同息,亲密友爱。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深得贾府众人喜欢。芙蓉与牡丹各具特色,各有其美,奈何她们被束缚在贾府,接触到的异性只有宝玉最为出众。好在这部书并不局限于宝黛的爱情,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好在大观园中的生活是甜美温馨的,大观园的建成像是为宝黛钗们提供了青春成长乐园,生活于其中,无忧无虑,吟诗作赋,生活好不惬意。

青浦大观园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与安排,在全书最初已为人物安排好命运,为故事奠定基调。好的故事,大概总有办法以自己的特色引人入胜。一百二十回的小说,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在不慌不忙的节奏中,开展故事。从主角们的年幼无知写到成家立业,细细铺展开每个场景。

篇7: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精选

贾母疼爱黛玉,宝黛亲密无间,童年就是如此天真烂漫,守着自己小小的一片天空。宝钗一来,就把黛玉比下去了。黛玉自然会有些不开心。宝玉宝钗都没发现,其实也正常,毕竟是小孩子,察言观色的本领还逊色不少。太过亲密,常有料不到的矛盾。我想不用我说你就知道,我想你待我比他人更好,也许是黛玉的心思吧。

贾蓉的辈分比宝玉低一等,故此可卿才叫的“宝叔”,实际年龄上比宝玉还要大,她的弟弟秦钟和宝玉同岁。宝玉厌恶功名利禄、人情世故,不喜那些经世济民的书。讨厌这间上房,比这还好的也就是主家的卧室了。

描写房间的摆设,有许多的性暗示,不少风流韵事。我觉得这些是以宝玉的视角来叙述的,他进了房间闻到阵阵甜香,就已经朦胧欲睡了。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看到平常普普通通的物件,联想出许许多多香艳故事来。宝玉不是安分守己的人,之前必定看过不少淫词艳曲,此类书籍故事也读过很多了,身边的小厮难逃干系。这个说法也有缺陷,文中提到“红娘抱过的鸳枕”,这时候宝玉没读过《西厢记》的,不知道红娘。如若这些是第三者的视角所见,就反映出可卿生活上可能出了问题。这不是可卿的过错,宁府的有些人实在肮脏不堪。可卿有说“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也是个暗示,她自己就是神仙。“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总是感觉也有所暗示,不知道是什么。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赋写得够华丽,雪芹文采真不简单。宝玉见了女子就殷勤的不行,尤其是漂亮的,每个人也都是漂亮的。警幻仙姑来此“访查机会,布散相思”,相思,不知增添了多少眼泪。“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为后面的迷津遭遇埋下伏线。警幻的名字拆开来看,也有点意思,警示梦幻。

存在一些疑问,金陵十二钗是在薄命司里的,她们也不都是短命的啊。宝玉如今是在京都住着,家乡是金陵,黛玉家是在维扬,祖籍姑苏,英莲的家乡是姑苏,但是她们都出现在金陵的册子里。宝钗最后应该是嫁给宝玉的,这样,“贵省”最紧要的女子,如何都是贾家里的人?

册子里的画中景象,多消极破败,再读判词,遍身生寒,不忍。判词包含着各人的命运结局,书中情节才刚刚展开,最后的遭际就已经铺陈在眼前。第一次看的时候,版本不同,书上没有注释,自己也没去查是什么意思,只是单单纯纯的读了过去,如同宝玉一般未曾领悟。现在提前知晓了,反倒觉得结局不是最重要的,期间的过程五彩缤纷,精彩非常,远比最终的归途绚烂。然而总是免不了哀叹红楼未完,仍觉得是遗憾。不管怎样,总是渴望有个结果,希望知道雪芹的本意。一步步看着书中的人物滑向各自的深渊,饮下慢性毒药,

警幻仙姑原意是接绛珠仙子来玩的,半路上因荣宁二公之灵的嘱托才改了主意,保不齐日后绛珠会来,黛玉对自己的身世可能有所察觉。

这里的仙子的观念倒是和宝玉契合,须眉浊物,清净女儿。纵使百年基业,也会“运终数尽”,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二公说“无人可以继业”,贾兰还是不错的,当时年纪太小,还不足以承担。把宝玉引入正途的方法,先让他体验“情欲声色”,让他知道不过如此,跳出圈子来,挺有创意的想法。

警幻在和众仙子解释时说“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可是先前明明“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根本没让熟读,不过最重要的女子的判词图画也知道了,勉强还说的过去。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宝玉到了室内大开眼界,品了许多人间不曾的东西。宝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有点接受不了了,果真痴顽。天上也和人间用一样的乐器,确实也不好想象新东西。听曲子时,警幻说“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第一次看书可以把判词和曲子跳过的,看完了再来欣赏,更感人。

宝玉听歌看稿的时候,难道就没发觉和自己很像?当局者迷吧。现在我看判词和曲子,深觉悲恸。最动人的莫属“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宝钗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可惜宝玉心中难容第二个人;其次是“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宝黛之间的纠葛,一针见血。还有“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读来竟有些舒畅,各人有了归途,有了一个终结,好像可以就此抹去,不留痕迹。

警幻仙子说宝玉是“天下第一淫人”,是指的“意淫”,与所谓的玷污、好色大相径庭。这里是说他对女儿的痴情,重在于“意”。宝玉是发自肺腑的欣赏女儿,喜爱女儿的清净,女儿本身的美。警幻似乎是理解宝玉的,她说“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希望宝玉痛改前非,以功名为要。曹雪芹并没有违背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这再正常不过了。宝玉落入迷津,果如警幻所言,“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此后宝玉在读书上并无改进,倒是学会了云雨之事。就算不落入,八成也无悔改之意。

“猫儿狗儿打架”再次出现。

篇8: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精选

《红楼梦》的书名有很多,作者曹雪芹自己在书中就用了五个,其中「金陵十二钗」便是出自书中的第五回,指书中描写的是十二位女子的故事,而其中的十四支曲子,就是指十二金钗加上整个小说故事的前因后果,寓意极深,需用心勘磨。

第五回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的所见所闻,读来生动,句句几乎皆有点睛之妙,有身历其境之感。 这些虽然是现实生活中未能经历过的事情,但透过作者的笔墨,随即丰富了我们感官上的享受,在阅读之余,真的是恨不得能置身其中,和宝山共徜徉在幻境中。

我感到有趣的是此回的最后,保被一可怕场景吓醒后,大喊刚走到门口屋檐下的可卿……,这把时间概念不同的两格空间,描写得如此真切且微妙,使我不禁想到和”太虚幻境〃石碑坊两旁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异曲同工之妙处!

《红楼梦》虽为一小说,却有着大量的诗词曲赋和韵文。 使其氛围富於诗意。 在短短第五回中,即有许多的判词和曲,这些皆暗示着人物在未来的结局,具有谶语性质,为一大特色。 另外,在《红楼梦引子》一曲中,有着很浓厚的悲观主义,是一种无奈、失落,对於人生意义的追求! 总之,此回中的秦氏卧室、太虚幻境、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子,皆词章华丽,有着很大的寓意,也许我的年纪还轻,需再经人生历链,方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篇9:红楼梦第五回原文阅读

红楼梦第五回原文阅读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因东边宁府中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乃治酒,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赏花。是日先携了贾蓉之妻,二人来面请。贾母等于早饭后过来,就在会芳园游顽,先茶后酒,不过皆是宁荣二府女眷家宴小集,并无别样新文趣事可记。

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又向宝玉的奶娘丫鬟等道:“嬷嬷、姐姐们,请宝叔随我这里来。”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他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当下秦氏引了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秦氏听了笑道:“这里还不好,可往那里去呢?不然往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有一个嬷嬷说道:“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氏笑道:“嗳哟哟,不怕他恼。他能多大呢,就忌讳这些个!上月你没看见我那个兄弟来了,虽然与宝叔同年,两个人若站在一处,只怕那个还高些呢。”宝玉道:“我怎么没见过?你带他来我瞧瞧。”众人笑道:“隔着二三十里,往那里带去,见的日子有呢。”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于是众奶母伏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宝玉在梦中欢喜,想道:“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正胡思之间,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宝玉听了是女子的声音。歌声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人来,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笑道:“吾居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处,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忽与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一瓮,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试随吾一游否?”宝玉听说,便忘了秦氏在何处,竟随了仙姑,至一所在,有石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当下随了仙姑进入二层门内,至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有几处写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仙姑道:“此各司中皆贮的是普天之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宝玉听了,那里肯依,复央之再四。仙姑无奈,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来,只见有十数个大厨,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皆是各省的地名。宝玉一心只拣自己的家乡封条看,遂无心看别省的了。只见那边厨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女孩子呢。”警幻冷笑道:“贵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宝玉听说,再看下首二厨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个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厨开了,拿出一本册来,揭开一看,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宝玉看了不解。遂掷下这个,又去开了副册厨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玉看了仍不解。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后面又画着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宝玉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把仙机泄漏,遂掩了卷册,笑向宝玉道:“且随我去游玩奇景,何必在此打这闷葫芦!”

宝玉恍恍惚惚,不觉弃了卷册,又随了警幻来至后面。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说不尽那光摇朱户金铺地,雪照琼窗玉作宫。更见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又听警幻笑道:“你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宝玉听如此说,便吓得欲退不能退,果觉自形污秽不堪。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姊妹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所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如此嘱吾,故发慈心,引彼至此。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而已。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来。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壁上也见悬着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宝玉看毕,无不羡慕。因又请问众仙姑姓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少刻,有小丫鬟来调桌安椅,设摆酒馔。真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更不用再说那肴馔之盛。宝玉因闻得此酒清香甘冽,异乎寻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

饮酒间,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词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筝,听他歌道是:

开辟鸿蒙……

方歌了一句,警幻便说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必有生旦净末之则,又有南北九宫之限。此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谱入管弦。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不见得好处,但其声韵凄惋,竟能销魂醉魄。因此也不察其原委,问其来历,就暂以此释闷而已。因又看下道: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61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歌毕,还要歌副曲。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那宝玉忙止歌姬不必再唱,自觉朦胧恍惚,告醉求卧。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正不知何意,忽警幻道:“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月,绣阁烟霞,皆被淫污纨绔与那些流荡的女子悉皆玷辱。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饰,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也。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也。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宝玉听了,唬的忙答道:“仙姑差了。我因懒于读书,家父母尚每垂训饬,岂敢再冒‘淫’字。况且年纪尚小,不知‘淫’字为何物。”警幻道:“非也。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今既遇令祖宁荣二公剖腹深嘱,吾不忍君独为我闺阁增光,见弃于世道,是以特引前来,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再将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而今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说毕便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将门掩上自去。

那宝玉恍恍惚惚,依警幻所嘱之言,未免有儿女之事,难以尽述。至次日,便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因二人携手出去游顽之时,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群,迎面一道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正在犹豫之间,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处?”警幻道:“此即迷津也。深有万丈,遥亘千里,中无舟楫可通,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不受金银之谢,但遇有缘者渡之。尔今偶游至此,设如堕落其中,则深负我从前谆谆警戒之语矣。”话犹未了,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吓得袭人辈众丫鬟忙上来搂住,叫:“宝玉别怕,我们在这里!”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正是:

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篇10: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

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1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经典的文学巨著,是曹雪芹耗尽全部心血创作的旷世杰作,对后人影响巨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贾府的由盛到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走向没落的命运。小说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正是对封建社会血与泪的控诉。

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文学艺术鉴赏性是非常高的。比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写到众人被刘姥姥逗笑的情节就十分精彩,让读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史湘云撑不住了,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哎哟哎哟;宝玉早滚到祖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同是写笑,每一个人的神态动作却各不相同,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从侧面衬托出刘姥姥的风趣幽默,以及贾府上下喜欢她的原因。

《红楼梦》里的人物众多,出场的人物就有四百多个,许多人物的性格特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刘姥姥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就说贾宝玉吧,他表面上玩世不恭、顽劣、轻挑,内心却是善良纯真。他虽然出生贵族家庭,但他却厌恶自己所在的封建阶级,认为人只有善恶美丑之分,从没有贵贱之分,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他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同情女性,尊重女性,崇尚人权平等、男女平等的可贵观念。特别是他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更体现了他思想的成熟性。

再来看林黛玉,她性格纯真率直、清高孤傲、多愁善感,骨子里透出的对封建道德的叛逆,深深地吸引着宝玉。她的“侬今葬花入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入亡两不知”,寄托了黛玉凄凉的身世之感,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闺阁中优秀的文学才女的风范。

《红楼梦》不仅是我们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更是世界文学的绚丽瑰宝。今后,它将一如既往地以无穷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读者。

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2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曾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惠普尔曾道:“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校园里,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和煦的春风,感受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瞧!很多同学捧着自己的书,爱不释手,孜孜不倦地阅读起来。在这书香浓厚的环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触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国演义》中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风云、《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而我对《红楼梦》十分难忘,每每读起《红楼梦》,万千思绪涌到心头。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讲述了四个家族由繁荣走向衰败的过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以他们爱情为主线,写出了当时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一系列人物的鲜明个性。林黛玉倾国倾城,用贾宝玉的话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一位娇弱绝美的林黛玉跃然纸上,但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块未经雕琢的玉,少了薛宝钗的圆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风,在知道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后,抑郁而终。而贾宝玉也蒙在鼓里,当知道林黛玉的死讯后,贾宝玉悲痛欲绝,决定从此青灯为伴,了却红尘。再然,家族仗着有一女当妃子而横行霸道,生活奢侈,不节约节俭。这应该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读完《红楼梦》,我感触极深,它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恶势独霸一方的丑态和最终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也告诉我们生活要勤俭节约,不可奢侈浪费,生活中也应该做到这一点。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3

《水浒传》一书技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有很少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就只为了一个“义”字崔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人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结实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英雄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此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在现实生活中,猝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这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4

在本学期我们重点研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讲述了四大家族蒋史王薛慢慢因腐败衰落的故事。当然,其中的主线就是脍炙人口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虽然他们的爱情以悲剧而告终,但在封建社会中,这种并不常见的爱情与他们的相处方式仍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为了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更富有神话和命中注定的色彩,曹雪芹做了去多铺垫: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救了林黛玉的前世绛珠草,而绛珠草愿意用自己的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此后黛玉为何一见到宝玉就动不动流眼泪。其他的角色曹雪芹在小说的一开始也早就交代了他们的结局,例如探春的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中就暗含了探春远嫁的结局。

在红学家的眼中《红楼梦》是一部值得用一生去钻研的传世著作,但其实还没有开始《红楼梦》的时候,我却对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有不少的误解。我认为黛玉是一个奇怪的女子,身体柔弱却动不动爱使小性,对贾宝玉甩脸子,樱桃小嘴里总吐不出好话来。可读了《红楼梦》我才知道黛玉的好:她早慧,初进贾府就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她“心较比干多一窍”“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她最与其他女子不同的是,他不受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当袭人宝钗看到宝玉不学无术,不想参加科举做官时,总要训上宝玉两嘴,而黛玉却从不如此教训宝玉,我想这也就是为何黛玉频频与宝玉吵架,而宝玉从不对黛玉发脾气的原因之一——他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

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也被选进教材中,所以我就就这一章节,写一写我对其中除黛玉外的几位女性人物的看法。王熙凤,无疑是贾府的实权者,他来自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的王家,自小被当做男孩子来培养,使得他有能力掌握宁荣两府的起居日常。他性格开朗,能说会道,在这一章节中也有体现,忽然后院一声笑语:“我来晚了,不曾迎接远客。”这就是著名的“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一下子将所有人的注意全都吸引了过去;当王熙凤拉林黛玉的手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竞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就拿手帕试眼泪。他先是夸赞了一番黛玉,接着就考虑到此刻应掉几滴眼泪,便哭了起来,贾母一句话就又喜笑颜开起来,可见其察言观色的能力。他也有狠毒的一面,因贾瑞多次骚扰自己,就狠心要杀掉他。但这在我看来并不应让人厌恶王熙凤,这正是他身上所被赋予的,新时代的女性应有的,维护自身的一种能力和意识。

贾母,贾府里最尊贵的人物,可谓是万人之上。马瑞芳老师曾评他为“史上第一外祖母”,说的就是他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护是史无前例的。可贾母也是这贾府里少有的通透人物,他一步步走上了最高的宝座,通晓了人情世故,处事圆滑,似乎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在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各个小姐夫人们都怀有嘲弄刘姥姥的意思,刘姥姥也故意笑料百出,而贾母却并没有存心取笑的意思。我不知道贾母是否担得上“史上第一外祖母”的名号,但我知道贾母并非一般的封建小姐。

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衔玉而诞的贾宝玉上,所以无时无刻不注意着宝玉身边的一草一木,在一开始,我很羡慕宝玉有这样的母亲,在父亲要打自己的时候,母亲能舍身来护住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想着自己。可王夫人内心并不是想表面一样的可亲,当看到金钏儿和宝玉调笑,便赶走了金钏儿,最后导致了金钏儿跳井自杀;觉得丫头们有勾引宝玉之嫌,一怒之下查抄了大观园,赶走了病重的晴雯。所以这真的算得上一个慈母吗?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所塑造的人物个个鲜明,更是体现了曹雪芹自己对于封建社会的观点。

红楼梦第五回的心得体会500字5

在假期,我同爷爷奶奶共读了一本好书。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它就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压缩改编过的“少儿版”,不觉得它有多好看,但这次,我真真正正“品读”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们口中常说的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极具代表性,如:贾宝玉的鄙视功名、珍重感情;薛宝钗的善解人意、处事沉稳、善于笼络人心;王熙凤的爽快泼辣、口齿伶俐、虚伪狡诈、见风使舵、善于阿谀奉承;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开朗豪爽……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品读《红楼梦》,内心总会缭绕着感动和遗憾的情愫。小时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终于理解了《红楼梦》,还没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声。在曹雪芹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富豪家族,各种各样的人、事、物,就仿佛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现象。

人们最记得的人,莫过于林黛玉了。因为在众多人眼里她是性格最单一的人,人们只认为她很爱哭,心事很重,很刁蛮,很爱吃醋。但人们错了,都不知她是最爱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经常和姐妹们开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无奈,在荣国府中没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都是些外姓亲戚,只将她放在眼里嘴上,从不放在心里。好点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坏点的从不接近她。她只能将自己的委屈憋在心里,表现的刁蛮一些以防别人不欺负她。如果你在别人家呆着是否得处处小心翼翼,就连在姑姑家不照样也得小心翼翼吗?如果你一个人在没有亲人的外姓亲戚家,看到别人在亲人怀里撒娇,不也得哭泣半天吗?而宝玉和黛玉的情缘也真应了“一个阆苑仙芭,一个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嘘,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后贾母为了宝玉的未来,宁可牺牲黛玉,显出了黛玉临死都无依无靠。

那边不懂人情世故的宝玉在举新婚礼,人们齐聚一堂,热闹非凡。那边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个人寂寞的等待死亡。这梦,断送了宝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说黛玉不在乎,又怎会因宝玉而死?要说宝玉不在乎,又怎会出家当了和尚?其实,在好多人眼里,宝玉天真,不懂什么是爱。黛玉顽固,不承认她的爱。但既是如此,宝玉为何会在被骗婚后宁死不屈,希望人们能把他和黛玉两个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并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这大观园就像社会一样,有各种人,而巧姐是最后一个活下来的人,凤姐也遭到了报应。大观园也走向败落,最后家破人亡,这场梦就如同过眼烟云在悲痛与家破人亡中结束了。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红楼梦体会

篇11: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

关于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1

我最近在读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这本书中的人物很多,但都个性鲜明,有大方得体的薛宝钗,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懦弱胆小的贾迎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善于抓住机会的小红。

小红是宝玉房中的一个下等丫头,她很想改变自己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命运。于是她先把目标放在了贾宝玉身上,可是宝玉房中的丫鬟太多了,而且晴雯等大丫鬟还时常欺压下等的丫鬟,小红也常被欺负,于是她果断得放弃了这个目标,这时候上天给了她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王熙凤让她给平儿传话。我们来看看小红都说了什么:萍姐姐说:“我们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天呐!小红竟把这跟绕口令似的话传的半分没错,可见她是多么的聪明伶俐,她也得到了王熙凤的赏识,被调到莲二奶奶身边,后来她用攒下的银钱赎回了自己的自由,和自己看好的贾云一起生活终于摆脱了奴仆的身份。

在封建社会,像小红这样的丫鬟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但是她抓住了机会,最终使她逆袭成功。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正是因为小红很细心、有想法。要不就是机会摆在她眼前也只能白白溜掉。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同学,他们总是抱怨老师讲得不好,题目太难,作业太多,为自己成绩不好找各种借口,可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一个老师教,偏偏他们不行,归根结底还是不够努力、刻苦,所以机会摆在面前时才会错失。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小红学习,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应当付出努力,而不是等着命运改变自己,想要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努力奋斗。

关于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2

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应该是最绝妙的。众所周知,《红楼梦》内容浩繁,书中既有儿女情长,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兴亡,人情冷暖。而我,最喜欢《红楼梦》里个性鲜明的女子们;众多的女子中,我又最喜欢黛玉。

黛玉出生在贵族世家,所以,她一开始就是地道的贵族小姐的身份,只是由于她家道中落,不得不寄人篱下,因而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她身边,有聪慧过人的薛宝钗,但薛宝钗有太多的俗气,好比落入凡尘的雨一般的女子;有最能干的王熙凤,但凤姐有太多的虚伪和残忍,这是电一般的女子;还有最可爱的湘云,但湘云有太多的不拘小节,这是风一般的女子……

而黛玉不同,她聪颖,谨慎,任性,又大胆追求爱情。她虽然说话尖酸刻薄,但这背后是她强烈的自尊心。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尘埃。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心胸狭窄,但我不这么认为。她是太在意宝玉了。因为她爱得深,爱得切,所以不能不介意。但她和宝玉互相太关心了,以致连说话都小心翼翼,不能以坦诚之心相待对方。如果她能以坦诚之心相待对方,这样说不定还能避免后面的爱情悲剧。

当黛玉悲伤的时候,诗词,是她唯一的寄托;读到她的诗,总是感人肺腑。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的身世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是变幻莫测的,是纯洁晶莹的……直到生命的尽头,她也要化作一朵云,一缕香魂,和着仙乐飘向远方。好一种云的做派,好一个云一般的女子!

关于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3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里,卿何薄命。

——题记

秋风萧瑟,把发丝拂得杂乱,又是一个凄冷的九月。我漫步在铺满枯叶的街道上,脚下响着“咔嚓”声,心中不禁又想起那段令人感慨万千的爱情悲剧,又想起那如梦一般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悲情恋爱故事,以及大家族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为主线,生动而真实的描绘出一副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繁荣到衰败的画面。通过家族悲剧、爱情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封建末世的危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初见时,贾宝玉与林黛玉便觉得有几分熟悉,林黛玉的一颦一笑,一掩面、一回眸,如画的眉、杏圆的眼,恰似翠柳扶风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印在贾宝玉心中。而林黛玉对于这个经常惹恼她的贾府掌上明珠,也在与宝玉越来越深的相处中,越来越在乎贾宝玉。

他们志趣相投,同样厌恶黑暗的社会,向往自由的人格,他们共读西厢、赏花品茗、结社联诗……

其中结社联诗,大概是贾府中这群年轻人最快乐的时候了,同时,也是我在《红楼梦》中最喜欢的章节。他们因诗结社、轮流做东、竞相夺魁。有“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的海棠诗,有“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的菊花诗,也有“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的螃蟹诗。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李执、史湘云、贾迎春……这群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诗社里相互交流、共作诗篇,诗社中洋溢着欢声笑语以及他们的快乐和活力。

可惜,在随着故事的推进和发展中,家族渐渐呈现出衰败,诗社也便没有了下文。

而贾宝玉和林黛玉在凤姐的狸猫换太子下,宝玉迎娶了薛宝钗,而林黛玉在听到消息后,痛不欲生、焚诗自尽。随着贾府被抄,故事也接近尾声,贾宝玉出嫁,薛宝钗守寡,留下的只有一段破碎的爱情,以及值得令人深思的社会和人性。

秋风依旧,花落仍然。

假如一切从未改变,那位姑娘是否还会和那位少年一起对诗赏花?…

关于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4

初读红楼梦是小学六年级。那时抱着我要做个有的人这种心态来读的,因为有的人都是要读红楼梦的。

而当时也只是看了个热闹,就觉得宝黛二人挺惨的,除此之外没别的感受。可当我到八年级再来读时,比起感慨于宝黛二人的悲惨结局我更感叹于当时的封建王朝下的大家族的辛酸史。

感叹宝黛那段缠绵百年的爱恋。一个冰清玉洁的妙女子,却因不被世俗所容含恨而终;一个多情风雅的公子哥因心爱之人的离去看透红尘出家。让人在为他们爱情感伤的同时又不禁为二人的高洁而喝彩。

感叹于玲珑又悲苦一生的宝钗。一秀外慧中的女子,一个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理应幸福美满一生的女子却在这‘泥潭’中葬送了自己的青春,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感叹于湘云夫卒守寡的一生。湘云无疑是书中最具特色,个人色彩最为浓厚的女子了。她玲珑剔透的同时又豁达乐观,无拘无束的她像一邻家小妹妹。最后却落得如此结局,不禁令人感叹命运多变,世事无常。

感叹善良又不得善终的尤二姐;感叹泼辣又不失真性情的王熙凤;感叹一切了然于心的探春却远离故土;感叹温柔婉约的惜春却常伴海灯于佛前;感叹于淳朴又善良的刘姥姥。。。

更感叹于那腐朽的封建王朝。在这泥潭中,每个人无不在挣扎哭喊,最终去又不得以保全。只因保全自我便失家族与性命,保全家族便失自我与爱情。在这举世混浊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过是只为生存而拼搏的蝼蚁,最终仍被吞噬其中。

。。。。

一本书,道尽世间繁华,命运多舛,却道不尽人心浮动和无尽的思念。

关于红楼梦第五回的读后感600字5

《红楼梦》这本书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和高鹗呕心沥血,把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在纸上。《红楼梦》造就了众多不朽的艺术典型。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480余人,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而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红楼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作者善于根据人物的不同地位,以不同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他们的特征。特别是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往往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不要说宝钗、袭人,即使像豪爽单纯的史湘云、道貌岸然的贾政,也不是由单一特征所构成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全书的主要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也超出了”才子佳人“的模式。贾宝玉不是才高八斗、金榜题名的状元郎,而是蔑视功名利禄、”于国于家无望“的情痴林黛玉爱贾宝玉只是为了自己的心,从不曾劝贾宝玉去求什么功名利禄。正是在超脱了世俗偏见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宝黛之间建立起相互爱慕高于其他一切的纯真爱情。

这种爱情支持贾宝玉在冲破封建思想束缚的路上走得更远,爱情的毁灭使他割断了同封建家族的最后联系。贾宝玉最终弃世出家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彻底绝望实际上表达了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无情否定。

篇12:三国演义读书笔记第五回600字

这个假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三国演义》又看了一遍。这本书主要讲了魏、蜀、吴的百年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武力斗争等千余件事。这本书的作者是罗贯中,他把这篇《三国演义》写的淋漓尽致,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周瑜的“胸怀狭窄、忌才好胜”,诸葛亮的“料敌如神、指挥若定”等。

《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他用文学题材写出了前后九十七年的中国历史。规模宏大,气象宏伟。其他小说都望尘莫及,这也是其他小说无法比拟的。

我读了《三国演义》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关羽(又名关云长)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一双单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被魏吴联军杀了,但关羽忠义两全英雄形象依旧长存在我的心中。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如今《三国演义》我已经看了五、六遍了。里面的故事我也能讲出一大半了,但里面的思想我还不能理解,今后,我一定要把这本《三国演义》读通、读懂,理解里面的每一句话。因为《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着之一,具有很高的地位。我一定好好努力,理解其中的精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较好的加以运用,使老祖宗们留下的文献在新的世纪起到新的作用。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篇13:红楼梦读书笔记

美人何处——阅《红楼梦》有感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緑水悠悠。——《红豆曲》去年初夏,初读红楼,只觉心中一丝隐痛,倾慕于黛玉之才华,绝代之美貌。更为她惨美的一生而流泪。但我仍不喜欢她,作为一个红楼的女子,她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境,竟永远只淌些小女子的泪,也许是为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但且问一句“春恨秋悲且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花谢花开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是谁?试问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她含泪吟出的无调的歌,曾几何时,黛玉在我眼中仅是一个深锁闺中、多愁善感的绝代美人,仅是一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孤傲小姐,仅是一个花自飘零水自流掩面而泣的抑郁之人。他在心中悄悄嘀咕的一句“何等眼熟到此”,宝玉脱口而出的一句“这个妹妹我见过”注定了一段千古绝唱,可惜最后宝玉的新娘不是她,恋情不了了之。我曾质疑过本性“喜散不喜聚”的黛玉值得宝玉如此长情吗?她终究脆弱,易伤。今年,随着聒噪的蝉声,我重读了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红楼一梦,重读了那让我爱而不能,舍而心碎的女子——林黛玉,也许是心境不同,我渐渐理解了她。黛玉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她不得不小小年纪,就谨守处事规则,红楼中这样写“她步步留意,时时小心,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她没有勇气如湘云醉卧芍药丛中,却总是“严严实实裹着一床红绫被子”也许是她缺乏安全感吧;她更无心像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闲情,却只想着“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她高雅如兰,汲取了文化艺术之精华,有着异于一般女子的灵慧秀气,她沉醉于诗文翰墨,有着恢弘的诗情。可以说黛玉的才华是与世无争的,可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才情飞扬的压卷之作只能屈于人下,“可叹停机德,堪称咏絮才。”钗黛,一个重德,一个重才。德可拢人,而才人多不识散发着“美人香草”韵味的她却被宝钗责为“移了性情,不做分内的事”也难怪那些洁身自好,多情诗意的女子在那钟鸣鼎食,温柔富贵的大家族中时时处处感到了“风刀霜创严相逼”她与宝玉,一个是良苑仙疤,一个是美玉无瑕。木石前盟怎比不过那金玉良缘?像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能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纵宝玉“终不忘世外姝寂寞林”,黛玉还是干干净净地离开了,回到了世外的“太虚幻境”,欠泪的,泪已还,她继续做自己纯洁的绛珠仙子,正如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泥陷渠沟。她焚稿断痴情,静静地死去,“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一面是洞房花烛,锣鼓喧天,一面却是生死离别,哭声震天,“红颜弹指老,天下若微尘”初入贾府,她那“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之态早已不复。其实细想,若初,黛玉未亡,面对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泪流尽,以她脆弱敏感的心,如何承受这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若是被抓,被打,甚至被辱,以以她高傲纯洁的天性,怎样面对这样污浊的世界呢?红楼中,美人何处,美人何在?“一种相思,两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读《红楼梦》论现代人之择偶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这首诗无疑是整个红楼梦这出爱情悲剧的写照。

细读红楼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悲惨爱情而惋惜心中也难免生出丝丝凄凉,同时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也就难免不让人将自身置于此书之中,领略其中的风韵。

然而有谁注意到薛宝钗在这凄婉动人的爱情背后心中流的种种辛酸泪。薛宝钗与贾宝玉可谓是金玉良缘从小就被认为是天生一对,而似乎对这个宝姐姐少了些类似爱情的东西的宝玉却对远方来的林妹妹甚是喜爱,林妹妹天生长得令人怜惜双眸中也饱含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她不满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宝玉总是不按常理办事,这位林妹妹的骄纵多情在宝玉眼中也甚是迷人。薛宝钗似乎也看在眼里,而她却大不同于林黛玉,服从于封建礼节办事老练圆滑,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一句,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最终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薛宝钗虽与宝玉成亲而终只落得独守空房,度过余生,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在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可以说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的一个角色,这也令后人难以对他有一个合适的评论。

如果说林黛玉是浪漫主义的代表,那么薛宝钗就是现实主义的象征,贾宝玉心向林黛玉所代表的自由恋爱的浪漫,身体却被薛宝钗所象征的封建礼教的现实束缚着。现代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往往一边期待一段美好的爱情,一边用柴米酱醋盐将爱情绑上现实的铅砣,因而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宝钗而放弃黛玉,所以黛玉也只能落个葬花而吟,香消玉损的下场。

说起红楼中的女人,不得不提王熙凤,一个女强人。经营着即将破败的大观园,可以说是他支撑着大观园最后的光辉。如果说林黛玉是娇弱的丁香,薛宝钗就是隐刺的蔷薇,那么,王熙凤就是带刺的玫瑰。

可现实中,林黛玉式的人可以为了爱情而辛苦自己,或是放弃自己的事业;而薛宝钗式的人却只会把爱情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择手段得到爱情,绝不会因爱人的想法而退让半步;王熙凤式的人则是把爱情和事业放在一起,希望将两者并重。那么,现代人会选择哪种人?

父母之命,或像贾宝玉一样,成为爱情的牺牲品,同时葬送了爱自己的林黛玉的性命;又或像贾琏一样,不满足于自己的家庭,不断沾花惹草,让王熙凤十分没面子;又或者……

所以说曹大才子在红楼梦中写出的爱情观,几乎是代表了现代人的爱情观,至于做出何种选择,恐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决断了。

红楼梦——读《红楼梦》有感书,悲喜苦乐都是一种展现;

味,酸甜苦辣都是一种体验;

人,爱恨情仇都是一种磨练。

——题记她们,“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妹妹,宝姐姐,同时金陵十二钗之首;同时大观园里最奇异的两个女子,同时深爱着宝玉的两个人。但她们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和性格。关于黛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道《葬花词》写尽了黛玉的才情,却也写尽了她的悲情。似水的她,却没有水的那份灵动。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刁钻的言语让她成为众矢之的。黛玉啊,黛玉你肯否留心一下,你的那一声哭泣,让多少人为你揪心;你的那一片言语,又让多少人暗地骂你。黛玉啊,黛玉你若肯留心一下,宝哥哥岂不是你的囊中之物?划过天空的流星最为璀璨,但终会消失。黛玉啊,你就好似那颗流星,匆匆的来,匆匆的去,却带走了宝玉心中唯一的爱。关于宝钗介于宝黛爱情之间的她,不是所谓的第三者,她有着自己的爱情,她爱宝玉,尽管她没有得到宝玉的心,但因“金玉良缘”使她最后和宝玉在一起。他的冷眼旁观,适时展现;让她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也使她最终成为了这场爱情游戏的胜利者。这就是宝钗,如山一样沉实稳重的她,却也有着水的那份灵性。但命运并没有完美她的人生。背过身去,宝玉出家。她是这场游戏的胜利者,但也是孤独者。关于我和红楼初读红楼是在小学六年级。那是,对它没有任何好感,有的只是一个个令人晦涩难懂的章节。凭着一股新鲜劲,连续看了三个晚上,可连第一章都没能看完。于是我毅然决然的将它丢弃在书柜的最深处,不愿再次触碰。那时,我不爱她,她亦不爱我。再读红楼梦之时,我已上初二了。当拨开重重小说之后,它安然躺在那儿,身上已蒙了一层灰,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它散发光辉的绊脚石。轻轻的拿起她,就像拿起一个失散已久的心爱的布娃娃。尽管我还是不能完全理会它的内容。但与上次不同,那时我似乎能隐约看到一位孤苦的老人,伴着青灯,在那儿写着一个个与他相似的故事,控诉着这个社会亦或是这个民族的不幸......那一次,我为黛玉焚诗稿以断痴情而哭泣,为宝玉出家而哀叹。那时候,我看上了她,她亦看上了我。但随着中考的来临,我与她还未相会多时,她便又被我束之高阁了。今年,我再一次的拿起她。当手指触碰到书扉的那一刻,我知道,他在思念我,我亦思念她。于是,整个暑假我便义无反顾地沉浸其中。这一次,我看到又是一番风味。有人说,一千个观众,会有有一种哈姆雷特。不敢说红楼亦是这样,至少在我不同的年龄岁读红楼,是有着不同的体会。或许等我再过几年读红楼,她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

篇14:红楼梦读书笔记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你最后的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曾经我一直都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国,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我读了《红楼梦》后我才知道,我错了,在富丽堂皇的地方生活,却掩盖了不堪回首的过去,于是我想到了黛玉葬花。

探春是最聪明的,也是最有才干的,然而贾家的没落,她也落得一个远嫁他乡的悲惨遭遇;惜春最后出家当了尼姑,青灯古佛作伴;元春嫁到皇宫成了娘娘,享尽人间荣华,然而只可惜过早夭亡;探春是长得最漂亮的,但却被父亲强嫁给“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孙绍祖,一年时间活活被摧残而死。

《红楼梦》里的人物可多了,有人人都知晓的金陵十二衩,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刘姥姥,有阿谀奉承的王熙凤......但是在这么多人物当中,让我最喜欢的还是数人间痴情男贾宝玉了。

贾宝玉呀可还是一个小鲜肉呢!“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贾宝玉呀还是个十足的富二代呢!连仆人都穿金带玉呢!贾府还有一个房间叫“贾不假”,里面可真谓是白玉为堂金作马。

在你们眼里贾宝玉就是花花公子,整天逍遥在外,一点学问也没有的人,他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到长大后坠入爱河。但天命不可违啊!当他揭开新娘的红盖头时,一切都变了,坐在他面前的新娘不是他心爱的林黛玉而是薛宝钗。这让贾宝玉悲痛万分,于是便离家出走,当和尚去了。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有同一梦,体笑世人痴!”

篇15:《红楼梦》读书笔记

两个人的情意,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有一天要戳破窗户纸,是谓表白。

从小到大,读到的、听到的爱情故事中,表白的方式有很多种。可多年来,《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那句表白,一直在我心中是最美。我爱这句话,超过其他关于爱情的万语千言。

那句话是:“你放心。”

那句话,是怎么说出口的呢?

那一年,端午节即将来临。元妃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就早早的给贾府赏下了过节之礼。可让宝玉不明白的是,他和宝钗的礼物分量相同——比林黛玉和家里其他姑娘的多一些。拥有最高话语权的元妃娘娘,通过赏礼,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暗示。黛玉一下子感受到了威胁:“我们没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而宝钗姑娘,也曾把“金玉良缘”放在心上的,得到了这个暗示,“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没意思吗?当然不是,她更加上了心。

五月初一,按照娘娘的安排,贾家要在清虚观打三天平安醮。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张道士把那件人人关心的事情提了出来——他来给宝玉说亲。相信那一刻,在场很多人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还好,这件事被眼明心亮的贾母一口回绝,说宝玉不该早娶,此时暂且不提。而且老太太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不看根基富贵,只看人,模样性格要配得上。提亲之事,似乎就这么过去了。

可这件事,在宝玉和黛玉那里,直接引发了轩然大波,他们大吵一架。

我们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一开始就知道,宝玉和黛玉有着前世的“木石之盟”,他们是心心相印的灵魂伴侣。可是,在书中,这两位当事人,是不知道的。他们从第一次见面起,到后来的一同长大,虽然都在心中有了别样的感受,但是以他们的身份,他们的性格,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中,是不可能把心意说出口的。于是,两个人都把真心隐起,却每每用假意试探——真心被严严实实地包藏,人却变得敏感而娇作,动不动就生气闹别扭。而“金玉良缘”的说法、来自元妃的暗示、有人给宝玉提亲,却是在明处的——压力已经到来,两个人都极其不安。

贾母一句“不是冤家不聚首”,让两个人都参禅一般潸然泪下——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一场**过去,两个人的心思都更加清明了,然而,说不出口啊,无法说,不能说。

史湘云的到来和她对薛宝钗的称扬和崇拜让黛玉内心更加紧张。在第三十二回中,黛玉因为担心宝玉会因为一阴一阳的两个金麒麟再跟史湘云生出什么风流佳事来,就悄悄来到怡红院,看看他二人之意。结果正好听到了史湘云在劝宝玉去见贾雨村,去学些世途经济的学问,应酬交日后有用的朋友。宝玉不给一丝面子地直接回绝,还直接跟湘云和袭人说明了黛玉和其他人的区别:“林妹妹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此刻悄悄站在窗外的黛玉,正好听到了这句话。这句话,听得黛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可是,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可是”!

此刻,她还要进去吗?不用了,再说什么都已经无味了。于是,她抽身离开,宝玉却从后面追了上来。两个人,就这样单独面对了。他望着她眼中的泪,她望着他脸上的汗,心疼,心伤,心怜一齐涌上心头——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了“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到说说,怎么是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真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词,一时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妹妹,且略站站,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终于说出口了。你放心。

“你放心”。这是一句洞彻肺腑的懂得。

宝玉在告诉黛玉,我懂得你孤苦一人寄人篱下的哀怨和自怜,我懂得你在听说了来自宫里元妃暗示后心里的不安,我懂得众人口中有意无意的“金玉良缘”在你心中惹起的反感,我知道张道士当着众人面提亲,在你心中激起的失落的狂澜。你平日里在我身上用的心,用的情,我懂得;你因为心中不安,那些小性子,小别扭,我懂得;你那些无法言说的万端心思,你的试探、猜疑和期盼,以及它们化成的串串泪珠,我懂得。一切,都在我的心上,你放心,我懂的。

“你放心”。这是一句明明白白的表白。

说什么“金玉良缘”,论什么“仕途经济”,家世、背景、仕途、姻亲,那些人看重的东西,在我这里,却毫不相干。你是我灵魂选择的知己,在我眼中,你独一无二,你不可替代。我对你的珍视超过了其他所有人,你对于我的意义,没有其他任何人可以相比。我会牢牢记着我们前世的“木石之盟”,从今生第一次见面起,我就在人群中认出了远别重逢的你。你放心,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也再也不会有别人。

“你放心”。这是一句庄重严肃的承诺。

你放心,我的生命里,我的未来里,都有你。我会为了你我共同的理想和未来努力。我不会随波逐流轻言放弃。我会坚定执着的好好做自己,我会聪明地随遇而安保全自己;我会好好地打理自己的世界,独立而勇敢,我不会成为任何人的依附和拖累,包括你;我会把认认真真地、积极乐观地、真诚热忱地,让自己的生命之树,顺应时节开花结果,让根须深深扎下,让树干直立挺拔,让枝叶茂盛繁华。我会让自己长成与橡树并肩而立的一株木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拥在云里。

有朋友曾问我,你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红楼梦》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从哲学层面上说,这本书讲了一个从“空”到“悟”的故事。《红楼梦》一书深邃博大,其哲学主旨就是十六个字: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

从现实人生层面上说,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茫茫人海中寻求知己的故事。

一块顽石,因为女娲的锻炼,有了灵性。听了一僧一道的快意谈论,动了凡心,去人世间经历一番。从茫茫虚空到最后的悟空,生命的这段旅程原本是孤独的。而最珍贵的,莫过于旅途中遇到一个心灵相通的知己。找到了,这个生命,这颗心灵,才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欢喜与温暖,才会有真正的安心与宁静。漫漫一生,知己难得,拥有的滋味,无与伦比。

最幸福清甜的滋味,莫过于,“你放心”;

安心、欢喜、踏实、温厚——最美的那句话,莫过于,“你放心”!作者:木兰

篇16:红楼梦读书笔记

多年前读过红楼梦,可惜那时少年心性,此书又博大精深。我没耐心读完,更不解悟其中的含意。书里细致而繁琐的描写不逊色京剧里的老生开始唱“啊”字,一个字唱几分钟,直让你瞌睡。尽管都是国粹,但吃不起消化不了。当我重拾红楼这块“石头”硬啃,竟然别有一翻味道,越嚼越香,早晚不舍。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作品——《红楼梦》诞生了。《红楼梦》主要是围绕贾宝玉和林黛玉及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展开情节,同时描写了封建时代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还包括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并且反映了作品产生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介绍了服装、饮食、医药、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学者对其所体现的主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主要因为这部小说内容的浩大,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主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家宫闱秘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也达到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作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它既是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缩影,也是当时社会整个精神文化的缩影。它也成功地刻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并且善于精确传神地把握人物的语言。

在《红楼梦》中,除去著名的金陵十二钗之外,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个,这众多的人物个性鲜明、生机勃勃,囊括了形形色色的世间人物形象,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塑造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作品中那一篇篇诗词文章,语言精致,意境优美,同样达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林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

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红楼梦》这部经典巨著具有永恒的魅力,亦如王蒙所说:“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虽然作者都是写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但红楼梦内涵精深,即是从这种生活中发掘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万物人为灵长,有情有爱才不枉为人,而爱情更是让人愿生死相随的强烈感受。宝玉生在百花中独爱一枝,那枝已逝何来相恋。“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究竟是物是人非梦一场,万境归空。

篇17: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篇18: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的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杰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贾,王,薛,史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述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感情故事。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情重多心的林黛玉,喜欢扎在女孩子堆里,不爱读书的贾宝玉,稳重老练,娴静可爱的薛宝钗,善于算计,媚上欺下的王熙凤。阅读红楼梦对提高我文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忙。

在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杯具,几代人的命运沉浮,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世态人情,值得我们去反复品味,咀嚼一生。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涉及的相关背景知识还有每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感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每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前五回读书笔记

水浒传每回读书笔记「60回」

红楼梦前60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前5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每回读后感

水浒传每回读书笔记

水浒传每回读后感

红楼梦观后感:木石前盟

红楼梦前五回读后感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红楼梦摘抄 好段2022-07-17

红楼梦第三回读书笔记2023-10-21

西游记全章节读书笔记2023-03-04

红楼梦读书笔记:晴雯命悬一线的晴雯之死2022-09-29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多媒体教学2023-10-31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2024-04-25

红楼梦第五回读后感精选2023-02-11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023-07-29

红楼梦对联2022-12-14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读后感800字2022-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